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生产

试论安全生产6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81

试论安全生产

第1篇 试论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高

长久以来,提到企业的生产作业活动,就伴随着生产中所不可避免的安全事故问题。我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在过去甚至将来,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消耗品,具有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煤炭则被作为能耗的标志来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能耗度,可见国家对煤炭工业的重视程度。而近几年的煤炭生产企业在不断的前进步伐中仍离不开深度的探讨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从体制、机制、规划、投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重点企业和广大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监督。经过努力,安全生产的理论、法律、政策体系得到建立和形成,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状况趋于稳定好转。但安全生产形式依然严峻。

党的十七大科学规划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全面清晰地部署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任务,其中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突出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明确了安全生产的指导原则、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和根本任务。十七大报告在回顾工作时指出,安全生产和其他一些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在部署社会建设任务时,强调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煤矿作为重点行业领域,地方小煤矿事故频发,百万吨以上企业事故偶有发生,瓦斯事故居高不下,水害事故,采区坍塌等事故的发生,都昭示着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急待改善。事故的发生是多原因的,主要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国务院制定的各项安全措施没有真正落实,有些地方、部门和企业把安全生产工作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和口头上;一些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到位,管理松弛,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严重,安全隐患大量存在;一些地方采矿秩序混乱,非法生产和违规生产现象严重,地方及企业安全监管督导不利,安全执法不到位。

从深层次上来说,煤矿事故多发,不单纯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而是煤炭市场需求过旺、煤矿生产绷得过紧、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和安全生产管理薄弱等多种问题在煤炭生产中的集中反映,也是煤炭行业管理弱化与煤炭在能源中的主体地位不相适应的真实反映,还是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在煤矿企业中的综合反映。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如下:

(一)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初步建立

以“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同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人代表“两个负责制”为内容的安全工作基本责任制度。依法治安、重典治乱的安全法制建设方略。倡导先进的安全文化,建立包括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安全生产参与监督机制。

(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目前已有一部主体法即《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十余部专门法律中,都有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有《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50多部行政法规,上百个部门规章。各地都制定出台了一批地方性法规规章,21个省(区、市)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条例》。企业建章立制工作也有很大进展。安全生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大致上都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安全生产政策体系趋于形成

国务院、全国人大、中纪委、高法、高检及有关部门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各地政府在扶持企业安全技术改造和补还安全欠帐、鼓励煤矿关闭转产、运用工伤社会保险基金开展安全宣传和事故预防、加强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制定和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办法。

(四)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互动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全国安全生产事实综合监管,成立国家煤矿安全检察局对全国煤矿生产监管。足现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各市(地),县(市),已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以及“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五)煤矿安全生产呈现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趋势

2007年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安全生产状况继续趋稳趋好。事故总量有较大幅度下降。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有了改善。各地在鼓励强弱结合的政策下,实施“强强联手,强弱扶植”的战略,实现国有大型煤矿与地方小煤矿的资源整合,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也为长远的能源战略打下夯实基础。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概括起来:

(一)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一些小煤矿、小矿山、个体等,非法违法生产经营现象突出、管理混乱,甚至无视监管;一些国有重点煤矿等大型企业基础薄弱,管理滑坡。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忽视安全,盲目追求产量效益,工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重大煤矿事故偶有发生,企业责任监管放任推脱。

(二)地方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存在层层衰减问题。

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力、公信力,在少数地方有逐级弱化的现象,个别地方的监管机构尚不健全,职责不清晰,基础薄弱。个别地方工作人员对煤矿整顿关闭以及国家和上级政府已作出的决策,实施起来很困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消极思想,甚至有充当非法违法生产的保护伞。造成小煤矿关闭工作的延顿。

(三)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各地大集团化战略等工作尚未完成。市场经济下,国家宏观调控的有限性,能源产业的投资过热,国内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问题,促发更多的企业加速进行行业内的资源圈占行为从而对生产活动的监管有少许放松。此时国家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发展阶段,煤炭行业更是处于事故的易发期,如何避免阶段性经济过热实现发展与安全生产工作并行的问题尚待解决。

行医治病当由源头下手,如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综上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认清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的必然趋势,坚定推动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信念,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

(二)认清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

(三)切实加强煤炭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政府行政首长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两个负责制落实到位。加强监管人员队伍的建设,完善地方监管法规,建议各地相关部门联合执法,避免执法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树立良好的政府监管形象。坚决关闭政府责令整顿关闭的小煤矿,杜绝事故发生的隐患。

(四)切实加快推进煤炭企业整合。国家要通过资金投入、资源转让等政策,鼓励地方政府支持大企业和中央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大企业和骨干企业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以煤炭资源整合、安全整治、技术改造等为契机,将部分有潜力的小煤矿改造成大煤矿,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装备精良的现代化矿井,带动全行业安全水平的提高。通过多企业组建集团化大企业的思路实现更专,更精的行业龙头性企业,为保障安全生产提供更加夯实的基础。鼓励强势企业采取金融手段整合小规模企业,即实施管理强矿战略。

(五)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安全发展煤矿瓦斯重大事故防控、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等重大研究项目,研发集成先进技术装备,为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建立安全技术示范工程,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研发、集成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发展教育、加强培训,化解安全专业人才危机。继续扩大煤炭院校煤矿主体专业招生规模。同时,还要加强安全培训教育,特别是小规模煤矿企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并对这些企业管理者进行先进的科学系统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六)加大安全投入和技术革新投入,引进融合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目前,国内多家大型国有煤炭生产企业通过旗下上市公司迈入金融投资市场,而由老牌企业转入现代企业管理化的步伐很慢。大集团应加快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的步伐,小规模煤矿企业应积极学习并尝试进行自身制度的建设。加大对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的入。通过企业内部建立技术开发部门,鼓励有能力的员工再深造,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建立创新的员工考核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营造人人心中有安全的意识氛围。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事故多易发生,能否保障每一个煤矿从业者的生产安全也是构筑安全生产的基石。如何解决这个大问题是需要长期思考的。每一个人从事的工作环境不同,所要面对的问题不同,然而安全在每一个心中都应占有一定的分量。煤矿工人站在高危行业作业的前沿,企业如何使得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就是对每一位煤矿工人负责。

第2篇 试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建筑业是世界主要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国家实行扩大内需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扩大基建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发展国民经济,这充分说明了建筑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参加施工的人员特别多,几乎占全国劳动人口的20%。由于建筑业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大、露天施工、立体交叉作业多、建筑物变化大、形状不规则等特点,施工中危险性大,工作条件差、不安全因数多且点多面广,增加了不安全因数,预防难度大,加之大量民工进城,从事的工作主要就是建筑施工。这些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比较严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又跟不上、措施不力等原因,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十分严重。鉴于建筑业安全形势严峻的事实,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建筑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体制。这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符合我国施工企业实际的。自己从八十年代后期担任公司质安部部长以来,一直从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本文侧重从安全管理体制中的组织机构、施工工艺、安全管理几个方面来谈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一、企业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政府转变职能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完全走入市场,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随着国家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建筑企业准入政策的调整,使得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施工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最近几年,个体建筑业迅猛发展,施工企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企业性质分:有国有建筑企业、集体企业、私人建筑企业和个体承包企业。以管辖权限分:有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和个体企业。以承建资格分:有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公司企业。以建筑类别分:有一、二、三、四类施工企业。

从建筑施工工艺来看,已经从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步向机械化、专业化方面过渡。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大量采用,要求建筑施工工艺不断随之而变化,以适应现阶段新技术的发展。如建筑高层的不断出现,就必须以高塔代替以前的井字架施工,并增加了外用电梯。玻璃幕墙更加适应了工厂制作和现场安装;深基础施工出现了人工挖孔桩、冲孔桩、沉管灌注桩、予应力管桩;增加了边坡支护工艺。目前深圳常用的有人工挖孔挡土墙、止水维幕、深沉搅拌桩、土钉墙、予应力锚杆。也有采用旋喷、摆喷、臂沥灌浆方法来固结地基的。脚手架工程除落地式脚手架外,又出现了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挂脚手架、吊篮脚手架以及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过去的砼浇筑基本上是手推车入模和吊车吊斗入模,目前大部分已改为砼输送泵直接浇筑。这些新工艺的出现,迫使施工企业加强施工管理,加大力气对操作人员实行新工艺培训、安全工作的教育,施工现场的检查,增加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量。

施工企业管理的组织机构,深圳目前大体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正规的国有施工企业。实行公司、施工队(或者处)、工号组织的三级管理模式。第二种是组织结构创新企业,实行公司、项目部组织的两级管理模式。这两种组织形式的单位大都设有公司质安部门(也有质量、安全分开设置的),专门负责公司的安全目标管理、教育培训、现场检查、评比奖罚、事故处理。施工队、项目部、工号设有专职检查员负责贯彻落实公司的各项安全制度、现场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督促安全整改。这两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安全标准都能贯彻执行,安全工作做的比较好,发生的事故也相对不多。第三种就是个体或私营企业。由于这些个体老板没有单位,私营企业虽有单位但承建资格类别都比较低,承建范围有限,直接参加投标的机会少,大部分都采用 挂靠大、中型建筑企业的形式取得工程任务,他们内部的人员机构是一种家族式亲情关系的临时组织机构。

一、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状况分析

从建筑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来看,私营企业大于国有企业,一般工程大于重点工程,民工大于正式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其中一条为企业负责。企业负责的关键在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企业法人在整个经营管理中,要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就必须做到安全生产。要做到安全生产首先就要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是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落实者,对安全生产负有重要责任。

个体私营企业主要是以挂靠承揽到工程,而被挂靠的单位往往对他们只包不管,对安全工作不加过问,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造成管理上的漏洞。挂靠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机构中的人员一般也是挂名的,平时根本不到现场,最多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工地的现场主管既是施工员,又是技术员,还是安全员,一兼多职。安全生产制度无法落实,施工管理混乱,安全生产没有切实的保障。

国有企业安全组织机构一般比较健全,也有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公司安全部门的地位往往比较低,没有配备交通工具,到现场检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靠的是搭便车、坐公共汽车,严重影响了安全人员的积极性。管理权限也不够,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能否落实还得看施工队或者项目经理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遇到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矛

盾时,总是难于摆正关系。

2、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是现场操作工人的管理严重脱节。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大量农民工进城从事建筑施工。国有企业施工现场一般管理人员和少数工种才是正式工,操作工人都是临时招聘的农民,主要管理方式是和民工队的“飞机头”签定单项工程承包合同,以包工不包料的形式明确双方责、权、利,对安全生产方面签的是非法生死合同。安全全部由自己负责,与企业无关,企业只是片面追求产值利润。施工中抢速度、拼体力、拼设备的短期行为,只注重一时的利益。

其次是安全教育严重滞后。按照规定;新工人进厂必须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劳动技能和安全知识两个方面,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但大多数企业招收的农民工都没有进行教育,至使这些人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安全操作水平低下,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极差。

第三是安全工作思想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在施工进度、质量、效益、安全几方面发生冲突时,往往忽视安全生产,注重进度和效益。安全技术措施专用资金不足,有些连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保证措施也不愿花钱,他们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这在个体、私营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第四是工程造价太低。以深圳市为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所有工程实行低价中标。招标单位在截标以前,预先公布经审计部门或者咨询公司根据深圳市工程造价管理站编制的综合定额套用的工程造价作为标底,要求投标单位报价时不得高于此标底,否则按废标处理。由于建筑市场是一种典型的卖方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迫使施工单位互相攀比,竟相压价,恶性循环。从目前开标的结果看,市政工程一般都低于标底的40%左右,建筑工程大都在20%~25%之间。经调查深圳市建筑工程施工成本:一类工程管理费和利润(简称费用)一般占工程总造价的11.5%~12%(各种工程之间有些差异),预算编制费和三项费用一般为0.9%,实际材料、机械费可以降低8%~10%,人工费基本持平。如果说施工企业管理费全部从内部挖潜去解决的话,结算时要做到不亏不盈,最大降价空间也只有22.9%,但上交管理费、企业再生产资金从何而来?实际上,施工单位管理费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开支。虽然国家招标投标法规定不许低于成本价,但是对于成本价的界限不清楚,实际投标中也没有顾及这一条。这种“上封顶下不保底”的做法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

3、安全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节

⑴、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严禁挂靠施工,限制分包,不准以包代管。目前安全生产最大的薄弱环节是对个体私营企业和民工的管理。

⑵、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是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制度、现场评比奖罚和责任制的落实。

⑶、根据建筑施工的特点,要狠抓施工现场的安全预防工作。重点是要防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触电事故。

⑷、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按安全检查标准评定落实,重点是杜绝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

一、今后的改进措施

㈠ 组织措施

1、 禁止挂靠施工。首先应从招投标开始,严格审查承建资格,不准超范围施工。项目经理实行注册制,在建筑工程交易服务中心将注册项目经理资料输入电脑,凡是该项目经理承担的工程没有交工验收不得再参加投标,以此来限制施工企业无限制的承接工程任务,给个体私营挂靠钻了空子。其次是政府实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凡是挂靠施工、私自分包的工程一经查出,坚决严肃处理。三是开展群众举报制度,实行社会监督,对群众举报有功人员实行奖励。

2、加强对现场民工的管理。民工的来源应通过有组织的劳务公司。改变目前由社会零散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劳务工的使用必须签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施工合同,明确安全生产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进厂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考试内容要包括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公司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交通办公用品,给予足够的管理权力。施工队、项目部按规定配齐配够安全专职人员,严格实行安全优先、一票否决制度。班组配备专职安全员,在工资待遇方面给予适当补助。

4、建立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其安全责任。做到纵深到底、横向到边,各自作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杜绝无证上岗操作行为。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安全主任对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

5、加强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实行“三工制”。即工前教育、工中检查、工后讲评,积极开展安全活动,提高操作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政府应改革目前工程招标评标方式,尽快明确工程成本价的具体标准。以成本价限制投标下限,改变“上封顶下不保底”的评标办法,保证施工现场足够的安全投入。

7、政府主管部门严格执法,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违反安全生产的企业实行严肃查处,并落实到主要负责人,直至企业负责人。

㈡、技术措施

1、工程开标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按照防雨、防台风、防洪、防触电等安全规定要求,认真作好现场规划。大门设计、生活、生产设施布置、各种材料堆放位置、给排水设施、施工用电设计及走向。安全防范重点,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并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监理公司批准,施工中严格按此执行。

2、现场道路畅通、平整、坚实、硬地化。生产、生活区要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安放消防器材,并成立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均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各种房屋、库棚、料场等要符合公安部门的消防安全距离规定。室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在加工场和料库内吸烟。

3、电气、设备防护,各种机械设备要有防雨、安全保护装置。要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使用维修和保养。电缆线路应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场内架设的电力线路其悬挂高度及线距要符合安全规定,并架在专用电杆上或电缆埋地。变压器、配电柜、配电箱前要有绝缘垫。所有机器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并接零保护。手持照明灯要用36v安全电压,检修电器时必须停电作业,电源箱上悬挂“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安全警示牌,并派专人看管,必须带电作业时要经有关部门批准。

4、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严禁穿拖鞋、高跟鞋、硬底鞋、易滑鞋和裙子。高处作业要戴安全带,从事架工人员要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上岗。洞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出入口要设防护栏,施工架子按规定操作层,中间每隔两层满铺跳板。拉结、顶撑、剪刀撑、扫地杆符合安全规定,设置踢脚板,挂设安全网。

5、做好文明施工。首先从思想上强化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不扰民、不损害附近居民利益。施工现场封闭施工,围墙、大门应庄重美观。临时设施、砂、石、钢材等材料统一布置,挂牌、堆放整齐,保持卫生清洁。宿舍整齐有序、食堂卫生、饭菜质量必须符合标准。污水经化粪池消化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系统。施工机具摆放整齐,机身保持清洁,设专用洗车池,工地设卫生监督,每天检查。

一、 实施与评价

企业制定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后,主要由各部们按照各自的分工组织实施,结合我单位的实际,具体分工是劳务公司负责教育培训。主要培训特殊工种、新工人上岗前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招用。工程部负责现场督促、检查、分定期和不定期。定期是每月检查一次,按照国家安全检查标准进行评定打分;用安全简报的形式通报,对评分为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单位实行奖罚。不定期是经常到工地,及时发现隐患用整改通知书的形式下发到项目部,限制整改、准时复查。对各种大型机械安装完后要组织检查验收,发合格证后才能使用。工地开工三个月内现场必须安全达标,否则停工整改。

项目部实行每周一早上安全活动,教育工人提高安全认识,针对发现的问题讲评安全工作,每天专职安全员在工地进行检查。班组每天上班实行安全交底,兼职安全员检查作业环境。

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活动,我单位多年来未出现死亡事故,轻伤事故都控制在标准以内。

安全评价主要是季度评价和年终评价两种。方法是通过检查,用项目量化打分形式评价工地安全工作情况。按照国家《建筑工程安全检查标准》,组织工会、工程、材料、设备部门到工地检查打分。安全检查标准分总分和分项评分表,评分表又分保证项目和一般项目。保证项目评定为零分的此单项工程为零分。用评分表实际得分乘以总表分值权重,合计得分就是单项工程实际得分。遇到缺项时用实际得分除以标准应得分的百分率,此百分率就是此单项的实际得分。

建筑业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思想重视、措施得力、评价科学、严格管理,就一定能作好安全生产工作。

第3篇 试论建设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今天的企业已经不再像过去单纯以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以人为本的学习型企业理念已深入人心。21世纪,员工跟企业的关系已变成“土壤学说”:企业提供资源灌溉土壤,所有员工在土壤上自然成长,自我发展,在竞争环境中经受风吹雨打,最终实现人尽其才。如果一个企业事故频发,连员工最起码的生存权都不能保证,何谈保障人民的利益?一起安全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给社会安定造成负面影响。人人都知道爱惜生命,个个都愿意安全生产,谁都需要设法消灾避难。但是,安全理念和行为只有通过弘扬、宣传与学习,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塑造安全意识,才能使大众自律安全。以人为本,要求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广泛参与,整体互动。对任何一件事情,只有亲身参与才会有责任感。要在参与过程中让员工体会到人格被尊重,培养员工的责任感。通过交流,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大家认同的企业价值准则。要想使员工尽职尽责,必须使员工能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好处。只有当员工个人价值追求和企业价值追求和谐一致时,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发扬敬业精神。

自从河南省电力系统开展创建无违章企业以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人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影响。“那里发生事故,那里就有违章现象”,这句话反映了人与不安全因素之间的联系。今年的安全生产月的活动主题是“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就是说明人是安全生产的基石。笔者是一位多年从事工作一线的员工,本文结合自身的体会,认真分析了人在安全生产过和中的作用,安全管理制度化对人的影响,以人本理念的安全理念。

一、人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人的能力是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等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人的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具有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能力随其自身的硬件、心理、软件的状态变化而改变。

因此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

首先有人的自身因素对过负荷的不适应原因,如超体能、精神状态、熟练程度、疲劳、疾病时的超荷操作,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过负荷,人际立场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

其次也有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时,出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在这种情况时,可能出现信息处理故障和决策错误。此外,还由于对正确的方法不清,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出现完全错误的行为。

另外个体人经常、稳定表现的能力、性格、气庚等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为个性心理特征。这是在人的先天条件基础上,受到社会条件影响和具体实践活动;接受教育与影响而逐渐形成、发展的。一切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会完全相同。人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因此,性格能决定人对某种情况的态度和行为。鲁莽、草率、懒惰等性格,往往成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为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冒险蛮干则表现的尤为突出。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省能、逆反、凑兴等心理所支配。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非理智行为的任务是相当重的,也是非常严肃、非常细致的一项工作。

二、安全管理制度化对人的影响。

《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程》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我们可以看到安全管理的制度化主要是以通过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安全管理的对人的影响是指,在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和有关活动之前,将危及安全的危险因素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找出来,告诫有关人员注意并引起操作人员的重视,从而确保其活动处于安全状态的一种管理活动。告诫人们,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松,要想保证安全,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方法和手段,消除人们不希望的因素和意外的事件。在安全管理中,对人有以下影响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预防控制是其先决条件。任何管理都具有控制职能。由于不安全状态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使安全管理不得不在人们活动之前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方法和手段,防止事故的发生。这说明安全管理的控制职能的实质内核是预防,坚持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墨菲定律指出:只要客观上存在危险,而且人们还麻痹大意,那么危险迟早会变为不安全的现实状态。所以,预防和控制的前提是要预知人们活动领域里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告诫人们预防什么,如何预防。同时对人们进行有效的培训,使人们掌握预防和控制危险的知识、手段和方法,形成一种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思想。

(2)强化了人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具有警示、警告之意,它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发生频率高的、危险性大的危险事件,而且要重视小概率事件;在思想上不仅要消除麻痹大意思想,而且要克服侥幸心理,使人们的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消除危险产生的条件,从而控制危险的发生。

(3)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传统安全管理是被动的安全管理,是在人们活动中采取安全措施或事故发生后,通过总结教训,进行“亡羊补牢”式的管理。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经济导致个别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不断变化,新的危险不断出现,发生事故的诱因增多,而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情况。为此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已有的危险,还要主动地识别新的危险,变事后管理为事前与事后管理相结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4)可以提高全员参加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安全状态如何,是各级各类人员活动行为的综合反映,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往往祸及全体,即“100-1=0”。因此,安全管理不仅是领导的事,更与全体人员的参与密切相关。根据心理学原理,调动全体人员参加安全管理积极性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激励,即调动积极性的正诱因,如奖励、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等正面刺激;二是形成压力,即调动积极性的负诱因,如惩罚(经济的、政治的和刑事的等)、警告、开除等负面刺激。

三、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

今天我们所说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我们可以通过两者的对比来看一下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如何建设。

(1)涉及对象:前者针对全民、全社会,即公民、大众、家庭、社会、全人类;后者针对工人、职工、劳动者、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雇员。

(2)范围及环境:前者指生产及非生产环境,即生产、生活、生存领域,凡人类能到达进行活动的地方;后者指生产(劳动)环境、作业环境,或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

(3)时空观念:前者指人活动的时空领域,安全涉及全方位、全天候,只要有人类存在,在人能到达的地方,在人进行活动的任何时间都要考虑安全;后者的时、空,主要指企业生产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在企业或在企业相关的地方,也可以扩展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的时间和地方。

(4)追求安全与健康程度:前者强调全民、公众(消费者)、人类的身心的安全与健康,是一种高尚的人道、文明标志,保障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安全、舒适、健康;后者现阶段强调了要在生产过程中,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人职工、管理者、被管理者的不伤、不死、不得职业病,有符合国家法定要求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5)采用的方法:前者主要通过传播、宣传、科学普及、教育、倡导、法律等手段,从人的思想、意识、观念、人生价值观、道德行为去启发教育人,以人为本,珍惜人生,爱护生命,互爱互帮,学会自救互救、逃生应急本领,提倡博爱、伦理、自律,达到人、群体、社会、家庭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实现完满、舒适、安全、健康的境地;后者采用行政、法制、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带有强制性、限制性和惩罚性的形式,是以实现生产经营活动总目标为最终目的,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为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是一种安全生产约束手段。

(6)对人影响侧重点:前者突出影响人的安全思想、意识、思维方法、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规范,主要从精神领域,从安全管理的“软件”方面及智能开发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和自律能力,在全方位、全时空接受安全文化的塑造力,成为理智、高素质的安全人;后者主要从安全技术、安全生产的物质环境,安全生产关系等方面得到有限的教育和培训,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影响是强制、规范和约束,采用的种种管理手段主要侧重于人对技术、对物质环境的安全控制,偏重于“硬件”。

(7)对人影响的深度:前者对人的整个人生过程都不断影响,注入和培养、塑造,用安全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教育和激励人,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即安全技术和安全文化知识,安全的社会适应力和安全的生理、安全的心理承受能力。这种开放、无约束、无强制的自然、自由的教育,突出一个对人的爱,对人生、人类的爱,这种合符时代发展的安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传继下去,并优化和繁荣,一个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当时当地的安全文化熏陶、改造和提高,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光大是没有国界的,安全文化注入就会在心灵的深处发生质的改变;后者是通过有局限性的企业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在企业职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由于是强制、惩罚、约束性的,被管理者有始终是处在一种被动安全,服从安全,要我安全的强迫、监督状态,从精神上、心理上的影响是相对短暂的、有限的,调换岗位或另寻职业后,又要重复被动安全强制、压抑的局面。难怪有人提出并研究安全行为科学,在企业安全管理上,要研究人的安全心理和安全人机学,给职工投入感情,讲人情味,讲辩征法,以人为本,对工人要“爱”要“护”,企业安全管理才能持久、深远。

(8)从经济投入考虑:前者需要长久不懈的安全文化教育,全民响应和社会响应,虽然是持久地、世代相传的,但每时期的投入是不会太多的;后者需要不断地坚持技改、培训和维修,或淘汰陈旧的设备、工具,也投入安全教育,对于企业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当然前者培养出更高质量的生产者,也就是大大降低了企业对工人的安全投入,后者的经济压力和安全生产方面的欠债,已影响到企业的兴衰和企业的安全形象。

(9)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前者具有独特性、继传性、开放性、先进性、吸收选择性,对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有益的做法或表现形式都会被融于安全文化的洪流之中,反之就被排出。一种优存劣汰的自我保护能力,保持了安全文化的永昌不败;后者的企业的传统性、科学性、受外部市场经济影响很大,经济是安全管理的根本制约。

总结:

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是为了人,因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全员奋斗,全方位的通力合作,因而要坚持党政工青妇技术安全齐头并进,齐抓共管,形成互相协作、配合默契的运作机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不断地向前发展,所以要坚持不懈,作长期持久的努力。

2004年6月9日

第4篇 试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防护措施浅析

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发展变化,我国从进入wto后为适应国际形势更好地发展壮大。党中央人民政府把安全工作推上了新的台阶,“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安全生产的主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每年亲自到煤炭安全生产的第一线视察指导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视,同时也看出煤炭安全生产也是他们的一块心病。我认为煤炭安全生产最主要的环节是现代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应由事后追查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订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心理科学这个手段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1 煤矿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煤矿安全与生产是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更好地生产。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还比较普遍,造成事故几率也会增加。在当前煤炭市场较好的形势下,煤矿的各级领导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第一,把安全生产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现场,才能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生产运行过程是指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人的反复循环,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安全管理就是要着重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自由度极大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必须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2 安全意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安全意识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对自已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方式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认识;其次,对于隐患有一定的防范措施;最后,这些意识始终在人的大脑里跟随。在进入工作场所后,这些意识就不断地提醒自己,从而消除人为的不安全因素。安全意识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要让安全驻足于人的意识中,必须依靠安全教育培训和对煤矿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的客观环境,才能为排除不安全隐患奠定认识基础。同时,只有矿工意识到不安全隐患才能在行为上、技术上做到预防,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3 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

“安全文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安全行为及员工安全行为的价值理念。首先,要明确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控制和最大化降低安全事故,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目标应定位于“使人们牢固树立安全观”。其次,要明确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根据实践经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应确定为“以人为本、坚持和树立安全发展思想观、将安全文化这一看似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有实用价值的指标”。最后,构建煤矿安全文化的运行机制和落实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安全文化的内容、目标、重点、原则、方针及其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有系统的了解。制订安全文化的建设规划,不断总结,逐步形成有煤矿特色的安全准则、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模式。把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有形与无形的安全氛围的影响,达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控制。

4 推行精细化管理

推行精细化管理,进而提高职工的质量标准化意识、管理人员科学管理意识。这样一来职工与管理人员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增大,学标准、干标准活的思想意识普遍形成,职工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逐步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

首先,在生产管理上推行精细化管理矿及各基层单位制订精细化管理文件,在全矿范围内形成精细化管理体系。精细化体系文件的建立是管理控制体系形成的体现,是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方法、活动、程序等内容的体系整理和总结,使安全生产管理的所有活动,都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控制。科学的体系文件建立,使基层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生产中“有法可依”有了工作的标准,减少了以往在安全生产中的随意性,杜绝盲目蛮干,做到正规上岗,上标准岗。精细化管理的推行在管理上实现层次化、制度化,做到安全生产工作人人有责,使各项工作协调配合,实现预定的目标。

其次,在环境上推行精细化管理对生产环境特别是井下生产环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狠抓工程质量管理,狠惩“三违”,切实有效地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的“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方针,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最后,在外部环境上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宣传力度,以粘贴标语、广播、电视、座谈、走访等各种形式大力广泛地唱响安全文化,为企业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要安全”的安全氛围。

5 加强安全心理培训

通过培训来提高矿工的素质,但强调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往往忽视了心理素质。虽然思想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不可少,但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制约,必须要以心理素质作为共同基础。实践证明,在紧张、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强会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员工的技术素质就会得到更好地发挥,处理好险情,保证安全生产。

矿工安全心理和安全态度的形成,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矿工进行安全心理培训,就是要运用心理学这个手段,建立矿工安全心理模型,形成安全心理定势,提高安全心理容量,从而使员工在生产中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反应,用心理指导行为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矿工安全心理培训是一个新内容、新任务。培训工作要采取逐步展开的方式,内容从简到繁,方式由易到难,做到经常化、渐进式,有计划、有步骤、有程序的进行。通过培训使员工自觉地控制心理活动,指导好自己的工作行为,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大力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采掘工艺和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更是非常必要的。总之,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煤矿的安全工作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建立安全生产的管理机制,以人为本,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第5篇 试论安全生产检查行为规范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以来,不到八年时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安监部门有力的推动下,各行各业的安全生产发展形势有着根本性好转,有效遏制住事故高发、频发势头,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工作作出了积极而又巨大贡献。

伴随着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入,一些必不可少的安全督促检查越来越多。在企业、在基层,一年迎接检查少则几次,多则十余次。次次有查出问题,次次要整改落实并书面反馈。这本来就是应该,也无可非议。但,如果说,外行查内行,并且查得一丝不苟,振振有词,显然有点牵强附会,同时也让人感到不服。因此很有必要在这里说说安全生产检查行为规范问题。

要如何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既能达到督促落实、消除隐患之目的,又能达到企业整改后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效果呢?笔者认为,真正意义的安全生产检查,需要认真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组织者要确定检查规模、检查项目、检查时间、检查要求,做好检查人员的选定及任务明确工作。

二是明确检查的对象,掌握检查对象工作性质、业务内容及有关工作程序,有准备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特殊行业,包括技术性的检查,最好还要请专家、行家参与。尤其是组织大规模的安全生产检查,更要注意行业特点,突出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牵头作用,真正使安全生产大检查达到预期效果。

三是实行分工检查。检查人员到达目的地后,按照事前分工内容,迅速开展检查。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尽量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或建设项目的正常施工;二可以让内行人查内行,切实检查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四是做好检查反馈工作。检查组的组长,在确定各成员完成既定的检查内容后,要召开有关人员碰头会,汇集检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整改期限和要求向有关企业当场明示,同时做好整改跟踪落实的工作安排,确保整改到位。

第6篇 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与效益的关系

1、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目的是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效益的增长。

安全生产的效益做好劳动保护工作、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除了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效益外,对于企业来说,重要的是还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发生了生产事故不但有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大量体现在工效、劳动者心理、企业商誉、资源无益耗费等间接的损失。因此,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看,通常有这样的指标:1元的直接损失伴随着4元的间接损失;安全上有1元的合理投入,能够有6元的经济产出。安全的“全效益”应该包括: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的直接的社会效益及间接的企业经济效益;避免环境危害的直接社会效益;减少事故损失造成的企业直接经济效益;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的间接经济效益;促进生产作用的直接经济效益等。

一个施工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只有生产安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才有保障;只有施工安全了,施工企业才有可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不少施工企业的领导只是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喊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更有一部分直接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认为增加安全投入会影响工程效益,从而疏于管理,安全形势紧张时就抓一下,事情过后又听之任之。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企业人心惶惶,停业整顿,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处理善后事宜,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无法挽回的损失,这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讲还有什么经济效益可谈?相反,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不少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连续多年无事故发生,这对施工企业来讲又何尝不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这是一种管理科学到位,重视员工利益的表现,它有利于企业凝聚力的提高与亲和力的增强;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因此,无形中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安全工作在建筑中是天字号大事,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至关重要,要把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的道理铭记每个职工的心间。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位置上突出起来,以安全促进度,以安全促生产,以安全保证企业最大效益。现在我国有些建筑企业容易发生以下错误认识:其一是重生产效益轻安全生产。个别基层领导只重视生产效益,不讲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说什么“生产效益拿到手,一俊遮百丑。”认为有了经济效益就有了一切,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生产组织上的主管臆断性,不能正确地处理好“生产必须产全,安全促进生产”的辩证关系。其二是把生产与安全对立起来。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生产象打仗,哪有不负伤”,“百万元产值还有工伤率”,“要想安全只有不干活”。这种观点只重视生产,把生产效益放在第一位,把安全摆在第二位,认为只要生产效益上去,出点事故也是正常的,因此,事故的多次出现就在所难免。其三是盲目乱干,冒险蛮干的思想。有的人为抢时间早下班回家或多拿奖金而违章违纪、冒险蛮干,盲目蛮干的主要表现就是“三违”。

由此而得知,我们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忽视经济效益的中心地位。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统一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使之对立。忽视安全单纯追求其所谓的效益,结果是生产受到很大影响,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建筑安装企业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彻底扭转思想认识的片面性,强化安全生产,动员和依靠广大职工,突出安全第一的思想,确实抓好安全生产,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3、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合理控制安全投入,找到找出企业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

从哲学的角度看,在任何一对矛盾的事物间都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安全投入也不是越多越好。合理的安全投入,可以与经济效益成正比例增长。但是,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变成了无谓的浪费,甚至可能降低企业效益。企业正常的安全投入都应该在安全失稳点与安全保障点之间,超过安全保障点的安全投入可能就是盲目的投入,得到的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不但会增加安全管理难度,还可能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安全投入上,企业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在每次经营活动中,企业均应对安全投入的需要进行预算,同时还需要通过企业审计、监督监察等手段,对企业安全经费的投入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企业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加大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培训力度,以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力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做最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入的作用,减少事故经济损失,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安全工作所追求的最佳状态。

试论安全生产6篇

建筑业是世界主要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国家实行扩大内需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扩大基建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发展国民经济,这充分说明了建筑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参加施工的人员特别多,几乎占全国劳动人口的20%。由于建筑业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大、露天施工、立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试论信息

  • 试论安全生产6篇
  • 试论安全生产6篇81人关注

    建筑业是世界主要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国家实行扩大内需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扩大基建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带动其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生产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