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安全生产中的“青蛙效应”
2月22日凌晨2时23分,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屯兰矿井下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矿工失去了生命,国家的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
据报载,屯兰矿是国有重点煤矿,原设计年生产能力400万吨,2005年技术改造后核定能力500万吨,是高瓦斯矿井。该矿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零死亡记录。这么长的安全周期,这么好的安全基础。怎么会忽然间发生了这么严重的矿难呢?这不得不给从事煤矿工作的管理者和生产者又一次敲响了安全警钟,念起了安全紧箍咒。
记得有一个关于"青蛙效应"的实验:有人把青蛙放到一锅沸水里,青蛙奋力一跃,跳出险境;但把它放在冷水锅里,再慢慢地加温,青蛙因不知其险,先是不想跳出,后是无力跳出,最后只能被沸水煮死。沸水锅内的青蛙能够成功逃生,是因为它感觉到这是危险,务必会尽其本能及时进行抗争自救;温水锅内丧命,是因为它对危险的警惕和防范意识放松所致。
煤矿的安全生产中也存在“青蛙效应”。 安全思想麻痹、意识淡薄、心存侥幸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隐藏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时刻提防,处处小心,居安思危,绷紧安全之弦。怎样才能克服这些现象,做到安全生产呢?首先就是要消除安全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懈怠和麻痹思想。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是提高安全思想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安全只有年年讲,天天学,时时防,让管理者和生产者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绷紧安全神经,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和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其次要把安全防范的关口前移,到现场去处理、排查安全隐患,指导员工安全工作,居安思危,多考虑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案,做到防微杜渐,确保万无一失。再者,加大职工安全技能的培训力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提高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水平,规范生产者的安全行为,形成一种自发的关注安全的氛围。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更是贯穿企业管理经营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只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不做“温水中的青蛙”,才能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
第2篇 科学防控安全生产的“蝴蝶效应”
从科学角度看,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研究发现的“蝴蝶效应”,反映出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会造成未来极其巨大的差别。这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如此,“蝴蝶效应”早已经在一次次悲惨的事故中得到了印证。
在《一盏台灯引发的21条生命悲剧》故事中,事故苗头缘由一盏台灯而起,13条死亡追悔留言里记录着每个人所犯下的疏漏和那些一环套一环的安全隐患。但是,就因为没有一个人以强烈的责任心去重视并防控隐患的蔓延,最终酿成了船毁人亡的惨痛后果。
1986年5月12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载着人类征服宇宙的希望腾空升起,只因为一块小小的橡胶垫片出了问题,67秒后,价值5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连同7名宇航员的生命就灰飞烟灭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件件惨痛的事故警示我们: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事故也不例外。当我们认识和掌握了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从中总结和吸取教训,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折断“蝴蝶的翅膀”,捣毁“蝴蝶效应”滋生的温床,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反之,如果我们蔑视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那么一颗螺丝钉、一块小垫片、一个小烟头,都可能会在“蝴蝶效应”的作用下无情地把人们推向灾难的深渊。
据国家安全部门统计,70%至80%的事故是由职工思想麻痹、有章不循造成的。由此可见,安全规章和准则都是以血的代价换取的。但是,许多事故当事人都太高估自己,太相信经验。殊不知,以违背安规为基础的自信,恰恰成了不负责的自负行为,害人害己,进而导致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人间惨剧的上演。
安全之路无止境。为了社会、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认识“蝴蝶效应”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任何微小事件,只要及时引导、加以调节,同样将会产生好的轰动效应。在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如果人人都能够自觉强化安全意识,认真学习作业规程,高度重视“蝴蝶效应”,时时注意排查工作中的隐患和问题,捕捉对安全生产有益的“蝴蝶”,那么,一切灾祸将消灭于萌芽之中,企业的发展也会插上腾飞的翅膀。
第3篇 安全生产与“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洛伦兹曾提出一个叫“蝴蝶效应”的重要理论,其大意是说: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看似荒谬和极端这种理论却说明着,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环视以安全为首要和必要条件的铁路行业,蝴蝶效应对于警惕干部职工精心开展安全运输生产有着重要意义。从每件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故中究其原因,我们常常会发现事故最初发生的现象只是非常细小的环节,就像那只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的蝴蝶,但所产生的连锁变化却逐渐破坏到整个安全运输生产系统的平衡,进而酿成不该发生的后果。
防微杜渐和居安思危是抓好安全管理的必要思想依据,职工全员应时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作业标准从事运输生产协作。对于细小的安全生产隐患,基层管理者切不能认为其对安全生产不至于构成威胁,马虎大意让其从眼皮底下溜走,而放任其发展。在出台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时基层管理者需系统化思考,不狭隘站在本部门利益角度看问题,需兼顾融合各方利益,从源头消除偏差,防止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并将相应制度“软着陆”于安全生产之中,以保持和安全生产系统的相对动态平衡,促使安全生产态势在稳固中不断攀升。
第4篇 浅谈安全生产管理与实际效应
安全生产管理不单是局限在日常内务及口头说教,更重要体现在用于生产当中去,从煤矿瓦斯爆炸、透水事故、从道路重大交通事故到施工现场人身伤亡事故;触目惊心的现实屡屡给我们敲响警钟。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可为什么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且层出不穷”?就是因为一些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和私营业主受利益熏心对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够所至,为再不能让生命付出代价、再不能使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遭受损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行为,它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化的综合工程。只有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重视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单位安全生产各项管理规定,扎实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发现和避免安全隐患,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这才充分体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效应。
一、加强安全生产组织与规章制度建设
就实际操作而言,基层单位安全生产组织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是一个最基本、最直接的管理单元,安全生产组织的设置要遵守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单位主要责任人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主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同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深入到部门及具体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生产制度要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做到安全生产制度的内容完整、针对性强,安全生产制度的制定应贴近职工、让职工体会并深刻理解,使之成为合理、完善、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二、注重职工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具有长期性、系统性,把安全生产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教育培训计划要切合实际,由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实施,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水平,有效地防止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要采取适时、适地,合理的安全生产培训、杜绝搞“一阵风”式的安全生产教育,要持之以恒、警钟长鸣。对于新上岗和调换工种的职工应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首先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培训内容应根据行业具体情况,如施工行业安全教育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行业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教育;特种作业人员,除按一般性安全生产教育外,还要按照《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的有关规定,按国家、行业、地方和单位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进行特种岗位专业培训。再就是根据季节性变化、工作对象改变、工种变换适时地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管理干部在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必须把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贯穿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并根据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对象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不同等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安全生产教育形式,开展经常性、持久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有利于加强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理念,有利于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三、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的检查、敢于重奖重罚
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安全生产检查是安全生产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安全生产布置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检查计划。力求安全检查形式是多样化,施工安全检查应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突击性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根据施工现场工作面多、工序繁杂、施工机械性能和参与施工人员的技术等级、文化素质等多种特点进行。对那些带有安全隐患的工作区域进行长期监督、督促、指导、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
建立安全生产奖罚机制是安全工作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单位生存的大事。一旦发生事故,国家和单位财产遭受损失、职工生命受到威胁,影响单位和谐大局;对那些管理混乱、违规指挥、违规操作、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和个人,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措施给予严厉惩罚,“罚的使人胆战心惊”。同时对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规定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重奖,“奖的就要使人眼红”。只要这样,才能促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持久化;最终杜绝人情化及短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