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谈谈日本的两项管道燃气安全技术
十年以前去日本考察,看到过日本已经广泛应用的两项燃气安全技术。由于当时这两项安全技术国内还没有应用,也没有看到国内文献和资料上的介绍,并且其作用原理非常巧妙,实用性很好,所以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不过让我感到疑惑的是,至今也没有看到这种技术或产品在国内有多少应用,没有看到有仿制的产品,更没有看到国内文献上的介绍,不知是什么原因(当然也可能是有,而我孤陋寡闻,不知道)。我并没有用过这种技术或产品!也没有实际的经验,在这里只是把当年考察留下的记忆和后来看到的日本的一些产品介绍结合起来,做一分析和探讨,希望能给同行有所启示和借鉴。这里不是做产品介绍,而是分析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所说的技术,一项是调压器的一种超压自动切断技术;另一项是燃气管道泄漏的一种侦测技术,都是专利技术。这两种技术,是在日本赛山公司考察时,看到其应用情况的。
一、防超压的燃气调压器
目前,我们的城市燃气管网上,稍大一些调压设备,一般都装有超压切断装置,并且这些切断装置的结构和原理是相似的。形式上,这些切断装置有独立设置的,切断设备串联在主调压器前端;也有复合式的切断装置,与调压器构成一个整体设备。结构和原理是这样的:一个压力感应部件、一个机械传动和锁定机构和一个切断管道的阀门;当压力感应部件感应到调压器输出端的压力超过上限,便会引发机械传动装置和锁定装置的动作,动作传递给阀门导致管道上的阀门关闭。这种切断装的一个基本特性是:一旦切断动作发生,就不会自动恢复,必须人工到现场进行操作,才能复位,使切断阀恢复到开启状态,才能恢复供气。(我们现行的规范提倡使用这种方式的切断装置)
这里要介绍的防超压调压器,其切断装置的结构和原理与上述的完全不同。结构上的不同,是切断装置与调压装置合为一体,切断装置与调压器公用同一个压力感应装置,只是增加了用于关闭气路的动作部件,结构更简单;原理上的不同,是它只是在调压器输出超压时切断气路,限制输出压力持续升高,而当超压的条件消失以后,它会自动恢复正常供气,不需要人员到现场进行复位操作,超压保护过程中不会中断对客户的燃气供应。
一种防超压调压器的外形,如图(1)所示,看上去与普通调压器没有区别;内部的主要构造也与普通调压器基本一样,如图(2)所示,只不过其中阀瓣和传动机构有差别。
参见图(2),与普通调压器不同之处在于,它内部有两个装在同一阀杆上的阀瓣,并有两个同心的阀座,右面的一个阀瓣,是工作阀瓣或主阀瓣,用于调节输出压力;它的左面,是防超压阀瓣或辅助阀瓣,专门用作超压切断;结构上不难看出:气路中两个阀瓣所构成的两个阀门之间呈串联关系,只要有一道阀关闭,就会切断气路;在气路走向上,先流过主阀瓣,再流过辅助阀瓣;两个阀的关闭动作不同步,顺序是主阀瓣在先,辅助阀瓣在后。
工作原理是:正常工作状态下,当调压器输出压力达到设定供气压力的时,主阀瓣会自动保持一定的开启度,以保证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气体输出,参见图(3);当用气流量减小时,工作阀瓣就会逐渐关小,以保持输出压力的稳定;当流量减小为零时,工作阀瓣就会完全关闭,抑制压力的继续升高,参见图(4);如果主阀瓣能够完全切断气路,辅助阀瓣就移动不到关闭位置,处于开启状态,辅助阀瓣不发挥任何的作用,参见图(4)。但,如果工作阀瓣或阀座出现故障(被异物垫住或变形),导致主阀瓣的关闭不严,丧失关闭功能,那么当所有用户不用气时,管网内的压力就会持续升高,当这个异常的输出压力升高到设定的切断压力时(一般为设定出口压力的1.25倍),压力感应皮膜会继续向下移动,推动阀杆克服防超压弹簧的弹力,使辅助阀瓣也继续下移动,参见图(5),并逐渐关闭,切断气路,参见图(6)。这时输出压力停留在设定的切断压力上不再升高,辅助阀瓣发挥了防止压力持续升高的作用。只要用户不用气,管网压力不会下降,那么这种状态就会一直保持,参见图(6)。
当用气端开始用气时,供气管道中的燃气会逐渐流出,压力开始逐渐下降;当输出压力下降到切断压力以下时,压力感应膜开始向上移动,弹簧推动阀杆向上移动,带动辅助阀瓣也向上移动,使辅助阀瓣逐渐打开;随着供气流量的增加,压力感应膜会继续向上移动,通过阀杆带动主阀瓣也逐渐打开,进入工作状态。这时辅助阀瓣完全停止工作,主阀瓣开始发挥调压作用,调压器进入了正常的工作状态,参见图(3)。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经验和实验都证明,调压器阀瓣或阀座密封故障导致的关闭功能丧失,只影响调压器小流量或零流量状态下的调压性能,不影响正常流量下的压力调节功能。这种切断装置的设计刚好利用了调压器的这个特点。
还有,正常工作状态下防超压阀瓣一直是常开的,阀瓣与阀座不接触,不发生开关动作,只有在故障状态下形成超压时,防超压阀瓣才发生动作,阀瓣与阀座磨损和挤压的机会很小;相反,主阀瓣在工作状态下,频繁发生开关动作,磨损和挤压很频繁。因此,污物对防超压阀瓣和阀座产生损害的的概率远小于主阀瓣,或者说,防超压阀瓣的故障率远小于主阀瓣的故障率。当有一个故障原因同时作用在两个阀瓣或阀座上时,主阀瓣会先于辅助阀瓣出现损坏。从辅助阀瓣的工作原理我们知道,当辅助阀瓣关闭时,输出的压力是高于正常供气压力的,这是这种调压器使用上的一个外特征。
据此,我们可以通过记录输出压力,并定期观察分析压力记录,就能够发现主阀瓣的故障,如果出现了高于正常供气压力的记录,就可以断定主阀瓣已经有故障,应及时更换了,而此时并没有发生超压供气的危险。
从原理和结构上,不难看出这种切断装置设计上的针对性很强,主要针对调压器主阀瓣和主阀座的故障,而导致的输出压力异常升高。为什么这种调节阀的设计者似乎忽略掉调压器的其他可能故障,而把不停止供气的切断功能作为重要的设计目标呢?
通过跟日本伊藤工机的技术人员的交流,我们找到了答案。这要从提出这种调节阀的设计需求说起。
据了解,这种调压器是由日本东京瓦斯与伊藤工机合作研制的,设计需求实际上是由东京瓦斯提出的。日本的燃气法规有一项安全规定,一旦停止供气,重新恢复供气前,服务人员必须进入每家用户,确认没有安全问题,才能进行恢复供气的操作。东京瓦斯城市燃气管网系统中调压器数量以万计,以前也曾使用需要人工现场恢复的超压切断装置。由于自动关闭后入户检查的大量人力需求,尤其是这种情况的突发性和随机性,让东京瓦斯疲于应付。为了解脱这种突发性人力需求压力,东京瓦斯提出与伊藤工机合作,寻求技术上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了新型调压器的研发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对引发自动切断的调压器故障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调压器的故障超过80%是由燃气中的污物和杂质引起的;调压器超压切断故障则主要是由于污物对阀瓣或阀口的作用导致的,例如污物垫在阀瓣或阀口上、阀瓣受到污物的腐蚀变形或性能改变等;而阀瓣和阀口的这类故障,只是造成调压器的关闭压力失常,仅影响调压器小流量下的调压性能,并不影响正常流量下的调压性能;实际上超压故障都发生在用户不用气或用气量很小的情况下,正常流量情况下是不会发生超压的。据此,产生了这种以防止超压为主要功能的新型防超压调压器的结构原形。
这种防超压调压器,最早在日本东京瓦斯应用,收到了预期效果。
其实,这种超压切断的机理早就有应用。我曾看到过费舍尔调压器的一种组合用法,把两个带有外接取压管(一般把取压管接到本调压器的出口)的调压器串联,即一个调压器的出口接到另一个调压器的入口,而把两个调压器的取压管都接到后面一个调压器的出口,构成一个复合式调压器,前面调压器的设定压力高于后面调压器设定压力一个固定值。在两个调压器都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前面调压器由于设定压力高而总是处于开启状态,调压作用由后面调压器承担。当后面调压器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关闭时,出口管道压力的升高,会使得前面调压器进入工作状态,承担关闭的作用,防止超压发生。不过,我看到的这种应用是在中压供气的情况下的,据说美国的安全规程要求向厂房供应中压燃气,必须采用这种组合式调压方式,以防超压供气。显然,前面介绍的日本的防超压调压器或许可以看成这种组合式调压器的改进或简化。
这种防超压调压器还有一个特点,无需放散阀,因此室内安装使用比较方便。
那么,是不是这种切断方式就一定比我们常用的人工复位方式更好,并能取而代之呢?不一定!据了解在日本这两种方式同时在应用。那么应该如何考虑这两种方式对应用环境的适用性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两种方式的不同特点作一分析和探讨:
1.设计的出发点不同。手动复位切断的设计理念是,引起超压的原因是无法确定的,只要发生切断,必须有人来作出判断并排除故障以后,才能恢复使用;而上面介绍的自恢复切断方式,其设计理念是建立在多年经验基础上,认为引起超压的原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确定的,因而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设计;
2.客户关系的不同,选择不同。燃气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也会影响切断方式的选择,比方说,调压站是由客户自行管理的,供气商会要求使用人工恢复的切断装置,以防不确定性危及安全。而如果调压站是由供气商管理的,并且管理人员技术素质较高,辅助管理手段较强,那么就会选择自恢复式,以提高管理效率;
3.应用环境不同,选择不同。调压站周边的环境差,不确定因素多,人工恢复方式宜被选择;反过来,周边环境没有或很少有意外发生的可能,更容易选择自动恢复式;
4.负荷特性不同,选择不同。连续用气,流量波动小的负荷,自动恢复方式的保护效果不突出,更容易选择人工恢复式;
5.停气影响不同,选择不同。停气的影响很大或损失很大,而又有其他辅助手段抑制超压的发生,那么选择自动恢复更有利。
6.特别需要,也可以考虑双重选择,就是两种同时使用,在防超压调压器的前面加装人工复位式的切断装置,将人工复位切断装置的切断压力设定为高于自动切断压力一定值,那么绝大多数的超压是由自动复位方式保护的,不会停气,极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切断停气。
从以上介绍和分析我认为,这种超压切断技术不仅适合日本,我们的燃气系统也适用。
二、燃气管道泄漏的侦测方法
地下燃气管道的大量泄漏,很容易侦测,因为管道泄漏点周围有明显的物理特征,如空气中有一定量的燃气成分,或有明显的气味和响声等,使用一般的检测仪器,甚至靠感官就可以发现泄漏位置。然而少量甚至微量的地下燃气管道泄漏,则还很难侦测。日本伊藤工机和矢崎两家公司合作研发了一种方法和相关的设备,比较好地解决了小流量泄露的侦测问题。
这种方法基于以下原理:
1、假如我们知道某一供气区域上的用户都停止了用气,而我们又侦测出给该区域的供气管道上的燃气流量不为零,那我们就可以断定燃气管道产生了泄露;
2、一个特定区域上的燃气用量是随机变化的,一天当中有高峰时段,有低峰时段,还有的时段流量可能为零(比如深夜)。供气区域越大(户数越多),一天当中出现零流量时段的机会越小,反之越大。但在一段较长的时间(例如一个月),如果一个供气区域管道没有泄露,则出现零流量的机会是很大的;
3、假如我们能够知道,一个供气区域,在一个周期内(如一个月),出现供气流量为零的次数,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不停止供气的条件下,对地下管网泄漏情况作出判断:当流量为零的次数不为零,则可以断定该管网当前没有泄漏,反之有泄漏的可能。
以上原理给我们一个启示,只要能够给出一个可以接受的周期,允许在这个周期内来判断某个供气区域的管网是否有泄漏(而不是马上),那么,就可能通过侦测供气管道零流量的方法,来判断地下管道的泄漏情况。
运用这个原理,日本已经实现了管道泄漏的自动监测,伊藤工机制造出了专用设备,它的工作原理介绍如下:
这个装置与区域燃气调压箱装在一起,如图(7)所示,在调压箱的主调压器管路上并联一个辅助管道,辅助管道上装有一个很小的子调压器,和一个具有自动记录功能的泄漏检测装置,泄漏监测装置的核心部件是一个流量计,监测流经子调压器的燃气流量。子调压器的额定流量与主调压器相比非常小,但子调压器的设定压力要高于主调压器一定值。在主调压器正常供气流量下,子调压器对主管路的供气压力和流量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但是当供气流量很小,以致主调压器接近关闭时(总流量小到进入了子调压器的额定流量范围),子调压器的输出压力高,会迫使主调压器关闭;这时管网的全部供气实际上已经由子调压器来承担,也就是监测装置的流量计检测到的流量是全部的供气流量。因此,监测装置侦测和记录辅助管道上的零流量,就是管网的零流量。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可靠地捕捉到供气的零流量状态。
这里的子调压器和监测装置都是专门设计制造的,泄漏监测装置内由四部分组成,主要部分是监测传感器,包括一个流量计,和一个压差传感器;其次是一个智能装置,就是一个微电脑;第三是一个电磁阀;再就是显示和报警部分。流量计是关键部件,监测流过子调压器的流量;压差传感器用于监测主调压器与子调压器输出压力之差,是判断泄漏的辅助部件;微电脑用于记录数据并作出判断,输出监测信息;电磁阀有微电脑控制,可切断子调压器的通路,进行功能试验,或在不需要的时段关闭监测气路,延长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使用过程大概是这样,装置被设置并启动以后,每隔一定周期(一般是一个月),技术人员到现场(当然也可以借助通讯网络)读出显示和报警情况,判断管道是否有泄漏,然后进行复位操作,进入下一个监测周期。
当然这只是基本原理,为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监测的准确性,它还有一些附加功能、具体特点和使用细节,这里不再介绍,有兴趣可以去找厂家的资料。
与传统的地下管道检漏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大为提高。目前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按一定周期,通过人工或检漏机械,在埋设地下管道的地面上方(或打探孔),监测空气中的燃气含量,来判定管道是否泄漏,问题是检查之前检查人员并不知道所检查区域地下管道是否有泄漏,检查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如果采用上面所介绍的方法,则是首先定期对各个供气区域进行漏气的判断(通过设在调压箱的设备),然后只对已经发现或怀疑漏气的区域进行地面捡漏(用传统方法),直至找到泄漏点的位置为止。值得重视的是,它明显的改进在于,查找地下管道泄漏位置之前,检查人员是知道该区域地下管道有漏点地,是有的放矢。显然,这样可以减少大量的无效劳动,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管道泄漏,集中人力加快寻找特定区域内的漏点,既能节省管理成本,又能提高管网的安全管理水平。
其实在这个原理之下,可以有多种方法实现管道泄漏的侦测。作为例子,在这里我们设计一个简单的,靠人工而不是用专门设备的侦测方法:在一个供气区域的调压站上,在每天的用气最低峰(如凌晨3:00前后),把总阀门关闭一段时间(如1小时),然后通过压力表观察和记录这段时间管网压力的下降值。经过一段时间后(如一个月),我们对这些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分析,就可以对该区域的管道是否有泄漏做出判断。当然,这个例子只是进一步阐明原理,不是提倡“土法”。
三、结束语
九十年代开始,在我国涌现的管道液化气发展大潮,汹涌澎湃的过去了。这个发展过程,恰逢我国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大量发达国家的新技术新设备和安全服务的新方法,让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拉近了;也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制造技术,我们的燃气设备的制造能力提高了;让我们完成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初步技术积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大大促进了燃气事业的发展,让我们燃气行业的技术、能力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当我们静下心来,回顾这段发展经历,在自豪和满足之余,恐怕都会不无遗憾的看到一些问题。我们自认为复制了的发达国家的技术,复制了的发达国家的方法,和发达国家的制造,但为什么达不到或者不能完全达到发达国家的效果?漏失率(或供销差率)为什么难以下来?劳动效率为什么难以上去?安全事故为什么还在频发?为什么我们的燃气汽车老出故障?为什么…?
难道,我们在向发达国家学习的过程中,从引进技术设备中,忽略了什么?
我想我们可能忽略了许多细节。本文所介绍的两项燃气安全技术或许是被我们同行忽略了的细节?前面介绍的两项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的工作中都存在着,我们也有应对的方法,但也许没有日本同行们做得那么“细”。本文试图在“细”上下点功夫,努力对这两项技术做了剖析,挖掘其中的细节,希望同行们能够有所收获,能够有所借鉴。但由于笔者眼界、经验和习惯所限,难免存在缺陷和不足,难免还是不自觉的陷入了“粗”的习惯当中。
燃气事业今后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我们认为已经从发达国家学会了的东西,回过头来梳理一遍,再学习一遍,从中找一找细节,在巩固和提高中或许还能激发我们的创新灵感和创新热情!我想,这大概是我们今后要走的路。
第2篇 谈谈起重机的安全技术检查
做好起重机的安全技术检查,对于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有重要意义。现对起重机的各部位检查的重点及应注意之处作一介绍。
1 对周边环境和轨道的检查
1. 1 .查看起重机运行区间有无电力线路,特点是kv以上高压线路。起重机及吊物的任一部分能否与之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如最小安全间距不够,就应采取措施,限制起重机的运行范围。
1 .2 检查周围的建筑,临时设施等有无妨碍起重机正常运行。特别是起重臂杆、平衡臂是否会与之发生碰撞可能。以上轨道式起重机在轨道延伸时,固定式起重机升高或位移时,应予以注意检查。
对轮胎吊和汽车吊还要注意在工作前检查其支脚的伸出有无足够的位置,其承载能力如何,地下有无空洞。
1. 3轨道式起重机的轨道还应检查以下情况:
1.3.1 挡轨器有无丢失。特别应检查在轨道上安装的牢固程度和离轨道头是否保留有1~3m的距离。否则,不能真正起到作用。
1.3.2 检查安全尺有无丢失。特别要检查安装位置,即起重机大车行程开关滚轮要确实能够碰触。如若不然,须立即整改。
1.3.3 轨道的鱼尾板、道钉、连接板等是否完整无缺。轨道上有无堆放预制件、桁架等妨碍大车通过。
1.3.4 注意啃轨情况。严重啃轨会将轨顶(内)外侧磨成光亮带状斑痕,并拌随起动困难,运行阻力增大。长期运行会使驱动马达过载烧毁,且车轮与轮道均很快磨损。对严重趴轨宜进一步专门检查,找出原因,及时消除。
1.3.5 轨道温差间隙是否在2~6mm之间;两轨道接头应错开50cm以上。如轨道间隙过大或两根接头在同一断面,均将引起起重机大车运行时产生较大震动。
2 对走行部分的检查
2.1 检查走行轮踏面,由于踏面承受很大的接触应力,如其表面淬硬层质刃不好,可能在检查中看到块状剥离现象。
2.2 各开式齿轮、联轴节是否配有防护罩。
2.3 特别要检查变速箱的基础螺丝是否紧固。由于起重机行走马达的频繁起动、正反转,易引起基础螺丝松动,如不及时发现,可能撕裂箱体底脚螺孔,会影响联轴节,造成整个大车运行状态恶化。
2.4 重点检查行走轮轴上的油孔是否畅通。如油路堵塞,加不进黄油,轴瓦在干摩擦状态,会碾成条状碎片全部带出来,后果是车轮在运行中左右窜动,轨道端面磨成发亮。而且,轴承被磨擦受损后,起重机4个支承点将不等高,台车以上结构会发生变形。发生这种情况,处理起来很困难。
3 对金属结构的检查
3.1 金属结构的塑性变形情况。如桥机主梁上拱度的检查。由于超载、热幅射等原因,主梁拱度会消失,甚至产生下挠,影响安全运行。
3.2 主要结构螺栓的检查。起重机臂杆、塔身、履带吊的底座螺栓等完成安装投运后,运行一段时间会松动。只要用手锤敲击螺帽,就能发现。我们在使用实践中发现数例,在起重机主要联接螺栓承受频繁的拉应力、水平剪切及扭转力的综合作用下,螺栓从根部断裂。若不认真检查,断裂螺栓增加,后果是严重的。
3.3 由于起重机超载、运行中碰撞等不正常工况,发生臂杆主肢碰弯、扭曲;臂根部插锔耳板焊缝开裂;以及桥机在主梁下挠后,其腹板与下盖板之间焊缝开裂等等。这些也是结构件安全检查的重点部位;否则将引发大事故。
4 对各机构和零部件的检查
4.1 制动器是起重机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各机构运行的准确性和工作的可靠性。尤其要重点检查起升和变幅两机构制动器的状况。首先要观察制动闸瓦的开度、左右开度的偏差、摩擦元件的磨损情况。带式制动器的钢背衬有无裂纹。并还要检查制动器的传动是否灵活,主弹簧和辅助弹簧的弹性如何。
4.2 减速器的检查。如减速器的漏油情况,运行时箱体内有异常响声与震动,就要打开箱盖检查。一般是轴承毛病或齿轮啮合侧棱、齿面磨损等原因,根据检查情况确定检修方案。
4.3 钢丝绳与滑轮的检查。检查钢丝绳外观的磨损、断丝、扭结、锈蚀等情况。对某些磨损、断丝较为严重的,但又未超标的位置,要做上记号,以便定期复检。重点检查防止钢丝绳放完的安全限位器是否起作用。卷筒上固定夹板是否夹紧。
注意检查其滑轮槽底磨损刃是否超标。铸铁滑轮易裂,应注意检查是否有裂纹。对俯扬滑轮组的平衡轮的转动是否灵活,因平常一般情况它不动作,易被忽视。要提醒的是,在安装前一定要查一下其转动是否灵活。否则,安装中俯扬左右钢丝绳的长短和拉力不能很好通过平衡轮来自调,给安装带来麻烦,增加了调整俯扬绳的难度和作业危险程度。
4.4 检查各联轴节有无松动、甚至“滚键”。弹性联轴节中的弹性圈有无异常磨损。对齿形联轴节特别注意其齿轮磨损状况。在安装精度差或在两轴之间有较大偏移差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整个齿圈很快会磨秃。特别是起升机构,有这种情况将会发生严重事故。
5 对液压传动部分的检查
对轮胎式和汽车式起重机来说,一般采用液压传动方式进行起升、回转、变幅及支腿伸缩。应重点检查以下部位:
5.1 检查伸缩臂油缸能否持久保持臂杆伸出长度,无泄漏现象。
5.2 检查变幅油缸及支腿油缸有无泄漏,在额定载荷下,其下沉与回缩量是否符合要求。支腿有无“软腿”现象。
5.3 检查各油泵、阀、液压锁运行是否正常;动作是否灵敏可靠;有无异常振动与噪声;密封件性能是否良好,有无内泄、渗漏液压油。
5.4 检查液压油及油箱。注意液压油的清洁度、有无变质污染。油箱液面高度是否不低于正常标记下限。
6 对起重机电气设备的检查
电器设备是起重机上比较复杂的部分,它在冲击、震动与摆动条件下工作,容易发生故障,特别在高温、多灰尘、潮湿的环境下更是如此,且有些故障还能引发事故,所以对电气部分应认真进行安全检查。主要检查项目如下:
6.1 检查电动机的绝缘电阻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运行中有无异响和温升情况。停机时检查其滑环、电刷、导线接头有无明显裂纹、磨损、松动和附着碳粉等情况。
6.2 检查集电装置、电源滑线、集电轨道有无变形、磨损。由电缆输送电源的,应检查电缆绝缘是否老化,电缆导向装置是否灵活,电缆收放是否自如。
6.3 检查电气元件及控制系统。如各开关外壳有无破损;合闸时,接触部分电压是否适当;保险丝安装容量是否合适。检查接触器触头有无烧毛;接触的电压是否符合标准,触头脱开时是否彻底。检查动静铁芯吸合面有无附着物,吸合时有无异响,灭弧罩是否完好等,各继电器工作是否正常,各接线座、接线螺丝是否紧固。检查主令控制器各动作方向是否正确,注意有无零位保护。特别注意检查操纵台上是否设有急停开关。并确认遇紧急情况能切断电源。同样注意检查力矩限制器、超载限制器的灵敏可靠性。
以上介绍的是对起重机专业检查的一些主要内容。班前检查是每个司机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因此,我们在做好本单位起重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对起重作业人员加强安全教育。检查监督司机自觉做到对本机的日常检查与维护保养。只有日常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才能保证起重机的安全运行。
(叶定进)
(叶定进)
第3篇 谈谈现代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概述
现代安全防范技术是直接为社会的稳定和保障社会财富的安全服务的。他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预防犯罪(入侵)或有效制止犯罪,打击罪犯为目的。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率,已成为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是一个系统集成工程,是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和设计、施工单位相互密切配合的,充分发挥设备、技术、管理、组织、人员各方面功能的系统工程。
设备集成必须实现各类配套设备的“无缝连接”,软、硬件资源共享以及系统的高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和平滑升级的目的。技术集成是将各子系统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全系统更高层次的、更强大的整体功能,对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而言,很大程度上通过综合信息管理和辅助指挥决策系统来体现,这也是当前此类系统的难点之一。管理集成是通过合理的、可操作的程序、规范和条例发挥人和设备的作用,实现系统的预定目标。组织集成是通过合理、间接的、可控的组织结构;形成高效运作的快速响应能力。人员集成是通过门类齐备、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各类人员组织分工协作,保证软硬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指挥决策意图的贯彻实施。
一个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完成仅仅是开始,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设备、技术集成的实现,而且取决于管理、组织和人员的集成能否实现。从设计、施工单位角度看、主要注意力集中在设备和技术的集成,因此下面侧重谈谈这个方面的某些技术问题,有误之处请正之。
系统特点
监控、报警系统,能单独应用,并可协调工作。在实际应用中,一台摄像机和一台监视器就可以构成一个最简单的监控系统;一台报警主机和一直探测器就可以组成一个最简单的报警系统,完成一定的任务。但这毕竟是最简单的情况,而实际组成的方式十分繁多。因此,应根据用户之需求,从系统设计要求入手,全面分析评估以求得最佳的实施方案。
系统有一系列功能单机(即独立单元)组成。且组网灵活、模块化升级、实时性好等,同时要能使系统设备真正实现无缝连接。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取得较为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系统功能基本要求
·系统连续运行:监控、报警系统,要时刻处于实时监控、警戒状态。系统必须可靠的长期连续运行,停电后可继续维持24小时正常工作。
·多级报警功能:由于一些地区警力主要集中在分局,派出所警员不足,因此系统要能自动识别报警类别,根据警情的轻重缓急,分别向派出所和分局报警的同时向市局报警,这就需要二级、三级组网报警。上级主管部门对重大的案情能够及时准确掌握情况,统一部署,集中调动警力,协同工作;
·监视、监听复核功能:准确判断现场情况,使接警中心获得尽可能多的现场信息。除发案单位名称、地点、联系人姓名、电话等资料外,现场图像和声音是最直观的材料。其中监听现场声音既直观,费用又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此外,任何一种报警系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误报现象,这是监视、坚挺符合现场,可帮助分析。
信息传输方式
监控、报警系统一般由前段设备、传输线路、终端设备三大部分组成。用户在安装监控、报警系统时、往往很重视前段和终端设备而忽视传输线路,结果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所以选择传输线路非常重要。选择视频传输、报警信息传输主要遵循两个原则:抗干扰性强、可靠性高和费用低,施工要简单。根据传输距离、信息容量、功能要求选择有线和无线传输。有线方式又分专用线和复用线。
·无线传输方式:具有工程费用低,施工简单,防破坏性好;代设备造价高,占用频率资源,传送距离、地形环境、外界干扰对传输效果较大,所以局限在小范围内使用;
·专用线传输:具有抗干扰性强,信号好;但工程须管线附设,费用较高,所以不适合远距离传送;
·专用复用线方式:主要有电话线复用,电力线复用和有线电视电缆复用等。目前,采用电话线传输报警讯号,用有线电视电缆传输视频图像较普遍。有线电视电缆复用,利用公用无线组网是监控报警组网的新途径。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客观情况选用。如城市报警组网采用电话线复用传输方式,小范围短距离无线报警辅助传送相结合,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有条件时采用光绝传输。
·利用宽带网传输和控制的方式。
监控、报警组网模式
图像监控系统
图像监控系统综合应用了ccd数字处理技术、电视技术、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及多媒体技术,为一级风险单位(银行、金库、珠宝行)、重点场所(政府部门、主要交通路口、大桥)及公共场所(火车站、港口、机场)等的图像监控提供了技术优势。其监控室可通过同轴电缆和前段设备组成二级监控中心。二级监控中心可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报警信息给公安指挥中心切换显示,组成一级监控中心。
其前端摄像部分由摄像机、镜头、云台、解码器及辅助设备(防护照、安装支架、雨刷、灯光、除尘、除霜设备)等组成。
二级监控中心由画面处理器、矩阵切换控制主机,操作键盘、监示器、数字硬盘录像机或长延时录像机等组成,完成图像信息接收,画面处理、切换显示,录像和控制前端设备运作。
以及监控中心由视频信号接收和控制信息发送设备、矩阵切换控制主机、电视墙、多媒体控制微机、视频服务器、画面处理器、数字硬盘录像机或长延时录像机、大屏幕投影设备及打印设备等。
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是集先进的数字传输技术、通信技术、语言合成技术、计算机控制及网络技术于一体,具有技术成熟先进、综合功能强、灵活适用的特点。
其设备集成有报警主机、接警机、管理机。
报警机是安装在入网户的前端系统,具有多地址和单地址等几种类型。单地址系统可防护具有相同地址的几个点,,用相对集中的小区域防护。多地址系统可监控几十个点,,编程灵活,密码操作。可接探头、遥控开关、门磁开关、手动紧急开关等,适合于各种规模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组网和无人值守商业网点营业厅非法入侵报警。系统可根据不同警情自动向派出所、分局、市局各级报警,形成组网。系统除进行数据和语音报警,还可将现场声音和图像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给接警端,直接了解现场情况。
接警机内的用户可按地域分区,也可按用户类型分区,接警后屏幕自动显示打印案发时间、地点名称、地址、联系人姓名、电话、报警类型、防护等级和用户平面图等内容,并自动储存报案资料和前端报警及所完成的各种操作纪录,以备调用管理。
管理机通过通信线路可分别与各接警机通讯,全部入网用户的单档案集中建立在管理机内,由管理机统一对各接警机进行名称和用户档案资料的建立和修改,或调用报警记录等操作。
监控、报警系统时两个不同的子系统,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范畴组成监控网和报警网,同时又可通过技术集成二者合一“无缝连接”实现设备资源共享,使安全技术防范真正起到了克敌制胜,保障安全的效能。
与公安指挥中心联网
监控、报警系统组网是供与接警单位有协议的入网用户使用的,借助现代公共网络自动向各指定接警中心发出数码和语音报警信号的电脑电话报警系统。即使现场无人值班或人身受到胁迫时,报警也能自动完成。
公安指挥中心的110系统,可通过通讯线路和各接警机通讯,进行建党,修改和调用操作,实现对用户档案记录的联网管理,达到城市自动报警系统与110人工报警系统联网的目的。若综合配合使用指挥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重点防范预案,警力调配预案等资料,资源共享。那么,我们的安全技术防范才会真正做到实处。
系统误报及降低误报措施
报警分为误报、非可控报警和实报。报警又分为图像报警和报警机报警。误报指在实际情况并不需要出警而使警察出警的报警信号。它不应包括因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或其它无法由报警企业和用户操作的特殊环境引起的报警信号,既非可控报警。误报主要是由于用户粗心操作不当,设备失控,故障和安装不当引起的。通过实践认为,四分之三是用户误报、设备问题和传输故障造成。用户误报包括人员误入防护区、操作不当等;传输故障包括线路噪声等。因此,我们可对此采取一系列措施。
严格工程监督制度:工程施工一开始,对所有进场设备进行检验。包括:高地温、电磁干扰、电源干扰、振动试验;
严格工程验收的原则;工程竣工通过一个月的试运行后,应按设计要求对工程进行验收。包括:设备的技术性能、系统配置、施工工艺、安装位置等进行全面的测试验收,其测试数据存档管理,作为今后维护参考资料。
对设备进行定期测试和维护保养:为确保技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应制定测试时间计划。如:及防设施的前端设备摄像机、探测器、云台等每两个月要进行一次检查,检查测试的结果于原始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不正常现象是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研究,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综上所述,监控、报警系统组网是监控、报警系统与通讯指挥系统的结合,时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的结合,时音频信号000和视频信号的结合,是报警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结合,是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发展的匈然结合,是综合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人防和技防的结合。发展现代综合安全技术防范行业,人与物时刻都处于公安的监护之下,定能大大提高打击犯罪的力度,为了社会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更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