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技术

企业安全技术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81
  • 目录

企业安全技术

第1篇 如何确保企业电工安全技术管理

1、电气操作人员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对电气设备工具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试验,凡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工具要停止使用。

2、电工人员严禁带电操作,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线,正确使用电工器具。

3、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做接地或接零保护,在总箱、开关箱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实行两级漏保护。

4、电气设备所用保险丝,禁止用其金属丝代替,并且需与设备容量匹配。

5、施工现场内严禁使用塑料线,所用绝缘导线型号及截面必须符合临电设计。

6、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各种绝缘防护用品,不得违章操作。

7、当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砂灭火或用干粉灭火,严禁使用导电的灭火剂灭火。

第2篇 公路施工企业安全技术管理

一、公路工程安全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技术,是为发现并掌握因工伤亡事故发生的规律,控制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防止人身事故而研究采取的专门的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有别于一般其它各种技术的最突出点就是:它是以防止因工伤亡事故的发生为主攻目标的。也就是说,以提高工作效率或提高产品质量等而研究使用的技术,也会有助于安全生产或事故预防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劳动条件的改善,但这些都不属于安全技术的范畴。因此,可以看出安全技术是以最基础、最本质、最直接的方法,来保证安全生产的。安全技术对于安全生产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

二、公路工程安全技术管理要素

1、施工人员方面

我们应该按照下列要素对各类人员实施安全技术管理:

(1)人员的从业资格和上岗资格及其考核标准;

(2)人员的岗位技能和安全知识及事故预防能力;

(3)人员履行岗位安全职责的情况;

(4)人员执行安全技术管理制度的情况;

(5)各类人员防护用品发放的标准、安全技术性能和采购、发放、使用、管理情况及其安全技术资料(包括合格证、说明书等)。

2、机电设备方面。

我们应该按照下列要素对各类机电设备实施安全技术管理:

(1)合格机电设备的安全技术性能标准以及产品的各种原始安全技术资料(包括产品的合格证、说明书等);

(2)机电设备采购、安装、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检查、验收工作及其相应的安全技术资料和档案;

(3)机电设备安装安全防护装置的要求和技术标准及其原始的安全技术资料(包括安全防护装置的合格证书、说明书等);

(4)机电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3、工程和施工材料方面。

我们应该按照下列要素对各类工程和施工材料实施安全技术管理:

(1)各类工程和施工材料的技术性能标准以及产品的各种原始安全技术资料(包括产品的合格证、说明书等);;

(2)国家及其主管部门有关炸药等爆破器材以及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以及本单位专门的炸药等爆破器材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组织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3)有关炸药等爆破器材以及危险化学品采购、运输、保管、使用等的各种批文和合法手续;

(4)有关炸药等爆破器材以及危险化学品采购、运输、保管、使用等的各种原始记录、技术资料;

(5)各类工程和施工材料运输、堆放、搬运;

4、施工对象和安全防护设施方面。

我们应该按照下列要素对施工对象和安全防护设施实施安全技术管理:

(1)施工对象和安全防护设施本身的安全技术状况或性能及其相关技术资料;

(2)施工对象和安全防护设施的施工、安装组织设计或施工、安装方案的安全性及其相关的安全技术管理的原始资料;

(3)施工对象和安全防护设施变更设计或者变更施工方案时的安全技术管理的原始资料;

(4)安全防护装置的落实情况等。

5、作业环境方面。

我们应该按照下列要素对作业环境实施安全技术管理:

(1)施工地区的气候、地质水文、江海潮汐、施工现场地下管线以及周边人文、建筑、原有设施等的技术资料;

(2)避免或者减小施工环境对施工和安全生产影响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

(3)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的演练;

(4)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所需的物资、设备等的保障。

三、公路工程安全技术管理的主要措施

1、各级要认真制定本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计划和使用管理的制度。对于从事公路水运工程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技术措施费用计划应根据中标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

2、采用安全系统工程学等科学手段进行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3、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检查、验收工作。

4、做好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以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5、加强重点部位和机电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6、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教育、考核工作。

7、加强对事故及其形成机理的技术分析和研究工作。

第3篇 炼焦企业炼焦工段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 燃烧基础知识

1.1 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

1.2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1.2.1 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如木材、纸张、金属镁、金属钠、汽油、酒精、氢气、乙炔和液化石油等。

1.2.2 助燃物。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如氧化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钠等氧化剂。由于空气中含有21%左右的氧,所以可燃物质燃烧能够在空气中持续进行。

1.2.3 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都称为火源。如明火、电火花、聚焦的日光、高温灼热体,以及化学能和机械冲击能等。

1.3 燃烧的类型

1.3.1 点燃:可燃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

1.3.1.1 着火点(燃点):能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如:纸130℃,木材295℃等。

1.3.2 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

1.3.2.1 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称自燃点,如:黄磷30℃,煤320 ℃。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1.3.3 闪燃:可燃液体受热蒸发为蒸气,液体温度越高,蒸汽浓度越高,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会闪出火花,短暂的燃烧过程(一闪即灭),称闪燃。

1.3.3.1 闪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车用汽油-39℃;煤油28~35℃等。闪点越低,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2 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2.1 火灾发生的条件:即燃烧必须是可燃物,助燃物(剂:氧化剂),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具备,并且相互作用(即构成燃烧系统),才能发生。

2.2 火灾的分类:

2.2.1 按物质燃烧的特征分:

a类:固体物质火灾。这类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的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毛,麻,纸火灾等

b类: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指气体火灾。如煤气,氢气火灾等。

d类: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火灾等。

e类:带电火灾。如家电,变压器。

2.3 火灾的双重性:

2.3.1 自然属性:雷击,可燃物自燃等

2.3.2 人为属性:烟头,炉子,喷灯等多数为人为因素引起的

3 灭火、防火技术措施

3.1 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

3.1.1 防火:防止形成燃烧的条件

3.1.2 灭火:消除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

3.2 防火的基本技术措施:

3.2.1 控制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过程的物质基础,所以对可燃物质的使用要谨慎小心。在选材时,尽量用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代替可燃材料,如用水泥代替木料建筑房屋,用防火漆浸涂可燃物以提高耐火性能;对于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厂房,采用抽风或通风方法以降低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凡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物品,要分开存放等。

3.2.2 隔绝空气。使用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过程应在密封的设备内进行;对有异常危险的生产,可充装惰性气体保护;隔绝空气储存某些化学危险品,如金属钠存于煤油中,黄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闭存放等。

3.2.3 清除火源。如采取隔离火源、控制温度、接地、避雷、安装防爆灯、遮挡阳光等措施,防止可燃物遇明火或温度升高而起火。

3.2.4 阻止火势、爆炸波的蔓延。为阻止火势、爆炸波的蔓延,就要防止新的燃烧条件形成,从而防止火灾扩大,减少火灾损失。具体措施有:在可燃气体管路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水封;机车、轮船、汽车、推土机的排烟和排气系统戴防火帽;在压力容器设备上安装防爆膜、安全阀;在建筑物之间留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

3.3 灭火的基本方法

3.3.1 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火源处或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如将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路的阀门,以减少和阻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设法阻拦流散的液体;拆除与火源毗连的易燃建筑物等。

3.3.2 窒息灭火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如用不燃或难燃物捂盖燃烧物;用水蒸气或惰性气体灌注容器设备;封闭起火的建筑、设备的孔洞等。

3.3.3 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增加散热量,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于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体上,使其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火焰。

3.3.4 抑制灭火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中产生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因缺少游离基而停止。

3.4 常用灭火剂的灭火作用及适用范围

3.4.1 水,起冷却作。可用于a类火灾。

3.4.2 泡沫灭火剂,起隔离作用。可用于a类和油类火灾。

3.4.3 二氧化碳灭火剂,起窒息作用。可用于b类、c类及600v以下带电火灾,不能污损的a类火灾。

3.4.4 干粉灭火剂,起化学抑制作用。bc干粉可用于b类、c类和50kv以下带电火灾,abc干粉还可用于a类火灾。

3.5 灭火器的选用

3.5.1 a类火灾选:水型、泡沫、abc干粉。

3.5.2 b类火灾选:干粉、二氧化碳、泡沫(油类可用,但水溶性可燃液体不能用)。

3.5.3 c类火灾选:干粉、二氧化碳。

3.5.4 d类火灾选:金属专用灭火剂或干泥砂掩盖。

3.5.5 e类带电火灾选:干粉、二氧化碳。

4 爆炸的基础知识

4.1 爆炸的基本概念: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

4.2 爆炸的分类: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种。

4.2.1 物理性爆炸

这种爆炸是由物理变化而引起的,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爆炸的现象称为物理性爆炸。例如容器内液体过热气化引起的爆炸,锅炉的爆炸,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超压引起的爆炸等。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4.2.2 化学性爆炸

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三类。

4.2.2.1 简单分解爆炸:引起简单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爆炸所需的热量,是由于爆炸物质本身分解时产生的。属于这一类的有叠氮铅、乙炔银、乙炔酮、碘化氮、氯化氮等。这类物质是非常危险的,受轻微震动即引起爆炸。

4.2.2.2 复杂分解爆炸:这类爆炸性物质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低,所有炸药均属之。这类物质爆炸时伴有燃烧现象。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时供给。各种氮及氯的氧化物、苦味酸等都是属于这一类。

4.2.2.3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所有可燃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所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均属于此类。这类物质爆炸需要一定条件,如爆炸性物质的含量,氧气含量及激发能源等。因此其危险性虽较前二类为低,但极普遍,造成的危害性也较大。

4.3 爆炸极限

4.3.1 爆炸极限的定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4.3.2 爆炸下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爆炸下限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4.3.3 爆炸上限:可燃混合物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爆炸上限越高,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5 火灾、爆炸原因

5.1 火灾、爆炸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有以下九个方面。

5.1.1 用火管理不当。无论对生产用火(如焊接、锻造、铸造和热处理等工艺),还是对生活用火(如吸烟、使用炉灶等),火源管理不善。

5.1.2 易燃物品管理不善,库房不符合防火标准,没有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储存。例如,将性质互相抵触的化学物品放在一起,灭火要求不同的物质放在一起,遇水燃烧的物质放在潮湿地点等。

5.1.3 电气设备绝缘不良,安装不符合规程要求,发生短路,超负荷,接触电阻过大等。

5.1.4 工艺布置不合理,易燃易爆场所未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设备缺乏维护、检修,或检修质量低劣。

5.1.5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使设备超温超压,或在易燃易爆场所违章动火、吸烟或违章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

5.1.6 通风不良,生产场所的可燃蒸气、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浓度并遇火源。

5.1.7 避雷设备装置不当,缺乏检修或没有避雷装置,发生雷击引起失火。

5.1.8 易燃易爆生产场所的设备管线没有采取消除静电措施,发生放电火花。

5.1.9 棉纱、油布、沾油铁屑等放置不当,在一定条件下自燃起火。

6 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

6.1 开展防火教育,提高群众对防火意义的认识。建立健全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和防火安全制度,开展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险隐患,并根据生产氧气性质,配备适用和足够的消防器材。

6.2 认真执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厂房和库房必须符合防火等级要求。厂房和库房之间应有安全距离,并设置消防用水和消防通道。

6.3 合理布置生产工艺。根据产品原材料火灾危险性质,安排、选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性质不同又能相互作用的物品应分开存放。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要采用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降低易燃气体、蒸气、粉尘的浓度。

6.4 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应在密闭设备中进行。对于特别危险的作业,可充装惰性气体或其它介质保护,隔绝空气。对于与空气接触会燃烧的应采取特殊措施存放,例如,将金属钠存于煤油中,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闭存放等。

6.5 从技术上采取安全措施,消除火源。例如,为消除静电,可向汽油内加入抗静电剂。油库设施包括油罐、管道、卸油台、加油柱应进行可靠的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乙炔管道接地电阻不大于20欧。往容器注入易燃液体时,注液管道要光滑、接地,管口要插到容器底部。为防止雷击,在易燃易爆生产场所和库房安装避雷设施。此外,设备管理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厂房和库房地面采用不发火地面等。

7 防火、防爆十大禁令

7.1 严禁在厂内吸烟及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品入厂;

7.2 严禁在厂内施工用火和生活用火(确需动火时须办理动火证);

7.3 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油气区工作;

7.4 严禁穿带铁钉的鞋进入油气区及易燃、易爆装置区;

7.5 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衣服、工具及地面等;

7.6 严禁非工作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罐区及易燃易爆区;

7.7 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学危险品;

7.8 严禁在油气区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撞击和作业;

7.9 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挪用或损坏消防设施;

7.10 严禁损坏厂内各类防爆设施。

8 炼焦分厂禁火区域管理规定

8.1 一级禁火区域:交换机室、集气管计器房、吸气管道,焦炉地下室、烟道走廊、初冷器,鼓风机上下层、电捕焦油器、焦油中间槽、焦油储槽。

8.2 二级禁火区域:综合给水泵房、氨水泵房、氨水储槽、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8.3 检修动火管理规定:在禁火区域内动火作业(电焊、气焊、气割、使用角磨机等会产生火花、高温的作业)必须按下列规定办理动火手续。

8.3.1 上报分厂、公司安技部由公司安技部指定专人负责签发动火作业许可证,并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护。

8.3.2 在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管道、设备上动火前,在排空内容物后,必须用盲板切断联系,并清扫,置换合格。合格标准为:爆炸下限大于4%(体积比)的易燃易爆汽、气体,其含量小于0.5(体积比);爆炸下限小于或等于4%(体积比)者,其含量小于0.2%(体积比)。将易燃、可燃和自燃固体物质清除干净。

8.3.3 动火前半小时应做气体分析,证明合格。如中断半小时以上再重新作业,应重新取样分析合格。

8.3.4 在运行中的煤气管道、设备上动火,如为正压动火,煤气压力应保持稳定,但不得低于500pa(51mmh2o);如为负压动火,煤气中含氧量不得大于1%(体积比)。

8.3.5 高处动火要采取防止火花飞溅引燃周围可燃物的措施。刮五级以上的大风时不准高处动火。

8.3.6 动火地点应准备合适的灭火器材。动火完毕后,应熄灭余火。检查无误,方可离开现场。

8.3.7 严防硫化亚铁自燃,抽堵焦炉煤气盲板的法兰应涂石灰水;管道、塔器内部检修时应用湿润或清扫干净,并及时清除杂物。

8.3.8 检修时应用铜制工具或其它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如用钢制工具,其表面应涂油。

8.4 在加热煤气压力曾经下降到零的情况下,当在将煤气送入加热前,必须先通过少量蒸汽吹扫管道,然后用煤气置换蒸汽。待煤气检验合格后方准送入炉内。

8.5 进入地下室严禁一切明火。

9 焦炉煤气爆炸的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煤气爆炸,首先就要杜绝煤气和空气的混合而产生爆炸范围内的混合气体。其次要避免高温和火源接触爆炸性混合物气体。因此要做以下几点:

a) 认真巡检,加强焦炉煤气设备、管道维护,杜绝跑、冒、淌、漏。焦炉煤气的含氧量要低于1%。    ,

b) 煤气管应按时清扫,保持畅通,煤气水封不得抽空或漫溢。产生焦炉煤气场所要尽量密闭,局部安装通风装置。进入其场所,应携带便携式报警仪。

c) 机前煤气管道着火,立即停鼓风机,同时通知调度室及总调,机后煤气管道设施着火,严禁停车。正压煤气管道若直径小于100毫米,可用阀门切断法,或用管口堵死法灭火,大于100毫米的管道通蒸汽或氮气。

d) 送煤气前,对煤气设备及管道内的空气须用蒸气或氮气置换净,然后用煤气置换蒸气或氮气,并逐段做爆发试验,合格后,方可投用。

e) 正在生产的煤气设备和不生产的煤气设备必须可靠断开,切断煤气来源时必须用盲板。

f) 在已可靠切断煤气来源的煤气设备及煤气管道上动火时,一定要经检查、化验合格后,方可动火。对长时间未使用的煤气设备动火,必须重新进行检测,鉴定合格方能动火。

g) 在运行中的煤气设备或管道上动火,应保煤气的正常压力,只准用电焊,不准用气焊,要有防护人员在场。

h) 凡停车的煤气设备,必须及时处理残余煤气,直至合格。

i) 检修后投产设备,送煤气的,除严格按标准验收外,必须认真检查有无火源,有无静电放电的可能,然后才按第一条的规定送气。

j) 若发生较大的爆炸事故,应及时上报分厂及公司、联络外部119报警台,作出妥善处理。

10 煤气爆炸事故应急处理

a) 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并迅速把煤气处理干净。

b) 对出事地点严加警戒,杜绝通行,以防更多人中毒。

c) 在爆炸地点40米内禁止动火,防止着火事故。

d) 迅速查明原因,未查明之前,不准送煤气。

e) 煤气爆炸后,产生着火事故,按着火事故处理,产生中毒事故,按中毒事故处理。

11 煤气着火事故的预防措施

防止煤气着火事故发生的办法,就是破坏或避免煤气着火的两个必要条件同时存在。只要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就不会发生着火事故。为此必须做到:

a) 严禁负压、正压煤气设备管道的跑冒滴漏,煤气含氧量低于l%。严禁用铁器撞击煤气管道设备。

b) 煤气区域电器、照明设备必须防火防爆,设备绝缘值符合要求。保管好防火用具,不断提高消防意识,熟练掌握各种灭火方法

c) 保证煤气设备及管道的严密性。经常检查,发现泄漏及时处理。

d) 在煤气设备上动火要先办好动火证,并检查动火前准备工作是否按规章要求去办,要有齐全的放火措施,并有安全管理部门检查认可,否则不准动火。

e) 设备要有良好的接地线,电气设备要有完好的绝缘及接地装置,对接地线要定期检查测试。

f) 带煤气工作时,必须使用铜制工具,在铜制工具上涂黄油,防止工作时与设备碰撞产生火花。

g) 煤气设备及管道附近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h) 凡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做到: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认真处理干净残留煤气;检测管道和设备内气体合格;对设备内可燃物质清扫干净,或通入蒸汽;动火始终不能中断蒸汽。

i) 煤气设备、管道的下列部位较易造成泄漏,应经常检查,这些部位是:阀芯、法兰、膨胀器、蚀缝口、计量导管、铸铁管接头、排水槽、煤气柜侧与活塞间风机轴头、蝶阀轴间等。

12 煤气着火的应急处理

a) 机前煤气管道着火,立即停鼓风机,同时通知分厂办及公司安技部,机后煤气管道设施着火,严禁停车。正压煤气管道若直径小于100毫米,可用阀门切断法,或用管口堵死法灭火,大于100毫米的管道通蒸汽。

b) 发生煤气火灾时,岗位人员应迅速赶到,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化。

c) 由于设备不严密而轻微小漏引起的着火,可用湿泥、湿麻袋等堵住着火处灭火。火熄灭后,再按有关规定补好漏处。

d) 直径小于100毫米的管道着火时,可直接关闭阀门,切断煤气灭火。

e) 直径大于100毫米的煤气管到着火时,不能突然把煤气阀关死,以防回火爆炸。

f) 煤气大量泄漏引起着火时,采用关闭阀门降压通入蒸气或氮气灭火。在降压时必须在现场安装临时压力表,使压力逐渐下降,不致造成突然关死阀门引起回火爆炸。其压力不能低于5-10毫米水柱。

g) 煤气设备烧红时,不得用水骤然冷却,以防管道和设备急剧收缩造成变形和断裂。

h) 煤气设备附近着火,影响煤气设备温度升高,但还未引起煤气着火和设备烧坏时,可正常生产。但必须采取措施将火源隔开并及时熄灭。当煤气设备温度不高时,可用水冷却设备。

i) 煤气设备内的沉积物,如萘、焦油等着火时,可将设备的人孔、放散阀等一切与大气通的附属孔关闭,使其隔绝空气自然熄火。或通入蒸汽或蒸气或氮气灭火,灭火后切断煤气来源,再按有关规程处理。

j) 若发生较大的火灾事故,及时上报分厂、公司,联络外部119报警台,并作出妥善处理。事故发生后,对造成的污染要妥善处理, 写出事故处理报告,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第4篇 橡胶企业检修过程中动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橡胶企业的生产设备主要有炼胶、压延、挤出、成型、硫化、锅炉、冷冻、压缩、高压配电、水循环、污水处理等公用配套设施,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主要是橡胶,对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很高,特别是检修过程中的动火管理是关系到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内部介质的压力、温度、腐蚀等作用,或因结构、材料、焊接工艺等先天缺陷,在生产过程中随时需要抢修,电焊、气割、塑焊等动火十分频繁,平均每天动火都有,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容易出现马虎和纰漏。如果不能严格执行动火管理制度,不采取必要的安全防火、监控等措施,就会引起火灾、爆炸、灼伤和中毒等事故,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员工的人身安全。2007年8.8炼胶一起火灾事故就是教训

动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的目标是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动火设备内部没有易燃物,二是确保动火设备周边没有可燃物。要做到两个确保,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动火管理的重要性,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针对一个需要动火的设备,一定要清楚设备内部和外部物料的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物料的危险特性,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是将动火物件移动到固定动火区动火

为便于管理,规定各维修间划分一个区域作为固定可动火区。凡可拆卸并有条件移动到固定动火区焊割的物件,必须移至固定动火区内焊割,从而减少在生产车间或厂房内的动火工作。 固定动火区也必须做好相应的安全对策:要配备相应数量的灭火器材; 作业区周围要划定界限,设立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二、是审批

由生产车间和动火部门或保卫科负责人对现场进行检查,重点是生产设备内部和周边环境及地沟是否确保没有可燃物。由维修项目负责人或维修项目助理到保卫科管理部申请动火作业证。保卫科管理部的安全消防管理人员应该到现场核查,符合动火条件予以批准,不符合动火条件要说明情况落实重新清理现场的措施。

三、是动火

动火人要查验动火证并熟悉作业现场情况。如不符合动火条件,有权拒绝执行并立即向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在动火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周边环境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动火并报告。

登高焊割动火是离开基准面2米以上(包括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焊接与切割的作业(含周边有坑、槽、沟和斜坡)。主要是锅炉和车间外部管架上动火。高处焊接与切割作业将高处作业和焊接与切割作业的危险因素叠加起来,增加了危险性。其安全问题主要是防坠落、防触电、防火、防爆以及其个人防护等。因此,高处焊接与切割作业除应严格遵守一般焊接与切割的安全要求外,还必须遵守的主要安全措施有:登高焊割作业应避开低压电源线;不可避开时,上述线路必须停电,并在电闸上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警告牌;焊割前并应明确告知监护人在情况紧急时立即切断电源或采取其他抢救措施;登高进行焊割作业者,衣着要轻便,戴好安全帽,穿工作鞋,禁止穿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鞋;要使用标准的防火安全带,不能用耐热性差的尼龙安全带,而且安全带应牢固可靠,长度适宜,高挂低用;在高处进行焊割作业时,为防止火花或飞溅引起燃烧和爆炸事故,应把动火点下部的易燃易爆物移至安全地点;对确实无法移动的可燃物品要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例如用彩钢板或防火毯覆盖遮严;在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将可燃物喷水淋湿,增强耐火性能;高处焊割作业,火星飞得远,散落面大,应注意风向风力,用水管及时浇灭溅落的火花;对下风方向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大,以确保安全。还应注意相近车间的地沟中有无监时流动的废油。

四、是监火

监火人必须是具有半年以上本公司本岗位工龄,懂生产操作规程,懂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懂报警方法,懂急救措施,工作责任心强,动作敏捷,站在便于观察周边情况和便于扑灭溅落火花的位置。配置二台以上的灭火器,备用浇灭火花的水桶。戴好安全帽和防护眼镜。监火期间不得离岗,不得兼作其他工作。特殊情况需短暂离岗必须落实人员临时代替。较大危险岗位监火要安排二人或二人以上。

五、是清扫与验收

动火结束后,监火人要会同动火人清扫动火现场,防止有遗留火种。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离开现场,并及时向使用车间或项目负责人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六、是非正常情况不动火

在雨、雪、浓雾天气,夜晚,六级以上大风,重要节假日,高温季节中午室外动火,如果不是生产非常急需,原则要求不动火。在动火过程中如有登高,进罐作业还要按规定办理登高作业证,进罐作业证。

动火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安全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掌握橡胶企业检修过程中安全生产动火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知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综合技能,也才能更有效地保障橡胶企业全体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的安全,为橡胶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

设备管理部

庄超勤

第5篇 企业安全技术部责任制

(一)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安监部门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指示,在本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指导本企业内部各部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二)组织制定或修订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三)组织编制本企业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确保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措施。

(四)协助总经理编制本企业的三级(厂级、车间、班级)三级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计划,并督促、检查、落实指标考核工作,进行汇总,总结并存档。

(五)编制实施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包括对消防演练)。

(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指导开展三级教育,上岗位前及调岗前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及员工的日常安全生产教育。督促、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负责人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七)组织、督促开展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工作。

(八)参加审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与安全设施项目,确保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九)督促、落实本企业各级部门在生产管理时,与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五同时”。对安全生产先进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奖励。

(十)参与本企业的事故处理工作,做到“四不放过”。同时协助总经理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并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的总结报告,进行上报和存档。

(十一)按国家规定,认真做好本企业重大危险源的调查,登记,控制和受理,并落实安全警示标志,保证环境安全的工作。

(十二)实行对本企业电气设备;锅炉压力容器;机械设备;消防;防雷、防静电设施、危险场所的安全监察与完善。

(十三)负责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档案建立与运行工作,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认真做好档案的存档和保管工作。

(十四)建立本企业的工业卫生管理体系,督促职业卫生、工伤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用品,女工保护,以及职业病防范等工作。

(十五)积极推广应用安全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并根据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适时修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十六)及时,如实向本企业总经理、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6篇 工贸企业热处理工安全技术操作通则

1.操作人员应注意防火,防爆、防毒、防烫、防触电,并了解有关救护知识.操作前要穿戴好劳动护具。工作场地应 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必要的急救药品。

2.化学物品应有专人管理,并严格按有关规定存放。

3.工作中配制各种化学药剂、试剂时,应严格执行《化学试验一般安全技术操作规则》。

4.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氰化室、化学药品储藏室、中频发电机室和高频淬火室。各室内应保持清洁,不准堆放无关物 品。

5.工件进入油槽要迅速。淬火油槽周围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6. 使用行车(或单轨吊车)时,应有专人指挥,并执行有关行车使用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式炉及盐浴炉的吊车电机应防爆,钢丝绳应经常检查定期更换。

7.各种废液、废料应分类存放,统一回收和处理,禁止随意倾入下水道和垃圾箱,防止污染环境。

8.采用煤炉、煤气炉、天然气炉、油炉加热进行热处理,应遵守有关炉型司炉工安全操作规程。入炉工件、工具应干 燥。

9.大型热处理炉及连续热处理炉采用炉子机械输送工 件和燃料,使用前必须检查炉子机械关键传动部件有无烧损、腐蚀、机械运行轨道上有无障碍物,工件堆放高度和宽度是否超过规定,堆放平稳与否。工件出炉卸车时应注意防止烫伤及砸伤事故。

第7篇 浅谈精细化工企业检修过程中的动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精细化工企业的生产装置主要有合成、精馏、吸收、离心、混批和加热、冷冻、压缩、配电、水循环、污水处理等公用配套设施,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主要是异丙醚、甲醇、乙醇、纯苯、甲苯、硝酸、氯化亚砜、硫酸、氟化氢、溴素等多种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物料,对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很高,特别是检修过程中的动火管理是关系到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精细化工企业产品的更新速度快、生产工艺的及时调整,设备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内部介质的压力、温度、腐蚀等作用,或因结构、材料、焊接工艺等先天缺陷,在生产过程中随时需要抢修,电焊、气割、塑焊等动火十分频繁,平均每天动火都在十多处,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容易出现马虎和纰漏。如果不能严格执行动火管理制度,不采取必要的清洗、置换、监控等措施,就会引起火灾、爆炸、灼伤和中毒等事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动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的目标是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动火设备管道内部没有易燃物,二是确保动火设备管道周边没有可燃物。要做到两个确保,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动火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切实实施切断、隔离、清洗、置换、通风等安全技术措施,按程序做好初审、复查、批准、监护、清理、验收等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一个需要动火的某个生产单元,某一台贮罐或某一台反应釜,一定要清楚容器内部和外部物料的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物料的危险特性,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是将动火物件移动到固定动火区动火:为便于管理,规定机修车间作为固定可动火区。凡可拆卸并有条件移动到固定动火区焊割的物件,必须移至固定动火区内焊割,从而减少在生产车间或厂房内的动火工作。固定动火区也必须做好相应的安全对策:要进行适度清洗置换,没有可燃物;设备、管道及周围l0米范围内没有可燃物料;设备、管道在动火过程中物料分解放出可燃气体时,可燃气体或蒸汽不能扩散到其他场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灭火器材;作业区周围要划定界限,设立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二是卸压和卸料:为避免设备管道因降温降压收缩不均匀,易产生应力而损坏的特点,要缓慢降低设备内的压力和温度,同时接好静电接地线。将设备内物料通过放料管接入专用中转桶或清洗干净符合要求的产品贮存桶,在放料过程中严格控制放料速度不大于每秒一米,并注意观察有无异常情况。物料温度一般要求在60℃以下。容器内压力降到常压时要打开放空阀门。在卸尽物料后关闭放料阀门,标明物料代号及相关注意事项。将物料桶移到十米以外的专用仓库中存放。

三是切断隔离:现场检修,要停止与待检修设备相连接的运转设备系统。隔断与此台设备相连接的所有进出管,使检修、焊割的设备与其他设备(特别是正常生产的设备)完全隔绝,以保证可燃物料等不能扩散到其他设备及其周围。可靠的隔绝方法是安装盲板或拆除一段连接管线。盲板的材料、规格和加工精度等技术条件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不可滥用,并正确装配。必须保证盲板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管道的工作压力,同时密闭不漏;盲板应安装在法兰的进口侧;盲板厚度应不低于管壁厚度;盲板应有突耳,并用明显的颜色予以标记;盲板的材料要用有一定强度的石棉板或专用增强塑料板。

对拆除的管路,注意在生产系统或存有物料的一侧关闭阀门,对关闭的阀门要用塑料袋包扎牢固,防止残余物料溅落。还应注意常压敞口设备的空间隔绝,保证火星不能与其他容器口逸散出来的可燃气体接触。

四是清洗:容器及管道置换处理后,其内外部必须仔细清洗。因为,有些可燃易爆介质被吸附在设备及管道内壁的积垢或外表面的保温材料中,液体可燃物会附着在容器及管道的内壁上。如不彻底清洗,由于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影响,可燃物会逐渐释放出来,使本来合格的动火条件变成了不合格,从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清洗可用热水蒸煮、碱洗、酸洗,使设备及管道内壁上的结垢物等软化溶解而除去。采用何种方法清洗应根据精细化工企业的工艺技术指导书确定。用蒸汽和清水对设备及其连接的管道(指切断隔离点与设备连接管)交叉清洗,原则要求不少于二遍;碱洗是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清洗,其清洗过程是:先在容器中加入所需数量的清水,然后把定量的碱片或液碱分批逐渐加人,同时缓慢搅动,待全部碱片或液碱全部加入并完全溶解后,方可通入水蒸汽煮沸。蒸汽管的末端必须伸至液体的底部,以防通入水蒸汽后有碱液泡沫溅出。禁止先放碱片后加清水(尤其是热水),因为烧碱溶解时会产生大量的热,涌出容器管道会灼伤操作者。酸洗是在水中加入适量盐酸并搅拌。先碱洗后酸洗,也可交叉进行,目的是除去设备管道内的氧化铁积存物和酸碱及油类物质。

对于用酸碱清洗法不能除尽的垢物,可用木质、黄铜(含铜70%以下)或铝质的刀、刷等方法铲除。注意不能损坏设备管道的搪瓷或衬塑保护层。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对地面、地沟和周边设备用蒸汽和清水冲洗干净。

五是置换:做好隔绝清洗工作之后,把容器及管道内的可燃性或有毒性介质彻底置换。常用的置换介质有氮气、氩气等。置换的方法要视被置换介质与置换介质的比重而定,如果物料的比重大于氮气的比重,氮气应从釜上入口进,从釜下出口排出,如果物料的比重小于氮气的比重,氮气应从釜下入口进,从釜上排出,如比重相差不大,此时应注意置换的不彻底或两者相互混合。置换气体用量一般为被置换介质容积的3倍以上。以水为置换介质时,将设备管道灌满并有水从最高点溢出。

六是通风与检测:应打开容器的人孔、手孔、物料孔等,自然通风冷却,也可以用鼓风机对设备内部进行强制通风,通风冷却的同时可增加设备内部的氧气含量。

动火检测分析就是对设备和管道以及周围环境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动火分析不但能保证开始动火时符合动火条件,而且可以掌握焊割过程中动火条件的变化情况。在置换作业过程中和动火作业前,应不断从容器及管道内外的不同部位采取气体样品进行分析,检查易燃、易爆气体及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检查合格后,应尽快实施焊割,动火前半小时内分析数据是有效的,否则应重新取样分析。取样要有代表性,以使数据准确可靠。焊割开始后每隔一定时间仍需对作业现场环境作分析,动火分析的时间间隔则根据现场情况来确定,正常是不超过2小时。若有关气体含量超过规定要求,应立即停止焊割,再次清洗置换并取样分析,直到合格为止。

气体分析的合格要求是: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汽的含量:爆炸下限大于4%的,浓度应小于0.5%;爆炸下限小于4%,浓度则应小于0.2%;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操作者需进入内部进行焊割的设备及管道,氧气含量应为18%~21%。检测可燃气体含量或可燃蒸汽的爆炸范围的方法主要是用易燃易爆检测仪自动检测。

在容器及管道内需采用气焊或气割时,焊、割炬的点火与熄灭应在容器外部进行,以防过多的乙炔气聚集在容器及管道内。

七是审批:由生产车间或项目负责人对现场进行检查,重点是设备及管道内部和周边环境及地沟是否确保没有可燃物。由生产车间或项目负责人或项目助理到安全管理部申请动火作业证。安全管理部的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到现场核查,符合动火条件予以批准,不符合动火条件要说明情况落实重新清洗置换的措施。对有较大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物料特殊作业场所动火,安全管理部要会同生产、技术、设备等部门会商并报公司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审批。

八是动火:动火人要查验动火证并熟悉作业现场情况。如不符合动火条件,有权拒绝执行并立即向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在动火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周边环境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动火并报告。特殊作业动火主要有带压不置换动火和登高焊割动火。带压不置换动火,就是严格控制含氧量,使可燃气体的浓度大大超过爆炸上限,然后让它以稳定的速度,从管道口向外喷出,并点燃燃烧,使其与周围空气形成一个燃烧系统,并保持稳定地连续燃烧。然后,即可进行焊补作业。

带压不置换动火法不需要置换原有的气体,有时可以在设备运转的情况下进行,作业时间短,有利于生产。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可燃气体的容器与管道的外部焊补。由于这种方法只能在连续保持一定正压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控制难度较大,而且没有一定的压力就不能使用,有较大的局限性,也有较大风险性。因此,为增加安全保险系数,一般中小型精细化工企业原则要求不准使用此办法动火。

登高焊割动火是离开基准面2米以上(包括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焊接与切割的作业(含周边有坑、槽、沟和斜坡)。主要是在精馏塔、吸收塔和车间外部管架上动火。高处焊接与切割作业将高处作业和焊接与切割作业的危险因素叠加起来,增加了危险性。其安全问题主要是防坠落、防触电、防火、防爆以及其个人防护等。因此,高处焊接与切割作业除应严格遵守一般焊接与切割的安全要求外,还必须遵守的主要安全措施有:登高焊割作业应避开高压线、裸导线及低压电源线;不可避开时,上述线路必须停电,并在电闸上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警告牌;焊割前并应明确告知监护人在情况紧急时立即切断电源或采取其他抢救措施;登高进行焊割作业者,衣着要轻便,戴好安全帽,穿胶底鞋,禁止穿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鞋;要使用标准的防火安全带,不能用耐热性差的尼龙安全带,而且安全带应牢固可靠,长度适宜,高挂低用;在高处进行焊割作业时,为防止火花或飞溅引起燃烧和爆炸事故,应把动火点下部的易燃易爆物移至安全地点;对确实无法移动的可燃物品要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例如用彩钢板或防火毯覆盖遮严;在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将可燃物喷水淋湿,增强耐火性能;高处焊割作业,火星飞得远,散落面大,应注意风向风力,用水管及时浇灭溅落的火花;对下风方向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大,以确保安全。还应注意相近车间的地沟中有无监时流动的离心母液。

九是监火:监火人必须是具有半年以上本公司本岗位工龄,懂生产操作规程,懂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懂报警方法,懂急救措施,工作责任心强,动作敏捷,站在便于观察周边情况和便于扑灭溅落火花的位置。配置二台以上的灭火器,备用浇灭火花的水管。戴好安全帽和防护眼镜。监火期间不得离岗,不得兼作其他工作。特殊情况需短暂离岗必须落实人员临时代替。较大危险岗位监火要安排二人或二人以上。

十是清扫与验收:动火结束后,要在关闭进料阀和关停相连接设备运转系统的情况下拆除盲板,连接好相关管道,同时要防止物料泄漏溅落。监火人要会同动火人清扫动火现场,防止有遗留火种。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离开现场,并及时向车间主任或项目负责人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十一是设备试压:对动火维修以后的设备及管道在使用前应进行试压,检查焊接点泄漏情况。试压方式主要有水压和气压。对密封要求较高的设备管道在气压试验过程中可以用肥皂水检查,也可以在惰性气体中加入体积比为1%的氨气,在检查点贴上硝酸银试纸,如试纸发黑则是泄漏点。在恢复供汽升压过程中均应缓慢进行,不可急升急降。

十二是非正常情况不动火:在雨、雪、浓雾天气,夜晚,六级以上大风,重要节假日,高温季节中午室外动火,如果不是生产非常急需,原则要求不动火。在动火过程中如有登高,进罐作业还要按规定办理登高作业证,进罐作业证。

动火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安全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掌握精细化工企业检修过程中安全生产动火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知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综合技能,也才能更有效地保障精细化工企业全体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的安全,为精细化工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

第8篇 保险粉生产企业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生产是重大危险源的集合,防火防爆是保险粉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作者先后从事过化工园区二家保险粉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根据化工园区保险粉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保险粉生产的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要点,供安全管理的同行参考。

保险粉生产是重大危险源的集合,指保险粉生产中每台合成锅、干燥锅等单机使用的危化品量超过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中的临界量。年产 4~10万吨保险粉生产装置,维持系统正常生产的甲醇(母液)储存量与使用量,环氧乙烷的储存量与使用量远远超过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中规定的甲醇生产场所2t贮存区20t,环氧乙烷生产场所1t贮存区10t的临界量定义,构成国定标准定义的重大危险源(实际上甲醇的储存、使用量≥450t环氧乙烷的储存量≥50t)。如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果是灾难性的。

消除助燃物和点火源是保险粉生产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核心内容: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保险粉生产中使用的甲醇和环氧乙烷(即可燃物)是客观存在无法消除的;所以,生产岗位及罐区防火防爆的安全技术要点就是消除形成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条件之一(即:消除助燃物和点火源)。具体要点如下:

一、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要点之一,就是加强合成锅、配料锅、干燥锅、eo、甲醇计量罐等反应釜、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密闭,消除和减少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甲醇、环氧乙烷)的跑、冒、滴、漏;使岗位爆炸混合物浓度达不到爆炸极限的范围。(甲醇爆炸极限:爆炸下限(v%):5.5 爆炸上限(v%):44.0; 环氧乙烷爆炸极限:爆炸下限(v%):3.0 爆炸上限(v%):100;)。

二、防火防爆的安全技术要点之二,就是有效运用惰性介质(氮气)保护,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注:氮气来源:可利用保险粉生产制氮装置或保险粉项目甲酸钠车间制备的合格氮气)。利用氮气取代空气中的氧气,使爆炸过程无法完成,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所以要求在以下作业过程中使用氮气保护。

1、处理易燃易爆的物料系统(保险粉合成、干燥等),在进料前,用氮气进行置换,以排除系统中原有的气体,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对具有火灾爆炸性的生产设备和储罐,充入氮气保护。例如保险粉合成锅、干燥锅、甲醇储罐、环氧乙烷储罐等。

3、将氮气通过管线与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储罐、管道等连接起来,在万一发生火灾危险时使用。

4、易燃液体(甲醇等)利用氮气充压输送。

5、保险粉生产系统检修动火前,使用氮气进行吹扫置换。

6、发现可燃气体泄漏时,采用惰性气体氮气冲淡。发生火灾时,用氮气进行灭火。

注:实施(5)(6)二项应有防止人员氮气窒息的安全措施,如操作人员使用空气呼吸器等。

三、防火防爆安全操作的要点之三,就是保持生产作业现场良好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使用机械通风时必须使用防爆型风机),有效防止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甲醇、环氧乙烷等)的泄漏和在生产场所空气中的积聚。

四、防火防爆安全操作的要点之四,就是消除一切点火源:

1、生产岗位严禁烟火、禁止吸烟;

2、禁止带火种(打火机、火柴)进入作业现场;

3、禁止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服装和带铁钉的鞋进入作业现场;

4、严禁使用铁器(扳头)敲击、撞击反应釜、压力容器和管道阀门;以防止产生火花;

5、电工必须加强对生产现场防爆电气设备可靠性的巡回检查,发现防爆电气设备损坏等应及时报告和处理,不允作业现场的电气设备产生电火花;

6、环氧乙烷作业区严禁使用手机;

7、定期检查反应釜、压力容器、管道设备的静电跨接和接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静电引爆事故的发生;

8、电工必须定期检查厂房设备的防雷接地设施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雷电引爆事故的发生;

9、在可燃气体放空管上设置防爆阻火器。

四、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巡回检查:全体操作人员应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巡回检查,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发现反应釜、压力容器、管道设备可燃液体、蒸汽泄漏时,必须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消除,无法处理的必须及时报告领导。

五、动火作业方面:因检修需要,在作业现场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六大禁令:(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六、产品保险粉的包装与储存:产品保险粉系自燃和遇湿易燃危险化学品,保险粉必须采用内衬双层塑料袋(塑料袋应双扎口)封口严密的铁桶包装,保险粉包装岗位不允许扬尘过大,以防止发生粉尘爆炸事故。保险粉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不得与水或水蒸汽接触,不得与氧化剂或其它易燃物混放在一起,防止发生保险粉分解发热,引起冒烟燃烧,甚至爆炸。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七、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如干燥锅、合成锅等应按规范安装防爆泄压安全装置-爆破片。

八、其他安全管理要点:

1、从业人员按国家规定接受培训持证上岗:保险粉生产企业领导、安管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培训,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和安全技术知识;100%持证上岗。

2、制定预案、配置装备、定期组织演练:园区保险粉生产企业必须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政府安监部门和化工园区管委会备案。并按预案要求配备应急救援器材与装备;义务消防队等救援组织必须定期组织演练。

第9篇 浅谈精细化工企业反应釜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有若干个主要生产车间和多个辅助车间,拥有反应釜和精馏塔若干台套。从整体上看,设备多,贮罐多,管网纵横密布;从结构上看,整个生产系统是由若干个生产单元组合而成。每个生产单元又是以一台或多台反应釜、冷凝器与精馏塔组合而成。

本文重点讨论单元系统中反应釜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以液体物料输送和放热反应的一台常压反应釜和一个冷凝器作为最简单的操作单元,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 投料失误:进料速度过快、进料配比失控或进料顺序错误,均有可能产生快速放热反应,如果冷却不能同步,形成热量积聚,造成物料局部受热分解,形成物料快速反应并产生大量危害气体发生爆炸事故。

2、管道泄漏:进料时,对于常压反应,如果放空管未打开,此时用泵向釜内输送液体物料时,釜内易形成正压,易引起物料管连接处崩裂,物料外泄造成人身伤害的灼伤事故。卸料时,如果釜内物料在没有冷却到规定温度时(一般要求是50℃以下)卸料,较高温度的物料容易变质且易引起物料溅落而烫伤操作人员。

3、升温过快:釜内物料由于加热速度过快,冷却速率低,冷凝效果差,均有可能引起物料沸腾,形成汽液相混合体,产生压力,从放空管、汽相管等薄弱环节和安全阀、爆破片等卸压系统实施卸压冲料。如果冲料不能达到快速卸压的郊果,则可能引起釜体爆炸事故的发生。

4、维修动火:在釜内物料反应过程中如果在没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实施电焊、气割维修作业,或紧固螺栓、铁器撞击敲打产生火花,一旦遇到易燃易爆的泄漏物料就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二、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1、加热控制措施:对于反应温度在100℃以下的物料加热系统,可采用蒸汽和热水分段加热,在保证物料不因局部过热出现变质的情况下,先用蒸汽中速加热到60℃左右,以提高生产效率,再用100℃沸腾水循环传热,缓慢升温到工艺规定的温度并保温反应。这样分段加热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又可以防止物料局部高温受热分解或剧烈汽化,进而形成汽液相混合体而冲料爆炸,还可以对物料均衡反应提高收率,降低消耗成本。

2、连锁冷却措施:对于放热反应,反应初期阶段需要加热,但反应过程又会放热,因此必须快速有效转移多余的热量。正常使用的反应釜冷却系统主要是夹套冷却和盘管冷却,使用的冷却液主要是循环水和冷冻液。冷冻液冷却速度快但成本高。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正常反应的情况下,特别是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的时候,操作人员会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而快速撤离操作现场,不能有效切断加热源,不能有效开启冷却系统。为此应该在操作岗位以外的远距离场所设置紧急开启冷却连锁系统。最好能靠近车间蒸汽分汽缸的蒸汽阀门,在关闭蒸汽阀门和切断搅拌电源的同时开启冷却连锁系统,实施断热、断电、停搅拌、快速冷却降温的措施,将事故控制在初期阶段,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3、连锁泄爆措施:为了防止釜内物料在温度失控产生气体形成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卸压,对于常压反应设备也应该根据反应的具体情况安装紧急卸压设施。在釜的顶部要安装安全阀,对可能具有比较剧烈反应的过程应安装爆破片。爆破片的连接管出口必须伸到室外安全地点或抽风管口,不能直接指向道路或操作平台,以防物料喷溅伤人。有滴加反应过程的应该严格控制滴加速度。

4、密闭输送防静电措施:对物料输送管道系统应根据物料特性选择钢管或塑料管(原则规定不能使用塑料管,但特殊情况除外)。不管是何种管道均应用法兰或螺栓连接牢固,以防脱落泄漏物料。不能使用橡皮套连接塑料管输送有机溶剂。对钢管的法兰部分要做好静电跨接,一对法兰上如果有六只螺栓(含六只)可不要静电跨接,四只以下(含四只)均要静电跨接(为了对称,正常没有五只,如果有五只也需跨接)。静电跨接线要使用4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线。塑料管在输送有机溶剂或易产生静电的其他物料时应该做好静电连接,连接方法是在管道内部设置细铜钱。具体方法主要是在金属管出口处焊接一棵小钢钉并适度向管内倾斜,细铜钱必须缠绕在小钢钉上并紧固,从塑料管内通过,另一个端口出来并在管口缠绕紧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静电流产生回路并及时将静电转入接地系统。

5、劳动保护措施:对操作岗位安装鼓风机或抽风机,既可保护操作者健康,又可降低操作岗位可燃气体浓度,防止达到爆炸极限。为了防止釜内物料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气体物料泄漏,扩散至操作室伤害操作人员,应该对操作室安装鼓风机。引进室外高空新鲜空气至操作室,使操作室处于微正压状态。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设备应设置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便于气体的扩散或抽空,也便于操作者合理操作减少气体污染伤害。

6、维修动火安全措施:动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的目标是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动火设备管道内部没有易燃物,二是确保动火设备管道周边没有可燃物。要做到两个确保,必须正确认识动火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切实实施切断、隔离、置换、清洗、通风等安全技术措施,按程序做好初审、复查、批准、监护、清理、验收等安全管理措施。

7、其他安全措施:机械设备必须有效接地,且接地电阻不能大于10ω;电动机必须有接零线措施;减速机传动部位必须有防护罩;操作台必须稳固不能晃动,不能有洞口;防护栏杆必须高于1.05米,且栏杆上下间距不能大于0.35米;设备离开地面高度以不能碰撞人体头部为宜。对于在操作过程中间需要分批投料宜在人孔盖上安装阀门和漏斗;冷凝器的放空管应用连接管输送到室外或抽风管口,不能直接对准通道和操作人员的场所;有条件的还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和全过程监控报警设施;停车过程中的要做好氮气保护措施。对于停电停水有可能引起失控反应的设备应该有双电路双水源系统。

三、实发事件紧急处置预案

1、生产温度、压力快速上升无法控制时要迅速关闭所有物料进口阀;立即停止搅拌;迅速关闭蒸汽(或热水)加热阀,开启冷却水(或冷冻水)冷却阀;迅速开启放空阀;在无放空阀及温度压力仍无法控制时,迅速开启设备底部放料阀弃料;在上述处理无效果,且底部放料阀弃料无法短时间完成时,迅速通知岗位人员撤离现场。

2、有毒有害物大量泄漏时要立即通知周围人员迅速往上风向撤离该现场;迅速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关闭(或严密)有毒有害泄漏阀门;在无法关闭有毒有害物阀门时再迅速通知下风向(或四周)单位及人员撒离或做好防范工作,并根据物质特性喷洒处理剂进行吸收、稀释等处理。最后将泄漏物收容,作适当处理

3、易燃易爆物大量泄漏时要迅速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关闭(或严密)易燃易爆泄漏阀门;在无法关闭易燃易爆泄漏阀门时再迅速通知周围(尤其是下风向)人员停止明火、易产生火花的生产和作业,并迅速停止周围的其他生产或作业,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易燃易爆泄漏物移至安全区域处理。在气体泄漏物已经燃烧的情况下不能急于关闭阀门,要注意观察防止回火和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引起爆炸;

4、人员伤害时要立即查明中毒原因,有效性地进行处理;由吸入引起中毒时,迅速将中毒人员移至上风向的新鲜空气处。中毒严重时迅速送往医院抢救;由食入引起中毒时,饮足量温水,催吐。或给饮牛奶或蛋清解毒,或服其他物导泄;由皮肤引起中毒时,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当中毒者停止呼吸时,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当中毒者心脏停止跳动,迅速进行人工按压心脏起跳;当人员身体皮肤被大面积灼伤时,立即用大量清水洗净被烧伤面,冲洗时间在十五分钟左右,同时注意不能受凉冻伤致病,更换无污染的衣物后迅速送往医院就医。

反应釜是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最通用的设备,也是单元系统中最典型的设备,是安全生产监管的工作重点。只有管好每一台反应釜,每一个单元系统的安全生产,采取相应的安全连锁防护措施,落实人为误操作警示连锁装置,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化,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就能保证整个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做到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保障生产。

第10篇 小型氮肥企业防火安全技术初探

我国石油、煤炭化学工业的发展,为化肥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小型氮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小氮肥厂年产氮肥已达四千万吨(折合成氨896.6万吨),如果按照1公斤氮肥增产2公斤粮食算,可增产粮食1600亿斤,占全国年产八千亿斤粮食的20%。由此可见,小氮肥工业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一项造福于人民,具有广阔前景的生产项目。但是,氮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半水煤气、合成氨气等,均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针对小氮肥生产工艺流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小氮肥企业的安全生产。本文试对小型氮肥企业的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厂房建筑的防火防爆设计

小氮肥生产的特点,概括地说有四点:①工艺流程长,设备管道多;②生产过程有高度的连续性;③各工序生产操作相互影响;④生产时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灼伤。在氮肥生产中,原料气、醋酸蒸气以及氨气等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到火源或一定的温度就可能燃烧或爆炸;生产中的一氧化碳、硫化氢、氨等气体能使人中毒;液氨、浓氨水、醋酸、铜氨液等能烧伤人。所以,生产厂房的构造应当适应氮肥生产的特点。从目前我省的小型氮肥企业看,其建筑构造大体上是一个模式。以造气车间为例,有的不是框架结构,却是半敞开的;有的虽是框架结构,却是封闭式的;虽有天窗,但房顶却是预制板的,一旦造气炉发生爆炸,厂房不能很好地泄压,后果不堪设想。如1984年博山化肥厂造气炉爆炸,造成整个车间塌落。1974年12月平原县化肥厂造气车间洗气塔发生爆炸,将洗气塔的顶盖从车间的北面抛出50多米高,落到车间南面,抛出落地移位10米。现在一般造气炉都是大型的,直径为2.26米,高度在5.5米左右,产气量一般为3000立方米/时,而工作人员大都在三楼操作,操作室和生产场地没有防火隔离,有的只用铁皮做成简易操作室,一旦发生爆炸,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操作室与造气炉加料口之间应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5小时的砖墙隔开,操作室的顶盖应用能承受一定压力的钢筋混凝土板封顶;造气车间的天窗应用轻质材料覆盖,和操作室成45°角的北侧车间顶预制板上应留一定数目的0.4米的圆孔,并安装通风遮雨罩,以便更好泄压。

合成车间(包括压缩工段、铜洗工段……)在夏季生产中,由于气体在管道、容器中膨胀系数增大,加之管道、容器连接处的阀门、法兰填料的强度下降,产生疲劳状态,会有泄漏现象发生,如操作者再违章作业而产生火花,就会发生整个车间的爆炸,若整个厂房爆炸气体泄压受阻,就会造成局部塌陷。因此,从建筑厂房要求来看,应当增大合成车间空间的泄压面积,最好设置天窗。但车间空间的泄压面积应当不包括天窗泄压面积,泄压比应当为0.1米2/米3;天窗与空间的泄压比应当不小于0.02米2/米3,体积超过1000米3时可适当缩小,但不能小于0.01米2/米3。

二、通风的安全要求

小型氮肥厂的通风对预防火灾爆炸事故,改善卫生条件极为重要,但目前存在不少问题。各小型氮肥厂主要靠厂房设计中的平行窗户和出气孔进行自然通风,夏天则人为地在地面上增设2~3个电风扇,以改善操作者的工作环境。但从实地考察看,这种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安全和工作条件,而应采取更为科学的通风方法。

1.车间通风的主要方法。合成氨车间和碳化车间要以全面机械通风为主,其它车间以自然通风加局部机械通风为主。

合成氨车间和碳化车间还要装配事故排风装置,在车间发生泄漏大量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时开始启用,进行强制排风。其排风的吸风口,应布置在爆炸性气体散发量最大的区域,吸风口要在车间北面墙壁2/3高处以上安装。电机要防爆。事故排风口的开关,应设置在便于开启的地点,排风口还要远离发火源。

事故排风的排气量,按车间的换气次数确定,当可燃气体最高容许浓度大于5毫克/米3时,换气次数不小于:

(1)车间高度在6米及6米以下者——8次/时,

(2)车间高度在6米以上者——5次/时,

当最高容许浓度等于或小于5毫克/米3时,换气次数应分别乘以1.5。

合成氨车间和碳化车间高度在6米以上,事故排风的换气次数以5次/时为准。

2.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方式应考虑三点:

(1)气流组织和可燃性气体的关系。其要求是将新鲜空气送到工人操作常停留的工作地点,避免把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吹向工人操作区。送风口位置要从车间南面墙壁2/3高处安装。

(2)气流组织与风口位置的关系。应使进风气流均匀分布,尽量减少涡流区。

(3)气流组织与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的运动趋向的关系,应考虑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密度。合成氨和碳化车间泄漏的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氨气都比空气轻,这些气体会迅速上浮聚集,要以车间上部排风为主、下部排风为辅。要求合成氨车间、碳化车间采用天窗式厂房结构,即便利了排风通风,又确保了安全生产。

三、电气设备的防火防爆措施

根据国家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规定,小氮肥生产属甲类生产,按照国家关于易燃易爆的生产场所必须采用防爆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电机应采用隔爆型、防爆通风型的;灯具应采用隔爆型,防爆充气型的。目前不少小氮肥企业合成氨车间的压缩机动力线都是电缆线,大型设备如压缩机、循环机及100千瓦以上的电机都在配电室集中控制,这是比较好的。但车间内的照明线路用普通线架设,闸刀和按钮也是普通型,这种状况是不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的,应予改善。

四、安装仪器检测跑、冒、滴、漏

小氮肥厂设备容器多,管道星罗棋布。按一个法兰是一个泄漏点,一个弯头是2个泄漏点,一个丝扣活接头是三个泄漏点,一个阀门是4个泄漏点来统计,一个4万吨的小氮肥厂就有36000个泄漏点,而化工部规定静点泄漏率不超过万分之五。所以,及时发现和预防跑、冒、滴、漏现象,在小氮肥企业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预防跑、冒、滴、漏的最好办法是设置气体探测器。这种装置最好安装在高中压容器的出口连接的管道上(一般表压小于16公斤/厘米2的低压容器出口连接的管道上不必安装,以便减少经济费用)。安装时,要本着关键部位必安的原则,如3—6段压缩机的出口管道的法兰连接处;加压机的出口管道的法兰连接处;循环机、液氨贮槽的出口管道的法兰连接处都需要安装。另外,在危险性较大的脱硫塔,碳化塔的进出口管道的法兰连接处也最好安装,这样不论何处泄漏气体都能及时向车间和工段人员报警,以便及时解决事故隐患。

五、水蒸汽灭火系统

根据小氮肥厂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其灭火设施除必须设置的消防栓、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外,我们还不能忽视水蒸汽灭火系统的作用,特别是在造气车间、脱硫、变换等工段。

安装水蒸汽灭火系统,一般小氮肥厂可采用半固定式装置,用于扑救局部火灾,其原理是利用水蒸汽的机械冲击力吹散可燃气体,并瞬间在火焰周围形成蒸汽层扑灭火焰。一般将灭火用的水蒸汽管道通至被保护物附近,并在管道末端接一根竖管,安上阀门,接出一根15~20米长的耐热软胶管,利用这根软管把蒸汽输送到所需要的部位。用水蒸汽灭火,可采用饱和蒸汽和乏汽。

水蒸汽灭火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灭火蒸汽管线蒸汽源的压力不应小于6公斤/厘米2。输气干管和蒸汽支管的长度不应超过60米。否则,宜分设灭火蒸汽分配箱,以保证蒸汽的灭火效果。

2.水蒸汽灭火延续时间应不小于3分钟。

3.灭火用的蒸汽源不应被易燃、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所污染。生产、生活和消防合用蒸汽分配箱时,在生产、生活和消防用的蒸汽管线上应设置单向阀和阀门,防止易燃、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倒流入灭火蒸汽管线。

4.灭火用的水蒸汽管道在建筑物内距地面高度应为200~300毫米为宜。

5.蒸汽管道上应钻有4—5毫米的筛孔。孔与孔之间的距离应相等,水蒸汽的喷出方向应与地面平行。

6.灭火水蒸汽管道上的控制阀门应安装在建筑物的外面或厂房附近既安全又便于开关的地方,并用明显的颜色标明,以便于识别和操作。

7.灭火水蒸汽管道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和防止冬季冻结。

第11篇 企业电工安全技术管理

1、电气操作人员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对电气设备工具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试验,凡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工具要停止使用。

2、电工人员严禁带电操作,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线,正确使用电工器具。

3、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做接地或接零保护,在总箱、开关箱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实行两级漏保护。

4、电气设备所用保险丝,禁止用其金属丝代替,并且需与设备容量匹配。

5、施工现场内严禁使用塑料线,所用绝缘导线型号及截面必须符合临电设计。

6、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各种绝缘防护用品,不得违章操作。

7、当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砂灭火或用干粉灭火,严禁使用导电的灭火剂灭火。

第12篇 浅谈精细化工企业反应釜的安全技术措施

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有若干个主要生产车间和多个辅助车间,拥有反应釜和精馏塔若干台套。从整体上看,设备多,贮罐多,管网纵横密布;从结构上看,整个生产系统是由若干个生产单元组合而成。每个生产单元又是以一台或多台反应釜、冷凝器与精馏塔组合而成。

本文重点讨论单元系统中反应釜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以液体物料输送和放热反应的一台常压反应釜和一个冷凝器作为最简单的操作单元,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 投料失误:进料速度过快、进料配比失控或进料顺序错误,均有可能产生快速放热反应,如果冷却不能同步,形成热量积聚,造成物料局部受热分解,形成物料快速反应并产生大量危害气体发生爆炸事故。

2、管道泄漏:进料时,对于常压反应,如果放空管未打开,此时用泵向釜内输送液体物料时,釜内易形成正压,易引起物料管连接处崩裂,物料外泄造成人身伤害的灼伤事故。卸料时,如果釜内物料在没有冷却到规定温度时(一般要求是50℃以下)卸料,较高温度的物料容易变质且易引起物料溅落而烫伤操作人员。

3、升温过快:釜内物料由于加热速度过快,冷却速率低,冷凝效果差,均有可能引起物料沸腾,形成汽液相混合体,产生压力,从放空管、汽相管等薄弱环节和安全阀、爆破片等卸压系统实施卸压冲料。如果冲料不能达到快速卸压的郊果,则可能引起釜体爆炸事故的发生。

4、维修动火:在釜内物料反应过程中如果在没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实施电焊、气割维修作业,或紧固螺栓、铁器撞击敲打产生火花,一旦遇到易燃易爆的泄漏物料就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二、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1、加热控制措施:对于反应温度在100℃以下的物料加热系统,可采用蒸汽和热水分段加热,在保证物料不因局部过热出现变质的情况下,先用蒸汽中速加热到60℃左右,以提高生产效率,再用100℃沸腾水循环传热,缓慢升温到工艺规定的温度并保温反应。这样分段加热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又可以防止物料局部高温受热分解或剧烈汽化,进而形成汽液相混合体而冲料爆炸,还可以对物料均衡反应提高收率,降低消耗成本。

2、连锁冷却措施:对于放热反应,反应初期阶段需要加热,但反应过程又会放热,因此必须快速有效转移多余的热量。正常使用的反应釜冷却系统主要是夹套冷却和盘管冷却,使用的冷却液主要是循环水和冷冻液。冷冻液冷却速度快但成本高。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正常反应的情况下,特别是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的时候,操作人员会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而快速撤离操作现场,不能有效切断加热源,不能有效开启冷却系统。为此应该在操作岗位以外的远距离场所设置紧急开启冷却连锁系统。最好能靠近车间蒸汽分汽缸的蒸汽阀门,在关闭蒸汽阀门和切断搅拌电源的同时开启冷却连锁系统,实施断热、断电、停搅拌、快速冷却降温的措施,将事故控制在初期阶段,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3、连锁泄爆措施:为了防止釜内物料在温度失控产生气体形成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卸压,对于常压反应设备也应该根据反应的具体情况安装紧急卸压设施。在釜的顶部要安装安全阀,对可能具有比较剧烈反应的过程应安装爆破片。爆破片的连接管出口必须伸到室外安全地点或抽风管口,不能直接指向道路或操作平台,以防物料喷溅伤人。有滴加反应过程的应该严格控制滴加速度。

4、密闭输送防静电措施:对物料输送管道系统应根据物料特性选择钢管或塑料管(原则规定不能使用塑料管,但特殊情况除外)。不管是何种管道均应用法兰或螺栓连接牢固,以防脱落泄漏物料。不能使用橡皮套连接塑料管输送有机溶剂。对钢管的法兰部分要做好静电跨接,一对法兰上如果有六只螺栓(含六只)可不要静电跨接,四只以下(含四只)均要静电跨接(为了对称,正常没有五只,如果有五只也需跨接)。静电跨接线要使用4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线。塑料管在输送有机溶剂或易产生静电的其他物料时应该做好静电连接,连接方法是在管道内部设置细铜钱。具体方法主要是在金属管出口处焊接一棵小钢钉并适度向管内倾斜,细铜钱必须缠绕在小钢钉上并紧固,从塑料管内通过,另一个端口出来并在管口缠绕紧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静电流产生回路并及时将静电转入接地系统。

5、劳动保护措施:对操作岗位安装鼓风机或抽风机,既可保护操作者健康,又可降低操作岗位可燃气体浓度,防止达到爆炸极限。为了防止釜内物料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气体物料泄漏,扩散至操作室伤害操作人员,应该对操作室安装鼓风机。引进室外高空新鲜空气至操作室,使操作室处于微正压状态。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设备应设置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便于气体的扩散或抽空,也便于操作者合理操作减少气体污染伤害。

6、维修动火安全措施:动火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的目标是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动火设备管道内部没有易燃物,二是确保动火设备管道周边没有可燃物。要做到两个确保,必须正确认识动火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切实实施切断、隔离、置换、清洗、通风等安全技术措施,按程序做好初审、复查、批准、监护、清理、验收等安全管理措施。

7、其他安全措施:机械设备必须有效接地,且接地电阻不能大于10ω;电动机必须有接零线措施;减速机传动部位必须有防护罩;操作台必须稳固不能晃动,不能有洞口;防护栏杆必须高于1.05米,且栏杆上下间距不能大于0.35米;设备离开地面高度以不能碰撞人体头部为宜。对于在操作过程中间需要分批投料宜在人孔盖上安装阀门和漏斗;冷凝器的放空管应用连接管输送到室外或抽风管口,不能直接对准通道和操作人员的场所;有条件的还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和全过程监控报警设施;停车过程中的要做好氮气保护措施。对于停电停水有可能引起失控反应的设备应该有双电路双水源系统。

三、突发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生产温度、压力快速上升无法控制时要迅速关闭所有物料进口阀;立即停止搅拌;迅速关闭蒸汽(或热水)加热阀,开启冷却水(或冷冻水)冷却阀;迅速开启放空阀;在无放空阀及温度压力仍无法控制时,迅速开启设备底部放料阀弃料;在上述处理无效果,且底部放料阀弃料无法短时间完成时,迅速通知岗位人员撤离现场。

2、有毒有害物大量泄漏时要立即通知周围人员迅速往上风向撤离该现场;迅速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关闭(或严密)有毒有害泄漏阀门;在无法关闭有毒有害物阀门时再迅速通知下风向(或四周)单位及人员撒离或做好防范工作,并根据物质特性喷洒处理剂进行吸收、稀释等处理。最后将泄漏物收容,作适当处理

3、易燃易爆物大量泄漏时要迅速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关闭(或严密)易燃易爆泄漏阀门;在无法关闭易燃易爆泄漏阀门时再迅速通知周围(尤其是下风向)人员停止明火、易产生火花的生产和作业,并迅速停止周围的其他生产或作业,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易燃易爆泄漏物移至安全区域处理。在气体泄漏物已经燃烧的情况下不能急于关闭阀门,要注意观察防止回火和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引起爆炸;

4、人员伤害时要立即查明中毒原因,有效性地进行处理;由吸入引起中毒时,迅速将中毒人员移至上风向的新鲜空气处。中毒严重时迅速送往医院抢救;由食入引起中毒时,饮足量温水,催吐,或给饮牛奶或蛋清解毒,或服其他物导泄;由皮肤引起中毒时,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当中毒者停止呼吸时,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当中毒者心脏停止跳动,迅速进行人工按压心脏起跳;当人员身体皮肤被大面积灼伤时,立即用大量清水洗净被烧伤面,冲洗时间在十五分钟左右,同时注意不能受凉冻伤致病,更换无污染的衣物后迅速送往医院就医。

反应釜是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最通用的设备,也是单元系统中最典型的设备,是安全生产监管的工作重点。只有管好每一台反应釜,每一个单元系统的安全生产,采取相应的安全连锁防护措施,落实人为误操作警示连锁装置,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第13篇 矿山企业尾矿库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一、尾矿设施

矿山企业尾矿设施是指矿山企业选矿厂(车间)及其他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尾矿的贮存设施、浆体输送系统、澄清水回收系统、渗透水回收系统及排洪系统等设施。由于矿山尾矿设施下游大都有稠密的居民区,且多与交通要道和大江湖泊相邻,部分还位于地震区,如果管理不善,一旦溃坝,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于有尾矿设施的矿山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管理,确保尾矿设施的安全运行。

二、尾矿库的选址

正确选择尾矿库址关系到一个矿山的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因此,选择尾矿库区地址必须考虑如下综合因素:

(1)应选择汇水面积小,而蓄水面积大的库址,尽量减少洪水对尾矿库安全的威胁。

(2)应避开岩溶、滑坡、流沙、膨胀土及松软弱地基等不良地质条件,在无法避开时,必须进行特殊地基处理。

(3)占用耕田耕地面积小,居民搬迁人数少。

(4)与选矿厂距离较近的地点。

(5)尾矿库的服务年限长。

三、尾矿库的分类

根据库区所建的地点,尾矿库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1.平地型尾矿库

平地型尾矿库是指在平地四周筑坝而围成的尾矿库。这种类型的尾矿库一般为国内平原矿山的沙漠平原地区和新矿山所采用。

2.山谷型尾矿库

山谷型尾矿库是在山谷口处筑坝建成的尾矿库。我国矿山绝大多数的尾矿库属这种类型。

3.傍山型尾矿库

傍山型尾矿库是指在山坡脚下依山筑坝而围成的尾矿库。国内丘陵地区的矿山采用此种类型的尾矿库。

4.截河型尾矿库

截河型尾矿库,是指截断河床的一段,在其截断区域的上、下两端筑坝形成的库区,这种类型的尾矿库,在我国矿山较少采用。

四、尾矿库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1)坝体边坡过陡,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稳定边坡,出现滑坡、裂缝等,坝体稳定性不够。矿山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和堆积,并采取削坡减载等措施,确保坝体稳定。

(2)排渗降水设施失效,造成坝体浸润线过高,坝坡沼泽化,渗水严重,出现坍塌,坝体稳定性不够。矿山企业必须加强排渗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及时处理上述病害,加强渗流观测和控制,降低坝体浸润线,避免沼泽化。

(3)库内水位过高,坝顶没有足够的安全超高度,坝面没有足够的安全干滩长度,甚至违反安全规程,实行子坝挡水,造成洪水漫顶溃坝的可能。面临这种情况时,矿山应及时设置排渗管沟,严格遵守设计规范规定的安全超高和安全滩长,严禁子坝挡水。

(4)未设计要求控制水位,使调洪库容不足或排水通道阻塞。矿山应严格控制库内水位,使调洪库容满足设计要求,库区应有一定蓄洪能力,各类排水通道应定期疏通。

(5)对超期服役的尾矿库不作坝体稳定分析和防洪能力验算,未采取任何工程措施,盲目超期运行,是造成险库的原因。因此,凡是超期服役的尾矿库矿山必须请设计单位进行超期服役加高加固论证和设计,并严格遵守设计要求的安全技术措施。对大、中型及位于高烈度区的尾矿坝,当堆积达到设计总高度的1/2或2/3时,应按规范进行一至二次以抗洪、稳定为重点的安全鉴定。

(6)在尾矿坝或库区周围乱采滥挖、违章建筑、违章作业,严重影响尾矿库安全。矿山应及时与当地政府协调,及时制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库内挖沙取土、挡坝养鱼、开山采石、挖护坡片石及在坝坡种菜等破坏尾矿设施的行为,对破坏的尾矿设施应及时进行修复。

(7)雨水直接冲刷坝坡。矿山应在坝坡进行黏土植草护坡工作,防止坡土流失,并在坝坡设立截水沟,疏导冲刷坝坡水流。

五、尾矿库(坝)安全运行监测

尾矿库(坝)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其工作状态和变化规律,及时发现不正常的迹象,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并对原设计的计算假定、结论和参数进行验证。其主要监测内容和方法如下:

(1)垂直、水平位移监测:用仪器设备测出测点在水平方向的位移量或垂直方向的高度变化。

(2)土坝固结观测:在坝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埋设固定连结管,用测量土层的厚度变化来监测。

(3)裂缝、伸缩缝监测:包括用仪器监测土石坝裂缝、伸缩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等项目,对较重要的裂缝应进行坑探或钻探来观测裂缝深度变化。

(4)渗流监测

①浸润线监测:土坝浸润线监测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坝体选择有代表性的横断面,埋设适当数量的测水管,通过测量测水管中的水位来获得浸润线位置。

②渗流量监测:主要方法是观测渗流稳定程度和渗流总量。通常是在坝下游能汇集流水的地方设置截水沟观测。

③渗流水质监测:其主要是监测渗流水内固体和化学成分的变化。项目和内容,按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④坝基场压力监测:全面了解坝基透水层和不透水层中渗流沿程的压力分布情况。通常是在坝基埋设测压管来进行监测。

⑤绕坝渗流监测:全面了解坝头与岸坡以及混凝土或砌石建筑物接触处的渗流变化情况,判明这些部位的防渗与排水效果。一般是设测水管进行观测。

(5)土坝、堆积坝孔隙水力监测。一般是在最大断面、合拢段等选择两个以上断面埋设孔隙水压力计进行监测。

(6)水文气象监测

①降水量监测:用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观测降落地面雨水深度。

②水位监测:选择监测基面,用水尺或自记水位计观测库区水位。

③蒸发量监测:监测库区水面蒸发量,一般用80cm蒸发器监测。

六、尾矿库安全度汛要求

(1)汛期前,应对防洪沟、溢洪道、泄洪闸门及其他防洪设施进行认真检查修理,保证畅通。

(2)汛期前应将排洪口的挡板全部打开,确保尾矿库安全度汛。

(3)对尾矿坝体的安全要求如下:

①加高坝体时,必须根据坝的设计要求和管理规程编制作业计划,保证坝体安全。

②每年的堆坝高度和堆积作业计划,应根据选矿排出的尾矿量及尾矿库面积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尾矿库的正常运行状态。

(4)汛期前矿山必须制定尾矿库安全度汛预案,并对防洪系统及坝体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可靠的维护,发现沉陷、滑坡、开裂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报告。

(5)汛期前及时检查维修坝肩截洪沟和坝面排水沟,防止洪水冲刷坝肩和坝面造成局部或整体溃坝,每次洪水过后应及时清理截洪沟淤积的尾矿泥沙和杂物。

(6)汛期应采用无线电通信,加强照明,并充分准备防汛器材、物资、车辆,组织抢险队伍,加强昼夜巡视检查(每班不得少于2人)。

(7)筑坝期间应采用多管分散放矿,事故期间可采用集中放矿,冰冻季节可采用冰下集中放矿。

(8)尾矿坝上的观测孔,在汛期,应增加测次,发现水位、渗水量、浑浊度变化异常,应采取应急措施并向有关领导报告。

(9)库内应在适当地点设置可靠、醒目的水位观测标尺,标明正常水位和度汛警戒水位。

七、尾矿库的安全管理

(1)矿山企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颁发的尾矿库安全管理法规、规定,并结合本矿山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尾矿库各项管理制度。

(2)必须选派有经验、善管理的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尾矿库。

(3)尾矿库的日常生产管理必须遵照《冶金矿山尾矿设施管理规程》的规定和设计规范要求组织生产。

(4)选矿车间(厂)、工段应经常对尾矿设施安全状况进行检查。矿厂应根据尾矿设施类别在7—30天内进行一至二次检查。

(5)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各级尾矿库工程技术人员,应定期对尾矿库的尾矿设施安全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应按照“四定三不交”的原则进行整改。

(6)当发生特大洪水、暴雨:强烈地震及重大事故隐患时,矿山及有关部门应进行特别检查,采取特殊可行的措施,防范溃坝,确保尾矿库安全运行。

(7)矿山企业必须制定尾矿库防洪应急预案,以便防范尾矿库溃坝事故的发生。

(8)矿山企业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应与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如一旦尾矿坝发生溃坝事故时,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援助,减少事故的损失。

八、尾矿库溃坝事故案例

2006年3月15日,陕西省镇安县黄金矿业有限公司违反规定,尾矿库未经设计单位进行技术论证,擅自扩容,导致尾矿坝溃坝,造成13人死亡的重大伤亡事故。

事故原因:

(1)尾矿库严重超容量。

(2)尾矿坝未采取加固措施。

(3)违反国家关于尾矿库管理的规定。

第14篇 企业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一)目的

为了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施工生产安全,提高生产人员安全意识,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防止和杜绝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明确公司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施工企业安全检查标准》等相关的要求,结合公司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建的各个装饰装修工程。

(三)职责

1、公司技术负责人负责专项技术方案的安全技术交底;

2、项目负责人和专项技术负责人负责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

3、安全员负责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监督、检查。

(四)主要内容和编写要求

1、在进行施工技术交底的同时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目的是为了使参与施工的人员,明确施工生产的技术要求、安全生产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增强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

2、安全技术交底应当分级进行、分级管理。

1)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会同现场负责人向有关施工人员和劳务队伍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进行交底;

2)专项技术负责人要对所管辖的施工人员进行详尽的安全技术交底;

3)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负责人要对所管辖的班组的工长进行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并对其向操作班组所进行的安全技术交底进行监督与检查。各级安全技术交底必须结合具体操作部位,贯彻安全技术措施,明确关键部位的安全生产要点、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及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对关键工序、部位、新技术等应用推广项目,应反复细致地进行交底。

3、安全技术交底是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贯彻与落实的根本保证和途径,必须体现安全措施的全面性、针对性、可行性、法令性和安全性,必须履行审批、接受人签字手续。

4、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是随着工程形象进度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安全工作也应进行动态管理,虽然各工区的工作内容相同,但由于施工部位不同、作业环境不同,需根据这一不同情况,再做交底。

5、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应向有关作业工种进行安全技术措施和劳动保护要求及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6、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是施工负责人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职责落实的法律要求,必须履行签字手续,施工负责人、生产班组、现场安全员三方各留一份。

7、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施工方案基础上进行的,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补充;二是要将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项讲明,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分包单位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要向作业班组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作业班组要对作业人员进行班前交底。

8、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参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的有关规定。

9、“安全技术交底记录”的填写参考附件

(五)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科负责解释。

第15篇 煤矿企业安全技术培训的10种方法

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根据近几年的安全技术培训经验,整理归纳出安全技术培训10种方法,试图为提高安全技术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寻求有效的途径,为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创造条件。

1 系统培训法

系统培训法是对培训对象从理论到实践操作、现场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训。系统培训旨在培训对象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职工安全培训的基础培训。特点是通过系统教育培训让培训对象从理论上更具体、更详细、更完整地掌握理论知识,从实践上熟悉岗位技能要求和操作技巧,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对培训对象、培训群体的基本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比如班组长、技术骨干、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系统培训就是立足这一群体,通过对这一层面上的培训,提高整个管理层的安全技术素质,使广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克服思想上的麻痹松懈情绪,杜绝生产中的违章指挥现象,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职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负责。

系统培训不仅要求提高培训对象的安全技术素质和现场应变能力,还要重视对他们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增强他们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2 专题培训法

专题培训法是为了适应某一个特定时期和特定环节的需要采取的有目的的针对性培训。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培训方法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际上也就是按需施教,按需培训,体现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指导思想,它和生产实际结合得很紧,贴得很近。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把这一方法和不同时期的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会更好。如:综采、综掘和先进设备投入前,进行全脱产成建制培训;新规程、新规定颁布时进行的全员培训;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前的专家培训。通过这一系列培训,解决安全、生产、技术的急需问题。

3 现场实习法

现场实习法是利用实习工厂实地实践和实物进行的直观教学。这一方法的优势是克服了对职工培训时的纸上谈兵、空洞说教的缺陷,变理论为实践、变说教为直观教育,培训对象容易接受,尤其是对文化层次不高的培训对象效果更好。把课堂上讲的原理和理论分解到每个实习工厂,对照实物讲解并让学员看操作效果,使职工在理论上理解不透、记忆不牢的东西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清楚明白,也会记忆深刻。通过这种培训方法,为企业培训了大批实用操作人才,在安全技术岗位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4 导师带徒法

导师带徒法就是通过签订师徒合同,让师徒结对子,在工作实践中师傅手把手带徒弟学技术。实践证明导师带徒这种传、帮、带活动,让有技术专长的同志寻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感觉到单位对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给予的肯定,是对他们的重视。这会无形地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不仅能够很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给年轻人,增进了工作中的友谊和团结,同时对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为了郑重,每年分工种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师徒之间的权力和义务。为检验实际效果,合同到期举办各工种学徒技术大比武。在对取得好成绩的徒弟奖励的同时,对师傅给予重奖。徒弟考试合格后,师傅算完成任务,取得一次性的带徒补贴。这种培训方式虽然原始一点,时间长一点,但学的知识牢固,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使徒弟终身受益。

5 分层次培训法

分层次培训法是结合实际需要采取的多层次培训,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基层区队。在职工培训中,坚持脱产培训和业余培训相结合、矿上培训和基层区队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合理安排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矿上除了抓好培训计划、培训大纲要求的内容培训外,围绕矿上的安全、生产、经营等组织不同层面不同对象的职工培训。由于矿职工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大量的培训任务要靠基层区队去落实和完成,所以重点抓好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建设一支文化水平高、技术能力强、思想素质好的职工教育兼职教师队伍,使他们成为技术传播的骨干,从而带动全矿的职工培训。和每月下达生产任务、经营指标、安全指标一样,同时下达培训任务和指标,同经济责任挂钩,把基层安全技术培训指标纳入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重要工作内容进行考核奖惩。这一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基层区队学技术、学文化、学习安全规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 典型引路法

典型引路法是通过选树基层单位培训的先进典型和以典型效应带动培训。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找到了思想政治工作同安全生产工作的切入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也是这样。如果典型选得好,以典型去引路,也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发现典型、培养典型,以典型的事迹、经验去影响和带动职工群众。如:在各工种间开展技术能手、技术尖子、技术大拿评比活动,树立了一大批省、市、集团公司的技术人才,让他们担任区队里的管理干部,使他们成为缺不了、离不开的人物。为激励这些先进典型的成长,矿上在晋级、入党、提干等待遇上给予照顾和倾斜。使这些先进典型成了大家学习的楷模,大家感受到了学技术吃香,学技术光荣,营造了浓厚的学技术氛围。

7 跟踪反馈法

跟踪反馈法是建立信息反馈网络,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改进的方法。通过跟踪反馈,可对不适应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进行改善,为下一步培训创造条件。培训效果的好坏通过跟踪反馈可以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掌握,便于改进工作,使今后的培训工作有的放矢。为了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培训的过程中制定跟踪反馈制度,建立了信息反馈网络,什么样的培训效果最好,什么样的培训最受工人欢迎就采取什么样的培训方式,使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更加贴近实际需要,更加容易让工人群众所接受,起到占用时间少、培训效率高的效果。

8 急用先培法

急用先培法是对生产和安全急需培训的首先安排。任何工作都要有一个轻重缓急,培训工作也一样,培训是为安全生产服务的,任何时候都必须摆正这个关系,不能丢掉服务意识。因此培训工作所急需的也正是安全生产所急需的,安全生产的重点就是培训工作所要围绕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因此要搞好职工培训必须首先了解安全生产中急需要我们去培训什么,然后理清思路,分清轻重缓急,哪些急需安排,哪些可以稍缓安排,哪些主要,哪些次要。这样就可以抓住问题的关键,抓住主要矛盾,使问题迎刃而解。

9 末位淘汰法

末位淘汰法是对参加培训成绩不合格的培训人员泡沫待岗的作法。为了督促和调动培训对象参加培训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对参加培训的对象要统计造册,把培训对象参加培训的时间、内容、考勤情况和考试成绩一并纳入档案管理,所有人员不论干部工人每次参加培训都必须通过考试,特别是参加各类脱产培训的人员,考试成绩不合格的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不及格的人员一律进入内部劳务市场进行待岗,待岗期间不发工资,只发给个人生活费,同时对待岗人员进行再培训,培训合格人才能有资格分配到新的工作岗位。通过末位淘汰的实施使广大干部职工对安全技术培训从思想上引起了高度重视,也给培训工作带来了动力。

10 目标控制法

在实际操作中,有针对性地制定职工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教育规划,对职工安全技术技能培训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领导负责,责任追究。遵照“谁培训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发生了事故的,首先要追查的是谁培训的?谁发的证?是否有虚假现象。对没有培训就上岗的要追究劳动工资部门的责任,对培训不合格的追究培训部门责任,对不合格发证的追究发证部门的责任。开展职教和安全技术培训月检查、季评比、半年一总评,年终总结表彰,并将检查评比情况和“六好”区队建设挂钩,实行综合评定。对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不重视,完不成目标考核的,除通报批评外,不评“六好”区队,取消单位党政领导年终评先资格。这种管理方法克服了那种松散管理方式的弊端,增强了基层单位主要领导抓好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了职工对安全技术培训的目标意识和自觉意识。

《煤矿安全》 (李国军)

企业安全技术15篇

橡胶企业的生产设备主要有炼胶、压延、挤出、成型、硫化、锅炉、冷冻、压缩、高压配电、水循环、污水处理等公用配套设施,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主要是橡胶,对安全生产管理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企业信息

  • 企业安全技术15篇
  • 企业安全技术15篇81人关注

    橡胶企业的生产设备主要有炼胶、压延、挤出、成型、硫化、锅炉、冷冻、压缩、高压配电、水循环、污水处理等公用配套设施,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主要是橡胶,对安全生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技术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