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非煤矿山的安全管理内容及依据
一、非煤矿山的安全管理内容
(一)矿山生产合法: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
(二)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
(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各级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横到边、竖到底)、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定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等
(四)符合要求的人员素质: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取得资格证、其他人员培训合格
(五)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符合规定:安全培训费、工伤保险、安全设施投入、事故隐患的整改治理、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风险保证金
(六)矿山生产系统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的规定:
1、露天矿:采矿方法、爆破作业、采装运输、选矿加工、边坡维护、排土场运行管理、排水防洪等
2、井工矿:采掘作业、爆破作业、提升运输、通风系统、供配电系统、防排水、避灾设施与逃生通道、保安矿柱、排土场运行管理等。
二、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的依据
(一)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主席令第6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主席令第7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主席令第9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主席令第8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主席令第2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
(二)行政法规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
《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劳动部令第4号);
《矿山安全条例》(国发[1982]30号);
《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国发[1982]30号);
《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105号);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
第2篇 安全管理目标制定依据、原则、程序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是安全管理的首要问题,它不但是安全管理过程开始的标志,而且决定整个安全管理过程的进行。
一、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依据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必须要有科学依据。不同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依据,但就一般情况而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管理所应解决的问题
这是制定安全管理目标的直接依据。安全管理目标是安全管理所应解决问题的正面表述,只有问题明确并分析透彻,安全管理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才能明确,所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也会得当。例如,企业安全管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安全生产和消灭事故的问题,那么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就必须要包括这一内容,并且要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提出解决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等管理措施。在一项安全管理中往往要解决许多问题,但必有一个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安全管理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在可能的情况下也要尽量兼顾其他问题。
2.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只能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这些客观规律。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要反映人们的愿望,但是这些愿望必须是基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反映,而不能是揠苗助长、缘木求鱼之类的妄想。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并非完全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只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3.安全管理的内部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
安全管理的内部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是安全管理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所谓内部条件主要是指安全管理系统内所具备的人员(包括安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素质条件、物质条件、技术条件、信息条件、文化条件以及以往的安全管理经验等。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要考虑各种内部条件的综合水平。对于这一水平的估计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估计过高,可能使目标缺乏可行性;估计过低,可能使目标缺乏先进性。
4.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可行性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安全管理系统内部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而且还要考虑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可行性。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从范围角度来说,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作为一个企业,市情、省情、国情都是它的环境;而作为一个国家,则主要是指国际环境, 国情只是它的内部条件。但从内容上来划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治形势、政治体制及由此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环境,主要是指国家及地方的所有法律、条例、规定以及立法、司法特点;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的经济运行特点、各项经济政策规定、市场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特点等;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的治安环境、人口数量质量、社会保障条件以及公共设施水平等; 自然环境,主要是指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情况。以上各类环境因素对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都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不全面考虑,安全目标的实现就会缺乏可行性。
二、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原则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如下。
1.科学预测原则
安全管理目标的确定,必须要以科学的预测为前期。因为只有进行科学的预测,才能准确地掌握安全管理系统内部和外部信息,才能预见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安全管理目标的确定提供科学而可靠的依据。在安全管理目标的确定中进行科学预测,不但要进行定性预测,而且要进行定量预测,不但要运用现代预测手段,而且要进行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预测的结果既全面又准确,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
2.职工参与原则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不应只是企业领导者、安全管理者的事,还应当广泛发动职工共同参与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发动职工参与目标的制定,不仅可以听取职工要求,集中职工智慧,从而增强安全管理目标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安全管理目标的贯彻和执行。这就是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之所以要强调坚持职工参与民主决策的原因。
3.方案选优原则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坚持方案选优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首先要制定每个选择方案,然后通过科学决策和可行性研究,从多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满意的方案。所谓满意,主要有以下3个标准:第一, 目标要有较高的效益性,其中包括有较高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目标要有先进性,有一定的创新,有一定的难度;第三,目标要有可行性、切合实际,通过努力能够实现。
4.信息反馈原则
在坚持—亡述原则的基础上所确定的安全管理目标,并不一定保证有足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其原因主要有3方面:一是人们的认识总有一定局限性。有些认识在当时看来是科学的、合理的,事后有可能会发现仍有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二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安全管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如何,最终还是要在执行中来检验。三是情况在不断变化,条件在不断改变,原定的安全管理目标出现一些偏差,实属难免。由于以上原因,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必须坚持安全信息反馈的原则,要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和执行中不断收集反馈安全信息及时纠正偏差。
三、制定安全管理目标的程序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不仅要有科学依据,坚持正确原则,而且还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一般说,制定安全管理目标的主要程序如下。
1.提出问题
即围绕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通过科学预测和调查研究,收集安全管理系统内外的有关信息,从各个方面为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2.制定方案
即根据安全管理目标所应解决的问题和收集到的各种安全信息,制定两个以上的安全目标备选方案。
3.确定方案
即通过科学决策和可行性研究,在诸多的备选方案中选取一个满意的方案。此时,安全管理目标基本确定。
4.目标修正
即在安全管理目标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或再交由职工讨论,广泛收集意见,或在实际执行中不断收集反馈安全信息,以使安全管理目标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第3篇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依据、原则及程序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是安全管理的首要问题,它不但是安全管理过程开始的标志,而且决定整个安全管理过程的进行。
一、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依据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必须要有科学依据。不同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依据,但就一般情况而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管理所应解决的问题
这是制定安全管理目标的直接依据。安全管理目标是安全管理所应解决问题的正面表述,只有问题明确并分析透彻,安全管理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才能明确,所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也会得当。例如,企业安全管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安全生产和消灭事故的问题,那么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就必须要包括这一内容,并且要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提出解决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等管理措施。在一项安全管理中往往要解决许多问题,但必有一个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安全管理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在可能的情况下也要尽量兼顾其他问题。
2.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只能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这些客观规律。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要反映人们的愿望,但是这些愿望必须是基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反映,而不能是揠苗助长、缘木求鱼之类的妄想。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并非完全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只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3.安全管理的内部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
安全管理的内部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是安全管理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所谓内部条件主要是指安全管理系统内所具备的人员 (包括安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素质条件、物质条件、技术条件、信息条件、文化条件以及以往的安全管理经验等。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要考虑各种内部条件的综合水平。对于这一水平的估计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估计过高,可能使目标缺乏可行性;估计过低,可能使目标缺乏先进性。
4.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可行性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安全管理系统内部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而且还要考虑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可行性。安全管理的外部环境从范围角度来说,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作为一个企业,市情、省情、国情都是它的环境;而作为一个国家,则主要是指国际环境, 国情只是它的内部条件。但从内容上来划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治形势、政治体制及由此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环境,主要是指国家及地方的所有法律、条例、规定以及立法、司法特点;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的经济运行特点、各项经济政策规定、市场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特点等;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的治安环境、人口数量质量、社会保障条件以及公共设施水平等; 自然环境,主要是指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情况。以上各类环境因素对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都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不全面考虑,安全目标的实现就会缺乏可行性。
二、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原则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如下。
1.科学预测原则
安全管理目标的确定,必须要以科学的预测为前期。因为只有进行科学的预测,才能准确地掌握安全管理系统内部和外部信息,才能预见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安全管理目标的确定提供科学而可靠的依据。在安全管理目标的确定中进行科学预测,不但要进行定性预测,而且要进行定量预测,不但要运用现代预测手段,而且要进行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预测的结果既全面又准确,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
2.职工参与原则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不应只是企业领导者、安全管理者的事,还应当广泛发动职工共同参与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发动职工参与目标的制定,不仅可以听取职工要求,集中职工智慧,从而增强安全管理目标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安全管理目标的贯彻和执行。这就是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之所以要强调坚持职工参与民主决策的原因。
3.方案选优原则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坚持方案选优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首先要制定每个选择方案,然后通过科学决策和可行性研究,从多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满意的方案。所谓满意,主要有以下3个标准:第一, 目标要有较高的效益性,其中包括有较高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目标要有先进性,有一定的创新,有一定的难度;第三,目标要有可行性、切合实际,通过努力能够实现。
4.信息反馈原则
在坚持—亡述原则的基础上所确定的安全管理目标,并不一定保证有足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其原因主要有3方面:一是人们的认识总有一定局限性。有些认识在当时看来是科学的、合理的,事后有可能会发现仍有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二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安全管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如何,最终还是要在执行中来检验。三是情况在不断变化,条件在不断改变,原定的安全管理目标出现一些偏差,实属难免。由于以上原因,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中,必须坚持安全信息反馈的原则,要在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和执行中不断收集反馈安全信息及时纠正偏差。
三、制定安全管理目标的程序
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不仅要有科学依据,坚持正确原则,而且还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一般说,制定安全管理目标的主要程序如下。
1.提出问题
即围绕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通过科学预测和调查研究,收集安全管理系统内外的有关信息,从各个方面为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2.制定方案
即根据安全管理目标所应解决的问题和收集到的各种安全信息,制定两个以上的安全目标备选方案。
3.确定方案
即通过科学决策和可行性研究,在诸多的备选方案中选取一个满意的方案。此时,安全管理目标基本确定。
4.目标修正
即在安全管理目标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或再交由职工讨论,广泛收集意见,或在实际执行中不断收集反馈安全信息,以使安全管理目标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第4篇 企业安全管理中权变观念的依据
一、权变理论的建立
权变理论是西方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理论的建立和普及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①资本主义企业的兴旺、衰落越来越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外部环境的制约,而这些外部环境又是那样的不稳定、不确定,以致威胁着资本主义企业的继续生存。
②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的组织,提高效率等。虽然系统管理理论强调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但它也是把企业作为独立的、完整的系统来研究的。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所处的困境时又显得无能无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权变理论应运而生。
权变理论的产生受到西方一些管理学者的高度评价,认为它是解决在环境不定的情况下进行管理的好理论。它能通过权宜应变直接解决资本主义企业存在的问题,而且能迅速带来直接的实际效果,对处在困境中的资本主义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致到20世纪70年代,权变理论成为西方管理理论中最为流行的管理理论之一。把权变理论运用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也是非常适应的。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树立权变观念。
二、权变理论的要点
所谓权变,是指权宜应变。所谓权宜,是指因人、因时、因事而变通的方法。权变理论是指以系统观点为依据,研究一个组织如何根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可变因素的性质,在变化的条件下和特殊的情况中,采用适当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一种管理理论。
理解权变理论的含义,要把握以下3个要点。
1.权变理论是以系统观点为基础的
这个系统不是与外界无关的独立系统,而是从独立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出发来研究问题的。如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但它并非是与环境无关的独立系统,它的发展要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图11—1所示。
图中的社区、政府机构、主管部门是一般的外部环境,业务往来单位、竞争对手、用户、新闻媒介是特有的外部环境,企业要正常运作就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来考虑其内外部环境的可变因素。
2.认识内外部可变因素的目的
在于一个组织要根据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采用适用的安全管理方式和安全管理方法,做到随机应变。
3.随机应变的目的
在于提出最适合于具体环境的组织设计和安全管理活动。强调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不同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等。权变理论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三、权变理论的思想结构
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安全管理方式和安全管理方法要随组织的内外环境而改变。
权变理论中的环境变数和管理变数的具体内容见表11—1。
从表11—l可以看出,环境变数中有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又分为一般和特定两种。一般的外部环境是由社会的、技术的、经济的和政治法律的力量所组成,它们对正式组织系统的影响一般不是直接的,但却是巨大的。特定的外部环境,包括业务往来单位、用户、竞争对手,他们虽然也是正式组织系统的外面,却直接影响组织系统。一般环境和特定的外部环境之间,以及它们各自内部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而且由于它们都存在于企业之外,因此,在安全管理上难于直接控制。内部环境就是企业的正式组织系统,它包括组织结构、决策程序,联系与控制、科技状况等因素。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同时和外部环境也是相互影响的。
管理变数主要是指管理的程序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系统学说所主张的管理观念和技术。其主要内容是:管理程序变数有计划、组织、指挥、联系和控制;计量变数有决策、经济批量、排队模型、模拟模型;行为变数有学习、激励、团体力学、组织发展;系统变数有一般系统理论、系统设计与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等。
上述管理变数和环境变数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这种关系如图11—2所示。
管理因变数和环境自变数的函数关系可以解释为“如果—就要”的关系,即“如果”发生或存在某种环境情况, “就要”采用某种安全管理方式和安全管理方法来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也就是说,作为因变数的安全管理方式和安全管理方法要随环境自变数的变化而变化,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比如因事故多发企业生产受阻时,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就要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加快隐患整改进度去适应环境,才能使生产经营正常进行。
总之,权变理论的思想结构就是管理因变数与环境自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其核心内容就是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要随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由于权变理论以系统观点为基础,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系统,认为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其管理活动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原则,不存在一种一劳永逸的最好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管理的效果完全取决于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因此,它为确立管理的权变观念提供了依据。
权变理论使企业安全管理者摆脱了封闭式系统对极其复杂的环境的简单认识,认识到在安全管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安全管理者所采用的安全管理方式和安全管理方法要随安全管理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安全管理效果完全取决于组织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这种安全管理的权变观念是符合对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的科学态度,它较之单纯追逐抽象的、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等观念更能为人们所接受,对于企业安全管理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