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发展安全管理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25
  • 目录

发展安全管理

第1篇 电力业内网安全管理发展趋势解决方案

电力行业的内网结构复杂、应用系统众多,网络和应用系统的运维消耗了管理人员相当的精力。然而,根据统计发现,企业内网和应用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很少是由于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自身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企业内网的其它安全因素导致,如病毒爆发、资源滥用、恶意接入、用户误操作等。而这些安全因素,则几乎全部来源于用户终端计算机。因此,企业内网和应用系统的维护管理不是独立的,应该从内网安全管理的全局出发,从事故发生的根源开始,对内网安全进行通盘考虑。

近年来,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迅速,无论是发电企业 业>还是电网 公司,企业内部网络和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已经逐步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措施逐渐成熟。可以说,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已经从“建设时期”进入了“维护和管理时期”。如何使信息化“建设时期”的投入转化为企业真正的生产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当前电力行业各企业普遍关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电力行业的内网结构复杂、应用系统众多,网络和应用系统的运维消耗了管理人员相当的精力。然而,根据统计发现,企业内网和应用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很少是由于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自身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企业内网的其它安全因素导致,如病毒爆发、资源滥用、恶意接入、用户误操作等。而这些安全因素,则几乎全部来源于用户终端计算机。因此,企业内网和应用系统的维护管理不是独立的,应该从内网安全管理的全局出发,从事故发生的根源开始,对内网安全进行通盘考虑。

内网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当前电力行业内网安全管理面临不少问题,其中如何有效地对内网终端计算机进行管理,困扰了相当多的it管理人员。这些问题可分为如下几类:

1) 终端计算机的安全加固

尽管多数电力企业对终端计算机的安全加固已经采取了部分安全措施,例如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和个人防火墙软件,甚至部署了漏洞扫描系统定期对终端计算机进行漏洞扫描,督促用户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但是,这些努力措施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首先,企业管理者不能保证所有的终端用户都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其次,即便安装了这些防护软件,用户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及时更新病毒库,也不知道如何正确配置防火墙策略;另外,系统漏洞扫描虽然可以获得终端计算机的补丁缺失情况,但是却缺乏有效的补丁安装手段。所有这些因素,均导致终端计算机的安全无法保障。

2) 终端计算机的接入控制

电力行业企业一般来说都属于大中型企业,内网计算机数量众多。it管理人员很难统计内网计算机的确切数量,也无法区分哪些是内网授权使用的计算机,哪些是外来的非授权使用的计算机。这种状况下,很难控制外来人员随意的计算机接入。很容易导致企业内网机密信息的泄漏,往往等泄密事件发生了,却还无法判断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

另外,对于内网授权使用的计算机,任何一台感染了病毒和木马,it管理人员也无法及时定位和自动阻断该计算机的破坏行为。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判断和定位该计算机,然后再通过手动的方式断网。对安全强度差的终端计算机缺乏有效的安全状态检测和内网接入控制,是it管理人员比较头疼的问题之一。

3) 终端计算机的行为监控

在电力行业中,内网的建设和使用的确为企业提供了效率增长的工具,但是部分企业却发现恰恰正是由于内网的使用,反而导致部分员工的工作效率成倍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员工经常利用终端计算机进行与业务无关的互联网访问、文件下载、网络聊天、玩计算机游戏。看电影等。首先,这些用户行为给企业造成了生产力损失,降低了工作效率;其次,员工对互联网的过渡访问会占用企业极大的网络带宽,给正常用户的网络使用造成冲击;另外,上网会增加终端计算机感染病毒和木马的可能性,给内网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和风险。因此,如何规范员工的终端计算机使用,并对其行为进行控制,给it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

4) 终端计算机的配置管理

对于电力行业庞大的企业网络和众多的终端计算机,依靠传统的资产登记管理办法,根本无法做到对计算机配置信息的准确掌握,对计算机配置的变化也无法及时跟踪。例如,要准确掌握每台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信息,通过手工方式将是非常耗时和繁琐的工作。要想实时并准确地掌握内网终端计算机的配置状况与配置变更状况,必须通过技术手段和工具来辅助实现,才能有效节省成本和资源,提高内网管理的效率。

5) 终端计算机的远程维护

对于网络规模普遍较大的电力企业来说,终端计算机的数量众多,it管理人员无法实时掌握每台终端计算机的运行状态。当终端计算机出现故障需要维护时,it管理人员如果采用现场维护的方式,一方面增加了人力成本,另外由于人力资源有限,也无法保证维护的及时性。如何实时监视终端计算机的运行状况,并且方便地对终端计算机进行远程维护,是it管理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内网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几类it管理人员面临的终端计算机管理问题,随着近年来网络安全焦点从互联网向企业内网的转移,电力行业部分企业也采取了一些终端管理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和it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电力行业对内网终端计算机的管理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符合本行业特点的内网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在探索内网安全管理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趋势。

1) 安全加固解决方案

对终端计算机的安全加固可采取的措施有:补丁管理、防病毒软件监测、主机防火墙。这些措施均增强了终端计算机的安全性和健壮性。

补丁管理

通过补丁管理,能够对内网终端计算机缺失补丁进行定期检测和自动安装与更新,保证系统与软件缺陷一经发现便可及时修补。通过补丁分发管理,大大减少了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漏洞被利用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同时,it管理人员还可以实时统计当前各终端计算机的补丁缺失情况、补丁安装情况以及补丁安装的进度等,得到全网的终端计算机补丁安装快照。方便了对补丁分发过程的监控。

防病毒软件监测

通过防病毒软件监测,可以判断终端计算机是否安装了防病毒软件、防病毒软件运行是否正常以及病毒库是否保持最新等情况。如果以上几条不满足设定的策略要求,监测系统可以向it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另外,监测系统还可阻断终端计算机的内网接入和内网访问,确保易被感染的终端计算机无法使用内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转发.分享

第2篇 构建长效安全管理机制 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摘 要〕 阐述了要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种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从传统的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的观念,介绍了从设备、管理和员工队伍3个方面入手构建企业长效安全管理机制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 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

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而非一劳永逸;安全工作是一项周到细致的工作,决不允许出现丝毫漏洞;安全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它关系到国家财产、社会生活和个人生命的安全,不允许有丝毫懈怠;安全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光靠几个领导的重视和发几个口号性的文件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任何一个小小环节的薄弱或缺失,都可能使苦心经营的整个安全大厦轰然倒塌;安全工作是一项不断产生积累效应的工作,它需要不断强化基础,全过程管理。因此,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要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每走一步,每一个安全环节的构建,都要抓实、抓细、抓出成效,真正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

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必须抓好设备、管理和员工队伍3个方面的工作。

1 健康完好的设备是基础

健康完好的设备是安全生产的必备物质条件,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安全发供电的基本前提。

1.1 通过科学有效的投入提高设备可靠性

科学的投入是指设备投入的目的要明确,即以改善设备目前的不良运行状况,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为根本目的。投入的决策要民主,即充分发挥领导、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3方面的作用,经过科学论证之后再进行决策,决策的过程要遵循合规的决策程序。投入的资金必须要合理,即在保证安全生产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对设备的安全管理有一个长期打算,根据财力、人力、物力分期分批逐步投资。还要考虑到设备的自然更新,即用新设备尤其是科技含量高、发展快的设备替代那些老化的设备。

有效的投入是指设备的投资不能盲目,更不能追风,不搞华而不实的东西,而是根据设备的实际需要找准关键点进行投入。决策的时候必须瞻前顾后,考虑到投入的系统性、系统的安全性和全面性。既要考虑到这个问题的解决会不会带来其他问题的出现,还要考虑到系统的长期、短期效应,决不能以损失系统的长期效益来换取一时的短期利益。

科学有效的设备投入还包括安全工器具的经费投入,这是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的基础。安全工器具必须按照国家法律规定配备到位,严禁工器具将就使用或带病使用。要提高工器具的检测能力和服务质量,严格按照安全工作规程规定的周期、要求和原国家电力公司发布的《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和检查。

1.2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设备安全系数

“健康的设备是平时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公司几年来先后进行的球磨机料位监控与制粉系统优化、信息网络安全系数、ets超速系统改造、wdpf分散控制系统优化、锅炉燃烧系统控制优化及机组差分分析研究应用等项目的改造,都是广大员工勇担风险、积极探索、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设备系统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更新的成果。

1.3 高质量的检修、维护和运行是保持设备完好的关键

检修人员要熟练掌握设备结构,以便定期维护;运行人员要精通把握系统性能,以便正确操作和使用设备,这是保证设备健康完好的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保证人身安全和其他安全的重要方面。

检修要做到大修抓全面,小修抓关键,维护抓及时。大修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一是对设备状况的摸底准备;二是检修工具、材料的准备;三是检修人员的配备和技术资料的准备。大修期间要做到该修必修,修必修好;认真细致规范检修,不随便更改检修工艺标准;全面检查,没有漏项,不存隐患;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严格按照pdca(策划、实施、检查、总结)循环方法管理大修,认真做好大修后的各种试验和指标评价,对查出的问题制定监督、验证措施,形成闭环管理。

做好小修的核心问题是在对设备状况准确把握的前提下,抓准关键进行检修。在设备的长期运行中,缺陷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消缺要及时,坚决防止缺陷扩大发展成损害设备安全的大缺陷。

2 严格的管理是关键

管理是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合理有序结合的规范,是使过程取得良好效果,达到目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严格、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关键。

2.1 完善电力生产各项规章制度

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要靠一系列符合电力生产实际的法律、规章、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来实现。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具体措施等一定要完备,其广度要能够覆盖工作的全部,其深度要能指导人们去执行,具有可操作性,且要随着生产工作形式的发展、设备的更新、技术的进步,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和修改,使之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安全管理工作。

2.2 创建企业内部安全文化

习惯性违章是执行制度的顽敌。习惯性违章有其深刻的社会环境根源。在企业里,一些人习惯于散漫,这说明还没有形成严谨的执行制度的企业文化氛围。为什么再散漫的人,一到部队也会变得紧张?是因为部队的气氛就是紧张的,一言一行都是有严格标准要求的。在今后的几年里,要在公司内形成一种文化即“安全文化”,并将其作为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贯,使这种文化在全公司起到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执行制度的意识成为广大员工头脑里的一种理念,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

2.3 贯彻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贯彻实施并不断完善公司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as)。ohsas是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体系。它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改进机制,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2002年,公司初步确立并通过了ohsas18000贯标认证,员工通过制定预控措施,危险点分析等活动,提高了自我改进的能力。公司的安全管理理念产生了质的飞跃,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轨道。

2.4 制定和完善执行制度的制度

执行制度的制度,即“安全生产问责制”,也就是考核制度,并通过法定的程序颁布实施。制度一经颁布,要做到令行禁止,保持其严肃性,任何人、任何情况下不得变通、不得超越、不得简化,以培养有严格制度约束的企业安全文化和管理机制。

2.5 各级领导在执行制度上做好表率

iso9001标准规定,安全是评价管理者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领导干部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对安全的承诺,安全生产的带头作用,安全职责,安全培训,安全资源的提供和持续改进的要求等方面。由于自古以来“上仿下效”,“上一级说了算,上一级说的都是对的,领导违章指挥没人敢追究”的盲从做法和“刑不上大夫”的封建陋习依然存在,所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最关键。俗话说得好:“上有好者,下有甚焉”,“己不正,焉能正人?”,只有领导干部带头执行规章制度,自觉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真正杜绝违章指挥,才能保证各种安全制度不会随着领导人的更替和注意力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3 安全素质高的员工队伍是根本

“在各项因素中,人的因素第一”,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事靠人去做,物靠人管理,改革、创新等活动都要靠人去完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的安全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人的素质,是保证制度执行、设备健康和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得以良好运行的核心内容。

3.1 培养员工的责任心

从大的方面来讲,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的主体,从小的方面来讲,企业是员工赖以生存的家园。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与员工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工,员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谋生与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从根本上说,要依赖其服务的企业兴旺发达。因此,大家必须要敬业、爱厂、爱岗,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饭碗。在安全工作中,必须要从内心深处,以切肤之痛认识“自保”与“互保”,即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安全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3.2 提高员工的业务技术水平

在工作中,单纯有好心是不行的,只有好心没有业务能力一样办不成事。要使广大员工经过必要的培训,能够适应并完全具备承担安全工作所需的技术本领和业务能力。在安全制度的学习上,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而应把学习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不断学习,温故而知新。在给员工尽可能多地创造学习机会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员工树立学习的信心和恒心,引导员工除了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还要向他人学习,要坚信“只要用心,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以此来养成广大员工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并使他们将学习知识、增长业务本领当成关系到自身前途和生存发展的必需。

3.3 切实发挥三级安全网络的作用

安全网络覆盖公司安全工作的各个角落,即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既要发挥专职安全员的业务指导、重点监督的作用,又要发挥兼职安全员的职责。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每天深入现场,严格监督检查,在工作中树立起“严是爱,宽是害”的思想,以“宁愿听骂声,不要听哭声”的态度,严厉查处和考核各种违章行为,上至公司领导,下至班组成员,做到一视同仁。

安全是电力永恒的主题;安全是电力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和寻求经济增长点的基础;安全是电力的形象和品牌;安全是每一个电力人的责任;安全是电力对员工最大的关爱。必须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要求”这一主题,不断地夯实安全基础。

第3篇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通过生产活动和科学研究,掌握自然变化规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生活越来越丰富,也产生了威胁人类安全与健康的安全问题。

人类“钻木取火”的目的是利用火,如果不对火进行管理,火就会给使用火的人们带来灾难。在公元前27世纪,古埃及第三王朝在建造金字塔时,组织10万人花20年的时间开凿地下甬道和墓穴及建造地面塔体,对于如此庞大的工程,生产过程中没有管理是不可想像的。在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维护社会治安和救火的工作由禁卫军和值班团承担。到公元12世纪,英国颁布了《防火法令》,17世纪颁了《人身保护法》,安全管理有了自己的内容。

在我国,早在公元前8世纪,周朝人所著m《周易》一书中就有“水火相忌”、“水在火上既济” 的记载,说明了用水灭火的道理。自秦人开始兴修水利以来,其后几乎我国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管理水利的机构。到北宋时代消防组织已相当严密。据《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载,当时的首都汴京消防组织十分严密,消防管理机构不仅有地方政府,而且由军队担负值勤任务。

到20世纪初,现代工业兴起并快速发展,重大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相继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使人们不得不在一些企业设置专职安全人员,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到了20世纪30年代,很多国家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政府机构,发布了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技术体系,呈现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雏形。

进入20世纪50年代,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创造就业机会、改进工作条件、公平分配国民生产总值等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安全工程专家和政治家的注意。工人强烈要求不仅有工作机会,还要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一些工业化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加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产生了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预防原理等风险管理理论,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模式、思想、理论基本形成。

到20世纪末,随着现代制造业和航空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安全生产成本、环境成本等成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成为非官方贸易壁垒的利器。在这种背景下,“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安全健康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代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开始形成,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更成熟。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进入我国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吸收并研究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理论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思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研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和监控,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尝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在20世纪末,我国几乎与世界工业化国家同步,研究并推行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系统化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理论雏形,该理论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以及应急管理,该理论将现代风险管理完全融入到了安全生产管理之中。

第4篇 电力发展公司高压试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围栏网维护试验室正常工作秩序,保持试验室良好环境条件。

第二条 安全规定

(一) 高压试验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身、设备安全。

(二) 从事高压试验室(包括户外高压试验场)试验及其工作人员都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

(三) 高压试验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有高压试验专业知识,熟悉掌握试验设备和试品性能,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四) 新参加高压试验的实习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在监护下参加指定的高压试验工作,但不得担任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

(五) 从事高压试验室的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规程考试并合格。

(六) 从事高压试验的人员应身体健康,无妨碍工作的病症。

(七) 应学会紧急救护法,特别要学会触电急救法。

(八) 了解消防的一般知识,会使用试验室消防设备。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三条 高压试验室(场)应保持有良好的接地系统,以确保测量准确和人身安全,接地电阻不超过0.5欧,试验设备的接地点与被试验设备的接地点之间应有可靠的金属性连接,试验室(场)内所有的金属构架,固定的金属安全屏蔽遮(栅)栏均必须与接地网有牢固的连接,接地点应有明显可见的标志。

第四条 为了保证接地系统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每6年应至少测量一次接地电阻,并检查接地点的连通状态。

第五条 精密、贵重仪器、标准物质、仪表库应长期保持干燥状态,并有专人维护干燥设备的使用,保持干燥设备长期运行。定期对充电型仪器仪表进行充放电,保持仪器功能正常使用。

第六条 试验室应保持光线充足,门窗严密,通风设备完备。通往试验区域的门与试验电源联锁装置应定期检查,使之正常发挥作用。定期检查试验场的电源开关紧急按钮,确保在发生危急情况时可迅速切断电源。

第七条 试验室(场)内功能分区标示清晰。通道内布置整洁,不许随意堆放杂物。试验室周围应留有消防通道,并保证畅通无阻。

第八条 高压试验室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遮拦、标示牌、安全信号灯、警铃。控制室(控制台)应铺橡胶、绝缘垫等。

第九条 根据试验室的性质和需要,配备相应的安全工器具、防毒、防射线、防烫伤的防护用品以及防爆和消防安全设施,并配备应急照明装置。并定期进行试验检查、更新,确保器具发挥作用。

第十条 试验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发现缺陷及时处理,并做好缺陷处理记录,不准试验设备带缺陷强行投入试验。试验室的高、低压配电装置应符合有关标准,定期维修。

第十一条 高压试验室建立各项技术档案的管理(包括图档、使用说明),试验设备、仪器的使用应做好登记记录,仪器借用应履行完整手续。

第十二条 电气计量装置应具有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并根据有关规定,定期对试验室电气计量装置、仪器、仪表等进行校对、检定,确保试验测量准确可靠。

第十三条 试验室内禁止吸烟,严禁烟火。对易燃、易爆或放电后可能产生毒性物质的设备应做好防火、防爆、防毒措施。

第十四条 试验人员在工作期间禁止喝酒,酒后以及情绪异常时不得参加试验工作。

第5篇 电力业内网安全管理发展趋势及解决方案

电力行业的内网结构复杂、应用系统众多,网络和应用系统的运维消耗了管理人员相当的精力。然而,根据统计发现,企业内网和应用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很少是由于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自身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企业内网的其它安全因素导致,如病毒爆发、资源滥用、恶意接入、用户误操作等。而这些安全因素,则几乎全部来源于用户终端计算机。因此,企业内网和应用系统的维护管理不是独立的,应该从内网安全管理的全局出发,从事故发生的根源开始,对内网安全进行通盘考虑。

近年来,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迅速,无论是发电企业 业>;还是电网 公司,企业内部网络和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已经逐步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措施逐渐成熟。可以说,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已经从“建设时期”进入了“维护和管理时期”。如何使信息化“建设时期”的投入转化为企业真正的生产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当前电力行业各企业普遍关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电力行业的内网结构复杂、应用系统众多,网络和应用系统的运维消耗了管理人员相当的精力。然而,根据统计发现,企业内网和应用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很少是由于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自身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企业内网的其它安全因素导致,如病毒爆发、资源滥用、恶意接入、用户误操作等。而这些安全因素,则几乎全部来源于用户终端计算机。因此,企业内网和应用系统的维护管理不是独立的,应该从内网安全管理的全局出发,从事故发生的根源开始,对内网安全进行通盘考虑。

内网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当前电力行业内网安全管理面临不少问题,其中如何有效地对内网终端计算机进行管理,困扰了相当多的it管理人员。这些问题可分为如下几类:

1) 终端计算机的安全加固

尽管多数电力企业对终端计算机的安全加固已经采取了部分安全措施,例如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和个人防火墙软件,甚至部署了漏洞扫描系统定期对终端计算机进行漏洞扫描,督促用户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但是,这些努力措施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首先,企业管理者不能保证所有的终端用户都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其次,即便安装了这些防护软件,用户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及时更新病毒库,也不知道如何正确配置防火墙策略;另外,系统漏洞扫描虽然可以获得终端计算机的补丁缺失情况,但是却缺乏有效的补丁安装手段。所有这些因素,均导致终端计算机的安全无法保障。

2) 终端计算机的接入控制

电力行业企业一般来说都属于大中型企业,内网计算机数量众多。it管理人员很难统计内网计算机的确切数量,也无法区分哪些是内网授权使用的计算机,哪些是外来的非授权使用的计算机。这种状况下,很难控制外来人员随意的计算机接入。很容易导致企业内网机密信息的泄漏,往往等泄密事件发生了,却还无法判断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

另外,对于内网授权使用的计算机,任何一台感染了病毒和木马,it管理人员也无法及时定位和自动阻断该计算机的破坏行为。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判断和定位该计算机,然后再通过手动的方式断网。对安全强度差的终端计算机缺乏有效的安全状态检测和内网接入控制,是it管理人员比较头疼的问题之一。

3) 终端计算机的行为监控

在电力行业中,内网的建设和使用的确为企业提供了效率增长的工具,但是部分企业却发现恰恰正是由于内网的使用,反而导致部分员工的工作效率成倍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员工经常利用终端计算机进行与业务无关的互联网访问、文件下载、网络聊天、玩计算机游戏。看电影等。首先,这些用户行为给企业造成了生产力损失,降低了工作效率;其次,员工对互联网的过渡访问会占用企业极大的网络带宽,给正常用户的网络使用造成冲击;另外,上网会增加终端计算机感染病毒和木马的可能性,给内网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和风险。因此,如何规范员工的终端计算机使用,并对其行为进行控制,给it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

4) 终端计算机的配置管理

对于电力行业庞大的企业网络和众多的终端计算机,依靠传统的资产登记管理办法,根本无法做到对计算机配置信息的准确掌握,对计算机配置的变化也无法及时跟踪。例如,要准确掌握每台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信息,通过手工方式将是非常耗时和繁琐的工作。要想实时并准确地掌握内网终端计算机的配置状况与配置变更状况,必须通过技术手段和工具来辅助实现,才能有效节省成本和资源,提高内网管理的效率。

5) 终端计算机的远程维护

对于网络规模普遍较大的电力企业来说,终端计算机的数量众多,it管理人员无法实时掌握每台终端计算机的运行状态。当终端计算机出现故障需要维护时,it管理人员如果采用现场维护的方式,一方面增加了人力成本,另外由于人力资源有限,也无法保证维护的及时性。如何实时监视终端计算机的运行状况,并且方便地对终端计算机进行远程维护,是it管理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内网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几类it管理人员面临的终端计算机管理问题,随着近年来网络安全焦点从互联网向企业内网的转移,电力行业部分企业也采取了一些终端管理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和it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电力行业对内网终端计算机的管理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符合本行业特点的内网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在探索内网安全管理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趋势。

1) 安全加固解决方案

对终端计算机的安全加固可采取的措施有:补丁管理、防病毒软件监测、主机防火墙。这些措施均增强了终端计算机的安全性和健壮性。

补丁管理

通过补丁管理,能够对内网终端计算机缺失补丁进行定期检测和自动安装与更新,保证系统与软件缺陷一经发现便可及时修补。通过补丁分发管理,大大减少了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漏洞被利用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同时,it管理人员还可以实时统计当前各终端计算机的补丁缺失情况、补丁安装情况以及补丁安装的进度等,得到全网的终端计算机补丁安装快照。方便了对补丁分发过程的监控。

防病毒软件监测

通过防病毒软件监测,可以判断终端计算机是否安装了防病毒软件、防病毒软件运行是否正常以及病毒库是否保持最新等情况。如果以上几条不满足设定的策略要求,监测系统可以向it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另外,监测系统还可阻断终端计算机的内网接入和内网访问,确保易被感染的终端计算机无法使用内网。

主机防火墙

通过主机防火墙,一方面,可以阻断来自外部的入侵,防止外来入侵给终端计算机带来危害;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终端计算机的网络访问行为进行控制,防止内网用户对网络资源的滥用行为,如bt下载导致网络带宽过渡占用。

通过以上加固措施,使得终端计算机的安全强度和抵抗安全风险能力大大提高。更进一步,还可以对未及时更新补丁、未安装防病毒软件的计算机进行网络访问控制和隔离,使其形成内网中的“孤岛”。避免该终端计算机对内网其它主机造成安全威胁。

2) 接入控制解决方案

所谓的接入控制,是指对接入内网的终端计算机进行身份鉴别或者安全状态检查,阻止未授权或不安全的终端计算机接入内网和访问内网资源。通过接入控制,可以将外来计算机阻挡在内网之外,也可以将内网中安全性较差(未及时安装补丁和防火墙软件)的计算机隔离出内网,保证内网整体的安全性。

arp欺骗阻断

对于非授权计算机和不安全的计算机可以采用arp欺骗的方式,用虚假的mac地址刷新目标计算机的arp缓存,导致该计算机无法与内网其它设备通讯,达到阻止其访问网络资源的目的。

与交换机联动阻断

更进一步的技术则是通过与交换机的联动,自动判断接入计算机的交换机接口,如果发现接入计算机未经过授权或者安全性较差,则通知交换机禁用该计算机所在的端口。彻底阻断计算机的接入。

以上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如果能够配合使用,则可极大提高计算机接入控制能力。通过接入控制,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内网的整体安全性。

3) 行为监控解决方案

对于用户数量达到上千的电力企业,如何规范内网用户行为,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对用户行为的监控,包括用户网络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进行了与工作无关的网络访问等。如:bt下载、msn/qq聊天、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玩电脑游戏、观看视频、听音乐等。

进程监控

通过对终端计算机运行的进程进行监控,可以发现用户正在运行的程序。可以通过进程黑名单的方式限制用户运行某些程序,例如游戏、攻击工具、视频播放器、mp3播放器等。限制用户利用计算机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

上网控制

通过对终端计算机的上网控制,可以限定终端计算机的网站访问、网络聊天和bt下载行为,使得终端计算机的用户行为得到有效控制,既可避免用户滥用网络资源,又能降低随意浏览互联网带来的安全隐患。

配置管理解决方案

配置管理主要完成终端计算机的各种信息的收集和系统参数的配置。通过配置管理,it管理人员可以准确掌握每台终端计算机的配置状况和运行参数,并对批量地对终端计算机的运行参数进行远程修改。

主机信息收集

收集终端计算机相关信息,如主机名、ip地址、网络参数、帐户信息、安装软件清单、硬件清单、驱动程序清单、服务清单、进程清单、系统日志等。为终端计算机的维护和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网络参数设定

设置终端计算机的网络参数,包括ip地址、网关、dns、wins等。当网络结构发生变动时,可以快速重新变更计算机网络参数。大大减轻it管理人员的网络管理压力。

远程维护解决方案

远程维护作为it管理人员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如果没有良好的技术手段做支撑,仅仅依靠电话、邮件等方式往往无法解决问题。从而加重了it管理人员的负担。远程维护就是依靠技术手段和工具,远程对终端计算机进行故障诊断、系统修复和日常维护等。

远程协助

通过远程协助,it管理人员可以响应远程终端计算机的协助请求,临时接管远程终端计算机,进行本地化操作。例如:开关机、搜索可疑文件、服务/进程查看、系统配置查看、资源使用监视等。it管理人员完成维护操作后,释放对终端计算机的接管。

预警平台

预警平台可以为it管理人员与终端用户建立一个即时通讯的平台,通过该平台,it管理人员可以接受和回复终端用户的咨询,可以得到终端计算机的安全告警,也可以定期向终端用户发布安全预警信息和安全管理策略等。方便了it管理人员与用户的交流和交互。

内网安全管理新趋势

在电力行业,由于技术和产品的限制,前几年已经采取内网安全管理措施的企业,大多选用了多个安全产品,通过各产品间的协同工作,共同完成终端计算机的管理。应该说,这种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面临各产品之间的交互以及与信息共享的难题。由于这些产品由不同安全厂商供应,很难真正实现产品之间的联动,给it管理人员带来不少麻烦。

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的电力行业内网安全管理已经呈现出新的趋势,包括:

1) 内网安全管理重心继续向终端计算机转移

内网安全管理明显地服务器区域转向了终端计算机,因为终端计算机数量众多,任何一台出现安全隐患,对整个内网都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2) 对功能高度集成的终端安全产品提出了需求

企业用户逐渐认识到,内网的安全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靠安全产品的简单堆砌就能解决,采用高度功能集成的安全产品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适合内网安全管理的功能高度集成的终端安全产品。这类产品的功能定位逐渐明确,具有适合内网安全管理的鲜明特色。

3) 终端安全加固与运行维护并重

终端计算机作为员工日常工作的工具,当然要保证其安全性。不过,企业用户逐渐认识到,终端计算机的使用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内网既要安全,也要易于维护。应该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终端计算机的维护管理水平。

目前,内网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安全领域。在该领域内,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安全厂商。对于计划考虑采取内网安全管理措施的企业,目前已经有了更加适合的产品解决方案。例如,北京圣博润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lansecs内网安全管理系统,针对电力行业终端计算机数量众多,网络结构复杂的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网络管理功能。并将终端管理与网络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单点防护、网络联动、全面管理”的内网安全管理新思路,进一步完善了内网安全管理理念。通过终端加固、终端监控、终端维护、接入控制、网络管理、资产管理等功能的协同与交互,帮助电力行业用户利用单一产品就可实现全面的内网安全管理。不仅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投资、也减轻了it管理人员的内网管理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在电力行业中,该产品已经拥有东北电网 >;、包头供电局 、云南大朝山水电 有限公司、锦州东港电力、山东荷泽供电公司 >;等几十家成功案例。为电力行业的内网安全管理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第6篇 企业安全管理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安全发展战略的制定

企业安全管理者的战略观念是否深刻而有远见,首先必须通过文字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战略方案和文件来表现,并据此进行评价和衡量。

1.安全发展战略的制定

企业安全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是一项科学研究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是立足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论证过程。制定企业安全生产发展战略的必备条件有:第一,尽可能有详尽的资料,具体包括安全装备现状、环境情况、科技力量、人员素质等资料。第二,制定安全生产发展战略的组织,应有专门的、常设性的战略机构,负责经常收集战略资料,拟定和修改战略方案,研究安全管理系统各局部的发展战略。这一专门组织应由企业主要领导者和专家组成。

安全发展战略的一般制定程序包括:

①由企业领导者提出安全生产发展战略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要求;

②由专门安全战略机构提出两种以上总体发展战略草案和分战略构想;

③由各部门、各单位和专门安全战略机构的专业小组根据分战略构想拟定分战略草案;

④组织专家、职工讨论、论证、修订战略草案;

⑤企业领导机关会同战略机构评估、选择最优的战略方案;

⑥立法机关对安全生产发展战略方案进行审查、批准确认。

2.安全发展战略方案的构成

安全发展战略方案是指经过立法机关批准的,以文字表现的总体战略、分战略及有关战略资料的文件体系。企业安全生产发展战略方案一般包括3个部分:

(1)总体战略方案  具体可分为:

①概况;

②战略指导思想;

③战略目标;

④战略方针;

⑤战略重点;

⑥战略步骤;

⑦战略措施。

第7篇 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

安全科学与安全管理学安全管理学是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重要和实用的二级学科,它包括安全信息系统、劳动保护管理、风险分析、事故管理、工业灾害控制等分支学科。安全管理工程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基本的安全手段。其理论和方法得到了职业安全健康领域和减灾防灾领域及有关专业领域的普遍重视。

通过人类长期的安全生产活动实践,以及安全科学与事故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要有效的预防生产与生活中的事故、保障人类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人类有三大安全对策。一是安全工程技术对策,这是技术系统本质安全化的重要手段;二是安全教育对策,这是人因安全素质的重要保障措施;三是安全管理对策,这一对策既涉及物的因素,即对生产过程设备、设施、工具和生产环境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也涉及人的因素,即作业人员的行为科学管理等。因此,安全管理科学是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重要的分支学科,是人类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的重要方面。

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

管理也是一种技术。安全管理的方法得当,是保证安全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

(1)从管理对象的角度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显然仅仅围绕事故本身做文章,安全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强化了隐患的控制,消除危险,事故的预防才高效。因此,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21世纪,隐患管理将得到推行和普及。

(2)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早期是事故后管理,后进展到20世纪60年代的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标志)。随着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安全管理是人类预防事故三大对策之一,科学的管理要协调安全系统中的人、机、环境诸因素,管理不仅是技术的一种补充,更是对生产人员、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协调。21世纪,要推广这种认识并落实这一过程。

(3)从管理理论的角度从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科学管理。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了1。29:300安全管理法则,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为近代工业安全做出了非凡贡献。到了20世纪后期,现代的安全管理理论有了全面的发展,如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安全人机工程原理、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安全法学理论、安全经济学理论、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21世纪,安全管理科学园地将更是百花争妍。

(4)从管理技法的角度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21世纪,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安全评价、风险管理、预期型管理、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行为抽样技术、重大危险源评估与监控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将大显身手。

第8篇 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

管理也是一种技术。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得当,是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效能的重要前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生产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从管理对象的角度:安全生产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显然,仅仅围绕事故本身作文章,安全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强化了隐患的控制,消除危险,事故的预防才高效。因此,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21世纪,隐患管理将得到推行和普及。

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早期是事故后管理,进展到20世纪60年代,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标志)。随着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安全管理是人类预防事故三大对策之一,科学的管理要协调安全系统中的人-机-环境诸因素,管理不仅是技术的一种补充,更是对生产人员、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协调。21世纪,要落实这种认识和过程。

从管理理论的角度:从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预防为主的科学管理。30年代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了1∶29∶300安全管理法则、事故模型和规律的事故致因理论,为研究近代工业事故作出了非凡贡献。到了20世纪后期,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有了全面的发展,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心理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21世纪,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园地将更是百花争艳。

从管理技法的角度: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21世纪,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安全评价、风险管理、预防型管理、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行为抽样技术、重大危险源评估与监控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将会大显身手,安全文化的手段将成为重要的安全管理方法。

第9篇 安全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作为企业管理一部分的安全管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人类进行有效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以前。我国的古代典籍《周礼》、《孟子》、《孙子》等都对管理及其职能有不少精辟的论述。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革,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使得企业管理应运而生。但是,管理形成一门科学,是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情。1911年美国的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主张通过分析研究企业的数据资料,发展科学的管理方法;主张对工人严格挑选和培训,以发挥其最大能力;主张明确分工,制定工作标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

安全管理伴随工业生产的出现,又随着生产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1929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发表了《工业事故预防》一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当时的安全管理思想和经验,是安全管理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在其后的时间里,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管理科学中新理论、新观点不断出现,安全管理内容也不断充实、发展。《工业事故预防》一书差不多每10年修订一次,努力反映当代最新的安全管理理论和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旧中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掌握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代理人手里。他们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把工人当作奴隶和牛马,让工人在缺乏最起码的安全措施、极其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工作,他们采取的管理手段是为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工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工人阶级成了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党和政府对职工安全和健康十分重视,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劳动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在安全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下企业管理工作的需求,人们努力探索新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介绍到中国,国内的安全管理人员也积极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管理模式。行为科学的观点、现代管理科学的思想、系统安全的原则和方法使人们思路开阔,观点更新。危险源辨识、安全目标管理、企业安全评价等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在工业企业中逐渐推广;“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宏观安全管理体制已经形成。

特别是以鞍山钢铁公司的“0123安全管理模式”(鞍山钢铁公司首创“0123”安全生产管理模式。“0”即实现人身死亡事故为零;“1”即一把手负责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2”即标准化作业、标准化班组建设;“3”即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为代表的、符合中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在安全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迅速进步。

第10篇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绪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

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

实现现代企业的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安全管理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为了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原理,首先要对安全科学的理论发展,以及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体系作一基本的了解。

1.1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与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詹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有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下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基本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和方法特征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保阶段理论体系的发展内涵。

1.1.1事故学理论

认识论: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安全,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

理论系统:基于以事故为研究对象的认识,形成和发展了事故学的理论体系。

事故分类学-按管理要求的分类法,如加害物分类法、事故程度分类法、损失工日分类法、伤害程度与部位分类法等;按预防需要的分类法:如致因物分类法、原因体系分类法、时间规律分类法、空间特征分类法等。

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等。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理论、两类危险源理论、

事故预测理论-线性回归理论、趋势外推理论、规范反馈理论、灾变预测法、灰色预测法等。

事故预防理论-三e对策理论、事后型对策等

方法与特征:在上述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事故学理论的主要导出方法是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等)、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实三不放过);建立在事故统计学上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事故学的理论对于研究事故规律,认识事故的本质,从而对指导预防事故有重要的意义,在长期的事故预防与保障人类安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发展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的安全活动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仅停留在事故学的研究上,一方面由于现代工业固有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事故频率逐步降低,建立在统计学上的事故理论随着样本的局限使理论本身的发展受至限制,同时由于现代工业对系统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直接从事故本身出发的研究思路和对策,其理论效果不能满足新的要求。

第11篇 安全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企业管理一部分的安全管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人类进行有效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以前。我国的古代典籍《周礼》、《孟子》、《孙子》等都对管理及其职能有不少精辟的论述。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革,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使得企业管理应运而生。但是,管理形成一门科学,是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情。1911年美国的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主张通过分析研究企业的数据资料,发展科学的管理方法;主张对工人严格挑选和培训,以发挥其最大能力;主张明确分工,制定工作标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

安全管理伴随工业生产的出现,又随着生产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发展。1929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发表了《工业事故预防》一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当时的安全管理思想和经验,是安全管理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在其后的时间里,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管理科学中新理论、新观点不断出现,安全管理内容也不断充实、发展。《工业事故预防》一书差不多每10年修订一次,努力反映当代最新的安全管理理论和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旧中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掌握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代理人手里。他们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把工人当作奴隶和牛马,让工人在缺乏最起码的安全措施、极其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工作,他们采取的管理手段是为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工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工人阶级成了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党和政府对职工安全和健康十分重视,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劳动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在安全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下企业管理工作的需求,人们努力探索新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介绍到中国,国内的安全管理人员也积极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管理模式。行为科学的观点、现代管理科学的思想、系统安全的原则和方法使人们思路开阔,观点更新。危险源辨识、安全目标管理、企业安全评价等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在工业企业中逐渐推广;“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宏观安全管理体制已经形成。特别是以鞍山钢铁公司的“0123安全管理模式”为代表的、符合中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在安全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迅速进步。

第12篇 某电力发展有限公司高压试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围栏网维护试验室正常工作秩序,保持试验室良好环境条件。

第二条 安全规定

(一) 高压试验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身、设备安全。

(二) 从事高压试验室(包括户外高压试验场)试验及其工作人员都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

(三) 高压试验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有高压试验专业知识,熟悉掌握试验设备和试品性能,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四) 新参加高压试验的实习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在监护下参加指定的高压试验工作,但不得担任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

(五) 从事高压试验室的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规程考试并合格。

(六) 从事高压试验的人员应身体健康,无妨碍工作的病症。

(七) 应学会紧急救护法,特别要学会触电急救法。

(八) 了解消防的一般知识,会使用试验室消防设备。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三条 高压试验室(场)应保持有良好的接地系统,以确保测量准确和人身安全,接地电阻不超过0.5欧,试验设备的接地点与被试验设备的接地点之间应有可靠的金属性连接,试验室(场)内所有的金属构架,固定的金属安全屏蔽遮(栅)栏均必须与接地网有牢固的连接,接地点应有明显可见的标志。

第四条 为了保证接地系统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每6年应至少测量一次接地电阻,并检查接地点的连通状态。

第五条 精密、贵重仪器、标准物质、仪表库应长期保持干燥状态,并有专人维护干燥设备的使用,保持干燥设备长期运行。定期对充电型仪器仪表进行充放电,保持仪器功能正常使用。

第六条 试验室应保持光线充足,门窗严密,通风设备完备。通往试验区域的门与试验电源联锁装置应定期检查,使之正常发挥作用。定期检查试验场的电源开关紧急按钮,确保在发生危急情况时可迅速切断电源。

第七条 试验室(场)内功能分区标示清晰。通道内布置整洁,不许随意堆放杂物。试验室周围应留有消防通道,并保证畅通无阻。

第八条 高压试验室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遮拦、标示牌、安全信号灯、警铃。控制室(控制台)应铺橡胶、绝缘垫等。

第九条 根据试验室的性质和需要,配备相应的安全工器具、防毒、防射线、防烫伤的防护用品以及防爆和消防安全设施,并配备应急照明装置。并定期进行试验检查、更新,确保器具发挥作用。

第十条 试验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发现缺陷及时处理,并做好缺陷处理记录,不准试验设备带缺陷强行投入试验。试验室的高、低压配电装置应符合有关标准,定期维修。

第十一条 高压试验室建立各项技术档案的管理(包括图档、使用说明),试验设备、仪器的使用应做好登记记录,仪器借用应履行完整手续。

第十二条 电气计量装置应具有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并根据有关规定,定期对试验室电气计量装置、仪器、仪表等进行校对、检定,确保试验测量准确可靠。

第十三条 试验室内禁止吸烟,严禁烟火。对易燃、易爆或放电后可能产生毒性物质的设备应做好防火、防爆、防毒措施。

第十四条 试验人员在工作期间禁止喝酒,酒后以及情绪异常时不得参加试验工作。

第13篇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狠抓电力应急管理 努力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

1  大屯电网简介

大屯电网始建于1970年3月,由于历史原因,自成一个小的区域电网。目前由一座发电厂、一座矸石热电厂、一个供电部组成。现有9台发电机组,即#1#2(2×60mw)机、#3(1×55mw)、#4#5(2×12mw)、#6#7(2×135mw)机、#8#9(2×15mw)机,总装机容量499mw。目前机组性质#3机组为上网机组,其它机组均为自备机组。自备机组所发电量全部用于企业内部的煤炭、铝业等生产和居民生活,近年来随着我公司原煤开采能力的增加和矿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内部的用电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目前,矿区内部的自发与自用电量基本平衡。大屯电网从建网至今已经运行三十多年了,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具有特色的大屯电网供电网络,输电线路近230公里(35kv:170公里,110kv:13.7公里,220kv:46.152公里),有35kv及以上变电所15座,总配电容量1292.37mva,目前电压等级有220kv、110kv、35kv、6kv,以110kv、220kv与华东电网联络,以35kv、110kv电网为主干网架馈供各厂矿与生活用电,对保证大屯矿区及煤矿的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坚持标本兼治

大屯公司电网的安全运行产事关着大屯公司四矿、铝厂等所有地面的安全生产,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每年召开了大屯矿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做好全矿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基本方针、奋斗目标和应急措施,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电力生产管理人员要把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作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把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把工作做在事故发生之前,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遏制大屯电网重特大事故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施治本之策,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3 狠抓应急管理  确保发供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大屯公司充分认识电网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推进电网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是近几年突出狠抓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应急管理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力安全应急机制,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大屯公司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大屯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大屯是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大力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为整个大屯矿区的安全生产了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一是建立了应急组织体系。大屯公司发电厂成立了大屯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各矿、铝厂等单位按照要求建立了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保证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开展。电力调度机构作为电网事故的现场指挥中心,完善了各项应急制度,在电网事故应急处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修订并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各单位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各级各类事故抢险和处置的应急预案。大屯公司发电厂制定了应对电网重大、特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配套的专项预案,和相关部门分别制定了总体应急预案,并针对人身伤亡、自然灾害、电网大面积停电等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专项预案。

三是加强和改进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抓好电力应急管理工作,领导是关键。各发供电部门把应急管理摆到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应对措施,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狠抓落实中,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处理电力事故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提高电力企业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工作能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应急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实现电力应急管理组织和指挥到位,资金和物资到位,培训和演练到位,监测和预报到位。在电力应急管理投入上,做到了有长远眼光,学会算大账,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投入,为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必需的资金和物资保障。

第14篇 班组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从系统性、时代性高度,把企业安全工作提高到更高更规范的层面上。近几年来,新华制药102车间嘧啶酯组积极响应公司狠抓双基管理的号召,在切实抓好基础管理的同时,以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为载体,就加强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确定班组安全理念。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中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至高无上的行为准则。通过安全理念,把“安全第一”、“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等思想贯彻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结合嘧啶酯组的生产特点,经讨论,我们组的安全理念确定为“我安全,嘧啶酯安全”。这也符合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实施安全生产法,人人事事保安全”的要求。

明确班组安全目标。“零事故原则”是安全工作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参照车间安全生产目标,我们把班组安全目标确定为“各类微小事故为零”———这是班组安全的“大目标”,又结合各岗位情况制定了安全分项目标;在公司、车间开展各项专题活动如“安康杯”、“安全技术比武”时,我们还针对该活动确定专题目标;这样,通过分项目标与专题目标等“小目标”来保证“大目标”的实现。所有目标考核都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规范安全制度。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制度层的内容,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规范高效的规章制度是安全工作得以顺利贯彻执行的保证,班组安全文化必须建立规范化的安全制度的基本构架。为全面贯彻落实公司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车间制定实施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等十几项安全管理制度,班组也结合生产特点制定了多项“班组安全规定”。在积极传达、落实的同时,班组选择其重点上墙上报,在工作中要求严格按“规范制度规范”行事,无论是安全检查、检修设备、动火防火、事故预防、安全奖惩等,都做到了规范化。

构建双向互动的“大、小”安全网络体系。即各级人员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和“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公司”的安全管理“三保”体系。在这个大网络中,再建立一个小网络,由班组长、班组安全员、组员“三级”组成,每一级各有明确的分工和负责对象,如班组长统管班组全局对车间负责,安全员主抓班组安全对组长负责,组员抓本岗位对自身安全负责等。大、小网络体系,相互独立,又有机结合,共同作用。其最终目标,都是确保安全生产。

严格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是安全文化建设中“物质层”的核心内容。除正常的必须得到落实的生产操作、安全检修等安全措施外,强化两条措施:①事故预想与危险预知。对班组生产中容易发生或以往发生过的安全隐患、事故,通过事故预想发布的形式,强化应对、预防措施。对日常性的、偶发性的事故危险,则通过班前会、危险操作提示等办法,做到“预知、预警”,发生问题及时正确处置。②全员参加。要求不管事情大小,只要涉及安全工作,必须全员参与,大家一起共同想办法出主意,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与工作岗位角度,主动发掘其所在作业场所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危险因素,主动落实安全保护措施。

创建安全氛围与环境。适度、喜闻乐见的安全生产氛围、环境是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有助于职工安全素养、安全行为的形成。除了积极参与公司、车间开展的安全征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会等活动外,我们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寓教于乐的特色活动,如“说说安全一句话、安全成语”、征集安全检修诀窍;分析讨论最新公布的安全事故、悬挂张贴安全板、安全标语等等。结合车间开展的“7s”活动,组织职工认真学习,积极讨论,动手改善现场安全环境;针对安全事故案例,组织大家主动对号入座,查找不足等等。

以上工作,分别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理念层、制度层、物质层结构相对应,初步构成了嘧啶酯组的班组安全文化体系。我们的体会是建设班组安全文化,必须突出班组生产特点,积极调动班组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结合班组实际,找准切入点,摸索适合班组和职工实际的做法,克服过去那种随意、零乱、“东一锤子西一鎯头”的旧思路,同时结合企业发展和时代特征,不断加以补充、完善,既要继承,又要发扬。实践证明,结合班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变强制式管理为“制度管理、文化约束”相结合,真正做到“我要安全”、“人人事事保安全”,对安全工作是大有益处的。

第15篇 班组安全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一、创新安全管理主体,建立班组安全管理核心

众所周知,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企业的各项生产管理工作最终都要通过班组去落实,因此安全生产的执行主体是班组。在班组管理中,班组长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具备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班组长就是班组安全管理的核心。因此,要抓好班组安全管理,必须从班组长抓起。首先,要抓好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选拔和素质培养,使这个“兵头将尾”的芝麻小官能够担负起应有的职责。班组长要本着对企业和职工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起模范表率作用,身体力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艺纪律,在此基础上认真抓好“三违”控制,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班组长要确立技术权威的地位,通过不断学习,做到在技术上独当一面;在班组管理中不墨守成规,能够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办法,并督促班组成员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要善于做职工思想工作,密切关注职工情绪变化,发现职工情绪异常要深入了解情况,对有困难的职工要主动向各级组织反映情况,协助其及时解决困难,以关心职工、帮助职工赢得职工的信任和支持。其次,要在班组中配齐安全员。班组安全员要选择有责任心和踏实严谨工作作风的职工担任。安全员作风要实、标准要高、了解情况要细、检查工作要严,传达信息要快、落实文件要及时、思考问题要多、检查交流要勤。同时安全员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开阔的胸怀。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安全生产的安全员的工作经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甚至会得罪人,因此安全员要不怕委屈,善于在逆境中开展工作。最后,要高度重视安全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因为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班组每位成员的切身利益,归根结底是职工自己的事情,要堵塞安全管理的漏洞,就必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实现职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二、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注重实际效果

班组安全教育要突出实效,要由以往简单空洞的说教向感性教育转变,使职工逐步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安全”。各级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配合工厂、车间和班组做好此项工作,党团组织要侧重于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会组织要侧重于维护职工权益和加强劳动保护。班组安全教育要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即要树立先进典型,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做先进的浓厚氛围,促使职工自觉增强安全责任心。又要以事故案例为教材,使职工牢记血的教训,时刻引以为戒。可以将发生过的工伤事故制作成警示教育栏,讲清事故的过程和应吸取的教训,展示于车间显要位置,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职工。还要注重奖惩教育,对在工作中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制止“三违”行为,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避免人身伤亡和重大设备损坏事故的有功人员,要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失职、自由散漫,麻痹大意或有“三违”行为者,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给予处罚。另外,班组整体技术水平的高低,体现在班组成员对本岗位实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上,因此要经常对班组成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特别是对新工和转岗、调岗人员一定要重点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同时要结合班组的工作实际,适时开展各项安全活动,如岗位练兵、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等,加深班组成员对有关规章制度的理解和认识。班组要以六大员为基础,分解管理任务,明确个人责任,按照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原则将安全制度管理的目标分解到班组每一位成员,从而提高班组成员参与管理的普遍性和积极性。

三、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倡导先进正确的安全理念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动力与灵魂,是企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其中安全理念或安全价值观又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因此工厂、车间和班组都必须重视安全文化建设,要在职工中积极倡导正确、先进的安全理念。具体来说,工厂应当树立“安全第一、员工生命第一”、“员工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最大效益”、“实现员工安全生产是企业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以及“事故都是可以预防” 的等理念;工厂管理者应当树立“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忽视安全生产是对企业和员工的最大犯罪”等理念;员工应当树立“自己的生命和幸福需要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生产就是给企业创造效益”等理念。要以工厂安全文化培训职工,形成激励机制,为职工营造一个学安全、保安全的浓厚氛围,为职工创造一个规范有序的安全生产环境。

在班组生产中,要树立全局观念,明确安全与效益的辩证关系,事实证明,事故是最大的浪费,是对效益的一种损害,而安全出效益,安全本身就是效益。因此班组在安全生产上必须做到三个定位:一要把班组安全工作定位在提高工厂经济效益和保护职工安全健康上。二是把安全生产监督的重点定位在安全生产上。三是把职工满意度定位在安全管理的基本标准上。要本着对职工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改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一是提高生产装置的安全化程度。生产现场的所有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方面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工具、防护用品、报警装置、防护材料等,都要靠自身的安全设计提高本质安全化程度,不能关键时候“掉链子”、出问题。二是采取措施消除生产现场的跑、冒、滴、漏现象,防止和消除尘毒等有害物质。三是在生产现场设立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提示装置,时刻保证安全消防通道的畅通。要创造良好的采光、照明、通风、降温或取暖条件,使生产现场干净卫生、布置合理、环境温馨。

发展安全管理15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围栏网维护试验室正常工作秩序,保持试验室良好环境条件。第二条安全规定(一)高压试验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身、设备安全。(二)从事高压试验室(包括户外高压试验场)试验及其工作人员都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三)高压试验人员应经过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发展信息

  • 发展安全管理15篇
  • 发展安全管理15篇25人关注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围栏网维护试验室正常工作秩序,保持试验室良好环境条件。第二条安全规定(一)高压试验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身、设备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管理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