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基于安全管理3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查看人数:20

基于安全管理

第1篇 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笔者分析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道路安全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及优点,探讨了基于gis的道路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思路及其开发的技术路线。利用gis进行交通安全管理可以增强交通事故分析的直观性、可操作性,进行区域安全评价、事故多发点因素分析,有利于挖掘交通事故的深层原因,从而指导安全管理工作。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研究,是gis在领域应用和迅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创新性探索。

1 引 言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之一。2002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件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分别达到了77万多起、56万多人、10.9万多人和33亿多元人民币。道路交通安全局势极其严峻,如何有效地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挖掘肇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各种原因是合理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关键。

国内外很多交通安全管理机构都建立了信息决策系统,用于满足各自特定的需求。但这些交通安全信息系统大多数都不具有地图显示及空间建模分析功能,从而还不能进行大面积范围的交通安全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组具有图形图像数字化、空间数据管理、查询检索、模型运算和多种输出功能的软件,它可以结合具体地点的事故数据,进行直观的空间分析,因此,适用于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的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

目前,基于gis的道路安全管理系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分析了gis技术应用于道路安全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及优点,探讨了基于gis的道路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思路及其开发的技术路线。这对建立实用的安全管理系统,提高道路安全管理水平及拓宽gis的应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道路交通安全gis

2.1 gis与道路交通安全层次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eographic lnformation system),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测绘科学为一体的新兴技术。它采用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等最新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能够实时准确地采集、修改和更新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可视化的支持。道路交通安全分析可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对某一地区或区域的交通事故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这一分析可利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和预测,并分析与该区域经济发展,道路设施交通流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从宏观上了解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二层次为交通事故的区域分布分析,对某一区域的交通事故发生的特征、频数、相关因素等进行分析,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该区域的事故情况。由于区域分布分析中的交通事故数据具有很强的区域地理因素,这就需要有地理数据的文件管理系统。

第三层次为微观分析,分析研究某一路段或某一交叉口交通事故发生规律和发生机理,以便制定安全对策。这一层次的分析则需要更多的地理因素信息和环境因素信息,简单的数据文件形式已不再满足要求,借助直观形象的地图进行安全分析尤显必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利用海量的数据对某一区域、某一路段或交叉口进行交通安全分析,基于gis的存储、分析、地图可视化显示以及辅助决策案的制定是先进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基础和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关键技术之一。

2.2 功能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gis应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辅助工具,它不仅能为各级管理部门和事故处理部门的宏观管理、微观分析及决策提供全面服务,而且还能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事故分析的工具。交通安全管理gis应具有以下功能:

(1)数据的输入和管理。系统具有数据输人与管理功能,包括与事故有关的各种信息。例如,道路几何尺寸、交通流、交通管理设施的分布及维修情况等属性数据的维护工作都可在地图上进行操作,较以往的字符型数据库更方便、直观。

(2)事故统计、报表。事故的统计方法应遵照公安部的统计规范,并应具有事故预测预报功能。报表功能应包括定期报表和特殊报表功能,定期报表可采用表格形式或地图形式,这些报表使管理者能够全面地了解本地区或某一地点的事故概况和事故频率。专用查询报表通常是应某一特殊要求而能快速形成报表的功能。

(3)事故黑点识别与显示。系统可以统计各点、交叉口、路段和整个区域的事故情况,并可按照一定标准(如事故次数、事故率或二者相结合),自动筛选出事故黑点,并自动标识于地图上。

(4)交通事故信息查询。各类交通事故数据和有关指标数据都可在地图上查询,并以直观图(如饼图、直方图、排列图等)显示,图形显示可任意放大缩小,不同事故类型可按照用户要求分别显示或整体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事故分析水平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及效率。

(5)事故预防、预案。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故作出预测,分析未来事故的危险程度和发展趋势,并给出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以供道路管理者作出决策,如提出道路改善意见、事故黑点整治措施等。

(6)其他功能。系统在满足各级管理部门、事故处理部门业务处理的同时,应预留接口,与相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交通监控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此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也将是未来智能化交通信息系统(its)的一部分。

3 道路交通安全gis设计

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主要涉及两个部分:一是其开发和运行的平台,即gis系统软件和地图部分,该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为交通安全分析、决策和预案提供支持平台和道路空间地理信息;二是交通安全本身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指与交通事故相关的信息,如何通过gis的强大功能(如图形叠置、缓冲分析等),将这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得到道路交通的安全分析、决策和预案系统,则是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根据这一目的和要求,笔者设计了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如下图所示。在该系统中,主要包括6部分:道路地理信息gis地图、交通事故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区域安全评价、事故黑点分析及交通事故预测系统。

3.1 道路地理信息gis地图

采用空间数据和数据库挂接,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地图由传统的静态纪录变为信息丰富多样的动态的电子地图,实现了数据可视化。它使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对道路安全的管理变得直观、简单和易操作,为决策提供科学快捷的支持。如通过直接对地图实体进行查询,可以获得包括道路信息,如道路等级、横断面宽度、横断面形式、道路线形等,以及事故多方位信息,如事故发生量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和交通量的分布。

3.2 交通事故数据库

道路交通安全gis的基础是存储在数据库中被用来分析的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由公安、交警部门采集与管理。而目前一般的公安与交警部门研制开发了部分道路的数据库,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原有的数据库到gis数据库的转换。

3.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gis关键技术之一是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其数据库是一个共享或者分享式的数据库。gis数据库通常应该满足:最小冗余原则(数据尽可能不重复)、应用程序对数据资源的共享原则、数据独立性原则以及统一管理原则。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依其本身的特点进行组织,而不是依据使用目的的不同而不同;同时,数据库的结构应当反映出不同的应用目的要求,支持各种应用程序和目的,而且各种应用程序是相对独立的。因此,gis数据库应该容纳各种各样的数据类型和格式,在考虑数据特征的同时,又需兼顾其应用目的。

3.4 事故黑点分析系统

事故黑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属于微观分析的范畴,其主要用于查找事故黑点,确定其危险水平,并且从多角度分析事故成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人员最需了解哪一路段行车危险、什么情况下最易引发交通事故。按照管理者需求,采用事故次数、事故率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事故黑点,并对其进行多方面分析,如道路状态技术分析、事故成因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为道路交通管理者提供对策。

3.5 区域交通安全评价系统

影响道路安全的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确切地评价,需要排除次要影响因素,正确地选择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利用gis的可二次开发性,建立区域交通安全评价模型,可选择的方法有4项指标法、综合当量指标法或灰色系统评价法。参与评价的区域可直接从图上拾取,评价结果可通过区域着色的方式显示,不同地点的安全水平则通过不同的符号、颜色、线型或线宽来表示。

3.6 事故预防预案系统

交通事故预防预案是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作出估计,分析未来事故的危险程度和发展趋势,并给出应采取的防治措施。应用gis的接口,装入事故预测模型,直接调用交通事故的空间数据,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其进行预测。预测数学模型可选择传统的概率预测法、回归预测法或非线性的神经网络预测技术。

4 道路交通安全gis开发技术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交通安全管理,首先应建立某一地区的地理信息系统。由于中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较晚,只有少数城市建立了初步的地理信息系统,这为交通安全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由此,根据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道路交通安全gis适合采用“原型法”进行研究开发。

所谓“原型法”就是:在系统开发的初级阶段,在对初步调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快速构造一个可以工作的系统原形,将此原型提供给用户使用,听取意见;然后修正原型,补充新的数据、数据结构和应用模型,形成新的原型;经过几次修正迭代后,可以达到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完全沟通,明确系统定义和用户界面要示,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系统产品。

5 结束语

中国的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但由于该课题的复杂性,给研究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交通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的研究任重道远。在gis空间数据输入、编辑、图形数据属性互访的、信息查询等功能的基础上,纳人事故多发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区域安全评价和事故预测系统,可将图像信息、地图、数据及模型综合管理,为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辅助信息和决策方案。笔者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探讨和初步的系统设计,看到了gis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应用的潜力和广阔前景,此项技术的应用必将会带来交通安全管理技术的革命。

为了尽快建立起道路交通安全gis管理应用系统,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①要提高各级交通和公安厅部门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并且给予必要的投资;

②逐步建立完善的道路结构数据库;

③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认识到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道路规划、设计、建设和营运车辆的管理的整体性,不能人为地把它们分割开来;

④要实现交通、公安和建设部门的信息共享,实现安全信息指导道路的规划和运营。

第2篇 基于b/s与c/s模式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解决安全管理问题

一是要不断提高员i的安全素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事故处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运用安全管理信息技术,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的发生。笔者综合考虑c/s模式在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事务处理和b/s模式在信息浏览、查询和发布方面的优势,采用b/s和c/s模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开发了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为某铁路运输企业开发的系统,论述了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1 系统研究现状和目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全管理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各种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广泛应用,由于其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其安全管理大多包含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之内。而在国内的一些企业,安全管理多停留在宣传、教育、定期安全检查的水平上,而且多数是定性分析或事故后分析。这种管理手段落后、被动、反应慢,很难适应现代安全生产的要求,这种现象在铁路运输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合当代现有生产条件的安全管理模式,采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建立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这就为定量分析创造有力条件。定量分析将对进一步认识安全生产的规律,预测预报事故,防止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产生积极作用,所以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铁路运输企业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对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向用户提供可靠、及时的统计数据,使工作人员对以往的工作有总结性的认识;另一方面系统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辅助安全部门前瞻性的分析安全形势,及时发现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前进行预防控制。据此笔者研制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力求把安全管理从传统的事后追踪变为事前预防控制。

2 系统开发方案

2.1 系统体系结构

客户/服务器(c/s,client/server)结构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体系结构,在c/s结构下,应用系统被分成前台(客户机)和后台(服务器)两部分,应用处理由客户端完成,数据访问和事务处理由服务器承担。c/s结构其优点体现在:①可靠的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控制;②高效的联机事务处理性能;③很好的开放性和易扩充性;④高效的应用程序开发。

c/s结构的应用系统易于扩展,处理效率更高。但这种模式具有内在缺陷:客户端具有平台相关性;随着应用逻辑和程序界面占用越来越多的硬件资源,客户端变得越来越“胖”;客户端管理复杂,维护困难。为解决c/s模式的内在缺陷,出现了3层c/s模式结构,这种模式把传统c/s结构中客户端的应用逻辑分离开来,形成一个单一的应用服务器,从而大大降低客户机对硬件的要求,使系统更容易扩展。

随着intemet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基于web的browser/server模型(浏览器/服务器模型,简称b/s模型)。该模型是把c/s模型的服务器端进一步深化,分解成一个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和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服务器,从而形成一个类似3层c/s模型。b/s结构优点主要体现在:

(1)用户界面更加友好,操作更加直观,更易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

(2)对用户跨平台支持,可跨平台使用数据库、超文本、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3)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整体性以及可扩展性。

(4)客户端只需配置操作系统和web浏览器,降低了对客户机的软硬件要求。

(5)更利于软件的开发、安装、升级,节省开发维护费用。

基于web的b/s模式特别适用于信息的浏览、查询与发布,适于领导辅助决策支持。而c/s体系结构适用于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事务处理的系统。根据系统的开发要求和系统目标,将这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门、工种多,安全信息量大,要求处理速度快,基于此特点,为了节省工作量,维护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保证系统运行的高效性,系统选择c/s和b/s混合模式的系统体系结构,既发挥传统c/s模式成熟的技术,避免建立3层c/s模式的高昂的代价,又能借intemet技术充分发挥b/s模式的优点。这种混合模式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2 开发语言及数据库的选择

为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安全性,选用先进的visual basic 6.0和asp编程语言及interdev6和frontpage2000开发工具,缩短开发总周期,提高开发效率。其中visual ba—sic 6.0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的编程工具,由于其灵活方便和易于扩充的特点,因此,它越来越多地用作大型公司数据和客户机/b艮务器(c/s)应用程序的前端开发工具,与后端的sqlserver数据库相结合,可以提供一个高性能的客户机/服务器解决方案。asp即活动服务器页面(active server page),是一种用于www服务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它具有开发简单、功能强大等优点。利用它,可以很容易地把html标签和文本,脚本命令及active_组件混合在一起构成asp页,以此来生成动态网页,创建交互式的web站点,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编程。visual interdev是创建动态web站点的集成开发环境,可以在其下结合各种脚本开发asp和html应用程序。web程序的骨架及各种控制、处理功能都是利用interdev来设计的,visual interdev是配合asp开发的主导工具,它是为intemet和intranet创建数据驱动型动态web应用程序的完整工具集。frontpage是web站点的创建、管理和页面修饰工具。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创建漂亮的html页面,并对已生成的web应用程序进行页面上的修饰和编辑。

服务器端数据库选择mssqlserver7.0,该数据库具有如下性能:可伸缩结构,从单处理器到多处理器的硬件,用以满足未来业务的需要;高性能结构,利用windows nt可得到更大的传输量和更快的响应时间;方便系统管理,利用省时的图形化工具,降低了对系统管理员的技术要求,使系统便于维护;强化安全的事务处理能力,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它能保护数据不丢失;网络集成环境,可使用通用的网络和协议。

客户端数据库选择桌面数据库access2000,access是微软公司于1994年发布的微机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一种mis开发工具,它具有界面友好、开发简单、接口灵活等特点,是典型的新一代数据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工具。access提供了强大的数据组织、用户管理、安全检查等功能。在一个工作组级别的网络环境中,使用access开发的多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传统的_base数据库系统所无法实现的客户/服务器(c/s)结构和相应的数据库安全机制。

2.3 系统的设计原则

本系统的设计原则如下:

(1)实用性。系统采用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方式,实现全屏幕菜单操作,用户能简单、方便地采集基础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

(2)可靠性。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把可靠性作为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安全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局限性,采用了较强的容错功能,对用户的非法操作均有限制和提示,数据出错时具有相应的提示信息及处理能力,并且每个处理环节都具有高度可靠性、保密性及安全性。

(3)开放性。利用web技术,使各局域网能进行分布数据处理,各子系统能在intemet上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查询。

(4)通用性。系统设计过程中,遵循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通用的基本管理制度,在铁路运输企业中具有通用性。

(5)先进性。系统采用软件工程的理论进行开发;利用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建立客观反映事故系统特征的数学模型体系;采用数据库理论技术中的e—r模式分析实体间的关系并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采用目前流行的可视化开发工具进行系统开发。

(6)可扩充性。一方面是硬件的扩充能力,可以方便地在网上增加设备或用户;另一方面是软件的扩充能力,在系统软件设计时,要特别考虑今后可能的功能扩充。运用新的软件设计思想,对该系统作适当的调整升级保证系统能够满足新业务、新功能的要求,而且对原来的程序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以及硬件或网络的改变或升级基本不影响应用软件。

3 系统结构及功能

3.1 系统事务流程

本系统事务流程如图2所示。

3.2 系统的功能结构

系统基本功能结构及主要功能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

3.2.1 系统维护模块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是对系统中需要用到的一些参数进行预先设置或重新配置以及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维护,这些参数一般是相对固定的,但是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变动情况对其进行重新设置。系统维护模块包括系统参数设置、代码维护和数据维护3部分,其中参数设置包括系统常用参数设置和数据库参数设置,系统常用参数设置指的是对公司名称,站点ip等信息相关信息进行设置,数据库参数设置指的是对服务器名称、数据库类型、数据库名称等信息进行重新设置;代码维护模块包括单位名称代码维护、工种名称代码维护、类别代码维护、违章类别代码维护、违章内容维护以及事故类别代码维护,分别实现根据单位中部门名称、工种名称、类别、违章类别、违章内容及事故类别的变化对其进行修改的功能;数据维护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和数据清理3部分,分别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定期备份、数据库损坏后的恢复及定期删除数据库中部分数据的功能。

3.2.2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是提供对系统使用者的名称、密码、权限以及所属群组等信息进行管理,确保企业信息的安全保密性,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用户添加、用户删除、用户修改、密码修改4部分。系统会根据登录者的权限提供全部或部分功能,如果登录者是系统管理员身份,将提供全部的功能,包括用户的添加、删除,用户权限的设定或修改以及密码的修改等功能,如果登录者是一般用户身份,将只提供密码修改的功能。

3.2.3信息录入模块

信息录入模块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主要提供基础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浏览等功能。信息录入模块由安全检查整改表信息录入、三违登记簿信息录入、安全学习培训信息录入、事故记录信息录入、事故报表信息录入、上岗人员信息录入和运量信息录入等7部分组成,信息录入后保存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库中,以备查询、统计分析和生成报表时使用。

3.2.4信息查询模块

信息查询模块主要是提供对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按条件进行检索的功能,包括安全检查整改信息查询、三违登记信

息查询、安全学习培训信息查询、事故信息查询、安全学习培训学员情况查询、上岗人员信息查询、运量信息查询等7部分,每部分都提供组合查询的功能。

3.2.5 统计分析模块

统计分析模块根据信息录入模块中录入的基础数据信息,统计汇总出二次信息,以数据表格的形式显示统计的详细情况,并同时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地显示出来,用于管理决策。统计分析模块包括历年事故趋势分析、历年事故中伤亡统计分析、直接经济损失统计分析、百万吨公里事故率统计分析、分单位事故统计分析、分工种事故统计分析、事故分类别统计分析、事故发生时间统计分析和责任者年龄统计分析等部分。

3.2.6 预测模块

预测模块主要是根据以往的基础数据,对相关指标进行预测,产生未来可能的结果或趋势信息,包括人体生物节律预测和事故预测。其中人体生物节律预测是用来根据人体生物节律曲线来预测每月员工可能发生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提示,系统到达警示日期会自动进行提示;事故预测是根据设定的预测起始、终止年份内的历史数据,利用灰色预测模型产生预测年份的事故数等。

3.2.7 报表生成模块

报表生成模块主要是产生企业需要的各种标准报表,包括安全生产情况报表、事故月报表、事故年报表、安全管理综合指标月报表和安全管理综合指标年报表等。

4 系统运行环境

服务器端采用microsoft windows nt 4.0,客户端采用windows2000操作系统。所选的操作系统是多任务、多进程的32位操作平台,具有集中安全性设计,开放性强,可支持多种网络用户,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协议,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方式可实现远程访问服务等特点。

服务器端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ssqlserver7.0,它是一个高性能、多用户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它价格低廉,安全性好,效率高,并且可以搭配backoffice套件。客户端数据库采用access2000。

5 结 语

(1)本系统在某铁路运输企业投入使用后,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通过及时给决策部门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提高了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系统采用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体系结构,既发挥了c/s模式成熟的技术特长,避免建立多层c/s模式的高昂代价,又能借intemet技术充分发挥b/s模式的优点,有效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

(3)系统集业务处理、事故预测和图形分析等功能于一体,为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全面信息、技术支持。

(4)系统采用的模块化设计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便利。该系统能逐步实现更多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和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并能方便地并人其他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摘自:《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卷.3期

第3篇 基于公路与桥梁工程谈起施工的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公路桥梁施工建设将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我国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得公路和桥梁工程迅猛发展,大大地改观了目前的交通面貌。但是在公桥梁工程施工中,缺乏安全意识,运用一些不懂技术的廉价劳动力,引发了很多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内涵 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是以实现生产过程安全为目的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其基本任务是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企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采取相关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以期科学地、前瞻地、有效地发现、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主动防范、控制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避免、减少事故及所造成的损失。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得国家级高速公路和地方高等级公路迅猛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不懂得安全生产管理,造成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其影响很大,会直接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的损失,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如何确保公路工程特别是高速公路桥梁程的施工安全,从而顺利实现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是当前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 2公路桥梁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2.1安全管理的意识薄弱。一是施工企业领导缺乏安全思想认识,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只是停留在说上,存在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的倾向,认为干工程是大事,而安全工作应该放在工程之后,未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管理机构上,由于对安全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安全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并没有设置健全的管理机构,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投资、安全培训等制度。安全工作处于被弱化的状况,即使有相应的安全机构,机构也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徒有形式,安全责任主体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工作薄弱。二是员工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在施工现场,对安全操作规程,消防防火等安全防护知识缺乏了解,不佩戴安全帽,私自乱搭乱扯电线,他们大多只知道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而很少遵守操作规程,即使发现有操作危险,他们大多会存在侥幸心理而我行我素。 2.2施工前安全设计不合理,安全材料使用不合格。 据某知名组织分析,很多安全事故是因为前期工程项目设计策划和施工准备阶段就存在缺陷,主要是指:图纸的设计未经过专家论证,太注重理论设计,没有考虑实际工程需要;勘察文件或报告不详细、不准确、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实际的地下情况;在设计中不按照法律法规对工程建设标准予以设计,导致设计不能适应工程的发展,没有考虑到用户安全的需要,对施工的重点环节和部位没有予以强调;对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未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等。除此之外,在技术交底之后,存在着一些为了节约成本倾向,对于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等安全材料的引进,并没有出具相关的三包证明和合格证明,给安全生产管理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3施工安全规程不够健全,违法违规作业现象普遍。现有的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标准或规范主要规定了一般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的技术要求,只具有一般性,对于公路车辆流量大、行驶速度高的新形势,以及在自然环境恶劣条件下的公路桥梁作业施工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施工现场经常会受到车辆行驶以及恶劣环境的影响,从而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出现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去研究和解决。除此之外,由于缺乏明确的安全施工管理规程,施工单位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无证设计(施工)、越级设计(施工)、边设计边施工、违法分包转包、擅自修改设计,随意更换设备,拓宽路基,减少成本,不采取配套的安全措施,不进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是导致建设工程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3加强公路与桥梁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3.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首先,施工企业在思想上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是关系到工程建设和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因此,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各种事故隐患,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力争把安全事故遏制在萌芽阶段。其次要重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使其知道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安全事故应急措施;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力图在施工中避免安全事故。 3.2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规范施工行为。除了加强对现有公路桥梁施工的施工的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外,还要建立专门针对特殊条件的规章制度,比如使用率较高、车流量较大的公路的施工规定以及特殊地质,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公路桥梁施工的施工规定。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坚决杜绝无证设计(施工)、越级设计(施工)、边设计边施工、违法分包转包、擅自修改设计等不法行为,在施工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有问题及时提出,以防因技术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在现场要加强安全保护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要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配套措施安全施工,施工中不能随意更改设计,改变图样,遇到特殊问题时应向上级报告,经批准后再进行操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3技术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与革新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不能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应经常走出去进行学习交流,在借鉴其他先进技术和有效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本身需求和实际情况,不断推广实践和学习吸收。施工技术组织实施主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机械化水平,建立和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度。实行技术责任制的目的是保证各技术岗位都有技术负责人,防止和杜绝施工中责任不清或无人负责现象。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图纸会审要求要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未经会审的施工图纸不得用于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可分级进行,分级管理,目的是使全体参与职工施工进度;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合理节约施工资源,降低施工直接成本;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变更管理,争取最大工程施工效益。技术革新主要是对陈旧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进行改革或优化、对施工设备和工具进行改进提高效率、对原材料方面进行改进降低消耗或综合利用、应用先进管理方法、完善施工实用技术等,对于重大技术改造方案和新技术应用方案应作为重大课题系统地进行研究论证,最终企业通过技术组织实施和施工技术革新,不断提高生产水平。4 结束语安全管理是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桥梁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安全施工涉及面广,要求高,需要各方面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服务于社会。

基于安全管理3篇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笔者分析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道路安全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及优点,探讨了基于gis的道路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思路及其开发的技术路线。利用gis进行交通安全管理可以增强交通事故分析的直观性、可操作性,进行区域安全评价、事故多发点因素分析,有利于挖掘交通事故的深层原因,从而指导安全管理工作。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研究,是gis在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基于信息

  • 基于安全管理3篇
  • 基于安全管理3篇20人关注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笔者分析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道路安全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及优点,探讨了基于gis的道路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思路及其开发的技术路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管理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