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必要安全管理7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85

必要安全管理

第1篇 加强建筑内部装饰消防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建筑室内装饰设计、施工行业迅速兴起,室内装饰不断普及、发展。由此造成的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一是有的不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或擅自改变消防审核意见,未经验收就投入使用,以致留下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二是大量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增大了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以致发生火灾时,燃烧猛烈蔓延迅速,同时产生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使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难度增大。

三是电器设备和线路设计、安装不合消防要求,使建筑失火的几率增大。

四是擅自改变消防设施的位置,任意增加隔墙,改变原有空间布局,影响消防设施的应有功效。

五是有的装修队伍素质不高,施工质量差,降低了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系数。

因此,大力加强建筑物内部装饰消防安全管理,有利于贯彻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和建筑物室内装饰防火技术规范;有利于及时纠正建筑物室内装饰的违法违章行为,防止火灾隐患的滋生;有利于提高建筑物室内装饰的耐火等级,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危害。

第2篇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一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点

建筑施工现场,是建筑工人直接从事施工活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场所,是施工生产要素的集中点,其特点是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边性,人机的流动性并存。由于人、机、料高度集中,存在着众多危险因素,这就决定了建筑现场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及持续性等。目前建筑施工安全领域的主要特点有:

(1)建设规模快速增长,施工难度加大,危险性也增大。近几年我国固定投资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建筑业总产值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建筑市场以高容量状态向前发展,专家预测这种状态至少要保持25~30年。

(2)建筑投资主体的成分日趋多元化。投资主体由原国有、集体经济成分为主变为国有、股份制、私营、外商投资、个体工商户并存的形式。一些投资主体行为不规范,投资的项目刻意逃避政府监管。

(3)工程建设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生产专业化,总包、分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咨询、项目管理应运而生,工程建设分工更细,新的经营模式、生产方式不断涌现,一些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施工企业,其安全生产保证能力与当前生产状况不相适应。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下。目前全国建筑业的3900万从业人员中,农民工比例占到80.58%,有的施工现场占到90%以上。工人的安全意识差,防护技能低,而职业技能的培训也远未达到要求。

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施工现场的种种特点,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谨防事故的发生。建筑产品施工质量的好坏、施工进度的快慢,都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息息相关。有些施工现场管理比较差、管理比较混乱,具体表现在:施工没有进行组织设计,施工无计划性,想到哪里就干到哪里;操作无标准,不按程序进行施工;制定的规章制度不执行,形同虚设;隐蔽工程验收不认真,形象进度表示不明确;没有具体的目标管理和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脏、乱、差、野现象严重;材料堆放无序,卫生环境差,跑、冒、滴、漏,工人无良好的作业和生活环境,等等。这些现象严重地制约施工单位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效益的提高,从而也影响了所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改变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状况,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从而保证工程建设效益的实现。

第3篇 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的必要性

一、安全管理择优观念的涵义

择优是指在尽可能的条件下,通过尽可能充分地比较研究,在诸种方案中选取一种比较满意方案的过程。为此,我们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可以作如下概括: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方式和安全管理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安全管理效果。具体说,安全管理的这一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要建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基础上

影响安全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物质条件、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原有的安全管理基础以及社会、政治环境等。树立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通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尽可能地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避免其中的不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否则就只能是主观臆想。其次,从客观实际出发,要在安全管理中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如果不从客观规律的要求出发,而只是从主观想像的择优标准出发,也不能称其为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总之,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建立在积极可靠的基础上。所谓积极,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所谓可靠,就是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制约因素,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

2.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体现于安全管理全过程的优化和安全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

如前所述,安全管理是一个决策、计划、实施、控制、监督、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阶段都有优化的问题,因此都要制定多种方案进行尽量充分的比较选择。但是,仅仅树立这样的择优观念还远远不够。这是因为,就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来说,还有一个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和统筹安排的问题,也就是存在着一个全过程的优化问题。这两种优化在实际中有时是统一的,有时也是矛盾的。当它们之间出现矛盾时,局部优化就要服从全局的优化。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安全问题在局部看来是合理的,而在全局看来是不合理的,因而就不能实行的原因所在。为此,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必须要强调整体的优化,兼顾局部的优化。

3.树立安全管理的择优观念要坚持相对满意的准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择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相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在择优过程中所制定的方案即使尽量多,也只能是有限的,因此从这些方案中所选出的所谓最优、最佳方案,只是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而言的,而不可能是穷尽所有的方案。

②安全管理过程是复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制定方案中,由于各种条件所限,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在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方案的选优中,由于有些因素不能用定量表示,有些只能粗略地表示,有些因素还不得不舍掉,因此最后所计算的结果,虽然在数学上是最大值或最小值,但在实际上却不一定是最大或最小。

③由于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在一定时期也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有些方案在当时看是最优最佳的,但从长远看,又不一定是最优最佳的。虽然我们可以强调在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中要有长远眼光、战略眼光,但是,由于事物不断发展和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所产生的相对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④从空间上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些范围较大的宏观性的安全管理,如一个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由于各地区、各企业、各单位所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差别,由此就可能出现同一种安全管理方案,在这一地区或企业来说是最优最佳的,而对另一些地区或企业来说,却不一定是最优最佳,甚至是不适用的。虽然在安全管理中我们也可以强调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但这种空间上的相对性也是难以避免的。

⑤择优不仅要考虑产出,而且还需考虑投入。对于有些安全生产的择优项目,寻求最优最佳方案可能要花较大费用或需较长时间。这样做最后所得的结果可能是最好的,但如把产出和投入相比则不一定是最好的,最经济的。如果能够花较小的代价和时间,寻求一个相对好的方案,其投入和产出的比好于前一种情况,那么这种方案则是更适用、更合理、更可行的。为此,相对费用来说,择优也有相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择优过程中,不但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而且也要讲究其经济性。决不能只讲产出、不讲投入,从而不惜任何代价,不顾任何损失地去追求最优最佳方案。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择优应当坚持相对满意的准则。所谓相对满意,就是指在尽量考虑种种限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努力所可能达到的最优最佳标准。

二、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的必要性

1.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现代安全管理本身的要求

安全管理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择优的过程,这对于现代安全管理来说更是如此。现代安全管理,面对复杂的系统、复杂的情况和复杂的环境,为了使安全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树立择优观念,采用科学的择优方法,通过分析各种复杂的因素,制定多种备选方案,最终选出一种相对满意的方案。

决策是安全管理的核心,而择优则是决策的核心。因此,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首先要树立决策的择优观念,这无论对于安全管理目标的科学制定、还是对于各项安全管理政策的制定都是至关重要的。

评价是安全管理的终结。在评价中仍然必须树立择优观念,要以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安全管理成果的大小,来衡量安全管理的成败和安全管理者的政绩。只有这样,才能赏罚分明,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如果缺乏择优观念,优劣不分,干好干坏一个样,就不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也会大大挫伤安全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如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在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的全过程及全体工作人员都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一样,在企业安全管理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及管理的全过程中,每个安全管理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择优观念,否则,在任何环节上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整体的安全管理效果。

2.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平等竞争的经济。所谓平等,主要是指竞争的条件平等、竞争的规则平等,而要在竞争中取胜,就要靠自身的本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则主要决定于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当然也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科学技术进步水平。

在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中取胜,产品要靠质量,人员要靠素质,行政要靠效率。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管理的水平,其核心决定于管理中的择优水平。为此,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只有始终树立择优观念,并能运用最先进、最有效的择优方法,才能求安全、出质量、出效益、出才能、出效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如果缺乏择优观念,满足于粗放管理,只能在市场竞争中打败仗。

3.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培养和选拔安全管理人才的要求

人是安全管理中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安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搞好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特别是搞好安全管理中领导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做好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对于培养和选拔安全管理人才要坚持德、才、健兼备的择优标准,在理论上并无分歧,所不同的是在具体问题上如何把握这一标准。在企业实际安全工作中常犯的错误是主流和支流混淆,表面与本质不清。有些安全干部德才兼备、敢于坚持原则,具有开拓精神,政绩突出,但是往往伴随着有“骄傲”、或“抗上”的“毛病”,对于这样的安全干部的提拔任用,往往会主次颠倒,产生种种争议。相反,有些安全干部唯唯诺诺,庸庸碌碌,工作不称职,大错又不犯。这样的安全干部却往往“是一个没有明显毛病的好人”而被提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

在安全管理人才的择优选拔上,除了要正确掌握择优标准以外,重要的还要建立真正能够择优的机制。这种机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工作实绩,尊重大多数职工的意见。如果只是少数人说了算,以少数人的意愿为择优标准,那就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第4篇 加强年关安全生产管理的必要措施

安全生产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安全生产,保证进度、提生产效率是一句空话。所以我单位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安全生产。

文明施工也不能忽视。保护坏境人人有责,良好施工环境是职工健康保证,更利于改善和周围群众的关系。同时,也给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企业的发展壮大。

我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是: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创建安全达标工地。

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为辅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项目经理为安全自首第一责任人。项目副经理、安全文明办公室主抓安全生产。

专职安全员和施工员负责施工现场。

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本项目实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即一级管理由项目副经理领导下的安全监察部负责,二级管理由作业厂队负责,三级管理由班组负责。

2)、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条件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按照颁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负责制,人人做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

3)、本项目开工前,由安全监察部编制实施性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对开挖、运输、支护、混凝土浇筑、灌浆等作业,编制和实施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安全。

4)、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凡参加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要履行签字手续,并保存资料,安全监察部专职安全员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

5)、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

a、针对工程特点,对所有从事管理和生产的人员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重点对专职安全员、班组长和从事特殊作业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b、未经安全教育的施工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不准上岗,未进行三级教育的新工人不准上岗,变换工作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而没有进行培训的人员不准上岗。

c、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需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及复验,严格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定》且考核合格获取操作证后方能持证上岗。对已取得上岗证的特种作业人员要进行登记,按期复审,并设专人管理。

d、通过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提高职工遵守施工安全纪律的自觉性,认真执行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达到提高职工整体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项目部要保证安全检查制度的落实,规定检查日期、参加检查人员。安全监察部每旬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安全员每一天进行一次巡视检查。视工程情况,在施工准备前、施工危险性大、季节性变化、节假日前后等组织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定人限期进行整改和验收。

1)、按照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对易燃、易爆物品、火工产品的采购、运输、加工、保管、使用等工作项目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接受当地公安部门的审查和检查。炸药必须存放在距工地或生活区有一定安全距离的仓库内,不得在施工现场堆放炸药。

2)、按月进行安全工作的评定,实行重奖重罚的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部制定的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按要求及时报送安全报表和事故调查报告书。

3)、建立安全事故追究制度,对项目部内部发生的每一起安全事故,都要追究到底,直到所有预防措施全部落实,所有责任人全部得到处理,所有职工都吸取了事故教训。

(3)、现场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的布置应符合防火、防爆、防雷电等规定和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用房、仓库、材料堆放、停车场、修理场等严格按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2)、现场道路平整、坚实、保持畅通,危险地点按照gb2893-82《安全色》和gb2894-82《安全标志》规定挂标牌,现场道路符合《工厂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78-84的规定。

3)、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设置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且经地方政府消防部门检查认可,并使这些设施经常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满足消防要求。消防器材设有专人管理不能乱拿乱动,组成一支由16~20人的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均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4)、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的消防安全距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室内不能堆放易燃品;严禁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吸烟,现场的易燃杂物,随时清除,严禁堆放在有火种的场所或近旁。

5)、施工现场实施机械安全安装验收制度,机械安装要按照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检测。所有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使用期间定机定人,保证设备完好率。

6)、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tgj46-88规定执行。

7)、确保必需的安全投入。购置必备的劳动保护用品,安全设备及设施齐备,完全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8)、在施工现场,配备适当数量的保安人员,负责工程及施工物资、机械装备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保卫工作,并配备足够数量的夜间照明和围挡设施;该项保卫工作,在夜间及节假日也不间断。

9)、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卫生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急救医护人员,急救人员应具有至少五年以上的急救专业经验,并与当地医院签定医疗服务合同。

10)、积极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发现事故隐患,要及时整改。

(4)、防洪、防火、防盗及危爆物品管理措施

1、防洪措施

(1)成立水文气象监测组,负责每天向当地气局“三防办”等有关部门取得密切联系,获取有关气象水情等情报资料,并作出科学的预测、分析,为防洪工作的决策、实施提供充分依据。

(2)合理规划渣场,并加强管理、严禁滥弃、滥建,防止堵塞行洪通道。

(3)加强施工围堰的维护,并备足加高材料,确保工程施工万无一失。

(4)做好开挖边坡的防护、截水沟及防洪排水设施。

(5)成立安全防汛领导小组,组建防洪抢险队,配置必须的抢险器材,警钟常鸣,常抓不懈,随时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6)健全通讯系统,保证各施工工区及指挥所与外界之间联络畅通,在事故易发点设专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7)雨季来临时,对水泥、油库等要进行重点加固并做好防潮处理。

2、防火、防盗及危爆物品管理措施

(1)清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严格控制火源、易燃、易爆和助燃物。

(2)生活区及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并同当地消防部门联系,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3)施工期间要特别地做好防火灾工作,密切配合当地护林部门做好周围山区林木的防火工作,配备护林人员,在林区设置防火标志,加强平时警戒巡逻。

(4)对职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杜绝职工燃电炉,乱扔烟头的不良习惯。

(5)在生活区及工地重要电器设施周围,要设置接地或避雷装置,防止雷击起火,造成安全事故。

(6)对工地及生活区的照明系统要派人随时检查维修养护,防止漏电失火引起火灾。

(7)在生活区、工地现场、料场,派专人24小时轮班看守,防止生活物品、材料被盗及其它事故的发生。

(5)、劳动安全措施

1.制定安全作业规章制度,在施工中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车辆运输运行安全作业制度。(2)用电安全须知及电路架设养护作业制度。

(3)各种机械的操作规则及注意事项。(4)有关劳动保护法规的执行措施。

(5)各种安全标志的协调规则及维护措施。(6)高空作业安全作业制度。

(7)起重作业安全作业制度。

2.深化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安全员坚持持证上岗。

3.推行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抓好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易燃易爆品妥善保管,工程材料的合理堆放,各种交通、施工信号标识完备,供电线路要畅通、架设正确。施工现场紧张有序,施工工序有条不紊。文明施工,安全生产。

4.加强班组建设。执行“三工、三检”和“周一”安全互检、集思广益,发现问题,找出隐患,杜绝“三违”,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5.认真实施标准化作业,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严肃劳动纪律,杜绝违章指挥与违章操作,保证防护设施的投入,使安全生产建立在管理科学、技术先进,防护可靠的基础上。

第5篇 煤矿实行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煤矿实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方针以及一系列的安全法规,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彻底改变煤炭工业形象,保证煤矿职工安全和健康,保证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煤矿工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实行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一)煤矿生产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1.劳动条件艰苦

我国煤矿95%以上是井下作业,井深平均在400m以上煤矿并下工作场所窄小光线主要靠头灯照射,且劳动强度大。一般矿并采掘工每班下并到出井约需10h左右。即使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标准化矿并的采掘工作面,也远不如地面作业。

2.自然灾害严重

我国煤矿与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煤矿比较,不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而且自然灾害也较为严重发生事故的客观因素多,主要事故有瓦斯煤尘爆炸、运输、机电、爆破、水害、火灾等事故,往往造成巨大伤亡,严重的甚至矿毁人亡。掘1992年对国产3万t以上矿井的调查,在2351个矿井中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威胁的矿井210处,占9%,高瓦斯矿井824处,占35%有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的矿井869处,占36.9%,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1295处,占55%受水患威胁的矿井也占相当比例。

3.生产工艺复杂

煤矿井下生产是多工种、多方位、多系统立体交叉连续作业。不论是采煤、掘进、机电、通风排水供电等,哪个工种哪个方位、个系统中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酿成事故,甚至会造成重特大事故。

(二)煤矿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严重

我掘煤矿严重的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影响很坏,也迫切要求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管理措施改变这种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伤亡大

在我国铁路、冶金、建筑、纺织、化工、石油、建材、有色、地质、轻工、电力、煤炭等12个产业门类中,煤炭行业事故最频、伤亡最高,每年事故死亡人数比其他11个产业门类总和还多,年死亡近万人,相当于1h有1人死亡占国内工业死亡人数的60%以上,全国煤矿平均生产100万煤死亡6人左右这个人数和死亡率都远远高于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以1996年为例,美国百万吨死亡率为0.039,俄罗斯为0.70,南非为0.23,印度为0.54,波兰为0.33,特别是美国近几年来每年的死亡人数都没有超过60人,近三年来未超过40人。面我国国有重点煤矿为1.168,国有地方煤矿为4.02,乡镇煤矿高达7.70

2.多人伤亡事故多

伤亡事故多的主要表现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屡屡发生。据1981~1999年统计,仅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就发生5971起死亡39480人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发生872起,死亡16269人。相当于1.11天发生一起3人以上事故8.0天发生一起10人以上特大事故。

3.尘肺病人多

据1996年底统计资料,全国省属以上国有煤矿尘肺病患者,高达17.5万人,占全国尘肺病人总人数的40%以上,已累计死亡5.4万人,现有患者121278人根据对20世纪90年代尘肺病死亡人数分析,每年大约有300人死子尘肺病。尘肺病可以说是威胁煤矿职工生命的一把“软刀子”。

4.经济损失巨大

煤矿事故多伤亡大,不仅给职工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煤矿每发生一起事故,都要付出数目可观的抢救费医疗费、抚恤费、子女养育费等尤其是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还会造成工程设施和设备破坏,直接和间接损失更大。据一些矿务局的分析报告,煤矿每死亡1人,平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下10万元。瓦斯爆炸事故损失更大,平均每死亡1人高达30万元以上。如平煤集团十矿1996年“5·21”死亡84人的斯爆炸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84万元,加上间接损失1亿元,相当于每死亡1人损失119万元。据框算,近年来,煤矿每年的一般事故损失约7.5亿元瓦斯爆炸事故损失约7.5亿元,共计15亿元左右。另外,全国煤矿由于粉尘造成的尘肺病每年每人医疗费和丧失劳动力造成的损失费达1万元以上,这就是说,全国煤矿因尘肺病一年还得损失12亿元以上。这两项合计则达27亿元,约占国有重点煤矿每年销售收人的5%左右。

5.引发不良社会影响

煤矿事故多、伤亡大,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每发生一起特大事故,尤其是瓦斯爆炸事故,都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直接涉及社会安定与政治稳定。同时,煤炭行业改革和发展也都要受到影响煤矿形象也受到巨大损害,以致出现煤矿企业招工难、煤矿院校招生难、煤矿工人找对象难等问题。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格外关心,倍加重视。如1993年至1997年,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或听取专门汇报就有22次特别是多次就安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提出的“责任重于泰山”、“保一方平安”的要求,实质上是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提到讲政治高度和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来对待

(三)我国煤矿安全工作历史经验的总结

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可以说发展很不平衡,历经6个曲折阶段,即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三年调整期,文革”时期,197~1985年,1986年至今以国有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例,第一个五年计划为7.1人,第二个五年计划为13.43人,三年调整期为5.7人“文革”时期为7.7人,1977~1985年为678人,“七五”以来至1999年为5.74人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践表明,什么时候把煤矿安全生产纳人法制轨道中,实行强有力的依法监督,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安全生产形势就好;反之,安全生产状况就出现反复这个教训是十分沉痛的,如三年“大跃进”和“文革”期间,由于视安全为“紧箍咒”,取消了依法监督工作,行业安全监察机构也被视为“绊脚石”撤销了,安全管理保障体系也被削弱,安全生产工作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结果均导致了事故高发期煤矿生产百万吨死亡人数甚至高达10人以上。反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年调整期间和“七五”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则有了较大好转,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下降到1人左右。其重要的经验就是强化了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与监督体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了煤炭行业安全规章

按照国家对矿山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行业具体实际,制定并颁发了大量的行业有关安全规程、规定、决定、标准、指令等规章性文件,用于规范煤矿企业的安全行为,特别是1996年《煤炭法》的颁布,使煤矿安全生产进一步纳入了法制轨道。

2.进一步健全了安全监督保障体系

从煤炭部到省(区)、矿务局、矿都设立了安全监督与管理机构,培养造就了一支拥有3万多入的安全监察队伍,并以部长名义,请了一批代表部行使煤矿安全监督职能的监察人员,从而使煤矿安全监督工作逐步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建立健全了煤矿职工安全培训体系

从1984年以来国家投资1.7亿元,在全国重点煤矿和省(区)建立了38所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培训网络,每年强制正规培训5万多人。

4.建立健全了安全科研检验体系

为了促进煤矿安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全行业设立了两个专门从事煤矿安全技术的科研机构,还建立了6个国家认可的安全检测中心。

5.建立健全了矿山救护体系

原煤炭部成立了行业矿山救护总部,实行了半军事化改革各矿务局和产煤多的县都设立了矿山救护队。现有救护大队83个,中队61个,小队1805个,指战员近2万人。

6.采取国家补助和自筹方式,加大安全保障投入

1981年至1984年国家对煤矿实行专项补助。煤炭部实行总承包后,又从维简费中列出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如1981~1997年共投人安全技术措施经费8.64亿元,其中“六五”期间2亿元,“七五”期间2.2亿元,“八五”期间3亿元,1996年至1997年投入0.74亿元实践证明,煤炭行业安全管理和监督保障体系,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以上这些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煤矿实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防止人员伤害职业危害和财产损失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两方而采取措施,而安全管理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搞好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根本对策

任何事故的发生不外乎有4个方而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安全管理的缺陷。而人物和环境方而出现问题的原因常常是安全管理出现失误成存在缺陷。因此可以说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煤炭生产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也表明,80%以上的伤亡事故与安全管理缺陷密切相关。这就说明,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做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搞好安全管理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保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根本方针,是长期以来安全生产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为了落实安全生产方针,一方而需要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人,加强对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提高对各种灾害的控制水平,创造本质安全化作业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具有高度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觉性,而广大职工应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安全技术水平。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先进、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合理确定目标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科学地规划、计划和决策,加强监督监察、考核激励和安全宣传教育,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才能使安全生产方针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

(三)安全与卫生技术作用的发挥需要以有效的安全管理为基础

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实现生产作业的本质安全有巨大作用。但纵向分科的单项硬功夫技术基本以物为主体,不可能自动实现,需要通过精心的计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此外,单一的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的保障作用非常有限,随着煤炭工业向集约化、集中化发展,煤矿机械装备向高效、安全、大功率、高强度、高速度和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需要综合应用安全与卫生技术,才可能求得系统安全。而这种横向综合的功能也只能依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得以实现。

(四)搞好安全管理才能促进全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其他管理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需要对企业各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包括人员素质的提高,作业条件的改善,设施、设备的维修、改造、更新,劳动组织的科学化作业方法和工艺过程的优化等。实现这些对策势必对企业的其他各项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进面推动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工作的进步又反过来为安全管理创造优势条件。

安全管理绩效与企业管理绩效也密不可分企业安全状况的改善,必须大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反之,事故频发,不但会造成职工安全和健康的损害、设备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挫伤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劳动生产率的降低,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市场竞争力和矿区的社会稳定,从而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直接反映和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水平。

第6篇 加强道路维修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

随着高速公路建成投入运营,路面养护必不可少。为确保施工安全,现就长春市绕城高速公路全段路面施工如何搞好养护队伍施工人员、车辆、机械设备安全等管理,谈一点具体做法。

1、加强道路维修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长春市绕城高速公路属于京哈高速公路主干线的一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9年来车流量日益增加,大件运输、超载运输车辆越来越多,加上暴雨侵蚀、路面损坏不断加剧,出现断裂、沉陷、桥头跳车等现象。为了保持道路快速、畅通,尽快、及时修复路面,仅以全段为例,2000年以来因路面维修施工曾不断发生安全事故。其中因施工交通标志摆放不规范发生交通事故13起;因施工人员未按规范操作被撞死的1起;施工车辆调头,造成撞车的2起。因此,切实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狠抓落实。

2、加强道路维修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签订合同,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每个工人都要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目前长春绕城高速公路段因路面损坏严重,维修任务大,安排路面施工队伍5个,要求在上路作业前都须经申请审批办理《施工许可证》。于此同时应签订《施工合同》和《施工安全责任合同》。施工安全责任合同内容有:

(1)管理处对施工单位(乙方)实行安全检查、指导,提供安全标牌和标志服等;如发现(乙方)施工作业不符合安全要求,甲方有权随时令其停工整改,并可扣除安全责任费用和保留金,直至处以一千至两千元罚款;

(2)乙方上路施工必须做好各项安全工作,摆放安全标牌,穿着安全标志服,施工车辆严格按要求行驶,施工现场明显分隔;

(3)乙方施工所造成的一切事故,均自行负责、处理,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同时还要求施工单位与每个施工队员、施工车辆驾驶员签订安全责任合同。以确保施工队伍及其每个成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2 加强队伍教育,规范施工作业

高速公路系全封闭、全立交,行驶车辆速度快,要求施工人员须具有高度安全意识,严格按规范操作。但由于大部分施工人员是农民工,施工安全意识不强。故养护和路政部门应每月都召开一次施工单位负责人及施工车辆驾驶员会议,学习高速公路有关法律、法规,并把会议精神和要求及时传达到每个工人,以形成人人守规则,处处讲安全的局面;要求施工人员按规范操作,穿戴统一的反光标志服,严禁随意出入施工作业区域或穿越高速公路,坚决杜绝人为事故。

2.3 加强施工车辆管理避免事故

高速公路施工车辆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1)须是农用车以上、正常行驶速度不少于70km/h的自卸车,且拉运材料相对固定;

(2)禁止无牌、证车辆上路,并经年检合格、车况良好、灯光齐全;

(3)驾驶员责任心强,技术过硬,思想素质高。

具备了这三个条件,还必须办理《养护施工车辆许可证》并领取标志牌,悬挂在车辆明显部位,以便有关管理部门随时检查。此外,施工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必须匀速行驶,不准占道、倒车或逆行,不准强行超车、紧急停车,随意调头或横向装卸材料。总之,必须听从指挥,遵守规定,按章操作以确保安全施工,避免发生事故。而过去这方面的事例教训履见不鲜,发人深省。

2.4 规范施工现场标示牌及时提供道路信息

为确保车辆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施工现场必须按照以下养护作业的交通控制要求执行:

(1)专项工程或大中修工程现场安全标志严格按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实施;

①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总长不得少于1500m,该区间内统一设置“前方施工”标志、“禁止超车”标志、“前方车道变窄”标志、“禁止通行”标志、“导向”标志及“限制速度”标志等。标志牌一律要求按gb5768-1999标准制作。缓冲区应设置路障、隔离墩;

②作业区是施工人员作业和施工物资堆放处,施工物资必须整齐堆放,不能过高和占用过往车辆行驶车道,施工机械须按标准涂上桔黄颜色,作业区与车道间也一定要设置隔离墩;

③终止区长度不应小于50m,在终止区的末端一定要设置解除标志。在路肩护栏以外设置统一颜色的安全施工棚。

(2)小修养护作业的交通控制,当需要占用车道时,应按上述规定执行;否则,应设置方形“警示牌”、“限速”标志、“禁止超车”标志、“导向”标志和车道隔离墩等,标志摆放距离不得少于300m;

(3)若需在夜间施工,应在上游过渡区内设置黄色频闪灯警视信号,作业区内设置照明灯。一般禁止夜晚、雨、雾等不良天气施工;

(4)施工全部结束,先将作业区清理干净,然后逆车流方向快速拆除所有标志。

2.5 实行奖惩制度

对施工单位安全措施做得好的给予表彰,做得差的给予处罚。由此造成交通事故的,一律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并视情节管理处扣罚其全年完成施工量的1.5%安全费,责令停工整顿;若事故严重,则立即取消其施工资格。

2.6 加强施工地段道路巡查,保证安全标志规范摆放

路政人员加强施工地段标志牌摆放规范,管理的具体做法是:

(1)加强学习、分析典型案例,增强责任心,杜绝事故发生;

(2)建立责任制,严格标志管理,由专人分工负责,加强路政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

(3)制定执行《施工路段违章行为通知书》,对标志违规摆放不符合要求的,由养护部门及时检查,限期整治。(风险管理世界-www.riskmw.com)

综上所述,有关的养护、路政、交警等管理部门应加强联系,齐抓共管,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道路施工地段的工作秩序和确保安全行车的通行环境,确实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做好每一块铺路石。

一是建立市政设施地理信息系统。依托规划部门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展了中心城区道路普查工作,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支路数量、道路等级、道路状况等进行详细摸底,建立了一套集市政道路、路灯照明、防汛设施于一体的市政设施地理信息系统,为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强化道路施工组织设计。通过电视、广播、行风热线、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对道路建设工程进行广泛宣传和提前告知,并采取“晚上施工、白天通行”的方法,最大限度降低对城市交通及周边单位、经营业户和居民的影响。同时,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施工作业人员统一着装,设置了现场围挡和工程示意牌,及时清理现场渣土及散乱材料,切实做到工完、料尽、场清,有效维护了建设系统良好社会形象。

三是强化道路施工质量监管。加强对施工、监理单位的管理,通过监理控制好每道工序,强化质量监督,进一步理顺工程质量监管体制。要求监理单位严格按照规范对道路建设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及投资等各方面严抓狠管,并按规定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现场检测项目,进行平行检测、见证取样检测。

四是建立完善城市道路考核体系。研究制定市政公用设施管理过错责任追究、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市政安全施工标准、考核标准等制度体系,通过制度约束施工、监理等责任单位,并建立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质量信誉档案,与工程招投标挂钩,确保道路工程质量。

五是加强道路巡查与维修。成立了5个巡查小组,采用定人定岗定责定路线的方式,每天徒步巡查,对沥青路面、人行道、路缘石、管线检查井、雨水井等市政设施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传达至专业维修单位,维修队伍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整治,确保了市区各类市政设施的维修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7篇 浅谈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公用建设工程投资大幅上升,特别是大型的道路、桥梁、排水、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煤气厂站、自来水厂站、隧道工程日益增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难度加大。在当前建设系统安全形势严峻,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尤其是重大死亡事故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市政建设工程安全形势亦不容乐观,由此更加注重施工现场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针对本人多年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及分析,市政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以下现状:

一、 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综合素质差,安全意识浅薄。

1、建筑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不仅体现在一项工程中当一段道路、一座桥完成后,施工人员就要转移到新的地点去建设新的项目。这些新的项目工程可能在同一个街区,也可能在不同的街区,甚至是在另一个城市内,施工人员就要相应在街区、城市内或者地区间流动。

2、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用工制度的改革,施工队伍中绝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专业技术不强,安全思想意识

和综合素质较差且存在蛮干、违章现象普遍,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安全管理意识匮乏

安全意识淡薄说到底就是安全管理意识的缺乏。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一样,都离不开对“人、机、料、法、环”的综合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缺乏控制,都可能致使一些伤亡事故的发生。而我认为,施工单位对上述五个环节的管理之所以存在较多问题,安全管理意识的匮乏是关键所在。

三、安全教育的形式单一,走过场,缺乏针对性

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安全教育无论在形式、内容时间以及在对象上都缺乏必要的针对性。仅仅由政府机构采取的课堂式培训起到的效果是有限的。具体在工程中,施工单位的三级安全教育台帐,包括现行法律法规,安生生产责任制及安全操作规程,现场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班前安全技术交底等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对安全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方面的落实还远远不够。

四、市场不规范,分包现象普遍,工期盲目压缩

招投标市场不规范,招标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建设单位不按程序办事,随意左右工程造价,造成施工企业为中标,不惜压低标价恶意竞争。致使中标后为盈利违反约标时的承诺,安全管理上不肯投入、少投入,有的分包给资质不符合要求、管理差、流动性大的施工队伍,而且施工总包单位对分包队伍在安全管理上不肯管、不想管、管不了是一普遍现象。

针对以上存在的安全现状,推行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并在诸多因素的优化上下功夫,从而全面提高现场管理的安全本质。具体从以下措施入手:

一、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在全公司开展强化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将发动全体员工自查不安全因素与开展合理化建议、“缺陷管理”和“安全确认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认真开展每周一次班组安全生产活动日,及时总结一周来安全生产工作,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提出措施,不断改进;严格执行班前会制度和交接班制度,针对当天(当班)作业内容,预测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提出预防事故的明确要求,也可以利用班前会开展每日学习一条安全规程的活动,逐步实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以班组为单位,坚持不懈地开展安全教育,其中包括安全技能教育和安全态度教育,特别抓好职工安全态度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应以贯彻安全生产的“五同时”为主线(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比),开展项目部和班组安全生产活动,要以实施班组内有效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为主要内容,形成一人自保、两人互保、班组联保的扎实有效的安全生产新局面。

必要安全管理7篇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公用建设工程投资大幅上升,特别是大型的道路、桥梁、排水、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煤气厂站、自来水厂站、隧道工程日益增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难度加大。在当前建设系统安全形势严峻,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尤其是重大死亡事故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市政建设工程安全形势亦不容乐观,由此更加注重施工现场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针对本人多年来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必要信息

  • 必要安全管理7篇
  • 必要安全管理7篇85人关注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公用建设工程投资大幅上升,特别是大型的道路、桥梁、排水、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煤气厂站、自来水厂站、隧道工程日益增多,安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管理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