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 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
由于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的复杂性,这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据统计:在我国煤矿的固定资产总额当中,有55%-65%是机电设备和设施,所花费的工资、能耗、油脂、配件、维修费用等的总和要占煤炭生产成本的40%以上。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方法已不能够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因此,应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化,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一、 煤矿安全管理和维护措施
1、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使用环境,有责任心和没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其效果大不一样。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时,能够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经常清理设备周围及设备上的粉尘,保持设备清洁,经常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能及时停机,叫维护人员到现场检查维修,及时排除故障隐患。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与经济利益挂钩,把各种管理措施进行量化管理,每个月由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对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所管辖的设备责任范围进行检查验收,设备完好率达到规定要求的给予奖励,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处罚。对设备的维修与使用执行动态管理,机电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一旦检查出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不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而引起设备损坏的,追究使用单位和操作者的责任。
2 、进行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是企业走向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先进的科技装备是是煤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装备水平和新工艺水平,提高产业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尽可能的依靠科学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本着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则价大更新改造的力度,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依靠科技进步,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要大力采用先进的新工艺、新装备。还要成立qc小组,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鼓励职工进行小改小革,解决生产中的一些问题,不断推进零缺陷管理的进程。
3、 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 先在设计方面,一定要坚持标准化设计,做到全面系统规范,在设计环节上不留任何隐患。其次在设备配件购置过程中,要把好购进设备质量关,在购买过程中要辨别真伪,严把采购质量关。再者对设备的到货把好验收关,必要时应进行拆机检查,性能测试后方能下井使用。在安装方面,要坚持把好基础质量关,把好分阶段性验收安装质量关。对于安装的关键工序,要坚持阶段性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要把好调试质量关。
在检修方面,在每次停产检修前,都要制订严格、细致的停产检修计划,编写每个项目的检修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经机电、安全等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审核把关,安排队组、职能部门进行项目跟班,重点项目坚持分管矿领导、机电副总进行现场跟班,检修结束后跟班人员要现场盯着进行试运转,不合格的不能进行验收、签字,保证了每一项目的检修质量;同时为了确保检修质量,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完善了设备检修质量时限责任制,保证了每一台设备的检修质量,促进了机电设备完好、安全运转,降低了机电事故率。
4、 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在各生产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设备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公司煤炭生产能否正确进行。因此,对机电设备进行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至关重要,即对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一直到报废进行过程的信息管理,选好、用好、维护好设备又成为设备综合信息管理的关键。我们建议煤矿企业要逐步建立所有设备的检修、保养档案制度。细化和加强设备的强制保养工作,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并与经济挂钩,与行政处罚结合起来。逐步完善大宗材料和设备的跟踪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设备运行档案,逐步建立设备万吨和百万吨产量的材料、配件消耗档案。通过万吨和百万吨材料、配件消耗,为设备选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可以得出对设备基础管理和强制保养、检修等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对设备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并从中找出管理上的漏洞与死角。
二、 管理制度化
1、 制定设备更新计划 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超期服役,给机电设备安全的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建议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要抓紧对一些重要设备、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其技术先进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果断地报废一批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这就必须从企业制度上人手,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保证急需更新的一些设备的投入。
2、 完善规章制度 首先我们要依照上级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我们生产现场实际,制定有关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设备巡回检修检查制度,各机电工、操作工种岗位制,并吊挂到生产现场,督促贯彻执行,从而对设备的管理做到制度化、科学化。
3、 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 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自身工作的需要,我认为抓机电管理首先应从提高机电技术队伍的素质做起。机电管理的决策层如同战场的指挥官,应树立超前思维观念和创新思维观念,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用新的思维观念去观察本企业机电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突破旧框框,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转变观念,只有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走出一条向机电管理要效益的路子。
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煤矿机电管理和维护工作,消除机电事故隐患,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加大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加快用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从而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水平。
第2篇 浅谈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属于煤矿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构成要素,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各种机电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再满足于煤矿机电技术实际发展需求,再加之煤矿生产具备较高风险性,一旦管理环节出现任何问题,就可能会引发矿难事故。因此,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煤矿机电基本管理现状分析
就目前而言,煤矿机电在日常管理活动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第一,机电设备本身存在着问题。煤矿生产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机电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往往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周期,当其逐年老化之后,必须予以进行维修。然而大多企业忽视了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或者是维修并不及时,进而由于设备问题而引发了各种风险。第二,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煤矿生产环节,通常需要多名操作人员同时进行作业,而其中任何一个操作人员在作业中出现问题,或者是责任意识欠缺、操作技能不强等都会引发安全事故。同时,煤矿生产环节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工作现场环境较差,工作时间相对较长,无形中增加了操作人员的疲劳程度,从而提高了风险发生概率。第三,管理制度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尽管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大力强调煤矿安全生产,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各种管理制度以及实施细则,但在其具体实践环节,许多企业却忽视了管理工作体现出的重要性,也并未将其落到实处,管理程度与成效因此而受到较大影响。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主要实践策略
3.1不断增强机电设备基本管理力度
首先,实行依法综合有效管理。煤矿企业通过严格执行与实践法律规范,以此方式成功解决现场实际设备管理操作问题。其次,落实监督监管责任。煤矿安全生产中严格落实监督监管责任,可以通过奖惩机制实现。这就要求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针对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必要的经济处罚,而针对管理工作当中绩效相对突出的工作人员,则可给予相应的奖励,用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再次,加大设备基本资金投入。对于机电设备主要维修环节与改造环节,都需相应的加大资金投入,并定期更新改造设备,使之能够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发展需要。最后,根据企业生产需要,推行理性开采,通过不断的推广新技术、更换新装备,以及加强管理等,增强机电设备基本管理力度,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整体效益。
3.2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升操作人员综合素质,除了予以定期在岗培训之外,还可以通过适当提升其工资待遇实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同时其技术水平也应达到一定要求,以此作为机电技术管理实践过程当中的前提与保证。而这就需要给予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在岗培训,以培训、实践以及提高作为基本理念,制定出标准的培训计划,并定期选拔优秀人才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以提升其专业技能以及基本业务素质,使之能够胜任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同时,采取案例分析联系实践操作的形式,将操作人员理论知识成果转化为实践经验。煤矿企业可以给予机电人员进行现场作业技术培训,使之可以将其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提升其综合性素质。
为了拓展技术人员工作思路,还可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或学者前往企业进行知识宣讲,或以讲座的形式宣传基本注意事项等。通过加强与各个高校之间的协作,形成较好的人才培养氛围。除此之外,企业还应一定程度提高操作人员工资待遇,采取绩效评定方式,形成奖励机制,予以其良好的晋升空间,以此方式激发操作人员工作参与积极性,培养出更多技术骨干。
3.3真正落实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否能够真正落实,是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与重要依据,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机电技术知识正处于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中,因而管理制度也必须适应其发展,这就必须对相关管理制度实施及时更新,使之能够真正落到实处。首先,煤矿企业要制定出技术管理针对性考核文件,并严格落实该考核文件中所规定内容,使机电技术管理操作更具规范性,从而提升整体管理质量,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其次,针对机电设备相关检查制度方面,可采取上岗检查制,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重点定位于各关键岗点及要害场所,当岗位轮换之后,需实施全方位检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此外,煤矿企业还需制定严密的管理计划,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所有工序均要编写安全管理计划与具体管理流程,并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实施跟踪全程管理,而对于部分重点生产区域,还应由相关领导深入到现场进行指导与监督,确保所有的生产工序都与相关流程标准相符合,以此方式提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整体质量水平。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煤矿企业不断获取效益和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努力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水平,并在煤矿安全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潜能。
第3篇 浅谈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
由于煤炭生产环境具有复杂性,这使得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极大的威胁了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影响了煤炭生产的连续性,可以说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炭行业的一个大问题。为了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事故,保证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煤炭生产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煤矿的强化生产技术的管理。文章探讨了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尽一份力。
1 技术管理贯穿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煤炭生产技术管理对于煤炭日常生产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煤炭生产环境相对比较恶劣,且需要经过多个复杂的程序,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祸,给井下的生产人员带来灭顶之灾,同时也影响煤炭的正常的生产。这就要求在煤炭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生产技术管理,将其融入到煤炭生产的每个细节,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和指导,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只有确保每个生产环节都准确无误才能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
煤炭生产的安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矿井设计的影响,通过矿井的设计,对开采工作面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置巷道,选择适合的工艺流程,对于煤炭生产安全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地质勘查工作,为设计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开采设备,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部署。在进行矿井设计的时候要兼顾生产效率和经济的原则,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确保生产的效率和煤炭的产量,同时要考虑设计的成本,不能忽视经济性。在设计之前要同相关的技术部门取得联系,获得技术上支撑,在建设之前要充分的进行技术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最终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矿井的安全性,降低事故出现的可能性,为煤炭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技术管理是消除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由于煤炭生产主要位于矿井内部,生产的环境以及条件比较恶劣,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同时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如果没有遵守相应的规范,违章生产,那么就会加大灾害发生的概率,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由于煤炭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多省都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这就需要通过生产技术管理来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隐患发展成为不可挽回的事故。很多的煤矿事故发生大多都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隐患造成的,而这些隐患往往比较的隐蔽,不容易发生,并且由于这些隐患本身没有直接的危害性,因此,即使被发现也往往被忽视。这就要求在煤炭生产过程当中要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深入生产过程当中的每个细节,及时的发现隐患,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在管理过程中,要进行具体的分工,每个管理人员负责一定的区域,将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这样发现问题就能够及时的找出责任的主体。管理人员要树立危机意识,在日常的管理当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定期的进行检测,同时要进行抽查,争取将意外消灭在萌芽之中。
3 提高对技术基础工作的认识
煤矿技术基础工作主要体现在工程设计、作业规程、技术报告等技术文件上,是当前抓好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工作之一。
提高工程设计、作业规程和技术报告的认识;工程设计、规程或技术报告经过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应由专业副职组织执行;经负责人负责实施、所有现场工作人员和进入现场的任何人员都必须按照作业规程进行作业和操作。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施工现场规程指导、落实、修改和补充工作,工作面地质、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设计、规程或报告是一个工程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关系到这个工程的质量、安全、效率和效益。编制总的要求,一定要有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必须坚持技术上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工程的具体措施要体现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有创新性。
4 技术管理要抓好“一通三防”工作
近年来,我国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充分说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绝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慎,思想上稍有松弛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大事故的发生。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使其成为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风。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加大“一通三防”安措资金的投入,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5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技术管理水平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大家都知道,煤矿安全状况不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因为,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6.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总技术负责人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管理同样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组织一定要从生活上关心工程技术人员,工作上帮助支持工程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上倾斜工程技术人员,充分把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矿安全生产建设中去,发挥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煤矿服务
7结束语
在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监察体制也在进行改革,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必须大力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第4篇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班组管理
煤矿企业安全的基础是班组安全生产,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预防事故的一线阵地和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企业管理和职工从事生产劳动的最基本单位和安全管理有效控制事故的基本环节,更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安全管理的成果最终在班组中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每一项措施,每一项要求及每一项任务都要力求百分之百的贯彻落实好,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作业。而班组长既是生产现场作业者又是安全生产管理者,责任十分重大,被誉为企业的'兵头将尾',因此,正确认识班组长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有针对性的抓好煤矿安全工作,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对各类事故的调查及案例分析,找到了一条共同规律,就是绝大数的事故都是发生在生产班组,80%以上的事故直接原因都是发生在班组生产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者各种隐患没有及时发现和消除造成的。这个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当前要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关键是抓管理,最基本的环节应该狠抓班组安全管理。
从安全生产管理来说,班组安全管理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安全管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两点:一是主要领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真正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在确保职工安全与健康的前提下组织生产活动;二是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着眼于生产第一线,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包括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和监督检查等都要在班组落实,使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企业的安全工作部署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从控制事故的有效性来分析,每一起事故发生的因素,都是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交叉造成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在生产第一线下功夫,同生产工艺紧密结合起来,即安全生产的标准、制度、措施,只有落实至工艺流程第一线的“物”和“人”的不安全因素上,才能有效避免各种灾害事故。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抓好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多年来,对班组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实际工作都是很薄弱的,近年来,随着事故的起伏,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安全生产会议没少开,文件没少发,安全生产大检查也没少搞,但为什么伤亡事故还不能大幅度减少,而且重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呢?其原因在于:跟着事故被动应付的多,主动开展预防工作少,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保证体系。很多规章制度、岗位责任还是停留在“本上”、“墙上”特别是没有把有效的管理工作做到班组这个最基本的环节,以致于形成“安全与生产对立”,“安全与生产两层皮”,或者是“安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使事故难以控制。因此,要扭转这种被动的安全局面,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下大力气抓班组的安全管理。当然,从根本上讲,搞好安全管理还要做很多工作,如企业安全措施计划、制度、教育和检查都需要加强等,但是,实践一再表明,从当前煤矿目前的技术物质条件出发,只要思想上重视并加强管理,就可以使伤亡事故大幅度降下来,而在加强管理中注重抓好班组安全管理,可以说是抓住了关键所在。
如何抓好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现有的班组长在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尽可能把事故减速少到最低限度,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班组长在现场生产过程中能多留一个神,多说一句话,多提一个醒,多一点查看,多一个预防,多一项措施,对每一项工作都仔细检查,认真落实,严格按标准作业,那么许多事故就不会发生。
本人在煤矿基层工作多年,从现有的许多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来看,相当数量的煤矿虽然在区队级以上的管理层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重点工程加强了现场跟班,保障了安全正常生产,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区队级管理人员少,不可能面面俱到,由于煤矿地质构造较复杂,生产组织点多面广,工序复杂,不能适应现代矿井安全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形式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体系,本人认为只有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抓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
1、选用好“兵头将尾”是班组组织建设的保证
班组的组织建设是班组其它建设的基础。班组组织建设是通过班组长的选配、班组核心的形成来实现的。班组长是“兵头将尾”,处在生产第一线,既是生产实践者,又是生产组织者,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本人认为,班组长的选配中必须把好“三关”:一是把好“入口”关。通过择优选聘等方式,将年富力强、有文化、思想好、安全责任感强、技术精、懂业务、会管理、作风正、干劲足、有威信的人推选到班组长的岗位上,改变以前凭印象任用班组长的选拔方式。二是把好“待遇”关。真正应赋予班组长安全管理权、生产组织权、考核分配权以及制定本班组工作方案、实施细则、管理制度、向上级提出合理化建议等权利,将优秀班组长作为区队干部的选拔对象,在评选包括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在内的各类先进中,均突出一线,向一线班组长倾斜。三是把好“考评”关。按照员工政治思想、安全质量、任务完成、民主管理及班组文化建设五个方面,每月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同班组长工资挂钩浮动。
2、规范行为是班组制度建设的先决
班组的制度建设,是指班组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班组规章制度,是班组在安全、生产、技术、经营等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而制度的落实关键在于执行力。实践中发现,在煤矿这个特定的区域中,有一种由职工间的共同利益繁衍而出的共有的价值观,以及一整套自然形成的行为规范,它不同于班组规章制度对职工的硬性约束,在班组管理中它是一种“软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它不仅影响到职工的行为,而且,还会形成某种风气,干扰正常的管理工作。要改变这一切,应因势利导,从健全和完善班组制度出发,循序渐进,规范“两个基本”。一是规范“基本用语”。从日常用语,以及生产作业中接听电话的第一声“你好”抓起,提倡文明用语,反对粗俗蛮干。二是规范“基本行为”。即经过培训学习,规范职工言谈举止。尤其是在安全管理中,要严格贯彻落实“四位一体”安全质量确认制度,采取“两整顿”、“两建立”、“两提高”、“一树立”和“四个不违章”来进一步规范班组长安全生产行为,完善班组规章制度,强化个体安全意识,继而提高班组队伍素质。“两整顿”是:“整顿思想作风”;“整顿组织制度”。通过“两整顿”真正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两建立”,即、建立班组长和安监员学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实行人员“退出和末位淘汰”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做到安全“事事有人管、事事有监督、事事有落实、事事有责任、事事有追究”。“两提高”,提高安全思想观念和意识;提高业务技能和技术水平。“四个不违章”。即、“我自己不违章,谁叫我违章我也不违章,时间再紧我也不违章,完不成工作任务我也不违章”。“一树立”。树立起牢固的安全理念。
3、搞好宣传教育是班组思想建设的保证
坚持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宣传、教育、激励、鼓舞、塑造员工,是班组思想建设的保证。班组是一个集体,如何有效合理地把职工组织动员起来,除了有一套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外,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有时候,思想政治工作这种“无形管理”更为有效。当今社会是一个日益物欲化的社会,职工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均趋于多元化,对职工的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并对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充满新的挑战。班组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战场,同时也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班组除了响应企业开展的一切活动外,也应该自身开展一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职工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是班组建设的核心
企业千条线,班组一针穿。企业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调节、监督及生产力三要素的科学结合等,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组成员的活动上。班组生产作业活动的质量和员工队伍的素质往往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加强班组建设,就必须把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班组长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要采取各种方式对班组长进行培训,如:脱产学习、鼓励自学等,使班组长能较为完整的拥有合理的知识架构。同时,矿还应充分利用各类手段,把对班组职工的培训同考核、使用、评比、奖励、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培育出高品质、强素质的员工队伍,推动班组建设向高标准发展。
5、利用多媒体技术,实行电化教育
目前,许多煤矿企业在安全教育工作中都积极、主动的运用了多媒体设备及技术,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那么,这种手段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在实施中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深化煤矿的安全教育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在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运用电化手段的必要性 1、这是煤矿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员工队伍的特殊性和安全教育培训形式的落后性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煤矿作业环节复杂,条件恶劣,工作艰苦,危险因素很多,而员工队伍的构成则繁杂多样,既有集体合同工、又有农民劳务工。近年来,随着用工形式的改革,农民劳务工在煤矿井下员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生产一线的主力军。但这些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工作中习惯于凑合、应付,来煤矿前,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技能训练,安全观念十分淡薄,在短期内很难适应井下生产环境、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技能,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我们安全生产中的不确定性。而当前,许多煤矿的安全教育培训仍延用念文件、提要求的落后方式,员工们或是不愿听,或是听不懂,或是记不住,教育效果非常有限。很显然,淘汰落后的教育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新颖、实用的方式方法,提高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已成为煤矿当前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2、这是电化教育手段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电化手段做为一种现代化的媒体形式,具有声、像、色、动的特点,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可制成有文字、有图表、有色彩、有动画的教育课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具有鲜明色彩和强烈动感的画面清晰的显示在大屏幕上,音像互映、图文并茂、听看兼容,使员工由“听报告”变成了“看电影”,易产生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利用多媒体可以“再现情景”的特点,或是拍摄“事故案例”,或是拍摄各工种规范的操作动作和工作程序,都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用其开展专题教育,可使员工易记、易懂、易接受,入耳、入脑,记得牢,不易忘。 第三,这种现代化的媒体形式,为本单位自行动手制做教课件构建了理想的平台。各单位可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做各种贴近现场、内容详实、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课件,从而大大增加了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第四,随着声像技术的发展,国家出版部门已发行了许多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光盘,运用多媒体形式播放,可以增加教育内容,使员工更多、更快、更好的掌握安全知识,接受更深层次的安全教育。第五,运用多媒体除可进行多种内容的安全教育外,还可以进行安全规程的贯彻,安全技能的培训,不断拓宽教育培训渠道。特别是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一般会受到时间、空间、设备、设施的限制,很难在室内进行。现在利用先进的电化手段,可把包括线路图在内的各种实物影像输入电脑,通过投影仪播放,不但方便了教学,也提高了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二、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如何有效的运用电化手段 依据前文所述,电化教育是一种新颖、活泼、生动,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能够有效提高安全教育培训质量的新型教育手段。如何有效运用这种手段,使其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应,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以我矿为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做好基础工作。一方面,投入必要资金,购置了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一方面,组织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撰写脚本、制作动画教材,建立了各种数据库,包括案例教育数据库、规程教育数据库、各工种(工序)规范操作数据库等等。此外,我们还坚持每月制做一部安全动漫画教育片,为有针对性的搞好安全教育培训准备了充足的电化教材。所制作的各类电化教材,要求不仅要生动新颖、通俗易懂,而且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比如,在制成的每个工程的规程措施课件中,对工程施工中每一工序存在的危险,易造成的事故,以及以往在这类工程中所发生过的事故,必须有详细和具体的介绍。 二是建立了相关制度。比如,各科室负责人轮流为员工上安全课制度。明确规定,不管谁上安全课都要制作课件,并通过多媒体进行。完成的安全课次数及使用多媒体的情况纳入主要管理人员的月份绩效考核。为使各级管理人员养成运用多媒体的良好习惯,矿还规定,召开各类型的安全会议,相关的发言人员,不管是主管领导还是基层管理人员,都要事先做好课件,通过多媒体进行。 三是强化了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使其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投影仪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课件演示交流活动,以此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课件制做水平。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首先,有效地激发了各基层单位的积极性。每个单位、每个技管技人员都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独具匠心地设计自己的电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各种独特新颖的教育课件不断出现,全矿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从形式、内容到质量,同过去比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二,由于教育培训形式的变革,员工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大大提高,过去那种你在台上讲,员工在台下睡觉、打闹逗笑的现象没有了,员工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教育、培训上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我们在电化教育中制做了大量的以“两个规范”为内容的课件,如各个工种的规范操作工序课件等等,播放后,对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使员工在迅速、牢固的掌握各种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同时,安全第一的意识和搞好安全的自觉性也明显得到增强,有效实现了安全意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安全行为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第三,有效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素质。利用多媒体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讲课人必须提前制做课件。而制作出一个合格的、高质量的课件,讲课人需要翻阅大量的文件资料,需要对职工的心态进行深刻的分析,需要学会绘图,需要具备相当的微机操作应用技术。各个管技人员在精心设计、准备一个个教育课件的同时,自己的意志不断得到考验,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素质也不断得到提高。第四,安全教育工作的深化,为全矿安全业务流程再造、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其他重要安全管理举措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推动了我矿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和安全形势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充分运用好电化手段,确实是深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必由之路。
总之,搞好新形式下煤矿安全工作,首先应当从加强班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入手,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班组建设的新途径,并通过开展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职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活动,推进管理向班组的延伸,才能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为企业安全、和谐、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5篇 浅谈煤矿班组安全管理中的人本效应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更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因子。班组作为矿井安全生产中的最基层组织,要顺利贯彻落实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完善的安全措施,实现安全生产任务目标,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班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因此,班组安全管理的优劣,决定于人本效应的充分发挥。下面,笔者就如何发挥煤矿班组安全管理中的人本效应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塑造班组安全管理的灵魂
安全文化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是进行安全管理的有效形式,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是安全管理的灵魂。班组作为参与管理的最基层组织,既是安全生产的直接承载者,又是各项安全制度、措施的直接执行者,更应该认真研究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从提高组员的安全思想境界和维护组员的安全权益入手,大力进行“我懂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引导,动用一切手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的宣传和灌输,使“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指望别人不保险”、“我的责任我知道,我的责任我落实”的安全理念真正变成每个组员的自觉行动。
1、创新载体,加强教育,增强组员的安全意识
在安全管理中,人是第一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煤矿发生的各类事故中不难看出,大部分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增强组员的安全意识,杜绝不规范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合理、规范、持之以恒地开展。要注意创新安全文化载体,积极构建安全意识教育的平台。当前,我们盛泉公司66个生产班组中普遍采取了“班前安全宣誓、一日一安全提醒、现身安全说法、发动家属给组员寄送安全家书、建立全家福亲情牌板、给组员发送安全手机短信”等安全教育方式,并在学习室、工作现场和组员宿舍等场所张贴安全谚语、安全警句,从视觉系统到听觉系统进一步增强了组员对安全的感性认识,把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深深地烙在了组员的脑海里。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要让组员对安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还应该积极探索教育载体的不断创新。一是要积极推广并坚持好“手指口述”管理法,以此规范组员的作业习惯。“手指口述”管理法是国际认可的先进安全管理方法,是针对煤矿高危及操作环节复杂等特点,创新的一种通过心想、眼看、口说、手指的指向性集中,按危害辨识、预防和培训的策划对工作程序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确认。通过这种方式,促使组员深思牢记安全操作过程及作业要领,是规范组员安全生产行为、落实安全措施、杜绝习惯性违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模式。目前,许多煤矿都在推广此法,盛泉公司也不例外,但关键是要做到持之以恒地坚持,并抓好向班组自主管理的延伸,提高职工主动执行“手指口述”操作法的自觉性,使管理要求和正确的操作流程成为每个人潜意识的一部分和日常的行为习惯。二是开展班组危险预知预防活动,增强安全事故的控制和解决能力。班组在工作前,要利用班前会等时间发动组员讨论分析工作现场情况,对每一项工程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剖析,从中找出人为的、设备的、环境的以及管理方面的危险点,并制订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根据危险预知情况进行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不断提高安全预知预防能力。
2、丰富内涵,强化培训,提高组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千条线,班组一针穿,企业的一切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组的活动上。班组安全管理的质量和员工的安全业务素质往往是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就必须把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首先,要抓好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素质培养。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具备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安全意识不强、技术不过硬、组织能力差、群众基础薄的班组长是不可能带好一个班组的。因此,必须要做好班组长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一是要把好“入口”关,通过班组长直选程序将最合适的人选选配到最合适的岗位;二是要把好“充电”关,采取各种方式对班组长进行培训,使班组长能较为完整的拥有合理的知识架构。其次,要抓好特殊工种的培训。这部分人肩负着保证矿井生产所需各种设备、各个环节、各个转载点、各道生产工序正常运转的艰巨重任,是班组的中坚力量,他们安全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组乃至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通过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建立特殊工种长效培训教育机制和持证上岗机制,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本岗位、本工种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操作规范,可以避免大量的不安全隐患的存在和违章行为的发生。另外,要为班组全体成员提供培训、学习机会,更新安全知识,提高安全业务素质。学习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根据生产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像我们盛泉公司近年来探索形成的互动式、换位式、讲授式、直观式、活动式“五式”培训法,避免了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培训弊端,这样老师讲的起劲,职工听得入神,培训内容接受的快、多、全,效果特别明显。为了让职工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还可以考虑将课堂搬到井下现场。像盛泉公司近期推广的“现场安全知识提问法”就深受职工欢迎,矿检查人员、区队盯岗人员和班组长、安监员针对每个职工的现场实际情况,在工作过程中或工作间隙,有目的地提问一些有关的安全知识,并做好记录,奖优罚劣。这样,不仅增强了职工自觉学习的浓厚兴趣,还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职工在实践中加深学习记忆,在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
第6篇 浅谈煤矿企业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当前,面临着煤矿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对此,我认为主要从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以及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三个方面做好安全生产管理。
【关键词】煤矿 企业 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
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对企业干部(班组长以上)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
二、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决定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a.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b.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设备都有寿命,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c.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d.环境(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喜庆、悲伤、失意、生物钟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e.科学与技术: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f.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
三、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
干部处于决策地位,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同事故作斗争的核心。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预防思想。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a.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b.技术: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也保证不发生事故、即使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c.结果: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人员、设备及管理),时刻在最佳状态。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在煤矿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总之,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第7篇 浅谈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
摘要: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出现了良好的局面,但是各类煤矿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文章列举了制约煤矿安全管理的几种因素,提出了解决办法,可以有效的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率,提高煤矿安全管理。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对策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通过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出现良好的局面,有效地减少了各类煤矿事故的发生,建立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但煤矿事故还时有发生,发生原因具有潜在性和突发性,除了与矿井本身自然条件、开采工艺有很大关系,管理水平、安全意识及员工素质等仍然是极为关键的因素。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是杜绝煤矿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1制约煤矿安全管理的问题
1.1工人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煤矿井下一线大部分是农民工,其文化层次较低,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工人不熟悉矿井安全基本知识、没有熟练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技术,经常违章蛮干;在工作中往往凭经验,产生麻痹思想,放松
安全警惕,违章行为时有发生。给安全生产工作埋下很大的隐患。
1.2现场管理存在漏洞。经常出现“死角”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二多”、“二少”的现象。即早班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多,中晚班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少,路线近的作业点安全管理人员涉足较多,边远采区管理人员涉足少。井下现场管理存在漏洞。
1.3隐患排查效率低
隐患排查的方式比较固定,队组为了应付检查往往搞突击,隐患不能彻底排除;在检查中以罚代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检查人员以罚款为目的,发现隐患一罚了之。隐患排查没有和主管业务科室挂钩,检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隐患熟视无睹,即使检查出需整改的隐患也无人落实。造成安全管理比较落后的局面。
1.4“三违”现象不断发生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大量事实证明,在煤矿生产中,绝大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造成“三违”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三违”的成因和危害,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是煤矿实现长治久安,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关键因素。
1.5质量标准化工作影响安全管理
质量标准化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多年来的事实告诉我们,工程质量达标的单位,生产安全状况就好。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追求进度,质量标准化工作求虚不求实。采掘工程平时不按标准进行施工,月底验收时再重新返工整改,返工过程自然会增加一些不安全隐患;甚至为了应付检查,采取“临时包装”的办法,出现“豆腐渣工程”。
2搞好煤矿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力度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治本,就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而员工的培训正是提高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新人矿工人、在职员工,一定要按照《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和《煤矿安全规程:》
的规定要求,保时、保质地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外,应结合各个矿井的实际生产条件进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应急预案、煤矿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责任制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掌握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员工自觉地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培训的方式可多样化,安全图片展、放映安全事故案例、针对安全事故案例让员工和教师共同讨论、模拟和现场教学、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等。
2.2多措并举,杜绝现场管理漏洞
2.2.1 严格领导干部带班制度
规定每个班、每个采区必须有领导干部带班跟班,带班时和工人同上同下,及时、准确的了解矿井一线的安全生产情况,并且现场解决各种问题。严格“三必到”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带班时三种地点必须到:一是变化情况地点、存在重大隐患地点、问题最多、管理最差的单位及现场;二是新扩区、新采区、新工作面、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现场;三是最远区域。杜绝煤矿大多事故发生在中晚班及边
远地带的现象。
2.2.2成立安全监察大队
成立一支高质量的安全监察队伍,安监员要具有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专业知识,敢碰硬,雷厉风行,“三铁”(即铁手腕、铁面孔、铁心肠)精神。要经常召开安监员座谈会,不断交流思想,相互传授经验,提高安监员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方法。要提高安全监察的效果,不断改善监察形式,打破固定模式。加强中晚班、边远采区、边角地带的监察,将“三违”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提高安全监察效果。
2.3改变隐患排查方式
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由“告知检查”向“随机抽查”转变,提高超前预防能力。要坚持念好“查、访、包、抓、改”五字经,做到对不安全因素“发现得快、控制得住、排查得早、解决得好”。深入“查”,坚持每旬召开隐患排查分析会,不间断地开展检查活动,将事先通知式的安全检查和随机抽查式的两种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集中抓打开工作新局面,通过经常抓使工作深入持久,不断巩固发展。经常
“访”,加大业务科室深入基层、指导基层、服务基层力度,及时指导帮助基层解决现场安全隐患;负责“包”,坚持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包保制度,将安全隐患整改任务量化、细化,落实到每名班子成员及业务科室身上;狠心“抓”,本着“谁包挂,谁负责”的原则,一竿子插到底,下狠心,以“三铁”精神坚决把隐患解决掉;彻底“改”,加强对重大隐患危险源的整改监控,把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提前到对隐患责任的追究,对违反隐患排查有关规定者,追究责任。出现重大隐患,对不作为的单位领导坚决给予行政
和经济处罚。
2.4加大反“三违”的力度
减少和杜绝“三违”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严管重教、循序渐进、多管齐下。一是培养职工健康的心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通过扎实深入的宣传教育,帮助职工把实现自我价值构筑在企业发展的平120台上,自觉主动地端正工作态度,用正确的心理支配行为,忠诚企业,忠实履行工作职责,真诚实践安全生产。二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操作能力。要以安全培训为重要途径,以“一通三防”和防治水、防瓦斯突出知识学习为重点,以严格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为突破口。全面提升职工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操作能力。三是促进现场管理的科学和规范。首先是管理制度要规范,使职工在生产全过程
中都能做到有令可行、有章可依;其次是管理手段要科学,要合理安排安全工作任务,科学有效组织生产,杜绝拖班拖点,使职工保持充足的体力和良好的工作状态;再次是现场监督检查要严格,对职工的违章违纪要及时制止,严肃查处,促使职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重视开展“三违”危害性教育。通过开展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三违”人员现身说教等安全教育活动,使大家充分认清“三违”的严重危害和后果,自觉规范行为,远离违章。五是强化管理人员安全模范作用。煤矿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要严格管理,制止职工的违章行为,而且要严格要求自己,做遵章守纪的模范,给职工做好榜样。
2.5狠抓质量标准化。向质量标准化要安全
坚持以创建矿井质量标准化达标为龙头,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加强现场管理,制定检查标准,并严格按检查标准组织实施、组织检查、组织验收,并严格考核、奖惩。检查从严从细,考核客
观准确,抓工程质量一步到位,实现动态达标。并以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为重点,全面铺开,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由“形态质量”向“内在质量”转变,提高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建立健全现场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制定质量评估标准,通过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标准化控制、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杜绝“豆腐渣”工程、面子工程等现象。为生产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等级高,文明生产好的单位,安全状况就好,百万吨死亡率就低。
3结语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必须牢牢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在实践中,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先安全后生产,并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来保障安全生产,我们的煤矿企业才能达到少出事故和不出重特大事故的目标。
第8篇 浅谈煤矿如何搞好安全管理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煤矿赋存地质构造复杂,自然灾害多,易开采的露天煤矿较少,埋藏深、地质构造复杂、开采难度大的地下煤矿占大多数,受到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危害,导致安全事故频发,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逐步延伸,这一现象将更加突出,严重制约矿井的生产与发展,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到职工的生命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关系到企业的繁荣兴衰,因此搞好安全生产对我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谈谈自己个人的看法。
一、提升矿井装备水平,促进矿井集约化生产
多年来的安全管理证明,单凭“高压”与“严管”换不来安全,尤其作为我们具有南方特色的矿井,地质条件地质构复杂、井下断层多,要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淘汰落后技术、工艺、装备,采用更为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来高矿井产装备水平,走煤矿机械化发展道路,才是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有效途径。一是推进机械化矿井建设。按照“装备一流、技术先进、系统可靠、队伍过硬、管理精细、安全高效”的要求来建设矿井,实现矿井生产以综采、综掘为主的综合机械化、规模化开采,有效提高生产现场的安全可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把职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容易出现危险因素的环境中解脱出来。二是以机械化带动矿井集约化生产。着力打造安全高效型矿井,对采掘设计布局进行不断优化,适时调整生产布局,合理集中生产,推行先进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对老生产系统和生产区域实施“减肥消肿”,收缩战线,减少系统,减少头面,减少或消灭炮采,生产系统越少,安全系数越大。从提高矿井单产单进为目标,培育重点队入手,彻底转变过去单纯依靠多头、多面、多人求规模效益的模式,以集约化生产推进矿井安全高效建设。
二、加快矿井信息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随着国家煤炭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飞跃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矿井中的运用,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走信息化、数字化之路,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是深化矿井信息化建设。在井下各工作面、重点头面、生产系统,安装瓦斯监测系统、设备监测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语音提示系统,大型机电设备远距离遥控等系统,把矿井各种保护设施和瓦斯、煤尘、水、通防设施、矿井压力的状态形成可视可控的全方位监控,建立集生产监控、信息管理和网络运用等多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监测监控系统,达到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实现矿井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安全监测自动化、信息管理集约化。二是以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通过综合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运用,使生产管理部门在一个平台上,对各生产各环节、系统、机械设备、人员实施远距离“遥控、遥测、遥信”,对采煤机的运行工况及参数进行采集、处理、显示、存储和传输,对设备进行故障自动诊断,提供操作指导或控制采煤机做出相应的处理,形成对井下可靠的安全预警机制和管理决策的信息通道。管理人员在地面调度指挥中心,通过室视频监控和数字监控系统,就可远程对井下安全生产情况实时监控,对各部位瓦斯运行情况、机械设备运行情况、干部带班情况、人员作业情况,通过监控系统都一目了然;同时可实施对设备进行远距离遥控,对人员进行远距离指挥,更为及时、准确的调度指挥生产,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对策和防范措施,来弥补安全工作的缺陷和盲点,增强对事故隐患的控制力度,提高矿井防灾抗害的综合能力。
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增强安全管理意识
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严格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政策法规,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管理制度,煤矿就不可能正常运行。一是要以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为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必须从完善、细化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入手,建立一整套包括组织机构设计、职能分工、岗位职责说明、工作流程以及各个专业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员工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在建立各项制度和标准时,必须深入研究、仔细推敲、认真琢磨,尽量细化,符合煤矿科学原理,避免管理漏洞,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形成覆盖全面、方便操作、易于判断、合法合规合理的制度体系并形成制度和标准可以执行、能够执行、容易执行、自觉执行的环境和条件,确保制度和标准能够规范员工的每一个行为,具有真正的规范性和执行效力,构建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执行力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与生产任务的完成与否,要推进“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保证层层有压力,工作有动力,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井下现场作业的每个环节,明确到每个人身上,从矿长到一线工人,全部实行安全承诺,管理人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使每个岗位都有责任,实现从区队、班组到个人,都权责清晰、责任明确,建立起分层次建立安全责任目标体系,将干部职工工资与安全状况挂钩考核。同时要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领导干部第一责任人制,对不能严格履行职责、按时完成任务的,要根据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做到对号入座,一视同仁,才能确保层层有压力,工作有动力,事事有落实。
四、突出重点环节管理,把牢安全生产主动权
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和最终归宿,其它各项机制的目的都要落实到现场管理中,其作用最终要在现场管理中得到体现。一是要做好现场各项安全检查工作。首先要做好开工前安全隐患排查,班中动态排查和班后安全复查工作,狠抓现场动态安全管理,特别是要抓好采掘初采、初放、贯通、开切眼、设备安装撤出、过地质变化带等特殊时段的现场安全管理。同时认真落实好干部下井带班、跟班制度,把“一岗双责”兑现在现场,实行好矿级干部带班,队级管理人员跟班等制度,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靠前指挥,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巡查力度和现场技术管理,确保现场安全管理处于可防可控状态。二是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煤矿生产长期坚持的安全指导方针。树立 “预防为主”的超前意识,做到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预防上,以预防事故为中心,预先发现、鉴别、判断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变事后分析为事前预防,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在事故发生之前,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要健立隐患排查、治理和分级管理长效机制,形成检查、落实、整改、验收、复查的“闭合”管理模式,不间断开展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安全大检查,要把隐患排查向采区内部、边角块段、边远地区,以及人的行为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才能使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点。三是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企业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和效益工程,要充分认识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深刻意义和重要作用,要保证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到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高标准、严要求,严把质量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
五、注重安全细节管理 ,做到安全工作无小事。
在安全生产中,职工们对大隐患大漏洞,都能保持高度的警惕,及时治理或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很少出事故。可对于一些小隐患小细节却疏于管理和防范,麻痹大意,最终“习惯成自然”,酿成大祸, 所以做好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要始终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从不起眼的环节抓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做到把防微杜渐。一是要改变“安全工作只抓大事不抓小事的思想。在生产过程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小的隐患,实质上潜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而关注这些细节,重视这些小隐患,正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根本保证,要用辩证的观点来对待大事和小事,有一些职工认为不戴安全帽、帽斗绳不系、自救器为小事,不值一提,其实这正是安全规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工作中很多大事的发生就是因为这些小的环节没有把握住,才造成大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安全上什么是大事,是什么小事,安全上的大事又是怎样发生的?要抓住具体环节,一步一个脚印抓安全,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安全工作不知用多少血的教训才能提高认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二是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细节。对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我们要带着“显微镜”深入一线检查隐患,运用“放大镜”及时整改隐患。要从大局着眼,从细微处入手,想在心里、挂在嘴上、看在眼里、跑在腿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细节它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关系着我们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要善于发现这些细节,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漏洞,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在安全生产中,一个小隐患、一次小违章、一处小漏洞,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和纠正,麻痹大意,最终“习惯成自然”,就对安全生产会留下一个潜伏的隐患,就可能会不断放大,引发事故,威胁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就会给企业、社会带来大的危害,反之如果对每一个细节都不疏忽、都不放过,就能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筑牢安全防线。
六、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提升职工安全技能
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重要前提,人是生产实践的主体,人的行为对安全生产具有先决性,就煤矿安全生产而言,人的行为不确定性是安全生产中的一个极大变数,安全技术教育培训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一是提高职工安全工作认识的重要性。只有职工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抓好生产安全,要让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事故会对自己、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带来的伤害,从而让职工自觉自愿的提高安全思想意识,增强对事故的防范能动性,使职工确立明确的安全需求、清晰的安全目标憧憬和牢固的理念信仰,并能支配自身的一切言论与行动。同时教育职工牢固树立“事故是可防可控”的观念,让职工明白只要按规章制度制度操作,事故就可以避免,每天工作之前,首先要想想安全,想到通过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运用什么手段,才能保证安全生产,使职工做到时时想安全、处处会安全,即时能安全。二是加强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培训部门要加大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用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认真抓好职工安全技术和业务技能的培训,要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养成,按照岗位操作流程,进行工序分解,制定每个工种详细的安全操作标准,采取科学规范的训练,对班每个工种、每道工序的操作方法、要领和安全要求进行直观的演示,强化职工记忆,推进职工规范操作行为的养成,使之逐步落实到岗位操作中,形成行为习惯,让每一个职工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技术要领和规程措施上的安全要求,做到上标准岗、做标准事、干标准活、做标准人,使职工安全意识和行为得到规范,现场管理秩序得到优化,安全发展得到保证。
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
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安全文化的建设对于预防事故,推进企业安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是企业树立新的安全观念的需要,是引领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造就具有现代安全意识、科学安全思维、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的劳动者,要通过继承、优化、融合、发展而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企业特色的先进文化,大力唱响关爱生命主旋律,实现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每一个职工都把“安全第一”的理念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认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自己和企业最大的效益”,使企业领导者和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通过安全文化宣传科学的安全生产知识,将安全文化渗透到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潜移默化地转变观念,引领职工改变行为习惯,引领和提升安全理念,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二是积极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应为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范畴,走人性化与法制化想结合的管理之路,追求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在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应着力培育职工热爱企业,忠于企业,关心集体,奋发向上的良好品质,唤起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改变单纯的物质利益追求,从而形成热情共鸣、任务共保、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与浓厚的安全氛围,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总之,安全生产要围绕建立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提升自动化装备水平,深化信息化系统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的管理,提升员工安全素质,倾力打造强安全文化,营造本质的安全环境,从而实现人、机、环境和谐统一,我们的企业就一定安全高效发展,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煤矿安全生产的美好明天。
第9篇 浅谈煤矿企业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一、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对企业干部(班组长以上)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
二、认识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决
定安全与否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6项:
a.操作人员按规程操作;正确方法的使用;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或危险状态;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勇于同一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b.设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设备都有寿命,任何设备的故障都有其规律性。
c.物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备品备件、工具等。
d.环境(时间和空间):空间是指作业的环境,作业的时间要考虑夜班、节假日、人的喜庆、悲伤、失意、生物钟等因素,要百倍警惕事故多发时刻。
e.科学与技术:任何先进技术都有特殊的安全问题,选择生产技术的首要条件是安全可靠,安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针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现象开展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开展研究。
f.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不善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的成败“七分在管理,三分在技术”。管理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管理失误往往是多重失误造成的。
三、管理者如何抓好安全生产
干部处于决策地位,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同事故作斗争的核心。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预防思想。安全生产管理三原则
a.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磁石。
b.技术:用高科技、新技术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也保证不发生事故、即使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
c.结果: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人员、设备及管理),时刻在最佳状态。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之达到“可控和在控”。
在煤矿企业处于改革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总之,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第10篇 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浅谈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0 前言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得到高度重视。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点。
煤炭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煤矿工业给予了高度重视。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由于煤炭开采几乎都是井下作业,属于特殊工种作业,井下条件复杂多变,时时刻刻都要与“瓦斯、煤尘、顶板、水灾、火灾”等五种自然灾害作斗争。由于我国煤矿高瓦斯矿井多,瓦斯事故时有发生,(据专家统计死亡3人以上的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比例接近70%,死亡1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达到90%以上)可见煤矿事故时刻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产,所以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过程。它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保证职工的生命和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在安全理论中把伤亡事故的致因归之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要杜绝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在安全管理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对人的管理,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排查隐患,落实整改,把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时期,安全生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我们要牢记“多出煤不出事”的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战略。本文就当前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状况,以及主要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加以阐述,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文中提及的不妥之处望读者多多包涵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国内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我国煤炭生产的突出特征之一是点多面广,集中化程度低。2003年全国共有各类矿井28000处,平均每处矿井年产规模仅为5.86万吨。其中84户国有重点煤矿的600处矿井,平均年产规模为135万吨;国有地方煤矿为11.6万吨;乡镇煤矿仅为2.1万吨。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煤矿安全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同志,对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批示就多达90多件、120余条。一个时期以来,党和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使煤矿安全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和改进。据统计,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17%和0.25%。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很严峻,今年1月一11月全国发生特别重大事故9起,死亡503人,其中煤矿企业发生4起,死亡254人,分别占的比例是44.4%和50.1%;特大事故发生105起,死亡1517人,其中煤矿企业发生29起,死亡433人,所占的比例是27.6%和28.5%。尤其是河南大平煤矿“10.20”特重大瓦斯事故截至11月7 13已经有144名矿工遇难,另外4人下落不明;河北邯郸武安德盛煤矿“10.20”特大透水事故截至11月7 13 15时水位下降到+26.93m,比最高水位下降了36.94m,井下被困的29人仍下落不明,这两起事故,给我国的煤炭安全生产敲响了一个更加紧迫的警钟。从总体上看,国内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事故总量过高,损失严重。2003年世界煤炭产量约50亿吨,煤矿事故死亡总数约8000人。当年我国的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2003年我国煤矿平均每人每年产煤321吨,全员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非的8.1%;而百万吨死亡率则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今年即使控制在3以下,与世界上先进产煤国家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二)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从2001年到2004年10月底,全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 88起,平均7.4天一起;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28起,平均50天一起。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发生4起特大事故。特别是郑煤集团大平矿“10.20”瓦斯事故,死亡、失踪148人,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三)是尘肺病危害严重,煤矿职业卫生形势严峻。煤炭行业是职业危害最严重的行业。全国煤矿目前统计的尘肺病患者为60万人。2003年,国有重点煤矿新报告尘肺病1.2万例,约占当年井下工人总数的1.5%。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没有建立报告制度。考虑到这两类煤矿的通风防尘和劳动保护条件,按其从业人员为200万人、尘肺病患病率为国有重点煤矿的一倍计算,尘肺病患者每年大约为6万人。估计全国煤矿每年新增加尘肺病患者超过7万人。此外,风湿、腰脊劳损等职业疾病,在煤矿也普遍存在。
二、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生产力发展不均衡,技术和安全保障水平比较低
我国目前既有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煤矿,也有各方面条件比较差的中小型矿井。2003年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5%。为数相当多的小煤矿,开采方式落后,设施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没有保证。经过这些年的整顿,小煤矿的技术面貌虽然有所改善,但差距仍然很大。全国58%的小煤矿仍采用巷采和手工方式开采,效率低下,伤亡事故多发。2003年小煤矿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7%,事故死亡人数则高达76%。今年前三个季度小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9起,死亡323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煤矿同类事故的73%和74%。
(二)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漏洞多
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生产,许多国有重点煤矿相继进入衰老报废高峰期。“九五”、“十五”期间新开工矿井很少。多数煤炭企业依靠老矿挖潜或者超能力生产来维持产量规模,目前国有重点煤矿超能力7700万吨,无能力矿井生产6500万吨。加上前些年煤炭市场低迷,企业经济困难,安全欠账普遍较多。截至2003年底,原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欠账仍高达164亿元,其中安全工程86亿元,安全设施设备78亿元。目前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国有煤矿存在程度不同的采掘失调和水平接续紧张问题;主要生产设备老化、超期服役的约占三分之一,隐患相当严重。直至目前,包括部分国有大矿在内的多数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仍相当薄弱,在防范伤亡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方面,仍然是缺乏把握的。
(三)高瓦斯矿井多,瓦斯灾害严重
与各主要产煤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炭赋存条件较差。主要依靠井工开采,高瓦斯矿井多。目前全国共有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约9000多处,占矿井总数的30%左右。其中国有重点煤矿258处,占重点煤矿矿井总数的46%。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煤层瓦斯含量逐渐增加,防治难度越来越大。专家分析,采深每增加10米,温度升高1度,而且煤层压力增大,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增高。近两年,通过贯彻“十二字方针”,瓦斯防治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在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预测、监控等方面,都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对瓦斯突出矿井的界定,也存在一些认识和技术上的问题。
(四)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整体素质较差
过去一段时间,大家普遍认为煤矿安全技术落后,重体力劳动较多,招收从业人员时,只从体能方面考虑,忽视了对文化程度的要求,造成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用工制度改革,煤矿职工队伍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使用农民工、农民轮换工、协议工、临时工,并且已经成为井下一线工作的主力军。据调查某矿的职工文化程度,全矿4100人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约占78%,高中及以上学历的约占22%,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只占7%。对生产一线的职工而言,他们的文化程度则更低,有的甚至根本就没念过书,这些人是直接从农民中招进来的协议工、临时工、农民轮换工,这一代矿工在主人翁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纪律观念、技术水平、严细作风等方面,都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虽然人矿时经过一定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但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低,整体素质较差,加之一部分人存在一种短期思想,所以对培训的内容掌握很少或者就无法掌握,这样在生产过程中“三违”现象相当普遍,深深地埋下了严重的人为隐患,直接威胁着安全生产。比如:在大平“10.20”矿难中死亡人数的95%都是民工。另外据统计,无论是国有煤矿还是地方乡镇小煤矿,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往往总是农民工,占97%,这些明显的事实,值得人们反思。
(五)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导致超负荷生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生产国。国家安监局称现在1/3的国有煤矿生产负荷过重,这不仅增加了事故隐患,也为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按照中国今年煤炭安全生产的最好情况的估计,每百万吨死亡为4人的话,到2020年中国因为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最少死亡人数为8800多人,最多可能达到1.1万多人,而到2020年实际煤产量有可能突破22亿吨的下限。业内专家认为,在如此短时间内使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煤炭产量规模增长势头强劲。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煤炭经济形势只是恢复性、阶段性好转,一些结构性、体制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安全与生产的矛盾将会更突出,为满足未来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求,我们要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确保生产,只有在不出事故的情况下才能谈生产、谈效益,否则就是空谈、浮夸。一旦出了伤亡事故,无论挖出多少煤,损失都将是巨大的,因此在煤炭求大于供的市场中应坚持适度原则,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
(六)职工冒险行为突出和安全意识淡薄
从目前煤矿企业的用工制度方面来看,无论是国有还是乡镇小煤矿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工人,他们进矿的目的就是为了多苦点钱去养家糊口,这些职工的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对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不了解、不掌握,不懂得安全作业规程,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的能力较弱,并且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冒险蛮干,人为失误,安全意识淡薄,“三违”现象突出,事故隐患严重存在。
三、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1、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我国煤矿企业的业主和从业人员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是我国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各企业、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从全面贯彻落实“____”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全力推进。
明确指导思想。我国煤矿企业要认真贯彻“____”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各级、各部门要按《安全生产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配足执法人员,做到依法办矿、依法治矿。同时还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技术,努力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2、综合治理瓦斯,严防事故发生
针对我国高瓦斯矿井多、事故灾害严重这一问题,我们要坚持以瓦斯防治为重点,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狠抓“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的贯彻落实。瓦斯事故具有破坏力强、影响巨大的特点。一旦发生,往往天塌地陷,矿毁人亡;惊天动地、牵动大局。郑煤集团大平矿“10.20”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群众,都予以高度关注。国内外舆论的反映更为强烈。不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而且直接影响煤炭工业和煤矿安全工作的总体形象,影响社会稳定大局。
瓦斯事故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煤矿瓦斯的产生、聚集和爆炸,需要一定的前提和条件。只要防治工作到位,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治理瓦斯的十二字方针,反映了对瓦斯防治客观规律的认识,概括了瓦斯治理的三个最基本环节。我们要以“一通三防”和瓦斯治理为重点,开展安全专项集中整治。我们要把瓦斯看作是悬在煤矿头顶的一把利剑,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要把防治瓦斯作为头等大事,摆在煤矿安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作为最重要的环节来抓。当前,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形势下,煤炭工业要当机立断,从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综合治理瓦斯,严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强调要吸取教训,采取过硬措施,做到“四个结合”,把好“三个关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特别是瓦斯事故的发生。要对各类煤矿“一通三防”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排查,凡“一通三防”工作存在问题、瓦斯事故隐患严重的煤矿,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治理工作,所有“一通三防”重大隐患和问题,都要建档登记,建立整改责任制,做到整改内容、整改标准、整改措施、时间进度和责任人“五落实”。同时,要重视加强煤矿安全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建立瓦斯事故和各类事故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3、狠抓“三违”,从源头上杜绝事故
在安全理论中把伤亡事故的致因归之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因为安全系统的三大要素是人、机、环境,而人是第一位的。人的因素在事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说,事故的发生已经走入了一种“人为化”趋势。其中伤亡事故原因模式主要表现在如下:
从以上模式中可以知道:机器是人操作的,安全装置是人维护的,只有当人的操作、维护出现失误或差错时,机器、安全装置才会出现故障。因此,各类因为人和物相互作用而出现的事故,主要还是人的因素造成的事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大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人为的结果,之所以人们说“车祸、车祸,都是人祸”也证明了这个道理。在煤矿事故中,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是举不胜举,据统计无论是国有煤矿,还是乡镇小煤矿,人为因素所引起的事故高达88.3%。对煤矿事故而言,人为事故主要表现在“三违”现象方面,职工存在侥幸心理,省能心理,利益欲望,所以要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要狠反“三违”,在对人的管理上下大功夫,从源头上杜绝事故。
4、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强化职工安全意识 煤矿工人工作环境艰苦恶劣,文化知识水平有限,“要钱不顾命”思想严重,安全意识淡薄,事故频繁发生。为此,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管理措施,目的也在于强化职工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笔者认为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首先,煤矿企业应在安全管理中实行重奖重罚,因为在煤矿防保条件还不十分完善,职工技术素质还比较低的情况下,重奖重罚是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之一。
其次,强化现场管理,促进安全生产。淄博矿务局曾总结了这方面的管理经验,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2)狠抓班长职能转变,从体制上落实安全;(3)严格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安全;(4)狠抓薄弱环节,从措施上保证安全。
最后,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强化工人的安全意识,具体做就是新招进矿的工人,要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出了事故组织安全分析会,平时一周有一次安全学习,每天都要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等,从而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5、查处隐患,落实整改
同志曾经说过“隐患胜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从一个一个的隐患中发展而来的,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导火线,一旦查出隐患,并马上落实整改,我们会把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否则,必遭灭顶之灾。所以对待隐患不要“以善小而不为”。针对这个问题,我国煤矿各企业和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分别查处矿山的危险源点、采空区以及尾矿库,还有地表塌陷区,对查处的隐患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6、要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
要把安全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区队和班组。班组要有兼职安全检查员。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指示指令,在煤矿贯彻到底。要从建立标准体系、对标达标、考核奖惩等环节着手,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广泛开展起来,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尽快建成一批安全质量标准化样板矿井、样板区队和样板班组,夯实煤矿安全工作的基础。
7、贯彻“科技兴安”战略,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煤矿安全工作的巨大动力。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安全科技基础研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
煤矿企业应重视抓好煤矿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研究。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故,暴露出我们在煤矿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研究上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对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瓦斯煤尘爆炸,以及华北地区奥陶纪灰岩突水等灾害的形成与发展机理,还缺乏科学的认识,现有理论及其技术措施,还不能有效地防范瓦斯灾害等事故的重复发生。为此,要结合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整合和壮大安全科技资源,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其专家学者的作用,围绕制约煤矿安全的重大基础研究课题,特别是矿井突发动力的灾害机理等,组织开展科研攻关,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科技理论水平。
8、做好职业卫生防护,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常常接触到有毒有害因素,即在职业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例如: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生物污染、生产性粉尘等,这些有害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对人造成有害影响,损害劳动者的健康,统称为职业危害。其内容包括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及工伤三类。对煤矿企业而言,主要是矽肺病,以及职业性耳鼻喉病。据调查煤矿矿井在井下工作面打眼放炮过程中,粉尘浓度高,另外风钻发出的噪声严重超标,天长日久必定会发生职业病害,所以为了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应该加强做好职业卫生防护,确保安全生产。
9、推进人才战略
中国人世后,煤矿安全面临着许多机遇,同时面临着许多挑战,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高等教育改革以来,像煤矿这样艰苦的行业要想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是一个难点。煤炭行业应该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应该千方百计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到煤矿企业工作。笔者认为,作为一个煤矿企业,不能是“人到用时方恨少”,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为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提高做好工作,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搞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贯彻“____”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总书记强调,要以向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煤矿安全工作。全国人民和广大煤炭职工,都在盼望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改善。我们必须发奋努力,把煤矿安全工作抓上去。搞好安全生产,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责的基本内容。煤矿安全状况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党政班子决策指导、综合协调、宏观和微观管理煤矿安全工作的能力。提高煤矿安全工作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有利于体现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当今的社会讲究的是市场经济,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要进步,民族要繁荣,国家要富强,这些都离不开发展,发展靠什么呢在当今的国情下,发展只有靠经济,经济干上去了,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但是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将对企业信誉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国家法律将对管理人员和法人代表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若企业生产被中断,在这种情况下来讲发展,讲效益,岂不是荒谬。所以安全与效益是辩证统一的,安全确保效益,安全促进效益,安全是第一位的。
(三)有利于推动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近年来煤矿事故在全国工矿企业事故中所占比例,一直在50%左右。今年以来情况有所改善,前三个季度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工矿企业的25%和35%。这个比例仍然是相当高的。煤矿安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全国安全工作的大局。煤矿的工作搞好了,全国的工作就取得了主动。实现我国煤矿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保障煤炭工业的协调健康发展,确保国家一次性能源的稳定生产和有效供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四)有利于增强国民经济建设。2003年底,全国生产矿井和在建矿井的产量为16.7亿吨(其中有安全保障能力的产量为12亿吨)。通过改造挖潜,到2010年可达到18.7亿吨;到2020年,可维持在15亿吨。有关机构分析,2010年和2020年,我国的煤炭供需缺口分别为3亿吨和8亿吨。未来7一17年内,国内煤炭市场的总体趋势是供求紧张,煤炭工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五)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党的十六大把全国人民奔小康作为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奔小康不是嘴上说了算,而是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在人民的收入水平上,体现在人民的生活质量上。煤炭工业的兴旺为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机会。因此,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11篇 浅谈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的根本、效益的保障、发展的前提,它是煤矿发展的主弦,尽管国家多次强调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却不能避免煤矿伤亡事故的发生,煤矿工人最讲的最多、记的最牢的一句话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尽管我们抓的很严、工作做的很实,但是,由于煤矿生产环节复杂,很难杜绝事故的发生,总是让事故乘虚而入,导致矿毁人亡的事故断不绝耳。我是干了多年的煤矿管理人员,浅谈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推行“012345”安全管理模式,完善矿井基层管理和基础建设工作
我矿认真落实“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奋斗目标,牢牢抓住“安全”这一牛鼻子,按照“零起点、零过程、零目标”的工作要求,开展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地位,并作为政治上、责任上、工作上的一号工程严格落实,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能靠嘴说,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时刻保持警惕,从行动上去落实;严格落实矿井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用严格的用人、奖惩及考核机制,巩固好矿井安全发展的动力;建立健全以科技投入为导向、素质提升为导向、强化管理为导向、防灾抗灾为导向的体系建设,深化矿井安全发展的保障;严格落实矿井主体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矿井自主管理,推广“矿井自主、系统自控、区队自治、班组自理、员工自律”的“五自”管理体系,健全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抓手,构建矿井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开展全员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
“人”是企业发展最大的资源,全员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原材料,职工安全意识的薄弱、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发展的先决条件,我矿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建立健全一整套全员培训方案,通过外培、讲课及实践的办法,开展矿井培训,不断提高全员的业务素质,抓好矿井基层管理工作,并健全了培训考核机制,有工作计划、有总结,严格考核,并提取10%学习工资纳入工资分配,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把职工培养成好学习、爱学习、要学习的良好习惯。为进一步完善矿井基层管理工作,通过强化职工现场操作时口随眼动、眼随心动、手随口动的指向性集中操作,形成安全识别、确认和操作的闭环流程,从而实现人的注意力和物的安全管理的高度统一,达到避免违章、消除隐患、杜绝事故、保障施工及操作安全,我们大力推广了“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安全确认法,基础工作抓的牢,安全管理工作才有基础保障。
三、严抓防突管理,向瓦斯要效益
我矿坚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科技进步和技术装备为支撑,以‘一通三防’和防治瓦斯突出为重点”的安全工作指导思想,始终把瓦斯治理提高到关系我矿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我们以预防大事故、消除大隐患为重点,以“优化通风系统,强化超前防治,完善监测监控,保证资金投入”为思路,从生产过程治理向超前治理转变。我们治理瓦斯的有效做法有以下几点:通风是治理瓦斯的基础,我们始终把建立合理、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作为防治重特大瓦斯、煤尘事故的基础工作来抓,矿井供风能力不足时,果断停头停面,坚决落实以风定产、以瓦斯定产的方针;抽放是治理瓦斯的关键,我们高度重视瓦斯抽放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保证,我们有可靠的瓦斯抽放管理办法,把瓦斯抽放纳入矿井的年、季、月生产计划和长远规划,并纳入日常生产管理;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更新完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牌板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生命至上,安全为天”、“治理瓦斯就是解放生产力,治好瓦斯就是发展生产力”、“向瓦斯治理要产量,向瓦斯治理要效益”等理念。
四、严格落实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指令,加大安全投入,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及时更换、改造性能差、效率低的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各类事故,装备及时更新,完善矿井安全防护和设备改造。
五、严格落实矿井隐患排查与治理、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我们加强矿井生产过程中环节控制,对查出的安全隐患,严格按照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定整改、定复查的“五定”原则闭合管理,并严格执行“三不生产”的方针,现场隐患不闭合管理,坚决不组织生产,不让隐患恶性发展、不给事故留发展空间,并采取有效激励政策,调动全员抓安全的积极性,做到了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齐抓共管;严格落实“四不放过”原则,矿井出现事故,就要严格追查,采取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案,让广大员工意识到事故的严重性及恶性发展的后果。
六、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抓质量保安全
为不断巩固提高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练好内功,树立形象,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达到人、机、环境和管理四要素和谐,实现安全高效型、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目标,按照省人民政府着力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及永贵公司相关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依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安全生产规定,严格制定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规划和考核办法,狠抓、实抓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到有亮点、有目标、有责任、有方案、有考核、有评比、有落实、有实施、有效果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体系,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12篇 浅谈煤矿事故分析与安全管理
在现代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 发生意外事故是在所难免的。从统计学的观点看, 大多数的事故属于小概率范围, 这些事故的发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人们为了探索事故规律, 通过无数次的社会实践和研究, 逐渐丰富了管理理论, 完善了管理方法, 建立了管理体系, 为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打好了基础。煤矿生产行业的各类法规、规程、措施也是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形成的。但是,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 从安全管理这个角度来看, 仅立足于一般环境, 研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还远远不能适应安全管理需要, 必须从常规管理过程发生的事故中, 不断吸取经验教训, 预测事故发展趋势, 完善管理体系, 做到事故的朝前控制, 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最终消灭事故, 实现安全生产。
首先, 对各类事故要分清类型详细统计。事故的统计与分类是事故管理、分析的基础, 是管理过程中的正常工作。我们依据事故造成的后果, 可以得出伤亡事故和一般事故的定性结论, 从分析中可以知道是偶然性的问题还是必然性的问题。据德国一个名叫海因里希的工程师的一项研究表明, 在许多行业的事故中, 造成重伤( 包括死亡) 、轻伤、无伤害结果的比例为1: 29:300。从中不难看出, 加强事故统计与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 在目前的煤矿安全管理中, 大多数企业没有重视这项工作, 经常发生漏报、瞒报事故现象, 给管理者系统地认识事故原因和开展调查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 生产事故的统计分类也要加强, 因为这类事故的影响不向伤亡事故结果那么直观, 其分类标准也不尽统一, 只散见于调度记录之中, 极易让人忽视, 这样造成的负面影响是管理者失去一个反思、改进生产管理的机会。
其次, 管理者必须重视事故发生间接原因的分析。每起事故的发生, 都有它的先决条件和因素。一般来说, 事故的发生是由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管理上的漏洞、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四个因素同时具备的条件下造成的。
由于事故形成的因素条件很多, 所以事故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般可以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对于直接原因一般显而易见, 也比较容易分析, 分析观点可以一致。但是, 对于间接原因, 每次的事故分析就不可能达到透彻和一致, 这是因为在这个间接原因中, 会隐含许多如管理方面、技术素质、作业条件、教育培训、职工心理、群体行为特征、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许多因素的影响。如, 在某矿发生的一起蹲罐事故中, 既有主司机违规操作原因, 也有监护司机擅离职守, 未尽到职责原因, 还有区队疏于安全教育和岗位责任制未落实原因, 造成事故发生。因此, 只有对每一起事故从多种角度进行多层次的分析, 才能找出隐含的许多不易发现的间接因素, 才能为完善管理措施, 加强管理工作提供前提条件。当然, 及时深入井下工作现场, 仔细调查研究, 获取第一手资料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 事故发生后必须坚决贯彻事故根除原则。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容易排除, 但是, 由于间接原因是产生直接原因的条件, 是事故发生的基础, 若残留间接原因, 将会导致事故重复发生, 不利于事故的彻底控制。所以, 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 消除事故直接原因固然重要, 更重要的是消除间接原因, 这就是事故根除原则。事故发生后, 人们通常重视对事故现场的整改、责任人或责任单位的处罚、教育及同期各类隐患的跟踪整改,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开展全方位的加强管理、控制事故活动, 但是, 极易忽视对事故间接原因的长期整顿, 一段时间之后, 同样的因素将会再出现在管理工作当中,许多人对此习以为常, 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事故的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 而且还会让那些凭经验办事、习惯性违章、操作不规范的人更加“ 自我感觉良好地习以为常”。另外, 也很容易使管理者产生惰性, 懒于思考, 乐于现状, 成为命令的传递者、下达者。如某矿在一次矿井检修中发生坠罐事故, 从事故分析中可以看出, 管理者在前期重视全方位的管理, 但是在长时间的检修中忽视了跟踪管理, 使职工产生了懒惰和麻痹心理, 违章操作, 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如果建立了安全跟踪管理体系, 坚决贯彻事故根除原则, 那么每次事故后, 持“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以经验意识干事的人便会越来越少, 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安全管理经验在于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事故分析的奥妙和作用, 值得我们广大的安全管理者去深思之、研究之和实践之。
第13篇 浅谈煤矿企业如何搞好班组安全管理
班组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屡见不鲜,能否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关键在班组。不安全因素、隐患能否及时消除在于班组,尤其是当班组生产任务较重,出现了不安全因素或其它事故隐患,也只有班组成员在现场真正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行动才会自觉,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事故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这样才能使安全和生产得到保障。
班组安全管理是个动态过程。所谓动态安全管理,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生产作业过程进行安全跟踪、预测控制,使安全生产在每时、每处、每个环节都得到保证。班组动态安全管理是一种群体行为,只靠班组长和兼职安全员远远不够,特别要注意发挥岗位工人的主人翁积极性。
一、班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班组职工安全素质偏低。部分老职工仍存在凭经验办事的现象,一些现场工作不信规程信经验,习惯性违章现象仍很突出。一些青工,跟老师傅学习,图省事、怕麻烦,不知不觉中养成习惯性违章,自己有时还不知道。因此,提高一些老职工、农电工、临时工的安全意识是反违章工作的关键。
班组职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导致职工安全素质普遍偏低。一部分职工对自我保护、互助保护都缺乏必要的认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必要的安全系统知识,更谈不上运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
(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够
现在虽然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但基层严格执行力不够,出现违章后的不按要求进行严肃处理。
(三)班组安全教育薄弱。在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天天讲,为什么还出安全事故?好像是安全教育没起到作用,真是这样吗?其实是安全教育没有针对性,没有深入性,没能真正引起职工的共鸣,没能促进职工接受安全的意识,在班组职工中形成的影响不大。
(四)缺少安全激励机制。有些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对班组缺乏必要的安全激励机制和办法,组员在生产中安全工作成绩大小都一个样,没有形成奖罚制度,没有作为各项工作考核的硬指标,没有真正激发职工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五)定期安全活动的认识不足。往往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安全活动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需要,是领导布置的任务,走走过场就行了,久而久之,有了麻痹大意的思想,致使班组安全活动不能定期进行或弄虚作假,编造活动记录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六)安全活动的内容形式缺乏多样化。班组的安全活动内容单一、无针对性是普遍现象。大部分班组只是一味地学习事故或听取领导讲话等,而不习惯于到现场结合实际进行现场分析、危险点评估,不注重现场讨论和彼此的思想沟通。
(七)对班组安全活动的检查不严。班组的工作可以说每一天都在和安全打交道。能否把安全贯彻到人心,安全活动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有关领导应该经常下到班组,与人员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形成思想互动模式,监督安全活动的开展。班长作为班组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首先要从思想上端正态度,不搞形式主义,以身作则把安全制度、组织措施落实到施工中去。哪怕一项很简单的工作也不要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做到工作中有安全检查,违章纠错,之后有安全小结、安全评估,使班组的安全工作形成制度化。其次作为安全员的安全责任不容忽略。身为安全员要具备比较全面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要有很强的安全知识认知度。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对班组生产安全提出合理的建议,始终有与时俱进的安全思想,确保安全管理常抓不懈,安全措施有效落实。安全员对安全工作是否负责直接关系到班组安全责任意识的整体水平。
二、做好班组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地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一岗一责制,以便使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职责明确、功过分明,从而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工作同班组成员连结、协调起来,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把企业安全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的基本途径。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班组安全之魂,哪个班组岗位安全责任制执行得好,安全生产就优。
第14篇 浅谈煤矿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是以安全生产为目的,按照一定要求对职工思想和行为施以影响的有计划的活动。从施教内容上讲,安全教育包含着以安全为主题的法律法规、岗位职责、操作标准、职业道德等诸多方面;就施教形式而言,它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多年来,煤矿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安全教育工作经验,诸如企业举办的安全知识培训班、安全业绩讲评会、安全经验报告会、安全技术大比武、安全演讲演唱会等大量集安全知识、技术操作于一体的群众性安全教育活动。同时,许多矿井还采用了违章曝光亮相、“三违”人员进入学习班等办法,充分发挥了安全警戒教育的强制性作用。
除此之外,矿区群众性安全文化作为煤炭企业安全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同样大放异彩,大量的独具特色的安全格言、谚语、顺口溜、歇后语等大众性安全文化在矿区内广为传播,职工群众在文化交流中,增强了安全意识,规范了遵章守纪的行为,对安全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安全教育是一项理论化、系统化的工程,是贯穿于安全生产的一条主线,是企业和职工利益的保障体系。发挥安全教育工作的强大优势,寻求安全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构建安全教育工作的崭新格局,是我们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努力认识和探索安全教育工作的新规律和新方法,以严谨的工作思路,踏实的工作作风,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研究新对策,采取新办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安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一、针对性,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安全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要及时研究和回答企业生存、发展和稳定的战略需求问题,研究和回答安全工作中企业和职工群众共同关心的实际问题。要善于抓住热点,攻克难点,捕捉亮点,使职工群众通过接受教育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受到他们的主人翁地位,认识到他们既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也是安全生产的责任者,使他们在生产中旗帜鲜明地维护企业安全第一的原则。
第二、实效性,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注重效果,从实践中获取真知,在真知中取得效果。安全教育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把工作做到职工群众的物质和精神实践活动中去,使安全教育工作真正为安全生产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要讲求安全教育工作的“效益性”,讲求投入与产出,争取事半功倍,避免徒劳无功。要充分认识职工群众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坚决反对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毫无作用的形式主义,抵制走形式、走过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假、大、空行为。
第三、主动性,就是要做到“未雨绸缪,因势利导,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安全教育工作要以感情投入获得“桃李回报”,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切实了解职工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掌握职工群众的基本情况,关心职工群众疾苦,倾听职工群众呼声,特别是在安全工作“非常”时期,要预见到职工思想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安全教育工作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以取得职工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第四、创造性,就是要做到勇于探索,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多年来,我们在安全教育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出现了显而易见的创新,但“发展就是硬道理”要求我们要保持创新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也就是说,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做法不但不可取,而且要坚决予以杜绝和抵制。
“本质安全”,顾名思议,那就是以人为本,让职工从珍爱生命,消除人的不安全思想和行为,提高矿井的安全装备水平,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达到实质性的安全。煤矿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没有安全就谈不上效益,就更谈不上文明创建,文明矿井的创建和安全生产有着必然的联系,煤矿企业就必须抓安全生产这一主题,有力的促进煤矿各项工作及三个文明的建设。
一、遵循安全资金的投入与产出的结果: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煤矿企业应该按照“煤矿规程”和“煤矿规程评价办法”的标准要求,以煤炭实际产出量定额提取维简资金,安全技措等专项费用,建立安全转项资金提取,使用不增,做到计划、财务、现场工程的三统一,确保专款专用,同时,重点抓好安全装备,基础设施,矿井安全培训设备的配套完善工作,安全技措资金项目与“一通三防”吨煤提取费用收到优先保证,先保安全生产投入的科学化、合理化、使井下的生产装备,生产条件更能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才能真正的使煤矿安全生产达到本质安全的目的。
二、遵循珍爱生命与价值的实现
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本,人的第一要求是生存的需求,是人生命的需求,经济的发展应该建立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基础之上。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丰富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以人为本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如果连生命健康都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要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人的素质提高,变粗放为集约发展。因此,要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尊重劳动权益而不是一味增加人力资源消耗和增强劳动强度,更不是象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人的生命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不重视安全生产就不是执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珍爱生命,首先使职工树立珍爱生命的理念,利用各种方式使职工明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努力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就要在不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同时也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如果发生死亡事故,不仅不能为社会服务做贡献,还会给家庭带来痛苦,给社会造成影响,所以不去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就不会珍爱生命,珍爱生命应该成为煤矿工人的优秀品质,应该受到职工的尊重。
其次,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使培训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和业务技术上来,所有新工人,新调入的职工未经培训一律不准上岗,班组长技术骨干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使全面通过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安全保障生产条件。深化治理三违工作和安全专项整治,实行专业化管理机制,实施分管领导专业自治,部门职能履行自治,区队自我管理自治,班组现场管理自治的管理机制。强化领导干部的履责职能,突出责效考核与效能监察,明确分工细化责任落实到位,积极开展党员身边无三违、无事故的活动,不断深化党员放心岗、示范岗、先锋岗活动,进一步使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在前进中得道加强。
总之,安全教育工作是确保安全生产,强化企业安全管理的金钥匙,是启发、引导和规范职工遵章守纪的关键。为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努力探索,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努力开创企业安全生产新局面。
第15篇 浅谈煤矿的安全管理
安全是企业的头等大事,特别是煤炭企业,由于工作环境和工艺的特殊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去年2月21日我矿发生了一起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的安全事故,给矿上造成了重大损失,给事故家属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对整个集团公司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使我矿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也反映出一些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自身保安意识较差,放松了安全的学习。当前,我们要吸取事故的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思想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彻底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从思想上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在做好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现代煤矿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了煤矿综合素质的高低。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换句话说,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应由事后追查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心理科学这个手段更好的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具体讲,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过程就是指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人的反复循环,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安全管理就是要着重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自由度极大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必须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2知觉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知觉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知觉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矿工们在井下作业,要做到高效和安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事物和特殊环境的感知、记忆、理解,达到人与性格、事物与环境、生产与安全的适应和协调。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的客观环境,才能为排除不安全隐患奠定认识基础。同时,只有矿工知觉出不安全隐患才能在行为上、技术上做到预防,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要按照感知规律来认识和观察井下环境,具体分析井下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提高警觉性,增强刺激感。被知觉的事物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才能达到知觉的清晰。一般来说强烈刺激容易被知觉;微弱刺激容易被忽略。在井下安全管理中,适当运用知觉对强度的敏感特征,多搞一些安全标志,搞一些相对强度如静与动、白与黑等,提示矿工们注意,增强知觉效果。总之,煤矿安全管理应充分利用知觉对强度的反映规律,改进和完善矿井的安全标志,以此自觉提高矿工的安全警惕性。
提高对比度,增强印象感。为了突出不安全的隐患,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在管理中要自觉地运用不同事物的对比,以增强人的知觉印象。不同的颜色对比、不同的形状对比、不同的声音对比、不同的环境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增强安全知觉印象,达到观察安全隐患的能力。增强安全行为中的动机激励,安全动机是推动着矿工进行安全生产的一种内部动因,推动着员工积极注意安全,对安全精力达到高度集中,使之成为一种定向力量。安全动机是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动机?真正把安全当作生产的第一需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矛盾。这就要求在生产操作的每个环节中,都必须坚持执行好安全生产制度。从煤矿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说,通过预测矿工的动机来培养提高矿工安全动机的行为,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