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动火作业石化企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采取的安全措施气割和气焊6
在使用气割和气焊时要注意氧气瓶及器具不得沾上油脂、沥青类物质,避免与高压氧气接触发生燃烧。保证氧气瓶乙炔瓶离动火点的安全距离大于10m,或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安全距离大于3m;乙炔瓶应立放,禁止卧放,以防丙酮随气体带出发生爆炸。严禁铜、银、汞类物质与乙炔接触,以防发生爆炸。使用的胶管不得有漏气、破裂、鼓泡等现象,避免让高温工件烧破带子发生着火。使用中发生回火要及时切断乙炔气。严禁暴晒,使瓶内压力升高。冬季乙炔管冻结时,禁止用火烧或用氧气吹。乙炔瓶的易熔塞应朝向无人处。
(黄迁亮 姚永钊)
第2篇 氨区增加安装蒸发器项目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
序号
作业项目
作业危险点
控制措施
检查人
1
脚手架搭建
1、高空作业。2、脚手架搭设检查使用
1、高空作业按照高空作业管理规定执行,脚手架铺设合格,人员安全带及防坠器检查合格并正确佩戴,备件、材料、工具等物件必须牢靠固定。2、高空吊装钢板人员必须应持有效的相关证件上岗。3、 施工脚手架必须经过专业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工作区域进行区域隔离,禁止其他无关人员穿行、逗留。4、施工区域进行区域隔离,并由专人进行监护,禁止无关人员通行和逗留,高空作业的下部严禁站人和进行其他作业。
2
安装蒸发器、缓冲罐
1、起重工作;2、高空作业。、
1、起重工应持有效证件进行设备操作。2、起重工具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合格,并做起落空载试验应检查起重设备、设备绑扎情况必须牢固,起重工作中重物下禁止站人,不准起重设备长期处于无人照料的承载情况;3、起重、与指挥人员应配合协调,否则不准工作;4、起重过程中,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该区域,并布置安全警示绳。
3
安装管道阀门、电火焊工作
1、电动工器具使用2、电气焊使用
1、严格按照动火工作票管理规定执行,做好现场防火措施,并在开工前由运行人员测试现场氨气含量是否满足开工短条件;2、每次动火后工作负责人检查现场有无残留火种。3、动火地点铺好防火毯,防止火星掉落和飞溅。
4
使用电焊机、电动工具
电动工器具使用
施工现场的检修电源、移动式电源盘和电动工器具,使用时必须装漏电保护器。 施工现场的各种用电设备和电动工器具,必须设置单独的保护零线,不准用设备自身的工作零线作接零保护。
批准:安健环审核:项目经理:编写人:
第3篇 造粒塔顶粉尘回收装置安装施工风险分析及安全措施
1、中毒(氨):
a、 氨的危害:途径:吸入。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2、烫伤:冷凝液、蒸汽、焊火花,不小心易烫伤。
3、着火、爆炸:氨是易燃、易爆气体。爆炸极限:15%-28%
4、机械伤害: ①绞伤 ②物体打击 ③压伤 ④砸伤 ⑤挤伤 ⑥剌割伤 ⑦触电
5、高处坠落; 作业处离地面都较高,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易出现高处坠落事故。
6、中暑: 作业现场温度高、湿度大、不通风,易造成中暑。
7、职业病:造粒塔顶粉尘较大。
8、触电:焊机、卷扬机、配电箱等用电设备较多。
安全措施
1、尿素车间及安固公司施工项目负责人,要对本项目的安全工作负责,召开参与施工人员会议,进行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2、3#尿素遇停车、开车、泄漏等非正常工况,车间提前通知施工人员撤离。
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着装,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严格遵守检修安全技术规程和本工种的安全技术规程。针对中毒危险,作业人员在三楼以上作业时必须随身携带过滤式防毒面具,还要注意风向,留意每条通道,一旦发生氨气泄漏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沿上风口通道搞通撤离。
4、起重吊装工程,必须分工明确,统一指挥作业,必须遵守《吊装作业安全规范》规定。
在作业区设置警戒线,防止人员进入。
5、严格执行动火制度,被动火部位的所在单位在工艺上要采取安全措施,动火施工单位要指派专人执行安全措施和监护,经检查确认合格后,填批动火许可证,方可动火。所有焊接动火作业,均应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安全规范”,非焊工严禁参与焊接作业。乙炔瓶与氧气瓶要按规定存放(间距5米),离明火不得少于10米。
6、当班未完工的作业,一定要采取可行的安全措施,并落实到人,避免发生意外的事故。
7、电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找电工检查处理,非电工不得乱动。电气检修,要按电力部《电气安全工作规程》执行。临时用电按 “安全用电制度”执行。
8、电气焊设备、电动手提工具及搬运机具等,保证安全可靠,绝缘良好,接地设施完好,安全装置齐全,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移动式电动工具必须装有触电保安器,并作可靠接地方能使用。
9、2米以上(包括2米)高空作业时,必须按相关要求办理高处作业票,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并携带工具袋,脚手架、竹笆子符合规范,梯子搭牢,上下端固定,防止打滑。高处作业时物料、工具上下传递用绳系送,不准向地面抛物,高处物料、工具必须放置在可靠位置,防止滑落伤人、砸坏管道、阀门、设备等造成意外事故。
10、作业时禁止踩踏阀门及细小管道,防止意外开启或断裂泄漏。
11、事先检查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对陈旧的登高爬梯、栏杆平台、阶梯、扶持物、支撑物及坑沟盖板等,均应认真细致检查,有无放置不到位、损坏、腐蚀、脱焊现象,要提前处理清除缺陷,做到安全可靠。
12、安全装置不准随意拆除,因施工需要必须拆除的安全装置(防护栏杆、平台等),施工完毕后必须立即复原,并保证完好。
13、阴暗场所和夜间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源,必须是安全电压,灯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14、项目完工后,必须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15、车间对施工人员做好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应急疏散工作。监护人认真负责,遇岗位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作业人员必须听从岗位人员指挥。
16、认真落实“五想五不干”,做到“四不伤害”。
17、夏季温度较高,施工作业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第4篇 汽机专业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
一、汽轮机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
1、 紧急停机操作的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
(1) 危险点分析:进行紧急停机时,由于是带负荷打闸解列,容易出现超速事故,同时如果主要操作步骤未及时完成,容易扩大引发烧瓦、动静摩擦、大轴弯曲等恶性事故;
(2) 安全措施:
① 严格执行《运行规程》中事故处理的操作步骤,优先保证转速下降、油系统工作正常、轴封调节、各加热器水位调节、盘车装置的投入等重点操作步骤的执行。
② 上述重点操作步骤执行完毕,方可进行其它操作,因此必须分清先后、主次。
2、 处理机组跳闸事故操作的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
(1) 危险点分析:机组跳闸后,由于是带负荷解列,容易出现超速事故,同时如果主要操作步骤未及时完成,容易扩大引发烧瓦、动静摩擦、大轴弯曲等恶性事故;
(2) 安全措施:
① 严格执行《运行规程》中事故处理的操作步骤,优先保证转速下降、油系统工作正常、轴封调节、各加热器水位调节、盘车装置的投入等重点操作步骤的执行。
② 上述重点操作步骤执行完毕,方可进行其它操作,因此必须分清先后、主次。
③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应迅速判断故障性质、查清机组跳闸原因,确认机组是否存在恢复运行的可能。如果不能恢复,则按停机操作处理即可,如果可以恢复,必须对设备操作的主次区分清楚,注意以下要点:
对旁路系统的投入优先于主汽疏水的开启;
(发生水冲击除外)汽缸本体疏水(缸内无水产生)不必开启, 导管、调速汽门室疏水及抽汽疏水的开启要根据事故处理的人力情况灵活掌握,人力紧张、需迅速恢复时可以不开;
注意油温、轴封、惰走情况及各加热器水位(主要是凝汽器、除氧器)的调节。
在机组极热态启动进行紧急恢复时不受《运行规程》中热态启动参数的限制,机前参数只要具备50℃以上的过热度、与高内缸上内壁金属温度相差(负温差)在30~40℃以内即可启动,应抓紧时间恢复,操作越延误,影响就越加深,后期机组启动的难度就越大。
3、 在紧急事故处理中,通常影响主设备的操作多集中于dcs系统,因此做为主值班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分清主次、把握全局,以dcs操作为主、以集控室外操作为辅;
4、 在事故处理中,值班员必须与机长和其他专业值班员加强联系、沟通和协调,掌握各专业动向、提出具体意见和要求,服从值长和机长的指挥,整个团队协调配合。
二、机组运行中凝结泵退备检修的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
1、 危险点分析:在机组运行中进行凝结泵退备检修是一项较常见的工作,由于负压系统部分阀门隔绝不严密,会在工作票发出后,在检修人员对设备解体检查时,容易造成相邻凝结泵汽化不打水和机组真空异常下降,严重影响主机的安全运行;
2、 安全措施:
① 运行值班人员在将凝结泵隔绝完毕后,可以通过被隔绝凝结泵入口压力表进行泄漏检查,以确认被隔绝凝结泵的严密状况;
② 工作票发出后,在检修人员对凝结泵负压部分解体时,现场要有运行值班人员监视并随时与集控室保持联系,在确认设备解体后未引发真空下降和相邻凝结泵的运行状况后,现场运行值班人员方可离去。
三、机组运行中给水泵倒换的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
1、 危险点分析:在机组运行中进行给水泵倒换是一项较常见的工作,但在勺管调节不当时,容易造成汽包水位大幅波动,严重时会引发机组跳闸,影响主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2、 安全措施:
(1) 给水泵倒换前,备用泵要暖泵充分,机械密封冷却水、油系统工作正常,确认备用泵完全出于备用状态;
(2) 避开机组涨落负荷区间,在机组负荷相对稳定阶段方可倒换给水泵;
(3) 建议给水泵倒换时采用手动倒换,经验丰富者也可采用自动倒换。
(4) 给水泵倒换时,要注意给水流量、汽包水位、主汽流量的平衡,倒换操作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勺管加减速度的快慢;
(5) 勺管调节时要注意避让两台给水泵出口逆止门开、关和两台给水泵再循环门开、关的位置,以防止汽包水位波动过大;
(6) 给水泵倒泵时,各值班人员要严格执行公司下发的《关于给水泵冷油器的操作规定》,给水泵倒泵现场要安排充足的人力并保证通讯畅通。
四、机组运行中冷油器倒换的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
1、 危险点分析:本机组冷油器采用三通联成阀,理论设计上不会出现断油的可能,但如果在倒换前备用冷油器没有完全备用、倒换中油温调节不及时,仍然会发生断油、烧瓦、跳机的事故,因此必须把握好主要环节;
2、 安全措施:
(1) 系统状态:备用冷油器水侧出口门全开,水侧入口门全关;油侧应充满油,保持通油旋塞处于全开状态。
(2) 备用冷油器水侧、油侧均必须提前排净空气。
(3) 倒换时,随着三通阀手柄的旋转(备用冷油器的油侧开始逐渐投入),要及时逐渐开大备用冷油器的入口水门并逐渐关小运行冷油器的入口水门。
(4) 手柄旋转过程必须缓慢,防止油压出现波动,否则立即停止操作;油温的调节必须跟上,否则应立即停止旋转手柄。
(5) 冷油器倒换时,专工必须到现场把关。
五、机组启动中主要操作的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
1、 法螺及夹层加热系统操作的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
(1) 危险点分析:投入法螺及夹层加热系统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超压时,会使安全门动作引发大量汽水损失并伴随强烈噪音;安全门拒动时会引发联箱发生爆破,造成事故。操作不当引起加热不均时,会引起汽缸金属膨胀不均,引发动静摩擦和大法兰泄漏事故。
(2) 安全措施:
① 严格执行《运行规程》中有关操作步骤,认真暖管、疏水,逐渐升温升压,控制联箱压力不超过最高允许压力。
② 严格按照各被加热部位的实际加热需求及时调节加热蒸汽的强弱,加热做到既不过分也不欠缺,以防止受热面膨胀不均造成事故。
2、 旁路系统操作的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
(1) 危险点分析:旁路系统操作不当,会引发一旁后超温闭锁或低温带水、二旁后超温闭锁和降真空,冲转过程中调整会引发转速大幅波动,机组启动中投入不及时会延误机组启动时间;
(2) 安全措施:
① 保持稳定合格的凝结水压力、给水压力和机组真空,为旁路系统的投入创造条件。
② 旁路系统应逐渐开启、缓慢进行,加强汽水调节的配合,保持减压减温后参数的基本稳定,手动调节趋于稳定后,方可投入自动调节,否则由于波动造成偏差大会使自动调节失败。
③ 机组启动冲转过程中严禁调节旁路系统。
④ 旁路系统的退出应在机组并网后逐渐进行。
⑤ 不论在机组正常启动还是紧急恢复启动时,旁路系统均是配合启动的主要操作手段,值班人员必须在实际操作中给与高度重视。
3、 轴封系统操作的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
(1) 危险点分析:轴封系统汽源参数不合格或操作、监视不当,使轴封供汽参数骤冷、骤热或超压、断汽,会引发一系列事故,如在机组启动中出现轴封供汽温度骤降或断汽,会引发机组跳闸,如在机组启动中轴封供汽温度骤升或偏高会引发高、中压缸正差胀增大使机组冷态启动遇阻,如连续超压运行会引起油系统进水等等;
(2) 安全措施:
① 保持稳定的凝结水压力和辅助蒸汽参数,是轴封系统操作顺利的前提条件。
② 开机过程中投入轴封自动调节后,必须及时联系一期维持稳定的辅助蒸汽压力和温度,同时对轴封自动调节情况保持跟踪,不可放任不管,否则由于波动造成偏差大会使自动调节失败(曾发生机组跳闸事故)。
③ 机组正常运行过程中,要掌握一期辅助蒸汽汽源的参数情况,必要时及时对一期提出要求,以保证轴封备用汽源的良好备用和随时可用。
④ 机组正常运行过程中,一期辅助蒸汽汽源退出备用时,各值班人员必须熟悉掌握专业制定的关于辅助蒸汽汽源退出备用的事故预案并认真执行。
⑤ 转子静止时,严禁送入轴封汽。
⑥ 各值班人员必须认真执行《运行规程》规定的机组不同启动方式下的轴封运行方式,避免误操作发生。
⑦ 另外,在滑参数停机过程中,由于辅助蒸汽用户的减少,会造成g4在低于100mw负荷时的辅汽温度、轴封温度不断下降的情况,影响机组的顺利停运,一旦发生此情况,值班人员可以采取开大各路疏水、人为增加辅汽用户、要求一期提升辅汽参数等方法来减缓轴封温度的下降,同时,g4在低负荷的运行时间不宜过长。
4、 油温调节操作的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
(1) 危险点分析:油温调节操作不当,一旦大幅波动,油压也会受到影响,会使油膜失稳引发振荡,一旦出现轴振、瓦振变化便很难控制,极易引发机组跳闸(曾发生机组跳闸事故);
(2) 安全措施:
① 严格执行《运行规程》规定,保持盘车阶段的30~35℃的油温可以有效减少机组启动后油温调节的操作量。
② 机组启动中油温的调节应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启动前保持低油温的稳定;二是在定速或并网后进行油温调节的人为干预,其他时段尽量减少或不进行调节,以减少与其他操作的相互交叉干扰。
③ 进行油温调节时,在现场或dcs系统必须有人连续监视;
④ 油温的调节应缓慢进行,在闸阀(b冷油器)调节时要摸好虚扣,在蝶阀(a冷油器)调节时要注意中间行程(30~50%)影响较大,要充分掌握阀门特性。
第5篇 汽轮机转子裂纹原因分析及运行安全措施
1裂纹情况
河北省南部电网某厂#2机为上海产单缸冲动凝汽式汽轮机,1972年6月投产,容量50 mw,型号为n5090,运行至1986年,更换了汽轮机转子。2003年10月,在该机组大修的过程中,汽轮机转子调速级及汽封处发现裂纹,见图1。
经河北省电力研究院锅检中心对该处裂纹进行深度测量,结果为:a处裂纹深度13.6 mm,b处4.4mm,c处3.5 mm。
2原因分析
该缺陷严重了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排除制造因素,转子出现裂纹主要是由于交变热应力引起的金属疲劳损伤超出了材料的屈服极限而造成的,原因分析如下。
a.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该厂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为河北省南部电网的主要调峰厂之一,机组启/停次数增加,造成低周热疲劳率增加,机组在多次交变应力作用下,引起金属材料内部微观缺陷的发展,从而造成金属热疲劳,引发金属裂纹。
b. 机组启动过程中暖机时间短,热应力大。该机组启动时存在负差胀过大的缺陷,为控制差胀,保证机组的正常顺利启动,从冲车到机组接带初始负荷的时间比较短,蒸汽流量快速增大,加剧金属温升,造成汽轮机转子尤其是高调门部位和高压侧轴封处热应力较大;另外,根据调度的预计负荷安排,从并网到带满负荷,暖机时间明显不足,这些都会加大转子的热应力。
c. 冷机的邻机启动对转子的损坏程度尤其大,在用额定参数的蒸汽冲车时,蒸汽会在金属表面进行剧烈的凝结放热,使汽缸和转子外表温度急剧上升,尤其是转子加热面积大,升温更快,转子表面所受的热压应力就更大,当热压应力超过金属材料的屈服极限后,就会在该处产生局部塑性变形。随着转子的不断加热,其承受的热应力减小,但塑性变形不会随着转子热应力的减小而自行恢复,它在周围弹性区的影响下会出现残余拉伸应力,在高温条件下,该残余应力随时间增加而减小,即金属松弛现象,尤其在轴径最大的前汽封和调节级处,这种金属变形现象更明显。若邻机启动次数增加,其损坏程度更加严重,这样转子表面很快就会产生疲劳裂纹。
d. 机组超速试验使转子裂纹加剧。在做超速试验过程中,转子离心力加大,停下来后产生泊桑效应,每多做一次超速试验对机组转子的危害就会加大一次。
e. 机组消缺时,需将汽缸温度降到很低,强制冷却汽轮机,使汽轮机带很少的负荷, 到汽轮机的最后几级,甚至变成了鼓风机,因机组鼓风损失产生的热量带不走,温度很高,而蒸汽处于低温、低压状态,使机组产生很大的热变形,也会使转子产生裂纹。
f. 在1999年10月大修前,该机一直存在着机组振动大的缺陷,大修检查发现转子第17级断裂5片,第19级断裂3片,掉叶片会引起转子运行失去平衡,长期运行造成金属疲劳损伤,引发转子裂纹。
g. 在机组找振动加平衡块过程中,机组转子处于静止状态,机组需要保持真空,仍然需要送汽封,这时对汽轮机转子影响是最严重的。处于静止状态的转子局部受热,膨胀不均匀,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和热变形,也会使转子产生裂纹。
h. 该厂汽轮机高压轴封的五档泄汽泄到二段抽汽,来加热#5高加,而在机组并网后到投入高加的时间里,五档泄汽只能沿着大轴到四档泄汽,然后通过四档泄汽泄入#3低加。在此过程中,五档泄汽的温度比四档泄汽的温度高得多,使转子高压轴封处产生热冲击,造成热疲劳,加速转子裂纹的产生。
3处理方案
通过载荷工况分析,原结构复合应力最大的位置为端部弹性凹槽、叶轮过渡角等转子截面存在突变处。经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对该转子进行强度计算后,初步确定2种切削方案,见表1,为转子车削加工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计算表明,圆角半径不变时,随着车削深度的增加,最大应力也随之增加;而随着圆角半径的增加,最大应力随之减小。经比较最终选择了方案1。经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车削后提出以下建议:
a. 减少不必要的启/停次数。
b. 减缓启动速率,降低启动中温度的变化率。
c. 尽量采用滑参数启动方式。
d. 避免参与启/停调峰。
4防止措施
为了防止转子发生断裂,在运行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a. 发现转子有裂纹的机组一般不参与启/停式调峰,以减少启/停次数,减少对机组的热冲击。
b. 机组在启动时,要减慢启动速度,延长启动时间;冲车前要严格控制汽温、汽压参数,主汽温度必须比调节级室金属最高温度高50~100 ℃,并且过热度不低于80 ℃。在冲车时,适当延长冲车时间,机组带负荷速度减慢。
c. 在机组启动之前要按规定检查各个疏水门的状态,防止上、下缸温差大。
d. 汽封疏水管要充分疏水,汽封汽源要与汽缸温度匹配,汽缸温度低于150 ℃时,使用汽平衡来汽作汽封汽源;汽缸温度高于150 ℃时,使用三段抽汽作汽封汽源。
e. 停机后要严密监视汽缸温度,防止冷水、冷汽进入汽缸。
f. 加强运行参数的监视,保证蒸汽参数在正常范围。当蒸汽参数偏离允许范围时,要及时联系、调整,防止超温、超压。
g. 机组冷态启动时不得使用邻机汽源启动。
h. 连续盘车中,若因设备检修要求需停止连续盘车时必须经上级部门批准,尽量减少停止连续盘车的时间。
5结束语
发现转子有裂纹的机组,在启/停过程中应放慢启动速度,延长启动时间,尽量减小热应力,以保证机组的安全。同时建立、健全机组的寿命管理体系,加强设备可靠性管理,这是保证设备安全之本。
第6篇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煤层自燃火灾是指在有自燃倾向的煤层内,在适宜的供氧储热条件下而氧化发热、升温,当温度超过其着火点时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煤自燃火灾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具有自燃倾向的煤呈破裂状态堆积存在;透空气供氧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间断地发展;在氧化过程中生成的氧化热量大量蓄积,难以及时放散。
1.决定煤自燃倾向性的因素
(1)煤的炭化变质程度。煤的炭化程序越高,其自燃倾向性越小;褐煤矿井自燃发火次数低于烟煤矿井;烟煤矿井中长焰煤和气煤自燃危险性大,而贫煤则较小。
(2)煤中水分。一定含量的水分有利于煤的自燃(小于4%),而湿度过大(小于4%),则会抑制煤的自燃。
(3)煤岩成分。煤岩成分中,含丝煤越多,自燃倾向越大,因为具有纤维构造而表面吸附能力又高的丝煤在常温下吸氧能力特别强。
(4)煤中含硫量。在同牌号煤中,含硫化物越多,越易自燃。因为煤中所含黄铁矿在低温氧化时生成硫酸铁和硫酸亚铁,使煤体膨胀而变松软,增大了氧化表面积;黄铁矿氧化热也促进煤的自燃。
(5)煤的粒度、孔隙度、瓦斯含量及导热能力也是影响自燃倾向的因素。
2.影响煤自燃的地质、采矿因素
(1)煤层厚度。据统计,80%的自燃火灾是发生在原煤层开采中。厚煤层容易发火的原因,一是难于全部采出,遗留大量浮煤和残柱;二是采区回采时间过长,大大超过煤层的自燃发火期。
(2)煤层倾角。煤层倾斜越大,自燃危险性越大,急倾斜煤层发火次数多。
(3)地质构造。在断层、褶曲、破碎带、岩浆入侵地区,其自燃火灾频繁。这是因为煤体碎裂吸氧条件好,氧化性能高所致。
(4)开拓采煤条件。用石门、岩石大巷开拓,切割煤层较少,煤柱也留得少.自燃发火的危险性小;使用回收率高的采煤方法,采空区残煤少,也不易发火。
回采速度慢,拖的时间长,地压增大、氧化面积大,时间长于自燃发火期,很容易产生自燃火灾。
(5)通风条件。漏风大不仅有效风量低,而且向采空区、煤柱区渗漏供氧,促进了煤的自燃发火。
3.煤层自燃发火期
它是自燃危险程度在时间上长短的量度,自燃发火期越短的煤层,自燃发火危险程度越大。煤层自燃发火期是指开采过程中暴露的煤炭,从接触空气到发生自燃的一段时间,一般以月为单位,也有以天为单位。
4.煤自燃的征兆
(1)煤炭自热的初期阶段的征兆有:煤温有所升高,但在临界温度60~80℃以下;出现c02、co气体;空气中氧浓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大。
(2)煤炭自热的后期阶段的征兆有:火源点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大,出现雾气,煤壁挂水珠,类似“出汗”现象。
出现煤炭氧化和干馏的产物,如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乙烷(c2h6)、乙烯(c2h4)、丙烯(c3h6)、乙炔(c2h2)以及苯(c6h6)、荼(c10h8)等。
煤温、水温、气温都有所升高。流出的水酸性增大。
芳香族的碳氢化合物气味(煤油味)是井下自燃最可靠的征兆。
(3)测定空气成分、气温、岩温用以预报自燃。煤自热到自燃的激烈氧化过程中,火区附近的空气成分会发生变化:氧的浓度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并先后出现一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
围岩温度的变化要在一定深度的钻孔中测定;空气温度可用普通温度计测定你,空气湿度用干湿球温度计求算。
5.防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
(1)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和采煤方法
优先采用石门、岩石大巷的开拓方式,以减少矿层或煤层的切割量,便于少留矿柱(煤柱),易于及时封闭和隔离采空区。
还宜采用岩石上山,区段巷道重叠布置,区段巷道分采分掘布置的开拓方式。
(2)坚持先上层后下层,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和由井田边界向中央后退式回采方式。
选用回采率高、回采速度快、不留煤柱、采空区容易封闭的采煤方法。
(3)合理布置采区。可根据煤的自燃发火期的长短和回采速度来决定采区尺寸。必须保证在煤体自燃发火期到来之前回采完毕并及时封闭采区。
(4)提高回收率,降低煤炭损失,减少采区残矿残煤,提高回采程度,清扫工作面浮煤,及时充填采空区。
6.通风防火措施。有自燃危险的矿井,以风控火,应采取如下措施:
(1)实行机械通风,建立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加强通风管理。
(2)采用分区通风,避免串联,及时调节风流,控制和隔绝火区,缩小火区范围。
(3)最大限度地降低风压、减少漏风,及时安设调节风门、风窗、密闭墙等通风构筑物,并正确选择安设地点,保证施工质量。
(4)加强通风系统的测定和管理,特别注意有自燃危险区域的风量、风压、风向、漏风状况、空气中瓦斯浓度、一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5)均压通风。调节风门均压,减少并联网路漏风,即在工作面回风巷道里安装调节风门,降低工作面压差,减少风量。
改变工作面通风系统进行均压,即由上、下巷道进风,中间回风道回风的“w”形通风,这样由于工作面压差减少。采空区内自燃带范围压缩,窒息带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前移,控制了浮煤的自燃。
对有可能发生煤自燃而已封闭的区域,使用封闭区均压措施,可防止火灾的发生和复燃。具体方法是并联支路与调节风门均压;局扇与调节风门均压;主扇与调节风门均压,连通管均压以及改造通风系统均压等。
7.预防性灌浆
(1)采前预灌
对特厚煤层或因老空区过多而极易自燃的煤田最好采用采前预先灌浆。
(2)随采随灌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可同时向采空区灌浆,以防止遗煤自燃和胶结冒落的矸石,形成再生顶板,为下分层开采创造安全防火条件。
随采随灌可用埋管灌浆、插管灌浆、洒浆等方法。
(3)采后灌浆
开采自燃不十分严重的厚煤层时,可在上分层工作面采完后,封闭停采线的上下出口,然后在上出口的密闭内插管大量灌浆,以充填易自燃的空区。
8.阻火剂防火
阻火剂可采用无机盐化合物如氯化钙(cacl2)、氯化镁(mgcl2)、氯化铵(nh4cl)、氯化钠(nacl)、三氯化铝(alcl3)以及水玻璃等溶液。采用架间喷洒阻化挤和采空区注凝胶(是阻火剂的一种)的方式灭火。
第7篇 锅炉危险性分析及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锅炉:承受一定压力产生蒸汽的设备。由“锅”与“炉”两个主要部分组成,锅是装水的容器,炉是燃料燃烧的产物地方。
锅炉作为工业生产、基本建设、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中常用的设备,又是容易发生事故的特殊设备。若发生爆炸极具杀伤和破坏力,可把整个锅炉、容器或它的碎块以很高的速度抛出,并产生冲击波,直接破坏周围的设备和建筑物,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因此,使用锅炉必须加强防火安全管理。
一.火灾危险性
1.锅炉在设计、制造、安装上有缺陷,质量不合要求;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安全装置失 灵,起不到保护作用等,都可导致锅炉本身发生爆炸,引发火灾。
2.锅炉在点火前未将滞留在炉膛或烟道内的爆炸性混合物排除干净,或锅炉的燃烧系统燃烧不良,使炉膛内没有完全燃烧的产物积滞在烟道和尾部,以及燃烧室负压过大和燃料中本身混有爆炸性杂质等,都会导致锅炉的炉膛发生爆炸,炸毁锅炉房,危及周围建筑物。
3.由于一些可燃构件、可燃物与锅炉房的烟囱相距过近,在长期烘烤下起火。以及烟囱内的飞火落在周围的建筑物或可燃物上引发火灾。
4.锅炉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会在锅炉管道内部结成水垢,使金属壁过热机械强度降低,造成鼓泡、爆管、变形等现象,甚至导致爆炸。同样,若炉膛内的烟灰垢不及时清除,也可能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5.炉渣处理不当,死灰复燃引燃附近的可燃物。
二.防火措施
1.锅炉房的要求
(1)锅炉房一般应单独设置,但不可设在(或毗邻)人员密集的场所。锅炉房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不过以煤为燃料且总额定蒸发量不超过每小时4 吨的锅炉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但应注意其烟囱与屋顶可燃结构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o 厘米。
(2)锅炉房应选择在主体建筑的下风或侧风方向。与周围易燃、危险建筑,以及锅炉房与煤堆,锅炉房与油(气)罐等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根据储量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执行。
(3)锅炉房应采用每平方米一般不宜超过12o 公斤的轻型屋顶作泄压面积。锅炉房作多层布置时,每层两侧至少应各有一个出口,并有安全疏散楼梯直达各层操作点。锅炉房通向室外的门应向外开,工作室或生活室的门应向锅炉内开,所有出入口和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但是,与锅炉房毗连的调压间,应用防火墙分隔,其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得直接通向锅炉房。
(4)炉渣场地的位置要选择适当,周围最好砌筑围墙。而在锅炉房周围25 米范围内,不得搭建易燃建筑或堆放可燃物。
(5)锅炉房电力线路应采用金属套管或电缆布线,不可沿载热体的表面敷设,也不可在煤场下通过。室内禁止堆放可燃物。
(6)锅炉室应根据需要设置消防给水设备、灭火系统,配备灭火器材等。
2.锅炉及其运行的要求
(1)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检修、改造、检验等必须符合《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热火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2)锅炉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岗位安全责任制》及有关锅炉安全运行的各项制度。
(3)操作人员应经常检查锅炉水位表、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确保其安全可靠。操作时不可造成锅炉骤冷骤热,加水过满,断水,汽、水共腾等情况。此外,也不准在炉体和管道上烘烤任何物品,擦拭设备所用的油棉纱、油抹布应存放在金属器皿中或及时处理。
(4)禁止在锅炉内焚烧任何非锅炉本身规定的燃料。烟囱应安装消烟除尘和火星熄灭装置等。排出的热炉渣必须放置在专用炉渣场地上。
(5)有关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的燃料本身防火要求及其特殊的防火要求,请参照本辑中“发电厂(站)、核电厂机构的防火”及“城市煤气、液化气生产和输配机构的防火”的相关内容。
3.锅炉清垢的要求
(1)清除水垢的方法通常有手工清洗、机械清洗和化学清洗三种方法。前两种清洗方法危险性不大,而使用化学清洗法时,是用酸性或碱性药剂溶液与水垢发生反应使水垢脱落,因溶液本身有腐蚀性和产生氢气,所以应加强通风,并严格控制附近火源。
;
(2)清除灰垢采用化学清灰剂时,应按爆炸物品和强氧化剂加以控制和加强管理。
第8篇 现浇支架倒塌事故分析及安全措施
轻型钢管脚手架经济轻便适用,是施工中常用的通用设备,也较为普遍的用于施工承重支架。由于应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时常忽略支撑架的专项施工方案设计、检算及措施不到位。造成此类支撑架倒塌事故频频发生,由此产生了经济损失巨大。因此,支撑架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轻型钢管脚手架为直径介于φ48×3.5左右的扣件及碗扣钢管脚手架。一、支架常见的倒塌事故分类a、高宽比差距悬殊支架。扣腕式脚手支架,整体结构是一个超静定受力体系,手工计算准确性差,微机软件计算不普遍。理论计算功底差的人很难完成完整的理论计算。使用局部计算结果代替整体计算的结果,对于高宽比差距悬殊的高支架而言,整体稳定性小于局部稳定性,容易产生失稳事件。高宽比悬殊(h/b≥5)支架示意图如图a所示.。
如某工程的地铁车站顶盖现浇支架就是采用的轻型门式支架和扣腕式钢管支架。在方案布置中,立杆间距虽有不同,不管多高支架,立杆稳定性都是按照底层立杆水平拉杆步距1.2米计算承载力结果布置的,对于较高支架的承载能力可能不能满足要求。b、立杆不垂直——左右摇摆支架。此类支架高宽比虽不悬殊,理论计算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由于立杆接头都放在同一截面处,接头扣件松动、游间大,不能约束立杆垂直受力,实际安装中立杆接头有小角度铰动、立杆弯曲,立杆支撑能力远远小于理论计算能力,立杆支撑能力大大降低。支架立杆不垂直结构示意图如图b所示。c、一侧倾斜支撑架。此类支撑架高宽比虽不是悬殊,理论计算整体稳定性能够满足要求,由于施工不到位或者杆件质量有问题、水平杆接头扣件松动、游间大等因素,不能约束立杆垂直或者个别水平杆拉结失效,不能约束立杆垂直,实际安装中支架整体有倾斜。倾斜的立杆远小于理论计算压杆稳定的承载能力。个被水平杆接头失效后,由于立杆受压自由度增长,会大大降低该杆该段的承载能力。支架整体倾斜示意图如图c所示。
d、地基基础局部沉陷类支撑架。此类支架理论计算时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在实际施工中产生局部地基不均匀下沉或潜在隐形沉陷(整体均匀下沉另当别论),立柱受载后下沉的立杆支撑失效,所应该分担的荷载转嫁到未下沉立杆上,造成未下沉立杆超载失稳—最后支架倒塌。支架地基局部沉陷结构简图如图d所示。e、地形地势高低差支架。有些支架地基地面不平,高差很大,会产生一面坡式地形支架。支架较高一侧的弹性压缩变形量大于较矮一侧的弹性压缩变形量,支架整体会产生向较高一侧涌动的倾斜现象。这种涌动会立杆倾斜失稳,最后造成支架倒塌。地势倾斜式支撑架结构如图e所示。
f、横杆步距超标支架。有些承重支架,方案设计不完整、缺少完整桁撑表述,以及盲目赶工期,造成支架横杆缺失或失效——横杆步距超标(现行脚手架规范一般横杆步距1.2m),使得立杆自由受压长度成倍加大,致使立杆支撑能力成本降低,最后屈溃垮塌。
g、虽然支架的稳定性满足要求,支撑平台上托横梁刚度或强度不足、托梁局部有质量缺陷等因素,会塌陷和折断引起支架破坏或垮塌。二、支架各类倒塌事故的预防措施
事故类型 | 计算 | 控制方法 | 针对性保证措施 |
a | 能 | 计算为主 | 以整体承载能力和抗倾覆稳定为主; 加强纵横斜拉剪刀撑布置,增加外侧斜支撑或者斜拉筋,提高抗倾覆稳定性; 高宽比特别悬殊的(大于5的)独立支架,应优先选用大型型钢支架。 |
b | 否 | 检查为主 | 立杆接头错开布置,每个水平面接头不得大于总立杆数的50%。 立杆接头扣件索紧牢固,或者加楔塞紧; 加强纵横斜拉剪刀撑布置,约束立杆变形; |
c | 否 | 检查为主 | 水平杆接头扣件索紧牢固,或者加楔捆绑牢固,确保有效; 水平拉结杆步距不得大于计算值; 加强纵横斜拉剪刀撑布置,约束立杆变形; |
d | 否 | 检测为主 | 1、地基碾压整平,达到承载力要求; 2、支架基础高于周围地面20~30cm,周围设置截水沟,防止雨水流进,施工中严防水侵泡; 3、对碾压碎石基础而言,应设置纵横交叉枕梁(方木或者型钢),提高整体受力效果; |
e | 否 | 检查为主 | 格外加强高低差方向斜拉剪刀撑; 顺桥向高低差形式的,应将支架与墩台身间采用较强的刚性连接; 横桥向高低差形式的,设法在支架高边一侧增加斜支撑和矮边增加斜拉筋; |
f | 否 | 检查为主 | 严格控制横杆安装步距,垂直立杆的纵横立面均不得超标; 水平杆接头错开布置,在一个立面上接头率不得大于50%; 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锁紧、牢固、有效。 |
g | 能 | 计算为主 | 通过预压检测和检验计算成果,为施工调差提供准确参数。 横梁材质严格把控; 荷载集中部位横梁严格检查验收。 |
第9篇 燃料电工作业部工作危险点分析及应采取安全措施
a.输煤配电柜、控制箱、检修电源箱检修危险点分析及措施
一、危险点分析:
1、人身触电
2、机械伤害
3、安全用具不合格伤人
4、电弧烧伤
5、粉尘
二、安全措施:
1、确认工作票措施全部执行。工作前验明无电、核对设备编号准确无误后方可工作。
2、移动备件轻拿轻放,防止碰伤,并正确配戴防护用品。
3、安全工器具应试验合格,并且未出有效期,否则不得使用;
4、电动工具应试验合格,配合漏电保护器使用,并戴绝缘手套。
b.开关、电缆、电缆桥架、照明危险点分析及措施
一.危险点分析:
1机械伤害
2电弧烧伤
3人身触电
4、火灾
5、高空坠落
6、粉尘
二.安全措施:
1、确认工作票措施全部执行。工作前验明无电、核对设备编号准确无误后方可工作。
2、高空作业应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使用有合格证的安全带、安全带挂钩或绳子应挂在结实牢固的挂钩上。
3、在进行高处工作时,除有关人员外,不准他人在工作地点下面通行和逗留,并在工作地点下面设有围栏,防止落物伤人。
4高处作业必须搭建脚手架或防止坠落措施后方可进行。
5担任高空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患有精神和癫痫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均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c.拉线开关、跑偏开关、除铁器、变频器
一.危险点分析:
1机械伤害
1、电弧烧伤
2、人身触电
3、火灾
4、粉尘
二、安全措施
1、确认工作票措施全部执行。工作前验明无电、核对设备编号准确无误后方可工作。
2移动备件轻拿轻放,防止碰伤,并正确配戴防护用品。
3安全工器具应试验合格,并且未出有效期,否则不得使用;
4电动工具应试验合格,配合漏电保护器使用,并戴绝缘手套。
d.高、低压电机
一、危险点分析:
1烫伤
2碰伤
3安全用具不合格伤人
4触电
5爆破伤人
6起吊时碰伤人及设备
7、粉尘
二、安全措施:
1、确认工作票措施全部执行。工作前验明无电、核对设备编号准确无误后方可工作。
2、移动备件轻拿轻放,防止碰伤,并正确配戴防护用品。
3、安全工器具应试验合格,并且未出有效期,否则不得使用;
4、电动工具应试验合格,配合漏电保护器使用,并戴绝缘手套。
5、液压工具专人操作,不得超过规定压力,同时移动时轻拿轻放,防止碰伤。
6、起吊时应由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专人指挥,不得在起吊物下方停留或行走,缓慢起吊,以防碰伤人及设备。
第10篇 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措施
危险作业共八个方面: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断路作业、破土作业、吊装作业、盲板抽堵作业。
1.动火作业
序号 | 风险分析 | 安全措施 |
1 | 易燃易爆有害物质 | 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体保护。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
2 | 火星窜入其它设备或易燃物侵入动火设备 | 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___块隔断,挂牌,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
3 | 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 | 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后予封闭。 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 |
4 | 泄漏电流(感应电)危害 | 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 |
5 | 火星飞溅 | 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飞溅。 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
6 | 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 | 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m。 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 |
7 | 电、气焊工具有缺陷 | 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
8 | 作业过程中,易燃物外泄 | 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 |
9 | 通风不良 | 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密封下水漏斗,清除油污,附近不得有用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
10 | 未定时监测 | 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②做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至动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 |
11 | 监护不当 | ①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工况变化,并坚守现场。 ②监火人随时扑灭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作业,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
12 | 应急设施不足或措施不当 | ①动火现场备有灭火工具(如蒸汽管、水管、灭火器、砂子、铁铣等)。 ②固定泡沫灭火系统进行预启动状态。 |
13 |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 若涉及下釜、高处、抽堵盲板、管道设备检修作业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
14 | 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 若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_级动火作业证》。 |
序号 | 风险分析 | 安全措施 |
1 | 隔绝不可靠 | ①与该设备连接的物料、蒸汽、氮气管线使用盲板隔断,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②拆除相关管线 |
2 | 机械伤害 | 办理设备停电手续,切断设备动力电源,挂“禁止合闸”警示牌,专人监护。 |
3 | 置换不合格 | 置换完毕后,取样分析至合格。 |
4 | 氧气不足 | 设备内氧含量达18~21%。 |
5 | 通风不良 | ①打开设备通风孔进行自然通风。 ②采用强制通风。 ③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④采用管道空气送风,通风前必须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严禁通入氧气补氧。 ⑤设备内温度需适宜人员作业。 |
6 | 未定时监测 | ①作业前30min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设备。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 ③作业中应加强定时监测,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 |
7 | 触电危害 | ①设备内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风作业应小于等于12v。 ②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
8 | 防护措施不当 | ①在有缺氧、有毒环境中,佩戴隔离式防毒面具; ②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不准穿戴化纤织物; ③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穿戴好防腐蚀护具:扒渣服、耐酸靴、耐酸手套、护目镜。 |
9 | 通道不畅 | 设备进出口通道,不得有阻碍人员进出的障碍物。 |
10 | 监护不当 | ①进入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②监护人随时与设备内取得联系,不得脱离岗位; ③监护人用安全绳拴住作业人员进行作业。 |
11 | 应急设施不足或措施不当 | ①设备外备有空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急救用品; ②设备内事故抢救时,救护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方能进入设备内实施抢救。 |
12 |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 若涉及动火、高处、抽堵盲板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
13 | 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 若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
14 | 设备内遗留异物 | 设备内作业结束后,认真检查设备内外,不得遗留工具及其它物品。 |
序号 | 风险分析 | 安全措施 |
1 | 违章作业 | ①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电气安全作业证。 ②临时用电线路架空高度在装置内不低于2.5米,道路不低于5米。 ③所有临时用电线路,不得采用裸线。 ④临时用电线路架空线,不得在树上或脚手架上架设。 |
2 | 电缆损坏 | 暗管埋设及地下电缆线路应设有“走向”标志和安全标志,电缆埋设深度大于0.7米。 |
3 | 配电盘、配电箱短路 | 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盘、箱应有防雨措施。 |
4 | 防止设施损坏 | ①临时用电设施应有漏电保护器。 ②用电设备、线路容量、负荷应符合要求。 |
5 | 防止火灾爆炸 | 所使用的临时电气设备和线路须达到相应的防爆要求。 |
6 | 作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 若作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证》。 |
序号 | 风险分析 | 安全措施 |
1 | 作业人员不熟悉作业环境或不具备相关安全技能 | 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教育,熟悉现场环境和施工安全要求,按《高处作业证》内容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后,方可作业。 |
2 | 作业人员未佩戴防坠落防滑用品或使用方法不当或用品不符合相应安全标准 | 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拴安全带,穿防滑鞋。作业前要检查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作业中应正确使用。 |
3 | 未派监护人或未能履行监护职责 | 作业监护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工况变化,并坚守现场。 |
4 | 跳板不固定,脚手架、防护围栏不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 搭设的脚手架、防护围栏应符合相关安全规程。 |
5 | 登石棉瓦、瓦檩板等轻型材料作业 | 在石棉瓦、瓦檩板等轻型材料上作业,应搭设并站在固定承重板上作业。 |
6 | 登高过程中人员坠落或工具、材料、零件高处坠落伤人 | 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材料、零件必须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得持物。不准空中抛接工具、材料及其他物品。易滑动、易滚动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坠落。 |
7 | 高处作业下方站位不当或未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 高处作业正下方严禁站人,与其他作业交叉进行时,必须按指定的路线上下,禁止上下垂直作业。若必须垂直进行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
8 | 与电气设备(线路)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或未采取有效的绝缘措施 | 在电气设备(线路)旁高处作业应符合安全距离要求。在采取地(零)电位或等(同)电位作业方式进行带电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绝缘工具。 |
9 | 作业现场照度不良。 | 高处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 |
10 | 无通讯、联络工具或联络不畅 | 30米以上高处作业应配备通讯、联络工具,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并将联络相关事宜填入《高处作业证》安全防范措施补充栏内。 |
11 | 作业人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等职业禁忌症或健康状况不良 | 患有职业禁忌症和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酒后人员及其他健康状况不良者,不准高处作业。 |
12 | 大风大雨等恶劣气象条件下从事高处作业 | 如遇暴雨、大雾、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气象条件应停止高处作业。 |
13 | 涉及动火、抽堵盲板等危险作业,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 若涉及动火、抽堵盲板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
14 | 作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 若作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高处作业证》。 |
序号 | 风险分析 | 安全措施 |
1 | 标识不明,信息沟通不畅,影响交通,引发事故 | ①作业前,施工单位在断路路口设置交通档杆、断路标识,为来往的车辆提示绕行线路 |
②交管部门审批《断路作业证》后,立即通知调度等有关部门。 | ||
2 | 作业期间,无适当安全措施或不到位,引发交通事故或人员伤害事故 | ①断路作业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负责在施工现场设置围栏、交通警告牌,夜间应悬挂警示红灯 |
②在断路施工作业时,施工单位应设置安全巡检员,保证在应急情况下公路的随时畅通。 | ||
③在断路施工作业期间,施工单位不得随意乱堆施工材料。 | ||
3 | 作业结束后,现场清理不彻底,阻碍交通,能上能引发事故 | ①断路作业结束后,施工单位应负责清理现场,撤除现场和路口设置的挡杆、断路标志、围栏、警告牌、警示红灯,报交管部门。 |
②交管部门到现场检查核实后,通知各有关单位断路工作结束,恢复交通 | ||
4 | 变更未经审批,引发事故 | ①断路作业应按《断路作业证》的内容进行,严禁涂改、转借《断路作业证》,严禁擅自变更作业内容、扩大作业范围或转移作业部位。 |
②在《断路作业证》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断路作业时,由断路申请单位重新办理。 | ||
5 |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 若涉及高处、动土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
6 | 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 若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断路作业证》。 |
序号 | 风险分析 | 安全措施 |
1 | 管线、电缆破坏,造成事故 | ①电力电缆已确认,保护措施已落实。 |
②电信电缆已确认,保护措施已落实。 | ||
③地下供排水管线、工艺管线已确认,保护措施已落实。 | ||
④动土临近地下隐蔽设施时,应轻轻挖掘,禁止使用抓斗等机械工具。 | ||
⑤已按施工方案图划线施工 | ||
⑥道路施工作业已报;交通、消防、调度、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 ||
2 | 发生坍塌 | ①多人同时挖土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
②挖掘土方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准采用挖地脚的办法,挖出的土方不准堵塞下水道和窨井。 | ||
③开挖没有边坡的沟、坑等必须设支撑,开挖前,设法排除地表水,当挖到地下水位以下时,要采取排水措施。 | ||
④已进行放坡处理和固壁支撑。 | ||
⑤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坑、槽、井、沟上端边沿不准人员站立、行走。 | ||
3 | 出现中毒 | ①备有可燃气体检测仪、有毒介质检测仪。 |
②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器具。 | ||
③人员进出口和撤离保护措施已落实:a梯子b、修边坡。 | ||
4 | 造成坠落 | ①作业现场围栏、警戒线、警告牌、夜间警示灯已按要求设置。 |
②作业现场夜间有充足照明:a普通灯b防爆灯。 | ||
③作业人员上下时要铺设跳板。 | ||
5 |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 若涉及高处、断路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
6 | 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 若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动土作业证》。 |
序号 | 风险分析 | 安全措施 |
1 | 无证操作 | 吊装和指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
2 | 指挥混乱 | 非紧急意外情况下,现场专人统一指挥,信号明确。 |
3 | 无警戒线或警示标志 | 有完善的吊装方案,划定警戒线,设置安全标志,禁止非施工人员入内。 |
4 | 作业条件不良 | ①夜间作业现场要有足够的照明。 |
②遇暴雨、大雾及6级以上大风等恶劣气象条件,须停止作业。 | ||
5 | 未严格执行吊装作业“十不吊” | ①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 |
②超负荷或物件重量不明不吊; | ||
③斜拉重物不吊; | ||
④光线不足,看不清重物不吊; | ||
⑤重物下站人不吊; | ||
⑥重物埋在地下不吊; | ||
⑦重物紧固不牢,绳打结,绳不齐不吊; | ||
⑧棱刃物件没有放垫措施不吊; | ||
⑨安全装置失灵不吊; | ||
⑩重物超过人头不吊。 | ||
6 |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 ①吊装过程中如需阻断道路交通,应办理《断路作业证》。 |
②吊装现场,作业人员登2米以上高处作业时,应办理《高处作业证》。 | ||
③涉及其他危险作业须办理相关作业证。 |
序号 | 风险分析 | 安全措施 |
1 | 盲板有缺陷 | 盲板材质要适宜,厚度应经强度计算,高压盲板应经探伤合格,盲板应有一个 两个手柄,便于辨识、抽堵,应选用与之相配的垫片。 |
2 | 危险有害物质(能量)突出 | ①在拆装盲板前,应将管道压力泄至常压或微正压; ②严禁在同一管道上同时进行两处及两处以上抽堵盲目板作业; ③气体温度应小于60℃; ④作业人员严禁正对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可能突出的方向,作好个人防护。 |
3 | 明火及其它火源 | 在易燃易爆场所作业时,作业地点30m内不得有动火作业;工作照明使用防爆灯具;使用防爆工具,禁止用铁器敲打管线、法兰等。 |
4 | 操作失误 | ①抽堵多个盲板时,应按盲板位置图及盲板编号,由作业负责人统一指挥; ②每个抽堵盲板处应设标牌表明盲板位置。 |
5 | 通风不良 | ①将门窗打开,加强自然通风;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
6 | 监护不当 | ①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护,作业结束前监护人不得离开作业现场; ②监护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工况变化。 |
7 | 应急不足 | 作业复杂、危险性大的场所,除监护人外,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应到现场,作好应急准备。 |
8 |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 若涉及动火、受限空间、高处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
9 | 作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 若作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
第11篇 高层建筑特点分析及安全措施研究
引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建筑投资的规模日益加大,动工投产的高层建筑项目也日益增多。在给城市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问题,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未来几年,我国高层建筑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由于高层建筑具有层数多、施工量大的特点,它的出现给建筑行业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因此,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措施就显得非常必要。
1 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施工共同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安全立法滞后于建筑市场的发展。
全国普遍存在无证设计、无证施工、越级设计、越级施工、层层转包以及伤亡事故误报、漏报、瞒报、不报现象。
1.2 建筑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落后。
我国很多地区没有专门的建筑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很多企业趁转换经营机制之机,撤销或合并安全管理机构,削弱安全人员,使得施工中安全工作无人负责,无人监督管理。
1.3 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差。
建筑行业的许多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事故的应急能力,这是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一些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工、临时工,未经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就上岗。这些都使得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事故层出不穷。
1.4 安全措施经费的投入不足。
当前建筑行业安全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的实施。经费的欠缺也使得一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能落实。
1.5 建筑市场混乱,缺乏制约措施。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由于缺乏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一些企业非法转包,越级发包现象严重。还有一些建设单位和非法中介人利用手中的权利,收受贿赂,不顾企业安全资质,使得一些建筑企业资质与所承接工程等级不符,给施工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2 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及存在的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于一般建筑施工的危险因素。
2.1 高层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高。
存在机械的地方就存在安全隐患,长期操作机械的员工容易思想麻痹、违章作业、缺少防护设施以及自我保护素质差等。高空机械操作不仅容易伤害自己,更容易误伤他人造成安全事故。
2.2 高层建筑施工高度高。
高层建筑大量的施工作业都是在高空进行的,50米以上的高空与10多米高度的作业有质的不同。高层建筑楼面预留洞坠人致死更是常有发生,平常不大注意的小石块从百米高空下落可以砸死人。另外,高空作业物料上下困难,就连最方便的自来水也要采用特殊措施才能上去。一个小火苗容易造成火警,营救也比较困难。因此,大量高空作业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必须要充分考虑和解决的。
2.3 高层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多。
高层建筑层数多,作业立体化,在一个垂直空间许多层次上都要进行工作,上下层次互相造成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如某高层建筑工程,上面有人想看看升降机在哪里,当头探到井道口,而下面正好把升降机开上来,造成人员伤亡。上面落物砸死砸伤下面人员的事故就更多了。高层建筑施工不可避免交叉作业,所以必须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来防范可能发生的事故。
2.4 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
高层建筑施工工期一般都在两年左右,大的项目工期可达三至四年,许多设施放置以后就要使用一年至几年。在此期间,人员变动、气候变化等人为的与自然的因素都能使正常的设施转入危险状态,不注意就容易发生事故。所以,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各种由于时间变化带来的许多不安全因素,必须认真考虑。
3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对应措施
3.1 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3.1.1 以人为本,强化技能培训。
在设备管理中,企业应始终以抓人的教育为根本。设备管理说到底是由人来体现的,因此抓好、抓住人的管理和使用是兑现管理制度最根本的方法。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操作水平,使设备管理有了实实在在的着落点,使安全生产也有了质的保证。同时多引进专业化队伍,提高职工素质。
3.1.2 以机为对象加强设备维修保养。
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使设备自身素质得到充分利用,不仅保证了设备在施工生产流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有效地减少了设备故障,同时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企业要根据每台机械的情况,规定设备不同等级的维修保养制度,使设备在进场前都具有可靠的性能,这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转的物质保证。对使用年限长的设备进行检测评估。
3.2 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
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进行教育;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分析、讨论,将安全法律、法规逐件公示在安全教育宣传栏中;积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好的安全讲座和参观受表彰表扬的项目工程;通过重视人员的管理、机制的建立、系统的完善、营造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
3.3 科学的方法安全管理
3.3.1 建立强有力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切实执行“企业负责”制,各方面各层次人员落实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运作,队伍思想业务文化素质高的企业安全管理网络。切实履行“社会监督”职责,形成上下结合,奖惩严明,对各层次能进行有效监督的企业劳动保护监督体系。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各项基本法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使其规范、科学、适用并严格执行。
3.3.2 明确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专项责任人
在施工中,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要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明确施工安全的承诺与目标,编制工程项目安全计划及实施细则,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保证体系。
3.4 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施工前要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
3.4.1 做好施工前的调查研究。针对现场的地形、地物、地貌进行勘查、记录,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并依据实地记录、设计文件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以及现场安全警示的工作。开展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实施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中,要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充分了解、掌握设计文件的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及应力支撑系统的验收工作。特别是井支架、脚手架、各类支撑等。卸料平台等经常性重负荷受力的部位,要按照安全计算的模式进行搭建。掌握全程施工动态,及时发现、纠正违规操作和违纪行为。
3.4.2 加强施工中的事前预控和过程控制。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都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颁布的各项安全规程的规定,用工手续要完备;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机构,编制安全管理网络,使之成为整个工程的完整体系;严格实行书面安全交底,施工单位安全部门应编制教育计划大纲,编制相应的安全知识考试,每个参与工程施工的新进场人员均要进行安全考核,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准入制度。
4 结束语
现代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如何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施工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安全技术和提高广大人员的安全工作素质,才能实现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第12篇 动火作业石化企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5
为防止触电,电焊工所用焊把必须绝缘;电缆线、地线、把线必须绝缘良好,不破皮,防止受外界高温烘烧;过路要加保护套管,防止被过往车辆轧坏;在金属容器内或潮湿环境作业,应采用绝缘衬垫以保证焊工与焊件绝缘;电焊工不应携带焊把进出设备;禁止将接地线连接于在用管线、设备以及相连的钢结构上,以防产生静电,引起火灾;禁止在设备和无关的管线上引弧。防止把线、地线在其他无关的管线、设备上打火,击穿击伤管线、设备。防止在施工中踩断其他管线。高空作业要办理登高证。进入容器要办理进入容器许可证。
(黄迁亮 姚永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