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措施

丙酮安全措施3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87

丙酮安全措施

第1篇 丙酮氰醇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评论:更新日期:2015年06月25日

特别警示剧毒液体, 120℃以上易分解生成氢氰酸和丙酮,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

无色或亮黄色液体。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溶于丙酮、苯,微溶于石油醚、二硫化碳。分子量85.11,熔点-19℃,沸点95℃,相对密度(水=1)0.93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3,饱和蒸气压2.07kpa(20℃),闪点63.89℃,引燃温度687.8℃,爆炸极限2.25%~11.0%(体积比)。

主要用途:主要是有机玻璃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中间体,还用于有机合成、农药制造等。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活性反应】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成氢氰酸及丙酮。

【健康危害】

本品的蒸气或液体对皮肤、粘膜均有刺激作用,毒作用与氢氰酸相同。早期中毒症状有无力、头昏、头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严重者可致死。可引起皮炎。

解毒剂: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4-二甲基氨基苯酚。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3(皮)。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密闭型防毒服。戴耐油橡胶手套。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避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避免直接接触丙酮氰醇,操作人员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应戴上防毒面具。打开丙酮氰醇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

(2)严禁利用丙酮氰醇管道做电焊接地线。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引起火花。

(3)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4)在丙酮氰醇环境中作业还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丙酮氰醇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丙酮氰醇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

——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重点检测区应设置醒目的标志、丙酮氰醇检测仪、报警器及排风扇;在可能发生丙酮氰醇中毒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醒目的中文危险危害因素告知牌,在作业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志;

——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丙酮氰醇检测仪和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5)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6)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

(2)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3)应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严禁用水处理。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隔离与疏散距离:立即在所有方向上隔离泄漏区至少50m, 如果为大量泄漏,则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泄漏在水中时: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1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00m,下风向疏散白天300m、夜晚1000m。

第2篇 丙酮使用安全措施

一、 丙酮闪点低,属易燃液体,因此在开启桶盖时必须使用防爆工具,在使用场所备足灭火器。

二、 丙酮毒性较低,不会引起慢性中毒,但丙酮蒸汽可产生麻醉作用,长时间反复与丙酮液体接触,会使皮肤干燥、脱脂和引起皮炎,因此在使用当中,必须戴防护手套。

三、 使用丙酮时,必须注意不要与某些活泼的含氧化合物一起使用,因为它们可形成有毒的氯化酮类。

四、 丙酮补加完毕后,应将桶盖盖严。

五、 使用丙酮时,必须有足够的通风,远离热源和火源。

河北省景县溶解乙炔厂

第3篇 丙酮氰醇特性及安全措施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剧毒液体, 120℃以上易分解生成氢氰酸和丙酮,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

无色或亮黄色液体。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溶于丙酮、苯,微溶于石油醚、二硫化碳。分子量85.11,熔点-19℃,沸点95℃,相对密度(水=1)0.93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3,饱和蒸气压2.07kpa(20℃),闪点63.89℃,引燃温度687.8℃,爆炸极限2.25%~11.0%(体积比)。

主要用途:主要是有机玻璃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中间体,还用于有机合成、农药制造等。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活性反应】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成氢氰酸及丙酮。

【健康危害】

本品的蒸气或液体对皮肤、粘膜均有刺激作用,毒作用与氢氰酸相同。早期中毒症状有无力、头昏、头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严重者可致死。可引起皮炎。

解毒剂: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4-二甲基氨基苯酚。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3(皮)。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密闭型防毒服。戴耐油橡胶手套。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避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避免直接接触丙酮氰醇,操作人员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应戴上防毒面具。打开丙酮氰醇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

(2)严禁利用丙酮氰醇管道做电焊接地线。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引起火花。

(3)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4)在丙酮氰醇环境中作业还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丙酮氰醇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丙酮氰醇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

——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重点检测区应设置醒目的标志、丙酮氰醇检测仪、报警器及排风扇;在可能发生丙酮氰醇中毒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醒目的中文危险危害因素告知牌,在作业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志;

——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丙酮氰醇检测仪和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5)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6)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

(2)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3)应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严禁用水处理。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石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隔离与疏散距离:立即在所有方向上隔离泄漏区至少50m, 如果为大量泄漏,则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泄漏在水中时: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1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00m,下风向疏散白天300m、夜晚1000m。

丙酮安全措施3篇

特别警示剧毒液体,120℃以上易分解生成氢氰酸和丙酮,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理化特性无色或亮黄色液体。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溶于丙酮、苯,微溶于石油醚、二硫化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丙酮信息

  • 丙酮安全措施3篇
  • 丙酮安全措施3篇87人关注

    特别警示剧毒液体,120℃以上易分解生成氢氰酸和丙酮,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理化特性无色或亮黄色液体。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溶于丙酮、苯,微溶于石油醚、二硫化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措施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