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广播稿

广播中广播稿(3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3

广播中广播稿

第1篇 最新校园广播中秋节广播稿

广播稿一

播放《队歌》

咀: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伴随着熟悉的乐曲声,红领巾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 本期广播站为您安排的是中秋节趣话专题栏目。

乙:欢迎你的收听。

咀: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咀:再过10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里我们预祝全校师生中秋快乐,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乙:中秋节一直以来被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时节对亲人的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当一轮明月高高挂起的时刻。

咀:考考你,你知道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呢?

乙:这个可不难,在我国,农历的7、8、9三个月为秋季,农历8月15——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咀:那为什么有人又称它团圆节呢?

乙: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咀:还真难不倒你呀!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亮的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关的诗词吗?

乙: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咀: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吗?

乙: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咀:哇!还有神化故事呀!那你给我们讲讲吧!

乙:好!我给大家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王母娘娘也赐给了他一包长生药,他把不死药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在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成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咀:听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中秋节的歌曲吧!

《花好月圆》

咀: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国外中秋节趣话吧!。

乙:中秋节并非中华民族所独有,许多国家也有类似中国传统习俗的形形色色的中秋节,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国人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称为“祈月节”。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用甘蔗扎拱门,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观音菩萨和八仙的图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寿桃而非月饼。

咀: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除农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乙:朝鲜的中秋节称为“秋文节”,也叫“秋夕”、“嘉徘”。这一天,他们以松饼为节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比赛、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欢聚在大树下做“布伦河”游戏(即荡秋千)。

咀:伊朗称中秋为“麦赫尔干节”。这天是伊朗太阳历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6天方才结束。

乙: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咀: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中秋的习俗吧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吃月饼呢!

乙:说到吃月饼,我口水都流出来了。那你知道我们如何在赏月、品尝月饼的同时注意健康吗?

咀:专家提示:月饼应与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腻;若与汽水、可乐或果汁搭配,则不利健康。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无糖月饼”,仍然不能多吃。专家还指出,老年人和婴幼儿消化能力较差,过多食用月饼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潜在的糖、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硬化问题,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样,少吃月饼为宜。

乙:哦!谢谢你给我们讲的的月饼健康吃法。相信大家会注意的。中秋佳节快来了,我们将要欣赏到皎洁的月光,品尝到香甜的月饼,最后,我们再为老师、同学们送出祝福,怎么样?

咀:好!请听我们的美好祝福吧!

齐: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祝老师和同学们中秋节快乐!

咀:时间过得真快,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乙:希望你们能喜欢我们的节目!

咀: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说再见吧!

三、音乐欣赏

现在将为您送上的是一首由古诗改编的歌曲《水调歌头》

播放《水调歌头》

咀:本期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收听!

合:老师们,同学们,再见!

广播稿二:

(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9月14日,是个什么节日吗?(中秋节)对呀,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马上要到了。今天,我们一年级组的小朋友,就来给大家讲讲中秋节的故事。

徐峥城:大家好!我是一(2)班的徐峥城。

厉祎昀:大家好!我是一(2)班的厉祎昀。今天的就由我们俩来为大家讲中秋节的故事。

徐峥城:那就先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吧。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厉祎昀:这时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为“团圆节”。

(音乐)

徐峥城:接着是不是应该讲讲中秋节的习俗啦?

厉祎昀:是的。在我国的古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徐峥城:我还知道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厉祎昀:其实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在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还是赏月和吃月饼。

(音乐)

徐峥城:那你知道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吗?

厉祎昀:那当然!你听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徐峥城:哦,那是大诗人李白的写的《静夜思》。我也有一首李商隐的《嫦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音乐)

厉祎昀:在这中秋佳节到来的日子里,我们代表所有一年级的小朋友,祝所有的老师们、大哥哥大姐姐们

合:中秋节快乐!

徐峥城:我们的故事讲完了,今天的广播到此结束。

广播稿三:

咀:留住一丝清风,播撒希望的明天。

乙:付出一份真诚,打造爱的世界。

咀:绽放最美的笑容,让经典永远与我们同行。

乙:在这金秋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在这收获的季节《佳作欣赏》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

咀:我是芷欣老师。

乙:我是小毕。

咀:小毕,老师考考你,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

乙: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咀:对,今年的9月12日就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中秋节,可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呢!

乙:老师,这个节日为什么叫中秋节呢?

咀:是这样的。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所以称作中秋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中秋节又叫“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在今天的“佳作欣赏”里,我们来欣赏一首和中秋有关的千古流传的词作。

乙:老师,我知道是您说的哪!要说和中秋有关的千古流传的词作那一定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写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对吧?

咀:你真聪明,的确是这一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这首词真美,请同学们一起和我读一读吧!

咀:这词作于苏轼41岁那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与他的弟苏辙已经六七年不见了。心中很是想念。这首词正是表现这种兄弟之间的手足相念之情。

这首词的意思是: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这明媚的月色。“婵娟”在这里指的就是“月亮”

这首词流传很广也很久,千古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这首词写得真美呀,请同学们再和我朗读一下其中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咀:这首词还被谱了曲,成了一首流行歌曲。今天为大家安排的就是这首根据《水调歌头》改编的通俗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歌曲)

乙:同学们,你们喜欢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吗?别忘了在中秋节的晚上朗诵这首词给你的亲人听呀!今天的《佳作欣赏》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广播稿四:

徐:秋江潮水连海平,

大:海上明月共潮生,

严:花好月圆人团聚,

小:祝福声声伴你行。

徐: 亲爱的听众们,大家下午好,这里是《中秋节特别节目》,我是徐雪傲,我是李聪聪,我是严国钊,我是李科溶。

首先我祝愿大家:中秋快乐!

大:今天呢,非常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度过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在这里,我祝愿所有的老师们:心情如秋高气爽!笑脸如鲜花常开!愿望个个如愿!中秋快乐!

严,小:我们也祝愿所有的同学们:

严:心愿、祝愿、如愿、了愿。

小:心到、想到、福到、运到。

严,小:天天好心情!

徐:一段好听的音乐过后,让我们一起走进,中秋佳节。

徐:欢迎回来《中秋节特别节目》,说到了中秋节,就要考考各位了。

严:嗯?什么问题?快说来听听吧。

徐:不要着急嘛,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共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那你们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大:当然了,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以及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徐:嗯,你说的都很对,中秋的来历还有很多很多的,后来呢,我国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22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已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了。

严:嗯,看来中秋节的来源是非常丰富了,毕竟我们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了,在这个漫长的才长岁月里呢,也同时产生了非常丰富的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了,比如说中秋祭月,文人赏月,民间拜月,中秋宴俗,玩花灯,舞火龙等等一些风俗习惯,接下来就让我们为大家介绍几个风俗习惯,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中秋祭月,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小:还有文人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在这些赏月的名作中,最著名的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了,文中这样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徐:嗯,知道的挺多,读的也不错嘛。

小: 谢谢夸奖!我还知道很多习俗呢。

徐:哦?说来听听吧。

小:好的,中秋的习俗还有民间拜月,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大:嗯,说到这里,口水都快留下来了。

严:既然是中秋节,那就请你们去吃月饼怎么样。

徐:好啊,不过言归正传,说道了月饼,那可是有段故事的。

大:哦?不妨给我们说来听听吧。

徐;好的,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义军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后来呢,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按产地分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滇式月饼、港式月饼、潮式月饼、徽式月饼、桂花月饼、甚至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五仁、豆沙、冰糖、黑芝麻、火腿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

小:原来月饼分了这么多的种类,那我们应该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大;广式月饼是目前最大的一类月饼,它起源于广东及周边地区,目前已流行于全国各地,其特点是皮薄、馅大,通常皮馅比为2:8,皮馅的油含量高于其它类,吃起来口感松软、细滑,表面光泽突出,突出的代表是广州莲香楼及广州酒家的白莲蓉月饼。京式月饼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在北方有一定市场,其主要特点是甜度及皮馅比适中,一般皮馅比为4:6,以馅的特殊风味为主,口感脆松,主要产品有北京稻香村的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还有五仁月饼等。苏式月饼起源于上海、江浙及周边地区,其主要的特点是饼皮疏松,馅料有五仁、豆沙等,甜度高于其它类月饼,主要产品有杭州利民生产的苏式月饼等。滇式月饼主要起源并流行于云南、贵州及周边地区,目前也逐渐受到其它地区消费者的喜欢,其主要特点是馅料采用了滇式火腿,饼皮疏松,馅料咸甜适口,有独特的滇式火腿香味,主要产品是昆明吉庆祥生产的云腿月饼。其它帮式的月饼相对量较少,如冰皮月饼、果蔬月饼、海味月饼、椰奶月饼、茶叶月饼等。

小:哇,说了这么多,真想马上尝几块解解馋啊。

严:慢点,着什么急啊,月饼是有她的正确食用方法的,在近几年里,月饼市场种类繁多,出现了无糖月饼、冰皮月饼、水果月饼、杂粮月饼、素食月饼、鲜花月饼、食用菌月饼等,适合不同人群需要。据介绍,吃月饼时若佐以清茶,一则可解油腻、助消化,二则可细嚼慢咽,增味助兴。

第2篇 校园广播中秋节广播稿

小学红领巾中秋节广播稿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的传说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后来,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就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天上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千古诗篇,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最后,少先队大队部祝全体老师,全体同学中秋节快乐!合家团圆!幸福安康!

小学红领巾中秋节广播稿二:

(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9月14日,是个什么节日吗?(中秋节)对呀,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马上要到了。今天,我们一年级组的小朋友,就来给大家讲讲中秋节的故事。

徐峥城:大家好!我是一(2)班的徐峥城。

厉祎昀:大家好!我是一(2)班的厉祎昀。今天的就由我们俩来为大家讲中秋节的故事。

徐峥城:那就先介绍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吧。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厉祎昀:这时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为“团圆节”。

(音乐)

徐峥城:接着是不是应该讲讲中秋节的习俗啦?

厉祎昀:是的。在我国的古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徐峥城:我还知道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厉祎昀:其实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在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还是赏月和吃月饼。

(音乐)

徐峥城:那你知道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吗?

厉祎昀:那当然!你听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徐峥城:哦,那是大诗人李白的写的《静夜思》。我也有一首李商隐的《嫦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音乐)

厉祎昀:在这中秋佳节到来的日子里,我们代表所有一年级的小朋友,祝所有的老师们、大哥哥大姐姐们

合:中秋节快乐!

徐峥城:我们的故事讲完了,今天的广播到此结束。

第3篇 广播中文学稿件的备稿

广播中文学稿件的备稿

广播中文学稿件的备稿:

摘要:播音作品的成败,在于备稿质量。这在广播中文学稿件上体现得尤为深刻。文学稿件的备稿考量的不仅仅是播音员的播音技巧,更多时是对播音员整体素质的考验。正所谓功夫在戏外。

关键词:播音;文学稿件;备稿;文章内涵;脉络;特点;

演习在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中,文艺节目永远是最具欣赏与收听魅力的节目。文艺节目当中又分出文学节目、音乐节目、曲艺节目、戏曲节目等等。这其中文学节目又是最能体现播音员声音的个性特色与魅力、最能感染听众、与听众产生共鸣的节目。那么,播音员是怎样准确无误地向听众表达文学作品的内涵与情感的呢?除了个人的声音特色之外,就要看播音员的备稿程度了。播音员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涵与情感,备稿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以文学稿件中备稿的几点粗浅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我们要把整篇文章仔细地看一遍。通过细致的“看”,我们就会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知道这篇作品是写人的还是写景的;是富有现代气息的,还是具有古典韵味的。有人说,字典是播音员最好的朋友,这话一点也不假。通过酷猫写作,知道了生僻字词的正确发音和含义,这对我们更好地表达作品内涵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做了上述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真正意义的备稿了。

一、用一个普通读者的心去真正地感受文章的内涵当我们作为一名普通读者,看到优美的文学作品时,我们会因文中的人物命运而感怀落泪;又会因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而痴迷陶醉;会因文中优美的词句而赞叹不已,也会因文中精彩的对话而感慨万千。显然。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种创作的激情沉淀的越深,爆发的威力才会越大。

二、全面、系统地分析全文,掌握全文的脉络这个环节在备稿中是一个中心环节,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播音作品的成败。怎样全面、系统地分析全文呢?笔者主张给文章做一个表格,也就是段与段之间、段与全文主题之间的关系图。一般情况下,每文章的标题即可作为文章的主题,但作为一名打算要把文章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的播音员,光知道文章的主题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在主题的基础上总结中心思想,从而进一步地明确作者所要表达思想的升华部分。抓住了这样一个全文的中心及更深的思想内涵之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工作了。我们可以把文章大体上分为三大块:开头-高潮-结尾。而每一块还可以分得更细一些,仍然要按照这样的方式。大块之间的划分是很容易的,而这些小块之间却是在文字的细微变化之中发生和循序渐进的。所以,划分时要细致而有耐心。兵家有句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这样细致的分析,运用感情和声音的色彩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找出文章的特点,加以发挥文学作品有写人的、有借景抒情的,有借情言志的、有对话精彩的,有词句优美的、有感情丰沛的……,这些就是文章的特点。而我们要把文章播好,就要善于找出文章的特点,加以发挥。例如: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小人鱼与祖母、巫婆、王子之间的对话,角色转变的就很快。小人鱼是美丽、善良的,在表现她时,声音应是甜美、安静、清澈而透明的;祖母是善良亲切的,表现她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她的年龄特点,在声音的处理上应该是苍老、亲切、和蔼的;巫婆是邪恶的代表,她的声音应该是怪诞的、凶狠残忍的、恐怖而夸张的;王子是善良而不知情的,他的声音就是亲切中带有一丝冷漠的。四个角色,四个特点,而且反差很大,这在角色的把握上一定要细致入微,仔细地体会,大胆地表现,开发出自己潜在的声音张力。如果文章中着重心理描写,我们就要精心地刻画,做到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能细腻而生动,不流于平淡;如果文章的感情表达得很充沛,词句写的很优美,我们就要有意识地控制节奏,使读出来的词句情绪饱满,真实感人。

四、有意识地把自己融入到角色当中去,充满激情地大声读稿这一次读稿是出声的、自信的、有把握的。它就好比一次充分地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创作激情与真挚情感的“演习”。这次“演习”可以帮助你认清你在话筒前所能表现出的成绩与不足。你可以看到你播出文章的大体效果,从中找出你能播出的和你想象中能播出文章的效果上的差距,从而有效地克服你的弱点,发挥你的长处,使其臻于完美。这次读稿是有节奏的,由慢速到正常速度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反复地磨练。有人认为这样做之后,会影响正式播音时的话筒前的状态,浪费了激情,使话筒前的激情用之殆尽,结果反倒影响播音的效果。对此,笔者持不同看法。播音时话筒前的激情是一种有准备的、有回旋余地的激情,它绝不是一种滥发的、不能控制的激情。这需要我们大胆的练习、探索,准确而真实地掌握它,使这种激情有效地、恰到好处地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为播音作品的成功服务。这个道理跟歌唱演员在台下反复练习歌曲中的字音处理一样,没有哪个演员在台下之练习了几遍就登 台表演取得成功的。所以,有感情、有激情地大声读稿是非常必要的,而绝非一中毫无意义的浪费。此外,要将自己有意识地融入到角色中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我们要在自己的脑子里幻想或创造这样一个与文章所描写的环境相同的画面,这个画面要随着文字的变化而变化,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把自己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做到水乳交融。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听众,这样,我们的声音听起来才是真实而感人的。

总之,备稿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播音作品的成败。“功夫在戏外”,也正是这个道理。

(作者:蔡隽;单位:吉林省辽源人民广播电台)

广播中广播稿(3篇)

广播中文学稿件的备稿广播中文学稿件的备稿:摘要:播音作品的成败,在于备稿质量。这在广播中文学稿件上体现得尤为深刻。文学稿件的备稿考量的不仅仅是播音员的播音技巧,更多时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广播中信息

  • 广播中广播稿(3篇)
  • 广播中广播稿(3篇)3人关注

    广播中文学稿件的备稿广播中文学稿件的备稿:摘要:播音作品的成败,在于备稿质量。这在广播中文学稿件上体现得尤为深刻。文学稿件的备稿考量的不仅仅是播音员的播音技 ...[更多]

相关专题

广播稿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