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规则评课稿(4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5

规则评课稿

第1篇 规则有什么用评课稿

规则有什么用评课稿

“规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枯燥而又乏味的话题。在这节课上,教师想让学生了解规则,并且自觉地遵守规则,让学生从有意识地要我遵守规则转变为我要遵守规则,从外在的道德教育转化对学生道德的引导,进而促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在课前,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确定教育渠道,让孩子们从最熟悉的学校去寻找规则,记录规则。(如:我安排的课前调查活动,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校园中去寻找规则。)实地的收集和记录工作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参加与其自身生活有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活动,所受的教育深刻,更能领悟到人在生活实际中该怎样做才是对的,有利于他们把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教育转化为生活实际中需要的实际行为。

这堂课一开始,我就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做一个“拿礼物”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做游戏,让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

课堂上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中所设计的在课堂内出现问题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这样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整合,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这样教学空间就得到了拓展,使课内与课外打通,学校与社会融合。我特意在教材讨论“假如没有规则”之后,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然后再分别展示了两段以校园“规则”为内容的录像,由浅入深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样一来,以学生的生活情景为素材,从儿童熟悉的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此外,本课设计大量学生的活动和师生互动。无论是那一个环节,都少不了两人、四人的小组讨论交流,还有学生交换座位实践规则、采访老师“规则有什么用”等等,都在活动中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的独立性及个性都得到了发展。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把“规则意识”落到实处,直接指导了孩子的现实学习生活。而且此间教师完全“隐退”到幕后,以一个活动的引导者身份出现,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关心身边事物的态度,我想这也是这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之一。

整堂课下来,时刻紧扣规则这个主题。所以,总的来说,本堂课较为成功的地方有:

(一)教材的合理规划和整合。

教学内容要源自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他们正在过着的生活,否则这些所谓的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种符号与事件。教学要联系生活事件,生活体验,生活空间,生活领域,所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克服“课程即知识”的倾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活体验,使课程实施的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成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成为指导生活的过程。所以这课我用一课时完成,注意把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做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品德教育回归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规则。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则,让学生感受到了这样的课程内容是真实的,真切的,可以触摸得到的。安排上却没有局限于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的安排了课前的“拿礼物”这一环节,体验没有规则行不行。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来感知规则的重要性,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特点。

(二)新理念的融入和运用。

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下谈规则,老师则在学生的回答中重新梳理事先的教学设计,从而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小组调查”、“小组交流”等环节,多次利用小组的有效学习手段,让学生学会探究,懂得集体智慧的力量,培养与人合作意识,这是人与人共存的需要。同时,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有机的整合,并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同时,完善课本中的表格,进而做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从而感受到课堂学习是一种享受。

(三)主体参与,大胆实践活动

新课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这也形成了共识。在这堂课设计中,我不仅考虑要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考虑是主体参与的广泛性。为此,设计的活动环节:拿礼物,体验规则;看录像,感知规则;小组交流,探讨规则;集体采访,实践规则。通过感悟等一系列手段了解规则的作用,并且自觉地遵守规则,让学生从有意识地要我遵守规则转变为我要遵守规则,从外在的道德教育转化对学生道德的引导,进而促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我还在活动中,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体验规则的作用有多少。教材规定这课内容只有一课时,在实际操作中却是不够的,学生花了好多课余时间去调查、观察,在现有的教学进度安排中很难有这样的“空余时间”,如何在完满地完成教学目的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又不占用这样多的时间,这确实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另外,规则的遵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常常加以提醒、引导。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1、教学时我不够注意细节,一味地进行教学内容,有时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有些问题提出并解决后,我为了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而没能采取妥善保护他们的办法,忽视了那些个别还在举手想发言的学生,这可能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课后想到这点让我感到很遗憾。

2、对于课堂中的突发情况,我没能做好提前预设,更没有在课堂中及时引导,处理问题不够灵活,应变力较为薄弱。比如:在一开始游戏时,有个男孩不遵守规则而没有凳子坐,站在一边等了很久,当时,我顾着利用课堂资源引导课程的顺利完成,没有好好利用这个突发情况作为引导,实在很遗憾。如果当时我及时抓住这个现象,给予学生引导启发,如:“你看,他怎么没有坐下呢?……是啊,要想顺利进行,就得要遵守规则。”这样一来,游戏环节给予学生的规则意识会更强烈。而引导时,老师的语言再亲切些,如:“别着急,仔细想想看?”这样无形之中给他了一些鼓励,增强了他的自信心,经过这样的启发,我相信他一定能说出来。

3、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性不准。虽然开始时等待了一些时间,但课堂环节中有的环节也耽误了时间,比如小组讨论如果控制在5分钟以内,交换座位时,语言引导再明确一些,可能就会比较完满。虽然这些问题都只是本堂课的一点瑕疵,没有影响到大体。但是我想如果当时稍加注意,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许课堂会达到更完美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也就真的能够行之有效了。

第2篇 四年级品德《集体处处有规则》评课稿

四年级品德《集体处处有规则》评课稿

学校又一轮的研讨课,这次我听取了同校老师的一节品社课,更加领悟了品社课的定位:20xx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定位在:“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育要回归生活,要重视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从而知道了今后品社课的价值取向。现将这次品社课感受总结如下:

感悟一:注重学生情感的有效激发

情感在品德课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实现知识与情感交融,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这部分的内容对于每个在校的学生而言都非常熟悉,如何把这些熟悉的.内容通过巧妙的设计,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点,使教师、教材和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和谐涌动是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如何激发学生萌发自觉遵守规则的愿望。为达到目标,我在本堂课中让学生去探讨学校、家庭、生活中有哪些遵守规则的表现,并联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文章,让学生感受到遵守规则的重要。

感悟二:活动的开展目地在于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品德课中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本堂课中开始环节,为引出“规则”的概念,老师设计了一个“传球”的游戏,通过游戏活动,学生深切的体会到,游戏离不开规则,老师就很自然的引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也离不开规则。

感悟三: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能力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想要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点拨能力,而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能力更多在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好这些问题的应对办法。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优化并积累自己课堂教学的语言,在课堂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尽量的精简,因为课堂中学生才是主角。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将自己融入与课堂,善于捕捉即时发生的具有价值的生成问题。这样,从几个方面去努力,才能够灵活、有效的把握课堂,学生才能学得实在,学得有效,课堂也才会有活力。

第3篇 《规则守护我们成长》评课稿

《规则守护我们成长》评课稿

崔老师的课很好地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又从生活出发让孩子们明白'守护规则'这个道理,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让孩子们轻松掌握了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接下来我从以下三点谈谈自己的一些听课感受。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体现了课程价值

《道德与法治》提出:该课程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心理品质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自我发展为目标。《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新的综合课程,在课程价值上具有多元性,注重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的构建性,侧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验。楼老师的《规则守护我们成长》一课正是遵循了新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体验—探究”这一新理念,教学思路以学生活动体验为载体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规则的调查,知道集体生活处处都有规则,探究人们制定规则的原因,知道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二、有效运用资源,演绎课堂精彩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材中却只选取了学生生活和学校中有代表性的材料,以图片和文字说明等'范例'简单呈现,因此资料的整合运用这一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课堂上崔老师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首先是善用生活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主体,因此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生活即课堂', 教学时,崔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图片展示等,再现生活情景,塑造典范,谈议结合,让学生达到学文明理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活动,绽放生命活力

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和交往的多维活动,教学设计重在设计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创造性,'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加,我会理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品德与社会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感受。本课教学设计,教师将游戏活动巧妙引入课堂。在活动过程中,王老师自己也融入其中,与学生一起游戏,分享游戏的快乐,一起为游戏制定规则,在学生不当之处及时加以指点。这样的品德课,才是师生共同上演的生动的'人生'戏,更应是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第4篇 各种规则与安全的评课稿

各种规则与安全的评课稿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为根本性任务的课程,而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不能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不能脱离儿童自身的经验和体验。课程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本门课程的教学必须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从儿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出发,精心设计让学生可感、可触、可说的对话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说话的`想法。这样对话的展开就有了起点和基础。

范老师执教的《各种规则与安全》一课,课堂气氛活跃,设计环节巧妙,课堂流程紧凑,目标达成完满。这节课上,范老师为学生们创设了“辩论”的对话情境。课堂以“导入新课,明确规则——调查交流,感悟规则——辩论交锋,遵守规则——延伸创造,制定规则”为主线。整堂课上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高涨,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孩子们或倾听、或讨论、或动手、或展示,一个个“奇思妙想”在孩子们的心中、手中、口中诞生。从孩子们的表现中,我们读出了规则,感受到童真,更看到智慧的火花。应该说,范老师凭借对儿童生活的熟悉,在情境的创设上是颇动脑筋的。她充当了课堂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问题生成的引导者。所以说,对于《品德与社会》课堂来说,生活有多大,课堂就有多大。

规则评课稿(4篇)

各种规则与安全的评课稿《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为根本性任务的课程,而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不能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不能脱离儿童自身的经验和体验。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规则信息

  • 规则评课稿(4篇)
  • 规则评课稿(4篇)5人关注

    各种规则与安全的评课稿《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为根本性任务的课程,而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不能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不能脱离儿童自身的经验 ...[更多]

相关专题

评课稿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