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2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2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

第1篇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

今天上午二.三两节听完了卢老师上的《第一次抱母亲》,不得不佩服她对教学的热爱与执着,本来我们年段公开课只要求上一节课,她却精心准备了一个完整课。从预习就可以看出她准备得很充分,我特地抄了她布置的预习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她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在上课过程中除了能感觉到卢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老师驾驭课堂游刃有余的能力外总能让听课的老师发现许多闪光点.

一、阅读时以点带面,让学生在倾听时集中注意力,随时整妆待发。

如: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习情况,看看通过预习,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

检查的时候,我想这样,先请一位同学读,然后再随机换人。听的同学有两个任务,一是当小评委,认真听;二是带着这两个问题边听边想,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语句。

(师巡视听读情况,同时随机按小组读、四人小组读、同桌读、横排纵列等形式抽取部分学生检查读书情况。)

二、激发孩子们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

如:师:这么多人举手回题呀!不过老师更期待着暂时还没举手的孩子待会可以举起手来。

瞧这句话说得多好,给那些没举手的孩子多少鼓励和期待,我想一定会有孩子响应的。

师:课文读完了我想请同学来评价一下,注意我们先肯定别人的优点再给别人提出意见。

老师教给孩子从小就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卢老师班上的孩子可会用掌声来赞赏别人了。

三、板书清晰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第一课时的板书:

第一次抱母亲

原因先:换床单(1—3)

后:报母恩(4—5)

感受:难过愧疚

第二课时的板书: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体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2篇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范文

“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原来可以是个有魅力的地方。”这是一套叫《听名师讲课》的新书序言中的话。以前一直对与名师没有很深的印象,今天看了于老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后就一直被课堂上那种博大与温暖感动着,情不自禁地想和大家分享:

1、于老师的范读充满人文情怀,扣人心弦。

教学中于老师没有马上解读文本,而是声情并茂地读了一遍课文,对于有感情范读课文,其实我在上次学校组织观看的录象里就已经领略到于老师朗读的风采了。于老师说:“我备课时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得不一定有你们读得好,我也不一定读得正确,但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听,好吗?请把书打开。非常感谢你们,都坐得这么好。”这时台上台下鸦雀无声,大家都静静地听着于老师朗读。尽管于老师的普通话不够纯正,但有着一种拨动心弦的力量。当读到最后一段时,一段舒缓的音乐渐渐响起,所有人都被于老师动情的朗读感动着,都被课文中的母子情感动着,直到于老师读完许久,才回味过来,报以热烈的掌声。

于老师的的范读不是为抒发,而是用自己的真诚与作者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分明是用自己的真情引发孩子的共鸣。孩子们听着听着,渐渐来到了课文中,来到了作者所在病房里。就像于老师自己说的“我的普通话不好,但是大家都为我鼓掌。”的确,常常听于老师读课文,常常会感动。也许源于他对于生活独到的理解,也许是他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力吧!

2、于老师的课堂紧抓字词,讲求个性。

师: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的理解是,母亲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还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

师:辛辛苦苦养大,不仅是养育儿女啊,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

师: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

生: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就是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

师:(转向另一名同学)你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母亲很关心我们,虽然我们可以干活了,但是母亲还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

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

师: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把书立起来,一起轻声地把第二段读一读。“母亲竟然这么轻……”开始。

生:(小声读第二段)

…………

《第一次抱母亲》篇幅不长也不短,要想用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读的到位,理解的深透,实在不容易。于老师却巧妙地抓住了几对词语,牵一词而动全文。我抱母亲的“第一次”和母亲抱我的“无数次”去比较,母亲最重“89斤”与母亲要挑起的“重担”去比较;母亲“笑一笑”与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里流出来比较。

而于老师在教学“重担”这个词时,先问学生对于“重担”的理解,注重学生的体验。当学生表达对“重担”的理解后,于老师声情并茂地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儿育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时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的巨大贡献。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我不禁感叹到,于老师真是知识渊博,字字珠玑。从孟子到歌德、再到雨果,从《三字经》到《游子吟》、再到《大同篇》,出口成章。他是一位长者,一位良师,更是孩子们的益友和知己!巧妙的通过一些学生熟知的诗句帮助孩子们很好的理解并积累。

这节课,于老师从引导学生读正确到读流利,再到读出感情;从自己的深情范读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去读,一直把孩子们读出泪水,读出哭泣。正如于老师课上讲的那样,读书就是“煮书”,阅读不是阅读教学,读课文不是读字符,是读意义,朗读需要停顿,停顿就是思考,就是想象,就是用心去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韵味;读得有层次,读得有变化,读得有发展;该激昂处激昂,该委婉处委婉,该流泪时流泪,该动情时动情,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以读为本”,“以生为本”。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2篇)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范文“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原来可以是个有魅力的地方。”这是一套叫《听名师讲课》的新书序言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第一次抱母亲信息

  •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2篇)
  •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2篇)2人关注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范文“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原来可以是个有魅力的地方。”这是一套叫《听名师讲课》的 ...[更多]

相关专题

评课稿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