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听课评课稿(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5

听课评课稿

第1篇 小学数学展示课《角的度量》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

听华应龙老师的课总给人一份启迪,他的深厚功底和教学创新让学生进行富有思考的学习。2006年11月18日,杭州举行第二届“演绎激情与本色课堂”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我又有幸聆听了华老师的《角的度量》一课,相当精彩,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很大的启示,真正体现了本会“演绎激情与本色课堂”的主题。

在本节课中,华老师主要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

1、有效的情境创设

从滑滑梯的角度引入,师问:角怎么量?你会吗?会量的请举手!

2、角与量角器

华老师没有让学生马上量角,也没有让学生来认识量角器,而是组织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在画的过程中不段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画?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有不同画法?让学生明白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边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

3、认识量角器

师:量角器上那么多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4、量角

5、量角的应用

球门的设计与量角、风筝飞的高低与量角、椅子的*背与量角,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给我的启发:

一、什么是本色课堂?

本色的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和有效,本节课教师没有只局限于用量角器来“教”学生学会用量角器,而是让学生先沟通角与量角器的关系,接下来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就更深层次了,好象量角器就是他们发明的,量角也就不成问题了。本节课中,学生的练习也较丰富,该练的还是要练,体现了本色不改。

当然,要上出数学课的本色,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要有真的教学功底。

二、什么是教学创新?

在本色不改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他让我们明白:坚守教学阵地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想学生所想,不断地让学生学会思考。《角的度量》一课,情境创设(滑滑梯)和量角的生活应用(射门、放风筝、椅子)这些都不是华老师的首创,但华老师却能在他的课中很好的运用,用得比我们好!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能想出通过让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来沟通角和量角器的关系。本人在平常上在《角的度量》时,有的学生量角器没带,也有过让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画过了也就罢了,没想到还有更大的用处,着实让人佩服!

第2篇 拼音组磨课听课评课稿

拼音组磨课听课评课稿

幸亏,我来了!因为学校工作繁琐,教学任务重,鉴于拼音组第一次磨课我也已经参加了,今天的第二次磨课本想着不用来了。庆幸我来了,并参加课后教研,今天收获颇多,不虚此行。

前面几位老师,尤其是蔡老师点评的全面到位,很精彩,这其中很多观点我也很是赞同,接下来我谈一谈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

第一, 蔡老师建议我们语文教师上课一定要组织好语言,注重语言美,做到雅俗共赏,不要一味的大白话。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彰显一下学科特点,在课堂中为孩子带来美的'享受,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点,我也感同身受,自己在教学中,因为缺少文学方面的熏陶,阅读量少,谈吐举止实在缺少优雅。今天,第一次听蔡老师提及韵文,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活泼生动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更何况孩子们呢?

第二, 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知识,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难点,适时巩固、复习、迁移知识,及时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李宁老师的课堂中,在“海底世界”环节,有孩子读不准“yun yαng”的轻声,老师做了提醒,孩子还是读不成,说明这是一个难点。老师就要适当停下来,对轻声的读法进行补充教学。真正的教学,应该是为学生服务,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而不能只按照预设按部就班。

第三, 多媒体时代,一堂好课,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教具也不可或缺。刚才听各位老师讨论做喷绘,买磁扣,准备磁性卡片,提前写好板书贴到黑板上,如何在ppt中正确插入拼音,设置自定义动画……瞬间觉得自己又out了。课堂中,孩子们看到各种艳丽可爱的鸟儿时一声比一声高的惊叹,看到各种高清的海底生物图片时一阵阵的兴奋,在调动了课堂氛围,调整教学节奏之外,更帮助学生快速获得了形象直观促进对文本知识的理解。

感谢,与你们同行,在成长的路上有你们相伴,我才能走的更远、更快、更稳!

第3篇 《花香满园》的听课评课稿

《花香满园》的听课评课稿

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第9课花香满园》这一课。这节课属于“画图”模块的学习内容,学习的重点已经从“绘画”转到了图形的“变化”操作,图形的“复制”、“粘贴”对接触计算机不久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无论上是学习内容的选择,还是学习的形式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

可以看出,陈老师无论从备课,还是课件的制作和素材的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陈老师是今年刚刚分配的新老师,她的敬业精神很令我感动。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的角色,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课带来的快乐!下面我分四个方面来具体点评:

一、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陈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从观看校园实景图片和小朋友绘画的美丽的校园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围绕一个总体任务三个“变”,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课堂上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课堂中,通过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互助探索,体验了“复制/粘贴”,“翻转/旋转”所带来的神奇变化,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校园的草坪上的鲜花”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学生们在这一节课中的真正收获。

二、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如果完全按照书本的实例进行教学,先画一朵花播下一颗“种子”,然后通过“复制/粘贴”变出“百花盛开”,再通过“翻转/旋转”变出一朵花在图形的“翻转/旋转”时效果不明显。如果观察得不仔细,几乎看不出花朵的变化,只有仔细引导孩子观察每个花瓣的颜色变化才能发现花朵在翻转或旋转,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表现得很一般。怎样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呢?

陈老师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二个方面的大胆改革和处理:

1、摒弃了花朵种子的绘画改为直接给定的三颗花朵种子变出一个花香满草地,本来设计一朵花不是这节课的难点,但由于学生间的差异,有的同学已完成设计,有的同学还无从下手,这样会造成进度不一,同时绘画花朵的种子这是前面所学习的内容,在这节课还让学生进行绘画花朵种子,必然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把这部分时间用在新授知识的探究学习上效果更好。当然,陈老师同时也考虑到对于一部分的优生,也提倡他们自己设计一朵自己喜欢的花的种子。

2、把“清除选定的内容”通过问题预设出现,并且进行了深入探究,达到了画图修改的多种方法的回顾,同时渗透了方法的多样性,最优选择性。自然贴切,恰到好处。

除此之外,还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拓展,教学环节进行了重新变换整合等。这些都是本节课设计最成功的地方。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着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进行着:

明线:三个变,“变化一为变数量”:让学生播下花的种子通过“复制/粘贴”变出很多的花朵;“变化二为变形状”:学习花朵的“翻转/旋转”,旋转的效果显而易见;“变化三为变消失”:和学生共同探究如何把不好看的部分花朵在途中消失。这三个环节中真正用活了教材,设计得非常巧妙。

暗线:让学生学会图块的复制、粘贴、翻转、删除等操作。抓住这两条线索把整节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学习

无论从变化一:用给定的颗种子变出一个百花园,变化二:给花朵变千姿百态的形状,还是变化三删除不喜欢的花朵,都先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他们自己的'尝试、失败、演示、实践的一系列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主动探究,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到每个学习活动中来,促成了知识的迁移,巩固了实际操作能力,老师始终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整节课很好的体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四、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化

陈老师本节课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适当的评价,如个别学生精彩的回答,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在课堂的作品展示环节,教师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优秀学生的作品,欣赏其他其他学生的百花争艳的草地,把各具特色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让学生指出作品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可以更好?让学生在欣赏同学作品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亮点之处,下面我再谈谈有待改进的几个小问题:

1、能再关注些细节会更好:

(1)既然有一个学生作品把花的“种子”放在空中,那么教师可在作品评价时适当引导学生把最后花朵种子放在草地上,这样会符合生活的常理。

(2)三个变化时大屏幕上能及时播放“变化的任务”和变化的简要步骤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的探究效果会更好;

(3)在花朵的翻转/旋转这个环节中,我个人认为对于变化的花朵和种子进行近距离的比较,教师把变化的花朵用鼠标拖动和种子近些,让学生具体观察,看出不同之处后再用鼠标拖动到草地适当位置。

2、书本教材中的方法可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醒学生适当使用。

3、对于教学内容的“复制/粘贴”方法展示可更多些,强调注意图像复制后的整体美观。

4、在课堂作品评价上,教师尽量多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对其他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中多引导学生评价的方向。最后教师则给予精彩点评。

第4篇 《放小鸟》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放小鸟》听课记录及评课稿范文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⑴开火车读词语。(出示课件)

⑵课件出示一组描写小鸟的词语。

(指名读、齐读。)

评:复习第一课时所学词语,由课文中的词语到描写小鸟的词语,循序渐进,为下文读词组服务。

二、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出示:这是一只的小鸟。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小鸟图,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出示: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一闪一闪的眼睛

指名读词组。

评:出示小鸟图,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由读描写小鸟的词组到下文读句子,层层深入,教学环节衔接自然,张弛有度。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出了小鸟的样子,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

出示: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指名读,“非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吗?

再指名读。

(3)除了可爱,它还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指黑板句式)再去读一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指名说。

你们从第1自然段的哪一句话看出来的?

出示: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他一动也不动。

指导朗读:读出小鸟的伤心、孤独。自由练习。指名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说。

(2)出示:突然,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指名读。

“焦急”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出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和“着急”有什么不同呢?再读。指名说。师范读。指名说。

(3)(出示句式: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好像在说。)

(出示句式: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好像在说。)

想想如果你就是这只小鸟,离开了**的怀抱,你会说些什么?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评:此处,创设鸟妈妈和小鸟相见的感人一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想像说话练习。

(4)学习词语:心急如焚。(板书:心急如焚)领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

评:注重课外拓展,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4、师引读第三、四自然段。

如果此时你是那只小鸟,你会对“我”说些什么呢?你会怎么夸奖他呢?

5、出示: 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想,一定是小鸟的妈妈找孩子来了。

我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决心放它回家去。

轻声读读。你觉得哪一句读得最好,最能读出小男孩对小鸟的爱护,你就读哪一句。

评:让学生选择读其中一句,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主体地位凸显。

6、他这么喜欢这只可爱的小鸟,为什么决心放小鸟呢?(指课题)

7、这时小鸟回到了**的怀抱,飞回了广阔的天空,这时的小鸟又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指板书)

8、小结: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爱护小动物,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9、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羽、非”。认读。

2、你们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3、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非”。

非:两个竖就像母子两个在隔海相望。

羽:自己学着写。

4、在《习字册》上完成“羽和非”的临写。

评:以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美中不足的是留给学生书写的时间少了一些。

评课:

这节课体现了《小语教学大纲》精神,以读为本,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以“这是一只的小鸟。”为主线,将课文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抓住重点,细读感悟,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一、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恰当使用多媒体,创设说话情境,进行思维训练。

如何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感情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在孩子稚嫩、纯真的心灵中,天生有对弱小动物的怜悯之情,因此教师着重抓住了孩子的这个特点,选择课文中值得人为之动情的地方,创设情境再现鸟妈妈和小鸟相见的感人一幕。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进行想象说话练习。把说话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并且提供说话句式,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训练特点,易于说话训练。学生们一个个进入了角色,为小鸟的命运心焦,这既激发了爱护小鸟的情感,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视指导朗读,读出形、读出神、读出情。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课文的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心。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锻炼说写能力,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审美的情趣。

三、关注学生的差异,抓住每一个契机。

教学中,教师能照顾暂差生,从词、句入手,简化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难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能引领他们深刻体会课文的主题,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加以鼓励,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

第5篇 《认识小数》听课反思评课稿

《认识小数》听课反思评课稿范文

在本学期学校举行了镇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中,杨艳雯老师的《认识小数》,让我受益匪浅。

杨老师的课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教学,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它们所见所闻的生活中的小数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含义,这是一种立足现实生活现象,获取数学意义的教学思路。“小数”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本来就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大量接触小数的机会。杨老师将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作为课程资源,让学生把标价牌上的数分类,并提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引出两类不同的价格表示——整数和小数,从而引导出“5角”与生活中标价上的“0.5元”的不同表示方法。其次,杨老师也借助长度单位来初步认识小数,在课件上出示米尺,给学生一些长度,比如说10厘米相当于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为米,小数表示为 0.1米,从而把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点都联系在一起。

总体来说,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有层次地呈现,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利于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1、本课结合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的知识来认识一位、两位小数,并理解小数含义,掌握读、写一位、两位小数的方法。由此,可确定为本课时的知识目标。

2、运用直观手段,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分之几的一位小数和百分之几的两位小数表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理解小数含义,把某些分数改写成小数,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作为本课时的能力目标。

3、本课时通过把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对学生渗透相互转化的思想教育,可作为它的情感目标。通过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杨老师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虽说是一堂数学课,可是让我理解了数学与语文的相通之处,尤其是小学生,理解能力特别重要,因此在课堂上对于题目的读和说的能力,杨老师也很重视培养,值得我们学习。

《认识小数》听课感受

上周,学校举行了第四节“希望杯”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课堂教学展示,由于自己课程的冲突,只听取了部分课,倪雅娣老师的《认识小数》,让我受益匪浅。

倪老师的课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教学,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它们所见所闻的生活中的小数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含义,这是一种立足现实生活现象,获取数学意义的教学思路。“小数”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本来就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大量接触小数的机会。倪老师将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作为课程资源,让学生把标价牌上的数分类,并提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引出两类不同的价格表示——整数和小数,从而引导出“5角”与生活中标价上的“0.5元”的不同表示方法。其次,倪老师也借助长度单位来初步认识小数,在黑板上出示米尺,给学生一些长度,比如说10厘米相当于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为米,小数表示为 0.1米,从而把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点都联系在一起。

总体来说,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有层次地呈现,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利于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1.本课结合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的知识来认识一位、两位小数,并理解小数含义,掌握读、写一位、两位小数的方法。由此,可确定为本课时的知识目标。

2.运用直观手段,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分之几的一位小数和百分之几的两位小数表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理解小数含义,把某些分数改写成小数,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作为本课时的能力目标。

3.本课时通过把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对学生渗透相互转化的思想教育,可作为它的情感目标。通过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倪老师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虽说是一堂数学课,可是让我理解了数学与语文的相通之处,尤其是小学生,理解能力特别重要,因此在课堂上对于题目的读和说的能力,倪老师也很重视培养,值得我们学习。

第6篇 《伯牙绝弦》听课评课稿

《伯牙绝弦》听课评课稿范文

短小、深奥的文言文,经邵老师的真情演绎,拨响了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撼、惋惜、悲叹。听后,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借鉴

一、以读代讲回归自然

古诗词的学习尤其需要意境的创设,不适宜直白地翻译,否则会打破这种意境。理解文言,感受文言,读,是重中之重。教学中,邵老师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朗读:扫除字音障碍、感知大意的初读,借助注解、练习停顿的试读,角色转换的悟读,配以音乐的诵读,每次的朗读并不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通,达到理解感悟的教学目标。

二、抓住重点品出意境

邵老师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体会知己含义,整堂课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善哉”之声自内心由衷地发出,一次又一次,不绝于耳。在此基础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再如,让想象: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不复鼓的仅仅琴吗?通过想象谈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

三、课外拓展画龙点睛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课外资料的环节。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材料的引入,加上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读,则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感人肺腑的功效。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让学生通过读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达到了突显语文教学实效的目的。

第7篇 《春到梅花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春到梅花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范文

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想去梅花山看梅花吗?先来读一读该课的词语,读对了词语,咱们就去看梅花。

2、(课件出示生字词)

开火车读生词,齐读生词。

二、精读课文。

1、过渡:现在,就让咱们跟随小作者去看梅花吧。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

红笔标出: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句子。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想)

评: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变机械的阅读为思考性的阅读

⑵小朋友,你们读了这句话想到了什么?说说看。

指名说。师生交流:(出示课件)

①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盛开完全开放,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说花非常之多之密,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是说花儿色彩绚丽,开遍山坡。

②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晶莹透亮写出梅花的光亮可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写出梅花的香味雅而不俗,沁人心脾。联想到那首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暗香有来。暗香就是指这淡淡的清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红笔标出片片、清香、淡淡、彩云、晶莹特亮、挨着。

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生动化的语言,教师机智地引导,让学生从文本对话中再现生动形象的梅花山画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眼中构建了一个美丽的梅花山,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⑶指导朗读

①师:小朋友们想象中的梅花上可真是美不胜收阿!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配音录像)

评:先在文本对话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行自我艺术世界的构建,再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完善艺术世界的构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②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出示课件)

梅花多吗?美吗?

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③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评:教师范读,声情并茂,读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时深吸一口气,无形中使学生身临到花香环绕的梅花山中,以读感人,由读悟情。恰当地配之以音乐,激发学生的感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

⑴出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

师:报春就是报告春天到来的意思。人们为什么喜爱报春的梅花呢?答案就在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

⑵出示: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师:早春的天气怎么样?春寒料峭之时,梅花就开放了,是一朵梅花开了,是一株吗?是一片?是什么?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你觉得这梅花怎样?

指名回答。

就像那首《梅花》中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⑶师:凌寒独放就是它!老师听出来你们对梅花精神的赞美,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再读读这一句:人们喜爱这报春的梅花。

小结:读书,就应该这样,把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才能读好书。

评:知识之间融汇贯通,温故而知新,借古诗从单纯地感受梅花的外表,而转向体会梅花所体现出的内在精神,提升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师于该环节中也教予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⑷师:人们怎么喜爱梅花?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是一般的喜爱吗?不急着回答,好好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非常。

⑸你们是通过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涌动的人流?看图,人多,。

欢乐的海洋?看图,小朋友,在这梅花的世界里,人们边走边看,一路欢声笑语,他们会说些什么?

谁能读好这一句,指名读,齐读。

评:课文讲解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上下文相联系进行思考,于细微处理解课文。

(6)

你想对梅花说些什么?

指名说。

人们很留恋梅花,就像我们上学期学到的《看菊花》中一样,在《看菊花》中是怎样描写的阿?(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7)人们为什么这么喜爱梅花?喜爱梅花的什么?

指名说。

大家说的都对,人们喜爱梅花,喜爱梅花的姿态,喜爱梅花的清香,更喜爱梅花凌寒独放的精神。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对梅花的赞美。

评: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升华了主题。

师:小朋友们书读得是声情并茂,相信字也是写得端正入体。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发、休、息、欢,指名读(出示课件)

2、这四个字中,教师觉得只有一个字需要特别留意一下,它很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字,猜一猜!

要注意什么?

3、写发(就像一个小朋友歪着脑袋思考,想出了一个好点子)

评:形象地描述,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生字。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行间巡视。

评课:

听了徐老师一堂声情并茂的语文课,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维和抽象的思维相结合。

开始并不直接播放梅花山美景的录像,而先进行文本对话,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和理解构建自己头脑中的梅花山的景色,其后再观看梅花山片段录像,辅助学生进行合理地思考,将学生抽象的思维具象化,完善学生头脑中艺术世界的构建。另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整个教学活动,例如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播放音乐,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关注到学生美育的同时也不忽视德育。

通过朗读,播放梅花山录像(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思考,仿佛身临其境地观赏梅花的晶莹透亮,感受梅花的清新淡雅,给学生以美的陶冶。从抽象的文本描述转化为形象的思维,再现了梅花山的美景,给学生美的感受,但这时又以一首古诗为契机,引领学生体会梅花不畏寒冷,傲立风雪中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将学生由对梅花外表的喜爱提升到对梅花内在精神的赞美,升华了主题。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不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最后再播放音乐(电教媒体),指导学生朗读,在音乐中诠释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尤其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将自己在朗读时的所思所想说出来,在学生的回答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教师的步步设疑是学生思考的台阶,学生通过自身的朗读和自我的思考,渐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整个教学过程立足课文本身,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方式,边读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边读边联系以前所学进行思考,变机械地读字为开动脑筋地读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五、内外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相贯通。

不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而是有机的结合课外知识,以前所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服务。从而也将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另外,徐老师丰富的教学语言也推动了教学的高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学,在思考中有所学,更好地接受知识。

第8篇 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听课评课稿

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听课评课稿

还记得九月的一天,很荣幸去海盐聆听了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第七次主题式研训暨中心组研究活动,在那里听着几位名师在台上为我们展现了自己对科学领域的感悟和组织,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能深深地感受着她们在课堂上的魅力和那份自信,也感受到她们对活动内容和目标参透的很透彻,还很有想法的把一些平时一些生活话的事情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听的、学的更快乐,更有兴趣,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好的上课好的经验。

在去海盐听课之前,我们幼儿园的在业务园长,纪老师也有心的让我们去听听课的其中两位年轻教师一边听,一边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年龄段,挑选一位名师的课堂进行拷贝教学,我是本次拷贝教学的参与者之一。现在我正是一位大班幼儿的老师,在听课时,我就开始有心的聆听着每位名师的课堂,特别是大班的科学活动,当我听到那位南京老师上的《撒花片》这堂课时,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这堂课是通过动手操作,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撒花片的结果和发现多次记录结果的异同,体验将5个花片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虽然看着这位老师上的挺轻松的,但是这堂课它包含着很多内容,要想把这节课上好,课前准备和教师的.组织能力还是需要花些功夫的。

虽然课已经选好了,可是以往上公开课,还是以语言活动为主的我,对科学课上的把握还是觉得有些担心,因为我自己也知道我很容易在科学活动中犯语言不规范、语言表述不精炼等的毛病,所以当我接到上科学课的拷贝式教学活动时,我还是很紧张的,所以我也准备了很长一段时间,从反复观看视频到制定教案,从熟悉教案到准备教具,从教具完成到进行调整,每个环节我都反复核对了几遍,确保在上课时能发挥的好一些。

今天我也终于把这堂我从事幼儿教育第一次拷贝科学活动的课给完成了,我也放下了我的包袱,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不但是拷贝了一堂课,更是从这位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教育经验,发现上科学数学活动也并不是特别的枯燥反而到时很有趣的,上完课后,通过上领导和听课的老师及时的反馈后,帮助我在这个活动中,找到一些我在上课时出现的缺点,汇总起来如下:

1、教师在讲解用什么方法记录撒花片的结果时,教师没有把表格进行介绍,导致一部分幼儿不理解把结果是记录在表格中的。

2、在导入主题时,可以加上情景,会更吸引幼儿的兴趣。

3、多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大班幼儿在课堂上更自主。

4、教师语言不够精炼,对量词运用要规范等等。

领导和各位老师们在课后及时对我本次活动提出不足,帮助我在以后上科学活动时能及时的进行调整,我觉得特别的有意义,其实在老师讨论我的活动中,讨论我的不足时,也是提高了自己的听课评课能力,还能在自己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避免一些不足,也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提高。这种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听课评课氛围会促使我们博园的老师变得更优秀,孩子们也能获得更多好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这也是我们教师和孩子们共同获利的突进。期待下次这样的探讨活动。

第9篇 《画风》评课稿与听课有感

《画风》评课稿与听课有感

这次听了谷瑞辉老师的《画风》一课,给我很大的启示:一堂语文课结束后,学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习得什么,学会什么?

语文教师要有语文的本体意识,不能轻视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感悟,老师切不可忽视依据文本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为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自由感受和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谷老师指出文中四位孩子的话,可以让学生内化语言,让学生依文中的句式:谁画了什么?什么怎么样?风在哪里?说说你是怎样感受到风的?还可以这样:谁说:“我也会画风,风把什么怎么样?”通过多种形式的说,让学生内化语言,体现语文的本体意识。

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是人物的对话非常多,那么如何读好对话,如何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感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课堂中,对课文的感知主要通过朗读的年龄特点,从“读”入手,以读为本。谷老师让学生读得有层次,读得有提升。读书的形式多样,角度不同,层次分明:有“整体通读”;有“重点细读,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整体回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亲历读书的过程,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感悟着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

我觉得语文课上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尽量省出时间来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写、多背、多练。只要我们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上下功夫,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就一定会学有所成。

第10篇 《鲜花和星星》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鲜花和星星》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教学步骤:

一、导入,复习检查:

齐读课题。

这些字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齐读。

一朵一颗满天真好晚上数着那里最喜欢

3老师这有几个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谁来帮他们找到家?

朵只头颗

一白云一小鸟

一珍珠一头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鲜花和星星“我”最喜欢谁?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出示:一边读一边想)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出示这小节)

指名读。

3、(1)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

你是通过哪些词看出鲜花很多?师相机在“满地、这里、那里、还”下面划线。

谁能读出鲜花的多?

放鲜花的课件,夏天到了,绿茵茵的草地上,盛开着朵朵鲜花,它美吗?谁想夸夸它?它美在哪里?指名说。

看着满地的鲜花,我真想。

评:口语训练和想象力的丰富集合起来,有道理!

小朋友真会想,能不能把鲜花的美读出来呢?谁想读?

再出示这小节(指名读,评议。)

评:这一步前面应该再有一个自由练读,就扎实了。

(你读出了鲜花的美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鲜花更美了!)

4(1)读了好多遍了,想不想把这美丽的诗句背下来呢?自己先练练。

指名背。(你背得真流利,如果能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

(2)谁能上讲台加上动作来背一背、演一演呢?(指名)(你真是一名出色的小演员!)

(3)这么多人都想上台背诵啊?想背的小朋友一起来背吧!

评:指导得法,读出了层次,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小朋友背得真棒,老师仿佛看到了夏天满地的鲜花,老师都陶醉了。

刚才,我们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学习了第1段(出示:一边读,一边想),相信你们现在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把第二段学好。自己读一读,读懂了什么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评:总结学法,由扶到放。

谁来汇报你们交流的结果?

说明星星的多:划词:满天、这里一颗那里一颗、还多

3、谁能读出星星的美、星星的多?(你真会读!你看,她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让星星更美了!)

赛读,谁来跟他比比?你读出的星星也很美!

看着满天的星星,我真想。

评:这时再来读读,然后背诵更扎实。事实上,下面的背诵孩子们开始不是很顺利。

三、背诵。

1、这么美丽的小诗你能完整地背出来吗?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自己先准备一下吧!(指名背)

(你背得真有感情!谁来跟她比一比?你真是个出色的小演员!)

2、师报幕。生齐背课文。(9班小朋友集体诗歌朗诵会就要开始啦!)

四、拓展练习。

出示蝴蝶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老师非常喜欢这幅图画,所以仿照课文写了一首小诗。指名读。

我最喜欢

天空中飞翔的`蝴蝶:

这里一只,

那里一只,

真比海滩上的贝壳还多。

过渡:老师说的好吗?小朋友,只要你们留心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再发挥想象说一说,能说得比老师更好呢!

你会说吗?这里有一幅美丽的图片,请瞧!你能仿照着课文写一段小诗吗?

我最喜欢

天空中飞翔的小鸟: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海鱼图

我最喜欢

————————: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4我最喜欢

————————: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评:说话训练从复习的数量词填空就打下基础,前呼后应,训练扎实,评价有效,学生兴趣盎然。诗歌习作内容丰富,洋溢着智慧的热情和闪光。

五、指导写字

聪明的小诗人,不仅诗作得好,老师相信你们字也一定会写好,我们来记几个字吧!

朵最真

1、写“朵”

(1)谁有好办法记住它?

在“朵”这个字里面隐藏着一个偏旁:几字头。

写这个字该注意什么?(几没有钩,木的一横很长。)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2、写“真”

(1)怎样记这个字呢?

(2)在“真”这个字里面也隐藏着一个偏旁:十字头。

(3)写“真”时该注意什么?(真里面有三横)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评课:

从教材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歌是首次给孩子们现代诗的形式;从字词训练的角度来看,这课侧重于“比”的内涵;从内容来看,这课以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形式告诉学生:鲜花和星星的多及美。

我想,教材编者的意图绝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感知生活,还有对诗歌这种形式的热爱与贴近。因此,李老师充分领会了教材精神,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通顺、读流利。接着再来抓住重点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读好。然后,教者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进一步拓展深化,训练学生对“比”的认识,进而是对诗歌句式的熟悉:由看图换词填空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到看图填句子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再到看图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最后到自由完成整首诗歌的创作。这个过程不但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化理解,也是一次扎扎实实的诗歌写作训练。事实上,孩子们在这次学习中,真正地有所得了——这表现在他们对创作过程的高度兴奋上,也表现在他们创作的结果上:他们说最喜欢满天的繁星,因为它们比夜晚的灯火还多;最喜欢五彩的鱼儿,因为它们比草原上的羊儿还多;最喜欢机灵的小海鱼,它们简直比海底的珊瑚礁还多……

这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语不正体现出李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与精彩吗?同时,这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语更激励我们不断求索更科学、更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

当然,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这里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的教学虽然对个别句子的朗读指导较多,但是整首诗歌的朗读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整首诗歌的理解与感知。而加上动作朗读、背诵就更需要读流利、读熟练了。当然,这节课在这一环节上有所疏忽可能是为了后面拓展部分时间的保证。但是显然,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真正地把“学生本位”的理念落到实处。如果把这首诗歌真正读通、读好、读透,我想可能拓展部分的练习学生对整首诗歌的创作会更贴切。

实际上,如果将划重点词这一步骤省略,以范读等方式直接指导朗读,可能既节省了时间,又轻易地降低了学生朗读的难度,岂不两全其美?要知道一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材的教学重点就是读书、写字呀!

第11篇 信息技术《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听课评课稿

信息技术《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听课评课稿

本课教学以设计编写简单的程序为任务主线,熟悉vb编程的环境,学习可视化编程的方法与概念。将编程的方法与概念及思想渗透到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是一种比较高效务实的教学策略。避免单纯的'概念说教,也容易实现可视化编程的方法与概念的具体落实。教师能够讲清可视化编程的几个重要概念。学生也按教学设计完成小程序的编写任务。教学中师生交流和谐融洽,学生学生认真,同学间交流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可见平时教师教学严谨,学生训练有素。以下就几个方面做简单点评,希望批评指正。

1.过程与思想 本模块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以vb语言程序设计为载体,通过让学生亲历具体的程序设计案例,学习可视化编程的思想与方法。程序设计是过程,而在完成程序设计中学习通过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习编程的基本算法,进而引导学生体会编程思想是本模块的重要教学内容。而本节课正是基于前两章学生学生编程结构之后,对可视化编程的方法与概念的一次整理与总结。教师在出示教学目标时应明确指出本节课不是做一个vb程序,而要淡化“vb”的概念,要将学习内容扩展到所有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共通的程序设计理念。通过程序设计学习思想与方法才是真正的目标。

2.通过交流理解概念 本节中概念集中抽象,如:对象、属性、方法、过程、事件等。教师将几个概念集中讲解,之后切入到小程序的制作中讲解设置对象的属性。前后衔接有脱节之感。在上课的前23分钟进行全体控制时间有些长,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一些概念可以让学生来举例,看看学生是如何理解的。教师补充。对于控件箱里的控件,也可让学生先试试。

3.整合促进高效 本节教材有编程的概念,也包含认识控件的教学内容。内容与概念学习分开安排。教师在讲解时将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把控件的学习融入到“对象”这一概念上学习上。在容量上实现了1=1+1,在教学时间上实现1+1<2,提高了教学效率。

本节课整体上来讲是一节成功的课。学生学习状态积极,编程习惯好,作业完成情况较好。经过一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纳老师已经总结出一些值得同行借鉴的教学经验。 希望今后大家多进行交流。

第12篇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小松树和大松树》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小松树和大松树》评课稿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葛老师能抓住童话特点,通过教师生动语言和形象的板贴画,把学生愉快的带入童话故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的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演、说。根据我个人的学习感受,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教学理念全面落实,融会贯通

理论是行动的的指南。这节课,葛老师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很准,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从听、说、读、从指导学生的识字到写字,甚至到最后环节中深层的情感挖掘,葛老师把握的都非常好。第个环节落实的也很好。不仅如此,他结合新课改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把一年级的孩子当作不懂事的孩子,没有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说话,代替学生的想像。而是把他当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自己为主导。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读书的激情,使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利用多种形式,内化文本的语言,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语一年级课标中写的很清楚)

二、教学目标训练扎实,达成度高

葛老师的这一课,教学目标设计的很恰当有一定的坡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了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具体表现在:能抓住重点,安排详略得当。能以朗读为主,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学习课文中去识字。重点抓住三处:小松树的话、风伯伯的话和最后的“惭愧”。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他在开头设计了贴图的环节,通过贴图,调动学习兴趣。分角色朗读时,让学生戴上头饰,学生表演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教师能适当地指导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通过表演引导学生体会小松树的骄傲、自满情绪。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环节设计紧凑,独具匠心

葛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备课充分,设计独具匠心。从开头的导入课文,新授、总结等每个纵向的教学流程。设计的很紧凑,过度语衔接自然和谐,没有生硬的感觉。始终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最好的状态来学习新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效果非常显著。另外,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老师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不仅巩固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还完成了每个教学目标。

四、教学语言独具特色,富有童趣

对于教材的处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多些情趣,少些理性。他的语文课就上的十分有情趣、有意思,学生学习兴趣高,效果就好。葛老师的教学语言本来就很有轻柔,容易让学生接近。加上整节课,葛老师能够用一些鼓励表扬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有孩子们在教师赏识,赞许的目光下学习。在老师鼓励关怀下成长,这种感觉,这种愉快的学习,孩子乐学,效果非常好。不仅如此,葛老师已经注意到通过贴图、分角色读课文等形式让学生充满乐趣地读着、学着。

第13篇 《简易方程》的听课评课稿

《简易方程》的听课评课稿

教学过程:

一、观察天平放砝码后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1、用式子表示这个现象 ———100 =50×2

2、一端是200克的砝码,另一端是一瓶水——出现什么现象——有什么办法使天平再次平衡——用算式表示这个现象——x+50=200

3、幻灯出示:用算式老表示

x+20=50 4a = 180 180÷a=4

二、理解方程的含义

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征?

2、理解什么是方程?

3、方程具备什么条件?

4、练习

下面算式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4+3x=10 61+x 7-x>3 17-8 =9

1) 找等式

2) 找方程

18÷x=2 8x=0 4×3=12 这些方程你是从哪边找的?

4、揭示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5、自己列举方程

三、解方程

1、指导看书

2、交流讨论什么是解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3、选择上面其中一个方程进行解方程

4、指导检验:

怎样检验这个解是正确的?需要检验—检验的方法指导看书——尝试检验—相互交流 使检验更加规范化

四、练习

1、找出方程的正确解(方法可以多样)

2、判断

3、拓展

图书馆袁老师整理图书,书柜上层有图书240本,下层有图书180本,请你想一个办法使上下两层相等,并用方程表示出来。

教学评议:

这一课时的教学中,重点在与让学生掌握几个概念——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这两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而学起来显得较为抽象,困难。方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从浅显的实物入手——引入天平,在天平的两端放上物体,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引出等式这一概念,而后再引出方程。使学生明白方程首先是等式,同时又必须含有未知数。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教学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时,方老师注重让学生区别这两个概念。方程的解是指一个未知数的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此外,在具体指导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中,我突出两点教学:其一是解方程的依据;其二是解方程的格式。突出了这两点,以后解稍复杂的方程便水到渠成。

在练习之后指导学生看书,检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老师却通过让学生看书,尝试,发现问题,而且这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现在的课堂是新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我觉得老师在这里按排学生自学,再进行纠正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方程的检验,教师起到了很好的“领”,也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第14篇 普罗米修斯评课稿设计及听课有感

普罗米修斯评课稿设计及听课有感

一直觉得学习课文的第一课时无非是学学生字,读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个故事的开始部分,没有什么花头可言,想学的出彩并不容易。但是前几天,听了叶海娜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只觉得自己的认识是如此浅薄。叶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对课堂的把握,处理得恰当好处,第一课时也可以如此精彩。果真,姜是老的辣。

一、目标明确,学生学得明白。

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老师的要求非常明确:第一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词;第二遍读课文,能找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天神的名字,想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学得更加认真、清楚,知道自己并不是为读而读,而是带着问题读。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呈现了层次性、目的性。

在检测词语朗读环节,叶老师没有一次性地出现一些词语,只是让学生简单认读。第一组出现了:鹫鹰、惩罚、肝脏,这三个词,这三个词有的字形难记,有的字音难度,还有的是多音字,教师进行了重点辅导。第二组词语的朗读就非常简单的过关了,因为这些词并不存在这些方面的难题。第三组词语的出现又展示了教师的目的性:愤愤不平 气急败坏。“你知道这两个词是描写什么的嘛?”“是的,描写心情的。那么你以前有没有积累过表示心情的四字词语?”教师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积累词语。简单的词语教学学生却学得兴趣盎然,扎实有效。

二、方法渗透,学生学得轻松

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环节,叶老师采用了两种方法的引领。第一种,抓主要人物,理清文章脉络。叶老师从词语入手,出示:普罗米修斯 阿波罗 宙斯 火神 赫拉克勒斯,这些神的名字的词语,让学生读准字音。再让学生回顾预习的问题,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根据学生的回答,反馈,用板书展示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并让学生同桌互说巩固。这个环节教师将概述文章主要内容,分解成了学生易于接受的几个步骤,从教学实际来看,效果很好。教师又适时小结这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学法指导也随机渗透其中,恰倒好处。第二种,借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出示了填空内容,让学生口头表述,学生很快掌握。我想,学生在两种学法的引领下,以后碰到类似的文章一定能很快掌握课文大意。

一节课下来,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却让人觉得学生学得那么踏实,那么窝心。这样的语文课堂有着浓浓的语文味儿,我喜欢这样的课堂,相信孩子们也一定喜欢。

第15篇 《北京的春节》听课评课稿

《北京的春节》听课评课稿范文

“香甜的腊八粥、色如翡翠的腊八蒜、熙熙攘攘的买年货的大人、孩子……”一下子吸引了我们听课的老师和上课的孩子,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这是我们听的马老师的《北京的春节》一课的课前交流环节,送给同学们一个礼物-----利用课件播放与过春节有关的图片并配上了优美的乐曲,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也说明了马老师备课准备得非常充分。

在教学中马老师以问题引导学生朗读,如在人们准备过节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人们的忙碌?”“老北京怎样过小年的'?”“大人们忙什么?”……让学生找一找,读一读。充分利用文本内容体会人们过年前的忙碌,体会“年”味。这种教学方式不错,但我认为这部分可以一个问题链来提出,更能让学生有的放矢,体会更充分。可以这样出示:“在第一部分(1-7)哪些地方体现了人们年前的忙碌?-----大人们、孩子们、商户们分别在忙什么?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不知是否恰当,只是个人的一点建议而已。

还想和老师们交流一下,在高年级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品读内容之外,更要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尤其是名家名篇,更值得推敲。“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一句话,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简洁而又幽默风趣;在写作方法上学习“先总后分”的方法。“除夕真热闹”部分,可以这样设计:找一找本段的中心句,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具体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既能让学生品、悟内容,又能学习写作方法。

听课评课稿(15篇)

信息技术《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听课评课稿本课教学以设计编写简单的程序为任务主线,熟悉vb编程的环境,学习可视化编程的方法与概念。将编程的方法与概念及思想渗透到真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听课信息

  • 听课评课稿(15篇)
  • 听课评课稿(15篇)15人关注

    信息技术《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听课评课稿本课教学以设计编写简单的程序为任务主线,熟悉vb编程的环境,学习可视化编程的方法与概念。将编程的方法与概念及思想 ...[更多]

  • 听课记录及评课稿(4篇)
  • 听课记录及评课稿(4篇)7人关注

    小学一年级《蚂蚁和蝈蝈》听课记录及评课稿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2、完成选字填空二、精读训练:1、读句子2、了解蚂蚁和蝈蝈在夏天都干些什么?自由读第一、二段。 ...[更多]

  • 听课记录评课稿(5篇)
  • 听课记录评课稿(5篇)7人关注

    《鲜花和星星》听课记录及评课稿教学步骤:一、导入,复习检查:齐读课题。这些字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齐读。一朵一颗满天真好晚上数着那里最喜欢3老师这有几个字宝宝 ...[更多]

相关专题

评课稿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