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昭君导游词(精选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5

昭君导游词

第1篇 重庆昭君村简介导游词范文

重庆昭君村简介导游词范文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出了西陵峡口,便进入了秭归的香溪。香溪河似一条流香溢美的彩带,她挽起了三峡库区新辟的美丽景点--高岚风景线,又架起了通向奇妙的森林公园--神农架的桥梁,并勾起你寻幽猎奇的水中探险--神农溪漂游。

牐牬语龉橄阆口至巴东的官渡口,这段长45公里左右的江段便是香溪宽谷。宽谷中有卓绝一世的中国诗坛之祖--屈原,建功塞北的名妃--王昭君,年少出众的文臣--寇准等名人出现,还有至今仍是一个谜的神农架野人,他们在这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和令人难解的悬念。

牐犗阆河口,在秭归下游7公里的长江北岸,香溪发源于鄂西的神农架林区,这里是汉朝妃子王昭君故乡。传说有一天,昭君在溪口边洗脸,无意中把颈上项链的珍珠散落溪中,从此溪水清澈,水中含有香气,故名香溪。每逢桃花争妍时,香溪河中可以看到一种形似桃花、分身四瓣、晶莹透明的鱼,这就是香溪河特有的稀有鱼类--桃花鱼(桃花水母)。鱼的主体如伞,触手繁多,约有250条,依长短可分7级,因伞部收缩及触手的上下运动而浮沉。它与桃花一起出现,也同桃花一起消逝。

牐犔一ㄓ愕拇说与昭君有关。传说昭君出塞前,从京都返乡探亲,泣别乡亲之时,正值桃花盛开之际,一路弹着琵笆,念及从此永别故土,不觉泪如雨下,那泪珠与水中的桃花漂聚在一起,化成了美丽的桃花鱼。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溯香溪而上至湖北兴山县境内,有一宝坪村,历代相传明妃村是古代第一美人王昭君的故乡。

牐犕跽丫,名嫱。汉元帝时被选入宫中。晋朝避明帝司马昭讳,改为明君、明妃。昭君诞生于山清水秀的宝坪村。入宫后,因未贿赂画师,像被丑化,居冷宫数年。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求亲,昭君自请求行”。临行前,元帝才发现她容貌出众,但已无法挽回。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元帝为了表彰昭君,改年号为竟宁。两年后,呼韩邪单去世,昭君依匈奴风俗改嫁新单于(呼韩邪与前妃水阏氏之子)。昭君和亲,对结束汉匈的长期战争具有重要作用。兴山原属秭归所管辖,三国时置县。故秭归县有一汉明妃王墙故里”的石碑。宝坪村还有许多纪念昭君的名胜古迹,如昭君祠、昭君院、楠木井、梳妆台等。通往梳妆台的台阶正好16级,表示昭君在这里生长了16载。

重庆山水之都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去了解重庆,认识重庆,爱上重庆。重庆位于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之间,即中国的西南部四川盆地。为嘉陵江和长江所环绕,幅员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辖40个区县,有49个民族,人口3144万。重庆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热,雨量充沛,温润多阴,湿度大。从而使得重庆女生的皮肤特别好,所以重庆出美女,是全国都闻名的。

重庆还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江州,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公园1189年,宋光宗在此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重庆曾经历三次建都,第一次为商周时期巴国都地,第二次为元末大夏国国都,第三次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故又称三都之地。重庆也曾经历三次直辖,即1939年行政院直辖,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直辖,最后就是在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也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

刚刚也提到了,重庆市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想要好好了解和体验这重庆的古文化,就不得不来重庆主城区内唯一的千年古镇瓷器口。瓷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1.18平方公里,以明清时盛产及转运瓷器得名。瓷器口原名龙隐镇,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汶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发为僧来重庆,隐避于宝轮寺,天王殿墙上有“龙隐禅院”四个大字。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在1920xx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渐渐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龙隐镇”。现已发现古窑遗址20余处。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特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们称之为“品仙台”,都是挂牌说书,看谁有绝技高招,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谁就能得到“红包”。哪一位说书人讲得好、茶馆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隆、老板自然高兴,说书人得的红包就越厚实。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

大家是不是越听越心动,想去品尝品尝呢?就请你们跟我下车,一起去体会一下吧。

重庆的导游词范文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我是你们的导游——廖璐瑶。

首先,我带大家去参观解放碑。解放碑是重庆的标志。解放碑虽然面积不广,但是它是重庆最繁华的地方:商品琳琅满目、小吃样样俱全、楼房高耸入云……至于人呢,大街上、商场里、书店里、广场上、小吃屋里……到处都是人,成千上万、人山人海,走路也是摩肩接踵。若你站在“摩天大楼”向下望:无论是人还是车,都像是小蚂蚁!但还是川流不息……

逛了繁华的解放碑,我们再去看看朝天门。朝天门是两江交汇的地方,两江是指——嘉陵江和长江,一座大城市里有两江交汇的地方是特别稀少的哟!黄、蓝色的江水交汇在一起,可真壮观啊!在江上架着一座座雄伟的大桥,因此,重庆也好称桥都。

重庆的夜景是公认的,比上海和香港还要漂亮!你可以登高俯瞰两江夜景,也可以游江观夜景。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高低辉映,如漫天星汉,极为瑰丽。登上著名的“一棵树”观景台,或者乘坐重庆著名的满江红游船,环游重庆市区,都别有一番风味……夜幕中的重庆,江中点点灯光,犹如闪烁的星星掉在水里,亦真亦幻!

重庆,还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重庆的山、重庆的火锅、重庆的人,重庆的美女等等,来了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2篇 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

(行车途中)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xx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

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

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

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

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ù)即严狁(xiǎn 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公元前200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派刘敬前往匈奴去结和亲之纸,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种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到足以抗拒匈奴的时候,便开始采取积极的战争方针对抗匈奴,公元前133年和前121年两次决定性的出击,使匈奴大败而归。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西汉,共同攻击匈奴。而在匈奴贵族集团内部为争夺“单于”这个最高的统治权力,出现了分裂与内讧,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两去,就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政敌争压最高统治权,两次被近出走。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困境,呼韩邪单于想到了如果依靠汉朝中央政府的帮助,也许能给自己打出一条政治出路,平定郅支,统一匈奴,扭转局面,但是,等到汉朝消灭了郅支单于之后,呼韩邪单于下场就像郅支单于一样局势促使他进一步倒向汉朝。于是,从公元前49年开始,呼韩邪单于先后三次入汉韩,求见元帝,表示“愿婿汉室以自亲”,得到元帝恩准。元帝将后宫待诏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封号“宁胡瘀氏”,于是就有了千古美谈“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汉匈关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结束了汉匈两族159多年的敌对状态,把深受战争煎熬折磨的两族人民从战争的火坑里挽救出来,使两族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政治方面,匈奴接受汉朝中央政权的领导,打破了旧的历史格局,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而在经济文化方面,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计算和登记的方法,还学会了建筑和打井;汉族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响,比如汉朝政府和民间养马业的空前发达,就和匈奴马匹的大量输入,养马技术的传授分不开。

对于两族的人民,和平就是一切,昭君出塞,单于附汉为他们带来了和平与富足。《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呔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段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的幸福图景。

所以,用历史唯特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就是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 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各位团友,现今昭君墓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处重要文物古迹和人们来到达呼和浩特必游的景点,对于今天的人们,用翦伯赞老先生的话来说是最恰当的,那就是:“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马上就要到了,就让我们一齐去参观这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吧!

(雕像前)

各位团友,我们面前的这座雕像就是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大家请看,王昭君温柔秀丽,柔中带刚;呼韩邪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这尊雕像的下面刻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再请各位看看,昭君夫妇并骑的马头是朝什么方向呢?对这位团好猜对了,是西方,为什么朝西方呢?大家能想出来吗?原来这和昭君出塞的路线有关,公元前33年他们是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至甘肃省庆阳县,然后经陕西榆林,内蒙东胜、杭锦旗、包头市,向漠北方向去了,所以从西安出发向西走,马头当然朝西了。好,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拍照。

(石碑前)

各位团友,这幅碑文是1963年董必武老先生参观昭君墓时写的,全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著书立说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政治的见解,其中也有一些文人对昭君出塞有消极的看法,面对众说纷坛,董老毅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价值与意义,肯定了昭君人微言轻和亲使者的功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它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安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文人墨客的惜古哀怨的诗句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历史是不可抹杀的,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大家庭中,昭君的“千秋”不权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它符合了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环境。

(昭君墓前)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对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最早见于唐代的记载。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裳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内蒙古的昭君墓有若干个,而这座是真正的昭君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昭君墓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愿意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于是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女士们、先生们,就让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愿民族团结,国家富强。

大家可能要问,王昭君真的葬在这里吗?事实上这只是昭君的衣裳冠墓,因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死后都采取秘密下葬的方式,墓不立碑,似若不地。其实,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为人民的和平作出了贡献。现在大家看,墓中间刻有“青冢”二字,“青冢”就是绿色的坟墓,是昭群墓的别称,因为每年秋季,附近的树都已枯黄,而昭君墓四周却依然绿草青青,所以又称“青冢”。好了,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讲座一下,如果没有问题,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四十分钟后在车门口集合,谢谢各位。

第3篇 屈原昭君故里游导游词范文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宜昌!

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来湖北是看四人,也就是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农架野人)和死人(荆州博物馆的西汉软体男尸)。而在我们美丽的宜昌就有三人旅游线,也就是诗人、美人和野人。由此可见,宜昌是湖北的精华,今天我们将要去游览的就是精华中的精华——诗人和美人的故乡,也就是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 ——秭归。

趁现在还没到目的地,我先对你们简要的介绍一下秭归吧!

秭归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也是历史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

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着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人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最早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都要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魂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连秭归地名的由来,传说都与屈原有关。屈原投江后,其姐女嬃赶到汨罗江,将弟遗体打捞起来,亲自护送回家乡。屈姊那深深亲情使乡亲们大为感动,因而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来“姊”演变为“秭”了。

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五月,是农忙夏收完毕,准备秋收的过渡时间,人们便在这个时间安排一个稍事休整和娱乐的“端午节”。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在这个月的初五呢?这是为了便于习惯能记忆,类如三月三、七月七、九月九。这样就使农事繁忙的这段较长的时间,均匀地安排在三、五、七、九月四个节日休整,也算是“有劳有逸”了。

到了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难忍亡国之痛,怀才投身汩罗江,这一天也刚好是端午节。从此,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了。所以也有人称端午节为诗人节。

龙舟竟渡

龙舟竞渡的习俗,过去传说是为了拯救溺水的屈原,其实,在屈原未跳汩罗江之前,我国各地就有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了,但大多不在端午节举行的。《旧唐书·杜亚传》载:“江南风俗,春中有竞渡之戏,方舟前进,以急趋疾进者为胜。”后来为了记念屈原,竞渡的风俗才慢慢集中到端午节的。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广为了要到杨州一游,着官吏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十艘。杨广自已乘坐的大龙舟,高45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还有高三层的龙舟九艘。可以说这是当时最大的龙舟了。北宋时建造的龙舟,无论从大小和结构方面比隋代又有发展。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泄争标图》,便描绘了当时皇家乘坐的龙舟的面貌。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还记载了金明池龙舟竞渡的盛况:皇帝与群臣在大龙舟上观看,锦标则插在皇帝的大龙舟附近的水中,一人拧舞旗子,指挥几十艘小龙舟在水面摆出各种船阵。随后,这几十艘小龙舟敲锣打鼓向“标杆”划来,夺得标的便向大龙舟上的皇帝“山呼拜舞”,整个争标过程气氛十分热烈。

明代时,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已经相当普遍。当时出版的一本《武陵竞渡》的书,对这项比赛的规则,诸如竞渡所用的船式,人数等都有详细的记述。

现在,龙舟竞渡已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活动。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岸了,请大家随我一起下船去感受一下伟人和美人的故乡吧!

屈原故里

这里是秭归县香炉坪,大家请抬头看那座高高的牌坊,坊额上镌有郭沫若的手书“屈原故里”。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秭归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西陵峡雄奇壮美,还有清澈的香溪河,梭秀的九畹溪、险峭的五指山、神秘的棺木岩更是令中外游客为之倾倒。这些自然景观与展示屈原文化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由秭归出发,可西进“小三峡”漂流,东到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流览,南入“长阳人”家乡作客,北去昭君故里及神农架探密。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新建到大坝一公里处的秭归新县城将会成为集三峡大坝雄姿、高峡平湖风光、屈原故里风情、库区移民新城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和三峡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中心。

昭君故里

昭君故里位于兴山县城东北3公里处,我们现在就到了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宝坪村,又名昭君村,是王昭君的出生地。在西汉时兴山属南郡秭归。宝坪村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橘林丰茂,山明水秀,极富诗情画意。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近年来,她的家乡又兴建了昭君宅、纪念馆、长廊碑林、汉白玉昭君塑像等,用以纪念凭吊这位以国事为重、富于献身精神、美丽而坚韧的汉代奇女子。这是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提起“昭君出塞”、远嫁匈奴和亲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为民族间的亲善友好作出了贡献。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门氏(皇后)。后呼韩邪死,成帝又命她“从胡俗”,改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大闹氏长子)。在她影响下,其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与汉的通好关系,以致“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昭君之美,在于既有沉鱼落雁之貌,更具凄楚艾怨之情。而昭君之怨,则是对命运的无奈的怨艾——锁在深宫人不识;向往像寻常女子那样生活,就只能代替皇家骨肉远嫁异邦;思念故土却欲归不能……。当你来到昭君台前凭吊时,便会被这千头万绪的深深的艾怨所包围,满心凄楚抑郁难平。

王昭君是被历代诗人、画家、作曲家们着笔最多的一位古代女性,究其根源或许正是由于这千载难平的“昭君之怨”吧?!当然,在不同的人的心目中,“昭君”也是不同的:“历史的昭君”在向着我们微笑——深明大义,而“文学的昭君”似乎在对着我们哭泣——怨而不怒。古往今来,那些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人们,则更易沉湎在“昭君之怨”中,找寻自己或深或浅的身影、或浓或淡的表情……毋庸讳言,在汉文化中这“怨”字才是“昭君之美”的美学意义的核心与真谛。

这里就是昭君曾经住过的地方,现存的昭君宅是照古图重建的。

从昭君宅出来,东行百余步,便到了“楠木井”。这是当年昭君姑娘汲水之处。井约一米来深,清澈见底,井水从不枯竭。井底沉有楠木一根,据说还是当年昭君放入的。

大家请看这条溪水,它叫做香溪。

传说当年昭君在溪中沐浴,不慎将一颗珍珠遗落在水中,从此溪水变得碧清透明,香气四溢,因而得名“香溪”,也有人将它叫做“昭君溪”。

从秭归城沿香溪溯流而上10公里,即是三闾乡,再过七里峡,即屈原诞生地乐平里。这里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和传说很多,如香炉平、照面井、读书洞、玉米三丘等。在屈原故里还有一奇值得一提。这里的耕牛不穿绳,却能听从指挥。相传屈原从楚都回家,快到家门口时,侍者挑书简的绳子断了,一老农当即把牛鼻绳解下送他,从此以后,这里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绳了。

据说,现在令宜昌人自豪的——不仅有两坝:葛洲坝、三峡大坝;而且还有三人:猿人(长阳)、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只知两坝,不知三人,宜昌人便不会认同你。你们知道吗?

好了,今天的屈原、昭君故里游就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的再次光临!再见!

第4篇 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宜昌!

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来湖北是看四人,也就是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农架野人)和死人(荆州博物馆的西汉软体男尸)。而在我们美丽的宜昌就有三人旅游线,也就是诗人、美人和野人。由此可见,宜昌是湖北的精华,今天我们将要去游览的就是精华中的精华——诗人和美人的故乡,也就是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秭归。

趁现在还没到目的地,我先对你们简要的介绍一下秭归吧!

秭归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也是历史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

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着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人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最早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都要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魂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连秭归地名的由来,传说都与屈原有关。屈原投江后,其姐女嬃赶到汨罗江,将弟遗体打捞起来,亲自护送回家乡。屈姊那深深亲情使乡亲们大为感动,因而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来“姊”演变为“秭”了。

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五月,是农忙夏收完毕,准备秋收的过渡时间,人们便在这个时间安排一个稍事休整和娱乐的“端午节”。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在这个月的初五呢?这是为了便于习惯能记忆,类如三月

三、七月

七、九月九。这样就使农事繁忙的这段较长的时间,均匀地安排在

三、

五、

七、九月四个节日休整,也算是“有劳有逸”了。

到了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难忍亡国之痛,怀才投身汩罗江,这一天也刚好是端午节。从此,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了。所以也有人称端午节为诗人节。

龙舟竟渡

龙舟竞渡的习俗,过去传说是为了拯救溺水的屈原,其实,在屈原未跳汩罗江之前,我国各地就有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了,但大多不在端午节举行的。《旧唐书·杜亚传 》载:“江南风俗 ,春中有竞渡之戏,方舟前进,以急趋疾进者为胜。”后来为了记念屈原,竞渡的风俗才慢慢集中到端午节的。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广为了要到杨州一游,着官吏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十艘。杨广自已乘坐的大龙舟,高45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还有高三层的龙舟九艘。可以说这是当时最大的龙舟了。北宋时建造的龙舟,无论从大小和结构方面比隋代又有发展。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泄争标图》,便描绘了当时皇家乘坐的龙舟的面貌。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还记载了金明池龙舟竞渡的盛况:皇帝与群臣在大龙舟上观看,锦标则插在皇帝的大龙舟附近的水中,一人拧舞旗子,指挥几十艘小龙舟在水面摆出各种船阵。随后,这几十艘小龙舟敲锣打鼓向“标杆”划来,夺得标的便向大龙舟上的皇帝 “山呼拜舞”,整个争标过程气氛十分热烈。

明代时,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已经相当普遍。当时出版的一本《武陵竞渡》的书,对这项比赛的规则,诸如竞渡所用的船式,人数等都有详细的记述。

现在,龙舟竞渡已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活动。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岸了,请大家随我一起下船去感受一下伟人和美人的故乡吧!

屈原故里

这里是秭归县香炉坪,大家请抬头看那座高高的牌坊,坊额上镌有郭沫若的手书“屈原故里”。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秭归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西陵峡雄奇壮美,还有清澈的香溪河,梭秀的九畹溪、险峭的五指山、神秘的棺木岩更是令中外游客为之倾倒。这些自然景观与展示屈原文化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由秭归出发, 可西进“小三峡”漂流,东到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流览,南入“长阳人”家乡作客,北去昭君故里及神农架探密。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新建到大坝一公里处的秭归新县城将会成为集三峡大坝雄姿、高峡平湖风光、屈原故里风情、库区移民新城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和三峡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中心。

第5篇 昭君墓旅游区导游词

各位远方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在此,我代表旅行社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内蒙古的这几天,游得开心、玩得愉快!今天我们要首先游览的是内蒙古非常出名的历史文化类景区昭君墓,也就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之墓。它坐落在呼和浩特旧城南9公里处,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区,现已更名为昭君博物院。

关于王昭君,在座的各位都会有所了解。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王昭君是什么朝代的人?她的丈夫是谁?她为什么要出塞呢?王昭君是西汉后期人,她的丈夫是匈奴呼韩邪(yé)单(chán)于。

单于就是“拥有广大地域的天子”的意思,相当于汉朝的皇帝。说起她的出塞,还得从汉匈发展与汉匈关系说起。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荤粥(xūn yù)、猃狁(xiǎn yǔn)的后裔,战国末期至秦初,在以匈奴“首都”头曼城为中心的今内蒙古阴山、河套地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匈奴骑兵不断骚扰中原地区的安宁。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使其北却七百多里,放弃了阴山、河套地区。

西汉初年,匈奴趁秦末变乱及楚汉相争之机,又发展壮大起来。此时匈奴是在冒顿(mò dú)单于的统治时期,他重整匈奴各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草原游牧民族创建的北方统一政权。

而此时的汉朝由于刚刚建国,尤其经过3年秦末农民战争和4年楚汉战争的浩劫,国力相当薄弱。强盛的匈奴趁此机会不断地入侵汉朝北部边界一带。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结果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郊外)长达七天七夜,后来刘邦不得不采纳陈平的计策,贿赂了冒顿单于的阏氏(yān zhī 即单于妻子)才得以逃脱。针对汉初统治尚不巩固,经济还未恢复的情况,刘邦采取了与匈奴和亲及“休养生息”的政策,从而赢得了发展经济与积蓄力量的时间。

经过惠帝、文帝、景帝,直到汉武帝在位时,汉朝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已有实力反击匈奴。后来经过几次打击后,匈奴受到了沉重打击,并不断走向分裂,出现了“五单于争立”的混乱局面。

经过这场战争,匈奴统治面积大大减小,人口牲畜大量减少,最终分裂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两支。为了取得争位的胜利,呼韩邪单于想到了依靠汉朝的力量来打击其兄郅支,但是当汉朝消灭了郅支以后,呼韩邪单于既高兴又感到害怕,高兴的是郅支已灭,政敌清除,没有后患;怕的是汉朝强大,今后难免因得罪而被灭亡,下场像郅支单于一样。

所以从公元前51年开始,先后三次入见汉帝。第三次入见时(公元前33年)表示“愿婿汉氏以自亲”,得到汉元帝恩准,于是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

这里的塞,指的是长城边塞,即包头北面的“光禄塞”。〔昭君墓大门前〕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已经到昭君墓南门广场了。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两个浅红高大、显示汉代建筑风格的石砌门阙。经过近年多次扩建的昭君墓旅游区,现辟建为占地面积132000平方米的昭君博物院。

门前吸引人眼球的这一组汉阙和与大门正对的位于广场南侧的“嫱云”浮雕石壁,将把我们的遐思带入两千年前汉匈交往的感人境界。〔“嫱云”浮雕〕紧接着我们先去观赏那堵长10米、高6米的花岗岩大型浮雕“嫱云”照壁,它是我区著名的雕塑家张恒的作品。

之所以叫“嫱云”,是因为王昭君名嫱。“嫱云”的左首位是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昭君形象俊美、高雅,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女性。

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昭君似乎比单于要年轻得多。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昭君要比呼韩邪单于小

二、三十岁。这就要提到匈奴的一个习俗——收继婚,即“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

昭君与呼韩邪共同生活了两年,生了一个儿子,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之后,其前阏氏之子,也就是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继位为单于。

按照这种收继婚的习俗,昭君又嫁给了复株累单于。昭君是汉族人,对于“收继婚”的习俗,虽然有些抵触,但为了民族友好大局,她毅然嫁给了新单于,并和他共同生活了若干年,生了两个女儿。

右首则刻有形象生动的少数民族青年,热情吹着号角,欢呼雀跃;还有忠厚长者、婆娑舞女等。这些形象表达出了人民对此次和亲的赞赏与欢迎。

下面有象征祥和的两只仙鹤,并有朵朵祥云衬托着,这意味着王昭君嫁到匈奴以后,使得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院区内董老碑前〕(以下景区内各景点、景观介绍以昭君博物院讲解员讲述为主)“董老碑”,上面镌刻的是1963年国家副主席、开国元老董必武同志在“谒(yè)昭君墓”时题写的一首诗。

全诗的内容我们可以一起看一下:“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shū)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赋诗填词、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些文人大多对昭君和亲提出了消极的看法。但董老面对众说纷纭的议论,从正面肯定了昭君出塞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事实的确如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它对于当时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文人墨客们的惜古哀怨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昭君出塞使胡汉之间形成了长达近60年的和平,从而出现了史书描述的那种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大力发展的幸福景象与和谐局面。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它正是顺应了时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前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中,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即使在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这也足以引为民族团结、国家和睦相处的有益借鉴。〔昭君雕像〕在大道两侧两两相对的按战国、汉代出土文物造型雕刻的大型石兽组成的“仪仗队”的侍卫迎接下,我们继续往前走。

前方60米处汉白玉框架凉亭中迎面亭亭玉立、面露胜利喜悦的女子就是王昭君的汉白玉雕像。去过湖北昭君故里的一看便知,这一尊和那一尊几乎一模一样,难道是昭君再世,重返人间,重归她的第二故乡?你看,那雍容华贵、风流典雅、美丽动人的飒爽英姿和安祥神态,不正是她当年和亲出塞前临辞大会上“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徘徊),竦动左右”的光辉形象吗?〔石牌坊〕

我们前面的“石牌坊”前后是大家以此为背景向北照相非常漂亮的地方。在这儿照相可以把和亲铜塑和昭君墓都拍摄进去。

但是请大家先听我讲解,后面会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这个石牌坊是按照传统的“三间四柱冲天式”构建而成,中间的大间被称为明间,旁边的两小肩间被称为“次间”,这样的石结构牌坊是墓园的典型标志物。

在明间华版正中镌刻着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任主席乌兰夫按历代传统称谓所题的“青冢”二字,其含义是“青色的坟墓”。传说每年深秋,各处草木枯黄的时候,惟独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所以被称为“青冢”。

又因为墓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晚霞光的映照,墓景时有变化,传说它一日有三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土从(cōng,鸡土从,指一种鸡爱吃的头大杆粗短的蘑菇)”。“青冢拥黛”,早已成为呼和浩特世代相传的八景之一。

〔“和亲”铜塑〕再往前面就是“和亲”铜塑像了。它是按广州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的同名雕塑用铜浇铸而成,高3.95米,重5吨,生动再现了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双双骑马并肩联辔而行的历史性场面。

两匹马中,一匹似回眸低语,一匹似侧耳倾听,相依相偎,情意绵绵,从而使整个雕像浑然一体,婉转地表达出马背上的呼韩邪单于和昭君夫妻间相依相随的新婚恋情。这座雕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铜像被内蒙古人民称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当然,昭君真的是骑马去匈奴的吗?可能还值得商榷,因为昭君自幼生长于水乡泽国的南方山区,入宫后又未曾练习马术,且一妙龄女郎,那么远的路她真的会骑马去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但到了塞外草原,成了马背民族的一员后,骑马伴夫君,也还是极有可能的。

再看铜像,细心的游客可能会发现,为什么马头会朝西呢?因为这表明了当时昭君出塞最初的行走路线,即从长安出发先向西行至今甘肃庆阳,然后北上,经陕西榆林、内蒙古东胜、达拉特旗、包头,最终向漠北方向去了。另外,大家还可以注意一下呼韩邪单于帽子上的头饰,顶中是鹰的形象,这是因为匈奴人崇拜鹰,鹰是他们民族的图腾,只有单于或王的头冠上才配饰金鹰。

〔“石像生”浮雕〕200多米长的甬道两边排列的这些兽形石雕像叫“石像生”,它具有守护、辟邪、吉祥的象征意义,很多古代帝王陵墓前都有这样的“石像生”;它也有营造陵区庄严肃穆的气氛之意。昭君墓前的石像生有牛、羊、马、驼、鹿、虎等12对共24只,它们对称排列,雄壮生动。

优美的石像生既体现了汉代墓葬的传统仪规,又反映了当时北方的民族特色。〔昭君出塞陈列室〕我们向北往左前方去就是昭君出塞陈列室了,这个陈列室位于昭君墓墓体的右前方。

我依次简要给大家讲一下这里的图文陈列内容——1.昭君及其家乡和入宫后情况: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西汉晚期人,出生地为南郡秭归县香溪宝坪村,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作为秭归人,她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是相隔200多年的同乡。

公元前36年,她“以良家子选入掖庭”,为汉元帝后宫“待诏”。所谓的“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的出身,而是农民出身。

因为在“以农为本”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手工业者等受到鄙视,地位低下,而农民的子女则被认为是出身更为干净、正派,所以被称为“良家子”。所谓“待诏”,意思为“等待皇上召见”。

而“掖庭”是专管后宫的机构,当时的“掖庭”对于一个普通宫女来说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因为妇女一旦被选入后宫后,就决不会有任何自由。

因此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那么肯定有朋友会问,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难道皇帝还不喜欢漂亮的吗?这就要提到一个人¾¾画师毛延寿。

据说,当时因为后宫美女特别多,皇帝没时间去一一看,就通过画师们绘就的美女画卷来决定召见谁。于是,后宫出现了贿赂特别严重的现象,而昭君因为性格倔强,没有贿赂画师毛延寿,所以他就在昭君肖像眼下点了一颗痣,别小看它,在很早以前的封建社会它被称为是“伤夫泪痣”。

哪个男人愿自己娶个克星呢!因此,昭君在宫中待了三年之久,也没见到汉元帝。此时呼韩邪入朝求亲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

因为出塞要面对不同的语言、居住、饮食等,谁愿意出塞呢!而这时昭君挺身而出,表示愿意远嫁匈奴。于是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中临辞大会上汉元帝的尴尬场面。

在这次大会上,汉元帝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昭君,特别惊讶,心想这么漂亮的姑娘我怎么从来没看见过呢!再仔细一想,好象在以前的画卷上见过,但那人眼下有痣呀,难道不是一个人吗?他越想越着急,要不不让她走了,我留下吧。但想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能硬着头皮让她去匈奴了。

后来查明是毛延寿做的手脚,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及其同流画师全部抄斩。2.楠木井:楠木是我国的千年不朽之木,在两千多年以前,王昭君就是饮用这口楠木井里的水,直到现在家乡的百姓还在饮用这口井里的水。

这井里的水特别甘甜,而且还有一种奇异的现象。据说,在暑天,天气特别热,当你来到井边,凉气袭人,喝一口井水,暑气顿消;到了冬天,无论天多冷,地多寒,井水总是热气腾腾。

村里人说,用楠木井的水做饭,饭格外香;烧汤,汤特别鲜;泡茶,茶也特别香;还有饮其水,生美女之说。有机会,准妈妈可以去那儿沾点美女的灵气。

3.香溪河:在历史上,昭君美貌非凡,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的身上有一种奇异的芳香,由于经常去河里浣帕浣纱,因而河水也染上香气了。因此,人们把这条河叫做香溪河。

4.白鹤茶:昭君救了两只白鹤,白鹤从杭州衔来龙井茶种籽回报昭君,心灵手巧的昭君在家乡的土地上精心培育成功了“白鹤茶”,成为兴山著名特产。5.汉朝与匈奴和亲的史实记录、昭君出塞时的详细路线图,这些文献资料请大家了解掌握。

现在再请大家掌握一个新的有趣的知识——历史上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四大美女,大家猜猜哪个词儿是形容王昭君的?为什么落雁是形容王昭君的呢?相传当年昭君出塞途中行到今鄂尔多斯北部,正好一行远归的大雁从头顶飞过,大雁被王昭君的美貌所震惊,连翅膀都忘记扇动而纷纷落了下来。因此,昭君就有了“落雁”的美称,黄河南岸也多了一处称作“落雁崖”的景点。

昭君容貌美、心灵美、事业美、名声美,比西施、貂蝉、杨贵妃那三位美女美多了。 6.昭君子女情况:昭君与呼韩邪生有一子,名叫伊屠智牙师,被立为右日逐王,后因单于继承权问题,在东汉初年被他的同父异母兄杀死。

昭君与复株累单于生有二女,分别是须卜居次和当于居次。昭君死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女婿须卜当,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

7.昭君在国外的影响:昭君故事在国外传播很早,其中在日本、越南影响较大。日本的诗歌中,很早就出现过引用昭君故事的诗句,十四世纪就出现了昭君题材的绘画,十五世纪时,“能乐”就演出过昭君故事。

近年来,在日本以昭君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和昭君研究论文也不断出现;在越南也很早就出现了咏昭君的诗作。在西方十九世纪初就提到了昭君的事迹,影响一直挺广。

〔匈奴历史陈列室〕昭君出塞陈列室东数十米,昭君墓墓体的左前方便是匈奴历史陈列室。这里展出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实物,充分说明了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

它兴起于公元前三四世纪的战国末期,历史上泛称为“胡”。其强盛时,在北方草原曾建立起我国最早的游牧部落联盟大帝国,在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和汉族的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

匈奴民族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匈奴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

大漠以南的阴山与河套一带,即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曾是匈奴最初的经济、政治、军事活动中心。〔昭君墓墓体〕大家随我看,我们面前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了,昭君墓最早记载见于唐代。

其墓体占地20多亩,墓高33米,底面面积13000多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几座汉墓之一。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又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

现在我们看到的昭君墓是于197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同意,按照汉墓“封土为坟”的结构特点,在原来的墓体基础上填入5000多方土修复而成的,整体呈现为覆斗形的封土堆,墓的上部为方形平顶(又名方上),是典型的秦汉封土形制。其实,在内蒙古的昭君墓有很多,仅在内蒙古西部传为昭君墓的就有多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了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希望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保佑自己平安、自己的家乡富饶美好。

因此,有这么多昭君墓就不言而喻了。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

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

女士们、先生们,就让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从墓体侧面拾阶而上,我们可到达昭君墓墓顶,我们会看到一个怀抱琵琶栩栩如生的昭君石刻像,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和呼和浩特城市远景。大家可以在此留影。

〔碑廊〕昭君墓后面是百米碑廊,廊内陈列大量诗文书法碑刻,皆是名人手迹。据统计,仅诗一项,唐以前有20多首,唐代有60多首,宋元明清至今,题诗之多更是数不胜数。

大家可以从昭君墓后面的台阶下去开怀一览,陶情感受一下这些诗文碑铭的魅力!诗文中提到的明妃即昭君,因西晋时避司马昭之讳,称昭君为明妃,后世也跟着叫了。〔藏墨苑〕藏墨苑是一处新建的墨宝收藏展览馆,位于昭君墓的东南约60米处。

这里收藏有一些领导同志和社会名流、书画家歌颂昭君的书画精品和中央领导视察昭君墓的实况照片。看完这些,我想起十几年前一位旅游界词人作的一首《念奴娇·谒昭君墓》,将这里的景观和昭君出塞和亲的史实、功绩和昭君文化之精髓概括得比较客观精辟。

词曰:“青冢拥黛,黑河畔,气势如山屹立。寰宇几经人世变,惟此巍然不易。

草木葱茏,繁花似锦,骑塑传英气。诗碑铭颂——千秋万代功绩。

追思两千年前,汉匈得睦处,何其相契!五十余载,庆境宁,民无干戈之役。多赖昭君,深明大义,出塞和亲缔。

民族团结,单于同创先例”。 我想,游览昭君墓,背会并领会董老《谒昭君墓》那首七绝,赏析藏墨苑中的精品,再对照品味这首《念奴娇》,定会使您对昭君、昭君墓、昭君文化乃至咏昭君及与昭君志同道合的呼韩邪单于的诗词佳作加深印象、增进理解、提高认识、升华精神境界和文学修养的。

〔新增建筑〕昭君博物院在东西两侧新增了几处规模宏伟、景观壮丽的建筑物。它们是坐西面东的匈奴文化博物馆、单于大帐和坐东面西的和亲宫、昭君故里昭君宅等。

其中,匈奴文化博物馆建设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是世界上唯一的匈奴博物馆。其陈列内容围绕匈奴的兴起、发展和变迁,匈奴的政权机构与官职,匈奴的社会经济与习俗,匈奴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及其融合,以及胡汉和亲等为线索展开。

单于大帐采用匈奴民族的建筑形式及风格来体现匈奴的历史文化及其底蕴,主要用于展示匈奴歌舞和汉代歌舞以及昭君出塞和亲场面的歌舞,使参观者通过观看表演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汉文化与匈奴文化的交融。昭君宅则采用长江流域的建筑形制,将昭君故里——湖北兴山的昭君宅按1:1的比例进行复制,包括昭君使用过的楠木井、梳妆台以及有关生产生活工具物品等。

同时这里还进行独具楚风底蕴的湖北编钟表演和茶艺表演。如今,昭君博物院已成为包括汉文化、匈奴文化、楚文化在内的综合性文化资源载体,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之际,以崭新的风貌喜迎中外嘉宾。

〔结束语〕昭君墓我们已经参观完了,可能朋友们会有这样的疑问,这座昭君墓真的埋有昭君吗?这里是真正的昭君墓吗?现在考古学家还没有确定。其实,我觉得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为时代的和平做出了贡献。正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写到的:“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大家想想,翦伯赞的这段精辟论述,难道不是关于昭君和昭君墓最最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吗?大家可以在景区内自由活动20分钟。现在是×点×分,请大家对好表,20分钟后我们在昭君博物院大门外乘车。

请大家记准我们的蓝色旅游大巴车号:蒙a×××××,×点×分,我将准时在车门口恭候大家。谢谢大家的配合。

第6篇 屈原、昭君故里游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宜昌!

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来湖北是看四人,也就是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农架野人)和死人(荆州博物馆的西汉软体男尸)。而在我们美丽的宜昌就有三人旅游线,也就是诗人、美人和野人。由此可见,宜昌是湖北的精华,今天我们将要去游览的就是精华中的精华——诗人和美人的故乡,也就是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秭归。

趁现在还没到目的地,我先对你们简要的介绍一下秭归吧!

秭归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也是历史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

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着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人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最早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都要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魂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连秭归地名的由来,传说都与屈原有关。屈原投江后,其姐女嬃赶到汨罗江,将弟遗体打捞起来,亲自护送回家乡。屈姊那深深亲情使乡亲们大为感动,因而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来“姊”演变为“秭”了。

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五月,是农忙夏收完毕,准备秋收的过渡时间,人们便在这个时间安排一个稍事休整和娱乐的“端午节”。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在这个月的初五呢?这是为了便于习惯能记忆,类如三月

三、七月

七、九月九。这样就使农事繁忙的这段较长的时间,均匀地安排在

三、

五、

七、九月四个节日休整,也算是“有劳有逸”了。

到了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难忍亡国之痛,怀才投身汩罗江,这一天也刚好是端午节。从此,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了。所以也有人称端午节为诗人节。

龙舟竟渡

龙舟竞渡的习俗,过去传说是为了拯救溺水的屈原,其实,在屈原未跳汩罗江之前,我国各地就有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了,但大多不在端午节举行的。《旧唐书·杜亚传》载:“江南风俗,春中有竞渡之戏,方舟前进,以急趋疾进者为胜。”后来为了记念屈原,竞渡的风俗才慢慢集中到端午节的。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广为了要到杨州一游,着官吏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十艘。杨广自已乘坐的大龙舟,高45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还有高三层的龙舟九艘。可以说这是当时最大的龙舟了。北宋时建造的龙舟,无论从大小和结构方面比隋代又有发展。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泄争标图》,便描绘了当时皇家乘坐的龙舟的面貌。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还记载了金明池龙舟竞渡的盛况:皇帝与群臣在大龙舟上观看,锦标则插在皇帝的大龙舟附近的水中,一人拧舞旗子,指挥几十艘小龙舟在水面摆出各种船阵。随后,这几十艘小龙舟敲锣打鼓向“标杆”划来,夺得标的便向大龙舟上的皇帝“山呼拜舞”,整个争标过程气氛十分热烈。

明代时,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已经相当普遍。当时出版的一本《武陵竞渡》的书,对这项比赛的规则,诸如竞渡所用的船式,人数等都有详细的记述。

现在,龙舟竞渡已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活动。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岸了,请大家随我一起下船去感受一下伟人和美人的故乡吧!

屈原故里

这里是秭归县香炉坪,大家请抬头看那座高高的牌坊,坊额上镌有郭沫若的手书“屈原故里”。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秭归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西陵峡雄奇壮美,还有清澈的香溪河,梭秀的九畹溪、险峭的五指山、神秘的棺木岩更是令中外游客为之倾倒。这些自然景观与展示屈原文化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由秭归出发,可西进“小三峡”漂流,东到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流览,南入“长阳人”家乡作客,北去昭君故里及神农架探密。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新建到大坝一公里处的秭归新县城将会成为集三峡大坝雄姿、高峡平湖风光、屈原故里风情、库区移民新城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和三峡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中心。

昭君故里

昭君故里位于兴山县城东北3公里处,我们现在就到了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宝坪村,又名昭君村,是王昭君的出生地。在西汉时兴山属南郡秭归。宝坪村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橘林丰茂,山明水秀,极富诗情画意。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近年来,她的家乡又兴建了昭君宅、纪念馆、长廊碑林、汉白玉昭君塑像等,用以纪念凭吊这位以国事为重、富于献身精神、美丽而坚韧的汉代奇女子。这是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提起“昭君出塞”、远嫁匈奴和亲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为民族间的亲善友好作出了贡献。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门氏(皇后)。后呼韩邪死,成帝又命她“从胡俗”,改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大闹氏长子)。在她影响下,其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与汉的通好关系,以致“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昭君之美,在于既有沉鱼落雁之貌,更具凄楚艾怨之情。而昭君之怨,则是对命运的无奈的怨艾——锁在深宫人不识;向往像寻常女子那样生活,就只能代替皇家骨肉远嫁异邦;思念故土却欲归不能……。当你来到昭君台前凭吊时,便会被这千头万绪的深深的艾怨所包围,满心凄楚抑郁难平。

王昭君是被历代诗人、画家、作曲家们着笔最多的一位古代女性,究其根源或许正是由于这千载难平的“昭君之怨”吧?!当然,在不同的人的心目中,“昭君”也是不同的:“历史的昭君”在向着我们微笑——深明大义,而“文学的昭君”似乎在对着我们哭泣——怨而不怒。古往今来,那些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人们,则更易沉湎在“昭君之怨”中,找寻自己或深或浅的身影、或浓或淡的表情……毋庸讳言,在汉文化中这“怨”字才是“昭君之美”的美学意义的核心与真谛。

这里就是昭君曾经住过的地方,现存的昭君宅是照古图重建的。

从昭君宅出来,东行百余步,便到了“楠木井”。这是当年昭君姑娘汲水之处。井约一米来深,清澈见底,井水从不枯竭。井底沉有楠木一根,据说还是当年昭君放入的。

大家请看这条溪水,它叫做香溪。

传说当年昭君在溪中沐浴,不慎将一颗珍珠遗落在水中,从此溪水变得碧清透明,香气四溢,因而得名“香溪”,也有人将它叫做“昭君溪”。

从秭归城沿香溪溯流而上10公里,即是三闾乡,再过七里峡,即屈原诞生地乐平里。这里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和传说很多,如香炉平、照面井、读书洞、玉米三丘等。在屈原故里还有一奇值得一提。这里的耕牛不穿绳,却能听从指挥。相传屈原从楚都回家,快到家门口时,侍者挑书简的绳子断了,一老农当即把牛鼻绳解下送他,从此以后,这里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绳了。

据说,现在令宜昌人自豪的——不仅有两坝:葛洲坝、三峡大坝;而且还有三人:猿人(长阳)、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只知两坝,不知三人,宜昌人便不会认同你。你们知道吗?

好了,今天的屈原、昭君故里游就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的再次光临!再见!

第7篇 昭君岛导游词

昭君岛旅游区位于包头市九原区全巴图乡政府西南约4公里处。在您进入旅游区之前,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昭君与包头的历史渊源。

大家知道,早在汉朝的时候,汉朝和匈奴等少数民族进行了多次的和亲,而与我们包头地区有着紧密联系的当数“昭君出塞、胡汉和亲”这段千古佳话。昭君出塞是一次民族融合的盛大举措,为中原民族同游牧民族的和睦友好,奠定了坚实基础。

昭君出塞时携带的大量中原器物、服饰和典籍以及宫女和工匠,使得中原文明更大规模地向北方传播。昭君出塞是在公元前33年。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汉朝的友好关系,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前往汉朝廷,请求和亲,愿为汉家婿,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欣然应允。王昭君挺身而出,自愿和亲。

汉元帝为纪念这次和亲,改元为“竟宁”,意为边境安宁。据考证,汉朝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从西安启程后,极有可能是走秦直道经榆林、东胜至包头九原,与呼韩邪单于迎亲的队伍在黄河渡口会合。

迎娶礼仪规格之高声势之大实为空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

考古工作者从麻池古城周边的召湾汉墓中,清理出大量秦汉时期的陶器、铜器、漆器、金银玉器和秦汉货币。最为难得是在一墓穴中发现了“单于和亲”、“单于天降”、“四夷尽服”瓦当。

其直径分别为17厘米和15厘米,圆形篆书,属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些瓦当在麻池古城周边发现,证实了“昭君出塞”与包头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也证实了在五原郡治九原城附近建有按汉制汉俗的“和亲行宫”。

王昭君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单于庭,受到呼韩邪单于的喜爱和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从胡俗”,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累单于,并与之生下二女,母女几代人为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昭君出塞后的40余年,这里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40多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

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著名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文人有500多人,古代有蔡邕、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等。昭君文化作为中国先进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最主要的一点是反映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以亲为荣”的民族凝聚力。

所以作为民族友好使者角色的王昭君,不仅受到中华各族人民的极大敬仰,而且也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各族人民的重视和欢迎。昭君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其意义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昭君岛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昭君坟隔岸相望,其余三面被黄河支流所环绕,“昭君岛”因此而得名。岛内有月牙湾、龙门湾、无源溪等自然水道和面积为8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一年四季均有候鸟在岛上栖息和繁殖,并且有赤狐、蒙古兔、麝鼠和国家二类保护珍禽白天鹅。

岛上自然环境优美,登上观景楼,南望是广阔浩渺的黄河,北面是茂密的芦苇荡,游人泛舟其间,可领略水乡风光。岛上建有怀抱琵琶的昭君雕像,长有奇特的“三叶树”(一种长有三种不同树叶的树),供游人观赏。

为了方便旅游者在岛上观光、度假,旅游区内设有摩托艇、游艇、渡船、蒙古包以及民族风味餐厅等服务设施,游人在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后,还可以进行游泳、骑马、钓鱼等娱乐活动。

·德王府导游词 ·锡林郭勒导游词 ·通辽市导游词·阴山岩画导游词 ·麻池古城导游词

·昭君墓旅游区导游词 ·清真大寺导游词 ·内蒙古之旅导游欢送词 ·柴河旅游区导游词

第8篇 内蒙古昭君墓的导游词

内蒙古昭君墓最新导游词范文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表内蒙古xx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ù)即严狁(xiǎn 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公元前200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派刘敬前往匈奴去结和亲之纸,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种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到足以抗拒匈奴的时候,便开始采取积极的战争方针对抗匈奴,公元前133年和前121年两次决定性的出击,使匈奴大败而归。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西汉,共同攻击匈奴。而在匈奴贵族集团内部为争夺“单于”这个最高的统治权力,出现了分裂与内讧,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两去,就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政敌争压最高统治权,两次被近出走。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困境,呼韩邪单于想到了如果依靠汉朝中央政府的帮助,也许能给自己打出一条政治出路,平定郅支,统一匈奴,扭转局面,但是,等到汉朝消灭了郅支单于之后,呼韩邪单于下场就像郅支单于一样局势促使他进一步倒向汉朝。于是,从公元前49年开始,呼韩邪单于先后三次入汉韩,求见元帝,表示“愿婿汉室以自亲”,得到元帝恩准。元帝将后宫待诏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封号“宁胡瘀氏”,于是就有了千古美谈“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汉匈关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结束了汉匈两族159多年的敌对状态,把深受战争煎熬折磨的两族人民从战争的火坑里挽救出来,使两族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政治方面,匈奴接受汉朝中央政权的领导,打破了旧的历史格局,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而在经济文化方面,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计算和登记的方法,还学会了建筑和打井;汉族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响,比如汉朝政府和民间养马业的空前发达,就和匈奴马匹的大量输入,养马技术的传授分不开。

对于两族的人民,和平就是一切,昭君出塞,单于附汉为他们带来了和平与富足。《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呔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段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的幸福图景。

所以,用历史唯特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就是它顺应了时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 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各位团友,现今昭君墓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处重要文物古迹和人们来到达呼和浩特必游的景点,对于今天的人们,用翦伯赞老先生的话来说是最恰当的,那就是:“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马上就要到了,就让我们一齐去参观这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吧!

(雕像前)

各位团友,我们面前的这座雕像就是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大家请看,王昭君温柔秀丽,柔中带刚;呼韩邪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这尊雕像的下面刻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再请各位看看,昭君夫妇并骑的马头是朝什么方向呢?对这位团好猜对了,是西方,为什么朝西方呢?大家能想出来吗?原来这和昭君出塞的路线有关,公元前33年他们是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至甘肃省庆阳县,然后经陕西榆林,内蒙东胜、杭锦旗、包头市,向漠北方向去了,所以从西安出发向西走,马头当然朝西了。好,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拍照。

(石碑前)

各位团友,这幅碑文是1963年董必武老先生参观昭君墓时写的,全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著书立说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政治的见解,其中也有一些文人对昭君出塞有消极的看法,面对众说纷坛,董老毅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价值与意义,肯定了昭君人微言轻和亲使者的功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它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安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时发展趋势。文人墨客的惜古哀怨的诗句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历史是不可抹杀的,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大家庭中,昭君的“千秋”不权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它符合了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环境。

(昭君墓前)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对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最早见于唐的记载。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裳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内蒙古的昭君墓有若干个,而这座是真正的昭君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昭君墓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愿意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于是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女士们、先生们,就让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愿民族团结,国家富强。

大家可能要问,王昭君真的葬在这里吗?事实上这只是昭君的衣裳冠墓,因为古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死后都采取秘密下葬的方式,墓不立碑,似若不地。其实,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为人民的和平作出了贡献。现在大家看,墓中间刻有“青冢”二字,“青冢”就是绿色的坟墓,是昭群墓的别称,因为每年秋季,附近的树都已枯黄,而昭君墓四周却依然绿草青青,所以又称“青冢”。

好了,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讲座一下,如果没有问题,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四十分钟后在车门口集合,谢谢各位。

第9篇 昭君村导游词

出了西陵峡口,便进入了秭归的香溪。香溪河似一条流香溢美的彩带,她挽起了三峡库区新辟的美丽景点--高岚风景线,又架起了通向奇妙的森林公园--神农架的桥梁,并勾起你寻幽猎奇的水中探险--神农溪漂游。

从秭归香溪口至巴东的官渡口,这段长45公里左右的江段便是香溪宽谷。宽谷中有卓绝一世的中国诗坛之祖--屈原,建功塞北的名妃--王昭君,年少出众的文臣--寇准等名人出现,还有至今仍是一个谜的神农架野人,他们在这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和令人难解的悬念。

香溪河口,在秭归下游7公里的长江北岸,香溪发源于鄂西的神农架林区,这里是汉朝妃子王昭君故乡。传说有一天,昭君在溪口边洗脸,无意中把颈上项链的珍珠散落溪中,从此溪水清澈,水中含有香气,故名香溪。每逢桃花争妍时,香溪河中可以看到一种形似桃花、分身四瓣、晶莹透明的鱼,这就是香溪河特有的稀有鱼类--桃花鱼(桃花水母)。鱼的主体如伞,触手繁多,约有250条,依长短可分7级,因伞部收缩及触手的上下运动而浮沉。它与桃花一起出现,也同桃花一起消逝。

桃花鱼的传说与昭君有关。传说昭君出塞前,从京都返乡探亲,泣别乡亲之时,正值桃花盛开之际,一路弹着琵笆,念及从此永别故土,不觉泪如雨下,那泪珠与水中的桃花漂聚在一起,化成了美丽的桃花鱼。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溯香溪而上至湖北兴山县境内,有一宝坪村,历代相传明妃村是古代第一美人王昭君的故乡。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被选入宫中。晋朝避明帝司马昭讳,改为明君、明妃。昭君诞生于山清水秀的宝坪村。入宫后,因未贿赂画师,像被丑化,居冷宫数年。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求亲,昭君自请“求行”。临行前,元帝才发现她容貌出众,但已无法挽回。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元帝为了表彰昭君,改年号为竟宁。两年后,呼韩邪单去世,昭君依匈奴风俗改嫁新单于(呼韩邪与前妃水阏氏之子)。昭君和亲,对结束汉匈的长期战争具有重要作用。兴山原属秭归所管辖,三国时置县。故秭归县有一“汉明妃王墙故里”的石碑。宝坪村还有许多纪念昭君的名胜古迹,如昭君祠、昭君院、楠木井、梳妆台等。通往梳妆台的台阶正好16级,表示昭君在这里生长了16载。

第10篇 导游考试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导游词

导游考试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宜昌!

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来湖北是看四人,也就是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农架野人)和死人(荆州博物馆的西汉软体男尸)。而在我们美丽的宜昌就有三人旅游线,也就是诗人、美人和野人。由此可见,宜昌是湖北的精华,今天我们将要去游览的就是精华中的精华——诗人和美人的故乡,也就是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秭归。

趁现在还没到目的地,我先对你们简要的介绍一下秭归吧!

秭归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也是历史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

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着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人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最早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都要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魂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连秭归地名的由来,传说都与屈原有关。屈原投江后,其姐女嬃赶到汨罗江,将弟遗体打捞起来,亲自护送回家乡。屈姊那深深亲情使乡亲们大为感动,因而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来“姊”演变为“秭”了。

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五月,是农忙夏收完毕,准备秋收的过渡时间,人们便在这个时间安排一个稍事休整和娱乐的“端午节”。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在这个月的初五呢?这是为了便于习惯能记忆,类如三月三、七月七、九月九。这样就使农事繁忙的这段较长的时间,均匀地安排在三、五、七、九月四个节日休整,也算是“有劳有逸”了。

到了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难忍亡国之痛,怀才投身汩罗江,这一天也刚好是端午节。从此,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了。所以也有人称端午节为诗人节。

龙舟竟渡

龙舟竞渡的习俗,过去传说是为了拯救溺水的屈原,其实,在屈原未跳汩罗江之前,我国各地就有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了,但大多不在端午节举行的。《旧唐书·杜亚传 》载:“江南风俗 ,春中有竞渡之戏,方舟前进,以急趋疾进者为胜。”后来为了记念屈原,竞渡的风俗才慢慢集中到端午节的。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广为了要到杨州一游,着官吏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十艘。杨广自已乘坐的大龙舟,高45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还有高三层的龙舟九艘。可以说这是当时最大的龙舟了。北宋时建造的龙舟,无论从大小和结构方面比隋代又有发展。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泄争标图》,便描绘了当时皇家乘坐的龙舟的面貌。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还记载了金明池龙舟竞渡的盛况:皇帝与群臣在大龙舟上观看,锦标则插在皇帝的大龙舟附近的水中,一人拧舞旗子,指挥几十艘小龙舟在水面摆出各种船阵。随后,这几十艘小龙舟敲锣打鼓向“标杆”划来,夺得标的便向大龙舟上的皇帝 “山呼拜舞”,整个争标过程气氛十分热烈。

明代时,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已经相当普遍。当时出版的一本《武陵竞渡》的.书,对这项比赛的规则,诸如竞渡所用的船式,人数等都有详细的记述。

现在,龙舟竞渡已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活动。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岸了,请大家随我一起下船去感受一下伟人和美人的故乡吧!

屈原故里

这里是秭归县香炉坪,大家请抬头看那座高高的牌坊,坊额上镌有郭沫若的手书“屈原故里”。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秭归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西陵峡雄奇壮美,还有清澈的香溪河,梭秀的九畹溪、险峭的五指山、神秘的棺木岩更是令中外游客为之倾倒。这些自然景观与展示屈原文化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由秭归出发, 可西进“小三峡”漂流,东到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流览,南入“长阳人”家乡作客,北去昭君故里及神农架探密。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新建到大坝一公里处的秭归新县城将会成为集三峡大坝雄姿、高峡平湖风光、屈原故里风情、库区移民新城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和三峡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中心。

第11篇 重庆大全之昭君村导游词

香溪河似一条流香溢美的彩带,她挽起了三峡库区新辟的美丽景点--高岚风景线,又架起了通向奇妙的森林公园--神农架的桥梁,并勾起你寻幽猎奇的水中探险--神农溪漂游。

从秭归香溪口至巴东的官渡口,这段长45公里左右的江段便是香溪宽谷。宽谷中有卓绝一世的中国诗坛之祖--屈原,建功塞北的名妃--王昭君,年少出众的文臣--寇准等名人出现,还有至今仍是一个谜的神农架野人,他们在这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和令人难解的悬念。

香溪河口,在秭归下游7公里的长江北岸,香溪发源于鄂西的神农架林区,这里是汉朝妃子王昭君故乡。传说有一天,昭君在溪口边洗脸,无意中把颈上项链的珍珠散落溪中,从此溪水清澈,水中含有香气,故名香溪。每逢桃花争妍时,香溪河中可以看到一种形似桃花、分身四瓣、晶莹透明的鱼,这就是香溪河特有的稀有鱼类--桃花鱼(桃花水母)。鱼的主体如伞,触手繁多,约有250条,依长短可分7级,因伞部收缩及触手的上下运动而浮沉。它与桃花一起出现,也同桃花一起消逝。

桃花鱼的传说与昭君有关。传说昭君出塞前,从京都返乡探亲,泣别乡亲之时,正值桃花盛开之际,一路弹着琵笆,念及从此永别故土,不觉泪如雨下,那泪珠与水中的桃花漂聚在一起,化成了美丽的桃花鱼。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溯香溪而上至湖北兴山县境内,有一宝坪村,历代相传明妃村是古代第一美人王昭君的故乡。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被选入宫中。晋朝避明帝司马昭讳,改为明君、明妃。昭君诞生于山清水秀的宝坪村。入宫后,因未贿赂画师,像被丑化,居冷宫数年。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求亲,昭君自请“求行”。临行前,元帝才发现她容貌出众,但已无法挽回。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元帝为了表彰昭君,改年号为竟宁。两年后,呼韩邪单去世,昭君依匈奴风俗改嫁新单于(呼韩邪与前妃水阏氏之子)。昭君和亲,对结束汉匈的长期战争具有重要作用。兴山原属秭归所管辖,三国时置县。故秭归县有一“汉明妃王墙故里”的石碑。宝坪村还有许多纪念昭君的名胜古迹,如昭君祠、昭君院、楠木井、梳妆台等。

第12篇 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昭君墓导游词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xx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

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

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

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ù)即严狁(xiǎn 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公元前200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派刘敬前往匈奴去结和亲之纸,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种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到足以抗拒匈奴的时候,便开始采取积极的战争方针对抗匈奴,公元前133年和前121年两次决定性的出击,使匈奴大败而归。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西汉,共同攻击匈奴。而在匈奴贵族集团内部为争夺单于”这个最高的统治权力,出现了分裂与内讧,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两去,就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政敌争压最高统治权,两次被近出走。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困境,呼韩邪单于想到了如果依靠汉朝中央政府的帮助,也许能给自己打出一条政治出路,平定郅支,统一匈奴,扭转局面,但是,等到汉朝消灭了郅支单于之后,呼韩邪单于下场就像郅支单于一样局势促使他进一步倒向汉朝。于是,从公元前49年开始,呼韩邪单于先后三次入汉韩,求见元帝,表示愿婿汉室以自亲”,得到元帝恩准。元帝将后宫待诏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封号宁胡瘀氏”,于是就有了千古美谈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汉匈关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结束了汉匈两族159多年的敌对状态,把深受战争煎熬折磨的两族人民从战争的火坑里挽救出来,使两族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政治方面,匈奴接受汉朝中央政权的领导,打破了旧的历史格局,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而在经济文化方面,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计算和登记的方法,还学会了建筑和打井;汉族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响,比如汉朝政府和民间养马业的空前发达,就和匈奴马匹的大量输入,养马技术的传授分不开。

对于两族的人民,和平就是一切,昭君出塞,单于附汉为他们带来了和平与富足。《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呔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段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的幸福图景。

所以,用历史唯特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就是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 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各位团友,现今昭君墓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处重要文物古迹和人们来到达呼和浩特必游的景点,对于今天的人们,用翦伯赞老先生的话来说是最恰当的,那就是: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马上就要到了,就让我们一齐去参观这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吧!

(雕像前)

各位团友,我们面前的这座雕像就是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大家请看,王昭君温柔秀丽,柔中带刚;呼韩邪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这尊雕像的下面刻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再请各位看看,昭君夫妇并骑的马头是朝什么方向呢?对这位团好猜对了,是西方,为什么朝西方呢?大家能想出来吗?原来这和昭君出塞的路线有关,公元前33年他们是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至甘肃省庆阳县,然后经陕西榆林,内蒙东胜、杭锦旗、包头市,向漠北方向去了,所以从西安出发向西走,马头当然朝西了。好,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拍照。

(石碑前)

各位团友,这幅碑文是1963年董必武老先生参观昭君墓时写的,全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著书立说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政治的见解,其中也有一些文人对昭君出塞有消极的看法,面对众说纷坛,董老毅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价值与意义,肯定了昭君人微言轻和亲使者的功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它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安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文人墨客的惜古哀怨的诗句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历史是不可抹杀的,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大家庭中,昭君的千秋”不权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它符合了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环境。

(昭君墓前)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对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最早见于唐代的记载。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裳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内蒙古的昭君墓有若干个,而这座是真正的昭君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昭君墓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愿意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于是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女士们、先生们,就让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愿民族团结,国家富强。

大家可能要问,王昭君真的葬在这里吗?事实上这只是昭君的衣裳冠墓,因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死后都采取秘密下葬的方式,墓不立碑,似若不地。其实,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为人民的和平作出了贡献。现在大家看,墓中间刻有青冢”二字,青冢”就是绿色的坟墓,是昭群墓的别称,因为每年秋季,附近的树都已枯黄,而昭君墓四周却依然绿草青青,所以又称青冢”。好了,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讲座一下,如果没有问题,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四十分钟后在车门口集合,谢谢各位。

第13篇 内蒙古大全之昭君岛导游词

大家知道,早在汉朝的时候,汉朝和匈奴等少数民族进行了多次的和亲,而与我们包头地区有着紧密联系的当数“昭君出塞、胡汉和亲”这段千古佳话。昭君出塞是一次民族融合的盛大举措,为中原民族同游牧民族的和睦友好,奠定了坚实基础。昭君出塞时携带的大量中原器物、服饰和典籍以及宫女和工匠,使得中原文明更大规模地向北方传播。昭君出塞是在公元前33年。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汉朝的友好关系,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前往汉朝廷,请求和亲,愿为汉家婿,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欣然应允。王昭君挺身而出,自愿和亲。汉元帝为纪念这次和亲,改元为“竟宁”,意为边境安宁。据考证,汉朝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从西安启程后,极有可能是走秦直道经榆林、东胜至包头九原,与呼韩邪单于迎亲的队伍在黄河渡口会合。迎娶礼仪规格之高声势之大实为空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考古工作者从麻池古城周边的召湾汉墓中,清理出大量秦汉时期的陶器、铜器、漆器、金银玉器和秦汉货币。最为难得是在一墓穴中发现了“单于和亲”、“单于天降”、“四夷尽服”瓦当。其直径分别为17厘米和15厘米,圆形篆书,属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些瓦当在麻池古城周边发现,证实了“昭君出塞”与包头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也证实了在五原郡治九原城附近建有按汉制汉俗的“和亲行宫”。王昭君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单于庭,受到呼韩邪单于的喜爱和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从胡俗”,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累单于,并与之生下二女,母女几代人为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昭君出塞后的40余年,这里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40多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著名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文人有500多人,古代有蔡邕、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等。昭君文化作为中国先进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最主要的一点是反映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以亲为荣”的民族凝聚力。所以作为民族友好使者角色的王昭君,不仅受到中华各族人民的极大敬仰,而且也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各族人民的重视和欢迎。昭君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其意义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昭君岛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昭君坟隔岸相望,其余三面被黄河支流所环绕,“昭君岛”因此而得名。岛内有月牙湾、龙门湾、无源溪等自然水道和面积为8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一年四季均有候鸟在岛上栖息和繁殖,并且有赤狐、蒙古兔、麝鼠和国家二类保护珍禽白天鹅。岛上自然环境优美,登上观景楼,南望是广阔浩渺的黄河,北面是茂密的芦苇荡,游人泛舟其间,可领略水乡风光。岛上建有怀抱琵琶的昭君雕像,长有奇特的“三叶树”(一种长有三种不同树叶的树),供游人观赏。为了方便旅游者在岛上观光、度假,旅游区内设有摩托艇、游艇、渡船、蒙古包以及民族风味餐厅等服务设施,游人在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后,还可以进行游泳、骑马、钓鱼等娱乐活动。

第14篇 重庆昭君村简介导游词

出了西陵峡口,便进入了秭归的香溪。香溪河似一条流香溢美的彩带,她挽起了三峡库区新辟的美丽景点--高岚风景线,又架起了通向奇妙的森林公园--神农架的桥梁,并勾起你寻幽猎奇的水中探险--神农溪漂游。

从秭归香溪口至巴东的官渡口,这段长45公里左右的江段便是香溪宽谷。宽谷中有卓绝一世的中国诗坛之祖--屈原,建功塞北的名妃--王昭君,年少出众的文臣--寇准等名人出现,还有至今仍是一个谜的神农架野人,他们在这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和令人难解的悬念。

香溪河口,在秭归下游7公里的长江北岸,香溪发源于鄂西的神农架林区,这里是汉朝妃子王昭君故乡。传说有一天,昭君在溪口边洗脸,无意中把颈上项链的珍珠散落溪中,从此溪水清澈,水中含有香气,故名香溪。每逢桃花争妍时,香溪河中可以看到一种形似桃花、分身四瓣、晶莹透明的鱼,这就是香溪河特有的稀有鱼类--桃花鱼(桃花水母)。鱼的主体如伞,触手繁多,约有250条,依长短可分7级,因伞部收缩及触手的上下运动而浮沉。它与桃花一起出现,也同桃花一起消逝。

桃花鱼的传说与昭君有关。传说昭君出塞前,从京都返乡探亲,泣别乡亲之时,正值桃花盛开之际,一路弹着琵笆,念及从此永别故土,不觉泪如雨下,那泪珠与水中的桃花漂聚在一起,化成了美丽的桃花鱼。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溯香溪而上至湖北兴山县境内,有一宝坪村,历代相传明妃村是古代第一美人王昭君的故乡。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被选入宫中。晋朝避明帝司马昭讳,改为明君、明妃。昭君诞生于山清水秀的宝坪村。入宫后,因未贿赂画师,像被丑化,居冷宫数年。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求亲,昭君自请求行”。临行前,元帝才发现她容貌出众,但已无法挽回。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元帝为了表彰昭君,改年号为竟宁。两年后,呼韩邪单去世,昭君依匈奴风俗改嫁新单于(呼韩邪与前妃水阏氏之子)。昭君和亲,对结束汉匈的长期战争具有重要作用。兴山原属秭归所管辖,三国时置县。故秭归县有一汉明妃王墙故里”的石碑。宝坪村还有许多纪念昭君的名胜古迹,如昭君祠、昭君院、楠木井、梳妆台等。通往梳妆台的台阶正好16级,表示昭君在这里生长了16载。

第15篇 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辞全文导游词

(行车途中)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xx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

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

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

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ù)即严狁(xiǎn 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公元前200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派刘敬前往匈奴去结和亲之纸,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种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到足以抗拒匈奴的时候,便开始采取积极的战争方针对抗匈奴,公元前133年和前121年两次决定性的出击,使匈奴大败而归。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西汉,共同攻击匈奴。而在匈奴贵族集团内部为争夺单于”这个最高的统治权力,出现了分裂与内讧,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两去,就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政敌争压最高统治权,两次被近出走。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困境,呼韩邪单于想到了如果依靠汉朝中央政府的帮助,也许能给自己打出一条政治出路,平定郅支,统一匈奴,扭转局面,但是,等到汉朝消灭了郅支单于之后,呼韩邪单于下场就像郅支单于一样局势促使他进一步倒向汉朝。于是,从公元前49年开始,呼韩邪单于先后三次入汉韩,求见元帝,表示愿婿汉室以自亲”,得到元帝恩准。元帝将后宫待诏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封号宁胡瘀氏”,于是就有了千古美谈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汉匈关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结束了汉匈两族159多年的敌对状态,把深受战争煎熬折磨的两族人民从战争的火坑里挽救出来,使两族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政治方面,匈奴接受汉朝中央政权的领导,打破了旧的历史格局,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而在经济文化方面,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计算和登记的方法,还学会了建筑和打井;汉族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响,比如汉朝政府和民间养马业的空前发达,就和匈奴马匹的大量输入,养马技术的传授分不开。

对于两族的人民,和平就是一切,昭君出塞,单于附汉为他们带来了和平与富足。《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呔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段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的幸福图景。

所以,用历史唯特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就是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 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各位团友,现今昭君墓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处重要文物古迹和人们来到达呼和浩特必游的景点,对于今天的人们,用翦伯赞老先生的话来说是最恰当的,那就是: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马上就要到了,就让我们一齐去参观这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吧!

(雕像前)

各位团友,我们面前的这座雕像就是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大家请看,王昭君温柔秀丽,柔中带刚;呼韩邪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这尊雕像的下面刻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再请各位看看,昭君夫妇并骑的马头是朝什么方向呢?对这位团好猜对了,是西方,为什么朝西方呢?大家能想出来吗?原来这和昭君出塞的路线有关,公元前33年他们是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至甘肃省庆阳县,然后经陕西榆林,内蒙东胜、杭锦旗、包头市,向漠北方向去了,所以从西安出发向西走,马头当然朝西了。好,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拍照。

(石碑前)

各位团友,这幅碑文是1963年董必武老先生参观昭君墓时写的,全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著书立说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政治的见解,其中也有一些文人对昭君出塞有消极的看法,面对众说纷坛,董老毅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价值与意义,肯定了昭君人微言轻和亲使者的功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它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安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文人墨客的惜古哀怨的诗句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历史是不可抹杀的,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大家庭中,昭君的千秋”不权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它符合了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环境。

(昭君墓前)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对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最早见于唐代的记载。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裳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内蒙古的昭君墓有若干个,而这座是真正的昭君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昭君墓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愿意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于是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女士们、先生们,就让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愿民族团结,国家富强。

大家可能要问,王昭君真的葬在这里吗?事实上这只是昭君的衣裳冠墓,因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死后都采取秘密下葬的方式,墓不立碑,似若不地。其实,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为人民的和平作出了贡献。现在大家看,墓中间刻有青冢”二字,青冢”就是绿色的坟墓,是昭群墓的别称,因为每年秋季,附近的树都已枯黄,而昭君墓四周却依然绿草青青,所以又称青冢”。好了,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讲座一下,如果没有问题,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四十分钟后在车门口集合,谢谢各位。

昭君导游词(精选15篇)

导游考试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宜昌!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来湖北是看四人,也就是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农架野人)和死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昭君信息

  • 昭君导游词(精选15篇)
  • 昭君导游词(精选15篇)15人关注

    导游考试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宜昌!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来湖北是看四人,也就是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农架 ...[更多]

  • 昭君墓导游词(精选5篇)
  • 昭君墓导游词(精选5篇)5人关注

    各位远方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在此,我代表旅行社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内蒙古的这几天,游得开心、玩得愉快! ...[更多]

  • 昭君村导游词(精选4篇)
  • 昭君村导游词(精选4篇)4人关注

    出了西陵峡口,便进入了秭归的香溪。香溪河似一条流香溢美的彩带,她挽起了三峡库区新辟的美丽景点--高岚风景线,又架起了通向奇妙的森林公园--神农架的桥梁,并勾起你寻 ...[更多]

  • 昭君故里导游词(精选4篇)
  • 昭君故里导游词(精选4篇)4人关注

    导游考试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宜昌!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来湖北是看四人,也就是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农架 ...[更多]

  • 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精选4篇)
  • 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精选4篇)4人关注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xx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