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昭君墓导游词(精选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5

昭君墓导游词

第1篇 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

(行车途中)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xx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

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

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

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

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ù)即严狁(xiǎn 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公元前200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派刘敬前往匈奴去结和亲之纸,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种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到足以抗拒匈奴的时候,便开始采取积极的战争方针对抗匈奴,公元前133年和前121年两次决定性的出击,使匈奴大败而归。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西汉,共同攻击匈奴。而在匈奴贵族集团内部为争夺“单于”这个最高的统治权力,出现了分裂与内讧,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两去,就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政敌争压最高统治权,两次被近出走。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困境,呼韩邪单于想到了如果依靠汉朝中央政府的帮助,也许能给自己打出一条政治出路,平定郅支,统一匈奴,扭转局面,但是,等到汉朝消灭了郅支单于之后,呼韩邪单于下场就像郅支单于一样局势促使他进一步倒向汉朝。于是,从公元前49年开始,呼韩邪单于先后三次入汉韩,求见元帝,表示“愿婿汉室以自亲”,得到元帝恩准。元帝将后宫待诏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封号“宁胡瘀氏”,于是就有了千古美谈“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汉匈关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结束了汉匈两族159多年的敌对状态,把深受战争煎熬折磨的两族人民从战争的火坑里挽救出来,使两族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政治方面,匈奴接受汉朝中央政权的领导,打破了旧的历史格局,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而在经济文化方面,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计算和登记的方法,还学会了建筑和打井;汉族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响,比如汉朝政府和民间养马业的空前发达,就和匈奴马匹的大量输入,养马技术的传授分不开。

对于两族的人民,和平就是一切,昭君出塞,单于附汉为他们带来了和平与富足。《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呔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段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的幸福图景。

所以,用历史唯特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就是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 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各位团友,现今昭君墓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处重要文物古迹和人们来到达呼和浩特必游的景点,对于今天的人们,用翦伯赞老先生的话来说是最恰当的,那就是:“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马上就要到了,就让我们一齐去参观这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吧!

(雕像前)

各位团友,我们面前的这座雕像就是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大家请看,王昭君温柔秀丽,柔中带刚;呼韩邪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这尊雕像的下面刻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再请各位看看,昭君夫妇并骑的马头是朝什么方向呢?对这位团好猜对了,是西方,为什么朝西方呢?大家能想出来吗?原来这和昭君出塞的路线有关,公元前33年他们是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至甘肃省庆阳县,然后经陕西榆林,内蒙东胜、杭锦旗、包头市,向漠北方向去了,所以从西安出发向西走,马头当然朝西了。好,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拍照。

(石碑前)

各位团友,这幅碑文是1963年董必武老先生参观昭君墓时写的,全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著书立说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政治的见解,其中也有一些文人对昭君出塞有消极的看法,面对众说纷坛,董老毅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价值与意义,肯定了昭君人微言轻和亲使者的功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它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安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文人墨客的惜古哀怨的诗句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历史是不可抹杀的,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大家庭中,昭君的“千秋”不权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它符合了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环境。

(昭君墓前)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对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最早见于唐代的记载。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裳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内蒙古的昭君墓有若干个,而这座是真正的昭君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昭君墓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愿意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于是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女士们、先生们,就让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愿民族团结,国家富强。

大家可能要问,王昭君真的葬在这里吗?事实上这只是昭君的衣裳冠墓,因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死后都采取秘密下葬的方式,墓不立碑,似若不地。其实,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为人民的和平作出了贡献。现在大家看,墓中间刻有“青冢”二字,“青冢”就是绿色的坟墓,是昭群墓的别称,因为每年秋季,附近的树都已枯黄,而昭君墓四周却依然绿草青青,所以又称“青冢”。好了,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讲座一下,如果没有问题,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四十分钟后在车门口集合,谢谢各位。

第2篇 昭君墓旅游区导游词

各位远方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在此,我代表旅行社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内蒙古的这几天,游得开心、玩得愉快!今天我们要首先游览的是内蒙古非常出名的历史文化类景区昭君墓,也就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之墓。它坐落在呼和浩特旧城南9公里处,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区,现已更名为昭君博物院。

关于王昭君,在座的各位都会有所了解。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王昭君是什么朝代的人?她的丈夫是谁?她为什么要出塞呢?王昭君是西汉后期人,她的丈夫是匈奴呼韩邪(yé)单(chán)于。

单于就是“拥有广大地域的天子”的意思,相当于汉朝的皇帝。说起她的出塞,还得从汉匈发展与汉匈关系说起。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荤粥(xūn yù)、猃狁(xiǎn yǔn)的后裔,战国末期至秦初,在以匈奴“首都”头曼城为中心的今内蒙古阴山、河套地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匈奴骑兵不断骚扰中原地区的安宁。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使其北却七百多里,放弃了阴山、河套地区。

西汉初年,匈奴趁秦末变乱及楚汉相争之机,又发展壮大起来。此时匈奴是在冒顿(mò dú)单于的统治时期,他重整匈奴各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草原游牧民族创建的北方统一政权。

而此时的汉朝由于刚刚建国,尤其经过3年秦末农民战争和4年楚汉战争的浩劫,国力相当薄弱。强盛的匈奴趁此机会不断地入侵汉朝北部边界一带。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结果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郊外)长达七天七夜,后来刘邦不得不采纳陈平的计策,贿赂了冒顿单于的阏氏(yān zhī 即单于妻子)才得以逃脱。针对汉初统治尚不巩固,经济还未恢复的情况,刘邦采取了与匈奴和亲及“休养生息”的政策,从而赢得了发展经济与积蓄力量的时间。

经过惠帝、文帝、景帝,直到汉武帝在位时,汉朝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已有实力反击匈奴。后来经过几次打击后,匈奴受到了沉重打击,并不断走向分裂,出现了“五单于争立”的混乱局面。

经过这场战争,匈奴统治面积大大减小,人口牲畜大量减少,最终分裂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两支。为了取得争位的胜利,呼韩邪单于想到了依靠汉朝的力量来打击其兄郅支,但是当汉朝消灭了郅支以后,呼韩邪单于既高兴又感到害怕,高兴的是郅支已灭,政敌清除,没有后患;怕的是汉朝强大,今后难免因得罪而被灭亡,下场像郅支单于一样。

所以从公元前51年开始,先后三次入见汉帝。第三次入见时(公元前33年)表示“愿婿汉氏以自亲”,得到汉元帝恩准,于是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

这里的塞,指的是长城边塞,即包头北面的“光禄塞”。〔昭君墓大门前〕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已经到昭君墓南门广场了。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两个浅红高大、显示汉代建筑风格的石砌门阙。经过近年多次扩建的昭君墓旅游区,现辟建为占地面积132000平方米的昭君博物院。

门前吸引人眼球的这一组汉阙和与大门正对的位于广场南侧的“嫱云”浮雕石壁,将把我们的遐思带入两千年前汉匈交往的感人境界。〔“嫱云”浮雕〕紧接着我们先去观赏那堵长10米、高6米的花岗岩大型浮雕“嫱云”照壁,它是我区著名的雕塑家张恒的作品。

之所以叫“嫱云”,是因为王昭君名嫱。“嫱云”的左首位是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昭君形象俊美、高雅,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女性。

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昭君似乎比单于要年轻得多。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昭君要比呼韩邪单于小

二、三十岁。这就要提到匈奴的一个习俗——收继婚,即“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

昭君与呼韩邪共同生活了两年,生了一个儿子,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之后,其前阏氏之子,也就是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继位为单于。

按照这种收继婚的习俗,昭君又嫁给了复株累单于。昭君是汉族人,对于“收继婚”的习俗,虽然有些抵触,但为了民族友好大局,她毅然嫁给了新单于,并和他共同生活了若干年,生了两个女儿。

右首则刻有形象生动的少数民族青年,热情吹着号角,欢呼雀跃;还有忠厚长者、婆娑舞女等。这些形象表达出了人民对此次和亲的赞赏与欢迎。

下面有象征祥和的两只仙鹤,并有朵朵祥云衬托着,这意味着王昭君嫁到匈奴以后,使得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院区内董老碑前〕(以下景区内各景点、景观介绍以昭君博物院讲解员讲述为主)“董老碑”,上面镌刻的是1963年国家副主席、开国元老董必武同志在“谒(yè)昭君墓”时题写的一首诗。

全诗的内容我们可以一起看一下:“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shū)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赋诗填词、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些文人大多对昭君和亲提出了消极的看法。但董老面对众说纷纭的议论,从正面肯定了昭君出塞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事实的确如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它对于当时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文人墨客们的惜古哀怨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昭君出塞使胡汉之间形成了长达近60年的和平,从而出现了史书描述的那种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大力发展的幸福景象与和谐局面。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它正是顺应了时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前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中,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即使在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这也足以引为民族团结、国家和睦相处的有益借鉴。〔昭君雕像〕在大道两侧两两相对的按战国、汉代出土文物造型雕刻的大型石兽组成的“仪仗队”的侍卫迎接下,我们继续往前走。

前方60米处汉白玉框架凉亭中迎面亭亭玉立、面露胜利喜悦的女子就是王昭君的汉白玉雕像。去过湖北昭君故里的一看便知,这一尊和那一尊几乎一模一样,难道是昭君再世,重返人间,重归她的第二故乡?你看,那雍容华贵、风流典雅、美丽动人的飒爽英姿和安祥神态,不正是她当年和亲出塞前临辞大会上“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徘徊),竦动左右”的光辉形象吗?〔石牌坊〕

我们前面的“石牌坊”前后是大家以此为背景向北照相非常漂亮的地方。在这儿照相可以把和亲铜塑和昭君墓都拍摄进去。

但是请大家先听我讲解,后面会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这个石牌坊是按照传统的“三间四柱冲天式”构建而成,中间的大间被称为明间,旁边的两小肩间被称为“次间”,这样的石结构牌坊是墓园的典型标志物。

在明间华版正中镌刻着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任主席乌兰夫按历代传统称谓所题的“青冢”二字,其含义是“青色的坟墓”。传说每年深秋,各处草木枯黄的时候,惟独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所以被称为“青冢”。

又因为墓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晚霞光的映照,墓景时有变化,传说它一日有三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土从(cōng,鸡土从,指一种鸡爱吃的头大杆粗短的蘑菇)”。“青冢拥黛”,早已成为呼和浩特世代相传的八景之一。

〔“和亲”铜塑〕再往前面就是“和亲”铜塑像了。它是按广州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的同名雕塑用铜浇铸而成,高3.95米,重5吨,生动再现了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双双骑马并肩联辔而行的历史性场面。

两匹马中,一匹似回眸低语,一匹似侧耳倾听,相依相偎,情意绵绵,从而使整个雕像浑然一体,婉转地表达出马背上的呼韩邪单于和昭君夫妻间相依相随的新婚恋情。这座雕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铜像被内蒙古人民称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当然,昭君真的是骑马去匈奴的吗?可能还值得商榷,因为昭君自幼生长于水乡泽国的南方山区,入宫后又未曾练习马术,且一妙龄女郎,那么远的路她真的会骑马去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但到了塞外草原,成了马背民族的一员后,骑马伴夫君,也还是极有可能的。

再看铜像,细心的游客可能会发现,为什么马头会朝西呢?因为这表明了当时昭君出塞最初的行走路线,即从长安出发先向西行至今甘肃庆阳,然后北上,经陕西榆林、内蒙古东胜、达拉特旗、包头,最终向漠北方向去了。另外,大家还可以注意一下呼韩邪单于帽子上的头饰,顶中是鹰的形象,这是因为匈奴人崇拜鹰,鹰是他们民族的图腾,只有单于或王的头冠上才配饰金鹰。

〔“石像生”浮雕〕200多米长的甬道两边排列的这些兽形石雕像叫“石像生”,它具有守护、辟邪、吉祥的象征意义,很多古代帝王陵墓前都有这样的“石像生”;它也有营造陵区庄严肃穆的气氛之意。昭君墓前的石像生有牛、羊、马、驼、鹿、虎等12对共24只,它们对称排列,雄壮生动。

优美的石像生既体现了汉代墓葬的传统仪规,又反映了当时北方的民族特色。〔昭君出塞陈列室〕我们向北往左前方去就是昭君出塞陈列室了,这个陈列室位于昭君墓墓体的右前方。

我依次简要给大家讲一下这里的图文陈列内容——1.昭君及其家乡和入宫后情况: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西汉晚期人,出生地为南郡秭归县香溪宝坪村,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作为秭归人,她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是相隔200多年的同乡。

公元前36年,她“以良家子选入掖庭”,为汉元帝后宫“待诏”。所谓的“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的出身,而是农民出身。

因为在“以农为本”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手工业者等受到鄙视,地位低下,而农民的子女则被认为是出身更为干净、正派,所以被称为“良家子”。所谓“待诏”,意思为“等待皇上召见”。

而“掖庭”是专管后宫的机构,当时的“掖庭”对于一个普通宫女来说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因为妇女一旦被选入后宫后,就决不会有任何自由。

因此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那么肯定有朋友会问,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难道皇帝还不喜欢漂亮的吗?这就要提到一个人¾¾画师毛延寿。

据说,当时因为后宫美女特别多,皇帝没时间去一一看,就通过画师们绘就的美女画卷来决定召见谁。于是,后宫出现了贿赂特别严重的现象,而昭君因为性格倔强,没有贿赂画师毛延寿,所以他就在昭君肖像眼下点了一颗痣,别小看它,在很早以前的封建社会它被称为是“伤夫泪痣”。

哪个男人愿自己娶个克星呢!因此,昭君在宫中待了三年之久,也没见到汉元帝。此时呼韩邪入朝求亲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

因为出塞要面对不同的语言、居住、饮食等,谁愿意出塞呢!而这时昭君挺身而出,表示愿意远嫁匈奴。于是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中临辞大会上汉元帝的尴尬场面。

在这次大会上,汉元帝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昭君,特别惊讶,心想这么漂亮的姑娘我怎么从来没看见过呢!再仔细一想,好象在以前的画卷上见过,但那人眼下有痣呀,难道不是一个人吗?他越想越着急,要不不让她走了,我留下吧。但想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能硬着头皮让她去匈奴了。

后来查明是毛延寿做的手脚,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及其同流画师全部抄斩。2.楠木井:楠木是我国的千年不朽之木,在两千多年以前,王昭君就是饮用这口楠木井里的水,直到现在家乡的百姓还在饮用这口井里的水。

这井里的水特别甘甜,而且还有一种奇异的现象。据说,在暑天,天气特别热,当你来到井边,凉气袭人,喝一口井水,暑气顿消;到了冬天,无论天多冷,地多寒,井水总是热气腾腾。

村里人说,用楠木井的水做饭,饭格外香;烧汤,汤特别鲜;泡茶,茶也特别香;还有饮其水,生美女之说。有机会,准妈妈可以去那儿沾点美女的灵气。

3.香溪河:在历史上,昭君美貌非凡,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的身上有一种奇异的芳香,由于经常去河里浣帕浣纱,因而河水也染上香气了。因此,人们把这条河叫做香溪河。

4.白鹤茶:昭君救了两只白鹤,白鹤从杭州衔来龙井茶种籽回报昭君,心灵手巧的昭君在家乡的土地上精心培育成功了“白鹤茶”,成为兴山著名特产。5.汉朝与匈奴和亲的史实记录、昭君出塞时的详细路线图,这些文献资料请大家了解掌握。

现在再请大家掌握一个新的有趣的知识——历史上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四大美女,大家猜猜哪个词儿是形容王昭君的?为什么落雁是形容王昭君的呢?相传当年昭君出塞途中行到今鄂尔多斯北部,正好一行远归的大雁从头顶飞过,大雁被王昭君的美貌所震惊,连翅膀都忘记扇动而纷纷落了下来。因此,昭君就有了“落雁”的美称,黄河南岸也多了一处称作“落雁崖”的景点。

昭君容貌美、心灵美、事业美、名声美,比西施、貂蝉、杨贵妃那三位美女美多了。 6.昭君子女情况:昭君与呼韩邪生有一子,名叫伊屠智牙师,被立为右日逐王,后因单于继承权问题,在东汉初年被他的同父异母兄杀死。

昭君与复株累单于生有二女,分别是须卜居次和当于居次。昭君死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女婿须卜当,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

7.昭君在国外的影响:昭君故事在国外传播很早,其中在日本、越南影响较大。日本的诗歌中,很早就出现过引用昭君故事的诗句,十四世纪就出现了昭君题材的绘画,十五世纪时,“能乐”就演出过昭君故事。

近年来,在日本以昭君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和昭君研究论文也不断出现;在越南也很早就出现了咏昭君的诗作。在西方十九世纪初就提到了昭君的事迹,影响一直挺广。

〔匈奴历史陈列室〕昭君出塞陈列室东数十米,昭君墓墓体的左前方便是匈奴历史陈列室。这里展出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实物,充分说明了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

它兴起于公元前三四世纪的战国末期,历史上泛称为“胡”。其强盛时,在北方草原曾建立起我国最早的游牧部落联盟大帝国,在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和汉族的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

匈奴民族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匈奴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

大漠以南的阴山与河套一带,即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曾是匈奴最初的经济、政治、军事活动中心。〔昭君墓墓体〕大家随我看,我们面前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了,昭君墓最早记载见于唐代。

其墓体占地20多亩,墓高33米,底面面积13000多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几座汉墓之一。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又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

现在我们看到的昭君墓是于197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同意,按照汉墓“封土为坟”的结构特点,在原来的墓体基础上填入5000多方土修复而成的,整体呈现为覆斗形的封土堆,墓的上部为方形平顶(又名方上),是典型的秦汉封土形制。其实,在内蒙古的昭君墓有很多,仅在内蒙古西部传为昭君墓的就有多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了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希望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保佑自己平安、自己的家乡富饶美好。

因此,有这么多昭君墓就不言而喻了。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

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

女士们、先生们,就让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从墓体侧面拾阶而上,我们可到达昭君墓墓顶,我们会看到一个怀抱琵琶栩栩如生的昭君石刻像,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和呼和浩特城市远景。大家可以在此留影。

〔碑廊〕昭君墓后面是百米碑廊,廊内陈列大量诗文书法碑刻,皆是名人手迹。据统计,仅诗一项,唐以前有20多首,唐代有60多首,宋元明清至今,题诗之多更是数不胜数。

大家可以从昭君墓后面的台阶下去开怀一览,陶情感受一下这些诗文碑铭的魅力!诗文中提到的明妃即昭君,因西晋时避司马昭之讳,称昭君为明妃,后世也跟着叫了。〔藏墨苑〕藏墨苑是一处新建的墨宝收藏展览馆,位于昭君墓的东南约60米处。

这里收藏有一些领导同志和社会名流、书画家歌颂昭君的书画精品和中央领导视察昭君墓的实况照片。看完这些,我想起十几年前一位旅游界词人作的一首《念奴娇·谒昭君墓》,将这里的景观和昭君出塞和亲的史实、功绩和昭君文化之精髓概括得比较客观精辟。

词曰:“青冢拥黛,黑河畔,气势如山屹立。寰宇几经人世变,惟此巍然不易。

草木葱茏,繁花似锦,骑塑传英气。诗碑铭颂——千秋万代功绩。

追思两千年前,汉匈得睦处,何其相契!五十余载,庆境宁,民无干戈之役。多赖昭君,深明大义,出塞和亲缔。

民族团结,单于同创先例”。 我想,游览昭君墓,背会并领会董老《谒昭君墓》那首七绝,赏析藏墨苑中的精品,再对照品味这首《念奴娇》,定会使您对昭君、昭君墓、昭君文化乃至咏昭君及与昭君志同道合的呼韩邪单于的诗词佳作加深印象、增进理解、提高认识、升华精神境界和文学修养的。

〔新增建筑〕昭君博物院在东西两侧新增了几处规模宏伟、景观壮丽的建筑物。它们是坐西面东的匈奴文化博物馆、单于大帐和坐东面西的和亲宫、昭君故里昭君宅等。

其中,匈奴文化博物馆建设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是世界上唯一的匈奴博物馆。其陈列内容围绕匈奴的兴起、发展和变迁,匈奴的政权机构与官职,匈奴的社会经济与习俗,匈奴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及其融合,以及胡汉和亲等为线索展开。

单于大帐采用匈奴民族的建筑形式及风格来体现匈奴的历史文化及其底蕴,主要用于展示匈奴歌舞和汉代歌舞以及昭君出塞和亲场面的歌舞,使参观者通过观看表演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汉文化与匈奴文化的交融。昭君宅则采用长江流域的建筑形制,将昭君故里——湖北兴山的昭君宅按1:1的比例进行复制,包括昭君使用过的楠木井、梳妆台以及有关生产生活工具物品等。

同时这里还进行独具楚风底蕴的湖北编钟表演和茶艺表演。如今,昭君博物院已成为包括汉文化、匈奴文化、楚文化在内的综合性文化资源载体,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之际,以崭新的风貌喜迎中外嘉宾。

〔结束语〕昭君墓我们已经参观完了,可能朋友们会有这样的疑问,这座昭君墓真的埋有昭君吗?这里是真正的昭君墓吗?现在考古学家还没有确定。其实,我觉得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为时代的和平做出了贡献。正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写到的:“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大家想想,翦伯赞的这段精辟论述,难道不是关于昭君和昭君墓最最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吗?大家可以在景区内自由活动20分钟。现在是×点×分,请大家对好表,20分钟后我们在昭君博物院大门外乘车。

请大家记准我们的蓝色旅游大巴车号:蒙a×××××,×点×分,我将准时在车门口恭候大家。谢谢大家的配合。

第3篇 内蒙古昭君墓的导游词

内蒙古昭君墓最新导游词范文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表内蒙古xx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ù)即严狁(xiǎn 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公元前200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派刘敬前往匈奴去结和亲之纸,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种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到足以抗拒匈奴的时候,便开始采取积极的战争方针对抗匈奴,公元前133年和前121年两次决定性的出击,使匈奴大败而归。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西汉,共同攻击匈奴。而在匈奴贵族集团内部为争夺“单于”这个最高的统治权力,出现了分裂与内讧,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两去,就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政敌争压最高统治权,两次被近出走。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困境,呼韩邪单于想到了如果依靠汉朝中央政府的帮助,也许能给自己打出一条政治出路,平定郅支,统一匈奴,扭转局面,但是,等到汉朝消灭了郅支单于之后,呼韩邪单于下场就像郅支单于一样局势促使他进一步倒向汉朝。于是,从公元前49年开始,呼韩邪单于先后三次入汉韩,求见元帝,表示“愿婿汉室以自亲”,得到元帝恩准。元帝将后宫待诏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封号“宁胡瘀氏”,于是就有了千古美谈“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汉匈关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结束了汉匈两族159多年的敌对状态,把深受战争煎熬折磨的两族人民从战争的火坑里挽救出来,使两族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政治方面,匈奴接受汉朝中央政权的领导,打破了旧的历史格局,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而在经济文化方面,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计算和登记的方法,还学会了建筑和打井;汉族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响,比如汉朝政府和民间养马业的空前发达,就和匈奴马匹的大量输入,养马技术的传授分不开。

对于两族的人民,和平就是一切,昭君出塞,单于附汉为他们带来了和平与富足。《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呔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段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的幸福图景。

所以,用历史唯特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就是它顺应了时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 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各位团友,现今昭君墓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处重要文物古迹和人们来到达呼和浩特必游的景点,对于今天的人们,用翦伯赞老先生的话来说是最恰当的,那就是:“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马上就要到了,就让我们一齐去参观这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吧!

(雕像前)

各位团友,我们面前的这座雕像就是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大家请看,王昭君温柔秀丽,柔中带刚;呼韩邪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这尊雕像的下面刻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再请各位看看,昭君夫妇并骑的马头是朝什么方向呢?对这位团好猜对了,是西方,为什么朝西方呢?大家能想出来吗?原来这和昭君出塞的路线有关,公元前33年他们是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至甘肃省庆阳县,然后经陕西榆林,内蒙东胜、杭锦旗、包头市,向漠北方向去了,所以从西安出发向西走,马头当然朝西了。好,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拍照。

(石碑前)

各位团友,这幅碑文是1963年董必武老先生参观昭君墓时写的,全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著书立说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政治的见解,其中也有一些文人对昭君出塞有消极的看法,面对众说纷坛,董老毅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价值与意义,肯定了昭君人微言轻和亲使者的功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它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安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时发展趋势。文人墨客的惜古哀怨的诗句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历史是不可抹杀的,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大家庭中,昭君的“千秋”不权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它符合了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环境。

(昭君墓前)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对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最早见于唐的记载。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裳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内蒙古的昭君墓有若干个,而这座是真正的昭君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昭君墓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愿意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于是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女士们、先生们,就让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愿民族团结,国家富强。

大家可能要问,王昭君真的葬在这里吗?事实上这只是昭君的衣裳冠墓,因为古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死后都采取秘密下葬的方式,墓不立碑,似若不地。其实,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为人民的和平作出了贡献。现在大家看,墓中间刻有“青冢”二字,“青冢”就是绿色的坟墓,是昭群墓的别称,因为每年秋季,附近的树都已枯黄,而昭君墓四周却依然绿草青青,所以又称“青冢”。

好了,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讲座一下,如果没有问题,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四十分钟后在车门口集合,谢谢各位。

第4篇 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昭君墓导游词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xx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

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

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

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ù)即严狁(xiǎn 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公元前200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派刘敬前往匈奴去结和亲之纸,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种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到足以抗拒匈奴的时候,便开始采取积极的战争方针对抗匈奴,公元前133年和前121年两次决定性的出击,使匈奴大败而归。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西汉,共同攻击匈奴。而在匈奴贵族集团内部为争夺单于”这个最高的统治权力,出现了分裂与内讧,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两去,就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政敌争压最高统治权,两次被近出走。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困境,呼韩邪单于想到了如果依靠汉朝中央政府的帮助,也许能给自己打出一条政治出路,平定郅支,统一匈奴,扭转局面,但是,等到汉朝消灭了郅支单于之后,呼韩邪单于下场就像郅支单于一样局势促使他进一步倒向汉朝。于是,从公元前49年开始,呼韩邪单于先后三次入汉韩,求见元帝,表示愿婿汉室以自亲”,得到元帝恩准。元帝将后宫待诏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封号宁胡瘀氏”,于是就有了千古美谈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汉匈关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结束了汉匈两族159多年的敌对状态,把深受战争煎熬折磨的两族人民从战争的火坑里挽救出来,使两族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政治方面,匈奴接受汉朝中央政权的领导,打破了旧的历史格局,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而在经济文化方面,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计算和登记的方法,还学会了建筑和打井;汉族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响,比如汉朝政府和民间养马业的空前发达,就和匈奴马匹的大量输入,养马技术的传授分不开。

对于两族的人民,和平就是一切,昭君出塞,单于附汉为他们带来了和平与富足。《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呔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段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的幸福图景。

所以,用历史唯特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就是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 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各位团友,现今昭君墓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处重要文物古迹和人们来到达呼和浩特必游的景点,对于今天的人们,用翦伯赞老先生的话来说是最恰当的,那就是: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马上就要到了,就让我们一齐去参观这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吧!

(雕像前)

各位团友,我们面前的这座雕像就是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大家请看,王昭君温柔秀丽,柔中带刚;呼韩邪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这尊雕像的下面刻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再请各位看看,昭君夫妇并骑的马头是朝什么方向呢?对这位团好猜对了,是西方,为什么朝西方呢?大家能想出来吗?原来这和昭君出塞的路线有关,公元前33年他们是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至甘肃省庆阳县,然后经陕西榆林,内蒙东胜、杭锦旗、包头市,向漠北方向去了,所以从西安出发向西走,马头当然朝西了。好,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拍照。

(石碑前)

各位团友,这幅碑文是1963年董必武老先生参观昭君墓时写的,全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著书立说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政治的见解,其中也有一些文人对昭君出塞有消极的看法,面对众说纷坛,董老毅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价值与意义,肯定了昭君人微言轻和亲使者的功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它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安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文人墨客的惜古哀怨的诗句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历史是不可抹杀的,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大家庭中,昭君的千秋”不权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它符合了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环境。

(昭君墓前)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对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最早见于唐代的记载。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裳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内蒙古的昭君墓有若干个,而这座是真正的昭君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昭君墓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愿意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于是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女士们、先生们,就让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愿民族团结,国家富强。

大家可能要问,王昭君真的葬在这里吗?事实上这只是昭君的衣裳冠墓,因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死后都采取秘密下葬的方式,墓不立碑,似若不地。其实,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为人民的和平作出了贡献。现在大家看,墓中间刻有青冢”二字,青冢”就是绿色的坟墓,是昭群墓的别称,因为每年秋季,附近的树都已枯黄,而昭君墓四周却依然绿草青青,所以又称青冢”。好了,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讲座一下,如果没有问题,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四十分钟后在车门口集合,谢谢各位。

第5篇 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辞全文导游词

(行车途中)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xx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

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

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

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

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ù)即严狁(xiǎn 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公元前200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

白登山之围后,刘邦派刘敬前往匈奴去结和亲之纸,在此后的六七十年间,和亲成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一种政策。

汉武帝时期,国力充实到足以抗拒匈奴的时候,便开始采取积极的战争方针对抗匈奴,公元前133年和前121年两次决定性的出击,使匈奴大败而归。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西汉,共同攻击匈奴。而在匈奴贵族集团内部为争夺单于”这个最高的统治权力,出现了分裂与内讧,最终分裂为南北匈奴两去,就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政敌争压最高统治权,两次被近出走。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困境,呼韩邪单于想到了如果依靠汉朝中央政府的帮助,也许能给自己打出一条政治出路,平定郅支,统一匈奴,扭转局面,但是,等到汉朝消灭了郅支单于之后,呼韩邪单于下场就像郅支单于一样局势促使他进一步倒向汉朝。于是,从公元前49年开始,呼韩邪单于先后三次入汉韩,求见元帝,表示愿婿汉室以自亲”,得到元帝恩准。元帝将后宫待诏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封号宁胡瘀氏”,于是就有了千古美谈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汉匈关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结束了汉匈两族159多年的敌对状态,把深受战争煎熬折磨的两族人民从战争的火坑里挽救出来,使两族转入和平友好的关系。政治方面,匈奴接受汉朝中央政权的领导,打破了旧的历史格局,促成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而在经济文化方面,汉匈关市”畅通,促进交流,匈奴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计算和登记的方法,还学会了建筑和打井;汉族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响,比如汉朝政府和民间养马业的空前发达,就和匈奴马匹的大量输入,养马技术的传授分不开。

对于两族的人民,和平就是一切,昭君出塞,单于附汉为他们带来了和平与富足。《汉书》记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呔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段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的幸福图景。

所以,用历史唯特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就是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 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各位团友,现今昭君墓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处重要文物古迹和人们来到达呼和浩特必游的景点,对于今天的人们,用翦伯赞老先生的话来说是最恰当的,那就是:王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马上就要到了,就让我们一齐去参观这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吧!

(雕像前)

各位团友,我们面前的这座雕像就是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大家请看,王昭君温柔秀丽,柔中带刚;呼韩邪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这尊雕像的下面刻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再请各位看看,昭君夫妇并骑的马头是朝什么方向呢?对这位团好猜对了,是西方,为什么朝西方呢?大家能想出来吗?原来这和昭君出塞的路线有关,公元前33年他们是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至甘肃省庆阳县,然后经陕西榆林,内蒙东胜、杭锦旗、包头市,向漠北方向去了,所以从西安出发向西走,马头当然朝西了。好,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拍照。

(石碑前)

各位团友,这幅碑文是1963年董必武老先生参观昭君墓时写的,全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著书立说发表自己对人生的政治的见解,其中也有一些文人对昭君出塞有消极的看法,面对众说纷坛,董老毅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价值与意义,肯定了昭君人微言轻和亲使者的功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它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安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文人墨客的惜古哀怨的诗句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历史是不可抹杀的,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大家庭中,昭君的千秋”不权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它符合了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环境。

(昭君墓前)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对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最早见于唐代的记载。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裳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内蒙古的昭君墓有若干个,而这座是真正的昭君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昭君墓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愿意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于是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女士们、先生们,就让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愿民族团结,国家富强。

大家可能要问,王昭君真的葬在这里吗?事实上这只是昭君的衣裳冠墓,因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死后都采取秘密下葬的方式,墓不立碑,似若不地。其实,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为人民的和平作出了贡献。现在大家看,墓中间刻有青冢”二字,青冢”就是绿色的坟墓,是昭群墓的别称,因为每年秋季,附近的树都已枯黄,而昭君墓四周却依然绿草青青,所以又称青冢”。好了,女士们、先生们,昭君墓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讲座一下,如果没有问题,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四十分钟后在车门口集合,谢谢各位。

昭君墓导游词(精选5篇)

各位远方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在此,我代表旅行社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内蒙古的这几天,游得开心、玩得愉快!今天我们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昭君墓信息

  • 昭君墓导游词(精选5篇)
  • 昭君墓导游词(精选5篇)5人关注

    各位远方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在此,我代表旅行社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内蒙古的这几天,游得开心、玩得愉快! ...[更多]

  • 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精选4篇)
  • 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精选4篇)4人关注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xx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