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河南济源王屋山旅游风景区导游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根深蒂固,自唐代开始已经形成了各路神仙修行居住的洞天福地,计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这些均被称为天下名山,而今天我要带大家前去游览的是被列为'天下第一洞天'的王屋山。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65平方公里。王屋山以主峰天坛为中心,这里一山突起、群峰环绕、丘阜卑围的拔地通天之势,独具'王者风范',大有'众诸侯仰面朝天'之意境,据中国最早的地理志《禹贡》记载,'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故称王屋也。主峰天坛山,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祭天之所,干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华夏炎黄子孙大统天下的圣地。誉满中外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就发生在这里,老愚公挖山不止的雕像已经成为我们济源市的市标,也是激励济源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动力。
王屋山是一座以道教文化为特色的道教圣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以黄帝、老子学派思想为基础的'黄老道'发展而来,带有浓厚的汉民族思想和信仰特色。仙境,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美丽的王屋山,自然成了道家人物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的理想场所,也是历代道家人物的主要活动场地之一。
唐著名高道司马承祯在其所著的《上清天宫地府经》中,把天下名山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王屋山被列为'天下第一洞天',号'小有清虚之天',奠定了王屋山洞天福地的宗旨地位。
王屋山的兴盛和道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传轩辕黄帝大统天下之后,于八月十五日在天坛山重会西王母,欲求得道成仙之术,并在此建上访院,访寻四海仙人。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四方善士、各路神仙皆云集王屋山。被称为道教鼻祖的老子李耳,也曾入王屋山修炼,天坛山绝顶至今尚有'老子炼丹池'遗迹。道教早期的著名人物,如仙人王子晋,清虚真人王褒,著名方士于吉,南岳夫人魏华存,道教理论家葛洪等都曾修道于王屋山。隋唐以后,尤其是李唐王朝尊老子为始祖,以道教为国教,敕令各地营建道观,奠定了道教发展的基础。被称为我国'药王'的医学家孙思邈是唐著名道士之一,晚年结庐于王屋山翠微庵,采药行医,济世救人,直至仙逝于此,现孙真人坟尚存。唐代道教茅山宗的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曾先后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召至京城,倍加赏赐。唐玄宗李隆基尊其为'全国道教首座'并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命司马承祯在王屋山自选形胜,建观而居,后又派胞妹玉真公主拜司马承祯为师,入王屋山修道,自经道风大盛。这样,在唐数十年间,王屋山相继建成发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十方院、灵都观等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千百年来,王屋山不仅是道家人物修身、炼丹、成仙之所,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陶冶情操。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先后来王屋山游历。他们在此留连忘返,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句。李白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写到:'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王维在《送张道士归山》中说:'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居,别妇留丹决,驱鸡入白云'。刘禹锡在《奉送家兄归隐王屋》中写道:'阳落天坛上,依稀似玉京。夜分先见日,月静远闻望。云路将鸡犬,丹台有姓名。古来成道者,兄弟亦同行。'
今日的王屋山风景名胜区,除完好地保留了数不尽的奇山秀水、名树古木之外,新修了一条长1500米的索道,新建了一批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更给古老的王屋山增添了现代化的气息,也使我们的游览比起古人来显得更加方便、悠闲、富有诗意。
大家现在坐在车内。前面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天坛砚厂,它是我市规模较大的旅游工艺品定点生产厂,主要产品天坛砚,又称盘谷砚,是由我市盘古寺一带的盘谷石加工磨制而成,姑嫂山往北5公里,便是九里沟风景名胜区。九里沟自然风光优美,有'自然山水苑'之称。
前面我们看到的第一座奇峰是玉阳山,东西两峰之间为尚书谷。尚书谷中有灵都观,系唐玄宗为其胞妹玉真公主赐建,并为当年玉真公主栖身修道之所亲笔御书'平阳洞府',现存有玉真公主墓。相传唐末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先后两次人玉阳山隐居学道,并与宫女宋华阳妹妹俩发生过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东玉阳山中有麻姑庙、麻姑泉、麻姑河,至今还流传着麻姑侯真定在此拜师修道的故事。
我们路过的这座山庄叫李八庄,相传药王孙思邈晚年人王屋山采药,至此曾向打铁后生李老八问路,李老八身有残疾,但人诚心善,殷勤指点,并告诫山中有虎,劝其谨慎而行,孙思邈十分感动,便医治好了他的病,遂娶妻生子,形成村落叫李八庄。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前面我们的车子要翻过的这道山岭被称为虎岭,是进入王屋山的第一道天然门户。相传孙思邈进山采药行医途径此地,遇一斑谰大虎横卧林中气息奄奄,孙思邈上前视之,原来是虎口被一块骨刺卡住,吐不出也咽不下,十分难受,孙思邈便小心为虎疗伤,老虎感恩戴德,后成为孙的坐骑,驮着孙思邈遍游王屋山。从此,这里便称'虎岭'。
好了,云雾山风景区到了。我们首先参观阳台宫。阳台宫为王屋山著名的'三宫'之一,是唐朝著名道士司马承帧奉钦命所修建的。司马承祯,号白云道士,洛州温人,为唐代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四代宗师。阳台宫坐落在华盖峰南麓的台地之上,背依天坛山,高高矗立,如同凤首,面对开阔的九芝岭,犹如凤尾,阳台宫正好处于风背之上,被称为'丹凤朝阳'的风水宝地。阳台宫落成后,唐玄宗御笔亲题匾额'寥阳殿',五代后晋时期,大部分殿宇毁于战火,惟大罗三境殿幸免,仍保留唐代原貌,后历代修茸,现遗存下来的多为明清时期建筑。
阳台宫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逐级递升,殿阁高低错落有致,整体布局依纵轴线依次为山门、大罗三境殿(三清大殿)、玉皇阁、长生殿(遗址),两侧有东西廊房、西王母殿等。现有建筑8座35间。
我们看这棵树是菩提树,菩提树学名七叶树,春华秋实,花为白塔状,果实成熟后可用结串起来做念珠使用。菩提树被称为佛树,是佛教的象征。好么,为什么象征佛教的树却栽在道教官观里呢?这里面还有一段关于佛道之争的故事。东汉初年,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在洛阳修建了我国佛教祖庭'白马寺'。其后,佛教便迅速发展起来,至唐时,许多道教宫观甚至被佛寺所侵并,作为道教圣地的王屋山,自然不会容忍佛教的染指。相传这棵菩提树是司马承祯和玉真公主亲手所植,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棵菩提树并不在中心线上,而是在中间偏东的位置,意为道教宽宏大量,容留佛教一席之地。这也许就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例证。在大殿前月台上,这里有一口八板大铁锅,外径1.70米,深0.84米,相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三清大殿为河南省现存最大的明代单据歇山式木构建筑,面广五间,进深四间,整个大殿外雄内秀,殿内有30根方形石柱,通身浮雕云龙、丹凤、瑞禽、祥兽及神仙世俗故事,形象优美,栩栩如生。殿内天花藻井,斗拱层叠,制作精巧,皆为明代艺术珍品。殿内供奉着道家学说的三尊最高尊神。居中的就是元始天尊,三尊神像与他们手中的物什,合起来就是一个道教的宇宙图示。
玉皇阁俗称三棚阁,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所建,面广三间(10.95米),进深三间(7.
6
8),周匝回廊,高达21.40米,阁体由8根高11米的通天木柱支撑,系河南省目前最高大的明代歇山式楼阁建筑。四周20根石柱雕刻着盘龙彩凤、花草虫鱼、道教神话故事,如田真哭树、苏武牧羊、李存孝打虎、桃源洞、狐狸和乌鸦等。雕工精湛,形象逼真,内容丰富,为明代石刻艺术精品。这里所供的是玉皇大帝,《云笺七签》中说他是元始天尊的弟子,相传为轩辕黄帝的化身。王屋山是轩辕皇帝祭天和驾迎西王母的地方,自然就成为王屋山道教的主神。玉皇阁中,金塑的玉皇大帝身着天帝法服,头戴珠皇冕,手捧玉圭,俨然天上的玉帝,显示出尊贵和气派。
愚公移山处这组'愚公移山'群雕由郑州雕塑创作室设计制作,济源市旅游局组织施工,由群雕、碑廊、洞天桥、智叟亭等组成。千百年来愚公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群雕形象地再现了老愚公吕三太率儿子、孙子及邻人寡妇共同挖山的场景,正面碑廊上有毛泽东、江泽民、李鹏、李先念、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是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迎恩宫上下两进院落,位于垂珠峰脚下,依山顺势而建,紫微溪和滴水岩环抱于宫前,为二龙戏珠之风水宝地。迎恩宫创建于唐初,相传为迎接圣驾朝拜天坛而建,宋徽宗游王屋山华盖峰时,曾跗驻于此。现存有山门、财神殿、祖师殿、玉皇殿等。
不老泉,为王屋山著名的'灵泉'之一,千百年来,不老泉水流如注,永无枯竭,经有关部门化验,证明水中含有丰富矿物质,经常饮用对人体有益。
白果树,即银杏树,为汉代遗物,大约有2000年左右树龄,是中国五大银杏树之一,俗称树粗'七搂八拐棍',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紫微宫为王屋山道教三宫之首,位于天坛峰南麓的中岩台上。因其在王屋洞天中所处位置,与紫微星座居北天中央的位置相对应而得名。紫微宫是司马承祯创建于武则天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历代均有修葺,依山顺势,层层筑台,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朝真门、天王殿、三清殿、通明殿等,现大部分成为遗址。朝真门和宫前台阶为近年新修.紫微宫院内沿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30余通,其中《坐忘论》唐碑、元代《大朝圣旨碑》堪称国宝。
天坛神路总长3800多社,如沿天坛神路石阶登山,大小庙宇如金丝串珠,经瘦龙岭,转十八盘,渡仙人桥,攀紫金崖,方可到达极顶。
天坛索道总投资1200余万元,天1999年5月1日竣工,全长1500米,共计106个吊篮,每个小时可输送游客300余人次,索道高低落差660米,全程约需20多分钟。天坛索道的建成为千古神奇的王屋山增添了一道现代化的景观,坐索道,登天坛,赏自然风光,成为我们现代旅游的一种新时尚。
现在我们来到了王屋山主峰--天坛峰,海拔1715米,有'天下砥柱'之称,是中华民族一统天下之圣地。《黄帝内传》云为琼林台,《天坛王屋山胜迹记》中有'黄帝王屋会王母'的记载,从此开创了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历史。
天坛峰南临华盖峰,北依灵山峰,后靠五斗峰,东有日精峰,西有月华峰,四周群峰簇拥,岗阜卑围,一峰突起,群峰伏拜,大有王者之风。自古以来,被道家尊为'道境极地',称其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
天坛峰顶面积大约四亩,唐时有三清殿、轩辕庙、四角亭、黄帝更衣亭、御爱松等,历代修葺或增建,元初改为'总仙宫',意为天界诸路神仙会聚之所。明正德年间增建玉皇殿,万历年间增建无极玄穹门,俗称南天门,就是我们面前的这座券门,正门高7.2米,正面石额上书'无极玄穹门',背面石额上书'天影竺形',下临百尺悬崖,极具'依悬列宿'之意境,平添了一种人间仙境这情调。
置身在这海拔1700余米的峰顶之上,倘若条件适宜,我们将会欣赏到'天坛云海'、'天坛倒影'、'天坛日出'、'王母仙灯'等天象奇观。譬如'天坛云海'是一种壮丽的云雾奇观,多出现在7~9月份多云密雨季节,每当云海出现时,云雾相融,天地相连,大小山头,时隐时现,如同仙山琼岛。'天坛日出'十分壮观,观日出的最佳地点是在日精峰上,在月落星稀、天色微明时分,矗立峰巅,极目东望,只见云气缭绕,海浪翻滚,红日升腾,如生沧海,顿时天地骤开,霞光万道,天坛山金碧辉煌,正是'星斗半沉苍翠色,红霞远照海涛分'。
山顶东北有舍身崖,相传古代曾有孝子在此舍身救父(母)得名。崖边突出一石,阔尺许,长丈余,悬空而出,下临深渊,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曾登此石,说过:'人心安定,方立此石',故名'定心石'。紫金崖下三官洞外,有一块色彩斑澜、大而奇特的五彩砾岩石,传为当年女蜗补天剩余之石,故称'女娟补天石',象征吉祥如意。
王母洞北望垂管峰南面的崖壁根部,有三个直径约10米左右的石龛,相传是西王母修道之处,故称'王母洞',洞中有泉,深不可测,据说'周回万里,潜通瑶池',为《道藏》中所记载的瑶池洞。'王母仙灯'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奇异景观,每到秋高气爽、夜深人静时,点点荧光便从这王母洞中飘然而出,成群结队绕天坛而上,忽明忽暗,时隐时现,如同天宫玉女捧仙灯,列队迎接王母。古人有诗曰:'光来天上照天明,夜半双双空际行,应是瑶台迎法驾,故教玉女捧仙灯'。好了,人间仙境王屋山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顺着登山路返回停车场上车。
第2篇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根深蒂固,自唐代开始已经形成了各路神仙修行居住的洞天福地,计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这些均被称为天下名山,而今天我要带大家前去游览的是被列为'天下第一洞天'的王屋山。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65平方公里。王屋山以主峰天坛为中心,这里一山突起、群峰环绕、丘阜卑围的拔地通天之势,独具'王者风范',大有'众诸侯仰面朝天'之意境,据中国最早的地理志《禹贡》记载,'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故称王屋也。主峰天坛山,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祭天之所,干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华夏炎黄子孙大统天下的圣地。誉满中外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就发生在这里,老愚公挖山不止的雕像已经成为我们济源市的市标,也是激励济源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动力。
王屋山是一座以道教文化为特色的道教圣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以黄帝、老子学派思想为基础的'黄老道'发展而来,带有浓厚的汉民族思想和信仰特色。仙境,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美丽的王屋山,自然成了道家人物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的理想场所,也是历代道家人物的主要活动场地之一。
唐著名高道司马承祯在其所著的《上清天宫地府经》中,把天下名山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王屋山被列为'天下第一洞天',号'小有清虚之天',奠定了王屋山洞天福地的宗旨地位。
王屋山的兴盛和道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传轩辕黄帝大统天下之后,于八月十五日在天坛山重会西王母,欲求得道成仙之术,并在此建上访院,访寻四海仙人。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四方善士、各路神仙皆云集王屋山。被称为道教鼻祖的老子李耳,也曾入王屋山修炼,天坛山绝顶至今尚有'老子炼丹池'遗迹。道教早期的著名人物,如仙人王子晋,清虚真人王褒,著名方士于吉,南岳夫人魏华存,道教理论家葛洪等都曾修道于王屋山。隋唐以后,尤其是李唐王朝尊老子为始祖,以道教为国教,敕令各地营建道观,奠定了道教发展的基础。被称为我国'药王'的医学家孙思邈是唐著名道士之一,晚年结庐于王屋山翠微庵,采药行医,济世救人,直至仙逝于此,现孙真人坟尚存。唐代道教茅山宗的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曾先后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召至京城,倍加赏赐。唐玄宗李隆基尊其为'全国道教首座'并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命司马承祯在王屋山自选形胜,建观而居,后又派胞妹玉真公主拜司马承祯为师,入王屋山修道,自经道风大盛。这样,在唐数十年间,王屋山相继建成发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十方院、灵都观等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千百年来,王屋山不仅是道家人物修身、炼丹、成仙之所,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陶冶情操。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先后来王屋山游历。他们在此留连忘返,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句。李白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写到:'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王维在《送张道士归山》中说:'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居,别妇留丹决,驱鸡入白云'。刘禹锡在《奉送家兄归隐王屋》中写道:'阳落天坛上,依稀似玉京。夜分先见日,月静远闻望。云路将鸡犬,丹台有姓名。古来成道者,兄弟亦同行。'
今日的王屋山风景名胜区,除完好地保留了数不尽的奇山秀水、名树古木之外,新修了一条长1500米的索道,新建了一批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更给古老的王屋山增添了现代化的气息,也使我们的游览比起古人来显得更加方便、悠闲、富有诗意。
大家现在坐在车内。前面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天坛砚厂,它是我市规模较大的旅游工艺品定点生产厂,主要产品天坛砚,又称盘谷砚,是由我市盘古寺一带的盘谷石加工磨制而成,姑嫂山往北5公里,便是九里沟风景名胜区。九里沟自然风光优美,有'自然山水苑'之称。
前面我们看到的第一座奇峰是玉阳山,东西两峰之间为尚书谷。尚书谷中有灵都观,系唐玄宗为其胞妹玉真公主赐建,并为当年玉真公主栖身修道之所亲笔御书'平阳洞府',现存有玉真公主墓。相传唐末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先后两次人玉阳山隐居学道,并与宫女宋华阳妹妹俩发生过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东玉阳山中有麻姑庙、麻姑泉、麻姑河,至今还流传着麻姑侯真定在此拜师修道的故事。
我们路过的这座山庄叫李八庄,相传药王孙思邈晚年人王屋山采药,至此曾向打铁后生李老八问路,李老八身有残疾,但人诚心善,殷勤指点,并告诫山中有虎,劝其谨慎而行,孙思邈十分感动,便医治好了他的病,遂娶妻生子,形成村落叫李八庄。
前面我们的车子要翻过的这道山岭被称为虎岭,是进入王屋山的第一道天然门户。相传孙思邈进山采药行医途径此地,遇一斑谰大虎横卧林中气息奄奄,孙思邈上前视之,原来是虎口被一块骨刺卡住,吐不出也咽不下,十分难受,孙思邈便小心为虎疗伤,老虎感恩戴德,后成为孙的坐骑,驮着孙思邈遍游王屋山。从此,这里便称'虎岭'。
好了,云雾山风景区到了。我们首先参观阳台宫。阳台宫为王屋山著名的'三宫'之一,是唐朝著名道士司马承帧奉钦命所修建的。司马承祯,号白云道士,洛州温人,为唐代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四代宗师。阳台宫坐落在华盖峰南麓的台地之上,背依天坛山,高高矗立,如同凤首,面对开阔的九芝岭,犹如凤尾,阳台宫正好处于风背之上,被称为'丹凤朝阳'的风水宝地。阳台宫落成后,唐玄宗御笔亲题匾额'寥阳殿',五代后晋时期,大部分殿宇毁于战火,惟大罗三境殿幸免,仍保留唐代原貌,后历代修茸,现遗存下来的多为明清时期建筑。
阳台宫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逐级递升,殿阁高低错落有致,整体布局依纵轴线依次为山门、大罗三境殿(三清大殿)、玉皇阁、长生殿(遗址),两侧有东西廊房、西王母殿等。现有建筑8座35间。
我们看这棵树是菩提树,菩提树学名七叶树,春华秋实,花为白塔状,果实成熟后可用结串起来做念珠使用。菩提树被称为佛树,是佛教的象征。好么,为什么象征佛教的树却栽在道教官观里呢?这里面还有一段关于佛道之争的故事。东汉初年,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在洛阳修建了我国佛教祖庭'白马寺'。其后,佛教便迅速发展起来,至唐时,许多道教宫观甚至被佛寺所侵并,作为道教圣地的王屋山,自然不会容忍佛教的染指。相传这棵菩提树是司马承祯和玉真公主亲手所植,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棵菩提树并不在中心线上,而是在中间偏东的位置,意为道教宽宏大量,容留佛教一席之地。这也许就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例证。在大殿前月台上,这里有一口八板大铁锅,外径1.70米,深0.84米,相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三清大殿为河南省现存最大的明代单据歇山式木构建筑,面广五间,进深四间,整个大殿外雄内秀,殿内有30根方形石柱,通身浮雕云龙、丹凤、瑞禽、祥兽及神仙世俗故事,形象优美,栩栩如生。殿内天花藻井,斗拱层叠,制作精巧,皆为明代艺术珍品。殿内供奉着道家学说的三尊最高尊神。居中的就是元始天尊,三尊神像与他们手中的物什,合起来就是一个道教的宇宙图示。
玉皇阁俗称三棚阁,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所建,面广三间(10.95米),进深三间(7.68),周匝回廊,高达21.40米,阁体由8根高11米的通天木柱支撑,系河南省目前最高大的明代歇山式楼阁建筑。四周20根石柱雕刻着盘龙彩凤、花草虫鱼、道教神话故事,如田真哭树、苏武牧羊、李存孝打虎、桃源洞、狐狸和乌鸦等。雕工精湛,形象逼真,内容丰富,为明代石刻艺术精品。这里所供的是玉皇大帝,《云笺七签》中说他是元始天尊的弟子,相传为轩辕黄帝的化身。王屋山是轩辕皇帝祭天和驾迎西王母的地方,自然就成为王屋山道教的主神。玉皇阁中,金塑的玉皇大帝身着天帝法服,头戴珠皇冕,手捧玉圭,俨然天上的玉帝,显示出尊贵和气派。
愚公移山处这组'愚公移山'群雕由郑州雕塑创作室设计制作,济源市旅游局组织施工,由群雕、碑廊、洞天桥、智叟亭等组成。千百年来愚公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群雕形象地再现了老愚公吕三太率儿子、孙子及邻人寡妇共同挖山的场景,正面碑廊上有毛泽东、江泽民、李鹏、李先念、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是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迎恩宫上下两进院落,位于垂珠峰脚下,依山顺势而建,紫微溪和滴水岩环抱于宫前,为二龙戏珠之风水宝地。迎恩宫创建于唐初,相传为迎接圣驾朝拜天坛而建,宋徽宗游王屋山华盖峰时,曾跗驻于此。现存有山门、财神殿、祖师殿、玉皇殿等。
不老泉,为王屋山著名的'灵泉'之一,千百年来,不老泉水流如注,永无枯竭,经有关部门化验,证明水中含有丰富矿物质,经常饮用对人体有益。
白果树,即银杏树,为汉代遗物,大约有2000年左右树龄,是中国五大银杏树之一,俗称树粗'七搂八拐棍',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紫微宫为王屋山道教三宫之首,位于天坛峰南麓的中岩台上。因其在王屋洞天中所处位置,与紫微星座居北天中央的位置相对应而得名。紫微宫是司马承祯创建于武则天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历代均有修葺,依山顺势,层层筑台,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朝真门、天王殿、三清殿、通明殿等,现大部分成为遗址。朝真门和宫前台阶为近年新修.紫微宫院内沿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30余通,其中《坐忘论》唐碑、元代《大朝圣旨碑》堪称国宝。
天坛神路总长3800多社,如沿天坛神路石阶登山,大小庙宇如金丝串珠,经瘦龙岭,转十八盘,渡仙人桥,攀紫金崖,方可到达极顶。
天坛索道总投资1200余万元,天1999年5月1日竣工,全长1500米,共计106个吊篮,每个小时可输送游客300余人次,索道高低落差660米,全程约需20多分钟。天坛索道的建成为千古神奇的王屋山增添了一道现代化的景观,坐索道,登天坛,赏自然风光,成为我们现代旅游的一种新时尚。
现在我们来到了王屋山主峰--天坛峰,海拔1715米,有'天下砥柱'之称,是中华民族一统天下之圣地。《黄帝内传》云为琼林台,《天坛王屋山胜迹记》中有'黄帝王屋会王母'的记载,从此开创了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历史。
天坛峰南临华盖峰,北依灵山峰,后靠五斗峰,东有日精峰,西有月华峰,四周群峰簇拥,岗阜卑围,一峰突起,群峰伏拜,大有王者之风。自古以来,被道家尊为'道境极地',称其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
天坛峰顶面积大约四亩,唐时有三清殿、轩辕庙、四角亭、黄帝更衣亭、御爱松等,历代修葺或增建,元初改为'总仙宫',意为天界诸路神仙会聚之所。明正德年间增建玉皇殿,万历年间增建无极玄穹门,俗称南天门,就是我们面前的这座券门,正门高7.2米,正面石额上书'无极玄穹门',背面石额上书'天影竺形',下临百尺悬崖,极具'依悬列宿'之意境,平添了一种人间仙境这情调。
置身在这海拔1700余米的峰顶之上,倘若条件适宜,我们将会欣赏到'天坛云海'、'天坛倒影'、'天坛日出'、'王母仙灯'等天象奇观。譬如'天坛云海'是一种壮丽的云雾奇观,多出现在7~9月份多云密雨季节,每当云海出现时,云雾相融,天地相连,大小山头,时隐时现,如同仙山琼岛。'天坛日出'十分壮观,观日出的最佳地点是在日精峰上,在月落星稀、天色微明时分,矗立峰巅,极目东望,只见云气缭绕,海浪翻滚,红日升腾,如生沧海,顿时天地骤开,霞光万道,天坛山金碧辉煌,正是'星斗半沉苍翠色,红霞远照海涛分'。
山顶东北有舍身崖,相传古代曾有孝子在此舍身救父(母)得名。崖边突出一石,阔尺许,长丈余,悬空而出,下临深渊,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曾登此石,说过:'人心安定,方立此石',故名'定心石'。紫金崖下三官洞外,有一块色彩斑澜、大而奇特的五彩砾岩石,传为当年女蜗补天剩余之石,故称'女娟补天石',象征吉祥如意。
王母洞北望垂管峰南面的崖壁根部,有三个直径约10米左右的石龛,相传是西王母修道之处,故称'王母洞',洞中有泉,深不可测,据说'周回万里,潜通瑶池',为《道藏》中所记载的瑶池洞。'王母仙灯'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奇异景观,每到秋高气爽、夜深人静时,点点荧光便从这王母洞中飘然而出,成群结队绕天坛而上,忽明忽暗,时隐时现,如同天宫玉女捧仙灯,列队迎接王母。古人有诗曰:'光来天上照天明,夜半双双空际行,应是瑶台迎法驾,故教玉女捧仙灯'。好了,人间仙境王屋山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顺着登山路返回停车场上车。
$content2$
第3篇 河南济源王屋山风景区导游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根深蒂固,自唐代开始已经形成了各路神仙修行居住的洞天福地,计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这些均被称为天下名山,而今天我要带大家前去游览的是被列为'天下第一洞天'的王屋山。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65平方公里。王屋山以主峰天坛为中心,这里一山突起、群峰环绕、丘阜卑围的拔地通天之势,独具'王者风范',大有'众诸侯仰面朝天'之意境,据中国最早的地理志《禹贡》记载,'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故称王屋也。主峰天坛山,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祭天之所,干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华夏炎黄子孙大统天下的圣地。誉满中外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就发生在这里,老愚公挖山不止的雕像已经成为我们济源市的市标,也是激励济源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动力。
王屋山是一座以道教文化为特色的道教圣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以黄帝、老子学派思想为基础的'黄老道'发展而来,带有浓厚的汉民族思想和信仰特色。仙境,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美丽的王屋山,自然成了道家人物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的理想场所,也是历代道家人物的主要活动场地之一。
唐著名高道司马承祯在其所著的《上清天宫地府经》中,把天下名山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王屋山被列为'天下第一洞天',号'小有清虚之天',奠定了王屋山洞天福地的宗旨地位。
王屋山的兴盛和道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传轩辕黄帝大统天下之后,于八月十五日在天坛山重会西王母,欲求得道成仙之术,并在此建上访院,访寻四海仙人。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四方善士、各路神仙皆云集王屋山。被称为道教鼻祖的老子李耳,也曾入王屋山修炼,天坛山绝顶至今尚有'老子炼丹池'遗迹。道教早期的著名人物,如仙人王子晋,清虚真人王褒,著名方士于吉,南岳夫人魏华存,道教理论家葛洪等都曾修道于王屋山。隋唐以后,尤其是李唐王朝尊老子为始祖,以道教为国教,敕令各地营建道观,奠定了道教发展的基础。被称为我国'药王'的医学家孙思邈是唐著名道士之一,晚年结庐于王屋山翠微庵,采药行医,济世救人,直至仙逝于此,现孙真人坟尚存。唐代道教茅山宗的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曾先后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召至京城,倍加赏赐。唐玄宗李隆基尊其为'全国道教首座'并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命司马承祯在王屋山自选形胜,建观而居,后又派胞妹玉真公主拜司马承祯为师,入王屋山修道,自经道风大盛。这样,在唐数十年间,王屋山相继建成发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十方院、灵都观等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千百年来,王屋山不仅是道家人物修身、炼丹、成仙之所,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陶冶情操。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先后来王屋山游历。他们在此留连忘返,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句。李白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写到:'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王维在《送张道士归山》中说:'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居,别妇留丹决,驱鸡入白云'。刘禹锡在《奉送家兄归隐王屋》中写道:'阳落天坛上,依稀似玉京。夜分先见日,月静远闻望。云路将鸡犬,丹台有姓名。古来成道者,兄弟亦同行。'
今日的王屋山风景名胜区,除完好地保留了数不尽的奇山秀水、名树古木之外,新修了一条长1500米的索道,新建了一批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更给古老的王屋山增添了现代化的气息,也使我们的游览比起古人来显得更加方便、悠闲、富有诗意。
大家现在坐在车内。前面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天坛砚厂,它是我市规模较大的旅游工艺品定点生产厂,主要产品天坛砚,又称盘谷砚,是由我市盘古寺一带的盘谷石加工磨制而成,姑嫂山往北5公里,便是九里沟风景名胜区。九里沟自然风光优美,有'自然山水苑'之称。
前面我们看到的第一座奇峰是玉阳山,东西两峰之间为尚书谷。尚书谷中有灵都观,系唐玄宗为其胞妹玉真公主赐建,并为当年玉真公主栖身修道之所亲笔御书'平阳洞府',现存有玉真公主墓。相传唐末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先后两次人玉阳山隐居学道,并与宫女宋华阳妹妹俩发生过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东玉阳山中有麻姑庙、麻姑泉、麻姑河,至今还流传着麻姑侯真定在此拜师修道的故事。
我们路过的这座山庄叫李八庄,相传药王孙思邈晚年人王屋山采药,至此曾向打铁后生李老八问路,李老八身有残疾,考试技巧心得,但人诚心善,殷勤指点,并告诫山中有虎,劝其谨慎而行,孙思邈十分感动,便医治好了他的病,遂娶妻生子,形成村落叫李八庄。
· · ·
前面我们的车子要翻过的这道山岭被称为虎岭,是进入王屋山的第一道天然门户。相传孙思邈进山采药行医途径此地,遇一斑谰大虎横卧林中气息奄奄,孙思邈上前视之,原来是虎口被一块骨刺卡住,吐不出也咽不下,十分难受,孙思邈便小心为虎疗伤,老虎感恩戴德,后成为孙的坐骑,驮着孙思邈遍游王屋山。从此,这里便称'虎岭'。
好了,云雾山风景区到了。我们首先参观阳台宫。阳台宫为王屋山著名的'三宫'之一,是唐朝著名道士司马承帧奉钦命所修建的。司马承祯,号白云道士,洛州温人,为唐代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四代宗师。阳台宫坐落在华盖峰南麓的台地之上,背依天坛山,高高矗立,如同凤首,面对开阔的九芝岭,犹如凤尾,阳台宫正好处于风背之上,被称为'丹凤朝阳'的风水宝地。阳台宫落成后,唐玄宗御笔亲题匾额'寥阳殿',五代后晋时期,大部分殿宇毁于战火,惟大罗三境殿幸免,仍保留唐代原貌,后历代修茸,现遗存下来的多为明清时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