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乡镇改革调查报告6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38

乡镇改革调查报告

第1篇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_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_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为解除乡镇事业单位等被改革对象的后顾之忧,谷城县在全县乡镇事业单位内,全面推行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谷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魏开杰告诉记者,到2005年底,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的2768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单位应缴的1250万元和个人应缴的1213万元全部收缴入库,职工参保率、基金收缴入库率、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率全部达到了100%,确保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一是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除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实行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外,其他服务中心一律实行委托服务制。县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乡镇站所转制后承担的43项公益职能。对公益职能,政府购买服务,预拨10%至20%的财政投入,最后考核通过、农民认定后,一起算总账。现在由各乡镇站所转制而成的服务中心充满朝气。这些单位的职工,过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现在大多数提高到600多元。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字,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三是重新界定农村公益投入标准,打足经费,实行资金直达。过去全县10个乡镇每年共下拨农技推广费用28万元,而现在按照全县43万亩耕地,每亩1元多的标准,将全县农技推广费用总额提高到40多万元。在结算方式上,县财政对这些转制后的服务单位实行年初预拨款、半年一考核、年终结总账的办法。目前,谷城县已按照全年预算20%的比例,向各服务中心预拨了启动经费,保证了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的运转。20_年谷城县乡镇公益事业经费预算为627万元,与20_年相比,增长了约30%。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 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襄樊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吴长华说,谷城县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留下来的乡镇干部队伍,素质比较高,用引导、服务、示范的方式发展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现在谷城县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空前密切,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改革之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周云告诉记者,以前镇里各站所在资金上是“以钱养人,一年缺半年的粮”。20_年,县财政对城关镇各服务中心的投入,比改革前多投28万元,全面实现了“以钱养事”。

县乡两级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服务中心增加收入、服务人员提高待遇创造了条件。新型考核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通过推行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农民签字认可制度,让农民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第2篇 关于我市乡镇机构改革调查报告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服务型政府体制和机制:

一、乡镇机构改革的实践探索

近几年来,我市各县(市、区)对乡镇机构改革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进展和突破。目前,全市有46%的乡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新的工作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一些改革推进快、效果比较好的乡镇,问卷对象农民对乡镇政府工作有44.4%认为很满意,53.7%认为比较满意。现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做法综述如下:

(一)××县××乡

1、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组合。一是以突出服务职能为重点,合理设置机构。将原行政机构5个综合办公室整合为“一办、三中心”;将原7个事业站所整合为“七个服务队”;将审批和服务职能集中,设立“便民服务大厅”。二是以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优化人员组合。根据机关干部的表现和特长,对人员上岗采取双向选择、公平竞争的办法,做到人尽其才。

2、围绕群众点题,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广泛了解群众需求。充分利用乡村亲民接待室了解民意,并要求下村干部携带《民情日记》,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二是积极办理群众需求。做到办理内容群众确认,落实过程群众监督,服务成效群众评判。三是开展重点联系服务。通过各中心或服务队包项目、干部包企业或农户等形式,开展重点联系服务。四是实行定期回访服务。坚持定期对群众和服务对象进行回访,查找不足,限期改进。

3、强化管理措施,健全考评机制。一是建立台帐。各个中心和服务队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并分别建立了日常工作台帐、实绩考核台帐和责任追究台帐。二是注重评议。成立由乡村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企业主和知名人士等组成的“群众监评会”,监评会对乡镇干部工作每半年评议一次,年终进行总评。三是严格奖惩。乡党委把考评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与干部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直接挂钩。

(二)××县××镇

1、转变职能,重设机构。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需要,强化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职能,重新设立了“一办四中心一服务队”,即党政办公室、行政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济和城镇发展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包村工作服务队,其中,“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民政、计生、新农合、国土、劳动保障、信访、调解等7个岗位,实行“一站式”服务。

2、设岗定责,服务到位。按照“因事设岗、因岗定人、竞争上岗”的人员配置原则,全面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中层干部竞岗后,再由其按照岗位定编和业务特点选聘工作人员。根据编制和实际工作需要,共设立农业服务科员、计生科员、民政科员、经济发展服务科员等九大类56个服务岗位,为每名干部制订了详细的《职位说明书》,干部与镇政府签定了《服务承诺书》。

3、健全机制,科学管理。一是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将全镇干部基本情况进行公示,方便群众办事,并设立《干部流向公示栏》,每天对干部在岗情况予以公示。二是设立“乡村讲坛”,组织镇村干部讲课或听课,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三是全面建立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干部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坚持“凭实绩用干部,用机制管干部”,量化考核。四是推行不作为干部问责制,对工作拖沓、玩忽职守等10种情形的干部严格问责,限期整改。

(三)靖安县香田乡

1、乡村联动,搭起便民服务平台。一是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将原来分散的14个涉农单位集中到服务大厅,实行一条龙服务。二是成立亲商安商、维权维稳、计生服务、爱心帮扶、科技兴农、文明新风服务等6支队伍,配置便民服务车。三是在行政村设立帮办点,由村干部和乡挂点干部担任服务人员,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农户。

2、管理规范,创新高效工作方式。一是设置规范的工作流程。凡群众来电、来访,由接待窗口统一受理、分类、分发,相应部门或服务队承办,实行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二是分类办件。将群众诉求事项分为即办件、承办件、联办件、上报件,分别实行直接办理制、承诺办理制、联合办理制、跟踪办理制。

3、办事透明,构建开放监督体系。一是发放“三卡”联系群众。即印有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姓名、分管事务、联系电话的“连心卡”,注明各部门具体管理事务、办理程序、办事要求的“明白卡”,请服务对象填写乡政府为民办事是否满意的“测评卡”。二是健全“四制”规范操作。即受理登记制、服务投诉制、代理诉求制、公开评议制。三是聘请“五老”监督员。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代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在一些改革进展较慢的乡镇,70.6%的问卷对象认为乡镇政府职能没有转变,51.6%认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差。在转变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改革中 ,乡镇仍然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我市乡镇政府没有转变职能、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的占54%,在对这类乡镇的调查中,乡镇干部认为目前乡镇政府主要职能是抓经济、促发展的占50%,执行上级政策的占45%,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占8.8%,农村社会管理的占6.3%,为农民提供社会服务的只占2.5%。可见,不少乡镇政府把发展经济和执行上级政策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对农村社会事务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群众的工作重视不够。乡镇政府忽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想往往表现在:直接干预经济多、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少;抓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多、抓满足群众需求工作少;抓管理多、抓服务少;抓创收多、讲奉献少。调查显示,对转变乡镇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农民认为有必要的占96.9%,没有必要的只占3.1%。

2、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在对尚未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的乡镇调查中,乡镇办事方便、乡镇干部服务态度好、乡镇干部办事效率高的分别只占23.8%、21.3%、15.6%,相对应的不方便、差、低却分别占31.6%、35.6%、38.2%。由此可见,此类乡镇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还亟待加强。究其原因,一是还没有围绕建立服务型政府转换工作体制,如没有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二是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便民服务机制,服务制度不配套;三是还没有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3、乡镇干部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在对改革不深入的乡镇调查中,12.5%的乡镇干部认为当前的考核机制科学有效,31.3%认为缺乏科学有效性;有17.5%认为当前的考核机制能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32.5%认为不能得到发挥。这些乡镇的绩效考评机制的不完善,主要是体现在:一是岗位职责模糊,职责任务与岗位脱节,权利与责任脱节,工作与考核脱节,“大锅饭”现象严重;二是考核方式模糊,对不同岗位的考核无区别,难以分辨工作优劣;三是考核方式简单,对工作完成情况没有定性定量的分析测评,仅凭印象打分;四是民主测评走过场,无评议标准;五是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任用联系不紧密,对干部的激励作用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服务功能。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从转变职能,创新体制入手。调查数据显示,在乡镇干部和农民当中,认为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分别占91.3%、88.1%,要创新服务型体制的分别占92.5%、91.2%。

1、解放思想,找准职能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定位逐步明确为:“执行政策、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执行政策”,就是结合本地实际,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用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推动发展”,就是要围绕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乡镇经济组织、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而不是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服务群众”,就是在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在新农村建设、农技、民政、社保、就业、文教、卫生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促进和谐”,就是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维护公平、正义,维护乡村政权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2、更新观念,加快职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加快职能转变的前提条件。要在更新乡镇干部观念上下功夫,切实做到“五强化五摒弃”:一要强化“服从大局”观念,摒弃“本位主义”意识,积极支持改革,跟上全国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步伐;二要强化“不进则退”观念,摒弃“安于现状”意识,增强不改革就落后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三要强化“服务为主”观念,摒弃“管理为主”意识,尽快在思想上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四要强化“方便群众”观念,摒弃“自我中心”意识,把思想转变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上来;五要强化“争先创优”的观念,摒弃“得过且过”意识,积极建立一整套对干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3、树立形象,强化服务功能。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要紧密结合“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深入学习、查找问题、整改提高的过程中着力转变干部作风,塑造“五型”干部,树立新形象。一是塑造“学习型”干部,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二是塑造“创新型”干部,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三是塑造“服务型”干部,形成挂牌上岗、热情服务的良好习惯;四是塑造“责任型”干部,形成敢于承诺、勇于负责的良好习惯;五是塑造“廉洁型”干部,形成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良好习惯。

(二)搭建服务平台,改进服务方式。规范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调查中,乡镇干部和群众普遍认为在乡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很有必要的分别占93.8%和95.2%;在已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的乡镇,群众表示满意的占97.5%。可见,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是当前转变乡镇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一条重要而可行的途径。

1、以便民服务中心为着力点,搭建服务平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归并和集中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土管、林业、医保、计生、就业、农技、信访等行政审批和服务职能归并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二是选好并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地点选择要方便群众办事,场所设施既要有一定标准,又要量力而行。三是选派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从机关和站所挑选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工作人员,到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并持证上岗。四是建立乡、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采取在各行政村设立帮办点、在村小组设立信息员的方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

2、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切入点,转变服务方法。把围绕群众需求、转变服务方法作为转变乡镇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首先,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第一时间了解群众需求。一是利用“便民卡”疏通群众需求渠道。将“便民卡”印上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姓名、分管事务、联系电话,并分发到每家每户,让群众清楚什么事情找谁办理。二是借助便民服务大厅收集群众需求。大厅工作人员在办理审批事项的同时,要肩负收集群众需求信息的任务,并做好记录,按职能分工转递给承办人办理。三是依靠村组“信息员”收集群众需求。建立村组“信息员”及时收集信息和报送群众需求制度,对他们给予适当的补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利用干部下乡收集群众需求。干部下乡携带《民情日记本》,及时记录群众需求,带回后按职能分工转递办理。五是通过民情热线收集群众需求。设立民情热线电话,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对群众的咨询及时答复,对群众的需求及时转交办理。其次,做到公开办事、科学安排、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要在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以下制度:一是 “五公开”制度。向群众公开服务项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值班长制度。在服务中心设值班长岗位,由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轮流担任值班长,负责协调有关事务、监管工作作风。三是 “集中办理日”制度。每个星期固定一天为集中办理日,实行集中办公,其他时间则根据需要安排2—3人值班。四是干部上门服务制度。在生产特别繁忙季节或对因身体原因办事不方便的群众,免费提供上门服务。

3、以优质高效服务为出发点,建立健全机制。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要紧紧围绕责任的落实来进行。一是实行首问责任制,强化“第一接收群众需求信息人”的责任,促其过问到底;二是实行分工负责制,强化职能单位的责任,促其负责到底;三是实行限时办结制,强化承办人的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实行跟踪问效制,强化责任人的落实意识。

(三)完善绩效考评,形成有效激励。调查结果显示,在占全市乡镇总数54%的改革不深入的乡镇中,普遍没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影响了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

1、按照“权责统一、分类考评”的原则,科学地制定绩效考评方案。首先是遵循“权责统一”的原则,把干部的工作任务(权)与工作目标(责)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评。一是目标责任书的制定,不仅要明确工作任务,而且要明确工作目标的完成质量和时限要求,为年度考评打好基础。二是年度考评方案的考评标准要与目标责任书完全一致,不能搞成“两张皮”。其次是遵循“分类考评”的原则,按照干部工作的不同岗位区别对待、分类考评。对包村驻点干部,其工作实绩的考评要重在围绕群众需求办实事,且获得服务对象的满意、认可上;对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其工作实绩的考评要重在围绕群众需求,做好接待、办证、咨询和其他服务工作上。

2、按照“群众监督、公开透明”的原则,公正公平地实施绩效考评。首先是遵循“群众监督”的原则,要在绩效考评中,给群众充分的知情权、评价权。一是对包村驻点干部为群众需求所办的实事,应由群众在干部《办事登记本》上签字认可,并及时在乡镇《群众需求办理台帐》上备案登记,以备考评。二是对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为群众需求所提供的服务,应以《群众意见簿》和群众代表民主测评结果为重要依据,进行绩效考评。其次是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要将绩效考评办法、考评程序、考评参与人、考评时间、考评结果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得到群众认可。

3、按照“奖罚分明、任用有别”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兑现绩效奖惩。正确运用绩效考评结果,做到奖惩兑现。一要奖罚分明。对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给予应得的奖励,对工作任务未达标的干部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并扣除年终考评奖。二要任用有别。对干部的使用要与绩效考评结果严格挂钩,让能干事、干成事的有舞台、有荣誉;让不干事、干不成事的挪位子、无市场。

第3篇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范文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范文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_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范文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_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第4篇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模板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_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_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为解除乡镇事业单位等被改革对象的后顾之忧,谷城县在全县乡镇事业单位内,全面推行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谷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魏开杰告诉记者,到2005年底,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的2768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单位应缴的1250万元和个人应缴的1213万元全部收缴入库,职工参保率、基金收缴入库率、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率全部达到了100%,确保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一是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除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实行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外,其他服务中心一律实行委托服务制。县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乡镇站所转制后承担的43项公益职能。对公益职能,政府购买服务,预拨10%至20%的财政投入,最后考核通过、农民认定后,一起算总账。现在由各乡镇站所转制而成的服务中心充满朝气。这些单位的职工,过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现在大多数提高到600多元。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字,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三是重新界定农村公益投入标准,打足经费,实行资金直达。过去全县10个乡镇每年共下拨农技推广费用28万元,而现在按照全县43万亩耕地,每亩1元多的标准,将全县农技推广费用总额提高到40多万元。在结算方式上,县财政对这些转制后的服务单位实行年初预拨款、半年一考核、年终结总账的办法。目前,谷城县已按照全年预算20%的比例,向各服务中心预拨了启动经费,保证了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的运转。20_年谷城县乡镇公益事业经费预算为627万元,与20_年相比,增长了约30%。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 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襄樊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吴长华说,谷城县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留下来的乡镇干部队伍,素质比较高,用引导、服务、示范的方式发展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现在谷城县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空前密切,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改革之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周云告诉记者,以前镇里各站所在资金上是“以钱养人,一年缺半年的粮”。20_年,县财政对城关镇各服务中心的投入,比改革前多投28万元,全面实现了“以钱养事”。

县乡两级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服务中心增加收入、服务人员提高待遇创造了条件。新型考核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通过推行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农民签字认可制度,让农民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第5篇 2023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范文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_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字,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 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第6篇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格式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_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_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为解除乡镇事业单位等被改革对象的后顾之忧,谷城县在全县乡镇事业单位内,全面推行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谷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魏开杰告诉记者,到2005年底,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的2768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单位应缴的1250万元和个人应缴的1213万元全部收缴入库,职工参保率、基金收缴入库率、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率全部达到了100%,确保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一是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除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实行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外,其他服务中心一律实行委托服务制。县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乡镇站所转制后承担的43项公益职能。对公益职能,政府购买服务,预拨10%至20%的财政投入,最后考核通过、农民认定后,一起算总账。现在由各乡镇站所转制而成的服务中心充满朝气。这些单位的职工,过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现在大多数提高到600多元。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字,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三是重新界定农村公益投入标准,打足经费,实行资金直达。过去全县10个乡镇每年共下拨农技推广费用28万元,而现在按照全县43万亩耕地,每亩1元多的标准,将全县农技推广费用总额提高到40多万元。在结算方式上,县财政对这些转制后的服务单位实行年初预拨款、半年一考核、年终结总账的办法。目前,谷城县已按照全年预算20%的比例,向各服务中心预拨了启动经费,保证了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的运转。20_年谷城县乡镇公益事业经费预算为627万元,与20_年相比,增长了约30%。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 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襄樊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吴长华说,谷城县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留下来的乡镇干部队伍,素质比较高,用引导、服务、示范的方式发展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现在谷城县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空前密切,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改革之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周云告诉记者,以前镇里各站所在资金上是“以钱养人,一年缺半年的粮”。20_年,县财政对城关镇各服务中心的投入,比改革前多投28万元,全面实现了“以钱养事”。

县乡两级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服务中心增加收入、服务人员提高待遇创造了条件。新型考核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通过推行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农民签字认可制度,让农民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乡镇改革调查报告6篇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服务型政府体制和机制: 一、乡镇机构改革的实践探索 近几年来,我市各县(市、区)对乡镇机构改革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进展和突破。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改革调查信息

  • 教育改革调查报告(2篇)
  • 教育改革调查报告(2篇)97人关注

    一、我区学前教育基本情况二、我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区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普及性学前教育 ...[更多]

  • 林场改革调查报告
  • 林场改革调查报告90人关注

    一、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我州国有林场于1957年在天柱县十里冲建立第一个国有林场后,到目前为止,全州现有国有林场18个,经营面积70.29万亩,有林地面积64.88万亩,活立木总 ...[更多]

  • 改革调查报告格式(15篇)
  • 改革调查报告格式(15篇)81人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呈直线上升趋势。农民的腰包鼓了,笑容多了,生活越来越好。家里添置了冰柜、空调、太阳能、洗衣机等电器。房子越 ...[更多]

  • 行政体制改革调查报告3篇
  • 行政体制改革调查报告3篇63人关注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描述了我国中小城市区级政府机构的功能和政权组织机构及其人员的配备状况,提出了撤销中小城市区级建制的建议,并具体列举了有关理由加以 ...[更多]

  • 构改革调查报告
  • 构改革调查报告52人关注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服务型政府体制和机制: 一、乡镇机构改革的实践探索 近几年来,我市各县(市、区)对乡镇机构改革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进展 ...[更多]

  • 乡镇改革调查报告6篇
  • 乡镇改革调查报告6篇38人关注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服务型政府体制和机制: 一、乡镇机构改革的实践探索 近几年来,我市各县(市、区)对乡镇机构改革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进展 ...[更多]

  • 企业改革调查报告
  • 企业改革调查报告21人关注

    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 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始于1996年。按照“抓大放小”和“三改一加强”的指导方针,抓住产权制度改革这一中心环节,积极探索不同 ...[更多]

相关专题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