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9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50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春节,又称为农历新年,是中国及部分东亚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等。本报告旨在深入探究春节的传统习俗,从历史背景、仪式活动、食品文化、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详尽调查,以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历史沿革 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的年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从除夕夜的守岁、贴春联,到初一的拜年、舞龙舞狮,每个环节都蕴含着独特的意义。

三、传统习俗

1. 年夜饭:团圆饭是春节的核心,家人围坐共享丰盛的菜肴,象征团团圆圆,寓意新的一年和谐美满。

2. 贴春联:红色对联寓意喜庆,上联、下联与横批的对仗工整,展现了中华诗词的韵律美。

3. 爆竹声中一岁除:烟花爆竹象征驱邪避凶,迎接新年的到来。

4. 发红包:红包代表好运与祝福,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期望他们平安度过一年。

四、艺术表现

1. 剪纸与窗花:精致的剪纸艺术装点门窗,寓含吉祥寓意。

2. 舞龙舞狮:动态的表演传递欢乐气氛,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3. 京剧与地方戏曲:各地戏曲表演为春节增添浓厚的艺术气息。

五、现代变迁 随着社会进步,一些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有所演变。例如,电子红包的兴起,既保留了传统,又融入了科技元素。环保理念也促使人们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六、跨文化交流 春节文化已超越国界,全球多地都有庆祝活动,如纽约的时代广场农历新年庆典,体现了文化的交融与传播。

第1篇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

(一)调查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_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_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_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_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

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的来临。

_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毕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碎(岁岁)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_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

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_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_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祷。

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

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望。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个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

第2篇 中国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中国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一) 研究目的1. 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2. 将成果广而告之,以此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渲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

※年廿四谢灶:在灶头放齐供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丰足及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廿八洗邋遢:年廿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气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去病。

※年三十晚要送年: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日,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意义。晚上,一家人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得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正,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后,晚辈向长辈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或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或盆具,如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说例如「碎碎(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年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年初二是出嫁女而回娘家的时候,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年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家拜年亦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话说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诸神由天界重返人间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重临人间。

※年初五开市日:年初五可将供奉神位的供品收起。做生意的人可以拜神开铺,发红包,以求大家工作顺利,而一些过年的禁忌都可以解封,过回平时的日子。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贴窗花: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

第3篇 春节传统文化调查的报告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调查的报告

(一)调查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_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_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_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_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

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的来临。

_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毕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碎(岁岁)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_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

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_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_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祷。

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

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望。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个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

第4篇 传承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报告

(一)

近年来,传统节日日和民俗文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时过境迁,国际化的社会里传统民俗和文化被淘汰是很正常的。为了了解雅安市民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我们团队在雅安市雨城区开展了为期一天的街头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分为两组:一组是四川农业大学学生调查;另一组是新康路街头调查。

在调查之前,团队成员召开会议拟定问卷题目;确认调查地点;小组成员各自分工以及成员的安全培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便在20__年_月__日前往调查地点展开调查。

过程中,市民的参与热情较高大多乐意填写调查问卷,并回答相关问题。调查结束后,团队成员回到学校开始统计调查结果,和总结活动过程。

问卷内容包括:答卷人信息;基础问答;深入调查;看法与改进四个部分。问题涉及传统节日日期及习俗,民俗的来历,相关传统工艺等知识的拓展。依据调查结果看来15.3%的人更趋向于过西方节日,参与洋文化。39.1%的人认为无所谓,不影响,而45.6%的人坚持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国民俗文化。

是呀,虽然时代在发展,人们生活脚步在加快,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这的确是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好处,国门打开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西方的文化,我们越来越兴过西方的节日,却忽略掉了本国的一些传统的节日,这是不是有点崇洋媚外,这都还是次要的,_主要的是如果我们不保护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势必有一天这些都会消逝,那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只是一句空谈,没有了实质性的意义了。如今许多的民俗文化正在一天天的消逝,这不能不说是令人痛惜的。

民俗节日在中国民众农耕生活中经过了几千年自发的传承,早已形成了世世代代传袭不断的全民族重大生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每一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外延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完美和谐的特征。它们始终作为中国人传统节日的根基,伴随着祖祖辈辈数以亿计的农耕民群体,从远古走来,直至现在,始终与全世界十多亿华人息息相关,融为一体,不可分离,依然发挥着强力支配作用,使它们继续保持着固有的文化活力。但是也确有几代人已经对属于自己的民俗节日的由来和发展十分陌生,唤醒节日民俗文化记忆的措施当然十分必要。

(二)

为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实现“三年突破平阴”的目标。近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了解、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蕴含的追求和谐、以人为本、见利思义、诚信待人、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等价值理念,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继承和弘扬。

一是传统文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县政法系统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在增强司法干警素质的同时,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显著效果。原_功练习者张某(某学校教师),经过政法委引导学习《_规》,不但自己不再练__功,而且主动帮助另外两名_功练习者转化,与_功永远决裂。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思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中,让社区服刑人员学会换位思考,启迪善心、唤醒良知,鼓励他们改过自新,“争做好人”。截止目前,县司法局已举办集中教育培训班20期,受教育的社区服刑人员达5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这样的做法和例子在全国也是屡见不鲜。如河南省__市__县一位67岁的老上访户,因工作纠纷四处上访告状38年,一直心怀怨恨,不但自己身心俱疲,家庭也苦不堪言。无意中,他接触并开始学习传统文化后,逐步认识到自己思想的片面性,决心不再上访告状,“好好学习传统文化,达到人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再如,辽宁抚顺的_老大康金利,杀死1人,坐牢两次,共20年又6个月,身中40多刀,缝了30多针。释放后,在策划犯罪之际,接触到传统文化,深受触动,决定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现在广东河源从事绿色农业,生活幸福美满。

二是传统文化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我县孝直村作为__市惟一的“全国文明村”,其独创的“精神文明物质奖”先进经验曾在全市农村推广。孝直村成功的秘籍就是传统文化。十几年来,村委一班人坚持不懈地用传统文化来教育和影响村民,通过村广播、闭路电视、村办报、培训班、评选“五好家庭”等形式,学习《_规》、《论语》、《百孝经》等文化典籍,让群众在这些意味深远的历史故事中受到教化。多年传统文化的熏染,让这里家家都有和谐之风,楷模和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如某村民不孝敬老人,甚至夏天吃西瓜时故意在老人面前吃,很得意的向老人宣称:“就是不给你吃,馋馋你。”村里多次做工作,成效不大。自从学习了传统文化,村里依据传统美德标准评选“五好家庭”,看到自己数次名落孙山后,该村民幡然醒悟,羞愧的说:“如果不是学习这些知识,我恐怕要一辈子背上不孝的骂名了。”无独有偶,村里另一户不孝敬老人的家庭,学习传统文化后,兄弟姐妹开始争着赡养老人。前不久,孝直村组织60岁以上的老人和50岁以下的媳妇分别学习了传统文化,村民们在感触良多的同时,纷纷写下心得体会。村里择优在村报上予以发表,引发群众的强烈共鸣。

三是传统文化对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品格起到积极作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的_道德、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胡斌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胡斌今年22岁,来自甘肃兰州,自小父母感情不和,年幼的他为了报复父母,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他的父母没有放弃这个“万恶不赦”的儿子,母亲的不离不弃、良苦用心和一本传统文化瑰宝——《_规》共同作用,触动了迷途少年的内心,让一个即将坠入深渊的青年改过自新、走上正途。胡斌的故事具有典型的现实教育意义,也给人们启迪:在教授孩子课本知识的同时,要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我县孝直村也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一位村民时常与邻居发生纠纷,一天,孩子放学回家,很郑重的对父亲说:“爸爸,以后和邻居好好相处吧,咱们家总是评不上五好家庭,我在班里都感觉抬不起头来。”孩子的话对这位父亲触动很大,经过反复思量,他鼓起勇气敲开邻居们的门,挨家道歉。邻里之间从此和睦相处。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与传统文化割裂。当代中国文化_为重要、_为核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当代中国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割裂,使得许多人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盲目追求一些西方文化,如圣诞节、愚人节等等,造成对本民族文化的遗忘。学习、借鉴甚至吸收一些西方文化固然必要,但是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

(二)经济至上盛行,道德滑坡。目前,我国道德状况面临严峻挑战,据媒体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约有2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或行为问题,比如娇惯、任性、心理脆弱、缺乏毅力等。此外,逃课、酗酒、网恋、少女怀孕、自杀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近几年,出现的“毒奶粉”、“瘦肉精”、“毒大米”等恶性事件,甚至老人跌倒该不该扶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些折射出经济至上、道德底线缺失的社会问题。这一系列严重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其深层次原因则是人们的_道德出了问题,根本原因则是我们几代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丢失了传统文化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基本道德准则。

(三)教育实践中存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虚位现象。如:对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教育内容上分量不足;教学形式上仅仅依赖少量的课堂教学,且教学手段简单化;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等。另一方面,由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而相关传统读物晦涩难懂,失去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加之宣传导向上对一些不良的文化和有害信息津津乐道,一定程度上腐蚀了人们的心灵。

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诸多有远见卓识人士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行动起来,推广和引导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像任登第、刘余莉、陈大惠等一批专家学者在全国各地巡回举办公民道德教育论坛,通过亲身感受阐释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吸引了相当多的听众,受到世人的关注。安徽省庐江汤池镇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示范基地,用儒家启蒙经典《_规》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智慧,进行一场浩大的“新国民教育”,将汤池变为“礼仪之邦”,成为国人行为规范的道德样板。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已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态,从学雷锋到新版“24孝”,从“_美妈妈”吴菊萍到“_美教师”张丽莉,从“_美战士”高铁成到“_美司机”吴斌……这些都表明了社会对中华传统美德的高度认同和赞赏,很值得让人深思。

三、几点建议

党的__届__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前,我县已进入“实施三年突破平阴计划”、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巩固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共建精神文明和谐家园。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弘扬传统文化的表率。要做好官,首先要有好的人品。按照中国传统思想的道德理念,做人的根本是正心、修身、积德、为民。历史的事实证明,清官不是作了官才清廉的,而是在人品上已具备了清廉的品格。选拔领导干部要以传统的道德品质修养为标准,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格修养当作终生的必修课,以大公、孝廉、勤政、诚信、高尚的情操、为民的思想、关注民生的贤德,引导更多的人做道德高尚的人,也以此树立自己的_,使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坚强有力。同时,各级领导也要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摒除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思想,用注重文化安全、重视传统文化建设的忧患意识构建和谐社会,为“三年突破平阴计划”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构中华道德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学校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各级学校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从美德教育入手,以孝敬父母、立志勤学、勤劳俭学、爱国爱民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形成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全县“道德讲堂”要把传统文化价值标准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融入到全县城乡居民的血液中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居民素质,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为“建设美好家园、打造幸福平阴”营造良好的_氛围。

(三)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_环境。要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_空间,在学校、工厂、车站等各种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广大群众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新闻媒体要通过设专栏、办专刊,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_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完善法规、制度措施,强化全民保护意识,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和良好习惯。

(四)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在县有影响的媒体上设立传统文化论坛,研究和梳理我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陶冶性情,凝聚人心。利用元宵、清明、中秋、重阳、端午、教师节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和文物进行民族精神和思想施行教育。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发扬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同时不断赋予时代精神,改进过节方式,使它们更加适应现代生活,吸引未成年人。积极扶持民间组织和单位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弘扬和宣传,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传统文化教育。

第5篇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春节的调查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出自己的光彩。所以,在寒假期间开展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春节的调查,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更好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 关于春节的介绍

1.1春节的起源

春节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1.2春节的习俗

扫尘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1.3春节食俗

蒸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包饺子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2 关于大学生对春节的认识了解调查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寒假期间,对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春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86份,有效问卷86份,问卷回收率为78.2%,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具体如下:

2.1中国传统春节跟西方圣诞节相比,您更喜欢哪一个?

a春节 b圣诞节

由图表可知,94%的同学更喜欢春节,这说明在文化开放交融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2.2您了解春节的习俗吗?

a非常了解 b了解部分 c不太了解

由图表可知,86%的同学对于春节的习俗只是了解部分,并不十分清楚春节的具体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却越来越少,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3您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a非常清楚 b不太清楚 c不知道

由图表可知,仅有34%的同学非常了解春节的来历,而11%的同学不知道春节的来历,这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太少,缺乏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不能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2.4您年三十的晚上你都干什么?(单选)

a看春晚,吃年夜饭 b上网通宵(玩游戏、聊天)

c出去玩(放鞭炮、烟花)等 d其他

由图表可知,71%的同学在年三十晚上还是会进行守岁、吃年夜饭的活动,10%的同学喜欢出门放鞭炮、烟花等,这说明,对于春节中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同学们还是比较能传承的。但是,在当今社会,这些习俗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所以还需要多一些关注。

2.5您给亲朋好友拜年的主要方式?(多选)

a手机短信 b打电话 c上网发贺卡以及qq拜年

d去家里问候 e不拜年

由图表可知,42%的同学选择打电话拜年,18%的同学选择通过网络拜年,15%的同学选择电话拜年,仅有24%的同学选择去家里问候拜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日益便捷,手机短信,网络聊天。这些技术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会面越来越少。与以前挨家挨户拜年相比,现在的拜年大部分只是走一种形式而已,缺少了年文化的味道,这值得我们去反思。

3 存在问题

3.1西方文化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青年们或多或少的会感觉身心疲惫,因而需要机会放松。此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也十分明显。中国的传统节日注重的是一种习俗和纪念,比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而西方的节日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情感的表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青年人逐渐热衷于西方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万圣节,这些节日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放松自己、张扬个性、表达情感的平台,同时商家也迎合了这股潮流,捕捉、甚至制造消费热点。从以前的不为人知,到现在的众人皆知,商家的炒作和新闻媒体的宣传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从这方面来说,青年们更加追求一种享受,而逐渐淡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喜欢春节的,但春节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中国传统的崇敬之情。

西方文化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必须正视各种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3.2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年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也很少关注传统文化方面的信息。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加注重生活的享受,对传统文化的起源等便很少了解。总之,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只是了解有哪些传统节日,而真正了解节日起源,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人却越来越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逐渐淡化,很多传统工艺也因此失传,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来说,无形是一重大损失。

3.3对传统文化的实践不充分

以前,人们对待传统节日都很期盼,而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拿春节来说,以前的人们总是提前几周开始准备年货,做新衣服,收拾屋子,做各种春节食物,而现在,由于工作繁忙,人们很少去在意这些事情,多数到了春节前几天才开始准备。现在的春节,少了很多过年的味道。对于春节的各种习俗,以前人们总是习惯自己写对联以表示对新春的祝福,而现在,大街上各种对联花样十足,虽是好看,但却少了好多意义。

高新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生疏了不少。拿拜年来说,以前人们总会挨家挨户的拜年,以表新年的祝福,而现在,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短信、网络等进行祝福。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逐渐减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亲身实践越来越少,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4 建议与对策

4.1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关注程度,合理的调整各种传统节日的休假实践。一方面,可以让人们得到身心的放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体味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程度,对于那些即将失传的传统艺术,应该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政府可以建设相应的组织,以督促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多可行的途径。

4.2学校及各工作单位

学校可以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以提高同学们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组织各种文艺演出,优秀文章征稿以及春节对联等活动。这样,学生们可以从中收获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要加强教育力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多关注、多实践,在创新中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4.3媒体部门

媒体可以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加各种途径,拓宽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一年一度的春晚,媒体方面应该迎合广大人们的需求,投其所好,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公益广告,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4个人

正确对待西方节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自身做起,多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用空闲时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要具有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自己写一幅对联,做一个油灯等等。用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

同时,我们也应该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

5参考资料

《春节的起源》

《春节的各种习俗》

第6篇 传承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报告怎么写

(一)

近年来,传统节日日和民俗文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时过境迁,国际化的社会里传统民俗和文化被淘汰是很正常的。为了了解雅安市民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我们团队在雅安市雨城区开展了为期一天的街头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分为两组:一组是四川农业大学学生调查;另一组是新康路街头调查。

在调查之前,团队成员召开会议拟定问卷题目;确认调查地点;小组成员各自分工以及成员的安全培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便在20__年_月__日前往调查地点展开调查。

过程中,市民的参与热情较高大多乐意填写调查问卷,并回答相关问题。调查结束后,团队成员回到学校开始统计调查结果,和总结活动过程。

问卷内容包括:答卷人信息;基础问答;深入调查;看法与改进四个部分。问题涉及传统节日日期及习俗,民俗的来历,相关传统工艺等知识的拓展。依据调查结果看来15.3%的人更趋向于过西方节日,参与洋文化。39.1%的人认为无所谓,不影响,而45.6%的人坚持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国民俗文化。

是呀,虽然时代在发展,人们生活脚步在加快,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这的确是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好处,国门打开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西方的文化,我们越来越兴过西方的节日,却忽略掉了本国的一些传统的节日,这是不是有点崇洋媚外,这都还是次要的,_主要的是如果我们不保护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势必有一天这些都会消逝,那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只是一句空谈,没有了实质性的意义了。如今许多的民俗文化正在一天天的消逝,这不能不说是令人痛惜的。

民俗节日在中国民众农耕生活中经过了几千年自发的传承,早已形成了世世代代传袭不断的全民族重大生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每一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外延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完美和谐的特征。它们始终作为中国人传统节日的根基,伴随着祖祖辈辈数以亿计的农耕民群体,从远古走来,直至现在,始终与全世界十多亿华人息息相关,融为一体,不可分离,依然发挥着强力支配作用,使它们继续保持着固有的文化活力。但是也确有几代人已经对属于自己的民俗节日的由来和发展十分陌生,唤醒节日民俗文化记忆的措施当然十分必要。

(二)

为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实现“三年突破平阴”的目标。近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了解、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蕴含的追求和谐、以人为本、见利思义、诚信待人、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等价值理念,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继承和弘扬。

一是传统文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县政法系统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在增强司法干警素质的同时,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显著效果。原_功练习者张某(某学校教师),经过政法委引导学习《_规》,不但自己不再练__功,而且主动帮助另外两名_功练习者转化,与_功永远决裂。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思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中,让社区服刑人员学会换位思考,启迪善心、唤醒良知,鼓励他们改过自新,“争做好人”。截止目前,县司法局已举办集中教育培训班20期,受教育的社区服刑人员达5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这样的做法和例子在全国也是屡见不鲜。如河南省__市__县一位67岁的老上访户,因工作纠纷四处上访告状38年,一直心怀怨恨,不但自己身心俱疲,家庭也苦不堪言。无意中,他接触并开始学习传统文化后,逐步认识到自己思想的片面性,决心不再上访告状,“好好学习传统文化,达到人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再如,辽宁抚顺的_老大康金利,杀死1人,坐牢两次,共20年又6个月,身中40多刀,缝了30多针。释放后,在策划犯罪之际,接触到传统文化,深受触动,决定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现在广东河源从事绿色农业,生活幸福美满。

二是传统文化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我县孝直村作为__市惟一的“全国文明村”,其独创的“精神文明物质奖”先进经验曾在全市农村推广。孝直村成功的秘籍就是传统文化。十几年来,村委一班人坚持不懈地用传统文化来教育和影响村民,通过村广播、闭路电视、村办报、培训班、评选“五好家庭”等形式,学习《_规》、《论语》、《百孝经》等文化典籍,让群众在这些意味深远的历史故事中受到教化。多年传统文化的熏染,让这里家家都有和谐之风,楷模和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如某村民不孝敬老人,甚至夏天吃西瓜时故意在老人面前吃,很得意的向老人宣称:“就是不给你吃,馋馋你。”村里多次做工作,成效不大。自从学习了传统文化,村里依据传统美德标准评选“五好家庭”,看到自己数次名落孙山后,该村民幡然醒悟,羞愧的说:“如果不是学习这些知识,我恐怕要一辈子背上不孝的骂名了。”无独有偶,村里另一户不孝敬老人的家庭,学习传统文化后,兄弟姐妹开始争着赡养老人。前不久,孝直村组织60岁以上的老人和50岁以下的媳妇分别学习了传统文化,村民们在感触良多的同时,纷纷写下心得体会。村里择优在村报上予以发表,引发群众的强烈共鸣。

三是传统文化对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品格起到积极作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的_道德、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胡斌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胡斌今年22岁,来自甘肃兰州,自小父母感情不和,年幼的他为了报复父母,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他的父母没有放弃这个“万恶不赦”的儿子,母亲的不离不弃、良苦用心和一本传统文化瑰宝——《_规》共同作用,触动了迷途少年的内心,让一个即将坠入深渊的青年改过自新、走上正途。胡斌的故事具有典型的现实教育意义,也给人们启迪:在教授孩子课本知识的同时,要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我县孝直村也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一位村民时常与邻居发生纠纷,一天,孩子放学回家,很郑重的对父亲说:“爸爸,以后和邻居好好相处吧,咱们家总是评不上五好家庭,我在班里都感觉抬不起头来。”孩子的话对这位父亲触动很大,经过反复思量,他鼓起勇气敲开邻居们的门,挨家道歉。邻里之间从此和睦相处。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与传统文化割裂。当代中国文化_为重要、_为核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当代中国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割裂,使得许多人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盲目追求一些西方文化,如圣诞节、愚人节等等,造成对本民族文化的遗忘。学习、借鉴甚至吸收一些西方文化固然必要,但是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

(二)经济至上盛行,道德滑坡。目前,我国道德状况面临严峻挑战,据媒体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约有2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或行为问题,比如娇惯、任性、心理脆弱、缺乏毅力等。此外,逃课、酗酒、网恋、少女怀孕、自杀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近几年,出现的“毒奶粉”、“瘦肉精”、“毒大米”等恶性事件,甚至老人跌倒该不该扶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些折射出经济至上、道德底线缺失的社会问题。这一系列严重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其深层次原因则是人们的_道德出了问题,根本原因则是我们几代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丢失了传统文化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基本道德准则。

(三)教育实践中存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虚位现象。如:对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教育内容上分量不足;教学形式上仅仅依赖少量的课堂教学,且教学手段简单化;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等。另一方面,由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而相关传统读物晦涩难懂,失去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加之宣传导向上对一些不良的文化和有害信息津津乐道,一定程度上腐蚀了人们的心灵。

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诸多有远见卓识人士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行动起来,推广和引导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像任登第、刘余莉、陈大惠等一批专家学者在全国各地巡回举办公民道德教育论坛,通过亲身感受阐释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吸引了相当多的听众,受到世人的关注。安徽省庐江汤池镇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示范基地,用儒家启蒙经典《_规》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智慧,进行一场浩大的“新国民教育”,将汤池变为“礼仪之邦”,成为国人行为规范的道德样板。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已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态,从学雷锋到新版“24孝”,从“_美妈妈”吴菊萍到“_美教师”张丽莉,从“_美战士”高铁成到“_美司机”吴斌……这些都表明了社会对中华传统美德的高度认同和赞赏,很值得让人深思。

三、几点建议

党的__届__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前,我县已进入“实施三年突破平阴计划”、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巩固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共建精神文明和谐家园。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弘扬传统文化的表率。要做好官,首先要有好的人品。按照中国传统思想的道德理念,做人的根本是正心、修身、积德、为民。历史的事实证明,清官不是作了官才清廉的,而是在人品上已具备了清廉的品格。选拔领导干部要以传统的道德品质修养为标准,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格修养当作终生的必修课,以大公、孝廉、勤政、诚信、高尚的情操、为民的思想、关注民生的贤德,引导更多的人做道德高尚的人,也以此树立自己的_,使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坚强有力。同时,各级领导也要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摒除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思想,用注重文化安全、重视传统文化建设的忧患意识构建和谐社会,为“三年突破平阴计划”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构中华道德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学校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各级学校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从美德教育入手,以孝敬父母、立志勤学、勤劳俭学、爱国爱民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形成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全县“道德讲堂”要把传统文化价值标准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融入到全县城乡居民的血液中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居民素质,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为“建设美好家园、打造幸福平阴”营造良好的_氛围。

(三)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_环境。要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_空间,在学校、工厂、车站等各种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广大群众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新闻媒体要通过设专栏、办专刊,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_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完善法规、制度措施,强化全民保护意识,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和良好习惯。

(四)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在县有影响的媒体上设立传统文化论坛,研究和梳理我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陶冶性情,凝聚人心。利用元宵、清明、中秋、重阳、端午、教师节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和文物进行民族精神和思想施行教育。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发扬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同时不断赋予时代精神,改进过节方式,使它们更加适应现代生活,吸引未成年人。积极扶持民间组织和单位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弘扬和宣传,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传统文化教育。

第7篇 2023年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发扬传统文化

我于__年1月末至2月初在家乡唐朝侗寨进行寒假社会实践,组织唐朝地方文化传承发扬侗族戏曲文化,并于1月31日举办唐朝__年春节文艺晚会。后于2月1日组织带唐朝文艺队往唐朝寨之归滚寨举行“为也”的文化交流活动。现将本人组织的“新春为也”实践活动总结汇报如下:

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戏曲文化灿烂,并盛产文艺能人,历史上曾扬名百里侗乡,被史书记载“千户唐朝”,民间流传“千户唐朝”之说。

唐朝侗族民歌中,有侗族大歌、侗族长歌(又称侗族河边情歌)、侗族山歌、侗族琵琶歌、耶歌、侗族笛子歌、礼俗歌、劳动歌、儿歌等等,另有芦笙踩堂、芦笙曲、侗族戏曲,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涵盖侗族文化之精华于一体。

唐朝侗族戏曲自古有名。自从侗戏流传入唐(光绪十年,即公元1875年)以来,唐朝侗戏班代代相传,多出能人,每届戏班都颇受大众欢迎,美名响誉百里侗乡。20世纪90年代以前,唐朝地方有7个戏班,即大寨戏班、上楼戏班、中楼戏班、下楼戏班、知了戏班、归滚戏班、良拜戏班,90年代后,三楼戏班与大寨戏班合并为大寨戏班,更名为“唐朝文艺队”。唐朝大寨80年代经历一场火灾后兴修大寨戏台(1992年新修,__年维修),一直以来大力发展侗戏。十年间,唐朝大寨戏班走遍周边黔桂边境数十个侗寨进行“为也”(侗音wee_ yeek)演出(黔东南黎平的中潮区黄堡wangcbuc、田坝头gaosbianv、林掌ullemc、山兰sanhlanc、兴隆nanldongl、金田湾、湖南的大坝dalbal、gaosjeen_等寨)不下一百场,场场赢得博彩。唐朝大寨文艺队为侗族戏曲文化宣传、发扬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也赢得了黎平东部、湖南南部、桂北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北各寨人民的一致好评和普遍赞誉。

在唐朝大寨,侗戏的老祖宗在侗族杨家(清代的杨凤元为第一代侗戏师傅),随后各楼都出现戏班,各戏班又产生几位师傅。通过笔者社会调查,如今唐朝文艺队侗戏师傅为上楼的公杨念(杨定藩)、甫杨念(杨庆益)、公杨可(杨庆怀)、中楼的公仕美(杨财宝,已故)、下楼的阳甫果、阳甫求、公绍兰(龙云光)、甫绍兰(龙群升)、甫清云(杨日光)等人。侗戏班(文艺队)乐器队为甫杨娅、甫兰利、阳甫姑、阳甫满,男演员为甫岁凤、杨甫妮、甫杨氏、阳增玉、阳甫聪、杨甫念、阳甫刷、杨平山、杨甫慧、杨甫拥军(侗戏演员兼琵琶歌大师)等,女演员为杨奶凯、杨奶可、吴奶雨清、吴奶映利、吴奶锦洋、杨计群、吴群众等人。过去三楼戏班各届演员合起来一百多人,加上良拜、知了、归滚戏班,总数不下200人。队伍庞大,演艺精湛,业绩辉煌。可以说,唐朝侗寨在侗戏方面一直很繁荣,发展势头良好。但到新世纪,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唐朝寨实现两通(通电、通公路)以后,尤其__年唐朝山林公路改修四级路后,唐朝地方越来越多的青年、中年选择外出打工(多数下广东),村里学习传统侗歌、侗戏的人越来越少。原来的大寨戏班演员(1998届,即现届戏班)也从__年开始停练、停演、停唱,多数演员下广东打工,成家立业,无心表演和组织,或碍于一些非议,许多文艺才子才女被困窘的显示生活淹没激情。

为侗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发扬,增强人们在现代化工业社会中的民族意识、群族记忆和民族文化关怀意识,为复兴唐朝侗戏文化,为加强村寨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发展,恢复唐朝大寨当年情景,也为充分发挥唐朝大寨盛产文艺能人、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带动唐朝地方经济发展,笔者特意利用这个珍贵的寒假时间,将唐朝文艺队所有成员召集起来,趁新春佳节众人打工回家过年之机,在唐朝迎春节文艺晚会之后组织唐朝文艺队于2月1日往唐朝寨之归滚寨举行“为也”的文化交流活动。

“为也”(侗语称wee_ yeek,唐朝土语称/wε31 _hε354/)活动是侗族地区特有的文化习俗,是基于侗族社会传统“款”文化之上的民间村寨文化、情感交流方式。在侗族地区,从形式和内容分,有民歌“为也”、戏曲“为也” 、芦笙“为也”、斗牛“为也”、篮球赛“为也”等等方式。

村寨之间“为也”既是村寨情感交流,加强村寨沟通和团结,又是地域文化差异的村寨的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彼此增进了解,发展自己村寨传统文化。唐朝侗寨就是因为在“为也”文化方面表现突出,尤其以侗戏“为也”、民歌“为也”繁荣为由著称于侗乡。

__年新春侗族戏曲“为也”归滚

寨晚会由笔者组织和主持,总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侗戏演出,曲目是《助郎娘妹》全剧和《毛红与玉英》选段(从“毛红与玉英玩山对歌、相识相恋”到“媒婆与爪半凯说媒、敛财”)。演员全部是1998届,年龄在30——40岁之间。片段用时190分钟;另一部分是青少年学生现代歌舞表演和民歌演唱,含文艺队老牌经典花扇舞《采茶舞曲》和侗族大歌《五月蝉歌》《高山井水》两首。该部分主要是为展现唐朝文艺新人风采,让他们多学侗族文艺文化,耳濡目染,慢慢成长为唐朝侗戏文艺队新一代。该部分用时30分钟。整个晚会用时220分钟。

在组织老届戏班演员往归滚寨“为也”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几个现象:

1、闻听大寨要到归滚寨“为也”唱戏,归滚寨、知了寨、良拜寨许多文艺爱好人士纷纷自发组织侗戏“为也”、芦笙“为也”、举办芦笙比赛、举行斗牛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活跃民族村寨文化;

2、许多人闻听要唱戏闹元宵,十分兴奋,十分支持组织者和老演员演出,并为组织者提供所需的帮助;

3、老演员中多数热心不减,兴趣颇浓,自主克服种种困难、陈旧观念束缚,前来商议、排练、预演,积极配合组织者工作;

4、通过与老演员交流调查,了解到演员们不仅在侗戏方面表现优秀,而且在乐器演奏、侗歌演唱等方面有所造诣。每个演员都是才华横溢。

6、归滚寨民看戏十分专注,人们在看戏中再次体验了昔日侗族戏曲文化的魅力。同时,这也表明了侗族人民当年的侗戏情结并未有一丝减少。这对我们今后继续发扬、发展侗戏文化,还有“为也”文化的继续非常有利。

笔者开始这项实践活动于__年1月27日,当天完成所有的联系任务;28日。侗戏班子集中于大寨戏台,商议剧目和选段;29日晚于大寨戏台温习、排练;30日晚预演;31日晚正式演出。2月1日收尾。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从收获、效果两方面来归纳总结,并谈谈心得:

从收获来看:

1、成功举办一个民族村寨的新春文化交流晚会,活跃了村寨文化,为家乡送上了一个美好的节日礼物,成为家乡人民最真的一份子和亲切的朋友,得到了家乡父老的喜爱和孩子们的拥戴;

2、侗戏的恢复让我从中也学会了一些传统民歌戏曲,同时也自学了侗戏的二胡曲,这些都让我更好地理解侗戏文化的精髓和精神的内核,让我更加生动地感受自己民族的脉搏跳动,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感受田间地头文化的生动和如此的贴切人生;

3、在看戏过程中,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侗族人民的民族审美心理特点和理想追求。同时更加懂得了怎么样才能创造出适合侗族审美心理的文艺作品;

4、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搜集到了不少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将来事业发展做了相关准备。

5、在整个社会实践中,我更加真实地反观了自己民族的处境,更加明白了我对于我的民族该做哪些努力,我的民族的未来出路有了更多的认识。

从效果上来看:

1、最为主要和最为明显的是——文化的复苏。侗戏的恢复是重要的。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有文化的存在和运转。让侗戏恢复起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对侗戏的发扬和发展。

2、在文化复苏的基础上,民族主体对自我民族心理与文化的认同得到强化,文化的自觉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即更为主动。

3、在文化复苏的基础上,民众对文艺的关注得到强化,这对抵御现代不良风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人们可以在自己生活空间中让文艺占有一定位置。

4、当然,此次实践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唐朝经济的限制带来晚会设备的不足,当地一些陈旧保守的落后观念仍然存在于人们脑中,影响人们的行动,从而带来文化复苏的可能性减小,给唐朝文化复兴带来困难。

总之,此次社会实践非常有意义。本着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对文艺的热爱,就自己专业所需,我发挥了自己优势,即是锻炼自己,也是造福民族、家乡。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成长为祖国、民族需要的人。

第8篇 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_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_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_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_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的来临。

_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毕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碎(岁岁)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_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

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_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_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祷。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望。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个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

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

第9篇 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_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_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_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_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的来临。

_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毕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碎(岁岁)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_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

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_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_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祷。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望。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个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9篇

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系部名称:专业:年级: 班级:姓名:学号:实践地点:实践时间:(一)研究目的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传统文化信息

  •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3篇)
  •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3篇)80人关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 ...[更多]

  •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9篇
  •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9篇50人关注

    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系部名称:专业:年级: 班级:姓名:学号:实践地点:实践时间:(一)研究目的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 ...[更多]

相关专题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