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第2篇关于2023年度中国面膜行业质量现状调查报告 第3篇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 第4篇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第5篇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第6篇2023中国水溶性肥料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第7篇11月关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范文2023 第8篇2023年中国乙肝歧视现状调查报告 第9篇2023年6月中国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第10篇2023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第11篇2023年中国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第12篇中国面膜行业2023年质量现状调查报告 第13篇关于中国义务教育2023现状调查报告 第14篇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第15篇中国水溶性肥料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第1篇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一、经济景气波动与就业压力
90年代的中国劳动力就业遇到了新的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带来大量职业下岗,这一过程又伴随着城市化加速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尤其是中国新增经济活动人口压力一直居高不下,使得世纪之交的中国面临严重的就业“冲击波”
在城市失业大量发生的情形下反而发生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且产生向城市的持久移民倾向,这是一个与刘易斯著名的二元就业模型(lewis,1954)相违背的问题。因为该模型认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有关生产和组织的各种不对称性,当劳动力在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制造业部门之间流动时,由于传统部门不按照边际产品原则定价,因此保留着几乎可以“无限供给”的边际产出为零的劳动力,而现代部门追逐利润最大化,因此两部门的边际产出并不相等。在刘易斯看来,经济发展就是现代部门通过资本积累而扩张,直到将传统部门“剩余劳动”蓄水池全部吸干。这就是说,传统部门存在着大量劳动剩余,而现代部门里不存在。
这一问题在哈里斯—托达罗模型(harris-todaromodel,1970)中可以找到答案。他们指出,只要城市的预期工资高于一个有保证的农村工资,农村劳动力就会在城市失业已经存在的条件下继续向城市流入。这里,城市工资有政府法令规定而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时,预期工资就可能对农村移民有刺激力。
第2篇 关于2023年度中国面膜行业质量现状调查报告
菌落总数严重超标说明产品达不到基本卫生要求,将会破坏精华液的营养成分,加速其变质,并危害人体健康安全。此外,铜绿假单胞菌是致病菌的一种,当肌体抵抗力低下时可致病,并引起病人死亡。
美即和俏十岁企业在调查样品后,出示证据证明被抽检出问题的3款面膜都是冒牌假货,并向电商平台投诉了锦华护肤品和羽凡生物科技旗舰店2家售假网店。随后这2家网店被封。
面膜有价美丽无价,如果选择网购,消费者可先到专柜购买正品,然后再到网上购买该产品,从外观,香型,材质,功效等方面自行进行对比,掌握辨别真伪的方法。在实体店购买时,一定索要正规的发票、凭证、票据。另外,还可以在购买之前,通过品牌商品的官方服务热线打电话验证。
第3篇 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了,职场女性的话题也再次受到关注。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经济领域,以知识、创新、体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新经济模式给予了女性越来越大的表演舞台。
诚然,也使得当今的职场女性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在女性就业率高达73%的中国。在家庭中她们是妻子、是母亲,相夫教子是义务;在企业里她们是职员是领导,尽心尽职是责任,同时还需要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
2023年,全面放开二胎,承担生育责任让女性在职场上进退维谷,而事实上,女性还面临着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能力被认可、升迁阻碍等问题,更有职业黄金期工作和家庭平衡的两难。
总结下来这就是当前女性在职场中备受偏见的现状:
1、大龄女青年不受待见
2、女性工资低于男性
3、因怀孕而影响晋升
4、女性年龄上处于劣势
5、女性刻板印象,难以改变
6、社会舆论容易将某位女性的错误都上升为群体缺陷
下面我们来结合大数据来看看,调查报告指出超八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其中,超两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性别歧视严重。此外,7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直属领导为男性,只有28%的受访者表示领导为女性。
在就业中,性别歧视普遍么?——超八成女性认为存在歧视
根据调查显示,女性群体对于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感知更为强烈。22%的女性认为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严重,比男性高出近8%。而27%的男性则认为就业中几乎不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比女性高出9%。
高学历女性会遭歧视么?——超四成具硕士学历女性感受到严重歧视
在就业过程中,高学历女性会被歧视么?上述调查指出,从学历角度看,女性学历越高,感受到的就业性别歧视越明显。
调查显示,在拥有高中或大专或本科学历的女性群体中,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的比例分别为12%、18%、28%,但在拥有硕士学历的女性群体中,有高达43%的女性认为就业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值得注意的是,在拥有硕士学历的女性群体中,超九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一般甚至严重的性别歧视。
此外,调查也显示,拥有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学历的男性群体中,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的比例分别为14%、13%、14%、18%。
升职会受性别因素影响么?——超八成女性认为在晋升中存歧视
在职场发展中,女性遭受到的性别歧视同样让人担忧,特别是女性在面临晋升领导岗位的问题上,性别歧视的问题尤为凸显。数据显示,有25%的女性认为当前的晋升状况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而男性的这一比例仅为18%。此外,还有26%的男性认为晋升中不存在性别歧视现象,高出女性7%。可见,女性感受到晋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比过去更为严重了。
职场女性晋升难么?——超四成女性到目前为止尚未升过职
该报告还对个体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晋升使用的时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59%的男性在两年内完成个人职业生涯的首次晋升,女性这一比例则为49%,低于男性10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尚有44%的女性表示截至目前自己从未获得过升职,而面对这一状况的男性比例仅为31%,比女性低出了13个百分点。
相较2023年我们的调查数据,2023年的职场性别歧视现象仍不容乐观,从实际情况看,这一现象在短期内仍很难消除。就业和晋升过程中的性别歧视,是女性在职场中最易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在婚育阶段的女性 ,深受其困扰。
女领导多么?——女性领导占比不到三成
当前,在职场中,女性领导越来越多,不过,相比众多男性领导,她们还只是少数。上述调查也发现,7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直属领导为男性,只有28%表示领导为女性。对此,调查指出,这表明,目前领导层中性别分布严重失衡,男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那么,男性领导为何多于女性领导呢?对此,调查分析,基于同男性天然的生理差别和受深厚的男权社会意识的影响,女性在迈向领导岗位的路途上,总是会面临比男性更多的障碍和困境。
从特质上看,男性领导更多的表现出刚毅果断,而女性领导则更容易展现自己包容理解的一面。不过人们在做出决定时,产生影响的因素不仅仅是性别,他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验等也在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当尽量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对待女性领导,不能一概而论。当然,不可否认,性别也确实是凸显女性领导价值和优势的部分原因,人们期待女性领导通过其特有的柔性特质,为团队/集体带来更为包容、和谐的氛围。
相较于2023年的评判标准,2023年社会对成功女性的特征有了新的看法,我们希望这些成功的女性能将自身的成功经验分享,去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正能量影响更多的群体。
第4篇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1.机构行政化
中国农村现阶段教育主管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之和与教师之比是1:1,就是说一个教师在上课,后面就有一个领导在监视着。人多,机构就多,部门就多。不管理是不作为,换句话说,管理管理,不管就没人理。管理了,事务就多,文件就多,会议就多。很多学校安排了专门参加会议、领取各种文件通知的专职驻城办事人员。有人统计了一下,教师一半时间在课堂,一半时间要应付各种会议、检查、达标、验收。两个一半,这样算起来,农村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说是一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么?教书、育人,教师的事。领导是什么?不教书,不育人,育教师。所以教师要想生存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要教好书,指哪干哪;二是要有个领导做保护人,潜规则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书不难,多学习,多交流。不被育就难了,那么多的领导在监视你。所以巨大的压力之下教师大多也分为两类:一是老黄牛,别思想二是奴隶化,想方设法变成主子。这样算来,教师队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庞大的,钢架的,而且后劲十足的教育管理机构,还能融下多少自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呢?教育管理部门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发文,培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向教师发号施令。按章办事,按文办事,办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学行政化
教学行政化表现为:一是为分二是为了作业,上面布置下来的课题要完成,条条框框要完成,上传下达传递给学生。三是庞大的作业量,庞大的班级学额,庞大的课时数,教师能应付就高手了。还什么自主呀,都自主就闹翻了天了。
第5篇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正式发布,4月24日将在北京举办'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论坛暨调查成果发布会'.
__年8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举办了'__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于__年8月开始,截止于11月底,有近15000余家企业参与调查,由于统计对数据要求较严格,最后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为1883份,从有效样本地域分布看,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省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组织众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通过对参与调查企业的有效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和系统分析之后,完成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按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模块,分为制度建设、岗位管理、人员招聘、绩效管理、员工培训、薪酬福利、社会保障、高层管理人员等八个部分。 现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各部分的摘要汇总如下:
制度建设现状
内容摘要:通过对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总体情况、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状况及建设途径分析,并对不同背景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差异比较,认为中国企业在'人的管理'方面还处在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时期,强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尤其?quot;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不同背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差异明显。
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内容摘要:我国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差异明显。国内企业基本上是每100名员工配置1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越多。
岗位管理现状
内容摘要:我国企业对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管理规范化的态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进行过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调整,且主要以小范围的局部调整为主。企业岗位分析的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薪酬设计和人员岗位调整等领域。企业对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的认同感高度一致。不同背景企业岗位管理情况存在一定差别。
劳动用工招聘现状
内容提要: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企业发布劳动用工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面试是企业录用人员必不可少的环节。大部分企业已有能进能出用人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小企业、建筑企业、批发零售餐饮企业用工市场化程度高,但亟需加强劳动用工制度建设并认真执行劳动法规;西部企业弱于制度建设,中部企业弱于制度执行。企业上市促进了其劳动用工的规范化和市场化。
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内容摘要: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我国企业必须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奖金分配'和'调薪'.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是大部分企业实施人员绩效考核必备工作。国有企业尤其是金融业、水电煤气业、交通仓储邮政业等行业建立考核制度和实施考核的面较广,但执行不力,考核实施效果一般。企业规模越大,人员绩效考核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管理相对较好。中小型企业人员绩效考核效果差于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上市促进了企业提高人员绩效管理水平。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内容摘要:通过对国内不同背景企业员工培训状况的问卷调查和有效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仍处于不稳定和低水平状态,培训工作的效益难以体现;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较低,现有的培训脱离实际,有待反省企业培训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薪酬管理现状
内容摘要:我国大部分企业员工对薪酬表示满意;大部分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实行分类管理,技术、销售及其它人员薪酬结构各不相同;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是虚拟股票;多数企业人均月收入在800~2500元之间,多数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30%以下;企业一般参照同类企业经验数据和本企业历史水平确定工资标准。
相关社会保障现状
内容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政策环境,调查发现,各类社会保险企业参险率和离退休职工管理社会化率总体上离广泛覆盖的目标还有差距,而且不同类型企业间的差别很大。需要深化改革,加强执法和监督,为企业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也要提高认识,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本投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企业高层人员管理现状
内容摘要:我国企业董事会的决策作用明显增强,但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产生的主要方式还是由上级或行业机构任命;企业高管薪酬收入多元化,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建立了长期激励计划,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企业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尚需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报酬激励机制的创新。《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是目前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调查成果,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为中国企业今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人事政策方针的制定进一步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该项成果在我国尚属首次,调查报告成果已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关注。鉴于中央高
度重视国家人才战略及有关的制度建设和政策问题,为了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共同探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问题,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承办,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协办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论坛暨调查成果发布会'定于__年4月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组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及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就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大政策、人事制度改革与政策动向、劳动保障与就业政策动向、当前人才工作的现状及政策取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与建设等进行专题研讨,并发布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成果。
第6篇 2023中国水溶性肥料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水溶肥发展趋势:普遍认可 前景广阔
产品认知度:进口产品知名度占绝对优势
在调查中,45.8%的人认为进口水溶肥产品知名度高,仅12.5%的人认为国产产品知名度高于进口产品。这说明认为进口水溶肥产品知名度高于国产水溶肥产品知名度逐渐成为一种行业共识。这与国外水溶肥在国内推广的时间、力度及注重品牌培育有关,消费者对于国产水溶肥产品缺乏自信,国产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同时,国产产品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的人员比例为31.3%,18.8%的受访者认为我国产品品质赶不上国外。但是,认为国产产品与国际水平旗鼓相当的人员比例是18.8%,与31.3%不认为我国产品与进口产品差距大被调查者人数累计,对于国产品牌较为认可的人数比例将达到40%,国产产品的认知度、知名度和口碑等方面仍有潜力可挖。
存在问题:集中在产品技术、市场规范、品牌意识三大板块
品牌认知:群雄逐鹿 尚无霸主
中国农资传媒认为,或许是复合肥企业长期以来的战略定位和主打产品强势宣传有关,使消费者已将大型复合肥企业定位于复合肥品牌。事实上,在中国农资传媒日常的采访、报道中,有被采访者多次提到新都嘉施利大量元素水溶肥等产品良好的使用感受。但是,中国农资传媒也认为,水溶肥市场尚处于群雄逐鹿的时代,整体国产品牌认知度较低。随着市场的规范,多、小、弱的品牌局面会逐渐整合,在这种环境中,最重要的是培育品牌意识,企业才能有朝一日取得霸主地位。
总之,我国水溶肥发展前景广阔,但是目前水溶肥的发展更倾向高品质的经济作物,与专家阐述的水溶肥的未来在大田尚有差距,但是,调查也显示,水溶肥针对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两级发展是专家、企业、消费者的共同愿望。与此同时,国内水溶肥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技术、市场规范、品牌意识三大板块,而进口产品普遍高于国内产品知名度。较为乐观的是,行业普遍认为国内国际产品品质差距在缩小。此外,在水溶肥产品品牌认知方面,行业尚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
另注,在对同一问题的调查中,各数据相加并非100%,这是因为问卷设计的均是多选题,不同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的答案数量并不统一。
第7篇 11月关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范文2023
一、背景目的
县妇联最新调查显示,全县有农村留守儿童6005人,全县学龄儿童34675人,占17.3%。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2023年颁发了《岐山县儿童发展规划(2023—2023年)》。近年来,全县各级妇联组织发挥优势,深化调查研究,组织关爱活动,健全关爱网络,强化家教指导,为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23年以来,共组织“六一”慰问、“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金”、“维权救助”等项目活动共计58.8万元,县妇联把留守儿童相对突出的京当镇和故郡镇作为试点镇。目前,我县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正在逐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逐步优化。
在总结几年来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县妇联对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从工作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健全关爱服务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近期,县妇联开展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专题调研”活动,初步提出关爱服务机制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及组织保障等,推进关爱服务机制建设的科学化、常态化、长效化、实效化,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构成要素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是指针对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围绕关爱服务,在政府主导下的多部门责任主体和社会参与,所提供的补偿性措施和全方位的社会支持。基本原则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的工作模式,坚持多措并举、关爱服务的相应措施。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的责任主体是: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一是关爱机制:包括领导小组、责任分工、政策支持、考核评估等。
二是关爱网络:构建政府保障、学校教育、家庭监护、社会帮扶、亲情关护相结合的关爱网络。
三是关爱阵地:学校、家庭和镇村组(社区)是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的重要阵地。学校是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的主阵地,建在镇村组(社区)的妇女儿童之家、校外辅导站、青少年活动中心、托管机构等是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依托。家庭是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重要基础。
四是关爱队伍:主要由精通、作风扎实的专业工作队伍;教师、心理、法律组成的专业队伍;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志愿者队伍组成。
五是关爱活动:针对留守儿童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展专职亲情抚慰、结对帮扶、扶贫助困、心理疏导、家教指导、技能培训、安全保护等多种形式、富有实效的活动。
三、 运行模式
一是注重以政府为主导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利主体,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承担着主要责任和义务。政府应牵头整合各方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政策、教育服务、卫生服务、社会福利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二是注重以学校为重点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亲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弱化,对留守儿童负有义务教育的学校必须通过建立补偿机制来弥补和完善。鼓励教师担任“代理家长”,在寄宿制学校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配备专职人员,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注重以镇村组(社区)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要以村级农家书屋、活动中心为基础,通过“代理家长”和“邻里帮扶”,采取托管的形式,就近解决留守儿童家庭课外的作业难题。以乡规民约形式推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督制度,建立安全保护预警和应急机制,配合学校和家庭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和安全管护。
四是注重以家庭为核心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推行监护人监控制度,强化留守儿童家长责任意识;明确约束规定,建立有效的留守儿童家长自律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倡导、鼓励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时尽量留一人在家抚养和教育子女,或返乡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促进留守儿童减量化。
五是以社会参与为支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通过全社会的文化建设、媒体宣传引导等,构建留守儿童的精神支柱;发动社会各界和志愿者提供实质性的关爱和帮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关爱资源的不足,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
四、 保障措施
一是动态信息。以准确、全面、共享为原则,定期监测、层层建档、及时汇总、深入分析、准确评估和共同使用留守儿童信息库,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提供详实可靠依据。
二是法律政策。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优化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根据实际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义务教育等有关制度,强化和支持家长履行对子女的监护教养责任。进一步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三是监督考核。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进行专项考核,将其纳入县、镇、村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纳入基层考核,纳入义务教育检测指标体系和教师考评考核,切实保证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的各项措施发挥实效。
四是统筹机制。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专项经费、建立关爱基金,多渠道开展社会筹资等方式,重点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中专职人员队伍、阵地建设、专项活动、家庭教育指导等经费的落实。形成教育牵头,妇联、综治、团委和关工委、公检法司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推广典型经验,解决突出问题,合力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
第8篇 2023年中国乙肝歧视现状调查报告
前言:
根据__年8月2日的新闻报道,国内权威乙肝专家,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病毒肝炎室主任崔富强在成都首次透露,卫生部将出台政策——常规体检表(含入学、入托、就业、健康证申请等)的待选“菜单”中,将统统取消乙肝“两对半”这个项目!消息刚出来不久,网上立刻响起了一片反对之声。一天之后,再有报道,卫生部表示“这只是专家的观点,并不代表政府的官方意见。”据调查显示,全国超过1亿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但由于乙肝知识宣传力度薄弱,大部分人对乙肝的传播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一些机构为了利益而过度渲染、歪曲乙肝的危害……使现在一般人都谈乙肝色变,乙肝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受到广泛而公开的歧视。乙肝歧视,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不仅使一个庞大的群体受到被不公平对待的伤害,丧失了平等的入学、就业、社交、婚嫁的权利;甚至带来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分化和隔阂,给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要消除乙肝歧视,首先,对乙肝知识需要更多了解,对乙肝歧视需要更多关注。
此次中国乙肝歧视现状调查项目,由39健康网发起,通过科学方法对乙肝歧视现状进行普查。39健康网力求通过客观、科学、严谨、专业的调查手段与统计、分析方法,体现本次调查的专业性、权威性,同时结合39健康网自身在健康行业中的专业特性,针对如何消除乙肝歧视提供了客观、科学的分析和专业的改善建议。本次调查数据在经过筛选统计之后,由39健康网行业专家撰写《中国乙肝歧视现状调查报告》,并无偿提供给有需要的科研单位及个人使用。
一、乙肝病毒携带者基本情况
1、乙携者 数量庞大但毫无隐私!
超过90%的人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
在参与调查的非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表示知道自己身边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有好几个的占了49%;知道自己身边有一两个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占41.2%;表示自己身边没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不知道有没有的人只占1.1%和8.7%。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堪称“肝炎大国”。根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乙型肝炎的现患率为277/万,是美国的40多倍,年发病率为95/万。在法定传染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感染性腹泻与流行性感冒而居第三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至少有8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而我国人群中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高达10.34%,也就是说,我国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感染人数的1/3。
另外,由数据可见,大部分人知道身边的人谁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所知数量较多,除了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乙肝病患群体的众多之外,更反映出这一项健康隐私并没有得到信息保护,反而成为了广泛流传的“公共信息”。专家指出,这一数据正反映出我国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隐私保护几近不存在的现状。即使乙肝病毒携带者被告知其患病信息不会透露,现实中其信息还是会以各种方式流传出去。这种信息的公开,无疑会对乙肝病毒携带者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
2、强制体检 为治疗还是为了区别对待?
超过五成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强制体检中发现感染
在参与调查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通过入学或入职体检发现自己感染乙肝病毒的,占了50.5%;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感染的占23.7%;通过婚检发现的占3.6%;而从小就知道自己感染的人占14.5%;还有7.7%的人是通过其他途径发现感染的。
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是通过入职或者入学体检的形式获知自身情况的,而强制婚检是从__年才开始取消的,因此可以确定通过强制体检这一形式获知乙肝病情的携带者超过五成以上。
部分观点认为,通过强制体检让患者知道自己患有乙肝,有利于指导患者治疗,并促使患者更注意身体健康和主动避免传染,对我国的乙肝传染状况有积极作用。但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专家认为,对某种情况而言,不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乙肝,对乙肝患者并没有坏处。
毕竟现在通过强制体检而获知患病情况,并不是以治疗为原意的,其目的是通过强制体检进行筛查淘汰,为患者治疗着想只是冠冕堂皇的表面,实质是应用于区别对待,歧视便由此形成。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乙肝患者,可能一辈子都没什么事,知道了之后,却带来更严重的后续问题。再者,关于乙肝的患病危害和治疗理念,大部分国人都所知甚少,社会的不法医疗机构夸大宣传的情况非常混乱,容易误导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不必要的或者过度的治疗。
同时专家也提倡群众进行自愿体检,主动去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能更好保障自己的隐私。3、治乙肝 花钱花时间却治不好
5%的人花__年以上时间治疗乙肝
对于治疗乙肝的时间,有5.1%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示治疗时间在__年以上,一直在治;有6.2%的人表示坚持治疗了5-__年;治疗时间在3-5年以及在3年以下的人分别占7.3%和14.1%;有36 %的人有时会吃药,断断续续治疗;31.3%的人表示没有接受过治疗。
慢性乙肝是个非常复杂的疾病,不少患者,在治疗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有些人治疗乙肝在__年以上,有些人干脆不治疗。那么如何判断乙肝是否需要治疗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科关玉娟教授认为,慢性乙肝如果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有问题,就需要治疗。尤其是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dna含量比较高,病毒复制比较强的这些病人,是需要治疗的。如果是小三阳,肝功能不正常的话,还要注意有没有其他的病因,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积极的治疗。还有一部分患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了,但肝功能却正常,这个时候是否需要治疗得取决于他体内乙肝病毒的含量,如果乙肝病毒dna含量比较高,还是需要治疗的。而如果肝功能正常,即使是大三阳,也是暂时不需要治疗的。所以说,得了慢性乙肝,并不一定都要吃药。
但是,对于很多人断断续续治疗,有时会吃药,有时停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高志良教授认为,在治疗乙肝的过程中断断续续吃药,这叫“依从性差”,是不对的,这是治疗过程中的很大一个难点。尤其是抗病毒药,如果吃吃停停,耐药性会很高。患者什么时候该停药,这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进行,绝对不能擅自停药。如果抗病毒药还未达到治疗终点就停药了,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二、人群对乙肝常识的了解度
1、乙肝传染 真有那么危险?
接近40%的人认为接吻能传染乙肝
调查显示,对于乙肝传染的途径,84.7%的人认为输血可能传染;72.6%的人认为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会造成传染;45.1%的人认为父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67.1%的人认为不洁性生活会传染;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吻可能会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占39%;还有30.3%的人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餐有可能感染;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握手拥抱可能造成感染的人占4.7%。
乙肝只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不会通过空气、水或食物传播。关玉娟教授认为,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一般的接触,是不会被感染的。接吻、吃饭、性交、握手、拥抱等接触方式也不会传染乙肝。但是,如果在接触过程中,对方的皮肤、粘膜有破损,他的血液流到健康人体内的话,就有可能造成传染。比如说接吻的时候,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牙龈出血,而对方刚好口腔也有伤口(比如说口腔溃疡之类),此时,乙肝病毒携带者带病毒的血液就有可能进入到对方的体内,从而使他(她)感染乙肝。握手、拥抱、性交等都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说接触双方要有伤口,有血液的传播,才有可能感染。而接吻、吃饭,就算有病毒被健康人“吃到”,它最终也会被胃液和胃酸消化掉的。
为避免传染 7%的人不愿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
对于切断乙肝传染最有效的方法,80.2%的人认为是注射乙肝疫苗;7.4%的人认为是不跟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密接触;10.3%的人则认为要注意个人卫生;有2.1%的人表示不清楚要如何才能切断乙肝的传播。
高志良教授认为,要切断传染,主要是打预防针。打针后去检查一下是否产生了抗体,只要身体产生了抗体,就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很少有人注射了乙肝疫苗之后还感染乙肝。除非他注射疫苗之后5年都没去检查抗体滴度,结果抗体浓度不够了,甚至消失了,失去了保护作用,结果被感染。所以说,打了乙肝疫苗之后要注意几点:一是检查一下,看体内是否产生了抗体;二是如果产生了抗体,5年后再去检查一下,看抗体的滴度够不够,如果抗体滴度低于10,就需要打一次加强针;三是如果5年后检查抗体消失了,建议用20ug/支的疫苗,还是要按照“0、1、6”的方案,打三针。
2、是否能治愈 一部分人不清楚
41%病毒携带者为乙肝不能治愈“发愁”
乙肝是否能治愈,在参与调查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群体中,有10.5%的人表示有信心,认为只要坚持就能治好;有10%的人认为能否治愈是看运气;40.7%的人觉得发愁,因为听说乙肝是治不好的;21.9%的人则表示不在意,只要控制好就行;其余16.9%的人表示自己也不太清楚。
专家认为,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大部分群众对乙肝的治疗知识并不了解,存在大量的误区。目前我国对于乙肝治疗信息的传播管理十分混乱,医疗机构通过电台、平媒、网络等进行不科学宣传的情况十分严重,乙肝病毒携带者及其家人对信息的接收没有足够的甄别能力,因此而导致的无效治疗会对患者产生身体、心理、金钱上的伤害。
乙肝是否能治愈 20%的非病毒携带人群不清楚
对于同样的问题,在非乙肝病毒携带者群体中,有29.2%的人认为乙肝当然是不可以治愈的;25.6%的人认为要看运气,部分是可以治愈的;24.8%的人认为只要方法对,疗程足,是可以治愈的;不太清楚乙肝是否能治愈的人占20.4%。
关玉娟教授认为,急性乙肝90%以上都可治愈,而慢性乙肝的治愈率就相对较小。在临床上,慢性乙肝有一个治愈的标准,比如说肝功能不正常的,治疗后正常了,乙肝病毒复制很高的也降至不复制了,这就可以说是临床治愈。这个时候,可能大三阳仍旧还是大三阳,小三阳也还是小三阳,但他肝功能正常、病毒停止了复制,这就是临床治愈。 “转阴”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大三阳的e抗原转阴,e抗体出现,变成小三阳,而且病毒也是阴性,这种情况又叫“e抗原转换”;还有一种情况是乙肝表面抗原的转阴,有部分人群的表面抗原是可以转阴的,但几率较小,而且稳定性还不肯定,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根据临床经验,所谓的“转阴”几率是非常小的。“转阴”并不代表慢性乙肝的治愈,有些隐匿性的病例,他的表面抗原是阴性,看起来一切都正常,但有可能病毒却是阳性的。
三、乙肝歧视现状
1、歧视 似有若无为哪般?
98%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致认为歧视存在
在参与调查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当中,45.2%的人认为社会对乙肝的歧视非常严重;52.9%的人认为有部分人存在歧视;认为没有歧视的人仅仅占了1.9%。
近一半的人表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歧视
但同样的问题,在对非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调查中,有49.4%的人表示没有歧视过乙肝病毒携带者;34.5%的人表示偶尔有,但要看对方是谁;只有16.1%的人承认在日常生活中歧视过乙肝病毒携带者。
对于乙肝歧视的认识,病毒携带者与非病毒携带者投票所得数据有明显的差别。绝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认为歧视普遍存在,而大部分的非病毒携带者认为自己并没有歧视过乙肝病毒携带者。专家分析认为,乙肝歧视是隐藏在冰山下面的,每一位携带者受到歧视的时候宁可沉默,都不愿意倾诉和发出声音,于是除了携带者本身,别人就不知道歧视的存在。而现实当中,也只有真正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才真正切身感受到歧视的存在,非携带者对乙肝歧视的普遍性认知不足,正是因为其不会承受切肤之痛所致。
2、歧视表现五宗罪
感染乙肝病毒 求职最受影响
对于感染乙肝病毒的影响,12.8%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示,感染乙肝对入学的影响最大;54.1%的病毒携带者认为感染乙肝对求职的影响最大;认为感染乙肝对婚恋、生育影响最大的人分别占38.7%和38.2%;而有32.7%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则觉得感染乙肝对社交的影响是最大的。
入学:
近30%的人入学受到影响
感染乙肝病毒对入学的影响,6%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示,曾经因为乙肝病毒感染而被拒入学;23.7%的人表示因为乙肝,在学校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还有71.3%的人认为没有在这方面受到影响。
求职:
24%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因乙肝失去工作机会
感染乙肝病毒对就业的影响,调查显示,8.5%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因乙肝病毒感染而失业;15.4%的人因为乙肝病毒没有找到工作;44.8%的病毒携带者已经就业,但单位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只有19.6%的就业没有受到乙肝影响;11.7%的乙肝患者目前还是学生,还没就业。
社交:
24%的人会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减少接触
如果知道自己身边的人感染了乙肝病毒,39.2%的人会像以前一样与之交往;23.6%的人表示会与感染者减少接触,并保持一定的距离;33.7%的人表面没什么,可是心里会介意;3.5%的人甚至会立刻避而远之。
恋爱:
恋人是乙肝患者 24%的人选择分手
得知自己喜欢的人是乙肝患者,48.3%的人表示没什么大不了的,会继续交往;24.4%的人为了自己和下一代的健康,选择不再继续交往;27.3的人则不知道怎么办好,很纠结。
家人:
21%的人会因为对方患了乙肝而离婚
对于有些人因得知自己丈夫/妻子患了乙肝而闹离婚的这种行为,20.7%的人表示很能理解,即使是自己也会这么做;51.5%的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认识不够,导致太恐慌;而19.5%的人表示这种行为让人感觉很悲哀,所谓的感情敌不过乙肝;另外,有8.3%的人坚决鄙视这种行为,认为这是背信弃义。
如今,在公益宣传上,关于乙肝的公益宣传非常少,与艾滋病的公益宣传曝光率相比显得十分薄弱,大众对于乙肝的治疗、预防以及代表乙肝的翡翠丝带几乎没有认识,这些客观社会环境是导致群众不愿意与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正常社交的主要因素。专家指出,乙肝病毒携带者患上乙肝,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公共卫生不安全导致的,携带者个人并没有错误。作为一个无辜的患者,不应该在学习权利、就业权利、社交、婚恋权利上受到歧视和区别对待。社会更应尽其责任和义务,调整政策让乙肝病毒携带者获得公平的对待,甚至向国外优秀体制学习,为患病人群提供合理的补偿比例,消除在这些方面的歧视。四、对待乙肝歧视的态度
1、忍气吞声 你是否其中一个?
受到歧视 66%的病毒携带者忍气吞声
在生活中遇到歧视,65.9%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会忍气吞声,被动接受;18.4%的人会据理力争;会用法律来解释的人占10.4%;而5.3%的人则会心存怨恨,伺机报复。
在生活中遇到乙肝歧视的现象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忍气吞声,被动接受。仅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去据理力争或者是付诸于法律来解释。专家认为,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本身,不要让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为一个忍气吞声的沉默群体,应通过依法维权发出正确的声音,让整个社会风气逐渐转变。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仅要有维权求助的意识,最好要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在面对歧视的时候,尤其在劳动就业方面遭受乙肝歧视时,应通过相关机构的帮助,争取应有的权益。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向机构求助的过程当中,会获得反歧视的处理经验,通过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争取,进行反歧视的积极行动,有可能最终能拥有该企业的工作机会。在专家们多次遇到的成功经验中,受到歧视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与用人单位(尤其是外企)的上级部门沟通后达成工作协议的成功率甚高。再者,通过主动争取,遭受歧视期间的损失可以得到弥补,赔偿金额从2万元到十几万元的个案也比较多。
专家还指出,被歧视者维权意识薄弱,究其原因是担心成本问题、成功率以及隐私保障的问题。
其中维权成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时间精力成本,许多被歧视者担心维权需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应付接下来的诉讼、举证等诸多事项。专家指出,目前很多援助机构、公益律师会对被歧视者进行帮助。维权人只需要提供基本证据,剩余的所有工作可以完全交给公益机构完成。整个过程无论多漫长,公益机构作为维权人的代理人,法律规定维权人完全不用出庭,在维权的过程当中完全不影响工作与学习。二、费用成本,许多维权人担心请律师花很多钱。专家指出,国内很多公益机构对维权人是进行免费帮助的,由于国家提倡这种反歧视的维权行动,因此公益机构能得到政府、慈善机构所提供的专项法律援助资金去帮助维权人。
成功率方面,据一家反歧视公益机构反馈所得,由于反歧视公益机构有丰富的经验协助维权人进行交涉,因此在庭外交涉以及诉讼方面的成功个案都比较多,成功率较高。
至于维权人所担心隐私曝光问题,专家提出一套有效的经验:包括进行诉讼时委托律师代理,维权人不用出庭;媒体采访时可用代言人;诉状时填写的个人信息无需太详细,由代理人的详细信息完成诉讼需求;必须面对媒体时使用化名,在接受电视采访时绝对不正面面对镜头,不要轻易相信拍摄后打马赛克的承诺,提防采访录像被其他节目组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使用等。
2、想要帮忙 但却有心无力
身边人受到歧视 33%的人有心无力
当自己关心的人因为乙肝而受到歧视时,有18.1%的人会以实际行动替他/她打抱不平;43.9%的人会在他/他身边好好安慰他;有32.7%的人表示很想帮忙,但是很无奈,没有办法;还有5.3%的人无动于衷,觉得习惯了。
专家建议,当自己关心的人因为患有乙肝而受到歧视时,首先应对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给予真诚的沟通关怀;其次可以与歧视者进行沟通交涉,让被歧视者不至于感觉孤独,让其感觉在亲人和朋友的支持下,他在反歧视的道路上并不是孤军作战;有能力的,还可以与被歧视者共同进行求助,向相关机构或者有经验的人学习和搜寻反歧视的经验。
五、乙肝病毒携带者压力状况
1、罪疚心理与恐惧心理并存
33%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担心传染给家人
对于最大压力的来源,16.6%的人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病情恶化;有33.3%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觉得担心会传染给家人或其他亲近的人;23.6%的人认为别人的另类眼光带来最大的压力;因为求学、求职困难而感觉最大压力的人占了23.7%;其他情况的占2.8%。
从造成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压力的具体源头可见,其心理压力主要可划分成担忧成为传染源的罪疚心理与担心被歧视的恐惧心理。缓解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压力应当从自身和外部两方面入手。首先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对该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通过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消除成为传染源的担忧,在日常生活当中抛开心理包袱。外部因素方面,国家法律应对该群体给予正确的对待,例如取消强制性的入学体检等带有歧视性的法律法规,切实执行好违规入职体检的执法工作,让乙肝病患群体享有完整的公民权利;对乙肝进行更广泛有效的公益宣传,让国人正确认识卫生知识、疾病预防知识,让更多人了解乙肝病毒西带着患病非己所愿,更不是其本身的错误,形成理智宽容的社会环境。2、封闭自我 逃避与他人正常交往
28%的携带者逃避与朋友、同事社交活动
面对朋友、同事间的聚餐等社交活动,25.3%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示不会故意逃避;46.8%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示不会逃避,但会注意;27.9%的携带者表示尽量能不去就不去。
虽然日常交往并不会感染乙肝病毒,但顾虑到同事朋友知道后可能会“心里不舒服”,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会刻意减少与他人接触。“小三阳”患者张先生在一家公司已工作5年,从未向同事透露自己的病情,每当同事朋友聚会,他都尽量找借口推脱;另一名“小三阳”患者马小姐也隐瞒了自己的病情,每次公司聚餐,她从未参加,为此曾遭受“不合群”的批评,她只得默默忍受委屈。
专家认为,接近三成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会逃避正常社交活动,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态度。无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抑或其他病患者,都和正常人一样应该享有完整的公民权利和享受生活的权利。在专家们与许多其他国家地区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朋友交流的过程当中发现,美国、印尼、香港等许多国家地区都不存在社交活动回避的情况。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认识乙肝的传播途径,抛开心理压力,拥有正常的社交生活。
在社交生活当中,聚餐的问题特别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关注,担心在聚餐过程当中传染他人是大部分回避社交活动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结。专家分析,中国的饮食文化与其他很多国家不同,“众人夹一菜”的用餐习惯,容易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但相比乙肝病毒,痢疾、甲肝、流感等传染的几率更高。因此,专家建议无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非病毒携带者,都应该在聚餐期间,主动要求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各种疾病的传播。而乙肝病毒携带者将使用公筷公勺作为个人的用餐习惯,是一种高素质的体现,既不会受到他人的歧视,也不用存在成为感染源的担忧,更能放开胸怀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
3、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85%的病毒携带者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知道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后,有85%的人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大部分人会感到自卑、害怕、担心、低落、气愤甚至绝望;有12.3 %的人能够平静的去接受;有2.6 %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认为知道自身情况后,能更激励自己。
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开始都产生一种自卑孤独心理和愤懑情绪。他们一旦进入病人角色,立即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与周围的人们划了一条鸿沟,感到自己成了令人讨厌的人,因而感到自卑。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敢理直气壮地说出自己所患病种,害怕别人鄙视和厌恶自己;与此同时,不少人还埋怨别人传染给自己,怪自己倒霉,甚至怨天尤人;有的人还迁怒于人和事,易激惹、爱发脾气。很多患者由于对乙肝的慢性化、肝硬化和肝癌过分忧虑恐惧,一旦患上乙肝,或查出两对半有问题,便情绪低落,忧愁焦虑,并且有苦不敢对人言,本来身体感觉还蛮好的也变得这儿难受,那儿也不舒服。
4、乙携者趋向于体检制度的取消
66%的病毒携带者认为消除歧视应取消体检
如何能消除对乙肝的歧视,在乙肝病毒携带者群体中,65.6%的人认为要在入学或入职时取消两对半检查;29.8%的人认为要国家立法保护;36.9%的人认为要多做科普宣传乙肝知识;6.4%的人则表示要对感染者的病情进行保密。
5、非乙肝病毒携带者趋向于知识的宣传
78%的人认为应多做科普宣传
同样的问题,在非乙肝病毒携带者群体中,认为消除歧视应该多做科普宣传乙肝知识的人达到77.5%;认为需要通过国家立法保护的人占41.4%;认为要取消入学或入职等两对半检查的人占30.1%;有24.5%的人认为要对感染者病情绝对保密;3.7%的人表示有其他看法。
对于如何能更好地减少和消除乙肝歧视,专家认为相关政策法规是根本。调整不平等不合理的政策法规,例如取消食品卫生法和入学体检规定中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不平等条文;切实执行现有的反歧视法规,如严格监控企业的违法入职体检,都将对消除乙肝歧视有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另外,乙肝歧视源于无知以及由此产生的恐惧心理。许多人将乙肝病毒携带者视为慢性乙肝病人,生活中某位乙肝病毒携带者一经确认,其周围人员多有戒心和恐惧,害怕被传染;还有的人从“目前我国近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一事实,错误地得出“乙肝具有广泛传播性”结论。消除乙肝歧视,需要乙肝知识为其铺路,但公众中乙肝知识相当匮乏,因此,卫生部门应弥补过去工作的不力,象普及爱滋病知识那样大力普及乙肝知识。对于乙肝歧视现状的改变,专家认为,国家政策上的调整改变在十年内能完成。国内多家机构多年来从事这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已经看到了很多的改变。因此对国家逐步完善政策法规,让乙肝病毒携带者获得平等的人权很有信心。
但企业单位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情况还需要逐步的改善,能将政策法规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乙肝歧视。专家认为这不是可以用时间来限制的概念。任何一个法律都会有人违背,这是正常现象。再发达的国家,也一直有着歧视和维权的存在,改变乙肝歧视的社会氛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从普遍性来看,乙肝歧视会逐步得到遏制。
第9篇 2023年6月中国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或不在父母身边城里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下面有酷猫写作小编整理的中国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阅读!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__月—20__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____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 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__年8月底到20__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 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三 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查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第10篇 2023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妇联__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__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__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__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担心见不到父母、担心父母不爱自己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关乎到教育、心理、法律、经济等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帮助和支持。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于__年发起的一项以少年儿童安全自护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少先队品牌活动。它对引导少年儿童平安自护和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__年,“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将特别关注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微信公众号将针对这两个群体持续的进行安全系列教育专题并开展相关的“平安自护营”活动。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11篇 2023年中国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中国教育改革实施多年来,中国的教育情况到底如何呢?
学 校 篇
一、巧立名目乱收费
国务院已经明令禁止不再向农村中小学生收取书本费,课桌费等费用,而学校则巧立名目实施乱收费,有的学校将练习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教辅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但不告知学生家长,到了学期过半或学期将要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
有的学校在刚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开具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领导就行了,在收费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将课桌凳带走,或者按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字不提,造成家长不满,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明知向学校要钱无门,索性将课桌凳砸烂,以泄愤,造成公物损坏现象严重。
二、教研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这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义务保障经费,但是一些学校将这批义务保障经费私自挪用,用来美化校园,添置一些并不实用的教学教学设备、办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线教师身上的教育教研经费却少的可怜。有的学校一学期也见不到上一节公开课,有的学校的教师甚至几年没有听一节课,至于教育教研,更是无从谈起。
有的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老化,在许多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课上,找不到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即使有的学校有,也是紧锁于实验室、图书室,甚至连实验室的管理员也不能很快将它们找出来,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设备添置了,但大多一买了之,一把锁就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一线的教师隔绝,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学校管理不到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的学校的校长,经验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规,没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到了学校就被用老壶装了进去,不能满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学校校长家长作风太浓,引起教师的不满,教育教学情绪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形成矛盾,这样的学校,留不住好的教师,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留不住学生,造成学区内的学生择校。
有的学校的领导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有些事情没人管,有的事情一起管,形成内耗,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
教 师 篇
一、工资待遇低,无心教学。
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使得许多教师不能专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虽然这些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工资待遇相对而言却很低,尤其对于年轻教师。他们面临的压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业又是一个“论资排辈”严重的行业。年轻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重,而待遇却相对老教师来说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社会应酬也相对增多了,而当今的消费水平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压力过大。拿一个三十几岁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工资水平在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家庭开支,一个月所剩无几,再除去人情往来,社会应酬,房贷等,更是拙襟见肘,再看看与自己同龄的人,要么在生意场上是如鱼得水,要么在机关单位迎来送往,好不风光,就连在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有时也不能比。所以他们大多搞一些第二职业,无心教育。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往往年轻人最能接受,年轻教师的此种心态大大减缓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使得许多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得不到推广利用。
二、工作压力大,心理疾病多。
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不搞排名,而有些地方部门还是搞一些排名。更多的是,学校将教师的教学成绩与教师考核挂钩,使得教师整天忙于提高教学质量(仅提高考试成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整天钻在学生堆里。成绩提高了则沾沾自喜,在领导,家长面前炫耀,吹嘘;成绩下降了则怨天尤人,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而很少有人从自身处找原因,寻找一些更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态度不端正,工作消极。
现在有不少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方式简单,方法粗暴。其中年轻教师居多。他们往往教学方法单一,工作缺乏耐心。很少和学生谈心,加上他们社会阅历浅,无法和家长取得较好的联系与沟通。使得学生的情况不能较全面的掌握。无法从源头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不断出现,教师往往会对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有的教师干脆放弃对他们的引导、教育。从而出现了学校里有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学生”,等他们走入社会后出现了“问题青年”。
四、吃拿卡要多,反映强烈。
学校现在也不是一块净土,现在许多教师在社会上耳濡目染,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家长索要钱财,如:现在许多班级班额过大,有的班级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使得座位问题就成了焦点,最后排的学生往往被前排的学生挡住视线,无法看见黑板上老师的板书。而教师也看到这一点,暗示学生,甚至直接向家长索取好处,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较理想的座位。
再比如,有的教师自己在家中搞有偿家教。他就会将测试试卷的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暗示,甚至直接泄漏给学生。而对待没有辅导有没考好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并找其父母谈话,施加压力,迫于无奈。学生只好“自愿”地到老师家辅导功课。以上种种使得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僵化,有的家长在学生的面前指责教师,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使得教师教师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
学 生篇
一、读书无用,厌学情绪重。
现代社会,人才多,每年的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加上一些新闻媒体将大学生找工作拿来热炒。使得家长与学生都产生了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非得靠学校、政府出面搞什么招聘会,大学生才能找到工作这一错觉,尤其对于农村学生,他们一方面无力承担学生高额的学习负担,一方面考虑到自己无后台、背景,将来也未必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干脆不读了,一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打拼也干出了一番事业,正反一比,厌学情绪更重,“读书苦、读书累、读书就是活受罪,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喝有地位”这类顺口溜充斥校园。教师、家长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使得一些地方辍学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二、社会干扰,不良现象多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社会。各方面信息鱼龙混杂,学生也难免受其影响,学生往往年龄小,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现象所俘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上各种暴力、凶杀、色情游戏,成了一些学生的狐朋狗友,他们有时会将虚拟的网络游戏搬到现实生活中,使得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往往会形成团伙犯罪,给社会制造不安定因素。
另外,现在的家庭的不良现象严重:赌博等不良现象不避学生;一些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也易造成心理伤害。社会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对教育关注不够,也是教育不良现象滋生的原因之一。希望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团结起来,给教育制造一个宽松、洁净、安宁的环境,让学生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
第12篇 中国面膜行业2023年质量现状调查报告
3月28日,中国质量诚信品牌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秘书长高伯海在论坛上发布了《2023年中国质量现状调查报告之一:面膜行业》。
调查报告分析指出,一些消费者购买或使用化妆品时,很少注意产品是否有卫生许可批准文号、产品卫生标准号等,缺乏索证意识和识别产品真伪知识。报告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化妆品不断发展的功能性添加物,如荧光增白剂、糖皮质激素等,完善相关标准与检测手段,从法理、技术层面进行全方位监管,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第13篇 关于中国义务教育2023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改革实施多年来,中国的教育情况到底如何呢?
学 校 篇
一、巧立名目乱收费
国务院已经明令禁止不再向农村中小学生收取书本费,课桌费等费用,而学校则巧立名目实施乱收费,有的学校将练习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教辅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但不告知学生家长,到了学期过半或学期将要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
有的学校在刚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开具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领导就行了,在收费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将课桌凳带走,或者按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字不提,造成家长不满,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明知向学校要钱无门,索性将课桌凳砸烂,以泄愤,造成公物损坏现象严重。
二、教研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这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义务保障经费,但是一些学校将这批义务保障经费私自挪用,用来美化校园,添置一些并不实用的教学教学设备、办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线教师身上的教育教研经费却少的可怜。有的学校一学期也见不到上一节公开课,有的学校的教师甚至几年没有听一节课,至于教育教研,更是无从谈起。
有的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老化,在许多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课上,找不到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即使有的学校有,也是紧锁于实验室、图书室,甚至连实验室的管理员也不能很快将它们找出来,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设备添置了,但大多一买了之,一把锁就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一线的教师隔绝,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学校管理不到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的学校的校长,经验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规,没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学经验到了学校就被用老壶装了进去,不能满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学校校长家长作风太浓,引起教师的不满,教育教学情绪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形成矛盾,这样的学校,留不住好的教师,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留不住学生,造成学区内的学生择校。
有的学校的领导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有些事情没人管,有的事情一起管,形成内耗,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
教 师 篇
一、工资待遇低,无心教学。
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使得许多教师不能专心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虽然这些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工资待遇相对而言却很低,尤其对于年轻教师。他们面临的压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业又是一个论资排辈严重的行业。年轻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重,而待遇却相对老教师来说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社会应酬也相对增多了,而当今的消费水平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压力过大。拿一个三十几岁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工资水平在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家庭开支,一个月所剩无几,再除去人情往来,社会应酬,房贷等,更是拙襟见肘,再看看与自己同龄的人,要么在生意场上是如鱼得水,要么在机关单位迎来送往,好不风光,就连在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有时也不能比。所以他们大多搞一些第二职业,无心教育。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往往年轻人最能接受,年轻教师的此种心态大大减缓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使得许多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得不到推广利用。
二、工作压力大,心理疾病多。
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不搞排名,而有些地方部门还是搞一些排名。更多的是,学校将教师的教学成绩与教师考核挂钩,使得教师整天忙于提高教学质量(仅提高考试成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整天钻在学生堆里。成绩提高了则沾沾自喜,在领导,家长面前炫耀,吹嘘;成绩下降了则怨天尤人,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而很少有人从自身处找原因,寻找一些更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态度不端正,工作消极。
现在有不少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方式简单,方法粗暴。其中年轻教师居多。他们往往教学方法单一,工作缺乏耐心。很少和学生谈心,加上他们社会阅历浅,无法和家长取得较好的联系与沟通。使得学生的情况不能较全面的掌握。无法从源头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不断出现,教师往往会对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有的教师干脆放弃对他们的引导、教育。从而出现了学校里有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学生,等他们走入社会后出现了问题青年。
四、吃拿卡要多,反映强烈。
学校现在也不是一块净土,现在许多教师在社会上耳濡目染,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家长索要钱财,如:现在许多班级班额过大,有的班级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使得座位问题就成了焦点,最后排的学生往往被前排的学生挡住视线,无法看见黑板上老师的板书。而教师也看到这一点,暗示学生,甚至直接向家长索取好处,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较理想的座位。
再比如,有的教师自己在家中搞有偿家教。他就会将测试试卷的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暗示,甚至直接泄漏给学生。而对待没有辅导有没考好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并找其父母谈话,施加压力,迫于无奈。学生只好自愿地到老师家辅导功课。以上种种使得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僵化,有的家长在学生的面前指责教师,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使得教师教师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
学 生篇
一、读书无用,厌学情绪重。
现代社会,人才多,每年的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加上一些新闻媒体将大学生找工作拿来热炒。使得家长与学生都产生了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非得靠学校、政府出面搞什么招聘会,大学生才能找到工作这一错觉,尤其对于农村学生,他们一方面无力承担学生高额的学习负担,一方面考虑到自己无后台、背景,将来也未必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干脆不读了,一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打拼也干出了一番事业,正反一比,厌学情绪更重,读书苦、读书累、读书就是活受罪,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喝有地位这类顺口溜充斥校园。教师、家长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使得一些地方辍学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二、社会干扰,不良现象多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社会。各方面信息鱼龙混杂,学生也难免受其影响,学生往往年龄小,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现象所俘虏。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上各种暴力、凶杀、色情游戏,成了一些学生的狐朋狗友,他们有时会将虚拟的网络游戏搬到现实生活中,使得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往往会形成团伙犯罪,给社会制造不安定因素。
另外,现在的家庭的不良现象严重:赌博等不良现象不避学生;一些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也易造成心理伤害。社会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对教育关注不够,也是教育不良现象滋生的原因之一。希望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团结起来,给教育制造一个宽松、洁净、安宁的环境,让学生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
第14篇 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困惑是什么?家长偏向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当下中小学生都爱选择哪些学习方式8月26日,由__教育研究院委托艾瑞咨询集团协助开展,广大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调研的国内中小学教育学习现状调查报告正式对外公布。调查显示,在新一代学生与家长心中,成绩不再是唯一考评标准,而是更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随着互联网应用日趋低龄化,在线教育的普及将为学生个性化教育提供更多可能。
近半学生尝试在线教育
对教育认识转变影响着家长和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家长们开始将更多的关注点投向个性化教育和游戏娱乐方式学习,不再局限在传统的侧重传统知识的教学课程。
而学生运用pc端进行在线学习仍是主流,学生选择在线学习的原因主要有:学习时间地点更为自由,可选内容更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安排学习进度,相对于线下面授形式,费用较低。
三大教育痛点待破题
调查中表明,个性化的学习效果不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既有的知识传授方法未能满足现实需求等,已成为当下教育亟待解决的三大痛点。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迫切渴望改变现有的学习模式,借助先进的科技,进一步提升学习的体验和效果。在学习模式中,超过7成的学生希望将科技互联网与线下面试有机结合,形成基于传统面授,配合使用科技产品服务的学习方式。
而这一选择恰好与好未来的教育定位不谋而合。一年前,好未来由学而思(微博)更名之时,确立了用科技与互联网推动教育进步 的定位,在更名后一年间,旗下七个子品牌共同发力,力求通过科技普及与人文行动改变学习之痛,改善学习现状,由此彰显了其行业领军者的形象,也因此获得效果与口碑的双丰收。
一直以来,好未来以让学习更有效为企业使命,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打造了一系列改善学习体验的互动教育产品,以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在专为学前儿童打造的摩比思维馆的课堂上,游戏化的作业、视频等功能实现了既学又玩的效果。在网校,教师通过提升教学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最大化发挥教学魅力。在学而思培优、智康1对1的课堂中,多项虚拟课件的采用,让教学摆脱了黑板+粉笔+课本的传统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能听、能看,能参与各类实验,满足并优化了学习体验。
此外,为了进一步实现个性化教学,好未来依托自身在教学行业的资深教师团队的教研积累、近百万学员的学习实践、专项技术团队的数据分析等优势,为每个学生记录学习轨迹,建立数字化档案,并以此产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旗下学而思培优的ics3.0、智康1对1i教学系统中均引入了相应系统,逐步完善学习的个性化、智慧化、智能化效果。
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
教育信息化浪潮滚滚而来,作为一家有着浓重互联网基因的教育企业,好未来一直勇立潮头,用不断创新、突破来改变着传统教育。更名一年来,好未来加速了向教育科技企业的转型,敞开怀抱吸纳不同领域的精英加盟,在好未来各事业部中,既有来自教学、教研团队的传统教育者,也有来自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专家,他们合作互通,重塑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拥抱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据不完全统计,好未来除了收购考研(微博)网、入股育儿网站社区宝宝树外,还投资了视频公开课网站多贝网等。同时,好未来有意去扶持定位于科技与互联网驱动为主的教育培训领域新兴成长型公司,甚至为此设立了专项教育战略投资基金。近期,被誉为在线教育创业大本营的好未来未来之星在线教育创业营也在烽火如荼的开展。
如果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观念视为教育的第一阶段,那么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是第二阶段,个性化体验引导则是第三阶段也是所有教育从业者最终期望实现的结果。
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是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坚持教育的初心。11年前他曾坚定预言互联网会改变教育,现如今,好未来将继续通过丰富的一线教学,更直接、更丰富地发现学习中遇到的困境和需求,再利用科技手段,改变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让学习在体验中不断被升华,实现着科技预见学习的愿景。
第15篇 中国水溶性肥料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水溶肥发展趋势:普遍认可 前景广阔
产品认知度:进口产品知名度占绝对优势
在调查中,45.8%的人认为进口水溶肥产品知名度高,仅12.5%的人认为国产产品知名度高于进口产品。这说明认为进口水溶肥产品知名度高于国产水溶肥产品知名度逐渐成为一种行业共识。这与国外水溶肥在国内推广的时间、力度及注重品牌培育有关,消费者对于国产水溶肥产品缺乏自信,国产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同时,国产产品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的人员比例为31.3%,18.8%的受访者认为我国产品品质赶不上国外。但是,认为国产产品与国际水平旗鼓相当的人员比例是18.8%,与31.3%不认为我国产品与进口产品差距大被调查者人数累计,对于国产品牌较为认可的人数比例将达到40%,国产产品的认知度、知名度和口碑等方面仍有潜力可挖。
存在问题:集中在产品技术、市场规范、品牌意识三大板块
品牌认知:群雄逐鹿 尚无霸主
中国农资传媒认为,或许是复合肥企业长期以来的战略定位和主打产品强势宣传有关,使消费者已将大型复合肥企业定位于复合肥品牌。事实上,在中国农资传媒日常的采访、报道中,有被采访者多次提到新都嘉施利大量元素水溶肥等产品良好的使用感受。但是,中国农资传媒也认为,水溶肥市场尚处于群雄逐鹿的时代,整体国产品牌认知度较低。随着市场的规范,多、小、弱的品牌局面会逐渐整合,在这种环境中,最重要的是培育品牌意识,企业才能有朝一日取得霸主地位。
总之,我国水溶肥发展前景广阔,但是目前水溶肥的发展更倾向高品质的经济作物,与专家阐述的水溶肥的未来在大田尚有差距,但是,调查也显示,水溶肥针对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两级发展是专家、企业、消费者的共同愿望。与此同时,国内水溶肥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技术、市场规范、品牌意识三大板块,而进口产品普遍高于国内产品知名度。较为乐观的是,行业普遍认为国内国际产品品质差距在缩小。此外,在水溶肥产品品牌认知方面,行业尚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
另注,在对同一问题的调查中,各数据相加并非100%,这是因为问卷设计的均是多选题,不同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的答案数量并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