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研报告 第2篇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第3篇研究生调研报告 第4篇生物科技研究利用调研报告 第5篇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 第6篇基层工会维权研究调研报告 第7篇关于价值观研究现状的调研报告论文 第8篇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进行调研抽检情况的的报告 第9篇2023机关党建工作的存在的问题调研和对策研究报告 第10篇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问题研究的调研报告 第11篇关于保持党员先进性问题研究的调研报告 第12篇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师生思想状态调研报告 第13篇房地产研究调研报告 第14篇企业学习实践活动调研报告:关于搞活经营的对策研究 第15篇宠物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研究
第1篇 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研报告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国家“教育兴国”的基本要求。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呈现超常规模发展态势。到,全国在校硕士研究生达140万人,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的4.95%。这种大规模增长的趋势仍在持续。
由此,一系列研究生质量问题摆在研究者的面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任务、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才能推进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才能真正发挥硕士研究生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l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中所凸现的主要问题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原本存在的质量问题更加突出。目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基本上是数量方面的增加,这种数量的增加,对于一个国家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产生质的进步准备了量的基础。但硕士研究生教育如果只顾规模的扩大,而不能保证质量,只能导致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贬值。随着在校研究生和毕业研究生数的迅速增长,研究生质量呈现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考研动机复杂生源质量差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硕士生的生源呈现多样化趋势。生源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培养质量。
1.1.1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考研近年来,普通高等教育连年扩招,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本着逃避就业的心态,加入了考研大军。有些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是因为本科上了一个冷门专业,就业前景不好,希望考研可以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同时延缓了就业压力。
1.1.2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选择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研究生随着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青睐,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众多在职人员因为现有工作不如意,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及待遇。
1.1.3还有一些人盲目攀比学历考研动机具有过多功利性,硕士学位对他们来说已不再是学术有造诣的标志。
1.2研究生缺乏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人们习惯上认为,经过层层选拔的研究生已经是“精英”了,在思想、道德、文化、心理和身体等各方面都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准,并且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但事实上,一些研究生价值观念扭曲,功利心重,人文素养差,社会责任感低,缺乏科研实践能力,其含金量已经大打折扣。由于研究生教育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特征,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开展情况,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状况,研究生科研所达到的水平、程度等,就成为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而在目前的教育中,主要体现于对专业文化教育的重视,而忽视了研究生教育中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有的高校没有提供足够的科研基金和科研实验的场所,以及所需的实验设备,科研工作只能处于理论研究的初步阶段,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培养出的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十分缺乏。
1.3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研究生学习态度和整体素质
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经历了一个高峰期,在校硕士生数和毕业硕士生数都随之迅速增长,硕士生的就业压力随之而来。市场经济的冲击,就业的压力,外部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读研究生只是为了一纸文凭,找个好工作,所以对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敷衍了事。学校或专业不理想,就业形势不乐观等因素,使许多硕士生产生了消极心理,无心向学。随着市场经济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一些人被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所沾染,滋长了急于求成、追名逐利的思想。有的研究生学习不刻苦,做论文没深度,就易避难,不愿到现场调查研究,怕苦怕累,这样必然导致硕士毕业生的质量下降。不好就业,或者就业不理想,都使得学生对研究生教育产生消极的看法。硕士生大部分时间忙于找工作,无心学习,导致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学生对学位论文急于求成,拼凑应付,研究生教育质量势必受到影响。
1.4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逐渐降低
进入市场经济后,用人单位的人才的消费观念增强,使得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用人单位不愿意招收高学历的学生,部分单位认为,硕士研究生可塑性不如本科生,在科研学术方面不如博士生。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制约了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市场的吸纳能力已大不如从前。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正呈下降趋势。
2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建议
面对众多问题,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结合我国研究生培养特点,笔者提出“精选拔”、“重管理”、“严出口”的三步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建议。
2.1精选拔
精选拔,指的是在高等教育逐步走向规模化的同时,严格把关研究生入学考核及条件,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硕士研究生招生质量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入口,其生源对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但鉴于当前我国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普遍不足及应试教育的弊端,研究生选拔考试已越来越为专家学者所诟病。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门槛”,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选拔具有学术研究潜质和研究志趣的人才。有学者提出,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应是由偏重知识、技能型向偏重能力、创新潜能等综合素质转轨。应当建立一套以考察科研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前提,以考察科研所必需的人格、合作精神及有关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为参考,以突出能力和创新潜能为核心的考评系统”。考试的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只有从研究生教育的入口抓起,彻底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才能为提高我国研究生含金量提供基本保障。
2.2重管理
重管理,指的是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贯穿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的,应本着“厚基础,宽知识”的原则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在硕士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科学研究与课程学习各占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半时问,在这个阶段,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领域知识与实验技术的学习,扩大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进人论文阶段做准备,并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基础。因此,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首先要合理构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重视课程设置在体系上的相对完整性;突出课程设置的前沿性;明确课程设置体系的层次性;强调课程设置体系的个性化。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和强化研究取向。谢安邦教授指出,研究生教学,其目标指向不仅在于对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且要凸显专业领域的研究,或为专业领域的研究提供知识背景和方法论。在教学和研究的关系处理上,则是以研究来组织教学。这就决定了研究生教学活动不是一种教案式的规范化过程组织,而是以学术性的研究为取向,灵活地、弹性化地组织教学活动。
2.3严出口
我国研究生长时期以来存在着“严进宽出”的现象,也就是存在着“只有考不上的研究生,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的问题,对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严出口”指的是彻底改变“严进宽出”的现象,即抓好学位论文写作及论文答辩,提高治学水平。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研能力的体现,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直接影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对于学位论文的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做好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加强论文写作过程的指导;建立成熟的论文答辩及授予制度,严格把关。
国家在讨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年)》中,明确把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今后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已经不是重点,最大的重点就是,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关系到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以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焦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成为发展科技的重要目标。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不是某一环节的提高,而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是硕士研究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其培养需要经过招生、培养、监督及反馈的一系列过程和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笔者从“精选拔”、“重管理”、“严出口”3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有所借鉴和帮助。
第2篇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国家即将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规划内容将以核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实质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有限的湖北而言意义重大,是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弯道超越”、“提档进位”的重要途径。本报告在深入基层企业调研、占有大量翔实资料的基础上,对国际国内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和最新动向、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如何抢占发展先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及国内外动向
(一)何谓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能源问题,主要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危机;二是环境问题,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产生的严重后果已越来越明显;三是粮食问题,也就是贫困人口和粮食安全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仅靠传统方式是难以奏效,必须有新的技术和新的革命,而发展低碳经济,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低碳经济概念始于英国20__年的《能源白皮书》,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低碳经济的国际动向
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掀起一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意在占领新时期产业制高点,为自身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如英国提出,到205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比于1990消减掉60%,并将英国创建为低碳经济国;德国称,该国环保技术产业有望在2023年赶超传统的汽车及机械制造业,成为德国的主导产业;日本提出,1993-2023年用于能源和环境技术研发的财政预算支出达110亿美元;美国投入巨资研发低碳技术,从生物燃料、太阳能设备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发电厂,都制定了宏大的开发计划。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催生一个新型产业,带领美国经济走向复苏。这正是对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复苏带来的强烈信号。许多专家认为,低碳能源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低碳经济也是世界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种种迹象表明:低碳经济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激烈的低碳经济市场争夺战已悄然打响。
(四)低碳经济的国内动向
中国高层领导对发展低碳经济问题高度重视,20__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并提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设想。有资料表明,低碳经济的研究和试验在国内一些地方已开始启动。如吉林市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低碳经济区案例研究试点城市;广东提出,建议将珠海申请为中国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上海已拟定在南汇区临港新城、崇明岛等地建立“低碳经济实践区”;河南省已率先组建了低碳集团有限公司,其发展势头很好。目前,一些新闻媒体对低碳经济的宣传频率愈来愈高。
(五)低碳经济的前景分析及主要特征
众所周知,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资源、环境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主要难题。低碳之路无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演变为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成为促进国内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1.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新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成就巨大,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改变这种状况,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低碳经济,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
第3篇 研究生调研报告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国家“教育兴国”的基本要求。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呈现超常规模发展态势。到,全国在校硕士研究生达140万人,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的4.95%。这种大规模增长的趋势仍在持续。
由此,一系列研究生质量问题摆在研究者的面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任务、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才能推进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才能真正发挥硕士研究生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l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中所凸现的主要问题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原本存在的质量问题更加突出。目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基本上是数量方面的增加,这种数量的增加,对于一个国家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产生质的进步准备了量的基础。但硕士研究生教育如果只顾规模的扩大,而不能保证质量,只能导致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贬值。随着在校研究生和毕业研究生数的迅速增长,研究生质量呈现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考研动机复杂生源质量差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硕士生的生源呈现多样化趋势。生源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培养质量。
1.1.1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考研近年来,普通高等教育连年扩招,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本着逃避就业的心态,加入了考研大军。有些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是因为本科上了一个冷门专业,就业前景不好,希望考研可以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同时延缓了就业压力。
1.1.2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选择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研究生随着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青睐,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众多在职人员因为现有工作不如意,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及待遇。
1.1.3还有一些人盲目攀比学历考研动机具有过多功利性,硕士学位对他们来说已不再是学术有造诣的标志。
1.2研究生缺乏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人们习惯上认为,经过层层选拔的研究生已经是“精英”了,在思想、道德、文化、心理和身体等各方面都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准,并且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但事实上,一些研究生价值观念扭曲,功利心重,人文素养差,社会责任感低,缺乏科研实践能力,其含金量已经大打折扣。由于研究生教育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特征,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开展情况,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状况,研究生科研所达到的水平、程度等,就成为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而在目前的教育中,主要体现于对专业文化教育的重视,而忽视了研究生教育中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有的高校没有提供足够的科研基金和科研实验的场所,以及所需的实验设备,科研工作只能处于理论研究的初步阶段,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培养出的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十分缺乏。
1.3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研究生学习态度和整体素质
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经历了一个高峰期,在校硕士生数和毕业硕士生数都随之迅速增长,硕士生的就业压力随之而来。市场经济的冲击,就业的压力,外部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读研究生只是为了一纸文凭,找个好工作,所以对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敷衍了事。学校或专业不理想,就业形势不乐观等因素,使许多硕士生产生了消极心理,无心向学。随着市场经济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一些人被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所沾染,滋长了急于求成、追名逐利的思想。有的研究生学习不刻苦,做论文没深度,就易避难,不愿到现场调查研究,怕苦怕累,这样必然导致硕士毕业生的质量下降。不好就业,或者就业不理想,都使得学生对研究生教育产生消极的看法。硕士生大部分时间忙于找工作,无心学习,导致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学生对学位论文急于求成,拼凑应付,研究生教育质量势必受到影响。
1.4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逐渐降低
进入市场经济后,用人单位的人才的消费观念增强,使得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用人单位不愿意招收高学历的学生,部分单位认为,硕士研究生可塑性不如本科生,在科研学术方面不如博士生。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制约了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市场的吸纳能力已大不如从前。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正呈下降趋势。
2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建议
面对众多问题,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结合我国研究生培养特点,笔者提出“精选拔”、“重管理”、“严出口”的三步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建议。
2.1精选拔
精选拔,指的是在高等教育逐步走向规模化的同时,严格把关研究生入学考核及条件,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硕士研究生招生质量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入口,其生源对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但鉴于当前我国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普遍不足及应试教育的弊端,研究生选拔考试已越来越为专家学者所诟病。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门槛”,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选拔具有学术研究潜质和研究志趣的人才。有学者提出,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应是由偏重知识、技能型向偏重能力、创新潜能等综合素质转轨。应当建立一套以考察科研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前提,以考察科研所必需的人格、合作精神及有关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为参考,以突出能力和创新潜能为核心的考评系统”。考试的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只有从研究生教育的入口抓起,彻底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才能为提高我国研究生含金量提供基本保障。
2.2重管理
重管理,指的是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贯穿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的,应本着“厚基础,宽知识”的原则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在硕士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科学研究与课程学习各占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半时问,在这个阶段,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领域知识与实验技术的学习,扩大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进人论文阶段做准备,并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基础。因此,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首先要合理构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重视课程设置在体系上的相对完整性;突出课程设置的前沿性;明确课程设置体系的层次性;强调课程设置体系的个性化。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和强化研究取向。谢安邦教授指出,研究生教学,其目标指向不仅在于对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且要凸显专业领域的研究,或为专业领域的研究提供知识背景和方法论。在教学和研究的关系处理上,则是以研究来组织教学。这就决定了研究生教学活动不是一种教案式的规范化过程组织,而是以学术性的研究为取向,灵活地、弹性化地组织教学活动。
2.3严出口
我国研究生长时期以来存在着“严进宽出”的现象,也就是存在着“只有考不上的研究生,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的问题,对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严出口”指的是彻底改变“严进宽出”的现象,即抓好学位论文写作及论文答辩,提高治学水平。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研能力的体现,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直接影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对于学位论文的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做好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加强论文写作过程的指导;建立成熟的论文答辩及授予制度,严格把关。
国家在讨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年)》中,明确把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今后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已经不是重点,最大的重点就是,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关系到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以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焦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成为发展科技的重要目标。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不是某一环节的提高,而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是硕士研究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其培养需要经过招生、培养、监督及反馈的一系列过程和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笔者从“精选拔”、“重管理”、“严出口”3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有所借鉴和帮助。
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师生思想状态调研报告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近期我校研究生的思想现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省公安厅、教育厅的有关通知要求,近期我校研究生院组织开展了师生思想状态调研工作。此次调研获取我校研究生院师生近期思想状况的基本资料,为科学地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依据和工作参考。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本次调查从5月26日开始到6月4日结束,采用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座谈等形式进行,此次调研工作着重围绕“当前高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高校学生对我国国内社会形势、国际热点、敏感问题的看法;高校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的反映;高校学生对我国涉日、涉美、周边安全形势等外交形势的看法;高校学生对大学生就业、食堂伙食、宿舍管理的看法;高校学生的主要诉求和主要愿望”等具有时效性的思想动态内容,以及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热点、学习动力以及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等方面的内容问卷。 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2份,有效回收率为96.8%。调查对象包括文史类、理工类、综合类研究生院各个专业学生。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我省大学业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表现健康、向上,总体态势积极、平稳,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性问题。
一、当前我院研究生的总体思想状况
1、 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
当前我院研究生在政治问题上认识端正,政治观基本正确。他们普遍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拥护、支持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对党的领导高度信任,对中央一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改革开放、我国政局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其政治立场、理想信念日趋坚定。调查表明,他们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和国家的大事较多,大学生对于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给予较大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以及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如世界反恐怖主义行动、政治体制改革、反腐败及党政廉洁建设。调查中,他们无不例外的在“当前你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这一栏目之中选填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这表明,他们能够理性的认识历史、铭记历史,以此而进行发奋图强、学习党史知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珍惜党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并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辉煌的明天。
2、 人生观与价值观
调查表明,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流价值取向予以认同,其人生态度,价值判断积极进取,勇于竞争,有比较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渴望为祖国奉献智慧,施展才华。在调查中,有80%的人表示积极关注今年的“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他们“志愿服务于七城会”,“希望在七城会志愿者服务行列中,对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事”,这表明他们关注社会时事,对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渴求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他们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药家鑫案件”,能够理性地看待这些事情的发展过程,他们相信党中央和国务院有能力处理,在行动上与其保持一致,有能力解决好这些事情。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渴望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主流积极,价值取向基本正确。可见,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认识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关系。同时,大学生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认为个人成长应当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寻求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民族前途相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3、 学习动力与成才愿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的成果也正在逐渐显现出来。我院研究生作为这些改革措施的直接受益者,自然地成为了高教改革的拥护者。而与改革相伴而来的竞争的加剧和就业的压力,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成功、成才的愿望和学习的动力,使他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提高。调查表明,学生对于高教改革,特别是有利于自身发展、提升自己社会竞争力的改革高度认同。对于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诸项政策,有过半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得到较好的落实”,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得到很好的落实”。大部分同学赞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对于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约一半的学生认为“虽然重视,但缺乏有效措施”,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表现出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
4、主要诉求愿望与学校后勤保障管理
调查表明,我院研究生的主要诉求表现为对学校研究生学风建设和研究生就业、住宿以及食堂伙食管理等保障性方面。根据调查问卷,98%的研究生注重我校研究生学风建设。他们认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而大学又是大学生教育的摇篮,一个好的学风对一个人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同时他们又认为“我校研究生学风建设有待加强”,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存在着部分学术腐败”、“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兼职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校研究生学风建设。调查表明,我校研究生普遍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他们认为,主观上“研究生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定位自己”,“加强专业知识的精细学习”,从而为将来良好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客观上,他们要求“学校应该更多的开展一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专题讲座”,并鼓励全校学生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学校应该聘请一些有成就、有过做经验的成功者来给大学生作报告”。调查表明,我校研究生普遍关注学生住宿管理问题。他们认为,“我校研究生住宿管理不够完善”、“每年新入学研究生在增多,但住宿公寓有限”、“存在着本科生,研究生混住现象,由于两个层次学生作息时间不同,很大程度上互相影响,不利于学生良好休息”。调查显示,我校研究生普遍关注学生食堂管理问题。他们认为食品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学校要全力保障学生饮食安全,尤其是“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食堂的监管,这里的监管不仅仅是一日三餐饮食秩序的维持,更重要的是注重对食堂后厨的监管,尤其是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监督管理,确保杜绝地沟油,转基因食品”。调查显示,有七成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建立开水房,免费提供开水给学生。
尽管存在着上述的主要诉求愿望,但是,我校研究生认为学校已经在尽力的解决此类问题,他们普遍认为学校有能力,也能尽快的解决此类诉求愿望。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较好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现状,较为全面地把握我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了解我校研究生思想变化的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以及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述内容是基于此次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想状况调研的问卷分析而得出,谨此报告!
第4篇 生物科技研究利用调研报告
为科学谋划我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全县生物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以生物产业工业化提升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化,促进传统生物产业向现代生物产业转型。根据3月1日县委汤副书记主持召开的“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会议,县创新办严格按照
在产品开发上,公司现已自主开发的30多项除虫菊生产技术已申报了国家专利,其中20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3项获得新型技术专利证书。公司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有25%-70%的除虫菊素原药、云菊5%除虫菊素乳油、可湿性粉剂、水乳剂、除虫菊干花、80目花粉和花渣粉等除虫菊系列产品,市场销售情况良好。
2023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在全县种植除虫菊4万亩,收购干花5000吨。目前,县创新办正配合森菊公司深入到各乡镇宣传动员,抓好种植规划前期工作。
2、万寿菊产业快速发展
(三)绿色食品加工业前景广阔
1、阿庐牌荞系列食品倍受青睐
我县依托阿庐旅
游食品(五)其他新兴产业正在起步中
1、花卉产业有新的突破
苗木花卉产业是我县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花卉产业方面,我县在金马、中枢等地逐步引进玫瑰、火龙株等品种进行种植20余亩。苗木方面,目前,我县白水镇有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基地2600亩,主要品种有清香木、石楠、拟单性木兰、云南尖顶红栾、云南樱花、多花含笑、云南含笑、火棘、鹅掌楸、大叶樟、滇朴、黄连木、长青藤等一批乡土苗木,年生产经营花卉盆景多盆(株),观赏绿化苗木50万株,现已成为我县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对全县其它花卉产业和专业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县创新办向州创新办申报的《县乡土苗木及绿化树种繁植基地建设项目》已实施,标志着我县花卉产业开发工作已启动,我们正积极配合县林科所在白水镇抓好项目工程的实施。
2、重楼、金银花等新兴药材正在引进试种中。
在旧城镇引进重楼、红花、铁皮石斛种植,三塘乡试验种植金银花100亩的基础上,今年,我县又在三塘乡试验种植柴胡30亩,在立岗、红石岩种植板蓝根600亩,进一步丰富了我县特色生物药业的种群。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实行目标考核
县、乡各级始终坚持把生物产业开发工作纳入对下中心目标责任考核,年初层层签订生物产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产业工作重点和具体发展任务,做到组织有领导,实施有人员,工作有目标,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5篇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
参与学生:
指导教师:
一、研究背景:
在中国,蝙蝠是福气的象征。但是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蝙蝠的身影却越来越难以发现得到,而且夜行的习惯使得我们也越发的感到好奇。恰好这次有了学农这个机会,来到这个环境优美的生态校园,并意外的寻觅到它们的踪迹。由此我们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探索旅程。
二、活动目标
(1)、了解蝙蝠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以及相关文化背景
(2)、研究抓捕手段和安全防护措施
(3)、观察并测量蝙蝠体型
(4)、鉴定蝙蝠的品种与性别
(5)、交流活动感受和探讨如何保护蝙蝠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是蝙蝠的生活环境、蝙蝠的天敌和生长过程、蝙蝠的繁殖以及校园蝙蝠的分类。
2.为了调查蝙蝠,我们在傍晚对西区田边、旧古建筑进行踩点,观察蝙蝠的活动时间,确定蝙蝠巢穴
3.在第二天傍晚开始真正的捕捉行动,到稻田边张网捕捉,我们发现七八只蝙蝠的黑影在天空中徘徊,我们用竹竿举起细网,多次进行定点捕捉,最后分别抓到了三只蝙蝠,两只雄性,一只雌性。除第一只意外死亡外,其他存活。
4.分组统计整理所搜集到得资料以及抓来的蝙蝠。
5.撰写专题报告
6.小组分享
四、活动成果与评价
(一)当地蝙蝠种类与体型数据
东亚家蝠(学名:pipistrellus abramus),又叫日本伏翼,隶属于小蝙蝠亚目蝙蝠科伏翼属,是一种於东亚地区常见的小型蝙蝠。一只成年东亚家蝠的个体身长可以有4.8厘米,尾部则可以长4厘米,翼也可伸至3.6厘米。它们最喜爱住於旧式建筑物上面的天花板及屋檐之内。它们主要捕食蚊及飞蛾等细昆虫为主。它们广泛分布於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韩国及日本等,我国华北、东北、华东和华南各地区均有分布。
东亚家蝠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冬眠,出眠后在6~7月间产仔
药用价值
它可用作一种中药,用于久咳,疟疾,淋病,目翳等。
它的粪便也是一种中药,叫夜明砂,用于目疾。
(二)生态保护与文物保护的矛盾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农校的旧公室,我们在办公室屋檐的缝隙里发现了蝙蝠的巢穴。我们不禁都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蝙蝠长期在这种木制结构的古建筑里筑巢的话,那么这就会对古老的文物造成腐食与破坏;若为了保护文物而把蝙蝠栖息环境给破坏掉的话,就会造成许多蝙蝠流离失所,甚至导致一个个小生命的凋谢。那么我们在保护动物栖息地与保护文物的十字道路上,我们应如何选择?对于这个我们必须深入探究一下。
(三)学生收获:
这次蝙蝠调查活动我们收获良多,及体会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也认识到了自然与人类发展的矛盾,既丰富了我们的自然科普知识,也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世界总是那么的矛盾,是保护蝙蝠来保护生态环境,还是为了保护古建筑来使蝙蝠流离失所;是为了测量一次数据而意外伤害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还是为了自己的良知而不忍下手让它自由的飞翔。我的心中只有一个答案:生命最重要。这个世界是一个个生命而组成,或强大,或弱小,但不管怎样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反观人类社会,一个个行尸走肉,为着利益而活着,为了几个铜钱而残害多少生命。我大概是做不了什么生物学家,我不忍心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我面前终结。那蝙蝠在网中拼命挣扎的情形不时在我脑中闪现,我想说:保护每个物种,珍爱每个生命。
第6篇 基层工会维权研究调研报告
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抓住“维权”这个职能不放松,牢牢把握“两个维护”这个原则不分神,不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大胆开拓工作方式,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机制建设等各方面取得较大的成效,工会组织在职工素质提升、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其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工会经费委托税务部门代收,建立困难职工五级帮扶网络,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云岭优秀职工”活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和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等都是工会应对社会经济改革而实施的,是原有工会工作的创新,也是工会机制建设的完善和创新的表现,从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完善和加强工会的机制建设工作。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工会工作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新的问题和矛盾随之突现,部分职工对工会组织的观念淡化,工会在各类突发事件面前应对能力比较弱,少部分职工和单位出现对工会组织不信任的情况。终究其根源,在于当前工会各项制度不完善,工会工作运行机制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距职工对工会组织的期望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基层工会组织体制不合理
目前工会组织状态就像人们常说的“脑袋大、脖子细、麻竿腿”,倒金字塔型的体制。
人力资源方面,基层工会工作人员兼职化、多元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乡镇、县直属部门、各大局工会基本没有专职工会工作人员编制,企业工会也是如止。就元阳县来说,县总工会只有4人行政编制和1人工勤编制。15个乡镇,乡镇工会主席由分管工会工作的副书记兼任,从乡镇党委、政府机关或各站所中抽一名职工兼做工会工作。而作为党委副书记,他分管的工作比较多,加之乡镇工作繁杂,不可能集中精力抓工会工作。乡镇兼职工会工作人员他们本身一身兼多职,有甚者兼3、4个岗位,乡镇上每个岗位对应县级几个部门,导致乡镇人少事多开展工作力不从心,只能以自己专职岗位工作为主,工会工作被忽视。作为元阳县企事业单位集中地的县城(南沙镇)、老县城(新街镇)也没有一名专职工会干部,特别是教育系统工会,有二千多名在职职工,占全县在职职工总人数的30%的大单位也没有专职工会工作人员。就全县的企业工会中,专职工会工作人员的仅有1人。县以下的基层工会没有人,大部分工作就落到了县总工会头上,而县总工会只有几个人,使得县总工会的工作负担越来越重。作为工会工作的重要实施者的基层工会没有人,就像一辆汽车没有车轮不可能动起来,只能瘫痪。
组织形式方面,基层工会组织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部分基层工会被合并到党办、部室(科室)挂名,并且随便“任命”一名职工兼做工会工作,使工会无名无实。在这种体制状态下的工会组织,工会组织的“权利”无形中被削了一大节,工会工作只能是应付差事,或者被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致使上级工会的目标任务得不到有效地贯彻落实。
管理权限方面,行业系统、集团公司分公司的基层工会管理权限不明确。目前,行业系统、集团公司分公司的工会一般采取双重管理的方式,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工作互相推诿、逃避工作责任的情况。就以银行系统来说,上级系统工会在管,县总工会也管,在平时收经费和检查工作时有部分支行工会就以种种理由推脱、逃避。而开展活动时由于驻地分散,基层工会往往不可能参与上级系统工会的活动。发生突发事件时,处理事件的重任又落到了当地工会的头上,致使这部分工会得不到很好的管理,各项工作措施落不到实处。
二、工会维权配套机制建设滞后
工会法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法律从大的方向上已为工会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落实“权利”和义务的措施、渠道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私营企业。
工会组织既不是权利部门,又不是执法部门,加之一些部门执法不严,工会在介入案件督办处理时显得力不从心。部分私营企业老板以自身利益为主,不顾职工的权益保障,不听工会组织的意见、建议,我行我素。在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中也有视《工会法》而不见的情况,多年拖欠工会经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极少部分行政单位也是讨论涉及职工利益问题时,有部分没有征求工会的意见。在日常工会维权工作中,在日常工会维权工作中,工会主要以向上级反映,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意见、建议,向各有关单位协调,参与劳动仲裁,深化民主管理工作,以活动推进工作等方式和渠道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但实施以上这些方式和渠道的措施和制度本身有待完善,加之职工反映的问题除了极少数是工会内部的自家事以外,大部分涉及到国家法律政策的具体落实,涉及到政府各部门的具体行政作为和劳动关系状况。遇到这些案件时工会除了做好职工劝解工作和为职工提建议、意见外,只能向上级反映、向有关单位协调。但是,有时工会的建议、意见得不到采纳,协调工作遇到重重困难,历经波折,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倒赔;打官司,有时还要考虑今后协作工作和经济承受能力的问题,也存在“赢了官司输了钱”的问题;民主管理工作,在私营企业里还是老板说了算,民主管理工作落实难度大,流于形式。厂务公开,只是公开表面的东西,应付上级工会了事。说到底,工会组织就是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在为职工维权。
私营企业里的基层工会干部权益保护措施不完善,但在私企业中,工会维护职能逐步在弱化或者根本无法履行职责。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企业改制变为民营或私营以后,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发生了根本转变,原有的工会体系和格局已被打破,工会失去了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环境,一切都要按老板意志行事。就连工会主席也是老板“任命”,职工大会选举只是走过程、做表面,工会维权也得先维护老板的利益,维权就要看老板给不给你权,让不让你维;企业劳动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工会主席的身份也随之转变,已失去与经营者平等协商的资格,搞不好连自己的饭碗都保不住。故此,导致私营企业里的基层工会干部在“三怕”中工作,即:工作不完成怕得罪上级工会,失去坚强的后盾;帮职工说话办事怕得罪老板,丢了“饭碗”失去经济来源生活无着落;为维持自己的“饭碗”迎合老板怕得罪职工,失去职工的信任丢了“乌纱帽”。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只能胡言了事。工会干部是各项工会工作的落实者,但连自身利益都难以保障的人去维护他人的利益,那是无讥之谈。
三、匮乏工会干部监督考核机制
当前,对基层工会干部缺少一个完整、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导致出现极少部分基层工会干部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低下,宗旨观念淡化的情况。上级工会对基层工会干部的监督、考核弱化,这主要表现在对基层工会干部考核结果执行难的问题上。加之职工素质不平衡,部分职工(职工代表)在选举自己利益代表者时,责任心不强,对选举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很好地履行职工代表的职责义务,容易受部分人的影响,导致选举产生的工会主席不一定能胜任工作。在部分私营企业里的党政班子都是老板“任命”的,所有班子都“绝对”服从于老板的意志,甚至有部分私营企业主本身主是党委(党支部)书记,这种环境中的党组织也不一定能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所以,在提名工会干部或平时督促指导工会工作也以老板的意志为主,工会干部的好坏都是老板说了算,导致上级工会对这部分工会干部的督促考核结果难以落实到位。上级工会对兼职工会干部考核结果也是难以有效执行,对一身兼多职的干部(或工作人员),特别是党政部门里缺少对所兼岗位的考核督促机制,导致对工会工作的兼职人员督促考核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基层工会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成为工运事业发展征程上的拦路虎。但是,工会组织应该正确看待这些现象,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工运事业发展的体现。应该认识到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工会组织适应时代变迁的能力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工会组织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永保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加强自身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第7篇 关于价值观研究现状的调研报告论文
一、价值观研究的现实背景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价值理论及价值观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经过近10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我国价值理论的体系框架。
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社会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由单一到多样、由封闭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同时也引发了不同价值观之间的激烈冲突。社会转变根本上是价值观的转变,很多问题的争论实质是价值观的争论。价值观的变化既充当了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引起了一定的混乱。
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冷战”结束,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国家力图利用其经济、军事优势,对其他国家进行价值输出和文化侵略,试图开展一场没有硝烟的价值战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国家利用其主导全球化进程的优势,力图在全球推行西方的价值观乃至政治制度,实现西方主导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同质化”,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文化冲突和价值冲突成为90年代国际冲突的重要形式。
同时,9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着社会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当代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产生空前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使世界进入了普遍交往的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角落,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我们的生命本身,对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科技领域的一系列变革,引发了价值领域的深刻变化。
国内改革的深入,国际形势的变化,科技革命的进展,使传统的主导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价值观建设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人们思想观念空前活跃的同时,也出现了价值失范、目标阙失等现象。这种状况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引发了价值观问题研究新的热潮,大大拓展了价值观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价值观基础理论研究得到加强,价值观结构的研究受到重视,对我国当前价值观现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导价值观的研究,特别是系统地揭示和总结了邓小平价值观理论。
二、价值观及其结构
虽然对价值观的精确界定还有一些争论和分歧,但是学术界对价值观基本内涵的理解已趋于一致。大家普遍认为,价值观是有别于事实判断和科学知识的另一类认识形式,是判断是非曲直、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价值准则。“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而人们在价值追求上抱有怎样的信念、信仰、理想,便构成了价值观所特有的内容。” “价值观是指关于价值的特殊观念系统。进一步说,它是人们在处理价值问题,特别是那些普遍性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价值观特有的形式,是人们头脑中有关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系统。”在心理学中,关于价值观也早有研究,认为价值观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
价值观是判断好坏的标准,也是指导人们行动的指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禁止的,对此做出判断就要借助于一定的价值观。价值观不同则对同一事物或同一行为的价值评价也不同。价值观就是价值评价的标准,价值评价的差异根源于价值观的差异。人们的行动受到价值观的指导,在方向各异的行动背后可以看到价值观的差异。
价值观在社会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文化的精神之所在。“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该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是它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决策的动机和目的之所在。正因为如此,价值观在思想文化建设中往往占有核心和基础的地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差异,不同文化间的冲突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冲突。
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别。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指导人们积极、健康地生活,而错误的价值观只会引人误入歧途。“一种价值观是否科学、合理、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它如何反映和反映了什么样的主体利益、条件和需要,是否同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趋势相一致。”当一种价值观同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并能够反映最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时,这样的价值观就是合理的、正确的。而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趋势,违背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的价值观就是不合理、不正确的。关于价值观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讨论,以及关于价值真理的讨论都与此相关。主张价值观具有绝对性和真理性,就是肯定正确价值观与错误价值观之间界限分明,不容混淆。
价值观与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世界观是价值观的前提,有了科学的世界观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价值观的一个部分,价值观对人们如何看待自我、如何理解生活、如何处理人我关系都有重要的影响。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共同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动,对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是对人的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术界普遍认为价值观是分为不同层次的。就个人的价值观来说,有的居于核心地位,它制约和引导着其它价值观。就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而言,有的价值观居于主导地位,它引导着社会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从主导价值观或核心价值观中引申出次要价值观,从而形成主导价值观的外围“保护带”。但是究竟哪些价值观属于核心价值观,学术界对此意见分歧较大。
观点之一:在价值体系中理想、信念、信仰是最深层次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信仰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核心的价值观念,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这就决定了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建设的核心。”
观点之二:价值观念的深层结构是与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相联而形成的对最高价值的看法或原则。它构成价值观念的内核,表层结构则是由之推出和派生的对具体事物、行为的利害、好坏的观点,执行评价标准的功能。
观点之三:关于劳动的价值观和关于人我关系的价值观是价值体系的两个核心价值观。劳动价值观用以解释劳动的价值,合理的劳动观可以激发劳动的热情和创造的渴望。人我价值观用以解释人在社会中的价值,正确的人我价值观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观点之四:本位观念是价值观的核心。把什么看作是最重要的价值,以什么作为衡量其他价值的标准,对此作不同理解就形成不同的本位观念,如群体本位、个人本位、权力本位、金钱本位、能力本位等。
观点之五:利益观是整个价值观的基础,也是其核心。
以上是在哲学的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探讨。在心理学中也有对价值观内容的分类研究,最有影响的分类方法是将价值观分为经济的、理论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宗教的不同类别,并按此标准制定了价值观研究量表。还有的心理学家将价值观分为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每一类由18项价值信念组成。
我们认为,区分价值观的层次并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实践问题。从当前社会面临的价值观问题出发,以引导社会价值观为目的,有针对性地划分价值观的层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此,我们主张从以下三个方面划分社会价值观的层次。
第一,要区别主导价值观和非主导价值观。每一个社会都有一个或几个价值观成为主导价值观,它们引导着社会价值取向和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信仰。主导价值观应该有最广泛的接受者和最深刻的解释力,成为社会群体在观念上普遍认可并在行动中实际践行的价值标准,为人们的价值评价、价值选择提供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主导价值观还应该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和基本要求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人心,发挥更强大的引导作用。当一个社会主导价值观阙失时,会出现价值危机、信仰危机、价值失范等现象,此时必须尽快确立主导价值观。非主导价值观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主导价值观基本一致的价值观,对这些价值观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另一类是与主导价值观背道而驰的价值观,应注意这些价值观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消极影响。
第二,要区别理想价值观和一般价值观。理想价值观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最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其合理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理想价值观在目前社会历史阶段还不能成为社会大众普遍践行的价值观。如果无视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把理想价值观作为唯一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宣传,是不符合实际的,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为此,在提倡理想价值观的同时,还应该宣传人们应该践行而且能够认同的一般价值观。如爱国主义、公民观念、社会公德等。一般价值观不能违背理想价值观,一般价值观也应该发挥提升人们思想境界的作用。
第三,要区别公共领域的价值观和私人领域的价值观。不同价值观所涉及的领域并不相同,有些价值观涉及的是社会公共领域,如政治观念、公德观念等;有些价值观涉及的仅仅是私人生活领域,如审美观、职业观等。前一种可以称为公共价值观,后一种可以称为私人价值观。虽然纯粹的私人价值观并不存在,它们或多或少都与公共价值观有所联系,但是区别公共价值观和私人价值观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从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角度进行价值观宣传与教育,应该主要针对公共价值观领域。公共价值观应该统一,如此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有序,而私人价值观应该是多样的,如此才能使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8篇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进行调研抽检情况的的报告
一、调研检查的基本情况介绍
为提高全市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质量,依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以及《铁岭市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文件》[__年.1号]精神。市教育科研所从__年年10月24日—__年年11月8日对我市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调研检查。在调研形式上采取了座谈交流、听汇报、查阅课题相关材料等形式。科研所制定了10个方面的调研检查提纲,组成了调研检查小组,随机选取了各县区课题研究的学校,总计调检学校23所。在各县(市)区教育局及教师进修学校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较好的完成了此次调研检查任务。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极大地促动了各课题承担学校的科研热情,对保证和提高课题研究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调研检查了解到的情况
(一)成绩方面的表现:
1、各县区重视这次调检工作
(1)、文件下达后,有关县区及时对召开会议研究检查一事及时向基层学校传达市里文件精神,有的县教育局还下发了文件,如昌图县教育局以《通知》的形式及时转发了市里的文件,李俊田副局长亲自参与了调检活动。
(2)、各县教师进修学校普遍重视此次调检活动。从参加人员组成上看,多数教师学校校长亲自参加了本地的科研调检,科研室主任全程参与,协助做好有关事宜,使得此次调检工作顺利完成。
(3)、科研调检工作受到了基层学校的普遍重视。相关材料准备充分,摆放有序。绝大多数学校的校长亲自做汇报,并提交了详细的书面汇报材料。一些学校建立了课题研究的奖励政策,调动了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2、大多数被抽检的学校课题研究过程比较扎实,课题管理有新进展。
研究过程反映出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成果,多数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中有记录、有材料、有阶段性成果,文本档案定期装订成册。而且,使课题研究内容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师在课堂中能够渗透教育科研理念,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银州区实验小学、十九小学、铁岭县新台子中心小学、昌图实验小学、市直三中等学校都做得比较好。还有的学校建立起了课题研究电子文档,从立题到研究过程全部在计算机上体现,资料齐全,一目了然,随时提取。如区十九小学网站、开发区一小网站有课题研究介绍,市直三中、开原五中等学校的课题研究电子档案也比较好。
3、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绝大多数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也在不断增长。有的学校课题研究已经达到了能够申请结题验收的水平。如银州区实验小学尤为突出。校长万丽华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定期召开研讨会。它们学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验研究”省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显著,学生的阅读量、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大大提高,学校编写出了几本校本课程教材。昌图实验小学的课题成果“自助餐式作业”也很有特点。银州区第十九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课题情况在省有关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介绍。
第9篇 2023机关党建工作的存在的问题调研和对策研究报告
机关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机关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机关党建工作如何,关系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关系机关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关系上级党委决策部署的实施。长期以来,机关党务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和摸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机关党建工作总体运行态势是好的。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对照__同志对党的建设提出“在新的形势下,机关党建必须要走在前头、作表率”的新要求,发现当前机关党的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抓而不实、抓而不严、抓而不活的问题。
一、当前县直机关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县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现有党总支部6个,党支部113个,党员2047名,其中女党员404名,35岁以下党员278名,35-59岁党员1427名,60岁以上党员342名,大专以上党员1298名,高中、中专以上党员461名,初中以下党员288名。
二、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机关党建工作发展态势较好,但在调查中,我们也还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员示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有的机关党员没有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有的甚至连普通群众的觉悟都没有。群众也不知道他是党员,他自己有时也不愿承认自己是党员,在工作中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的对党的方针政策,对县委的决定,对单位的工作安排品头论足,怪话连篇,不分场合,丧失正确的立场,影响了党员形象。
(二)党的活动质量不高。有的机关党组织的活动停留在交纳党费、传达党的会议、学习党的文件等方面,党内活动成为一种空洞的、泛泛的说教,不仅活动数量较少,而且质量也不高,标准要求落实更不到位。在党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议上,部分党员自我批评头头是道,查摆剖析问题一针见血,而批评他人往往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无关痛痒,甚至是颂歌一片,大家都做“老好人”;部分党员对批评意见往往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有的党员对别人提出的批评意见耿耿于怀、怀恨在心、甚至打击报复;有的机关党组织甚至打着过组织生活名义,外出游玩,看看风景,打打牌,吃吃喝喝,使组织生活庸俗化、娱乐化。
(三)党务经费没有保障。绝大多数单位没有安排党务经费预算,开展党的活动时,要临时打报告,一旦单位经费紧张,党的活动就没保障。有的基层党组织尽管有思路、有想法,一但涉及到经费,就一筹莫展。
(四)部分年轻党务干部业务生疏。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干部因为是兼职多,所以变化也较大,新上任的党务干部对党内选举、党员发展、组织生活、活动载体等方面的党务不熟悉,导致支部工作缺乏创新,没有活力。
(五)多数党员不愿担任党务干部。在县直机关按规定应由部门负责人兼任支部书记,但一些部门由单位副职或由纪检组长兼任。党内干部任职只是形式而已。不但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没有党员愿意担任,就是通过支部大会选举出来的总(支)部书记也不愿意担任,有的通过做工作后才同意担任。有的担任一个时期后,往往也向党员大会推托,向上级党组织申请不再担任。
(六)党员教育管理没有全覆盖。对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差距,有的单位离退休党员居住地远离单位,加上年老体弱,长期没有过组织生活,这个群体的党员有300名左右;有的党员既没有缴纳党费,也没有过组织生活,有的甚至和组织失去了联系,这类党员有100名左右,主要集中在工信系统的解制国有企业。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单位领导同志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同志对机关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党务工作是虚的、是软指标,做这项工作见效慢,费力不讨好,做不做无关紧要;有的只局限于年初布置,不检查不督促。对党的活动不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总是以这样那样的借口缺席,既没有起到表率作用,更没有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对党组织活动经费,经常以单位经费紧张为借口。不仅会直接导致部门副职忽视党建工作,支部书记不愿抓党建工作,也对普通党员不积极参加党的活动造成了借口。
(二)部分党员理想信仰淡化。从问卷调查和座谈调查的情况了解到,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缺乏信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缺乏信念,对现行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深刻理解,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心存疑虑;有的党员看到个别领导干部作风不正,思想不纯,一心为自己捞取好处,就对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产生悲哀;有的宗旨意识逐渐变得淡薄;有的看到比自己资历浅的同志提拔了,自己仍然在原地跳步,官本位思想开始上升;有的组织观念不强,不愿接受组织的教育监督,作风散漫,纪律松弛;有的党性修养不高,为民办实事的理念扭曲。
(三)党建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的单位制定的党内工作、学习制度虽然上了墙,也实施了一个时期,但坚持得不十分好,很多时候是流于形式,措施不够具体,机关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对机关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情况不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好的经验不能得到肯定和总结推广,存在有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改进;有的基层党组织的方法、手段只是简单的重复叠加,思考不足,创新不够。有的党支部的党务工作人员思路打不开,视野不够开阔,没有开拓创新能力;有的党支部没有把党建工作与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不知道通过设置合理的载体,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激情,推动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的党支部没有把党建工作与提升党员素质,满足党员不断进步的需要结合起来,显得简单枯燥,老套不新颖,对党员没有吸引力。
(四)党务工作力量薄弱,培训管理不到位。机关党组织党务工作者都存在“兼职化、老龄化,新人化”的情况,部分党务工作者在职能上有重叠、交叉现象,职责不清,机关党建的各方面力量没有捏成“拳头”,形不成合力,机关党建工作总的阵势不小,而实际力量薄弱;还有一部分党支部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一些部门党务工作责任制没有具体化,缺乏硬性检查标准和激励约束机制,靠党务干部做多少算多少;由于多种原因,对县直机关党务干部的管理、培训还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的培训、教育、管理机制,党务干部的培养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责任管理机制。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建意识,不断建立和完善党建制度,使党建工作能够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是健全县直机关党建工作管理责任制。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党工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各基层党组织抓落实,形成层层有责任、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强调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带头抓党建工作,牢固树立‘抓不好机关党建工作就是不称职,不抓机关党建工作就是失职’的责任意识。二是全面推行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把机关党建工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之一。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真正把机关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三是落实机关党建工作的相关配套制度。加强对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检查,防止有章不循、流于形式。三是加强对机关党建工作资料的管理,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为党建工作提供详细的备查材料。
(二)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一是必须把坚持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机关党组织要理直气壮地抓党建工作,要提高“三会一课”的质量,组织党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同时针对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形势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坚持抓观念更新、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通过社会和群众监督促进工作不断深入。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度,通过挂牌上岗和公开办事程序、制度及标准,增强机关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外部监督强度,广泛听取基层单位、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三是以树立机关良好形象为目标,发挥机关党员的表率作用。在新的形势下,_____对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前头和机关党组织、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做了新的要求,他在全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走在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前头”,要求“机关党员、干部要做高举旗帜、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做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的表率,做转变作风、服务基层群众的表率,做改革创新、保持先进本色的表率”。
县直机关党员大多数是单位的骨干力量,有的担当着领导干部,所担负的重要职务和重要工作,要在为民务实清廉,弘扬优良作风上作表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关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表率、在党要管党和从严管理干部上作表率。
(三)严把党员出入口,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在调查中发现吸收新党员入口门坎过低和对不合格党员处理出口不畅,致使部分不合格党员滞留党内,发挥不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此,必须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_____提出的“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把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关、政治审查和教育培训关,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建立发展党员质量考核和违规追究制;其次,要畅通“出口”,坚决清除不合格党员。明确不合格党员的评定和处置标准,在党内评议中,如有50%以上党员认为不合格,且有50%以上群众代表不满意,并且评议分不足60分的,可以确定为不合格党员。深化处置不合格党员评议方法,采取定性评议和定量测评、党内评议和群众评议、支部初审和党委终审相结合的办法。对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搞好区别对待,对离退休党员,可以划转组织关系,使其就近参加组织生活。对流动党员,长期不主动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既不交纳党费,又不过组织生活,严重缺乏党员意识的,可以劝其退党或处理出党,以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四)实行党务经费预算,为党的活动提供物质保障。为了保证机关党组织正常活动的开展,建议机关党组织活动经费实行预算制。每年由机关党组织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编制活动经费预算,纳入行政经费预算盘子。县财政在划拨部门行政经费时,专门设立党建工作经费科目,部门财务设立党组织活动科目。日常开支由机关党的书记根据预算和支付原则一支笔审批,并接受单位和财政监管。这样既规范了机关党组织活动经费的划拨行为和管理办法,又保证了机关党组织正常活动的开展。
(五)搭建党内激励关怀平台,激发机关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力。对在机关党建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单位、领导同志以及机关党组织、党务工作者,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表现优秀的党务工作者,组织上应重点培养,适时提拔使用。有计划地组织党务干部到市、县党校进修学习或到市内外学习考察。对企事业一线优秀党员,可以轮流选派外出学习,使他们的思想素质与身体素质得到持久保持。对特困党员建立帮扶办法,帮助贫困党员摆脱困境,发挥作用,使其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为此,建议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激励关怀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县直机关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潜力和工作热情。
(六)优化党务干部结构,提升机关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抓好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着重要从年龄结构、业务能力、干部素质三个环节入手。一是要着重优化党务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把优秀的年轻党员干部选配到机关党务工作岗位上来,提升年轻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配齐配强党务干部,优化机关党务干部队伍;二是要着重优化党务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根据不同情况,制订培训规划,分阶段、分批次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考察学习等形式逐层培养,不断充实其业务知识,开阔工作视野,提高工作水平,造就一支既懂业务,又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机关党务干部队伍;三是按机关部门同级干部条件选配的专职支部书记或专职副书记,可享受部门正科级职干部的待遇。对部门党总支所属的支部书记或副书记,可享受部门中层干部待遇。通过体制机制的转变,充分调动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同志在建设和谐__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把我县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第10篇 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问题研究的调研报告
设置非领导职务,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产物,它对推动我国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改善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调动干部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实际情况表明,目前非领导职务干部越来越多,在干部队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整个干部队伍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发挥好非领导职务干部特别是那些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尚不到退休年龄干部的作用,是摆在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非领导职务干部队伍的现状
1、队伍十分庞大,但构成和来源比较复杂。由于近年来机构改革和干部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加上非领导职数设置过滥,目前非领导职务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据统计,全市现有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508人,占县处级干部总数的50.2;各县市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4501人,占乡科级干部总数的57.1。从年龄上看,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50岁以上的占主体,占总数的54.9%,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46岁以上的占主体,占总数的49.3%;从学历上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占86.6%,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占67%。
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来源,一般分两种情况:下级提任和同级改任。下级提任分为中层干部直接提任和领导干部到龄或退“二线”后提任。同级改任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作为安抚干部的手段。有在精简领导职数中落岗后改任的;有在乡镇换届选举中落选后改任的;有要求到部门单位安排或回原住地工作主动提出改非的;有对资深人员进行照顾性安排的;有不胜任现职进行组织调整的,等等。某县市副主任科员以上非领导职务干部561人,其中因机构改革、不胜任现职等改任的非领导职务干部418人。二是作为干部退休的过渡。一些地方和部门为腾出领导岗位,对那些在一定岗位工作达一定年限的干部“先提后退”,把非领导职务视为“二线”职务、退休前的“驿站”,不安排具体工作,不明确岗位要求,单位学习、开会或者工作决策,也不通知他们参加,客观上使非领导职务的同志处于“有职无责”、“有岗无职”、提前退休的状态。三是作为人员分流的渠道。有的地方在机构改革出台明确规定:凡男年满52周岁,女年满48周岁,或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6周岁,就列入非领导职务序列安排,在换届人事调整中不作提名人选,“离岗退养”或“离岗创业”等,列为人员分流的对象。四是作为变相超职配备领导干部的途径。
2、有岗位职责,但教育管理和监督不够严格。一些领导干部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改任了非领导职务,仍然有工作岗位,也享有开展工作的权利,但组织上对这部分干部在教育管理监督上,一般不如改非以前或其他在职干部那么严格,甚至是“空白”。在教育上,一般没安排什么学习培训,更没有根据他们的实际,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单位组织学习、开会,一般不通知他们参加,对他们是否参加也没有作出严格要求。在管理上,处于放任状态,使得少数非领导职务干部长期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有的上班不准时,有的偶尔来趟办公室,有的在家休息根本不上班,有的干脆脱岗外出打工或干第二职业。但工资奖金照拿,与其他干部没有两样。在监督上,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长时间不与单位联系,单位对他们在外干什么也不闻不问,缺乏监督。同时非领导职务也存在着能上不能下、出口不畅的问题。非领导职务干部只要不犯重大违纪错误,就可以一定终身,直到退休。
3、经验十分丰富,但干部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非领导职务干部,曾经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工作阅历比较丰富。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大多数都思想情绪松懈,工作热情骤减,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长期处于“赋闲”状态,在工作中一般比较被动,工作中推一下动一下,不推不动,有的虽然想开展工作,但又担心越职越位,放不开手脚。据调查,有80%以上的乡科级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后,与单位“两不找”,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造成干部资源的极大浪费。有的甚至与单位领导唱对台戏,冷嘲热讽,指点江山,干扰单位工作,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二、影响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障碍因素
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有体制机制方面的,也有操作方面的。
1、从社会层面看,存在三种认识误区,缺乏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由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等对非领导职务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如何对待非领导职务,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作用,在认识上不一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普遍的有以下三种看法。一是代价论。认为现在改革深入人心,农村搞税费改革,国企推行“双退”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进行,各项改革都得付出成本,付出代价,都得有人承受。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赋闲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但却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二是无用论。认为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多,官多兵少,只要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就行了,让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显得多余无用,有的思想消极保守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三是实惠论。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平时不上班,但工资奖金一分都不少,有的从事第二职业,有的经商办企业,群众戏称“政治上受了损失,经济上得了实惠”,做不做事无所谓。少数非领导职务干部在经商上闯出点名堂后也觉得“今生升官的机会没有了,发财的机会还是有的”,转而追求经济上的实惠。
2、从组织层面来看,存在三种不良心态,缺乏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还没有把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对他们从领导岗位上下来后如何发挥作用研究不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使得一些单位的领导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使用存在顾虑,主要表现为三种不良心态。一是不愿用。现在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较多,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怕非领导职务干部帮倒忙,怕他们搞攀比,怕他们争权,不好平衡,情愿工资奖金照发,花钱买安逸。有的非领导职务干部在级别上与单位主要领导一样,让他们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担心他们不与领导保持一致或设置干扰,再者下面的干部也不好处理关系,不愿意让他们继续发挥余热。二是不敢用。一些单位领导认为改非干部资历老,架子大,难以驾驭。少数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由于自身素质、人际关系等原因,在单位里不受干部群众欢迎,改任后牢骚满腹,随意猜忌,搞得人心惶惶,领导不敢启用,群众怕其重新出山。少数单位由于非领导职务干部较多,安排一个不安排一个,怕顾此失彼,引起矛盾,干脆一个也不用。三是不必用。少数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在谈话后,“从此君王不上朝”,不干预、不过问也不热心单位的事务。有时单位请他们来商量工作,他们开口就是行行行,再说就是好好好,怕陷入事非之中,不愿继续革命。组织上想发挥他们作用显得没有必要。
3、从个人层面来看,存在三个不适应,缺乏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主观条件。一是心态不适应。少数领导干部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改任非领导职务后,普遍存在着失落感,情绪不稳定,表现出怕事、疑虑和羞愧的心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心态得不到及时调适,制约着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二是思想行为不适应。少数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们把为官看得高于一切,认为“升官光宗耀祖,丢官有辱门庭”,对官位产生病态的依恋。从行为举止看,由于受上述思想支配,他们在改任非领导职务时,不是认真反省自己,而是找领导说情扯皮甚至无理取闹,损坏了自身的形象和威信。三是能力上不适应。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认为“无官一身轻”,自暴自弃,放松了学习和改造,忽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把自己局限于已有水平,日长月久,不能适应基层工作的形势,挑不起重担,干不起重活,轻活又不愿干,眼高手低,谈不上发挥什么作用。
三、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的基本思路
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氛围、管理政策、建立健全机制等方面共同着力,形成合力。
1、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为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非领导职务是职务,是实职,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非领导职务干部干事、支持非领导职务干部干成事的共识。首先,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深刻认识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小康大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需要发挥每一位社会成员包括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作用,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他们毕竟曾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让他们赋闲,是对他们的不公正的对待,也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各级党组织要克服各种思想障碍,真正把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摆上议事日程,拿出解决办法。其次,要教育干部正确对待职务的升降去留,正确对待岗位的变化,破除“上荣下辱”等陈腐的封建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认识到领导职务的“是”与“非”都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不论何种职务都是为人民当好公仆,从而调适好心态,摆正位置,在新的岗位做出新的业绩。再次,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在非领导职务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典型事迹,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端正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认识和态度,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形成非领导职务也可以大有所为的浓郁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各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2、严格组织管理,将非领导职务干部纳入干部管理体制内。对不到退休年龄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不能“一改了之”,让他们“悬空”,要纳入干部管理体制内,不能游离于组织之外,放任自流。一是明确规定必须上班,必须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成为不受约束的“自由人”,更不能只吃粮不打仗。二是定期加强联系。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组织上要安排领导与其联系,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交心谈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积极为他们解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让他们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为他们努力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三是加强考核管理。根据不同非领导职务的岗位特点设置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过明确工作目标,增加他们的压力,使他们工作起来有目标、有方向、有干劲。对那些目标任务完成好表现突出的及时转任为同级领导职务,起到“提拔一个调动一片”的作用,使他们政治有奔头。
3、创造必要条件,为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提供合适的舞台。
要解决非领导职务干部赋闲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任。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其单位特点、个人年龄、能力特长、身体状况,为他们安排适当工作,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要建立“组织部门协调安排、用人单位积极推荐、个人和岗位双向选择”的干部安置模式。从目前情况看,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负责调研工作,安排围绕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重点专项工作任务和重大课题,开展综合性和专题性调查研究,就单位的重大政策、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进行调研论证。二是协助班子成员负责某一具体事务,安排他们协助领导处理某一专项事务,如堤防建设、修路架桥等重点工程建设,参与农村后进村整顿等等,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优势。三是参与中心及阶段性工作。注重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较高、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优势,安排他们参与本地的中心工作,如农村税费改革、国企改制企业“双退”、防汛抗灾、处理突发性事件等;四是保留原职级待遇让教育、科技和卫生人员归队或作为中层干部安排合适工作,发挥他们的工作特长。
4、规范政策待遇,调动非领导职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政治待遇,要视同同级别领导职务干部对待,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组织他们学习文件、听报告、过党的组织生活,列席有关会议,参加有关活动,通报有关情况,使他们与在职领导干部一样,能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单位的重大决策事项,在评先表模方面要给予同等对待。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按“缺啥补啥”的原则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多途径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能,使之适应新的工作形势,能在适当岗位正常开展工作。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经济待遇,要同同级别领导干部的待遇分开,该给的一分不少,不该给的一分不多。对工作费用、加班补助、下乡补贴、岗位津贴、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待遇要按规定给予安排。但对与领导职务相关的电话费补助、公务用车等不能含糊。对长期借故不上班的非领导职务干部要按有关规定核减有关补助等项目,使权利与义务相平衡。通过完善配套措施,落实好“两个”待遇,真正调动广大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5、加强职数管理,进一步规范非领导职务的设置。
鉴于目前非领导职务设置不够规范,有必要对各地设置非领导职务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按照“非领导职务根据工作需要,不搞平衡设置”和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重新确定,分类归档。对突破国家规定的职数限额的,要组织竞争上岗,保证非领导职务设置的质量。《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规定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比较宽松,各地在设置非领导职务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按照“条件从宽,审批从严”的要求掌握,既要发挥出非领导职务在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又要留有余地,宁缺勿滥。今后要严格控制同级改任非领导职务,不胜任现职的直接调整到下一级岗位,不搞照顾平衡。要按照干部的新陈代谢规律,建立科学的择优选拔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非领导职务资源,真正让非领导职务干部上得来、下得去、干得好。
第11篇 关于保持党员先进性问题研究的调研报告
关于保持党员先进性问题研究的调研报告
一、存在问题及成因1、党员平均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全县农村党员中普遍存在“一高三低”:“一高”,年龄偏高,55岁以上的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58%。
“三低”,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的党员占总数的82%;科技素质偏低,许多党员缺乏必要的科技知识;致富能力偏低,先进性难于体现。2、党员发展经济的意识不够强,缺乏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有的党员思想不开阔,缺乏开放、创新意识和现代经济、科技、文化知识,缺乏干事创业的气魄和胆识,发展经济的欲望不强烈,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富裕的本领。3、党员发展不平衡。
城镇发展党员较多,农村发展党员较慢,个别经济较落后的村甚至多年都没有发展新党员,非公企业党员发展较少。农村男女党员比例不够合理,女党员偏少。
4、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在农村,个别基层党支部存在班子不团结,对党员疏于管理。
在城镇一些濒临破产、解散的企业单位的党支部长期处于瘫痪状态,下岗党员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党组织生活不够正常。5、党员教育阵地的设施、设备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党员教育内容较为单一。
6、非公党组织发展党员难。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流动性大,缺乏骨干党员,党组织活力相对比较薄弱,群众心存顾虑,因而不热心向组织靠拢,使发展党员工作受到影响。
7、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情况,还缺乏有效措施。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深层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一些基层党委对抓党建的意识不够强,认为只要抓好了经济,其他一切问题也就可以解决好了。
二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尤其在农村、社区和非公企业,对执行党组织有关制度力度不够,组织生活不够健全,“三会一课”难于落实,社区、非公企业党员流动性大,农村党员的思想觉悟和党性观念不够高,造成工作难于开展。三是一些基层党委对党组织活动情况检查工作不到位,检查工作流于形式,深入基层少。
四是农村青年(特别是女青年)外出务工较多,尤其是学历高、能力强的青年,留在农村更少,一些农村难于发现合适的发展对象。五是对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力度不够,不利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六是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复杂多样,老板和雇员的背景和心态不一,党组织活动难于正常开展,增加了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的难度。
二、对策和措施
(一)转变观念,深化对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认识。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党的工作要靠党员去落实,党的执政地位要靠广大党员去维护。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提高党员的素质,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好“四个原则”,即坚持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原则、坚持注重针对性原则、坚持自我教育和组织帮助相结合原则、坚持注重实效原则,使党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先进性,使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
第12篇 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师生思想状态调研报告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近期我校研究生的思想现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省公安厅、教育厅的有关通知要求,近期我校研究生院组织开展了师生思想状态调研工作。此次调研获取我校研究生院师生近期思想状况的基本资料,为科学地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决策依据和工作参考。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本次调查从2011年5月26日开始到6月4日结束,采用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座谈等形式进行,此次调研工作着重围绕“当前高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高校学生对我国国内社会形势、国际热点、敏感问题的看法;高校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的反映;高校学生对我国涉日、涉美、周边安全形势等外交形势的看法;高校学生对大学生就业、食堂伙食、宿舍管理的看法;高校学生的主要诉求和主要愿望”等具有时效性的思想动态内容,以及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热点、学习动力以及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因素等方面的内容问卷。 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2份,有效回收率为96.8%。调查对象包括文史类、理工类、综合类研究生院各个专业学生。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我省大学业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表现健康、向上,总体态势积极、平稳,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性问题。
一、当前我院研究生的总体思想状况
1、 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
当前我院研究生在政治问题上认识端正,政治观基本正确。他们普遍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拥护、支持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对党的领导高度信任,对中央一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改革开放、我国政局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其政治立场、理想信念日趋坚定。调查表明,他们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增强。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和国家的大事较多,大学生对于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给予较大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以及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如世界反恐怖主义行动、政治体制改革、反腐败及党政廉洁建设。调查中,他们无不例外的在“当前你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这一栏目之中选填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这表明,他们能够理性的认识历史、铭记历史,以此而进行发奋图强、学习党史知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珍惜党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并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辉煌的明天。
2、 人生观与价值观
调查表明,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流价值取向予以认同,其人生态度,价值判断积极进取,勇于竞争,有比较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渴望为祖国奉献智慧,施展才华。在调查中,有80%的人表示积极关注今年的“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他们“志愿服务于七城会”,“希望在七城会志愿者服务行列中,对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事”,这表明他们关注社会时事,对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渴求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他们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药家鑫案件”,能够理性地看待这些事情的发展过程,他们相信党中央和国务院有能力处理,在行动上与其保持一致,有能力解决好这些事情。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渴望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主流积极,价值取向基本正确。可见,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认识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关系。同时,大学生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认为个人成长应当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寻求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民族前途相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3、 学习动力与成才愿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的成果也正在逐渐显现出来。我院研究生作为这些改革措施的直接受益者,自然地成为了高教改革的拥护者。而与改革相伴而来的竞争的加剧和就业的压力,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成功、成才的愿望和学习的动力,使他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提高。调查表明,学生对于高教改革,特别是有利于自身发展、提升自己社会竞争力的改革高度认同。对于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诸项政策,有过半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得到较好的落实”,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得到很好的落实”。大部分同学赞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对于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约一半的学生认为“虽然重视,但缺乏有效措施”,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表现出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
4、主要诉求愿望与学校后勤保障管理
调查表明,我院研究生的主要诉求表现为对学校研究生学风建设和研究生就业、住宿以及食堂伙食管理等保障性方面。根据调查问卷,98%的研究生注重我校研究生学风建设。他们认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而大学又是大学生教育的摇篮,一个好的学风对一个人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同时他们又认为“我校研究生学风建设有待加强”,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存在着部分学术腐败”、“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兼职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校研究生学风建设。调查表明,我校研究生普遍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他们认为,主观上“研究生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定位自己”,“加强专业知识的精细学习”,从而为将来良好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客观上,他们要求“学校应该更多的开展一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专题讲座”,并鼓励全校学生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学校应该聘请一些有成就、有过做经验的成功者来给大学生作报告”。调查表明,我校研究生普遍关注学生住宿管理问题。他们认为,“我校研究生住宿管理不够完善”、“每年新入学研究生在增多,但住宿公寓有限”、“存在着本科生,研究生混住现象,由于两个层次学生作息时间不同,很大程度上互相影响,不利于学生良好休息”。调查显示,我校研究生普遍关注学生食堂管理问题。他们认为食品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学校要全力保障学生饮食安全,尤其是“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食堂的监管,这里的监管不仅仅是一日三餐饮食秩序的维持,更重要的是注重对食堂后厨的监管,尤其是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监督管理,确保杜绝地沟油,转基因食品”。调查显示,有七成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建立开水房,免费提供开水给学生。
尽管存在着上述的主要诉求愿望,但是,我校研究生认为学校已经在尽力的解决此类问题,他们普遍认为学校有能力,也能尽快的解决此类诉求愿望。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较好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现状,较为全面地把握我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了解我校研究生思想变化的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以及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述内容是基于此次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想状况调研的问卷分析而得出,谨此报告!
第13篇 房地产研究调研报告
内 容 提 要
__区__乡,属于__市十五计划确定的三大住宅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__区__乡石桥村125.59亩的一国有拍卖地块的开发经营环境的市场调查分析,以及周边主要同类竞争物业的比较后,依据__区__乡当地的目前市场状况和对未来的预测,对项目的可行性与开发经营策划提出初步意见,并结合项目的特点优势,对项目进行了投资分析、财务评价和风险分析,以期探讨该地块进行住宅开发经营的可能性。依据本文的方案,项目总建筑面积11.7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5594.85万元。经测算项目财务净现值3620.11万元,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27.1%,因此项目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关键字]__花园 项目投资 开发经营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一、报告编制目的
二、报告编制依据
三、项目概况
第二章 项目开发经营环境分析
一、2000年国内经济及房地产市场回眸
二、__市房地产市场分析
三、有利投资经济形势成因分析
第三章 项目周边物业市场调查分析
一、投资地块的地理环境
二、__地区区域分析
三、项目周边主要物业分析
四、__乡消费者调查分析
第四章 项目开发经营优势点与机会点分析
一、房地产投资项目开发经营机会形成模式
二、项目开发经营优势点
三、项目开发经营机会点
第五章 项目定位
一、目标市场定位
二、产品定位
第六章 项目规划、建筑设计建议
一、项目总体规划建议
二、住宅建筑设计建议
三、小区配套设施建议
四、环境艺术设计建议
第七章 项目开发经营策略及投资估算
一、项目开发经营策略
二、项目投资估算
三、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四、项目投资与筹资计划
第八章 项目开发经营状况分析
一、项目销售计划
二、项目销售收入估算
三、项目经营成本估算
四、项目利润估算
五、项目现金流量、财务净现值及财务内部收益率
第九章 项目开发经营风险分析
一、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二、项目敏感性分析
三、项目开发经营主要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第十一章 结束语
第十二章 附录及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前 言
一、报告编制目的
1、在对项目开发经营环境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所处的区位环境,对该地块的市场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
2、对项目的可行性与开发经营策划提出初步意见,并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筑方案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3、结合公司的状况和项目的特点,探索项目开发经营的可行方式。
4、对项目进行投资分析和风险分析。
5、对项目决策及其实施的优化提出建议。
二、报告编制依据
1、__市规划局规划方案;
2、亿房网
3、国家建设部及__市颁布的与房地产相关法律与政策;
4、__市2000房地产年鉴;
5、现场勘察和实地调研所得资料。
6、__市新洪泰中介代理公司提供的资料
三、项目概况
该地块位于__区__乡石桥村,总面积约125.59亩,属于__市十五计划确定的三大住宅新区之一__乡居住组团,对于新型住宅开发有极其重要意义。根据__市规划局的要求,该地块已经基本平整通水通电,经市人民政府武政土字[2001]2号文批准同意,且可以免收城市基础配套费。并确定该地块的主要用途是住宅用地,容积率不超过1.4,建筑密度22.5%,绿化率不低于40%。主要建筑形式为多层,建筑限高一般在24米以下,,也允许建高层(40米以下),但比例不得超过20%。
根据调查分析及以上资料,项目产品定位为中等档次的住宅新区。建筑形式采用组合式:多层60%,小高层40%,并初步确定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①总用地面积:8.37公顷,合125.59亩。
②容积率:1.4
③总建筑面积:11.72万m,已全部结束,感谢你的阅读。
第14篇 企业学习实践活动调研报告:关于搞活经营的对策研究
谈 笑 听 君 音
根据__公司党委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的统一部署,我来到______公司联系点,通过深入职工群众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广泛征求职工群众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梳理后,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______公司是__公司经过三轮整合后四家周转材料归并起来的单位,主要经营建筑周转材料的租赁。现有职工77人,其中女职工9人,患大病的6人,职工平均年龄为48.7岁,下设两个生产单位和两个附属单位。班子成员由7名同志组成,下设4个党小组,党员总数29人,占职工总数37%。周转材料拥有量:钢管4500吨,扣件50万只,截止目前,库存钢管1500吨左右,扣件12万只左右,__公司内部市场占17%左右,外部市场占83%左右。年固定成本471万元,变动成本253万元,合计年成本费用724万元,平均每月发生成本60万元左右。若按现有的周转材料100%出租率计算,每个月的收入55万元。今年以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民建和工建项目大幅减少,周转材料市场能力过剩,需求矛盾突出。公司再次整合后,人多,可用资产少,成本压力大。
二、制约经营的主要因素
1、内部市场萎缩,矛盾突出。随着“两板”工程和新区建成投产,__公司承担集团公司内部的土建工程越来越少,使原本为保障__公司施工需要而集中起来的周转材料没有了出路。即使__公司有少量的内部工程,由于各施工队和项目部也都以外包的形式进行运作,使得这一块的周转材料的使用趋于社会化,周转材料供大于求的矛盾相当突出。
2、外部市场竞争激烈,且风险大。周转材料租赁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朝阳产业,本市共有40多家规模不等的国有和民营企业从事这个行业。随着本市一些大项目的完工以及金融危机导致房地产业的下滑,大量的周转材料处于库存闲置状态。为了在极度萎缩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加上建筑市场一直处于无序的竞争状态,使得外部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不择手段,租赁价格一直在低价位徘徊。同时由于外部建筑市场施工队伍鱼龙混杂,诚信度下降,拖欠租金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收不回来成为坏帐,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
3、体制机制不活,竞争能力低。国有企业体制决定了企业现行的运行机制,程式化的管理模式使国有企业失去了市场竞争的优势。现在的市场稍纵即逝,当某一个项目需要某一模数的材料而家里没有库存时,民营企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而作为国有企业无论是添置新材料还是转租都必须层层报批,当拿到批文时,市场已被别人抢占。在员工的管理上,国有企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激励机制,管理者对员工管理的权限十分有限,失去了人力资源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业务过于单一,缺少发展后劲。______分公司目前从事的主业仍然是周转材料的出租,从原__公司划分过来的租赁站虽有少部分小型机具出租、维修和提升设备的安装、拆除,但每月不到2万元的收入,而划过来的人员月工资达到8万多元。由于目前周转材料的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制约着市场的发展前景,单纯的依赖周转材料使公司做大做强起来,的确存在很大的悬念。另一方面,由于现有正式职工77人,每月工资及附加达到33万多元,而钢管和扣件的维修量均不超过总拥有量的15%,按照民营企业的同等规模,只需20人左右即可完成收、发、存、修的任务,人力资源过剩,成本压力大。
三、解决矛盾的办法和发展方向
1、坚持开拓市场为第一要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开拓市场是它永恒的主题。有了市场,才有出租量,才能获得经济效益。这是企业全部工作的落脚点,任何时候丝毫也不能放松。______公司当务之急,就是要使周转材料库存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在__公司内部市场低迷的时候,扩大外部市场的份额不仅成为眼前的当务之急,也是今后开拓市场的主攻方向。一是要加强营销队伍的力量,将企业内部具备材料租赁行业能力的相关人员充实到营销队伍中,同时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让他们在搜集信息、跟踪项目、履行合同中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二是发挥自身材料资源的优势,使特殊规格的材料做到人有我精,人无我亦有,抓住市场短缺的机遇满足用户需求。三是坚持“三个为主”:以__公司内部市场为主;以民用建筑工程为主;以老客户为主。同时加强同民营企业的横向联合,拓展外转租市场的份额,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四是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材料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通过对材料的定置管理,为用户提供快捷、方便的工作。同时注重材料采购、维修质量,确保用户租用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2、在“双赢”中树立品牌。在当今的市场经营中注重品牌意识,通过树立自己的品牌,展示企业的形象,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______公司在目前材料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坚持“双赢”的经营理念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通过实施“双赢”,在用户的心中树立起诚信、公道、实惠的形象,有利于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一是实行灵活的价格体系,根市场情况制订价格标准,施工淡季与旺季不同的取费标准;长期与短期不同的取费标准;大租用量与小租用量不同的取费标准。利用灵活的价格杠杆实现同用户互惠互利目的,提升材料出租率。二是在清欠中实施“双赢”的策略,对于一定大额的且拖欠时间久的租金,可根据债务人实际支付能力给予适当的让利,以求达到让利不让市的效果。及早回笼资金,确保资金链不断,有利于企业生产正常运行,及时收回租金,同时也规避了市场风险。
3、优化内部运行机制。练好内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一是用创新的思路做好周转材料的科学管理,钢管根据工建和民建的模数的需要,定尺、定量、定置码放,既方便了用户选料,又优化了施工现场,展示了企业的窗口形象。二是抓住成本控制的牛鼻子。______公司的效益是通过一分一厘、日积月累起来的,控制变动费用的发生,特别是非生产性开支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要从一点一滴抓起,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度电,一张纸,把费用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要认真做好材料的收发工作,把好验收关,加大索赔力度,避免材料的非正常性损耗。三是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在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的同时,做好建章立制,要从严格劳动纪律入手,规范员工的行为,建立一个良好的生产工作秩序。要加大厂务公开的透明度,让职工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在维护企业大局的前提下维护员工的个人利益。特别是要认真抓好二次分配,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达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
4、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主辅结合”的方针,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主业除了经营现有周转材料租赁外,尽快启动砼搅拌站。建立砼搅拌站既符合______公司的长远利益,也符合__公司自身长期发展的需要。作为______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砼搅拌站的建立对于提升工作量、缓解当前的成本压力无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解决了人力资源过剩的问题,让一部分员工专业技能有了用武之地。辅业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安装、维修资质和技术力量,承揽一些与其相关的任务,如内外市场的行吊、塔吊、井架等安装和维修,弥补主业任务的不足。
总之,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开拓市场、搞活经营、促进发展”这根主线,采取灵活、务实的经营思路,大力拓展内外市场,增大创收空间,实现资源转化增值,就会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实现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把学习实践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第15篇 宠物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研究
宠物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研究
宠物一般是指家庭饲养的、作为伴侣动物的犬和猫等。其中,宠物狗和宠物猫无论是在家庭拥有率、规模还是消费者偏好方面都占据着绝大部分市场。
由于宠物能够缓解人类压力,改善人类健康,愈发得到人类的广泛喜好。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宠物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其生存质量也不断提高。人类为自己的宠物购买食品、服装、附属用品,接受医疗、美容、驯养等服务,由此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宠物产业。宠物产业是指所有与宠物相关的行业, 宠物产业链包括宠物饲养、 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宠物医疗、宠物美容、宠物培训、宠物保险以及宠物善终等。
一 全球宠物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国际宠物市场已经逐步成熟,养宠物已经成为社会发达的一种标志。人们对宠物的日益喜爱促使宠物数量快速上升,进而促使宠物产业逐渐成长壮大。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宠物美容、宠物医院等新兴产业相继产生、快速发展,并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宠物市场日趋完善。
据统计, 2014年全球宠物市场规模达到997.41亿美元,预计 2015 年将达到 1,050 亿美元。在过去五年中,全球宠物市场均保持了 4%-5%的同比增速,稳定增长的引擎则主要来源于新兴市场的高速成长。
2009-2015 年全球宠物市场规模
美国是全球第一宠物大国,养宠物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宠物按数量多少依次为狗、猫、淡水观赏鱼、鸟、爬行动物等。庞大的宠物消费市场加快了宠物产业的细分步伐,美国宠物产业包括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宠物医疗、宠物交易、宠物服务等多个门类。
据数据显示,美国约 65%的家庭至少拥有一只宠物。1994 年,美国宠物产业消费规模仅为170 亿美元;2015年, 美国宠物产业消费规模达到 602.8 亿美元, 预计 2016 年将达到 627.5 亿美元。美国宠物经济发展的爆发期从 21 世纪初期开始,到 2003-2005 年发展最快,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7.5%以上。随后,美国的宠物产业进入平稳增长期,虽然经历了 2008 年金融危机和经济复苏期,但宠物产业仍保持着超过 4%的增长速度。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美国,饲养宠物有着广泛的家庭基础,自2004 年至2014年间,饲养宠物的家庭比例始终保持在 60%以上,且在最近几年该比例略有提高,饲养宠物已成为稳定的社会需求。另外,从该图中亦不难看出,在美国饲养犬类和猫类宠物的`家庭数量和占比均较高。至2014 年末,饲养犬类宠物的家庭数量为5,440 万户,占美国全部家庭比例的44%;饲养猫类宠物的家庭数量为4,290 万户,占美国全部家庭比例的35%。同时,该两项指标与美国饲养宠物的家庭比例变动趋势一致,即在最近几年略有提高、长期来看趋于稳定。
受上述情形影响,美国的宠物数量亦呈现出在较大规模上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具体如下:
如上图所示,除淡水鱼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各类别的宠物数量相对稳定,且保持在较大规模,至2014 年末,宠物犬的数量为7,780 万只,宠物猫的数量为8,580 万只。
庞大的消费群体派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2014 年,美国宠物食品与用品的市场规模已达507.43 亿美元,并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具体如下:
二 中国宠物行业发展现状
相比于国际宠物市场,国内宠物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近年的市场规模增速在年均30%以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可以把宠物行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种子萌芽期(1990-2000年) ;第二个阶段:发展启动期(2000-2008年) ;第三个阶段:快速发展期(2008 年至今) 。目前国内宠物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1)市场规模
据统计,2014 年国内宠物行业消费规模为 719 亿元, 2016 年有望首次突破千亿规模,2020 年有望突破 2,000 亿元。
2004-2014 年国内宠物行业消费规模与同比增速
(2)发展特点
我国的宠物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几年来保持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长率。国内宠物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市场迅速发展。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居民消费观念发生较大变化,饲养宠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从2004 年到 2014 年的十年间,中国的宠物行业消费规模增长了 36 倍,宠物食品、用品、美容保健、宠物医院等产品与服务市场日益升温。
二是形成一批宠物产业基地。随着宠物经济的不断发展,众多企业投身于宠物产业领域,在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宠物食(用)品的生产基地。成都是全国最大宠物犬繁育基地,并正加快集聚宠物食品企业,打造宠物食品生产基地;广东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和水族器材产销基地;温州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皮质狗咬胶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欧、美、日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面临着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 近年来, 我国宠物企业积极加快发展步伐,产品综合品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国宠物企业无论在产品质量、还是品牌认知度方面都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以宠物食品为例,目前国外企业占领中国绝大部分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而中国企业主要占领中低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