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孩子调查报告6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8

孩子调查报告

第1篇 调查报告家长和孩子沟通时最怕什么

小调查:爸妈最怕孩子报喜不报忧

和孩子沟通时,最不喜欢的事?

多数家长表示,不太喜欢孩子报喜不报忧。震爸说,有时孩子在校被同学欺负了,回来也不说,把家长活活急死。如果孩子不把这些事说出来,闷在心里,长期下来,怕会有心理问题。

觉得孩子到了哪个年龄段,容易出现沟通问题?

除了青春期,还是青春期。霏妈表示,现在孩子读六年级,平时沟通也比较多,感觉上和女儿还是属于交心的关系,“不过估计青春期后,她会嫌我烦。”

一般选择什么时间和孩子沟通?

很多父母选择在晚上睡觉前和孩子进行沟通,因为这个时间段是全家最温馨,气氛最好的时候。孩子功课也做完了,压力也没那么大。

和孩子沟通,你有什么好方法?

孩子的交流可以在入学时就培养,像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问问孩子快乐不快乐。还有妈妈提出,学会听孩子说话,在倾听过程中能配合孩子的节奏做互动。另外,要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孩子大了,总会有一些小秘密。

什么办法都有人用过了,心理老师告诉你最佳沟通方案

潜伏qq、微博,很糟糕 写信谈心,很管用

网上潜伏,不如写信

心理老师说,亲子沟通最要紧的是“理智”。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其实只占表达内容的30%,其他70%由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等传达。因此,爸妈有时语气差一点,语调高一点,都可能引发孩子的情绪反应,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而写信,只通过字来传达意思,不容易引起类似情绪反应,理智的程度比较高。这种沟通方式不容易让孩子走极端,相反,可能让孩子坦然接受父母语言中对的地方。

“当然除了写信,在qq和微博上聊天等间接交流方式,也可以达到相同效果。但父母潜伏在孩子的qq群或者微博上,像探秘一样了解孩子的方式,我不赞同,因为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应该建立在孩子是可以被信任的基础上。”心理老师说。

除了青春期,五六年级也是一道坎

根据多年心理咨询的经验,心理老师发现,除了初二下初三上,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容易在亲子沟通上发生问题。另一个容易发生亲子沟通问题的年龄段,是小学五年级下、六年级上。要是解决不好,到初二初三这个节点,会无法收拾,心理老师就曾碰到过初二男生把母亲打骨折的案例。

“不是说沟通问题这时才产生,而是之前就有问题,积累到这时爆发。时间不会持续很长,但会很激烈,严重的会发生离家出走、说出伤害父母心灵的话等。”心理老师说。

为什么孩子的情绪会积累到五六年级才爆发?心理老师说,这是因为五六年级适逢孩子的独立意识萌芽,有力量敢于反抗让他们感到不满的父母,而且还是那种不管后果的反抗,而之前则是有贼心没贼胆。

这种说法方式,你可以试试

碰上孩子火山爆发的爸妈怎么办?心理老师建议,爸妈可以采用以下的言语沟通模式

对孩子不再是指令性的,而是给孩子选择权。

例如早起穿衣时,把以前的“今天天冷,快把外套穿上”,改成“今天天冷,你可以穿毛衣,也可以穿厚外套,选一样吧。”

制止孩子犯错误时,把“你只能做什么”,改成“你不能这样做,这样触犯了爸妈的接受底线,但只要比这事程度轻,都可以。”

第2篇 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对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在历时近10年时间的探讨、尝试与实践的基础上,认定决定农村初中留守孩子是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管理,而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管理,关键又在于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的自我管理,并从中摸索出一套能适合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分析;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中国亿万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务工那天起,中小学校园里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孩子。接下来是政法界传来一组组令人震惊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数据,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直线上升!而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大多数是留守孩子!而这些违法犯罪的留守孩子,又绝大多数是初中留守孩子。从此,留守孩子成了问题孩子的代名词。接着,全社会都开始高度关注:呼吁学校重视,家庭重视,社会重视!

那么,真正值得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留守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二、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现状及分析

从这4个调查统计数据表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现状主要存在以下6个问题:一是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无规律,随意性大;二是留守孩子假日学习自觉性不高;三是网吧由城市向农村战略大转移后,留守孩子网络成瘾人数剧增;四是留守孩子假日参加不良娱乐种类多,人数比例大;五是留守孩子假日非正式群体人数比例和违法犯罪人数比例在增加;六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特别孤独,需要家长、老师、同学及社会的参与和帮助。可见,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问题,关键在假日!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双休日、节假日肯定是农村初中留守孩子一个非常广阔的生活空间。一到假日,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从平时学校严格的管理中解脱出来,好好地放纵一回自己。殊不知,这样绝对自由的假日生活,孩子们完全可以推翻学校平时的任何良好的品德行为规范教育,这就是我们称之为5+2=0的效果。

看似短短的1天或几天,一个寒假或暑假,却在不经意间,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使得他们形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渐渐发展为积习难改、违法犯罪的结局。

假日,对农村初中留守孩子来说,真的不可忽视!我校教师先后分别在《湖南教育报》、《湖南日报》、《衡阳日报》发表了《填补中小学假期德育工作的空白》、《不可忽视的空白》、《农村中小学生假期生活面面观》等文章,呼吁社会、家庭、学校对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进行高度关注。

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状况,是一面镜子,它折射了家庭、学校、社会在留守孩子管理上,存在着一个可怕的空间。如何为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创造一个生活快乐、健康成长的假日生活空间?有无行之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问题?能否为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提供一个自我管理的模式?

三、对策研究

要给留守孩子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生活空间,要解决其假日生活中林林总总的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点太多,面太广,线太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留守孩子本身的配合。

内因才是决定因素。要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不如让留守孩子从自我做起,让其学会假日自我管理。

2023年,我校成立了《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课题小组,我们围绕着两个目标进行研究:一是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让他们在一种自我管理的模式下度过假日生活;二是构建一个能保障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快乐、健康、安全的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让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充实、快乐、健康、安全的环境管理服务空间。

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利用假日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个性化、有规律的学习、生活、成长模式,形成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学习生活格局;以实践探究活动为载体,加大学习资源开发力度,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校为主,依托社会,家庭为辅的双休日、节假日教育活动,建立家、校、社联系的桥梁,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更加健全,进一步促进留守孩子假日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充分发挥育人作用;通过实验与研究,创设一个能让留守孩子在假日里,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学习在娱乐中得到提高、生活在指导下健康有序、品德在假日里得到提升的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

2023年开始,课题组根据初中留守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了一个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手册》。我们经过历时4年的反复实验与跟踪调查,发现该管理模式完全适合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下面是我们学校留守孩子试用《自我管理手册》前后的几组数据对照(见表5表10)。从这些对照统计数据来看,我校的留守孩子使用《假日自我管理手册》后,假日生活有了下面3个方面的亮点:一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充实了;二是他们的不良行为在渐渐消除;三是家庭、学校、社会及留守孩子对假日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一,自我管理模式是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的必备指南

我们在长期以来对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创设了一个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即围绕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在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学业规划、交友处世、礼仪修养、社会责任、假日活动等7个方面,编写了一套《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手册》的校本教材,让学生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我们的研究思路是:

为了证实可行性,我们还把这个模式在本镇的其他3所初中和周边2个乡镇的2所初中进行了同期同步研究实验。发现:近4年来,参与课题实验的7所实验学校的初中留守孩子假日违法犯罪率在直线下降,近2年为零;有90%的留守孩子基本上能自立自强,做到自我管理。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第二,构建家校村留守孩子假日生活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不只是研究让留守孩子学会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我们还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我们以学校为主体,研究构建一个与这三个方面协同联手的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对留守孩子的每个家庭,建立了家长或监护人能保障随时与之联系的网络,如联系电话、手机信息、qq群、家庭住址、务工住址等档案,在全县率先办起了留守孩子监护人的家长学校(省关工委已授予了示范性家长学校称号);与关工委、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村民小组、派出所、网吧游戏厅等,确定日常联系点、联系人,确保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有一个绿色生活环境,聘请离退休教师、离退休干部、离退休工人、退伍军人等担任留守孩子的签约代理家长学校为留守孩子设计并组织举办有计划性的留守孩子的假日活动,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开通校园绿色免费网吧。

第三,将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教育,列为学校常规德育工作范畴

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人数在增加,在在校学生中,已占80%以上的比重。毋应置疑,他们本身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所在。因此,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是学校常规德育的主体部分。学校自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课题组成立以来,调整了传统的德育管理结构与模式,在日常德育活动中,处处将留守孩子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我们深信,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能够在自我管理的前提下,在家校村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大环境下,他们的假日生活,一定能够快乐而充实,健康而向上。

第3篇 家长是否可以在家教育孩子调查报告

关于家长是否可以在家教育孩子调查报告

“如果从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那么就已经晚了两天。”这样的育儿观念,正引领着很多父母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进行漫长的育儿教育。一批早教机构应运而生,一群年轻的爸爸妈妈怀抱着几个月大的宝宝早早走进早教机构,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正在兴起的早教行业缺乏必要监管,良莠不齐。教育专家指出,家长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该亲自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不一定非要到培训机构。

读者反映

给孩子报了早教班却心存困惑

市民魏女士是一名大学辅导员,年薪两万元。前不久,听说周围不少朋友给孩子报了专业化的早教班,虽然她对早教班一直“很懵懂”,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她利用暑期,带着15个月大的儿子走访了石市一家又一家的早教机构,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听,经过精挑细选,最后选中了石市一家据称是世界连锁品牌的早教机构,以10047.5元/100个课时(注:一个课时55分钟)的价格给儿子报了名。

“这个价儿还是店庆价,要不然更贵!”魏女士说,她最早接触早教机构,是在怀孕期间,当时她听了不少关于怀孕、分娩的讲座,讲师都会建议家长给孩子报早教班,说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发展。后来,她发现不少年轻家长痴迷给孩子报早教班,还常听周围的朋友说“谁谁给孩子报了早教班,早教班如何如何好……”

“早教班为何这么贵,竟然比大学学费还贵?孩子上早教班真的能更好地发展?”如今,魏女士每周都会陪着儿子定点“上课”,但她依然心存困惑。

记者调查

报个专业早教班,动辄上万元

据了解,目前石市早教机构有3种模式: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幼儿园为抢夺生源开办的早教班、专业化的早教机构。记者调查发现,最受家长青睐的还是专业化的早教机构,这种早教机构多以加盟形式运营,为一些国际、国内知名的连锁品牌,当然,也包括本地化的品牌。但无一例外的是,价格不菲。

_月_日,记者随机走访了省会七家专业化的早教机构,发现这类早教机构都会让家长选择“课时包”,一般而言,一套早教课程从24课时到120课时不等,每个课时为45分钟到1个小时,收费则在数千元到万余元不等。

以石市一家国内连锁早教机构为例,一名6个月大的宝宝接受早教培训至2岁左右,一套96课时的课程价格为9000多元。平均算下来,一次45分钟的课程收费约为100元。而石市的一些国外连锁早教机构的价格则更为昂贵,一套96课时的早教课程收费为1万元至1.2万元不等,平均下来每个课时约100元至120元。此外,在收取课时费的同时,这些早教机构还会收取100元至360元不等的会员注册费,以及体能测验费和材料费等。

硬件设施堪称完美 老师资质却难保证

专业化早教班收费如此高昂,那么它们的师资质量、教学环境能否保证?记者调查发现,这类专业化早教机构大多设在市中心的`高档写字楼内或一些高档住宅区附近,环境布置十分温馨,有成套的游乐设施,并配有专门的学习室、母婴室等,硬件设施堪称完美。

“我们的授课老师都要经过严格挑选,学历都在本科以上,英语六级或专业八级。此外,他们还要经过总部培训,培训3个月或6个月,合格者才能上岗。”一些早教机构的接待顾问介绍说,他们是连锁机构,教案都是经过国内或世界专业研发队伍研发的。虽然中国目前对早教机构教案没有统一规定,但他们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绝对超前。

然而,一位业内人士则告诉记者,目前早教方面唯一获得国家认可的只有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证,可石市大部分早教机构的教师,一般只持有幼师资格证,或教师资格证。虽然上岗前该机构会为授课老师提供相关培训,但这些培训都没有统一的考核规范,很难保证教师的从业素质和能力。

此外,据了解,我国尚未设置0-3岁亲子教育专业,只有少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延伸到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领域。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只专注3-6岁的幼儿教育,有关0至3岁的教育研究并不多。

准入门槛低,只需办张工商营业执照

记者走访时还发现,这些专业化早教机构多数只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也只是“教育咨询”“教育培训”等服务内容,并没有获得从教育部门取得的任何教育资质。

对此,一家世界连锁品牌早教机构的管理者无奈地说,她最初经营这家早教机构时,就遇到这一“尴尬”,去教育部门申请办理教育资质,却被告知“0-3岁的婴幼儿教育不归教育部门管”。此后她找了一圈,只在工商部门办了一张经营范围为“教育咨询”的营业执照。“我认为,早教就是针对0—3岁婴幼儿进行的开发其潜能的教育,应该属于教育部门的管辖范围。”她说,专业化早教机构无法从教育部门取得教育资质的现状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她还介绍说,目前石家庄早教市场正处于逐步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认可它。但由于缺乏行业监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这一行业准入门槛很低,一些人为了盈利,租了几间办公室,招了几名幼教老师,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宣称做早教,这样对该行业发展和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极为不利的。

各方声音

家长:

效果不像宣传得那么神

_月_日,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年轻的家长,他们都已经或正考虑给孩子报早教班。对于报班的目的,家长们无一例外地表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或者“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一些家长甚至还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就是被早教机构的宣传册所吸引,上面说能“开启智力”、“激发潜能”、“培养宝宝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然而,对于早教班的效果,多数家长表示不像宣传得那么神。

早教机构:

别想着只为了孩子考高分

石市一家世界连锁早教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孩子0—3岁脑神经发育最为迅速,相当于成人的60%,3岁时,大脑尺寸已相当于成人的80%,让孩子上早教班很关键。她发现,不少家长为孩子报早教班,就是单纯地想要开发孩子智力,为孩子考高分做准备,这样想是错误的,因为专业化的早教短期内是看不到效果的。

专家观点

家长在家同样能教育孩子

那么,0—3岁的婴幼儿是否需要早期教育?家长该如何选择早教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龚蓉认为,家长存在一种教育误区,认为只有让孩子坐在教室或到某个机构上课,才算是在接受教育。这种错误的想法才导致不少家长盲目跟风,痴迷给孩子报早教班。

龚蓉说,其实,宝宝从一出生起,就开始接受家长无意识的早教,家长轻抚宝宝、哼歌或带着宝宝做游戏等,都是在无意识地培养孩子身体、运动、情感、认知等各方面的能力。在她看来,专业化的早教机构提供的是一种教育服务,它在开发宝宝各项潜能的同时,更多的是教授家长该如何更好地培养宝宝。如果家长有一定的育儿经验,那就大可不必盲目跟风,给孩子报早教班,因为自己在家就能教育孩子,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龚蓉说,如果家长想给孩子报早教班,就不要抱着给孩子报了早教班就等于赢在了起点的目的。因为有很多孩子在3岁以前,父母很重视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潜能,在智力测查中孩子能得高分,可上小学后,孩子的超常性就没有了,甚至还出现不少问题。

在目前早教行业缺乏必要的监管的情况下,家长选择早教机构时,一定要更加慎重。

第4篇 暑期实践调查报告: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

在今年的暑假期间我做的是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的一个调查。如果说青年人是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孩子无疑是天边的那第一抹朝霞,只有当朝霞绽放出其最绚烂的画面,一个艳阳高照的丽日晴天才会蓬蓬勃勃而生机盎然。

当你观察城市的生活时不难发现,有很多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上学,上补习班,请家教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城市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了的,然而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家长对待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又是怎样的呢?为了了解这一情况,我到了一个农村的每一户的家中,和家长面对面交流、询问,并做了分析,并做了以下总结:

一:农村家长对待教育程度有明显的提高

在旧社会,农村人的心里总还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认为女孩子不要接受什么教育,男孩子也只需要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之前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基本上也就是呆在农村种田!然而通过这次我的小范围调查,并且统计发现,在100名家长的被调查人中有94%人认为在现在的社会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是非常需要的!并且有75%人认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对现代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是能够体现出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进步!

二:家长会努力让自己的孩子完成学业

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很大,农村的经济水平很低,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家里的收入都不高,甚至收入很低,不能支付自己家孩子的学习费用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发现,仍然会有94%个家长坚持会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的孩子无论如何完成自己的学业!

三:有些家长开始意识到要接近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

有一位被调查的家长这样说道:以前我基本上不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然而当我这几年在外面城里打工后,我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只有好还读书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才不会像我一样,只会一辈子当农民,给人家打工听到这段话,我们不难意识到,有很多不同的农村家长正在慢慢的改变旧社会的读书无用论,正在走向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情况,开始接近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会抽不点时间督促孩子学习,并且也会到学校了解学习生活情况!

同时在这次的简单调查当中,我也总结出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急于等待解决的!

一:少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根本就是不管,或者管不了!

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6%位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不关大人的事,10%位家长认为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没有影响的,也就认为不需要去管孩子的学习教育问题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在教育这一大块内容中,家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家长的行为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教育理念。同时由于很多农村家长长年在外打工,许多孩子隔代相哺,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养成了骄惯、放任等不良习气。学校管不了,家中没人管。一些孩子在学校拉帮结派,相互影响,共同逃课、闹事。最后演变成厌学辍学。很多的学生就是因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无心学习,于是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就跟着父母外出打工。

二:有极少数家长过度望子成龙,把家里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孩子的弱小的肩膀上。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只有一个家长是这样的,在学习上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比如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考年级的前三名,不然回来挨打、挨骂,比如不让孩子玩耍,只能一直学习,等等,没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高压手段得不偿失。

三:农村经济落后,社会文化发展落后,严重影响了农村家长能够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农村的发展中,很容易因为经济的落后,形成恶性循环,因为经济发展落后,文化落后,教育水平低,能够建设家乡的能力弱,经济水平就又低,文化又落后,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归根结底,真真正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力推动农村的经济,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从而使每位农村的家长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孩子教育培养的程度也就自然提高!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个较好的两性循环。

通过本人的这次调查,还看出有不少的家长由于考虑到自己的文化水平,时间有限,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做出简单的辅导,也不会请家教进行辅导。少数的家长仍有让孩子尽快增加自己家庭收入的思想,可能会让自己的孩子前途灰暗。

有53%人认为自己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还是非常重视的,有20%人说还是比较重视的。到底要如何提高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程度还是需要这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这方面的情况也将继续需要关注!

二、调查总结

通过对调查问卷各组问题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

1. 义务教育减免学费,助学贷款等政策是利民的好政策,希望国家政府能继续推行并且完善这样的政策。我们也看到还有一部分农村居民仍为孩子上学发愁的情况,我们希望国家在减免学费的同时能给与这些孩子一些补助。

2. 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希望家长不要只停留在对孩子的期望,还应该落实到行动,毕竟这些未成年的孩子的自制力,辨别是非能力都还需要大人的引导。家长应该尽到教育子女的义务,而不要只因为工作的忙碌就把孩子的教育全托付给学校。毕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是最大的。

3. 针对当地的教育情况,我们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完善教育设备,提高教师质量,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学风。

4. 我们给孩子们的希望:希望你们在简陋的学习环境下刻苦奋斗,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成强壮体魄,扩大自己的眼界,提高自身的素质。终有一天,凤凰山会飞出更多的金凤凰。

第5篇 六年级叙事作文 : 孩子假期调查报告

调查原因:好不容易盼到假期了,本想痛痛快快的玩一场,可妈妈又在催我去补习班,补、补、补,我晕。其实饱受补课之苦的又何尝我一人呢?每到双休假期同学们就赶集似的奔波于各个补习班,可又有几人愿意补习呢?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补课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我在班里调查了72人,结果有69人说不愿意补课,只有3人是自愿的。我把同学们在补课班的表现归为三类。

1、云中漫步者迷迷糊糊上学,稀里糊涂放学。

2、地下工作者老师上面讲,他在下面玩。

3、逍遥逃学者老师和家长稍有疏忽,他便溜之大吉。

三、调查分析: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反感补课呢?我分析了几点原因:1、家长不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去补习班。我认为这样做对孩子来说是太残忍了,只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孩子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最后会丧失学习的兴趣。2、家长们送孩子去补习班,剥夺了孩子们玩的时间,让双休日、寒暑假变成了黑色假期。放假比上学还累,孩子们没有一点自由时间,孩子们会受不了的。

四、调查建议:

1、家长们应还给孩子双休日和假期,鼓励孩子们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

2、家长在为孩子选择。

补习班时,应尊重孩子的意愿,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兴趣是热爱的前提,这样才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强行给孩子增加营养,反而会营养不良的。

家长们,好好反思一下吧,让我们尽早从补课大军中解放出来吧!还我们一个金色的童年。

六年级:刻薄伱的离开o

第6篇 青年大型调查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有的逃学旷课,有的抽烟喝酒,有的打架斗殴,有的偷窃赌博如果没人管束,他们也许还会走向犯罪的深渊。

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坏孩子。曾经,张强就是这样一个坏孩子。

张强,28岁,家住北京通州,2023年因为杀人而入狱8年多,那时他还不到18岁。而在此前,他一直混迹于江湖,这么说吧,除了黄赌毒,其他什么坏事都做过。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过往。

张强口中的坏事在青少年工作者看来叫不良行为,他们给这个概念作了一个定义,那些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行为,包括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抽烟喝酒,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都被叫做不良行为。

那么那些被打上不良行为印记的坏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可怕的小毛病:超三成青少年不良行为始于抽烟喝酒

事实上,张强曾经是个好孩子,而且还是那种学习很好,老师很喜欢的好孩子。转变出现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时,由于父母离婚,张强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印象里开家长会时,从来都是爷爷去。走在大街上都会有一种不平衡的感觉,觉得自己比别人缺了点什么。但他唯一不缺的就是钱,因为无法给予他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便试图在物质上补偿他。

身上从来没少于过300块钱。这引来了很多觊觎,总有大孩子向他伸手,他也常常因此受欺负。

因为家庭的原因让他养成了不愿意向家人倾诉的性格,总想着靠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我有个只比我大几岁的叔叔就会帮我出头,身边也因此有了一帮小哥们儿。此后他便开始跟哥们儿一起出去吃饭喝酒,再有大孩子欺负他的时候,他也学会了反击。

于是,从抽烟喝酒,到打架斗殴,再到后来跟社会不良青少年交往,模仿电影《古惑仔》里的情节,进而混迹黑社会,直到他失手把一个碎了的啤酒瓶扎在另外一个人的脖子上,他觉得就像是有什么力量推着他一样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这跟调研报告的数据不谋而合。

调研报告中,抽烟喝酒通常是青少年不良行为发展轨迹的起点。这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毛病,而正是这些小毛病,却让很多青少年滑向犯罪的边缘。

课题组对7种不良行为按照最早发生的人数比例排序,其中前4种不良行为分别是:抽烟喝酒(37%),打架斗殴、辱骂他人(29.6%),逃学、旷课、夜不归宿(14.8%),与学校和家庭关系紧张(7.4%)。在7种不良行为中,这4项经历最可能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早发生的不良行为。通过数据,他们给有抽烟喝酒的不良行为青少年大致描出了一条发展轨迹: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与学校和家庭关系紧张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报告中还显示,超过六成的不良行为青少年有两种以上的不良行为,而且这些行为往往相伴相生。

课题组认为,抽烟喝酒及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风险因素,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网络成瘾以及携带管制刀具等不良行为的危险程度也很高,而且六成犯罪青少年在犯罪前大多具有2~5种不良行为。

而北京大兴区朗润社会工作事务所主任任力欣则发现了另一个现象,在犯罪的青少年中,80%都有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杜亮(化名)第一次产生不良行为时才只有9岁。

因为母亲早逝,独自在北京打拼的父亲无力抚养杜亮,便把他寄养在河南郑州的叔叔家,因为婶婶并不关心他,更不会给他零花钱,没钱买文具的他开始偷拿同学的笔、本等文具。直到后来回到父亲身边,他以参与多起盗窃案件并最终被抓进看守所而结束了自己长期的不良行为。

在长期跟踪帮扶杜亮的司法社工刘羽看来,如果能在他刚开始产生那些不良行为的时候就有人介入,加以正确引导,那么他很可能就不会犯下之后那些更大的错了。

课题组认为,针对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应建立预警机制,并给予重点介入,进行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矫正和训练,附带进行学习和就业辅导,帮助他们摆脱不健康的状态,防止其因失学而进一步危害社会。

据了解,全市1807所中小学校已经配备法制副校长,能够给在校青少年普及法律常识,但配备专业社工的学校却寥寥无几,对于已经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该如何矫正缺乏系统的对策。

课题组认为,传统学校教育受专业知识、人力等限制,在有不良行为学生教育管理中比较被动,且无法更多调动社会资源帮助有不良行为学生。社工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实现校内及校外资源的整合,通过个案工作、友伴团体工作、家庭工作等多种专业工作方法的整合运用,从而帮助青少年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实现健康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调研中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近年来女生的不良行为也有所增加。

不良行为的背后是某种内心需求

在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主任席小华看来,青少年之所以产生不良行为,源于内心的某种需求。她曾跟调研组走进北京西城区的一所学校,发现老师正为学生抽烟头疼,为避免学生下课后扎堆儿去厕所抽烟,老师甚至都不敢休息,去厕所盯着。

我问了一下,这些孩子真正有烟瘾的还不到10%,那为什么他们还那么喜欢抽烟呢?在跟孩子的深入交流中,席小华找到了答案,他们告诉我,如果像别人一样抽烟就能有朋友,就能够相互支持,这是一种社交的需求。

在她看来,那些孩子是把抽烟当成了跟别人交往的方式,如果我们能够评估出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通过针对性的辅导方案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他们自然就不会通过不良行为联系在一起了。

在北京海淀寄读学校做驻校社工的金超然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青少年,她的工作之一便是解读这些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心需求。

孩子调查报告6篇

小调查:爸妈最怕孩子报喜不报忧和孩子沟通时,最不喜欢的事?多数家长表示,不太喜欢孩子报喜不报忧。震爸说,有时孩子在校被同学欺负了,回来也不说,把家长活活急死。如果孩子不把这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孩子信息

  • 孩子调查报告6篇
  • 孩子调查报告6篇18人关注

    小调查:爸妈最怕孩子报喜不报忧和孩子沟通时,最不喜欢的事?多数家长表示,不太喜欢孩子报喜不报忧。震爸说,有时孩子在校被同学欺负了,回来也不说,把家长活活急死。如果孩 ...[更多]

  • 留守孩子调查报告
  • 留守孩子调查报告14人关注

    摘要:通过对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在历时近10年时间的探讨、尝试与实践的基础上,认定决定农村初中留守孩子是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是留守孩子的假 ...[更多]

相关专题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