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学困生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对在校的100名高中学困生进行了家访。发现不利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现将我们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城乡结合地区家庭教育职能普遍存在弱化、缺位的现象:
1.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家长是过分放纵孩子。隔代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由于心疼孩子,对孩子往往是百依百顺,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只顾自己的生意和事业,而忽略了孩子。他们在物质上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不关心他们的教育和心理需求。这种养而不教的做法,使许多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还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是百般庇护,为孩子开脱,而对来自别人的批评,不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也不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顽劣之风。更有甚者,有些家长自己参与赌博等,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对孩子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也有些是离异等单亲家庭,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由于缺失关爱和管束,孩子逆反心理强,自制能力差,学习成绩,尤其是英语学习起伏较大。从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教育大部分都处于真空状态。家庭教育职能弱化,有些甚至缺位、丧失,更不用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了。
2.城镇高中的部分学生家庭多在小镇或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多数学生家长只有初中甚至小学的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家长不懂英语,他们基本无能力指导子女学习英语。同时对子女的英语也不能提供必要的监督。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也爱莫能助,长此下去,孩子学习问题堆积如山,到了高中阶段就觉得寸步难行了。
3.也有另外一种类型的家长,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作业完成了不行,还要另加作业,限制孩子玩的时间或根本不给他时间玩。每逢周六、日和假期,就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时间一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恐惧感。这种高压政策使一些孩子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是叫我学我越不学,对学习逐渐形成厌恶——恐惧——不想学——不学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4.新读书无用论抬头,在城乡结合地区显得较为突出,对学生家长及学生影响较大。以往家长送子女上学,普遍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大学,最终达到“跃龙门”的目的。然而,由于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再包分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少数家长认为没有必要读很多书。而这一情况在城乡结合地区更加普遍,由于这一地区靠近城市,生意比较好做,同时近年来由于征地拆迁等因素,也取得了一定的拆迁补偿,相对比较富裕,部分人本身没有什么文化,也能够赚钱,而且生活过的不错,所以在有意无意中流露出读书也没什么用的观念。在这种新的“读书无用”的思想指导下,他们对送子女读书、考大学已失去应有的热情,一些学生在其家长的这种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觉得前途渺茫,从而学习无目标,不认真学习,特别是英语这一学科。
通过家访调查,我们深切感到应与家长多加沟通,要端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并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如何安排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我们还要把学校的管理思想、教育教学方法,老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任务要求向家长作介绍,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监督指导孩子。总之要架起老师与家长沟通联系的桥梁,共同促进英语学困生的转化。
“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12月20日
调查方式:学生(家长协助)无记名填写
被调查的学生:一(1)班 10名学困生
一、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如下:
1、 学生年龄:6-7岁
2、 性别:男生7人 女生3人
3、 户籍类别:城市8人 农村2人
4、 家庭所在地环境:城、乡镇10人
5、 独生子女:7人是,3人不是
6、 孩子学习负责人:父2人 母6人 其他2人
7、 父母期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7人 良好3人
8、 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 一般9人 小1人
9、 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一般9人 小1人
10、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10人
11、 父母职业:只有个别是有固定工作,大部分下岗职工,少数是打工、经商
12、 孩子有自己固定的安静的学习场所:有7人 无3人
13、 孩子的家庭劳动: 一般5人 少5人
14、 语文老师讲课是否听懂:听得懂6人 大部分听得懂4人
15、 认为语文老师严格与否:很严格6人 一般3人 不严格1人
16、 老师是否提问自己:经常2人 有时7人 很少1人
17、 觉得知识是否难:很难1人 一般5人 不难4人
18、 觉得班级同学是否爱学习:9个觉得大部分爱学习 1个觉得有时爱学习
19、 是否喜欢上语文课:喜欢7人 一般3人
20、 语文课爱发言:喜欢3人 一般5人 不爱2人
21、 上课时喜欢干什么:听老师讲课8人 和同学讲话1人 想其他事情2人
22、 学习是否进步:有点进步10人
23、 当学习进步时,你会:放松一下1人 更加努力9人
24、 当学习退步时,你会:很担心,努力学习赶上去10人
25、 你平时是否看课外书:看4人 有时看5人 不看1人
26、 你的学习成绩是否想超过同学:很想10人
27、 你放学后先做什么:写作业10人
28、 你是否想做作业:作业多,不想做1人 作业难,不会做3人想做6人
29、 学习有困难时想找谁帮助:找老师4人 找父母6人
30、 为什么要学习: 为自己10人
二、调查问卷分析:
1、基本情况方面:本班学困生中男生占大多数,大部分是城市户口,居住在城镇。作为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男孩子好动、爱玩,学习上存在困难较多。
2、家庭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方面:这些学困生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一半;因孩子刚入学,家长对他们期望值较高,一般不存在溺爱现象,大部分有固定安静的学习场所。10名学困生主要是母亲对孩子学习加以管理,少数因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且没有固定的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忙于生计,有时根本顾不上管孩子。还有一名是家长不识,无法辅导。
3、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方面:班级学习风气较好,老师也会提问他们,为他们学习创造了较为愉快的氛围,同时能严格要求,对于老师的讲课基本上听得懂,他们认为学习知识不难。
4、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方面:大多数学困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但上课发言一般,他们上课时最喜欢做的还是听课。大部分觉得自己学习有点进步,表示会更加努力;当学习退步时,都会很担心,争取努力学习赶上去。部分学困生对课外书不太感兴趣。他们很想学习成绩赶上去,对待作业态度较为端正,知道放学就写作业,也很想完成老师作业。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会寻求老师、父母的帮助,都认为学习是为自己。
三、采取措施:
1、教师上课时,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多提问、多观察,给他们更多地参与课堂的机会,以便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有的放矢的进行引导。
2、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对学困生放低要求,以达到循序渐进。同时加强督促,以保证他们课前认真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学困生的转化,离不开家长的协助。要多与学困生家长沟通,及时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掌握动态,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4、大部分学困生语文学习被动,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往往不愿动脑筋分析,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逐步让他们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也要与家长沟通,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5、进行“结对子”活动,充分利用小助手,有效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
6、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遇到困难,更需要来自老师的鼓励,所以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大张旗鼓地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更大的勇气去克服困难,获得学习的成功。
7、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一年级知识简单,内容较少。跟家长解释说明,强调现在拾遗补缺还来得及。请家长协助,共同督促学困生及时完成作业,在家里回顾一天所学,做到一课一复习,一单元一复习,一步一步地把知识学扎实,以避免新知旧知摞在一起,不会的越来越多,难以挽回。
一年级学困生的存在一是学前教育基础较差,造成孩子开始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二是学习习惯较差,课前不能认真预习,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课后不能及时巩固。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加以重视,时刻关注,对他们付出更多的耐心,注意纠正孩子的行为习惯,一定能减少差距,正确进步,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12月20日
调查方式:学生(家长协助)无记名填写
被调查的学生:一(1)班10名学困生
一、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如下:
1、学生年龄:6-7岁
2、性别:男生7人女生3人
3、户籍类别:城市8人农村2人
4、家庭所在地环境:城、乡镇10人
5、独生子女:7人是,3人不是
6、孩子学习负责人:父2人母6人其他2人
7、父母期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7人良好3人
8、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一般9人小1人
9、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一般9人小1人
10、家庭经济条件:一般10人
11、父母职业:只有个别是有固定工作,大部分下岗职工,少数是打工、经商
12、孩子有自己固定的安静的学习场所:有7人无3人
13、孩子的家庭劳动:一般5人少5人
14、语文老师讲课是否听懂:听得懂6人大部分听得懂4人
15、认为语文老师严格与否:很严格6人一般3人不严格1人
16、老师是否提问自己:经常2人有时7人很少1人
17、觉得知识是否难:很难1人一般5人不难4人
18、觉得班级同学是否爱学习:9个觉得大部分爱学习1个觉得有时爱学习
19、是否喜欢上语文课:喜欢7人一般3人
20、语文课爱发言:喜欢3人一般5人不爱2人
21、上课时喜欢干什么:听老师讲课8人和同学讲话1人想其他事情2人
22、学习是否进步:有点进步10人
23、当学习进步时,你会:放松一下1人更加努力9人
24、当学习退步时,你会:很担心,努力学习赶上去10人
25、你平时是否看课外书:看4人有时看5人不看1人
26、你的学习成绩是否想超过同学:很想10人
27、你放学后先做什么:写作业10人
28、你是否想做作业:作业多,不想做1人作业难,不会做3人想做6人
29、学习有困难时想找谁帮助:找老师4人找父母6人
30、为什么要学习:为自己10人
二、调查问卷分析:
1、基本情况方面:本班学困生中男生占大多数,大部分是城市户口,居住在城镇。作为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男孩子好动、爱玩,学习上存在困难较多。
2、家庭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方面:这些学困生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一半;因孩子刚入学,家长对他们期望值较高,一般不存在溺爱现象,大部分有固定安静的学习场所。10名学困生主要是母亲对孩子学习加以管理,少数因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且没有固定的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忙于生计,有时根本顾不上管孩子。还有一名是家长不识,无法辅导。
3、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方面:班级学习风气较好,老师也会提问他们,为他们学习创造了较为愉快的氛围,同时能严格要求,对于老师的讲课基本上听得懂,他们认为学习知识不难。
4、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方面:大多数学困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但上课发言一般,他们上课时最喜欢做的还是听课。大部分觉得自己学习有点进步,表示会更加努力;当学习退步时,都会很担心,争取努力学习赶上去。部分学困生对课外书不太感兴趣。他们很想学习成绩赶上去,对待作业态度较为端正,知道放学就写作业,也很想完成老师作业。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会寻求老师、父母的帮助,都认为学习是为自己。
三、采取措施:
1、教师上课时,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多提问、多观察,给他们更多地参与课堂的机会,以便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有的放矢的进行引导。
2、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对学困生放低要求,以达到循序渐进。同时加强督促,以保证他们课前认真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学困生的转化,离不开家长的协助。要多与学困生家长沟通,及时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掌握动态,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4、大部分学困生语文学习被动,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往往不愿动脑筋分析,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逐步让他们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也要与家长沟通,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5、进行“结对子”活动,充分利用小助手,有效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
6、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遇到困难,更需要来自老师的鼓励,所以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大张旗鼓地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更大的勇气去克服困难,获得学习的成功。
7、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一年级知识简单,内容较少。跟家长解释说明,强调现在拾遗补缺还来得及。请家长协助,共同督促学困生及时完成作业,在家里回顾一天所学,做到一课一复习,一单元一复习,一步一步地把知识学扎实,以避免新知旧知摞在一起,不会的越来越多,难以挽回。
一年级学困生的存在一是学前教育基础较差,造成孩子开始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二是学习习惯较差,课前不能认真预习,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课后不能及时巩固。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加以重视,时刻关注,对他们付出更多的耐心,注意纠正孩子的行为习惯,一定能减少差距,正确进步,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2篇 射阳湖镇中小学困境儿童调查报告
射阳湖镇中小学困境儿童调查报告,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为全面了解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宝应县射阳湖镇妇联通过开展抽样调查走访、一对一面谈等方式对全镇15名困境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对全镇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有了初步了解。
一、实际情况分析
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通过调查发现,我们发现困境学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原因
1、无能为力,只管吃住。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这些孩子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过于溺爱。很多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二)心理原因
这些困境学生普遍存在厌学、焦虑、自卑甚至敌对的不良情绪厌学,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或“有时主动”。
抗虑。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20%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自卑。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别重。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或“题目难”,学习上的自卑,衍生了他们羞怯、胆怯等不良倾向,家中来了客人,怕谈及学业情况不好意思而故意避开,见了长辈不好意思。
敌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教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三)教育原因
奎年来,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造成学生产生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会形成学业不良。
困境学生自身特点分析不可否认,人的智力在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异的困境学生在同样学内容的接受和巩固方面存在差异。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的自信心严重丧失,自卑感重,对周围事物过分敏感,烦躁不安,经‘常陷入高度的焦虑状态中。由于困境学生的自信心不足,部分学生甘居下游,得过且过,产生厌学情绪,上课如坐针毡,注意力涣散,容易分心,做事缺乏责任心、上进心,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他们的学习兴趣淡漠,缺乏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意志力薄弱,并且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行为障碍。由于他们存在如此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他们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反馈比较麻木,习惯了父母和教师的消极评价,很少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二、教育策略
1、关注困境学生的内心世界。困境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家长、教师的冷落与消极评价,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极度的焦虑、不安与无助。困境学生通过与家长和老师对抗的方式来表现对他们的不满,以此来吸引别人的关注。其实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是充满矛盾与挣扎的。因此身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透过学生的不良表现看到他们存在问题的实质。家长和教师应经常自问是否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否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否体会到他们的失望与无助。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和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放弃旧有的、先入为主的思想,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适时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对困境学生的期望值可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又进一步巩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学校。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和开朗的性格。家庭是学生社会化活动的基地,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但给孩子提供了心理支持,而且也给孩子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这就给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创造了必要条件。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塑造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得到正常发展。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影响困境学生学习活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应仅以学业表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应该以积极客观的态度对待困境学生,争取和困境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春风化雨,以情感人,以爱动人,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创设有利于困境学生进步的心理情境。
3、增强困境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石。针对困境学生责任心差、意志力薄弱、耐挫能力差以及自卑感严重的特点,教育者应该从多方面塑造困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是从具体的教育事件中培养困境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学会自理自立,给他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懂得学习也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法替代,让他们拥有责任意识,能够对自己负责。二是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困境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创造一些让困境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和机会,以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被人接纳、关注的心理需求。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活动来磨练困境学生的意志力,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信心。三是从个人经历出发教会学生面对挫折。学生遇到的挫折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包括学习、人际关系、兴趣愿望等面对挫折每个人的反应方式是不同的,通过对挫折进行心理疏导来教会他们拥有客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寻求适当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在挫折中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第3篇 “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23年12月20日
调查方式:学生(家长协助)无记名填写
被调查的学生:一(1)班10名学困生
一、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如下:
1、学生年龄:6-7岁
2、性别:男生7人女生3人
3、户籍类别:城市8人农村2人
4、家庭所在地环境:城、乡镇10人
5、独生子女:7人是,3人不是
6、孩子学习负责人:父2人母6人其他2人
7、父母期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7人良好3人
8、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一般9人小1人
9、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一般9人小1人
10、家庭经济条件:一般10人
11、父母职业:只有个别是有固定工作,大部分下岗职工,少数是打工、经商
12、孩子有自己固定的安静的学习场所:有7人无3人
13、孩子的家庭劳动:一般5人少5人
14、语文老师讲课是否听懂:听得懂6人大部分听得懂4人
15、认为语文老师严格与否:很严格6人一般3人不严格1人
16、老师是否提问自己:经常2人有时7人很少1人
17、觉得知识是否难:很难1人一般5人不难4人
18、觉得班级同学是否爱学习:9个觉得大部分爱学习1个觉得有时爱学习
19、是否喜欢上语文课:喜欢7人一般3人
20、语文课爱发言:喜欢3人一般5人不爱2人
21、上课时喜欢干什么:听老师讲课8人和同学讲话1人想其他事情2人
22、学习是否进步:有点进步10人
23、当学习进步时,你会:放松一下1人更加努力9人
24、当学习退步时,你会:很担心,努力学习赶上去10人
25、你平时是否看课外书:看4人有时看5人不看1人
26、你的学习成绩是否想超过同学:很想10人
27、你放学后先做什么:写作业10人
28、你是否想做作业:作业多,不想做1人作业难,不会做3人想做6人
29、学习有困难时想找谁帮助:找老师4人找父母6人
30、为什么要学习:为自己10人
二、调查问卷分析:
1、基本情况方面:本班学困生中男生占大多数,大部分是城市户口,居住在城镇。作为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男孩子好动、爱玩,学习上存在困难较多。
2、家庭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方面:这些学困生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一半;因孩子刚入学,家长对他们期望值较高,一般不存在溺爱现象,大部分有固定安静的学习场所。10名学困生主要是母亲对孩子学习加以管理,少数因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且没有固定的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忙于生计,有时根本顾不上管孩子。还有一名是家长不识字,无法辅导。
3、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方面:班级学习风气较好,老师也会提问他们,为他们学习创造了较为愉快的氛围,同时能严格要求,对于老师的讲课基本上听得懂,他们认为学习知识不难。
4、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方面:大多数学困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但上课发言一般,他们上课时最喜欢做的还是听课。大部分觉得自己学习有点进步,表示会更加努力;当学习退步时,都会很担心,争取努力学习赶上去。部分学困生对课外书不太感兴趣。他们很想学习成绩赶上去,对待作业态度较为端正,知道放学就写作业,也很想完成老师作业。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会寻求老师、父母的帮助,都认为学习是为自己。
三、采取措施:
1、教师上课时,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多提问、多观察,给他们更多地参与课堂的机会,以便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有的放矢的进行引导。
2、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对学困生放低要求,以达到循序渐进。同时加强督促,以保证他们课前认真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学困生的转化,离不开家长的协助。要多与学困生家长沟通,及时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掌握动态,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4、大部分学困生语文学习被动,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往往不愿动脑筋分析,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逐步让他们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也要与家长沟通,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5、进行“结对子”活动,充分利用小助手,有效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
6、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遇到困难,更需要来自老师的鼓励,所以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大张旗鼓地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更大的勇气去克服困难,获得学习的成功。
7、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一年级知识简单,内容较少。跟家长解释说明,强调现在拾遗补缺还来得及。请家长协助,共同督促学困生及时完成作业,在家里回顾一天所学,做到一课一复习,一单元一复习,一步一步地把知识学扎实,以避免新知旧知摞在一起,不会的越来越多,难以挽回。
一年级学困生的存在一是学前教育基础较差,造成孩子开始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二是学习习惯较差,课前不能认真预习,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课后不能及时巩固。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加以重视,时刻关注,对他们付出更多的耐心,注意纠正孩子的行为习惯,一定能减少差距,正确进步,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4篇 英语学困生家访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对在校的100名高中学困生进行了家访。发现不利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现将我们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城乡结合地区家庭教育职能普遍存在弱化、缺位的现象:
1.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家长是过分放纵孩子。隔代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由于心疼孩子,对孩子往往是百依百顺,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只顾自己的生意和事业,而忽略了孩子。他们在物质上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不关心他们的教育和心理需求。这种养而不教的做法,使许多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还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是百般庇护,为孩子开脱,而对来自别人的批评,不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也不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顽劣之风。更有甚者,有些家长自己参与赌博等,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对孩子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也有些是离异等单亲家庭,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由于缺失关爱和管束,孩子逆反心理强,自制能力差,学习成绩,尤其是英语学习起伏较大。从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教育大部分都处于真空状态。家庭教育职能弱化,有些甚至缺位、丧失,更不用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了。
2.城镇高中的部分学生家庭多在小镇或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多数学生家长只有初中甚至小学的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家长不懂英语,他们基本无能力指导子女学习英语。同时对子女的英语也不能提供必要的监督。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也爱莫能助,长此下去,孩子学习问题堆积如山,到了高中阶段就觉得寸步难行了。
3.也有另外一种类型的家长,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作业完成了不行,还要另加作业,限制孩子玩的时间或根本不给他时间玩。每逢周六、日和假期,就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时间一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恐惧感。这种高压政策使一些孩子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是叫我学我越不学,对学习逐渐形成厌恶恐惧不想学不学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4.新读书无用论抬头,在城乡结合地区显得较为突出,对学生家长及学生影响较大。以往家长送子女上学,普遍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大学,最终达到跃龙门的目的。然而,由于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再包分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少数家长认为没有必要读很多书。而这一情况在城乡结合地区更加普遍,由于这一地区靠近城市,生意比较好做,同时近年来由于征地拆迁等因素,也取得了一定的拆迁补偿,相对比较富裕,部分人本身没有什么文化,也能够赚钱,而且生活过的不错,所以在有意无意中流露出读书也没什么用的观念。在这种新的读书无用的思想指导下,他们对送子女读书、考大学已失去应有的热情,一些学生在其家长的这种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觉得前途渺茫,从而学习无目标,不认真学习,特别是英语这一学科。
通过家访调查,我们深切感到应与家长多加沟通,要端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并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如何安排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我们还要把学校的管理思想、教育教学方法,老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任务要求向家长作介绍,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监督指导孩子。总之要架起老师与家长沟通联系的桥梁,共同促进英语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