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10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39

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

第1篇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4、生活方式

通过走访发现,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晚11点早6点),个别能哟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较累,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有70%的村民能进行体育活动(多为年轻人),而剩下的30%多为老人,他们很少锻炼或从不锻炼。在于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着住宅农田住宅的生活路线,于外界交流仅限于本组内部,邻居之间二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现在饮食不卫生和在饮酒、吸烟上。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有限,蝇虫较多,很难保证饮食卫生。在走访的男性人群中,50%的人抽烟,且烟龄较长,抽烟量较大,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对身体造成危害。饮酒方面不太严重,约60%的人不饮酒,在量上把握适当。这些习惯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健康观念等的制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积极的引导。

(三)文化娱乐条件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文化娱乐,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相对枯燥,条件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属于后者,但仍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1、现状

从硬件设施来看,该村建无文化大院和文化舞台,乒乓球台,篮球架,体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从软件来看,通过村民反映,本村过去有腰鼓队,舞狮队等文艺队伍,从中有一些具有唱戏、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文艺队处于解散状态,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无人引导,村里文化活动并不活跃丰富。农闲时,住的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妇女)一般会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

2、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该村文艺活动之所以行不起来,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缺少合理引导。作为政府,对村民文化活动这一块重视相对不够,在资金、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据村民反映,文艺队解散后器材归个人所有(而其不能调动村民),村民对此意见较大。作为村民,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消减,人们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村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人愿意出面组织出面开展活动,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另外有些时候内容不健康(麻将、纸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动)。

②人才断层。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多数为老年人。他们有原文艺队成员,有的会唱戏、扭秧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能再重现年轻时的辉煌,他们不能再进行腰鼓,舞狮等剧烈活动。而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去学习,且大多数在外务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组织也没人会参加这些活动。

③精力有限。该村一种植业为主,玉米、花生等种植需要人力精力,农活较多,没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参与于学习文艺活动。对于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无精力去做。

④认知和条件的限制。生活在农村的人信息相对闭塞,封建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对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或多或少地给农村文娱事业带来阻力。

三、农村养老模式探析(以朱寨村为例)

(一)理论分析

农村养老是人口老龄化之后中国凸现的问题之一,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社会化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养老)等。

家庭养老作为传统养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员对其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到死后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行为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是一种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我国农村的非城镇户口人员(包括乡镇企业职工)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

分析这几种形式的不同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大多数学者的共同目标。

由于中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还相对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下,家庭养老模式的地位很坚固。结合朱寨村实际,我认为家庭养老是适合该村的养老方式。这主要由于现阶段,农村养老的人力资源丰富,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并且贯彻多年,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在农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时,中国农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顾方面很欠缺,而社会化养老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家庭养老成为首选。此外,由于资金的限制,中国农村养老机构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得到与家庭养老一样的精细照料。家庭养老仍然是为中国农村老年人提供经济来源、补偿精神空缺的最佳办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数会选择在家中养老的原因既有受传统文化影响,即家的观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观上,家庭养老在中国农村是优于社会化养老的。

当然,家庭养老对有子女家庭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进行社区养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给与关怀,如建养老院等)。

(二)实际操作

从理论上找到了答案,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村两委,一要加大宣传,形成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村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相声等形式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在全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使村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意识。要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树立典型。该村的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要继续开展下去,但要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使其效果真正发挥出来。二要真说实干,做出成效。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成立老年人组织(如刚刚建立的老年人协会,还可以建立一些其他组织)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给村民进行培训。鼓励村民开展文娱活动。三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加强对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的关爱,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经常性的走访慰问,使之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要对家庭不和谐的进行批评教育。

其次,作为村民,一要努力树立感恩意识,养成尊老爱老习惯,在生活当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细致关心四时冷暖 ,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努力解决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难。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点,不急躁,细心倾听老人心声多和老人交流。 四要全力丰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等,力求做到老有所乐。五要与村民和睦相处,见到老人热情主动,帮助老人,正确处理与老人的关系,不能嫌弃老人。六要相互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具体实施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困难,年轻人合老年人的关系将会有所改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一定会得到合理解决。

第2篇 对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优秀调查报告

作者:黄连富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200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第3篇 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报告

__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解决?2023年6月25日拱辰街道__社区青年汇同__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第4篇 关于老年人生活的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悠久的敬老优良传统。老年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们有权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我国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保障全球五分之一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主要体现,不仅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而且对于推进国际老龄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年人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尊老敬老是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人们所崇尚的百善孝为先等说法,无不表现出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爱戴,在当今社会里,关爱老年人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一定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马鞍山市是个工业城市,而金家庄区则又是老工业区,老年人口数量更大,所以为了了解金家庄区市民的生活,为了更好的了解金家庄区的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我们选择了调查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3.11 塘西街道南塘社区概况

南塘社区共有50~80周岁的老人500余人

1、南塘社区地处天门大道北段金家庄区检查院附近,周围商场、超市繁多,菜市场也不远,交通便利,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小区内高楼林立,环境优雅,道路宽阔,卫生良好,宜于老人晨跑;区内有小亭,可供老年人休憩;亭子附近有一些基本的健身设施,为老年人锻炼身体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总之,南唐小区不失为老年人生活的好居处;

2、区内房屋等建筑很新,据调查了解,老人们均对自己的住房及周围环境表示感觉良好!家里做饭都用上了煤气,有的还用电,方便快捷;而且由于管理得当,家里极少出现停水停电情况;家里有什么东西损坏时,只需一个电话,就会有相关人员及时修理!

4、区内邻里相处融洽,平时小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甚是开心。

3.12南塘社区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尽管区内居住条件良好,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小区规模稍大,共有两个出口,一个大概位于小区中央,但来往车辆频繁。特别是高峰期时,上下班车辆、来往学生的自行车或电动车等川流不息,此时为老人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另一门较小,但因为在小区最北边,对大多老人来说多有不便。

2、小区内的健身设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而且至今无人修理!区内道路卫生虽然经常有人打理,但道路两旁却杂草丛生,而且还向居民收取卫生费,老人们提及,颇为不满!

3、紧靠小区南边,有一火车道通过,一昼夜来往车次可达十余次,深夜火车鸣笛,让老人们抱怨连天!

3.13南塘社区的思考及建议

该社区从总体上来考虑还是比较适合老人居住和生活的,老人们生活可以满足基本需求,但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来考虑的话,还有一定的距离。经过对区内老年人的问卷调查,结合大多数老人的意愿,我们现提供建议如下:

2、区内的草地尽量请人定期打理,健身设施,也要及时修理,以免发生意外;

3、银行、学校、医院离小区较远,希望政府能解老人之忧,合理布局,与人方便;

4、火车深夜鸣笛现象,确实为区内老人乃至所有居民带来困扰,希望政府能联系相关部门,让火车在深夜在经过居民区时不鸣笛或尽量少鸣笛。

感想

今天,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实践历程,看看我们洒下的汗水,看看我们留下的脚印,看看我们得到的实践成果,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这一路,有过累、有过热、难也好、易也好,但是,我们挺过来了,我们就是成功者。

整个实践历程中,自己付出了很多,也同样得到了很多。尤其宝贵的是:这种收获也是我一生的财富!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很复杂。首先是庆幸,庆幸的是我们这个优秀的社会调研团队,也庆幸我们能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外,还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去接触实践,接触调研,接触社会。同时,欣然之余我心中也感觉到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源于我们理论知识的浅薄,实践经验的缺乏,实践经费的欠缺,怕不能给我们这个主题增加亮点;另一方面,这种压力也来源于自己能力的欠缺,经验不足,大部分要靠这个集体来探索,怕不能很好的完成这次实践活动。作为队长,我觉得更多的是压力和厚望,看着队员们忙忙碌碌的燃烧自己,想着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我们这个团队越来越好,更是为了能调查出有价值的问题,寻找出马鞍山市金家庄区的老年人的难题,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所以每一次的分工,每一次联系,每一次出发都显的极为重要。我们八个组员,虽然来自不同的年级,来自不同的班级,却拥有同一个梦想,同一个目标,朝着自己的梦想勇敢前行,关爱老人,从你我做起!于是,责任与压力真的是并存.我知道,在整个活动成功的背后,在队员们满意的笑容背后,才有作为队长压力释放的时刻;我也相信,等待我的还有很多,只有不惧压力,才能把实践做的最好。

第5篇 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报告

__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解决?__年6月25日拱辰街道__社区青年汇同__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

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

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第6篇 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

现年82岁家住上海北京西路1565弄的顾久震是个电脑迷,1998年,花9100元捧回奔腾100电脑,又添置了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1999年将原有电脑更换成奔腾3,并增加了硬盘和内存。他担任上海老年大学静安分校电脑提高班班长,一个礼拜老年大学要去好几次。

顾久震只是静安区老年人中的一个影子。静安区户籍总人口为309762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2247人,占总人口的23.32%,静安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排名全上海第一。近日,在交通大学的支持下,静安区老龄委办公室开展了有关“静安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大型问卷调查,对XX年的千名接受过调查的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有偶的人数比例占近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的老人为单身。在无偶的354名老年人中,女性占80.6%,男性占19.4%,其中只有3人表示想结婚,占所有无偶老人总人数的0.8%。

◎真正用于文化娱乐的只有每月30.57元/人

在950名退(离)休人员中,退休金在1000元以下的有509人,占53.6%。除退休金外的其它收入水平。退休后继续工作的老年人有3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4%。老年人其他收入的来源:104位老年人的其他经济收入来源最多的为“子女、亲属补贴”,其次是“再工作报酬”和“投资收入”。

被调查老人的平均每月消费支出为970.33元。饮食仍然是日常生活中消费比重最高的部分。被调查老人家庭所拥有的电视机、冰箱、电话的拥有率都超过了90%。

调查显示,1000位被调查老人的平均每月消费支出主要用于饮食、医疗和公用事业费,难以积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以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调查中计算出1000名老人每月消费支出之和为964656元,饮食消费之和为438858元,两者相除得到恩格尔系数为45.5%,据此,静安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处于小康标准,但是这样的计算方法具有较大的缺陷,由于恩格尔系数没有把医疗费用计算进,所以就算在表面上看来老年人的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实际上老年人除了饮食以外的其他支出也是主要花费在医疗保健和公用事业费等方面,真正用于文化娱乐的只有每月30.57元/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不高。

本次调查的老年人大多数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退休,退休金较少,虽然近年来上海市多次为退休职工加工资,但是由于退休金基数太小,加退休金并没有显示出明显改善他们生活的优点,只是起到一个拉平退休金的作用,老年人的收入相对于全社会来说仍然处于中低阶层。

◎纯老人家庭目前生活中最大困难是什么?

调查中,纯老人家庭的老人对目前生活中最大困难是什么进行了选择?选择“寂寞”32人,选择“看病”119人,选择“购物”42人,选择“烧饭”63人,选择“洗衣服”69人,选择“打扫卫生”164人,选择“维修”110人,选择“收入少”49人,选择“邻里不和睦”6人。

调查中,知道街道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的老年人占大多数达到63.7%。在回答是否需要得到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的帮助时,仅有50.4%的老年人回答希望。

在397名希望得到小时工性质的家庭服务员入户服务的老年人中,其中希望得到吃饭服务的有88人,洗衣服服务的264人,打扫卫生服务的348人,护理服务的85人,洗澡服务的73人,陪送看病服务的106人,购物服务的64人,聊天、读书报服务的30人,其他服务的35人。大部分老年人每天需要的服务时间在1-2小时之间,占到需要帮助老年人总数的80.1%。能承受每小时6元的占69.3%,每小时8元的占4.3%,每小时10元的占2.2%。有24.2%希望得到服务的人没有经济承受能力。

在297名希望得到社区站点形式的日间照料服务的老年人中,其中希望得到吃饭服务的有192人,洗衣服服务的178人,洗澡服务的127人,理发服务的166人,购物服务的71人,维修服务的201人,聊天、读书报服务的80人,文化娱乐活动服务的60人,日托服务的43人,其他服务的33人。在经济承受能力方面,有56名老年人表示可以按照市场价格接受有偿服务,占18.8%,196名老年人表示希望按成本价格接受低偿服务,占66%,45名老年人没有能力,希望无偿服务,占15.2%。

在207名希望得到邻里志愿性质服务的老年人中,需要安装求助电铃19人,需要聊天、读书报的106人,需要定期上门探望的74人,需要代购物品的43人,需要陪送看病的69人,需要其他服务的64人。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仅有158名老年人即占到本次调查15.8%的老年人接受了社区提供的服务,而其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能够享受到社区提供的服务。本次调查的1000位老年人中,仅有17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补贴,2人享受百岁老人补贴,4人享受95岁以上长寿补贴,总体来说接受补贴的老年人比例很低,补贴面非常狭窄。

负责这次问卷上门访谈的人员在他们的上门访谈过程中,遇到一些事例证明有相当部分的老年人由于生大病等原因实际生活非常困难,但是他们的退休金收入超过了政府规定的范围,就无法享受到政府的补贴,使他们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事例是:四平居委会有一对夫妇,没有子女,男主人60多岁,患有癌症,女主人50多岁,先天性心脏病,他们两个退休工资加起来超过XX元,不符合政府的补贴条件。但是由于女主人整日要卧床,一动都不能动,所以必须要请全天的保姆。这样一来,他们的退休金收入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此类不符合补贴条件但是又实实在在存在困难的空巢家庭或孤老在静安区并不鲜见。

这次调查显示,空巢户老人占四成。随着住宅建设的发展,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发展。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家庭成员的帮助,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健康状况欠佳的老人,生活将陷入困境。

◎千名老人中有201人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

调查显示,千名老人中有201人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其中家中无人照料是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

愿意进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经济上能承受的水平在600元以下的占9.5%,600-799元的占20.9%,800-999元的占38.8%,1000元以上的占30.8%。

在不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的251名中,有18.7%是因为经济负担不了。此外,有7.9%老年人认为不适应集体生活,32.6%老年人认为家里养老能更享受天伦之乐,26.6%老年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还有其他原因的13.9%。

对“以房养老”认同度。在关于老年人是否愿意通过房屋倒按揭或出租的形式来以房养老的调查中发现,仅有7.7%的老年人愿意采用这种方式,18.1%的老年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而绝大多数占74.2%的老年人表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说明这种新型的观念没有得到很多老年人的认同,而老年人对此的熟悉度也相当低。

在354名拥有住房产权的老年人中,有9%的老年人愿意“以房养老”,可见是否拥有住房产权对于老年人选择“以房养老”会有一定的影响,老年人不愿意采用“以房养老”的原因较为多样,其中最多的原因是没有个人产权证和家里有人照顾。

全区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超过一万五千人,这对静安区机构养老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全区床位数不足老年人的1%。而地处市中心的静安区,地价房价居高不下,也很难大面积的发展养老机构。

◎老人普遍反映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

调查显示,参加医保的占90.3%,没有参加医保的占9.7%。1000名老年人中有876人参加了退休职工互助医保,占总人数的87.6%,另外124人没有参加,占总人数的12.4%。没有参加医保的原因是:不是退(离)休职工50.5%,外地单位40.2%,其他9.3%。

千名老年人中有36%的老年人感到医疗费用支出有困难。一年个人医疗费用支出500元以下的32.1%,500-999元的14.4%,1000-1499元的18.0%,1500-1999元的7.5%,XX-2499元的9.1%,2500-7000元的16.2%,7000元以上2.7%。XX年一年人均个人医疗费支出为1708.8元。最高个人承担数额为60000元。

调查中老年人普遍反映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一年人均个人医疗费支出为1708.8元。有36.0%的老年人感到医疗费用支出有困难。在座谈中大家也谈到,由于医保规定的报销费用过低,很多老年人都需要自己支付相当部分的医药费,加上现在医院将许多药都被归为自费药,使得老年人更感到负担有困难。很多实际的事例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一些老年人收入处于中等,不够政府的补助条件,因此怕生大病,所以平时也不敢在其他方面多花钱,都要留着负担医疗的开支。特别是一些从外地退休回来的老年人,在医疗费用支出和医疗报销方面的困难明显。

三里坊居委有一位从外地退休回来的孤老,由于退休前是教师,所以退休金在外地相对来说算比较高,超过1000元,不符合上海市和静安区规定的补贴标准,但是该老人由于身体不好,所以确实存在钱不够用的情况,并且由于老人没有上海的医保,生了病要去外地报销,报销周期长报销金额又少,更为老人造成了经济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调查中老人普遍呼吁能够得到政府社会的更多帮助和照顾,在医疗费用方面再给予更多的优惠措施。

◎老年人每天时间分配首位是看电视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前五位的项目是,看电视电影、看书看报、闲聊、体育运动、戏曲。

除睡眠休息和吃饭时间外,老年人每天时间分配首位是看电视,其次是做家务。各类活动时间安排与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基本一致,每天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最多。

参加老年大学状况。调查显示,17%的老人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参加老年大学的学员在性别、年龄、文化上有一定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女性为63.5%,男性为36.5%;文化程度高的多于文化程度低的,大专及以上参加的为49.1%,文盲参加的为8.1%;年龄越低参加的人越多,70岁以下的为47.4%,71-80岁的为35.7%,81-89岁的为10.2%。

老年人不参加老

第7篇 高龄特困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在老龄委的高度重视下,老龄办对此项工作进行层层动员布置,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整个工作经过基层申报,入户调查,填写登记表,建立档案,分类汇总,较为详实地反映出我县高龄老人的生活现状。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高龄老人正在成为老年人群中增长最快的群体,由此带来对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县是有名的孝子之乡,古代就有“孟宗哭竹冬生笋”的孝老故事广为流传,当代又有“孝养八老”的刘青枝等孝子的不断涌现,给世人以道德与伦理标杆的提示。但是,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孝老文化的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养老的弱化,人口流动的日趋频繁,高龄特困老人的实际困难的确值得党委、政府和全社会认真思考。

一、基本情况:

孝昌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2023年底已达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6%,每年还在以占老年人口3.3%的比例递增。其中,60岁以上特困老人有3087人,占老年人口的3.5%;80岁以上特困老人有1845人,占老年人口的2.1%;从困难角度上看,高龄困难老人主要体现在养老与护理上。高龄特困老人按城乡分,城镇有特困老人103人,占总数的5.6%,农村有1742人,占94.6%;高龄特困老人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农村养老设施的严重滞后,也给高龄困难老人走出困境增加了困难。按性别分,男性高龄特困老年人占33%,女性高龄特困老年人占67%。高龄特困老人中,有1367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金,182人享有遗属、优抚补助。

二、导致高龄特困老人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

1、收入来源窄。农村高龄老年人除人平55元养老金外,一部分高龄老人还享有低保金。由于养老金、低保金相对固定,与物价上涨的幅度不成比例,在目前消费水平节节攀升的情况下,老人的养老金、低保金仅能购买一些必需的食物,生活中的其它基本开销根本无从谈起,更别说购买养老服务。这种原因的特困老人数量最多,占特困老人总数的53%。

2、赡养人赡养差。高龄特困老人子女中,有的自身体弱多病,有的已进入老年行列,还有的已进入古稀之年;他们无固定收入来源,或自身依靠子女赡养,家庭经济条件差,对于赡养父母有心而无力。这种“老养老”、“病养老”的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高龄老人往往健康状况较差,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一旦高龄子女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在照顾高龄老人时的状况就可想而知。这类老人占占高龄困难老人总数的43%。

3、因病致贫比较普遍。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已经步入人生的最后阶段,身体机能逐渐衰竭,与医院打交道的频率越来越多,80%以上常年患有慢性疾病,由于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而导致债台高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沦为特困;也有因家庭成员中有残疾、精神病、痴呆傻子女的,拖累老人成特困。这类老人约占到特困总数的四成以上。

三、高龄特困老人的现状分析:

1、在地域分布上,农村远远高于城镇。全县高龄特困老年人有1845人,农村为1742人,占94.6%,城镇为103人,占5.4%,这固然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更直接原因是城镇居民中享受退休金人数远远高于农村有退休待遇的人数,加上农村老年人没有积蓄或积蓄少,手中可支配的现金依赖于子女赡养及其它政策性扶持。农村老年人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国家的政策一直在扶持城市建设,农业支持工业,城乡差距不断被放大,农村现在老年人也正是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没有足够的积蓄养老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2、高龄特困老年人绝大多数为单独居住生活。目前,我县空巢老人总数约3.5万,空巢和孤寡老人已接近老年人总数的40%。近年来,不论城镇盖高楼,还是农村建新房,基本上是年轻人住新居,老年人守旧宅,再加上相当数量的年轻人出外打工,闯事业,不论城镇、农村,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单独居住的老年人数直线上升。中国有句俗语,少年夫妻老来伴,一旦人生伴侣走掉一个,剩下的一个老人生活特别孤单,无论有儿有女都一样。年轻劳动力大量对外输出,年轻人即便有孝敬老人之心,却无照顾老人之便,相比普通老年人,高龄特困老人面临的困难就是生活照料问题。

3、最低生活保障线、高龄老人津补贴等政策在解决高龄特困老年人的基本温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孝昌县低保政策在全县已经实现了应保尽保,但在边远山区还有个别遗漏,其原因是一部分高龄老人行动不便,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户籍信息的录入出现混乱,村委会干部责任心不强等因素所导致。再就是农村低保金的计算标准依据当地生活平均标准和每位老人家庭的实际财产收入来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有一定误差,造成老人实际享受的低保金远远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高龄老人津补贴只是覆盖到90岁以上老人,且补助标准不高,发挥出制度的作用不大。这也是大部分农村老年人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4、贫困老年人数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现状有密切关系。孝昌县是一个贫困县,又是一个集山区、库区、老区为一体的农业县,建县时间短,工业、商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年轻人在本地无论是打工、创业都难以同在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创业的前景广泛,导致年轻人大量外出。如王店镇港边村,全村有人口1759人,每年春节一过,留守在家的只有四五百人,且以老人、儿童、妇女为主。在传统孝道美德逐渐谈化的今天,年轻人重子女轻老人、重小家轻大家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子女成了家忘记了爹娘,只顾小家生活红红火火,而忘记了生他养他的父母;有的子女因财产分配不公,对老人有意见不供养;还有的是兄弟姐妹多,相互推诿,从而使老人生活“落空”失去信心。

5、高龄老人生活照顾机制没有跟进。因为年龄偏大,疾病、伤残导致高龄老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比例高达80%,他们日常生活缺乏应有的照料,根本无力雇请他人照顾自己,日常生活照料、医疗问题成为高龄特困老人目前急需解决的困难。政府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购买养老服务的政策还在研究探讨之中。尽管我县从2023年就开展农村互助养老试点工作,但由于资金筹集的渠道不畅,政府在支持此项工作的力度有限,没有保证其运作的长效机制。怎么让农村互助养老这一贴近农村实际的好事办好;怎么让低龄老人主动照顾高龄老人,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差的,发挥老年人自身的特长和能量,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老年人在互助、自助中获得快乐,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里党委和政府应该很好研究的课题。

四、改善高龄特困老年人状况的对策建议:

1、政府应加大对特困老年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应划拨出专款支持高龄津补贴制度建立,提高高龄津贴的补助标准,让高龄津贴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制度作用,并将覆盖面扩大到80岁以上高龄老人人群。制定针对高龄特困老年人的救助政策,使救助成为一项长期制度得以坚持。对于高龄老人除享受低保、高龄津贴后,生活还在贫困线下的老人,重点给予临时救助,让高龄特困老人不因失力而贫困,不因无钱而拒医。通过为高龄特困老年人提供特殊保护性措施,建立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制度来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根据国家《老年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社会福利。国家鼓励地方建立八十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资金的来源除政府划拨经费外,还要发动社会各界捐助,用于高龄特困老人因病、因灾等救助,解决特困老人的暂时与长期困难。

2、重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渴望有健康多彩的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内心不希望因老而被社会忽视,不因体衰而被视为脑衰。高龄老人也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希望融入社会,因此,政府要重视老年文化建设。一是加快老年人活动设施网络化建设,切实改变一些社区没有老年人活动场所、老年大学不足、老年人运动器械太少的现状,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创造必要条件;二是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保健与疾病预防工作,促进健康老龄化。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醒高龄老人及家属,老人身体只要达到一个平衡就够了,很多生理指标是无法和健康人相比的这一理念,老年人疾病常常无法达到治愈效果,保存平常心态,维持身体平衡最关键;三是加大对老龄协会的经费补助力度,可根据社区老人协会规模和活动项目按一定标准或比例给予经费补助,以满足老人协会的正常运转,引导老年人参与各类积极健康的社会活动。

3、运用典型加大宣传《老年法》的力度。把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大力开展市级、省级和“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让家庭每一位成员认识到赡养老人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定责任,形成全体公民关心家庭每一位老人的自觉意识;同时,对拒不赡养老年人的子女,要严肃批评教育,构成遗弃的,要诉诸法律。孝昌县有很好的孝文化积淀,要用古今孝子的典型事例,运用新闻媒体、城乡各种文化阵地,广泛宣传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运用春节、重阳节等节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高峰期,大力弘扬孝亲敬老氛围,让全社会所有人牢记“老吾老人之老,幼吾幼人之幼”的古训。

4、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和农村互助养老。建立针对空巢、孤寡、高龄特困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帮扶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农村互助养老的服务内容,在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藉方面,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宣传提倡志愿者服务,为高龄特困老人提供无偿、低偿服务。尤其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定期走访、慰问、为老年人献爱心,帮扶救助,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和农村互助养老的建设投入,对已经开始运行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和农村互助养老中心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保证中心的正常运行;积极引导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养老建设中来,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发展养老服务业,兴办老人公寓、托老所、老人食堂等老年福利设施,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发展社区康复、家政料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第8篇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2023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现。另外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饭盐味过重,这长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压,危害身体健康。

4、生活方式

通过走访发现,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晚11点——早6点),个别能哟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较累,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有70%的村民能进行体育活动(多为年轻人),而剩下的30%多为老人,他们很少锻炼或从不锻炼。在于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着住宅——农田——住宅的生活路线,于外界交流仅限于本组内部,邻居之间二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现在饮食不卫生和在饮酒、吸烟上。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有限,蝇虫较多,很难保证饮食卫生。在走访的男性人群中,50%的人抽烟,且烟龄较长,抽烟量较大,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对身体造成危害。饮酒方面不太严重,约60%的人不饮酒,在量上把握适当。这些习惯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健康观念等的制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积极的引导。

(三)文化娱乐条件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文化娱乐,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相对枯燥,条件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属于后者,但仍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1、现状

从硬件设施来看,该村建无文化大院和文化舞台,乒乓球台,篮球架,体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从软件来看,通过村民反映,本村过去有腰鼓队,舞狮队等文艺队伍,从中有一些具有唱戏、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文艺队处于解散状态,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无人引导,村里文化活动并不活跃丰富。农闲时,住的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妇女)一般会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

2、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该村文艺活动之所以行不起来,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缺少合理引导。作为政府,对村民文化活动这一块重视相对不够,在资金、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据村民反映,文艺队解散后器材归个人所有(而其不能调动村民),村民对此意见较大。作为村民,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消减,人们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村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人愿意出面组织出面开展活动,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另外有些时候内容不健康(麻将、纸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动)。

②人才断层。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多数为老年人。他们有原文艺队成员,有的会唱戏、扭秧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能再重现年轻时的辉煌,他们不能再进行腰鼓,舞狮等剧烈活动。而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去学习,且大多数在外务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组织也没人会参加这些活动。

③精力有限。该村一种植业为主,玉米、花生等种植需要人力精力,农活较多,没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参与于学习文艺活动。对于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无精力去做。

④认知和条件的限制。生活在农村的人信息相对闭塞,封建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对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或多或少地给农村文娱事业带来阻力。

三、农村养老模式探析(以朱寨村为例)

(一)理论分析

农村养老是人口老龄化之后中国凸现的问题之一,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社会化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养老)等。

家庭养老作为传统养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员对其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到死后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行为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是一种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我国农村的非城镇户口人员(包括乡镇企业职工)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

分析这几种形式的不同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大多数学者的共同目标。

由于中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还相对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下,家庭养老模式的地位很坚固。结合朱寨村实际,我认为家庭养老是适合该村的养老方式。这主要由于现阶段,农村养老的人力资源丰富,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并且贯彻多年,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在农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时,中国农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顾方面很欠缺,而社会化养老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家庭养老成为首选。此外,由于资金的限制,中国农村养老机构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得到与家庭养老一样的精细照料。家庭养老仍然是为中国农村老年人提供经济来源、补偿精神空缺的办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数会选择在家中养老的原因既有受传统文化影响,即“家”的观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观上,家庭养老在中国农村是优于社会化养老的。

当然,家庭养老对有子女家庭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进行社区养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给与关怀,如建养老院等)。

(二)实际操作

从理论上找到了答案,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村两委,一要加大宣传,形成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村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相声等形式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在全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使村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意识。要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树立典型。该村的“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要继续开展下去,但要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使其效果真正发挥出来。二要真说实干,做出成效。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成立老年人组织(如刚刚建立的老年人协会,还可以建立一些其他组织)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给村民进行培训。鼓励村民开展文娱活动。三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加强对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的关爱,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经常性的走访慰问,使之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要对家庭不和谐的进行批评教育。

其次,作为村民,一要努力树立感恩意识,养成尊老爱老习惯,在生活当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细致关心四时冷暖 ,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努力解决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难。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点,不急躁,细心倾听老人心声多和老人交流。 四要全力丰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等,力求做到老有所乐。五要与村民和睦相处,见到老人热情主动,帮助老人,正确处理与老人的关系,不能嫌弃老人。六要相互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

第9篇 对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作者:黄连富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第10篇 关于老年人生活的社会调查实践报告范文

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悠久的敬老优良传统。老年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们有权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我国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保障全球五分之一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主要体现,不仅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而且对于推进国际老龄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年人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尊老”“敬老”是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人们所崇尚的“百善孝为先”等说法,无不表现出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爱戴,在当今社会里,关爱老年人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一定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马鞍山市是个工业城市,而金家庄区则又是老工业区,老年人口数量更大,所以为了了解金家庄区市民的生活,为了更好的了解金家庄区的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我们选择了调查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3.11 塘西街道南塘社区概况

南塘社区共有50~80周岁的老人500余人

1、南塘社区地处天门大道北段金家庄区检查院附近,周围商场、超市繁多,菜市场也不远,交通便利,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小区内高楼林立,环境优雅,道路宽阔,卫生良好,宜于老人晨跑;区内有小亭,可供老年人休憩;亭子附近有一些基本的健身设施,为老年人锻炼身体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总之,南唐小区不失为老年人生活的好居处;

2、区内房屋等建筑很新,据调查了解,老人们均对自己的住房及周围环境表示感觉良好!家里做饭都用上了煤气,有的还用电,方便快捷;而且由于管理得当,家里极少出现停水停电情况;家里有什么东西损坏时,只需一个电话,就会有相关人员及时修理!

3、区内道路平坦,路面卫生整洁,得益于政府关爱老年人的举措;区内老人每月大都能领到1000~__元的退休金,且95%以上的老年人都有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为老年人的生活解除了后顾之忧!

4、区内邻里相处融洽,平时小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甚是开心。

3.12南塘社区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尽管区内居住条件良好,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小区规模稍大,共有两个出口,一个大概位于小区中央,但来往车辆频繁。特别是高峰期时,上下班车辆、来往学生的自行车或电动车等川流不息,此时为老人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另一门较小,但因为在小区最北边,对大多老人来说多有不便。

2、小区内的健身设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而且至今无人修理!区内道路卫生虽然经常有人打理,但道路两旁却杂草丛生,而且还向居民收取卫生费,老人们提及,颇为不满!

3、紧靠小区南边,有一火车道通过,一昼夜来往车次可达十余次,深夜火车鸣笛,让老人们抱怨连天!

3.13南塘社区的思考及建议

该社区从总体上来考虑还是比较适合老人居住和生活的,老人们生活可以满足基本需求,但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来考虑的话,还有一定的距离。经过对区内老年人的问卷调查,结合大多数老人的意愿,我们现提供建议如下:

1、在区内第32栋房前与区外大路相连处开一个专供老年人出入的小门,这也是大多数老年人的心声;

2、区内的草地尽量请人定期打理,健身设施,也要及时修理,以免发生意外;

3、银行、学校、医院离小区较远,希望政府能解老人之忧,合理布局,与人方便;

4、火车深夜鸣笛现象,确实为区内老人乃至所有居民带来困扰,希望政府能联系相关部门,让火车在深夜在经过居民区时不鸣笛或尽量少鸣笛。

感想

今天,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实践历程,看看我们洒下的汗水,看看我们留下的脚印,看看我们得到的实践成果,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这一路,有过累、有过热、难也好、易也好,但是,我们挺过来了,我们就是成功者。

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10篇

作者:黄连富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老年人生活信息

  • 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10篇
  • 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10篇39人关注

    作者:黄连富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 ...[更多]

相关专题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