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9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60

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言素养和文化积累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报告旨在探究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我们选取了全国不同地区的10所农村小学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及课堂观察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以全面了解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施情况。

三、现状分析

1. 阅读资源匮乏:大部分农村小学的图书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2. 教学方式传统:多数教师仍依赖教材,课外阅读教学多为自发性,缺乏系统引导。

3. 家庭支持不足: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

4. 时间安排不合理:课业压力大,学生可用于阅读的自由时间有限。

四、问题剖析

1. 经济条件制约: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限制了图书资源的购置。

2. 教师专业能力:部分教师缺乏课外阅读教学的专门培训,无法有效指导学生阅读。

3. 家校沟通不足: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畅,未能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五、改进建议

1. 增加图书投入:争取社会资源,丰富学校图书馆,定期更新图书。

2. 提升教师能力: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课外阅读教学的专业水平。

3.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共建家庭阅读环境。

4. 调整课程设置:合理规划课程,确保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第1篇 关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及对策反思

课堂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充分发挥课堂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是当前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如何呢?

一、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根据调查者的知识水准、教学水平、教学经验和对教学观点及教学风格的粗浅认识,适用直观判断的方法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所调查的课大致分类如下:

3、 就教师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机会的角度而言: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三多三少。即: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学生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达学习的机会少;水平高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分析,就语文课而言:有20%左右的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分析课文全过程,有48%左右的学生只能部分地参与分析全篇课文,还有32%左右的学生长期得不到独立分析课文的机会。在对学生问及你班语数课的上课状况是怎样的?选答教师讲,学生听或记笔记状况的学生占52%;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够参与答问状况的学生占39%;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状况的学生占9%。

4、 就课堂教学纵向程序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中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方式而言:教师一般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几个思维较快的学生随口口答,只要有一人说对了,教师便重复一遍,接着便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教师就自问自答的占总调查课时的80%。

5、 就教师教学的终极目的而言:教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师占84%,教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同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师占12%,传授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占7%。

6、 就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参与教学而言:愿意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占77.4%,不愿意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占22.6%。

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上述几方面的调查情况表明:农村中学近76%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令人担忧,较难适应现今素质教育的要求。造成初、高中教学尤其是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方法的脱节,导致学生高中段学习潜力不足或不能正常发挥,致使中学教育质量较难提升。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单就课堂所反映的现象而言,分析如下:

1、 课堂教学容量不合理。有的教学密度太大,课堂节奏太快,学生接受不了,甚至不知所云;有的教学容量不当,从初一起就一味地瞄准中考,盲目加大深度、难度,甚至无限拓宽知识,超过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

2、 部分教师的惰性心理导致教学方法陈旧。由于这些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对教改的新成果抱轻视态度而不学习教学效果显著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法,不管教材的变化,不顾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和学习需要,或照书所讲,一板一眼生怕学生少了什么似的满堂灌,学生不感兴趣,听不进去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潜能,致使课堂纪律乱,学生厌学。

3、 教学方法单一粗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个别的教师对学生动辄训斥、挖苦、讽刺、甚至体罚。

4、 不能正确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看法。随意中断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缺乏及时的鼓励,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畏惧感而不是敬重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生的人格的得不到尊重,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得不到发展。

5、 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缺乏公平。偏爱优生,讨厌差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抽问,中上等生回答占多数,公开课中的抽问,更与差生无缘。

6、 缺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姿态。

7、 批评学生时,不注意方式方法,不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部分教师严守师道尊严,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守纪,认真听讲,不许乱说乱动。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指责学生上课讲话不动脑筋等上,浪费了教学时间,割裂了知识传授的完整性,造成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僵化,严重者导致教师自己也无法上课。

三、几点对策

1、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素质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直接反馈于教学质量。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又存在着一系列的误区。

①、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一种学历层次。

②、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一种授课能力。

③、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教师的解题思路。

④、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将现代媒体应用于课堂的能力。

⑤、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教师自身对特长的钻研。

⑥、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良好品德的形成。

⑦、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博览、博学。

⑧、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学生的考分情况。

⑨、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著书立说的能力。

以上这些教师素质自我提高的误区,对传道、受业解惑不能说没有好处。但提高教师素质必须要注意其全面性、渗透性;必须要注意其深度、广度以及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而不能顾此及彼。因此,再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方面,最重要的是其综合素质、创新素质。为此,对在岗教师,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各层次,各年龄段,各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加强其教材、教法、教学组织、教学技能等的定期测试,并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逗硬的制度,促使其教师具有较强的大纲意识教材意识好课意识因材施教意识等现代教育教学观念,而不是流于一种形式,更不是流于一种内容。

2、改进语文课堂管理的办法

①端正对学生的态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主体参与是一切教育改革都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不管怎么样的教育,只要它视学生发展为己任,就必须提倡学生的主体参与,尊重学生的求学权力,尊重学生健康的个性发展,体现师生平等原则,用理性感化学生,增进情感交流。

②有创造性组织课堂的能力,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的策略千百万化,它也必须通过学的策略体现效果。因此,必须从学生角度考虑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根据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学生逐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既重视知识的工具功能,又重视知识的精神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展。

③分层次要求,让学生全面参与,做好角色定位。

④制定一套有效管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纳入真正的制度化,量化管理。

3、抓好学段衔接

注意教学方法、学习思维的衔接。正确处理好知识衔接。这两者中,其教法、思维的衔接又最为重要。为此,应大胆改革现有的中小学领导的管理制度,实行一定程度的垂直管理制度。

4、增强教师的吸引力

①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

②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对学生有知识上的征服力。

③教师要有良好的品格,树立人和的教育观点, 对学生产生有益的人格影响。

第2篇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语文教研组及全体小学生

调查时间:200×年×月

调查目的: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0×年×月

调查内容: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调查单位: 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

调查人: 刘建飞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3篇 关于初中部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2010年5月22日,即当周周四下午3:00—5:30,王新刚、陈鹏、杨仕玉、朱赛兰、唐伟影一行五人代表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教文化与中小学古诗词语文教育研究”课题组走访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这次走访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及负责初一初二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针对学生的调查主要是发放此前设置好的调查问卷;针对教师的调查内容主要是访谈。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这次的走访调研做一个总结,即“古诗词的吟诵教学”和“附中初中部古诗词教学的综合面貌”。

一、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吟诵方面的基本现状及其相关(东北师大附中):

(此部分由陈鹏、杨仕玉完成)

通过对学生所填问卷的初步统计和对教师的访谈,我们得知,目前初一初二阶段(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初中阶段,因为初三基本上所有的时间用到了准备中考上,教学方面的时间留的不是很多)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利用以下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

首先是教师自己根据诗意和诗歌的节奏给学生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其次是,教师会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名师朗读的录音和一些结合古诗词意境所设置的视频、flash、幻灯片等等。

目前主要是凭借这两种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这样的现状表明,即就是像师大附中这样的软硬件设施都属于一流的名校,他们目前针对古诗词的吟诵教学仅仅只是涉及到了“诵”这一个方面,即我们所说的“朗诵”,换句话说,最高也只能是神情并貌的朗读而已。在师大附中,一般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要“朗读过关”的,显然,这也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重视。

我们知道,“古诗词吟诵”决不仅仅是诵读诗词,他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之一。“吟诵”其实是包含了两层意思的,一是“诵读、朗诵”;二是“吟唱(力求原生态)”,即就是像古音乐那样把古诗词演唱出来。针对这个理论方面的问题,我们从师大附中语文教师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语文组备课组长a老师说:如果现在要对古诗词进行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吟诵”教学的话,是个好事,很多教师和大多数学生也会对此极感兴趣的,但这个做法就目前来说只能局限在“兴趣的范围之内”,而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大范围推广的的可能。究其原因,老师讲到:一方面是因为原汁原味的古诗词吟诵文化已经基本失传,现在仅见的几家吟诵方法和理论体系只是冰山之一角,况且各持一套,没有规范性,这样就基本上决定了目前还没有关于古诗词吟唱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已经没有那种所谓的话语环境了(一个很好的原因,根本性的)。所以,这个东西无法存在于正常的“齐步走”课堂教学中(此可思索处),如果当作一种兴趣爱好型的辅助手段,肯定是很受欢迎的,只要你的东西做得好,有人感兴趣,毕竟这个东西是个新鲜的“玩意儿(意味深长)”。

可见(仔细琢磨),尽管很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还是不能对“古诗词”的吟诵研究抱以灰心的态度。事实上,作为一种兴趣性的研究,这个是大有前途的。如果做一个设想的话那就是:把可吟诵的古诗词配乐配谱吟唱出来,制作成多媒体软件材料,带进学生的课堂,作为正常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一项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辅助资源和材料,这应该是很现实的。好东西总是会有人来买的。

考虑到目前课题组的工作现状,我们应该鼓足勇气,放手一搏,吟诵团要继续做强做大,争取让人们承认它的价值,最终将古诗词的吟诵带进课堂,为目下的语文教育添枝加叶。

二、“与师大附中语文组教师的访谈”文字记录(以窥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为目的):

(以“课题组”和“附中教师”为说话人)

课题组:目前学校用的古诗词教学文本是?

教 师:现在主要用的是在孙立权老师《中学生古典诗词500首》框架下修订的“古典诗词三百首”,另成一册,取名曰《高山流水》,这是附中的 “校本教材”,是根据原来的五百首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情况编定的,有专门的一个古诗词三百首编写小组,这个作为学生古诗词的教学的辅助文本,类似于“在教师督促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而原则上的讲授仍以(大本、小本)教材为主。

课题组: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教 师:一般的孩子都能完成300篇的背诵,在毕业之前。另外,肯定有些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记背的更多。这个校本教材所有学生都是人手一本。

课题组:我们现在有个关于“古诗教”的课题,就是先秦孔子那个“诗教”……

教 师:(对另一个老师讲)他们说的是“古诗教”,不是诗歌教育(用疑惑的口吻,满脸疑惑:是不是弄错了,会错意了)……

课题组:(解释)不是不是,“古诗教”只是一个“源头理论”,现在我们谈的仍然是“古诗词教学或者说教育”。

教 师:哦!我们的学生(含高中)是在背完了500首的前提下走进高考考场的。初中阶段所背诵的一般是比较实用的三百首,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内容不长,也不难理解……(言外之意他们的学生语文文化修养肯定高于一般学校的学生,而且这样做对学生来说很实用)。

课题组:那么学生这样学完了之后的实际效用会是?

教 师:我们的要求是,对这些古诗词,要求学生“朗读过关”、“背诵默写过关”、“解析(读)过关”、“鉴赏过关”。这所有的要求之间并没有一般人所想的那样有轻重主次之分,比如朗读就随便意思一下等等,而是全都同等重要、同等对待。所以学生实际得到的收益因该是挺多的,考试就不用说了,平时还会举行一些诗歌朗诵会、校园文化活动,这些对学生来说是锻炼的机会,而所学的古诗词方面的知识又是他们得以参加这些活动的一个重要资源。甚至有部分学生尝试写诗,投出去发表等等。

课题组:我们花这么大的气力进行古诗词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呢,是不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实在是一个很愚蠢的问题,但是问得也很现实,了解一下我们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教 师:考试的时候只考三四十首,所以我们很明确的讲,这完全是为了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而进行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当然学生的语文成绩本身也会潜移默化的得到提升。(这应该能看出:当前的教育如果可能,尽量从大出着手,这样可以避免培养出一些瘸腿的后代,而只针对那些特定单一的目标的教育方式正好是弄巧成拙的)。

课题组:能讲一些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做法么?

教 师:例如,在教材上(指的是语文大本教材)如果有专门的赠别诗的话,在讲授的时候,老师会结合这首诗歌把其他的赠别诗列出来让学生注意积累,这样对学生进行诗歌题材分类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主题等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另外的,如思乡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等,都可按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学习。我们一般是在每周的周六,只要有时间就会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必讲的主要古诗词的引导下,去拓展,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课题组:还有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怎样一步一步解决的?

教 师:比如杜甫的诗,一般的学生都认为比较难,理解起来有些费劲,所以教师一般是结合杜甫的生平来讲解的。杜甫在那年的那月具体做了些什么事情,之后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就是现在你们(指学生)看到的这首诗,用来抒发他的特定的感想;杜甫在这时候创作这类风格的诗歌,在那个时候创作那样风格的诗歌等等,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还能加深印象。在语境的还原中让学生懂得诗意和诗人的感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运用诗歌。学以致用,这是很好的目的。

课题组:除此之外是否会用多媒体帮助讲解古诗词呢?

教 师:那肯定是的,现在的教学,几乎每堂课都要用到多媒体,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放一些结合诗意所配置的音乐、视频等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等等。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感兴趣了,这方面的技能提高了,我们每学期还会举行诗歌朗诵会。

课题组:怎样考查、评价学生具体的学习效果呢?

教 师:我们隔一段时间会有一次专门的抽查,我们叫做“诗歌点背制”,会在班级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抽背考查,做出评价,用以督促。

课题组:那么咱们学校这样做,对长春市其他学校有没有什么影响?

教 师:他们现在也在借鉴性的、试验着做,尽管他们具体的教学目标可能和我们有点差别,比如他们增加古诗词的教学力度或许只是为了在中考、高考中,学生的作文更有文采,语言更加精彩等等,但基本模式还是借鉴的这一套。但咱们附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语文修养。以量为积累,增加感觉,古人不就是在童年的时候背诵了大量的古文来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应考做基奠的么?

课题组: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对于“古诗词吟诵”的具体要求是?

教 师:我们也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古诗词的诵读,比如像古人那样,涉入到一种意境当中,沉静其中、在优美的旋律当中、优美的节奏当中,去模仿、去感受去表现那种意境,加深理解,但是现在的学生或许是因为学业负担比较重的缘由,咱们要求的和学生实际做的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课题组:现在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反映如何?

教 师: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烦躁,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不仅仅在学校要学习,而且还报了很多班,老师和家长又对他们有很多很多的要求,所以他们很忙乱,产生反感是肯定的,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会理出规律来,渐渐就会得心应手(师大附中的孩子)。至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所周知,是很不错的。

课题组:咱们学校有没有文学社?学生有没有自己尝试着作诗的?

教 师:有个“一鸣文学社”。我教的一个普通班里的一个孩子现在已经作了很多诗歌(古的、今的),比如前一段时间陈晓旭死了,他(她)就针对此事写了一首诗……还发表了一些,

第4篇 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

1.调研背景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知识的拓展、传播和应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资源和动力,世界各国正面临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竞争。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国家实力的竞争逐渐演变为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竞争的基础是教育,是人才。任何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培养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摸清当前小学自然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和教师的科学素养状况就成为制定科学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改革科学课程的基础。为此,我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现状调查小组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展开了全面的调查工作,以为新教材的编制提供充分的依据。

2.调研方法

(1)问卷的编制

我们共编制了5份问卷,其中《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调查·教师问卷》和{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是对小学自然教师和小学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学校类型、教师水平、课程设置、教材情况、教学设备及利用情况、自然课的困难及对策等。

然后,我们根据国内现行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和教材,参照国际上同龄儿童学力测查试卷以及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等,编制了《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小学应届毕业生。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受测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地域、城乡、学校类别等;第2部分由43道题目(其中38道客观题、5道主观题)构成,分为判断题与选择题两大类。判断题共10题,用于测查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方面的科学概念,其中有9题选自国际通用测试题。选择题共33题,分别测查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活动特点和动手能力。《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的结构与学生问卷相同,其中判断题与学生问卷相同,选择题略少于学生问卷,共12题(其中1道主观题),涉及科学概念、科学态度、科学兴趣和科学方法等几方面。个体科学素养的总分是由各题经赋值后计算而得的。

同时,我们还编制了{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访谈提纲),对部分省、市的自然教研员进行了结构性访谈,以便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自然教学的真实情况。

(2)被试与取样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东部地区抽取上海、浙扛、江苏等3省、市,在中部地区抽取天津、河南、湖北、扛西等4省、市,在西部地区抽取重庆、四川、贵州、西藏等4个省、市、自治区,首都北京单独列为1个地区。

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00年和2001年的6—9月份,在11个省、市、自治区总共发放学生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473份,有效问卷1432份。

教师问卷只抽取了部分省份进行测查。东部地区抽取上海、浙江和江苏,中部地区抽取天津,西部地区抽取贵州和西藏,北京仍然单列为一个地区,共发放400份,回收378份,其中有效问卷366份。

3.结果与分析

自然教学现状

①小学自然课开设情况

在我们调查的12个省、市、自治区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中心小学还是普通小学,几乎全部开设了自然课,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a.课程名称不同:多数称“自然课”,也有的称“常识课”。

b.课时计划不同:48.4%的小学按“国家计划”安排课时(一年级到四年级1节/周,五年级到六年级2节/周);43.2%的小学按“省计划”安排(一年级到二年级1节/周,三年级到四年级2节/周,五年级到六年级4节/周)。

c.教材内容宽而浅,缺乏系统性,内容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应该作为主体的学生,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把握学习思路。

d.由于应试的原因,自然课并不是主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考前甚至在平时都存在挤课现象。

②小学自然课任职教师情况

a.师资特点

从自然教学教师问卷和访谈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校的自然教师中,专职教师要多于兼职教师。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中,大多数自然教师都为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很少,这主要与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缺乏有关。

总体来说,自然教师中男教师多,女教师少,而这种现象在农村则更为突出。

b.学历层次

在所测查的地区中,自然教师中拥有大专学历的较多(56%),而拥有中师学历的尚可(30%),本科学历的较少(10%),还有少数只有高中及以下学历。其中,浙江省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自然教师比例(80%)要明显高于其他几个省、市。

c.专业背景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5.1%的自然教师是理科出身,而绝大多数的自然教师均没有自然专业的文凭,属于“半路出家”。此外,有37.7%的自然教师从未受过任何专业培训,这种现象对我国自然教师队伍的质量无疑是敲响了警钟。

d.任职意向

根据访谈,我们发现在国内小学中,只有极少数自然教师选择自然课是由于个人的爱好,绝大多数都是学校指定。爱好往往是人们能够创造性地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一个对本职工作都不热爱的教师怎么可能教授高质量的课程呢?

(3)自然课学科地位情况

a.学校对自然课程的态度

统计结果表明,23.8%的学校对自然课程很重视,48.2%的学校较重视,16.2%的学校有时重视有时不重视,11,2%的学校不太重视,o.5%的学校根本不重视。应该说大多数学校对自然课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从访谈提纲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校重视自然课程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重视的主要原因在于应试,因为自然课不是主课,因此学校对自然课的教学有不同程度的忽略。

b.自然课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

我们让调查对象对语文、数学、英语、美术、自然、体育、音乐、社会、思想品德等9门科目按其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进行排序。调查结果如下:

·在大多数学校中自然课属于第二平台(第一平台为语文、数学、英语,第二平台还有美术、体育、音乐,第三平台为社会、思想品德);

·在少数学校中自然课属于第三平台;

·而在极少数学校里,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均拒绝排序,因为在这些学校里往往对所有的科目都一视同仁,自然课经费充裕,对自然课重视程度很高,不存在偏科少课的问题。

c.学生对自然课程的反映

有82.8%的学生很喜欢或较喜欢自然课,只有1.4甲。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自然课。

喜欢自然课的理由有:由于“自然课老师讲得好”占17%;由于“这门课是理科的基础课”的占8%;由于“自然课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的占20%;由于“自然课教我们观察、研究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占一半以上,达到了55%。

不喜欢自然课的理由有:由于“自然课老师讲得不好”占23%;由于“这门课没有语、数重要”占盟%;由于“自然课光讲,太抽象”占44%;由于“自然课本身没有什么特色”占11%。

从学生对待自然课的态度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喜欢自然课并不是由于一些外部的客观原因,而是自然课本身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因为自然课本身符合学生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能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给他们足够的想像空间,教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而学生不喜欢自然课则大多数要归结于单纯教授的上课方式。目前大多数自然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主讲,学生只需要听、记就可以,整堂课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方法,原本生动活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充满有趣实验的课程被一张嘴、一支笔所代替,学生当然无法接受。

④自然课教学情况

a.教材来源

国内现行的自然课教材主要有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两个来源,使用国家教材的占大多数,达到72.3%。

b.教材满意度

总的来说,自然教师对现行教材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其中很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占77.8%,因此如果在现行教材基础上再进行改进,那么自然教师们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c.教学目标和考查重点

自然教师对自然课的教学目标的认识,“以传授科学常识为主”的占44.3%,“以训练科学思维为主”的占10.3%,“以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占9.2%,“以掌握科学方法为主”的占8.9%,“以诱发科学兴趣为主”的占198%,“以了解科研过程为主”的占o.6%,“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占5.6%。

自然教师对自然课的考查重点的认识,“以考查科学知识为主”的占34.6%,“以考查科学思维为主”的占24.5%,“以考查动手能力为主”的占39%,“以考查科研方法为主”的占7%,“以考查科学精神为主”的占4.8%。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自然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诱发兴趣方面,正如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尽心尽力,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虽然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自然教师的专业背景并不是很强,但是我们的自然教师确实兢兢业业,传授给学生很多科学知识与概念,所以我们的小学生在科学素养的测查中,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较好,优于我国普通公众,科学兴趣亦比较浓厚。但是自然教师在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比较欠缺,这也使得学生在科学素养的测查中,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这两项得分令人担忧。因此,在今后的科学课程中,我们的自然教师要扬长避短,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多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对科学方法的运用,在对自然课的考查中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科学滞神和科学方法的塑造。

⑤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a.教学方法

从自然教师总体来看,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观察法、讲授法、演示法、活动法(采集标本、兴趣小组、实地参观)等。

b.教学资源

校内资源:大多数学校有供自然课教学专用的实验室以及录像、挂图等;少数学校没有专用的实验室,但是有实验仪器、录像、挂图等;极少数学校(对自然课很重视的学校)除了上述资源外,还有与自然教学有关的多媒体、乡土教材以及国际互联网可供学生使用。

校外资源:有少数学校能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广大农村等。

c.自然教学设备配备评价

自然教师认为设备“很好”及“够用”的占42.6%,“一般”的占44.3%;学生认为设备“很好”及“够用”的占58.7%,“一般”的占31.4%。

教师对于自然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比学生应该更加清楚一些。从他们所反映的数据来看,目前自然课教学设备确实存在一定的短缺问题。由于自然课需要大量的实物器具和实验器木才,因此如果无法在设备配备方面满足教师的需求,就会影响自然课的很好开展。

d.自然教学设备利用情况评价

自然教师认为“能够利用”现有教学设备的占78.7%,学生认为“能够利用”的占66.1%。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对自然教学设备的利用情况较好,说明在设备短缺的情况下,自然教师还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书本之外的资源。

⑥目前的困难

a.自然课最突出的困难

自然教师们认为“^领`导不重视”的占8.5%,“经费不到位”的占26.1%,“专业师资缺乏”的占37.2%,“教育资源贫困”的占16.8%,“其他”的占11.4%。

b.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自然教师认为“改变指导思想”的占41.1%,“增加经费投入”的占13.3%,“优化师资队伍”的占29.5%,“开发科教资源”的占14.7%,“其他”的占1.1%。

由此可见,虽然教师们认为目前自然课最突出的困难,集中在经费不足和专业教师缺乏这两项上,但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认为,要提高自然教学质量的关键却是教育部门对自然课程的指导思想需要改变。因此我们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于教师的呼声应该有足够的重视,只有整体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改变,对自然教学的态度彻底转变,经赞和师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⑦结论与建议

鉴于目前我国小学自然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尽快改变目前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提高对科学教育的认识。

·现有教材需要改革。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增加难度,突出重点主线,结合学生实际,反映科技发展,删除与社会、科技、劳动等课程相重复的内容等方面。

·教辅手段要配套,目前存在设备姑配拨的仪器与教材不配套,现行教具不理想(如阅读课文太多)等现象。

·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方法要系统。自然课要以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为主而不是灌输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多到大自然中去,多利用校外资源。

·大力加强师资培训。针对现任自然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历不高的情况,需要对自然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在职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高校应设置相应的“科学教育”专业,培养专门人才。

(2)科学素养状况

我们除了对目前的自然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以外,还分别进行了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养测查。科学素养对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今天的小学生将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科学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而小学自然教师作为科学兴趣的启蒙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其科学素养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利学素养的培养。为了给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科学教材的编写、科学教师的队伍建设以及科学课程的实施提供现实的依据,我们对自然教师和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现状分别进行了调查。

科学素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能发扬质疑、验证的科学精神,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解答与实践有关的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了便于测查与分析,我们提取科学素养的4个核心因素作为衡量指标,即:①科学兴趣,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②科学精神,指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③科学概念,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④科学方法,这是指对于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能够了解或把握,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来解决难题。

学生科学素养

①科学素养的总体情况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并不理想,测查合格率不到半数。

a.检验表明,不同地区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b.检验还表明,汉族学生和其他民族学生之间的科学素养的差异也很显著。其实在我们所调研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并不差,可能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地区,男女同学和城乡同学的科学素养水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换句话说,在大致相同的教育条件下,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对科学素养的发展影响不明显。

②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对于科学概念的掌握,总体合格率为48.2%,地区差异依然显著。

根据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中国科协普及部、中国科普研究所《1996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所提供的数据,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较之国外公众略低,但高于中国普通公众5.3个百分点美国公众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为55.6%,英国为61.9%,欧共体为57.4%,而中国为42.9%。因此可以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普及,尤其是科学概念的普及,取得了良好成效。与此相关的教材和教学活动安排等应该总结经验、发扬光大,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加强对科学概念的普及。

样本总体在科学概念测查题“电子比原子小”和“抗生素能够杀死病毒”上的正确宰最低,分别只有19.7%和18.1%。这说明学生对比较抽象而又无法亲身体验的科学概念,接受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研究中,要充分重视类概念的讲授。

③科学精神的投射分析

对科学精神的投射测试发现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仅为27.4%。

因此可以看出,小学生利.学精神相当薄弱,各地区合格率均远低于半数。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因素,缺乏科学精神,不敢怀疑或不会探究、验证的人是无法真正领悟科学的。因此,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或探究式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大胆怀疑、合理论证、注重证据、不迷信权威的人,才有可能超越前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④科学兴趣与科学活动特点

小学生的科学兴趣:

a.喜欢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的达96.6%;

b.喜欢阅读科普读物的达94.3%;

c.喜欢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的达91.9%。

小学生的科学活动:

a.经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的有32.3%;

b.经常阅读科普读物的有44,2%;

c.有过小发明、小仓悱、小制作的达54,1%。

科学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科学活动则是带有实践性质的科学行为。从上述数据来看,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是极其浓厚的,他们的科学活动频度也大大超过了普通成人。但是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活动频度之间存在着这么大的差距,使我们必须对学生目前所能参与的科学实践进行反思。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小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的巨大潜力,他们拥有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帮助学生把科学兴趣转化为科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科学所能赋予他们的力量以及科学所能带给他们的欢乐,要不断强化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行动。

让我们抽取北京和四川两个地方做比较,北京地区的学生经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的达54%,而四川的只有21%,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四川农村地区只有6%的学生选择“经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只有17%的学生选择“经常并喜欢阅读科普读物”。北京地区城乡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男、女学生之间的选择也没有明显的差异。农村地区虽然在一些硬件设施方面比不上城市,但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活动,例如,在种植和养殖方面就比在城市里要容易得多,学生同样也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

⑤科学方法掌握程度分析

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为34.9%。由此看出小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比较欠缺,除东部地区情况略好以外,其余地区的不合格率均较高。在我们的课堂上,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能够真正投身实践的机会很少,而缺少了对事物的直接接触和动手操作,就难以真正掌握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过程、关联程度以及各个步骤,就难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技能。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科学方法的培养。

⑥结论与建议

此次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极其浓厚,他们对世界、对具体事物、对学习活动过程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优于我国普通公众,也可以说优于他们的父母长辈,然而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却亟待提高,因此我国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不容乐观。此外,1996年和2000年我国营通公众的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成年女性的科学素养水平普遍低于成年男性,这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不平等有关,而我们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在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反映出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已经取得可喜成就。同时,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显著地区差异

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应注意科学教育的平衡发展。

目前,我国的科学教育主要还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没有从本质上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要使学生对外界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就必须从小树立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不仅限于课堂。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兴趣,但真正参与科学活动的比例却不高,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另一方面也说明科学教育还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开展。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的。根据此次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我们对如何开展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以下建议:

a.树立科学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正确观念,改革原先重知识、轻技能,重概念、轻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列为科学教育的重点。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塑造他们的人格,影响他们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文化修养、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同时教会他们学习之法、思考之法、创造之法和生存之道,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b.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活动等都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高科学教育的效率。通过探究、实验、参观、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科学教育,使学生保持浓厚的科学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探究精神;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如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现状调查、文献查阅等,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c.加大科学教育投入。我国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总体水平较低,而他们是21世纪的建设者,是国际竞争的参与者,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们国家实力的强弱和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因此,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完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师资水平,把科学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科学素养

①科学素养的总体情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自然教师的科学素养总体情况较好,明显高于一般国民,但其中良莠不齐的现象也较为严重,甚至有24.3%的人不及格。这个问题对于身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能力、发扬科学精神责任的教师来讲是非常严重的,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检验表明,男性自然教师得分明显高于女性教师。但呈从我们所得到的学生科学素养总体情况来看,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不大。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不同,兴趣取向也会发生改变。

·自然教师年龄越大得分越低。年龄越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就越低,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对一些新近出现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术语并不一定知晓,得分也就相应较低。因此,我们在配备自然教师的时候,要老、中、青互相搭配,及时补充年轻的教师,使自然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自然教师得分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较好,西部地区和北京地区较差。东部地区对教育的投资较之别的地区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无论是师资还是经费都比较充裕,教师水平也相应较高。西部地区由于教育相对落后,自然教师很多都是兼职,因此教师水平也就相应落后。北京地区的教师水平呈两头大的趋势,优秀的和不及格的比例都很大,整体水平不高。

②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对于科学概念的掌握,自然教师总体合格率为83.6%。地区差异依然显著: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合格者占91.7%。

③科学兴趣的投射分析

我们用较新的科学术语来投射出自然教师的科学兴趣及科学信息来源,总体隋况较好,地区差异明显。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为75.6%,东部略高为82.3%。

④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分析

自然教师在科学方法的掌握方面总体情况尚可,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为63.7%,东部地区的合格率为67.2%。

其中在一道涉及教学研究方法的测题上,自然教师合格率仅为10.7%(测题:[b广教学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假设,可使用下面哪种方法验证?a.直接验证b.间接验证c.循环验证0.不知道]。这使得我们对自然教师在科学方法上的欠缺感到惊讶,没有科学的方法,也就无法构筑科学的一切,如果我们的教师缺乏对科学方法的应用,我们也就无法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对科学方法的应用。因此,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必须先让教师们树立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在此方面我们亟待做大量工作。

⑤科学态度的掌握

对所研究的对象是否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反映了研究者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在对自然教师所具有的科学态度的测查中我们发现,自然教师的科学态度令人担忧。在一道涉及科学态度的测题上,自然教师的合格率仅为26.1%(测题:“要肯定一个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您认为一个数学家应该如何选择?”a.数学界大多数人的肯定b.数学权威的肯定c.一位学生给出的证明d.不知道)。自然教师的科学态度尚且如此,又怎么能够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在科学精神方面有良好的表现呢?因此,要提高教师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应当是重中之重。因为科学精神是本质、是核心,只有在这方面提高了,才有可能真正提高人的科学素养,才有可能具有与别人竞争的实力。

⑥结论与建议

a.自然教师的科学素养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在各个指标上都出现了严重的良莠不齐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在学校管理中,未对教师进行严格的挑选;

·不同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到教师的再学习。

b.在科学素养各项指标中,自然教师的科学态度最差,这说明在自然教师的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注重对教师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c.自然教师在科学术语和科学方法两项指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教师年龄越大成绩越低,但在科学概念这一指标上不存在年龄差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科学理念涉及的是基础的概念,它随时间的变化不大。但是科学术语和科学方法更新速度较快,如果年龄较大的教师在从教之后不进行新的学习,科学素养水平就会落后,这从侧面也反映了自然教师培训的滞后。

d.自然教师的科学素养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自然教师在科学理念这一指标上存在着性别和城乡差异,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自然教师师资培训方案。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调查并未做到尽善尽美,对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深入调查还有待我们继续努力。)

第5篇 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调研背景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知识的拓展、传播和应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资源和动力,世界各国正面临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竞争。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国家实力的竞争逐渐演变为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竞争的基础是教育,是人才。任何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培养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摸清当前小学自然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和教师的科学素养状况就成为制定科学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改革科学课程的基础。为此,我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现状调查小组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展开了全面的调查工作,以为新教材的编制提供充分的依据。

2.调研方法

(1)问卷的编制

我们共编制了5份问卷,其中《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调查·教师问卷》和{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是对小学自然教师和小学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学校类型、教师水平、课程设置、教材情况、教学设备及利用情况、自然课的困难及对策等。

然后,我们根据国内现行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和教材,参照国际上同龄儿童学力测查试卷以及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等,编制了《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小学应届毕业生。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受测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地域、城乡、学校类别等;第2部分由43道题目(其中38道客观题、5道主观题)构成,分为判断题与选择题两大类。判断题共10题,用于测查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方面的科学概念,其中有9题选自国际通用测试题。选择题共33题,分别测查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活动特点和动手能力。《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的结构与学生问卷相同,其中判断题与学生问卷相同,选择题略少于学生问卷,共12题(其中1道主观题),涉及科学概念、科学态度、科学兴趣和科学方法等几方面。个体科学素养的总分是由各题经赋值后计算而得的。

同时,我们还编制了{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访谈提纲),对部分省、市的自然教研员进行了结构性访谈,以便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自然教学的真实情况。

(2)被试与取样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东部地区抽取上海、浙扛、江苏等3省、市,在中部地区抽取天津、河南、湖北、扛西等4省、市,在西部地区抽取重庆、四川、贵州、西藏等4个省、市、自治区,首都北京单独列为1个地区。

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__年和20__年的6—9月份,在11个省、市、自治区总共发放学生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473份,有效问卷1432份。

教师问卷只抽取了部分省份进行测查。东部地区抽取上海、浙江和江苏,中部地区抽取天津,西部地区抽取贵州和西藏,北京仍然单列为一个地区,共发放400份,回收378份,其中有效问卷366份。

3.结果与分析

自然教学现状

①小学自然课开设情况

在我们调查的12个省、市、自治区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中心小学还是普通小学,几乎全部开设了自然课,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a.课程名称不同:多数称“自然课”,也有的称“常识课”。

b.课时计划不同:48.4%的小学按“国家计划”安排课时(一年级到四年级1节/周,五年级到六年级2节/周);43.2%的小学按“省计划”安排(一年级到二年级1节/周,三年级到四年级2节/周,五年级到六年级4节/周)。

c.教材内容宽而浅,缺乏系统性,内容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应该作为主体的学生,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把握学习思路。

d.由于应试的原因,自然课并不是主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考前甚至在平时都存在挤课现象。

②小学自然课任职教师情况

a.师资特点

从自然教学教师问卷和访谈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校的自然教师中,专职教师要多于兼职教师。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中,大多数自然教师都为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很少,这主要与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缺乏有关。

总体来说,自然教师中男教师多,女教师少,而这种现象在农村则更为突出。

b.学历层次

在所测查的地区中,自然教师中拥有大专学历的较多(56%),而拥有中师学历的尚可(30%),本科学历的较少(10%),还有少数只有高中及以下学历。其中,浙江省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自然教师比例(80%)要明显高于其他几个省、市。

c.专业背景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5.1%的自然教师是理科出身,而绝大多数的自然教师均没有自然专业的文凭,属于“半路出家”。此外,有37.7%的自然教师从未受过任何专业培训,这种现象对我国自然教师队伍的质量无疑是敲响了警钟。

d.任职意向

根据访谈,我们发现在国内小学中,只有极少数自然教师选择自然课是由于个人的爱好,绝大多数都是学校指定。爱好往往是人们能够创造性地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一个对本职工作都不热爱的教师怎么可能教授高质量的课程呢?

(3)自然课学科地位情况

a.学校对自然课程的态度

统计结果表明,23.8%的学校对自然课程很重视,48.2%的学校较重视,16.2%的学校有时重视有时不重视,11,2%的学校不太重视,o.5%的学校根本不重视。应该说大多数学校对自然课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从访谈提纲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校重视自然课程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重视的主要原因在于应试,因为自然课不是主课,因此学校对自然课的教学有不同程度的忽略。

b.自然课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

我们让调查对象对语文、数学、英语、美术、自然、体育、音乐、社会、思想品德等9门科目按其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进行排序。调查结果如下:

·在大多数学校中自然课属于第二平台(第一平台为语文、数学、英语,第二平台还有美术、体育、音乐,第三平台为社会、思想品德);

·在少数学校中自然课属于第三平台;

·而在极少数学校里,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均拒绝排序,因为在这些学校里往往对所有的科目都一视同仁,自然课经费充裕,对自然课重视程度很高,不存在偏科少课的问题。

c.学生对自然课程的反映

有82.8%的学生很喜欢或较喜欢自然课,只有1.4甲。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自然课。

喜欢自然课的理由有:由于“自然课老师讲得好”占17%;由于“这门课是理科的基础课”的占8%;由于“自然课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的占20%;由于“自然课教我们观察、研究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占一半以上,达到了55%。

不喜欢自然课的理由有:由于“自然课老师讲得不好”占23%;由于“这门课没有语、数重要”占盟%;由于“自然课光讲,太抽象”占44%;由于“自然课本身没有什么特色”占11%。

从学生对待自然课的态度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喜欢自然课并不是由于一些外部的客观原因,而是自然课本身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因为自然课本身符合学生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能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给他们足够的想像空间,教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而学生不喜欢自然课则大多数要归结于单纯教授的上课方式。目前大多数自然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主讲,学生只需要听、记就可以,整堂课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方法,原本生动活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充满有趣实验的课程被一张嘴、一支笔所代替,学生当然无法接受。

④自然课教学情况

a.教材来源

国内现行的自然课教材主要有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两个来源,使用国家教材的占大多数,达到72.3%。

b.教材满意度

总的来说,自然教师对现行教材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其中很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占77.8%,因此如果在现行教材基础上再进行改进,那么自然教师们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c.教学目标和考查重点

自然教师对自然课的教学目标的认识,“以传授科学常识为主”的占44.3%,“以训练科学思维为主”的占10.3%,“以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占9.2%,“以掌握科学方法为主”的占8.9%,“以诱发科学兴趣为主”的占198%,“以了解科研过程为主”的占o.6%,“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占5.6%。

自然教师对自然课的考查重点的认识,“以考查科学知识为主”的占34.6%,“以考查科学思维为主”的占24.5%,“以考查动手能力为主”的占39%,“以考查科研方法为主”的占7%,“以考查科学精神为主”的占4.8%。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自然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诱发兴趣方面,正如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尽心尽力,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虽然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自然教师的专业背景并不是很强,但是我们的自然教师确实兢兢业业,传授给学生很多科学知识与概念,所以我们的小学生在科学素养的测查中,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较好,优于我国普通公众,科学兴趣亦比较浓厚。但是自然教师在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比较欠缺,这也使得学生在科学素养的测查中,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这两项得分令人担忧。因此,在今后的科学课程中,我们的自然教师要扬长避短,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多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对科学方法的运用,在对自然课的考查中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科学滞神和科学方法的塑造。

⑤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a.教学方法

从自然教师总体来看,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观察法、讲授法、演示法、活动法(采集标本、兴趣小组、实地参观)等。

b.教学资源

校内资源:大多数学校有供自然课教学专用的实验室以及录像、挂图等;少数学校没有专用的实验室,但是有实验仪器、录像、挂图等;极少数学校(对自然课很重视的学校)除了上述资源外,还有与自然教学有关的多媒体、乡土教材以及国际互联网可供学生使用。

校外资源:有少数学校能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广大农村等。

c.自然教学设备配备评价

自然教师认为设备“很好”及“够用”的占42.6%,“一般”的占44.3%;学生认为设备“很好”及“够用”的占58.7%,“一般”的占31.4%。

教师对于自然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比学生应该更加清楚一些。从他们所反映的数据来看,目前自然课教学设备确实存在一定的短缺问题。由于自然课需要大量的实物器具和实验器木才,因此如果无法在设备配备方面满足教师的需求,就会影响自然课的很好开展。

d.自然教学设备利用情况评价

自然教师认为“能够利用”现有教学设备的占78.7%,学生认为“能够利用”的占66.1%。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对自然教学设备的利用情况较好,说明在设备短缺的情况下,自然教师还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书本之外的资源。

⑥目前的困难

a.自然课最突出的困难

自然教师们认为“^领`导不重视”的占8.5%,“经费不到位”的占26.1%,“专业师资缺乏”的占37.2%,“教育资源贫困”的占16.8%,“其他”的占11.4%。

b.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自然教师认为“改变指导思想”的占41.1%,“增加经费投入”的占13.3%,“优化师资队伍”的占29.5%,“开发科教资源”的占14.7%,“其他”的占1.1%。

由此可见,虽然教师们认为目前自然课最突出的困难,集中在经费不足和专业教师缺乏这两项上,但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认为,要提高自然教学质量的关键却是教育部门对自然课程的指导思想需要改变。因此我们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于教师的呼声应该有足够的重视,只有整体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改变,对自然教学的态度彻底转变,经赞和师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⑦结论与建议

鉴于目前我国小学自然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尽快改变目前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提高对科学教育的认识。

·现有教材需要改革。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增加难度,突出重点主线,结合学生实际,反映科技发展,删除与社会、科技、劳动等课程相重复的内容等方面。

·教辅手段要配套,目前存在设备姑配拨的仪器与教材不配套,现行教具不理想(如阅读课文太多)等现象。

·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方法要系统。自然课要以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为主而不是灌输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多到大自然中去,多利用校外资源。

·大力加强师资培训。针对现任自然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历不高的情况,需要对自然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在职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高校应设置相应的“科学教育”专业,培养专门人才。

(2)科学素养状况

我们除了对目前的自然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以外,还分别进行了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养测查。科学素养对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今天的小学生将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科学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而小学自然教师作为科学兴趣的启蒙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其科学素养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利学素养的培养。为了给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科学教材的编写、科学教师的队伍建设以及科学课程的实施提供现实的依据,我们对自然教师和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现状分别进行了调查。

科学素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能发扬质疑、验证的科学精神,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解答与实践有关的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了便于测查与分析,我们提取科学素养的4个核心因素作为衡量指标,即:①科学兴趣,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②科学精神,指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③科学概念,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④科学方法,这是指对于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能够了解或把握,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来解决难题。

学生科学素养

①科学素养的总体情况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并不理想,测查合格率不到半数。

a.检验表明,不同地区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b.检验还表明,汉族学生和其他民族学生之间的科学素养的差异也很显著。其实在我们所调研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并不差,可能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地区,男女同学和城乡同学的科学素养水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换句话说,在大致相同的教育条件下,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对科学素养的发展影响不明显。

②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对于科学概念的掌握,总体合格率为48.2%,地区差异依然显著。

根据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中国科协普及部、中国科普研究所《1996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所提供的数据,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较之国外公众略低,但高于中国普通公众5.3个百分点美国公众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为55.6%,英国为61.9%,欧共体为57.4%,而中国为42.9%。因此可以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普及,尤其是科学概念的普及,取得了良好成效。与此相关的教材和教学活动安排等应该总结经验、发扬光大,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加强对科学概念的普及。

样本总体在科学概念测查题“电子比原子小”和“抗生素能够杀死病毒”上的正确宰最低,分别只有19.7%和18.1%。这说明学生对比较抽象而又无法亲身体验的科学概念,接受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研究中,要充分重视类概念的讲授。

③科学精神的投射分析

对科学精神的投射测试发现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仅为27.4%。

因此可以看出,小学生利.学精神相当薄弱,各地区合格率均远低于半数。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因素,缺乏科学精神,不敢怀疑或不会探究、验证的人是无法真正领悟科学的。因此,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或探究式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大胆怀疑、合理论证、注重证据、不迷信权威的人,才有可能超越前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④科学兴趣与科学活动特点

小学生的科学兴趣:

a.喜欢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的达96.6%;

b.喜欢阅读科普读物的达94.3%;

c.喜欢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的达91.9%。

小学生的科学活动:

a.经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的有32.3%;

b.经常阅读科普读物的有44,2%;

c.有过小发明、小仓悱、小制作的达54,1%。

科学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科学活动则是带有实践性质的科学行为。从上述数据来看,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是极其浓厚的,他们的科学活动频度也大大超过了普通成人。但是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活动频度之间存在着这么大的差距,使我们必须对学生目前所能参与的科学实践进行反思。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小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的巨大潜力,他们拥有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帮助学生把科学兴趣转化为科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科学所能赋予他们的力量以及科学所能带给他们的欢乐,要不断强化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行动。

让我们抽取北京和四川两个地方做比较,北京地区的学生经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的达54%,而四川的只有21%,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四川农村地区只有6%的学生选择“经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只有17%的学生选择“经常并喜欢阅读科普读物”。北京地区城乡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男、女学生之间的选择也没有明显的差异。农村地区虽然在一些硬件设施方面比不上城市,但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活动,例如,在种植和养殖方面就比在城市里要容易得多,学生同样也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

⑤科学方法掌握程度分析

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为34.9%。由此看出小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比较欠缺,除东部地区情况略好以外,其余地区的不合格率均较高。在我们的课堂上,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能够真正投身实践的机会很少,而缺少了对事物的直接接触和动手操作,就难以真正掌握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过程、关联程度以及各个步骤,就难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技能。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科学方法的培养。

⑥结论与建议

此次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极其浓厚,他们对世界、对具体事物、对学习活动过程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优于我国普通公众,也可以说优于他们的父母长辈,然而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却亟待提高,因此我国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不容乐观。此外,1996年和20__年我国营通公众的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成年女性的科学素养水平普遍低于成年男性,这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不平等有关,而我们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在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反映出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已经取得可喜成就。同时,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显著地区差异

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应注意科学教育的平衡发展。

目前,我国的科学教育主要还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没有从本质上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要使学生对外界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就必须从小树立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不仅限于课堂。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兴趣,但真正参与科学活动的比例却不高,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另一方面也说明科学教育还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开展。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的。根据此次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我们对如何开展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以下建议:

a.树立科学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正确观念,改革原先重知识、轻技能,重概念、轻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列为科学教育的重点。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塑造他们的人格,影响他们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文化修养、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同时教会他们学习之法、思考之法、创造之法和生存之道,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b.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活动等都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高科学教育的效率。通过探究、实验、参观、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科学教育,使学生保持浓厚的科学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探究精神;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如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现状调查、文献查阅等,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c.加大科学教育投入。我国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总体水平较低,而他们是21世纪的建设者,是国际竞争的参与者,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们国家实力的强弱和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因此,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完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师资水平,把科学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科学素养

①科学素养的总体情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自然教师的科学素养总体情况较好,明显高于一般国民,但其中良莠不齐的现象也较为严重,甚至有24.3%的人不及格。这个问题对于身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能力、发扬科学精神责任的教师来讲是非常严重的,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检验表明,男性自然教师得分明显高于女性教师。但呈从我们所得到的学生科学素养总体情况来看,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不大。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不同,兴趣取向也会发生改变。

·自然教师年龄越大得分越低。年龄越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就越低,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对一些新近出现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术语并不一定知晓,得分也就相应较低。因此,我们在配备自然教师的时候,要老、中、青互相搭配,及时补充年轻的教师,使自然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自然教师得分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较好,西部地区和北京地区较差。东部地区对教育的投资较之别的地区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无论是师资还是经费都比较充裕,教师水平也相应较高。西部地区由于教育相对落后,自然教师很多都是兼职,因此教师水平也就相应落后。北京地区的教师水平呈两头大的趋势,优秀的和不及格的比例都很大,整体水平不高。

②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对于科学概念的掌握,自然教师总体合格率为83.6%。地区差异依然显著: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合格者占91.7%。

③科学兴趣的投射分析

我们用较新的科学术语来投射出自然教师的科学兴趣及科学信息来源,总体隋况较好,地区差异明显。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为75.6%,东部略高为82.3%。

④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分析

自然教师在科学方法的掌握方面总体情况尚可,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为63.7%,东部地区的合格率为67.2%。

其中在一道涉及教学研究方法的测题上,自然教师合格率仅为10.7%(测题:[b广教学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假设,可使用下面哪种方法验证?a.直接验证b.间接验证c.循环验证0.不知道]。这使得我们对自然教师在科学方法上的欠缺感到惊讶,没有科学的方法,也就无法构筑科学的一切,如果我们的教师缺乏对科学方法的应用,我们也就无法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对科学方法的应用。因此,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必须先让教师们树立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在此方面我们亟待做大量工作。

⑤科学态度的掌握

对所研究的对象是否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反映了研究者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在对自然教师所具有的科学态度的测查中我们发现,自然教师的科学态度令人担忧。在一道涉及科学态度的测题上,自然教师的合格率仅为26.1%(测题:“要肯定一个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您认为一个数学家应该如何选择?”a.数学界大多数人的肯定b.数学权威的肯定c.一位学生给出的证明d.不知道)。自然教师的科学态度尚且如此,又怎么能够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在科学精神方面有良好的表现呢?因此,要提高教师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应当是重中之重。因为科学精神是本质、是核心,只有在这方面提高了,才有可能真正提高人的科学素养,才有可能具有与别人竞争的实力。

⑥结论与建议

a.自然教师的科学素养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在各个指标上都出现了严重的良莠不齐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在学校管理中,未对教师进行严格的挑选;

·不同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到教师的再学习。

b.在科学素养各项指标中,自然教师的科学态度最差,这说明在自然教师的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注重对教师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c.自然教师在科学术语和科学方法两项指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教师年龄越大成绩越低,但在科学概念这一指标上不存在年龄差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科学理念涉及的是基础的概念,它随时间的变化不大。但是科学术语和科学方法更新速度较快,如果年龄较大的教师在从教之后不进行新的学习,科学素养水平就会落后,这从侧面也反映了自然教师培训的滞后。

d.自然教师的科学素养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自然教师在科学理念这一指标上存在着性别和城乡差异,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自然教师师资培训方案。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调查并未做到尽善尽美,对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深入调查还有待我们继续努力。)

第6篇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为了制定“多样化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方案,并使方案中课题研究有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特随机进行了一次“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自己怎样做的等,从中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是怎样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又是如何组织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以便为方案中的“研究基本设想”提供一些实践性资料。同时,也通过一些数据,引发研究者的思考。

二、调查情况

1、这次调查围绕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应该做哪些具体事情,持什么态度、自己又怎样做等,从不同角度,共计命题十二组,每组有3个、4个或5个不等的选项,但都要求被调查者从每组的题目中只选择一项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其中调查对待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有六组,调查教师活动组织情况的也有六组。

2、本次调查是在一次“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交流会”上进行的,共有100人接受调查(实际94人,随后找乐亭一小的6名教师进行了答卷),其中农村教师6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实小教师39人。

3、调查的结果

选项人数题号一554131二1954三74242四5232151五25741六3664七793八95311九37819十167581十一266824十二82106,已全部结束,感谢你的阅读。

第7篇 初中部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20__年__月22日,即当周周四下午3:00—__:30,__,__,___,__,___,____一行五人代表__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教文化与中小学古诗词语文教育研究”课题组走访了__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这次走访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及负责初一初二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针对学生的调查主要是发放此前设置好的调查问卷;针对教师的调查内容主要是访谈。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这次的走访调研做一个总结,即“古诗词的吟诵教学”和“附中初中部古诗词教学的综合面貌”。

一、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吟诵方面的基本现状及其相关(__师大附中):

(此部分由陈__、杨__完成)

通过对学生所填问卷的初步统计和对教师的访谈,我们得知,目前初一初二阶段(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初中阶段,因为初三基本上所有的时间用到了准备中考上,教学方面的时间留的不是很多)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利用以下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

首先是教师自己根据诗意和诗歌的节奏给学生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其次是,教师会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名师朗读的录音和一些结合古诗词意境所设置的视频、flash、幻灯片等等。

目前主要是凭借这两种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这样的现状表明,即就是像师大附中这样的软硬件设施都属于一流的名校,他们目前针对古诗词的吟诵教学仅仅只是涉及到了“诵”这一个方面,即我们所说的“朗诵”,换句话说,最高也只能是神情并貌的朗读而已。在师大附中,一般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要“朗读过关”的,显然,这也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重视。

我们知道,“古诗词吟诵”决不仅仅是诵读诗词,他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之一。“吟诵”其实是包含了两层意思的,一是“诵读、朗诵”;二是“吟唱(力求原生态)”,即就是像古音乐那样把古诗词演唱出来。针对这个理论方面的问题,我们从师大附中语文教师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语文组备课组长a老师说:如果现在要对古诗词进行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吟诵”教学的话,是个好事,很多教师和大多数学生也会对此极感兴趣的,但这个做法就目前来说只能局限在“兴趣的范围之内”,而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大范围推广的的可能。究其原因,老师讲到:一方面是因为原汁原味的古诗词吟诵文化已经基本失传,现在仅见的几家吟诵方法和理论体系只是冰山之一角,况且各持一套,没有规范性,这样就基本上决定了目前还没有关于古诗词吟唱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已经没有那种所谓的话语环境了(一个很好的原因,根本性的)。所以,这个东西无法存在于正常的“齐步走”课堂教学中(此可思索处),如果当作一种兴趣爱好型的辅助手段,肯定是很受欢迎的,只要你的东西做得好,有人感兴趣,毕竟这个东西是个新鲜的“玩意儿(意味深长)”。

可见(仔细琢磨),尽管很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还是不能对“古诗词”的吟诵研究抱以灰心的态度。事实上,作为一种兴趣性的研究,这个是大有前途的。如果做一个设想的话那就是:把可吟诵的古诗词配乐配谱吟唱出来,制作成多媒体软件材料,带进学生的课堂,作为正常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一项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辅助资源和材料,这应该是很现实的。好东西总是会有人来买的。

考虑到目前课题组的工作现状,我们应该鼓足勇气,放手一搏,吟诵团要继续做强做大,争取让人们承认它的价值,最终将古诗词的吟诵带进课堂,为目下的语文教育添枝加叶。

二、“与师大附中语文组教师的访谈”文字记录(以窥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为目的):

(以“课题组”和“附中教师”为说话人)

课题组:目前学校用的古诗词教学文本是?

教 师:现在主要用的是在孙立权老师《中学生古典诗词__00首》框架下修订的“古典诗词三百首”,另成一册,取名曰《高山流水》,这是附中的 “校本教材”,是根据原来的五百首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情况编定的,有专门的一个古诗词三百首编写小组,这个作为学生古诗词的教学的辅助文本,类似于“在教师督促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而原则上的讲授仍以(大本、小本)教材为主。

课题组: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教 师:一般的孩子都能完成300篇的背诵,在毕业之前。另外,肯定有些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记背的更多。这个校本教材所有学生都是人手一本。

课题组:我们现在有个关于“古诗教”的课题,就是先秦孔子那个“诗教”……

教 师:(对另一个老师讲)他们说的是“古诗教”,不是诗歌教育(用疑惑的口吻,满脸疑惑:是不是弄错了,会错意了)……

课题组:(解释)不是不是,“古诗教”只是一个“源头理论”,现在我们谈的仍然是“古诗词教学或者说教育”。

教 师:哦!我们的学生(含高中)是在背完了__00首的前提下走进高考考场的。初中阶段所背诵的一般是比较实用的三百首,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内容不长,也不难理解……(言外之意他们的学生语文文化修养肯定高于一般学校的学生,而且这样做对学生来说很实用)。

课题组:那么学生这样学完了之后的实际效用会是?

教 师:我们的要求是,对这些古诗词,要求学生“朗读过关”、“背诵默写过关”、“解析(读)过关”、“鉴赏过关”。这所有的要求之间并没有一般人所想的那样有轻重主次之分,比如朗读就随便意思一下等等,而是全都同等重要、同等对待。所以学生实际得到的收益因该是挺多的,考试就不用说了,平时还会举行一些诗歌朗诵会、校园文化活动,这些对学生来说是锻炼的机会,而所学的古诗词方面的知识又是他们得以参加这些活动的一个重要资源。甚至有部分学生尝试写诗,投出去发表等等。

课题组:我们花这么大的气力进行古诗词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呢,是不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实在是一个很愚蠢的问题,但是问得也很现实,了解一下我们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教 师:考试的时候只考三四十首,所以我们很明确的讲,这完全是为了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而进行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当然学生的语文成绩本身也会潜移默化的得到提升。(这应该能看出:当前的教育如果可能,尽量从大出着手,这样可以避免培养出一些瘸腿的后代,而只针对那些特定单一的目标的教育方式正好是弄巧成拙的)。

课题组:能讲一些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做法么?

教 师:例如,在教材上(指的是语文大本教材)如果有专门的赠别诗的话,在讲授的时候,老师会结合这首诗歌把其他的赠别诗列出来让学生注意积累,这样对学生进行诗歌题材分类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主题等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另外的,如思乡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等,都可按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学习。我们一般是在每周的周六,只要有时间就会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必讲的主要古诗词的引导下,去拓展,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课题组:还有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怎样一步一步解决的?

教 师:比如杜甫的诗,一般的学生都认为比较难,理解起来有些费劲,所以教师一般是结合杜甫的生平来讲解的。杜甫在那年的那月具体做了些什么事情,之后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就是现在你们(指学生)看到的这首诗,用来抒发他的特定的感想;杜甫在这时候创作这类风格的诗歌,在那个时候创作那样风格的诗歌等等,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还能加深印象。在语境的还原中让学生懂得诗意和诗人的感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运用诗歌。学以致用,这是很好的目的。

课题组:除此之外是否会用多媒体帮助讲解古诗词呢?

教 师:那肯定是的,现在的教学,几乎每堂课都要用到多媒体,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放一些结合诗意所配置的音乐、视频等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等等。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感兴趣了,这方面的技能提高了,我们每学期还会举行诗歌朗诵会。

课题组:怎样考查、评价学生具体的学习效果呢?

教 师:我们隔一段时间会有一次专门的抽查,我们叫做“诗歌点背制”,会在班级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抽背考查,做出评价,用以督促。

课题组:那么咱们学校这样做,对长春市其他学校有没有什么影响?

教 师:他们现在也在借鉴性的、试验着做,尽管他们具体的教学目标可能和我们有点差别,比如他们增加古诗词的教学力度或许只是为了在中考、高考中,学生的作文更有文采,语言更加精彩等等,但基本模式还是借鉴的这一套。但咱们附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语文修养。以量为积累,增加感觉,古人不就是在童年的时候背诵了大量的古文来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应考做基奠的么?

课题组: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对于“古诗词吟诵”的具体要求是?

教 师:我们也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古诗词的诵读,比如像古人那样,涉入到一种意境当中,沉静其中、在优美的旋律当中、优美的节奏当中,去模仿、去感受去表现那种意境,加深理解,但是现在的学生或许是因为学业负担比较重的缘由,咱们要求的和学生实际做的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课题组:现在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反映如何?

教 师: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烦躁,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不仅仅在学校要学习,而且还报了很多班,老师和家长又对他们有很多很多的要求,所以他们很忙乱,产生反感是肯定的,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会理出规律来,渐渐就会得心应手(师大附中的孩子)。至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所周知,是很不错的。

课题组:咱们学校有没有文学社?学生有没有自己尝试着作诗的?

教 师:有个“一鸣文学社”。我教的一个普通班里的一个孩子现在已经作了很多诗歌(古的、今的),比如前一段时间陈晓旭死了,他(她)就针对此事写了一首诗……还发表了一些,

第8篇 关于农村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对贺家桥中学师生对历史学科认知的调查,了解普通农村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症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村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

调查时间:__年2月27日到__年5月1日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问卷调查、上网搜集资料等等。

长期以来,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教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不够,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科也存在偏见,将其归于“副科”,不予以重视。而历史学科的真正意义,确是博大精深的,随着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的提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重要作用。而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精神和健全的人格方面和现代公民意识方面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新一轮的课程课改,以前所未有广度和深度在全国范围为内迅速展开,使我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历史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中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是农村地区,课程改革却没有完全深入,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其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一、师生对历史学科的基本认识。

主要以贺家桥中学为例,贺家桥中学是醴陵市的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不管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学生整体素质等各方面都具有代表性。以下是对其三个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

1、 问卷发放和收集情况。

初一

初二

初三

总计

发放问卷数

120

110

120

350

有效问卷数

105

100

115

320

2、问卷反映的部分基本情况。

你喜欢历史学科吗

初一

初二

初三

喜欢

40%

35%

36%

不喜欢

19%

47%

30%

一般

41%

18%

34%

你所接受的历史课的教学方法

初一

初二

初三

讲述式

50%

70%

20%

划重点、背诵式

50%

30%

80%

师生互动型

历史课重要吗?

初一

初二

初三

重要

15%

20%

77%

对历史是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初一

初二

初三

22%

10%

12%

78%

90%

88%

学生认为学好历史学科最有效的方法有如下:

(1)多听历史故事

(2)多看历史剧

(3)考前老师挑出重点,多背诵

(4)考前做好和记好练习册

(5)认真听课

总之、通过问卷分析以及实地与老师和学生交流,发现历史学科在农村中学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误解,在很多老师、学生看来“历史课不用认真上,也不用认真学,应付考试关键在于背诵”,真正喜欢历史学科,认真学习历史学科的学生是非常的少,认真上好历史课的老师也不多。具体来说,关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同学觉得比较难回答,答案大多集中在“讲故事的学科”,“研究过去的一门学科”……在我所交流的学生当中,他们对历史学科的认识都不够全面,只是认识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两个方面。也许和他们现在所学的知识相关,关于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对于我们个人价值情感的熏陶、提升我们到的修养境界这些方面他们很少认识到。现任历史学科的部分教师对于这门学科的认识也停留在表面,在交流中,关于怎样上好历史课,他们大多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以老师精彩讲述为主的学科”。我们不难发现老师们,在很大程度也没有发现历史学科的价值,历史学科也可以从个方面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他们对于历史这门课程还没形成全面的系统的认识、由于认识不够全面,所以就直接导致了老师和学生对历史的误解,如问卷中反映的不喜欢历史学科;部分认为历史学科应该以讲述式为主、以背诵记忆力取胜;同时认为学好历史学科在于多听历史故事、多看历史剧、考前老师挑出重点,多背诵等等。

2、对于历史学科的重视度不够

对于历史学科重视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历史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他是一门记忆性较强的学科。首先、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科学的好与坏,对他影响不大,因为他们认为其不能体现一个人智力,就算学的很好也只是说明他的记忆力很好,不会像数、理、化一样因学得好而誉为“天才”值得骄傲与炫耀,历史学科学的好,在现实当中也很少会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特别表扬;其次,在部分学生和老师看来,学好历史学科关键是为了升学,提高成绩关键在于初三这一年,只要后面这一年多花时间多记、多背,之前学的好与差都没什么关系,因此我们在问卷中也发现,初三学生对历史学科认知也与初一初二有所不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绝大多数同学尤其是初一、初二在历史课上经常不听讲,做其他科目的习题或者作业,态度上极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也很低,更谈不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了。

二、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历史学科教学。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实地访问,以烟洲镇中学为例,笔者认为普通农村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

1、没有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

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新课程改革根本无法落到实处。以常宁市烟洲镇中学为例,在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烟洲镇中学在__年也展开了“五环渐进式”试点教学,但是为期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由于导学案设计的巨额印刷费、教师工作量的几急剧加大、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基本素质等都对其开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再加上,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面对升学的压力,学校被迫中止实施。由于这些客观的因素使部分农村地区新课改只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因而对于历史学科,根本没有唤醒大家对其的重视,历史学科的社会作用,育人功能,也未被发觉,部分学校历史课,也仍旧为传统的教学模式。

2、应试教育的“毒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应试教育下升学率视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以它压倒一切, 代替一切。随之而来的是种种错误做法:擅自削减或占用历史课时,使历史教学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等等做法都曾经风靡一时,虽然现在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程改革,各个地区的教学思维观念都在转变,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试教育的“毒瘤”不管在学校领导、老师还是家长、学生的的意识里还是仍有地位,例如学校不重视历史学科,把历史学科当“副科”,关于历史学科的教学用具缺乏如学校没有历史教学参考书、历史挂图等;历史课教师因为所教学科不受重视,也不认真对待;学生,由于历史课本身的特点--记忆性比较强的学科,也从不把历史学科学的好当做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上述做法都使历史学科教学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

3、师资力量的缺乏。

长期以来, 由于各项待遇的差异,高校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城镇学校,农村初中的专职教师却寥寥无几, 造成了农村初中历史教育十分薄弱的局面。农村兼职历史教师约占整个历史教师队伍的80 % 以上, 他们的主要精力集中于主科, 无力他顾, 对历史课往往采取敷衍搪塞,完成任务的态度。再加上兼职教师大多年年变动, 使他们无心去熟悉教材, 钻研教法和自学深造,所以很难上出优秀的高质量的历史,长期使用的讲述式法,和重点知识背诵法,“一讲到底” 以读代讲, 这种把教学看成单纯的知识灌输或流于形式的应付, 大大削弱历史知识的教育作用。这种令人索然无味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锐减,也就导致学生们长期以来误解历史,认为历史考试就是死记硬背、历史课就是讲故事,也根本不需要预习、复习。

三、建议与对策

通过分析其现状和产生的原因,为了促进农村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近一步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农村历史教学能否积极有效的开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热爱历史教学。

无论社会上如何看轻历史,无论人们觉得历史课多么无关紧要,无论评价机制多么不利于自己,我们历史教师一定要从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兢兢业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历史课。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不但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为他们的终身成长打下人素养方面的基础。

(2)改进教学方法,遵重学生主体地位。

a、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模式。历史课不应只用讲述法、谈话法、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方法。如“讲读议练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等。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

b、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每册都有两三节活动课,组织学生做好活动准备,并且搞好活动评议,这样既可以调到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组织七年级下册的学生编辑《历史手抄报》,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历史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榜样示范和人格感化作用

“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老师要为人师表,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且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能与时具进,把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注重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精神饱满,情绪振奋的状态下教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年轻人的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作为历史教育功能和目标实现的主要实践者,历史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情感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身的人格感化学生。

2、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推动农村历史教育发展。

重视历史教育,强化政府行为,为历史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__年,__同志又强调: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善于从中外历史上的成功失败、经验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和社会的进步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治国理政的才干,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此,各级政府要把对历史教育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上升到治国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1)加大对历史教育的资金投入的力度保障历史教育经费。

资金不足是影响历史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老百姓生活苦难,财政捉襟见肘,学校根本无法筹集到足够的教育基金,要办好平困地区教育,就不必须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第一保证教师基本工资,及各种补贴,缩小地区间差异,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优秀老师深入农村。

(2)、积极组织历史教育资源下乡活动。例如常宁市每个学期都开展了“送课下乡活动”,请优秀教师送优质课到农村课,将优秀的教学方法,传送到农村,给农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但是这些活动的开展主要针对于语、数、外、化学、物理等,历史学科基本被忽视。相关教育部门应该予以重视,不能将历史学科至于一个黑暗的角落,要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应该多组织历史学科的教育活动。将更多的历史教育资源引入到农村,积极组织历史教育资源下乡活动,从而唤醒农村对历史教育的重视。

3、转变学校历史教学观念

学校作为一个育人机构,要时刻铭记我们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新时期我们是素质教育,我们不能一切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要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科的社会价值,对于历史学科,我们要予以重视,充分发挥他的社会功效,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层面上。作为学校要注重优秀历史教师的培养,多开展形式多样历史教育、教研活动。例如、请外校历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使本校老师能够开拓视野,取众人之所长,补己之不足。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开辟历史课第二课堂,用故事会、历史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育中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丰富他们的心理活动,把他们培养成为开拓型的建设人才。

四、小结

新课程改革既给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让农村历史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暴露,又给农村历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唤醒了他的危机意识,同时也为农村历史教学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指明了方向。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广大从事历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时机,转变观念,不失时机的为农村历史教育工作作出贡献,如果我们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农村历史教育必将会迎来灿烂的春天。

附录、

初中学生历史学习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初( )( )班 性别:男( )女( ) (请在括号里打勾)

为了了解大家学习历史的基本情况,更好的指导大家学习历史。我们特意的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本问卷不涉及对学生个人、具体学校的评价,只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以期为同学们学习历史提供帮助。

以下问卷内容,希望您能认真填写。卷问的设计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请在相应的序号上画“√”)以及相应位置简答。

我们尊重和保护你的回答,并对你积极而真诚的配合致以衷心的感谢!

一、选择题

1、你认为历史课重要吗?

□重要 □不重要

2、你是否喜欢学习历史课程

□很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3、你喜欢学习历史课程是因为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与世界 □自己本身就对历史感兴趣 □为了鉴往知今,认识现实,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为了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赞扬□为了应付考试 □老师讲的非常精彩。

4、不喜欢学习历史课是因为

□历史本身就枯燥无味 □表示不喜欢历史教师讲的课

□学生认为历史课程要记忆的东西太多 □其他

5、当你看到听到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或影片时,你会去寻找资料,追踪分析或与他人进行讨论吗?

□是 □说不准 □不

6、你喜欢通过下列哪一种途径了解你感兴趣的事?

□主要从教师处获得 □主要由自己查资料获得 □其他

7、你所在班级的历史课的教学方法。

□ 以老师讲为主 □ 划重点、背诵的方式。

□ 老师引导、学生成立小组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的师生互动型

8、你希望历史课的教学内容是

□补充教科书之外的历史知识 □重点传授学习方法 □划出重点,便于考试

9、你对你的历史学习状况满意么?

□很满意 □ 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10、历史成绩不好的原因是

□对该课程不感兴趣 □没有认真学 □ 认真学了,学不会

11、你学习历史是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呢 ?

□ 是 □ 否

12、在历史学习中,你以什么方式记忆最有效?

□理清线索 □ 死记硬背 □ 理解记忆 □ 反复看书□ 其他方式

13、认为学习历史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必需的 □有作用,但不是必需的 □无关重要 □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二 简答

你认为学好历史最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第9篇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参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参考

调查时间: 200×年×月

调查内容: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调查单位: 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

调查人: ___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9篇

1.调研背景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知识的拓展、传播和应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资源和动力,世界各国正面临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教学现状的信息

  • 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9篇
  • 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9篇60人关注

    1.调研背景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知识的拓展、传播和应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资源和动力,世界各国正面临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 ...[更多]

相关专题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