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年轻干部思想作风状况的调查报告
年轻干部思想作风状况的调查报告
年轻干部思想作风状况的调查报告最近,我们对全县31个乡镇和县直单位的100名年轻干部的思想作风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有:县处级干部3名,正科级干部25名,副科级干部72名。
其中30岁以下的19人,31—35岁的32人,35—40岁的49人。调查显示,当前年轻干部的思想作风状况主流是好的。
在工作和实践中,年轻干部表现出了比较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比较明显的政治立场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展现出了新时期的年轻干部奋发向上、敢于创新、朝气蓬勃的时代特征。
一、年轻干部思想作风状况的主要特点
1、具有比较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良好的价值取向。在当前市场经济和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处在农村基层艰苦工作环境下的广大年轻干部依然表现出了较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从调查情况来看,有84的年轻干部对实现共产主义充满了信心;68的年轻干部将个人事业的成功作为自身价值的最佳体现方式。充分显现出了新时期年轻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新的时期,年轻干部都意识到了人类已进入学习型社会,学者生存,不学者必将劣汰,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调查表明,有65的年轻干部认为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改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由于年轻干部都具有旺盛的精力,加上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都养成了勤于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技术、勤于思考的习惯。
3、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干能力。广大年轻干部,尤其是年轻领导干部都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他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敢于并善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及时大胆提出与老观念、老传统不同的新观点、新方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大多数年轻干部的工作理念,他们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怕苦,不怕累,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根据调查统计,有86的年轻干部表示现阶段党员干部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务实创新的工作理念。
4、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强烈的正义感。调查表明,大多数年轻干部对自己都要求比较严格。
53的年轻干部把群众公认作为自己工作好坏的衡量标准。年轻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表现出了十分坚定的意志,78的调查对象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表示深恶痛绝、坚决抵制。
76的年轻干部认为必须狠抓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并对党风的转变充满了信心,展现出了新时期年轻干部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义感。
二、年轻干部思想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从调查情况中可以看出,尽管大多数年轻干部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能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极少数年轻干部在思想作风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问题之一:淡漠政治。主要表现为:不注意政治理论的学习,借口工作忙而忽视理论学习,理论功底比较浅。
因而观察问题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对于影响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苗头性问题,往往嗅觉不灵,反映迟钝,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分析问题不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探索问题发生的根源,不能以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对问题的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在大是大非和许多问题上分不清是非。
问题之二:热衷权力。当前,有极少数年轻干部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过分注重职务升迁,权力观发生扭曲和变形,不能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
为群众谋利益,把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谋划自己的升迁上,迎来送往搞关系,找门子,想方设法寻找升官的捷径,而没有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完全忘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问题之三:贪图安逸。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少数年轻干部潜滋暗长了贪图安逸、害怕艰苦的思想。他们甚至把勤劳朴素看作寒酸,把吃苦耐劳当作迂腐,视艰苦创业者为傻冒。
相反却把讲排场、比阔气、摆派头当作荣耀。问题之四:轻视群众。
年轻干部大都由于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结果他们中的少数人往往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就过高估计自己,片面强调自己在决策和工作中的作用,滋长了骄傲自满和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违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产生了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
三、解决年轻干部思想作风问题的对策上述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年轻干部身上,但危害极大,不可等闲视之。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形势和环境等客观上的原因,而根本原因是少数年轻干部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放松了党性锻炼,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沾染了庸俗的政客风气,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悄然滋长。
要解决年轻干部存在的这些思想作风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
一、提高年轻干部的理论修养。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
各级党委必须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抓好年轻干部的理论学习,把理论学习纳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牢牢抓在手上,做到经常抓,反复抓,抓反复,要制定学习计划,规范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法,完善学习制度,注重学习实效。要使年轻干部真正认识到提高理论修养离不开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行动上与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
要组织年轻干部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吸取其思想精华,在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理性思考、冷静分析、辨别方向,沉着应对,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二、强化年轻干部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检验干部党性的试金石。
一个认识不到人民群众重要历史地位的人,一个对人民群众没有深厚感情的人,是不可能自觉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首先,要教育年轻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注重解决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使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融于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自觉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教育年轻干部增强“公仆”意识。
教育年轻干部正确对待和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把权力当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手段。第三,要教育年轻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帮助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年轻干部在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生活方式侵蚀的坚固防线,顶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
三、锻炼年轻干部的务实作风。首先,要坚持把工作热情与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
年轻干部的工作热情高、劲头大,但必须头脑冷静,尊重客观规律,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需要和可能,一件件扎扎实实去办。其次,要提倡说实话、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
年轻干部要敢于把说实话作为自己的一项政治品德,如实反映各种问题,在遇到大事,特别是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绝不能弄虚作假。要坚持深入基层,体察社情民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搞虚假浮夸的假政绩。
第三,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年轻干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不能好大喜功,不屑于办“小事”。
其实,许多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却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不能借口“小事”而置之不理,要在一件件小事中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要培养严于解剖自我的精神,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敢于承认,坚决改正,不遮遮掩掩、躲躲闪闪。
同时,年轻干部还要克服傲气,尊重同志,取长补短,促进自己不断成熟。
四、加大年轻干部的监督力度。年轻干部思想作风出现的问题,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加强教育和管理。
组织部门要在严把入口关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对年轻干部的监督,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汇报思想、定期谈话、年末述职等一系列监督制度,把管理监督工作贯穿于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的全过程。综合运用组织考察、个别座谈、民主评议、公开述职等形式,加强对年轻干部的考察监督,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
同时,要深入考察监督年轻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对年轻干部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在百度搜索:年轻干部思想作风状况的调查报告
第2篇 关于年轻干部思想作风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年轻干部思想作风状况的主要特点
1、具有比较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良好的价值取向。在当前市场经济和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处在农村基层艰苦工作环境下的广大年轻干部依然表现出了较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从调查情况来看,有84%的年轻干部对实现共产主义充满了信心;68%的年轻干部将个人事业的成功作为自身价值的最佳体现方式。充分显现出了新时期年轻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新的时期,年轻干部都意识到了人类已进入学习型社会,学者生存,不学者必将劣汰,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查表明,有65%的年轻干部认为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改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由于年轻干部都具有旺盛的精力,加上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都养成了勤于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技术、勤于思考的习惯。
3、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干能力。广大年轻干部,尤其是年轻领导干部都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他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敢于并善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及时大胆提出与老观念、老传统不同的新观点、新方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大多数年轻干部的工作理念,他们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怕苦,不怕累,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根据调查统计,有86%的年轻干部表示现阶段党员干部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务实创新的工作理念。
4、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强烈的正义感。调查表明,大多数年轻干部对自己都要求比较严格。53%的年轻干部把群众公认作为自己工作好坏的衡量标准。年轻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表现出了十分坚定的意志,78%的调查对象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表示深恶痛绝、坚决抵制。76%的年轻干部认为必须狠抓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并对党风的转变充满了信心,展现出了新时期年轻干部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义感。
二、年轻干部思想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从调查情况中可以看出,尽管大多数年轻干部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能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极少数年轻干部在思想作风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问题之一:淡漠政治。主要表现为:不注意政治理论的学习,借口工作忙而忽视理论学习,理论功底比较浅。因而观察问题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对于影响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苗头性问题,往往嗅觉不灵,反映迟钝,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分析问题不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探索问题发生的根源,不能以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对问题的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在大是大非和许多问题上分不清是非。
问题之二:热衷权力。当前,有极少数年轻干部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过分注重职务升迁,权力观发生扭曲和变形,不能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群众谋利益,把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谋划自己的升迁上,迎来送往搞关系,找门子,想方设法寻找升官的捷径,而没有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完全忘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问题之三:贪图安逸。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少数年轻干部潜滋暗长了贪图安逸、害怕艰苦的思想。他们甚至把勤劳朴素看作寒酸,把吃苦耐劳当作迂腐,视艰苦创业者为傻冒。相反却把讲排场、比阔气、摆派头当作荣耀。
问题之四:轻视群众。年轻干部大都由于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结果他们中的少数人往往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就过高估计自己,片面强调自己在决策和工作中的作用,滋长了骄傲自满和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违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产生了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
三、解决年轻干部思想作风问题的对策
上述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年轻干部身上,但危害极大,不可等闲视之。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形势和环境等客观上的原因,而根本原因是少数年轻干部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放松了党性锻炼,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沾染了庸俗的政客风气,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悄然滋长。要解决年轻干部存在的这些思想作风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
一、提高年轻干部的理论修养。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各级党委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抓好年轻干部的理论学习,把理论学习纳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牢牢抓在手上,做到经常抓,反复抓,抓反复,要制定学习计划,规范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法,完善学习制度,注重学习实效。要使年轻干部真正认识到提高理论修养离不开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行动上与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要组织年轻干部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吸取其思想精华,在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理性思考、冷静分析、辨别方向,沉着应对,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二、强化年轻干部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检验干部党性的试金石。一个认识不到人民群众重要历史地位的人,一个对人民群众没有深厚感情的人,是不可能自觉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首先,要教育年轻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注重解决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使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融于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自觉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教育年轻干部增强公仆意识。教育年轻干部正确对待和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把权力当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手段。第三,要教育年轻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帮助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年轻干部在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生活方式侵蚀的坚固防线,顶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
三、锻炼年轻干部的务实作风。首先,要坚持把工作热情与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年轻干部的工作热情高、劲头大,但必须头脑冷静,尊重客观规律,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需要和可能,一件件扎扎实实去办。其次,要提倡说实话、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年轻干部要敢于把说实话作为自己的一项政治品德,如实反映各种问题,在遇到大事,特别是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绝不能弄虚作假。要坚持深入基层,体察社情民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搞虚假浮夸的假政绩。第三,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年轻干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不能好大喜功,不屑于办小事。其实,许多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却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不能借口小事而置之不理,要在一件件小事中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要培养严于解剖自我的精神,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敢于承认,坚决改正,不遮遮掩掩、躲躲闪闪。同时,年轻干部还要克服傲气,尊重同志,取长补短,促进自己不断成熟。
四、加大年轻干部的监督力度。年轻干部思想作风出现的问题,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加强教育和管理。组织部门要在严把入口关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对年轻干部的监督,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汇报思想、定期谈话、年末述职等一系列监督制度,把管理监督工作贯穿于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的全过程。综合运用组织考察、个别座谈、民主评议、公开述职等形式,加强对年轻干部的考察监督,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同时,要深入考察监督年轻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对年轻干部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第3篇 关于年轻干部选拔工作调查报告范文
最近,区委组织部采取问卷、个别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
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
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
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____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
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____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
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____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
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
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
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
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
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
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
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
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
主要表现在:
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
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
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____的实践。
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
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
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
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
二是重点培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3、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
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
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
三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强化经济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举办专题培训与委托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地培训。在培训管理上,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
二是完善考察机制。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广泛使用××推荐、民意测验的方法,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动态考察、跟踪考察的方法等;对干部的评鉴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审计手段运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评鉴的准确程度。
三是完善“吐故纳新”机制。健全干部考核办法和制度,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实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实绩突出的提任或调任,对需下岗的实行动职不动级。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建立干部的政绩管理档案,把平时管理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用激励机制促进青年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第4篇 新时期年轻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调查报告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事关大局和长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大计、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在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过程中,应坚持搞好思想政治建设不动摇。
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中存在的问题
党的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年轻干部健康而又快速地成长起来。近几年,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是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5月,全县80后年轻干部人数达到了100多人;二是素质不断提高,原始学历为大学本科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其中还有4名硕士研究生;三是结构不断优化,有选调生、公务员、选拔生、大学生村官等;四是男女性别比例比较协调。但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无论在思想认识方面,还是在工作机制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不正之风滋长了投机心理。有的干部奉行关系最重要,能力作参考的升官经,产生了百张群众推荐票,不如领导的一张拍板票的不良心态,热衷于走门子,找靠山,拉关系,而没有做到立足基层扎实工作。
2、形式主义诱发了漂浮作风。有的年轻干部热衷于搞虚假政绩,不愿做扎扎实实的工作;有的年轻干部热衷于联系上级领导,不愿深入基层和群众,工作作风漂浮;有的年轻干部热衷于迎来送往,忽视了个人能力提高。
3、庸俗风气助长了自满情绪。有的年轻干部把文化、年龄优势变成了个人升迁的资本,不严格要求自己,一些思想不健康的人对他们捧着、抬着,致使有的年轻干部把本来的优势变成了包袱,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
二、年轻干部思想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有一部分年轻干部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适应党的事业要求,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呈现出滑坡趋势,有的甚至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
l、拜金主义思想滋长,理想信念动摇。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受市场经济自身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有的年轻干部放松了对自身思想的改造,滋生了拜金主义,信奉金钱万能。一些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有的甚至说共产主义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口号,说得好做不到。
2、实用主义比较盛行,理论素养下降。当前,年轻干部队伍中文化水平高、理论素质低的问题不可忽视。有的对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忙于应酬;有的对科学理论断章取义,片面理解;有的则理论与实践脱节,学而不用。
3、自由主义逐步蔓延,纪律观念淡薄。一是有的干部对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打折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二是有的干部不讲党性讲人情,不讲原则讲关系三是有的干部搞好人主义,对歪风邪气和腐败现象不敢理直气壮地斗争,遇到是非问题和稀泥。
4、官僚主义较为严重,宗旨观念不牢。有的年轻干部成长为领导后只考虑自己权力的大小,职务的升迁,对群众的冷暖漠不关心,高高在上,严重脱离群众。
5、形式主义屡禁不止,工作作风漂浮。一是喜欢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迎合领导的喜好,骗取领导的信任。调查研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表明经常深入基层,骗取好评;有的干工作不讲效率,而是满足于文山会海。
三、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年轻干部队伍建设
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又是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意义重大。抓好年轻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解决好四个矛盾。一是解决好选拔任用与素质优化的矛盾,坚持条件和标准,把最优秀的年轻干部选拔上来,决不能降格以求;二是解决好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与培养选拔模式单一性的矛盾,通过选任、招聘、委任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三是解决好班子调整的周期性与选拔工作经常性的矛盾,做好经常性的培养选拔工作,使选任工作规范化;四是解决好年轻干部素质要求的高标准与跟踪培养工作低水平的矛盾,切实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提高干部培养工作的水平。
2、处理好四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与班子职数限制的关系,创造条件让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二要正确处理与任职台阶要求的关系,大胆破格提拔优秀年轻干部;三要正确处理与干部入口规定的关系,保证高素质人才 进入干部队伍;四要正确处理干部出口不畅的关系,尽可能为优秀年轻干部腾出位子。
3、坚持好四项教育。一是抓好邓小平理论的教育,使年轻干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他们运用党的理论、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抓好党的性质、纲领和宗旨教育,加强年轻干部世界观的改造,使他们过好权力、人情、金钱、美色和名利关;三是抓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年轻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当好人民公仆;四是抓好反腐倡廉教育,使年轻干部严于律已、清正廉洁。
4、加大监督力度。年轻干部思想作风出现的问题,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加强教育和管理。组织部门要在严把入口关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对年轻干部的监督,要建立健全汇报思想、定期谈话、年末述职等一系列监督制度,把管理监督工作贯穿于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的全过程。综合运用组织考察、个别座谈、民主评议、公开述职等形式,加强对年轻干部的考察监督,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
第5篇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最近,__区委组织部采取问卷、个别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特别是县乡机构改革之后,全区年轻干部、妇少非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不断加大,年轻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分别比1998年提高5.1%、2.3%;全区机关年轻干部中35岁以下占24.9%、大专以上文化占71.4%;全区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1.2岁,比__年县乡机构改革前平均年轻8.1岁,大专以上文化占79.6%,女性占23.8%,分别比机构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两年,全区共提拔干部148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83名,占56.1%;女性占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民主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三个代表”的实践。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
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二是重点培养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3、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
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三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强化经济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举办专题培训与委托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地培训。在培训管理上,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机制。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广泛使用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的方法,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动态考察、跟踪考察的方法等;对干部的评鉴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审计手段运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评鉴的准确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纳新”机制。健全干部考核办法和制度,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实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实绩突出的提任或调任,对需下岗的实行动职不动级。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建立干部的政绩管理档案,把平时管理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用激励机制促进青年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第6篇 年轻干部选拔工作调查报告
最近,××区委组织部采取问卷、个别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特别是县乡机构改革之后,全区年轻干部、妇少非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不断加大,年轻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分别比1998年提高5.1%、2.3%;全区机关年轻干部中35岁以下占24.9%、大专以上文化占71.4%;全区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1.2岁,比200_年县乡机构改革前平均年轻8.1岁,大专以上文化占79.6%,女性占23.8%,分别比机构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两年,全区共提拔干部148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83名,占56.1%;女性占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____”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____”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____”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 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____”的实践。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二是重点培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3、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三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强化经济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举办专题培训与委托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地培训。在培训管理上,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机制。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广泛使用××推荐、民意测验的方法,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动态考察、跟踪考察的方法等;对干部的评鉴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审计手段运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评鉴的准确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纳新”机制。健全干部考核办法和制度,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实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实绩突出的提任或调任,对需下岗的实行动职不动级。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建立干部的政绩管理档案,把平时管理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用激励机制促进青年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第7篇 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最近,_____区委组织部采取问卷、个别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特别是县乡机构改革之后,全区年轻干部、妇少非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不断加大,年轻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截止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分别比1998年提高5.1%、2.3%;全区机关年轻干部中35岁以下占24.9%、大专以上文化占71.4%;全区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1.2岁,比20__年县乡机构改革前平均年轻8.1岁,大专以上文化占79.6%,女性占23.8%,分别比机构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两年,全区共提拔干部148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83名,占56.1%;女性占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
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
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
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
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
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
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
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
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
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
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
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民主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
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
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
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
“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 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
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
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三个代表”的实践。
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
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
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
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
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
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
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
二是重点培养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
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
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3、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
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
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
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三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
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
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一是完善培训机制。
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强化经济知识的培训。
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举办专题培训与委托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地培训。在培训管理上,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
二是完善考察机制。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广泛使用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的方法,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动态考察、跟踪考察的方法等;对干部的评鉴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审计手段运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评鉴的准确程度。
三是完善“吐故纳新”机制。健全干部考核办法和制度,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实行能者上、平庸者下。
要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实绩突出的提任或调任,对需下岗的实行动职不动级。四是完善管理机制。
坚持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建立干部的政绩管理档案,把平时管理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用激励机制促进青年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在百度搜索: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第8篇 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调查报告
最近,××区委组织部采取问卷、个别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特别是县乡机构改革之后,全区年轻干部、妇少非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不断加大,年轻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分别比1998年提高5.1%、2.3%;全区机关年轻干部中35岁以下占24.9%、大专以上文化占71.4%;全区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1.2岁,比200_年县乡机构改革前平均年轻8.1岁,大专以上文化占79.6%,女性占23.8%,分别比机构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两年,全区共提拔干部148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83名,占56.1%;女性占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 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三个代表”的实践。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二是重点培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3、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三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强化经济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举办专题培训与委托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地培训。在培训管理上,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机制。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广泛使用××推荐、民意测验的方法,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动态考察、跟踪考察的方法等;对干部的评鉴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审计手段运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评鉴的准确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纳新”机制。健全干部考核办法和制度,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实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实绩突出的提任或调任,对需下岗的实行动职不动级。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建立干部的政绩管理档案,把平时管理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用激励机制促进青年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第9篇 2023年轻干部选拔工作调查报告格式
最近,××区委组织部采取问卷、个别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特别是县乡机构改革之后,全区年轻干部、妇少非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不断加大,年轻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分别比1998年提高5.1%、2.3%;全区机关年轻干部中35岁以下占24.9%、大专以上文化占71.4%;全区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1.2岁,比200_年县乡机构改革前平均年轻8.1岁,大专以上文化占79.6%,女性占23.8%,分别比机构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两年,全区共提拔干部148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83名,占56.1%;女性占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____”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____”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____”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 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____”的实践。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二是重点培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3、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三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