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开展老年教育暨老年大学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2篇农村老年教育理念情况调研报告 第3篇老年体协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4篇老年社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第5篇独居老年人居住方式调研报告 第6篇农村老年人法律援助协作机制调研报告 第7篇老年教育五种关系调研报告 第8篇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监管调研报告 第9篇关于区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10篇浅谈老年人驾车安全突出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范文 第11篇区老龄办关于老年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第12篇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第13篇农村老年食堂调研报告范文示例 第14篇老年体育调研报告 第15篇老年人消费市场调研报告范本
第1篇 开展老年教育暨老年大学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隆昌市开展老年教育暨老年大学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本报告根据调研内容要求,结合自身调研情况拟写。
一是本级老年教育现状:隆昌市老年教育起步于1990年,自开办至今,老年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越办越好,越办越强。应该说,我市各级老年教育现状是可喜的,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好的。老年人参与的热情是积极向上的。隆昌市老年大学就是我市老年教育的一张名片,深受老年人的青睐和拥戴。
二是本级老年大学(学校)发展现状:隆昌市现有市级老年大学一所,镇级老年学校六所,村、社区的老年远程教育教学点及农民夜校339个。
三是老年人入学率和接受各种形式教育的比例:隆昌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6万人以上,每年参加市级老年大学的老年人达2500人/科次 以上,参加镇级老年学校的老年人达1800人/科次 以上,参加村、社区老年远程教育教学和农民夜校的老年人达5400人以上。全市老年人入学率占老年人的6%,占总人口的1%.学校接受各种形式教育人数达2万人以上,占全市老年人的20%,占总人口的2%.
四是教育教学经费保障情况:隆昌市、镇、村、社区各级老年教育经费均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除收取入学老年人少量学费外,其余办学经费的不足均由财政补助,基本保证了现有办学规模所需经费开支。
五是民办老年大学(学校)发展情况:隆昌市现尚没有正式申请挂牌办学的民办老年大学(学校)。但民间社会力量、个人举办早间、晚间或下午的广场坝坝舞等形式很多,达200个点以上,参与学习的老年人达2万人以上,是一支不可低估的民办老年教育力量,应大力提倡和发展,弥补国家、政府办学的不足。
六是养教结合出现的新模式:我市积极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在物质养老已奠定基础的情况下,学校千方百计满足老年人'求知、求乐、求健、求进'的精神养老需求,即'文化养老' '健康养老' '抱团养老',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感,进一步提升幸福指数。
七是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情况:隆昌市的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高。就我市老年大学近三年的招生呈直线上升态势的情况表明老年人希望接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开设的专业班数也越来越多,也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求学需求,真可谓一个小县城的老年大学也成了'一座难求的学校'.
八是对于推进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学校)发展的建议:①各级政府要加大推进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学校)大力发展的力度;②各级政府要出台鼓励民办老年大学(学校)的政策,提倡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③各级政府要满足现有老年大学(学校)的办学场地和办学经费,积极应对和解决'一座难求'的实际困难;④各级政府要明确老年大学(学校)的性质、体制、机制、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等问题急待解决学校名不正言不顺等问题。
隆昌市老龄办
隆昌市老年大学
第2篇 农村老年教育理念情况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全纳教育的提出,始于特殊教育领域。1994年6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颁布了《萨拉曼卡宣言》,提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认为“以全纳为导向的学校是反对歧视态度,营造融洽社区、建立全纳社会、实现全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全纳教育已经超越了特殊教育的范畴,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不分年龄,人人共享”。全纳理念重视参与教育、群体教育、平等教育,对发展老年教育,尤其是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有着深刻的启迪和积极的意义。
一、全纳理念是发展老年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老年教育是社会老龄化的产物,其根本目标是造福所有老年人,其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因而老年教育在本质上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的教育,具有全纳的特点。同时我国法律也赋予老年教育全纳的性质,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中也包含了老年人有受老年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继续受教育”对老年人来说,主要是指老年教育。两部法律虽然规定的外延不同,但都涵盖了一层意思,即老年教育的对象是全体老年人,老年教育具有全纳性。可见,老年教育的全纳性既有理论根据,也有法律依据,全纳理念是发展老年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又是典型的老龄化国家之一,有老龄人口1.3亿,其中70%居住在农村,数量如此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现实中,农村老年人处于弱势,自身发展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文化教育水平低,科学文化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仍旧存在;思想空虚,分辨是非能力差,不少人还信奉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生活方式单调,除了扎堆聊天、晒太阳、看电视之外,没有更好的休闲娱乐方式;缺乏养生保健知识,忽视自己的身心健康;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不用法,违法事件时有发生;不能正确行使政治和民主权利,在基层民主选举中把选举权做交易等等。这些不和谐音符,妨碍了农村老年人自身权益的实现,也构成农村社会的老龄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农村老年人自身发展滞后的状况,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代进步相协调,根本途径还是要靠教育。因而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农村老年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对农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老年教育在这项工程中大有作为。老有所教,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并通过老年人的影响和带动,促进人际和谐,管理民主,互帮互助;老有所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农村老年人崇尚科学,抵制迷信,摈弃陋习,促进科学种田,科学保健,科学生活;老有所乐,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带动整个乡村村风文明,文化活跃;老有所为,促进农村老年人发挥经验、威望等优势,在发展经济、调节纠纷、民主议事、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余热生辉,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综合起来看,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能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个体和群体的综合素质,推进社会文明和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而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需要。
三、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存在三大障碍
一是认识滞后。从农村老年人自身看,还没有从传统文化影响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中完全解放出来,对新生事物看不惯,想不通,接受慢。他们中有些人思想保守,墨守成规,对老年教育不认识,不接触,甚至抱有抵触情绪;有些人思想麻木,对什么事情也不关心,对老年教育同样也不关心;有些人自卑心理严重,把老年教育看得高不可及,认为老年教育是城市人的专利,人为把自己边缘化;有些人心态微妙,内心向往老年教育,但由于身处封闭的大环境中,害怕遭受非议,对参与老年教育抱有顾虑。目前持这几种态度的农村老年人占大多数。从农村老年人子女来看,多数子女对孝敬父母的认识仅停留在物质赡养的层面,对父母的精神生活并不关注,因而对老年教育也不关注,很多子女并不知道老年教育是怎么回事,个别子女甚至反对父母上老年学校。从基层领导角度来看,当前乡镇干部大多片面强调经济工作,统筹发展的意识不强,对老年教育比较忽视;村干部对老年教育的认识还处于刚启蒙或半启蒙的状态,在认识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
二是经济瓶颈。目前乡镇一级多是“吃饭财政”,有的地方连“吃饭”也难以自保,继取消“三提五统”之后又取消农业税,对于仅靠农业为经济来源的乡镇来说更加捉襟见肘,根本拿不出足够的费用发展老年教育。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很多村庄寅吃卯粮,既有内债(欠村民钱)又有外债(欠银信部门钱),取消农业税后,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成了无源之水,没有能力支付一笔老年教育的费用。
三是师资短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学效果如何,教师起着关键作用。但当前农村的各类专业人才缺乏,能担任并愿意担任老年学校教师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尤其是村级老年学校,在当前尚不普及的情况下,聘请教师已成难题,将来随着农村老年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师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四、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主要对策
全纳理念运用于老年教育领域,着力于推动老年教育的平衡发展和普及延伸,在维护社会公平的同时,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全纳是一个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是个持续的过程,是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过程,需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当前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主要对策是: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发展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和普及农村老年教育,要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个切入点。首先各级党政领导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真正从思想深处理解和认识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把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作为造福农村老年人的一项民心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倡导社会各界关心重视农村老年教育。同时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舆论宣传,一是会议宣传,会议能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尤其对基层干部提高思想认识能起到有力推动作用。要争取党政领导召开专题会议或在有关会议上强调和部署农村老年教育工作,推动基层政府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村老年教育。二是媒体宣传,当前农村的主要宣传媒体是报纸和电视,其中电视是最为普及的媒体,新闻工作者和老年教育工作者要利用这些媒体撰写专题报道,开辟宣传专栏,以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老年教育,增强农村群众对老年教育的感性认识,深化理性认识。三是老年教育网络自上而下的宣传,老年教育自身拥有一支很强的宣传力量,有老年教育工作者队伍,有广大的老年学员及其骨干分子。基层老年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农村老年人当中做面对面的宣传,通过谈心、开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农村老年人认识老年教育,接受老年教育;充分发挥老年学员中骨干力量的宣传作用,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增强老年教育宣传的现实性和直观性。
(二)政府推动,社会联动,形成发展合力。老年教育属政府行为,城市老年教育的发展虽有城市老年人自发的原动力,但主要还是由政府推动的;农村老年教育在自发原动力不足的前提下,政府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针对当前农村老年教育的现状,需要政府做的推动工作:一是财政支持。城市老年大学的办学大多纳入了财政预算,各级财政也应将农村老年教育纳入财政预算,在各级财政转移支付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发展农村老年教育,若财政支持措施得到落实,将激发农村老年教育的无限活力;二是政策激励。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各种积极因素凝聚农村老年教育领域,为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除政府推动作用外,农村老年教育还需要多种社会力量支持。农村老年教育具有社会福利的性质,可以探讨设立“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基金会”,吸引各种福利机构、慈善机构介入其中,为农村老年教育注入必要的社会资金;老年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涉老事业,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和较高的美誉度,企业单位介入其中,既可开发“银发”市场,又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加其品牌效应,因而农村老年教育探讨与企业联姻的路子具有可行性;老年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近、相通,农村老年教育直接争取普通教育的大力支持是现实可行的道路。
(三)因地制宜,资源共享,建立灵活机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存在着地域文化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办学条件差异、老年人的需求差异等,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必须强调因地制宜,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建立灵活的办学机制,不能也不可能强求统一模式。就办学形式而言,农村老年教育不一定拘泥于课堂教学,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都可作为教学的大课堂,生动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更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同时根据农村地域跨度大、老年人居住分散的特点,可以探索建立“远程老年学校”,即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传输媒体进行远程教学,这既能扩大老年教育在农村的覆盖面,又缓解了农村老年教育师资短缺的矛盾,远程教育在其他教学领域已得到广泛用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远程老年学校”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灵活的办学机制还包括资源整合,在农村,资源短缺和资源闲置的现象同时并存,农村老年教育所需的校舍和教学设备,大多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得到解决。各乡镇一般都有机关会议室,建有党校、人口学校等,村级也设有党员活动室和人口学校,这些场所桌椅条凳齐全,并配备了必要的教学设备,但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随着出生率降低、教学布局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有很多闲置的教室。若能把这些资源合理整合,实现与老年教育的综合利用,将减少很多基础投资。当前不少省份已建立起农村干部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在试点省份远程教育网络已延伸到村庄,为村庄配备了电视、电脑等远程教学设施,这些网络资源目前在农村的利用率并不高,农村老年教育可探讨共享这笔资源。
(四)示范指导,辐射带动,强化网络建设。目前老年教育网络基本形成雏形,通过加强网络建设,促进网络内部的经验、信息、意识、资源的交流,对农村老年教育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县市级老年大学在整个老年教育网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对农村老年教育起着直接示范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因而县市级老年大学在促进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方面要积极有为。一要加强业务指导,拿出工作力量深入基层督促指导办学,采取观摩教学、送教下乡、提供教学材料等具体形式,推动农村老年教育的开展。二要加强业务培训,采取定期举办培训班、讲座或以会代训等形式对农村老年教育工作者和农村老年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农村老年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三要促进信息交流,采取工作汇报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组织农村老年学校相互交流办学信息和办学经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采取办学简报等形式,推广成功经验,介绍办学动态,传达上级精神,为农村老年学校提供信息支持。四要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制定考评标准,对农村老年学校进行定期考评,表彰先进,鞭策后进,通过考评激发农村老年学校的争先创优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发展局面。
五、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全纳理念是个抽象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在运用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实践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一)人本原则。全纳理念主张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农村老年学校不能为办学而办学,而要建设以人文为内涵的学校文化,坚持人文化办学,人性化管理,多层面、多渠道体现人文关怀。
(二)平等原则。全纳理念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这种“平等”是原则上的平等,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自身的差异等原因,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等。但办学实践中要深入贯彻“平等”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做到排除歧视因素,创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以平等的观念关注每一名老年学员,促进所有学员共同发展。
(三)民主原则。全纳理念强调发扬民主,促进教育对象的积极参与。农村老年学校在办学中要树立学员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校管理、开展活动等方面都要充分尊重学员的意见,畅通民主渠道,推动民主办学。
(四)和谐原则。全纳理念主张通过平等、民主达到和谐、自由。农村老年学校应围绕和谐的目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促进学校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建设和谐的学校集体。
全纳理念坚持全面、持续的发展,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用全纳理念指导开展农村老年教育工作,便于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激活发展动力,推动农村老年教育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
第3篇 老年体协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俄体办事处位于科右前旗西南部,距乌兰浩特市37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办事处,下辖10个村29个屯4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有4806户、15946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877人,占总人口的11.77%。为了活跃老年人文化体育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使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俄体老年体协应势而生,把老年人团结起来,经常组织开展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老年体协工作开展现状及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健全组织机构,配强工作人员
俄体办事处老年体协是因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和广大老年人的需要组建的,首先办事处把健全组织机构放在了首要位置来抓。一是组建了办事处老年体协,办事处老年体协成立伊始,就注重挑选那些在机关干部中有工作经验、有一定文化体育特长、又愿意为老年人服务的老干部和中青年干部担任协会的主席、常务主席和秘书长等职务,并把那些德高望重、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吸纳到组织中来,让他们发挥余热;二是办事处老年体协根据农村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组建了6个文化体育小组,即:老年人棋牌小组、老年人门球小组、老年人拳操小组、老年人书法绘画小组、老年人文艺活动小组和老年人秧歌活动小组,6个小组在办事处老年体协的领导下组织开展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三是组建了10个老年体协分会,每个村组建1个,使办事处老年体协工作得到了延伸。另外,老年体协还非常注意新生力量的补充,每间隔一段时期就对协会的各个组织进行调整,把那些年龄偏大、多病、不能胜任工作的老年人予以更换式调整,并且把那些刚刚跨入老年人行列的“年轻老人”及时吸纳到组织机构中来,使老年体协工作运行机制日趋走向成熟。
(二)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规范管理
俄体办事处老年体协成立以来,始终把建立健全体协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夯实工作基础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是制定了老年体协章程。明确了体协的工作范围、组织管理、工作职责等事项。二是建立了工作例会和学习制度。每年召开两次体协会员会议,每个季度集中进行一次学习。三是建立了走访慰问制度。每年重阳节、春节期间都配合办事处党工委深入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和军烈属家中慰问,对特困老人进行救助;四是老年体协工作达到“四有五个一”标准,“四有”即:由组织机构、有场地设施、有活动资金、有活动项目,“五个一”即:一个老年体协办公室、一个老年活动室、一个门球场、一个晨练点、一支骨干队伍;五是建立了老年体协工作基础资料。实现工作活动有计划、有简报、有记录、有总结材料;协会章程、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张贴上墙,从而使老年体协工作走上了规范户、制度化轨道。
(三)落实活动场所、建立老年人“根据地”
为了使老年人活动有去处,办事处党工委非常支持老年体协工作,积极筹措12万元资金修建了230平方米的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添置了电视机、功放机、dvd机、音响、图书、报纸、中国象棋、国际象棋、麻将、纸牌、台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老年人娱乐设施,投入资金4000元修建了老年人门球场,购置了门球比赛器材和比赛服装,设置了老年人晨练点,“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每天都能吸引众多老年人来此看书、看报、参加文体娱乐活动,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年人活动之家。
二、老年体协的作用
俄体办事处老年体协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工作开展的如何直接影响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为此,俄体老年体协成立以来,积极创造条件,按照“常规活动天天有、特色创新活动年年有”的工作方针,较好地发挥了老年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一是在勤劳致富奔小康上发挥作用。面对农村经济和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出现的新形势,老年体协广泛发动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为办事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而且根据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有劳动能力的实际,积极发动他们老有所为,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余热,做出新的贡献; 二是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作用。老年协会充分利用平均每一个大家庭有一个老年人,每个老年人可以教育三代人的优势,经常组织老年人配合相关部门对违法违纪村民进行教育感化工作,热心参与民事纠纷的调解,充当各类工作信息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良好“乡风村貌”的形成;三是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上发挥作用。老年体协经常配合司法、共青团、妇联部门进行家庭赡养纠纷调处、尊老爱幼典型评选和精神文明创建等 活动,全力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风尚;四是在关心教育下一代上发挥作用。老年体协利用老年人德高望重、阅历丰富等优势,对一些劣迹青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他们改邪归正,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老年体协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
1、局部地区和部门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体育建设现象。
2、由于城乡差别,农村老年人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意识还不是很强。
3、缺少建设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匮乏,部分老年人想要进行文化体育活动无处可去。
4、由于体制原因,财权上移,基层无更多的活动经费用于老年体协活动的开展,老年体协工作开展受到很大制约。
5、基层从事老年体育工作的人员变动频繁,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6、参与老年文化体育工作的部门少,只靠老年体育一个部门形不成合力。
四、老年体协建设和工作开展的建议
1、建议加大老年文化体育工作宣传力度,增强老年人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意识。
2、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基层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3、加大活动经费投入,多部门参与,形成合力,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
4、建议设立老年体协专职工作人员,人员保持相对不变,使老年体协工作开展保持连续性。
5、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使老年体协工作开展有质有量。
第4篇 老年社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老年社团组织越来越多,机构逐渐壮大,这些老年社团组织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为的平台、知识更新的机会和晚年生活的自娱自乐乐园,对于老年人丰富晚年精神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素质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老年社团组织已经逐渐得到了社会认可和赞许。
一、我区老年社团基本情况
区地处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__个镇办,___个行政村,__个城镇社区,总人口___万。据____年统计,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__万人,占总人口的__%。目前,全区城乡有老年协会___个,有各类民间文艺团体、协会___个,其中__人以上的社团__个,活跃在第一线的文艺爱好者达到_万多人,覆盖带动人群_万余人。
近年来,在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正确引导下,全区各有关部门从老年人需求和特长出发,发挥老年社团作用,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老年社团组织秉承“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宗旨,以其非营利性、民间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性的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城区,区老年社团近几年发展迅速,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异常活跃,如老科协、老年学会、老促会、慈善协会、老体协、老年门球协会、老年书画协会等老年社团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老干局的大力支持下,区__活动站、__活动站、__活动站、__活动站、__活动站等民间社团在民间文艺演出中表现抢眼,在省市区重大文艺活动中屡获奖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区老年学会、老科协每月__日举行法律法规、健康知识讲座等。老科协专家对推广杨梅、长毛兔、食用菌等先进技术,支持鼓励种养大户发展经济,带动了群众致富,促进了三农经济发展,区老科协今年荣膺全省老科协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老年学会和老科协下属的老年艺术表演队积极配合党委政府深入敬老院、农村社区开展“三下乡”、文艺表演等。区老干局、老龄办、教体局、老体协为广大老年人展示风采,搭建平台。每年都要举办全区健身操、健身柔力球、老年人运动会和老年文艺汇演等大型文体活动。各老年文化社团,改变过去单一自娱自乐、锻炼身体的做法,本着服务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社会的理念,精心创作编排了主题鲜明、具有时代特点和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奉献给观众,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老年社团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老年社团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等诸多原因,老年社团组织的发展及作用发挥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与老同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对老年社团重视不够。当前,社会总体上是以关注的目光看待老年社团,许多单位和群众认为,老年人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安享晚年生活,不给政府和单位提意见、添麻烦就行了,能否参与社会事务无关紧要。许多部门把老年社团组织当作附属组织,对待老年社团还缺乏关心及支持。
2、老年社团管理不顺。老年社团作为社会团体,按照要求也应具备合法地位。但是,全区目前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老年社团主要以村镇社区老年协会为主,很多民间社团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登记,运行起来名不正言不顺。很多老年社团缺乏必要法律法规知识,导致老年社团组织建设和开展工作没有法律基础,缺少政策、组织和经费等方面的保障,造成老年社团组织建设存在诸多矛盾、困难和问题。
3、老年社团阵地不全。全区慈善协会、老促会等机构有专门的办公场所。老年学会和老科协两个机构活动场所集中在区干休所。但是,作为民间的老年社团大多没有固定的场所,靠挂靠学校、单位、企业等的活动室或者活动场所开展活动。区直单位和社区的部分老干部活动场所规模小、设备老化、功能不全,难以满足离退休干部总量不断增加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4、老年社团经费不足。经费短缺是各老年社团组织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老年社团组织经费主要靠会员自筹,远远满足不了社团组织开展正常活动的需要。由于经费来源不足等原因,单位内部离退休人员和社区老年人组建的社团主要以自娱自乐为主,没有很好起到服务社会的作用。
三、加强老年社团组织建设的对策
加强老年社团组织建设,既是当前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要,又是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加强区老年社团组织建设,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日趋严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出台养老问题重大政策。这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要高度重视老年问题,把老年事业置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予以规划。对于老年社团,应积极将其纳入当地老年事业规划予以统筹安排,切实解决老年社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给予老年社团更多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促进老年社团健康发展。
二是健全机制,激发活力。要建立健全老年社团组织管理的机构,落实好老年社团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主管部门和涉老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集中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使老年文体活动有章可循。增强老年文体活动的计划性,使群众性自发活动由无序到有序组织,使社团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增强老年社团组织的功能,强化老年社团组织在老干部服务管理上的职能,更大程度发挥老年社团组织和离退休人员在文化传承、示范教育和智囊库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加大投入,提高水平。各级政府要将老年社团的经费纳入本地区老龄老干部发展规划中,建立政府拨款、社会捐款、提供服务的收入和会员交纳会费及其他收入等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形成逐年增长的财政支持保障机制,确保老年社团组织正常活动开展。进一步加大老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老年文化社团健康、持续发展。积极抓好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加大区老年大学的办学力度,在基础设施及部室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财力,规范老年大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丰富办学专业,突出办学特色,吸引更多的老同志参与到终身学习之中来。
四是注重引导,壮大规模。老年社团都是公益性质,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涉老部门一方面可以经常性举办老年社团工作交流座谈活动,加强各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探讨提高社团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帮助社团共同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老年文体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老年文化社团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对表现突出的社团及离退休干部个人,进行表彰和宣传,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和关心老年文化体育事业的浓厚氛围。老年社团要积极组织会员面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老年人良好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增强老年社团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知名度,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从而为老年社团组织的生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5篇 独居老年人居住方式调研报告
一、引言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深刻的社会转型,城镇化加速、劳动力迁移流动频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给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带来影响。从变化趋势看,中国丧偶老年人的独居比例持续上升,与已婚子女同住比例逐步降低。1990年、2000年和2023年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城市丧偶老年人独居比例分别为18.3%、24.7%和37.6%;农村这一比例也分别达到18.2%、17.4%和28.9%;2023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年龄丧偶老年人独居比例已达41.7%。作为决定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的重要因素,丧偶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研究对于其养老有着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从文化影响论看,家庭社会学者认为儒家传统文化对中国及其他几个亚洲国家的亲子同住安排具有重要影响。在儒家文化体系之中,子女将孝敬父母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子女不孝不仅会受到强烈的道德谴责,还会受到国家法律的严厉惩罚。已婚子女与父母共居从情感和实际行动上体现了对父母恩情的回报,也被视为“养儿防老”愿望的最终实现。当前,传统孝道已经发生变化。针对华北农村代际关系变迁调查的研究发现,传统代际交换关系的维系力量和存在的基础已经完全改变,农村传统孝道已经衰弱。父权制虽然没有彻底让位,但已渐渐被淡化;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敬重已经丧失优先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对于新的夫妻关系与年轻人文化的倚重。因此,传统伦理衰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亲子分居。与此同时,老年人自身的偏好也在发生变化。城市老年人更倾向于独立居住或入住养老机构,2023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中,约1/3的农村老年人表示不愿意和子女长期在一起生活。即使是失能老年人,也有超过1/4的失能老年人青睐独居或仅与配偶居住。从现实需求论看,很多研究表明,父母的生活照料需求,例如患病或身体功能受限以及丧偶等因素与亲子同住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对于老年人来说,亲子同住可以获得日常照料,生病或出现紧急情况时更容易获得帮助。也有学者认为已婚子女与父母同住主要是为了满足子女的需求。简而言之,亲子同住可视为长期代际交换的一部分,老年父母与子女相互满足对方的需求。从家庭资源论看,经济状况改善使得老年人更有可能独居,父母拥有的资源越多,独居的可能性越大。也有学者从子女角度解释老年人的独居问题,认为子女数量减少或迁移导致的亲属资源缺乏是老年人独居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学者指出住房对代际同住有影响,住房短缺是导致大家庭得以维系的一个原因。后续的一些研究则认为住房对代际同住具有双向影响,它既可能促使子女婚后与老年人同住,亦可能使之分离。子女因住房短缺对父母形成依赖,是导致成年子女与父母同住的重要原因。若亲代有多套住房,其已婚子女更有可能和有条件独立生活,自己独住概率因此上升。
三、数据
本文使用2023年由全国老龄办组织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以下简称“第四次调查”)。该调查是中国迄今为止开展的最大规模的老年人口调查,调查范围首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除外)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样本覆盖466个县(市、区)、1864个乡镇(街道)及7456个社区(村居)。调查对象为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60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公民。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多阶段抽样、pps抽样等方法,所得样本近似自加权,样本具有全国代表性。样本规模为22.368万份,抽样比为1‰,调查实际回收样本22.27万份,有效样本为22.017万份,样本有效率达到98.8%。本文的分析样本是56411位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丧偶老年人。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数据和变量进行专业分析,得出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从宏观(社会变迁)和微观(父母—子女)层次探讨了同住或分居的形成机制,从而为判断丧偶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迁轨迹提供依据。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笔者认为当代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主要受亲子需求、家庭资源和个人偏好的影响。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三个研究假设,并使用2023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1)与子女、孙子女同住仍是当前中国丧偶老年人的主要居住方式。分城乡、分性别看,超过半数丧偶老年人与子女、孙子女同住,但是独居比例已经高达41.7%。
(2)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受到亲子之间需求的影响。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需求越小,亲子间独立居住的可能性越大。在本研究中表现为老年亲代自理能力越强、经济状况越好,则独居的可能性越大。
(3)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还受到家庭资源的约束,拥有住房、住房适老性高,则独居可能性更大。
(4)儿子数量对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有显着影响,多个儿子意味着丧偶老年人更有可能独居。女儿数量对丧偶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影响仅在农村地区显着。有别于儿子,拥有多个女儿的丧偶老年人独居可能性更小。
(5)从年龄维度看,丧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呈现倒u形轨迹,独居的可能性随年龄而增加,并在85岁左右达到顶峰,随后趋于下降,意味着重返子女家庭或入住养老机构。
(6)在生命后期,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拥有自主权的丧偶老年人倾向于独居以避免同住带来的家庭冲突,自主权力越大,丧偶老年人独居的可能性越大。
第6篇 农村老年人法律援助协作机制调研报告
XX年国务院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二十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当前,我国老年人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方面却还存在许多缺陷,许多农村老人还是依靠家庭养老方式来养老,这导致家庭矛盾激化,老年人维权案件逐年增多,本文主要从老年人法律援助的协作机制方面来谈如何更好更加方便老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老年人 法律援助 协作机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进入老龄化行列。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人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1%。某网站XX年曾经调查了解,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中有收入但不固定的占50%;没有收入来源的占10%;有固定收入来源的仅占40%。他们的现有收入不能满足养老需要,绝大多数人无任何医疗保障措施。从近几年来,我区农村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赡养纠纷、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向子女索要医疗费用以及交通事故索赔纠纷等方面。XX年度我区受理老年人维权案件共9 起,XX年度,我区加大了对《法律援助条例》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宣传,到10月底为止,我区已经受理老年人维权案件42起,是去年的4倍多。
一、 农村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主要原因。
一是社会养老机制还不健全。大部分的农村老年人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障,医疗、生活费用没有很好的保障。一旦生病、住院就会导致经济负担加重,自己无力支付费用。
二是农村多数老年人一生无储蓄或储蓄很少,自力能力差。受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影响,多数老人把一切投入和积蓄都用到子女身上,因而老年生活更为拮据。
三是养老负担大部分落在了家庭。随着农村独生子女增多,大家庭养老格局解体,家庭小型化和老龄化社会逐步形成,这就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家庭养老矛盾日趋突出。
四是随着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许多农村青年没有一技之长,导致其自身经济收入不高,又要养家糊口,对于赡养老人的义务有的兄弟之间相互推脱,有的就能拖就拖,结果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没有着落。
二、 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维权的机制和渠道
近年来,我区法律援助中心在维护老年人权益工作中,坚持以“____”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依据,本着“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区老龄委联手,充分发挥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同时积极依托各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大力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工作。通过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以及各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设立,大大方便了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渠道和途径,可以使老年人特别农村老年人能够多渠道、更加方便便捷地、在家门口享受到法律援助。
三、 不断加大对农村老年人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
区法律援助中心十分重视老年人维权的宣传工作,经常在《司法信息》上刊登老年人维权的典型案例和维权信息,并组织工作人员经常到驻地社区居委会为老年人上法制宣传课,介绍老年人维权法律知识,解答老年人法律咨询。在每年的“老人节”、“学雷锋日”,法援中心还协调政法各部门,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专题法律咨询活动,邀请专职律师参加值班解答,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到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同时也是完善老年人维权机制的重要保障。对于老年人维权,我们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有哪些维权途径。在法律援助维护老年人权益方面,必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扩大法律援助的知晓度。对于一些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援助案例,我们通过报纸或者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援助制度。此外,对于一些老年人,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由于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有的人平时既不看报纸又不看电视新闻。针对这一人群的特点,我们还经常组织律师、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法律援助志愿者等,多次送法下乡,用简单朴实的语言给他们讲解《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告诉他们遇到哪些情况,可以向住所地的司法所申请法律援助,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加强农村老年人法律援助的协作机制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法律援助工
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切实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老年人法律援助的协助机制,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不断把法律援助的触角向基层、向农村延伸。争取做到每个乡镇都有法律援助工作站,村村都有法律援助联络员;二是制定农村老年人法律援助的协作制度,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给予特殊照顾。可以将原本属于援助中心的审批职能“下放”,让农村老年人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法律的救助;三是对于农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申请,及时指派就近的律师事务所或者乡镇法律服务所承办。要求承办律师或者法律服务工作者要尽心尽力办理这类援助案件,对于行动不便、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要时要主动上门办理。四是在办理家庭侵权案件时,充分尊重一些老年人既要保护自身权益,又想维护家庭和睦的意愿,尽力采取非讼调解的方式予以妥善解决,如确需诉讼应尽量与法院协商,调解结案。虽然非讼调解的难度较大、但在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同时,可促使老年人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更有利于老年人今后的生活。
五、努力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在农村老年人法律援助维权的案件当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一些老年人因为缴不起诉讼费用、鉴定费用等而放弃继续援助的情况。目前,我们对于农民工法律援助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保证措施,如:今年上半年,有关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仲裁援助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经法律援助部门书面确定接受援助的,可以凭援助中心出具的证明缓、免、减缴仲裁费用。而对于老年人维权的案件,有关部门还没有形成一系列的协调机制。作者认为在今后的司法实践当中,有关部门遇到有老年人因赡养费、抚养费、养老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费等纠纷提起的诉讼案件,在优先立案、审理和执行的同时,如果老年人缴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凭援助中心出具的证明直接缓缴、减缴或者免缴有关费用。
第7篇 老年教育五种关系调研报告
这是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20多年来,我国的老年教育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走过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框架。老年教育事业得到了社会承认和各级领导的重视,深受老年人欢迎,到老年大学学习成为老年人的一种时尚,老年大学日益成为老年人求知、求为、求乐、求健的乐园。在新形势下要保持老年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必须把握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的关系
老年教育是构筑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其他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老年教育既要以正确的观点授予学员科学的知识,又要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授对学员进行思想道德情操的陶冶,使之通过学习既学到专业知识和本领,又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科学性与思想性是统一的。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思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没有科学性就谈不上思想性。只有正确揭示客观规律,揭示事物本质联系的科学知识,才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才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性又是科学性的灵魂,科学性有赖于思想性的正确发挥;没有思想性,科学性也就无从谈起。只有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所传授的知识,才具有科学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具体工作中应当注意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学校应根据学员的身心特点及学习需求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地表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所引用的事实材料和所进行的各项基本训练都应准确无误,切实做到概念准确、事实可靠、论据严谨、表述精确,以确保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向学员介绍本学科新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就,使教学与当前科学发展保持同步。二是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成人教育。因此,教师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进行教学,使学员学得更活,更好,更扎实,更见实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认真挖掘教材的思想因素,并有机地联系社会和学员各方面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老年学员的人生观、世界观已经定型,他们又有着较为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教师应根据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好帮助老同志搞好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和重点。要在“渗透”上下功夫,在“滋润”上见功力,通过学习,使学员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老年观、人生观,发扬优良传统,保持人生晚节,提高生活质量,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三是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在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对学员进行有关科学精神和思想品德方面的陶冶。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通过专业教学来培养学员优良的思想情操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要通过作业、实验、参观、讲评及课外活动等对学员进行熏陶和教育,帮助学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科学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生活上得到充实,精神上得到调节,心理上得到平衡。
二、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关系
既然是学校教育,就有一个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的问题,在老年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员是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主体,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承担者、体现者。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能动地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是紧密联系的,正确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充分调动学员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前提,而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目的。深刻认识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潜能,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一是教师应认真完成设计、主持、调整整个教学过程的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员特点,对教学过程做出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向学员传授知识和技能,科学安排教学进程,组织学员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根据教材和学员的具体情况,及时准确地修订教学计划,增删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引导学员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旺盛的求知欲,这是激发学员奋发学习的重要内驱力,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应注意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员明确老年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大家学习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同时,教学中还应使学员明确所学学科和每一课题具体的目的要求,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三是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讲求教学艺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讲,老年教育是一种志趣教育,是一种较轻松的、带有消遣性的、较少心理压力的教育。教师要善于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和教育学员,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特别要注意多采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多让学员动手、动口、动脑,尽量做到动静结合,体脑同步,寓教于乐,使学员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学习。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自如地运用诸如讲授法、练习法、现场教学法、相互观摩法等,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魅力,激发学员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要注意组织学员能者为师,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是着力培养学员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及时收集学员对于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自己进一步搞好教学工作,教师不仅要向学员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给大家获取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以提高大家独立学习和自我钻研的能力。
三、统一要求与因求施教的关系
从1983年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诞生以来,老年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学校教学也随着老年教育的发展日趋规范,在教学过程中,统一要求和因求施教尤为重要,统一要求是指学校依据老年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等做出统一的规划与要求,使学员在学习期限内能掌握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统一的学习目标。因求施教是指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兼顾学员个体的差异,按照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学习者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员从年龄、生理机能及思维、记忆等心理特征看,有不少相同或相近之处,这是统一安排教学工作的基础;但他们在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又存在不少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用一个模式,搞“一刀切”,而必须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因求施教的方法,以充分发挥每个学员的聪明才智和特长。统一要求与因求施教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的关系,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一是教学应当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应在全面了解教材及学员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所教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对学员提出统一的学习要求。老年人参加学习主要是为了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使自己的晚年更健康,更愉快,更潇洒,更有价值。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时,要充分考虑老同志在增知、健身、怡情等方面的共同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统一计划,努力做到教学目的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核标准统一。二是教师应全面掌握学员的共性和个性。课前,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全班学员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班级的学习风气等;同时,还要了解每个学员的特点及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处理好一般与个别、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程度的学员身上,使讲授的内容为绝大多数学员所需要和接受。在教学的某些环节和某些内容上又应兼顾个别,使有某些特点的学员和学习有困难的学员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三是教学要恰当地掌握广度、深度和进度。教师必须从大多数学员的实际水平出发,恰当地估计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各科教学要坚持面向大多数学员,认真处理好教学内容的深浅和难易、教学速度的快慢等问题。四是教师要根据学员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对那些文化程度较高、原有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员,可以给他们布置难度较大、数量较多的作业,让他们多学一点,学好一点;对那些文化程度较低、基础较差、学习又不甚得法的学员,则应多给一些鼓励,多进行一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掌握学习方法。对有某些特长的学员可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活动,或专题探讨,或相互观摩,或组织各类竞赛,使大家的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高。
四、循序渐进与讲求速成的关系
老同志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他们抱着不同的想法来到老年大学学习,这就存在着循序渐进和讲求速成的问题。循序渐进是指各科教学必须按该学科知识与技能的逻辑系统和人们的认识规律,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进程,使学员能系统掌握所学的内容;讲求速成是根据老年学员学习自觉性强、知识经验丰富、理解接受能力较强等优点,适当加快教学速度,以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学习上的速成。在教学中,学员们一般希望教学时间“短频快”,教学内容“少而精”,教学效果能近水解近渴,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尽快运用到生活和各项服务中去。因此,教师首先应按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以确保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其次,应不断学习和吸取本课程的最新知识信息和研究成果,使自己的教学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其三应注意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抓好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以帮助学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或讲授纲要,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安排有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材前后的连贯性,新旧知识的衔接性。要尽量使新知识与学员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宽加深,使新知识成为旧知识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又是进一步学习更高层次新知识的基础。教师宜将教学内容安排成一个“序”,作到“长计划,短安排,大目标,小步子”,使学员的学习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各项基本训练要注意系统性,使其与所学教材的顺序保持一致。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员的实际,科学安排各项基本训练,努力做到与教材的讲授保持同步,使学员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区分主次,分清难易,确定详略,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精讲,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以点带面,以简驭繁,准确体现本专业精华和科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教学速度,实现教学的速成。根据学员理解和自学能力较强的特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对于教材中较为浅显的内容,可组织学员在课内或课外进行自学。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自学辅导,结合教学内容传授必要的自学方法,培养学员良好的自学习惯。学员的自学能力增强了,自学习惯养成了,就能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收获。教师应注意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帮助学员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让他们掌握好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
五、“学”与“为”相结合的关系
老年教育的办学宗旨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这就体现了学和为的关系,学为结合是老年教育办学宗旨的体现,也是老年教育的主要目的所在。老同志从自己工作了几十年的岗位退下来后,由于社会角色和生活规律的变化,产生了明显的不适应感。他们迫切希望自己能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能为他人、为社会再服务、再做贡献。在老年教育中应重视“学”、“为”结合,使学员通过学习掌握他们希望学到的知识和本领,从而实现其余热生辉的愿望。学为结合中“学”与“为”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为“为”创造条件,“为”是“学”的目的;既可以“学”促“为”,也可以“为”促“学”。首先,引导学员在“学”字上狠下功夫。“学”是学为结合的前提,没有“学”,没有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本领,“为”就是一句空话。在“学”字上狠下功夫,关键在于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全面增加“为”的思想动力、体力和智能,为他们实现老有所为奠定基础。其次,深入探索学为结合的方式。在老年教育中,学为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学”中有“为”,以“学”促“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学以致用。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传授知识,并引导学员运用知识于实践;同时,又应引导学员在学习中加强练习、实习等实践性环节,使之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二是为“为”而“学”,以“为”促“学”。学员在“为”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新问题,使“为”与“学”之间出现新的矛盾,这样就促使学员更认真地去“学”,从而使“学”与“为”在更高的层次上去实现新的统一,进行新的结合。其三,广辟学为结合的渠道。这里的“为”,应包括服务自我、服务家庭和服务社会这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服务中,主旋律应当是服务社会,并应用它来统帅和引导服务自我和服务家庭。教学时应引导学员明确学为结合的方向,引导大家把学习需求立足于或趋向于为社会服务上,进而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老年教育是一项夕阳事业,朝阳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为老年教育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积极探索,开拓前进,坚持求实创新,跟上时代步伐,老年教育事业就充满希望,定会开创出新局面,达到一个新水平。
第8篇 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监管调研报告
这是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日渐增多,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发展迅速,形成了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满足群众服务需求的同时,部分营利性托老机构也因经营不规范、诚信缺失、监管缺位而引发诸多消费投诉。今年以来,市工商局共受理该类投诉案件占整体消费投诉案件的18%,成为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投诉类型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该局组织人员开展了专题调研,深入了解营利性托老机构违法经营的表现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部分监管建议。
一、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无证照经营现象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营利性养老机构在市场准入登记中,需要经过公安、民政、消防、卫生、工商等多个主管部门审批。近年来,由于主管部门对民营养老机构在场所、卫生、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审核条件越来越严,准入门槛不断提升,许多经营者无法获得前置许可,工商部门无法核发营业执照,使得该类经营机构多数长期处于无照经营状态。此外,托养营利机构大多为临时设立的,基础设施差:一是配套设施不齐全,经营者租赁简陋房屋、安设几个床位便开始经营,场所设施大多比较陈旧,卫生、医疗、消防条件及相关设施配备很难达到行业要求标准,安全隐患较大。二是人员培训不到位,业务素质低。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护理员整体素质呈现三低状态:文化水平低、收入低、管理水平低。大部分护理员是40-50岁的下岗人员,不仅没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也缺少相应的护理经验。
(二)托养场所隐蔽性强,执法巡查监管难。一是多数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属于租房经营,随着房价近几年的快速上涨,为了降低经营成本,该类经营机构逐渐出现郊区化的趋势,特别是违规经营业户,他们定期更换经营场所,与监管人员开展长期“游击战”。二是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多数租用居民楼或自然村民房,与普通居民混住在一起,藏身于城市小区或农村,无明显的经营门头标志。工商执法人员在巡查中较难发现,同时基于执法权限,无法进入居民住宅内检查,给调查取证、案件查处造成较大困难。
(三)合同内容不够规范,存在条款侵权问题。目前,私营托老机构行业还未推行统一格式合同,不同的经营者自拟的合同格式不同,相关内容中存在较多霸王条款、免责约定等。如,部分养老协议书中的附加条款约定,老人入住公寓期间,自主走失、跌伤等院方不负责任。还有部分合同在正文条款中约定,老人自行饮食时噎住造成意外等情况,院方仅负通知家属的义务。
(四)虚假宣传现象严重,引发较多消费投诉。当前,部分私营老年人托养机构为了招收更多托养人员,违规发布大量宣传广告,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私营营利性养老机构冒充公办养老机构。部分个人经营的营利性养老机构,为吸引老人入住,在民政部门备案“非营利性机构”,对外宣传是公办养老机构,实为个人营利性经营。利用“公办”、“非营利”等字眼骗取老人家属的信任,逃避工商部门的监管。二是无照机构冒充有照机构。在巡查中发现,由于审批程序不严,部分无照经营机构拿不出民政部门的《社会福利执业许可证》或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却能够出示消防或卫生等部分颁发的许可证明,涉嫌欺骗托养老人和家属的行为。三是虚假宣传使消费者受骗。部分营利性养老机构通过报纸、电视广告等夸大实有的设施条件水平,或虚称服务人员具有高级“职业护理”、“医师资格”等资格,但事实上多数机构缺少正规的执业医师和具有健康证明的防护人员。由于设施、人员的名不副实,老人的安全卫生条件存在隐患,对于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极易造成事故。
(五)涉及多个部门管辖,存在监管缺位问题。一是监管界限模糊。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审批登记涉及民政、工商、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监管职权界限模糊。目前,该类养老机构运营尚无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和取缔机制,形成监管“真空”地带。以工商部门为例,在接到群众投诉后,工商部门只能借助《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或《商标广告法》以擦边球的形式进行监管,或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调解查处。具体监管细则和职权责任方面的空白,使得相关部门采取观望状态,“不去管”、“不敢管”不仅不利于养老行业的整体发展,更对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造成损害。二是执法人员被动执法。由于对该类投诉、案件接触少,法律法规方面了解不足,工商执法人员普遍没有形成监管意识。在监管过程中,大多是出现相关投诉,然后执法人员去调查处理,监管预防意识和预控手段不足。
二、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违法问题的原因
(一)托养老人防范意识薄弱。多数托养老人及家属对托养机构的消防安全、卫生条件、人员素质、服务水平等“软条件”考查不足,对经营者资质、宣传真实性考虑较少。同时,由于缺乏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许多普通群众对私营托养机构的性质不确定,无法明确托养前要查看经营者的相关资格证件,部分托养机构在民政部门备案“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对外声称“公办福利养老机构”,利用公办养老机构条件好、管理规范、信誉度高等特征,骗取托养人员及家属的信任,并逃避了工商部门的监管。
(二)缺少统一行业规范标准。目前,养老机构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服务规范和监督体系跟进的速度较慢,缺少健全的行业自律组织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多数经营者各自为政,床位费、护理费、餐费等相关收费标准均由经营者自行决定,同时管理标准、护理标准、公寓房屋设计标准以及管理和服务人员的选用标准都不统一。今年以来,该局受理的涉及养老机构投诉案件中,55%的纠纷因价格问题和服务质量引发。同时,由于相关服务项目缺少统一标准,工商部门在处理消费投诉过程中仅能按照合理原则调解,工作存在较大的被动性。
(三)法规不健全,主动介入监管少。目前,尚无具体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对营利性养老机构监管职权和实施细则予以明确规定,给予法定职权,对于住宅内不法经营工商部门无权进入调查,因此工商部门在监管过程存在法规依据缺乏、取证困难的现状。监管能动性不足,一定程度上纵容经营主体违法经营。同时,在基层执法人员中,执法人员普遍存在认识不足问题,对营利性托养机构与福利性公立养老机构鉴定不清,缺乏积极介入监管的主动性。
(四)相关部门未形成监管合力。一是相关部门审批不严。民政部门在监管中存在缺位。当前,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管理,营利性养老机构由工商部门登记发照。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出现营利性养老机构冒充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进行备案登记,使经营者逃避工商部门监管。二是各部门职责推诿。民政、消防、公安、卫生等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多实行纵向分段监管。如工商部门只对经营范围和主体资格进行检查,消防、卫生等部门在巡察时只检查各自证照情况,对于非本部门职责监管的违法行为却不予理会,缺乏横向连贯的监管协作机制,形成各部门多头检查却都管不好的尴尬局面。三是部门信息流通不畅。目前各监管部门尚未形成畅通有效的信息流通渠道和沟通平台,部门存在信息共享障碍,对于违法经营行为的处理上常常出现个别部门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整治效果往往突出某一特定环节,缺乏整体性、体系化的综合规范。此外由于信息的有序交流跟不上,监管部门缺乏有效地预警会商机制,因此对于营利性养老机构违法经营的预防效果较差。
三、加强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监管的建议
(一)规范养老服务合同文本。针对当前老年人托养营利机构存在的违规问题,要积极联合民政部门,共同出台《营利性养老机构协议书》,进一步科学界定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和消费者各自的权利义务,对机构环境、服务类别、方式、期限、标准和费用做出详细的规定,并对养老服务工作中出现的合同纠纷处理、事故责任追究、老人身体损害赔偿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在所有从事营利性养老服务的机构中予以推广使用。
(二)构建监管信息公共平台。在“红盾信息网”构建营利性养老机构信息平台,建立四项机制。一是信息收集机制。通过与监管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信息交流会”等形式,进一步强化信息共享,全面整理公安、消防、卫生、民政、工商等各部门的审批信息,并将所有的属于工商部门监管的养老机构情况在信息网上公示,根据登记信息将现有机构划分为“已办照”和“未办照”两大类,广大群众可以通过登陆网站,切实了解每个营利性养老机构成立中的各环节许可审批情况,选择规范的机构托养老人。二是信息分析机制。由办公室、调研室、消协、纪检等部门每月开展“信息分析联席会议”,对采集的信息进行预警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提供给机关负责人和相关监管部门,为决策和职能部门前置预防提供信息参考。三是信息发布机制。将工商部门采集、分析的数据、预警信息在网站上进行公示,不定期更新,畅通信息内外沟通渠道,增强公众信息认知,弥补机构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四是公共投诉受理机制。在网络平台上设立投诉信箱,受理消费者投诉,消保科、消协等部门实行“三工作日回复制”,根据举报信息,开展实地核查,属于工商监管范围的及时查处,不属于工商职责范围的积极提供救济渠道,主动为职能部门提供线索,及时为消费者排忧解难。通过四项机制,构建信息查询、投诉受理、市场预警、日常监督四位一体的营利养老机构信息网络平台。
(三)强化虚假养老广告监管。市局商广科在广告登记备案时严格审查广告用语,对用语中出现的荣誉、资质等信息认真核实,严把广告许可核审关。辖区工商所要加大巡查力度,重点查处未经许可擅自发布户外广告和印刷品广告、广告用语不规范等行为,对辖区养老广告进行严抓细管。消保科、消协等部门要继续推进“两会一站”进社区、下基层活动。选拔责任心强、知识水平高的群众作为广告监管员,在养老机构经营场所设立投诉电话,畅通申诉举报渠道,落实24小时举报电话值班制度,对投诉迅速回应,及时查处。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广告监管体系。
(四)培育龙头养老服务企业。重点培育一批优秀品牌营利性养老服务企业,以带动和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积极引导养老服务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和网络,丰富服务项目,推进多元化、规模化发展。主动协调市委市政府在政策、资金、规划、床位补贴、运营补贴等方面给予帮助,指导相关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帮助养老服务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优化服务,打造地方养老企业龙头品牌,实现以点带面试发展。
(五)强化多方位联动协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多部门协作监管机制,加强对违法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动态监控。一是加强宣传。结合民政、工商、卫生、公安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全面宣传引导,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介绍托养老人应注意的情况,引导广大养老机构规范经营。二是交流写作。定期与社区负责人、村委会的进行沟通,了解辖区内营利性养老机构发展状况。构建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在巡查中发现的最新违法情况,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开展联合执法,从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三是立体监督。除在红盾信息网开设投诉受理专栏,结合“一会两站”进社区、下基层活动,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公布举报电话、落实投诉举报奖励机制,请社区或村委会负责人担任“义务观察员”构建部门、网络、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监督网络。
(六)行业协会构建长效机制。工商部门主动牵头协调地方党委政府、民政部门成立联系会议制度,积极协助民政部门构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就业及从业人员的配套服务体系,开展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行业准入制度,对养老机构服务各项标准统一规范,定期开展服务人员培训,加强巡查监管,全面落实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利用行业协会推行行业自律,加强营利性养老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构建该类机构“行业协会诚信星级评定”机制,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有利于养老服务企业长远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9篇 关于区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河口区老龄办组成专题调研组,采取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老年人参与社会工作,实现老有所为情况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近年来,河口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六个老有'目标,狠抓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把老年人才作为重要人力资源,注重全方位开发和使用,老龄、老干部局、人社、关工委、老年体协、各镇街道等部门、单位全方位搭建平台,政策助推,充分发挥和利用老年人的智力人才优势,奉献余热,积极投身'银龄综治'、'银龄平安'、'银龄普法'、'银龄调解'、'银龄治安巡逻'、'银龄护教助学'、'银龄援农'、'银龄科技'、 '银龄助老'、'银龄文化'等多种形式的'银龄行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广大老年人通过积极参与社会,通过老有所为的过程实现老有所乐,既奉献了社会,又充实了自己,有效推动了全区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具体做法
(一)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河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始终把老龄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重点,在政策引领、组织建设、拓展服务等方面做了积极有益探索,全区老龄工作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老年保障标准、银龄安康工程、老年宣传文化等项工作始终位于全市第一,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2023年,制定出台了具有较高含金量的《中国共产党河口区委、河口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了50万元的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老龄、社保、科技、民政、文体、农业等部门区分不同老年群体,积极推动有关政策的制定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群体的作用,让他们积极投身村居、社区社会治安维护、矛盾纠纷排解、平安河口建设、义务助学护教以及关心下一代、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志愿服务、互助养老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奉献社会。
(二)制定政策,搭建平台。为积极应对日趋严峻的社会老龄化形势,让广大老年人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继续发挥余热,有所作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我们把老龄工作机构建设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为老有所为提供组织保障。全区各镇、街道、村居都建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和老年人工作委员会,区直部分单位也建立了相关组织,全区镇街、村居两级老工委组织达198个,专兼职人员650余人,其中450名工作人员为老年人。组织、宣传、老龄、民政、教育、文体、科协等有关部门十分重视老年社团组织建设,积极扶持发展各类文化艺术、科技、老年志愿互助以及关心下一代等老年人社团组织,以开展'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为平台,在全区建立了老年组织党支部30个(主要包括离退休干部和老年文化艺术团体等),注重发挥好党支部在老年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这些基层老工委组织、老年人党支部及参与其中的老同志,组织带领广大老年群众积极参加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通过无私奉献实现自我价值,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老骥伏枥,老年志愿服务亮点突出。近年来,河口区高度重视老年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推动社会各界成立各类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吸收广大老年人发挥各自特长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奉献社会的公益活动中,全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模范个人不断涌现,形成了老骥伏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态势。老龄志愿服务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政策宣传、治安巡逻、民事调解、卫生保洁、义务护学、红白理事、义诊服务、文化传播等诸多方面开展活动。这些组织和个人无私的奉献、辛勤工作,为村(居)社区的安宁、城乡环境的美化、居民邻里和睦、学生儿童的安全、社会移风易俗、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发扬,值得全社会尊重。目前,全区建有各类老龄志愿服务组织及队伍 600多个 ,参与志愿服务的老年人2000余人,其中老干部'五老'志愿者368人,4名老干部志愿者受到省市表彰。仙河镇渔村已退老支部书记带领部分老年同志成立了'夕阳红治安巡逻队',多年如一日义务巡逻执勤,维护了村庄良好的治安秩序;河口街道河宁社区的老同志张学武,在近六年的时间里,坚持清理小区墙上'牛皮癣'、拣拾花池路边垃圾、宣传环保常识,被社区居民亲切称为'环境卫士',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许多老同志也加入到了义务环保队伍之中;六合街道河安社区有一老局长'金牌调解员'叫殷洪志,在调解居民邻里矛盾纠纷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社区范围内哪里出现了矛盾纠纷,哪里就有'金牌调解员'的身影,自社区成立以来,'金牌调解员'走家入户,多次成功化解居民矛盾和纠纷,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信赖和赞誉,并成为了群众的知心人;河口街道河宁社区有位万学芬老人,20年前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位置上退休,退休后,不论是上街购物还是串门她必带两样东西,听诊器和血压计,随时可为群众听诊检查,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院长护士',她还是河宁社区特色支部'永康支部'的负责人,她和曾在医疗卫生单位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一道,组织建立了'银龄医疗志愿服务队',坚持为社区居民宣传介绍健康保健知识,常年义务为群众健康查体。打造品牌,扩大影响。河口区积极打造老年志愿服务品牌,其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努力,河口区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现实要求和老年群众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政府、社会对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到位,政府有关部门缺少必要的持续的政策性扶持,组织支持和引导不够,有的地方特别是农村关注度不高,许多学有专长的老年人没能真正融入老有所为队伍中来。
第10篇 浅谈老年人驾车安全突出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范文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大幅上升,未来老年驾驶人的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伴随着我国对申请驾照的年龄进行了放宽,特别是初次申请小型汽车驾照的年龄限制的放宽,老年人也可以申请小型汽车驾照,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老年人的关怀,圆了一些老年人的“开车梦”。但是,由于老年驾驶人本身素质的原因,老年人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也在进一步增加。结合实际工作,浅谈一下老年人驾车安全突出问题及对策。
一、老年人驾车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人年老体弱。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心理状况会随随之衰退,体能减弱、反应能力也开始下降,变得不灵敏、行动缓慢。而驾驶机动车是一项风险很大的工作,对于驾驶人要求很高,特别是在反应能力上具有较高的要求。而由于老年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反应时间较长,因此具有危险性。
第11篇 区老龄办关于老年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惠老政策,为各级党政提供决策参考,台儿庄区老龄办自5月11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工作。此次调查采取入户走访、以问卷式抽样方式进行。调查以本区户籍城镇、村居60岁以上人口为对象,选取了3个镇(街)180户老年人家庭进行,针对老年人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
状况等问题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当前我区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和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障与社会需求,了解涉及老年人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区老龄办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知识结构、收入水平,生活状况、居住地域等因素,确保调查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代表性。通过调查,掌握了我区老年人口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集中反映出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
一、基本情况
农村老年人抽样调查情况: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120位老年人中有6位是退休工人,114位是农民,多数老年人人均有承包地2亩左右,在60-69岁的抽样人群中,有60%是老年人自己耕作,40%是子女帮助耕种或转包;在70岁以上抽样人群中,只有少数身体好的自己耕种,绝大多数由子女耕种。多数老人经常给子女料理家务或照看孩子。
从文化程度看,90%老年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极少数是小学文化,平时不看书不看报,有选择性地看电视节目,以传统休闲娱乐节目为主,平时打打扑克、闲聊家长里短,基本不参加健身和文娱活动。
60%的老人与配偶同居,30%独居,10%与子女在一起生活,住的多数是自己的旧房,面积20—30平方米。去年个人全部收入60%在1001—元之间;30%在501—1000元之间,5%在500元以下;5%在5001—7000元之间,上级每年补助101—300元,每人每月大致开支51—100元,对物价上涨多数紧张,少数平静。没有社会养老保险金(退休人员除外)。50%老人子女经济状况较好,40%子女经济状况有困难,10%子女十分困难;50%老年人生活没问题没存款,10%老人达到温饱有困难、无欠债;15%有欠债,无法达到温饱;5%较富裕,有存款。欠债主要原因是无收入或收入太少、因病,其次意外事故、盖房、娶儿媳妇等。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50%老人认为还算可以;生活水平一般,40%老人认为不满意;生活水平较低,5%基本满意;生活水平很差,5%很不满意。
农村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很差,70%老人患运动系统病症、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肺部疾病(其中一至二种较多),25%老人患眼疾,有听力障碍,5%老人患其他神经疾病。自己干不了的事情80%老人靠家庭成员照顾,多数老人认为不孝子女有,但很少,具体不孝原因说不清楚,一般认为还是道德品行问题。
城市老年人抽样调查情况: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60位老年人中农业户口18人,占抽样总数的30%;非农业人口42人,占抽样总数的70%,其中农转非3人,占抽样总数的5%。经过对60位老年人的抽样调查,使我们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从文化程度看,调查发现城市老年人中初中文化只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6.7%;小学文化32人,占调查总数的53.3%;文盲24人,占调查总数的40%。城市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虽然比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普遍偏低。
住房条件:人均住房面积多在20-30平方米,楼房居多,基本上没有危房,多数老年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60-69岁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同时还可以为子女做点日常家务,照看小孩上学等。70岁以上老年人因身体年龄偏大,随着听力、视力的减退和老年病的增多,身体状况相对较差,部分老年人需要亲属照顾,患病的高龄老人需亲属帮助做家务,照顾起居。家用电器方面:多数家庭仅有电视机、洗衣机、电话,部分家庭有电饭煲、电磁炉等,有电脑的家庭较少。
在医疗保障方面:随着政府出台的老年人优惠政策,老年人都加入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村转居),城镇的非农业家庭老年人除部分老有所医外,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就医仍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和种类不同),少数特困老年人和五保户,生活水平偏低条件较差,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不想入住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主要原因也受经济状况的制约,特困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政府的低保金生活。而城镇的低保标准为200元/月/人,农村的仅100元/月/人。同在一个社区生活,差距很明显,受文化水平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的较少,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存在忧虑,认为社会治安不是很好,多数老年人感觉老年证没有多大用处,得不到实惠。因此很多老年人不愿办证,这也是办证率低的主要原因。
第12篇 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_县坚持以人为本,适应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广大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老年教育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适时调整充实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名誉校长,部分离退休县级老领导任校长、副校长,组织、老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校务委员会定期研究老年教育新情况,及时解决老年教育工作新问题,为老年教育事业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经费落实到位。县财政把老年大学3万元办学经费纳入预算,按期拨付,临时性大型活动所需经费随报随,不断加大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积极帮助解决办学场所、办学设施等问题。目前学校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固定教室,安装有2台3匹柜式空调,配备了影碟机、录像机、电视机、卡拉ok等教学设施,设有保健室、阅览室、接待室、活动室等辅助设施。
三是师资配备到位。以学员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作为唯一标准,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方式,不断扩展教师的选聘渠道,加强后备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先后从县委党校、县司法局、县中医院、县一中、县文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单位聘请26名有专业特长、热心老年教育、懂老年教学的同志担任老年大学教师,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
二、强化工作措施,满足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年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做到“三个突出”,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教学内容突出多样性。一方面,坚持将政治理论作为老年大学的必修课,通过形势报告会、理论专题辅导等形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老年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另一方面,根据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不断拓展文化知识、保健常识、娱乐活动等教学内容,突出老年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学校还通过在教室设立模拟法庭,用真实案例引导学员学法用法,效果甚佳。
二是课程设置突出合理性。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先后开设了时事政治、英语、老年保健、老年体育、书画、盆景、音乐等八个专业课程。其中,保健、书画、盆景等深受老年学员喜爱的专业,开设“提高班”课程,同时增设英语专修班、电脑专修班、文艺专修班,既满足了老年学员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又满足了老年学员“提升自我”的愿望。
三是教学方式突出灵活性。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先后组建了盆景、摄影、绘画等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以教学推进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促进老年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社会教学的延伸,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1至2次。近年来,先后参观了县内重点工程白水峪电站、庙子头电站、北河农业科技示范园、石花镇参观了重点企业、五山镇参观小康村建设、承恩寺、襄阳古隆中、枣阳白水寺、二汽襄樊基地、河南内乡等20多处。
三、强化创新意识,促进老年教育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创新贯穿于老年教育的全过程。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形势报告会、理论辅导班,对离退休干部进行正规、系统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老同志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党的_召开后,及时邀请理论专家进行辅导,发放_报告单行本和学习资料。
二是与老年社团建设紧密结合。注重发挥老年社团组织的带动作用,聘请各老年团体的负责人为老年大学兼职教师。积极发挥老年社团的组织网络优势,定期开展老年门球赛、老年书画展、歌咏赛等文体赛事,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老年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县老年书协、老年门协、老干部艺术团等老年文体组织的领导班子及骨干成员中,老年大学毕业生占2/3。
三是与发挥余热紧密结合。定期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老年人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搭建舞台,引导老同志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服务社会,以不同的方式,发挥自已的作用,奉献自已的余热,为建设“生态、诚信、和谐”_作贡献。近年来,先后参与全县文艺、书画、歌咏、体育表演等活动100多次,获团体名次奖18个,个人名次奖54个。在去年全县首届文艺精品展演中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有250多名老年大学毕业生参加了各级关工委组织。
第13篇 农村老年食堂调研报告范文示例
助老食堂调研报告
[摘要]
为了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青岛市原四方区政府设置助老大食堂,解决老人们的和一些上学的孩子们的吃饭问题,青岛市政府在“2023年十大惠民好事”中开始推广助老大食堂,经过了三年左右的发展,助老大食堂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资金不足、规模小、服务范围不足我们通过对青岛的助老大食堂进行调研,并到一些相关部门进行走访。找出了助老大食堂的现存的问题,提出早市的合理布局模式。使这些助老大食堂能够健康生存,为更多的老年人服务。
[关键词]助老大食堂 生存现状规划布局
一、绪论
1.调研背景和目的
随着青岛市步入老龄化,关于老年人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为了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2023年9月青岛市四方区推出了助老大食堂。2023年,四方区政府将开办助老大食堂作为十件区办实事之一。七个街道各设一个试点,政府补贴运营,解决了不少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老年人不再为每天去买菜、做饭而犯愁,年轻人也不用为老人吃饭问题而担忧,助老大食堂得到了众多老人的喜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助老大食堂的服务范围、规模等问题相继出现。这些问题甚至使一些助老大食堂不得不停办,让人们为吃饭问题而发愁。一方面是民众的呼声,另一方面是助老大食堂的面临的种种问题。如何让助老大食堂继续生存下去,为更多的老年人服务是需要面对的迫切的问题。本调查通过对青岛市的四方区助老大食堂的现状调研对大食堂的改进和发展提出建议。
2. 调研对象
2.1调研区域的空间范围
结合助老大食堂的现状,调研的区域为青岛市原四方区。
第14篇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
老年体育调研报告
在白发浪潮到来的今天,为了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老年体育工作,开创基层老年体育工作新局面,寻找老年体育工作的切入点,总结和推广老年体育的成功经验,乡老体协召开主席团会议分组进村进行调研研究。
一、当前工作的现状
1、党政重视,保障有力。乡党委政府把老年体育纳入议事日程,由乡党委书记任老体协名誉主席,付乡长具体负责抓老年体育工作,乡财政预算五千元用于乡老体协办工经费,村、村、社区、村、文百村在村级运维费中列支5百1千不等用于文体队活动开支,乡开展文体活动由文化经费全额支付。
2、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乡10个中心村2个社区目前已建1个分会,11支文体队,1个艺术团。文体队村、村、村、街道。乡老体协按章程已经进行__届换届选举,配置主席1名,常务付主席1名,付主席2名,秘书长1名,付秘书长2名,民政、财政、妇联、残联等4名负责人为委员。村文体队每三年进行改选,11支文体都配齐队长和教练。制定会员管理制度、活动规则、财务管理、安全等制度,乡老协、村、村上墙。
3、体育设施配套完善。目前乡年初投资80多万元在集镇建设多功能大型体育广场,社区、鲜家沟村建设文体广场并配设蓝球场和健身路径以及乒乓台,书房嘴、文百村、新桥村、常乐村、村、金凤村、村建有文体活动中心配有健身器材和棋牌室,在街道、四季田园建有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4、活动丰富,亮点纷呈。今年的主要活动:一是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年初乡政府积极争取民政部门,帮扶单位资金扶持,为百余人困难老人送去米面肉和慰问金。二是云凌队等8支文体队在春节期间进行拜年活动,创收资金上万元。三是3月1日上午,由乡党委政府主办乡文化站老体协承办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大和____来川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乡"为主题的龙腾狮跃闹元宵文体展演在乡新建的体育广场举行,11支文体队近二百名会员进行了舞龙、舞狮、舞蹈、快板、相声等二十多个节目,乡党委书记乡老体协名誉主席莅临现场并致辞。四是3月2日,乡老体协自编的大合唱《放歌__大》,表演唱,《两学一做助推扶贫攻坚》,群口快板《四个大嫂话廉政》,金钱板《党的__大指方向》在川中建材有限公司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中心为二十多名老党员表演。五是3月22日上午,召开队长教练总结培训会。六是4月17日,组织30多名骨干在村文体广场举办为期二天欢乐莲霄培训会,在开班仪式上县老体协主席冯大润一行5人现场指导并观看队自编自导长杆和短杆《歌颂新农村》莲霄舞展示。七是5月29日,乡在四季田园开展以"全面推进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主题庆祝中国计生协会成立37周年活动,乡老体协、百花艺术团、云凌队、晚霞队、队、百柳队等表演了歌舞《健康中国行》,表演唱《公公考媳妇》,对口相声《说安全》,广场舞《中国美》等节目。八是6月6日,乡老体协主席杨辉武付主席谢天明和社区书记夏绪挑和主任夏林在云凌赛观看由云凌队、队、百柳队组织的用社会主义新思路占领庙会文化阵地的十多个自编自演的节目,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九是7月1日,农村协会支部召开老党员座谈会,为6名老党员送上了慰问金。十是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在8月上旬召开老体协主席团会议,认真学习篇主要精神,开展如何开展新形势下老年体育工作的讨论,分为三个组进村进行调研研究,并写出了调研报告。十一是各文体队亮点纷呈,土门垭、、晚霞、幸福桥、等文体队每晚在文体广场进行广场舞健身活动,队每星期二,云凌队每星期三,队每逢场进行排练,其他文体队老年人每天自发组织早晚进行爬山健步走,还有老年人每逢场在集镇在棋牌室进行下象棋打纸牌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1、老年人的需求不足:从农村现状来看,多数年轻力壮的男女中青年人在外打工,留下"六一、九九"部队,在家的老年人担负着照顾孩子和料理家务的重任,参加各类活动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在加上身体和心理的原因,一些老年人群聚意识淡薄,部分老年人对精神文化需求很低,不太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对参加各类健身活动顾虑太多,限制着积极参与健身活动的正常发挥。
2、老年人活动经费不足活动场地少。通过调研了解到,多数老年人更加注重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他们渴望与其他老年人一起参加活动,但由于活动经费比较紧张,乡老体协很难经常组织大型文体活动,即或组织活动也很难满足大多数老年人上台展演,加上活动场地少而远,有些健身器材不适合老年人,这样老年人无法就近参加文体活动,有些地方老年人精神文化单调贫乏。
3、有些村领导组织指导力度不够。有些地方认为老年体育工作不是份内之事,对老年人重视程度跟不上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存在着偏差的认识,以为现在的老年人生活无忧,参不参与体育煅炼关系不大,有些村很少组织老年文体活动,难以满足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的需求。
4、健身项目单一缺乏科学健身水平。现在热衷于跳广场舞,举行活动一般是以舞蹈为主,偶尔有些进行下棋打牌健康步走活动,至于打太极拳,健身球类,保健操少之又少,健身培训少,科学健身水平有待提高。
5、阴盛阳衰缺乏均衡发展。在农村养家糊口的重任落在男同志身上,有些老年人还在在外打工,有些在家的男同志面子观念重都不愿意抛头露脸,有些群居观念淡薄不愿凑热闹,有些想去跳广场舞害怕跳不好怕丢洋相,只是爱好弾刚琴拉二胡打快板的男同志才参加文体演出但也不愿参加跳舞打球等活动。
三、建议和对策
1、将老年体育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老年人健身是全民健身的关键,把老年体育工作纳入考核,才能真正体现党政主导。
2、多渠道筹措资金。主要把老年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利用和支持民间资金,企业和个人独资或合资等形式修建和改善老年公寓以及活动场所,鼓励成功人士捐助支持老年体育事业,基层文体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拜年、做酒、庆典、宣传等形式创收来以队养队。
3、强化组织,完善制度,稳定骨干,壮大队伍。坚持老体协和文化站有机结合,强化文化站的纽带和载体作用,把文化站站长纳入老体协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各文体队充分发挥骨干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举办活动前制定活动方案并签订安全免责书,动员广大老年人走出家门感受大自然。
4、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根据自身的特点,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开展体育煅炼,多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多开展文体赛事,为广大老年提供展示的平台,充分利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文体广场健身路径,动员更多的男性老年朋友参加健身活动,除赛事有男性朋友参加加分外还要鼓励他们加入组织提供办理会员证缴纳会费提供免减等优惠政策。
总之,我们要站在老年安者社会安的高度,充分体现"党政主导、社会参与、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面向全体"的老年体育方针,全方位为老年朋友提供服务,各基层组织要在"六有"、"六好"、"六新"下功夫,让老年体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第15篇 老年人消费市场调研报告范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出现了哪些变化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调研报告,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随着我省老龄人口规模的扩大和老年化进程加快,老年消费需求在社会总需求的比重逐步上升,老年人的消费在整个社会消费中的份额也逐步加大,做好老年人消费品市场工作,既是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迫切需要,也是商务主管部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我省老年人口的现状
__省辖14个市州122个区县,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800万,人均gdp20__美元左右。我省人口年龄结构从1998年进入老龄化,至20__年末,全省60岁以上人口866.1万,较上年增长2.6%,超过我省总人口1%的增长速度,占全部总人口的比重为12.7%,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其中男性433.8万人,女性432.3万人。我省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省份,老年人是我省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老年人消费习惯和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和生理条件变化,基本退出社会经济活动圈,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家庭和城市休闲场所。由于老年人阅历丰富,理性思维特色浓厚,因而决定了他们的日常消费需求和精神消费需求与其他群体不同。消费稳重,注重实用,讲求实惠是他们消费最大的特点。具体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重实用。老年人与其他群体消费的最大区别在于实用,他们购买商品不再以追求时髦、追赶时尚为主,而是注重实用、能用、好用,往往相信自己的购买经验,购买的商品不是用来收藏,或未来若干时期才使用,当前使用不上的商品往往很难购买。
2、讲求价位。由于老年人群体消费理性,购买商品时十分稳重,商品不合适,价格不合算不会轻易购买。他们购买商品时喜欢货比三家,发现商品合适,价格相对较低时才会最后购买,因而,他们较多光顾降价、折扣、低价促销类商品。
3、注重经久耐用。老年人购买消费品不以高档、时尚、功能多和技术先进为首选条件,而是看重商品是否经久耐用,注重商品是否能迅速方便地使用。他们对购买的商品往往有长期使用的打算,而且希望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维修和维护,尽力避免售后维修麻烦。
4、注重安全保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老年人对健康长寿的渴望比较强烈,喜欢看一些保健、营养、延年益寿方面的报刊,增加健康消费知识。安全卫生是决定老年消费者购买日常消费必需品的主要因素。他们注重商品的保健和营养功能,如食品,特别喜欢购买粗粮、精纤维等保健食品和营养食品。
5、早晨购物居多。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特点,他们一般晚上睡得早,早晨起得早。现在,城市里的老人一般清晨就起床外出锻炼身体,然后到早市、超市采购一天的生活必需品,成为早晨消费的主体。
6、文化休闲商品逐步成为热点。由于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不再为生计、子女、家庭等所困,他们更加向往健康、丰富、充实的养老生活,特别是随着城市“空巢老人”和农村“留守老人”的增加,他们更加渴望精神消费和服务性消费,对能满足自身精神文化、娱乐休闲需求的商品感兴趣,因而与老年人精神娱乐活动相关的商品成为消费热点。
三、老年人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消费品市场是整个社会消费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老年人消费品市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老年人商品供应不丰富。从整体看,无论是消费品生产企业还是经营企业,生产经营青年和儿童用品的企业要多于生产经营老年人用品的企业。如绝大多数大超市、百货商店出售给儿童、年轻人的商品要多于老年人消费的商品。
2、老年人消费品购买场所不集中。现在城市商场、超市多,但很难找到老年人专门商场。我省绝大多数中、小城市没有专门的老年人用品商场,甚至有的大型超市也没有老年人用品专柜,即使有经营,也被商家当作附加品来出售,摆设在市场不起眼的位置,老年消费者要花很大的精力才找得到。
3、老年人用品花样少。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改变,不少老年人也追求爱美和时尚,消费的多样性正日益显现。大多数商家经营老年人用品,也是零星的、某一项用途的商品,而且商品的式样、种类单调,可供老年消费者挑选的余地小,许多商品只能勉强购买。
4、老年人用品设计太复杂。由于生理和身体变化,老年人一般反映较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现在许多商品功能多,操作复杂,使用不简便,使许多老年消费者想消费,但由于使用麻烦或不会操作,只好望而生畏。
四、扩大老年人消费市场的建议
我国整体上早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作为消费者,衣食住行是基本要求。针对老年人消费特点和消费中存在的不方便、不放心的问题,我们建议:
1、大力开展便利消费进社区、进街道活动。由于老年人受年龄、体力限制,活动区域较小,时间相对固定,我们建议以社区、街道为依托,开展便利消费、便民服务,特别是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服务性消费进社区、进街道活动,如美发、保健、休闲,修建便民商店、娱乐室、茶室和休闲吧等,在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满足精神消费需求。
2、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合理布局老年消费者购物场所。目前,我省绝大部分市州没有专门的老年人用品商店,个别市州仅有的老年人专用商店的商品品种单一、不齐全,激不起老年人的消费欲望。为缓解老年人消费不方便的困难,建议合理布局老年人专用商店,同时在大超市内开辟老年人用品专柜,满足老年消费者购买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需要,缓解老年人消费不方便难题。
3、加强供应,组织丰富商品应市。老年人消费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厂家和商家要研究老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商品供应市场。如穿的方面,针对老年人的体型、体质和审美需求,开发不同花色、品种、款式和颜色的服装鞋帽,适合不同层次老年消费者的需要。吃的方面,针对老年人对保健的需要,开发多品种的低糖、低盐、低脂、低油的食品和保健品,满足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需要。用的方面,开发功能简单、操作方便、标识清晰的保健器材、手机、耐用小家电等,让老年人安享科技进步的成果。商务部门应该加大对老年人专用商品的供应工作,确保老年人消费需求。
4、确保安全放心食品上市,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由于老年消费者每天与日常生活打交道较多,对食品安全和物价上涨较其他消费群体敏感。因此政府要大力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肉、蛋、奶、菜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安全检测,确保放心合格的商品上市。
5、规范媒体广告,保障老年人消费权益。一些不法广告商、厂家抓住老年人期盼健康长寿的心理,夸大或虚假宣传保健用品和食品的功效,欺骗老年消费者。建议有关部门规范媒体广告,合理引导老年消费,保障老年消费者的消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