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伴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务工的浪潮,农村留守妇女的队伍逐步扩大,她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日益凸显,她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引起注意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为全面掌握了解我县留守妇女的现状,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研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县妇联于2023年9月,对全县留守妇女相对集中的深渡镇,小川乡,上丰乡,新溪口乡,璜田乡,富堨镇,森村乡等7个乡镇的181名留守妇女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对全县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低。调查中发现,小学以下文化的留守妇女占32。6%,初中文化的占60。4%,高中文化的仅占7%。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较弱,没有一技之长,这成为她们留守在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2、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调查对象中,近52。5%的留守妇女除了要赡养老人,照顾孩子外,还要担负起家庭的各项生产,生活重任。面对烦锁的家务和繁重的农活,她们身心疲惫。有妇女说:'有时上山干活回来,脚都懒得洗,饭也懒得吃,就想好好睡一觉。'
3、留守妇女与丈夫沟通交流少。调查中发现,为了节省开支,长期外的丈夫一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甚至有的几年都不回家,电话也是少之又少,很多家庭只有遇到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修建房屋等重大问题时才会与丈夫电话沟通。长期的缺乏感情的交流,36。7%的留守妇女认为长期的远离已经影响了夫妻间的感情,其中20%的妇女感觉与丈夫的感情明显变淡了。
4、留守妇女对小孩培养教育不够。由于留守妇女的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家务事繁重等原因,36%的留守妇女对孩子培养教育倍感吃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造成情感缺失,婚姻呈现危机。由于跟丈夫长期分居,联系较少,造成双方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差距越来越大,夫妻双方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如璜田乡一妇女说丈夫在外打工,经不起外面的诱惑,有了第三者却又不离婚,对家庭,孩子不管不问,不再承担'养家'义务,把苦难留给她一人承受。
三、对策建议
1,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各有关部门要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技能培训,让留守妇女基本都能参加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咨询服务,使之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她们自我发展的能力。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各部门在制定出台政策及工作措施时,充分考虑农村留守妇女的利益需求,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把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教育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整体规划,在培训指标和经费上向女性倾斜。
3,大力发展女性经济。许多留守妇女心灵手巧,吃苦耐劳,脏活累活都不怕,针对她们这些特点,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女性特点的副业生产,如养殖,瓜果蔬菜种植,手工业等;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另外,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培养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等,引导妇女走联合致富之路。这样,她们的非农收入增加了,经济情况改善了,生活状况自然就会得到改善。
4,创新开展文娱活动。健康的文化活动是减轻精神压力的良方,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在农村建立文化站,图书室等文化场所,让她们通过读书等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增强她们的法律观念。要培养乡土文化队伍,挖掘地方传统娱乐资源,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2篇 农村留守妇女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因劳动、生活负担过重,对老人和孩子关心少。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忙于农活,农闲时忙于做零工和家庭养殖等,非常辛苦。无精力无时间在子女的教育及老人的赡养上关心,造成老人心理孤独,对子女的学习和性格养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多一点关心她们。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留守妇女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非常棘手的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为解决留守妇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我县妇联组织人员深入到_____乡、_____镇、别古庄镇等劳务输出大乡(镇)开展了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
一、 基本情况调查统计了60户农村留守妇女状况,从调查统计的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对技术性强、有更多更广发展机会的工作追求不太高。从调查情况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7.5%;初中文化程度的为3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2.5%;高中文化程度的为1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0.0%。
2、留守妇女负担重、压力大。在调查中,多数留守妇女在丈夫在外打工期间,妻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主力军,她们不仅要赡养老人、照顾子女,还要承担农村的各项生产和生活的责任。调查显示:需要赡养老人两人以上、照顾子女两人以上的占67.2%。
3、留守妇女生活质量普遍偏低。调查中发现: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丈夫打工忙等原因很少与自己交心、谈心,除了遇到子女、老人的问题才与丈夫沟通外,而丈夫也很少过问家里事。她们的丈夫外出打工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份,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修理、加工、服务等行业。由于路远,一般一年回家一趟,有的甚至两年回一次。另外,由于丈夫长时间在外打工,平时交流机会少,造成夫妻关系不稳定的有8人,这成为部分留守妇女婚姻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留守妇女因劳动、生活负担过重,对老人和孩子关心少。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忙于农活,农闲时忙于做零工和家庭养殖等,非常辛苦。无精力无时间在子女的教育及老人的赡养上关心,造成老人心理孤独,对子女的学习和性格养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留守妇女心理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大多留守妇女因不能及时和丈夫进行思想沟通,生活缺乏关爱,忍受着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有些丈夫出门时间久,有外心,甚至不给家里寄钱,留守妇女却一方面忍受着精神压力,另一方面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和劳作。
3、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由于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处于弱势地位,受自身的文化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信心不足,缺乏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勇气,生活仅限于家庭,安于现状。
4、发展生产缺资金和技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留守妇女除了种完自己田地外,对养殖、营销等方面也比较感兴趣,但苦于没有资金投入,或因缺技术、对市场营销等方面缺乏了解不敢投入。
三、建议和对策
解决留守妇女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形成合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人文关爱环境,营造一个充满人间亲情、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服务于留守妇女的经济发展。银行、信用社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发展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小额贷款方面,减少贷款手续,放宽限制,降低利率,有利于留守妇女的自主创业。
2、加强培训,提高留守妇女思想意识。农业、科技、法律等部门利用农闲时间,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文化素质、法律常识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组织科技下乡、文化下乡、法律下乡等活动,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前参加培训。
3、组织引导,解决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各类难题。通过开展岗村共建、巾帼互动和县直相关单位支农结对等活动解决留守妇女农忙时劳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民政、教育等单位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解决贫困留守妇女在住房、赡养老人、大病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4、畅通渠道,及时维护留守妇女权益。公、检、法、司等部门和妇联坚持互通信息,及时收集关注相关留守妇女的权益案件。各级党政组织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妇女的关爱,妇联干部要经常深入留守妇女群众之中交心谈心,及时了解她们的疾苦,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5、丰富文化活动,深化文明活动内涵。鼓励乡村自行组织健康向上的农村自娱自乐文化节目,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同时,开展好邻居、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不断赋予五好文明家庭新内容。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形成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新风尚。
6、开展健康体检活动,关注留守妇女的身体状况。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妇女健康体检和健康讲座活动,对贫困留守妇女实行医疗减免政策。
7、建立社会关护网络,服务农村留守群体。建立健全农村留守群众服务体系,公安政法及教育、妇联、共青团等部门要坚持开展多种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指导留守妇女教育好留守儿童,为留守老人创造关爱空间。
第3篇 2023年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
留守妇女:留守妇女在丈夫外出务工后,既需要照顾老人、抚育子女、又要照料庄稼,普遍面临着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等压力等问题.
一是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家庭负担较重.在农忙时节她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既要料理孩子上学,又要照顾老人.劳动强度的加大再加上丈夫长年在外,精神负担明显加重.
二是夫妻交流少,导致情感、婚姻危机.由于长期的分居,给夫妻双方带来不仅仅是感情上的影响,还带来了生理上的影响.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增加了双方的相互猜疑、导致感情危机.
三是维权意识差,社会安全感降低.在多数男性劳动力流出的情况下,村里就只剩下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给农村的治安防范环境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农村治安防范力量的减弱和违法犯罪机率的增加,特别是“留守妇女”频频成为不法分子骚扰对象,留守妇女在失去丈夫保护的情况下,人身与财产安全更容易遭受侵害.
第4篇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__年3月
调查地点:北部分村镇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妇女的调查
调查方式:记者调查
有课题报告称,目前我国有近5000万留守妇女。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生活压力大,是压在留守妇女头上的“三座大山”。一位长期研究中国留守人口的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留守妇女的数量之大、承受负担之重,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是少见的。”
而与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相比,留守妇女的心理状况与精神负担,更容易被忽视。近日,本报记者来到湖北部分村镇,探访不同年龄段留守妇女的生活状态。她们的生活追求或许不同,但都不得不在“更好的经济收入”和“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做取舍。她们并不算奢侈的心理期待,实际是在呼唤更合理的制度安排。
还是少女时,她们也曾驻足过多彩的城市;
嫁为人妻后,她们也曾与丈夫一起在城里打拼;
然而,当她们成为母亲后,为了孩子,却不得不回到乡村,忍受“牛郎织女”的分居生活。
离别,从最初的难过,慢慢变成一种习惯……
“三八”妇女节前夕,记者走进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村湾角落,听村里的留守妇女讲述她们的故事。
故事 出国打工村的“全职妈妈”
“我们结婚才几个月,他就出国了,那时非常想他,现在也只好习惯了”
邬家湾距离黄陂城区约一个小时车程,是当地有名的打工村,青壮年男子有出国“打洋工”传统。
“80后”媳妇张娟,丈夫在伊拉克打工,一签约就是两年。她独自带着5岁的孩子,偌大一个家,里里外外都靠她一个人。
张娟说:“最难的就是换煤气罐之类的体力活,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安全。我的孩子上幼儿园,学校的小面包车管接送,听说好多地方校车都出事了。可就算我骑摩托车自己接送,照样不安全。”
比繁重的家务更难以承受的,是心理上的煎熬。张娟的好姐妹沈丽,丈夫也曾在利比亚打工。__年初,从电视上看到利比亚局势紧张,沈丽的心一直悬在嗓子眼,“电话打不通,网络连不上,把我急死了。等了半个月,老公总算安全回家了。直到现在我都后怕,不敢再让他出国了,现在他在银川打工。”
丈夫回国打工了,回家的次数却没变。一年到头,也就春节回家一次。平时沈丽一个人在家带俩孩子。“刚开始一个人住挺害怕的,每天晚上首先要把门窗都关好。不过时间长了,慢慢也就适应了,没以前那么害怕了。”
25岁的石艳艳说:“我们结婚才几个月,他就出国了,那时非常想他,现在也只好习惯了。”
其实,在结婚前,她们中的好多人也曾在外面打工。可为了照顾孩子,只好回乡留守。在村里,除了干活、带孩子,就只能看电视、搓麻将,她们也心有不甘。“我也想找点工作,可我就算去镇上上班,离家也挺远,赶不及接孩子、给孩子做饭,怎么办?”张娟说。
故事 “水土不服”的返乡妇女
“过去在厦门,我还常常去听一些教育讲座,可这里没有啊,原来听过的也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