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乡下调查报告3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查看人数:59

乡下调查报告

第1篇 2023乡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一、本次调查的对象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本次调查的对象

(三)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年8月30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镇内工人家庭子女、政府及事业单位干部家庭子女、教师子女和农村农民家庭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

(2)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方面,农村农民家长不如镇内工人及机关干部家长。调查统计显示,有86%以上的工人及干部身份的学生家长表示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农村农民家长中只有8%表示支持孩子做课外阅读,而这8%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是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才表示支持的。

(3)课外阅读的方式上,农村农民家庭学生不如镇内工人及干部家庭学生。农村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有限的几本课外书,想向同村人借都没有,除此之外,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只有电视了,而学生看电视只注重动画片或武打片中刺激的场面或是新奇的画面,并不关注电视作品中的语文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然而镇内学生课外阅读方式要多的多,除了父母给买书或电子出版物外,可以向镇内的老师、同学借书,有的家长其工作单位有图书室也可以利用,条件好的同学在家中可以上网读书,还有的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旅游中增加阅历。这也正是农村学生无法企及的。

2.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欠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来源98%为家庭,2%是向他人借来的。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为零。而且具笔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现在仍坚持向学生开放的微乎其微。即使开放也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来之前,做一做样子,向学生开放一下,让学生在借书卡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而很多学校早已不再向学生开放了。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电子阅览室里阅读更是办不到的。

3.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严重不足。

⑵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品种单一,以唐诗居多,小说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居多,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散文较少,外国作品更少。

正是因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知之甚少。

4.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做课外阅读只凭兴趣或是老师的要求,不能自觉主动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了解中外名著的途径是看影视剧,而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名著的学生很少。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是出于老师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分数,只挑选与语文考试有关的内容来读,要么是出于消遣,闲之无聊,走马观花看上一阵打发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做阅读笔记,更不知道做读书笔记有何用,怎样做读书笔记。

三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

1.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费用的支出不断加大,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又有所抬头,农村家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已不容易,更别说为学生买课外读物了。

2.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初中以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的程度越高,也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家长,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好课本以内的知识就足够了,还做什么课外阅读呢?

3.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府学校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侧重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加上各农村中学经费的不足,钱都花在了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改进上,求洋,求新,求大,而忽略了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虽身在读书的学校,却没有好的课外来读。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建设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气氛浓,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校里能进实验班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分在了普通班里,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缺少教师的指导是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狭窄,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出发点,让学生积累词汇、模仿造句、体会写法,为学生写作而读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不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

四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现在全社会都应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旧观念,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更多的宣传那些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普通学生,而不能过分宣传那些高考状元、中考状元,从而在群众心里树立学习优异者是人才,多才多艺者更是人才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2.坚决取消重点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应形成制度。让每个学生家长在与学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4.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与管理应落到实处。图书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比起来,事虽小但意义不同,各学校只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去做,一定会把图书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

5.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列出书目,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五结论

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较好地反映了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对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指出了方向,为农村中学在图书室的建设、管理与使用上提出了建议,也为广大农村学生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出了希望。

第2篇 乡下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乡下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乡下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1

一、调查登记表

调查时间:月日—月日

调查方式:走访

调查人:

调查地点:略

留守儿童家数:13户,

留守儿童人数:26人

总户数:33户

其中有4户一位老人带3个小孩,有5户一位老人带2个小孩,有4户1位老人带1个小孩。

其中未满周岁的留守儿童:2人;学龄前的留守儿童:6人;学前班—四年级:11人;五年级—六年级:7人。

二、调查感受

“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言传身教”这一成语也有很多人知道。但就此次调查情况看,在我们这个村组真正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屈指可数,真正做到的更是寥寥无几。推而广之,在中国像我们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比我们村经济条件差的还不可计数,可想而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确实多,并且情况不容乐观。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孩子读书而背井离乡出外打工,但这里面也含有个别怕吃苦而将重任交给来人的青年夫妇。他们有些一年回家一次或两次,有些甚至几年才归家一趟,只是按时寄一些钱让小孩生活、学习,有时寄一些衣服或玩具来“满足”这些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须不知正当这些父母自认为给了孩子富足的物质生活时,这些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却空虚得像一张白纸,他们很少享受到父母在身边的那种温馨与快乐,他们只能用电话线来寄托他们的情思,抑或在电话旁,在夜里,在父母牵着孩子小手玩的电视片前泪流满面。

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的行为习惯,对人的思想认知,对人智力的开发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留守儿童,这些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整天面对的却是没有文化的,已跟不是时代步伐的,思想已落伍的,身体里甚至还流淌着封建社会血液的老人。在这些老人的“熏陶”下,这些留守儿童又怎能从小养成爱祖国、爱学习的行为习惯呢?他们又怎能知道“狼来了”的故事,又怎会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朋友伙伴要团结呢?走访中我看到他们一个个脸上满是污垢,找不到一点白净的皮肤,身上的衣服像抹布......

关于乡下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2

近年来,留守流动儿童的问题不断凸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团县委积极履行职责,围绕“监护、服务、关爱”做文章,扎实推进全县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县留守流动儿童概况

县共有留守儿童2901人、流动儿童1688人。在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儿童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9.2%,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生分别约占总数的73.3%、14.3%。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1253人,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3.2%。留守儿童主要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约占87%,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的约占3.9%,寄养在朋友家里的约占4.9%。在流动儿童中,学龄前儿童占总数的10.7%,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生分别占总数的72.5%、14.5%。据了解,留守流动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薄弱。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长辈们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注的少。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较少,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二是心理问题突显。许多留守流动儿童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成为“问题孩子”,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意外伤害严重。留守流动儿童因为缺乏家庭管护,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

四是学习情况不佳。留守流动儿童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厌学、逃学、辍学的倾向比较明显。

二、县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情况

(一)多措并举,在强化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上下真功

各级团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和管理,让他们“有人管”、“有人理”、“有人爱”。一是重点提升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的家教能力。先后开展了为期三月的“科学家教乡村行”,为期两月的以“亲子和谐”为主题的“家教知识五进”活动,即家教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通过多主题、多层次、多形式对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的分类家教指导,不断提升他们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对家教知识的知晓率和运用能力。二是不断完善代理监护人制度。组建了全县“爱心妈妈”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与新闻媒体合作在全县大力推广“社会妈妈”、“代理妈妈”的做法,呼吁和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担任留守流动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弥补他们亲情失落、生活失助的缺憾。并通过组织“社会妈妈”“代理妈妈”携留守流动儿童做游戏、游玩、带回家生活等活动,让留守流动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三是部门联动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关怀。充分发挥妇儿工委的作用,在全县推行“54321”留守儿童关爱机制,“5”:对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做到“五清楚”;“4”:对留守儿童在安全上优先教育监管、学习上优先帮助辅导......

关于乡下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3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在5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工商大学外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展开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的形式。

据调查,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35%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我想你们,我会好好学习的”“爸爸妈妈辛苦了”,部分学生表示“爸爸妈妈快来接我”“爸爸妈妈能多关心我”,这一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亲子关系不够融洽。

通过与二小的老师交流和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留守儿童主要有以下特征:

1、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表现参差不齐。我们在入户调查中一位叫做王浩然的小男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品学兼优,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唱英文歌,在家还要照顾仅仅2岁多的妹妹。他很理解爸爸妈妈离开家外出打工,在问到他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的时候,他希望父母能早点休息,懂事程度已经超过同龄人。但也有的留守儿童劣迹斑斑,据二小的一位老师反映,一位留守儿童有偷窃行为,经常偷窃超市里的商品卖给同学。

2、性格方面。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自闭,逆反心理较重。据老师反映,有些留守儿童很渴望和他人交流,但由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训,而祖(外)父母多数情况下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因而很难和别人沟通。小学和初中是留守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监护人尤其是爷爷奶奶通常溺爱他们,造成了他们的任性;另一方面,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在反应力、思想行为方面相对其他孩子要缓慢一些,这也造成了日后和他人交流产生障碍。

3、学习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态度分化现象严重。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最终很容易形成双差生和问题儿童。据二小的袁校长介绍,一位11岁的留守女童,其父母在外地打工,通常是几年才回家一次,该生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很不好,自觉性不强,逐渐成为问题儿童。

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监护人也存在着不容推卸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一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低,无法在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辅导,致使留守儿童学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积重难返。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教育能力低,往往只能够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基本安全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形成和文化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只能持放任的态度,任由其发展,不管不顾,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在其身上花费心思。三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没有能力监管或溺爱他们,这主要表现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身上......

关于乡下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4

农村留守儿童处境究竟是何状况?近日来,在新宁县团县委的带领下,我们对该县清泉村进行了调研,该村留守儿童正面临着5个“缺失”,即亲情上缺失“慰”,生活上缺失“帮”,心理上缺失“疏”,学习上缺失“导”,安全上缺失“护”。5个“缺失”字字句句沉重地告诫家长,提醒学校,警示社会。由于留守儿童失去了他们应当拥有的成长条件,乃至人格发育不够健全,行为习惯有失规范,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些留守儿童身体没有长成,过激的性格和行为却提早成熟,如内心封闭,孤独离群,心理逆反,学习敷衍,甚至迷恋网吧、混入社会等不一而足。面对这一新形势下形成的社会难题,经过近日来工作调研实践表明农村留守儿童急需少一点“缺失”,多一点“共享”。

“缺失”是客观存在,“共享”需要我们为之创造。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开展留守儿童调研工作,以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让更多的人去关爱留守儿童。

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加重零距离的关爱氛围

零距离的关爱本属于父母亲人的,我们如能将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以一种组织机构形成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来,定会给留守儿童创造一种新的氛围,让孩子心情舒畅的置身其中,亲身体验到来自父母亲人以外的关爱。清江桥乡清泉村人多田少,外出务工人员多达百余,其中父母全部外出的就有26家,留守孩子处于不同程度的困境:一是父母离异或一方亡故的有6名,他们的细小心灵过早地受到伤害;二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有5家,孩子们受教育的随时都可能被贫困吞噬;三是监护人没有家庭管教能力的占50%,孩子们的成长处于“信天游”的状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只靠“外援”,充分发挥村、支两委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团县委在清泉村正式建立留守儿童综合教育管理工作试点,做到有由村支两委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有在村内选拔的义务辅导员,有固定“走访日”,有总结表彰长效机制。清泉村关心下一代协会还特别规定村支两委人员分片监护留守儿童,村民组长协助监护人监护本组的留守儿童。为加强联系,该村关心下一代协会还制定了联系学校和家长的特别信函,共同帮教留守孩子。

随着组织机构的建立,明确基层干部帮教留守孩子的责任,为留守儿童新增了不少代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加强了零距离的关爱氛围。

二、建立结对帮教机制,为留守孩子弥补“缺失”

清泉村留守儿童综合教育管理试点,另有一个突出特色,即是对留守孩子“帮教结对”单位较多,“双边关系”稳定,而且收到显著成效。相关单位都与清泉村1至2名留守孩子结对帮教。帮教活动克服形式主义,具有三大特色:一是结对单位一般都是主要领导,亲自参加结对帮教和走访活动,给乡村和留守儿童产生激励效应;二是结对帮教活动经常开展鼓舞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等活动,如每年的总结表彰活动,按季进行的集体走访日活动等;三是结对单位坚持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帮教......

关于乡下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5

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生产生活模式也随之改变。原来的大山和土地已经无法满足山区农民的要求。加上人口增长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出现,迫使大批青壮年农民离开家乡,远赴陌生的城市谋生。为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在广大农村留下许多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逐步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家庭关爱和教育的缺失,这批孩子存在着学习、品德、心理等方面的的问题。为此,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乡妇联对当地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重点调查。

二、基本情况

乡是典型的山区乡,对乡中心学校的调查显示:全校学生458人,留守儿童184人占40%(还不包括寄托在外乡学校和高中学校的学生);其中女生222人,留守女生96人占43%。对这184人年龄统计结果:6-9周岁47人占25、5%;10-12周岁67人占36、4%;13-16周岁70人占38、1%。留守儿童跟随情况统计结果:随祖辈129人占70%;随亲戚28人占15%;随老师7人占4%;自立12人占6、5%;其它情况8人占4、5%。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陌生人”。曾有人这样描述留守儿童的现况。的确,在对乡的调查中也发现了这种问题。

1、心理问题:缺乏父母关爱和沟通,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他们第一个熟悉的人,第一个老师都不是他们的父母。以前听老人们说,小孩子只要给点吃的就能和小狗一样健康长大。现在,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相对来说经济不是很缺乏,成长却存在问题。究其原因是人的成长,除了吃饭穿衣还需心理的关爱。对于这些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心理的关爱更显重要。有专家指出,今后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不是身体疾病而是心理疾病。那么这些缺乏父母关爱和沟通,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的孩子,很可能就会落下心理病根。

2、学业问题:由年迈的老人带养,没人辅导,没人督促,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留守儿童的带养人普遍是老人,文化程度较低,或者是文盲,很难对留守儿童的学业进行辅导。老人们一般又都是爷爷辈,对他们宠爱有加,欲加督促,却又拿孩子没办法。而且现在学习的内容这么丰富,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习成绩提高很难。成绩差又得不到辅导和鼓励,时间一长,就再也没有学习的兴趣了,学习成绩就上不去了。

3、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们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往往给留守儿童......

关于乡下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6

什么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20__年3—4月,镇团委、镇中心小学开展的“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对镇中心小学的128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留守儿童174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问题颇多,主要表现为:

一、隔代监护比例较高。目前镇中心小学是小学阶段,留守儿童中,主要的监护方式有三种:隔代监护、亲戚代管、独自生活。其中,隔代监护比例最高,有140人,占80.5%;委托亲戚朋友代管的也有一定比例,有32人占18.4%;独自生活的留守儿童人数相对较少,只有2人,而且均为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占1.1%。

二、心理、生活、学习上存在偏差。由于这些儿童还处在小学阶段,他们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有未有的境遇。有的表现心理不适应,常常思念父母,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学习上的压力,拖拉作业,学习上也胆小怯懦;有的则是过早地挑起了生活上的担子,但显得力不从心。集中表现在:

亲情抚慰缺乏,心理问题堪忧。由于缺失父母正常的教育引导,许多留守儿童不善于与人沟通、顽皮任性。他们在学校比较自由散漫,违反校纪校规屡屡出现;在家不听祖辈和代管亲戚的话,顶撞长辈的行为。

隔代管教不当,行为存在偏差。隔代监护,由于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日子一长,孩子或多或少有过失,一旦祖辈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造成行为上的偏激。其实他们很多事情上就有可能因拿不准主意而失误。

缺少学习辅导,学习效果不佳。据我们从班主任手中调查的数据显示,留守儿童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占了72%,而非留守儿童则在98%以上,二者差距十分明显。

针对以上情况,怎样使这些留守儿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作为学校,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

关于乡下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7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浪潮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远离家乡,大量涌入外地打工,使得大批的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缺亲情,少关爱,导致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也越来越备受社会的关注。关于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

一现况及存在问题:

(一)监护管理问题。

1、认识不深,教育方法落后。监护人不管是母亲、父亲或祖辈,大都浅薄地认为监护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暧、不出事。他们大都因家务繁忙,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而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相对落后,存在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造成部份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缺失。同时由于祖辈的文化素质较低,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特别是对高年级的学生存在重养轻教,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2、素质不够,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在留守儿童中由隔代教育的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9.8%,他们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加上他们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使得他们难以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对孩子进行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

3、精力不足,教育强度低下。留守儿童中由单亲监护的占有相当的比例,在家庭教育问题上,由于他们的父亲或母亲外出打工,造成“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加上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要落在一方家长身上,使得家庭劳动强度增大,家教精力严重不足,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儿童自身问题。

1、缺乏自主,成绩较差。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较差成为普遍现象,由于他们缺乏家长及监护人的正确督促和引导,逐渐养成了自由散漫、贪玩厌学的不良习惯,不能完成家庭作业,对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和社会实践活动也采取排斥的态度,致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逐渐下降。

2、缺乏亲情,感情空虚。由于外出务工父母常年与子女分离,联系较少造成亲情缺失,这种情感上的空白是监护人无法替代的。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

3、缺乏交流,性格缺陷。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监护人则对他们的关注不够,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部分儿童表现出心理方面的异常,如感情脆弱、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

4、缺乏管教,习惯不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有的留守儿童或流动儿童表现出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说谎,在家骗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的现象,有的则迷恋网吧和游戏厅......

第3篇 乡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一、本次调查的对象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本次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磐石市最大的一所农村乡镇初级中学的1194名在校生。他们分属三个学年段,其中初一新生8个班,392名学生;初二8个班,427名学生;初三8个班,375名学生。当中镇内工人子女、机关干部子女、教师子女总计538人,占学生总数的45.1%其余为周遍农村农民子女,占学生总数的54.9%。学生分别来自镇内工人子弟小学、镇一小、镇二小和四个村级小学。

(三)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年8月30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镇内工人家庭子女、政府及事业单位干部家庭子女、教师子女和农村农民家庭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

(1)在拥有课外读物的种类和数量方面,镇内学生要好于农村学生。在1194名被调查者中,镇内工人子女、机关干部子女、教师子女为538人,农村农民子女为656人。我们发现在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不含教辅材料)的328人中有317认为镇内学生,占96.6%,而镇外农村家庭子女只占3。4%。尽管如此,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的328人也只占学生总数的3.18%。

(2)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方面,农村农民家长不如镇内工人及机关干部家长。调查统计显示,有86%以上的工人及干部身份的学生家长表示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农村农民家长中只有8%表示支持孩子做课外阅读,而这8%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是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才表示支持的。

(3)课外阅读的方式上,农村农民家庭学生不如镇内工人及干部家庭学生。农村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有限的几本课外书,想向同村人借都没有,除此之外,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只有电视了,而学生看电视只注重动画片或武打片中刺激的场面或是新奇的画面,并不关注电视作品中的语文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然而镇内学生课外阅读方式要多的多,除了父母给买书或电子出版物外,可以向镇内的老师、同学借书,有的家长其工作单位有图书室也可以利用,条件好的同学在家中可以上网读书,还有的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旅游中增加阅历。这也正是农村学生无法企及的。

2.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欠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来源98%为家庭,2%是向他人借来的。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为零。而且具笔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现在仍坚持向学生开放的微乎其微。即使开放也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来之前,做一做样子,向学生开放一下,让学生在借书卡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而很多学校早已不再向学生开放了。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电子阅览室里阅读更是办不到的。

3.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严重不足。

⑴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的数量少,本次调查,我们把“你拥有课外读物的数量”分为①4本以下,②5——10本,③11——20本,④21本以上,四类。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的只有20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7。3%,拥有11——20本课外读物的有24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7。5%,其余的314人的课外读物在5本以下。这还不能排除有的学生把教辅材料列为课外读物的可能。

⑵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品种单一,以唐诗居多,小说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居多,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散文较少,外国作品更少。

⑶学生读的少。学生读过5——10本课外书的有472人,占学生总数的39。5%,读过10——20本课外书的有136人,占学生总数的11。4%,读过21本以上的只有112人,占学生总数的9。4%,而其余379人只读过不到5本的课外书。

正是因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知之甚少。

4.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做课外阅读只凭兴趣或是老师的要求,不能自觉主动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了解中外名著的途径是看影视剧,而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名著的学生很少。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是出于老师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分数,只挑选与语文考试有关的内容来读,要么是出于消遣,闲之无聊,走马观花看上一阵打发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做阅读笔记,更不知道做读书笔记有何用,怎样做读书笔记。

三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

1.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费用的支出不断加大,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又有所抬头,农村家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已不容易,更别说为学生买课外读物了。

2.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初中以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的程度越高,也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家长,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好课本以内的知识就足够了,还做什么课外阅读呢?

3.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府学校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侧重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加上各农村中学经费的不足,钱都花在了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改进上,求洋,求新,求大,而忽略了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虽身在读书的学校,却没有好的课外来读。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建设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气氛浓,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校里能进实验班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分在了普通班里,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缺少教师的指导是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狭窄,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出发点,让学生积累词汇、模仿造句、体会写法,为学生写作而读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不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

四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现在全社会都应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旧观念,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更多的宣传那些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普通学生,而不能过分宣传那些高考状元、中考状元,从而在群众心里树立学习优异者是人才,多才多艺者更是人才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2.坚决取消重点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应形成制度。让每个学生家长在与学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4.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与管理应落到实处。图书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比起来,事虽小但意义不同,各学校只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去做,一定会把图书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

5.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列出书目,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五结论

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较好地反映了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对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指出了方向,为农村中学在图书室的建设、管理与使用上提出了建议,也为广大农村学生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出了希望。

乡下调查报告3篇

一、本次调查的对象(一)本次调查的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乡下信息

  • 乡下调查报告3篇
  • 乡下调查报告3篇59人关注

    一、本次调查的对象(一)本次调查的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 ...[更多]

相关专题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