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小学生作业自主检查现状调查报告
在做《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题分析研究》课题时,我们发现,学生作业不检查而导致作业错误率大幅提升的现象很普遍,是学生作业产生错题的主要原因。良好的检验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从长远看会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我们围绕学生作业自主检查现状展开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目标和方法。
(一) 调查目标
1、通过对学生作业自主检查现状、教师教学引导以及家庭教育配合情况三方面的调查,发现学生作业自主检查缺失的原因及根源,为培养学生自查习惯,提高学生作业正确率作好铺垫。
2、通过调查研究实现对学生作业自主检查习惯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责任感。
3、经历调查分析促使学生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中形成“正能量”,促进教学互长,营造师生之间良性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
时间:__年1月。
对象与范围:电力小学三至六年级,每班随机抽取十名学生及家长,部分教师。
2.调查方法
问卷法:学生问卷。
观察法:随堂进行观察,查看作业本,测试情况。
访谈法:与教师、学生及家长交谈。
分析法:数据统计分析
3、调查内容
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影响下,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与实际行为。其中包括学生数学学习状态,课业负担状况,学生作业自主检查习惯的实际情况,家长在督促学生学习方面的行为与方式,以及教师对于学生作业自主检查习惯的理解和定位等等。
二、现状分析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周密调查,走访了一线的数学教师,与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交谈,随机发放100份学生问卷,并全部收回,我们发现学生的数学作业自主检查现状令人担忧。
1、忙于学习,无暇思考,动力欠缺。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作业自主检查现状令人堪忧:只有25.16%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检查作业;61.33%的学生靠他人(父母等)来检查才能发现错题,自己不检查;还要13.51%的学生从不检查作业。
之所以出现如此的现状,我们调查发现,这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以及精力有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或家长的一些督促和帮助,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必须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催促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失去了督促和检查则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仍然处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还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会参加课外活动或学习,仅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参加课外学习和辅导,学生每天基本处在忙于应付老师和家长安排的学习任务中,在这一状态长久的影响下,致使学生们无暇思考:“我为什么而学?”“我该怎样学?”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
2、重视成绩,轻视引导,氛围欠缺。
从学校教学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多数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理念中,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对如何利用日常练习、作业、测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等关注不够。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答题的正确率,过于关注题目的答案本身,对于学生出错的其它客观或主观因素(例如:环境、心理、情绪、行为习惯等等,其中也包括学生自查习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隐性的学习力制约和影响着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在社会因素和家庭期望的影响下,多数学生和家长都渴望考取理想的中学,为孩子营造更加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所以成绩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杆。在课改和教育导向的正确引导下,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逐步被扭转,但成绩依然是学生学习评定的硬指标。为此家长们努力实现自身的最优化,打造孩子的最佳化。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学习严格把关,往往将作业检查的任务,甚至测试反思大包大揽,出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指导。表面上,当日问题当下解决,但长此以往,形成了孩子强烈的依赖心理,成为的做作业的机器,计算的工具,不愿自查,只是坐等家长的评判,而这使得家长们也骑虎难下,也叫苦不迭。
3、流于形式,难成实效,方法欠缺。
学生在学习中为了快速完成学习任务,留给自己更多“自由”的时间,他们急于完成学习任务往往忽略自查这一环节。在课堂练习中,只有答案不同才会思考错因。在交作业后,见到老师批改的错号才会找自己解决问题的误区,缺乏自主检查的意识。即使检查,方法也比较单一,难成实效。调查发现,自主检查的学生中,只是检查作业数字、符号是否抄错的高达76.15%,还检查方法是否正确的占18.23%,而采用多种方法检查的只5.62%。
三、解决对策。
由于一方面,时下常见的做法是教师布置完作业,总不忘要求学生让家长检查签字,这样既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削弱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意识,淡化了他们心中的责任感,同时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面对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由于对作业失去了热情,往往是只要完成作业就万事大吉,不愿关心作业完成的质量,更不愿去反思从作业中得到什么启示。针对学生自主检查习惯缺失这一现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作以尝试:
1、教给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
(1)全过程复查法。即检查整个解题过程,推敲每个环节,使解答正确合理,每一步运算有根有据。
(2)一题多解复查法。即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个题目。通过多解既检查解答的正确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编题复查法。即把原问题与一个已知条件对调,使原问题成为已知条件,一个已知条件成为所求问题,最后解答出来与原题对照。
(4)查找错因检查法。即学生拿到教师已经批改好的作业之后,对做对的作业要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模式,加以记忆。对做错的题目要认真查找错因,吸取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2、及时鼓励,体验自查效应
无论是课堂练习中,还是在作业中,教师都应作一位善于观察的引路人,发现学生自查行为应及时肯定,对于学生收获自查成果,教师更应大力表扬,引导学生去浮躁,静思考,运用榜样的力量感召学生细心自查,让“正能量”扩散开来,使得数学素养的提升习惯和自查习惯相辅相成,学生通过心理体验感受自查的带来的良性效应,促进自查方法的呈现多样化,自查技巧的提升快速化,以及自查习惯的养成常态化。
3、家校沟通,营造自查氛围。
在家庭作业这一环节,关于作业自查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呈现的形态是学生草草检查流于形式,家长检查才是实质。在学生自查时家长更有甚者在孩子旁边不断提示,指指点点,造成孩子强烈的依赖心理。而学生本存的一丁点儿自查自信也被家长的一声怒斥和好心指点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家长,相信老师。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联系,家长及时反馈学生的自查成果,教师定期在家长中给予方法上的引导和孩子自查成果的展示,排除家长的困惑,形成家校合力,为学生营造自查氛围。
第2篇 小学生作业错别字的调查报告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小学生在校学习更是无时不刻与汉字打交道。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更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为了了解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帮助学生规范用字,我展开了调查研究。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四年级达到顶峰,五六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1.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我收集了学生的日记、作文、作业,找出以下的错字与别字出现频率非常高。经过统计,得出重复出现50次以上的错字有“步、真、念、睡、赖”等20个;别字重现40次以上的有“多——都,正——真,正——直,在——再,以——已,又——有,密——蜜,今——令”等15个。
对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之后,接下来,将有针对性地指出解决小学生错别字的几条具体办法。那么,如何解决小学生错别字问题呢?
对错别字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着眼点应放在预防上,防重于纠。那么,怎样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方法。
1.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
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区别开来。如“今——令”,这两类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令”。例如:铃、岭、怜,那么其余的都写成“今”。例如:“吟、念、贪”等。还有的字可用韵母来鉴别,如“舀——臽”很相似,韵母是“ɑo”应写成“舀”,如 “稻、蹈、滔”,其余的只能写成“臽”,例如,“焰、陷”等。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减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又如,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冫”与“氵”常常混淆,我们要讲清楚,凡用“两点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关系,如“冻、冷、凛、冽、凝”等,而用“三点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3.发挥想象记字形。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一个圆圈,他们可以认为它是一张嘴,一只饼,一个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个铁环。因此,根据孩子对汉字的感知特点,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中的点、横、钩等,除用彩笔加以标明外,还可让孩子合理地想象,使这个隐蔽的弱成分变成强刺激。如“鸟”字中的“点”像什么?有的孩子说像一条吃到肚里的虫子,有的说像啄木鸟尖尖的嘴巴,还有的说像啄木鸟的心。又如“奶”字,有的孩子说“横折折钩”像奶奶的“驼背”,“撇”像她拄着的拐杖。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组成关系编顺口溜,如“辛”,有位学生说:“妈妈是个营业员,每天立上十小时真辛苦。”这样,他不会把“辛苦”写成“幸苦”;又如“省”字,有位学生说:“到商店买东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许多钱。”既生动有趣,又减少了孩子识记生字的心理活动过程,孩子记得牢,甚至终身难忘。
4.采用螺旋式复习法。
第3篇 小学生作业自主检查的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生作业自主检查的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标和方法。
(一) 调查目标
1、通过对学生作业自主检查现状、教师教学引导以及家庭教育配合情况三方面的调查,发现学生作业自主检查缺失的原因及根源,为培养学生自查习惯,提高学生作业正确率作好铺垫。
2、通过调查研究实现对学生作业自主检查习惯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责任感。
3、经历调查分析促使学生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中形成“正能量”,促进教学互长,营造师生之间良性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
时间:2013年1月。
对象与范围:电力小学三至六年级,每班随机抽取十名学生及家长,部分教师。
2.调查方法
问卷法:学生问卷。
观察法:随堂进行观察,查看作业本,测试情况。
访谈法:与教师、学生及家长交谈。
分析法:数据统计分析
3、调查内容
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影响下,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与实际行为。其中包括学生数学学习状态,课业负担状况,学生作业自主检查习惯的实际情况,家长在督促学生学习方面的行为与方式,以及教师对于学生作业自主检查习惯的理解和定位等等。
二、现状分析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周密调查,走访了一线的数学教师,与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交谈,随机发放100份学生问卷,并全部收回,我们发现学生的数学作业自主检查现状令人担忧。
1、忙于学习,无暇思考,动力欠缺。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作业自主检查现状令人堪忧:只有25.16%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检查作业;61.33%的学生靠他人(父母等)来检查才能发现错题,自己不检查;还要13.51%的学生从不检查作业。
之所以出现如此的现状,我们调查发现,这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以及精力有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或家长的一些督促和帮助,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必须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催促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失去了督促和检查则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仍然处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还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会参加课外活动或学习,仅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参加课外学习和辅导,学生每天基本处在忙于应付老师和家长安排的学习任务中,在这一状态长久的影响下,致使学生们无暇思考:“我为什么而学?”“我该怎样学?”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
2、重视成绩,轻视引导,氛围欠缺。
从学校教学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多数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理念中,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对如何利用日常练习、作业、测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等关注不够。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答题的正确率,过于关注题目的答案本身,对于学生出错的其它客观或主观因素(例如:环境、心理、情绪、行为习惯等等,其中也包括学生自查习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隐性的学习力制约和影响着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在社会因素和家庭期望的影响下,多数学生和家长都渴望考取理想的中学,为孩子营造更加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所以成绩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杆。在课改和教育导向的正确引导下,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逐步被扭转,但成绩依然是学生学习评定的硬指标。为此家长们努力实现自身的最优化,打造孩子的最佳化。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学习严格把关,往往将作业检查的任务,甚至测试反思大包大揽,出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指导。表面上,当日问题当下解决,但长此以往,形成了孩子强烈的依赖心理,成为的做作业的机器,计算的工具,不愿自查,只是坐等家长的评判,而这使得家长们也骑虎难下,也叫苦不迭。
3、流于形式,难成实效,方法欠缺。
学生在学习中为了快速完成学习任务,留给自己更多“自由”的时间,他们急于完成学习任务往往忽略自查这一环节。在课堂练习中,只有答案不同才会思考错因。在交作业后,见到老师批改的错号才会找自己解决问题的误区,缺乏自主检查的意识。即使检查,方法也比较单一,难成实效。调查发现,自主检查的`学生中,只是检查作业数字、符号是否抄错的高达76.15%,还检查方法是否正确的占18.23%,而采用多种方法检查的只5.62%。
三、解决对策。
由于一方面,时下常见的做法是教师布置完作业,总不忘要求学生让家长检查签字,这样既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削弱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意识,淡化了他们心中的责任感,同时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面对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由于对作业失去了热情,往往是只要完成作业就万事大吉,不愿关心作业完成的质量,更不愿去反思从作业中得到什么启示。针对学生自主检查习惯缺失这一现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作以尝试:
1、教给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
(1)全过程复查法。即检查整个解题过程,推敲每个环节,使解答正确合理,每一步运算有根有据。
(2)一题多解复查法。即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个题目。通过多解既检查解答的正确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编题复查法。即把原问题与一个已知条件对调,使原问题成为已知条件,一个已知条件成为所求问题,最后解答出来与原题对照。
(4)查找错因检查法。即学生拿到教师已经批改好的作业之后,对做对的作业要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模式,加以记忆。对做错的题目要认真查找错因,吸取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2、及时鼓励,体验自查效应
无论是课堂练习中,还是在作业中,教师都应作一位善于观察的引路人,发现学生自查行为应及时肯定,对于学生收获自查成果,教师更应大力表扬,引导学生去浮躁,静思考,运用榜样的力量感召学生细心自查,让“正能量”扩散开来,使得数学素养的提升习惯和自查习惯相辅相成,学生通过心理体验感受自查的带来的良性效应,促进自查方法的呈现多样化,自查技巧的提升快速化,以及自查习惯的养成常态化。
3、家校沟通,营造自查氛围。
在家庭作业这一环节,关于作业自查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呈现的形态是学生草草检查流于形式,家长检查才是实质。在学生自查时家长更有甚者在孩子旁边不断提示,指指点点,造成孩子强烈的依赖心理。而学生本存的一丁点儿自查自信也被家长的一声怒斥和好心指点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家长,相信老师。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联系,家长及时反馈学生的自查成果,教师定期在家长中给予方法上的引导和孩子自查成果的展示,排除家长的困惑,形成家校合力,为学生营造自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