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民间调查报告发言(7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5

民间调查报告发言

第1篇 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

一份优秀的调查报告应该怎么写?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以供参考!

调查目的:发掘认识民间艺术-----高密三绝

调查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调查主题:保护、弘扬、提高、发展民间传统艺术调查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

调查内容:1.三绝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制作过程。

2.如何保护和发掘高密三绝. 高密剪纸“高密三绝”中流传最广的是剪纸艺术。每到春节,许多农家小院的影壁前都悬挂起一个“福”字灯,玲珑剔透的大剪纸“福”字倒贴在灯纱上,再配上红红的窗花以及屋内瓶罐、箱笼上贴着的形态各异的剪纸,充满喜庆气氛。“彩纸手中拿,剪下自生花。十二生肖显神通,庄户人家福倒挂。”在高密农村,处处可看到这种景象。听说这里剪纸艺人遍及千家万户,剪纸世家也不少,有些村还成立了剪纸协会。

到了范祚信一家。这一家八口,老少三代都能剪纸,且剪艺颇高。只上过四年小学的范祚信已届中年,在北京、深圳、沈阳等地多次剪纸表演,举办个人剪纸展览。大照片上了《美术》杂志,外国人到他家作客。女儿范云英随团到日本进行剪纸表演,被誉为“魔剪”。范祚信之妻刘彩花剪的水浒人物一百单八将收入了国家级出版社剪纸集,深受专家好评。剪纸离不开民俗,高密剪纸更是这样。看传统剪纸长卷《老鼠娶亲》,那浩浩荡荡的老鼠娶亲队伍,旗、牌、伞、扇等应有尽有。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不亚于皇家的公主出嫁。

高密剪纸在民间历史悠久,广为普及,在剪纸艺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高密剪纸究竟起于何时,既无文字记载,也无考古发现。据当地人传说,它与扑灰年画兴盛的时间相差不多,明洪武初年,已在高密民间广为流传而至普及了。明代洪武年间大批移民,带来外地剪纸,主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高密剪纸的风格。一是块与线形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并富有韵律感。

二是纸条挺拔,浑厚粗犷,富有浓重的金石意味。三是以精巧的构思见长。构图夸张变形不失真。以巧妙的构思,稚拙的造型,刚劲的线条,昂然的意趣而技压群芳。剪纸不象其它艺术品类,有许多繁难的工序和独特的材料,只是剪纸艺人凭一把普通的剪刀和日常所用的纸,剪出各种题材和花样的艺术品。在普及于全国的剪纸艺术中,高密剪纸称“绝”,主要取决于它所表现的题材和艺术风格的别样。高密剪纸的题材以广泛著称,至于广泛到何种程度,品种有多少,难以数计,举凡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到远古的神话传说,还有流之千古的历史故事,文学人物和情节均进入了剪纸艺术的视角。

而且从构思到技法,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了古代美学形神兼备,以神为主。形意结合,以意为主的特征,酷似画中的大写意。高密剪纸的题材以广泛著称,至于广泛到何种程度,品种有多少,难以数计,举凡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到远古的神话传说,还有流之千古的历史故事,文学人物和情节均进入了剪纸艺术的视角。而且从构思到技法,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了古代美学形神兼备,以神为主。形意结合,以意为主的特征,酷似画中的大写意。在艺术上,高密剪纸构思精巧,造型雅拙淳朴,线条刚劲挺拔,有浓重的金石味和灵秀细腻的韵趣。例如,要把用笼子养蝈蝈这一生活趣事,在单色剪纸上表现出来是很难的。

而高密的剪纸艺人却别出心裁地构思成把蝈蝈放出笼外,让它的一双坚硬有力的后腿紧紧地钩挂一只精巧的笼子,蝈蝈双须向前,二目圆睁,既浑然天成地表现了这一特定的生活题材,又寄托了人们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样,以“八仙过海”为题材的剪纸,江南剪纸纯用轻柔的细线,手绘式的五官来表现,显得玲珑剔透,河北剪纸以块为主,大面为黑,只求整体轮廓完整不作细部刻划,显得浑厚粗犷,而高密剪纸则以鱼纹、网纹一样的细线组成“八仙”挺拔而又轻柔的衣饰,以黑黑的脸膛颜色表现出“八仙”各异的神情,再加上浓重的水,飘逸的云,构成了一幅出神入化的独特画面,充分体现了高密剪纸粗犷中有细腻,线条劲拔金石味浓重的风格。剪纸作者大都是民间妇女,她们未受过艺术专业教育,兴之所至,随心创作,作品不具成法,粗犷中见清秀,雅拙中藏精巧。

第2篇 关于民间文化的实习调查报告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资源指具有文化特征和人类进步活动痕迹的,具有人文和传统价值的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乡土风情、文化历史、民族音乐、宗教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则是指历史形成的,对区域社会政治、经济进步起过重要作用,现在仍然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文化存在。传统文化资源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以可感的物质化、符号化形式存在的、可度量的文化资源;另一种是以思想化、智力化、想象性的形式存在的不可度量的文化资源。

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地域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对于不同的地域,传统文化的利用与保护具有它们不同的方法与手段。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保护及利用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发展起来。把传统文化的利用与旅游也结合起来已经是一个普遍利用的方法了。我们从中也能够看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要与旅游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其优越性。既将传统文化开发成可供人们旅游观光、学习、休憩、研究的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其魅力,为当地人民带来一定经济利益和荣誉感,才能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在政府的号召下,我所生活的城市一方面加强对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深挖内涵,另一方面不断加快现代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利用效益。在城市建设中,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条例,积极保护挖掘民间传统文化,精心组织搞好文化资源普查、规划和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有机结合新新策略显示了巨大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规划的成绩。就从城市最主要的交通道路来讲,路东完整的保留了城市中最古老的文化遗迹,并以此遗迹为中心建设了社区人民广场,

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会为市民上演美丽的灯光秀。路西是城市中最繁华的步行街商业中心,各大商场聚集此地,显示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整条道路被一棵棵法国梧桐包围,真正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但在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方面,多多少少的,总会有问题存在,在这次的实践调查中,就着实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产业链。向上看,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例子: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规模宏大,馆藏丰富,但游客看完后大多一走了之。现在博物馆是不收费的,这样岂不等于守着金山挨饿?为什么不把有关内容以不同形式产品出售?至少可以做有关文化介绍的书籍或小册子,让游客进一步了解,更会吸引潜在游客。在我们的城市中也是如此,大多数游客也就是这样游览结束就离开,我们的景色可能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多大的映像。这是在将文化利用与旅游业结合的过程中的问题所在

产业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主导产业集中在传统优势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新闻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增加值较小,使得许多优秀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城市都有其自己的特色,但没有将其特色发展到最大,这特色也就不能称之为特色了。

传统文化利用与发展令一个问题就是缺少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开发优秀文化资源的中流砥柱,没有专业人士参与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只能是粗放式的、简单的、低水平的开发利用 ,由此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大多只是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这样必然会对一些市场潜质极高的文化资源造成浪费甚至埋没 ,并且有可能失去再度开发的机会具有较高文化造诣、具有传统文化开发经验的领军人物和专门人才,对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合理开发是城市优秀传统文化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城市许多文化产品仍处于低端、初级阶段与专业人才的缺少,创新型文化人才的缺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面对问题的存在,我们也制定了一些应对措施。

1.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价值

合理的开发利用传统文化应建立在有效的保护宣传基础之上,建立健全的保护

机制是合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前提。在加强保护基础之上,应把握适当分寸,做到保护与开放,保密与宣传的适度结合。要知道,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及时有效的保护,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化子民的宣传与发扬。

2.实施品牌特色战略

文化资源的开发及文化产业的壮大 , 必须依靠文化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文化品牌的塑造和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将城市中的特色文化发扬光大,并将其与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不破坏生态效益及市民利益的前提下,做到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双丰收。

3.引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文化产业人才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文化创意创新力、文化制度构造力、文化政策制定力、文化资源培植力、文化借鉴汲取力、文化环境营造力、文化产品生产力、文化市场培育和管理力、文化产品营销力等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根本性、决定性因素。要积极引进在传统文化研究开发及管理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物,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合作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高水平的开发,同时与地方高校合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人才资源。

感想与总结: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现在我暂时离开了我所生活的城市,而现在通过实践调查发现了城市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深深的感受到市民们对城市发展的渴望。我们这些大学生们应该好好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社会所需,成为一个高素质高才能的大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为家乡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也相信我们的家乡在未来会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真正做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一体化,真正做到多方面稳定发展。

关于民间文化的实习

第3篇 2023关于当代民间信仰调查报告

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道德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从真理的概念来理解,信仰就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道德就是在信仰的支配下正确的行为。如果我们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讲: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为是的信念或者真理。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信仰是指人们对某人某物或某种主义、学说、理论等的极度信任和景仰,以至在它面前表现出敬畏和依赖感,并神圣地奉为自己行为的典范和指南。

一、民间信仰概述

民间信仰是一种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民间信仰指流行在中国一般民众尤其是农民中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庙祭、年度祭祀和生命周期仪式,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庙宇的仪式组织,世界观和宇宙观的象征体系。民间信仰深深植根于乡村民众之中,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迁,外界压力有多大,农民始终没有放弃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自然崇拜、神灵信仰、祖先崇拜等精神追求。民间信仰以其独特的“民间性”,伴随农民的一生。

中国民间信仰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民间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影响着社会中大多数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并与国家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作用。因此,对于民间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校对,而且对于理解传统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民间信仰共同构成了乡村民众的信仰图景,扎根于农民心中,渗透在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满足着农民的精神需求和利益索求。宗教与民间信仰反映着乡村生活的全貌,日益成为文化人类学研究和探索的热门课题。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曾经引起过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解放后,由于受到现代民族国家理念的影响,在破除迷信的口号下,民间信仰更是被打入冷宫,特别是当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在大陆绝迹后,就再也无人问津,研究则更无从谈起。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社会政治环境的宽松,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历史学、民俗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等学界的学者开始关注和重视这一领域,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二、民间信仰的特征

民间信仰以广大的乡村为土壤,它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种信仰,内容相当庞杂,既有远古时期的巫教巫术,也有民间的方土方术,还有神仙传说、对各路自然神的崇拜、阴阳五行风水、医术与养生学等等,其中也包括寄寓于普通民众心态中的社会理念与人生理想。基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祖先崇拜,内含牌位崇拜和坟墓崇拜,其中牌位崇拜又分家内崇拜与祠堂崇拜;(2)神灵崇拜,内含自然崇拜和精灵崇拜;(3)岁时祭祀;(4)农业祈仪;(5)占卜风水;(6)咒符法术。 祖先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它与古人相信祖先死后灵魂不死,并会变为鬼神保佑后代有关,其中体现了儒家伦理价值。与其有关的崇拜活动有祭祀,包括立宗庙、祠堂、牌位等,还有一套烦琐的祭祖礼仪。祖先崇拜的主要指向不是鬼神,而是人事,其作用是在表达对先人追思的同时,调动家族成员间的情感与道德。

神灵崇拜源自古人万物有灵的观念,它包括自然崇拜与精灵崇拜两类。在我国民间自然崇拜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所谓日神、月神、风神、雨神、雷公、山神、河神等;而财神、喜神、药王神则属精灵崇拜的范畴。

岁时祭仪是民间流行最广,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信仰活动。现在流行的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与这一信仰有关。岁时祭仪常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如春节代表着人们对来年风调雨顺,诸事如意的企盼,清明扫墓寄托着对故人的追念,九九重阳则溶入尊老敬老的美俗。

农业祈仪是围绕着与播种、收获等生产活动有关的节气进行的祭祀活动。它最初可能与人们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感到畏惧有关,但不可否认,其中更多地表达了祈求收获,盼望富足的美好心愿,这一民间信仰行为千百年来在以农业为本的中国社会,一直发挥着指导农民适时播种与收获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其在提醒农民按节气的变化安排自己的生产活动,不误农时方面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占卜风水是一种近乎巫术的活动,一般分“阳风水”和“阴风水。” 所谓“阳风水”是指人间各类建筑的风水,“阴风水”则指坟墓的风水。民间对风水的崇拜,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关,是人们相信风水流向能招致祸福的观念所致,它是早期人们科学知识匮乏,对自然规律缺乏认识的表现。当然在这种民间信仰里也隐含着规避灾祸,祈求幸福的强烈愿望。

符咒法术是借助神力进行法术的民间信仰活动。符文通常用朱笔抹在黄纸上,形如涂鸦,咒语则古怪荒诞,不知所云。至于法术形式更是五花八门,荒诞不经。 从上述民间信仰体系可以看出,我国民间信仰崇拜没有明确的教义、划一的仪式、严密的组织,呈现出多彩多样、纷繁复杂的特点,有独特的行为特征,这就是:原始性、多样性、农事性、人性、功利性等。民间信仰还具有群众性、民俗性、松散性、海外性等特点,使得民间信仰成为民俗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民间信仰与村落生活

民间信仰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有着数千年所形成的深厚积淀,在农民的生活习俗中有着深广细微的渗透。

村落生活是乡村农民在乡村空间里随习俗形成的一种生活式样。它是与城市社会的生活方式相对的一种生活方式。乡村社会及其成员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相应的生活方式也是变化与发展的。它在古代、中世纪、当代、当代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差别极大。今日乡村农民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和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前的同日而语了。同时,即使在同一时代,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的乡村社会发展情况十分不同,在它们基础上产生的生活方式也就极有差异。总体而言,乡村生活方式有如下几个特点:(1)“乡土” 性。(2)个体差异较少、同质程度很高。(3)有较高的封闭性、变化相当缓慢。(4)崇尚吃苦耐劳与生活简朴。

哈维兰认为:“所有宗教都是为了满足那些社会和人类心理上的需求。”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千百年来,不同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宗教,他们把解释自然、社会和人生现象作为自己的使命,扮演着现实人类精神生活导向的角色。民间信仰同样也为广大民众提供了精神慰藉,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民间信仰杂糅了儒佛道三教,除此之外,还包括历史上诸多的现实人物,诸如关羽、秦琼、岳飞等深受民众喜爱的历史人物都变成了民间的神。更有各地因其民俗而随意创造出来的地方神,多到无法胜数。有些形成了民间宗教组织和宗教结社,其核心内容是对劫难将至的信仰。

中国民众的祭祀活动具有明确的功利性,在日常生活中,民众祭祀土地、城隍、灶王以及各种自然神的最主要的动机是为了求诸庇护及免灾,可能也有预备“人情”的用心。如果鬼神世界是取材于现实世界的,是对现实世界反应的话,那么就可以理解,下层民众其实是处于对官府的不信任、处于无望或对人生的无奈才求助于鬼神的帮助。民间信仰在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和延续之后,仍然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非物质文化保护为民间信仰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整合全社会的力量保护、保存人类思维的智慧和结晶。

中国要使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作为整体立得住脚,就必须先学会从正面看待所谓的乡村民间信仰。这就需要我们对一些基本的观念加以清楚的陈述。乡村的“民间信仰”是中国人的核心价值(元价值)在生活实践中的仪式及其表现,从文明早期的天道观、阴阳观、神灵观和巫的观念往后代代相传,经过吸收儒、道、释和其他哲学、宗教的符号和观念,在唐宋时期演化为非常繁盛的内容,历明清而登峰造极。民间信仰经过当代的科学、教育和政治的洗礼、冲击,在当前又复兴出其基本的或者证明有生命力的内容。从国家仪式,到平民百姓在人生仪式、全国和地方性的节庆、面临重大事件或灾异事件的反应,都见证着我们习惯称为“民间信仰”的表现。实事求是地面对中国人的生活日程,“民间信仰”是大众的信念和仪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并不像一些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专属于没有现代文化的乡民。边缘地方的农民之中观察民间信仰,并不说明它是农民所专属,而是出于一种调查研究上的便利和效率的考虑而已,因为农民更可能以比较直接的方式表现民间信仰。

在传统时代,民间信仰基本上是适应当时的人民、社会和国家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建立相互关系和整体关系的,当然也不乏阵痛性的短期冲突。在当代,我们的民族遭受了外部冲击所造成的民族灾难,在民族自我意识的低潮时期曾经对我们的文化极度失望,悲愤欲绝地予以糟践。如今,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不折不挠的奋斗,我们的民族,包括文化的若干基本方面都幸存下来了,国家也逐渐兴旺起来了,现在是思考如何善待我们的基本文化问题的时机了。在这个大背景下,学界应该诉求一个目标,也就是让民间信仰在公共知识中 “名副其实”,在人民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归其本位”。

所谓的 “名副其实”是要让民间信仰不再被随意地贴上“迷信”标签。近代以来,民间信仰被学者用 “迷信”污名化,成为精英阶层、政治权力通过建立贬低民众的话语而驯化民众、领导民众的功利性知识。自然发展状态下的信仰是以神圣之心、敬畏之心为基础的仪式体系,善意和正面的社会功能是其常态;迷信是变异到有害状态的民间信仰,是信仰中一个极端的状态。今天已经过了需要这项污名化技术所生产的知识的时代了。应该通过充分的反思、充分的经验研究来提供一种公共知识,在社会中形成通识:迷信是迷信,民间信仰是民间信仰;迷信和民间信仰之间是一种可能的联系,不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知识界和政府可以有所作为的是努力减少民间信仰转化为迷信的可能性,而非以一个 “迷信” 标签贬损一切民间信仰。

所谓的 “归其本位”是要让民间信仰不被恶意利用。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具有丰富的科学技术可资利用的时代。信仰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科学技术也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为了大多数人有更大的机会过一种幸福的当下生活,应该有民间信仰一席之地的方面,就应该将其归于民间信仰;应该归于科学技术的方面,学界和政府有道义为民众提供应有的科学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民间信仰不能越俎代庖,否则就真成迷信了,甚至成为黑道、邪教的帮凶了。这是要认真对待的。我们希望,今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感召下的相关研究有助于在我们的共同体之中让民间信仰和科学技术各就各位,让民间信仰更好地成为积极的公共意识的组成部分。

四、民间信仰研究走向

首先,该视角涉及我国现当代人思想文化研究中一个正在开拓的新领域。从此拓展、深入研究,有利于人文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在现当代对民间信仰的关注和研究,专著文章,还是时而可见。民间信仰内容庞杂,有俗信,如生肖属相、祖先崇拜、龙凤崇信,也有迷信等不乏负面的东西。但是,大多论者,对民间信仰,往往只注意其信仰的精神的层面,并以宗教学的知识、理论进行解说。然而,民间信仰在现实中,是和我们民众的世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独特的信仰形态。它既是信仰,又是生活,是一种不脱离信仰的生活相。

其次,民间信仰是与宗教不同的信仰形态。我们华东师大教育部文科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有一个重大攻关课题“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课题组于__年暑期实施社会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在年龄为16周岁以上的中国大陆人口中,信仰宗教的人数占31.4 %。如果按照我国现有的人口比例来推算,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大陆具有宗教信仰的总人口超过了3亿。且不论这数据是否需进一步调查验证,其人数众多是无疑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信仰宗教”,可以做进一步推敲。因为,我们在各地考察调查中发现,广大农村民众说自己或他人“信佛”,实际上,此佛大抵不是佛教之“佛”,而是民间杂神而已。或者,如周氏兄弟周作人、周树人(鲁迅)早年所言,中国人大多是信道教的,懂得了中国的道教,就懂得了中国人的国情。这里所谓的道教,在民间其实也不是真正的道教,而是民间信仰罢了。总而言之,民间信仰在民间影响极大。一般而言,它不受宗教的约束,也不同于一般的宗教。现实生活中,它与民间民众日常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如盖房买房、生老病死、养育嫁娶、读书上学、外出行商、打井造桥、种田捕鱼等等纠缠在一起,并有意无意地规范制约人们的言行走向。在世俗的生活中,民间信仰极大地约束着人们的思想言行和人生观。民间信仰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对民众生活有害。因立场观念的差异,时代的不同,实际危害的程度和个人的感受有所差别。民间信仰中蕴含的民间权威文化符号和信息,具有不同于法律的法约力量,其合理适度的流行、应用,往往与遏止人性的劣根性,促进人性的良知,保护生活生产的生态环境,祈求人生福禄寿、美好幸福等生活目的相联系,内含有利于现实民众生活和社会公共秩序的和谐发展的积极因素,在维系社会规范,促进社会稳定,改良国民性等方面,具有政府行政管理无法替代的影响和作用。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索、剖析,可以为我们当代思想文化和相关学科提供新的理论。 其次,对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凝聚民族性具有实际的意义。 本研究的新思考是我们在长期相关的田野考察研究积累中提出的。与此相关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如上述所说的对民间信仰本身和民间信仰与文艺或科学等之关系的研究。在有的村落、家族、庙会、仪式等的研究中,有所涉及,另外,学界也有一些与本研究走向较为相近的文章发表,如乌丙安《俗信 ——支配中国民俗生活的基本概念》,向柏松《传统民间信仰与现代生活》,陈明文《试论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作用》,张鸿石《论传统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文章中不乏一些对策和卓识,对本方向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思路和理论启迪。

总之,这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民俗学的立场,建立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田野考察的基础之上。以调查、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和相关的文化材料为基点,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多学科的观照,综合运用民俗学、宗教学、文艺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当代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的问题作理论分析。民间信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潮中,将会经历不断的熔铸,从而找到存在和延续的途径,继续为中国农民提供有意义的解释空间和精神家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国家对民间信仰的管理提供政策的依据,为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4篇 关于民间文化实习调查报告范文

我们期待已久的暑期社会实习——《探寻文化——寻找hn皮影戏》,在今天总算开始了。这是本人第一次参加社会实习,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

早上7点半左右,我们团队在学校门口拍照留念之后,宣告我们的社会实习正式开始了。接着我们便胡老师的带领下,分两批同学奔赴我们的目的地——hn。

我和w同学属于第二批出发去海宁的。今天早上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带着策划书到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保护办公室,希望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这次的活动办的更好,进行的更加顺利。在非遗办,我们见到陈顺水副主任,进行了短暂的沟通,他看过了下我们的策划,对我们这次的活动十分的支持,同时还对我们这次活动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我们踏踏实实做事,虚心要传承老艺人学习。最后他还在我们的策划书上写下了,“大学生参与非遗保护实习”。

从省文化厅出来,我和w便直奔火车东站,乘上去去海宁的火车,去同我们的同伴们会合。经过短暂的旅途,我们便到达了我们这次的目的地,同伴夏于兰在火车站等候我们并接引我们到宾馆,团队就是要相互帮忙的。在宾馆稍作休息后,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社会实习的第一个环节——向海宁当地的文化局和海宁地区的非遗办了解当地关于皮影戏保护的相关问题。今天下午的座谈会气氛十分轻松融洽,海宁当地的非遗办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耐心的向我们介绍皮影戏在海宁的发展历史,以及当地政府保护皮影戏的措施。通过他们的介绍,使我对皮影戏的认识有了初步印象,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中,对接下来我们去学习了解皮影戏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通过这次的谈话,我们不仅更加了解海宁皮影戏,还了解到当地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出台了许多的相关保护措施。如:《海宁关于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见》,对民间皮影剧团的扶持、八个一工作方案,通过音像资料传播发展皮影戏、送皮影下乡等。

在这次的谈话中,我们也积极参与到谈话中去,为当地的工作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自己想法的更好发展皮影文化的建议,如:政府重视的同时加强民间的皮影文化传承,在海宁皮革城的知名度下发展皮影戏等等。这些想法可能有些不够成熟,但工作人员热心的答应并表示会考虑我们的合理的建议,还为我们接下来的行程提供了许多帮助。座谈会后我们在海宁市政府与工作人员一起留下了我们起点的一瞬间。

通过第一天同省文化厅非遗办陈副主任的交谈以及和hn文化局非遗办工作人员的座谈会,使我们收获良多,为我们以后几天在hn进行皮影戏的调查指明了一个方向。俗话说:好的起点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已经迈出了这成功的第一步,我想我们接下来的过程肯定会十分美好!

第5篇 2023年大学生“民间艺术”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夜终于还是来了,那样悄无声息的来了。顺着时间划过夜空,一切都在变化,但似乎变得太快,连记忆深处最美的文化也快随水而逝,消失在这个春秋演尽、繁华脱落的时代里。 糜烂的气息取代了璀璨的文化氛围,多少的民间艺术遗失痛彻人心。民间艺术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但目前许多民间艺术要么受现代文明冲击失 去市场、人绝艺亡;要么恶性开发,粗制滥造,砸掉市场,致使大批具有很高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民间艺术瑰宝走向消亡或遭到严重破坏,民间艺术保护工作亟待加强、任重道远。

人们只看到了日流韩流中的追星族,没看到文化正在著守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它从历史长河中走来,从人世纷坛中走来,好不容易与我们对以次话,却守不住人类的精神花园。像青鸟一样,在天空滑翔一周后就消失不见,我想挽留,却留不住。它在记忆深处行走着,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深渊。我只能说,历史文化即将回归冷漠!

新的生活需要新的民间技艺与之相随,旧有的那些与生活脱节的民间文艺已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加强民间技艺在新形势下与生活的接轨,充分强化和使用它的生活功能,在使用中保护,是对民间技艺最好的保护。许多民间技艺大多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传承,民间技艺的内涵非常丰富,但在持续变革的时代,如何调整它们适应新时代、新文化、以及它的正确转型,关系到民间技艺的存亡。在蜕变中既保持原生态民间技艺的某些风貌,又顺应现代主题下的社会需要,才是民间技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随着改革浪潮的推进,许多民间文艺也展现出了可喜的一面,它们顺应了时代的变异,已经从原有的“实用+审美”为主的多功能逐步转化为纯艺术品,为现代人所喜爱;旅游业的发展,也促使民间技艺内涵脱俗化、功能审美化、表现风格多,它所表现的富有历史感和民族色彩的审美价值形态,构成了民间文艺的特有魅力;它背后与日俱增的商品价值,同样也带动了民间技艺的发展和传承。

不少民间文艺和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境况不容乐观,尽管他们技艺精湛甚至身怀绝技,但生活得并不宽裕,有的甚至还面临生存的困难。事实上,传承人的生活危机与某些民间文艺和传统技艺品种的生存危机时密切相关的。所以,当我们关注民间文艺和传统技艺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爱护和帮助生活困难的传承人。一些荣誉称号及其获奖证书,对民间艺人是安慰和鼓舞,也会坚定它们守望艺术的信心和恒心,授艺于人的热心,但生活的困窘可能销蚀它们的执着,并打消学习者和潜在学习者们的热情。

当初在考虑社会实践的主题的时候,我想了许久。可能是因为想要深入了解宁波,亦或是对于文化认知度低迷的一种担忧,毅然确定了这个主题。妄图通过这次活动尽量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些鲜为人知的民间技艺。确立了明确的主题,我就想着怎样建立一支文化宣传小队。从最初的六个人到最后确定的八个人,有打酱油的,但是也有摄影方面和排版方面的人才。我想只有通过对民间技艺的拍摄采集以及后期的制作宣传。将我们所见到的文化展现,我的目的很简单,我只希望宁波的民间技艺能鲜活的传承下去,不要泯灭在历史的长河,在殆尽之后,唯有浊泪与哀叹。

拿什么拯救你 濒危的民间艺术!

拿什么唤醒你 遗忘文化的人民!

我想,我只有如此,通过社会实践来尽一份绵薄之力。今天是开展的第一天,对于宁波的文化脉络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同时也在为后天的出门而准备着。我深信,我们团队定能在探索中找到目标,找到我们挚爱的文化。

我只想说,我想,我要让宁波的民间技艺有生命的活下去。

拿什么拯救你? 就用我们那颗赤诚热枕的心!

第6篇 关于民间信仰调查报告

面对着高节奏的学习工作,面对着暗色彩的钢筋水泥,面对着无休止的事与愿违。我们是否已经被工作学习剥夺了自我,我们是否已经被钢筋水泥堆砌住了自由,我们是否已经在事与愿违中,遗失了自己的梦想。借由这次寒假,放下工作,逃离城市,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在八百里南太行中,重拾我们遗失的梦想。

行程近两百多公里,其中徒步进行的有一百多公里,沿途翻山越岭,过河穿洞,苦乐相随,大家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这次徒步活动,也收获了更多的宝贵经验。就这次活动而言,属于团队活动,但就本次调查内容而言,系我个人收集而成。针对历史系的专业特点,我主要把精力花在了沿途民俗(主要是庙宇文化),民情(包括村民生活现状、谋生手段及村庄未来情况的调查)的收集整理之上。当然,也有对于徒步经验的积累。调查结果如下:

(一)、民间信仰(庙宇文化)调查

徒步过程中,一路所见最多的信仰神是山神,毕竟在大山里,人们与山为邻,靠山为生。对于山的敬畏自然最大。其次道教的庙宇较多,黄围山景区的主体建筑就是以道教神侣为主的庙堂。这是在山西境内所见。

左边这个图片是从双底村到武家湾的路上见到的一个庙宇兼纪念 馆的建筑。前半部分是供奉关公的殿堂,后半部分则是纪念徐昆的,正如门楣所提孤石藏真。每年正月初一和四月十五附近村民都会来这边祈福烧香,祭祀关公。

河南境内见到的则是以佛教为主,也许是离古代统治中心近的缘故吧。在东场村有幸见到一座皇家御建的洛迦寺。现存三佛殿一间,石碑两通,偏殿损毁严重。殿内供奉有佛教过去未来现在佛,殿前有明代两通大石碑,一块是明大德年间的,另一块是明嘉靖年间的,碑文模糊,边上县长落款还是清晰的。都是当时的辉县县长重修庙宇的碑文。碑身保存较好,下边驼碑的石龟无头。碑帽脱落在地。

在焦作市区的影视城里,藏着一座建于隋唐时期的胜佛寺。我们去时庙前的一棵大树上落满了喜鹊,叫声特别响亮动听。也许真的是洞天福地吧。小小的一进院落中,四大菩萨的殿堂一应俱全,香火应该蛮好的。毕竟这里经常会来不少明星大腕的。不过寺庙门口的那一座座扑到的新石碑,让我看了很不舒服。不过庭院里还是让我感到了历史的气息停留。也是两块明代的碑,完整的立在殿前。还有三块民国时期的碑文。碑文都是重修纪事,但是从碑文的字体书法来看,明朝古碑更加注重笔体端庄,民国时的则在散漫中透漏出些许飘逸与自由。可惜那时手机相机都已没电,更是接近黄昏,所以没能留下一张照片,以示大家。

在徒步的过程中,我们没有见到一座基督教堂或是听说有基督信徒,大山深处,依旧保持着古朴与醇厚。

(二)关于大山深处群众的生活状况调查与实际体验

对于这样一个被群山包围的世界,我们能够想到的也许是贫困,勤劳,憨厚,安宁,保守,甚至会是愚昧。可是,当你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时,一切都会重新定位的。因为在这里,有你在别处得不来的感动与体会。

我们住宿过的村庄有西石门村,双底村,武家湾村。途经的村庄有东石门村,横水村,南洼村,西沟村,东场村。其中给我映像最深的村庄是西石门村和东场村。在这两个村庄里我有机会接触到了他们的真正生活。

在西石门村,最大的体会就是吃水难,取暖难。我们去了二 十个人,一下子让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紧张的不得了。在小韩家吃的饭,他母亲从下午三点就开始做上了,一直做到五点多。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几天来的疲惫与不安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样的款待背后,需要有多少桶井水与木材支撑啊。每次提水都得到村边的那口小井用扁担担。村民们经常会上山砍柴,这在我们的记忆里是从来没有过的。在这样的世界里, 或者说是在山西这样的煤炭大省的南端,居然煤炭是作为奢侈品来看待的。我们晚上住宿的那家叔叔家,生火做饭都是用的木炭,那天晚上我们也是在木炭火的温暖下,入睡的。

遇到东场村,那是我和音乐系的张博同学一起去探路的事了。在西沟村,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迷了路的。组织上分配我俩前去探路,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叫东寨的村庄,在那里会有一条小路把我们送到焦辉路上,然后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焦作市。我俩以超出大队伍十几公里的速度,提前两个小时到达东场村。也是这样,我有幸遇见了我忘记姓名的可爱可敬的大叔,也遇见了那座皇家御建的洛加寺。也是在这里,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村庄的历史与现状。

据大叔讲,他们一家现在七口人,两个儿子外出打工,有老伴,两个儿媳和一个孙女在家。家里每年收入三四万块,当然这是除去两个儿子在外打工赚的钱的。这样一个偏远的山村,能有这么好的收入,的确有些诱人啊。谈到大叔家的经济来源,主要的不是那十几亩地的收成,而是家里养殖的中华第一蜂。这样就把我一路上看到的蜂箱有了合理的解释。大叔说,这方圆好多的村庄都养这种蜂,收益不错,已经形成养殖规模了。在大叔家院子里,我看到两支新做的蜂箱,大叔说是要扩大养殖规模。突然觉得,大山里,并没有那么荒凉,没有富不起的村庄,只有没致富的手段。大叔为我讲述了村子的历史,洛迦寺的故事,当然也有他们的家事。当我们要合影的时候,他们一家都羞涩了,尤其是大娘,脸都红了。那一刻,说不出的感受。突然觉得生命和生活本来就是一起的。

当然还有很多生活信息,比如在我们一路沿行的那条大河上,前几年建起一座发电站,可是发电站与陵川县供电局有了矛盾,电便没有地方去卖了。于是当地村民得到了实惠。发电站把电以三毛一度的价钱卖给村民,村民们现在用电越来越多,生活感觉也比以前方便多了。

在大双村,当地卫生所的大夫和我们讲,以前大双村是整个陵川县最为富饶的地界,水量很大,吃水灌溉什么都不愁,后来为了支援县城用水,在村子上游建了蓄水站,河里的水量大不如从前了。当然,这也应证了我们能在那么空旷的鹅卵石滩上休整队伍。

第7篇 关于民间文化实习报告范文调查报告范文

我们期待已久的暑期社会实习——《探寻文化——寻找hn皮影戏》,在今天总算开始了。这是本人第一次参加社会实习,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

早上7点半左右,我们团队在学校门口拍照留念之后,宣告我们的社会实习正式开始了。接着我们便胡老师的带领下,分两批同学奔赴我们的目的地——hn。

我和w同学属于第二批出发去海宁的。今天早上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带着策划书到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保护办公室,希望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这次的活动办的更好,进行的更加顺利。在非遗办,我们见到陈顺水副主任,进行了短暂的沟通,他看过了下我们的策划,对我们这次的活动十分的支持,同时还对我们这次活动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我们踏踏实实做事,虚心要传承老艺人学习。最后他还在我们的策划书上写下了,“大学生参与非遗保护实习”。

从省文化厅出来,我和w便直奔火车东站,乘上去去海宁的火车,去同我们的同伴们会合。经过短暂的旅途,我们便到达了我们这次的目的地,同伴夏于兰在火车站等候我们并接引我们到宾馆,团队就是要相互帮忙的。在宾馆稍作休息后,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社会实习的第一个环节——向海宁当地的文化局和海宁地区的非遗办了解当地关于皮影戏保护的相关问题。今天下午的座谈会气氛十分轻松融洽,海宁当地的非遗办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耐心的向我们介绍皮影戏在海宁的发展历史,以及当地政府保护皮影戏的措施。通过他们的介绍,使我对皮影戏的认识有了初步印象,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中,对接下来我们去学习了解皮影戏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通过这次的谈话,我们不仅更加了解海宁皮影戏,还了解到当地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出台了许多的相关保护措施。如:《海宁关于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见》,对民间皮影剧团的扶持、八个一工作方案,通过音像资料传播发展皮影戏、送皮影下乡等。

在这次的谈话中,我们也积极参与到谈话中去,为当地的工作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自己想法的更好发展皮影文化的建议,如:政府重视的同时加强民间的皮影文化传承,在海宁皮革城的知名度下发展皮影戏等等。这些想法可能有些不够成熟,但工作人员热心的答应并表示会考虑我们的合理的建议,还为我们接下来的行程提供了许多帮助。座谈会后我们在海宁市政府与工作人员一起留下了我们起点的一瞬间。

通过第一天同省文化厅非遗办陈副主任的交谈以及和hn文化局非遗办工作人员的座谈会,使我们收获良多,为我们以后几天在hn进行皮影戏的调查指明了一个方向。俗话说:好的起点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已经迈出了这成功的第一步,我想我们接下来的过程肯定会十分美好!

民间调查报告发言(7篇)

我们期待已久的暑期社会实习——《探寻文化——寻找hn皮影戏》,在今天总算开始了。这是本人第一次参加社会实习,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早上7点半左右,我们团队在学校门口拍照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民间信息

  • 民间信仰调查报告3篇
  • 民间信仰调查报告3篇123人关注

    民间信仰是由传统沿袭下来的根植于民间“尊神崇圣”和“功施于民则礼之”的具有宗教色彩和特征的较低层次的信仰和崇拜,是长期以来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情况下所产 ...[更多]

  • 民间文化调查报告(3篇)
  • 民间文化调查报告(3篇)42人关注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资源指具有文化特征和人类进步活动痕迹的 ...[更多]

  • 民间调查报告11篇
  • 民间调查报告11篇39人关注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资源指具有文化特征和人类进步活动痕迹的 ...[更多]

  • 民间调查报告发言(7篇)
  • 民间调查报告发言(7篇)15人关注

    我们期待已久的暑期社会实习——《探寻文化——寻找hn皮影戏》,在今天总算开始了。这是本人第一次参加社会实习,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早上7点半左右,我们团队在学校 ...[更多]

  • 民间文化调查报告3篇
  • 民间文化调查报告3篇15人关注

    我们期待已久的暑期社会实习——《探寻文化——寻找hn皮影戏》,在今天总算开始了。这是本人第一次参加社会实习,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早上7点半左右,我们团队在学校 ...[更多]

相关专题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