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 第2篇高考调查报告 第3篇1999-202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第4篇2023高考作文调查报告 第5篇高考生选择大学的调查报告 第6篇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10大专业排行榜调查报告 第7篇教育调查报告——高考调查
第1篇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以下是酷猫写作范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
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销声匿迹,仅十分之一状元职业有案可查
报告显示,本次调查统计到的高考状元有350多人,约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25%。其中理科状元190多人,文科状元160多人。当中能统计到其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仅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都销声匿迹了,高考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形成鲜明对比。
高考状元阳盛阴衰,文理科男状元优势凸显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男女状元比例严重失调,男状元约占64%,女状元约占36%。其中理科状元中,男状元占绝对优势,约占73%,女状元约占27%,女状元不到理科状元总数的三分之一。文科状元中,男状元仍占优势,约占53%,女状元约占47%,女状元勉强与男状元平分天下。可以说,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呈现出阳盛阴衰的局面。
1977-1998年我国文理科高考状元性别比
文理状元 所占比例理科状元所占比例 文科状元所占比例
男64%男73%男53%
女36%女27%女47%
北大清华成高考状元首选,中科大高居第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能统计到就读大学的有190多人,约占总数的55%左右。其中,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状元最多,有85人,高居第一。选择清华大学就读的有46人,位居第二,其中北大和清华录取状元合计约占总数的70%左右。选择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的状元有16人,位居第三名。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状元有8人,位居第四。选择就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6名,列第五名。其中理科状元选择就读清华大学的最多,文科状元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最多。
状元归属正在成为衡量大学影响力的风向标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77-1998年和1999-2023年两个时期高考状元选择就读高校情况来看,1999年以前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相对分散,而1999年以后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非常集中。自1977年以来,北大和清华一直都是状元的首选高校,而其他高校在不同时期情况则不同,如中国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1977-1998年是状元报考人数较多的高校,而最近几年则少有状元问津。特别是2023年香港高校纳入内地统一招生后,部分高校在状元心目中的地位已基本上被香港高校所取代,而与此同时,香港高校也对北大、清华发起强有力的冲击。相对来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则表现比较稳定,不同时期均有一定数量的状元选择报考。
1977-1998年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
名次学校名称所在地区状元人数
1北京大学北京85
2清华大学北京46
3中国科技大学安徽16
4复旦大学上海8
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6
6南京大学江苏4
7中国人民大学北京3
8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已全部结束,感谢你的阅读。
第2篇 高考调查报告
为了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现在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学习各种特长,来为他们的高考加分。参加高考,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是每个高中生的心愿,针对他们高考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主要是想要了解艺术类考生他们报考艺术类考试的原因,他们高考的学习时间,面对高考的精神状态,高考后的心愿。
高三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生涯中最苦的时光,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甚至吃饭,上厕所都在想着一道题的解法。虽然在农村孩子打工赚钱还是很普遍,但是随着农村家庭条件的好转,许多家长还是希望他们的孩子多上几年大学,多学点知识,不要再从事他们现在所从事的体力劳动。现在的很多学生还是希望通过高考考一个好点的学校走出农村。
普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是艺术生,他们一般在高一或者高二就开始参加各种训练,他们包括体育生,美术生,声乐生,器乐生和舞蹈生。他们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要比普生少很多,同时他们考试的分数相对应的要比普生低很多,所以很多普通高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艺术生,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比例。这使一些普通中学成为培养高考生的艺术学校。
艺术类考生大多数都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比较差,如果仅仅依靠文化课参加高考他们靠上好大学的概率几乎为零。他们之所以报艺术类的专业,全是因为要考一个好的大学的愿望,当然还有一部分社会原因,现在社会的大的趋势是艺术考生正在逐步的增多,很多的学校都在鼓励学生学习特长以增加本学校的升学率,还有很多学生跟风学习特长。在这大环境下一些普通的中学成了艺术考生的天地。
艺术类考生由于需要的文化课的成绩相对较低,所以他们的学习时间比普通生相对的要少,他们在高一高二就开始接受训练,上课时间比普通学生要少,但是学校一般也会在假期给艺术考生补习专业和文化课,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文化课成绩。但是他们的学习状态一般不是很好,总是认为自己有依赖。在高三上半学期,一些专业的考生还会去专业的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训练,虽然也会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但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却差强人意。在联考过后,考生们恢复了和普生一样的学习状态,但是他们由于有专业课的成绩,需要的文化课成绩比较的低,他们学习的状态不如普生学习的状态好。学习的时间的分配明显没有普生那么的紧张,下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走出教室去透气,在放学后也很少看见学生留下来学习的身影。
艺术类考生面对高考的精神状态非常的好,总是在校园中看见高三学生休闲娱乐的身影,他们没有一般考生那么大的压力。他们平时的娱乐活动比较的多,经常看见高三的学生在课下参加打羽毛球等活动。学生的心态都比较的好,不会为了考试的分数等而失眠,也不会因为心里的压力等和同学发生冲突矛盾。他们一般都没什么压力,都在很好的享受他们高考前的生活。
而同学们面对我的高考后的愿望的时候,大家都很健谈。很多同学的第一个愿望都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把因为高考而失去的睡眠补回来。很多学生都想在高考后去进行旅行,虽然他们的心态太好但是还是比平时紧张,他们想要好好的放松心情。我的学生想要去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认为高中的学习使他们失去了很多的自由时间,他们要补回来。一些学生学生想打工挣钱,对了自己的大学挣学费等。他们的愿望一般都是围绕放松身心而进行的,在进过紧张的学习后都想好好的玩玩。
现在学习特长成为了一些普通学校提升升学率的手段,成为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考上好大学的一种出路,他们的生活不再是围绕着哪些文化课,他们的学习生活不再枯燥。一些人只看到他们的高考的文化课成绩低,但是没有看到他们为了练习体能每天五点起床来奔跑,没有看见他们为了画好一幅画而一夜未眠,没看到他们拿着画笔入睡的情景,为了练习乐器而肿胀的手指,为了练习唱歌而沙哑的嗓子,每种学生都有他们的辛苦,虽然他们不需要在文化课上那么的用功,但是他们在专业上的付出也是有目共睹的。看到他们一张张稚嫩的脸,使我回想起我的高考时光,我是普生,我的高中生活更加的枯燥,紧张,辛苦。我的生活是单调的,其实我非常的羡慕他们能有除了文化课以外的知识,能掌握一种乐器,哪怕考不上学,增加一种兴趣爱好也好。
现在随着艺术生的增多而出现很多的问题。现在艺术生的纪律是全校最差的,他们特别的不好管理。尤其是上文化课,纪律特别的难管。随着现在艺术生的逐渐增多,艺术生的落榜率也在逐渐的提升,也许几年以后,艺术生的报考将不再这么的容易。艺术生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10大专业排行榜调查报告
恢复高考32年来,“经济管理专业”始终是状元的“最爱”
对比分析我国高校大扩招前20年(1977-1998)和后10年(1999-)高考状元就读专业情况发现,1977-1998年的高考状元就读专业的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相对而言,比较理性。这种选择更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较多考虑的是专业的预期贡献而非个人的预期收益。而1999-的高考状元专业选择就大不相同,呈现出明显集中于热门专业的特点,如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电子信息、法学和计算机等专业,近年来,选择经济管理专业的高考状元更是有增无减,其集中度大大提高,,全国有近七成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经济管理专业。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这种选择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从个人的角度都是不利的,而且远远超出了社会对于顶级经管人才的容纳度。尽管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作为高考的状元永远是精英教育的受益者,人们有理由对这些高考状元提出更高的要求,古今中外皆莫例外。这些人应该努力成为民族的楷模,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遗憾的是,据不完全统计,选择经济管理专业更多的是个人的预期收益,而非专业的预期贡献!
试问这么多优秀人才扎堆经济管理专业,是兴趣使然还是市场经济驱动?答案不言而喻!如果绝大多数高考状元抱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心态,无论于己,还是于国于民都是不利的:就个体而言,几近于“变相自杀”、对国家而言,颇有点“暴殄天物”。对于高考状元来说,应该具有立志、苦读、敬业、报国四种优秀品质,这是人们对高考状元的普遍期望,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状元应该有这样的抱负、志趣和雄心。
大学扩招10年来,经管类专业“一枝独秀”,“数理化”重现往日魅力
结果显示,在调查到的我国1999-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状元最多,有268人,高居“1999-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专业排行榜”首位;其次是数理化基础类专业,有122人,位居第二;电子信息类专业有59人,位居第三;生命科学类专业有56人,位居第四;法学专业有44人,位居第五;计算机类专业有43人,位居第五;土木建筑专业有27人,位居第七;自动化专业有26人,位居第八;外语类专业有14人,位居第九;新闻和中文专业各8人,并列第九。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
__年年8月6日,我国首个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历时6个月时间通过对1977-1998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得出的。调查显示,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联合编制。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介绍说,编写报告的目的在于让社会了解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为一年一度参加高考的考生及家长理性选择高等院校和专业,为本科毕业的高考状元选择自己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和高考研究人员研究教育问题提供参考,期望社会能公正、客观和理性地看待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销声匿迹”,仅十分之一状元职业“有案可查”
报告显示,本次调查统计到的高考状元有350多人,约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25%。其中理科状元190多人,文科状元160多人。当中能统计到其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仅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都“销声匿迹”了,高考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形成鲜明对比。
高考状元“阳盛阴衰”,文理科男状元优势凸显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男女状元比例严重“失调”,男状元约占64%,女状元约占36%。其中理科状元中,男状元占绝对优势,约占73%,女状元约占27%,女状元不到理科状元总数的三分之一。文科状元中,男状元仍占优势,约占53%,女状元约占47%,女状元勉强与男状元“平分天下”。可以说,1977-1998年我国高考状元呈现出“阳盛阴衰”的局面。
1977-1998年我国文理科高考状元性别比
文理状元
所占比例
理科状元
所占比例
文科状元
所占比例
男
64%
男
73%
男
53%
女
36%
女
27%
女
47%
北大清华成高考状元首选,中科大高居第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能统计到就读大学的有190多人,约占总数的55%左右。其中,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状元最多,有85人,高居第一。选择清华大学就读的有46人,位居第二,其中北大和清华录取状元合计约占总数的70%左右。选择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的状元有16人,位居第三名。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状元有8人,位居第四。选择就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6名,列第五名。其中理科状元选择就读清华大学的最多,文科状元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最多。
“状元归属”正在成为衡量大学影响力的“风向标”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77-1998年”和“1999-__年”两个时期高考状元选择就读高校情况来看,1999年以前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相对分散,而1999年以后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非常集中。自1977年以来,北大和清华一直都是状元的首选高校,而其他高校在不同时期情况则不同,如中国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1977-1998年是状元报考人数较多的高校,而最近几年则少有状元问津。特别是__年香港高校纳入内地统一招生后,部分高校在状元心目中的地位已基本上被香港高校所取代,而与此同时,香港高校也对北大、清华发起强有力的冲击。相对来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则表现比较稳定,不同时期均有一定数量的状元选择报考。
1977-1998年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状元人数
北京大学
北京
85
清华大学
北京
46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16
复旦大学
上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南京大学
江苏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武汉大学
湖北
12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北京
北京外交学院
北京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暨南大学
广东
南开大学
天津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同济大学
上海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西南大学
重庆
中山大学
广东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高考状元专业选择多样,经管法学物理排行前三
调查显示,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可统计到就读大学专业的有150多人,约占44%左右。其中,选择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状元最多,有38人,位居第一,选择就读法学的有15人,位居第二,选择就读物理的有13人,位居第三。位居前10名的其他专业是计算机、生命科学、土木建筑、中文、自动化、电子工程、外语等,其中理科状元最钟情“物理“,”经济管理“成文科状元最爱。可以看出这个时期高考状元专业选择明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蔡言厚教授指出,对比1999-__年状元选择就读大学专业的情况,19
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10大专业排行榜调查报告
恢复高考32年来,“经济管理专业”始终是状元的“最爱”
对比分析我国高校大扩招前20年(1977-1998)和后10年(1999-)高考状元就读专业情况发现,1977-1998年的高考状元就读专业的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相对而言,比较理性。这种选择更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较多考虑的是专业的预期贡献而非个人的预期收益。而1999-的高考状元专业选择就大不相同,呈现出明显集中于热门专业的特点,如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电子信息、法学和计算机等专业,近年来,选择经济管理专业的高考状元更是有增无减,其集中度大大提高,,全国有近七成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经济管理专业。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这种选择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从个人的角度都是不利的,而且远远超出了社会对于顶级经管人才的容纳度。尽管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作为高考的状元永远是精英教育的受益者,人们有理由对这些高考状元提出更高的要求,古今中外皆莫例外。这些人应该努力成为民族的楷模,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遗憾的是,据不完全统计,选择经济管理专业更多的是个人的预期收益,而非专业的预期贡献!
试问这么多优秀人才扎堆经济管理专业,是兴趣使然还是市场经济驱动?答案不言而喻!如果绝大多数高考状元抱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心态,无论于己,还是于国于民都是不利的:就个体而言,几近于“变相自杀”、对国家而言,颇有点“暴殄天物”。对于高考状元来说,应该具有立志、苦读、敬业、报国四种优秀品质,这是人们对高考状元的普遍期望,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状元应该有这样的抱负、志趣和雄心。
大学扩招10年来,经管类专业“一枝独秀”,“数理化”重现往日魅力
结果显示,在调查到的我国1999-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状元最多,有268人,高居“1999-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专业排行榜”首位;其次是数理化基础类专业,有122人,位居第二;电子信息类专业有59人,位居第三;生命科学类专业有56人,位居第四;法学专业有44人,位居第五;计算机类专业有43人,位居第五;土木建筑专业有27人,位居第七;自动化专业有26人,位居第八;外语类专业有14人,位居第九;新闻和中文专业各8人,并列第九。
第3篇 1999-202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2023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周年,“高考”作为我国最大规模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目前全国人民公认的最公平、最公正的制度。“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的最高分得主,高考“赛场”的金牌获得者,它的出现是一个学生的天赋、情商、志向、勤奋与家庭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教育方式和中学的办学理念、教师水平、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每年高考放榜后,“高考状元”因其特有的价值与影响赢得社会的强烈关注,“高考状元”都牵动着考生、高校、中学、老师、家长、商家、媒体乃至全社会的“眼球”,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在我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2023年香港高校进入内地招生后,两年间就招收到18名状元,对北大清华等内地高校生源格局发起强有力的冲击,高校生源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巾帼不让须眉”,男女状元“平分天下”
北大清华复旦“最受状元青睐”,香港名牌高校成“状元新宠”
榜单显示,北京大学最受高考状元青睐,高居“1999-2023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仅次之位居第二,选择北大和清华就读的状元合计占总数的90.73%,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复旦大学列第三。位居前十的其他高校是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最受理科状元青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最受文科状元青睐。北京、香港和上海等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的高校是高考状元的首选,中西部名牌大学少有状元问津。
第4篇 2023高考作文调查报告
__高考作文调查报告
__年高考已经结束,我通过搜寻百度新浪等网站查找出了关于__高考作文的点评与分析。
全国卷一作文点评:应围绕奉献担当责任角度写
__年高考作文继续延续__年和__年高考作文的思路,是材料命意作文,不过立意更加贴近现实,更加显豁,不再立意上为难学生,同时也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作”的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了难度,熟悉不代表着真正关注,能说不代表就能写好,捐款默哀不代表灵魂深处真正受到触动,所以立意是否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准确,结构明晰,语言是否清通而且能够打动人,这些需要一些真功夫。从立意来说,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这个角度切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同的社会角色都可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我们母亲需要的时候,随时为我们祖国母亲奉献力量和爱心。也可以从爱心和担当这个角度写,为灾区人民送一份温暖,为震区重建家园出一份薄力。。再小的爱乘以13亿会汇成爱的海洋,再大的苦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可以分担。总之围绕奉献担当责任这些角度应该都符合题目要求。从文体上看写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应该都可以出彩,但文体必须明晰,不能写成四不像作文。
1,两鬓花白的温总理一次又一次在共和国的大灾大难面前担当重任,始终战斗在最危险地带。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今年以来所发生的一连串灾难:南方雪灾、火车出轨、汶川地震……,哪里有灾难、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当我们听到总理说“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时,当我们看到他爬上破损的建筑,满含热泪地安抚流泪的孩子,手拿扩音器高声慰问,划破手臂”时。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看着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泥泞的道路上前行,看着他流着悲痛的泪水向死难的学生深深地三鞠躬时。我们被震撼了。他担负起了13亿人民的责任,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担当二字最重的分量。
2,汶川县映秀镇小学的人民教师张米亚在地震时他做的只能是这样一件小事,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但正是这个下意识的动作感动了无数华夏儿女。当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张老师用生命最后的姿势诠释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
3,最可爱的人用生命去担当责任。在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后。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第5篇 高考生选择大学的调查报告
进名校要批条子、送票子幼儿园学费高过大学学费。在中国城市不少家长看来,择校费已呈现持续的牛市。
有专家直言不讳地说,依据考试分数来分配稀缺的教育资源,尽管有诸多缺陷,但至少还包含了个体的努力成分。如今名校门槛越抬越高,权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关系资本纷纷介入,到底哪一种离公平而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更接近?
最怕的是钱送不出去
北京市小学新生开始报名,不少家长为让孩子挤进名校绞进脑汁,几所名牌小学则费尽心思破解家长招数,俨然上演了一场艰难的攻坚和防御战。
为挤进门,家长们不遗余力,把户口转到离好学校最近的亲戚朋友家,以期划片入围。因为涌入的学生超员,北京一所实验小学的老师做家访,竟发现8个学生家的门牌号码,是学校附近一条马路边的厕所。
如今多数重点中学取消了初中部,但随后又与区内一些学校联合办了分校或是民办公助的分校。这些改制后的学校,名校热不但没能缓解,反而愈演愈烈。算下来,一个学生初中3年的费用约3万元至8万元不等。事实上,公开的择校费还只是保底价,附带的赞助费更是高得惊人。市一类学校赞助费为5万元,准重点也得4万元。公办民助学校收费更高。北京市丰台区一所重点学校就明码实价,低于分数线的,1分交1万,真的是一分值千金。
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的于女士,在活动了各种关系后,学校终于收下了她自愿捐助的3万元钱,心里也踏实多了。这钱攥在她的手心里,都快被攥出水来了,攒下这笔钱的辛苦早已忽略不计,她觉得这是孩子远大前途的敲门砖。
林琳是北京一所实验小学的尖子生,但在小升初时也饱受考试之苦,什么三好证书,特长证书,几乎都不起作用了。每次公布的成绩与要考的学校总差点,家里没了招,准备了十来万让她读寄宿学校。绝望之际,传来清华附中录取的喜讯,不少人都说这孩子又给爹妈挣下几万元钱。
随着关注重点教育工程家长的增多,门槛亦水涨船高。在查户口、交赞助费等传统方法不能挡住人流的情况下,让孩子进行综合能力测试,是一些名校推出的新举措。一个参加了某名校考试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考试的题目在书本上很难找到答案,有些就像是脑筋急转弯,比如一个企业要破产,你有什么办法?
校际差异的恶性循环
《环球》记者在调查一些重点校的初中新生构成时发现,最终享受稀缺教育资源者,除少数是学业成绩优异的好学生,相当一部分是靠家长或单位的权力、金钱、关系网进来的。
河北省石家庄市一所国有民助中学,教育局按照每个班45名学生的数额进行了电脑摇号,分到该校的学生为360人。但事实上,摇完号不久,各种各样拿条子的人前来,学校因此又多招进400多人。包括单位用高额赞助费买断若干班的集体择校;学校教职工的子弟;获过某些奖项的文体特长生等。
教育专家指出,这些名校一方面享受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而且超过一般学校的高投入,一方面又在收取择校费。难怪有家长说,如今名校对财源的关注已逐渐取代了对生源的关注;对社会关系的关注已取代了对教学关系的关注。
在一些地方,相距不过数百米的普通学校和名校,办学条件却有天壤之别。一位校长说,我们学校一年的经费才100多万,而某重点中学光建一个操场就花了1000多万元,人家学校的合唱团动辄还能赴欧洲参赛,两者根本没法比。因为各方面悬殊太大,进一步导致了优秀师资、学生向少数重点学校集中。
校际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家长的择校热,而择校热的存在又加剧了校际间的差异,并促成了更高潮的择校热。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家长择校的代价就越来越大。
择名校择来了什么
家长们责怪学校不该将孩子分为三六九等;但多数又都不自觉地将学校分门别类,且非重点不读。实指望名师出高徒,但却不知有些事物极必反。
按教育部规定,学校一个班的生源配置为45人到50人,但《环球》记者调查发现,这一规定在很多学校变成一纸空文。对多数重点中小学来说,学校硬件建设已跟不上生源日渐增加的速度,班级臃肿不堪成了它们不可承受之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普通学校却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的困扰。
石家庄市九中有87个初中班,学生人数高达5400多人,有的班达到70多人。该校校长说,学校初一本来打算设20个班,但由于择校生太多,不得不增加到27个。据了解,在一些省重点或县里的好学校,有的班级人数已经突破了80人甚至上百人,上课的感觉和在大学的阶梯教室没分别。有学生戏言,自己都快成相片贴到黑板上了。
由于工作量激增,老师难免粗枝大叶、敷衍了事。课堂原本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有问有答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但那么多学生,如今就算每人轮一次恐怕也得一个月。
过热的名校情结导致的后果还不仅限于此。一项调查显示,安徽省部分择名校而读的学生,在去年的高考中普遍摔了跟头,考试成绩未能如愿。而当年与他们就读于同一母校的同学不少考出了好成绩甚至上了重点大学。
一位择校生这样描述自己的学业之路:我就像一名体质欠佳的长跑运动员,虽然在不懈地努力,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我只能以一名重在参与的运动员身份,挣扎在这没有终点的跑道上。
名校贵为名校,是因为生源好、升学率高、师资力量雄厚,这些因素必须合理配置,综合发生作用。可如今生源优势被金钱优势打破,师生、校舍配比的均衡发生畸形,造成了教师嚷累、家长不满、学生喊挤多方不满。更令人担忧的是,个别学校甚至发生了因过于拥挤而导致教学楼坍塌、学生伤亡事件。
扩大优质资源乃是治本之策
教育专家指出,教育不是纯粹的商品,而是关系到社会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公共品。在义务教育阶段,退化到用价格来衡量教育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教育的产品是人、人的素质,当百年树人的教育要靠金钱明码售价时,恐怕会使育人的本性发生逆转。
择校热并非是死结,治本之策就是走扩大优质资源,走均衡发展之路。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让孩子们都能上好学校,这是家长们的共同梦想。要实现这个梦想、要化解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种种矛盾,只有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这也是基础教育工作一个带根本性的指导思想。
对于愈演愈烈的择校现象,仅仅从改制中找出路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而要在发展中找出路。如专家所言,电脑派位、就近入学、公办改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但是并没有根本解决基础教育内部存在的问题。
注重对教育均衡的关注,在某些层面上又表现为对教育公平、机会均等的关注。对此,辽宁、山东、江苏等地已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将好初中的全部或部分招生指标根据在校生人数按比例分配给附近的各个小学,择优选送,实行社会监督;将重点高中的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各个初中学校,通过生源均衡推进教育发展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消除了名校的过度臃肿现象。
重视规范示范高中建设,大面积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据悉,北京市计划分期建设60所左右规模大、条件好、质量高的示范高中,并通过示范高中建设带动高中教育整体发展,使优质高中招生规模占到年度高中招生总额的70%以上。
走名校兼并薄弱校或改造薄弱校之路,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浙江、江苏通过派遣优秀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和选调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或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示教、挂职,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江苏省启动了加强大中城市薄弱学校建设工程,规定财政投入的教育经费要向薄弱学校倾斜、教师晋升职称职务必须有在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
教育要在科学、公平、有序的竞争中良性发展,不仅需要舆论的正确导向,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指导和有效监督。但愿有一天,家长们不再为择名校而奔走。
美国:亚裔制造择校热
华人医师鲁兵住在离分社比较远的斯坦藤岛,我正在为怎么去他那儿犯难时,他告诉我,周末要送孩子来法拉盛上补习班。于是,我们商定采访地点就在他的面包车里。
鲁医生的孩子正在读高中,周末上补习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由于几乎所有华人子弟都上补习班,几位家长一商量,干脆找一辆面包车,大家轮班接送孩子,这样不至于耽误家长过多时间。坐在鲁医生的面包车里听他讲这些事,我觉得自己不是在纽约,而是在国内。
生意兴隆的补习班
国内外的一些教育专家似乎普遍认为,美国教育最成功的部分是它的研究生教育和大学教育,而基础教育则是最薄弱的环节,美国的一些教育专家甚至用危机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而近年来大批亚裔移民进入美国,给美国社会特别是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为此,在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美国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有了较大举动,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严格的学习要求。教育界还将一些标准化考试引入了中小学,对学生结束某一门课程,毕业和大学录取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这一趋势的带动下,专门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各类补习班应运而生。
在纽约,有着第二中国城之称的皇后区法拉盛,亚裔人口不到4万,但由韩国人和中国人办的各类补习学校却有30多家。在街上随便拦住一个亚裔孩子,恐怕十有八九都上过补习学校。也许是补习学校的功劳,纽约的几所在全市范围内招生的所谓特殊高中里有不少亚裔学生。
目前,亚裔在一些美国名牌大学中的比例远远高于其在人口中的比例,在纽约的一些特殊高中里,亚裔学生几乎占了一半。一些受过良好教育,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社会地位的华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子女比自己更有出息,做人上人;而未能出人头地的华人,则把心血花在下一代身上,指望在子女身上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目标。因此,绝大多数华人在子女的教育上都舍得投资,也肯花时间和心思。学区的好坏是一些华人购房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他们宁愿在其他方面节省,也不惜花高价在好学区置下房产,好让自己的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而一些来美国时间不长,经济实力尚不雄厚的新移民,就想出了借用在好学区的朋友的地址让孩子跨学区上学的变通办法。但是,此类事情一多,难免引起学校当局的警觉。过去只要学生家长提供可证明住址的电费单据就可入学,而现在校方还会派人登门调查。
好高中的学生未必都上好大学
然而,并非所有上了特殊高中的孩子都可以进入名牌大学,一些亚裔学生主要是靠着数学成绩好进入这些特殊高中,但终因英文程度不够而跟不上功课。有些孩子因此情绪低落,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法拉盛一所补习学校的负责人指出,美国每所高中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比例没有太大差别,并不见得好高中的学生就都能上好大学,因为美国大学在录取时,并不是只看学习成绩,课外活动表现也非常重要。很多不重视课外活动的亚裔学生在申请大学时就受到影响。
最不幸的是那些在补习学校里度过了高中时代的所有周末,却未能进特殊高中、更没能进名牌大学的孩子。现在一家托儿中心工作的杰斯就是一个例子。她4年级时就被送进补习学校,让父母花了很多钱,最终还是没能实现父母的期望。杰斯说:其实补习学校并非适合所有人,进特殊高中也不见得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她希望其他亚裔父母不要像她的父母那样,只知道把孩子送进补习学校,一味要求孩子上好高中、好大学。
希望自己的子女上一所好学校,这对家长来说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有一些美国人每年交上数千美元的学费让自己的孩子择校上学的,前提是这些学校尚有名额接纳,但这类事情并不普遍,据一些教育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心目中,一定要上名校出人头地的意识并不强,美国的家长一般不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而是让子女自己做出选择,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此外,美国丰富的教育资源,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也为美国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像许多亚洲国家那样学生的一次考试就可能对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大学理事会国际司副司长任长慧博士在接受《环球》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亚裔人士希望通过教育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融入主流社会,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但是亚裔家长应当考虑自己孩子的具体条件,坦然接受他们自己作出的选择,并为他们提供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各种渠道,人才并不仅仅出自好学区的好学校和名牌大学。
公立学校还是多数人的选择
在美国,义务教育的范围是从学前班到12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三)。绝大多数的幼儿园都是私立的,每月须交数百到上千美元的托儿费,但由公立学校开办的学前班是免费的。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都免收学费,因此如果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公立学校读中小学,每月的花销很有限。
第6篇 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10大专业排行榜调查报告
恢复高考32年来,经济管理专业始终是状元的最爱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教授分析指出,这种选择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从个人的角度都是不利的,而且远远超出了社会对于顶级经管人才的容纳度。尽管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作为高考的状元永远是精英教育的受益者,人们有理由对这些高考状元提出更高的要求,古今中外皆莫例外。这些人应该努力成为民族的楷模,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遗憾的是,据不完全统计,选择经济管理专业更多的是个人的预期收益,而非专业的预期贡献!
试问这么多优秀人才扎堆经济管理专业,是兴趣使然还是市场经济驱动?答案不言而喻!如果绝大多数高考状元抱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心态,无论于己,还是于国于民都是不利的:就个体而言,几近于变相自杀、对国家而言,颇有点暴殄天物。对于高考状元来说,应该具有立志、苦读、敬业、报国四种优秀品质,这是人们对高考状元的普遍期望,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状元应该有这样的抱负、志趣和雄心。
大学扩招10年来,经管类专业一枝独秀,数理化重现往日魅力
第7篇 教育调查报告——高考调查
为了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现在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学习各种特长,来为他们的高考加分。参加高考,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是每个高中生的心愿,针对他们高考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主要是想要了解艺术类考生他们报考艺术类考试的原因,他们高考的学习时间,面对高考的精神状态,高考后的心愿。
高三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生涯中最苦的时光,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甚至吃饭,上厕所都在想着一道题的解法。虽然在农村孩子打工赚钱还是很普遍,但是随着农村家庭条件的好转,许多家长还是希望他们的孩子多上几年大学,多学点知识,不要再从事他们现在所从事的体力劳动。现在的很多学生还是希望通过高考考一个好点的学校走出农村。
普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是艺术生,他们一般在高一或者高二就开始参加各种训练,他们包括体育生,美术生,声乐生,器乐生和舞蹈生。他们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要比普生少很多,同时他们考试的分数相对应的要比普生低很多,所以很多普通高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艺术生,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比例。这使一些普通中学成为培养高考生的艺术学校。
艺术类考生大多数都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比较差,如果仅仅依靠文化课参加高考他们靠上好大学的概率几乎为零。他们之所以报艺术类的专业,全是因为要考一个好的大学的愿望,当然还有一部分社会原因,现在社会的大的趋势是艺术考生正在逐步的增多,很多的学校都在鼓励学生学习特长以增加本学校的升学率,还有很多学生跟风学习特长。在这大环境下一些普通的中学成了艺术考生的天地。
艺术类考生由于需要的文化课的成绩相对较低,所以他们的学习时间比普通生相对的要少,他们在高一高二就开始接受训练,上课时间比普通学生要少,但是学校一般也会在假期给艺术考生补习专业和文化课,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文化课成绩。但是他们的学习状态一般不是很好,总是认为自己有依赖。在高三上半学期,一些专业的考生还会去专业的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训练,虽然也会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但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却差强人意。在联考过后,考生们恢复了和普生一样的学习状态,但是他们由于有专业课的成绩,需要的文化课成绩比较的低,他们学习的状态不如普生学习的状态好。学习的时间的分配明显没有普生那么的紧张,下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走出教室去透气,在放学后也很少看见学生留下来学习的身影。
艺术类考生面对高考的精神状态非常的好,总是在校园中看见高三学生休闲娱乐的身影,他们没有一般考生那么大的压力。他们平时的娱乐活动比较的多,经常看见高三的学生在课下参加打羽毛球等活动。学生的心态都比较的好,不会为了考试的分数等而失眠,也不会因为心里的压力等和同学发生冲突矛盾。他们一般都没什么压力,都在很好的享受他们高考前的生活。
而同学们面对我的高考后的愿望的时候,大家都很健谈。很多同学的第一个愿望都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把因为高考而失去的睡眠补回来。很多学生都想在高考后去进行旅行,虽然他们的心态太好但是还是比平时紧张,他们想要好好的放松心情。我的学生想要去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认为高中的学习使他们失去了很多的自由时间,他们要补回来。一些学生学生想打工挣钱,对了自己的大学挣学费等。他们的愿望一般都是围绕放松身心而进行的,在进过紧张的学习后都想好好的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