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国企调查报告浙江(11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30

国企调查报告浙江

第1篇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正式发布,4月24日将在北京举办'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论坛暨调查成果发布会'.

__年8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举办了'__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于__年8月开始,截止于11月底,有近15000余家企业参与调查,由于统计对数据要求较严格,最后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为1883份,从有效样本地域分布看,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省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组织众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通过对参与调查企业的有效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和系统分析之后,完成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按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模块,分为制度建设、岗位管理、人员招聘、绩效管理、员工培训、薪酬福利、社会保障、高层管理人员等八个部分。 现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各部分的摘要汇总如下:

制度建设现状

内容摘要:通过对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总体情况、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状况及建设途径分析,并对不同背景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差异比较,认为中国企业在'人的管理'方面还处在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时期,强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尤其?quot;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不同背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差异明显。

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内容摘要:我国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差异明显。国内企业基本上是每100名员工配置1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越多。

岗位管理现状

内容摘要:我国企业对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管理规范化的态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进行过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调整,且主要以小范围的局部调整为主。企业岗位分析的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薪酬设计和人员岗位调整等领域。企业对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的认同感高度一致。不同背景企业岗位管理情况存在一定差别。

劳动用工招聘现状

内容提要: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企业发布劳动用工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面试是企业录用人员必不可少的环节。大部分企业已有能进能出用人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小企业、建筑企业、批发零售餐饮企业用工市场化程度高,但亟需加强劳动用工制度建设并认真执行劳动法规;西部企业弱于制度建设,中部企业弱于制度执行。企业上市促进了其劳动用工的规范化和市场化。

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内容摘要: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我国企业必须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奖金分配'和'调薪'.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是大部分企业实施人员绩效考核必备工作。国有企业尤其是金融业、水电煤气业、交通仓储邮政业等行业建立考核制度和实施考核的面较广,但执行不力,考核实施效果一般。企业规模越大,人员绩效考核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管理相对较好。中小型企业人员绩效考核效果差于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上市促进了企业提高人员绩效管理水平。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内容摘要:通过对国内不同背景企业员工培训状况的问卷调查和有效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仍处于不稳定和低水平状态,培训工作的效益难以体现;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较低,现有的培训脱离实际,有待反省企业培训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薪酬管理现状

内容摘要:我国大部分企业员工对薪酬表示满意;大部分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实行分类管理,技术、销售及其它人员薪酬结构各不相同;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是虚拟股票;多数企业人均月收入在800~2500元之间,多数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30%以下;企业一般参照同类企业经验数据和本企业历史水平确定工资标准。

相关社会保障现状

内容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政策环境,调查发现,各类社会保险企业参险率和离退休职工管理社会化率总体上离广泛覆盖的目标还有差距,而且不同类型企业间的差别很大。需要深化改革,加强执法和监督,为企业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也要提高认识,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本投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企业高层人员管理现状

内容摘要:我国企业董事会的决策作用明显增强,但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产生的主要方式还是由上级或行业机构任命;企业高管薪酬收入多元化,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建立了长期激励计划,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企业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尚需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报酬激励机制的创新。《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是目前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调查成果,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为中国企业今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人事政策方针的制定进一步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该项成果在我国尚属首次,调查报告成果已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关注。鉴于中央高

度重视国家人才战略及有关的制度建设和政策问题,为了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共同探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问题,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承办,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协办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论坛暨调查成果发布会'定于__年4月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组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及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就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大政策、人事制度改革与政策动向、劳动保障与就业政策动向、当前人才工作的现状及政策取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与建设等进行专题研讨,并发布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成果。

第2篇 2023调查报告:数字化成为德国企业最大挑战

这份调查针对德国505家企业高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70%的受访者认为数字化给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同样有70%的受访者表示,人才难觅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阻力。相比之下,将政治因素、融资条件、行业竞争、国内外需求等视为挑战的德国受访企业高管均不足半数。

尽管如此,仍有86%受访者认为数字化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大于风险,这一比例在员工超过500人的受访大型企业中甚至达到99%。

数字化如今已进入各行各业,甚至带来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统计数据显示,已有55%的企业因数字化而出现商业模式改变。对此,bitkom主席迪特尔肯普夫表示,如果数字化改变了商业模式,企业就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否则迟早会退出市场。

对于数字化,73%的受访德国企业持开放态度;但在员工数量20人至49人的小型企业中,对数字化持开放态度的受访企业仅占56%。

至于如何在数字化变革中实现发展,39%的受访企业高管表示已对此制定了全面的核心战略,24%的受访者表示已在某一领域制定了相关战略,而37%的受访者表示并未制定任何数字化战略。

调查显示,许多受访者认为企业的竞争环境已因数字化变革而改变。48%的受访者表示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的竞争者已跻身他们的市场;25%的受访者表示率先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本行业竞争对手已经领先。

第3篇 北京青年大型调查报告:国企青年稳定是红利 发展费思量

在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工作的佟洁,是个1986年出生的北京大男孩,出生在西城,目前住在东城亲戚的房子里。那是个10平方米的平房,住在那里是因为班车能路过。他报名参加了自住房摇号,但不知道摇号能否摇到自己头上,最大的压力就是在房子上。

收入行业差异大,住房压力大

团北京市委选调75名企业团干部和10名专家团队组成调研组,从北京市人保局社保中心提供的养老保险缴费人员数据库中进行抽样,完成了此次调研。

但是,刘水目前最大的苦恼是缺乏私人空间,毕业3年了还住在单身宿舍,感觉不太好,毕竟不同于学生时代。她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多的个人空间,但收入还不足以支持她去租更大的房子或者买房,现在的年龄不到30岁,又不够资格申请公租房。

工作稳定是最大吸引力

北京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团总支书记陈佳丽的想法也印证了这一调研结果。

1984年出生的陈佳丽是北京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第九水厂上班。陈佳丽两年前结婚,她说自己和老公一直持续啃老的状态:平时跟双方父母住在一起,因为跟父母一起住方便照顾孩子,小两口也负担不起房价,所以也没有单独买房的打算。

陈佳丽每月收入3500元左右,习惯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未来10年内都没有换工作的打算。她认为稳定性对于女性更加重要。

调研报告同时显示,如果有机会再次择业,中央机关企事业单位仍是北京市属国企青年的第一选择。

一直以来,国企青年背负着高收入等光环,但从调研看,当前北京市国企青年收入较中央企业青年收入低,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也低于非公青年,导致职业前景、职业声望、社会地位得分较低,职业满意度不高。

但是,市属国企青年由于北京户籍比例高,无需买房或可以更多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充分利用住房政策,自购房的比例为40%,高于非公企业青年20.9%的自购房比例。市属国企青年合租比例20.3%,也远低于非公企业青年34.2%的比例。53%的市属国企青年近3年来没有搬过家,平均搬家次数0.97次远低于非公的1.3次。

调研组织者认为,综合来看,市属国企青年在住房开支、居住稳定性和环境上稍优于非公企业青年。

发展的困惑

刘铭涛是北京地铁运营四分公司南邵战区值班站长,最初到站区工作的时候是一名中控员,刚刚工作时的一次经历让他记忆犹新。

那天我们是夜班,当天晚上7点多,高峰刚过,发生了一个倒叉故障。当控制台显示倒叉故障后,刘铭涛感觉大脑一片空白,加上自己紧张,心里素质那时候不是特别好,处理的过程中有些小瑕疵,致使列车有几趟晚点。

这次经历,让刘铭涛开始钻研学习业务,并取得北京市地铁技能大赛的第一名。随着不断努力,刘铭涛从技术主管升职为值班站长,工资也在原来3000多元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刘铭涛的工作时间长,尤其是在冬天气温下降,客流量增加的时候,他每天站立的时间超过了十几个小时。

根据团北京市委的调研报告,北京市属国企青年群体中,92.7%是工作在一线的办事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安全运行保障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青年平均每天工作8.7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3.9小时,但平均每天用于通勤的时间为2.16小时,每周学习时间平均仅为3.05小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互联网技术融合应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都给国企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对国企青年的成长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团北京市委建议,建立京津冀三地青年技能人才交流成长机制,构筑国企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体系,联合北京、河北、天津共青团,协同推进活动开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第4篇 中国企业家2023调查报告:聚焦企业创新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对增速下行的压力和转型升级的挑战,亟待激发新的强大动力。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6日发布的《2023 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聚焦企业创新的现状与未来,探寻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创新驱动正从国家战略变成企业行动

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发展动力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关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说,要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充分了解企业创新的现状、环境、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态势。为此,把2023 中国企业家调查报告的主题确定为企业创新发展。

创新,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而投入,支撑起创新的力度和强度。从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这一衡量创新的核心指标看,我国企业创新投入近年来连续上升,创新驱动正在从国家战略变成企业实实在在的行动。

调查显示,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2023年的4.7%上升到2023年的6.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最高,年度平均值为17.6%,这些年来it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如日中天,原因正是在此。

资金和人才俱备,共同托举起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快提升。选择企业内部开发为主要新产品开发方式的企业比重,从2000年的48.9%大幅上升至2023年的84.1%,表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在过去15年间得到了快速提升。同时,支持企业创新的国内高校院所、技术交易市场和企业间合作研发机制也取得了明显进步。

对企业而言创新最关键的是要见成效。调查显示,创新的确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调查分析发现,前一年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创新人才意愿的企业,其第二年的盈利状况显著好于前一年调查中表示没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创新人才意愿的企业;有创新意愿的企业比没有创新意愿的企业,在下一年度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上高约2.5%至6.1%。

企业创新仍受人才环境等重重制约

企业创新的积极进展,让人们看到新常态下新动力正在生成。然而,无论是网上热议的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事件,还是业内关注的德国工业4.0浪潮,都提醒我们,中国企业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动力澎湃,必须付出更多努力。

调查显示,在整体状况趋好的前提下,我国企业创新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创新人才短缺、创新资金来源单一、创新环境不完善、企业家创新动力不足等。

经济下行压力虽然对转型升级有较强的倒逼作用,但也使得企业投资更加谨慎。调查显示,在当前三期叠加和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背景下,企业对增加创新投入持谨慎态度。关于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贵企业计划未来一年采取哪些措施这一问题,调查显示,与往年相比,2023年企业计划未来一年将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意愿有所下降,而更新设备的意愿则处于最近七年的中间水平。

政府简政放权加大支持将促进企业创新

新常态亟待靠创新来增强新动力,而经济增速下行和企业困难加大又使企业家创新投入更加谨慎。如何破解难题、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跃?

调查分析表明,政府简政放权和为企业提供创新所需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等支持,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企业未来创新意愿。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要想让企业迸发出更多的自主创新,政府自身改革是关键一招。围绕企业家们认为妨碍创新的外部环境因素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更公平的经营环境、更明确的市场主体权益、更透明的信用机制和更高效的法治环境。

调查显示,政府简政放权的各项措施整体上都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呈正相关关系。例如,继续放宽市场准入与增强企业未来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意愿都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坚决纠正妨碍竞争的规定与增强企业未来引进人才意愿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企业未来更新设备意愿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虽然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比2000年和2023年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随着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实施,国家创新体系逐步得以建立发展,支持了企业创新取得明显进步,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要解决我国企业创新资金过于依赖自有资金,银行资金、股市筹资、企业债券、风险投资比重明显偏低的突出问题,需要政府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调查分析显示,政府尽快出台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能够为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和人才投资提供巨大的支撑。

比资金更宝贵的是信心。创新是企业和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也反映了企业家的信心。调查分析表明,越认同愿意做实业的企业家越来越少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引进创新人才的可能性越低;越认同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愿意做企业家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可能性越高。由此可见,政府采取综合措施增强实体经济的信心,弘扬企业家精神,才能为未来企业创新奠定扎实的基础。

企业家在意识到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期待政府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热情,弘扬企业家精神,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说,令人欣喜的是,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要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并强调要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话语权、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等,这对于推动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5篇 2023年四季度全国企业景气调查报告

三季度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企业家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继续看好。 企业景气指数小幅上扬 三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2,在二季度创下新高的基础上又提高1.5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5.5点,表明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状况继续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1.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景气指数为118.5,比二季度提高2.9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3.2点;联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景气指数小幅上扬,分别比二季度提高0.7、1.7和5.5点;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景气指数则分别比二季度分别下调4.2、8.7、1.7和0.9点。 2.工业企业景气指数连续四个季度居各行业之首 景气指数为127.5,比二季度略有提高,比上年同期提高17.6点;建筑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景气指数由二季度的102.0上升至111.5,上升9.5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与二季度基本持平;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景气指数为118.3,比二季度提高5.4点,达到今年新高;房地产业继续平稳增长,景气指数为121.0,比二季度提高2.5点;社会服务业景气指数则由二季度的112.3回调至105.8。 受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扬的影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运行情况良好,景气指数高达186.3,与二季度持平;石油加工及炼焦业、能源和材料批发业企业景气指数分别比二季度提高12.4和17.8点。 3. 大型企业景气继续在高位攀升 景气指数为146.5,比二季度提高3.7点;中型企业在二季度首次进入景气区间后,三季度小幅回调,仍在景气区间,景气指数为103.2;小型企业则继续在景气临界值下方附近徘徊。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间的景气差距有所扩大。 4.国家重点企业、上市公司、国家试点企业集团成员企业和乡镇企业等特定企业群体的企业景气指数仍明显高于各类企业平均水平 景气指数分别为156.0、155.8、140.4和13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33点。其中,国家重点企业和上市公司分别比二季度上升5.0和1.9点,国家试点企业集团成员和乡镇企业景气指数则分别下调5.0和2.0点。 5.东部地区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为133.4,比二季度提高2.7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14.9和107.4,与二季度基本持平。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所加大。 6.企业总体运行质量状况继续改善 三季度,企业生产和销售平稳,产品库存有所下降,税后利润继续提高。 (1)企业生产平稳 企业生产景气指数125.9,虽比二季度小幅下调1.8点,但仍比上年同期提高16.5点。其中,工业生产景气指数127.6,比二季度下调4.2点,但比上年同期提高17.0点;建筑业生产继续强劲增长,生产景气指数为132.9点,提高10.2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企业生产平稳上升,生产景气指数为140.2,提高2.8点。 (2)产品订货基本持平 工业产品订货景气指数为108.6,比二季度回调0.7点,比上年同期提高7.3点;建筑业承包工程合同景气指数为106.2,比二季度下调2.8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3.6点。 (3)产品销售适量调整 工业产品销售景气指数为126.8,比二季度下调3.5点,但比上年同期提高17.9点;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商品销售景气指数为107.8,与二季度基本持平,比上年同期提高13.8点。 (4)企业库存继续下降 工业产成品库存景气指数为115.2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6点;房地产业空置商品房景气指数为152.4,比上年同期提高19.3点;但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商品库存有所上升,景气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8.1点。 (5)税后利润普遍增长 继二季度首次进入景气区间后,三季度又有所提高,景气指数达到105.0,分别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3.0和20.5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各行业企业税后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二季度相比,除社会服务业下降9.4点外,其他行业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建筑业企业,其税后利润景气指数由二季度的79.5上升至100.9,是近年来首次进入景气区间。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景气指数在二季度首次进入景气区间后,三季度继续稳定在景气区间。 (6)企业用工状况继续改善 三季度企业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为88.8,比二季度提高0.8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5.5点。其中建筑业企业劳动力需求继续增加,景气指数为110.0,分别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2.6和20.7点。 展望四季度,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预计企业景气指数将为126.0,并将呈现出各行业全面增长的势头;企业总体运行质量将继续得到改善,税后利润景气指数将达到近年最好水平,企业整体景气状况继续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企业家信心继续增强 三季度,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发展信心继续增强,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6.9,比二季度提高1.9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3.2点,连续三个季度创下近年最好水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攀升。 1.各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均小幅波动 工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小幅上扬,分别为122.0、103.6和126.9,比二季度上升3.0、3.0和4.4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建筑业和社会服务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18.3、98.7和112.2,比二季度下降1.3、1.7和4.1点,建筑业企业家信心指数由景气区间回落至不景气区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各行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均呈明显上扬之势,升幅为9-27点。 2.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对宏观经济信心持续走强 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3.9,分别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4.4和23.8点,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的上升趋势,也创下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的新高。 其他各种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均有小幅调整。与二季度相比,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上扬0.6和3.8点;集体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

澳台商投资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则分别比二季度下降2.9、2.1、2.0、0.5和0.8点。 3.大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提升 大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3.3,分别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4.7和34.2点;中、小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04.9和102.7,继续在景气区间小幅调整。 4.国家重点企业等特定企业群体的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发展信心充足 国家重点企业、上市公司、乡镇企业和国家试点企业集团成员等特定企业群体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46.1、142.7、134.9和131.6,继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状态。 企业家信心的持续上升,也增强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信心。三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升至115.9,比二季度上升4.4点,比上年同期上升11.3点。并显现出:一是国民经济六大行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全部步入景气区间,并且呈现出各行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普遍上扬的良好势头;二是非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上升幅度首次超过国有企业。 企业景气调查资料显示,企业家大都认为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上升,预计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将达118左右。 成本费用增加、流动资金不足仍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 1.企业成本费用继续上升 三季度,企业成本费用景气指数进一步下滑为82.7,比近年最低水平的二季度又下降2.3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5.5点。其中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景气指数为87.3,比上年同期下降16.0点;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成本景气指数为71.4,比上年同期下降17.4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企业营业成本景气指数为57.3,比上年同期下降20.4点;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企业经营费用景气指数为88.0,比上年同期下降9.2点;社会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景气指数为72.4,比上年同期下降6.2点。 2.企业流动资金依旧不足 三季度,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69.2,与二季度相比略有小幅提高,但依然停滞在较低的水平上。其中,建筑业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降到今年以来的最低点,三分之二的企业认为流动资金不足,景气指数仅为41.3,比二季度下降1.3点;其他各行业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虽比二季度有所提高,但也只维持在67.0—73.0之间。 3.建筑业企业货款拖欠继续恶化 三季度,在各行业企业货款拖欠普遍好转的情况下,建筑业企业则呈继续恶化之势,44.7%的企业认为应收未收货款继续增加,11.7%的企业认为应收未收货款有所减少,建筑企业企业货款拖欠景气指数仅为67.0,比二季度又下降1点。 从三季度企业景气调查看,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小幅攀升,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景气指数也都处于较为良好的发展状态,企业整体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行业企业税后利润普遍上升,国民经济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增长势头,经济景气回升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从预计指标上看,四季度国民经济将继续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全年经济状况明显好于上年,并将呈现出国民经济各行业全面增长的态势。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取决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因此,政府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加快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增长。同时采取多种手段压缩过剩生产能力、淘汰落后产品,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6篇 中国企业家调查报告

探寻新常态下新动力

——2023 中国企业家调查报告聚焦企业创新

盔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对增速下行的压力和转型升级的挑战,亟待激发新的强大动力。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6日发布的《2023 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聚焦企业创新的现状与未来,探寻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创新驱动正从国家战略变成企业行动

“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发展动力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关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说,要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充分了解企业创新的现状、环境、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态势。为此,把2023 中国企业家调查报告的主题确定为企业创新发展。

通过2023年八、九月间进行的、涵盖我国2400多家不同类型企业的科学分层抽样调查,2023中国企业家调查报告得出这样的基本判断:我国企业整体上的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并通过创新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

创新,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而投入,支撑起创新的力度和强度。从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这一衡量创新的核心指标看,我国企业创新投入近年来连续上升,创新驱动正在从国家战略变成企业实实在在的行动。

调查显示,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2023年的4.7%上升到2023年的6.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最高,年度平均值为17.6%,这些年来it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如日中天,原因正是在此。

创新不仅是资金投入,更离不开人才支撑。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大学生员工比重从2023年的14.9%上升到2023年的25%,上升了10.1个百分点,这表明近年来企业员工的学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研发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比重2023年已经达到了10.2%。

资金和人才俱备,共同托举起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快提升。选择企业内部开发为主要新产品开发方式的企业比重,从2023年的48.9%大幅上升至2023年的84.1%,表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在过去2023年间得到了快速提升。同时,支持企业创新的国内高校院所、技术交易市场和企业间合作研发机制也取得了明显进步。

对企业而言创新最关键的是要见成效。调查显示,创新的确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调查分析发现,前一年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创新人才意愿的企业,其第二年的盈利状况显著好于前一年调查中表示没有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创新人才意愿的企业;有创新意愿的企业比没有创新意愿的企业,在下一年度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上高约2.5%至6.1%。

企业创新仍受人才环境等重重制约

企业创新的积极进展,让人们看到新常态下新动力正在生成。然而,无论是网上热议的“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事件,还是业内关注的德国“工业4.0”浪潮,都提醒我们,中国企业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动力澎湃,必须付出更多努力。

调查显示,在整体状况趋好的前提下,我国企业创新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创新人才短缺、创新资金来源单一、创新环境不完善、企业家创新动力不足等。

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源泉,然而目前创新人才缺乏成为制约企业创新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显示,2023年60.7%的企业家认为企业创新人才缺乏,位列妨碍创新工作的各项因素之首,比第二位高出近20个百分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企业创新存在着人才不匹配问题。例如,虽然制造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2023年为5.9%)在所有行业中位于中上游水平,但制造业大学生员工比重(2023年为18.7%)却位列所有行业倒数第二位。报告分析指出,创新研发投入的强劲增长和创新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有可能使得我国制造业的创新缺乏可持续的动力。制造业如何吸引、培养、储备创新人才,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调查显示,企业对良好外部创新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集中体现在企业家认为“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的比例从2023年的36.8%上升到2023年的41.3%,认为“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从24.7%上升到40.2%。

随着国家和企业的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对创新的困扰有所下降,但也存在着资金来源过于单一的问题。调查显示,依靠自有资金投入进行创新的企业从2023年的84.7%上升到2023年的90.8%,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创新的企业从2023年的58.1%下降到2023年的41.6%。

经济下行压力虽然对转型升级有较强的倒逼作用,但也使得企业投资更加谨慎。调查显示,在当前“三期叠加”和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背景下,企业对增加创新投入持谨慎态度。关于“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贵企业计划未来一年采取哪些措施”这一问题,调查显示,与往年相比,2023年企业计划未来一年将“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意愿有所下降,而“更新设备”的意愿则处于最近七年的中间水平。

政府简政放权加大支持将促进企业创新

新常态亟待靠创新来增强新动力,而经济增速下行和企业困难加大又使企业家创新投入更加谨慎。如何破解难题、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跃?

调查分析表明,政府简政放权和为企业提供创新所需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等支持,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企业未来创新意愿。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要想让企业迸发出更多的自主创新,政府自身改革是“关键一招”。围绕企业家们认为妨碍创新的外部环境因素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更公平的经营环境、更明确的市场主体权益、更透明的信用机制和更高效的法治环境。

调查显示,政府简政放权的各项措施整体上都与企业未来创新意愿呈正相关关系。例如,“继续放宽市场准入”与增强企业未来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意愿都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坚决纠正妨碍竞争的规定”与增强企业未来引进人才意愿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企业未来更新设备意愿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虽然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比2023年和2023年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随着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实施,国家创新体系逐步得以建立发展,支持了企业创新取得明显进步,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要解决我国企业创新资金过于依赖自有资金,银行资金、股市筹资、企业债券、风险投资比重明显偏低的突出问题,需要政府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调查分析显示,政府尽快出台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能够为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和人才投资提供巨大的支撑。

比资金更宝贵的是信心。创新是企业和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也反映了企业家的信心。调查分析表明,越认同“愿意做实业的企业家越来越少”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引进创新人才的可能性越低;越认同“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愿意做企业家”这一说法的企业家,未来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可能性越高。由此可见,政府采取综合措施增强实体经济的信心,弘扬企业家精神,才能为未来企业创新奠定扎实的基础。

“企业家在意识到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期待政府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热情,弘扬企业家精神,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说,“令人欣喜的是,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要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并强调要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话语权、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等,这对于推动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自1993年成立以来,遵循“长期、客观、高效、无偿”的工作原则,坚持进行每年一度的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样本选取方面,以全国范围内的企业为调查总体,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按照企业的行业、规模分布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每年回收问卷数量介于2400至5900份之间。调查问卷大多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填答,保证了回收问卷的质量。

第7篇 2023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

近日,《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__“一带一路”版》发布。调查显示,中国企业“走出去”前景广阔,企业海外形象总体较好,“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受访民众普遍看好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大多数受访民众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将给本国经济带来好处。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局长、新闻中心主任卢卫东表示,截至__年底,共有107家中央企业在境外设立了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建议中央企业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模范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提升质量信用品牌服务,重视、塑造和展示良好的企业海外形象。

报告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受访者对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公共关系、本土化、透明度和合规性方面的表现给予了认可。其中,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三个与中国经贸往来较多的周边国家受访民众对中国企业的评价最高。

中国企业形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海外受访者不清楚中国企业在本国的表现;而在新加坡、土耳其、荷兰、意大利等国,对中国企业形象的整体认可度偏低,特别是对中国企业在环境保护、危机事件处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表现仍有不少质疑声音。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相关国家中,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总体评价最高,分别有69.5%和65%受访者认可中国企业表现。土耳其和荷兰受访者对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认可度略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相关国家中,印度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总体评价最高,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埃及和意大利受访者评价相比印度略低,评价最低的是新加坡。

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各子维度中,基础设施建设获得的好评度较高,而环境保护得分相对较低。此外,受访者普遍认可中国企业在维护企业形象方面的表现,认为企业在建立长期公关机制方面仍需努力。

在针对中国企业本土化表现的调查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企业在品牌本土化方面有较高的评价,但对雇佣本地员工和采购本地原材料方面评价较低。

本次调查范围为“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相关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土耳其、荷兰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相关国家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埃及、意大利等,每个国家样本不少于100人,共计1493人。

第8篇 2023中国企业邮件营销趋势与roi的调查报告

focussend发布了__整个年度的邮件营销趋势与roi调查报告,报告于__年12月25日-__年1月25日通过发放以及回收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此次调查仅限于在线调查模式,主要通过edm、微博、微信、im工具等方式。面向企业的高管、市场公关和edm 相关执行人员,此次调查累计回收1254 份有效调查问卷。

__年我们研究发现了一下几点趋势,并根据这些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些建议:

从企业决策管理层对邮件营销的态度来看,无论是__年还是__年均有超过7成的企业管理层认为邮件营销是重要的;

62.92%的企业在使用电子邮件作为网络营销工具,使用比例仅次于微信的63.64%,居于第二;然而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行业对邮件营销的使用程度最高,占据87.23%;

在未来的12个月中,36.12%的受访者表示将增加对电子邮件的利用,与网络广告、搜索引擎增加比例相当,半数以上的企业会增加微信的使用频率;

虽然超过4成企业的花费在5万元以下,但__年百万级以上邮件营销花费的企业增加了3.46%;并有超过7成的企业管理层认为邮件营销是重要的;

企业进行邮件营销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客户关系(70.81%)、提升品牌知名度(64.83%)和获取新用户(58.37%);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对邮件营销来获取新用户这点相当倚重,比例达到61.7%;

数据细分(48.80%)以及发送个性化邮件(39.23%)是企业营销邮件目前面临的一大课题,此外还有关于智能化(47.13%)和邮件内容吸引人(41.15%)方面也令企业颇为困扰;

从影响未来邮件营销的新变化来看,71.53%企业认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社交媒体在未来对邮件营销会有影响;

从企业邮件营销roi比例来看,40.91%企业反馈邮件营销的roi比例集中在10%-49%区间,39.71%企业邮件营销的roi小于10%。外资企业邮件营销roi相对更高,roi在75%以上的比例达到11.48%。

第9篇 2000年三季度全国企业景气调查报告

三季度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企业家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继续看好。 企业景气指数小幅上扬 三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2,在二季度创下新高的基础上又提高1.5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5.5点,表明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状况继续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1.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景气指数为118.5,比二季度提高2.9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3.2点;联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景气指数小幅上扬,分别比二季度提高0.

7、1.7和5.5点;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景气指数则分别比二季度分别下调4.

2、8.

7、1.7和0.9点。 2.工业企业景气指数连续四个季度居各行业之首 景气指数为127.5,比二季度略有提高,比上年同期提高17.6点;建筑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景气指数由二季度的102.0上升至111.5,上升9.5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与二季度基本持平;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景气指数为118.3,比二季度提高5.4点,达到今年新高;房地产业继续平稳增长,景气指数为121.0,比二季度提高2.5点;社会服务业景气指数则由二季度的112.3回调至105.8。

受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扬的影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运行情况良好,景气指数高达186.3,与二季度持平;石油加工及炼焦业、能源和材料批发业企业景气指数分别比二季度提高12.4和17.8点。 3. 大型企业景气继续在高位攀升 景气指数为146.5,比二季度提高3.7点;中型企业在二季度首次进入景气区间后,三季度小幅回调,仍在景气区间,景气指数为103.2;小型企业则继续在景气临界值下方附近徘徊。

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间的景气差距有所扩大。 4.国家重点企业、上市公司、国家试点企业集团成员企业和乡镇企业等特定企业群体的企业景气指数仍明显高于各类企业平均水平 景气指数分别为156.0、155.

8、140.4和13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33点。其中,国家重点企业和上市公司分别比二季度上升5.0和1.9点,国家试点企业集团成员和乡镇企业景气指数则分别下调5.0和2.0点。

5.东部地区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为133.4,比二季度提高2.7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14.9和107.4,与二季度基本持平。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所加大。

6.企业总体运行质量状况继续改善 三季度,企业生产和销售平稳,产品库存有所下降,税后利润继续提高。

(1)企业生产平稳 企业生产景气指数125.9,虽比二季度小幅下调1.8点,但仍比上年同期提高16.5点。其中,工业生产景气指数127.6,比二季度下调4.2点,但比上年同期提高17.0点;建筑业生产继续强劲增长,生产景气指数为132.9点,提高10.2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企业生产平稳上升,生产景气指数为140.2,提高2.8点。

(2)产品订货基本持平 工业产品订货景气指数为108.6,比二季度回调0p; 3.大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提升 大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3.3,分别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4.7和34.2点;中、小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04.9和102.7,继续在景气区间小幅调整。 4.国家重点企业等特定企业群体的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发展信心充足 国家重点企业、上市公司、乡镇企业和国家试点企业集团成员等特定企业群体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46.

1、142.

7、134.9和131.6,继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状态。 企业家信心的持续上升,也增强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信心。

三季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升至115.9,比二季度上升4.4点,比上年同期上升11.3点。并显现出:一是国民经济六大行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全部步入景气区间,并且呈现出各行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普遍上扬的良好势头;二是非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上升幅度首次超过国有企业。

企业景气调查资料显示,企业家大都认为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上升,预计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将达118左右。 成本费用增加、流动资金不足仍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 1.企业成本费用继续上升 三季度,企业成本费用景气指数进一步下滑为82.7,比近年最低水平的二季度又下降2.3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5.5点。

其中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景气指数为87.3,比上年同期下降16.0点;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成本景气指数为71.4,比上年同期下降17.4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企业营业成本景气指数为57.3,比上年同期下降20.4点;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企业经营费用景气指数为88.0,比上年同期下降9.2点;社会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景气指数为72.4,比上年同期下降6.2点。 2.企业流动资金依旧不足 三季度,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69.2,与二季度相比略有小幅提高,但依然停滞在较低的水平上。

其中,建筑业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降到今年以来的最低点,三分之二的企业认为流动资金不足,景气指数仅为41.3,比二季度下降1.3点;其他各行业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虽比二季度有所提高,但也只维持在67.0—73.0之间。 3.建筑业企业货款拖欠继续恶化 三季度,在各行业企业货款拖欠普遍好转的情况下,建筑业企业则呈继续恶化之势,44.7%的企业认为应收未收货款继续增加,11.7%的企业认为应收未收货款有所减少,建筑企业企业货款拖欠景气指数仅为67.0,比二季度又下降1点。

从三季度企业景气调查看,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小幅攀升,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景气指数也都处于较为良好的发展状态,企业整体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行业企业税后利润普遍上升,国民经济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增长势头,经济景气回升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从预计指标上看,四季度国民经济将继续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全年经济状况明显好于上年,并将呈现出国民经济各行业全面增长的态势。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取决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

因此,政府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加快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增长。同时采取多种手段压缩过剩生产能力、淘汰落后产品,大力扶

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10篇 2023国企青年调查报告:稳定是红利 发展费思量

收入行业差异大,住房压力大

团北京市委选调75名企业团干部和10名专家团队组成调研组,从北京市人保局社保中心提供的养老保险缴费人员数据库中进行抽样,完成了此次调研。

但是,刘水目前最大的苦恼是缺乏私人空间,毕业3年了还住在单身宿舍,感觉不太好,毕竟不同于学生时代。她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多的个人空间,但收入还不足以支持她去租更大的房子或者买房,现在的年龄不到30岁,又不够资格申请公租房。

工作稳定是最大吸引力

北京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团总支书记陈佳丽的想法也印证了这一调研结果。

1984年出生的陈佳丽是北京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第九水厂上班。陈佳丽两年前结婚,她说自己和老公一直持续啃老的状态:平时跟双方父母住在一起,因为跟父母一起住方便照顾孩子,小两口也负担不起房价,所以也没有单独买房的打算。

陈佳丽每月收入3500元左右,习惯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未来10年内都没有换工作的打算。她认为稳定性对于女性更加重要。

调研报告同时显示,如果有机会再次择业,中央机关企事业单位仍是北京市属国企青年的第一选择。

一直以来,国企青年背负着高收入等光环,但从调研看,当前北京市国企青年收入较中央企业青年收入低,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也低于非公青年,导致职业前景、职业声望、社会地位得分较低,职业满意度不高。

但是,市属国企青年由于北京户籍比例高,无需买房或可以更多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充分利用住房政策,自购房的比例为40%,高于非公企业青年20.9%的自购房比例。市属国企青年合租比例20.3%,也远低于非公企业青年34.2%的比例。53%的市属国企青年近3年来没有搬过家,平均搬家次数0.97次远低于非公的1.3次。

调研组织者认为,综合来看,市属国企青年在住房开支、居住稳定性和环境上稍优于非公企业青年。

发展的困惑

刘铭涛是北京地铁运营四分公司南邵战区值班站长,最初到站区工作的时候是一名中控员,刚刚工作时的一次经历让他记忆犹新。

那天我们是夜班,当天晚上7点多,高峰刚过,发生了一个倒叉故障。当控制台显示倒叉故障后,刘铭涛感觉大脑一片空白,加上自己紧张,心里素质那时候不是特别好,处理的过程中有些小瑕疵,致使列车有几趟晚点。

这次经历,让刘铭涛开始钻研学习业务,并取得北京市地铁技能大赛的第一名。随着不断努力,刘铭涛从技术主管升职为值班站长,工资也在原来3000多元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刘铭涛的工作时间长,尤其是在冬天气温下降,客流量增加的时候,他每天站立的时间超过了十几个小时。

根据团北京市委的调研报告,北京市属国企青年群体中,92.7%是工作在一线的办事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安全运行保障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青年平均每天工作8.7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3.9小时,但平均每天用于通勤的时间为2.16小时,每周学习时间平均仅为3.05小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互联网技术融合应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都给国企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对国企青年的成长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团北京市委建议,建立京津冀三地青年技能人才交流成长机制,构筑国企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体系,联合北京、河北、天津共青团,协同推进活动开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第11篇 中国高级经理人压力状况调查报告:国企枯竭感最高

2023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划定了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路线图。改革成为这一时代语境下的高频词,无论是在全面改革中需要自我完善的国企,还是在竞争加速的市场环境下谋求创新和发展的民企,社会组织的各个层面都纷纷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之中。高级经理人,作为组织中的精英阶层,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和价值,同时也承载了相应的责任和压力。

2023年11月,《财富》(中文版)联合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连续第11年开展全国性的高级经理人压力状况调查工作,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配合,最终共回收有效数据993份。本报告基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试图帮助读者对中国高级经理人群体的整体状况有一个更加具体深入的把握和认知。

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经理人的春天?

在压力的感受方面,高级经理人仍然压力山大,73.8%的高级经理人面临高压力的困扰,但是压力水平相比去年有所降低(降低了3.4%)。同时,该数据也成为高级经理人群体近5年压力水平的最低值。

由于社会定位和角色期待,男性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压力,75.7%的男性高级经理人感到压力水平较高,比女性高级经理人高出了16.6%;同时,工作的十年之痒现象比较明显,工作11~15年的高级经理人压力水平最高(79.3%);此外,工作时间多少是造成高压力的另一原因,每周工作55~60小时的高级经理人压力水平最高(88.8%),而保持每天8小时正常工作时间的高级经理人高压力人群比例为53.0%。

在个人状态上,相比去年,2023年高级经理人的消极情绪有所减轻,积极情绪有所提高,同时,情绪状态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点。男性高级经理人体验到的消极情绪更多,而积极情绪更少;35岁以下的高级经理人体验到的积极情绪最少,36~45岁的高级经理人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绪,而55岁以上的高级经理人整体的情绪状态相对最佳。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组织中对经济形势、政策变化、决策要求最为敏感的群体,高级经理人似乎最先感受到了改革创新和经济转暖吹来的春风。只是万事开头难,当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时,改革的重担和企业的未来更多的还是由人才来承担,高级经理人寄托于体制改革带来的制度性保障仍然有很长的距离。高级经理人的春天,乍暖还寒,一切才刚刚开始。

过渡时期的牺牲品经理人之殇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作为组织中的斯人,高级经理人往往被委以重任。而承担重任的背后,是生活与工作、身体和心灵的多重压力。

2023年年初,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白宗仁因意外逝世。在这之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王梦恕曾经对媒体说,他近年患上抑郁症,部分原因可能是公司债务负担重,个人压力大,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白宗仁用身心的枯竭,为自己的职业经理人生涯画上了意兴阑珊的省略号。

最后的禁忌,不是性,不是酗酒,不是毒品,而是职业压力。职业压力成为现代人职业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阻碍。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压力的反应分为三个阶段:警觉、抵抗和衰竭。而持续高压的环境,会让人提前进入早衰期。虽然,大多数的高级经理人不会面临致命的压力,但是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足以损害到高级经理人的身心健康。

在压力的来源方面,空气质量仍然是高级经理人的最大心病。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8%。经济环境不好,影响企业发展一跃成为2023年高级经理人的第二大压力来源(比去年增加了6.1%),紧随其后的是居住环境及出行过度拥挤(31.5%)。

由此可见,面对改革,高级经理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高级经理人的身心健康亟需得到有效关注。面对压力,高级经理人似乎在进行一场一个人的战斗,企业或组织更多地扮演了一个旁观者。重用轻培的企业用人观,使得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压力给团队和公司层面带来的破坏力,而更多地把压力看作是高级经理人需要应对的个人问题。从这一点上讲,中国企业的用人观和管理理念还有待扭转。

当工作变成一种心理负担经理人成长的烦恼

一项对我国1,000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描述了职业人的生活常态:超时工作,睡眠不足,压力巨大,没有休闲,健康负债;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记忆力明显衰退;脾气暴躁、焦虑者占一半。这就是职业枯竭的真实写照。

职业枯竭是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职业人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耗尽的感觉。在高速发展变化的社会进程中,它成为了现代职业人的流行病。

改革当前,众多企业都把对人才的需求放在更饱满的工作状态和抗压应变的心理素质上。高级经理人如何摆脱经济环境、体制不全、信任缺失以及自身局限等多重压力造成的职业枯竭,激发工作活力,以更积极的心态应战变革,成为高级经理人现阶段面临的成长的烦恼。

在不同群体的高级经理人中,企业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级经理人对工作的投入和价值定位。国有企业的高级经理人职业枯竭感最高,外资企业的高级经理人位居第二,而民营企业的高级经理人职业枯竭感最低。教育背景作为知本积累最直接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枯竭感,大专学历的高级经理人最缺乏工作活力,本科学历的高级经理人则最质疑自身的工作价值,硕士学历及以上的高级经理人的整体职业枯竭感最低。另外,职业枯竭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35岁以下的高级经理人职业枯竭感最高,而55岁以上的高级经理人职业枯竭感最低。如何帮助不同群体有效地缓解职业枯竭感,不仅是个人的困境,也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心理研究表明,职业枯竭感能够得到积极预防和缓解,而提升心理资本是从个人层面缓解职业枯竭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信、希望、坚韧和乐观。心理资本是人力资源的核心资本,它是人体自主应对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能够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人更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202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心理资本越高的高级经理人,其职业枯竭感越低。高级经理人的心理资本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35岁以下的高级经理人,心理资本水平最低,相反,55岁以上的高级经理人,心理资本水平最高。

人们常说工作是美丽的,奋斗是幸福的。也许只有我们能够全心投入、从容应对并真正体验到快乐时,工作才会呈现出最美的模样,我们才能够在职业发展的路上幸福成长。而这条路是否通达顺畅,除了高级经理人自身的努力之外,企业也应该发挥更大的组织功效和管理才能,建立激励、关怀性的组织文化是企业层面应对员工职业枯竭感的有效途径。

路在脚下,相伴前行职业经理人的明天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像成长过程中必须承受的生长痛,压力是高级经理人在职业生涯中必须经历的苦痛。而这些苦痛是高级经理人通往罗马圣殿的必经旅途,也成为了高级经理人和企业攀登高峰的垫脚石。

显然,我们无法回避苦痛,那无异于拔苗助长。就像心理学家汉斯塞利说的那样:我不能也不应该消灭我的压力,而仅可以教会自己去享受它。面对重压,我们应当主动寻求解决之道。身处改革,企业和高级经理人都亟需对各自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以全新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待企业发展和职业心理健康的问题。如果企业和高级经理人能把职业心理健康放到和个人升迁、企业兴衰同等的高度,那么,求解压力之路就不再是高级经理人一个人的精神苦旅,而是一场关乎整个企业群体的荣誉之征。随着企业和个人的相伴前行,求解压力的步伐终究会变得踏实和笃定起来。

国企调查报告浙江(11篇)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对增速下行的压力和转型升级的挑战,亟待激发新的强大动力。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6日发布的《2023 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聚焦企业创新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国企信息

  • 中国企业调查报告3篇
  • 中国企业调查报告3篇98人关注

    最关心的话题是“税制改革” 最理想的定位是“社会贤达”主要指标私营企业:344万户注册资本:42146亿元从业人员:4714万人产值:202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603亿元出 ...[更多]

  • 国企市场调查报告12篇
  • 国企市场调查报告12篇74人关注

    科教兴国企业调查报告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 ...[更多]

  • 国企调查报告浙江(11篇)
  • 国企调查报告浙江(11篇)30人关注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对增速下行的压力和转型升级的挑战,亟待激发新的强大动力。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6日发布的《2023 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聚焦 ...[更多]

相关专题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