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苏州雾霾调查报告(2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80

苏州雾霾调查报告

第1篇 苏州雾霾调查报告

又见雾霾,城市顿时陷入类似科幻大片中的场景,梦幻迷离;pm2.5的监测与发布,更让普通百姓多了一重日常的关切。坊间舆论有调侃的,有担忧的,也有寻根究底的。然而,我们对空气质量究竟知道多少呢?我们所知道的究竟对不对呢?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规避危害,积极地采取行动,参与防范与治理。

近日,商报高校媒体实验室携手行动,来自苏州科技学院新闻专业与校“碧水蓝天”环保协会的同学们展开了以“我对空气质量了解多少”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走访了高新区、吴中区和姑苏区的部分街道200多位市民。

以前的苏州空气是怎样的

听听市民说

李先生71岁 苏州本地人“以前住在木渎灵岩山上,往太湖地方看一清二楚的,那真是一目千里,现在不行啦,特别是你往城市里看,就是一片模糊。”

柳女士41岁 居于苏州16年“十年前,我住在桐泾公园附近的时候,晚上抬头看,不说满天星吧,那是不少的,现在是一颗都看不见了。”

柴女士60多岁 苏州本地人“像这个时候,苏州花儿都开得正艳,一遇到雨呀或者雾呀的时候,就忍不住想往肺里深呼吸一口气,那碎雨的味道夹杂花香,又凛冽又清新。真是怀念那样的味道呀,现在哪里敢这样呼吸,不是汽车尾气味就是尘土味。”

潘先生29岁 苏州本地人“小时候白天可以看见三四公里以外的东西,现在不行了。现在的天气就像老年人得了白内障一样。”

49% “大概知道雾与霾有差别但说不清”

专家 雾与霾,是两种天气现象

雾霾,近几年一度成为热词,但对于它的定义,却鲜有市民能说清楚。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19%的人“完全不知道雾与霾的区别”,49%的人“大概知道有差别”,但具体内容却说不出来。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自动监测与预警科张晓华工程师告诉记者,雾与霾,其实是两种天气现象,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者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空气中相对湿度的大小,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叫雾,低于80%的叫霾(干霾)。

“在现实生活中,雾和霾通常是相伴而生的,所以大家将雾霾组合在了一起。”张晓华介绍道,雾霾主要诱因是空气中存在的大量细颗粒物(pm2.5)。

“目前苏州比较严重的污染物就是pm2.5(细颗粒物),它的来源很多,包括对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烧,交通工具使用中的尾气,包括二手烟也是重要的来源。”张晓华解释道。

28% “认为苏州的空气污染严重”

专家 国家新标准更严 倒逼空气治理

关于雾霾的报道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城市,但在拥有国际花园城市之称的苏州,同样存在雾霾的危害。根据苏州气象台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苏州霾日共143天,比2023年只减少了9天。在2023年1月18日-20日,1月30日-2月2日间曾出现连续中度至重度雾霾天气。

在问卷调查中,64%的人相信苏州空气污染一般,28%的人持相反意见表示苏州的空气污染严重。实际上,“空气质量变化具有连续性,近几年,在主要监测污染物中,二氧化硫等是逐年好转的,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由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当前苏州空气污染面临的主要就是pm2.5污染问题。”张晓华解释道。

他还介绍,目前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有六项指标,分别对应六项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以前pm2.5是不作为监测指标的,但从2023年开始国家施行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收严了空气质量标准,所以大家平时会看到细颗粒物超标现象,标准的提高,实际上是国家在倒逼空气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

7% “每日必看空气污染指数”

专家 时刻关注 空气指数有必要

空气污染会造成许多人体危害。调查中,77%的人普遍认为雾霾主要引起慢性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却鲜有人知道雾霾还会影响生育能力。另外雾霾天日照减少,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儿童的成长。

当人们意识到空气污染的各种危害过后,会想办法去规避这种危害。但事实上,人们对于天气的感知大多还停留在感官上。

调查中显示,48%的人表示偶尔会关注空气污染指数,只有7%的人每日必看。居住在高新区的刘先生说:“从pm2.5开始被人们谈论的时候,我对空气质量和天气状况变得格外敏感,对雾霾很反感,我每天起床会出门关注天气,渴望好天气。”他坦言,对于个体商业户的他,在经济利益上也受雾霾天气的影响,“天气不好,有的人就不出来了,那我的客流量也就少了许多。”

空气污染容易引起各类呼吸道疾病,调查显示,62%的民众选择口罩作为抵御雾霾的保护措施。年轻妈妈范小姐告诉记者:“孩子那么小口罩戴不起来的,他也不配合呀。我觉得出门戴口罩,只是起心理安慰作用。”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柳小姐:“戴口罩呀,但是觉得戴口罩也没用啊,但是戴着吧,总要有点心理安慰嘛。”

还有人直接坦言“出来不戴口罩”“、公司都是要发口罩的,自己不戴”“、家里有防pm2.5的口罩,但是很少用”。学过气象学的陈先生说:我以前还戴口罩,但我看人家“都不戴,人家以为我有毛病,之后就算了。”

事实上,一般的医用口罩的确无法阻挡pm2.5颗粒,但专业级口罩不适宜长时间佩戴。张晓华建议,当空气质量不好的时候尽量减少外出、减少开窗,更不要进行户外运动。

至于人们比较关心的“什么时候开窗通风最好”、“什么时候外出锻炼身体最好”等问题,张晓华告诉记者:“目前城市的污染是属于复合型的。最好的办法是时时关注我们发布的空气指数。”

苏州有八个不同区域的环境监测点,覆盖苏州市区所有行政区,在环保局官方发布的app“苏州空气质量”上会时时发布,“如果你要锻炼身体之类的,出门前看一看距离你家最近的检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即可。”张晓华说道。

96% “认为雾霾产生与个人生活方式有关”

专家 节约能源 就是保护空气质量

面对糟糕的空气质量,我们能做些什么?调查数据显示,45%的市民认为“政府是治理雾霾的主要力量”,36%的市民认为“公民在治理雾霾方面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翟小姐说:“对治理雾霾的前景我还是看好的,政府的力度大,比如北京出现的apce蓝,这就是政府力度。”

“但是在等待一个国家建立和完善一个庞大的体系之前,我们究竟能够做什么,再强大的政府也没有办法独立治理好污染,它要依靠的就是每一个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意志。”翟小姐补充道。调查数据中也显示,96%的人认为雾霾产生与个人生活方式是有关系的,其中65%的人愿意为了空气质量而尽量减少开车。陈老爷子说:“我只能劝家里的小孩尽量出门不开车。”

张晓华也告诉记者:“其实生活中许多小事都与保护大气质量有关。随手关灯、节约纸张、出门尽量使用公共交通等,总的来讲,大气污染大部分来源于能量的制造,节约能源就是保护空气质量。”

第2篇 2023年苏州雾霾调查报告范文

又见雾霾,城市顿时陷入类似科幻大片中的场景,梦幻迷离;pm2.5的监测与发布,更让普通百姓多了一重日常的关切。坊间舆论有调侃的,有担忧的,也有寻根究底的。然而,我们对空气质量究竟知道多少呢?我们所知道的究竟对不对呢?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规避危害,积极地采取行动,参与防范与治理。

近日,商报高校媒体实验室携手行动,来自苏州科技学院新闻专业与校“碧水蓝天”环保协会的同学们展开了以“我对空气质量了解多少”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走访了高新区、吴中区和姑苏区的部分街道200多位市民。

以前的苏州空气是怎样的

听听市民说

李先生71岁 苏州本地人“以前住在木渎灵岩山上,往太湖地方看一清二楚的,那真是一目千里,现在不行啦,特别是你往城市里看,就是一片模糊。”

柳女士41岁 居于苏州16年“十年前,我住在桐泾公园附近的时候,晚上抬头看,不说满天星吧,那是不少的,现在是一颗都看不见了。”

柴女士60多岁 苏州本地人“像这个时候,苏州花儿都开得正艳,一遇到雨呀或者雾呀的时候,就忍不住想往肺里深呼吸一口气,那碎雨的味道夹杂花香,又凛冽又清新。真是怀念那样的味道呀,现在哪里敢这样呼吸,不是汽车尾气味就是尘土味。”

潘先生29岁 苏州本地人“小时候白天可以看见三四公里以外的东西,现在不行了。现在的天气就像老年人得了白内障一样。”

49% “大概知道雾与霾有差别但说不清”

专家 雾与霾,是两种天气现象

雾霾,近几年一度成为热词,但对于它的定义,却鲜有市民能说清楚。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19%的人“完全不知道雾与霾的区别”,49%的人“大概知道有差别”,但具体内容却说不出来。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自动监测与预警科张晓华工程师告诉记者,雾与霾,其实是两种天气现象,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者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空气中相对湿度的大小,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叫雾,低于80%的叫霾(干霾)。

“在现实生活中,雾和霾通常是相伴而生的,所以大家将雾霾组合在了一起。”张晓华介绍道,雾霾主要诱因是空气中存在的大量细颗粒物(pm2.5)。

“目前苏州比较严重的污染物就是pm2.5(细颗粒物),它的很多,包括对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烧,交通工具使用中的尾气,包括二手烟也是重要的。”张晓华解释道。

28% “认为苏州的空气污染严重”

专家 国家新标准更严 倒逼空气治理

关于雾霾的报道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城市,但在拥有国际花园城市之称的苏州,同样存在雾霾的危害。根据苏州气象台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苏州霾日共143天,比2023年只减少了9天。在2023年1月18日-20日,1月30日-2月2日间曾出现连续中度至重度雾霾天气。

在问卷调查中,64%的人相信苏州空气污染一般,28%的人持相反意见表示苏州的空气污染严重。实际上,“空气质量变化具有连续性,近几年,在主要监测污染物中,二氧化硫等是逐年好转的,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由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当前苏州空气污染面临的主要就是pm2.5污染问题。”张晓华解释道。

他还介绍,目前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有六项指标,分别对应六项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以前pm2.5是不作为监测指标的,但从2023年开始国家施行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收严了空气质量标准,所以大家平时会看到细颗粒物超标现象,标准的提高,实际上是国家在倒逼空气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

7% “每日必看空气污染指数”

专家 时刻关注 空气指数有必要

空气污染会造成许多人体危害。调查中,77%的人普遍认为雾霾主要引起慢性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却鲜有人知道雾霾还会影响生育能力。另外雾霾天日照减少,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儿童的成长。

当人们意识到空气污染的各种危害过后,会想办法去规避这种危害。但事实上,人们对于天气的感知大多还停留在感官上。

调查中显示,48%的人表示偶尔会关注空气污染指数,只有7%的人每日必看。居住在高新区的刘先生说:“从pm2.5开始被人们谈论的时候,我对空气质量和天气状况变得格外敏感,对雾霾很反感,我每天起床会出门关注天气,渴望好天气。”他坦言,对于个体商业户的他,在经济利益上也受雾霾天气的影响,“天气不好,有的人就不出来了,那我的客流量也就少了许多。”

空气污染容易引起各类呼吸道疾病,调查显示,62%的民众选择口罩作为抵御雾霾的保护措施。年轻妈妈范小姐告诉记者:“孩子那么小口罩戴不起来的,他也不配合呀。我觉得出门戴口罩,只是起心理安慰作用。”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柳小姐:“戴口罩呀,但是觉得戴口罩也没用啊,但是戴着吧,总要有点心理安慰嘛。”

还有人直接坦言“出来不戴口罩”“、公司都是要发口罩的,自己不戴”“、家里有防pm2.5的口罩,但是很少用”。学过气象学的陈先生说:我以前还戴口罩,但我看人家“都不戴,人家以为我有毛病,之后就算了。”

事实上,一般的医用口罩的确无法阻挡pm2.5颗粒,但专业级口罩不适宜长时间佩戴。张晓华建议,当空气质量不好的时候尽量减少外出、减少开窗,更不要进行户外运动。

至于人们比较关心的“什么时候开窗通风最好”、“什么时候外出锻炼身体最好”等问题,张晓华告诉记者:“目前城市的污染是属于复合型的。最好的办法是时时关注我们发布的空气指数。”

苏州有八个不同区域的环境监测点,覆盖苏州市区所有行政区,在环保局官方发布的app“苏州空气质量”上会时时发布,“如果你要锻炼身体之类的,出门前看一看距离你家最近的检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即可。”张晓华说道。

96% “认为雾霾产生与个人生活方式有关”

专家 节约能源 就是保护空气质量

面对糟糕的空气质量,我们能做些什么?调查数据显示,45%的市民认为“政府是治理雾霾的主要力量”,36%的市民认为“公民在治理雾霾方面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翟小姐说:“对治理雾霾的前景我还是看好的,政府的力度大,比如北京出现的apce蓝,这就是政府力度。”

“但是在等待一个国家建立和完善一个庞大的体系之前,我们究竟能够做什么,再强大的政府也没有办法独立治理好污染,它要依靠的就是每一个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意志。”翟小姐补充道。调查数据中也显示,96%的人认为雾霾产生与个人生活方式是有关系的,其中65%的人愿意为了空气质量而尽量减少开车。陈老爷子说:“我只能劝家里的小孩尽量出门不开车。”

张晓华也告诉记者:“其实生活中许多小事都与保护大气质量有关。随手关灯、节约纸张、出门尽量使用公共交通等,总的来讲,大气污染大部分于能量的制造,节约能源就是保护空气质量。”

苏州雾霾调查报告(2篇)

又见雾霾,城市顿时陷入类似科幻大片中的场景,梦幻迷离;pm2.5的监测与发布,更让普通百姓多了一重日常的关切。坊间舆论有调侃的,有担忧的,也有寻根究底的。然而,我们对空气质量究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苏州雾霾信息

  • 苏州雾霾调查报告(2篇)
  • 苏州雾霾调查报告(2篇)80人关注

    又见雾霾,城市顿时陷入类似科幻大片中的场景,梦幻迷离;pm2.5的监测与发布,更让普通百姓多了一重日常的关切。坊间舆论有调侃的,有担忧的,也有寻根究底的。然而,我们对空 ...[更多]

相关专题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