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2023年扶贫优秀调查报告 第2篇2023最优秀扶贫调查报告 第3篇2023扶贫计划调查报告 第4篇2023年优秀扶贫调查报告 第5篇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第6篇有关铜川市畜牧业扶贫调查报告 第7篇扶贫计划调查报告 第8篇关于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9篇扶贫攻坚行动的调查报告 第10篇铜川市畜牧业扶贫调查报告 第11篇关于农村扶贫攻坚情况调查报告 第12篇2023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第13篇关于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第14篇考察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第15篇2023扶贫工作调查报告
第1篇 2023年扶贫优秀调查报告
小编给大家介绍2023年扶贫优秀调查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扶贫优秀调查报告(1)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安排,6月22日,由傅主任带队,全体常委参加,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查看了城关镇、大新镇、新集镇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现场,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并到城关镇淮五村查阅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以同步小康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精准扶贫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开展精准扶持、精准管理和精准脱贫,使得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有所提升,贫困群众收入有所增加,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县直部门帮村、党员领导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为了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委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并从县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和农委抽调4名同志为办公室成员集中办公,处理扶贫开发办公室日常事务。乡镇和县直相关单位也成立了组织,各乡镇还建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站长、扶贫专员、信息系统维护员组成的扶贫工作站,贫困村设立由选派干部任队长的驻村工作队,人员35人,非贫困村设扶贫专干,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年初根据省、市要求,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并对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2023年度,全县脱贫人口任务为12700人,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围绕2023年目标任务,制定下发了《五河县2023年扶贫开发工作要点》。
(二)压实工作责任,实施精准扶贫。一是编制扶贫责任清单,落实扶贫责任和要求。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年度扶贫工作任务,分解落实脱贫指标。从严落实包村工作制度,为各牵头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下达扶贫任务清单,明确脱贫人数,县扶贫办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督促各包村单位和扶贫干部与贫困户对接。实行扶贫队长工作日志制度,要求驻村队长每月汇报驻村工作情况,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督查考核,实行半月一通报,每月一调度,每半年向常委会专题汇报的机制,通过联席会议讨论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出现的重要问题,确保如期实现全县整体脱贫目标。二是建立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核实扶贫对象以及致贫原因,摸清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情况和脱贫需求。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制定详细脱贫计划,建立工作台帐,明确进度、倒排时间,挂图作战。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县级扶贫专项资金逐年增加,2023年投入资金830万(省拨付专项资金570万元、市拨付70万元、县配套190万元)。2023年增至1411万(省拨付570万、市拨付184万、县配套657万)。四是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分类施策,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逐户制定脱贫方案和帮扶措施,全县共制定精准扶贫方案3623户9153人;根据贫困户脱贫方案,确定贫困村产业发展项目,19个贫困村全面制定精准扶贫项目。县农委、县教体局等11个县直单位根据年初行业扶贫任务制定了扶贫计划,并根据扶贫计划逐项抓好落实。
(三)注重加强管理,提高扶贫实效。一是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项目立项审查。按照群众参与、村级申报、乡镇审查、县级审批的原则进行确定。把一些切合实际、群众急需、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经扶贫办筛选考察后,再推荐给县政府选择立项,确保帮扶项目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行性。2023年全县19个贫困村实施省级专项扶贫项目22个,脱贫10164人,2023年实施了专项扶贫项目37个,计划脱贫12700人。二是加强工程监督,严把质量关。扶贫办对实施的帮扶项目实行全方位协调和全过程跟踪,,随时跟踪检查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任务。三是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帮扶项目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严格把关,确保建成优良工程、效益工程。四是加强资金管理。明确了帮扶资金和物资的管理原则、使用范围。财政、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监督,规范各项目实施单位财务制度,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同时严格执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简化资金拨付流程,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充分利用建档立卡成果,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村数量分配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有效性。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不高。部分职能部门和乡村两级干部对脱贫攻坚任务认识不到位。没有从头等大事、第一民生的高度来认识脱贫攻坚工作,没有认识到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没有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全局性和综合性。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存在扶贫对象信息录入漏项、录入信息错误、档案管理混乱、丢失重要资料等问题,从而给精准扶贫带来一定难度。。
(二)贫困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部分乡镇、村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重视向上级政府、帮扶单位争取帮助支持,帮扶单位只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轻视引导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脱贫主体作用,个别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缺乏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一些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缺少发展动力,安于现状。传统的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扶贫资源项目整合不科学。一些乡镇、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在项目设置上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去考虑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实施管理好项目,没有很好的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各种扶贫项目和资金整合不科学,有单打独斗现象,整村推进效果不明显,影响了扶贫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心。一是通过召开会议、电视宣传等形式对中央的扶贫工作政策及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再宣传、再动员。通过宣传动员进一步增强扶贫干部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二是通过举办扶贫工作专题培训班,请专家讲座,对做好扶贫工作进行业务再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干部做好扶贫工作的业务能力,使得贫困对象户信息录入准确,资料建档规范。三是建立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制定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干部提拔使用相结合。同时对扶贫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通过奖惩制度的建立,强化扶贫干部的责任意识。
(二)坚持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帮扶的主要对象是贫困农民,因此贫困农民既是参与主体又是受益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实施帮扶项目,改变落后面貌的积极性。要针对贫困人口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扶贫工作中做到政策、步骤、批次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对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疾病致贫的,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奋努力、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生动力,最大限度的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积极性,使贫困户变压力为动力,让贫困户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和巩固。
(三)做好各种扶贫资源的整合,提高扶贫开发的综合效益。要把扶贫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整合各种扶贫项目资源,形成帮扶合力,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发挥帮扶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强化统筹措施,将定点帮扶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国家投入的涉农资金和其它社会扶贫资金聚集起来,最大限度实现整合使用,充分发挥扶贫资源的引导作用和综合效益。
2023年扶贫优秀调查报告(2)
近年来,自治区开展的兴边富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使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国门形象,边境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最近,笔者深入____县边境地区进行调研,对边境地区的扶贫开发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边境地区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基本情况
____县地处桂西南边陲,与越南毗邻,边境线长44.722公里,有国家二类口岸硕龙口岸以及岩应、硕龙、德天三个边民互市点。现辖14个乡(镇)和1个华侨经济管理区,146个行政村(社区),全县总面积27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211公顷,总人口37.2万人。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2300元,____0年末,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39447人,____期间,全县贫困村有37个。距边境线20公里范围内,有6个乡镇,48个行政村(社区)505个村民小组,共有19721户86866人。
二、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取得的成效
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胜利,极大地改善了边境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给____县边境地区群众带来的实惠日益明显。____8年以来,在实施的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中,共投入建设资金1.69亿元,建设交通、饮水安全、沼气池、危房及茅草房改造、教育、卫生、土地开垦与整理、广播电视、边境口岸等项目九大类,惠及硕龙、下雷等6个乡(镇)48个行政村505个自然屯共计8万多人。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的全面告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高度赞誉,如今边境居民正在享受大会战带来的丰硕成果,在硕龙、下雷等边境乡镇的群众中,到处听见他们表达对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感恩的心声,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果。
1.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全县共修建217条村(屯)级道路共587公里,这些公路交付使用后,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了 217个屯7万多人的交通难问题。全县共有4133户居民享受到了危房及茅草房改造资金补贴,实施安全饮水项目110处,新建沼气池1576座,建设教育项目10个,这些项目完成后,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2.边境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在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中,新建广播电视工程15个,直播卫星广播电视覆盖项目涉及硕龙镇、下雷镇两个乡镇18个行政村94个自然屯2240户农户,彻底解决边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使用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后,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强、图像清晰,能收听收看到48套广播电视节目,使广大边民能够直接从广播电视中听到党的声音,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政策,同时也大大丰富了边民的文化娱乐活动。
3.边境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共惠及硕龙镇、下雷镇等6个乡(镇)239个村1976个屯累计25万人次。通过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边境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强有力地推动了富裕文明和谐新____的建设步伐。
4.边境贸易得到了繁荣发展。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加快边境口岸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根据《崇左市口岸总体规划》,硕龙口岸拟建成以国际出入境旅游业、矿产品进出口为主,兼具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的口岸,成为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国家一类口岸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口岸设计通关能力为客运量每年35万人次、货运量每年50万吨。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边境口岸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使口岸客货运量逐渐提高,为中越贸易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强力推动了____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全县一大批群众的就业问题,带动了旅游、餐饮等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____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到____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75.9亿元,同比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9.25亿元,同比增长4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57亿元,同比增长26.7%。全年财政收入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亿元,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5.9%。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贫困面仍然大,贫困程度深,生活质量差。目前,____县边境地区脱贫工作存在着不稳定、不平衡和质量不高的状况。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全县____0年末还有贫困人口139447人,其中,0-20公里范围内有贫困人口43580人,占这一区域总人口的50.1%。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资源匮乏的边境一线地区,是全县最贫困的地方之一,解决和巩固温饱的难度较大。
2.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持续增收乏力。由于边境地区远离大中城市,交通条件差,本地农产品流通成本高,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此外,由于土地资源、扶持标准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产业开发难以形成规模,重点产业开发项目推广难度大,从而制约着扶贫开发进程。
3.破旧危房比例大,边民居住条件差。目前,边境0-20公里还需要改造的破旧危房总数为6318户28430人。其中,边境0-3公里尚有危房3424户,边境3-20公里尚有危房2894户。
4.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边民行路难问题突出。全县还有17个行政村未通四级路,416个自然屯没有通村级道路,其中,边境0-20公里范围还有146个自然屯没有解决行路难问题。
5.边民饮水难问题严重,饮水安全问题更为严峻。边民饮水方面,依靠打大口井或手压井,供水量不足、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不达标,饮水不安全等情况仍相当普遍。全县还有693个自然屯76158人没有饮用入户管道水。其中,0-20公里范围未解决人饮困难问题的有238个屯26180人。25公里以外未解决的有455个屯49978人。
6.边民子女上学难,制约着边境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边境地区村屯绝大部分地处边远山区,学生上学爬山涉水,路途遥远。艰难的上学路使边远、贫困边境学生遭遇求学危机,他们的家长也陷入欲罢不忍、欲上不能的困境。
7.看病难问题成为边民难于脱贫的一块心病。目前,虽然各乡镇有卫生院各村有卫生所(室),但是边境地区的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医疗技术人员缺乏、业务用房紧缺、医疗设备简陋、村级(网底)卫生工作薄弱(其用房尚缺54间、3300平方米)等,现有的医疗条件难于满足群众的看病需求,再加上绝大部分边民地处边远山区,路程遥远,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受看病难的影响,贫困山区的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
8.边境地区回迁点基础设施任务重,资金缺口大。在边境0-3公里内居住的边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就是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长期守卫着我们的国土。当年中越自卫还击战,____县有27个自然屯1329户因战争原因从边境一线0-3公里内回迁到离边境较远的20公里以内,这27个自然屯涉及到8个行政村 ,目前未回迁的有1213户。要完成回迁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还需投入资金4370.01万元。
四、边境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
边境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战争的影响深重。____县地处边疆,又是革命老区,长期经受战争的创伤。由于处于抗法援越、抗美援越以及对越自卫还击战争的前沿,在战争中全县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保卫边疆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和1979年末至1986年的炮火牵制作战等战争,给____县留下了严重的战争创伤,道路、桥梁、水库、水利渠道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2.自然地理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边境地区地处恶劣的大石山区,居民居住分散,交通、通信、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地影响了边境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3.国家对边境地区投入不足。当年,由于受战争的影响,国家对边境地区的投入(除国防需要外)几乎为零,边境地区的群众除了支持国家建设外,因经济条件的制约,也几乎没有能力投资家乡的建设。战后恢复时期,除____0年自治区开展边境建设项目大会战后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外,目前大部分边境乡镇基础设施仍然极为落后,经济发展还严重滞后,边民生活仍然十分困难,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饮水难等状况仍然十分严重。
五、几点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扩大兴边富民项目实施范围。____8年以来,在中央和自治区的关心帮助下,____县先后实施0-3公里和3-20公里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使全县贫困地区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历史连年战争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全县基础建设还非常薄弱,仍然属于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扶贫攻坚工作重点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落后。为此,建议上级把兴边富民项目实施范围由边境0-20公里扩大到全县的所有乡(镇)、村、屯。
2.加大对边境地区扶贫开发政策项目扶持力度。着眼于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议中央、自治区在产业、民生等各个领域规划、项目、资金等方面向边境地区倾斜,支持发展重大产业项目和全面推进基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民生项目建设。同时,建议上级在控制土地利用方面,侧重考虑____县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用地难矛盾突出的问题,优先安排项目建设新增用地指标,加快边境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边固边目标。
(二)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方面
1.支持中信大锰及锰加工企业项目建设。中信大锰及____县的大部分锰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该县边境乡镇下雷镇,一直以来,这些锰加工企业充分利用本地丰富锰矿资源,加快锰业发展,吸纳了边境富余劳动力,增加边民收入,使他们能守卫边疆,发挥守边固边作用。因此,为使边民有固定收入,不需远离边境外出打工,建议上级在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中给予____县下雷镇锰加工企业发展优惠政策,鼓励扶持企业大力发展生产,在技改升级、项目用地指标、用电指标等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给予投资____县的中小企业申请国债、贴息贷款、科技研发经费等各类扶持资金。借鉴目前沿海发达地区的做法,鼓励经济实力强的民营企业建立融资机构,盘活民间资本,让大企业给小企业贷款,大企业与小企业、强企业与弱企业形成金融共同体,提高他们抵御金融风险的协作能力。同时按照国家政策,尽快建立起金融信贷保险机制,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三)强化边境口岸贸易发展方面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____县已经成为连接东盟各国的重要贸易通道。但是该县属老少边山穷地区,作为自治区级贫困县,可用财政十分有限,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口岸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制约了边境贸易、锰矿开发合作和旅游业发展。为此,建议中央和自治区进一步加大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边境落后地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硕龙口岸升格,促进边境贸易发展,以增加劳动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边境经济发展。
(四)加强民生保障方面
1.提高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由于国门学校多是地处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比较差,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还比较低,部分家长因家庭经济困难,很难完全支付子女在校学习的生活费,生活压力大给寄宿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寄宿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带来直接的影响。同时当前物价较高,而学生的伙食标准还比较低,很难维持学生最低的营养需求,因此建议上级财政加大对学生的资助力度,提高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
2.加大支持贫困边境地区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目前____县城区仅有1所公办幼儿园,刚成立的两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尚未形成规模,幼儿入园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当前只有着力实施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县幼儿入园难问题。按照该县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全县需要新建及改扩建的项目投入大,希望国家和自治区在分配项目建设资金时,多支持____,为____顺利完成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提供资金保证。
3.扶持实施好村镇教师周转房工程,切实解决村镇教师住房简陋、紧缺问题。按照____县教育规划,____期间需要建设村镇教师周转房800套,计划投入5000万元。由于县财力有限,希望国家和自治区在实施村镇教师周转房工程时多予____县支持与倾斜,确保从根本上解决好村镇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将高中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围之内,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提高贫困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
4.提高扶贫项目补助标准。一是提高危房改造项目补助标准。当前居住危房的农村贫困家庭,多属低收入家庭,除基本生活保障外,没有更多剩余资金。同时,由于____县基础设施较差,建房材料运输费用较高,增加了建房成本,因此低保户、困难户等自筹建房资金比较困难。随着物价上涨,农民需要自筹的资金相应增加,建议根据边疆贫困地区的实际,在财政和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提高项目补助标准,减少农村危房户自筹资金比例,确保危房户住上新房,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扶贫屯级道路补助标准。目前,屯级道路硬化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标准为22万元/公里(硬化路面宽度3.5米),每平方米仅为62元,这样的补助标准与实际需求差距甚大,建议下达的扶贫屯级道路补助标准尽量按实际投资额安排项目资金。
(五)加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扶贫。____县是边、山、穷为一体的欠发达地区,居住在自然条件较差的贫困村民很难脱贫致富,他们都想易地搬迁,但是遇到不少问题。一是需要搬迁的人多,面广,大部分自我发展能力低,通过原地或就近安置的方式难以彻底解决贫困问题。二是项目补助标准相对偏低,完成下达建设任务难度大。三是扶持产业发展不足。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基本解决搬迁群众的住房和口粮问题,但由于国家补助资金有限,县级财政困难,对搬迁后扶持产业发展资金缺乏,加上有些搬迁点缺乏土地,发展产业资金少,缺乏实用技术等因素,导致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困难,难以保证搬迁户致富。四是搬迁用地难以落实。选择既是交通方便又是能发展经济的搬迁点较少,有些搬迁点用地可能涉及其他村屯,群众集资征地较为困难,国家补助资金又没有,所以搬迁用地压力大。为此,针对搬迁存在的问题,要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摆脱困境,改善当地生活环境,拓展发展空间,拓宽增收渠道,彻底消除贫困,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托城镇化产业化发展,让部分有条件的贫困人口搬迁到乡(镇)、县城周边,让贫困群众直接参与经济建设,享受发展成果,加快劳务输出,增加收入,实现整体脱贫。建议上级在异地搬迁用地和资金上给予政策扶持。
(六)加大对边境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切实改善边境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____县周边的隆安、天等、靖西、龙州等4个县都是国家重点贫困县。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国家重点贫困县扶持力度,这几个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而____县近两年实施兴边富边民大会战项目,0-20公里以内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但20公里以外村屯基础设施依靠有限地方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是难以满足贫困地区需解决交通等实际问题的要求,目前____县农村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周围国家重点贫困县。因此,建议国家和自治区加大对____县边境贫困农村的扶持力度,在安排以工代赈、扶贫资金上给予倾斜,切实解决村屯水、电、路等设施建设问题。
(七)将华侨农林场列入扶贫开发范围,对华侨农场建设给予政策倾斜扶持。1979年越南排华,一大批越南归侨被安置到____农林场,由于他们的身份特殊(华侨农场属于事业单位性质),他们种地但又不是农民,所以享受不到扶贫政策,现如今他们生活都比较困难。因此建议:一是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场实施农田水利、道路、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农场贫困问题纳入农村扶贫开发范围,确保农场与农村同样享受村村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普惠等各种优惠政策。二是希望上级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侨场用于引进项目、发展经济的专项用地指标。三是放宽项目准入条件,如适当允许部分两高项目进驻华侨经济管理区,支持侨场引进项目,发展经济。四是将非归难侨危旧房498户的改造纳入归难侨危旧房改造或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范围,给予侨场非归难侨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参照农垦系统危房改造标准给予补助。
第2篇 2023最优秀扶贫调查报告
2023最优秀扶贫调查报告(1)
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____片区扶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为县委____届五次全体会议召开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县委主要领导要求,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扶贫办等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于10月11日至24日,深入各乡镇(场),通过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户了解贫困现状,召集镇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和特困群众开展座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全县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
全县20个乡镇(场)辖348个行政村(居委会),经调查统计汇总,总户数为138839户,603478人,总劳动力数为343674人,外出务工人数达138707人,占总劳动力的40.4%。全县版图面积38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人均耕地0.9亩,其中:水田面积98107亩,旱地面积431____亩;山林面积252万亩,水面面积42.4万亩。____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亿元,与____年相比增长45.3%;财政总收入7.1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7亿元,与____年相比分别增长67.9%、10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5亿元,与____年相比增长116.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462元,与____0年相比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4493元,与____0年相比增长30.5%。
____县的贫困现状及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贫困人数多。据各乡镇(场)填报,全县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有87____户,25955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2%,其中纳入扶贫对象的49916户、172186人;35428户60401人享受低保,5599人享受五保供养。二是贫困程度深。全县有79764户不能达到安全饮水标准,占总户数的57.5%;疾呆傻残的人口达22772人,占总人口数的3.8%;有48713户仍然居住在草房或土坯房,占总户数的35.1%;有2405户没有通电,有212个自然村没有通公路。三是致贫原因多。除自然条件原因没有脱贫外,全县因灾、因病、因学、因工程致贫的有41618户,占总贫困户的47.7%。其中因灾致贫的有13770户,占15.8%;因病致贫的有18476户,占贫困户的21.2%;因学致贫的有7325户,占贫困户的8.4%;因工程致贫的有2047户,占贫困户的2.3%。
二、近几年扶贫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近几年,全县抢抓国家连片开发项目试点、国家雨露计划试点、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机遇,着力构建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正确处理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帮扶工程、信贷扶贫等项目工程,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扶贫开发目标,农村贫困状况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扶贫工作得到了省、市高度肯定,省委、省政府两次在十堰召开____山片区扶贫攻坚推进会,都安排了到____县现场观摩。主要体现在:
1、重点实施整村推进,村庄面貌大为改观。投入专项扶贫资金9800万元,启动了36个纳入____扶贫规划的重点村建设。按照村村晴雨畅通的目标,新修、维修村组公路150公里,打通了一大批生态旅游路、经济循环路、通村断头路等,有效解决了部分扶贫村行路难、发展难的问题;统筹水利、移民、发改、扶贫等单位的改水项目,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新修、维修各类人畜饮水工程513处,铺设饮水管道126千米,大部分农户吃上了自来水;投资285万元,扶持建设村支部35个,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对鲍竹路沿线980户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净化、亮化、美化的扶贫示范点;注重教育卫生事业建设,重点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普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____年启动实施的12个重点村全面通过省市验收,____年启动实施的12个扶贫重点村规划项目已完成80%,____年启动实施的12个重点村大部分项目已经启动实施。
2、稳步抓好迁移扶贫,生存环境逐步好转。近年来,全县共投入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资金1374万元,其中扶贫搬迁1305户、1044万元;生态移民1098人、330万元。狠抓重点村搬迁,按照户均不超过8000元的补助标准,在重点村扶贫搬迁783户,到户资金626万元,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突出试点区搬迁,按照全县统一布局,突出抓了柳陂、青曲、鲍峡三镇的相对集中搬迁试点。柳陂镇投入扶贫搬迁资金215万元、搬迁269户,生态移民115人、到户资金35万元,打造了卧龙岗社区扶贫搬迁与移民内安相结合的搬迁移民亮点;在青曲镇扶贫重点村搬迁151户,到户资金120万元,生态移民550人,到户165万元,打造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亮点;在鲍峡镇扶贫重点村搬迁177户,到户资金142万元,生态移民67人,到户资金20万元,为鲍竹路沿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奠定了基础。兼顾零散户搬迁,对深山和库区等生存条件特别恶劣的农户实施搬迁移民,扶贫搬迁____4户,到户资金155.2万元;生态移民366人,到户资金110万元。
3、强力推进连片开发,示范效应得到体现。抢抓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新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强有力推动,在项目区茶店、柳陂2个乡镇6个村规划60个建设项目,试点区投入资金9534.6万元,占规划计划投资的166%以上,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____万元,部门投入及社会帮扶8144.6万元,群众自筹390万元,2181户农户得到有效扶持,直接受益贫困户806户3255人。试点区人均纯收入达4288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3580元,分别比实施前有了明显提高。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取得产业特色凸显、基础明显改善、示范带动增强的良好成效。
4、大力发展支柱产业,脱贫致富后劲增强。围绕调精乡村旅游产业、调大核桃产业、调强蔬菜产业、调活养殖产业的工作思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规划进村入户要求,打造示范样板,逐步形成偏远乡镇核桃带、城郊国道沿线种蔬菜、深山溪水乡村游的产业发展格局;启动36个重点扶贫村产业建设,新发展产业基地7.02万亩,人平1.3亩。其中,蔬菜2万亩,核桃3.6万亩,其他1.4万亩,发展养殖小区11个。如南化塘镇发展核桃3万余亩,青山九里岗村新建千亩茶园,宏阳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养殖规模已达到3000余头;启动9个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发放互助资金总量就达104.97万元,746户社员从互助社借款。如谭家湾镇核桃树垭村五组贫困户赵明海从事生猪养殖,因资金紧张陆续向互助社借款2次,累计借款1万元,去年出栏生猪220头,年收入增加3万元。同时,全县投放扶贫小额贷款129万元,扶持900余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人均年增收450元。
5、倾斜扶持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____府、统香、渝川等一批市、县级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已向渝川、____府、统香等十几家龙头企业贴息1000多万元,拉动贷款3.3亿元。其中,向渝川贴息300余万元,拉动贷款近一个亿,带动10余个乡镇发展蔬菜产业,使蔬菜产业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把九龙瀑作为乡村旅游业的龙头给予扶持,贴息50万元,拉动贷款1500万元,使景区各项设施逐步配套到位,景区收入大幅增加,景区沿线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的带动作用,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龙头带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大户带整村的有效带动机制。如丰神林果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核桃产业基地3000余亩,带动周边3个村300多农户走上致富道路。以十堰市扶贫产业示范园为平台,围绕县域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引进推广农业优良品种30余个,推广适用技术20余项,新开发农产品近20个。
6、不断创新扶贫思路,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推行1321帮扶工程,每名县级领导带领3个以上部门,连续2年帮扶1个重点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任务,同时建立了县直单位责任到村、资金到村、技术到村、督办到村的四到村帮扶机制。积极争取社会帮扶,近三年帮扶资金达1800余万元,仅省烟草局就向大柳乡帮扶400万元用于发展烟叶产业。加大行业扶贫力量整合力度,统筹水利、移民、发改、农业、林业等部门资金,积极整合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涉农资金3亿元用于贫困村建设。强化扶贫资金管理,按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在项目实施的乡村张榜公布,对资金拨付实行报帐制,对财务管理、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定期审计制,按时对扶贫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进展和效益情况进行验收检查,确保了有限的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扎实开展扶贫培训,通过雨露计划转移培训4000余人,转移就业率达96%,举办科普讲座及核桃、蔬菜栽培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70场2万人次。同时,选派老区乡镇分管扶贫的干部到内蒙古等地学习,并对11个儿童减贫试点村村干部进行了规划编制培训,大幅提高了扶贫干部的工作水平。
7、坚持规划引领扶贫,片区攻坚扎实起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抢抓____山片区扶贫攻坚新机遇,切实加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的要求,及时成立了____山片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科学编制了____山片区(____县)扶贫攻坚实施规划,规划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环保等六大类228个项目,总投资395亿元;精心编制了产业扶贫规划,确定核桃、蔬菜、乡村旅游为三大主导产业,分三年实施,总投资1.8亿元,每年投资6000万元;快速推进项目实施,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重点项目共有112个,总投入达49.5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5.18亿元。十堰市扶贫产业示范园建设加快推进,其中两家企业已投产经营;支持产业发展基金已到位8000万元,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已落实5515万元,扶贫重点县每年增加100公里的公路建设指标,今年已落实42公里。
三、现阶段致贫原因分析
尽管前阶段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县整体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仍有25.9万贫困人口。经综合分析,致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然灾害频发。我县地处____山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石漠化严重、保水性差,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脆弱,少数脱贫人口由于底子薄,基础不牢固,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极易出现返贫,致使一些村和农户很难走出脱贫返贫再脱贫又返贫的怪圈。据统计,全县每年因灾返贫的达13770户。仅今年5月份连续两次灾害,造成大柳、青山、杨溪、谭家湾等1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农业损失严重,受灾人口8.5万人左右,尤其给生活在山区的贫困人口的生活和脱贫造成严重影响,因灾返贫人口多达2万余人。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成了脱贫的一大制约。一是通达能力弱。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交通建设项目的投入,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4260公里,100%的乡镇通了沥青路,100%行政村通了水泥路,老百姓的出行条件明显改善。由于我县地处____山区,山大人稀,路只通到村部,对交通有改善但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国家村村通工程都是只修到村部,组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有很多还没有公路;第二,由于____3年村组合并,原来的行政村有很多都变成了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只是到达了现有建制村,原来自然村没有到达;第三,村级断头路在全县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青山镇九里岗村有一个汽配厂就是由于出行条件不好而迁走。二是居住条件差。全县有48713户居住土坯房或草房,占全县总户数的35.1%。这些土坯房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由于年代久远,很大一部分成为危房。如大柳乡双坪村,距大柳乡集镇25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左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边远村,全村共168户、598人,仅有原村小学是砖木结构的房子,其他均是土坯房,70%左右的房子属于危房。三是人畜饮水难。我县从启动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来,已经解决了28.41万人的饮水难问题,但目前仍有____.88万人存在饮水困难或饮用不上安全水,像今年这样的大旱天气,这个数字要比平常年份大得多。如:大柳乡双坪村全村598人仅靠一个水质非常差的小水沟过日子。谭山镇腰庄村人畜饮水极为困难,曾在八七扶贫攻坚期间修建水窖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目前,全村仍有两个组因为没有水吃,农户都是直接饮用山上流下来的水或下雨收集的水,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遇到天旱,部分农户缺水情况更加严重,出现了掏钱买水、挑水、水循环利用的现象。四是电力供应不足。在实施农村第一轮电网改造时,我县用电负荷设计较低,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中高档家用电器及钢磨、打麦机等小型农用机械已普遍进入普通家庭,原有的供电负荷无法保障其正常运行,尤其是输电线路末端用电矛盾更加突出。叶大乡王良村因路途太远,农电改造成本太大而尚未实施,至今仍用房县的电。白浪镇年缺电在____万度以上,由于电量的严重不足,群众的生产生活、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受到限制。
3、公共服务不够到位。在群众就医方面,我县山大人稀,农户居住分散,村虽然有卫生室,但医疗基础设施差,医疗水平及服务能力弱。尤其在大柳、胡家营、五峰、叶大这些乡镇群众就医要走很长路程,甚至跨村就医。农村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负担,但由于平时买药报销手续过于繁锁,报销比例过低、药品种类有限,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存在。红岩背林场,由于是事业单位建制,全场只有一个医务人员,经常出现多人患病,而医务人员只能顾一个人的尴尬局面和小病拖大、大病拖死的事情。据调查,全县有15个村没有村医,有64个村级卫生室无法开通网络,新农合参合人员看病极不方便。在就学方面,教育资源整合可以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造成了上学难的问题。由于教学点的撤并,学生只能到比较集中的学校或集镇上学,也有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县城来读书。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单独上学让大人非常担心,家长只好租房子陪读,一方面开支加大,一方面租房子陪读又造成了一个劳动力的闲置浪费。
4、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近年来,我县的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木瓜、柑橘种植面积很大,但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老百姓见不到效益。如:五峰、杨溪、南化塘等乡镇发展的木瓜产业,由于市场疲软、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支撑,导致去年以来成熟的木瓜长在树上、烂在地里,老百姓发展产业的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二是产业基地缺乏管理。由于发展农业产业的周期较长,老百姓把果树栽上之后就不管了,导致果树该挂果的时候没有挂果,该丰产的时候没有丰产,长期没有效益,挫伤了老百姓的积极性。三是产业引进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些乡镇为了发展产业,引进品种时,没有综合考虑地区的适宜性,结果引进的特色产业不适宜本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导致产业成不了气候,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扶贫资金,而且也给农民增收带来影响。四是水系配套不到位。表现在农业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靠天收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
5、农村实用人才匮乏。全县总劳动力34.4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13.8万人,占总劳动力的40.1%。外出务工的基本都是青壮年,留守在家的多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受年龄和文化程度限制,这些留守农民难以适应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如:谭家湾镇五道岭村有两户,其中一户种了4个大棚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另外一户种了2个大棚,年收入达到1____0元左右,这两户所处地理位置基本一样,自然条件和水系配套设施相当,但在收入上却有着巨大差别,主要是收入低的农户没有掌握实用技术。另外,有些贫困村群众的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靠低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府救济来勉强维持生活,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6、资金投入不够。一是资金投入不均衡。政府的资金主要投向了重点乡镇、重点片区,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一些偏远的乡镇、村,由于没有区位优势,长期得不到政策扶持,贫困程度越来越深。二是村级发展缺乏活力。由于近年来,各村都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都需要村级配套资金,导致村级债务逐年增加。据统计,全县村级债务高达4.12亿元,平均每村达118万元。如:硬化1公里村级道路,国家补助15万元,而实际需要投入25万左右(在叶大修路成本高达每公里28万元),每修1公里资金缺口达10万元以上。由于村级债务的累计叠加,大部分村基本处于保运转和还债中,发展产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大大削弱。三是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不够。如扶贫搬迁,现在农村建一套砖木或砖混结构房屋,少则需要7~8万元,多则需要11~12万元。目前,国家扶贫搬迁政策按每户8000元的搬迁标准(____0元/人,每户不超过4人),危房改造政策每户7500元,即使把搬迁扶贫、危房改造等政策全部都用足,也仅有15500元/户补贴,相对建筑成本而言,这些补贴仍旧是杯水车薪,真正的贫困户因缺钱而无力搬迁,从而享受不到国家搬迁扶贫的优惠政策。
7、村级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村级党组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比如:白浪镇杨沟村的支部书记杨丰才,胡家营镇土地沟村的支部书记谌宏远、冻青沟村的支部书记胡光宝等一批村组织负责人,头脑灵活、牺牲奉献精神强,村组织的战斗力强,村里的面貌变化很大。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严重,有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张口要项目、要资金,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有些村甚至几十年都没有实施过一个像样的项目;有一部分村干部私欲太重,缺乏牺牲奉献精神,把自已的事看的很重,对村里的事用心不够,了解村情一问三不知,征求意见没有一条拿得出手。诸如此类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脱贫困致富。
四、加快扶贫攻坚的对策与建议
1、把扶贫提升到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3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目前仍有1/3以上的人口属于贫困人口,要与国家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应把扶贫工作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要站在这个高度来谋划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要根据贫困原因,实施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攻坚,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牢脱贫致富基础。从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按照统筹城乡和与产业相配套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山、水、林、田、路、电、房的综合治理和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打牢农村发展的根基。与此同时,要注重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抓好生态绿化,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3、大力发展绿色致富产业。发展致富产业,培育造血功能,是最好的扶贫方式,要将产业建设作为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一是对于已经确立的主导产业,要持之以恒地发展下去,力争做出规模和效益;对于不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要做适当的调整。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桑蚕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太高,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不适宜再作为县里的主导产业,可把茶叶调整为县里的主导产业,形成蔬果药畜茶的产业格局。二是要以十堰市农产品加工园区为依托,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育力度,尤其是我县种植规模较大的柑橘、木瓜产业,要深入调查研究,下大力气引进培育加工企业,把最大的规模变成最大的经济效益,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尝到发展产业的甜头。三是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和股份制等组织的发展,鼓励农民走市场化的路子,不断提高我县农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四是要整合县内的培训资源,培养适合本地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带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
4、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扶贫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光靠扶贫办的专项扶贫资金,解决不了大问题。县委、县政府应该把全县所有部门用于行业扶贫的资金一把攥起来,统一调配使用,发挥资金的倍增效益、聚合效益。另外,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扶贫开发中。
5、扎实搞好村党组织书记的培养。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的培养,是一个村脱贫的重要因素。一是要拓宽渠道,多从能人、创业成功人士中选拔,还可以通过政策调动,让一些退居二线的党员干部返乡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二是在对所有村书记进行分层、分类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三是要健全对村党组织书记的考核和任用机制,能进能出。
6、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统筹解决好贫困人口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的问题上,一是要拓宽覆盖面,二是要提高保障水平。另外,对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而确实无能力脱贫的,政府要考虑兜底供养,对因病因灾陷入阶段性贫困的,要及时给予救助,并提高标准。
7、采取更加有力的工作机制。扶贫攻坚见不见效,工作机制是很重要的因素。考虑我县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包保共建机制,包保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县领导包点,二是县直单位包村,三是机关干部包户。共建主要是动员企业与贫困村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村企双赢。
2023最优秀扶贫调查报告(2)
一、县情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____县位于________、____西部,辖8镇1办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总面积23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9万亩,林地面积306.2万亩,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和秦巴山区贫困人口重要集聚地之一。____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一是资源丰富。已探明有较高开采价值的矿产37种,其中菱铁矿储量居陕西之首;可供开发的自然、人文景观80多处;____溶洞、凤凰古镇、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享誉省内外;有羚牛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0余种;中药材约1000多种,入典药物近____味,被誉为天然药库。二是生态良好。____属暖温带间北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5.9度,年日照时数1957小时,平均无霜期205天,降雨量760毫米,河流总径流量6.5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5%,植被覆盖率高达88%,被誉为天然氧吧。三是区位优越。西康铁路、包茂高速公路穿越县境,关天经济区规划将____作为三级城市定位,____国际化都市圈和关中先进设备制造业基地规划将____纳入其中,使____成为____及关中地区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____县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建设一区三基地(____第二生活区、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现代中药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坚持一个目标(推进跨越发展,建成陕南经济强县、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县域板块)揽全局、两大工业(矿产、医药)立支柱、三大产业(矿产冶金、生态旅游、现代医药)为主导、四大项目(林果、畜牧、特色农产品、劳务)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发展方略,突出扩城兴园强龙头、打造经济核心区这一重点,集中力量抓产业、上项目,建园区、壮实力,强基础、促增收,县域经济快速发展。____6年2023年,年均经济增速达15.5%,连续6年居全市第一。202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1亿元,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6亿元,增长33%;财政总收入3.75亿元,增长3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9亿元,增长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增长27.3%,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均居全市前列。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由____5年全省第81位,上升到2023年全省第39位,先后获得了全国第六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西部两基攻坚先进县、中国经典山水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陕西平安县、陕西旅游强县、陕南突破发展先进县等40余项荣誉。
今年上半年,____县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主题,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增长1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增长4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亿元,增长18.5%;财政总收入1.6亿元,增长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增长25.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增长28.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00元,增长21.7%,实现了年度任务过半目标。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____县下大力气推进省级旅游示范县、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活动,全县呈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____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近年来,____县始终坚持精准扶贫,把上级扶贫决策同县情实际紧密结合,创新扶贫理念,探索扶贫方式,确立了开发式、瞄准式、参与式扶贫方针,坚持扶贫与扶智、改善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政府扶持与社会扶持、整村推进与统筹城乡发展四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全县城乡面貌和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____0年的919元增长到2023年的7350元,农村贫困人口由____0年的7.1万人减少到2023年的3.68万人,按照国家原定2760元的扶贫标准,有3.5万人口实现了脱贫,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已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十二五期间,省级6个部门(单位)在我县开展两联一包 工作,市级15个、县级100个部门(单位)在我县开展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2023年以来,共实施帮扶项目120多个,投入扶贫资金2400多万元,使包扶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社会扶贫已经成为____县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
但置身全国、全省和____的大局中来审视,____县扶贫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立地条件差,地貌复杂,沟壑纵横;耕地稀缺,人均耕地0.6亩;农业基础薄弱,抵御灾害能力弱,经济发展空间十分有限;置县时间短,开发起步迟,尽管后发优势明显,后期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总量较小,人均占有量偏低;基础差、底子薄、欠发达仍是基本县情;贫困面积较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难度不小,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劳动力转移较频繁,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按2950元新扶贫标准统计,仍有11552户31193人处在贫困线以下,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尽管以高于省市平均速度增长,但总量仍在全省低位徘徊;人口素质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痴呆傻哑等智障人群约占总人口的5.42%,总体还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
三、产业化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____县自20__年以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狠抓贫困户产业发展促增收,狠抓特殊群体政策托底扶贫促保障两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工作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
____县针对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是短板,农民增收缺乏稳定支撑的实际,按照战略产业规模化、区域产业特色化、传统产业精品化的思路,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扶贫政策为导向,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大项目带动增加农民收入,以大产业覆盖增加农民收入,以大培训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对丧失劳动能力、严重残疾、五保户等特殊群体,____县采取保的办法,实行政策兜底,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医。
为了确保精准扶贫两项重点工作有效推进,____县着重在精准上下功夫、求突破,采取人分四类、户分四型、策分四法的靶向瞄准办法。一是人分四类:按照标准将贫困村人口分成五保人、残障人、明白人、能人四个类型,分类建好四册,作为一人一措精准帮扶的依据。对能人大户,激励创业,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对有一技之长的明白人,扶持发展个体经济、家庭农场,依靠产业稳定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严重残疾、五保户等特殊群体,采取保的办法,实行政策托底,保证他们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医。二是户分四型:按照农村家庭富裕程度将每户分为危困型、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四个类型,建立四簿实名登记。靶向瞄准到前两型,针对每户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脱贫规划,选准恰当的致富项目,采取有效的帮扶举措,为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奠定基础。三是策分四法:按照干部引领、企业带动、能人示范、双业促动的发展方式,实现一户一策。一方面依靠驻村干部、村班子成员、党员、能人大户担任带富小组组长,依托他们脑子活、点子多、信息广、有技术的优势,引导有想法、有决心的农户参与产业开发,形成支部引领、共同富裕的动车效应。另一方面按照依托企业兴产业,发展产业带农户的思路,鼓励贫困村组建产业协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联户经营、股份合作等形式,与企业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引领贫困村发展。同时,着力打造园区就业、景区创业、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四个平台,促进贫困村群众增收致富。依托园区、景区、社区实现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坚持把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大力实施旅游扶贫项目,依托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当地群众创业就业;着力构建县有电子商务产业园、镇有电子商务服务站、企业和营销大户有网络销售窗口、县镇村有物流快递全覆盖的城乡电子商务平台,引领做大做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实现贫困群众转移就业。
目前,____县贫困农户中有3800户发展特色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实现了稳定增收,有望年底实现脱贫;2524户3547人特殊人口得到民政等部门救助,448名农村家庭贫困大学生得到资助,达到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医的标准。
四、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
当前,____县依然面临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较小,扶贫开发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是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在已经解决温饱的人口中,很大一部分生产、生活水平仍然不高,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国家扶贫标准提高后全县还有51个贫困村11552户、31193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精准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瓶颈仍未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产业化发展的相关基础设施薄弱,抗旱防汛能力较弱;集镇配套功能设施还有待完善,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是农业市场化竞争力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统治地位,农业现代化程度低,现代农业技术缺乏,规模化程度不高,参与市场化竞争的能力弱,仍需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五、今后工作思路
今后工作中,____县将进一步抢抓机遇,用足用活各种优惠政策,在扶贫政策、体制、机制上大胆进行实践探索,着力做好文章(贫困地区的文章到发达地方去做、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农业的文章到工业去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增效;农村的文章到城镇去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以三化带三农(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工业化带动农业增效、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真正实现扶贫模式从输血式造血式参与式的转变,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继续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一区三基地,全力推进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持续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四个翻番和循环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民生和公共服务保障三个上水平,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在陕南、陕西和关天经济区继续前移,跻身陕西中上游水平,建成陕南经济强县,把____打造成为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县域板块和秦巴山区扶贫攻坚示范县。一是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强做大矿产冶金和现代医药两大支柱工业,力争3年内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30亿元,实现增加值46亿元,实现税收6.8亿元以上,建成关天经济区内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和现代中药生产加工基地。二是建设____第二生活区,着力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全面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加快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建成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6家,加快建设____第二生活区、____近郊旅游目的地和大____山水终南山板块吸引力最大、美誉度最高的全国旅游强县。接待游客达到4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6亿元,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500元。三是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推进农村经济跨越发展。加快汇生源等6个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林果、畜牧、花卉、中药材和豆制品加工绿色农产品等特色产业为重点的高效生态农业,3年内全县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5个、农业龙头企业5户,扶持产业扶贫示范村25个,发展产业示范户5000户,扶持扶贫龙头企业项目10个,努力打造关天经济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四是切实加快城镇化步伐,着力推进城乡建设跨越发展。进一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力度,创新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加快重点镇建设,升级改造省道、县道,提高镇、村公路标准,完善电力、通讯设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发展保障能力。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本,着力推进公共服务跨越发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增加民生投入,重点抓好教育公平、医疗均等、就业充分、保障完善等民生工程,逐步建立保障待遇正常调节机制,力争赶超全省平均水平。
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牢固树立开发式扶贫的理念,继续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全局,以集中连片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具体工作中抓好五个一,即: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旅游产业开发、农村主导产业培育,坚定不移地实施好农民增收八大工程和四大项目,大力引进和实施农业产业类项目,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到2023年,力争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年均增长27%以上。实施一个工程,全力以赴抓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围绕十三.五,实现6714户25500人的搬迁目标,对居住在高寒边远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区域的贫困户实施整体搬迁安置,在全县建设6个移民示范小区和20个移民新村集中安置点。扎实抓好搬迁户家庭成员就业,力争每一个贫困户有一名成员实现就业转移,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改善一个条件,多措并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将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人饮解困、流域治理、移民搬迁、农业开发、通达工程等项目及各类资金进行整合,集中向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投入,加大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饮水、用电等方面的困难,把贫困村建成功能齐全、产业发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提升一个能力,群策群力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充分依托县内外各职业院校及雨露工程、人人技能工程等技能培训平台,加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切实抓好基础教育,创建双高双普和教育强县,为扶贫开发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抓好一个保障,多方联动提高群众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人群全覆盖,把保障措施落实到扶贫对象,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以省级单位两联一包为推手,扎实推进双包双促,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为贫困镇、村、户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六、保障措施和目标
____县将毫不动摇的坚持精准脱贫思路,确保在2023年全县31193人贫困人口基本脱贫。
(一)实现一个目标:到2023年底,全县贫困户11552户、贫困人口31193人完成摘帽目标。
(二)打赢两个战役:打赢51个贫困村摘帽战役,打赢全县贫困户脱贫摘帽战役,为了实现这个摘帽目标,贫困村和贫困户要达到村十有、户八有:
1、贫困村达到十有。
(1)有主导产业;
(2)有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他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
(3)有卫生合疗室(小病不出村,合疗方便报销);
(4)有村民活动场所、敬老所(小型文化广场、敬老场所);
(5)有完善的网络通信设施(网上销售平台);
(6)有小学和幼儿园;
(7)有零售超市;
(8)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9)有金融服务代办点;
(10)良好的村容村貌(能通水、通电、通路、通网,村内环境整洁)。
2、贫困户达到八有:
(1)有安全稳定的住房(不出现危房、破房,要宽敞明亮);
(2)有干净卫生的厕所(逐步达到水冲式);
(3)有新能源(有太阳能或沼气或液化气有取暖设施);
(4)有稳定的收入项目(户有基本收入来源,包括打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商务等);
(5)有基本的网络通信设施(有手机或电话、电视、宽带、广播);
(6)有基本的交通工具(有自行车或摩托车或三轮车等);
(7)有干净的自来水;
(8)有环境优雅的庭院。
(三)建立三个机制:
1、领导机制。县有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镇有脱贫攻坚工作组,村有脱贫攻坚工作队。
2、作战体系。县有作战指挥部、镇有作战指挥室,村有前线作战指挥所。
3、考评机制。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和脱贫攻坚研判评估办法。
(四)创立四个模式:
1、支部引领;2、企业带动;3、能人帮扶;4、双业促进(就业创业)。
(五)实施 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异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六)实施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七、建议
一是建议从产业化发展急需改善的环节入手加大扶持力度。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致由三个环节组成:生产条件(基础设施保障)生产环节(技术保障)销售环节(营销队伍保障),产业化项的发展需要支持的环节不同,建议从急需改善的环节入手给予支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长远效益,避免盲目支持和浪费。
二是建议财政扶贫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____县贫困面大,大部分深山区、石山区聚居区域交通、水利、教育、卫生、住房等基本生存问题还未解决,还不具备发展产业的条件,只有基础保障条件改善了,产业发展才能走上持续、稳定的道路。
三是建议把扶贫资金切块到县后,适时下达资金计划各镇办。首先是镇办对基层情况比较了解,更能结合本地实际确立扶贫项目;其次是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防止扶贫项目资金下达时已错过实施季节的情况出现。
四是建议上级扶贫部门加大对扶贫资金项目的效益评估。首先是有利于保证扶贫项目效益最大化,避免浪费;其次可以使各类扶贫项目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五是建议简化产业化扶贫信贷程序,执行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实施全额贴息。转变部分贴息为全额贴息,使真正需要发展产业的贫困农户能顺利获得贷款支持。引导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和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真正实现开发式精准扶贫的目标。
六是建议扩大圆梦行动的资助范围,提高资助额。
____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脱贫致富就大有希望,建议将在册农村贫困家庭考取二本以上的学生一次性资助额度提高为____00元/人,一般农村家庭(含三本生)资助额度为1____0元/人。
第3篇 2023扶贫计划调查报告
扶贫计划的对象是贫困家庭和人员。本文将介绍2023扶贫计划调查报告。
2023扶贫计划调查报告(1)
__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居住有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辖七乡三镇,总人口17.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88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5%。全境为山地,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全县旅游资源丰富,是大桂林旅游圈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为切实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龙胜县不断加大投入,在逐步解决各族群众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的同时,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民族文化旅游扶贫为切入点,民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带动民族文化繁荣,努力探索出少数民族山区文化扶贫的新思路,让山区各族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的基本情况
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27.73亿元,财政收入2.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20 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219 元,迄今为止,还有70个贫困村,1.3万贫困农民,是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县。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民族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全县民族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县共投入文化建设资金近1000万元,修建了县宣传文化中心、民族广场、民族博物馆、35个农家书屋、12座宣传文化综合楼等,每年开展150次文化下乡和送书下乡活动。全县农村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还投入80万元打造各民族文艺表演节目,此外,还投入近2亿元实施村寨改造项目,为游客观光旅游创造便利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农村休闲度假、民族风情和农耕文化三大旅游品牌,着力打造了人间瑶池的温泉、天下一绝的龙脊、壮寨楷模的金竹壮寨、天下第一长发村的黄洛瑶寨等旅游品牌,特别是在金竹、大寨建立了全国首批15个景观村落、8个景观经典村落之一,取得了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和中国文化旅游大县的两大牌子,受到各地游客的高度评价。品牌效应直接推动了山区人民的文明进步,印证了大山人民走向世界、走向全球的烙印。同时,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区(省)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龙脊魂》、《龙胜侗族文化与旅游》、《龙胜瑶族文化与旅游》、《龙胜苗族文化与旅游》、《龙胜壮族文化与旅游》、《踩石轮》、《岩坪调》等旅游系列丛书出台。
二、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的几点启示
启示1:文化扶贫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人,作为万物之灵长,无论贫富,都需要精神上的关怀,都需要基本的文化生活。各级党委政府在抓好富农民口袋的同时,更加注重富农民脑袋的工作,这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好事的具体行动,有利于不断满足边远山区困难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启示2:文化扶贫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随着农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落后的文化生产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农村社会发展中重经济轻文化而导致的农村经济后劲不足、农民因愚返贫、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实施文化扶贫,不仅仅是丰富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缩小城乡差距。
启示3:文化扶贫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抓手。房屋新不等于新农村,衣服新不等于新农民。某县实施民族文化扶贫的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字,不仅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还要体现在用新文化塑造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文明程度上。实施文化扶贫,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启示4:文化扶贫是传承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各民族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是文化建设开掘不尽的宝库。文化扶贫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认识,充分调动各民族群众特别是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普查、挖掘、抢救和利用等工作,构建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资源保护体系、展示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宣传推介体系,做大做强一批民族文化品牌,建设一批民族艺术馆,培育一批民族文化经典旅游景区,使各民族优秀文化在当代文化创造中呈现崭新风采、发扬光大。
三、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存在的问题
1、个别地方对文化扶贫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力度,全县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少数地方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对文化建设理论上重视、实践上漠视、行动上忽视,认为文化扶贫周期长见效慢,投入巨大产出微薄,仅把文化建设当作装点门面的面子工程。
2、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千百年来,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底蕴丰厚、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各乡镇的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利用不均衡,已开发利用的民族文化产品急功近利,过分迎合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重通俗轻高雅、重形式轻内容,演展类文化产品和文化节目品牌意识不强,往往浅白、雷同、低劣,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精品不多。特别是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文化分布全县各乡镇,各有特色,还不能有效整合,对民族文化资源深层次上的研究不够,各民族在民族建筑、语言、服饰、风俗等个性的民族元素存在弱化倾向。
3、文化扶贫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当前农村基层文化体制,出现花钱养人、管办不分的投入机制,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状况,导致部分乡村文化体系空壳化二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经费投入相对匮乏,同时缺少全社会支持文化建设的氛围,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扶贫办、文化、教育、交通、民政、体育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未能充分整合,往往难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三是由于文化建设未列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极少地方出现了讲话无文化建设内容,规划无文化项目,资金无文化方面安排的尴尬状况,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
4、宣传推介文化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提高宣传推介能力,实施民族优秀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提升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开展文化扶贫题中应有之义。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开放交流力度和桂林大旅游圈的影响,龙胜山水风景和民族风情旅游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国际国内游客数量不断攀升。但就目前来说,由于文化传播渠道单一、缺乏具有开拓国际文化市场能力的机构和人才、对外宣传的精品和品牌项目不多等原因,对外宣传的创意不新,内涵不足。
5、文化建设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弱势的农村文化建设必然要求政府的扶持,但当前的农村文化建设,一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的原因,财政难以承担足够的资金投入文化建设;二是由于未能把经营性文化和公益性文化区别开来,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造成投入者(财政)无法监督,受益者(农民)无权监督,加之县乡财政相对困难,难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三是由于财政投入有限,难以启动相关研究整理和深度挖掘工程,有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节目仅靠群众自筹解决,制作粗糙,品位不高。
四、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扶贫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列入地方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为民办实事的清单,纳入扶贫攻坚计划,与改善民生联系起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克服先经济、后文化发展思路,引导地方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和正确的政绩观,积极引导、精心组织,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姿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精神,在实施文化扶贫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引领和正确主导,文化扶贫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要正确处理主导与多元、多样的文化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民族多样化的文化生态,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的文化倾向,遏制农村不良文化现象的蔓延,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群众民族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3、坚持重在建设方针。按照保护遗存、扶持传承、扩大传播、开发产品的思路,系统保护、科学开发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上,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注重整体性规划,确保各民族文化资源的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注重保持民族特色,挖掘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族文化;要注重改革创新,使民族文化充分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体制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结合,实现民族文化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挖掘保护上,要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各民族文物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梳理,注重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深入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收集整理各民族传统的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技艺,对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使之保存下来、传承下去;要在龙胜壮族生态博物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反映本民族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的展览场所,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花大力气建好各民族融为一体的民族博物馆,以更好地保护文化,扩大民族文化交流。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民族民俗文化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学校教育,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纳入中小学课程,发挥传统民族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4、全面理顺民族文化扶贫的体制机制。在加快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经济体制下农村文化扶贫的新路子。既可以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也可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社会办、 旅游推介会,在旅游景点开展民俗表演、展示民俗文化等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运作,形成政府补贴、企业赞助、文化管理、社会参与的文化运行机制。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股份制改造,降低民营资本的准入门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积极培育多元农村文化主体,建立一套政策支持体系,发挥各民族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农民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坚持民办、民营、民享,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唤醒农民参与热情,形成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
5、着力打造一批民族文化品牌。要根据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加强对优秀文化的选题和规划,积极挖掘整理民族优秀文化元素,提炼总结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当代优秀文化元素,兼收并蓄外来优秀文化元素,立足各民族心理特征和表达习惯,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文化发展布局。加大对农村文艺作品创作的投资力度,实行精品奖励制度,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进行文化整合创新,努力生产反映当代各民族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采取政府主办、社会联办、群众自办等方式,以文艺比赛为手段,以节日活动为依托,精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大力开展一镇(乡)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成果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各民族民间文艺调演擂台赛,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乡镇、特色文化村、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家庭。当前,要以龙脊-温泉文化长廊为中心,充分挖掘浓郁、古朴、纯真的民族风情,通过政府主导、行家策划、企业参与、民间运作的模式,着力打造龙脊梯田文化旅游节、泗水乡的红衣节、乐江乡的侗族大歌节、平等乡的鼓楼文化节、江底乡的盘王节、和平乡的晒衣节、扁担节等节庆文化,进一步打造黄洛瑶寨民族歌舞表演,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传统文化旅游品牌。
6、深入实施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各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民族文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要扩大本县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择善而从的方针和原则,充分利用节庆活动、宣传推介活动等载体平台,广泛组织开展文化交流,努力拓宽对外交流领域,不断推动文化交流向高层次、高档次、高品位方向发展;二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制定和完善鼓励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政策措施,组织部分文艺团队走出村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要积极运用广播影视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深入研究国内外群众收听收看的习惯,精心制作外宣产品,提高对外宣传的技术含量。
7、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一种刚性的财政支出机制,要确保对文化的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公共财政支付基本的文化需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屯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形成农村公共服务网络。通过民办公助、政策倾斜,积极引导文化专业组织和专业户相互联合,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扶持民间职业文艺团队和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的同时,动员散落于民间的文艺人才和文艺爱好者组织文艺协会,使民间文艺协会在保留本地民间文化传统、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培养农村文艺人才方面发挥作用;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文化人才,加大对农村业余骨干的培养力度,选送有潜力的苗子到市县文化馆或艺术院校培训深造,使其能用上、能提高、能留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文化、扶贫、教育、体育等资源,实行共建共对,对文化事业费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建设,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形成整体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成果,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惠农工作。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文明院落、文明村社创建活动,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农村文化氛围。
2023扶贫计划调查报告(2)
_____计划是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自我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增加贫困劳动力劳务收入的专项扶贫措施,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重要途径,更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近年来,我们坚持严把政策、规范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实效的原则,积极落实新要求、探索新机制,_____计划助学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有效促进了农村贫困家庭的脱贫致富。
一、主要成效及做法
自2023年以来,我县累计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4912人,其中、短期专业技能培训1970人,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生2942人,转移安置3500余人,直接带动3000余户1.2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一)强化宣传,广泛动员。近年来,为实现_____计划 应补尽补的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强力宣传_____计划补助政策。一是利用网络、报纸、电视、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大力宣传_____计划政策。每年暑期在《今日_____》刊登《_____计划政策解答》宣传政策;通过qq工作群发布_____计划补助政策;制作_____计划政策宣传影像资料,在电视台和户外电子显示屏进行滚动播放。二是印制《_____计划扶贫政策宣传册》4万余份,发放到全县每一户贫困家庭手中,实现贫困户全覆盖。三是专栏专题宣传。制作_____计划政策宣传喷绘,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1个乡镇及贫困村公开栏进行张贴。通过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宣传_____计划政策,基本实现_____计划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订单培训,定向输出。为了减少培训盲目性,增强针对性,使培训学员真正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并且得到妥善的安置,县_____计划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严格根据市场订单工种需求,设置培训专业和课程,并将所开设培训专业做出特色。每年暑期,培训基地都安排工作专班赴珠海、杭州、江苏、_____、武汉等城市的知名企业考察,详细掌握用工单位的用工需求、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选择公司发展前景、就业环境和工资待遇好的企业签订劳务订单,然后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确定培训专业和课程,确保_____学员毕业安置以后,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孔令春2023年秋季就读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3年被推荐到______光学有限公司就业,现在是镜头组装车间线长(即领班,管理5-8个员工),工资稳定在3700-4000元/月;王蓉2023年就读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3年被推荐到_____东和光电有限公司就业,2023年被派到韩国企业总部进行培训,2023年2月回国以后升职为线长,工资稳定在5000-6000元/月,去年下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影响,企业订单减少,目前工资稳定3000元以上/月。
(三)规范流程,瞄准对象。严格按照《_____省_____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管理、规范操作。一是资助对象严格按照农户申请、乡村证明、县级审定的程序申请办理补贴手续。二是严格筛选比对申请对象,对乡镇申报的资助对象严格对照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库进行筛选比对,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得认定为_____计划补助对象。当年,因病、因学、因灾或其他原因而返贫的家庭子女申请享受_____计划补助政策,需要所在的行政村出具证明、乡镇审核,县扶贫办复核方可认定为_____计划对象。三是加强学籍管理,_____计划政策实施具有连续性,学生的在校情况必须跟踪掌握,对连续享受政策的对象每年必须向县扶贫部门提供学籍证明,否则不予认定为_____计划补助对象,有效的避免吃空饷的现象发生。四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发放补助资金,县扶贫办在完成年度_____计划对象登记后,分别与其户籍、学籍系统进行比对审核,确定对象后,报县财政局复核,复核无误以后,由县财政局按照补助标准采用一卡通方式,直补到农户手中。
(四)跟踪服务,稳定就业。为了使安置学员实现稳定就业,并保障其权益,达到学员安心、家长放心,我们把跟踪服务作为_____计划工作的重点。一是安排专职人员驻厂跟踪服务。每安置一批毕业学员,在实习期间培训基地都要安排专职人员驻用工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待学员就业稳定以后撤回工作人员;二是通过电话、qq或定期回访等方式与就业学员进行联系、沟通,了解学员的工作、生活以及思想状况,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近年来,培训基地每年暑假都安排工作人员到用工企业进行了回访。今年7月28日-8月5日,县扶贫办会同培训基地_____计划管理人员赴_____、_____、上海、杭州、武汉五个城市,回访了近年来安置的_____计划学员,详细了解了学员工作和生活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全县_____计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
(一)中职生源不断减少。据统计,2023年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5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68人,占49.08%;2023年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5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46人,占48.85%; 2023年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44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80人,占 18 %。每年新入学中职学生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且每年还有一部分学生中途退学。同时,就读高职(专)的贫困家庭学生也不多,根据近两年申报_____计划资助政策统计情况来看,每年也只有100多人。按照《_____省_____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每年各县(市)要按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10%的比例落实_____计划补助对象。每年我县要落实_____计划补助对象为900至1000人,根据统计数据情况来看,每年我县只能落实_____计划补助对象为300多人,与上级规定目标任务相差甚远。
(二)典型宣传不够深入。近年来,在实施_____计划工作中,注重了_____计划政策宣传,而对_____计划典型的挖掘和宣传做的还不够,使得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带有歧视的眼光,认为孩子上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没有出息,导致有很多初、高中毕业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要么辍学,要么借钱买学(重点高中)上,就是不愿意读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_____计划工程品牌宣传不够深入,影响面不大,没有充分发挥好典型带动和引导作用。
(三)村级信息化建设不健全。从2023年起,_____计划步入信息化管理时代,资助对象的申报、贫困资格审核上报、公示审核上报等工作都在网络上操作。目前,全县100%行政村有电脑,90%的行政村没有通宽带、没有联网,加之村支两委干部中懂电脑、会操作电脑的人员不多。这样一来,就直接影响了村级_____计划资助对象贫困资格和公示审核上报等工作。
三、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及时总结_____计划典型,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对_____计划典型的宣传和推介力度,用事实说话、用案例破除人们陈旧的思想观念,鼓励和引导贫困家庭子女积极主动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同时,也要加强_____计划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_____计划补贴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实现_____计划应尽应补的目标。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订单联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模式,不断提高培训基地办学质量,提升_____学员转移就业率。不仅要关注长三角、珠三角知名企业,还要加强对省内知名企业考察;不仅要考虑到就业学员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还要重点考察企业的发展前景,好中选优,优中选优。加强与订单企业合作、沟通、联系,及时掌握用工企业经营状况和就业学员工作情况,保证_____学员稳定就业,保障就业学员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抢抓扶贫攻坚政策机遇,积极争取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公司的支持,大力实施信息化扶贫,加强村级互联网建设,实现行政村互联网全覆盖。同时,还要加强对基层_____计划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其业务能力,使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操作_____计划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指导资助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申报。
(四)进一步加强跟踪服务力度。建立长期跟踪回访机制,搭建网络、移动通讯等多种沟通交流的平台,随时了解和掌握安置就业学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根据了解的情况给予鼓励、关怀,遇到困难要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通过与学员保持长期沟通和交流,确保安置学员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同时也为我们发现典型、搜集典型、推介典型提供便利。
(五)进一步加强补贴政策创新。农村贫困家庭经济收入低,经济来源有限,再供养一个或两个孩子上高中或本科院校,家庭负担会更重,部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考上重点高中或本科院校,因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等费用,辍学直接外出打工。_____计划补助只针对接受中职教育一、二年级和高等职业教育一、二、三年级贫困家庭学生,而就读普通高中和本科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不能认定为_____计划补助对象。为此,建议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创新补助办法,对就读普通高中和本科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实施扶贫助学工程,具体补助标准和申报程序参照_____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六)进一步加强检查考核力度。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担其责的工作机制,将_____计划工作纳入乡镇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范畴,督促各乡镇将_____计划宣传与其他扶贫项目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进一步增强乡镇宣传_____计划项目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对_____计划培训基地的监督、检查,每学期对培训学员所学的文化课程与技能实践知识进行评定,对不合格或操作不熟练的要求基地进行补差教学,确保_____学员的综合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及以上的专业操作技能。
第4篇 2023年优秀扶贫调查报告
扶贫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本文将介绍2023年优秀扶贫调查报告。
2023年优秀扶贫调查报告(1)
一、基本情况
青山镇地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位于普安县南部,东距晴兴高速18公里,北距镇胜高速40公里、南距南昆铁路清水河站35公里,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普安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黔府函〔2023〕16号),原雪浦乡、青山镇合并为青山镇,合并后全镇国土面积254.8平方公里,耕地13.98万亩。辖11村2社区,总人口6.4万人。
二、我镇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镇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镇长任组长,包村(社区)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印发了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镇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扎实精准识别。及时安排部署,明确包村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求各村(社区)严格按照识别标准,本着真扶贫、扶真贫、见实效原则,组织五人小组人员和包村组干部深入村组,按六看法逐户见面,逐户识别,对建档立卡数据进行了4次全面系统的回头看。通过精准再识别,落实回头看,确定最后进入系统精准贫困户1822户5532人。
(三)抓实精准对接,推进扶贫行动。实施以党建帮扶、结对帮扶、产业带动、救助保障、搬迁脱贫、合作社组团等措施开展扶贫行动。一是党建扶贫促进行动。按照上级安排部署,结合实际,专门组建了5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组,成立了13个联合党支部,镇党委下派5名副科级包村领导到5个贫困村任党支部副书记;每个贫困村重点培育种养殖业农村致富带头人2户以上。二是救济救助保障促进行动。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的兜底功能。2023年将符合条件的122户188人纳入相应的城镇低保,4548户6824人纳入农村低保。三是技能培训发展产业行动。组织镇村干部和产业脱贫户代表20人到镇域各种养企业和合作社参观学习,让技术人员讲解传授种养技能,强化农+合作社、农企对接。推动三变四化建设,让贫困户有一定稳定收入。到村(组)开展共商工作,培训种养殖累计541人次,发放种养殖技术资料1160份。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业。截至目前,全镇发展烤烟种植户2387户(其中:精准扶贫户642户2889人,签订种植合同6092亩,预计实现产值1500万元,户均预增收30000元以上),2023年在稳定现有烟农的基础上突出向烤烟能手、优质生产基地集中,并扎实推进集群式烤房、烟水、烟路、烟机、烟地配套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收烟8万担优质烟叶;草地畜牧业采取品改繁殖,瘦育肥饲养黄牛等方式养牛,以分散厩养为主,培育10头以上养殖大户50户,全镇牛饲养量达到3500头,出栏2000头。发展规模养羊21户。发展规模养猪(50头以上)20户,实现年出栏生猪10000头,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林果产业在继续抓好核桃种植管护,组织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户合作,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发展蔬菜、特色水果、百合、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户627户2479人,其中,精准扶贫户286户1人,为走稳产业发展脱贫一批路子奠定扎实基础。四是住房保障促进行动。按优先建卡贫困户,保障农村低保户,照顾重点优抚对象,兼顾其他贫困户的原则。建成小康房67户。确定2023年危房改造任务502户,目前已完成357户。其中:建卡精准贫困户178户。
(四)紧盯易地扶贫搬迁,精准助力脱贫。积极探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思路,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让更多的老百姓能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以期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等问题。按三帮共商队伍工作法(即镇党政主要领导一帮共商队伍、 13个共商会一帮共商队伍和 五人小组结成联系对子一帮共商队伍)机制,以五共工作法为抓手做实群众工作,用优惠政策帮他们算好脱贫发展的账,把要我搬变为我要搬。截至目前,召开易地扶贫共商会61次,发放易地扶贫相关宣传资料9000份。同时,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评议公示,组织人员成立调查核实组下到各村(社区)逐户开展走访调查,核对搬迁对象名单、家庭信息,确保搬迁对象信息准确完整、真实可靠。确定 十三五期间搬迁439户1780人。截止目前,2023年有二道岩、高林、三冲寨、打磨沟、窑湾、倒马坎等6个自然村寨作为易地扶贫整寨搬迁实施点,总计195户839人。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镇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即一名领导、一帮队伍、一台车子、一块阵地、一笔经费),按照州、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包村(社区)、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落实了600余名干部进村入户履行帮扶工作职责,确保了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甚至对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对于产业到户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派驻的部分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镇开展的产业脱贫户到镇域各种养企业和合作社参观学习,让技术人员讲解传授种养技能为例,一些贫困户不参与或积极性不高,认为搞种养殖没多少收入。
(三)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
四、下步工作建议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手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三是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
(二)加快推进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强化和上级部门以及企业的对接,加强贫困户中青壮年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广度和力度,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三)共商、共谋乡村发展倍增。围绕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学校、村企合作以及电商平台+贫困户等方式,以三变、四化、五共、六攻工作法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发展倍增计划各项工作,着力推进贫困户脱贫工作和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增长。
2023年优秀扶贫调查报告(2)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化隆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全镇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____镇基本情况
____镇位于化隆县东南部黄河沿岸,离县城25公里,总面积为1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为8.7℃,气候适宜,属化隆县三大川水乡镇之一,也是化隆县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全镇共有25个行政村,86个社6871户,总人口3.13万人,有回族、撒拉族、汉族、藏族、东乡族五种民族,少数民族占90.6%。全镇总耕地面积为____01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72亩,农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兼温棚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以拉面经济为主的劳务经济第三产业收入占48.6%,以农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收入占收入占33.33%,以拉面经济为主的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全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历年扶贫工作进展情况:随着国家对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____9年我镇积极争取在唐寺岗、牙目、桥头、东五、下四合生、朱乎隆六个村的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涉及农户744户,发放扶贫资金372万元;____3年在____街、阿化、西滩三个村种植薄皮核桃1300亩;____4年根据《青海省农村牧区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方案》要求,我镇通过行政村申请、政党政班子会议研究,上级扶贫部门审核确定了上四合生、牙路乎、关巴、东六、东七、____街、阿化、西滩8个行政村为贫困村,____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在2736以下,贫困率均在42.5%以上。通过农(牧)户申请、村(牧)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牧)委会核实、镇政府审核,确定了贫困户1355户(5257人)。对所有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工作;____年年初对贫困户数据进行了更新,初步确定了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及经验
近年来,我镇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原则,扎实开展我镇解困脱贫工作。主要做法:1、加大宣传力度,是搞好扶贫工作的前提。按方案宣传,镇、村分级召开贫困户认定动员大会,宣传扶贫政策和扶贫方案。对外出打工及未能到会的群众,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通知等方式做好宣传,努力做到政策方案家喻户晓,营造全村上下共同支持、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工作氛围。2、正确决策、科学决策是扶贫开发成功的关键。深入调研,方案制订科学化。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实际的扶贫规划。填好扶贫对象基本信息表,重点弄清家庭人口、收入来源、支出负担、存款或负债额度、致贫原因、脱贫依靠等问题;建立专门数据库,对所有认定的对象,将搜集到的情况进行信息录入。通过深度分析贫困对象的基本信息,根据其家庭实际,综合考虑所在村社相关情况,明确了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脱贫思路。3、严格按程序认定是搞好扶贫工作的准则。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局审批的程序,坚持做到条条到位、环环尽责。特别在代表评议环节上,我镇注重突出民主性、广泛性,要求评议小组至少30人以上,且每个村民小组不得少于5人;在镇政府审核环节上,组织干部到各个村民小组开展入户调查,进一步了解申请户主的基本情况,确保对象认定不出现偏差。4、强化保障,资金筹措多元化。坚持创新扶贫参与机制,构建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一是我镇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扶贫资金、项目。二是通过项目整合,积极整合国土、发改、水利、林业、卫生、交通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将钱用到通村公路硬化、安全饮水工程、卫生室建设、电力改造等刀刃上。三是群众凑。发挥困难群众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扶贫过程中力所能及地投入资金。5、跟踪问效,信息管理动态化,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动态识别、动态管理,保持扶贫对象的精确性和政策投放的精准性。建立定期回访机制。按季度对贫困户进行回访,及时了解困难情况、增收状况,对于脱贫效果不理想的,及时调整扶贫方案,纠正扶贫措施。6、群众自觉行动,苦干实干是根本。使群众改变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力更生,苦干实干是扶贫开发工作成功的动因。
总结的经验:我镇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把国家的帮助和自身结合起来,有效推动了我镇谋求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发群众依靠自己力量发展生产的积极性。1、地理条件优越。我镇位于县东南部黄河沿岸,离县城25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海拔较县城低近1000米,年平均气温为8.7℃,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适宜种植各类蔬菜、瓜果及药材等经济类作物,且交通便利,202省道贯穿境内与循化县连接,石甘公路与石大仓乡相连,公伯峡电站公路与循化县红旗乡相连,适合发展特色种植业。2、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拉木峡丹霞地貌、公伯峡电站、苏只电站、水车生态园区、黄河彩篮蔬菜种植基地、马步芳公馆、阿河滩清真寺和古树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观光资源,并可依托宽广的库区水域资源,发展冷水养殖、水上娱乐等项目,打造黄河谷地旅游、观光、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服务产业。3、民俗文化有待开挖。我镇以回族和撒拉族居多,占全镇总人口的86%,回族和撒拉族擅长做可口的饭菜,尤其是撒拉族的民族特色餐负有盛名,回族的刺绣也享有名誉,有收藏黄河奇石的爱好,且这两个民族热情好客,可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扶持发展农家乐、民族餐等民族特色餐饮业。4、劳务经济渐成规模。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拉面经济明显提升了农民收入,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支柱产业。5、扶持产业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我镇大力扶持带头致富群众新建畜禽养殖规模、冷水养鱼、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生产规模,农业组织化程度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带动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之处
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状况,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我镇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式。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我镇有些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比如我镇26村人饮工程一直未能完成;北片各村浇水渠道还没有实施防渗工程,渠道渗漏、决口等现象严重,造成群众灌水困难;我镇境内的巴燕沟和6条大排洪沟治理不彻底,每年发生洪灾冲毁和淹没耕地现象,给广大群众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二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贫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参与程度比较低。现阶段扶贫实际工作中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政府行为,贫困人口的参与比较被动,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我镇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致富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四)转移就业培训重点不够突出。当前扶贫系统开展的转移就业培训是短期非学历培训,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培训范围广、成本低、见效快,但缺点是对最需要转移就业的贫困人口帮助不大,短期培训并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技能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突出转移就业培训的重点,探索出新的培训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转移就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的成效。
(五)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统筹协调能力弱。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存在不平衡状况。因病因教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相互交织,因重度残疾、重大疾病、年老体弱致贫占40%以上,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病残、精神障碍和无劳动力户,基本难以脱贫。
四、对做好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
目前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仍然严重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啃硬骨头、蹚深水区、 打攻坚战,靠单项措施、常规手段很难奏效,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要用新机制保障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用新机制保障扶贫资源有效利用,用新机制保障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形成强大合力,提高扶贫成效。
(一)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在已有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按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二)建立到户到人长效机制。集中帮扶,着力解决整家整户整体脱贫的问题。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精准帮扶、逐户验收的工作要求,因户制宜,实施扶贫到户到人工程。一是干部帮扶到户。建立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帮万家活动,可分期分批安排,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组要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落实保障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实现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并建立帮扶台帐;二是转移就业到户。实施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就业工程,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稳定实现该类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农户至少1人转移就业;三是技能培训到户。整合雨露计划、农业实用技术和新型农民培训等教育资源,确保贫困农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四是产业扶持到户。帮扶贫困户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增加收入。
(三)建立健全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尽量按实际投资安排项目资金,减少甚至取消到户项目要求农户特别是特困农户自筹的资金,减轻贫困群众负担;二是提高一些扶贫项目的扶助标准。当前贫困区域的生产生活条件都比较恶劣,在这些地方修建基础设施如道路、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难度非常大,而且当前项目建设所需物资、劳务价格也不断上涨,项目单位投资越来越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资金标准;三是统一规范扶贫项目税费收取。扶贫资金扶持的都是贫困区域和弱势群体,因此除国家硬性规定不能免除的税费外,所有扶贫项目尤其是直接扶持贫困农户的项目,都应考虑免税。四是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进一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四)完善基础提升长效机制。改善民生,着力解决贫困区域生产生活基础薄弱的问题。以贫困村为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一是村级道路畅通工程。完善村级公路网络的基本要求,加强村出口公路和连村一般出口公路硬化、安全防护设施和中小危桥改造等建设,二是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三是加强完善生活保障。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就医保障到户。筹集新农合资金,实现贫困人口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
(五)、强化管理要点,健全工作推进长效机制。一是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大统筹、协调和改革力度,构建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推进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受益度。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组织,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做大做强扶贫产业,为贫困群众稳产增收打牢基础,扶持做大做强扶贫龙头企业,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对贫困地区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整合资源,着力解决扶贫开发工作合力不够的问题。二是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加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调查,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发挥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对贫困乡村旅游发展给予重点支持。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搬迁、游牧民定居、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及民居保护等项目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
(六)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更加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切实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1、明确工作职责。要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职责,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切忌空喊口号,不提好高骛远的目标,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关注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加大支持力度;2、完善管理体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本区域内贫困地区的扶贫脱贫负总责,逐级建立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整合各种资源予以支持。采取措施,帮扶到村到户到人,把扶贫开发任务和政策逐项落到实处;3、加强基层组织。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尊重贫困地区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4、强化队伍建设。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力度,提高执行能力,重视扶贫开发队伍建设,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各级扶贫开发相关部门要加强思想、作风、廉政和效能建设,加强督促检查,认真履职尽责。5、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宣传工作,积极宣传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战胜贫困的先进事迹,总结推广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第5篇 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__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__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4.1%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的比例为47.2%,高于西部地区5.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用心计划,可以维持的比例为45.6%,高于非西部地区4.8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都承受着很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上升、学习紧张和考试不理想的压力比例分别为:86.8%、51.7%、45.9%、32.2%,分别高出非西部地区2.
6、4.
3、5.
2、5.8个百分点;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看不到个人前途、生活单调、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和无知心朋友的压力比例分别为:11.8%、16.3%、28.9%、25.3%,分别高出西部地区1.
6、2.
6、3.0、19.9个百分点。
第6篇 有关铜川市畜牧业扶贫调查报告
脱贫攻坚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畜牧业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铜川畜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国家统计局铜川调查队联合市畜牧局、市畜牧站,赴宜君县、印台区和耀州区,广泛深入乡镇、村组、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合作社、养殖场、贫困户走访,掌握了畜牧业扶贫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结果显示:铜川市畜牧部门积极落实扶贫政策,全力组织实施开展畜牧业扶贫,畜牧业扶贫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养殖企业主动担当、帮扶带动,贫困户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畜牧业扶贫政策
近年来,铜川市畜牧工作按照“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总体要求,历经了“由圈到场”、“由散到整”、由“传统到现代”的提升转变,形成了北部山区以肉牛、肉羊为主,南部塬区以奶牛、生猪为主,城郊区以蛋鸡为主的畜牧产业板块,畜沼果配套的有机循环农业模式初步形成。2023年,全市畜禽存栏199.71万(头只),肉、奶、蛋总产量分别达到1.69万吨、2.68万吨、1.6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8.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3%。
铜川市政府出台的《进一步加强生猪生产实施意见》、《奶牛生产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强力推进了奶牛生产示范市、生猪养殖基地、宜君肉牛基地建设,促进了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省市规划建设的宜君肉牛养殖基地重点县、印台蛋鸡生产基地、耀州高端牛奶基地县为主的畜牧产业为产业扶贫奠定了基础。创新性成立的铜川生猪产业联盟、羊产业联盟和陕西天天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联盟抱团应对市场,为新技术推广、品牌建设及产品销售起到了重要作用。铜川市制定的《铜川市农业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208个村3108户1.02万特色产业脱贫人口为目标,以做强做大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扶贫主体为载体,强力推进产业脱贫行动,培育100家以上示范性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发展500户以上增收示范户,帮扶带动500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全市确定的208个贫困村中,适宜发展粮、畜、药特色产业的68个村,已确定 22个村发展畜牧养殖,结合贫困户脱贫意愿,生态养羊、林下养鸡、标准化养猪、肉牛及特色养殖成为贫困户关注的热点。
二、畜牧业扶贫主要做法
按照“南部奶畜、中部猪鸡、北部山区牛羊”的畜牧产业发展布局,坚持特色畜牧产品向优势区集中的原则,针对依靠畜牧养殖扶贫的22个村,引导贫困村、贫困户采取托管代养、贫困户自养等方式,启动实施生猪产业联盟、羊产业联盟,探索畜牧业全产业融合全面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
(一)主要做法
1.精准到村定方案。通过与扶贫、农业、包村干部、贫困户共同商定方案,确定22个村畜牧业扶贫项目。
2.精准到户定措施。通过与区县农业局联合开展调查,对22个村1100多户群众的意愿进行归纳梳理,分类设计畜牧业扶贫方案5类,供群众自由选择。
3.精准到人抓培训。根据建档立卡资料,对1100余户0.35万人,制定三年畜牧业扶贫培训计划,2023年培训1700人,2023年培训1800人,2023年巩固提高。
4.创新模式促产业。针对贫困户养殖资金、技术、劳动等制约因素,组建生猪、羊产业联盟,设立融资担保基金500万元,采取“抵押贷款、养殖技术、生产管理、饲料供应、疫病防控、产品销售”六统一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头发展会员50户,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
5.科技示范树典型。市县两级畜牧科技人员深入贫困村户,抓推广、促示范,每个贫困村培育5户畜牧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5个贫困户,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推进畜牧业精准扶贫。
6.政策支持育龙头。铜川市出台财政支持产业脱贫扶持相关政策,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作为主体,带动5户贫困户以上的财政贴息20万,每个项目支持100万,并优先申报相关畜牧业扶贫项目。
第7篇 扶贫计划调查报告
扶贫计划调查报告(1)
扶贫计划是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自我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增加贫困劳动力劳务收入的专项扶贫措施,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重要途径,更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近年来,我们坚持严把政策、规范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实效的原则,积极落实新要求、探索新机制,_____计划助学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有效促进了农村贫困家庭的脱贫致富。
一、主要成效及做法
自2023年以来,我县累计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4912人,其中、短期专业技能培训1970人,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生2942人,转移安置3500余人,直接带动3000余户1.2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一)强化宣传,广泛动员。近年来,为实现_____计划 应补尽补的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强力宣传_____计划补助政策。一是利用网络、报纸、电视、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大力宣传_____计划政策。每年暑期在《今日_____》刊登《_____计划政策解答》宣传政策;通过qq工作群发布_____计划补助政策;制作_____计划政策宣传影像资料,在电视台和户外电子显示屏进行滚动播放。二是印制《_____计划扶贫政策宣传册》4万余份,发放到全县每一户贫困家庭手中,实现贫困户全覆盖。三是专栏专题宣传。制作_____计划政策宣传喷绘,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1个乡镇及贫困村公开栏进行张贴。通过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宣传_____计划政策,基本实现_____计划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订单培训,定向输出。为了减少培训盲目性,增强针对性,使培训学员真正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并且得到妥善的安置,县_____计划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严格根据市场订单工种需求,设置培训专业和课程,并将所开设培训专业做出特色。每年暑期,培训基地都安排工作专班赴珠海、杭州、江苏、_____、武汉等城市的知名企业考察,详细掌握用工单位的用工需求、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选择公司发展前景、就业环境和工资待遇好的企业签订劳务订单,然后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确定培训专业和课程,确保_____学员毕业安置以后,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孔令春2023年秋季就读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3年被推荐到______光学有限公司就业,现在是镜头组装车间线长(即领班,管理5-8个员工),工资稳定在3700-4000元/月;王蓉2023年就读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3年被推荐到_____东和光电有限公司就业,2023年被派到韩国企业总部进行培训,2023年2月回国以后升职为线长,工资稳定在5000-6000元/月,去年下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影响,企业订单减少,目前工资稳定3000元以上/月。
(三)规范流程,瞄准对象。严格按照《_____省_____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管理、规范操作。一是资助对象严格按照农户申请、乡村证明、县级审定的程序申请办理补贴手续。二是严格筛选比对申请对象,对乡镇申报的资助对象严格对照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库进行筛选比对,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得认定为_____计划补助对象。当年,因病、因学、因灾或其他原因而返贫的家庭子女申请享受_____计划补助政策,需要所在的行政村出具证明、乡镇审核,县扶贫办复核方可认定为_____计划对象。三是加强学籍管理,_____计划政策实施具有连续性,学生的在校情况必须跟踪掌握,对连续享受政策的对象每年必须向县扶贫部门提供学籍证明,否则不予认定为_____计划补助对象,有效的避免吃空饷的现象发生。四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发放补助资金,县扶贫办在完成年度_____计划对象登记后,分别与其户籍、学籍系统进行比对审核,确定对象后,报县财政局复核,复核无误以后,由县财政局按照补助标准采用一卡通方式,直补到农户手中。
(四)跟踪服务,稳定就业。为了使安置学员实现稳定就业,并保障其权益,达到学员安心、家长放心,我们把跟踪服务作为_____计划工作的重点。一是安排专职人员驻厂跟踪服务。每安置一批毕业学员,在实习期间培训基地都要安排专职人员驻用工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待学员就业稳定以后撤回工作人员;二是通过电话、qq或定期回访等方式与就业学员进行联系、沟通,了解学员的工作、生活以及思想状况,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近年来,培训基地每年暑假都安排工作人员到用工企业进行了回访。今年7月28日-8月5日,县扶贫办会同培训基地_____计划管理人员赴_____、_____、上海、杭州、武汉五个城市,回访了近年来安置的_____计划学员,详细了解了学员工作和生活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全县_____计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
(一)中职生源不断减少。据统计,2023年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5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68人,占49.08%;2023年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5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46人,占48.85%; 2023年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44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80人,占 18 %。每年新入学中职学生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且每年还有一部分学生中途退学。同时,就读高职(专)的贫困家庭学生也不多,根据近两年申报_____计划资助政策统计情况来看,每年也只有100多人。按照《_____省_____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每年各县(市)要按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10%的比例落实_____计划补助对象。每年我县要落实_____计划补助对象为900至1000人,根据统计数据情况来看,每年我县只能落实_____计划补助对象为300多人,与上级规定目标任务相差甚远。
(二)典型宣传不够深入。近年来,在实施_____计划工作中,注重了_____计划政策宣传,而对_____计划典型的挖掘和宣传做的还不够,使得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带有歧视的眼光,认为孩子上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没有出息,导致有很多初、高中毕业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要么辍学,要么借钱买学(重点高中)上,就是不愿意读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_____计划工程品牌宣传不够深入,影响面不大,没有充分发挥好典型带动和引导作用。
(三)村级信息化建设不健全。从2023年起,_____计划步入信息化管理时代,资助对象的申报、贫困资格审核上报、公示审核上报等工作都在网络上操作。目前,全县100%行政村有电脑,90%的行政村没有通宽带、没有联网,加之村支两委干部中懂电脑、会操作电脑的人员不多。这样一来,就直接影响了村级_____计划资助对象贫困资格和公示审核上报等工作。
三、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及时总结_____计划典型,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对_____计划典型的宣传和推介力度,用事实说话、用案例破除人们陈旧的思想观念,鼓励和引导贫困家庭子女积极主动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同时,也要加强_____计划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_____计划补贴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实现_____计划应尽应补的目标。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订单联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模式,不断提高培训基地办学质量,提升_____学员转移就业率。不仅要关注长三角、珠三角知名企业,还要加强对省内知名企业考察;不仅要考虑到就业学员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还要重点考察企业的发展前景,好中选优,优中选优。加强与订单企业合作、沟通、联系,及时掌握用工企业经营状况和就业学员工作情况,保证_____学员稳定就业,保障就业学员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抢抓扶贫攻坚政策机遇,积极争取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公司的支持,大力实施信息化扶贫,加强村级互联网建设,实现行政村互联网全覆盖。同时,还要加强对基层_____计划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其业务能力,使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操作_____计划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指导资助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申报。
(四)进一步加强跟踪服务力度。建立长期跟踪回访机制,搭建网络、移动通讯等多种沟通交流的平台,随时了解和掌握安置就业学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根据了解的情况给予鼓励、关怀,遇到困难要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通过与学员保持长期沟通和交流,确保安置学员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同时也为我们发现典型、搜集典型、推介典型提供便利。
(五)进一步加强补贴政策创新。农村贫困家庭经济收入低,经济来源有限,再供养一个或两个孩子上高中或本科院校,家庭负担会更重,部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考上重点高中或本科院校,因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等费用,辍学直接外出打工。_____计划补助只针对接受中职教育一、二年级和高等职业教育一、二、三年级贫困家庭学生,而就读普通高中和本科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不能认定为_____计划补助对象。为此,建议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创新补助办法,对就读普通高中和本科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实施扶贫助学工程,具体补助标准和申报程序参照_____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六)进一步加强检查考核力度。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担其责的工作机制,将_____计划工作纳入乡镇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范畴,督促各乡镇将_____计划宣传与其他扶贫项目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进一步增强乡镇宣传_____计划项目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对_____计划培训基地的监督、检查,每学期对培训学员所学的文化课程与技能实践知识进行评定,对不合格或操作不熟练的要求基地进行补差教学,确保_____学员的综合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及以上的专业操作技能。
扶贫计划调查报告(2)
__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居住有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辖七乡三镇,总人口17.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88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5%。全境为山地,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全县旅游资源丰富,是大桂林旅游圈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为切实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龙胜县不断加大投入,在逐步解决各族群众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的同时,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民族文化旅游扶贫为切入点,民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带动民族文化繁荣,努力探索出少数民族山区文化扶贫的新思路,让山区各族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的基本情况
20__年,全县生产总值27.73亿元,财政收入2.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20 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219 元,迄今为止,还有70个贫困村,1.3万贫困农民,是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县。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民族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全县民族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县共投入文化建设资金近1000万元,修建了县宣传文化中心、民族广场、民族博物馆、35个农家书屋、12座宣传文化综合楼等,每年开展150次文化下乡和送书下乡活动。全县农村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还投入80万元打造各民族文艺表演节目,此外,还投入近2亿元实施村寨改造项目,为游客观光旅游创造便利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农村休闲度假、民族风情和农耕文化三大旅游品牌,着力打造了人间瑶池的温泉、天下一绝的龙脊、壮寨楷模的金竹壮寨、天下第一长发村的黄洛瑶寨等旅游品牌,特别是在金竹、大寨建立了全国首批15个景观村落、8个景观经典村落之一,取得了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和中国文化旅游大县的两大牌子,受到各地游客的高度评价。品牌效应直接推动了山区人民的文明进步,印证了大山人民走向世界、走向全球的烙印。同时,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区(省)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龙脊魂》、《龙胜侗族文化与旅游》、《龙胜瑶族文化与旅游》、《龙胜苗族文化与旅游》、《龙胜壮族文化与旅游》、《踩石轮》、《岩坪调》等旅游系列丛书出台。
二、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的几点启示
启示1:文化扶贫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人,作为万物之灵长,无论贫富,都需要精神上的关怀,都需要基本的文化生活。各级党委政府在抓好富农民口袋的同时,更加注重富农民脑袋的工作,这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好事的具体行动,有利于不断满足边远山区困难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启示2:文化扶贫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随着农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落后的文化生产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农村社会发展中重经济轻文化而导致的农村经济后劲不足、农民因愚返贫、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实施文化扶贫,不仅仅是丰富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缩小城乡差距。
启示3:文化扶贫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抓手。房屋新不等于新农村,衣服新不等于新农民。某县实施民族文化扶贫的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字,不仅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还要体现在用新文化塑造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文明程度上。实施文化扶贫,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启示4:文化扶贫是传承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各民族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是文化建设开掘不尽的宝库。文化扶贫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认识,充分调动各民族群众特别是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普查、挖掘、抢救和利用等工作,构建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资源保护体系、展示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宣传推介体系,做大做强一批民族文化品牌,建设一批民族艺术馆,培育一批民族文化经典旅游景区,使各民族优秀文化在当代文化创造中呈现崭新风采、发扬光大。
三、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存在的问题
1、个别地方对文化扶贫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力度,全县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少数地方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对文化建设理论上重视、实践上漠视、行动上忽视,认为文化扶贫周期长见效慢,投入巨大产出微薄,仅把文化建设当作装点门面的面子工程。
2、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千百年来,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底蕴丰厚、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各乡镇的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利用不均衡,已开发利用的民族文化产品急功近利,过分迎合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重通俗轻高雅、重形式轻内容,演展类文化产品和文化节目品牌意识不强,往往浅白、雷同、低劣,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精品不多。特别是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文化分布全县各乡镇,各有特色,还不能有效整合,对民族文化资源深层次上的研究不够,各民族在民族建筑、语言、服饰、风俗等个性的民族元素存在弱化倾向。
3、文化扶贫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当前农村基层文化体制,出现花钱养人、管办不分的投入机制,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状况,导致部分乡村文化体系空壳化二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经费投入相对匮乏,同时缺少全社会支持文化建设的氛围,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扶贫办、文化、教育、交通、民政、体育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未能充分整合,往往难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三是由于文化建设未列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极少地方出现了讲话无文化建设内容,规划无文化项目,资金无文化方面安排的尴尬状况,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
4、宣传推介文化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提高宣传推介能力,实施民族优秀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提升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开展文化扶贫题中应有之义。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开放交流力度和桂林大旅游圈的影响,龙胜山水风景和民族风情旅游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国际国内游客数量不断攀升。但就目前来说,由于文化传播渠道单一、缺乏具有开拓国际文化市场能力的机构和人才、对外宣传的精品和品牌项目不多等原因,对外宣传的创意不新,内涵不足。
5、文化建设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弱势的农村文化建设必然要求政府的扶持,但当前的农村文化建设,一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的原因,财政难以承担足够的资金投入文化建设;二是由于未能把经营性文化和公益性文化区别开来,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造成投入者(财政)无法监督,受益者(农民)无权监督,加之县乡财政相对困难,难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三是由于财政投入有限,难以启动相关研究整理和深度挖掘工程,有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节目仅靠群众自筹解决,制作粗糙,品位不高。
四、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扶贫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列入地方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为民办实事的清单,纳入扶贫攻坚计划,与改善民生联系起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克服先经济、后文化发展思路,引导地方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和正确的政绩观,积极引导、精心组织,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姿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精神,在实施文化扶贫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引领和正确主导,文化扶贫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要正确处理主导与多元、多样的文化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民族多样化的文化生态,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的文化倾向,遏制农村不良文化现象的蔓延,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群众民族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3、坚持重在建设方针。按照保护遗存、扶持传承、扩大传播、开发产品的思路,系统保护、科学开发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上,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注重整体性规划,确保各民族文化资源的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注重保持民族特色,挖掘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族文化;要注重改革创新,使民族文化充分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体制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结合,实现民族文化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挖掘保护上,要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各民族文物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梳理,注重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深入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收集整理各民族传统的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技艺,对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使之保存下来、传承下去;要在龙胜壮族生态博物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反映本民族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的展览场所,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花大力气建好各民族融为一体的民族博物馆,以更好地保护文化,扩大民族文化交流。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民族民俗文化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学校教育,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纳入中小学课程,发挥传统民族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4、全面理顺民族文化扶贫的体制机制。在加快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经济体制下农村文化扶贫的新路子。既可以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也可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社会办、 旅游推介会,在旅游景点开展民俗表演、展示民俗文化等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运作,形成政府补贴、企业赞助、文化管理、社会参与的文化运行机制。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股份制改造,降低民营资本的准入门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积极培育多元农村文化主体,建立一套政策支持体系,发挥各民族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农民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坚持民办、民营、民享,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唤醒农民参与热情,形成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
5、着力打造一批民族文化品牌。要根据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加强对优秀文化的选题和规划,积极挖掘整理民族优秀文化元素,提炼总结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当代优秀文化元素,兼收并蓄外来优秀文化元素,立足各民族心理特征和表达习惯,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文化发展布局。加大对农村文艺作品创作的投资力度,实行精品奖励制度,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进行文化整合创新,努力生产反映当代各民族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采取政府主办、社会联办、群众自办等方式,以文艺比赛为手段,以节日活动为依托,精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大力开展一镇(乡)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成果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各民族民间文艺调演擂台赛,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乡镇、特色文化村、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家庭。当前,要以龙脊-温泉文化长廊为中心,充分挖掘浓郁、古朴、纯真的民族风情,通过政府主导、行家策划、企业参与、民间运作的模式,着力打造龙脊梯田文化旅游节、泗水乡的红衣节、乐江乡的侗族大歌节、平等乡的鼓楼文化节、江底乡的盘王节、和平乡的晒衣节、扁担节等节庆文化,进一步打造黄洛瑶寨民族歌舞表演,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传统文化旅游品牌。
6、深入实施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各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民族文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要扩大本县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择善而从的方针和原则,充分利用节庆活动、宣传推介活动等载体平台,广泛组织开展文化交流,努力拓宽对外交流领域,不断推动文化交流向高层次、高档次、高品位方向发展;二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制定和完善鼓励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政策措施,组织部分文艺团队走出村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要积极运用广播影视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深入研究国内外群众收听收看的习惯,精心制作外宣产品,提高对外宣传的技术含量。
7、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一种刚性的财政支出机制,要确保对文化的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公共财政支付基本的文化需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屯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形成农村公共服务网络。通过民办公助、政策倾斜,积极引导文化专业组织和专业户相互联合,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扶持民间职业文艺团队和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的同时,动员散落于民间的文艺人才和文艺爱好者组织文艺协会,使民间文艺协会在保留本地民间文化传统、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培养农村文艺人才方面发挥作用;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文化人才,加大对农村业余骨干的培养力度,选送有潜力的苗子到市县文化馆或艺术院校培训深造,使其能用上、能提高、能留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文化、扶贫、教育、体育等资源,实行共建共对,对文化事业费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建设,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形成整体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成果,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惠农工作。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文明院落、文明村社创建活动,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农村文化氛围。
第8篇 关于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评价
(三)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坚持把实施雨露计划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有效整合阳光工程、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积极推进贫困农民参与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2023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500多人,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多场次,培训贫困农民3万多人,转移安置就业1400人,全县通过培训后外出务工人数达4万余人,逐步形成了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就业促增收扶贫新模式。
(五)以社会扶贫为重点,不断增强扶贫开发合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帮扶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县直单位驻村帮扶活动和百企反哺活动。全县县直单位每年为贫困村、贫困户兴办实事500多件,捐赠和争取扶持资金200多万元,建立结对帮扶基地100多个,建立农家书屋40多个,累计向贫困村捐赠各类书刊5万余册。累计有50家民营企业支持贫困村建设,为贫困村捐资捐物折款500多万元。扶贫开发工作的扎实推进,有效改善了干群、党群关系,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
调查组在充分肯定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认为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二是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较差。三是扶贫开发的任务越来越重。四是扶贫开发争取资金难度越来越大等。
二、相关建议
为深入推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调查组提出如下建议:
(二)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计划。要根据国家、省市扶贫纲要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计划,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效推进。要加大全县贫困人口的普查力度,掌握贫困人口的现状、需求、脱贫路径,为扶贫计划推进提供科学依据。要坚持城镇农村统筹规划,各乡镇、村要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因地制宜,作出具体扶贫规划,做到上下衔接协调推进。
(三)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要以雨露计划为载体,进一步丰富形式、拓宽渠道,不断创新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相关部门、乡镇、村居的工作积极性。要把扶贫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多种渠道的提高贫困人口的技能素质、就业素质、文化素质,充分调动扶贫对象自主脱贫的积极性。
(四)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扶贫效果。要坚持把扶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发展壮大增收产业,作为实现开发式扶贫的着力点,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从根本上使贫困人口走出困境脱贫致富。要巩固现有产业化建设成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帮助贫困人口提高生产技能,指导扶贫对象加强产业管理,发挥产业脱贫效益。
(五)进一步拓展开发式扶贫资金渠道。要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的力度,打好远安不列入整体对外开放县和比照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牌,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要认真总结资金捆绑扶贫的好做法、好经验,整合各类资源投入到重点贫困村,用于推进重点村项目建设。要继续开展社会扶贫,调动方方面面的扶贫帮扶积极性。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营造良好的对上争取环境,确保扶贫开发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地贡献。
第9篇 扶贫攻坚行动的调查报告
为助推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政协理县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会同相关部门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深入10个乡镇11个重点村,走访乡镇、村组干部群众余次,就全县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实施情况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攻坚行动提供组织保证。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蔡清礼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万成军任副组长,发改委、三办、交通、农水、畜牧兽医、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督落实,工程验收等工作。各乡镇、村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牵头责任人,村组联系人,将任务分解到村组、到人头,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行部门业主负责制,明确各部门是责任主体,牵头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是组织落实的工作主体,村两委会是具体实施主体,村民是受益主体。落实了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村的责任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开展指导、督察工作,协调处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力宣传,统一认识,为攻坚行动提供思想保证。大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采取召开干部动员会、现场会、村民大会、户主会、村民座谈会,组织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到先进地参观学习和典型示范等形式,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加快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中。
(三)制定方案,统一标准,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保证。将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扶贫开发、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项目,整合资金,结合县情,因地制宜,制定出了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范围、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时间和补助标准。各乡镇、村也相应制定出实施方案,将方案细化到村、到组、到户。
(四)心系群众,服务于民,为项目实施提供后勤保证。狠抓组织协调,形成了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和职能明确、统一协调的联系制度,各乡镇明确分解目标责任,加大部门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村与组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到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开展项目实施的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工作,推进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五)严格程序,强化监管,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实行专人、专帐、专户和县级财政支付核算。规范项目的报批程序,严格项目工程的立项、设计、工程建设监管、预决算管理、竣工验收管理。明确了项目工程奖惩实施办法和考评方法。
三、基本经验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前提。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群众的关怀,也是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二)大力宣传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是关键。从项目实施以来的实践看,凡是思想发动好的,工作推进就快,建设质量就高,村容民风转变就明显。反之,工作就被动,建设进展就缓慢,建设质量就差。
(三)主动作为,形成合力是保证。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组、下派干部、各村两委会和党员干部协同作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高效推进建设进度。
(四)积极做好项目的规划实施是核心。通过项目建设,让农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更好地调动农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个别村思想认识不到位,只强调客观制约因素而不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不够,责任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行动迟缓,进度缓慢。
(二)有的农户主体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愿自身投入,就政府补贴而仅钱吃面,所建项目显得小气,不仅影响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而且影响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有的村项目建设规划不够科学,有的不按规划和建设标准要求实施。如甘堡乡尔布村规划所有农户的圈舍建在杂谷脑河边,不仅影响整村美观,还会对河流造成污染。
(四)技术指导服务和质量监管不到位,有的建设项目存在质量问题。乡村道路的路基保坎、护坡墙、涵洞、涵管、排水沟等不完善,路面基础辗压不够,应按规范要求建设施工;坡度较大的村内道路和户间路排水和冬季防滑考虑不周;有的风貌改造用料易风化退色,保持时间不长。
(五)村活动室建设进度缓慢,村活动室建设项目招投标早已结束,村上也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但一些施工单位迟迟不进场。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协调,督促中标单位早日进场,否则按招投标管理办法作自动弃标处理。
(六)风貌改造、村道、户间路等委托代建的施工单位垫资困难,建议按工程拨付款办法分期拨付。
(七)一些农户的四改难以达到实施方案确定的标准。大多农户已通过农房重建结合了四改项目,因占地面积和实际需要等原因,有的农户所建面积不能达到规定标准,如厕所大多农户不能达到不低于8平方米的标准要求,总不能另建而造成浪费,增加农户负担。应当因地、因户制宜而不作强求。
(八)乡村道路建设与农产品运销存在矛盾。夹壁乡猛古村的道路计划在近期开工建设,而该村的大白菜运销10月初才能结束,道路建设与蔬菜调运矛盾突出,如在冬季施工又影响道路质量。
(九)一些异地重建的分散户的通水、通电还未纳入统一规划,自行架线不仅不规范影响村容,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五、对下阶段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既是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的受益主体,也是重要的实施主体,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发扬宁可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在项目建设中,要统一规划,明确界定政府组织实施和群众自主实施的项目,全力推进政府实施项目,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让农民从项目建设中感受到党和政府、各级干部对群众的关心、爱护和真心实意助民谋发展的热情以及实施项目带来的实惠,更加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干部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有效载体。
(二)做好四个结合,提升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水平。一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灾后重建有机结合起来。要利用灾后重建机遇,扎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解决群众关心期盼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灾后重建项目与综合扶贫攻坚项目同步实施、同步出彩,充分展示灾区新变化、新气象。二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为改善我省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部署。通过村庄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硬化、亮化、美化、绿化的新村庄,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提升农村形象和品位,逐步改变农民的陈规陋习,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三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发展特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和布局水平,使全县村庄建设真正做到因山就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彰显特色,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良好基础。要充分彰显民族和地域特色,进一步明确村庄风貌定位,既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有机溶入现代元素,做到画龙点睛,同时要尊重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不得画蛇添足。要通过村庄建设,倾力打造藏羌文化走廊,将浓郁的藏羌民俗风情更好地融入到村庄建设中,着力展示我县藏羌文化的独特魅力。四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科技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法制扶贫,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守法意识。
(三)强化指导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成效,应当克服短期行为,发挥项目长期效益。一是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务求实效,以规划指导建设,以规划规范管理。二是要加强项目工程施工的指导服务。严格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质量监管,制定切实可行的验收办法,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干一项成一项,达到能使群众长期受益的目的。三是加强制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各种资金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各种项目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四是要创新机制,探索建立项目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坚决克服重建轻管的倾向,深化思想认识,形成全体群众重视管护、参与管护的局面,要落实管护责任,明确产权和管理方式,建立有偿使用机制,确保已建项目设施发挥预期效益。
(四)强化组织协调,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为此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
一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目标任务,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二是措施要得力。以非常之举办非常之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制定强有力的措施,落实责任,突出重点,通过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建设进程。三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对一些农户自建项目要尊重农民意愿,在不影响整体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和能力量力而行,不攀比、不浪费、不误农时。各部门、乡镇、村不能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强调主观努力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协调解决客观制约因素。
第10篇 铜川市畜牧业扶贫调查报告
尹峰等
脱贫攻坚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畜牧业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铜川畜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国家统计局铜川调查队联合市畜牧局、市畜牧站,赴宜君县、印台区和耀州区,广泛深入乡镇、村组、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合作社、养殖场、贫困户走访,掌握了畜牧业扶贫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结果显示:铜川市畜牧部门积极落实扶贫政策,全力组织实施开展畜牧业扶贫,畜牧业扶贫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养殖企业主动担当、帮扶带动,贫困户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畜牧业扶贫政策
近年来,铜川市畜牧工作按照“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总体要求,历经了“由圈到场”、“由散到整”、由“传统到现代”的提升转变,形成了北部山区以肉牛、肉羊为主,南部塬区以奶牛、生猪为主,城郊区以蛋鸡为主的畜牧产业板块,畜沼果配套的有机循环农业模式初步形成。2023年,全市畜禽存栏199.71万(头只),肉、奶、蛋总产量分别达到1.69万吨、2.68万吨、1.6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8.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3%。
铜川市政府出台的《进一步加强生猪生产实施意见》、《奶牛生产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强力推进了奶牛生产示范市、生猪养殖基地、宜君肉牛基地建设,促进了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省市规划建设的宜君肉牛养殖基地重点县、印台蛋鸡生产基地、耀州高端牛奶基地县为主的畜牧产业为产业扶贫奠定了基础。创新性成立的铜川生猪产业联盟、羊产业联盟和陕西天天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联盟抱团应对市场,为新技术推广、品牌建设及产品销售起到了重要作用。铜川市制定的《铜川市农业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208个村3108户1.02万特色产业脱贫人口为目标,以做强做大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扶贫主体为载体,强力推进产业脱贫行动,培育100家以上示范性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发展500户以上增收示范户,帮扶带动500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全市确定的208个贫困村中,适宜发展粮、畜、药特色产业的68个村,已确定 22个村发展畜牧养殖,结合贫困户脱贫意愿,生态养羊、林下养鸡、标准化养猪、肉牛及特色养殖成为贫困户关注的热点。
二、畜牧业扶贫主要做法
按照“南部奶畜、中部猪鸡、北部山区牛羊”的畜牧产业发展布局,坚持特色畜牧产品向优势区集中的原则,针对依靠畜牧养殖扶贫的22个村,引导贫困村、贫困户采取托管代养、贫困户自养等方式,启动实施生猪产业联盟、羊产业联盟,探索畜牧业全产业融合全面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
(一)主要做法
1.精准到村定方案。通过与扶贫、农业、包村干部、贫困户共同商定方案,确定22个村畜牧业扶贫项目。
2.精准到户定措施。通过与区县农业局联合开展调查,对22个村1100多户群众的意愿进行归纳梳理,分类设计畜牧业扶贫方案5类,供群众自由选择。
3.精准到人抓培训。根据建档立卡资料,对1100余户0.35万人,制定三年畜牧业扶贫培训计划,2023年培训1700人,2023年培训1800人,2023年巩固提高。
4.创新模式促产业。针对贫困户养殖资金、技术、劳动等制约因素,组建生猪、羊产业联盟,设立融资担保基金500万元,采取“抵押贷款、养殖技术、生产管理、饲料供应、疫病防控、产品销售”六统一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头发展会员50户,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
5.科技示范树典型。市县两级畜牧科技人员深入贫困村户,抓推广、促示范,每个贫困村培育5户畜牧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5个贫困户,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推进畜牧业精准扶贫。
6.政策支持育龙头。铜川市出台财政支持产业脱贫扶持相关政策,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作为主体,带动5户贫困户以上的财政贴息20万,每个项目支持100万,并优先申报相关畜牧业扶贫项目。
第11篇 关于农村扶贫攻坚情况调查报告
前言:
扶贫开发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针对农村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率先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区发展缓慢,贫困现象仍很突出。 进入21世纪,我国农村的扶贫开发面临着新的困难。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成为迫切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了解__地区新形势下农村扶贫攻坚的结果,我校经济学院公共管理专业专程来到__县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2023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__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23〕2号文件。《意见》指出,__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贫困和落后是__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__的主要任务。__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进一步促进__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发挥__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是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有力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了解国发2号文件对__地区的影响和成果,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快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校经济学院特地来到__省__县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社会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地点及方式
我们这次选择的调查对象是目前居住在__县的比较贫困的群体,主要是农业人口且收入较少的__居民。我们调查的地点主要是在__县城的城郊结合处。调查的方式是采取问卷的形式,由我们将问卷发放给我们的受访者,由他们仔细阅读后填上答案,然后我们将问卷回收,分析,总结。这次我一共向我的访问对象发放了_份问卷,实回收_份,其中有效问卷_份。
三,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
第一部分: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
在这次的调查中,受访者的性别结构接近1:1,其中有_个是汉族居民,_个是布依族居民,两个是苗族居民。在这_个访问对象中,只有两位是从外地刚刚迁到__居住的,其余_位都是当地居民。这些受访者的年龄构成比例为:16岁一下有_位,占总人数的_%,16-44岁有_位,占总数的50%,45-60岁有_位,占总数的40%,60岁以上的有1位,占总数的5%。在这20位受访者中,有_位来自农村,占总数的_%,他们绝大多数家庭的收入靠外出务工和种植业获得,也有一部分人靠经商来获取收益。所占比例如下:种植业_%,外出务工_%,子女或亲戚援助占_%,经商20%,养殖业15%。而且根据调查结果,这些农村居民的收入都比较低,有_%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_元以下,_%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_-_元,有10%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_-_元,有5%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_-_元,有_%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_元以上。而导致这些家庭不富裕的主要原因就是除农业以外没有其他收入(有_%的家庭这样认为),居住的自然条件很差(_%的家庭这样认为)子女上学负担严重(有_%的家庭这样认为),也有一部分家庭感觉赡养家里的老人负担重(_%的家庭)和一部分人感觉家里缺乏劳动力(占5%)
对于2023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发2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__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_%的人都表示不知道这个文件,而剩下的_%的居民则表示他们只是听说过,但是不了解文件的具体类容。
第二部分:个人对扶贫政策的整体评价
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__县的居民有60%以上的居民都认为当地政府对农村扶贫很重视,但只要35%的人对目前的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有一半的人从扶贫政策中享受到了实惠并对当地农民脱贫致富非常有信心。但是这些居民由于信息来源不广,对政府的信息动态不了解,只有25%的人参加过相关的扶贫项目,如退耕还林,公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等。对于家中老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居然所有的受访者都感到头疼,都抱怨金额太低,不能满足日常开销。令人欣慰的是,有90%的人表示,对于政府安排的各类扶贫活动,他们都会积极参加。
第三部分:个人对扶贫政策和相关服务的具体评价
国家现在_元的新扶贫标准线,本应该是一则重要的消息,但是在当地却只有_%的人知道。对于当地政府正在开展的扶贫项目,绝大多数的人也表示不清楚。在这些受访者中,他们的家庭所参加的社会保障项目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我们欣喜地发现,在__地区,超过一半的居民都认为我国目前的一些扶贫政策如:家电下乡,教育扶贫,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粮种补贴政策和土地流转政策等,是有效的,这些政策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分析和总结
通过此次的社会调查,我发现,__县近年来采取的有力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__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_万元,实施扶贫项目_个,完成整村推进村_个;新建和改造村级公路_公里,村寨道路硬化_万平方米,修建小水池_口,水利沟渠_公里;推广杂交玉米种植_亩、脱毒马铃薯种植_亩;种植板栗、核桃等经果林_亩,饲养育肥猪_多头,肉兔_多只土杂鸡_万多羽,养殖大鲵_多尾。
通过小水池、沟渠修建等水利项目的实施,解决了_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和_万人饮水难问题。通过公路建设、村寨道路硬化等交通项目的实施,解决了_个村_万人口的行路难问题,_个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改善。茶叶、蔬菜、经果林和畜牧水产养殖等项目的实施,以贫困村为主的茶叶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逐步形成,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通过扶贫攻坚,__县贫困人口数量从2023年的_万人下降到2023年的_万人,减少贫困人口_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由_%下降到_%,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23年的_元增长到2023年的_元,增长_%。
但是,在取得重大绩效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__农村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大多数农村居民收入太低,生活困难,大部分农村家庭的年均人收入都集中在1200元左右。
2,收入来源少,主要靠外出务工和种植业。
3,信息流通不畅,不了解政府信息,不了解相关国家政策,不知道政府的相关扶贫项目,使得国家扶贫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4,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村扶贫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中,农村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资金和资源的流失和投资倾斜使贫困地区稀缺的资源大量向发达地区流动,贫困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5,农村脱贫人口的返贫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的缺失,难以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出正确的决断你。
四,对于__县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 一)要加快扶贫政策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开发方式和扶贫思路等方面的创新 。
1,在管理体制上,要强化扶贫工作责任,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门的经费,有一套相应的法律制度来指导和约束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经费的使用,项目的运行要按期完工,发挥效益,项目资金的使用得到监督。此外,要调整扶贫工作重
心,适应新阶段贫困人口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由重点扶贫县转向重点扶镇、扶村、扶户。
2,在运行机制上,要完善扶贫开发模式,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发扶贫、市场运作”的扶贫开发模式,着力增强扶贫能力,培育多元化的扶贫开发主体,实现各种扶贫资源优化组合,提高扶贫开发效益。与此同时,要完善扶贫资金投入和运营机制,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起以扶贫资金投入为导向,以农户自己投入为主体,以信贷、外资和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扶贫投入。
3,在开发方式上,一是以产业为支撑。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是贫困地区的共性。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选择调整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以科技为动力,大力提
高技术装备水平,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开发潜力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产业化经营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二是以特色为主攻,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要发挥比较优势,整合优势资源,提高科技含量,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优化农副产品结构,发展龙头加工企业,发展绿色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完善服务市场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以项目为载体。改变过去单一抓粮的思维模式和重点扶持短平快项目等急功近利的做法,突出扎根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支柱产业开发,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提高基层组织领导、指导现代农业的能力和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为切入点,坚持两手齐抓,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第12篇 2023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小编给大家介绍2023精准扶贫调查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精准扶贫调查报告(1)
面对目前扶贫开发工作的地位空前的重要,扶贫开发的作用空前的提升,扶贫开发的责任空前的重大,扶贫开发的任务空前的艰巨,扶贫开发的使命空前的光荣,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站在讲政治、惠民生、促发展、奔小康的政治高度,向全市人民吹响了扶贫开发的总号角、下达了扶贫攻坚的动员令,我市务必在2023年基本消除贫困人口,2023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但就如何从细从实从快做好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仍是全社会特别是扶贫移民部门必须认真思索和探究的课题。为此,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乡镇、村社广泛调研,就如何做好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系列探讨,为我市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打好扶贫攻坚战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_____地处_____,位于_____中游,是典型的革命老区、移民大市、边缘丘陵山区于一体的农业县级市,全市总人口89万,其中农业人口68万。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23年继续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截止2023底,全市454个行政村中有339个贫困村,2.7612万贫困户,7.29万贫困人口,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1%。通过2023年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目前,我市尚有21385户贫困户、61807人贫困人口。实施五个一批 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为: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27948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17444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23866人,医疗救助扶持一批24814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无)。
二、贫困现状
一是贫困人口比例偏高。全市339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70%左右,同时,因病、因灾、因劳动力缺乏返贫现象呈上升趋势。二是主导产业滞后。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竞争力较弱,人均收入普遍偏低,主导产业不明显,全市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多数农户一直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等农作物,结构单一,产值较低,无明晰种养产业的贫困村占80%以上,无增收项目的贫困户占85%,缺乏坚实的产业支撑。三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绝大多数边远老区村和库区淹没村未建立村小学,只有乡镇小学,有的农村孩子要走10多里山路才能到乡镇小学上学,求学路远。四是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贫困村的村书记、村主任年龄都在60岁以上,精力不济,积极性不高,带动力不强,对贫困村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缺乏示范和引领作用。五是贫困户创收方式单一。留在村里的基本都是文化和知识水平普遍偏低的村民,他们对脱贫致富技术和就业技能几乎一无所知;贫困村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人数占到80%以上,但由于缺知识无文化,务工仅靠体力劳动的收入甚微,粮食生产仍是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六是居住环境条件差。土木结构仍是贫困户的居住主体,尤其离乡镇、离公路较远的村民更具显现,比例达到50%以上,还有5%左右的贫困户住在低矮潮湿的土墙、竹坯房内,一年四季通风飘雨,日子艰难。七是五缺现象严重。在调查中了解到,缺信息、缺技术、缺资金、缺引导、缺劳力是贫困户想脱贫但无法脱贫的主要障碍。这部分所占比例达85%,因灾、因病及其他因素致贫返贫的占3%,人多地少,无耕种的占1%左右。八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主导产业和项目支撑,就业能力差,门路少,由于自然的原因,贫困户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特别是村社道路和水利设施落后,全市仍有许多边缘贫困村公路等级低,个别村目前还没有村级水泥路,很多村都不通客车,群众出行难,部分村人畜饮水靠老百姓背挑维持生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加之因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失去劳动力,或患重病等因素导致农村家庭长期陷入贫困。
三、思考和建议
针对我市农村贫困现状,全市各乡镇、市级各部门要高度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政治责任,深刻领会______、李克强总理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目标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站在全局高度更新理念、创新模式、健全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精准扶贫水平,创建扶贫攻坚实绩。
(一)、着力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
1、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对象,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和就业帮助力度,通过发展生产和务工实现2.7948万人稳定脱贫。在产业项目选择上,充分利用现有林地和耕地,发展劳务成本、原料成本都较低而比较效益较高的林下养殖和种草养畜。因地制宜引导和指导贫困户发展生猪、山羊、小家禽养殖和蔬菜种植等短、平、快项目。引导产业基础较好的地方尽量切入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肉牛、生姜、川明参等大产业,依托现有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的技术、销售等优势,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乡村旅游,支持贫困户从事餐饮、服务等旅游产业,发挥旅游对农户就近就业、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
2、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难的贫困户,通过移民搬迁安置帮扶1.7444万人脱贫。对接国、省、南充市移民搬迁规划,结合新型城镇化、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项目,整合用好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等政策,合理确定搬迁地点、搬迁资金和搬迁进度,到2023年实现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抓好易地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户口转移、金融服务、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尽量给予支持。
3、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2.3866万人,逐步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对残疾人、五保户扶贫对象实行生活费补贴,核定其年收入与国定贫困线标准差额,据实发放差额补助,使其年收入达到国定贫困线标准,确保残疾人扶贫对象精准脱贫占全市扶贫解困贫困人口任务数25%以上。对因病、因残、因灾、因学致贫家庭,整合工会、残联、教育、卫生等部门救助资源,进行特困群众集中救助。加快乡镇互助养老中心建设,在供养对象自愿的前提下,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扶养人的特困农村老人实行集中供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到2023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养老保险。
4、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大力实施医疗就诊减负行动,对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逐步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筹资标准以及医疗补助、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报销标准。探索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重点将区域内住院疾病排名、费用占比前十位的病种纳入支付方式改革范围。建立与医保(新农合)制度有效衔接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农村贫困人口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对重点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75%给予救助。组建医疗卫生精准扶贫专家医疗队,定期深入贫困村集中开展免费诊治。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降低2.4814万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支出,遏制和减少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5、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帮扶地震、洪涝、滑坡等受灾贫困人口脱贫,解决因灾致贫、返贫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推进房屋倒塌、受损贫困户住房重建,对个别建不起房的特困户通过建设农村廉租房等方式兜底解决。积极争取灾后重建和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政策,帮助受灾群众迅速恢复生产、促进增收。
(二)、合力推进五大扶贫工程建设
1、推进产业扶贫工程
一是强化自主经营。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户的实际,在本乡、村明确1-2个最适宜的种、养业发展项目,包括种植类的高附加值鲜果和干果,药材类的金银花、川明参、葛根、银杏等,养殖业的猪、牛、羊、兔及小家畜等。让贫困户在可实施的短、平、快项目中增收致富;二是扶持龙头企业。支持张飞牛肉、杨氏果业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引领贫困农户增收致富;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推并鼓励以专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业主大户)+农户等方式扶持到户产业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水果、珍稀树木以及畜禽养殖产业。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成熟产业返还农户经营等模式,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帮带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四是建设产业园区。加快江北、江天、江东三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扩大园区水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效益产业发展规模,引导周边乡镇积极开展产业对接,鼓励农户发展关联产业,主动融入到园区产业大盘子。辐射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五是发展乡村旅游。依托_____风水文化旅游区、_____故居保护区、_____水库风景区、_____风景区、_____河国家湿地公园、老观古镇等旅游目的地和休闲观光区,鼓励支持群众兴建农家乐(渔家乐),打造特色手工业产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推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2、强化基础扶贫工程
(1)加强农村公路网建设,以农村公路通达通畅为基础,全面打通农村断头路,系统改造县乡公路,建好客货运输通道、农机作业通道、入户便道,完善生产生活道路体系,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等级化,实现通村水泥路达100%。
(2)加强国、省、县道的升级改造,加快境内高速、铁路、航空、水运立体网络建设,确保全市交通状况得以全面改善和提升。
(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围绕骨干工程全覆盖、小微水利全配套、人畜饮水全保障目标,完善水利设施,加大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和除险加固,加强对既实用又管用的山坪塘、蓄水池和供水站、电灌站的维修与新建工程,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地力水平。实现人畜安全饮水达100%。
(4)加强农村电力、广电、通讯通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3、加强新村扶贫工程
大力推进危房改造和农村廉租房建设。按照建、改、保的思路统筹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坚持政府主导、村集体组织实施的方式,为建不起、改不起的特困户提供保障性住房,让贫困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开展易地扶贫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对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难的贫困户,在其自愿基础上,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另选新址重建或搬迁到就近新农村聚居点;对淹没区、地灾隐患区贫困户全部实行易地搬迁,确保其生命财产安全;加快五改三建两提高建设。对自然村落和相对集中贫困聚居点,实施五改三建两提高,美化聚居环境;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信息网络建设。大力实施贫困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重点解决贫困村供电设施落后、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全面提升配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实现供电服务均等化。采取有线、无线和卫星三种覆盖方式,推进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和宽带乡村建设;健全农村卫生保障体系。以村为单位,兴建和改建农村卫生室,加强农村医生培训,全面实行重大疾病救助;大力推进村内垃圾及聚居点污水处理工程。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扶贫行动。持续开展农民艺术节、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加快图书室、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和场所建设,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到2023年,实现村村有图书室、文化室、农家书屋。
4、提升能力扶贫工程
加强劳务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技能培训、理财能力培训,全市统一组织对有资质和培训实力的职业技术学校进行鳞选,选出3-5家培训机构,分片区到村集中举办培训班,强化农村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支持用人单位与培训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定向、订单培训,提升培训效果。对具备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创业培训。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补助以及边远学校特困师生资助等救助帮扶措施。
健全贫困地区的乡村商品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季节性农产品储存销售能力;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支持有条件的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商业网点线上线下全覆盖。
5、抓好生态扶贫工程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投入,加快治理突出生态问题,筑牢贫困地区持续发展的生态本底。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湿地补偿范围,适度提高补助标准,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加快生态脆弱地区治理步伐,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水环境治理。
加强防灾减灾避灾,加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力度,重点抓好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支持贫困地区群众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增加其生态建设管护收入。
(三)、全力强化组织保障
1、落实扶贫责任。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建立党政一把手对本地区扶贫工作负总责、帮扶部门一把手对帮扶工作负全责的工作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重大问题,对全市扶贫开发攻坚工作作出总体评估和年度安排,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市扶移局负责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的协调、平衡和完善,并监督精准扶贫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乡镇(街道)主要负责精准扶贫项目规划、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资金管理、联系协调、项目验收等工作。村(社区)负责做好组织和带领群众推进扶贫项目实施、登记造册、信息反馈和建立扶贫工作台账。帮扶部门要按照扶贫帮扶工作要求,切实选派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落实好帮扶责任,实行不脱贫不脱钩。
2、强化资金保障。一是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市级财政按规定足额预算并落实精准扶贫资金,并按20%的增幅逐年递增。。二是扶贫项目资金无条件整合。上级下达用于扶贫工作的革命老区建设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各类项目资金,一律不准挤占挪用,全部统筹用于精准扶贫攻坚任务。三是涉农项目资金全力服从整合。各部门各行业要将不低于70%的项目资金用于精准扶贫村。
3、抓实驻村帮扶。全面落实五个一(1名 联系领导、1个帮扶单位、1个驻村工作队、1名第一书记、1名帮扶责任人)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制。强化驻村工作纪律,实行不脱贫、不脱钩。
4、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针对性的配备熟悉现代农业、农村金融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锻造一支真正懂扶贫、通民情、作风好、肯干实干的干部队伍。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选好培强村级领导班子,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村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5、严肃纪检查处。加强扶贫项目资金全过程监管,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扶贫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损失浪费、贪污腐败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6、严格考核奖惩。按照贫困村摘帽标准,建立健全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对扶贫工作实行单列考核,把扶贫考核结果作为考核贫困地区和党政领导班子的主要指标,作为各乡镇(街道)考核排位的主要依据。对扶贫实绩突出的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帮扶单位措施不力、成效不佳、弄虚作假的党政领导干部严格问责。
为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全市上下务必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科学规划,主动作为,协调配合,统筹发展,以新常态激活潜动力,凝聚正能量,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着力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五大扶贫工程,全方位营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完善精准扶贫措施,强化精准扶贫力度,早日实现我市脱贫摘帽目标,到2023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
2023精准扶贫调查报告(2)
为稳步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_____月14日至15日,县长_____、副县长_____率县政府办、县民政局及各乡镇管理区主要领导一行15人赴_____、_____两县,就精准扶贫的方式与方法实地考察学习,两县主要领导参与陪同。
一、考察情况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_____县_____片区、_____片区、_____片区、_____茶业集团以及_____县_____片区、_____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_____、_____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一)精神脱贫转民风
_____、_____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手抓扶志,_____县以_____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_____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_____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_____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二)做实产业引富民
在精准扶贫中,_____、_____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_____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______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_____创建_____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农户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以每亩700元的标准收一点、自留土上产一点、每年在合作社挣一点(公司每年向流转土地农户提供50个劳动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资计算,每户农户每年至少可以挣到5000多元劳务工资)、合作社红利分红分一点。
同时在发展家庭式种养殖方面推出以奖代补、直补农户的相关政策,比如:养牛3头以上,每头补助300元,养猪按实际出栏数,每头补助100元,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2000元,发展一家商店补助1000元等补助措施,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他产业。
(三)金融支撑精滴灌
2023年以来,针对银行不敢贷和贫困户贷不到、贷不起、还不了的突出瓶颈问题,_____县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_____县邮储政银互惠贷、助农贷、扶贫贷贷款业务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贫资金,缓解了扶贫投入压力。2023年,_____县政府安排2000万元,整合其他担保资金1亿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整合贴息资金15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810万元),吸纳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4家银行,按贫困农户1:5、企业1:10的倍数发放扶贫贷、助农贷、互惠贷、助保贷、绿满园、富路通、小额农贷、农户小额贷、致富牵手贷等9个品种的金融扶贫贷款。
为确保扶贫资金的规范运行,_____县根据脱贫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大小,设定了贷款额度、贴息年限标准。对贫困户扶贫贷款额度每户不超过1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3年,第一年全额贴息,第二年贴息90%,第三年贴息80%;对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2年,每年贴息50%,其中,对带动贫困户占比达到50%或年带动贫困户脱贫达到10户以上的给予全额贴息;对县域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1年,贴息50%;金融扶贫创新资金主要投向全县各类发展生态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及龙头企业。县扶贫办、县邮储银行对申请扶贫贷、助农贷的农户,逐户调查,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发展计划,解决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贷款用得好、能归还、有效益。
(四)全面整合齐推进
统筹扶贫、发改、移民、国土、住建、残联、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三为主 (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统一规划、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建房试样,采取村级修建集体宿舍安置贫困户或农户自建给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连片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和消危、旧房改造,从而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下段工作建议
_____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实力和贫困层度与_____、_____两县相比,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我们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结全我县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观念、树新风
当前部分干部职工仍把精准扶贫工作等同于以往的三万工作,满足于发个文、联个村、包个户、给点钱、走走看看,嘘寒问暖。还有部分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应学习两县把精神文明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理念,干部精准帮扶、群众受惠感恩,将干部群众的扶贫工作思路回归正确导向,扶贫先扶志。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氛围,做到扶贫扶谁、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建试点、立标杆
精准扶贫是一项全新工作,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办法、具体措施。要在干中学、学中干,以星星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全县推进。一是学习两县重调查、强基础的做法,抓基础台账建设。切实做到六有、五清,六有即有申请表、有信息采集表、有脱贫方案、有结对承诺书、有五评审核表、有房屋或能够反映贫困户生活现状的全景照;五清即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二是学习两县精准扶贫、规划先行的思路,抓村级规划。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土壤、水系、地理环境,在农田水利、特色优势产业、饮水安全、生产生活用电、交通、农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林业和生态等方面认真研究、合理规划,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制定村级基础建设发展规划和产业项目发展计划。三是学习两县树典型、强宣传的经验抓扶贫氛围。在全村开展身残志不残、十星级文明户、敬老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迹,做到电视有声、墙上有影,同时加大扶贫相关政策、村级发展规划、结对帮扶思路等宣传力度,营造扶贫与扶志相结的氛围。
(三)立规矩、重考核
规范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工作机制,建议县政府尽快出台《_____县扶贫攻坚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乡镇管理区、县直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提拨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专班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明确奖惩措施,保障工作经费,引导各乡镇管理区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攻坚上,引导县直各单位协调各种资源参与扶贫攻坚,切实担负起扶贫攻坚的重要职责,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第13篇 关于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坑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况有4.1%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的比例为47.2%,高于西部地区5.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用心计划,可以维持的比例为45.6%,高于非西部地区4.8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都承受着很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上升、学习紧张和考试不理想的压力比例分别为:86.8%、51.7%、45.9%、32.2%,分别高出非西部地区2.6、4.3、5.2、5.8个百分点;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看不到个人前途、生活单调、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和无知心朋友的压力比例分别为:11.8%、16.3%、28.9%、25.3%,分别高出西部地区1.6、2.6、3.0、19.9个百分点。
第14篇 考察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为稳步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_____月14日至15日,县长_____、副县长_____率县政府办、县民政局及各乡镇管理区主要领导一行15人赴_____、_____两县,就精准扶贫的方式与方法实地考察学习,两县主要领导参与陪同。
一、考察情况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_____县_____片区、_____片区、_____片区、_____茶业集团以及_____县_____片区、_____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_____、_____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一)精神脱贫转民风
_____、_____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手抓扶志,_____县以_____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_____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_____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_____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二)做实产业引富民
在精准扶贫中,_____、_____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_____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______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_____创建_____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农户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以每亩700元的标准收一点、自留土上产一点、每年在合作社挣一点(公司每年向流转土地农户提供50个劳动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资计算,每户农户每年至少可以挣到5000多元劳务工资)、合作社红利分红分一点。
同时在发展家庭式种养殖方面推出以奖代补、直补农户的相关政策,比如:养牛3头以上,每头补助300元,养猪按实际出栏数,每头补助100元,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2000元,发展一家商店补助1000元等补助措施,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他产业。
(三)金融支撑精滴灌
2023年以来,针对银行不敢贷和贫困户贷不到、贷不起、还不了的突出瓶颈问题,_____县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_____县邮储政银互惠贷、助农贷、扶贫贷贷款业务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贫资金,缓解了扶贫投入压力。2023年,_____县政府安排2000万元,整合其他担保资金1亿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整合贴息资金15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810万元),吸纳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4家银行,按贫困农户1:5、企业1:10的倍数发放扶贫贷、助农贷、互惠贷、助保贷、绿满园、富路通、小额农贷、农户小额贷、致富牵手贷等9个品种的金融扶贫贷款。
为确保扶贫资金的规范运行,_____县根据脱贫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大小,设定了贷款额度、贴息年限标准。对贫困户扶贫贷款额度每户不超过1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3年,第一年全额贴息,第二年贴息90%,第三年贴息80%;对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2年,每年贴息50%,其中,对带动贫困户占比达到50%或年带动贫困户脱贫达到10户以上的给予全额贴息;对县域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1年,贴息50%;金融扶贫创新资金主要投向全县各类发展生态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及龙头企业。县扶贫办、县邮储银行对申请扶贫贷、助农贷的农户,逐户调查,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发展计划,解决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贷款用得好、能归还、有效益。
(四)全面整合齐推进
统筹扶贫、发改、移民、国土、住建、残联、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三为主 (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统一规划、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建房试样,采取村级修建集体宿舍安置贫困户或农户自建给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连片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和消危、旧房改造,从而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下段工作建议
_____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实力和贫困层度与_____、_____两县相比,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我们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结全我县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观念、树新风
当前部分干部职工仍把精准扶贫工作等同于以往的三万工作,满足于发个文、联个村、包个户、给点钱、走走看看,嘘寒问暖。还有部分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应学习两县把精神文明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理念,干部精准帮扶、群众受惠感恩,将干部群众的扶贫工作思路回归正确导向,扶贫先扶志。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氛围,做到扶贫扶谁、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建试点、立标杆
精准扶贫是一项全新工作,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办法、具体措施。要在干中学、学中干,以星星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全县推进。一是学习两县重调查、强基础的做法,抓基础台账建设。切实做到六有、五清,六有即有申请表、有信息采集表、有脱贫方案、有结对承诺书、有五评审核表、有房屋或能够反映贫困户生活现状的全景照;五清即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二是学习两县精准扶贫、规划先行的思路,抓村级规划。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土壤、水系、地理环境,在农田水利、特色优势产业、饮水安全、生产生活用电、交通、农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林业和生态等方面认真研究、合理规划,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制定村级基础建设发展规划和产业项目发展计划。三是学习两县树典型、强宣传的经验抓扶贫氛围。在全村开展身残志不残、十星级文明户、敬老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迹,做到电视有声、墙上有影,同时加大扶贫相关政策、村级发展规划、结对帮扶思路等宣传力度,营造扶贫与扶志相结的氛围。
(三)立规矩、重考核
规范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工作机制,建议县政府尽快出台《_____县扶贫攻坚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乡镇管理区、县直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提拨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专班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明确奖惩措施,保障工作经费,引导各乡镇管理区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攻坚上,引导县直各单位协调各种资源参与扶贫攻坚,切实担负起扶贫攻坚的重要职责,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第15篇 2023扶贫工作调查报告
扶贫是为了帮贫困地区摆脱贫困,改变贫困面貌。本文将介绍2023扶贫工作调查报告。
2023扶贫工作调查报告(1)
为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续对贫困对象实行救助式扶贫的问题,对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_____镇的贫困状况和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调查,并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选择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思考,谨借此文谈点见解和建议。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镇情
_____镇位于惠阳镇西北部,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总面积73.7平方公里,总人口9791人(苗族人口9766人,侗族13人,水族4人,布衣族8人),下辖13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41个自然寨。全镇有7所小学,教师71人,学生879人,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5个,卫生从业人员17人。_____镇主要产业为传统种养殖业,主要农产品为稻谷、玉米,规模小,价值低,品种单一。工矿业缺乏,经济基础薄弱。20__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813万元,国民收入1530元,农业总产值1400多万元,财政收入9.8万元,粮食总产量3707.8吨,人均粮食产量387.8斤,人均纯收入1156元。近年,_____镇以旅游业为龙头,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20__年,全镇旅游收入总共.1万元。
(二)贫困现状
全镇现有绝对贫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477人。因全镇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乌肖、乌吉民等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_____镇大部分村寨位于深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于市民,尤其在偏僻落后得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20__年人口普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54.17%。20__年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924元/年人),_____镇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11.26%,小学及以下占34.5 %,在郎德的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88.74%。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_____镇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尤其在一类、二类村,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除了传统农业,唯有收效的是郎德上寨旅游业,但由于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下,管理办法不科学,管理方式不规范,农民市场意识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其发展初步凸显瓶颈。虽然在旅游兴镇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近年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比较大,但还处于在对点(上、下郎德)的阶段,一时难以全面铺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气候变暖逐渐明显,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同时,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部分农户倾其所有并贷款投入到扩大生产,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养殖等造成暂时返贫。我镇排夫村部分农户为调整产业结构,拉钱负债的购置折耳根苗、魔芋种、良种肉牛等,但因缺乏经验,市场了解不足,加上经营不当,农产品最后不能转变成商品,目前,这些农户已是耗尽积蓄,甚至影响往后几年的农业生产投入。
二、主要难点
(一)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309户、1083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_____镇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镇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园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镇还有9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要修通这 18.3公里 路需投资91.5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50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隐蔽性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六)扶贫资金投向范围偏小
贫困村分类有利于政府对扶贫开发进行分批引导,确保资金投向实现整体(整村)公平,但以一类、二类作为资金投向的导航器有时难以实现各村的协调发展,扶贫开发在一定时期内显得力度不够,范围不广。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八七扶贫攻坚,全镇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扶贫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扶贫发展;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发展;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6个重点村1608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镇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0.8亩以上;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商品猪、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新奇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第三,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充分利用上郎德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下郎德村、铜鼓之乡乌流村、芦笙之乡南猛村等人文景观为依托,扩大经营规模和就业岗位,覆盖贫困地区农民,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扶贫工作。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监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辅以适当钱物,着力发展产业,特殊安排就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民政、财政、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扶贫新路子。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一是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二是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的加工企业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加工范围,由传统地对粮食加工向土特产品、稀有产品加工转变。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扩大加工规模,由小规模、低档次的手工作业向大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发展转变,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第四,在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监管不力、群众配合不够的部门包揽转向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镇)、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寨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寨,但确实需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第六,扶贫开发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得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直接解决其生活困难。
2023扶贫工作调查报告(2)
组织开展扶贫攻坚、解决边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县作为全市基础条件最差、贫困区域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扶贫开发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深山沟、凉气候、边沿煤、末梢电、断头路、出境水等多种不可逆转因素的制约,我县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仍没有彻底改变。到底,全县378个行政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村就有245个,贫困人口就有10.65万,分别占到全市贫困村总数的48%,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6%,农村人口总数的近一半,尽快摆脱贫困,已成为全县人民的迫切愿望。去年,市委、市政府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拉开序幕,我县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殷切的关怀和厚爱,我们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破穷障、改穷业、挪穷窝、挖穷根的总体要求,在全县广泛开展了贫困农村发展大调查活动,通过深入调查,我们深切感受到,导致陵川长期贫困的主要根源除了自然禀赋的先天不足外,更重要的是干部群众思想保守,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主导产业发育迟缓,农民增收缺乏支撑。具体到一个村和农户,主要表现为项目难选择,创业难起步,技术难掌握,市场难开拓,条件难改善等问题。要使扶贫攻坚取得实效,核心在增收,难点在产业,根本是环境,关键是组织。为此,县委、县政府邀请专家,深入论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提出了五大特色产业促进增收(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道地中药材、绿色林产品、生态旅游业)、三大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公路、生态绿化和村庄环境整治)、五项社会事业保障民生(教育事业、卫生事业、文体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社会保障事业)、三项工程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村级组织建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素质提升)的扶贫攻坚总体思路,并紧紧扭住这条主线,培育了一批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项目,改善了贫困农村发展的环境,有效激发了山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了贫困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寻求比较优势,打造产业集群,拓宽农民创业增收的新空间。陵川之短在于大山,陵川之长在于生态。山大沟深阻碍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但也赋予了我们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县有耕地45万亩,牧坡58万亩,宜林地1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6%,发展以绿色、生态、健康为特色的种养业、林果业、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和可持续的后发优势,只要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曾经被看作是包袱的大山,就会变成潜力无限的财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陵川要脱贫,希望在大山,潜力在生态,出路在苦干的理念,并确立了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三条基本原则:一是针对山区十里不同天、地无一丈宽的特殊气候和立地条件,在产业布局上坚持家庭小规模,区域大群体二是针对农民只顾眼前利益的小农意识,在产业选项时注重当前能增收,长远能致富三是针对全县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现状,在产业实施中力求户户都参与,人人可就业。去年以来,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政策大力扶持,乡村精心组织,农民广泛参与,以小规模,大群体,低投入,快见效,广覆盖,可持续为基本形态的特色产业集群遍布全县农村,为农民脱贫增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利用我县山大坡广的资源优势,借助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推动,我们制定了建设20万亩连翘基地,2万亩优质核桃的产业规划,并由县级财政免费提供种苗,产业覆盖个村、个农户。目前已万亩;规模健荒山种植连翘8万多亩,发展核桃经济林康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一年多时间就在贫困村建成山地放养土鸡、围栏种草养畜等生态养殖项目210个,参与农民2100余户、8000余人;依托山区丰富的次生林木资源,开发食用菌产业,正在成为我县资源深度开发的亮点。夺火、马圪当、古郊等乡镇的20个村,新发展香菇13.5万袋、木耳200万根,项目户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依托王莽岭、黄围山、凤凰欢乐谷等主要旅游景区,农家乐接待、农产品展销、农事展示为主的旅游服务业也有了长足发展。新发展农家乐旅游客栈200余户,形成了接待床位2500余支、就餐人数3000人的规模。五大主导产业开发,使全县所有贫困村都有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覆盖80%以上的贫困农户,为实现扶贫攻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扭转了多年低位徘徊的局面,危机之年达到3618元,同比增长7.1%,创下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幅的最高记录。
二、整合优势资源,破解发展难题,构建保障农民增收的新机制。推进扶贫攻坚,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把政府的组织引导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的创业热情得到正确引导和有效保护,是提高扶贫攻坚速度和效果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实践了部门推介,农民创业,金融支持,跟踪服务的组织模式,建立了内外互应,上下互动,左右同步,整体联动的产业扶贫新机制。一是部门推介。由涉农部门通过实地考察、技术论证、市场调查,筛选出适宜陵川不同区域、不同条件,适合广大农户创业需要的项目,通过会议、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推荐介绍,告诉他们项目建设内容、适宜范围、发展条件、相关政策、投资概算、效益及风险,让农民知道了干什么、怎么干。去年,全县共推介项目8大类24项,受到广大农民欢迎;二是农民创业。在部门推介的基础上,由家户依据当地实际和自身条件,自主选择创业项目,通过乡村组织,向涉农单位和金融部门进行申报,审核通过后,建档立卡,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和服务;三是金融扶持。围绕部门推介的产业扶贫项目,各金融企业同步推出面向农户的3至30万元不等的金融支农产品4大类16种,采用项目审核,信用评定,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对项目户给予信贷支持。,共评定信用户4000户,授信1.4亿元,发放贷款3000万元;四是跟踪服务。由县乡两级涉农部门,对项目户实行责任到人,全程跟踪的一站式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困难,保证项目建得成,干得好,能受益。去年以来,全县以家庭或专业合作社为单元,共申报实施各类项目1103个,投资总额8922万元。扭转了山区农民创业无力,脱贫无路,增收无望的困境。
三、破除瓶颈制约,改善生存条件,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新环境。生存环境恶劣是制约贫困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借势而进,乘势而上,集中力量改善贫困农村的基础设施,竭力破除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硬件制约。多方筹措资金9726万元,实施了磨河供水扩建改造工程,辐射了8乡镇279个行政村15.8万人。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新解决了142个村、4.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4050万元,攻坚村村通扫尾工程,新增水泥路202.6公里,涉及47个贫困村,全县水泥路村通率达到98%以上;对于一些居住特别分散,基础条件恶劣的山庄窝铺,持续推进移民搬迁工作,仅去年一年就搬迁百人以下自然村20个,解决了近千名贫困农民的生存困难。
四、用好用足政策,激发内在活力,营造全面参与扶贫的新氛围。我县贫困面大,可用财力有限,为了增加扶贫投入,加快脱贫步伐,我们在资金筹措上,通过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精打细算用足本级,政策引导激活民间,动员社会多元参与等途径,有效缓解了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去年,全县争取市级以上各类扶贫资金贴息资金万元;县财政筹措产业扶持、贷款万元;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的政策引导,万元,农民筹资万元。在资金拉动金融部门投入贷款使用上,我们坚持扶持依据干劲定,投入随着规模定,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力求通过政府扶持和社会帮持,激活广大农民的内在动力,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最优的拉动效应。去年,列入市级首批扶持的80个贫困村,个产业扶贫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在增强扶贫力量上,我们全力推动各级领导带头,机关定点帮扶,干部结对到户,社会广泛参与责任的落实和氛围的形成,在71个市级单位对口帮扶80个贫困村的基础上,154个县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帮扶贫困村165个,62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共结对贫困户623户。有21家民营企业参与了贫困农村开发工作;一年来社会各界累计投入贫困村资金达余万元,捐赠物资价值300万元,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大格局。
五、着眼长远发展,着力强基固本,增强农村自我发展的新能力。多年来实践证明,扶贫攻坚成果要得到长期和巩固和发展,不能只靠一时一事的给钱、给物,重要的是提振信心,提升素质,创新机制,创造活力。我们着眼于贫困农村长远发展,在强基固本上狠下功夫。一是抓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能干事、会干事的本领和勇气。全县共开展畜禽养殖、大棚蔬菜、干果经济林、中药材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50余场,培训农民3.86万人次,开展计算机、焊工、汽车驾驶等各种创业培训20场1000余人。潞城镇通过晋煤集团牵线搭桥,选派30名农民赴山东寿光,经过15天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全部建起了设施蔬菜种植项目,成为全镇千亩大棚蔬菜种植的骨干;二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针对部分贫困农村人才缺乏的实际,我们采取四带一派的办法,从富村选派干部到穷村任职,从强村选派干部到弱村任职,从大村选派干部到小村任职,从先进村选派干部到后进村任职,从县乡机关选派优秀干部整顿乱村,共选派了81名优秀人才跨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三是大力发展合作组织。围绕中药材、蔬菜、生态养殖等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130余个,拥有社员2万多人,增强了贫困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我县的扶贫攻坚虽然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点成效,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市直各部门和帮扶单位倾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市委张书记、市政府王市长,多次莅临陵川调查,就扶贫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市四大班子的各位领导情系山区,心系农民,经常深入我县指导工作,帮助县乡干部理思路、解难题。市农委、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在项目建设、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了最大支持。晋煤集团、交通银行、园林局等帮扶单位,也尽其所能,从人、财、物等方面对贫困农村给予了大力帮助。这些,都为我们坚定信心,奋力攻坚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支持,陵川人民将永远铭记在心。
贫困是陵川最大的县情,脱贫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再鼓干劲,负重奋进,努力把我县扶贫攻坚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以实际行动回报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同时,我们也热切地希望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单位的各位领导,能一如既往地对陵川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市直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陵川一定能够夺取扶贫攻坚的新胜利,谱写全县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