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6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69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第1篇 关于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产业工作,使我市的民族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工作薄弱,民族文化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我民市族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为了对我市民族文化产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发展我市民族文化产业提供决策参考,根据市政协__年度工作要点,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部分乡镇,对我市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现状

(一)文化市场的发展

民俗、歌舞、音乐、器乐、工艺、美术、书法培训市场:市委宣传部及相关部门多次举办唱民歌、跳土家舞的培训班,全市不少干部、职工、居民、宾馆服务员都会唱民歌、跳土家舞;劳动部门从__年以来,开始培训绣工达3000人次以上;永红音乐教学中心,长江琴行常年开设钢琴、电子琴等器乐和艺术表演培训,杨名贵的国画、陈焕祥的书法培训等,为我市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二)民族文艺演艺业。我市民族文化活动异常活跃。一方面,南剧团发挥了民族文艺骨干的作用,年均下乡演出100场,为部门接待演出30场以上;另一方面,业余文艺演出团体大量涌现,市城有百荷花、夕阳红、祥和、红玫瑰、龙腾、诚信等10多个民族艺术团体。大路坝等3个乡镇均建有业余文艺演出队,官坝村还建立了一支苗寨农民演出队。全市农村还有许多道师班子,他们亦文亦农,逢白会演出。

(三)根艺、石雕、盆景业。我县的根艺、石雕、盆景业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涌现一批像李永强、何平等艺术创作骨干,周功福、何平等4人先后荣获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审定的高级根艺美术师职称。周功福、魏长恩、李永强的根艺业绩已入编《中国根艺美术家辞典》等大型辞书,杨隆林等6件作品入编《中国民间艺术通鉴》,谢先华的石雕龙船调,获昆明国际艺术节铜奖。我市工艺产品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8个地区。高乐山镇肖军的福,单件出价20万元仍不愿脱手。全市根雕、盆景、石雕等作品上万件,从业人员1000余人,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

(四)民族民间工艺业

土家绣花鞋。全市规模较大的土司皇宫刺绣有限公司、幺妹子十家绣坊、田大姐民族刺绣有限公司、山妹民族绣品等五家刺绣企业,注册资金800万元,绣工从业人数达到__人左右,年产绣花鞋等产品20万件,产值过1000万元。产品远销东南亚、德国、法国等地。尤其是土司皇宫刺绣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武陵山边区最具实力的专业刺绣公司。

油茶汤、神豆腐、咂酒。我市唐崖河流域土、苗居民有独特的历史饮食习俗,最具特色的是喝油茶汤、吃神豆腐、饮咂酒,不仅食用方式独特,其制作工艺也很讲究。我市的许多宾馆、酒楼,把油茶汤、神豆腐、咂酒作为特色菜肴和美酒佳酿来招待客人和贵宾。忠堡168工厂生产的油茶汤已进入本地超市和外地超市销售,神豆腐在我市及周边市场广为畅销,咂酒被指定为接待用酒。

我市十分注重民族文化品牌开发、民族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传承,使我市的南剧、地盘子、板凳龙、唢呐、干龙船等重点民间艺术,已成为我市的文化品牌。还推出了民间唢呐节、中国梨树文化节、乡村民间民族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品牌。为外界熟悉我市,了解我市搭建了良好的信息平台。

(六)民族文化与现代传媒。近年来,我市拍摄了电影《丛林无边》,编排了大型南剧《女儿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政协文史委编纂了《民族文史》系列,民宗局编纂了民族文化丛书系列,文体局开办了《唐崖》期刊,登载了大量的民间故事、歌谣、乐器、对联等,为开发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不清,认识不足。一是对文化产业的社会属性概念不清,把文化产业列入意识形态范畴;二是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属性概念不清,习惯于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混淆起来,认为民族文化产业是文化部门或民族宗教部门的事,有的甚至认为民族文化是落后的东西;三是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概念不清,文化产业还游离于市场以外。党的__大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从概念上进行了明确的区分,文化事业带有浓厚的公益性色彩,其发展是靠财政投入和社会捐赠来支撑,而文化产业是靠创造文化产品和提供服务为主要特征,以市场营销为手段,在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1985年,我国正式把文学艺术列入第三产业,旅游文化、演艺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已成为现代消费时尚,成了名富其实的文化产业。但由于对发展文化产业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使我市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在传承、挖掘、整理和开发过程中,降低了民族文化的纯度,有的甚至严重缺失,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

(二)规模偏小,产品不精。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初具规模的刺绣业,根艺、石雕、盆景业,演艺业,娱乐业等,有的产品精度不够、规模偏小,有的产品打不开市场,有的占领了市场又将失去。根艺、石雕、盆景业,在传承和开发方面没有找好结合点,产品缺乏展示平台,市场局限于内销转外送。小村的花背篓系列,没有规模,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此外,其它的民族文化产品,星星点点,没有走向市场,更谈不上占领市场。

(三)旅游与文化剥离,融合不够。我市的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缺乏文化包装,虽有几首民歌供游客欣赏,但档次不高;官坝土苗风情园虽有院校在规划,但文化底蕴不足;唐崖土司皇城遗址,虽文化底蕴厚重,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不但挖掘不够,连块招牌都没有,更谈不上与文化融合;青灵山公园气势磅礴,景区群山起舞,但缺乏准确的定位建设和文化包装。其它文物、遗址、景点,没有系统地连接,没有充分发挥其旅游价值。

(四)非物质文化挖掘不深,文化产业开发不够。我市土苗文化底蕴丰厚,但县城缺乏人文底蕴展现。秦国镛父子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航校并首任校长、首次在自己领空飞行、首次航线飞行、首次单机远航、首次夜航、首次空袭、首次击落日军飞机七个第一!其子秦家柱有淞沪神鹰之称!这些都只能在民族文学丛书中看见。秦云龙,晚清贤吏。在担任四川会理知州期间,息兵戎、赐盐帛,大力推行亲藏近彝德政而有功于朝廷,多次受皇帝嘉奖和封赏,他还将贵为宫廷音乐的扬琴曲辗转带回家乡,历经艺人不断融合成地方曲艺品种。__年,以恩施扬琴曲为名称,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录;秦子文,晚清著名中医。所著《玲珑医鉴》一书分8本,共35万字,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在失传半个世纪后,在来凤偶然发现,由国家中医古迹出版社整理出版。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有的已经被别人利用。

(五)保护机制缺失,法规不完备。我市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机制缺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从市场的主体看,一部分文化企事业还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以外。从配置上看,主要依靠行政,市场发挥不充分等;二是市场主体力量单薄,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在文化产业管理上的缺位、越位和错位,造成了谁都在管、谁都没管的问题;四是人才没有得到很好的鼓励、保护和利用,外地人才没有资金引进,传统的工艺、艺术得不到传承甚至流失,形成了自生自灭的民族文化产业。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大力营造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氛围,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把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市场准入、工商和价格管理、土地使用、资产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政策落实到位。市政府成立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专班,组织起草《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落实鄂发[__]7号文件的《实施细则》,用政策法规来调节和保护文化产业,解决文化产业投入机制和艺人保护机制问题。在投入方面,建立起政府投入、金融信贷、民间融资、个人出资、企业筹资等多元投资方式;在人才保护方面,既要重用和培养乡土人才,又要舍得资金引进优秀人才,对创作、编导、表演艺人、民间民俗艺术传人、手工艺人等要建档立卡,纳入人事、劳动、文化部门管理,建立政府奖励制度,建立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和研究的民间组织。为加快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资金保障和人才保证。

(二)科学规划,搞好保护与开发。一是要做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开发规划。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条件成熟的先期开发,基础工作欠缺的缓后开发,科学制定民族文化开发规划,循序渐进地做好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工作,把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和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产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二是重点做好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艺术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开发的规划。在旅游开发方面,要先期开发坪坝营、官坝和尖山土司皇城。坪坝营风景游在完成基础设施和索道建设后,要考虑民族文化对旅游的包装规划和人才培训规划;官坝土苗风情游,则应严格按照院校的设计方案实施;唐崖土司皇城名胜游,应对土司皇城原貌进行勾划,使之原始轮廓清晰可见,规划布局相应配套的文化服务、餐饮服务;在民族工艺产品开发方面,首先要做好优势民族工艺产品的开发规划,我县的民族刺绣业已初具规模,应制订精品标准和新产品开发方案;根艺、石雕、盆景开发,要搞好传承与开发方案,做到传承与开发相结合,最大可能地做成集团产业,对零星的文化产品要做好划行归市工作,避免杂乱零散缺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方面,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充分挖掘、整理和开发,如摆手舞、敬酒歌、唱孝歌、哭嫁歌、薅草锣鼓、唢呐曲调、干龙船、民间曲艺曲掘、整理、对模的有传媒娱乐等的高级根艺美术师、根艺美术师职等,能开发的要开发,能搬上舞台的要尽量搬上舞台,也可以组织专家进行现代嫁接后搬上舞台。三是要重点扶持和培育文化产业培训市场,努力培养剧本创作、编导、表演、器乐、书法、美术等艺术人才。四是要妥善管理已发现和已收集的文物,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物,用图片、音像或实物展示出来,让游客欣赏。五是对已开发或一时开发不了的民族民间文化,要建立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电子信息资料库,用录音、录相、摄影、文字纪录的形式建档立卡,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三)旅游搭台,文化唱戏。我市旅游业的开发,要学习和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像丽江的《丽水金沙》、长阳的《巴山舞》、利川的《夷水丽川》那样,充分挖掘民风民俗文化,打造大型民族歌舞。特别是与我们条件相似的利川,他们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夷水丽川》,把土苗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舞台与观众席相连,观众与演员互动,不看遗憾,看了震撼!发展旅游业,要把民族服饰、民族曲艺曲族小调饰、地方名吃、功经验,像云南丽江、本省五、民族器乐、民族工艺、民族小吃等搬到景区,让游客有看有玩、有听有吃,把人文景观、民风民俗同旅游紧密地结合起来!景区要有一台大型民族歌舞、一首主题歌、一组民风民俗曲艺表演、一排民族工艺品展销厅和供游人休闲享受的茶楼茶艺、民间小吃等,这种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旅游才能够打开市场,才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发挥名人效应,用历史点缀城市。我市人文厚重,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称,是土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民族文化绚丽多姿,培育了温朝钟、秦国镛、秦家柱、秦云龙、冯子恭、王云龙、秦子文等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把他们的历史事迹进行充分挖掘、整理、编入导游词和景点简介之中,在皇城广场树秦国镛铜像,在步行街两旁树历史名人雕像,市城一些街道用我市历史名人命名,在他们的家乡公路旁树碑,将大大地提升我市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

(五)以现代传媒为载体,打造文化娱乐品牌。现代传媒传播快捷广泛,喜闻乐见,适合现代视角。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民风民俗为背景,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族歌舞为主要内容,组织专家编写剧本,开展文艺创作,拍摄电影、电视剧、制作幻灯、光碟,发展文化传媒娱乐产业。民族文化要主动融合现代传媒文化、大众文化和身体文化,嫁接现代传媒并注入现代元素,促进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繁荣。我市重点要把南剧、唢呐、地盘子打造成为精品,搬上银幕或舞台。用演艺业、影视业包装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打造现代文娱品牌。如丽江的《茶麻古道》、湘西的《乌龙山剿匪记》、长阳的《巴山舞》、利川的《龙船调》等,不但发展和壮大了本地区的文化产业,还为宣传本地区、扩大本地区的知名度,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我们也要用现代传媒宣传唐崖,用电影电视推介唐崖,用民族歌舞展示唐崖,不断壮大和发展我市的民族文化产业!

第2篇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2023年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为69.5%,比上年增长26%;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各行业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5%,比上年增长38%。合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领优势明显。

3、文化企业实力增强

4、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5、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近年来,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相继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了政企、政事分开,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得到切实转变;二是完成了宣传文化系统5家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事转企改革和四家电影放映单位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启动了文博图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专业艺术院团目前正按照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思路积极推进改革。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

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构有待加强和理顺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目前我市尚未成立专门的、统抓统管的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致使一些政策和项目的落实乏力推进。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2002年市政府机构改革,经有关部门批准,市文化局作为全市文化块面的管理机关,单独设立了文化产业处,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2023年文化和广电合并后,取消了独立的文化产业处及相应的编制和财政经费,相关工作纳入局科技处(文化产业处),在处室工作职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广电局科技处工作职责,涉及到文化产业的职能大大削弱,和现在各级领导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及市场的迅猛发展势头极不相称。

2、文化产业总量和比重偏低

3、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

4、文化产业和产品存在特色危机

合肥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三国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已成为合肥名片。同时,作为省会城市,合肥还有着融汇安徽各地文化的优势地位。但是,合肥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业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的配套经营。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合肥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6、文化产业精英人才缺乏

一是缺乏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是夺取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文化产业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既通晓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产品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而现有的人才储备远远不够;二是缺乏文化经营人才。文化经营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我市的文化经营人才屈指可数。

三、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促进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确立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

2、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现有的工作机构已经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协调不了各种关系,必须建立健全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成立合肥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宣传、文广、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可参照芜湖的经验,定期召开协调会和企业家座谈会,协调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听取意见,改善投资及政策环境。在政府职能部门设立文化产业办公室,具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专项经费,具体实施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常协调推进和统一调控、监管职能。

3、修订完善规划,扎实有力推进

我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目前还停留在行业规划和部门规划层面,缺乏权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建议在十二五规划制定中,将文化产业真正放到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市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层次。同时,强化规划的贯彻力度,由市委、市政府来推动落实,用规委会、土委会的工作力度来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4、培育龙头骨干,做大做强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又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建议政府对我市各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的扶持。一是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如樱艺缘动漫、综艺、音谷(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较长产业链,能够形成企业集群的好项目,通过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将其打造为上市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及股份制方式运作,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二是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体制不顺、竞争乏力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必要的经营体制改革。例如三个专业演出团体,如果还在国字号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须转变思想和机制,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公司化运作等形式,挂大靠强,实施重组,实现新生,及至做活做强。

5、实施大项目战略,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强化项目带动,发挥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一是借助外力,积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特别要吸引具有雄厚资金、经营策略和营销人才优势的外来文化投资企业落户合肥,有重点地打造象芜湖方特这样的产业航空母舰;二是确定重大项目,实施定向招商。结合老城区改造,将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戏曲休闲一条街;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类似于合钢这样的老企业,其所闲置的部分厂房,可以作为合肥早期工业文明遗址保留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文化产业开发,改造成为具有文化、艺术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等等。可采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强后,再退出方式,如无锡尚德公司那样,政府投入的资金可以逐步退出。这部分资金可以循环使用,支持新的企业发展。通过大项目的实施,既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也能带动周边传统餐饮业、商业、旅游业的繁荣,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各方共赢局面。我市应抓住2023年举办全国体育大会的契机,有力带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6、设立专项基金,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使其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骨干文化企业的组建和发展。尽快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像城建投资公司那样对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可多渠道筹措,一是帮助骨干企业尽快上市融资;二是大项目、大工程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三是可以广泛动员社会资本投资于文化产业;四是可以通过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奖励、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成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风险担保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扶优扶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投资结构,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7、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没有出台专门的、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而外地许多城市已走在我市的前面,例如,芜湖市从2023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对动漫产业的奖励。建议市政府吸纳各地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尽快研究制定较为系统、操作性强、细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例如比照高新企业进行税费减免;享受比工业用地更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在信贷融资、资产处置方面按股份制和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在人才问题上构建合理的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机制;建立我市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产品审批权限等方面参照先发地区做法等。

调研组认为,合肥的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机遇期,我市应像抓工业立市那样抓文化产业,像合肥大建设那样,狠抓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一定会有力助推我市经济发展,也必将有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3篇 2023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小编给大家介绍2023文化产业调查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文化产业调查报告(1)

按照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全市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调查的通知要求,我县组织相关单位对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进行了调查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六大重点文化产业基本现状

1、演艺接影视业(动漫产业)。目前只有3家,分别是影城有限公司、县娱乐有限公司和县娱乐有限公司。影城有限公司为2023年新增企业,1-9月主营收入300万元。娱乐有限公司1-9月主营收入4200万元,县娱乐有限公司1-9月主营收入4500万元。演艺接影视业总的主营收入为9000万元。

2、传媒业。传媒业共有企业12家。基本是经营文化传媒、广告装饰的企业。2023年主营收入为39200万元,2023年1-9月主营收入为31664万元。

3、文化旅游业。文化旅游业只有1家企业。即实业有限公司,2023年主营收入为5331万元,2023年1-9月主营收入为4310万元。

4、印刷复制业。印刷复制业共有企业11家,其中县印刷有限公司为规上企业,2023年主营收入为145197万元,2023年1-9月主营收入为117282万元。印刷复制业2023年总的主营收入为221000,2023年1-9月主营收入为178512万元。

5、文化制造业。文化制造业共有9家企业,基本上是文体用品制造和铅笔制造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家,为省县文化用品有限分司,2023年主营收入为193770万元,2023年1-9月主营收入为149058万元。文化制造业2023年总的主营收入为260179万元,2023年1-9月主营收入为200143万元。

6、工艺美术业。工艺美术业企业共有10家,基本上是工艺品制造和经营企业。工艺美术业2023年主营收入为32289万元,2023年1-9月主营收入为24839万元。

总体来看,全县文化产业在我县第三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六大重点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仍然偏小,技术含量仍然不高,全县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还比较滞后。

二、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

1、文化产业发展意识还不够强。目前,在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尚处于自发探索、各自为战的状况,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进行统一协调、统一指导。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尚没有上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还未形成,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全县有相当一部分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或被拆除、被破坏,或遭遗弃,或处于待保护、开发利用状态,分散在各地单个的文化旅游景点没有连成线,形成片,串成链,导致了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县的文化企业大多为个体私营企业,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小,档次低,全县文化产业总值占gdp的比例过小,大型骨干龙头文化企业缺乏,没有形成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文化产品创新能力不强,文化产品质量档次、技术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

3、文化产业人才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的需要。文化产业经营、策划、管理和科技人才缺乏,远远满足不了文化产业领域高科技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并由文广、出版、发改、财政、统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编制文化产业长期发展规划,每年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各项任务的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制。

2、落实国家文化产业税收扶持政策。要加紧研究出台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扶持等各类政策,落实国家文化产业税收扶持政策。一是落实税金减免政策。对宣传文化事业单位兴办的独立核算的企业经营单位,支出纳税确有困难的,经税务部门批准,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在一定的时间内免除演出、广播电视等行业的企业所得税。二是税利返还政策,即部分或全部返回纳税人上缴的税金和利润给纳税人或上级主管部门,用于发展文化产业。三是差别税率政策,即对不同种类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实行不同的税率,盈征亏补。实行倾斜的金融信贷政策。实行包括低息、无息、贴息等资助性信贷优惠政策,扶持文化原创和文化生产资料、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

3、实行多渠道投入的政策。按照《文化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要求,放宽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支持并吸引非公有制经济资金更多地投入文化产业领域,引导非公有经济投资、参与文化产业经营,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4、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培养、引进一批熟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业务、熟悉文化市场的文化经纪人、会展策划等紧缺人才。允许文化要素参与分配,鼓励优秀人才以知识资本入股企业,鼓励优秀创作人才创作艺术精品。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才机制和环境,使各类文化产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

2023文化产业调查报告(2)

文化厅组织开展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新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体的调研活动,现就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目前已被世界公认为朝阳产业,新兴产业,低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可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在推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创新能力,增强国家、地区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上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列入202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既体现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也是对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一重要论断的进一步阐释。

当前,属文化系统管理领域的文化产业有演艺、动漫、文化娱乐、游戏、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业等十一类。2023年,我区共有各类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5556个,从业人员20445人,文化产业总产出13.46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占绝对比重,占机构总数的97%。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发展文化产业日益重视,新疆文化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探索培育阶段。

(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有待转化为产业优势。

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东西方文明交流荟萃地;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与多种宗教并存的地方,文化底蕴丰厚,文化资源丰富,文物遗存众多, 但受经济、环境、人才等条件制约,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有待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文化产业规模初具,但各地州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文化产业门类基本齐全,初步形成以传统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不断兴起为特点的产业格局。

当前,全区已构建起涵盖以演艺、文化娱乐、游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艺术品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业和以动漫、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门类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受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地域、人才等因素影响,全疆各地州市的文化产业门类构建存在差距,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也存在差距。其中__市、昌吉州、__市相对处在全疆领先水平,伊犁州、__区、__区、巴州、__区、__区、__区、__市、博州均是属于有一定发展的地州,__区、__区和克州则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全疆只有__市、昌吉州、__市和巴州成立了文化产业科,其他地州受编制影响,未成立产业科室,制约和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骨干文化企业实力增强。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骨干文化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能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与扶持骨干文化企业的发展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我区骨干文化企业扶持与培育已初见成效,截止20__年,我区有四家文化企业(新疆和合玉器有限公司、新疆国际大巴扎开发有限公司、新疆卡尔罗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德威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六家动漫企业(乌鲁木齐有鱼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新疆卡尔罗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新疆漫龙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新疆华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新疆河度动漫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国家动漫企业认定。此外,自治区文化厅于20__年启动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工作,新疆普拉纳广告有限公司、新疆华特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哈密兄碲文化全息有限公司、伊犁耐菲斯沙砾画艺术服务中心等25家企业获得首批命名。

(四)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我区各地州陆续启动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其中已经建成并在运营的文化产业园区有乌鲁木齐七坊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新疆野马集团古生态文化园、昌吉青湖御园等三个园区;正在建设中的文化产业园区有克拉玛依工业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园、昌吉木垒民族传统哈萨克刺绣文化产业园、昌吉__市天山天池文化产业园喀什阿凡提文化产业园、阿克苏__县乐器制作创业园等;已经完成初步规划的文化产业园区有新疆文化产业园区、新疆丝绸之路大剧院文化产业园区、昌吉西域文化产业园、哈密东天山文化产业园、玛纳斯碧玉文化产业园区和伊犁__市文化产业创意园等。

(五)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文化产业资金支持力度日益加大。

为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文化厅积极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先后与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签订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要求疆内各银行积极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扶持方面,20__-20__年我区文化企业累计争取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500万元,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250万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化企业资金瓶颈。

二、主要特点、好的经验和有益启示

(一)各级领导日益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氛围日渐浓厚。

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文化产业的日益重视,各级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也将发展文化产业提上了日程。__市明确提出打造西部文化大市的奋斗目标,确定重点实施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工程、文化产业提升工程,打响文化乌鲁木齐品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乌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区(县)为成员的__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文化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20__年市政府草拟了《__市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政策》、《__市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力争逐步建立健全乌市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伊犁州制定出台了《关于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把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工程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并启动了__市文化产业创意园、察布查尔县中国弓箭历史文化主题公园、__县哈萨克草原文化产业园、__县现代文化产业园、特克斯大书苑创意产业园以及__县天马文化产业园等6个现代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昌吉州先后邀请厦门大学和北京大学专家组,开展了《昌吉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昌吉州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编制工作,同时依托自身力量编撰《昌吉州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册》;__区文体广新局起草制定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自治区文化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已于20__年9月由中共哈密地委办公室下发执行;__区增强产业意识,盘点整合文化资源,开展魅力喀什特色品牌文化活动,按照一县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的要求,积极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精品舞台艺术、节庆活动和文化景区等文化品牌。__区立足和田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正在编制《和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__-20__年)》,深度挖掘和打造和田特色文化。

(二)借力对口援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借助对口援疆的东风,各地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积极争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活动,丰富对口援疆内容,放大援疆效应,从软硬件入手,快速有效地为各地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文化部在新疆开展了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大舞台、大展台、大讲堂系列活动,让文化援疆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广受各族群众的欢迎;浙江省推出的首部文化援疆作品《少年阿凡提》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上映、新疆文化全国行情系神州展览在上海美术馆揭幕、天山魂哈孜艾买提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故宫博物院清代新疆文物珍藏展》在新疆博物馆开幕等多场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和中国内地城市的文化交流、互动。北京支援__区,轮流安排各县文工团赴京开展专业培训及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为__区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文化轻骑兵,也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经典文艺节目,为首都人民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民俗风情演出,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了独具特色的新疆文化,深受两地群众的广泛好评,并成为__市文化援疆的一项品牌活动。上海援助__区,拍摄纪录片《喀什四章》,并举办喀什文化周系列展示活动,并联合创作了大型原创现代民族音乐剧《香妃》和史诗话剧《沙枣花香》。__县、__县、__县、__县等利用援疆资金新建了文化中心、博物馆、文化馆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文化消费环境,为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相促进,探索共同发展新模式。

文化事业单位与文化企业联合,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文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吐鲁番欢乐盛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与__区歌舞团合作,由地区歌舞团提供演职人员,公司负责舞台、观光音响等硬件设施与宣传营销,共同打造了一台适合吐鲁番旅游市场的大型民族歌舞演出节目《吐鲁番盛典》,此台节目现已成为吐鲁番旅游的一个品牌,在拉动当地旅游消费的同时,两个单位也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收入,实现了文化企业与文艺院团的双赢。哈密兄碲文化全息有限公司和__区歌舞团是多年来的合作伙伴,两家单位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进行深度合作,承办了20__年中国环塔拉力赛汽车越野哈密赛段开闭幕式、甜蜜之都第七届哈密瓜节开闭幕式、新疆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闭幕式,20__年__区春节联欢晚会等。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自治区博物馆合作制作了博物馆宣传片《博物宝宝》在广大多媒体移动平台播放,极大的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免费开放信息的传播。全疆其他文化企业也积极参与当地各种文化活动,并不断探索文化事业单位与文化企业合作发展的新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经济基础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靠后,城乡居民可供支配的收入较低,文化消费能力有限,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基础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组织机构缺位。文化产业是大文化的概念,文化产业辐射面广,行业渗透性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涉及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工艺美术、旅游等多个部门,迫切需要自治区成立领导协调各部门的领导机构,形成合力,共同发展。

(三)产业政策有待完善。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家和有关部委正逐步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但目前我区还没有出台地方性、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和措施,影响和制约了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文化产业统计制度还不够规范和完善。

虽然国家统计局已经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__》,但由于我区目前的文化行业统计大多局限于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各级行政部门直接管辖的事业单位和国有文化企业及涉及各类行政许可的部分民营文化企业,有相当部分文化企业未被纳入自治区统计局的文化产业统计,使现有统计数据未能全面反映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

(五)发展文化产业意识还不够强,还未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不分;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用发展文化事业的方式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缺乏了解,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明确,发展方向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力不强,办法手段不多,探索实践不够,还没有形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六)缺乏各类文化人才,人才队伍建设迫切需要加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族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文化担负的任务和面临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繁重,但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综合性人才严重短缺,人员待遇偏低,而且存在培养力度不够,培养与需求脱节等问题。

(七)资金严重缺乏。目前,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影响和制约了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主要针对文化企业,而文化企业行政部门,为了切实推动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大调研、制定规划、制定政策、培育企业、推动出口、培养人才等,非常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

(八)骨干企业较少。我区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济效益低,文化产业总量规模偏小,文化产业发展未形成规模。加之,由于优惠政策的缺乏,民营资本介入文化产业的动力不足,使骨干文化企业数量较少。

(九)发展模式落后。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模式和手段较为雷同单一,没有形成适合各地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十)文化产业品牌不多,缺乏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

我区文化底蕴深厚,文物遗存众多,但是我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缺乏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配套经营。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品牌意识,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我区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并广为人知的文化精品。

四、对策和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积极营造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环境。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一些管理部门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这一产业还缺乏深入研究,建议各地认真领会中央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产业在中国新一轮经济变革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坚定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全社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现有的条块分割的工作机构已经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必须建立健全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成立新疆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委或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发改委、宣传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财政、税务、国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在政府职能部门设立文化产业办公室,具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专项经费,具体实施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常协调推进和统一调控、监管职能。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协调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听取意见,改善投资及政策环境。

(三)编制全区文化产业规划。

落实《关于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中关于编制《新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__-20__年)》意见,组建规划编制委员会,统筹协调文化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增补规划编制专项经费,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统筹规划我区文化产业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目前我区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没有出台专门的、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而大部分兄弟省区都有地域性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建议自治区吸纳各地经验并结合我区实际,尽快研究制定较为系统、操作性强、细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例如税费减免、土地使用、信贷融资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出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专项政策,出台文化产业奖励扶持办法,形成门类齐全、覆盖全行业、科学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五)加大文化产业统计力度。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__)对文化及相关产业门类的规定,统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在gdp中所占的比例。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将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调动各级政府、各部门对文化统计工作的积极性,规范文化产业统计工作。

(六)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

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以独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兴办文化企业,壮大文化产业。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金融部门把文化产业纳入信贷范围,对效益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开放资产抵押贷款业务。允许用房屋、设备、土地使用权、有价证券以及自筹资金达到一定比例的在建工程项目作抵押,进行贷款融资。积极稳妥地引进外资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项目列入我区招商引资范围,享受相应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加强对获得国家级与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项目的监管力度,制定出台并严格执行《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议经济基础好的地州可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设立地州级文化产业扶持资金。

(七)培育龙头骨干,做大做强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要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建议自治区对我区各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的予以扶持,在全区文化企业中遴选发展前景好、综合实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帮助其做大做强,在信贷、政策、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骨干文化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以重点产业发展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支持具备上市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吸引和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兴办文化企业,同时鼓励支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

(八)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积极实施优势项目与重点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储存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各类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建立区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库。各地州有关部门根据当地资源优势,从市场前景入手进行科学论证,推出一批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文化产业项目纳入区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库。自治区各部门在优势项目审批、优惠政策、银行贷款、土地使用、税收减免、配套服务、资金扶助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以重大优势项目打造著名文化产业品牌,吸纳社会资本投资优势项目,力争获得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充分利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北京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展会,推介我区重点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项目

(九)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多元参与的原则,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吸纳优势特色文化企业入驻,鼓励民族特色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和带动辐射作用。

(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

文化品牌是包含深刻文化内涵与特色服务的名牌产品,它既是一种有形的产品,又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可以反复转化为物质财富。从目前成功的文化企业发展实例中,我们可观察到品牌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核心作用,由于创立了自有品牌,即使该公司自己不直接从事生产,也能获得丰厚的利益。我区应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以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价值提升经济价值,以坚守质量第一、保护品牌声誉为宗旨,从而实现文化产业价值链升级。通过创意设计和特色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传统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

(十一)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文化产业是既有文化属性,又有经济属性的特殊行业,文化产业要快速发展,依托的最根本资源就是人才。一方面,各地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通过学校培养、人才引进、交流培训等多种模式,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也可借助对口援疆之力,借助兄弟省区的人才和资金优势,协助培养本地文化产业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要让经济、经营管理领域的优秀人才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以利于用经济的手段和方式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十二)鼓励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走出去。

我区是全国边界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边境地区最广的省区,边界线长达5600多公里,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八个国家接壤,形成了多个民族跨国而居的局面。他们之间语言相同、习俗相近,具有文化的共通性,为我区民族特色文化产品出口提供了可能性。借助我区地缘和文化优势,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开辟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将优秀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利用中国亚欧博览会这一平台,宣传推介我区重点文化品牌与文化服务,探索我区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向中亚出口的贸易模式,开辟向西开放的文化通道。

(十三)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

发挥好行业协会在行业规划、行业管理、行业标准制定、维护行业利益等方面的作用。使之成为联系文化产业界的桥梁和纽带,努力形成文化企业、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文化行政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的转变。

第4篇 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断提高,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意识不断增强,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产品不断升级,区域旅游特色逐步鲜明。全市共有成规模、较规范的旅游景区(点)42处,其中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为国家4a级景区,9个2a级景区,7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a级景区和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名列全省第一。以来,我市旅游公路建设投资达到2.6亿元,新建旅游专线20条,全市旅游公路累计达到28条,总里程达到318公里。目前,以市区为中心、1小时车程为半径、连接各大景区的旅游公路环线网络已经形成,极大地改善了旅游景区通达条件和便捷程度。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效应明显。作为全国围棋发源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8月,我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围棋文化节,围棋文化节的举办充分展示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的时代风采和独特魅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拍摄了电视《康熙大帝》、《关中女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赵树理》、《铁血长平》、《红窗花、白雪花》有效地提高了旅游地的知名度。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出台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随后,相继出台了《市旅游文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思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为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环境保障。8月出台的《市服务业发展大纲》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又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18个重点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来培育发展。

(二)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鼓励和倡导全社会举办旅游业,一是鼓励资源型企业将旅游业作为接替产业,由地下向地面发展。提出了一矿一业的发展思路。兰花集团开发王莽岭景区,三八煤矿开发珏山景区,竹林山煤矿开发蟒河景区,市煤运公司开发棋子山景区,晋煤集团王台矿开发丹朱岭景区。二是加大文化旅游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导外地和民间资金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河南客商孙先生投资4000万元,承包经营柳氏民居,沁水白云洞由个人投资开发,历山风景区被省城客商孟翠萍承包经营,陵川县凤凰欢乐谷景区由北京亿信通开发建设。

(四)突出重点项目管理。,山西省把服务业作为四大攻坚产业之一,而且放在第一位,其中旅游产业是作为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山西省服务业18个领域1+10项目中,我市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作为重点项目拟列入其中。在省建立旅游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库时,我市14个旅游项目,争取全部纳入该项目库,可为我市旅游文化产业争取更多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完善,完成旅游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截止到上半年,共审批、核准、备案旅游项目13个,其中省审批、备案9个,为项目建设投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在政府主导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措施下,我市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之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观念陈旧,认识还不太到位。我市许多地方旅游发展最缺乏的不是资源,不是资金,而是观念。各级、各部门普遍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缺乏对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紧迫性、必要性的高度认识。

(二)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市游客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呈较大幅度增长,但多数是来自周边省市的游客,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游客和境外游客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我们下一步在巩固原有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境外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优化游客结构,增加旅游收入。

(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多数景区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旅游与文化还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对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没有培育出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相关产业,没有形成以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链。游客在我市停留时间短,人均花费不高,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四)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我市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在对丰富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有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部门旅游景点的开发管理涉及到文物、旅游、林业等多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象。如何妥善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还需要加大综合协调的力度。

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

虽然,我市旅游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总体来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客源输出多输入少,景区知名度不高,难以融入山西主要旅游线及中原旅游经济圈,旅游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还有很大的潜力。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包括王莽岭、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全市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又如蟒河旅游风景区,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珏山风景区,则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而大峡谷则是喀斯特地貌的著名自然遗产。近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晋北佛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为主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其中,尤以晋商文化的迅速崛起为典型代表。与全省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业发展特点相比,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独树一帜,恰好弥补了全省旅游资源的缺憾和不足。据专家论证:旅游必然成为全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沁河古城堡独具特色的第四大旅游区。

其次,拥有客源市场优势。与中原一大批诸如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焦作等具有极大潜在客源群体的大中城市紧相毗邻;第三,拥有旅游交通环境优势。已拥有或即将拥有侯月铁路、郑太铁路和晋焦高速公路、晋长高速公路、晋侯高速公路、晋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要旅游交通设施。

第三、发展旅游业时不我待。河南已经抢先一步,利用我市的自然资源,做成了知名景点。我市必须奋起直追,加大发展服务业力度。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周边地区如焦作、济源、洛阳、开封等市的旅游业迅猛成形有目共睹。这些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然类风光景观的迅速崛起。云台山、小浪底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仔细分析,这些自然类旅游品牌的景观主体绝大多数在境内。而的自然风光绝不逊色于她们,丰厚的人文景观更具市场吸引力。为此我们将以特有的太行山水风情为灵魂,以青莲寺、炎帝文化、长平古战场及沁河流域古城堡群为文化内涵,以棋子山、王莽岭、珏山、舜王坪、蟒河、太行山大峡谷为舞台,打造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争创出我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的第四张王牌,构建旅游业美好的明天。

五、几点建议

根据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我们认为,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来抓,在规划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要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一是根据财力状况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逐年适当增加投入,引导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培育、项目示范等。二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发展基金,作为导向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产业的贷款贴息,扶持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带动社会资金注入。

(三)找准旅游文化业的着力点。旅游的本质就是文化探寻、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谋划和培育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必须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找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学习借鉴其他省、市旅游区好的做法,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把文化的导入作为旅游精品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风情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强文物保护和对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扶持文化创意群体和经纪人,把具有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民俗民居文化等文化形态融入旅游开发建设中。

(四)创新旅游品牌。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体现地方鲜明特色,千方百计把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打响叫亮。近年来,在旅游品牌的培育和宣传上,全省初步形成了晋北宗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但没有太行山这一块,不能不说是缺憾,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力打造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努力向全省第四大文化旅游区神奇文化旅游区的目标迈进。

第5篇 _县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调查报告

根据县委办的安排,最近,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体、广电、教育、工商联等部门配合,对全县文化体制现状和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现有国办文化事业单位18个,在职职工105人。即:我县文化馆、我县图书馆、我县电影管理站、我县广播电视局和14个乡(镇)的文化广电工作站。

有文艺表演单位1个,有表演职员50人,即: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职工艺术团。有文化企业2个,有职工36人。

即:我县新华书店、我县电影公司。国营、集体、股份制和民营个私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232个,从业人员达800多人。

其中:国营、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4个。即:我县福利公司创办的“云福楼歌厅”(茶室),我县澜沧江大酒店创办的“水乐宫歌厅”(茶室),我县畜牧局、县农行创办的“云中云歌厅”(茶室),云南糖业集团幸福分公司创办的“我县印刷厂”。

民营个私企业创办的综合游乐场所、歌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电玩室有70个,印刷厂2个,打字复印室16个,音像制品出租、零售65个,书报刊出租、零售12个,艺术摄影15个,艺术培训3个,工艺美术装璜16个,电影放映9个,互联网上网服务20个。这些文化经营项目为丰富和活跃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广开财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我县文化市场的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也无法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相媲美,更无法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我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数量多,但由于起步晚,经济相对滞后,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经营单位没有形成产业化运作,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战略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对文化的产业属性认识不清,对文化的产业化存在错误的认识,对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过分强调。

因此,没有把文化真正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种观念导致文化产业的政策长期处于摇摆之中,而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受政策影响很大的产业,如果没有好的政策支持,很难获得长远发展。同时,文化市场管理婆婆多,有利益多头管理,无利益没人管理,文化法规侧重于规范、控制,强调“禁止性”、“惩罚性”,缺乏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条款。

第6篇 县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调查报告

根据县委办的安排,最近,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体、广电、教育、工商联等部门配合,对全县文化体制现状和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现有国办文化事业单位18个,在职职工105人。即:我县文化馆、我县图书馆、我县电影管理站、我县广播电视局和14个乡(镇)的文化广电工作站。有文艺表演单位1个,有表演职员50人,即: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职工艺术团。有文化企业2个,有职工36人。即:我县新华书店、我县电影公司。国营、集体、股份制和民营个私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232个,从业人员达800多人。其中:国营、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4个。即:我县福利公司创办的“云福楼歌厅”(茶室),我县澜沧江大酒店创办的“水乐宫歌厅”(茶室),我县畜牧局、县农行创办的“云中云歌厅”(茶室),云南糖业集团幸福分公司创办的“我县印刷厂”。民营个私企业创办的综合游乐场所、歌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电玩室有70个,印刷厂2个,打字复印室16个,音像制品出租、零售65个,书报刊出租、零售12个,艺术摄影15个,艺术培训3个,工艺美术装璜16个,电影放映9个,互联网上网服务20个。这些文化经营项目为丰富和活跃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广开财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我县文化市场的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也无法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相媲美,更无法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我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数量多,但由于起步晚,经济相对滞后,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经营单位没有形成产业化运作,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战略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对文化的产业属性认识不清,对文化的产业化存在错误的认识,对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过分强调。因此,没有把文化真正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种观念导致文化产业的政策长期处于摇摆之中,而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受政策影响很大的产业,如果没有好的政策支持,很难获得长远发展。同时,文化市场管理婆婆多,有利益多头管理,无利益没人管理,文化法规侧重于规范、控制,强调“禁止性”、“惩罚性”,缺乏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条款。 (二)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没有正式规划的娱乐区域或文化产业区域,市场相对分散零乱,文化产业发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上规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绝大部分经营项目规模小,市场整体档次不高,许多经营者因管理不善、方法不多,经营项目单一,消费者光顾少,导致经营情况差,时开时停,造成了文化资源极大的浪费。 (三)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严重滞后,财政投入力度不大,国办文化没有起到主导地位。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的办法不多,金融政策与资本市场的支持不够,文化企业形不成规模,文化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缺乏各类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文化产业是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文化生产的巨额投资以及文化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一般经营者很难把握。因此,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策划、营销等人才。目前我县文化市场经营从业人员主要来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体经营人员,缺乏专业化人才,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还有待于规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展示城市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文化市场混乱的状况已有好转,但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表现在:一是演出市场发育不健全,低层次、低质量的演出多,扰乱了演出市场秩序;二是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不大,盗版书刊、盗版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屡禁不绝,严重冲击了正版书刊、正版音像制品、正版软件的经营秩序,扼杀了原创精神;三是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现象未得到彻底的治理;四是少数文化经营单位违法经营现象突出,娱乐场所超时经营现象严重存在,造成了不正当竞争。 (六)居民文化消费主导地位尚未确立,社会平均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拉动作用不大,也严重制约了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七)广播电视设备陈旧,网络混乱,有线电视覆盖率底,内部体制不合理。 三、对策建议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反映着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并以巨大的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群众生活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扩大,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我县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文化产业要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现实、顺应潮流,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自身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我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以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美术装璜业、广告宣传、网络文化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文化为主题或核心行业,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重点扶持主导文化产业,构建国办文化为主导,多种结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采取县办好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电影管理站、广播电视事业及乡(镇)办好文化站的同时,加大事业单位的投入,按现行编制、现行财政供给经费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自收自支编制,增编后扩大文化经营项目,实行自收自支,逐步实现全县每个文化事业单位创办1至2个文化项目。此外吸引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企业,把大量的文化经营项目交由社会承担。通过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我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到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加强,逐步将我县建设成为文化创新能力强、文化传播范围广、文化产业程度高、文化消费市场活跃,

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重要基地,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支持产业。要实现以上目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在我县是一个新兴产业,又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用地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政策,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要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 (二)加强总体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要在保证党委总揽全局和最后决策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计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和领导,要在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的专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纲要和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发展纲要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文化产业的保护以及如何与国际接轨等。 (三)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文化投资的总量和规模是决定文化增长的最基本因素,一个时期文化投入量的多少,不仅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机构,而且决定文化对经济作用的大小,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肯定包括文化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文化产业必然也在开发范围之中,要拓展投融资金渠道,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投入不足,是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当前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吸收业外资金和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产业,采取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股份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可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充分利用项目合作的形式,积极尝试在硬件设施建设、技术更新改造等领域引进外资,共同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实施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与任何产业一样,有一个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文化产品也有一个从开发期到上升期到兴盛期,然后逐步衰弱的过程。既要研制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也要培育、开发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由于文化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发展文化产业也应该多样化、多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即要实施集团战略、名牌战略,又要实施多路出击,充分占领市场的战略,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乡(镇)文化生活贫乏,与县城反差极大,这也可以称为一种“文化二元结构”。农村的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没有文化娱乐设施等问题,说明农村有一个潜力极大的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所以,应该瞄准这一市场,用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赢得巨大的消费群体,把产业做强做大。 (五)造就一大批“文化商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构筑人才高地。我县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归根到底是人才。分析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开拓能力又有经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运作企业的文化经营者。从目前我县情况看,当务之急是营造一个能使高水平的文化经纪人不断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纪人队伍。 (六)加强管理,依法行政,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文化市场管理要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大改革力度,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建立新形势下保证党的领导,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要以行业管理为主,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利用价格机制、税收机制、信贷机制和收入机制的调节作用,理顺文化市场运作,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要压缩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逐步将一些不适合由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维护行业权益。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6篇)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化产业信息

  •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6篇)
  •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6篇)69人关注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 ...[更多]

  • 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3篇
  • 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3篇14人关注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 ...[更多]

相关专题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