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有哪些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医疗设备的有效管理和安全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设备基本信息管理: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商、购置日期、保修期限等关键信息。
2. 设备操作与维护记录:记录设备的日常操作、保养、维修情况,以及故障发生和处理的过程。
3. 设备性能检测与校准:定期进行设备性能检测,确保其精度和安全性。
4. 设备报废与更新管理:明确设备报废标准,规划设备更新换代策略。
5. 法规与标准符合性:确保所有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
实施细则
1. 设备信息登记:新设备到货后,应在24小时内完成设备基本信息的录入,并建立设备档案。
2. 操作培训:对使用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操作流程,并留存培训记录。
3. 日常维护:设备操作人员应每日检查设备运行状态,记录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维修。
4. 定期检测:设备管理部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性能检测,必要时增加检测频率。
5. 故障处理: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记录故障原因及修复过程。
6. 报废与更新: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时,需经过评估,报管理层批准后执行报废程序;设备更新需综合考虑性能、成本和法规要求。
7. 法规遵守:定期更新相关法规知识,确保设备管理符合最新规定。
上墙内容
1. 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概览:简明扼要地列出制度的主要内容,便于员工快速理解。
2. 设备操作流程图:用图表形式展示设备操作步骤,清晰易懂。
3. 维护保养提示:列出关键的保养项目和周期,提醒员工定期进行维护。
4. 应急联系方式:列出设备维修和厂家技术支持的联系方式,以便快速响应故障。
5. 报废与更新流程:展示设备报废和更新的审批流程,让员工了解相关规定。
请注意,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但具体执行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各科室应定期组织学习,确保全体员工熟悉并遵守此制度。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人民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医疗仪器设备档案是医院整个档案的组成部分,也是医疗仪器设备动态管理工作中不可能缺少的部分。它对医疗仪器设备的计划、购置论证、安装、验收、使用、维护、计量、质量管理、调剂、报废等全过程管理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特制订如下制度:
(一)档案管理的要求:要体现真实、完整、动态。
(二)确定兼职档案员一名,负责医疗仪器设备的建档工作。
(三)凡属固定资产管理的医疗设备,均应建立医疗设备档案;5万元及以上的医疗设备应建立完整的档案,5万元以下的医疗设备建立简易档案(具体简易程度要根据仪器设备的特性、使用的场合来决定)。
(四)医疗仪器设备完整档案的内容包括:
1.筹购资料:申请报告、论证表、合同、安装调试、验收记录及有关医疗器械的合法证件等。
2.仪器设备随机资料:产品样本、使用手册、维修手册、线路图及其它有关资料。
3.管理资料:操作规程、维修保养制度、应用质量检测与评价、计量、使用维修记录、效益评价及调剂、报废情况记载等。
(五)档案的建立:
1.兼职档案员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开箱验收,并详细记录随机所附的有关技术资料。
2.收集建档范围内的有关资料。
3.整理、分类、登记,建立设备档案。
(六)档案的管理:
1.5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档案交医院总档案室保管,5万元以下的档案由医疗设备科负责保管。
2.上一年度的医疗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应在本年度末完成建档工作,5万元及以上的设备档案移交给医院总档案室保管。
3.及时做好动态档案信息的补充更新工作。
4.医疗设备档案的借用手续,遵守医院总档案室的规定。
5.技术档案要按规定保存时间进行保管;销毁档案资料要经过批准。
6.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时,要办理好档案移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