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医院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的核心部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绩效考核标准设定:明确各类岗位的工作职责和预期成果,以此为依据设定绩效考核指标。
2. 薪酬结构设计:确定固定工资与绩效工资的比例,以及绩效工资的计算方式。
3. 绩效评估流程:制定公平、透明的评估流程,包括定期考核、反馈和申诉机制。
4. 薪资调整与激励机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薪资调整,并设立奖励和惩罚制度。
5. 员工培训与发展:为提升员工能力,提供培训机会,与绩效挂钩,促进个人与医院共同发展。
包括哪些方面
1. 工作量:衡量医护人员完成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如诊疗人次、手术数量、患者满意度等。
2. 技术水平:评价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如疑难病例处理、新技术应用等。
3. 团队协作:考察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包括跨科室协作、医患沟通等。
4. 学术研究与创新:鼓励科研成果,如论文发表、课题申请、技术革新等。
5. 行为规范:强调职业道德,包括遵守医疗法规、尊重患者权益、保持良好职业形象等。
重要性
医院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
1.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绩效考核,医护人员将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从而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2.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激励医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无效劳动。
3. 激发工作热情:公平公正的绩效工资制度能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职业归属感。
4. 促进人才发展:通过培训与激励机制,有助于医护人员的个人成长,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
5. 稳定医院运营:稳定的薪资结构和激励政策有助于维持医院的稳定运营,降低人员流失率。
方案
1. 设立多维度考核指标:结合工作性质,设立包括临床、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的考核指标,全面评价员工表现。
2. 定期考核与即时反馈:每季度进行一次绩效考核,并及时给予员工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3. 引入第三方评估:为保证公正性,可邀请院外专家参与部分考核环节,确保评价客观。
4.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医院发展和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绩效工资制度,保持其适应性和激励性。
5. 培训与晋升相结合:将培训成绩纳入绩效考核,表现优秀的员工有机会获得晋升和更高的薪资待遇。
通过以上方案,医院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将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战略目标,推动医院的持续发展。
医院绩效工资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第一医院绩效工资管理制度
第一人民医院绩效工资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执行力,促进医院稳定,持续的发展,根据卫生部和省、市关于绩效工资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医院奖金分配小组。
二、绩效工资管理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绩效工资分配不与收入挂钩的原则。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打破平均主义,建立重技术、重质量、重实绩,具有激励作用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
三、以科室及诊疗组为基本核算单元,实行成本核算。
四、全院工资总额发放控制在上级核定数额内。实行科室工资总额与科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核挂钩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即以科室成本核算为基础,效益评价为手段,质量控制为依据,系数分配为原则的分配模式。
坚持以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院、科二级分配管理。医院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性质和技术含量等因素确定分配系数,同时向临床一线倾斜。科室有决定个人分配系数的自主权。
五、职工收入总额由国家规定的职工工资、绩效工资和各项补贴三部分组成,即职工收入总额=国家规定的职工工资+各项补贴+绩效工资。
1.国家规定的职工工资:按照人事考勤考核按实发放。
2.各项补贴:各科室职工加班、夜误餐、介入治疗放射补贴等按医院规定的补贴标准发放。
3.绩效工资在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以工作岗位性质、工作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工作数量与质量等业绩为主要依据科学合理地核算和分配绩效工资。
六、定期对绩效工资分配情况进行分析,如季度、半年和年度分析。
七、绩效工资分配方法。
绩效工资分配由院部与科室一级的绩效工资分配和科室与职工的二级绩效工资分配组成。
(一)医院奖金分配的计算指标,主要有:
1.工作量指标;
2.成本核算与经济效益指标;
3.综合指标考核(医疗质量指标、服务满意率指标、教学管理考核指标)。
(二)住院部的绩效分配:
住院部的绩效分配,原则上规定:由工作量产生的绩效工资,内科片与外科片的提成金额一致,不分档次;由经济效益产生的绩效工资各科室的提成比例基本一致,但对于医院一些特殊的临床科室,分配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
1.住院部最小核算单位:
住院部的最小核算单位是在以病区为单位核算的基础上,以诊疗小组及病区护理小组为单位的经济核算。
2.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
(1)由工作量产生的绩效工资:
工作量由四大块组成,即出院病人数、实际占用床日数、转科病人数和出借床日,具体计提办法为:
病区及诊疗小组工作量奖=出院人数奖+转科病人奖+实际占用床日数奖+出借床日数奖。
(2)由经济效益产生的绩效工资
计算公式:
(收入-支出)×提成比例=科室或诊疗小组绩效工资
(3)科室及诊疗小组绩效工资方法:
病区及诊疗小组绩效工资=(工作量奖+经济效益奖)×综合指标考核(%)×调控比率±其他扣奖额
(三)门诊科室(含医技科室)的绩效分配
除诊疗小组医生上门诊坐诊以外,剩余门诊科室的奖金核算。门诊科室的奖金计算指标,主要由工作量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组成。工作量指标主要是:门诊挂号人次;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是指各科室开展的项目产生的经济收入及科室支出。科室支出项目的组成具体见临床科室支出指标,具体如下:
第一、对于可量化的门诊科室
1.门诊绩效工资=(工作量奖+经济效益奖)×综合指标考核(%)×调控比率±其他扣奖额
2.工作量奖=挂号数×提奖额
3.经济效益奖=(计奖收入―支出)×提奖比率
第二、对于工作量难以量化,但有经济效益的科室,其绩效工资计算。
门诊科室绩效工资=(计奖收入―支出)×提奖比率×调控比率±其他扣奖额
第三、工作量难以量化的部分门诊科室,参照行政等级奖,并根据科室的分配系数,进行绩效工资分配。
(四)行政、后勤的绩效分配
行政科室的工作人员按照行政职务不同、科室系数不同,设定不同档的绩效工资分配系数。
平均绩效工资=(临床及医技科室绩效工资总和/临床及医技科室计人数总和)×(60%~50%)
行政后勤科室绩效工资=平均绩效工资×科室系数
(五)绩效工资总额的调控和发放。
医院绩效工资总额增长幅度调控:根据上级主管理部门要求及医院发展的需要,医院职工个人消费资金(含工资、绩效工资等收入)的增长幅度不能超过业务收入增长幅度,不能超过医院总效益的增长幅度。因此每月发放的绩效工资总额要根据医院的状况及时进行调控。
1.临床科室调控规定:按科室实际发放绩效工资总额的一定比率调控;
2.核算办在次月25日完成上月绩效工资计算,奖金分配领导小组讨论后,及时做好造册工作,并负责将各科上报的具体绩效工资输入各职工个人账户中,由财务科通过网上银行发送至银行的个人账户中,逾期没上交科室,其绩效工资不再另行发送,顺延到下一个发放周期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