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检测公司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公司的运营活动有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产品质量,维护员工权益,以及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它是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明确职责、规范流程、设定标准和奖惩机制,为全体员工提供一个公平、公正、高效的工作环境。
包括哪些方面
检测公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架构与职责: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岗位职责,确保每个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责任。
2. 检测流程管理:规定从样品接收、检测、报告编写到结果审核的全过程,确保检测的准确性与合规性。
3. 质量控制:设立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公正性。
4. 员工培训与发展: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提升员工专业技能,促进个人成长和团队协作。
5. 设备与设施管理:规范设备的采购、维护、校准和报废流程,确保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6. 客户服务:建立客户沟通机制,处理投诉与建议,提升客户满意度。
7. 法规遵从性:关注行业法规动态,确保公司的各项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重要性
检测公司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提升效率: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职责分配可以减少混乱,提高工作效率。
2. 保证质量:严格的检测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有助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保护员工权益:公正的制度能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人才流失率。
4. 保障公司声誉:良好的客户服务和法规遵从性,有助于塑造公司的专业形象,赢得市场信任。
5. 促进持续发展: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司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方案
1. 制度建设: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全面、详细的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2. 培训与宣传:组织员工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遵守制度,同时通过内部通讯、会议等方式加强制度宣传。
3. 执行与监督: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4. 反馈与改进: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定期评估制度效果,根据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
5. 与外部合作:与行业协会、监管机构保持良好沟通,及时了解行业动态,确保制度的合规性。
通过这些方案,检测公司将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推动公司稳健、高效地向前发展。
检测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某建筑公司工程项目试验检测管理制度
建筑公司工程项目试验、检测管理制度
一、适用范围
1.适用于公司承揽工程的检验试验管理;
二、相关文件
1.《管理手册》
2.《物资进货验收程序》
三、实施职责
1.本制度由工程部负责管理;
2.工程部负责进货检验试验的管理,各项目部负责具体实施;
3.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工作,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具体实施;
4.建筑材料检验试验管理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外委试验;
5.最终检验试验由公司工程部门负责组织检验;
四、工作流程
4.1进货检验和试验
4.1.1所有进厂物资均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检验和试验,具体见《物资进货验收程序》规定;
4.1.2未经检验或试验合格的物资,(包括原材料、外购件、外委加工配制件等)不准投入使用或加工(4.1.4的紧急放行情况除外);
4.1.3顾客提供的物资,开箱时也应做好开箱验证记录和签证;
4.1.4如因工程急需,来不及检验或试验而放行时,需有可靠的追回程序,并应对该物资做唯一性标识,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时能立即追回和更换(习惯称为紧急放行)。紧急放行的授权人为项目部经理或技术负责人;
4.1.5进货检验和试验,主要包括:
<1>供方质量文件
<2>物资外观检查
<3>有规定时抽样检验和试验。
4.1.6检验和试验合格后均应办理检查验收签证;
4.1.7所有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不得用于工程施工和安装。
4.2过程检验和试验
4.2.1工程开工前,由项目部负责编制质量检验的有关要求(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反映),其中有关顾客、监理方面的内容,应取得顾客或其代理人的认可同意。
4.2.2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工作,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实施;
4.2.3建筑材料检验和试验由项目部委托外部实验室负责实施;
4.2.4外委检验、试验时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外委委托,并负责将试验结果送达有关验证单位;
4.2.6在所要求的分项或分段工程的检验和试验工作未完成之前,或必需的试验报告未收到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2.7如应施工急需来不及在检验试验报告完成前就要转入下道工序,则必须有可靠的追回程序(习惯称例外放行),并应在相应的产品上做出明确唯一的标识,做好记录;
4.2.8例外放行,需经项目部经理批准。
4.3最终检验和试验
最终检验和试验由公司工程部门、项目部根据顾客安排与监理、设计单位等配合完成;工程资料的形成应与工程进度同步。工程部应按规定及时向有关方移交相应资料。
4.4检验试验人员
从事检验和试验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并取得认可的证书。
4.5检验试验记录
4.5.1检验和试验记录是证明采购物资、在建工程、在制产品和最终产品(或工程)质量满足规定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有检验和试验均应做好检验和试验记录或签证;
4.5.2过程检验试验记录按工程行业要求的验收记录表格执行;
4.5.3最终检验和试验记录(即分部验收记录、单位工程验收记录)由公司工程部负责记录;
4.5.4检验试验记录内容应完整,且真实可靠,并应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4.5.5检验试验应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用合格的书写材料亲笔签字,不得代签字或使用打印机打印。
4.6不合格
检验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规定处置。
4.7监督检查
检验和试验控制,由工程部负责监督检查
第2篇 公司检测项目管理制度
有限公司检测项目管理制度
(征求意见稿)
审核:
编制:
2011年6月16日
一、技术管理制度... 2
1、贵重仪器使用制度... 2
2、数据采集质量保证措施... 2
3、数据处理、解译质量保证措施... 3
4、资料管理制度... 4
二、人员管理制度... 4
三、成本控制制度... 5
四、日常管理制度... 6
五、安全管理制度... 7
六、过程控制制度... 7
附件1、《地质雷达使用保养制度》... 8
附件2、《tsp使用保养制度》... 9
附件3、《tgp使用保养制度》... 12
附件4《用车管理制度》... 14
一、技术管理制度
1、贵重仪器使用制度
《地质雷达使用管理制度》见附件1,《tsp使用保养制度》见附件2,《tgp使用保养制度》见附件3。
2、数据采集质量保证措施
现场数据采集质量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检测工作的质量。故制定如下质量保证措施。
1)tsp现场采集必须将炮孔灌满水才能进行放炮操作。接收孔中充满锚固剂后方可下接收管,最大可能的和隧道围岩粘结成一个整体,保证接收传感器的接收数据质量。所使用雷管必须使用瞬发雷管。严禁激发孔内不灌水或少灌水,放空炮。现场孔距要认真测量,精确到厘米。
2) tgp现场采集中、必须将炮孔灌满水才能进行放炮操作。接收。严禁不灌水或少灌水,放空炮。接收孔中沉渣要清理干净,用黄油填满孔底40cm以上,才能放入接收传感器。传感器的方向必须水平放置。现场孔距要认真测量,精确到厘米。
3) 地质雷达现场预报数据采集中,必须采用点测,严禁使用连续测。掌子面上布4条测线,井字形布置。每次数据采集前,应根据岩性不同对介电常数进行调整。
4) 桩基检测。声波检测时,必须保证声测管通畅无堵塞现象,声测管灌满水检测,禁止无水检测,检测时尽量让探头处于同一水平面状态,在检测时高低相差不得大于20cm。应依次测量声测管露出桩面的高度、管与管外侧的间距以及由探头电缆线的标记测出的声测管深度,现场做好相关参数记录;低应变检测时,需用打磨器将桩头打磨平整,安装接收器时需在接收器的接收端面涂上自带的耦合剂,在桩头的磨光面上按紧、压实,防止在敲击时发生接收器因不稳发生震动、倒下等因数影响采集结果;敲击次数一般选为9-12次,不易过少。
5) 隧道监控量测数据采集中,对于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两个必测项目,必须按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量测。应规范埋点,并对测点保护好。如果测点遭到破坏,要立即补埋,严禁编造假数据。对于选测项目,如锚杆轴力、围岩内部位移、初支对二衬的压力、孔隙水压力等,也要按检测频率及时进行检测,并保护好测点。
3、数据处理、解译质量保证措施
1)针对目前隧道超前预报项目中存在大量岩溶隧道,存在极大安全风险。tsp对溶洞预报效果不理想等现象,要加强地质调查工作,辅助地质雷达和红外探水,认真做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在物探工作的解译方面,采用双人互核制。由两名物探技术人员分别对一份数据进行解译,然后在一起进行比较,结合地质情况,最后得出结论。建立数据处理解译、判释台账,由两名技术人员签字后,报分院总工核准后,检测报告才能正式签发。桩基检测、监控量测同样采用双人制互核制。
2)对于发出去的预报报告,安排专人进行电话回访和现场实地调查,通过开挖揭露出来的地质情况和预报结论进行比较,提取典型物探波形及图像,每个项目建立预报数据库,为提高后续预报质量做好充足的准备。
3)对于已经发出去的报告,建立管理台账,按施工单位及隧道名称进行分类归档。电子版及时刻录成光盘进行备份,防止电脑意外损耗造成数据丢失。
4)数据处理、解译人员应认真学习物探基本原理和地质知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物探和地质知识的结合。只懂物探不懂地质或只懂地质不懂物探都是做不好超前预报的。
4、资料管理制度
1)由各项目设专人汇总统一管理报告文件的收发、传阅、备份保存,项目上向外发资料要统一出口,并做好记录。
2)各项目报告相关文件资料必须做好编号及登记,应做到记录有序、调用方便,严禁出现漏填、漏计,每月编制资料交接清单、打印归档保存。
3)资料不得随便外传,如有需要须由项目负责人同意,并做好记录。
二、人员管理制度
1、对项目上的人员,明确人员分工,做到事事有人管。对于一些大项目,例如贵广湘桂、云桂、沪昆三个超前预报项目。成立了地质调查组、tsp组、地质雷达及红外探水组,每个组设组长,配置1~2名组员。设立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总工统一管理。设置项目工作日志记录员,对外协调联络员,负责对预报情况回访和催促施工单位及时进行预报准备工作。隧道监控量测项目,成立现场数据采集组和数据分析组由项目经理、总工统一管理。
2、对于外聘人员,采用浮动工资,对表现好的进行加薪奖励,对于落后份子进行降薪和淘汰。组织文体活动,如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增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项目负责人经常和项目部成员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各成员心理状态,营造公平公正环境。让工作人员干着舒心,可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3、针对项目部外聘人员比较年轻、工作和学习经验欠缺这一特点,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对项目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隧道基本知识和超前地质预报物探的基本原理,word、e_cel、ppt、cad等办公软件的学习,并进行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及平时工作表现来判定工资标准。
4、人员有事离开项目必须向上级领导请假,上级领导同意后方可离开项目驻地。
三、成本控制制度
1、项目外出人员就餐、住宿费,根据项目所在地消费水平制定相应标准。
2、外出做预报人员原则上在项目部就餐,在午餐、晚餐正常就餐时间的1小时之内必须回项目部就餐。
3、在项目部的人员,空调、风扇、电灯应在无人办公时必须关停,房中空调在不必要的时候尽量少开,且必须做到人离空调关,若发现浪费现象,对相关人员处罚。
4、项目部车辆应按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平时减少不必要的出车,不得公车私用。
5、项目部的电脑、打印机在无人使用时,必须关停;项目人员不得使用办公室电脑打游戏,不得随意使用打印机乱打与项目无关的内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6、项目人员在项目所在地原则上不得打车,尽量乘坐公交车,在必要的情况下,必须得到项目负责人的同意才能打车,否则不给予报销。
7、对于项目所需日用品以及其他物品的购买,必须得到项目负责人的同意才能购买(购买后保留小票,回项目部交给项目负责人),否则不给予报销。
8、项目人员每天花费必须清楚、明晰的记录,如发现账目不合处,不给予报销;超标部分,不给予报销。
四、日常管理制度
1、建立伙食考勤表,由保姆提前统计就餐人员数量,避免饮食上的浪费。对于外出预报人员,在就餐时间后一小时内能回到项目部的,必须回项目部吃饭,项目负责人每个星期去一次菜市场,对蔬菜等价格进行调查,作为伙食标准的依据。
2、针对超前预报项目洞口多、施工便道长、对车辆损耗大的特点,每个项目选择信誉好、价格公道的修理厂定点维修保养,并签订维修保养合同。要求司机学习车辆保养基本知识,如及时清除空气过滤器中的尘土等。具体《用车管理制度》见附件4。
3、检测人员必须保证个人办公桌资料摆放整齐、桌面清洁;卧室的卧具整洁卫生,个人物品摆放整齐。
4、保姆每天购买蔬菜以及各类生活用品时,必须清楚、明晰的记录各笔支出的清单,包括蔬菜及日用品的名称、单价、数量,总价;同时保留购买时的发票、收据、各种购买小票,以备查询。
5、保姆必须及时清理厨房,保证厨房干净、整洁卫生,保姆同时要按时、及时的打扫项目部的地面、墙壁、书桌、以及洗手间的卫生,保证项目部的环境整洁。
五、安全管理制度
1、针对项目部工作人员工作环境为正在施工中的隧道。工作环境危险,进洞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帽。
2、进洞时要向施工人员询问洞内情况,严禁没有见到人时擅自进入洞内(洞内不见人,往往是即将放炮,此时进入洞内非常危险),对洞周环境进行仔细观察,如发现衬砌开裂或拱顶坍塌掉块,立即将人员设备撤出。
3、在进行tsp预报时,由专业的放炮员进行放炮操作。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在项目部设置专门的房间存放仪器设备防盗,购置灭火器防火。
六、过程控制制度
一个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取得较好的效益。过程控制是关键。故制定如下制度。
1、每天各个项目发工作日报到项目总负责人处,以便总负责人及时掌握项目情况。
2、每个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项目建立台账,对隧道掘进里程进行跟踪,及时进行预报,防止断链情况发生。隧道监控量测项目也要建立台账,防止漏埋断面。
3、每个项目根据项目实际内容建立过程控制表格,对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进行记录,发现错误及时整改。保证项目进行流畅顺利。
4、建立工作联系单制度,通过工作联系单和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沟通,解决困难,留下文字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附件1、《地质雷达使用保养制度》
1、操作员应提前将所需仪器配件检查完毕,防止因仪器配件问题影响第二日预报工作。
2、检测人员对检测仪器必须加强安全保护意识,外出检测须做到人、仪器不分开,使仪器处可控状态,杜绝出现被盗现象。
3、地质雷达如发现仪器信号不好或工作不正常,先关闭主机电源再检查电缆两端接头(电缆与主机的接头、电缆与天线的接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完毕确认无误再开机,即关闭主机电源后再拆(或者连接安装)。严禁有电拆装!
4、电缆线应绕圈收放,不能折叠,电缆不能受到重物压损。现场有水的情况下,电缆接头、主机等要做防水处理。仪器使用、转移过程中,主机与天线注意防震,避免设备内部部件接触不良。
5、隧道检测完成后,操作员应对检测仪器做简单清理,待回到项目部对检测仪器做全面清洁,做到主机无尘、电缆及天线干燥无泥迹;保持仪器清洁。
6、在工地现场注意保护仪器,避免人为损坏。电缆线应避免长期在地面磨损。
7、项目负责人员不定期对检测仪器保养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以上情况,对相关操作员罚款。
附件2、《tsp使用保养制度》
1、操作员应提前将所需仪器配件检查完毕,防止因仪器配件问题影响第二日预报工作。
2、检测人员每次去工地检测时,必须保证人与仪器不分开,杜绝仪器被盗。
3、仪器开箱前,必须把仪器箱放在平整地面上,以免仪器滑动损坏,开箱后应注意看清楚仪器在箱中安放的状态,用后按原样入箱。仪器取出时,应轻拿,取出后应及时合上箱盖,以免灰尘进入箱内,仪器箱上严禁坐人。连接仪器时各接口必须对正连接,严禁蛮力压入。
4、在检测过程中必须看护好仪器,严禁隧道中过车辆,以免压断接收单元信号线,如果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无信号或是不工作状态,必须关闭电源后再检查各接口连接情况(主机箱的电源是否开启、电脑与主机箱的usb连接、接收单元与主机箱的连接、触发盒的连接),确认无误后重新开机工作,严禁在现场带电拆卸。
5、检测过程中,起炮器与放炮线不能保持连接状态,必须先接好雷管线,接线人员到安全距离后,才能充电接线。
6、在检测结束后,必须做好仪器的简单清洁工作,擦去仪器上表面的灰尘以及仪器上的泥巴等,然后按出箱位置放入原箱(回项目部后重新彻底清理,保证仪器的干燥、清洁),盖箱前应检查设备是否齐全,并且箱盖吻合方可上盖,不可强力施压以免损坏仪器。
7、仪器在运输时,应切实做好防震、防潮工作,装车时务必使仪器正放,不可倒置。
8、项目负责人员不定期对检测仪器保养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未按要求保养,对相关操作员罚款。
附件3、《tgp使用保养制度》
1、检测人员每次去工地检测时,必须保证人与仪器不分开,杜绝仪器被盗。
2、仪器开箱前,必须把仪器箱放在平整地面上,以免仪器滑动损坏。仪器取出时,应轻拿,仪器取出后,应及时合上箱盖,以免灰尘进入箱内,仪器箱上严禁坐人。连接仪器时,各接口必须对正旋紧。
3、在检测过程中必须看护好仪器,严禁隧道中过车辆,以免压断接收信号线和触发信号线,同时对于触发信号线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拖拉,必须在检测过程中及时绕圈收取,如果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无信号或是不工作状态,必须关闭电源后再检查各接口的情况(接收信号线与主机接口的连接、触发信号线与主机接口的连接、触发信号线是否压断),确认无误后重新开机工作,严禁在现场带电拆卸。
4、检测过程中,起炮器与放炮线不能保持连接状态,必须先接好雷管线,接线人员到安全距离后,才能充电接线放炮。
5、在检测结束后,必须做好仪器的清洁工作,擦去仪器上表面的灰尘以及仪器上的泥巴、接收探头上的黄油等,然后按平整放入原箱中(回项目部后重新彻底清理,保证仪器干燥、清洁),盖箱前应检查设备是否齐全,并且箱盖吻合方可上盖,不可强力施压以免损坏仪器。
6、仪器在运输时,应切实做好防震、防潮工作,装车时务必使仪器正放,不可倒置。
7、项目负责人员不定期对检测仪器保养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未按要求保养,对相关责任人罚款。
附件4、《用车管理制度》
1、项目司机在外出检测时,必须认真、集中精神开车,严禁疲劳驾驶、超速驾驶。
2、未外出检测时,应按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平时减少不必要的出车。
3、对项目部车辆进行修理时,必须对各修理项目进行认真核查,减少不必要的修理,每次修理必须保存修理清单。
4、司机在每次报账当天记录车辆行驶里程,以方便下次报账时核对里程数;每次出车必须记录清楚出车原因及目的地,详细记录油费和过路费等。
5、项目部司机要保证手机一直处于开机状态,无特殊原因无故关机致使联系不上耽误工作者,将进行处罚。
6、车辆在路上行驶时,高速公路时速不得超过100km/h,国道上不得超过80km/h,施工便道上不得超过40km/h。
第3篇 生物公司职业卫生及生产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1 、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352号令2002),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有效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员工健康,促进本公司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职业卫生安全与职业病管理。
3 、定义
3.1、职业病,是指在本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2、职业危害因素: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并在作业时以较少的量经呼吸道、皮肤、口进入人体并与人体发生化学作用,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各种物质的总称。
3.3、有害作业场所监测:指对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易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定点、定时监测。
4 、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安全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公司各部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本制度。
5、内容与要求
5.1、公司以管理部,安全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配置兼职管理人员。
5.1.1、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防治计划或实施方案中明确责任人、责任部、目标、方法、资金、时间表等;由安全部和安全领导小组对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确保职业危害的防治与控制效果。
5.1.2、由安全员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内容应包括:单位基本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运转和效果;职业危害因素浓度监测结果及分析;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中应包括: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5.1.3、每位新进厂员工必须提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无职业病史健康证明。
5.1.4、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作业场所设计要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符合标准规定,如有不符合点要有整改计划或方案,并按计划或方案进行整改,整改效果要进行评价。
5.1.5、企业生产流程、生产布局必须合理,确保使用有害物品作业场所与生产区分开,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安全距离,且作业场所不得有人员居住。企业应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减少作业人员接触有害物质的伤害。企业存在高毒作业时,应将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进行有效隔离。一般有毒作业场所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场所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
5.1.6、对从事接触性有毒、有害物质及腐蚀性较强化学品作业的人员,应加强预防措施。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于作业场所设置的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等,明确责任部门并确定责任人和检查周期,定期检查、维护、并记录,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5.1.7、企业安全员负责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每年定期委托外部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并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将检测结果进行公告,以使从业人员知晓其工作环境的职业危害因素结果。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5.1.8、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安排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将体检果告知员工。
5.1.9、对职业病患者、观察对象、职业禁忌症按规定复查,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5.1.10、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上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备案。
5.1.11、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
5.1.12、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管理台帐、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帐,由安全员负责管理检查。
5.1.13、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凡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者不得上岗作业。
5.1.14、不得在未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即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人员从事禁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