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评价管理制度是一种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旨在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能力提升和潜力挖掘,以促进团队效率和个人发展。它涵盖了绩效考核、行为准则、反馈机制、激励政策等多个方面。
包括哪些方面
1. 绩效考核标准:设定明确、量化的业绩指标,用于衡量员工的工作成果。
2. 行为准则:定义员工的行为规范,强调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反馈机制:定期进行双向沟通,提供及时、公正的反馈,帮助员工了解自身表现。
4. 激励政策:设立奖励和惩罚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
5. 职业发展路径:为员工提供职业规划指导,鼓励个人技能和知识的持续提升。
重要性
评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
1.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绩效考核,明确工作目标,促使员工专注于核心任务,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 培养人才:通过反馈机制和职业发展路径,识别和培养潜在的领导者,推动企业长期发展。
3. 维护公平:确保所有员工在同一标准下接受评价,减少不满和冲突,增强团队凝聚力。
4. 优化资源配置:激励政策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方案
1. 设立科学的绩效指标:结合公司战略,制定具体、可量化的工作目标,确保绩效考核的公正性。
2. 定期评估与反馈:每季度进行一次正式评估,期间鼓励随时进行非正式的沟通,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
3. 实施多元激励:除了物质奖励,也应注重精神激励,如公开表彰、提供培训机会等。
4. 建立晋升通道:设计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让员工看到自己的成长空间,增强工作满意度。
5. 持续优化制度:根据实施效果定期调整评价标准,确保制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评价管理制度的成功实施需要全员参与,管理层需以身作则,同时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感受,不断调整和完善制度,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评价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对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出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就此制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3、职责
3.1、质量环境安全部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工作。
3.2、各相关部门配合、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
3.3、管理者代表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
4、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时机。
4.1.1、公司进行初始环境评审时,要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4.1.2、以全体部门为对象,每年的第三季度的管理评审后在设定的第二年的目标前进行。
4.1.3、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4.2、危险源的辨识
4.2.1、质量环境安全部将“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表”发放到相关部门。
4.2.2、各相关部门组织人员从其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中找出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填写“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表”并反馈到质量环境安全部。
4.2.3、对公司共有职业健康安全设施设备、建筑物及其周边地带的危险源辨识,由质量环境安全部进行。
4.2.4、质量环境安全部对收集回来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表”进行统计和分析,整理出全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登记表”。
4.3、风险评价
4.3.1、质量环境安全部依据“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登记表”,将汇总分类后的危险源逐一填入“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表”中,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4.3.2、风险级别的确定
以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等级(见表1)作为表的列项目,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级(见表2)作为表的行项目,制成二维表格,在行列的交点上得出风险的评估分级(见表3)。
表1 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等级
严重性等级 | 等级说明 | 事故后果说明 |
ⅰ | 严重伤害 | 出现多人伤亡 |
ⅱ | 一般伤害 | 人员严重受伤,严重职业病 |
ⅲ | 轻微伤害 | 人员轻度受伤,轻度职业病 |
表2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级
可能性等级 | 等级说明 | 事故发生的情况 |
a | 很可能 | 可能性极大 |
b | 极少 | 有可能发生 |
c | 不可能 | 很不可能,以至于可以认为不会发生 |
第2篇 化工企业的法律法规评价与管理制度
企业应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进行宣传、培训,增强企业的守法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以使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
1.法律法规
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制度。
由公司办公室负责收集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等的信息。获取的渠道、方式和时机一般为上级发文、通知;外出开安全生产会议的人员带回的文件和材料;兄弟单位及周边单位发生事故的通报;从互联网上获取等。
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每年整理一次,并进行更新。并及时传达给相关方。
公司办公室组织生产技术部、安全环保科、生产车间等对从业人员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等方面进行宣传和培训。
2.符合性评价
公司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每年至少一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消除违法现象和行为。
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公司办公室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如下内容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将其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3)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4)安全检维修制度;
(5)安全作业证管理制度;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7)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8)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9)劳动防护用具(品)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
(10)事故管理制度;
(1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2)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13)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14)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15)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16)防火、防毒、防爆制度;
(17)消防管理制度;
(18)禁火、禁烟管理制度;
(1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4.安全操作规程
总工办必须组织生产车间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将其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以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控制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5.管理制度修订
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并保证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有效版本。
第3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管理制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订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和作业区。
2 管理职责
2.1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宣传、教育、防治和职业病的统计、报告等日常管理工作。
2.2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为有职业禁忌的职工和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
2.3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职业危害防治用品和设施进行日常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2.4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职业危害防治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保持其正常运转。
2.5站长负责为职业危害因素的宣传、教育、日常监测、保健津贴发放、个人防护用品采购和职业卫生体检等工作提供资金保证。
2.6各作业区负责本区的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宣传、教育、防治工作,并将本区存在和新增的职业危险因素及时向安全监察部报告。
2.7各部门和作业区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无毒材料,控制、消除职业危害和生产单位的生产成本。
2.8员工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3管理内容与要求
3.1安全管理人员每年须组织一次职业危害辨识工作,对本公司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辨识结果进行申报并存档。
3.2员工上岗前、离岗前和解除劳动合同前须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在岗员工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结果须告知本人并存档。
3.3员工上岗前须经职业卫生教育,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在岗员工每年须经职业卫生教育和考试;职业卫生教育和考试情况须存档。
3.4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
3.5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须设立警示标识,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3.6安全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存档。
3.7按国家和集团的相关规定给员工配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
3.8员工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3.9安全管理人员组织疑似职业病人在具有资质的职业病检查机构进行诊断,确诊为职业病后,安全监察部填写职业病登记表,并上报集团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急性职业中毒和其他急性职业病诊治终结,疑有后遗症或者慢性职业病的,应当由具有资质的职业病检查机构予以确认。
3.10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现行标准向在岗员工发放保健津贴和防暑降温用品。
3.11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第4篇 新桃小学班级管理评价制度
新桃中心小学班级管理评价制度
为落实学校“有序化管理”工作思路,真正把班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班级管理评价制度:
一、各班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争做文明班级,对班级评价按千分制。
二、学校组织专门评价小组,对各班采取定时、不定时抽查的方法,每周抽查1次,每月累计公布一次。
三、班级量化成绩纳入班主任量化考核。
四、评价标准:
a、纪律(10分)
(一)上学
1、提前到校或在校门附近逗留者。扣0.1分/生
2、进入学校附近和校门不自觉站好路队者。扣0.1分/生
3、红领巾、学生证不按规定佩带者。扣0.05分/生
4、不佩带红领巾、学生证缺一者。扣0.05分/生
5、学校规定的时间不穿校服者。扣0.1分/生
6、入校在路队中打闹者。扣0.2分/生
(二)课间
1、自行取下红领巾、学生证,缺一者。扣0.04分/生
2、拿红领巾、学生证玩耍者。扣0.1分/生
3、服装不整齐者。扣0.1分/生
4、做危险活动、打闹、攀爬校内设施者。扣0.3分/生
5、拿与学习无关的危险物品玩耍者。扣0.4分/生
6、教室不按规定多留学生(可留2人)。扣0.05分/生
7、下课站队不及时拖拉。扣0.2分/班
8、从窗口向外伸手、探头者。扣0.2分/生
9、在走廊或过道内玩耍、打闹、大声喧哗者。扣0.3分/生
10、上课站队入教室拖拉不积极。扣0.2分/班
(三)上、下楼梯
1、攀爬楼梯护栏者。扣0.4分/生
2、上、下楼梯跑动者。扣0.3分/生
3、上、下楼梯勾肩搭背者。扣0.1分/生
4、上、下楼梯左拐右撞者。扣0.05分/生
5、上下楼梯拥挤者。扣0.3分/生
(四)升旗、_
1、打闹嬉笑者。扣0.5分/生
2、故意拥挤者。扣0.5分/生
3、起哄、随便说话、不尊重他人讲话。扣1分/班
4、不按规定站队,松散、拖拉。扣0.3分/班
5、根据班级表现,视情况警告或表扬。扣或加0.1―0.5分/班
(五)奖励
1、主动制止不良倾向,经调查核实给所在班级奖励0.1―0.5分。
2、做了好事不留名,经调查核实给所在班级奖励0.1―0.5分,并通报表彰。
3、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经调查核实给所在班级奖励0.1―0.5分,并通报表彰。
4、在校外做了好人好事,经调查核实给所在班级奖励0.1―0.5分,并通报表彰。
(六)其他
1、值日人员不按时到岗.……扣所在班级0.1分
2、值日人员无辜空岗。……扣所在班级0.2---0.5分
3、值日人员检查时其他人员不配合、干涉正常检查或侮辱、威胁……全校通报批评,并扣1分。
b、两操(10分)
(一)眼保健操
1、无教师坐班。扣0.2分
2、敲门不开。扣0.5分
3、在上课,没做。扣0.5分
4、做的不及时。扣0.3分
5、不认真做并有说话打闹的。扣0.4分/生
6、个别不做或不认真做。扣0.2分/生
(二)课间操
1、出教室路队不齐。扣0.3分/班
2、说话、打闹.扣0.3分/生
3、解散、集合,拖拉、拥挤。扣0.5分/班
4、纵向(横向)队列不整齐。扣0.1分/班
5、动作不卡拍、不到位。扣0.2分/生
c、卫生(10分)
(一)个人卫生
1、服装不整洁,着装不符合学生身份。……扣0.1分/生
2、发型不符合学生身份。……扣0.2分/生
3、佩带首饰。……扣0.1分/生
4、手、脚、脸、颈有污垢、异味……扣0.2分/生
(二)教室卫生
1、桌凳不整齐。……扣0.3分/班
2、教桌、课桌书籍摆放不整齐。……扣0.2分/张
3、桌洞内摆放不整齐,杂乱无序。……扣0.1分/生
4、扫帚、托子摆放无序。……扣0.3分/班
5、窗台、桌面、黑板槽有灰尘。……扣0.2分
6、墙壁污染。……扣0.2分/处
7、地面有杂物。……扣0.2分/处
8、各种教学设备(微机、背投等)摆放不整齐、有灰尘、桌布不平整。 ……扣0.3分/件
9、开关、灯、电扇、门窗、玻璃、窗帘有灰尘。……扣0.2分/处
10、室内电线杂乱。……扣0.2分/班
11、教室内有异味。……扣0.2分/班
(三)责任区卫生
1、有废纸、杂物。……扣0.1分/处
2、硬化路面有石子、杂土等。……扣0.2分/处
d、校产
(一)桌、凳、橱(1.5分)
1、桌、凳、橱使用管理好,无短腿,无破裂,无刻划满分(0.5分)。
2、凡有断腿、断撑每处扣0.5分。
3、有明显划痕迹且较深者每处扣0.1分。
(二)门窗、玻璃、风钩
1、门窗保护好,玻璃无破碎,风钩全者得满分(0.2分)。
2、门窗因管理不当损坏者,每扇扣0.5分。
3、玻璃每破一页扣0.5分。
4、风钩、风鼻每少一件扣0.1分。
5、其他情况酌情扣分(0.1――0.2分)。
(三)墙壁
1、保护好,无破损,无污迹得满分(。
2、没破损一处扣0.5分,污迹一处扣0.1分。
(四)电灯、电扇
1、电灯、电扇、开关、电线无损坏,无丢失得满分(0.9分)。
2、电灯、电扇因使用不当而损坏,每次扣0.5分。
3、开关损坏一次扣0.1分。
(五)洗刷间
1、洗刷间整洁,无脏物,下水道无堵塞得满分。
2、下水道每堵塞一次扣1分。
3、洗刷间有脏物者扣0.5分。
(六)电器、电线
1、电器线路正常使用、保护完好的得满分。
2、电器有损伤轻者不影响使用的扣0.3分,有影响正常使用的扣0.5分。
3、线路安全不可靠、乱扣0.1分。
4、电器保持不清洁,表面灰尘较多扣0.4分。
e:宿舍管理
(一)宿舍纪律量化标准(20分)
1、按时回宿舍,在宿舍内不得大声喧哗、打闹,违者每人扣1分。
2、熄灯后,不准在宿舍内点蜡烛、开手电、看书刊、吃东西、走动、谈笑、打闹,违者扣1分。
3、熄灯后,不准洗涮、洗衣服,违者每人扣1分。
4、有事需事前请假,不准旷宿,违者扣2分,并进行通报处理,造成严重影响或屡教不改者,给予处分。
5、不准留他人、或到他人床铺住宿,违者以旷宿论处。
6、认真遵守宿舍出入规定,违者视情节扣0.5-1分。
7、宿舍内不准使用电器,不存放规定外的其他物品,违者扣1分。
8、应爱护公物,无意损坏按原价赔偿;故意损坏按1-5倍赔偿,并视情节轻重扣1-3分。
(二)宿舍卫生量化标准
9、地面每天必须扫净后拖净。有杂物扣0.1分/处
10、床铺:被子叠放不整齐,排列不成一条直线。扣0.5分/舍,床单、被罩、枕巾不整洁。扣0.1分/件。
11、脸盆内外不干净, 脸盆、鞋没有摆成一条直线。扣0.1分/件
12、暖瓶摆放不整齐。扣0.1分/件
13、窗台不干净。扣0.1分/个
14、门、门窗玻璃每周五擦净,平日保持,擦不净者,扣0.1分)。
15、室内有异味。扣0.1分
16、橱箱内物品摆放无序。扣0.1分
17、室内外有蜘蛛网扣0.1分
f:活动与技能
1、班队活动。每天上好晨会、每周上好班会、每月开展好一次主题活动。做到有备课、有记录、有主题、形式多样保质保量。否则,视情况扣1-5分。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或认真开展上级要求组织开展的活动,视情况每次加1―5分。
2、宣传活动。积极为学校广播站投稿,量多质优。积极开展读书读报活动,队报队刊争订、利用好。视情况加1-5分。
3、上报材料。不按时交团队活动记录表或其他要求报送材料者每次扣2分。
4、学生有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品德高尚者,经学校认定后,可酌情加分。
(以上为周统计加减分)
5、班级参加学校运动会、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科技竞赛等活动比赛,一、二、三等奖(或前三名),分别加3分、2分、1分;学生个人所获奖(指不评集体奖的活动)分别加0.5、0.3、0.2分。
6、学生个人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团队、文化、科技、艺体等活动比赛中获奖,国家、省、市、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给班级加5(4、3.5)、3(2.6、2.4)2(1.6、1.4)1(0.8、0.6)分,同一奖项按最高成绩赋分;班集体获奖的加倍计算。
7、学生个人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的,国家、省、市分别加2分、1分、0.5分。
(以上为月统计加分)
二、评价办法
1、安全与纪律、两操、卫生由红领巾监督岗日查、周公布、月统计。
2、校产由后勤月查记录。
3、宿舍管理由级部主任带领舍长周查。
4、活动与技能由少先队大队提供成绩为准。
三、评价功能
1、月查成绩作为发放班主任津贴主要依据,年终统计成绩作为评选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主要依据。
第5篇 某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健康科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在其内设兼职专业人员,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
一、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正常运行,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1、监测的布点:木工锯刨区,人工打磨区,自动喷漆区,水旋喷漆房,
2、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噪声,粉尘,有毒气体。
3、监测的周期:外部专门机构监测每年一次,内部监测每季度一次。
4、监测结果的登记与报告:监测结果由职业健康科进行登记,并向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和总经理报告监测结果。
二、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1、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
2、向劳动者公布。
三、监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卫生标准时的处理
1、及时上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2、根据职业健康防治国家规定提出改善方案,提出改善申请。
3、组织实施改善方案,监测评价改善效果并公示。
四、实施部门及经费保障
1、由职业健康科负责实施。
2、经费从年度职业健康防治专项经费中支出。
第6篇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评价管理制度编制要点范例
1、编制要点
(1)明确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的目的、依据。
(2)确定职业危害日常检测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3)明确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的检测人员、检测场所、检测周期、检测标准和依据、检测内容、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和检测要求、上报要求、备档要求。
(4)明确对职业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后的评价分析、评价结果、预防和整改和治理措施、上报内容及时限。
(5)明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公布的地点及有关事宜。
2、范例
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
为做好企业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健康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企业应设置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五、企业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六、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七、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九、检测结果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十一、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第7篇 班级日常管理评价方法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我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具有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成为优秀的少先队员,根据班级的发展特点,制订了以下评价制度和奖励方法。
一、评价制度:
1.课堂上积极动脑思考、发言,积极或按时完成作业,书写认真,作业本保持干净整洁,作业质量高,就能得到“学习好”、“学习进步”或“发言真棒”“作业好”等奖励卡。
2.积极为班级、为学校、为同学做好事、乐于奉献,爱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做有益的事情,就能得到“好人好事”的奖励卡。
3.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音、体、美活动 (文章转自实用文档频道__09) ,或“班级博客、网上活动或作业”等活动,并取得较突出的成绩,就能得到“活动积极”的奖励卡。
4.按时做值日工作,不迟到、不早退,不着急、不糊弄,认真做完值日,并且遵守值日的纪律,就能得到“劳动好”的奖励卡。
5.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在校、在家都不耍小脾气,衣着整洁、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尊敬师长,就能得到“讲文明”或“讲卫生”的奖励卡。
6.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班级的纪律要求,如:自习课上不随便讲话,抓紧时间写作业,不浪费时间,听从班级干部管理,如果老师有意外急事,离开班级片刻,能自觉维护班级纪律,就能得到“守纪律”的奖励卡。
二、奖励方法:
1.以上的每一条要求,如果做到了其中的任何一条,就可以及时得到相应的奖励卡。
2.每种卡积累满五张,就可以在自己准备的“专用本”上,贴上一朵大红花。
3.如果攒够了十朵红花,就可来兑换一个小礼物(学习用品),还可以在评比台上属于自己的空间中贴上一面小旗子,在今后的评比表奖中,做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参考。
4.在积累各种卡的时候,为了让大家机会多一些,在每天得卡的环节中,还有自由选卡的时候,以便大家积累同一种卡的时候多一些,从而提高得红花的机会。
请同学们努力吧,看谁最先成为“红花大满贯”得主,加油!加油!!加油!!!
今天,我们仨是第一批得到小旗子和奖励的同学,好开心...
第8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分公司安全科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三、公司安全处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危险源识别范围:a) 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b) 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c) 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五、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六、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七、分公司安全科、项目部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八、重大危险源管理:
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部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有关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监控时间和监控巡查时间。国家建设部指出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同时符合论证条件的工程必须提前申请专家论证审查。
4、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项目部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分别向安全科、安全处上报一份台帐。
5、项目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监理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6、项目部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施工前必须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进行现场公示。
7、项目部必须设置专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检查,并留有监控检查纪录。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留有检查纪录。
8、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救援抢险队伍,施工现场配备所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第9篇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制度范例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制度
学校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其中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加强家校合作,开放办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育人的合力,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办学质量,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一、坚持家校沟通与合作,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学期开始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学生和家长将参与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其结果将成为老师考核的重要依据。把新学年开学后的第一个完整的一周作为“教育开放周”,增进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了解。由学生家长中热心教育事业,有一定活动能力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员组成学生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
三、大力推行家长委员会制度,让家长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学校日常管理和重大
事项不仅要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要授予家长委员会参与决策的权利。
四、每学年组织两次家长会,听取学校关于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就学校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五、家长代表、家长委员会委员任期一般为三年,每学年适当改选,可连选连任。学生毕业、转学等离校的学生家长,其家长代表、委员会委员身份自动取消;主任委员子女在其任期内离校时,需提前两周提出辞呈,由常务委员会推选一名副主任委员代任,主持常务工作。
六、家长委员会成员要发挥全体家长的优势和特长,与学校紧密协作,在依法治校、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开展校外教育实践等方面,积极为学校和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帮助学校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10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 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应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 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
第五条 单位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见附件一)和申报登记范围(见附件二)的要求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并填写《重大危险源申报表》(见附件三),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 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数据库、档案库和定期报告制度,实现自身重大危险源的简易辨识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初次评估。
第三章 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
第七条 单位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八条 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
(一)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二)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三)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九条 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十条 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十一条 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
(一) 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 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第十二条 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公司及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应当及时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销。
第十四条 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一) 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二) 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三) 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四) 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第十五条 公司及所属企业的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
第十六条 各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七条 各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第十八条 各单位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五章 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治理整顿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的立项、监控、整改、审核、销项工作制度。
第二十条 对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暂停经营、限期整改,经评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一条 公司及所属企业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 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二) 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三) 危险辩识与评价;
(四) 应急设备与设施;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方案和演练计划,每两年进行一次实战演练或模拟演练。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企业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11篇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财产的伤害和工作环境破坏。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辨识额评价评价管理工作。
3、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分为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两大类.
(2)常见危险、危害因素为易燃易爆物质、腐蚀和腐蚀性物质、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采光与照明等.
(3)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要全面、有序地进行,禁止漏项,按规定以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顺序和方面进行.
(4)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工作须按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一2009)进行.
4、评价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5、评价时机
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6、评价准则
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 标准 |
5 |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
4 |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
3 |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 |
2 |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
1 |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 |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 人员 | 财产损失 /万元 | 停工 | 公司形象 |
5 |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 死亡 | >;50 |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 |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
4 |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 丧失劳动能力 | >;25 |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 行业内、省内影响 |
3 |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 >;10 |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 地区影响 |
2 |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 轻微受伤、间歇不服 | <10 |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 公司及周边范围 |
1 | 完全符合 | 无伤亡 | 无损失 | 没有停工 | 形象没有受损 |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风险度 | 等级 |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 实施期限 |
20-25 | 巨大风险 |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 立刻 |
15-16 | 重大风险 |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 立即或近期整改 |
9-12 | 中等 |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 2年内治理 |
4-8 | 可接受 |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 有条件、有经费 时治理 |
< 4 |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
7、评价组织
评价活动是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进行评价
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岗位员工要积极辅助风险评价和参与风险控制工作。
8、其它要求
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评价出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和整改计划。
风险评价的结果由各部门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岗位和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的内容。
9、附则
8.1 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第12篇 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评价管理制度
1、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的等级作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分别相应地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原则上不再重复评级,对未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暂评为四级。
2、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发布主体是安全生产诚信等级的授信主体,一年向社会发布一次。
3、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分级分类动态管理。重点是巩固一级、促进二级、激励三级、严控四级。具备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承诺未履职到位,或应进行安全生产承诺而未承诺的生产经营单位,其安全生产诚信等级下降一个级别,四级企业下降则直接列入“黑名单”。
4、凡有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和列入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取消安全生产诚信等级,并及时向社会发布。
5、对纳入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的生产经营单位,每年监督检查频次不少于4次;对列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依规停产整顿或取缔关闭。停产整顿期间,局属各有关行业主管单位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执法检查,严防事故发生。
第13篇 安全社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社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一)危险源识别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2、实效性原则;3、有限范围原则;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5、适宜性原则;6、预防性原则;7、输出性原则;8、真实性原则
(二)危险源的分类
1、按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2、按严重程度分类:正常、异常、紧急情况;3、按照危害类型分类:机械危害、物理危害、生物性危害、人机工程危害、化学危害、行为危害。
(三)危险源识别方法
危险源辨识为单独或联合使用下列常见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2、预先危害因素识别法;3、现场观察法;4、座谈法;5、安全调查表法。
(四)危险源识别的步骤 危险源识别的一般步骤为:
1、调查确定危险源。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过去的经验及事故情况,结合现场检查、判断等办法来确定危险源并进行分类。 2、识别危险转化条件。 3、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是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危险源等级可分为以下三级: a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引起火灾、爆炸,造成设备、厂房设施毁灭性破坏者,或虽事故程度不太严重,但事故频率高,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影响生产者。 b级,可能造成一人死亡或虽未死亡但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终身致残重伤)的伤害。 c级、可能造成人员微伤、轻伤、或伤愈后不影响正常生活。 4、制定危险预防措施。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可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五)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1、危险源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引发事故“四要素”为依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条件。
2、危险源风险评价级别确定的规定 (1)a级由街道安全促进委员会确定,并对b级进行审查批准 (2)b级由街道社会治安工作组确定,并对c级进行审查批准 (3)c级由各社区工作小组确定,并开会讨论后上报街道社会治安工作组审查批准。
3、危险源评价管理程序 (1)由各社区工作组进行讨论确定社区危险源。 (2)危险源确定后进行分级,并由社区工作小组讨论控制措施,汇总上报街道社会治安工作组。 (3)街道安全工作组将各社区上报的危险源汇总后,召开危险源确认研讨会,对社区确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责任人是否妥当,进行认真研讨后上报街道安委会。
第14篇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评价管理制度
1、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设专职专业人员,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
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人员经资质认证合格的机构培训后, 持证上岗。
3、监测仪器定期维修、检修、确保监测系统正常运行。
4、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正常运行,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5、所有采掘工作面、硐室、使用中的机电设备的地点、有人员作业地点都应纳入监测范围。
6、监测人员必须坚持8小时工作制,并认真填写公告栏及交接班记录。
7、监测项目及频次
(1)瓦斯:采掘面每班每两时测定两次,硐室、矿井总回风巷每班测定1次,串联通风地点每班测定2次,临时停风点每天测定2次,密闭前每周测 定1次;
(2)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每2小时监测1次;
(3) 总粉尘定点短时间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小于6毫克/立方),井下每月测定2次,井上每月测定1次;
(4)呼吸性粉尘定点短时间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小于3.5毫克/立方),每月测定1次;
(5)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2.5毫克/立方),采掘面每3月测定1次,其他作业场所每6月测定1次。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
(6) 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毫克/立方)每6个月测定一次;
8、监测结果应当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并
9、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1)、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职业卫生防治领导小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及时在宣传栏公布
10、监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卫生标准时的及时处理
第15篇 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评价,增强安全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气雾剂公司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管理
3、 职责
3.1各科、组车间:负责分管区域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
3.2安管科:负责编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表,指导各科、组车间开展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负责各科、组车间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有效性验证。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3经理:
3.3.1负责组织分管部门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3.3.2负责审核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
3.4执行董事:
3.4.1负责组织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3.4.2负责审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
4、内容与要求
4.1公司建立风险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执行董事、经理、安管科长、各科、组车间主管和基层班组长骨干组成。
4.2风险评价和控制以各科、组车间为单位进行,各科、组车间在安管科的指导下实施。审核由执行董事、经理、安管科负责。
4.3评价依据风险评价准则,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分析。
4.4各级员工应积极参与所从事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工作。主动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掌握基本分析评价方法,能自行评价。
4.5 同一个项目涉及多个部位作业的(如设备、电气、仪表、几个施工单位等),由各部门自行分析评价后,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总。
4.6风险分级管理
4.6.1风险评价依据本制度附录《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分级。
4.6.2各科、组车间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6.3作业风险: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管科负责人复审签字后,报执行董事批准;较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管科审核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核批准。
4.6.4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门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安全生产重点部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应由所在部门采取隔离、防护、制定操作规程等措施降低风险。
4.6.5风险评价职责
4.6.5.1项目规划、设计前应由有资质的机构从事设立安全评价。
4.6.5.2项目的建设应由项目组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6.5.3项目投产运行后,常规和非常规活动风险由各车间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关键、重要装置或系统的开停车风险由经理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6.5.4工艺变更应由工艺部做好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4.6.5.5设备、设施新增或拆除由工艺设备科负责组织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6.5.6事故及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由所在车间进行评价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4.6.5.7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均由所在车间进行作业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4.6.5.8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风险应由所在车间、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4.6.5.9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风险应由所在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4.7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4.7.1直接作业环节的风险评价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
4.7.2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评价方法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4.7.3重要设备、关键设备的风险评价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
4.7.4新生产工艺线路的设计评价方法宜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4.7.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其它评价方法。
4.8风险评价准则
4.8.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4.8.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4.8.3本公司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8.4本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具体风险评价参照附录《风险评价方法》进行。
5、风险评价实施步骤
5.1执行董事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经理、各科、组车间主管和有安全评价工作经验和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
5.2危害辩识,实施现场检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
5.3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5.4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控制措施。
5.5得出评价结论。
5.6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火灾、爆炸;
中毒、窒息;
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高温等异常环境;
人机工程因素(指人员、设备、工作环境合理匹配、使设备、环境适应人的生理、心里特征,从而使操作简便准确、失误少);
电击、触电及电弧烧伤;
物体或人员高处坠落;
机械伤害;
噪声;
设备的腐蚀、缺陷;
潜在危险及其变异;
其它
5.7 确定重大风险
5.7.1依据有法律法规的要求
5.7.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5.7.3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关注度等
5.8风险控制内容
5.8.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安全性
(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公司的经营运行状况
(4)可靠的技术保障及服务
5.8.2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并按如下顺序: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实现规范管理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5.8.3风险控制管理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对于确定的重大风险项目,需建立档案,内容包括:
(1)风险评价报告及技术结论
(2)评审意见
(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算情况等
(4)时间表和负责人
(5)竣工验收报告
5.9风险信息更新
风险评价的频次为每年一次,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公司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5.9.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5.9.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5.9.3 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5.9.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9.5 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动。
5.10重大危险源
5.10.1重大危险源的辩识:按照《重大危险源的辩识》gb18218-2009规定,识别公司生产区域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
5.11风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
安管科定期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6、风险控制
6.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6.2 公司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须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6.3 公司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6.2安管科应组织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附录:风险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