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总结大全 > 学期总结

学期末年总结(五篇)

发布时间:2023-03-20 20:15:05 查看人数:54

学期末年总结

【第1篇 教师学期末年度工作总结

教师学期末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教师学期末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本学期,教科处以学校学年计划为指导,结合教科处的工作职责与特点,紧紧围绕“优化、突破”这一主题,从“教师专业发展、备科组教研与科组建设、课堂研讨与学情研究”等方面,务实、扎实地开展工作,寻求我校教研工作的突破。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教师,学校教研能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动力与水平。特别是对我校而言,如何尽快促进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如何让一大批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发挥指导、引领作用,这将是学校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良性、特色、跨跃发展的关键。本学期,教科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本学期,教科处进一步完善了“师徒结对”工作,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灵活的“师徒结对”形式。一位年青教师,可以选定一位师傅作为自己的导师,也可以拜几位老师为师傅;同时,学校聘请了冯敏仪、赖淑英等12位校级青年教师为指导教师(他们都是学校的科组长或区市省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每周三下午第八节课,分两组集中于教科处,就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当周安排的两位校级指导教师展开研讨。研讨的问题,有心理压力方面的、有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有学科教学方面的等等。问题富有针对性,探讨富有实证性,反馈富有时效性。这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和新任毕业班的年青教师,帮助尤其大。如潘玉雯、陈刚、田斌等老师,他们在各自的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因为他们的好学与勤奋,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越了老教师

2.对“新秀、骨干、名师”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任务驱动更明确。为帮助“教坛新秀”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充分发挥“骨干、名师”专家式的引领作用,本学期,我们要求“教坛新秀”与相关的各级“骨干、名师”结成对子。同时,要求“新秀、骨干、名师”敢于承担公开课、示范课,特别要求名师、骨干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要开设专题讲座,要积极写论文,不断总结与传承好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特点。本学期,作为教坛新秀,周老师参加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获区第一名、市一等奖;谷跃飞等骨干教师为青年教师开专题讲座。值得一提的是,教科处根据区名师办的相关要求,成功组织了名师述职大会。在大会上,邓校等6位省市区名师就他们的工作特点、成果作了详细的汇报。不但展示了他们作为名师的风采,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名师的引领、指导作用。这次述职大会,不仅是名师个人工作成果、教育思想的汇报会,也是一次成功有效的校本培训会。

3.组织中青年教师举行教学设计比赛和说课比赛,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区市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在市获奖的论文较多),重视科组教师集体参加市学科基本功解题大赛,并以此为契机,夯实、更新老师们的学科基础。初步落实了教师学年“三个一”计划和公开课网上管理、公示制度。

二、加强科组、备课组建设

本学期开学初,学校提出,我们的.教研活动,要在级组统筹、科组规划的基础上,让备课组成为核心、实体,切实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本学期教科处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些努力:

1.积极参加佛山市品牌学科评比,推进我校品牌学科建设,提升我校科组教研实力。我校已经有语、数、物、化、生、地、信息等七个学科申报了佛山市品牌学科,目前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各科组的热情很高、信心较足。各科组以此为契机,加强了科组资料的整理、科组经验的交流、科组教师的专业发展、科组特色的形成,提升了科组的教研水平,增强了科组的凝聚力、协作力和工作落实能力。

2.制定了《佛山三中备课组长岗位职责》和《佛山三中科组长岗位职责》,以文本的形式,明确了科组长、备课组长的具体职责,引导科组长、备课组长各施其职;同时,再一次明确了各备课组活动的形式、时间与地点,利于形成常规,也利于检查落实。本学期以来,备课组教学研讨的氛围较好,备课组成为学科教研实体的构想,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初步的体现。

3.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加强科组、备课组与省内同类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本学期各科组都组织了全体组员到省内一些学校听课学习,如语文科组去了清新一中,数学科组去了东莞实验中学,等等。老师们在听课、交流中学到了许多。在教学观念、工作热情、学科教研等方面,都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冲击,老师们工作信心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紧迫感与责任意识。另外,根据学校“加强与外校联考,提高教学竞争力”的构想,本学期高一高二备课组与深圳宝安中学、东莞实验中学展开了中段考试题交流,为实现真正的联考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三、加强课堂研讨与学情研究

课堂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和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而有效课堂的研究,就必须立足于对学情的充分把握。本学期,教科处试图在学情研究、课堂研讨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将教研的触角深入到学校工作的最核心之处。

1.加强了高三复习课有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刘闻主任的高三复习课“自主评讲”模式,汤涛老师的物理复习课模式等等,形成了我校的特色,并相继在不同范围得到推广,获得较高的评价。另外,区市组织的多场高三教学研讨活动,在本校召开。省考试院秘书与市教研室教研员及全市各科高考中心组成员,到我校展开专题教研。我校以此为契机,展示我们的常态复习课,听取各位专家的指导,加强高三有效复习课堂的精细化研究。

2.加强了高一级学情研究。针对我校生源情况的新变化以及本年高一生源结构的新特点,中段考后,教科处联合高一级部,对本级学生就“对学校、班级、自己的总体评价”,“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业、晚修、早读、文理分科”等问题展开问卷调查。之后,对调查数据作了详细分析,并形成了调查报告,为级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参考。

四、系统总结、提炼高三备考经验

编辑《佛山三中2009年高考总结》,总结了我校09年高考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近四年我校的高考进行全面的总结,编辑出版《红棉争艳》高考专刊(第七期)。各班主任、备课组和级组提供的宝贵经验为20__届的高考备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总结了我校近几年高考成功经验,有些甚至成为我校的备考模式,为高考备考的可持续性提供支持。

教科处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也无法急功近利,讲的是“磨刀砍柴”,“慢火炖汤”。过去一学期,我们在工作上,作了一些尝试,有了一定的突破,但距离“科研兴校”的目标,还很远。我们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不断去突破。下学期,教科处要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从课题的开发与开展、教研氛围的营造、教师专业成长任务的驱动、教学公开周的举办、高三复习课的增效、高一高二教与学对“3+文综/理综”高考模式的适应等方面,谋求新的突破。

【第2篇 2023音乐教学期末年终总结

本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里,我觉得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以及个人素质能力等各方面都有进一步提高。本人不断学习,努力进取,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努力突出艺术学科特色,把美的享受带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熏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现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述职如下:

一、教师职业道德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我能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管是自己的本职工作——音乐教学,我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让领导、教师和学生满意。

能不断学习各种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二、个人教学技能方面

在学科教学工作方面,我除了做好钻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等常规工作以外,本学年,我还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提高教学质量,寻找突破口。

我在课堂上特别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开展小组竞赛活动,通过给小组加分,用表扬激励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优势,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2、教法新颖活泼,课堂充满活力。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以音乐学科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在我的课堂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之中,与教师打成一片,用自己的亲和力来带领学生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学中审美,美中提高。

三、不足之处

【第3篇 科研教学期末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一、十一五课题研究工作

以提高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水平为宗旨的一项集体性研究项目,校十一五立项课题“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之精彩一问”全校教师共同参与。因此,具有学校参与面广,与课堂及教师发展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校的科研及教学、校本培训等工作都以此为核心开展工作。本学期,科研工作进入了又一个新的阶段,校在总结前两阶段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大胆对课题研究内容精确化,对研究方法细致化,进行了课题研究变更,使课题研究更具实效性。

二、校本科研培训工作

本学期的校本科研培训工作努力做到两点,一是更具实效性,让科研不成为教师的负担而是教师的助手,二是与教学联系更紧密,科教不分家,相辅相承,相互融合。具体包括两大方面的培训:一为理念培训,较之前不同的是,从前的理念培训,我们注重强调科研的重要性,强调科研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们虽然意识到了其重要程度,但由于自身繁重的工作量加之工作方方面面无法兼顾,因此,科研只能处于抓紧了搞搞,抓松了放放的位置。在本期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理念培训上,我们将会把重点放在,科研是让工作更有效率,让自己更有成就的一条轻松之路这一主题,让教师明白,做科研,可以让他们的教育之路之轻松,更顺畅,排除畏难情绪为主。二是方法培训,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捕捉研究点,如何开展研究,如何撰写材料等,让教师们有理念之外,更能有法可依,在前期培训过程中,我们以模式化为主,先帮教师们构建研究模式,总结模式等,在未来,我们将会把如何深入研究作为重点。

三、骨干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科研工作得以扎实推进的基础,而骨干教师则是其中的核心力量,重视骨干教师的成长,自然可以带动整体教师队伍的快速进步,这是我校开展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后最深刻的体会。本学期,我校在区科研骨干教师潘明华老师的基础上,先后发展了三位青年教师为校科研骨干教师,四位教师分别承担了四项子课题的主持工作,有了骨干教师的加盟,使得科研工作开展起来更有力度,更具实效性。

四、持续完善制度与常规

持续完善,说明一直存在缺陷,但不断进步。我校科研工作制度存在几大问题:一是不够完善,因此,我们秉持不断向兄弟学校学习的态度,多次向中心校及其他兄弟学校取经求教,弥补制度中的漏洞,具体表现为,一是探索符合自己的科研工作量化考核标准,使得考核更加公平公正透明。二是完善成果征集过程,日常资料积累过程等,使得科研工作有章法可依。

我校的科研工作不断在摸索中前进,几年的时间,我们经历了一无所知,然后自以为知,好高骛远,再到后来迷惘茫然,直到现在脚踏实地,一切从实效出发等一系列过程,总体来说,起点很低,问题颇多,自认还不成熟,可发展空间巨大,但事贵在恒,我们会将科研进行到底。

【第4篇 学期末年组工作总结

今天我是代表我们六年组的一员,来总结一下我们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六年组的教学是学校的重点工程,六年级总体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声誉,历来为校领导所重视。作为六年级的老师,我们深知肩上担子之重,责任之大。

我们的年组是和谐的,上进的,互助的集体,平时教学工作中,集体备课时,我们从不马虎,不管几个人,都认真教研.因为张老师的家在市里,我们的早研时间就改在生活中的每一个时段,课间的某个教室里,操场上,去厕所的路上 ,只要看到对方,就马上说两句,有争议的的地方就马上去寻求答案.也许我们是讨扰校长最多的年组了.我们的课堂,虽不能说是精彩纷呈,但也从未马虎,每位老师每天都把教参带回家,张老师经常在火车上备课,李老师别看表面身体强壮,但是一身的病,即使从讲台上跌下的那一刻,还不忘叮嘱学生复习内容,何老师年龄比较大了,尽管眼睛有些花,但是数学习题一道不落,卷子都挨张判.我则是把工作延长到8小时之外了,家就是学校,学校就是家.

六年组,按照往届的经验,有一段集训的复习,为了这个紧张的复习,我们的课程在5月末,六月初的时候就结束了,这期间,我们科任课上的特别少,只要每位老师身体允许,都抢着上课,我们此时的工作负荷是普通班主任的2-3倍,最后的一个月里,除了英语,所有的课都是我们这四位老师承担的,最难的的是李岩和张志宏老师,他们语文和数学都要自己承担,偶尔会给孩子一堂课放风的时间,何晓华老师再给别的班级代课后,利用科任课时间再给我们班上课,从没拉过课,所以,他们的身体大量透支,但是每位老师都不愿放手自己的学生,教师的责任感驱使着他们,只要能吃药顶着就来给学生上课,那份感动,不是这里的三言两语就能表述的准确,这就是我们六年组教师的风范.

我们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由我们班的遥遥领先,到现在的我们之间的分数只差0.02,语文年组平均96分,数学年组平均 分,实现了年组共荣的局面.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我们创造了一个和谐,共进的六年组团队.

【第5篇 教师学期末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本学期,教科处以学校学年计划为指导,结合教科处的工作职责与特点,紧紧围绕“优化、突破”这一主题,从“教师专业发展、备科组教研与科组建设、课堂研讨与学情研究”等方面,务实、扎实地开展工作,寻求我校教研工作的突破。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教师,学校教研能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动力与水平。特别是对我校而言,如何尽快促进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如何让一大批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发挥指导、引领作用,这将是学校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良性、特色、跨跃发展的关键。本学期,教科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本学期,教科处进一步完善了“师徒结对”工作,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灵活的“师徒结对”形式。一位年青教师,可以选定一位师傅作为自己的导师,也可以拜几位老师为师傅;同时,学校聘请了冯敏仪、赖淑英等12位校级青年教师为指导教师(他们都是学校的科组长或区市省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每周三下午第八节课,分两组集中于教科处,就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当周安排的两位校级指导教师展开研讨。研讨的问题,有心理压力方面的、有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有学科教学方面的等等。问题富有针对性,探讨富有实证性,反馈富有时效性。这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和新任毕业班的年青教师,帮助尤其大。如潘玉雯、陈刚、田斌等老师,他们在各自的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因为他们的好学与勤奋,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越了老教师

2.对“新秀、骨干、名师”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任务驱动更明确。为帮助“教坛新秀”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充分发挥“骨干、名师”专家式的引领作用,本学期,我们要求“教坛新秀”与相关的各级“骨干、名师”结成对子。同时,要求“新秀、骨干、名师”敢于承担公开课、示范课,特别要求名师、骨干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要开设专题讲座,要积极写论文,不断总结与传承好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特点。本学期,作为教坛新秀,周旻老师参加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获区第一名、市一等奖;谷跃飞等骨干教师为青年教师开专题讲座。值得一提的是,教科处根据区名师办的相关要求,成功组织了名师述职大会。在大会上,邓校等6位省市区名师就他们的工作特点、成果作了详细的汇报。不但展示了他们作为名师的风采,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名师的引领、指导作用。这次述职大会,不仅是名师个人工作成果、教育思想的汇报会,也是一次成功有效的校本培训会。

3.组织中青年教师举行教学设计比赛和说课比赛,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区市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在市获奖的论文较多),重视科组教师集体参加市学科基本功解题大赛,并以此为契机,夯实、更新老师们的学科基础。初步落实了教师学年“三个一”计划和公开课网上管理、公示制度。

二、加强科组、备课组建设

本学期开学初,学校提出,我们的教研活动,要在级组统筹、科组规划的基础上,让备课组成为核心、实体,切实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本学期教科处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些努力:

1.积极参加佛山市品牌学科评比,推进我校品牌学科建设,提升我校科组教研实力。我校已经有语、数、物、化、生、地、信息等七个学科申报了佛山市品牌学科,目前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各科组的热情很高、信心较足。各科组以此为契机,加强了科组资料的整理、科组经验的交流、科组教师的专业发展、科组特色的形成,提升了科组的教研水平,增强了科组的凝聚力、协作力和工作落实能力。

2.制定了《佛山三中备课组长岗位职责》和《佛山三中科组长岗位职责》,以文本的形式,明确了科组长、备课组长的具体职责,引导科组长、备课组长各施其职;同时,再一次明确了各备课组活动的形式、时间与地点,利于形成常规,也利于检查落实。本学期以来,备课组教学研讨的氛围较好,备课组成为学科教研实体的构想,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初步的体现。

3.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加强科组、备课组与省内同类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本学期各科组都组织了全体组员到省内一些学校听课学习,如语文科组去了清新一中,数学科组去了东莞实验中学,等等。老师们在听课、交流中学到了许多。在教学观念、工作热情、学科教研等方面,都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冲击,老师们工作信心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紧迫感与责任意识。另外,根据学校“加强与外校联考,提高教学竞争力”的构想,本学期高一高二备课组与深圳宝安中学、东莞实验中学展开了中段考试题交流,为实现真正的联考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三、加强课堂研讨与学情研究

课堂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和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而有效课堂的研究,就必须立足于对学情的充分把握。本学期,教科处试图在学情研究、课堂研讨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将教研的触角深入到学校工作的最核心之处。

1.加强了高三复习课有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刘闻主任的高三复习课“自主评讲”模式,汤涛老师的物理复习课模式等等,形成了我校的特色,并相继在不同范围得到推广,获得较高的评价。另外,区市组织的多场高三教学研讨活动,在本校召开。省考试院秘书与市教研室教研员及全市各科高考中心组成员,到我校展开专题教研。我校以此为契机,展示我们的常态复习课,听取各位专家的指导,加强高三有效复习课堂的精细化研究。

2.加强了高一级学情研究。针对我校生源情况的新变化以及本年高一生源结构的新特点,中段考后,教科处联合高一级部,对本级学生就“对学校、班级、自己的总体评价”,“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业、晚修、早读、文理分科”等问题展开问卷调查。之后,对调查数据作了详细分析,并形成了调查报告,为级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参考。

四、系统总结、提炼高三备考经验

编辑《佛山三中2023年高考总结》,总结了我校2023年高考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近四年我校的高考进行全面的总结,编辑出版《红棉争艳》高考专刊(第七期)。各班主任、备课组和级组提供的宝贵经验为20__届的高考备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总结了我校近几年高考成功经验,有些甚至成为我校的备考模式,为高考备考的可持续性提供支持。

教科处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也无法急功近利,讲的是“磨刀砍柴”,“慢火炖汤”。过去一学期,我们在工作上,作了一些尝试,有了一定的突破,但距离“科研兴校”的目标,还很远。我们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不断去突破。下学期,教科处要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从课题的开发与开展、教研氛围的营造、教师专业成长任务的驱动、教学公开周的举办、高三复习课的增效、高一高二教与学对“3+文综/理综”高考模式的适应等方面,谋求新的突破。

学期末年总结(五篇)

教师学期末年度工作总结范文教师学期末年度工作总结范文本学期,教科处以学校学年计划为指导,结合教科处的工作职责与特点,紧紧围绕“优化、突破”这一主题,从“教师专业发展、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学期末年信息

  • 学期末年总结(五篇)
  • 学期末年总结(五篇)54人关注

    教师学期末年度工作总结范文教师学期末年度工作总结范文本学期,教科处以学校学年计划为指导,结合教科处的工作职责与特点,紧紧围绕“优化、突破”这一主题,从“教师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