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第一学期政治教研组工作总结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师德建设的基层组织。回顾教研组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建设,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研组始终以落实教学常规为立足点,经常开展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在教研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教学目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成绩考核与评定、论文撰写、业务进修、课题研究等九项指标,使常规要求具体化,教学工作规范化。
2、开展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全组教师都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交流心得体会,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内外大事,具有良好的政治学习风气。在加强师德修养、遵纪守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表率作用,全组教师相处和睦、团结互助,具有很强的凝聚力。通过师德建设,全组教师工作勤奋踏实,面向全体学生。组内教师无违法乱纪和体罚学生的现象。
3、贯彻新课程理念,健全学习制度,提高业务素质。本组在业务学习活动中,采用集体学习讨论和平时钻研思考相结合的方法,要求组内成员在每周的周四参加本年级学科组集体备课,平时每天关注新闻,及时总结。教研组每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
二、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我校逐步走上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办学道路,教研之风在校园内蓬勃兴起。我们具有良好的业务学习气氛,开学初,组织学习了关于我校政治学困生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期末时,很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任务。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并认真传达和贯彻其精神,自觉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到学校图书馆、资料室阅读有关报刊杂志,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以及现在的教研组网络宽带上网查找、收集相关的资料,交流教改动态,教学经验等信息,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1、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教研活动的推动下,教研组成员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2、坚持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教研组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教研组的许多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德育工作相结合,形成自己所特有的带班风格;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寓德于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许多担任班主任的老师还发表了论文。
3积极参加校公开课教学,认真进行听课、评课、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公开课之前,先组内听课,互相交流,提前精心准备,保证了公开课的质量,公开课后,及时填写公开课记录和开展公开课的评课活动,进一步讨论、研究、提高,收到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区、市教研员的一致好评。
三、团结互助、搞好传帮带
政治学习的特点是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知识,有时效性、指导性,对学生三观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政治常规教学是提高政治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必经之路,没有良好的基本功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科组要求每个老师按以下教学常规办事:
1、学生作业全收批改一半以上,每周至少2节。
2、政治组40岁以下的教师每周至少听课1节。
3、积极参加每周一次的科组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科组活动时间安排在星期二上午的第二节课。各备课组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并明确时间和地点,把活动地点和时间连同备课组计划、行事历。
4、本学期组织两轮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5、定期各备课组共同备课,检查青年教师听课记录、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
6、关于会考工作,政治组老师发挥集体力量,做好2023年1月份的会考工作。
7、关注高考、积极研讨2023年高考,为高三复习备考工作尽心尽力。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根据本科组青年教师的特点,开展“青蓝工程”和“夕阳增辉”活动,充分发挥了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如:杨先增、刘洪婷、刘政老师等。本学期组织两轮的听课、评课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五、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不足
我们清醒认识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教研组工作,以下几个方面需在实践中重视和加强。
①坚持课题研究和校本研究的结合。 近阶段以来开展的课题研究,较重视学科本身的研究及动向,忽视了在校本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②把说课、评课、听课紧密结合。 工作中组织教师听课较多,克服有时因时间课时的评课不及时的现象。
③对新教师开展“以老带新”外,还应制定更合理可行的培训计划,力争尽快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第2篇 第一学期政治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师德建设的基层组织。回顾教研组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建设,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研组始终以落实教学常规为立足点,经常开展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在教研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教学目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成绩考核与评定、论文撰写、业务进修、课题研究等九项指标,使常规要求具体化,教学工作规范化。
2、开展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全组教师都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交流心得体会,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内外大事,具有良好的政治学习风气。在加强师德修养、遵纪守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表率作用,全组教师相处和睦、团结互助,具有很强的凝聚力。通过师德建设,全组教师工作勤奋踏实,面向全体学生。组内教师无违法乱纪和体罚学生的现象。
3、贯彻新课程理念,健全学习制度,提高业务素质。本组在业务学习活动中,采用集体学习讨论和平时钻研思考相结合的方法,要求组内成员在每周的周四参加本年级学科组集体备课,平时每天关注新闻,及时总结。教研组每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
二、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我校逐步走上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办学道路,教研之风在校园内蓬勃兴起。我们具有良好的业务学习气氛,开学初,组织学习了关于我校政治学困生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期末时,很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任务。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并认真传达和贯彻其精神,自觉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到学校图书馆、资料室阅读有关报刊杂志,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以及现在的教研组网络宽带上网查找、收集相关的资料,交流教改动态,教学经验等信息,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1、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教研活动的推动下,教研组成员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2、坚持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教研组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教研组的许多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德育工作相结合,形成自己所特有的带班风格;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寓德于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许多担任班主任的老师还发表了论文。
3积极参加校公开课教学,认真进行听课、评课、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公开课之前,先组内听课,互相交流,提前精心准备,保证了公开课的质量,公开课后,及时填写公开课记录和开展公开课的评课活动,进一步讨论、研究、提高,收到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区、市教研员的一致好评。
三、团结互助、搞好传帮带
政治学习的特点是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知识,有时效性、指导性,对学生三观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政治常规教学是提高政治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必经之路,没有良好的基本功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科组要求每个老师按以下教学常规办事:
1、学生作业全收批改一半以上,每周至少2节。
2、政治组40岁以下的教师每周至少听课1节。
3、积极参加每周一次的科组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科组活动时间安排在星期二上午的第二节课。各备课组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并明确时间和地点,把活动地点和时间连同备课组计划、行事历。
4、本学期组织两轮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5、定期各备课组共同备课,检查青年教师听课记录、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
6、关于会考工作,政治组老师发挥集体力量,做好2009年1月份的会考工作。
7、关注高考、积极研讨2009年高考,为高三复习备考工作尽心尽力。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根据本科组青年教师的特点,开展“青蓝工程”和“夕阳增辉”活动,充分发挥了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如:杨先增、刘洪婷、刘政老师等。本学期组织两轮的听课、评课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五、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不足
我们清醒认识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教研组工作,以下几个方面需在实践中重视和加强。
①坚持课题研究和校本研究的结合。 近阶段以来开展的课题研究,较重视学科本身的研究及动向,忽视了在校本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②把说课、评课、听课紧密结合。 工作中组织教师听课较多,克服有时因时间课时的评课不及时的现象。
③对新教师开展“以老带新”外,还应制定更合理可行的培训计划,力争尽快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第3篇 第一学期政治教研组期末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政治教研组期末工作总结
背景分析
新高考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七选三”选考科目,高校可以自主设定各专业录取的必要选考科目,同时把报考专业与选考科目是否匹配作为录取的前置条件,在报考专业与选考科目匹配的前提下,再按总分高低分专业录取。这种“专业+总分”的考录模式,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总分匹配”模式。新高考方案给予了考生“七选三”的选考自主权,新方案打破传统齐步走的教育安排,鼓励并支持每一位同学基于自我,自定步调,“能飞则飞”。
在新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也给我们的授课带来了指向性的引领,我们政治学科分为两部分,学考70分,选考30分。而且,不同的难度值要求也给我们的授课提供了更为明显的指引。套用林老师经常讲的一句话:要学会做减法,可讲可不讲的就不讲。也正是这种新的高考理念,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但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话题,那什么才是有效呢?我觉得有效最大的价值应该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
在课堂教学中、在平时的随堂课听课、公开课听课时常常会思考:教师讲的多、讲的好、讲的非常完美,试问我们的学生到底听了多少呢?还有的老师内容丰富、详尽、活动热闹,试问学生到底收获了多少呢?还有的老师分析试题时,自己讲的头头是道、口干舌燥,试问学生又真正懂得了多少呢?
也正是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政治教研组分为三个备课组,不断的尝试、不断摸索,找出有效课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第一:重视备课的力量,特别是集体备课。
我们三个段,分别是三个备课组,每周都会举行一次备课组活动,落实到写出周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教案。大家集体备课、共同磨课、资源共享、交流经验,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特别对新老师的大力打造:
最锻炼人的还数上公开课:对于年轻的新老师来说,是一次成长的过程;对于年长的有资历的优秀老师来说是一次历练。
这是今年刚分过来的新老师叶佳晨老师开的一堂公开课。课前提早一周在教研组活动中先说课,然后每位老师肯定可取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大家交流、讨论,新老师进行有效的修改(比如整堂课的结构要更简洁、材料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生活、设问的设计要让学生有话可讲);然后第一次试上课,全组老师认真听课,课后及时汇总意见(有口头的、有书面的)上课老师认真反思,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师傅的指导下,再一次修改,再进行二次上课,大家再磨、再次修改,这个过程是比较煎熬、比较辛苦,但是我相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提高,对于新老师来讲更是一次很好的成长。
第二:打造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导学案。
导学案教学,我觉得最大的好处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它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师“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学”的活动。那如何制定一份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只是一味得照抄照搬网络上的学案,我觉得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记得三年前,十四高就我跟姜老师两个政治老师,我们高一的导学案都是两个人分工合作,刚开始先是模仿,查资料,复制别人的导学案,然后好几份进行整合。我们会一个班上下来,交流一下效果如何,比如有些探究活动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出的太难;比如我们列出来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做,让这个项目成了摆设;比如课堂的检测没有针对重点、难点,无效性的题目较多;交流以后马上修改,再去另一个班级实践,再有不适合的再修改,再实践。就是这样反反复复,最后我们确定了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导学案。
一、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网络
二、课堂探究案(一)课堂活动 (探究活动一)(探究活动二)
(二)课堂巩固
(三)课堂练习:
三、课后巩固案
第三:备课内容生活化、在生活中备课。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探究是创新的前提。高中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既要认真备课,使教学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又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即是备课,站到哲学和艺术的高度看,教学有规律但无定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心中要有三四个教案,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教案,并能将不同的教案整合起来,灵活运用,形散神聚,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和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
第四:积极参与试卷的命制。
1、邀请专家进行有效指导
2、张戈颖老师在高二七校联考中担任命制期中试卷的任务,而且质量受到一致好评。
3、张戈颖、陈邵伟老师参与高二期末考试试卷命制磨题活动。(见附件图片“磨题”)
第五:本学期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
第七、教研组未来规划:创建学习型教研组
学习型教研组就是指通过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团体学习,形成教研组的学习气氛,进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实现教研组和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创造性工作的教研组。在学习型教研组中,全体教师把学习作为生存方式,把学习作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同时,通过坚持不断创造性的学习,得到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能量,锤炼全新、前瞻、开阔的思考方法,全面更新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思想、内容、方法和技术,全力实现知识的创造、传播和运用,以造就质高量多、适应知识经济的人才。
措施:
1.建立教师个人愿景。教师个人发展的愿景是教师实现共同学习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挖掘教师潜藏在内心的愿望和价值,理清教师发展的愿景,是建立学习型组织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条件。按照学校要求教师应作三年个人规划,规划包括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等内容。
2.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学习型教研组活动的基本方式有讲座、读书会、报告会、研讨会、行动研究、课例研究、课堂观摩、论坛及非正式的对话和交流等等,以课例研究的方式统整各类活动。因此开展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叙事研究为抓手的教研活动,可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人和团队的“学”与“习”,改善和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品质。
3.建立共享的资源库。能否建立全体成员共享的资源库在相当程度上说明教师间是否拥有合作分享的组织文化。
4.以学生为话题的探讨。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班级情况也存在着差异。为要了解实际情况需进行交流和沟通,尤其是从前任课任老师那儿,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家庭情况和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找到共同性问题,知己知彼,更好地为达成目标做好准备。
5.定期将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汇编成册,不断积累。即是对教师个人的肯定,使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也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