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篇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3篇六年级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4篇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5篇六年级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6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7篇部编版三年级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2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4.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学习难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角的意义;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4.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5.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
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
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第2篇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
一、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2)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14)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15)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6)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1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8)解答应用题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3、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1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_表示;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20)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1)同分母带分数加减的法则 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22)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23)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4)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5)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26)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27)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小学数学口决定义归类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5、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角 (1)什么是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什么是角的顶点? 围成角的端点叫顶点。 (3)什么是角的边? 围成角的射线叫角的边。 (4)什么是直角? 度数为90的角是直角。 (5)什么是平角?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平角。 (6)什么是锐角? 小于90的角是锐角。 (7)什么是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8)什么是周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周角,一个周角等于360.
8、垂直问题
(1)什么是互相垂直?什么是垂线?什么是垂足?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向一条直线引垂线,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9、三角形 (1)什么是三角形? 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什么是三角形的边?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边。 (3)什么是三角形的顶点? 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顶点。 (4)什么是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5)什么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6)什么是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7)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8)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有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个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 (9)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两腰的交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顶点。(10)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底? 在等腰三角形中,与其它两边不相等的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 (1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底边上两个相等的角叫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12)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3)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叫三角形的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引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三角形的底。 (1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0、四边形 (1)什么是四边形? 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什么是平等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高。 (4)什么是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什么是梯形的底? 在梯形里互相平等的一组边叫梯形的底(通常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6)什么是梯形的腰? 在梯形里,不平等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7)什么是梯形的高? 从上底的一点往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8)什么是等腰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11、什么是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是自然数(自然数都是整数)。
12、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看被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如果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在它的前一位加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13、加法意义和运算定律 (1)什么是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2)什么是加数? 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 (3)什么是和? 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 (4)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它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4、什么是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5、什么是被减数?什么是减数?什么叫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被减数,减去的已知数叫减数,所求的未知数叫差。
16、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加数
17、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18、乘法 (1)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2)什么是因数? 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 (3)什么是积? 因数相乘所得的数叫积。 (4)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交换律。 (5)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
19、除法(1)什么是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2)什么是被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被除数。(3)什么是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除数。 (4)什么是商? 在除法中,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商。
20、乘法各部分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1、除法
(1)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2、什么是名数? 通常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23、什么是单名数? 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数叫单名数。
24、什么是复名数?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数叫复名数。
25、什么是小数? 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26、什么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大小不变,这叫小数的基本性质。
27、什么是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有限小数。
28、什么是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
29、什么是循环节? 一个循环小数的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叫做这个数的循环节。
30、什么是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小数第一位开始的叫纯循环小数。
31、什么是混循环小数? 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2、什么是四则运算? 我们把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3、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4、什么是解方程?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35、什么是倍数?什么叫约数? 如果a能被b整除,a就是b的倍数,b就叫a的约数(或a的因数)。
36、什么样的数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37、什么是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
38、什么是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39、什么样的数能被5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
40、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1、什么是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
42、什么是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43、什么是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44、什么是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45、什么是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最大公约数。
46、什么是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47、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8、分数 (1)什么是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2)什么是分数线?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3)什么是分母? 分数线下面的部分叫分母。(4)什么是分子? 分数线上面的部分叫分子。 (5)什么是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数单位。
49、怎么比较分数大小? (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2)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子比较大。 (3)什么是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4)什么是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5)什么是带分数? 由整分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带分数。 (6)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7)什么是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数叫做约分。 (8)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50、比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什么是比的前项? 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 (3)什么是比的后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4)什么是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 (5)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比的基本性质。
51、长方体和正方体 (1)什么是棱?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 (2)什么是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3)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4)什么是正方体(立方体)? 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或立方体)。 (5)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6)什么是物体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52、圆 (1)什么是圆心? 圆中心的点叫圆心。 (2)什么是半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3)什么是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4)什么是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叫圆的周长。(5)什么是圆周率? 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 (6)什么是圆的面积? 圆所围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7)什么是扇形?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 (8)什么是弧? 在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弧。 (9)什么是圆心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圆心角。 (10)什么是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53、什么是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54、比例 (1)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比例的项。 (3)什么是比例外项? 两端的两项叫比例外项。 (4)什么是比例内项? 中间的两项叫比例内项。 (5)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6)什么是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7)什么是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量也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叫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正比例关系。 (8)什么是反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
55、圆柱 (1)什么是圆柱底面?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圆柱的底面。 (2)什么是圆柱的侧面?圆柱的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3)什么是圆柱的高? 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三、小学数学量的计算单位及进率归类
1、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
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公里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4、质量单位及进率:
吨、千克、公斤、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公斤
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及进率:
世纪、年、月、日、小时、分、秒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份, 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份,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四、常用计算公式表
1、长方形面积
=长宽,计算公式s=ab
2、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a=a2
3、长方形周长
=(长+宽)2,计算公式c=(a+b)2
4、正方形周长
=边长4,计算公式c=4a
5、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计算公式s=ah
6、三角形面积
=底高2,计算公式s=ah2
7、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
8、长方体体积
=长宽高,计算公式v=abh
9、圆的面积
=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v=r2
10、正方体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12、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第3篇 六年级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小学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小朋友们有所启发!
【第4篇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导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是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学好数学,势在必行。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4.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5.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6.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7.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8.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二、学习难点: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3.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4.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例:100(加数)+(加号)300(加数)=(等于号)400(和)
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7.减法: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8.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9.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0.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1.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2.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3.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4.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15.分: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16.乘法: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7.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18.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读作几分之几。
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
19.分数由来: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
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第5篇 六年级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1.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小学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小朋友们有所启发!
【第6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3.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4.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6.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难点:
1.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3.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4.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6.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2.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3.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4.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5.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6.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7.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第7篇 部编版三年级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导语数学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计数、计算以及推理需要。锻炼人的思维水平以及思维品质,如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学习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学习数学可以体会和学习数学工作者身上体现出来的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处在现代这个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定量的数学知识来提高自己在社会竞争力。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实践操作活动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4.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5.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6.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
7.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二、学习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3.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4.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
5.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6.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5.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6.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7.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8.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10.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1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3.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1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15.数据分析的步骤和应用: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
(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16.平均数: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17.二十四时计时法
(1)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2)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18.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9.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满足交换律。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20.面积: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1.面积计算方法:
长方形:s=ab{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s=ab{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s=(a+b)×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正圆):s=πr2{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22.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1平方千米(k㎡)=100公顷(ha)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
23.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24.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
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
25.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