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总结大全 > 教育总结

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总结(四篇)

发布时间:2023-06-04 09:03:10 查看人数:23

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总结

【第1篇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一、课题提出:

家长们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理想。部分孩子缺少勤奋读书的思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贪玩、学习不刻苦,特别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甚至不完成作业也无所谓……没有较好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掌握多元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初步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行为习惯培养体系。逐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科研型教育工作者。

2、探索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研究内容:

1、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2、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树立现代教育的评价思想的促进作用。

三、主要研究方法及评价原则:

(一)本课题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个案研究法:采取自我教育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自主性教育。即:实践中注意发现典型人物,及时跟踪访谈,树立典型,并进行个案研究。

行动研究法:积极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开展实验,总结反思评价标准、评价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效性,同时考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运用,及时通过评价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观察法: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情况,并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以达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经验总结法: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其评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不断地提高、创新。

(二)评价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以《公民道德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学守则》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

(2)科学性原则。

以少年儿童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评价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发展性原则。

根据各年段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教育内容、方法、要求及评价都不能一刀切,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特点,注意层次性、连续性、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4)差异性原则。

承认和重视个别差异,既注意一般性特点,又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这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等具体情况,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发现教育的突破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反复性原则

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次重复才可能巩固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要不断反复练习,反复巩固,直至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习惯永久保留下来。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往复,要有信心,有耐心,并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

四、实验的设计

(一)实验周期:两年,即XX.9~XX.6。

分三大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XX.9—XX.10)

主要工作包括:

(1)确定研究人员。

(2)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组织和领导机构。

(4)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学习资料供参研人员阅读。

(5)对实验学生行为习惯现状作调查分析。

(6)课题组作实验开题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XX.11—XX.4)

(1)在学校和家庭,开展学生在三方面的主要习惯(学习、做人和做事)的调查研究。

(2)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理论特色,提出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并进行理论改造和创新。

(3)突出实践特色,实施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案。

(4)加强实验的规范管理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

3、成果总结阶段(XX.5—XX.6)

(1) 完善实验,并进行数据、材料的整理和分析。

(2) 根据实验情况,完善理论研究,突出主导理论和典型案例。

(3)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成果的汇总。

(4)集结课题成果,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

五、实验途径:

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做好实施的思想与理论准备。领会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思想,即关注评价的教育功能,发展和发现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等。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确立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素质教育评价观念。

(一)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1、探索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2、尝试一种新的“争章夺星”评价模式。

“争章夺星”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该校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过程评价,把评价的奖项分为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和综合奖四类。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属单项奖,其评价以“章”为载体;当学生所获“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评综合奖,其评价以“星”为载体,分为金星、银星、铜星三个级别。三类章与三类星构成倒t型目标结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争章夺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又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的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主体性和主动性。忽视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好坏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前期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开始尝试建立小低段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的研究。时代要求我们,现状迫使我们,着重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的内容体系问题,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评价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符合儿童的共性与个性。为此,根据我校低段学生班额大的特点,开展“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其价值在:课题既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它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美观、实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奖票、小红花、小奖品”,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

3、组织学生观看对行为习惯养成有益的教育片。

教育片直观、生动活泼,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教育片《篮球女孩》让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发奋学习。又如:观看东莞市朝天小学大课间的广播操录像,让孩子们出操、列队快、静、齐。还有《少女穆然》等教育片。这些教育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大力宣传 营造氛围

常言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统一认识就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可以由此内化为行动。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针对年级特征经常给学生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2、强化训练 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班主任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又如:培养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楼道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再利用班会时间,多次领着队伍到楼梯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讲清危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上下楼梯就形成了好习惯。

3、讨论交流 他律变自律。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讲、练、谈多方面结合。另一方面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良影响时,也要选取到课堂上来,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明白道理,认清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如二年级开学初,我在班上要求每人负责自己的座位周围环境卫生,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可是,我也常常发现有那么二、三个孩子的座位上明明有垃圾却没有清洁,一询问,这些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别人掉在我这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交流,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把垃圾捡到垃圾桶。然后,我们开展“我是卫生小天使”的保洁活动,结果,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如:三年级开始,有的孩子开始迷恋网络游戏,星期六、日整日去游戏机室打游戏,甚至作业也不完成。针对这种苗头,我们各班迅速展开活动。有的组织辩论会:“网络游戏,好?不好?”有的开主题班会:“远离网络游戏,珍惜少年时光。”还有的观看学校的专题小品《呼唤》。通过学生们的辩论、交流,孩子们对网络游戏有所抵制,变他律为自律。

(三)、个别谈话,因材施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如:小聪对做作业要“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个要求总是达不到,他告诉我,很难做到。我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个目标化为三级具体的小目标,第一阶段为认真完成作业,等他达到后,我请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到第三阶段为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呈阶梯式上升,小聪踏着这一个个阶梯,不断进步。

(四)、家校联系,达成一致。

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因此,要取得实效,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教师精心策划、准备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各班的教师把学校对孩子们行为习惯的要求一一告知,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习惯;讲明怎样遵守这些习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有时,孩子的不良习惯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五)、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又如: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比。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

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六、教学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校低年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提高,低年段的教师也取得可喜进步。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

(1)在做人方面,突出爱心的评价。主要包括:有真爱,负责任,明理诚信,乐观豁达。如:谦让和睦,互助友爱,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学会倾听……

(2)在做事方面,侧重规则意识的评价。主要包括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如:遵守课堂纪律,遵守学校制度,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团结协作,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注意安全,讲究卫生,学会自理,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按时作息,遵守规则,敢于创新,追求卓越……

(3)在学习方面,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如:按时作业,书写工整,思维活跃,大胆创新,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合作交流……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就会朝好的方面养成!

【第2篇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我国近代幼教专家陈鹤琴(1892--1982年,中国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南京师范学院院长。)说过,“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19世纪心理学家李德认为:“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足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于对王钰洁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现在就自己的体会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在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主要包括饭前便后洗手、每天刷牙一到两次、进门换鞋、睡前洗脚、每次吃东西前洗手等等。王钰洁做得较好,同时我认为:一般的现代城市家庭在这一方面应该问题都不大。我在网上查了一下相关的数据,能做到的家庭占63%——67%的比例,其中家长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占98.5%。所以此项教育应该不是一个难题。

二、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主要包括穿脱衣服、吃饭、大小便、收拾自己的玩具、睡觉等内容。说实在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孩子表现不是很好,究其原因,责任主要在我。调查分析显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与幼儿家庭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有85%是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三代同堂家庭中,爷爷、奶奶等祖辈家长视幼儿为掌上明珠,事事不舍得放手让幼儿做,幼儿既得不到学习和锻炼,又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所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我们家因我们夫妻工作都比较忙,所以一直雇着保姆,她在我们家一呆就是五年。当孩子在父母这里受了气时,便会求助于“姐姐”,吃饭、睡觉、穿脱衣服更是这样。一开始时,我还能硬下心来,后来,一想到自己一天疏于孩子,在家呆的有限的时间内,还一直训斥孩子,这种内疚的心理一旦占了上风,就使我有点听之任之,把它作为疼爱孩子的弥补。当孩子的同类表现在同龄人中位列下等时,我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深切的体会便是:

“家长教育态度保持一致”,这句话大家都可以听懂与理解,但要落实,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需要坚持,关键的时候,必须能硬下心来;工作比较繁忙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时间来不及就会代劳,其实不是家长忙,也是一种变相的溺爱;还有,过分的苛求(比如嫌孩子做的不好)也会使孩子畏手畏脚。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放开手脚、硬下心来,为了孩子的将来,把小爱化为大爱吧。

通过一周的实践,王钰洁在这些方面已有一定的进步。这些充分说明:不是孩子不听话、也不是我们的孩子哪方面表现天生就差,责任在我们自己。孩子现在还想橡皮泥,完全在于我们的塑造。家长们,有问题先从我们成年人身上找原因吧。

三、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包括上课的“坐功”养成教育、定时学习教育、孩子对学习的热爱程度教育等等。王钰洁在小班时,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一开始我并没有把它列为一个坏习惯的范畴,因为这说明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好奇,我还为此高兴。但是在后来再给孩子讲故事时,我总是冷不丁的停下来,问孩子一些故事中的问题,如果她连着两次回答不上来,我就停止讲故事作为对她的惩罚。后来听老师反映:孩子在这方面表现有所进步了,我很高兴,当面表扬了孩子。还有,在电视上“故事大王”的比赛,我也下了一些其他的功夫,但是没让孩子知道。事实上,获奖的事对孩子的影响是我始料未及的,使孩子从此爱上了演讲。科学调查显示:幼儿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家长的学历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是绝对的。但我要说的是:如果这个家庭本身的学习气氛比较浓,孩子一般也会热爱学习,并能体味到学习带给她的乐趣,我坚信这一点。

四、在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主要包括日常行为安全习惯,比如上下楼梯、不和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食物等等;遵守大型玩具游戏规则,比如滑梯、秋千、跷跷板等;交通行为习惯,比如靠右行、走斑马线、不在马路上玩耍等;食品安全卫生习惯,比如少吃油炸食品、不吃过期食品、不吃垃圾食品等;突发事件安全习惯,比如如何应对陌生人来访、如何应对突然失火、如何应对找不见大人的情况等。这些方面的教育幼儿园灌输得比较多,家庭的教育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是潜移默化的。王钰洁性格开朗,能和初次见面我们的朋友打得火热。这使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有隐忧。我的做法是:让她首先拒绝诱惑——不经我们同意,不准接受叔叔阿姨的礼物、食品,不准随他们脱离开我们的视线,不准随便告诉别人自己家的电话及家人的名字等。至于其他方面,我认为小孩接受还是挺快的,甚至还要比大人自觉。

五、在礼貌待人的习惯养成方面:这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一个家庭的教育环境。在我们生活的大院里,王钰洁的人缘是非常好的,这主要源于她的“口甜”、“大方”,事实上,这些都是礼貌待人的方面。对于这个方面,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人,包括我们与公婆、岳父母之间的关系,不起摩擦是不可能的,但即使是善意的争吵,也要尽量回避孩子;即使夫妻之间的争辩,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我和老公之间每每有不统一的意见欲争辩时,意看到孩子纯真的眼睛,马上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事实上:给孩子种下善良的种子,我们就会收获善良;给孩子创造和谐的环境,我们就会培养出与环境和谐的孩子。其次,要让孩子体味“礼貌”带给她的快乐。当有人善意的摸摸孩子的脑袋、有人夸孩子很乖时、当孩子能与别人分享自己的食物或心爱的玩具时,我总是在第一时间告诉她:“因为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每每这时,孩子都非常快乐。说实话,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我们并不匮乏,所以,稍稍付出一些,培养一个不太自私的孩子,我认为还是非常值得的。

然而,如果我们对待老人的态度本身值得商榷,却硬要要求孩子礼貌待人,孩子的心里会非常矛盾。所以,为了我们的孩子,首先从我们自己做起吧。

【第3篇 2023年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范文报告

一、课题提出

家长们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理想。部分孩子缺少勤奋读书的思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贪玩、学习不刻苦,特别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甚至不完成作业也无所谓……没有较好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掌握多元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初步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行为习惯培养体系。逐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科研型教育工作者。

2、探索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研究内容:

1、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2、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树立现代教育的评价思想的促进作用。

三、主要研究方法及评价原则

(一)本课题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个案研究法:采取自我教育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自主性教育。即:实践中注意发现典型人物,及时跟踪访谈,树立典型,并进行个案研究。

行动研究法:积极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开展实验,总结反思评价标准、评价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效性,同时考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运用,及时通过评价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观察法: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情况,并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以达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经验总结法: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其评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不断地提高、创新。

(二)评价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以《公民道德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学守则》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

(2)科学性原则。

以少年儿童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评价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发展性原则。

根据各年段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教育内容、方法、要求及评价都不能一刀切,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特点,注意层次性、连续性、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4)差异性原则。

承认和重视个别差异,既注意一般性特点,又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这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等具体情况,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发现教育的突破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反复性原则

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次重复才可能巩固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要不断反复练习,反复巩固,直至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习惯永久保留下来。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往复,要有信心,有耐心,并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

四、实验的设计

(一)实验周期:两年,即__.9~__.6。

分三大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__.9—__.10)

主要工作包括:

(1)确定研究人员。

(2)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组织和领导机构。

(4)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学习资料供参研人员阅读。

(5)对实验学生行为习惯现状作调查分析。

(6)课题组作实验开题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__.11—__.4)

(1)在学校和家庭,开展学生在三方面的主要习惯(学习、做人和做事)的调查研究。

(2)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理论特色,提出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并进行理论改造和创新。

【第4篇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范文

一、课题提出:

家长们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理想。部分孩子缺少勤奋读书的思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贪玩、学习不刻苦,特别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甚至不完成作业也无所谓……没有较好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掌握多元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初步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行为习惯培养体系。逐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科研型教育工作者。

2、探索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研究内容:

1、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2、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树立现代教育的评价思想的促进作用。

三、主要研究方法及评价原则:

(一)本课题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个案研究法:采取自我教育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自主性教育。即:实践中注意发现典型人物,及时跟踪访谈,树立典型,并进行个案研究。

行动研究法:积极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开展实验,总结反思评价标准、评价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效性,同时考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运用,及时通过评价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观察法: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情况,并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以达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经验总结法: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其评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不断地提高、创新。

(二)评价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以《公民道德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学守则》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

(2)科学性原则。

以少年儿童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评价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发展性原则。

根据各年段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教育内容、方法、要求及评价都不能一刀切,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特点,注意层次性、连续性、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4)差异性原则。

承认和重视个别差异,既注意一般性特点,又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这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等具体情况,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发现教育的突破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反复性原则

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次重复才可能巩固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要不断反复练习,反复巩固,直至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习惯永久保留下来。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往复,要有信心,有耐心,并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

四、实验的设计

(一)实验周期:两年,即20__.9~20__.6。

分三大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__.9—20__.10)

主要工作包括:

(1)确定研究人员。

(2)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组织和领导机构。

(4)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学习资料供参研人员阅读。

(5)对实验学生行为习惯现状作调查分析。

(6)课题组作实验开题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20__.11—20__.4)

(1)在学校和家庭,开展学生在三方面的主要习惯(学习、做人和做事)的调查研究。

(2)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理论特色,提出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并进行理论改造和创新。

(3)突出实践特色,实施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案。

(4)加强实验的规范管理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

3、成果总结阶段(20__.5—20__.6)

(1) 完善实验,并进行数据、材料的整理和分析。

(2) 根据实验情况,完善理论研究,突出主导理论和典型案例。

(3)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成果的汇总。

(4)集结课题成果,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

五、实验途径:

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做好实施的思想与理论准备。领会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思想,即关注评价的教育功能,发展和发现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等。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确立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素质教育评价观念。

(一)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1、探索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2、尝试一种新的“争章夺星”评价模式。

“争章夺星”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该校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过程评价,把评价的奖项分为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和综合奖四类。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属单项奖,其评价以“章”为载体;当学生所获“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评综合奖,其评价以“星”为载体,分为金星、银星、铜星三个级别。三类章与三类星构成倒t型目标结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争章夺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又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的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主体性和主动性。忽视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好坏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前期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开始尝试建立小低段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的研究。时代要求我们,现状迫使我们,着重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的内容体系问题,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评价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符合儿童的共性与个性。为此,根据我校低段学生班额大的特点,开展“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其价值在:课题既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它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美观、实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奖票、小红花、小奖品”,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

3、组织学生观看对行为习惯养成有益的'教育片。

教育片直观、生动活泼,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教育片《篮球女孩》让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发奋学习。又如:观看东莞市朝天小学大课间的广播操录像,让孩子们出操、列队快、静、齐。还有《少女穆然》等教育片。这些教育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大力宣传 营造氛围

常言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统一认识就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可以由此内化为行动。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针对年级特征经常给学生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2、强化训练 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班主任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又如:培养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楼道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再利用班会时间,多次领着队伍到楼梯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讲清危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上下楼梯就形成了好习惯。

3、讨论交流 他律变自律。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讲、练、谈多方面结合。另一方面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良影响时,也要选取到课堂上来,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明白道理,认清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如二年级开学初,我在班上要求每人负责自己的座位周围环境卫生,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可是,我也常常发现有那么二、三个孩子的座位上明明有垃圾却没有清洁,一询问,这些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别人掉在我这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交流,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把垃圾捡到垃圾桶。然后,我们开展“我是卫生小天使”的保洁活动,结果,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如:三年级开始,有的孩子开始迷恋网络游戏,星期六、日整日去游戏机室打游戏,甚至作业也不完成。针对这种苗头,我们各班迅速展开活动。有的组织辩论会:“网络游戏,好?不好?”有的开主题班会:“远离网络游戏,珍惜少年时光。”还有的观看学校的专题小品《呼唤》。通过学生们的辩论、交流,孩子们对网络游戏有所抵制,变他律为自律。

(三)、个别谈话,因材施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如:小聪对做作业要“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个要求总是达不到,他告诉我,很难做到。我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个目标化为三级具体的小目标,第一阶段为认真完成作业,等他达到后,我请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到第三阶段为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呈阶梯式上升,小聪踏着这一个个阶梯,不断进步。

(四)、家校联系,达成一致。

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因此,要取得实效,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教师精心策划、准备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各班的教师把学校对孩子们行为习惯的要求一一告知,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习惯;讲明怎样遵守这些习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有时,孩子的不良习惯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五)、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又如: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比。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

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六、教学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校低年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提高,低年段的教师也取得可喜进步。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

(1)在做人方面,突出爱心的评价。主要包括:有真爱,负责任,明理诚信,乐观豁达。如:谦让和睦,互助友爱,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学会倾听……

(2)在做事方面,侧重规则意识的评价。主要包括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如:遵守课堂纪律,遵守学校制度,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团结协作,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注意安全,讲究卫生,学会自理,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按时作息,遵守规则,敢于创新,追求卓越……

(3)在学习方面,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如:按时作业,书写工整,思维活跃,大胆创新,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合作交流……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就会朝好的方面养成!

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总结(四篇)

一、课题提出家长们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理想。部分孩子缺少勤奋读书的思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贪玩、学习不刻苦,特别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良好行为习惯信息

  •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四篇)
  •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四篇)36人关注

    一、课题提出:家长们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理想。部分孩子缺少勤奋读书的思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贪玩、学习不刻苦,特别喜欢看电视 ...[更多]

  • 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总结(四篇)
  • 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总结(四篇)23人关注

    一、课题提出家长们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理想。部分孩子缺少勤奋读书的思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贪玩、学习不刻苦,特别喜欢看电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