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总结大全 > 教学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26 13:15:02 查看人数:52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

第1篇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 4200字

导语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研究的是过去的人和事,因此,学习历史,要从宏观层面出发,把握好每一个时间段内发生的重要事情。学好历史关键在于对原有知识进行转化,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也就是从识记、理解到消化、运用,这是一个循序往复的过程,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不断提高历史的分析与解读能力以下内容是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高中历史事件时间

1、春秋末期:铁犁牛耕的出现

2、战国:商鞅变法中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3、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4、西汉:西汉中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丝绸之路出现;西汉的素纱禅衣很有名;西汉出现最早的纸

5、两汉: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6、六朝:开始出现农村集市“草市”

7、隋唐: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印刷技术是雕版印刷术

8、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夜市

9、宋朝:儒学有了新发展—理学;朱熹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宋代的“市”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0、明朝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明成祖在中央设内阁;明朝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始于明朝;明朝的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明末的李贽是反传统经典的思想家

11、明末清初:出现三位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共同主张是反封建专制

12、明清时期: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很有名

13、清朝雍正帝:在中央设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14、1840—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5、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记住其主要内容

1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金田起义是爆发的标志;1853年定都天京是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这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

17、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出现)

18、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了解初步发展的两大原因)

19、1899—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

21、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把同盟传报政治纲领发展为“三民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

2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它成为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辛亥革命的功绩是*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24、民国初年(一战期间、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记住发展的三大原因、的民族实业家

2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这场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前期的作用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后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26、1919年:五四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7、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共成立

28、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兴起。

29、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标志国民*的失败

30、1927—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

31、1927年:南昌起义,中共开始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开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32、1934—1936年红军长征,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1935年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3、1935年华北事变;八一宣言;一二九运动

34、1936年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35、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正式开始;平型关大捷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6、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第一次胜利

37、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华北地区)

38、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

39、1946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40、1948—1949年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

41、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42、1949年9月,新政协召开,标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43、1949年10月,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的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结束,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44、1953年,周恩来针对印度问题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45、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46、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47、1953—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政策,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它既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又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8、1953—1957是一五计划,其地域在东北,行业是重工业为主,记住主要成就。

49、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召开

50、1958年,中共在经济上出现“左”的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1、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标志。

52、1980年,开放四个经济特区,记住最早开放的四大经济特区的名称;1988年海南省成为中国的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

5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九二共识”的达成。

5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阶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确立;1997年中共十五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走向完善,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55、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港澳的回归都涉及了中国的外交,而台湾问题与外交无关。

56、建国后的科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70年代东方红一号。

世界史部分

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运动,是西方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2、14—16世纪是西方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含义是强调并肯定人的价值。

3、14—17世纪是新航路开辟时期。其中迪亚士是新航路探险的第一人;达伽马是第一个到达印度的航海家;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新大陆到达美洲的人;麦哲伦及其船队是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雏形。

4、17—18世纪是西方历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其核心是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有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德国的康德。启蒙思想是法国*的理论基础。

5、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1721年,英国内阁制形成,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6、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了美国的总统共和政体。其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精神,原则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7、1765年珍尼纺纱机的问世,标志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8、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9、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它是人类历史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0、1917年2月的俄国的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1、1918—1921年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在战争时代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要记住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

12、1921—1927年俄国(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品关系引入经济领域,从而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3、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这一模式在经济上重要表现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4、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经济危机,从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15、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实质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6、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这也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

17、1948年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和韩国

18、1949年德国分裂为东西德国。1949年北约成立,其性质是美国操纵的政治军事集团。

19、1955年华约成立。其性质是苏联操纵的对抗北约的政治军事集团。

20、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赫鲁晓夫进行改革。

21、1961年,不结盟运动开始。记住中国不是创始国。

22、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3、1967年,西欧共同体成立。

24、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实行改革。

25、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是《阿拉木图宣言》。

26、1993年欧盟成立。这是欧洲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组织。

27、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

28、1999年欧元问世。

29、2000年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中国的___参加。

30、19世纪初期,文学艺术的基本风格是浪漫主义;19世纪中期,基本风格是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以来是现代主义。

改革册:

1、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

2、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两次实行变法

3、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

4、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宰相,开始推行新法。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5、1517年,马丁·路德在教堂大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6、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1555年,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规定“教随国定

7、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

8、1805年,阿里担任埃及总督,建立穆罕默德·阿里王朝;1849年,病逝;

9、17——19世纪中期称为“江户时代”;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率四艘军舰武力叩关;1867年,天皇更替;1868年,改革派在京都发动政变,成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1889年,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10、1895年,公车上书;1895年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办,梁启超担任主笔。

第2篇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总结 2000字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总结

通过近年的远程教育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在新课程要求下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决不能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与时共进。如果历史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又对自己的教学不做认真反思,则教学过程只能是一潭死水,根本不能达到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

历史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计要全面、系统、具体、科学,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且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理念。教师职责不在是单一的“教书匠”,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组织者。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只有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目标转向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定位、教师的主导角色的定位;也是认真实施新教材、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高中历史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要彻底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不断要与时俱进,且要因人而宜。在历史教学中教学行为长期墨守陈规,一刀切,齐步走,不反思不总结不更新,教学效果就会体现低效无效。历史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进行经常性反思,但在反思教学行为时仅仅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

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还需要有一定历史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教学理念为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历史教学理念,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社会和科学的飞速发展;了解新时代对历史知识的追求,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扬长避短,更新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学生学习的反思

学生学习反思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不断的监督、评价的具体表现,教师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对学生学习进行不断反思,从而达到掌握学生,实现客观公正评价学生。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致力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式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主动、能动、独立地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前提,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生的发展关键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未来,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式,单一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心里负担很重,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培养高分低能、有文化没有素养、有知识没有智慧的人不利于学生自身的真正发展,更不利于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新课程要求建立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理论工程,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应引导学生学习方式成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

虽然新课程下关于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历史教学反思对历史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历史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历史教师成长为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第3篇 高中历史教师的年度考核总结 750字

高中历史教师的年度考核总结范文

一、现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

1、很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要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这样使集中注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

通过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前两分钟,朗读、背诵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现问题再讲解、强调。

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列出单元知识体系表,前几个单元老师完成,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注重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

课堂上要求学生纪录整理,随时提问反馈。自习课明确学习任务,做作业或练习册,比如做练习册时明确到具体某页某题,然后当堂反馈检查。

3、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本学期采取了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知识的做法。除了两本练习册以外,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7-8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子快反馈。每单元一测一过关,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

实验班适当做稍难题,在周测时适量出一些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提升能力,拓展视野。

平行班以练习册上的题为主,要求学生全做,教师祥讲。

4、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教会学生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

5、注重史学基本理论和史观教学。

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及运用;全球化、现代化、文明史观等史观。

6、在期中考试前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把主要知识点按复习日期列表,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强化学生背诵。

二、期中考试分析

1、成绩方面:

总平均分:三校第一

各班平均分:实验班1年9班名次下降,1年10班不变。

单科最高分:一年10班卢成媛90分。

2、存在的问题:

①学困生的提质

②基础知识记忆

③进度过快

④语言归纳能力

第4篇 2023年1月广东高中历史会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4350字

1、维也纳体系

(1)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2)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3)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4)瓦解: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神圣同盟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19世纪中期希腊独立首先打破了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1830年比利时独立再次改动了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版图;法国七月革命后,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

(2)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3)矛盾

(4)调整:①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协约国在赔款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②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体系所做的一次调整。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世界史重要的国际组织

1、反法同盟

(1)1793年春,英国纠合普、奥、意、西等国以法国处死路易十六为借口,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1898年,英国组织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帝国时期,英、俄、奥等国又先后组织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对法战争。

(2)反法同盟对法国的战争,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法国的封建统治秩序,后期的战争既有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欧洲国家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一面。

2、“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1)组织演变和使命:1815年秋,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倡议,俄、普、奥三国成立“神圣同盟”。其目的是在基督教的名义下,联合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维护维也纳体系。接着又成立四国同盟(包括英、俄、普、奥四国),决心以武力贯彻神圣同盟的使命。

(2)主要活动:①1820~1823年,西班牙爆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神圣同盟授权法国出兵镇压了革命。②1820年,意大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21年,神圣同盟决议由奥地利出兵镇压革命。③1823年,俄国唆使法国以神圣同盟名义派兵远征拉丁美洲,镇压西属殖民地的独立战争,由于美国发表'门罗宣言',干涉计划未能实行。

(3)瓦解:在希腊和比利时独立运动的冲击下,同盟内部出现利益冲突,同盟开始瓦解。

(4)性质:是维护维也纳体系、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带有封建性、反动性的政治军事同盟。

3、国际联盟

(1)提出: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2)建立: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联,国联盟约列入凡尔赛和约。1920年1月,在日内瓦成立,为英法所操纵。

(3)宗旨:维护和平,制裁侵略。

(4)实质: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5)主要活动: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入侵西班牙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

(6)解体: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国联宣告解散。

4、法西斯同盟

(1)形成:①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1936年),形成“柏林——罗马轴心”。②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③1940年秋,德国与日本、意大利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2)活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1940年春夏之交,德国攻占北欧和西欧的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等国。1940年6月法国投降。1940年秋德军猛攻英国。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与此同时,意德军队进攻北非。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二战达到规模。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建立: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加强对苏的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主要活动:政治上互相协作(二战期间四次会议)、经济上互相支持、军事上互相配合。

(3)意义: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a

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b

1. 分封制

内容:①分封,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镇守疆土,拱卫王室。

②各诸侯国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随王出征、纳贡和朝聘等各种义务。

③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分封制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特点:①周王是全国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②诸侯国与周王的臣属关系明确。

③层层分封,确立等级秩序。

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2. 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领袖。

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作用: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地结合;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1.3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a

1. 始皇帝的来历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万世传承,永掌政权。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皇权的至高无上

①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名号制度、皇帝的权利、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②军国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特点:权利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1.4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b

1.中央官制

(1)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职能: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三公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帝大权独揽。

2.郡县制

(1)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①,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2)与郡县制相适应,秦始皇建立了一套“郡、县、乡、里”地方官僚机构。

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更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稳定与巩固。

1.1.5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b

1.建立: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2.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

3.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4..影响

(1)直接:秦朝通过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从而巩固了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2)深远: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1.1.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c

1.目的: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①建立中朝、设刺史。

②解决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王

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利过于集中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1.1.7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b

1. 名称、职能: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2.意义:(1)三省之间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2)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1.1.8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b

1. 明朝的内阁

设立: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权利越来越大,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评价: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2.清朝的军机处

(1)设立:清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权限: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钦定。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特点: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有皇帝一人裁决。

(3)意义:军机处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提高了行政效率。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1.1.9 君主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

1.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2.消极作用:①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②绝对专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③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1.2.1 从1840到1901年列强侵华的史实 a

1.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原因: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南京条约》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中国近代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五口通商、割香港岛给英国、协定关税等,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3)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原因: 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权益。

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所为。

战争的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日本在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实行对外扩张的政策。

《马关条约》及其影响:(1)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2)各国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严

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3)为挽救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发动战争的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战争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进而攻陷北京。于1901年9月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影响: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1.2.2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a

1.虎门硝烟的意义: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主要史实:义和团向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发起猛烈进攻。

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第5篇 2023学年上学期高中历史学科组教学工作总结 1450字

本学期,在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指导下,我组教师一方面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掌握与领会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贯彻与落实;另一方面扎扎实实地做好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保证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经过全组教师共同努力,历史教研组教学教研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为进一步展开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本学期所做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为教学教研活动插上腾飞的翅膀。

历史学是综合性学科,广泛涉及各门学科知识,历史教师的知识贮量要丰富,博学广闻是历史教师的基本素质。有鉴如此,本学年,我组教师利用教学之余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报刊、杂志,在阅读中提高理论水平,锤炼语言表达能力,增长古今见闻。同时针对我组课题《中学历史目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验》,我组教师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学习与研究,通过学习,明确了教学方向与目标,掌握了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下一步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制订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组在组织各年级教师开展教学大纲、教材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特点,在学期之初,制订教学教研计划及教学教研进度表。

加强各年级备课活动,完善备课的组织与管理,并加强备课组之间的联系。本学年,教研组按时召开全组备课组长及教师会议,具体落实各年级备课活动,要求各年级集体备课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四定”,即“定主讲、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展、教学内容、练习、测试、评卷”。要求教师按学校要求规范地写好教案,以备讲课及教学检查之用;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有针对性,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批改、检查和讲评。

按照教科所和教务处的要求,积极开展“先学后教、模块达标”活动,重视学案教学,力争使教学案一体化。各学科组根据自身实际,加强听评课活动,及时总结和反思,并形成各组特色。高一年级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抓基础,重落实,严要求,顺利完成模块一的教学任务。高二年级组在抓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能力,精讲精练,对三个模块知识适当串联,及时复习,为下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相应学校号召,做好走班的筹备工作。高三年级在顺利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据下学期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适时适量把教学内容提前,做到未雨绸缪。紧扣一轮复习要求,认真研究新课标、教学大纲和近五年的高考题,加强重点和热点知识的学习,注重双基,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整合。

强化教学检查,督促备课落实。在学校的组织下,本学年对全组教师进行了两次抽样检查,检查教案、作业及听评课情况,通过检查,反馈出备课组集体备课落实得很好,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集体备课活动,保证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按照学校要求,认真组织各类测验,各备课组长亲自把关,编写并审查试题,力求高质量、高成效。按照市教研室要求,认真编写寒假作业,全组教师多方面搜集信息,认真校对,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任务。

3、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认真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优质课以及新教材的培训,及时地总结并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尤其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和教研组迅速成长。在十月份的创新课比赛前夕,全组教师为张全杰老师的课积极指导、出谋划策、共同磋商。使之渗透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荣获一等奖。也使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第6篇 高中历史教师培训总结 2450字

高中历史教师培训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三年的高中历史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即将结束。三年来的培训生活,不仅丰富了我的教学生活,提供了同其他教师交流的机会,更为我创造了学习教学理论,切磋教学问题,探讨教学艺术的契机。通过上课、听课、议课、座谈、交流,并形成教学体会和报告等,提高了我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说实话,我是很珍惜这种学习机会的。回顾三年来的表现,特总结如下:

一、参加培训时的表现

每一次培训,我都能安排好课务,准时参加,从不无故缺席。每次培训,若轮不到自己上课,我都能认真听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在有疑问的地方作好标记,事后提出来与大家交流和商榷。在议课时,我能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对本课的看法和建议,恰如其分地、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位同仁的上课,挖掘上课的思想和内涵,与当今创新教学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接轨,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向他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该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轮到自己上课时,能充分备课,并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上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并能借此展示自己,暴露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共商对策,解决问题。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能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手段来组织课堂教学。与大家共同探讨现代化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利弊,努力使自己的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合时代的要求。在教学时,尽量能体现主体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起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二、出勤情况

三年内,共计培训9次,每次2 天,共17天,每天按7课时计算,应培训总课时为119课时,实际参加培训119课时,从无缺课现象。轮到上课4次,实际上课4次。能服从安排,上好每次课。

三、收获

三年的培训,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参加培训,是在调动课务,协调好各种关系后,才去参加的。因此,对于这种机会,我很珍惜,培训时格外认真。培训下来,感觉收获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海无涯,教无止境

俗话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通过培训,通过彼此之间相互听课,学习,探讨,切磋等,我认识到,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相当深奥的艺术。仅凭一本书,一支粉笔,是难以上好课,教好书的。我教学基本功较扎实,教育教学效果也不错,而且平时也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并在竞赛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通过与他人比较,我发现,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激情地投入,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我做得还不够。又比如,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导课,讲授新课,总结新课等教学环节上,每个人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他教师的设计新颖独到,很值得我学习。

由此,我知道,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要能真正地教好书,教活书,自己应该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关起门来教学是不行的,停留在老一套上靠吃老本,也是不行的。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学生学习,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不断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教学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才能使自己受学生欢迎。

(二)、要重视教学科研的研究和积累

我们都是直接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问题和困惑,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许多收获和感悟。或许,某个重点难点的教学上,你总觉得差强人意。或许,在教材的处理上你有独到之处,且上课证明,这样处理的效果很好。或许,在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你胜人一筹。不管是谁,只要你能留心自己的教学,你就会有点滴的体会和感悟。有些教师,能做个有心人,牢牢抓住教学过程中这些思维的火花,把它形成文字,写成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或参加一些论文评选,或发表于某些教学杂志。既为自己丰富了教学经验,又为自己评优、晋级积累了资本。可是许多教师尽管也有体会和感悟,但却疏于把它整理成文。仅管也有火花闪现,却不能及时抓住,等到后来再想起来重新动笔时,原来的想法已经遗忘了。近几年来,尽管担任的教学任务较重,但还是每天挤出时间来进行思考和研究。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成为教学理论,这对每个教师都是很有帮助的。我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要更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常思考,常动笔,并努力在课堂教学上做些改革和尝试,学做研究型的教师,不做呆板的教书匠。

(三)、三年来获得的成绩和荣誉。

三年中,我能认真参加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评比活动,积极攒写论文,参与课题研究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比赛方面:xx年获得xx市“三优课”赛教二等奖,xx市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xx年被评为xx市教学新秀,并获得无锡大市说课比赛二等奖。xx年7月获得xx大市优质课一等奖。xx年10月,代表xx省参加全国中学历史教学大赛,荣获一等奖,这是迄今为止,xx市中学历史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评比荣获的最高奖项。

在论文方面:迄今为止已经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政史地》《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新高考》等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近xx篇。另有十几篇论文在中国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行知杯、江苏省xx杯、xx市教研中心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自己独立撰写的教学专著《xx》,由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xx教授作序,即将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

课题方面:在xx市教研员xx老师和xx市教研员xx老师的指导下,我主持了一项国家级子课题和两项市级课题,并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当然,成绩属于过去,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教学中需要自己去发现和探索的地方还很多,尽管培训已经结束,但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起点和开始,更多的学习和培训就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其他教师和学生都是我们的教导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一个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一起进行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会不断地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

第7篇 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知识点总结 550字

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产生条件:

1.独特的地理环境: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

2.小国寡民的奴隶制城邦,孕育了古希腊民主政治。

二、发展过程:

1.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四个血缘部落,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3.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三、主要内容:

1.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中选举任免等事务。

2.五百人会议负责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3.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4.十将军委员会不仅统率军队,还参与政治;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除十将军外,执政官和几乎所有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四、实质与影响:

1.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无政治权利可言;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影响:造就了雅典城邦的繁荣和辉煌,也是雅典没落衰亡的根源;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第8篇 高中历史的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 5850字

1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

②评价

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古代手工业

分类特点地位成就

官营手工业①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②产品不计成本,不流通,供皇帝使用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冶铁:东汉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

制瓷

丝织: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

民间手工业①由民间私人经营

②产品供民间消费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工业产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农户的副业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

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①时间:明清时期

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

③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2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②表现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近代企业的诞生(洋务运动)c、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19c60、70d)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③发展历程(见以前的讲义)

④特点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b、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c、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阻碍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⑥启示:a、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b、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3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过渡时期(1949—1956,发展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并举)

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②三大改造(1953—1956)

a、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制——公有制

b、意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正式进入社会主义;

③一五计划(1953—1957):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①中共八大1956: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

②八大二次会议1958: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③大跃进1958: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⑤八字方针1961

a、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引起严重的经济困难

b、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意义: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时期(1966—1976)

1971年、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1978—今)

1、xx届xx全会1978

2、经济体制改革

①内容:

a、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四川、安徽)

b、城市: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1984

②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b、1992年10月,中共xx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1993年,中共xx届xx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d、1997年,中共xx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对外开放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b、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

改革开放的阶段

①xx届xx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xx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③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②新中国的成立③改革开放

表现(见以前的讲义)

①物质生活a、衣食住行b、交通、通讯工具c、大众传媒——四大媒介

②社会习俗

a、辛亥革命,改变封建陋习(如废止缠足、剪辫易服、互称同志、握手等)

4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和发展历程

1、新航路开辟——雏形开始出现

①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过程

③影响

a、对世界

a、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b、对欧洲

a、引发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扩张

3、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

时间特点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交通工具的革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d-19c中期手工工场工匠技术积累、工厂、火车、轮船

第二次工业革命:19c中后期-19c末20c初科学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垄断组织汽车、飞机

形成途径——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

5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1933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

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

3、特点:①波及范围广②持续时间长③破坏特别大

4、影响

①加剧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2、内容

(1)金融

①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②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③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④管制证券业

(2)工业

①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②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农业

①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②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福利

①建立联邦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

③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5)社会立法

①《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工会;②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③“社会保险法”

3、实质:

不促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干预;

4、特色: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应对危机,其应对措施基本以立法的形式出现;

5、影响

(1)对美国

①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2)对世界

①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②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的时代,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②建立“福利国家”③第三产业的兴起④新经济的出现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战结束—20c70d初,战后经济残破,欲恢复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经济快速发展,“黄金时期”

20c70d初出现“滞涨”现象减少国家干预20c80d经济恢复和发展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政策、一种模式、三次改革)

“战时共产主义”(1918—1920)

1、背景①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②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国内战争;

3、主要内容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实行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

4、评价

①积极: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保障了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

②消极: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1921—1924)

1、背景

(1)连年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必要性)

2、内容

①农业:以农业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解除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③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④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3、作用

(1)满足了广大农民和个人的经济要求,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探索了一条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斯大林模式”

1、表现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资金来源于农业和轻工业;(工业)②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

2、特点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指令取代市场调节)

②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

3、评价

(1)成就

①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与轻工业的长期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向农民索取太多,严重压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2、经济改革(重点):

①内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②结果:没有取得成效

③存在问题:a、缺少宏观调控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b、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3、政治改革:

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陷入困境②结果: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异同

相同点:

①原因:国内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难;

②手段:

a、在坚持原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运用国家权力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b、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③结果: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权得到巩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不同点:本质区别在与它们所要维护的社会制度不同;

6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构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

世界货币体系(短期贷款,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放银行)1945三大支柱

(长期贷款、技术援助)

世界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

(旨在消除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2、意义: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

1、背景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

②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的债权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基本特征

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②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3、影响

①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积极)

②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消极)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盟(1993年,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合作化程度)

①背景

a、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

b、近代欧洲国家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c、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

②建立过程

a、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b、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1967年,三机构合并,成立了欧共体;

d、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e、1993年,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f、1999年,欧元问世(英国除外)

③意义

a、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b、对欧洲其它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促进了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的典范,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实现优势互补)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地跨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差异,影响其发展,中国1991年加入)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历程

①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

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③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20c90d全球化趋势的推动力:

a、资本追求利润的化(原动力)b、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本)c、现代通讯、交通工具(技术条件)

d、两极格局的瓦解e、各国普遍推行市场经济体制f、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推动

(2)评价

①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②影响

a、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c、对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国家主权、经济安全、生存环境面临空前的挑战;

策略: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wto)1995年

(1)背景:关税总协定在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2)成立

①目的: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②成立:1995年1月1日

(3)作用

①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②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③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

(1)过程:①1986年,提出“复关”;②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中国加入wto的影响

①积极作用

a、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b、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②消极影响:市场开放、关税减让,使农业、汽车等行业受到冲击;

第9篇 2023高考复习:高中历史必看标志性事件总结 1300字

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

(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

(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①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

(前770年——前476年)

②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

(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5、辽宋夏金元时期

(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方案和斗争

1、1852—1864年,农民阶级救国——太平天国运动

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3、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戊戌变法

4、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

5、1915—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6、1921年——1949年,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

1、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工业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学日本)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学美国)

5、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6、无产阶级(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学苏联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了解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

1、废丞相:1380年,明太祖以'谋危社稷'的罪名,诛杀胡惟庸,同时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他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设内阁:丞相废除后,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2、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清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皇权失去了约束和监督,使皇帝决策具有个人的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员只能唯上是从,助长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必然导致官僚机构得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10篇 高中历史培训总结 950字

精选高中历史培训总结范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纵观当今新课程改革,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已不足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时代的需要,他们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一味以过时的知识和观念去教育我们的学生,穿新鞋走老路,其结果如何是不难想象的。

今天,我们为期两天的暑期远程研修已经划上圆满的'句号。

本次研修我们高中历史课程团队一共有54名学员。专家团队有: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李海英老师,海南中学—解爱群老师,海口实验中学—许敏老师,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伍海云老师(特聘技术专家)。在各位专家、班委、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完成本次研修任务。

本次远程研修截止8月23日早上8:00,共提交作业数103。虽然研修结束在即,可远程研修平台上的热情还在延续,精彩层出不穷,数据不断攀升。本次研修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修的基本内容

20xx年暑期海南省新课改历史教师远程研修的内容一共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相关学习资源和视频;第二部分,作业提交,每位学员要求提交两份作业;第三部分,全体学员在线研讨。另,学员可以根据学习资源和视频提交相关附加作业。

二、研修的过程

本次研修过程虽然短暂,但是每位学员收获确实颇多。本次研修按照课改有关要求,学员们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思考分析,形成个人的研修思想,并通过提交作业、发表评论和在线研讨等方式,形成互动,从而达到经验交流、困惑解答、智慧奉献、资源共享等等目的。从信息平台上所呈现的篇作业和一条条评论,都体现了学员们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热情、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三、研修的效果

通过这次研修,不仅使学员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而且在本次研修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新教师,他们提交的作业,设计课堂的开阔思路值得大家去学习。通过这次研修也使我们明白在教学的路上“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四、研修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在此次研修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有极少数的学员没有按照研修要求进行学习,提交作业、发表评论没有达标,有的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参与在线研讨等。

第11篇 高中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1850字

高中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从2024年春开始,我校推进了新课程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一直按照学校的要求,努力推进新课改的进程。新课程的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都与过去的教学有所不同,教师要重组原来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教学素材、课件、案例。这就意味着,在新课程面前,教师必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新的教材,建构新的课程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我也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新课程下的教学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在这其中,既体验了成功的收获与喜悦,也遭遇到一些挫折与困惑,现结合在历史课堂的所见所闻和实践谈一下关于新课改的一点思考。

新教材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我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这样三种方式的学习,尽量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历史大课堂,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与探究,让学生亲历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成功快乐。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交流是人生存的必备能力,

历史教育必须体现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因此新课改下就出现一种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我也在课堂上做了这样的尝试。

首先,进行分组。我所教授的班级座位是传统的排列方式,即分为四大组每组12人。在四大组的基础上,再分为每四人为一小组。

其次,揭示分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讨论的问题或争论的观点),我对课文进行钻研,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编选既有知识性又有思想性且带有一定思辨性的问题。

第三,督促帮助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合作,如果合作出现困难,还要及时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和小组合作的技巧。

第四,鼓励合作小组展示本组的合作学习成果,通常是由小组的发言人将本小组讨论的意见向全班表述出来;其他合作小组进行补充修正。

第五,对学生的成绩做出综合评价并协助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彼此合作的情况。例如“新文化运动”一课教学时,分小组对新文化运动进行评价,小组各成员从背景、口号、内容、结果等方面进行发问、解释、协助、合作,小组内各成员各抒己见,并由“发言人”代表小组在班级发言,最终通过这种学习使学生基本达成一致:即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促进了他们的觉醒;是一次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了基础等等。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前期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等等。同时通过这种学习,也使学生懂得,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原则以及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从而产生不同的思路。合作学习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主动获取教材的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

在这些新课改的尝试中,我得到了很多成功的喜悦,但也遭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

1、如何做到让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并学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新课改往往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用不少时间进行课堂学习的准备和延伸,而现在学生一天的课程安排相当紧凑,一天九节课,另外还有晚自习,很难有空余时间搜集资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几门课老师一齐上阵,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如果能高质量完成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样,新课改的目标我觉得较难实现,所以应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并对学生如何安排课余时间,进行专业性的指导,让他们掌握更适合新课改的主动学习方式。

2、如何有更好的评价体系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想思考,善于思考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而一些不愿意思考、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无事可做。因此我觉得应该有更为合理的过程评价体系,才能更好激发所有学生及其教师实施新课改的热情。

3、如何更好地做到有始有终。在历史教学中有时需要学生去搜集资料探究的问题,一开始时学生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时间、精力的关系,再加上对搜集资料,查找文献的水平有限,又缺乏老师及时有效的引导,得出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甚至最后不了了之,只留下一些疑问和悬念。结果使得一些历史问题反而变得含糊不清,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要做到有始有终,明确目标,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掌握真理。

当然,在前一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其它的经验、误区以及困惑,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有了教学经验再加上教学反思,才能一天天地在教师的岗位上成长、成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还要做到把自己的一点一滴的得失记录下来,寻求专家与同行的帮助,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做一个合格的研究型的历史教师。

第12篇 高中历史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报告 1200字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5)(6)(7)班的历史科任教师,任教期间,能够抓住主要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对这三个理科班的历史会考工作认真负责。虽然在教学中存在某些疑惑或不足,但我能努力去探索解决之道,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本学期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做出以下努力:

本学期我新接手高二教学工作,对于一些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状态不是很了解,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就抓住学生的特点,尽早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会考前辅导。为了能够顺利指导教学,我尽量多地向其他科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询问本班学生学习的状况,除此之外还通过检查作业、即时小测、单元测试、复习测试等方法了解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与及基础水平。

在了解教材与教学方法方面,我开始也存在一些困难。我没有经历高一两本必修的教学工作,对于课改之后的教学方法要求等新方向无法在短时间内领悟。为了能够尽快熟悉教材与教学方法,我采取了多听课,多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开公开课以接受众人意见,多参与试卷的设计和材料的整合工作等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领悟课改精神理念。本学期召开一节校际公开课,关于必修三第22课《西学东渐》一课,在第四周完成,组内各教师在评课中基本表示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设计新颖合理,给予了良好的平价。另外我也积极听课,超过二十节,并客观参与评课。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历史备课组长,在高二历史教学研究与整个历史教研组当中起一定的主导作用。作为一名备课组长,必须为整个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工作负责。在这一方面我的经验较少,但我在本学期也做了许多努力,为高二备课组整体备课,促进整个备课组教学研究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如组织历史教研组内的课题研究,如新课改教材与旧教材知识的衔接,初高中课改教材的衔接等等;倡导备课组教师积极辅导学生撰写论文参与评选,取得较好的成绩,两个学生在晋江乡土小论文比赛中获奖;积极参加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参加了六校联考结果汇报会议,组织本组教师到晋江一中听课评课;根据高二教学的实际和教学的难点,每周在教研组活动之外另定期组织备课组教研活动。目的在解决教学重难点,统一知识结构,统一教学进度,取长补短,采取众长。

针对本学期的目标会考,我在学期前最做好了备考方案,并顺利地完成,即在第8周之前完成历史必修三整本教材的授课,期中考前基本复习完必修三的内容,并在期中考之后复习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完成会考前的复习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会考的特点,以《会考纲要》出发,组织本组老师制定会考复习提纲,分析《会考纲要》的例题,引导学生知识记忆。在会考前四周,每天必到,利用课外时间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考前辅导监督。一些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急需改进,如针对六校联考的趋势,应该加强六校教师之间的教研,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多增加多媒体的使用等等问题,还有一些自身没有意识到,今后应多多反省,努力改进。

第13篇 高中历史研修总结 1350字

集美高中历史研修心得

黄xx老师在课堂上发出了疑问“幸福的教育在哪里?”个人认为,幸福的教育应该是双方的:教师教的幸福,学生学得幸福。当然目前的实际情况还是教师教的不幸福,学生也学得不幸福占多数。这与我们传统的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相关。所以教师必须尽快的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除了转变教学观念外,还应让自己的内心保留一份净土,关爱、公正、民主、自尊,我相信,当孩子们喜欢你这个老师,喜欢你上的课,你们一定都是幸福的。

很喜欢翁乾明老师的课“简约化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试想一下,当一名教师将一节课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用最简洁的方式,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就能掌握,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当然,要达到这一切,教师必须做好准备。教师首先要备好课,才能在此基础上去除多余的环节,去除表面的.热闹,才能剪枝去蔓,其次,教师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想学,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预设,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把最关键的部分展示给学生。

喜欢一句话“大道至简”。

集美高中历史研修心得

程灵老师的“教师的心态调适”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心态决定状态”、“要处理好事情,先管理好心情”。不禁反问自己,对一些工作、任务,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好像更多的是抵触。而事情总是要做的,抵触的心态只会让自己更加难受,不烦换个角度、换位思考一下,把事情往好处想,这只是人生中的一段必经经历,将给我们带来许多的风景。

集美高中历史研修心得

“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

我是乎也是其中一员,曾经有一段时间内,由于工作压力大,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好像身心俱疲,什么事也不想做,也做不好,做事情总是丢三落四,出门后明明已经锁了门,但下了5楼又重新冲了上来看看到底锁了没有。

后来,开始慢慢的尝试转变,每天告诉自己“一切都好”,qq上的留言也改成了“微笑着面对生活”,当然离不开老婆的支持“知足者常乐”,这种心理暗示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当然,适当的改进方法,合理的宣泄也是必不可少的。高兴时唱唱歌,不高兴时也去唱唱歌,心境自然会平静许多。消极的心态只会让自己活得更痛苦,既然工作总是要做的,还不如换个心态,积极的心态能让自己活得更开心,工作也会更顺心。

集美高中历史研修心得

林藩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课:“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强调从教学环境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性,这对我们平时的上课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林藩老师强调要教方法、教思维、教实践、教经验、教道理、教思想,一言道出了真谛。即教师教授学生的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而是学生思维的方法,最终达到学生可自我学习的状态,就算没有教师,但只要掌握了思维的方法,学生同样可以取得进步。反之过去的教学,教师往往沉溺于对知识的灌输,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忆,而该理解的却没有理解,一个为什么就可以倒

一大片,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思维的扼杀,更不用说培养终身发展的人才了。

第14篇 高中历史培训的总结 950字

2024年高中历史培训的总结范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纵观当今新课程改革,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已不足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时代的需要,他们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一味以过时的知识和观念去教育我们的学生,穿新鞋走老路,其结果如何是不难想象的。

今天,我们为期两天的暑期远程研修已经划上圆满的句号。

本次研修我们高中历史课程团队一共有54名学员。专家团队有: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李海英老师,海南中学—解爱群老师,海口实验中学—许敏老师,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伍海云老师(特聘技术专家)。在各位专家、班委、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完成本次研修任务。

本次远程研修截止8月23日早上8:00,共提交作业数103。虽然研修结束在即,可远程研修平台上的热情还在延续,精彩层出不穷,数据不断攀升。本次研修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修的基本内容

**年暑期海南省新课改历史教师远程研修的内容一共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相关学习资源和视频;第二部分,作业提交,每位学员要求提交两份作业;第三部分,全体学员在线研讨。另,学员可以根据学习资源和视频提交相关附加作业。

二、研修的过程

本次研修过程虽然短暂,但是每位学员收获确实颇多。本次研修按照课改有关要求,学员们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思考分析,形成个人的研修思想,并通过提交作业、发表评论和在线研讨等方式,形成互动,从而达到经验交流、困惑解答、智慧奉献、资源共享等等目的。从信息平台上所呈现的篇作业和一条条评论,都体现了学员们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热情、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三、研修的效果

通过这次研修,不仅使学员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而且在本次研修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新教师,他们提交的作业,设计课堂的开阔思路值得大家去学习。通过这次研修也使我们明白在教学的路上“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四、研修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在此次研修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有极少数的学员没有按照研修要求进行学习,提交作业、发表评论没有达标,有的没有按照约定时间参与在线研讨等。

第15篇 高中第一学期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 1250字

高中第一学期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总目标,二期课改为核心,课堂教学为住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本;以教学常规为基础,教学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优秀群体

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我们每一学期都把教师队伍建设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1.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及目标

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具有先进的、前位的教育教学思想;具有独立科研的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全员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2.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做法

通过名师示范、师徒带教、参观学习等做法,提高师德、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新教师教学评比,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水平及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3.队伍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组内教师风气正,观念新,能力强。有校教学能手两人。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学科特色

加强学科建设,走发展内涵的道路,始终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中心任务。本学期学科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如下:

⑴抓常规、重落实

每位教师都认真执行教导处制定的《教师备课的几点要求》,精心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切实做好每一步骤的工作,做到了教学的“六认真”。

⑵抓科研、重创新

各备课组的研究项目:高一备课组的课题研究重点是新教材新教法。高三备课组重点研究高考动态、对策。并配合学校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历史学科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制。

⑶重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

重视课件开发、重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是历史组学科建设的特色。通过学校和组内的培训,组内老师的课件开发能力加强。全体老师会用powerpoint制作媒体课件。

(三)、深入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半学期,教研组根据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和研讨,确定本学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做法、进度计划和工作分工,做到有计划、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高效有序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一是开设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二是从学校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师生合作,确定研究性活动课题,组织课题组,制定实施计划;三是定时、定点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学会从网络或其它媒体搜集有关研究课题方面的文字、图片、数据等资料;学会进行社会调查、访问。

(四)参加学校和历史教研部门组织的评比考核和竞赛活动

1、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评优课活动(教科室)

2、新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活动(武进电教馆)

4、武进区历史学会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活动(教研室)

5、江苏省历史教育学会论文、研究性学习和课件制作比赛(省历史学会年会)

通过参与以上活动,教师取得了一些成绩。殷静玉撰写的论文《新课改下不能忽视的“课”》获常州市三等奖,武进区二等奖。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十五篇)

导语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研究的是过去的人和事,因此,学习历史,要从宏观层面出发,把握好每一个时间段内发生的重要事情。学好历史关键在于对原有知识进行转化,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也就是从识记、理解到消化、运用,这是一个循序往复的过程,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不断提高历史的分析与解读能力以下内容是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高中历史事件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历史信息

  •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总结(三篇)
  •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总结(三篇)88人关注

    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已成为教育教学人士的共识。中学教学作为培养中学生的教育基地,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激发学 ...[更多]

  • 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ppt(十五篇)
  • 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ppt(十五篇)87人关注

    20xx-20xx学年度转眼之间就要过去了,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刻,我特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做一总结,即可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可以对以后的工作进行指导。今年,在教学方面,我担 ...[更多]

  • 历史老师期末工作总结(四篇)
  • 历史老师期末工作总结(四篇)74人关注

    历史老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八年级共8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 ...[更多]

  • 历史教师期末工作总结(十一篇)
  • 历史教师期末工作总结(十一篇)62人关注

    历史教师期末工作总结又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个学期是在紧张、忙碌、充实、成长中度过的,坦率地说是我参加工作以来成长最迅速的一段时间,不仅仅是在教学业务上,更多的是 ...[更多]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四篇)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四篇)57人关注

    导语对于高一历史的学习,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整理的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一.了解“市 ...[更多]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四篇)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四篇)43人关注

    导语高中的历史,经常的归纳总结是非常的有必要的,那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有哪些呢,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公元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