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高中教师国培计划研修总结范文
11月中旬的广州,温暖如春花团锦簇,让我们这些来自寒冷的北方,身着厚重的秋冬装的“国培”学员,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早穿棉袄午穿纱”冰火两重天,什么是“大阴大阳”恍若隔世。来到华南师大几天来,让我们感受到比广州的天气更给力的是主人的热情,他们张开温暖宽阔的臂膀,迎接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培”学员。接待工作安排周到细致温馨,让学员们感到宾至如归。我拿到《学员研修手册》,看到了众多的知名专家和日程非常紧张的课程表时,我就意识这次是名副其实的“国字号” 培训,一定会不虚此行!十几天来,先后有22位专家给我们讲课,包括通识课(主要是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课,学员之间的交流有通识教育沙龙,又有课题研究沙龙,听课、评课和辨课,另外还有广州一日文化考察等等,总之是很紧张、狠辛苦、很充实、很快乐。
我来华南师大参加国培班的学习之前就有一种期盼和愿望:我希望通过“国培”班的学习,在各方面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一些教育教学前沿性的理论和知识,使我在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上有较大的提升,实现授课方式和教育思想方面的进一步转变和提升,同时消除一些平时教学中的模糊认识。另外,期待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能够与来自全国的高中化学界精英们行一起交流和提高。十几天来,我带着一些问题和期望来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如今又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反思以及反思与冲动回到亲爱的学校和学生中。临行之前,把我十几天来的主要的收获和体会小结如下:
一、对基础教育的再认识
学习问题: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定位和认识的关键是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奠定什么样的基础?是知识还是学习能力?知识是手段还是目标?
收获体会: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体系”,强调的是“学会”,而美国的基础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能力体系”,强调的是“会学”。中国这种“知识导向性教育”教学模式,侧重于让学生学到更多更难的知识,忽略了“能力导向性目标”教学目标下所注重培养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基础教育的定位应该是为将来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追求可持续去“异化”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学”而不仅是“学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与我们青岛二中的“造就终生发展之生命主题的”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二、绿色教育
学习问题:什么是“绿色教育”?知识都是有用的吗?学生究竟学什么样的知识?怎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收获体会:王红教授在讲课中提出的绿色教育的理念,让我们感觉眼前一亮,绿色教育的涵义是:追求教育生态平衡、可持续的教学模式。强调净化学习内容并侧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通过分析目前学生的知识结构,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是知识结构中最核心关键的知识,目前学生所学的大多数知识是将来没有用的垃圾知识(约80%),通过净化精简知识体系,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绿色教育的理念,特别是不能忽视净化教学内容,创造教育的绿色环境。我们期望“绿色教育”能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习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有哪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收获体会:罗秀玲老师的《问卷调查法》、肖常磊老师的《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李南萍老师的《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研究与反思》、刘良华教授的《教师行动研究》、张俊洪教授的《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吴颖民教授的《关于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很实用很需要的教育教学教研理论,他们站在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辅以生动的实例,分析透彻,高屋建瓴,让我们真真切切得到了高端引领。
吴颖民教授的《关于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讲座,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1、《中国教育未来二十年发展纲要》的核心内容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师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和前提。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涵;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高尚的职业精神。3、教师专业发展要通过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发展目标和规划以及具体的保障措施。4、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师自我完善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自觉的进行专业发展,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俊洪教授的《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目前系统研究有效教学的前沿理论,张教授潜心研究有效教学十几年,长时间在中学教学一线进行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对中学教学很有指导意义,他的教学录像很值得一看。
四、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做一个呵护学生心灵的天使
学习问题:张俊洪教授说:“我认为,老师就是课程”,我在他的报告中领悟到:一个睿智的教育者就是应该用他的言与行,尤其是“行”作为资源,这便是所谓的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一个自己不幸福的教师能让学生幸福吗?如何让自己幸福也让学生快乐幸福?为什么中国很难产生像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乔布斯那样的为人?
收获体会:1、“教师是离幸福最近的职业”,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灵动可爱的学生。教师幸福的表现在:一是满意,即对自己满意、对工作满意、对生活满意;二是享受,即享受生命,享受工作,享受生活。2、教师的表现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本身也是隐性的课程资源。“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因此教师的生存状态和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巨大。“泰迪的故事”启示我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新的师生观认为:关系重于传授,心态重于知识,身教重于言教。3、中国的社会环境过分注重人际关系,四书五经的儒家文化就是人际关系,谋人之术,教人如何做官,“学而优则仕”,因此,要想在中国做成事,必须首先学会与人搞好关系。由于中国文化的单一性和不够宽容,对于性格怪癖情商较低的人在中国就很难立足和发展。而“天才”不是“全才”,“天才”往往是一些除了他擅长和喜欢的方面有过人之处外,在其它方面往往有缺陷的人,由于其它方面的“熄火”,才能够让他们把更多的兴趣和精力集中在感兴趣事情上,他们是上帝造人时只开了一部分窗户的人。牛顿、爱迪生、乔布斯就是这样的人。而一个七情六欲兼备,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很难成为真正的天才。西方文化对人的个性的宽容成就了牛顿等一批科学巨人和怪人。这就启示我们:做一个教师对学生不要狂妄和求全责备,要对学生的天赋和个性满怀敬畏之心和宽容仁爱之心,保护学生的天性、灵性、求知欲、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敢于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若如此,则是教育幸甚民族幸甚也!4、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学习知识是一件苦差事和功利性的事,为了学习枯燥的知识要苦思冥想,为了学习要“头悬梁锥刺股”,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而学习的目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田中粟”。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的观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的影响是消极的,成为我们当下的教育“挥之不去的梦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54.7%的父母要求孩子读到博士,83.6%要求孩子考试考前15名。同时相对应的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6岁-14岁儿童进行了题为“你如何看待学习”的调查表明,仅30.3%的儿童愿意“读书学习”,而“愿意”的动机也是将学习作为老师要求、将来有个好工作、让父母满意和让同学看得起等的手段。剩余69.7%“厌学”!令人痛心疾首!!!华南师大的校长刘鸣教授说:“当下孩子们的幸福在于教育改革的成败,中国教育改革成功之时就是孩子们幸福成长之时”,他还说“一个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让孩子愉快的做有意义的事情。西方教育家认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热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成功的教育就是保护学生的天性和灵性,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因此教师的使命首先是尊重生命,其次是呵护生命,然后是培育生命。
六、专业的提升,化学的今天和明天
在半个月的学习中,华南师大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近十位专家为我们开设了讲座,先后开设了《纳米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新进展》、《分子反应的奥秘—从手性分子谈起》、《数字化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分析化学与现代色谱分析技术》、《神奇的稀土》等新知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当前化学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预测将来化学的发展趋势,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了解化学的今天和明天,激励学生热爱科学,从而树立科学的理想和志向。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专业知识上的“充电”也很给力,收获颇丰。
七、冲动与行动
面对举国上下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面对社会家长的急功近利和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合理,教师和学校的处境很尴尬,学校和教师生存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夹缝”中,虽然山东省已不把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指标,但谁又能否认高考成绩对学校的影响不是最大的。在在平日的教学中看到我的学生学的很辛苦不快乐甚至厌学时,自己也很压抑和纠结,但为了赶进度和提高成绩,又经常做一些急功近利有违素质教育的事。这一次国培后,在倾听高广芳研究员《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讲座之后,我经过反思后终于有了必须有所行动的冲动,正像福山一中的于丽老师所说:“为了让孩子心里中种下阳光,在学习中也有些许快乐,我愿意做夹缝中的阳光,一己之力,尽己之分,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教师不幸福,学生也不会幸福”,同样,如果学生不幸福,老师又怎会幸福呢,幸福是相互的,为了共同的幸福,也为了救赎自己纠结的灵魂,做一个保护学生天性和灵性,让学生充满兴趣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老师。“最高的智慧是道德”,孩子好奇心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热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一个保护学生的天性和灵性,让学生充满兴趣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老师,才是一个成功且幸福的教师。
最后,真心的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华南师大和各位专家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我一定把这一次所领悟到的和所学到的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发挥“国培”学员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2篇 高中教师国培学习总结
耿顺传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2023.11.17
十天,在平常是不经意就会溜走的日子;而国培学习,让我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新的斗志,新的规划,这一切,犹如平静的湖水激起的浪花,打破了平静,带来了生机。
登高望远尽俯拾
袁孝亭教授给我们呈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缘起:一是教学过分重视形式而相对忽略了学科核心;二是太过感性而理性思维熏陶不足;三是在批“学科本位”的背景下茫然不知所措。聚焦了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的辩证关系、以尺度思想进行地理教学和地理教学的六大问题。让我们重新理顺了地理教学的思路,明确了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特别是对高考试题的分析,那叫高屋建瓴。
从王能智老师那里,我们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参加新教师培训、深入进行教学设计、深度地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捻”,那是游刃有余,那就是画龙点睛!
邵英老师让我们明确了高考命题、组卷和解题思路、方法,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他那种执着的教学研究的态度。
张悦老师则依据大家提供的教学中的困惑入手,让我们明晰了学习规律对有效地理教学设计的引领作用,既要进行上位提升,还要进行下位应用,激发了大家对课堂教学再构建,再研究的欲望和激情。
李京燕老师从地理教育理念入手,明确了自然地理的核心知识,利用自然地理教学案例,对自然地理的教学和难点的突破给以点拨,以自己成功的教学实录和切身的感受,带领大家走进了课堂教学。强调抓住核心概念、运用恰当的方法、理清教学的原理,走进生活,走向实践。
香港中文大学的林智中教授,则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走进新课程,了解了地理教育教学应该具备的学科功能:为学生提供动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合格好公民。并深入介绍了校本评核及其存在的问题。
林培英教授的区域发展教学案例典型、有用,给我们以引领,让我们参与讨论,发表观点,从教学的实际展开,走向了教学的实践。
申玉铭教授从人文地理教学案例入手,为娓娓道来,给我们以启示。
王韬老师的人文案例具体,展示了自己教学的心得体会,引起了老师的共鸣。
李家清老师给我们的是地理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更重要的引发了中美教学设计的对比思考和讨论。
刘刚老师从自身的发展谈起,让我们重燃自己参与教研的斗志和激情!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那么有高度,有思考,有思想,不是唯我独尊,而是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头脑风暴式的探讨,带来的是无穷尽的思维碰撞的火花。引领,高度的引领,将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和力量的源泉!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例研讨:晚上的时间,在林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分别进行了教师案例的探讨,我在活动中发言,发言的题目是我在2023年山东省首届新课改优质课比赛中的课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讨论很热烈,很深入,关键是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引起了共鸣。这种全国各地教师的研讨,最能激发讨论和思考的兴趣,最能带动教研的深入。
实习,是大家感受最深刻的活动。走向自然,回归自然,从自然中来,到现实中去。我想,大家回到工作岗位上,回忆起来的和给学生最多的讲授是走向野外的实习,是自己从自然界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实习,不仅给老师,也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兴趣,教研的契机。
课堂观察。走向课堂,是我们最愿意看到和参与的,朱雪梅老师带领我们走进首师大附中,走进他们的课堂,让我们领略到了首师大附中学生的'风采,也让我们了解了他们在课改中的成果。参与课堂观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朱老师让我们亲身体验了作一个教研员的艰辛和工作意义的重大。
我想,我们来北师大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得一点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一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我们的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静下心来思考,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次国培,将我们带到了高峰峰巅,我们得以登高望远尽俯拾。新课程的理念,让我们彻底放手,大胆带领学生走进探究的课堂、研究的课题,开放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生的收获带来的影响将是终身的,一句话: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我们再次走向自己的岗位时,一切在悄悄地改变,理论的引领带来的效益定会令人刮目相看!
回校后,我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立足课堂,积极教研,积极创新。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是,立足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走向实践,从实践中获得学习地理的兴趣,获得新知和创新的能力。
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培养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快速成长,走向专业发展的正确轨道。
【第3篇 高中教师国培计划研修总结
11月中旬的广州,温暖如春花团锦簇,让我们这些来自寒冷的北方,身着厚重的秋冬装的“国培”学员,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早穿棉袄午穿纱”冰火两重天,什么是“大阴大阳”恍若隔世。来到华南师大几天来,让我们感受到比广州的天气更给力的是主人的热情,他们张开温暖宽阔的臂膀,迎接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培”学员。接待工作安排周到细致温馨,让学员们感到宾至如归。我拿到《学员研修手册》,看到了众多的知名专家和日程非常紧张的课程表时,我就意识这次是名副其实的“国字号” 培训,一定会不虚此行!十几天来,先后有22位专家给我们讲课,包括通识课(主要是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课,学员之间的交流有通识教育沙龙,又有课题研究沙龙,听课、评课和辨课,另外还有广州一日文化考察等等,总之是很紧张、狠辛苦、很充实、很快乐。
我来华南师大参加国培班的学习之前就有一种期盼和愿望:我希望通过“国培”班的学习,在各方面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一些教育教学前沿性的理论和知识,使我在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上有较大的提升,实现授课方式和教育思想方面的进一步转变和提升,同时消除一些平时教学中的模糊认识。另外,期待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能够与来自全国的高中化学界精英们行一起交流和提高。十几天来,我带着一些问题和期望来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如今又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反思以及反思与冲动回到亲爱的学校和学生中。临行之前,把我十几天来的主要的收获和体会小结如下:
一、对基础教育的再认识
学习问题: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定位和认识的关键是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奠定什么样的基础?是知识还是学习能力?知识是手段还是目标?
收获体会: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体系”,强调的是“学会”,而美国的基础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能力体系”,强调的是“会学”。中国这种“知识导向性教育”教学模式,侧重于让学生学到更多更难的知识,忽略了“能力导向性目标”教学目标下所注重培养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基础教育的定位应该是为将来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追求可持续去“异化”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学”而不仅是“学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与我们青岛二中的“造就终生发展之生命主题的”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二、绿色教育
学习问题:什么是“绿色教育”?知识都是有用的吗?学生究竟学什么样的知识?怎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收获体会:王红教授在讲课中提出的绿色教育的理念,让我们感觉眼前一亮,绿色教育的涵义是:追求教育生态平衡、可持续的教学模式。强调净化学习内容并侧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通过分析目前学生的知识结构,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是知识结构中最核心关键的知识,目前学生所学的大多数知识是将来没有用的垃圾知识(约80%),通过净化精简知识体系,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绿色教育的理念,特别是不能忽视净化教学内容,创造教育的绿色环境。我们期望“绿色教育”能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习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有哪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收获体会:罗秀玲老师的《问卷调查法》、肖常磊老师的《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李南萍老师的《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研究与反思》、刘良华教授的《教师行动研究》、张俊洪教授的《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吴颖民教授的《关于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很实用很需要的教育教学教研理论,他们站在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辅以生动的实例,分析透彻,高屋建瓴,让我们真真切切得到了高端引领。
吴颖民教授的《关于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讲座,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1、《中国教育未来二十年发展纲要》的核心内容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师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和前提。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涵;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高尚的职业精神。3、教师专业发展要通过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发展目标和规划以及具体的保障措施。4、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师自我完善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自觉的进行专业发展,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俊洪教授的《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目前系统研究有效教学的前沿理论,张教授潜心研究有效教学十几年,长时间在中学教学一线进行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对中学教学很有指导意义,他的教学录像很值得一看。
四、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做一个呵护学生心灵的天使
学习问题:张俊洪教授说:“我认为,老师就是课程”,我在他的报告中领悟到:一个睿智的教育者就是应该用他的言与行,尤其是“行”作为资源,这便是所谓的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一个自己不幸福的教师能让学生幸福吗?如何让自己幸福也让学生快乐幸福?为什么中国很难产生像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乔布斯那样的为人?
收获体会:1、“教师是离幸福最近的职业”,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灵动可爱的学生。教师幸福的表现在:一是满意,即对自己满意、对工作满意、对生活满意;二是享受,即享受生命,享受工作,享受生活。2、教师的表现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本身也是隐性的课程资源。“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因此教师的生存状态和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巨大。“泰迪的故事”启示我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新的师生观认为:关系重于传授,心态重于知识,身教重于言教。3、中国的社会环境过分注重人际关系,四书五经的儒家文化就是人际关系,谋人之术,教人如何做官,“学而优则仕”,因此,要想在中国做成事,必须首先学会与人搞好关系。由于中国文化的单一性和不够宽容,对于性格怪癖情商较低的人在中国就很难立足和发展。而“天才”不是“全才”,“天才”往往是一些除了他擅长和喜欢的方面有过人之处外,在其它方面往往有缺陷的人,由于其它方面的“熄火”,才能够让他们把更多的兴趣和精力集中在感兴趣事情上,他们是上帝造人时只开了一部分窗户的人。牛顿、爱迪生、乔布斯就是这样的人。而一个七情六欲兼备,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很难成为真正的天才。西方文化对人的个性的宽容成就了牛顿等一批科学巨人和怪人。这就启示我们:做一个教师对学生不要狂妄和求全责备,要对学生的天赋和个性满怀敬畏之心和宽容仁爱之心,保护学生的天性、灵性、求知欲、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敢于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若如此,则是教育幸甚民族幸甚也!4、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学习知识是一件苦差事和功利性的事,为了学习枯燥的知识要苦思冥想,为了学习要“头悬梁锥刺股”,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而学习的目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田中粟”。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的观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的影响是消极的,成为我们当下的教育“挥之不去的梦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54.7%的父母要求孩子读到博士,83.6%要求孩子考试考前15名。同时相对应的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6岁-14岁儿童进行了题为“你如何看待学习”的调查表明,仅30.3%的儿童愿意“读书学习”,而“愿意”的动机也是将学习作为老师要求、将来有个好工作、让父母满意和让同学看得起等的手段。剩余69.7%“厌学”!令人痛心疾首!!!华南师大的校长刘鸣教授说:“当下孩子们的幸福在于教育改革的成败,中国教育改革成功之时就是孩子们幸福成长之时”,他还说“一个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让孩子愉快的做有意义的事情。西方教育家认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热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成功的教育就是保护学生的天性和灵性,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因此教师的使命首先是尊重生命,其次是呵护生命,然后是培育生命。
六、专业的提升,化学的今天和明天
在半个月的学习中,华南师大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近十位专家为我们开设了讲座,先后开设了《纳米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新进展》、《分子反应的奥秘—从手性分子谈起》、《数字化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分析化学与现代色谱分析技术》、《神奇的稀土》等新知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当前化学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预测将来化学的发展趋势,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了解化学的今天和明天,激励学生热爱科学,从而树立科学的理想和志向。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专业知识上的“充电”也很给力,收获颇丰。
七、冲动与行动
面对举国上下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面对社会家长的急功近利和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合理,教师和学校的处境很尴尬,学校和教师生存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夹缝”中,虽然山东省已不把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指标,但谁又能否认高考成绩对学校的影响不是最大的。在在平日的教学中看到我的学生学的很辛苦不快乐甚至厌学时,自己也很压抑和纠结,但为了赶进度和提高成绩,又经常做一些急功近利有违素质教育的事。这一次国培后,在倾听高广芳研究员《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讲座之后,我经过反思后终于有了必须有所行动的冲动,正像福山一中的于丽老师所说:“为了让孩子心里中种下阳光,在学习中也有些许快乐,我愿意做夹缝中的阳光,一己之力,尽己之分,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教师不幸福,学生也不会幸福”,同样,如果学生不幸福,老师又怎会幸福呢,幸福是相互的,为了共同的幸福,也为了救赎自己纠结的灵魂,做一个保护学生天性和灵性,让学生充满兴趣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老师。“最高的智慧是道德”,孩子好奇心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热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一个保护学生的天性和灵性,让学生充满兴趣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老师,才是一个成功且幸福的教师。
最后,真心的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华南师大和各位专家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我一定把这一次所领悟到的和所学到的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发挥“国培”学员的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