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教师新课程学习总结范文 第2篇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总结 第3篇教师新课程学习总结 第4篇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总结 第5篇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总结 第6篇2023年教师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第7篇教师新课程教学的工作总结 第8篇教师新课程教学的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第9篇2009年教师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第1篇 教师新课程学习总结范文
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不是知识的收购站,不是整装待灌的'容器',他们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教师不是课堂的独奏者和导演,只是个伴奏者和演员;教师要引导学生骑着思想的野马出游,允许他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让学习活动充满活力。具体的收获如下:
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我有了不小的转变。我明白,课堂上,我不再是主宰者,而只是组织者;课堂也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大家畅所欲言、进行讨论的平台。同时,课前最重视的备课不仅要备好文本,更要备好学生。学习不仅要学课本,更要多读书,读感受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
第二,在教学目标上,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堂课的目标不一定就是最后的结论,过程与方法应该更重要;而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应反映在学生的素质的发展上。因而,本着'以人为本'新课改理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人生经历,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我有了不小的改进。课堂上,我将不再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当他们确实遇到麻烦时,我才从旁协助,进行启发。之后,我会让他们进行概括总结,体会过程,得出方法。并尽量再进行一些应用与拓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发现与创新能力。
虽然课改之路漫漫兮,但课改已经走进我的心灵,我会以它为航道,一步步迈向教师的职业的新征程!
【第2篇 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总结
2023年7月29日到8月3日我们进行了六天的远程培训。我觉得这次培收获很大,时间和机遇总是奖励那些有准备和顽强学习的人,通过研修,看到了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以后的工作中还应扬长补短。不知不觉中,又到了写研修总结的时候了,总觉得这几天过得很快。静心细想也很忙很充实,个人在这次远程研修收获总结
1、通过远程研修更深刻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通过远程研修让我改变了过去有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开始更深入地认识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2、通过远程研修丰富了学科知识。
“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位优秀的教师,还需要热情。一位好老师不仅仅是交给学生多少知识,更应给学生多少拿得走的素质。时间在变,师德不变,爱岗敬业的精神不变,作为老师,我们应教到老学到老,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科知识有深度,有广度,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把本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博采众长。一位优秀的教师既要有教学经验的积累,又要把握课堂教学的规律性、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信息传递,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每一个四十分钟里都是师生共度的生命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与激情,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通过远程研修认识到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我们的教学中,平时布置作业,总是以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通过远程研修的学习使我懂得在教育教学中要求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为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是教育的依据。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聪明的,有迟钝的;有善于思考的,有善于记忆的;有开朗活泼的,有性格内向的……。在爱好上,有爱好跳舞的,有喜欢唱歌的;有爱好美术的等等。作为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培养。
总之,我认为,本次新课程远程研修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魅力的学习环境、非常民主的学习关系、非常平等的交流与互动、非常便捷的学习方式、非常及时的学习反馈、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非常鲜活的学习案例、非常权威的学习指导、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非常庞大的学习共同体,是一项非常务实、经济、高效而且意义深远的培训与学习活动。
【第3篇 教师新课程学习总结
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不是知识的收购站,不是整装待灌的'容器',他们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教师不是课堂的独奏者和导演,只是个伴奏者和演员;教师要引导学生骑着思想的野马出游,允许他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让学习活动充满活力。具体的收获如下:
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我有了不小的转变。我明白,课堂上,我不再是主宰者,而只是组织者;课堂也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大家畅所欲言、进行讨论的平台。同时,课前最重视的备课不仅要备好文本,更要备好学生。学习不仅要学课本,更要多读书,读感受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
第二,在教学目标上,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堂课的目标不一定就是最后的结论,过程与方法应该更重要;而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应反映在学生的素质的发展上。因而,本着'以人为本'新课改理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人生经历,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我有了不小的改进。课堂上,我将不再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当他们确实遇到麻烦时,我才从旁协助,进行启发。之后,我会让他们进行概括总结,体会过程,得出方法。并尽量再进行一些应用与拓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发现与创新能力。
虽然课改之路漫漫兮,但课改已经走进我的心灵,我会以它为航道,一步步迈向教师的职业的新征程!
【第4篇 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总结
历时十三天的培训即将结束,这次培训,我省有10万名高中教师参加。这次培训,正如张志勇副厅长所说,通过专家引领、远程研修、校本培训、同伴互助和反思行动等环节对高中教师进行培训,其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高中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引领广大教师走新的专业发展道路。的确,这们这些“学生”确实收获颇丰。我在这次培训中,有如下收获:
1.在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越。这次培训,我省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基础上,把深化课程改革作为基本抓手,通过高中教师全员培训,来实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以此推进高中素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这次培训,相信对每位教师都是有益的,通过培训,使我真正明白了素质教育的意义,教育的出路,学生的前途命运的意义。这与以前在我思想中的“备好课,教学好” 的思想大相径庭,使我的教学思想得到了进步,使我更加明确高中素质教育的深层意义。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习,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只有不断吸取“营养”,才能使自己壮大。这次培训学习,自己不仅学到新课程的新观点、本学科的新知识、教学的新方法,通过学员之间的交流更使我思想上得到质的发展与飞越。我因此受益无穷。
2.在教学有了新的方向。在教学上,通过与全省本学科老师的交流、探讨,使我教学方向更加明确。在教好学的基础上,明确了素质教育的正确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一位老师最大的责任。只有实施素质,教师和学生才能在这种环境下都能得到发展。特别是学生,在素质教育的东风之下,将会有更大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做为教师,要正确引导,思想上决不能放松,真正将每个学生的未来系于自身,真正承担起这种责任,这样,将素质教育才能在齐鲁大地上蓬勃发展,生生不息。
3.在专业水平上得到提高。在这次学习,有幸与全国、省内等有关专家共聚一堂,深刻探讨有关素质教育、学科热点等问题,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使自己学习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在专业方面,通过与我们地区的指导老师赵丽萍、李萌老师交流,在思想、学术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这种平台,使我们学员与指导老师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看到他们在学员的文章中做得点评,句句含情,字字有义,更折身了一种专业高度,不得不承认,通过这次培训,在我的专业方面我有了更大提高。也真诚的感谢他们的认真、付出、一丝不苟等敬业精神。这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位,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次培训,收获还有很多很多,最后,我只想用九个字来总结一下这次培训,即“培训着,快乐着,收获着”。相信,这也是更多学员的心声。
【第5篇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总结
暑期中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为期十五天的“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在此期间通过计算机视频系统,认真收看了曾琦教授的《学生学习》、刘良华教授的《教师成长》、余文森教授的《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的讲座。虽然培训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五天,但收获是巨大的,也是自走出大学校门以来,在教师如何成长、工作、学习方面最深刻、最全面的学习。
在收看曾琦教授的《学生学习》讲座后我认识到了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必须是有趣、有效和有用的,是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过程。它们共同构成了有意义的学习的稳定结构。教学中要注意到低年级的学生更易被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所吸引;初中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不断发展,开始注重方法,追求学习的成效;高年级学生由于理性思维与批判思维的快速发展,开始喜欢向内求索,关注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以意义指导学习行为。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将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力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不同特点分别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出正确的归因,使他们在学习上也能体验自豪与满意、对后续学习的期望是“下次我努力学习一定还会取得成功”。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不能抱有幻想,以为:掌握了学习方法后,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学好。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再好的学习方法都不可能取代学习中的“努力”,学习方法可以使我们付出的努力更有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世上绝没有一种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不付出任何努力就无中生有地产生成效。在教学中从自己教学方法、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两方面正确认识学生学习上的错误,让“错误”转化为学生成长的锲机。
听完刘良华教授的《教师成长》讲座却总感觉意犹未尽。耳畔还回响着刘老师哪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声音。五天里刘老师给我们讲了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的管理智慧、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五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师的课程智慧学习中我进一步认识到“吃透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超越教材,只有超越了教材,教师师才能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在教师的“教学智慧”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感觉自己受到的震动最大,“当了教师,不必因为那些有一官半职的人在你面前颐指气使而生气,进而也想方设法谋个小官做做。据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但是想做官的教师肯定不是好教师,业务上肯定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人只有大彻大悟才能获得大的成功,取得非凡的成就。我是一名平凡的老师还没有大彻大悟,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向专家们学习,为了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而努力。在教师的“管理智慧”学习中,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直感汗颜,感觉自己的工作和案例中的老师差的真是太远了,笨鸟先飞,我将时刻不停的挥动我的翅膀朝着专家们、明师们指引的方向飞翔。在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学习中,我重新审视了过去的行为,自己失败的地方太多了,只能用“人无完人”这句话了做慰济。在失败中成长讲鼓励我、提醒我做一名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在“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学习中感觉自己的思想斗争是最激烈的,有研究表明当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之间时社会矛盾是最突出的,是社会的转型期,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最多的。既然这样就用“宽容”或“赏识”来面对这些问题,以教授、专家们为榜样致力于新课程教育改革。
余文森教授的《课堂教学》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用新课程理念教学,要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学生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牢记“再也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要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经验的回归,十分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角色与新课改以前彻底的改变了。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通过这次培训本人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在今后教学中将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在课堂教学目标上要改变过去重知识轻技能的特点,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充分认识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使两者不在课堂上的产生冲突现象,为此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以克服无效和低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6篇 2023年教师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新课程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新的数学课程把我们领进了一片广阔天地,如何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崭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下面具体谈谈我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的困惑。
一、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抓好集体备课,在组内,我一是做到课前与王老师讨论交流我们的授课进度,交流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交流我们应该值的注意的问题,交流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共性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王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二是做到课后交流反思小结。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我和王老师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会向王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和王老师在工作时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或者月考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上网查询资料、画图、打印互相帮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师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师就互相研究问题、探求对策。
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但仍有很多学生的厌学,而且由于他们在初一初二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差,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以前知识掌握不好,现在的知识点他们就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学生广泛应用题的文字内容和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第7篇 教师新课程教学的工作总结
有关教师新课程教学的工作总结范文
新课程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新的数学课程把我们领进了一片广阔天地,如何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崭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下面具体谈谈我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的困惑。
一、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抓好集体备课,在组内,我一是做到课前与王老师讨论交流我们的授课进度,交流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交流我们应该值的注意的问题,交流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共性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王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二是做到课后交流反思小结。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我和王老师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会向王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和王老师在工作时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或者月考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上网查询资料、画图、打印互相帮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师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师就互相研究问题、探求对策。
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但仍有很多学生的`厌学,而且由于他们在初一初二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差,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以前知识掌握不好,现在的知识点他们就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学生广泛应用题的文字内容和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第8篇 教师新课程教学的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一、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抓好集体备课,在组内,我一是做到课前与王老师讨论交流我们的授课进度,交流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交流我们应该值的注意的问题,交流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共性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王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二是做到课后交流反思小结。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我和王老师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会向王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和王老师在工作时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或者月考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上网查询资料、画图、打印互相帮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师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师就互相研究问题、探求对策。
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但仍有很多学生的厌学,而且由于他们在初一初二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差,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以前知识掌握不好,现在的知识点他们就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学生广泛应用题的文字内容和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第9篇 2009年教师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新课程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新的数学课程把我们领进了一片广阔天地,如何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崭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下面具体谈谈我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的困惑。
一、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抓好集体备课,在组内,我一是做到课前与王老师讨论交流我们的授课进度,交流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交流我们应该值的注意的问题,交流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共性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王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二是做到课后交流反思小结。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我和王老师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会向王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和王老师在工作时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或者月考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上网查询资料、画图、打印互相帮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师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师就互相研究问题、探求对策。
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但仍有很多学生的厌学,而且由于他们在初一初二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差,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以前知识掌握不好,现在的知识点他们就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学生广泛应用题的文字内容和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