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2023年寒假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第2篇2023暑期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第3篇暑期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第4篇报社实习总结报告范文参考 第5篇7月最新报社实习报告总结 第6篇寒假在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第7篇报社实习报告总结 第8篇2023年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报告 第9篇精选报社实习报告总结 第10篇大学生暑期实践报告:报社实习总结 第11篇2023年最新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第12篇报社实习总结报告:2023报社实习总结 第13篇报社实习报告总结:优秀报社实习总结 第14篇物流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第15篇大学生暑期报社实习报告范文总结 第16篇2023报社实习报告总结
【第1篇 2023年寒假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已经念“大二”了,这以前看着班上的同学们一个个似有所获地实习归来,我终于也下定决心去报社实习。在喻老师辛苦的奔波下,我很幸运地得到了一个实习的机会。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便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江南都市报》实习,理论知识固然都明白,但真枪实弹的参与新闻活动,对于从来没什么经验的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出乎我意料的是,在进报社的第一天,带我的报社记者邱老师便安排我独自出去采访,本以为老师会带我一段时间再让我自己实践,不想刚来她便安排我上手。没有任何经验的我茫然的冲到新闻线人提供的地点进行采访,拿着一个小本子,一个照相机,开始了我新闻实习的第一次采访。比较幸运的是,采访的对象十分的友善与合作,大大缓解了我的紧张和不安。回来编写完稿子给老师之后,发现自己的稿件被改得面目全非,有点受打击的感觉。
在实习生活当中,常做的事情除了采访写稿看报纸,还有很重要的一件工作就是接听群众的热线电话。每天都有很多是市民拨打报社的热线,有的是买卖纠纷的,有的是关于城市环境的,还有的是商业投诉,我感觉在我接过的电话中,关于拖欠民工工资的热线是最多的。从这些热线中,我看到群众越来越重视媒体了,媒体已经成为了他们维护自身权利的一个有力武器。而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在除了能为群众传达所发生的事实之外,还能利用媒体的公信力维护群众的权益,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出一分力,这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的喜爱又多了几分。然而,也有很多的热线线索老师都只是让我记下,并没有按照承诺答应得去为群众反映,她告诉我,这些线索的价值都不怎么大,所以不必太在意,开始我都不知道如果拨打热线的群众来问,我该怎么答复他们,慢慢的,最终也学会了敷衍推托,原来记者也不是万能的。
通过这次实习,给我感触很深的是,作为一个报刊记者,工作并不如我之前所想的那么有趣轻松。在我实习期间,刚好江西省两会召开,带我的老师负责跑两会,那段时间经常看她晚上两三点睡,早上六七点起床,她告诉我,她早上吃早餐的时候都会睡着了。以前听说过记者是个很辛苦的职业,通过这次实习,我很真实的看到了作为一个记者的辛苦。而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是看到报社的记者老师们匆忙的出去采访,不论刮风和下雨,在我实习的那段时间,南部地区遭遇了罕见的雪灾,南昌的天气十分的恶劣,报社里的记者老师们依然不断的外出,甚至因为出现罕见的恶劣天气而更频繁辛苦的奔波于冰雪中。
因为天气的关系,原本一个月的实习时间缩短了很多,年前的26号就回家了。虽然这次实习的时间不长,见识的只是作为一个记者的情况的冰山一角,但我认为,这次实习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离开报社的时候,邱老师很抱歉的跟我说因为这段时间她负责两会的原因,没时间教我更多的东西,希望我明年还能来。经过这次实习之后,我明白了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大学生中,我希望还能到不同的新闻单位中去历练学习,努力获取更多的实践知识。
【第2篇 2023暑期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我相信我的实习是别有风味的,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让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改变了我的很多认识。
2023年7月7日,我来到了鲁中晨报传媒大厦,见到了预约好了的老师。正当我以为事情会按照我的预料发展——也就是自己会被安排到报纸的新闻部或者热线部开始无休止的忙碌的时候,一点点外改变了我这次小实习的常规路线。由于老师已经不在记者部工作而是主管一本叫做《迷你周末》的杂志时,我也就被理所当然的在这本小杂志中度过了一个复杂的30天。
起初我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因为我是在想不出这本校杂志能够给我带来多少专业方面的锻炼,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也渐渐的改变了这种想法,而渐渐的意识到无论什么对我这个一穷二白的菜鸟来讲都是一种收获。
我可以毫不隐晦的说我的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离看书,看杂志。一开始我也是不是十分理解我费事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观察上面。后来也慢慢的也意识到看书是完成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从办报纸到做杂志的观念的转变,也就是对语感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出自己的认识,做报纸做得就是一种下里巴人的通俗的新闻形式,它不要求有多高的文学造诣,但求易解;但做杂志起码已经是完全脱离了新闻领域,尽管他还能够对当今的热点问题形成自己的评述,但是新闻的时效性已经对其失去了作用。从语言方面来讲报纸力求简明,而杂志有着很明确的受众群体,所以语言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或是唯美,或是纪实但是绝对不想报纸那样干瘪,除了事物本身之外杂志的编者往往还透漏着自己的一点个人偏好
每一本杂志都有着自己的,由于在办公室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研究杂志也成了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个任务,在这期间我曾经认真的翻阅了《名牌》《城事》《青年记者》基本杂志,也颇有一份心得,《名牌》杂志由于其大众化的特曾难道这前卫的潮流,凸显这80后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由于其在内容方面大胆的追求而取得成功,《城事》由于是在淄博地区创办的一本刚有雏形的杂志极具本地的气息,整本杂志是按照一定比例来报答淄博的过去和现在的,朴实自然尤其是图片的选用是其制胜点之一,而《青年记者》与其说是一本书,更不如说是一本教材,一个学术交流阵地,上面个各流派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实际结束后我也意识到从报纸道杂志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升华。因为以前我根本没有接触过报纸,所以一接管杂志在所难免有偏见,这好比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上过基层就去了当小组长,现在也明白这是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我总觉得有点遗憾的是没有好基本功。说来也有意思,等啥时候习惯了办杂志的心理,习惯了这样的小资情调等到再有机会去报社实习的时候就得咱转换思维了。
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是老师的建议,也是我在实习期间努力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在实习过了一半之后,也慢慢的感觉到在学校里面所收到的教育过于传统,缺乏灵活。学会变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讲,新闻是一种极具“灵性”的东西,好多有用的都是从业人员的灵光一闪啊,而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尽管有勤能补拙这一说,但我仍然坚信有些天分东西是勤奋不回来的,是注定的。就拿鲁中晨报奥运小组发回来的稿子和图片,有的记者的东西就是那么普通,但是总是有那么几个记者拍回来的照片总能让人感到灵光一闪。当然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否适合干这一行。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采写老师老程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说我们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将来能够从事新闻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当时我还是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现在看来,这个数字明显太乐观了。话再说回来,尽管传统的教学带给我得,动手机会少之又少,但是就实践得情况来看我还是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机会,心中也是有点遗憾,这样也好,最起码在最后来的道路的把握上有所侧重,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能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工作本身其实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下面还是回到正题,简简单单得对小实习中基本功的锻炼做一下总结,采访(主要是杂志方面)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其实什么样的采访都有,关键是你在采访开始之前的准备有多少,创造了一个怎样的采访氛围。在谈话得同时不要被自己的采访对象牵着走,(这是我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时刻记着自己的采访目的。写稿方面,第一次写稿时满腔热情,然后3000字就被枪毙掉了,稿子没写好我听取了以下得两个方面的建议,意识采访工作没有做充分,另一是很有很好的嵌入杂志的风格。
之所以认为我的小实习有和别人的于众不同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实习期间我们曾经为杂志社跑过广告业务,尽管是专业以外的东西,但我看来对我人际交流方面还是有一定培养的。广告和采访虽然都是和人交流,但是侧重点不同。说服客户在自己的杂志上做广告需要一个人如实得而又扬长避短得把自己的杂志推销出去,期间很重要的就好似要有自信,说话要有层次感。一开始我连自己在讲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效果了,后来就好多了。无论结果如何我是终究觉得这是我小实习中一次难得的收获,在将来前途未卜得情境下谁又能保证这种收获没有用呢?
每次聆听老师谈起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新闻得将来发展情景,都颇有一份感触。他说,尽管整个社会层面都在强调就业形势得严峻性,其实还是没有那么严重的,就目前的形式来说,本科生毕业绝对能够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只是具有本科的文凭却没有本科所代表得知识层面应有的东西还是吧!而就新闻专业得前景来讲,在这个社会新闻泛滥的年代,更加缺乏的是高层次得专业记者,市场就职位的调节也是带有相当的盲目性的。往往是未饱和的职位造成大家的趋之若鹜,然后饱和之后形成新的失业类群。关于媒体自身的建设,每个报社都应该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就拿我们实习的单位来讲几年之前报社对财经新闻得报道还是缺乏力度得,后来随着人们对经济现象的关注越来越多,报社才开始发展。尽管如此,在对财经方面得报道还是失去了先机,当然这直接影响到了报纸的销售量和效益。
小实习虽然很短,仅仅是我的求学生涯里面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是随着小实习的结束我却改变了自己审视专业的态度,也改变了一些比较传统的认识。
我承认迄今为止无论是从学术方面还是从实践意义上我都无法完全的读懂新闻。
__年开学之初我带着高中得稚嫩来到了新闻系,可以这么说迷迷糊糊就上了贼船。但是事到如今谁还会在意以前是半斤还是八两。既然上了贼船,就要做个好贼,就不要再有从良的愿望。这仅仅是个比喻,也许这样的其实更能激发内在的潜力吧。
到了今天,我对新闻的困惑已经不再是那种小愤青愤青对新闻伦理得把握,而是在寻找自己与专业的一个切合点,说实话我自己不知道两年以来学了些什么东西,仿佛一切的课程都在打水漂,都是为了考试。过了就忘,也无言去面对当初风萧萧兮易水寒得誓言。话又说回来,有失便有得如果说我有所得到,那百年史在思维上得转变。我坚信这是我学习的核心价值所在。,今天随着大三生活迈出得第一步,有一种责任感在脑海里若即若离,这是我想要的一种东西。大三意味着什么?我无从考证,但我坚信每个男人都应该有着自己的精彩,话说在今天我相信自己不是在打着诳语,选择适合自己得一条路子是最重要得,我常常想起华哥说的话,每次人们发现自己应该去办一件事时往往容易晚了,所以什么事都要趁早。
洋洋洒洒,仅是为了纪念过去的一个月吧!
【第3篇 暑期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暑期报社实习总结报告范文
我相信我的实习是别有风味的,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让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改变了我的很多认识。
2012年7月7日,我来到了鲁中晨报传媒大厦,见到了预约好了的老师。正当我以为事情会按照我的预料发展——也就是自己会被安排到报纸的新闻部或者热线部开始无休止的忙碌的时候,一点点外改变了我这次小实习的常规路线。由于老师已经不在记者部工作而是主管一本叫做《迷你周末》的杂志时,我也就被理所当然的在这本小杂志中度过了一个复杂的30天。
起初我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因为我是在想不出这本校杂志能够给我带来多少专业方面的锻炼,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也渐渐的改变了这种想法,而渐渐的意识到无论什么对我这个一穷二白的菜鸟来讲都是一种收获。
我可以毫不隐晦的说我的实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离看书,看杂志。一开始我也是不是十分理解我费事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观察上面。后来也慢慢的也意识到看书是完成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从办报纸到做杂志的观念的转变,也就是对语感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出自己的认识,做报纸做得就是一种下里巴人的通俗的新闻形式,它不要求有多高的文学造诣,但求易解;但做杂志起码已经是完全脱离了新闻领域,尽管他还能够对当今的热点问题形成自己的评述,但是新闻的时效性已经对其失去了作用。从语言方面来讲报纸力求简明,而杂志有着很明确的受众群体,所以语言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或是唯美,或是纪实但是绝对不想报纸那样干瘪,除了事物本身之外杂志的编者往往还透漏着自己的一点个人偏好
每一本杂志都有着自己的,由于在办公室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研究杂志也成了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个任务,在这期间我曾经认真的翻阅了《名牌》《城事》《青年记者》基本杂志,也颇有一份心得,《名牌》杂志由于其大众化的特曾难道这前卫的潮流,凸显这80后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由于其在内容方面大胆的追求而取得成功,《城事》由于是在淄博地区创办的一本刚有雏形的杂志极具本地的气息,整本杂志是按照一定比例来报答淄博的过去和现在的,朴实自然尤其是图片的选用是其制胜点之一,而《青年记者》与其说是一本书,更不如说是一本教材,一个学术交流阵地,上面个各流派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实际结束后我也意识到从报纸道杂志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升华。因为以前我根本没有接触过报纸,所以一接管杂志在所难免有偏见,这好比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上过基层就去了当小组长,现在也明白这是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我总觉得有点遗憾的是没有好基本功。说来也有意思,等啥时候习惯了办杂志的心理,习惯了这样的小资情调等到再有机会去报社实习的时候就得咱转换思维了。
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是老师的建议,也是我在实习期间努力的一个方向。尤其是在实习过了一半之后,也慢慢的感觉到在学校里面所收到的教育过于传统,缺乏灵活。学会变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讲,新闻是一种极具“灵性”的东西,好多有用的都是从业人员的灵光一闪啊,而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尽管有勤能补拙这一说,但我仍然坚信有些天分东西是勤奋不回来的,是注定的。就拿鲁中晨报奥运小组发回来的稿子和图片,有的记者的东西就是那么普通,但是总是有那么几个记者拍回来的照片总能让人感到灵光一闪。当然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否适合干这一行。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采写老师老程第一次给我们上课说我们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将来能够从事新闻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当时我还是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现在看来,这个数字明显太乐观了。话再说回来,尽管传统的教学带给我得,动手机会少之又少,但是就实践得情况来看我还是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机会,心中也是有点遗憾,这样也好,最起码在最后来的道路的把握上有所侧重,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能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工作本身其实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下面还是回到正题,简简单单得对小实习中基本功的锻炼做一下总结,采访(主要是杂志方面)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其实什么样的采访都有,关键是你在采访开始之前的准备有多少,创造了一个怎样的采访氛围。在谈话得同时不要被自己的采访对象牵着走,(这是我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时刻记着自己的采访目的。写稿方面,第一次写稿时满腔热情,然后3000字就被枪毙掉了,稿子没写好我听取了以下得两个方面的建议,意识采访工作没有做充分,另一是很有很好的嵌入杂志的风格。
之所以认为我的小实习有和别人的于众不同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实习期间我们曾经为杂志社跑过广告业务,尽管是专业以外的东西,但我看来对我人际交流方面还是有一定培养的。广告和采访虽然都是和人交流,但是侧重点不同。说服客户在自己的杂志上做广告需要一个人如实得而又扬长避短得把自己的杂志推销出去,期间很重要的就好似要有自信,说话要有层次感。一开始我连自己在讲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效果了,后来就好多了。无论结果如何我是终究觉得这是我小实习中一次难得的收获,在将来前途未卜得情境下谁又能保证这种收获没有用呢?
每次聆听老师谈起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新闻得将来发展情景,都颇有一份感触。他说,尽管整个社会层面都在强调就业形势得严峻性,其实还是没有那么严重的,就目前的形式来说,本科生毕业绝对能够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只是具有本科的文凭却没有本科所代表得知识层面应有的东西还是吧!而就新闻专业得前景来讲,在这个社会新闻泛滥的年代,更加缺乏的是高层次得专业记者,市场就职位的调节也是带有相当的盲目性的。往往是未饱和的职位造成大家的趋之若鹜,然后饱和之后形成新的失业类群。关于媒体自身的建设,每个报社都应该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就拿我们实习的单位来讲几年之前报社对财经新闻得报道还是缺乏力度得,后来随着人们对经济现象的关注越来越多,报社才开始发展。尽管如此,在对财经方面得报道还是失去了先机,当然这直接影响到了报纸的销售量和效益。
小实习虽然很短,仅仅是我的求学生涯里面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是随着小实习的结束我却改变了自己审视专业的态度,也改变了一些比较传统的认识。
我承认迄今为止无论是从学术方面还是从实践意义上我都无法完全的读懂新闻。
__年开学之初我带着高中得稚嫩来到了新闻系,可以这么说迷迷糊糊就上了贼船。但是事到如今谁还会在意以前是半斤还是八两。既然上了贼船,就要做个好贼,就不要再有从良的愿望。这仅仅是个比喻,也许这样的其实更能激发内在的潜力吧。
到了今天,我对新闻的困惑已经不再是那种小愤青愤青对新闻伦理得把握,而是在寻找自己与专业的一个切合点,说实话我自己不知道两年以来学了些什么东西,仿佛一切的课程都在打水漂,都是为了考试。过了就忘,也无言去面对当初风萧萧兮易水寒得誓言。话又说回来,有失便有得如果说我有所得到,那百年史在思维上得转变。我坚信这是我学习的核心价值所在。,今天随着大三生活迈出得第一步,有一种责任感在脑海里若即若离,这是我想要的一种东西。大三意味着什么?我无从考证,但我坚信每个男人都应该有着自己的精彩,话说在今天我相信自己不是在打着诳语,选择适合自己得一条路子是最重要得,我常常想起华哥说的话,每次人们发现自己应该去办一件事时往往容易晚了,所以什么事都要趁早。
洋洋洒洒,仅是为了纪念过去的一个月吧!
【第4篇 报社实习总结报告范文参考
实习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解放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聊天后我才知道原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对后世的预测和操作建议。老师也是一次比一次满意。
这次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新闻写作上的经验,还有如何与人沟通的能力上,而且还收获了几个很好的老师能为我以后的新闻写作提出建议。这个暑假的实习真的过的很有意义。
【第5篇 7月最新报社实习报告总结
导语、新闻事件串词的问题。
我认为在实习时还是多比较自己写稿和老师的差距、注意看一些新闻观念比较新颖的报道(新京报、楚天都市报、中青报冰点周刊等)、见识记者真正的生活状态等是很重要的。我现在离毕业还有2年时间,在这两年里我认为只要找到自己和一个合格的记者的差距而努力,等我以后走上记者这个岗位会能更快的进入状态。
刚来,报社企划部的夏老师接待了我们,后来经过较慢长的等待(部门之间协调加上记者也比较忙)我们几个人被分到了新闻采访部。我是跟着经济新闻部的施彩英老师跑新闻,施老师因为培训加上也没有她那条线上的新闻,所以我就在报社看看报纸、打扫卫生、上网看看新闻和评论等。我现在为止发的稿子是马纪朝老师让我写的关于用手机给小灵通发短信有望不加106的新闻,我写好后马老师加了一些内容也修改了一些说法,到发表时弄得像可以的新闻了。
没有来实习之前就听说实习的时候可以学到好多东西,现在实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自己还是感觉自己学到了一些东西或者说注意到了一些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细节。自己以前在学校的《学生工作》编辑部做过学生记者,平时对新闻还算比较关注,但都是一般性的关注新闻事件。现在自己也算一个将要入行的准记者了,
只关注关注新闻事件是不够的。我注意到马老师每天来了之后就是在网上找新闻线索,我写的那篇就是他发现的觉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之后让我写的。
来报社后自己看新闻也比以前有心了,会想一些和新闻背后记者的工作情况,从发现新闻线索到采访、新闻见报之间的一些细节问题。
我觉得现在作为都市类报纸就是给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服务读者。像商报这样只在省会郑州发行的报纸就应该抓住服务读者的功能。就像我写得那篇稿子,那是国家信-息-产-业-部7月10日发的一个公告,一般的市民可能不会看到,而且公告写得比较专业,不容易理解。经过我们记者对河南本地的情况(这是市民最关心的)核实与了解,把具体的情况告知给读者,就是为读者服务。热线部记者的工作就不用说了,报纸为读者着想了,才会让读者感到温暖,这样报纸读者的忠实度才会提高,报社有发展。
做新闻要真实
做新闻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真实,这一周我遇到了好几件新闻不真实的事件。
周三马纪朝记者让我去听一个因为大河报女记者写的买钢琴的黑幕引起商家不满、对内容真实性怀疑举行的一个媒体与商家的座谈会。记者可能是因为对钢琴行业没有深入了解弄出一些错误,给商家带来了一些麻烦。有些记者会为了写稿制造一些虚无的新闻要素,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新闻要素自己没有采写到就不能想当然的。
采访要抓足新闻要素
去现场采访时记者应该有足够的新闻敏感性,要是记者本身没有足够的经验,在现场就要尽力采访相关人员,记录现场的新闻事件、人物等,以备后期新闻写作时查用。而且有详细的现场记录还可以防止出现新闻细节的虚假。
现场采访结束之后,针对不清楚的问题还可以打电话咨询专业人士、新闻事件的负责人,把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告诉他们,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在新闻现场找不到的东西,如领导讲话、背景资料、相关部门反映等。记者应该为自己写的新闻负责,因为失实新闻对当事人的影响是不能预见的。
记者的生活是很累的,可是新闻媒体发出的声音必须保证采写是真实的,万一失实要保证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这一个环节上。
这次实习结束了,不过我对这次实习的思考还没有结束,我感觉实习真的是需要很多的素材的,写文章也不是那样的简单的,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还要学会怎么去写才能让大家接受,这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通过不断地锻炼,我的写作能力还是会得到巨大的进步的,这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第6篇 寒假在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已经念“大二”了,这以前看着班上的同学们一个个似有所获地实习归来,我终于也下定决心去报社实习。在喻老师辛苦的奔波下,我很幸运地得到了一个实习的机会。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便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江南都市报》实习,理论知识固然都明白,但真枪实弹的参与新闻活动,对于从来没什么经验的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出乎我意料的是,在进报社的第一天,带我的报社记者邱老师便安排我独自出去采访,本以为老师会带我一段时间再让我自己实践,不想刚来她便安排我上手。没有任何经验的我茫然的冲到新闻线人提供的地点进行采访,拿着一个小本子,一个照相机,开始了我新闻实习的第一次采访。比较幸运的是,采访的对象十分的友善与合作,大大缓解了我的紧张和不安。回来编写完稿子给老师之后,发现自己的稿件被改得面目全非,有点受打击的感觉。
在实习生活当中,常做的事情除了采访写稿看报纸,还有很重要的一件工作就是接听群众的热线电话。每天都有很多是市民拨打报社的热线,有的是买卖纠纷的,有的是关于城市环境的,还有的是商业投诉,我感觉在我接过的电话中,关于拖欠民工工资的热线是最多的。从这些热线中,我看到群众越来越重视媒体了,媒体已经成为了他们维护自身权利的一个有力武器。而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在除了能为群众传达所发生的事实之外,还能利用媒体的公信力维护群众的权益,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出一分力,这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的喜爱又多了几分。然而也有很多的热线线索老师都只是让我记下,并没有按照承诺答应得去为群众反映,她告诉我,这些线索的价值都不怎么大,所以不必太在意,开始我都不知道如果拨打热线的群众来问,我该怎么答复他们,慢慢的,最终也学会了敷衍推托,原来记者也不是万能的。
通过这次实习,给我感触很深的是,作为一个报刊记者,工作并不如我之前所想的那么有趣轻松。在我实习期间,刚好江西省两会召开,带我的老师负责跑两会,那段时间经常看她晚上两三点睡,早上六七点起床,她告诉我,她早上吃早餐的时候都会睡着了。以前听说过记者是个很辛苦的职业,通过这次实习,我很真实的看到了作为一个记者的辛苦。而每天大部分的时间是看到报社的记者老师们匆忙的出去采访,不论刮风和下雨,在我实习的那段时间,南部地区遭遇了罕见的雪灾,南昌的天气十分的恶劣,报社里的记者老师们依然不断的外出,甚至因为出现罕见的恶劣天气而更频繁辛苦的奔波于冰雪中。
因为天气的关系,原本一个月的实习时间缩短了很多,年前的26号就回家了。虽然这次实习的时间不长,见识的只是作为一个记者的情况的冰山一角,但我认为,这次实习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离开报社的时候,邱老师很抱歉的跟我说因为这段时间她负责两会的原因,没时间教我更多的东西,希望我明年还能来。经过这次实习之后,我明白了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大学生中,我希望还能到不同的新闻单位中去历练学习,努力获取更多的实践知识。
【第7篇 报社实习报告总结
在今年的毕业实习中,我经人介绍,来到__报实习,为了能让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先后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在业务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把实习的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一、在政治思想上的提高。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等问题,之后还要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所以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是绝对不行的。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名编辑记者在紧张的采编工作之余,都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也正是这样,这张报纸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从未发生过政治问题。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在这一段时间里,也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由于我基础较薄弱,所以就重温了上学时学的课程,同时,再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对于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对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我认识到,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越是形势好,越是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越要坚持求真务实,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全党同志都必须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极端重要性,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二、在工作能力上的提高。通过实习,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在做记者时,我深入到政法工作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在采访回来后,为了赶新闻,经常要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在做实习编辑时,我学会了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取标题,知道了怎样修改稿件才能适合新闻报道的需要,很大的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通过在其它岗位的锻炼,我不仅熟悉了新闻出版工作的业务,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做工作首先要保证完成任务,同时还要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在工作中,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不同的工作内容,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三、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这对我改正在过去学生阶段养成的一些坏习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时候,为了赶一个新闻或者特大事件的报道,编辑记者们常常要加班加点甚至通宵工作,废寝忘食,顾不上休息,而且工作起来态度非常认真,这让我非常感动,也使我很受教育。他们加班加点并没有加班费,但他们却从来不计较,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新闻工作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要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就应该有这样一种精神,也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完成。对于我们每一个来说,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以国家以党的事业为重,在工作中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一心扑在工作上,不计较个人得失,那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在深入一线采访中,我接触到很多先进集体和人物典型,他们有的是不畏艰险,与腐败分子做坚决的斗争;有的是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与犯罪分子做殊死搏斗;有的是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先进集体里,很多同志都是以集体荣誉为重,团结协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所有这些先进人物和集体,对我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我认识到,一个人的平凡是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是对社会对国家没有贡献,而这些先进人物的闪光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四、在法律意识上的提高。因为是在__报实习,接触法律的东西比较多,对我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在过去认为没什么的事,经过学习才知道,都是跟法律密切相关的。我也因此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通过对一些案例的采访,我发现很多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造成的。由此我深刻认识到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加强法律宣传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犯罪,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且也毁了自己的前途,对于家庭来说更是极大的痛苦,而究其根本,就是没有做好法制教育,使他们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才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所以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加强法制教育对于社会来说是多么重要。
在报纸上还有法律服务栏目,主要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知识问答和法律帮助,通过对一些个案的分析和了解,我发现很多于情于理好象很自然的事,其实都是与法律相悖的,这就说明一方面是我国的法律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说明群众的法律意识也是很淡漠的,遇到事情不是按法律去做,而是自以为是地按照所谓情理去做,结果常常出现违法现象,给自己的他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一旦诉之法律,则往往不能够胜诉。所以说,我们普法的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掌握法律知识,培养自觉的法律意识,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稳定,社会主义建设才一定能成功。
四、在适应社会能力上的提高。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来说,参加社会实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首先改正的是过去不愿与人接触的毛病。过去在学校,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关系比较单纯,交往起来也很简单。对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我都是避免接触的,在实习中就不一样了,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除了同事之外,在采访中不仅要接触正面的人物,还要接触那些犯罪分子,以前一提起犯罪分子都是很害怕的,一想到要面对面地交谈,心里真的很犯憷。但经过几次就好了,因为我发现那些犯罪分子在一般人眼里很凶恶,实际上他们内心都是很虚的,特别是当他们受到法律制裁后,更是没有什么凶恶的了,很配合我的采访。而在接触一些其它社会各界人士的时候,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性格,使我在与他们交往时得到了锻炼。
能够在__报社实习,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在业务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在思想认识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上有了增强,在认识社会,感知社会,体验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够真正运用在工作中,使我感到学习知识的成就感。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所在,看到了各个岗位上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们正在努力拼搏,无私奉献,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楷模,为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8篇 2023年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报告
情况
一.实习动机:由于对新闻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三. 实习任务:学习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下各专业厂进行现场采访。
四. 报社概况
1. 基本情况:位于广西贺州市地委政府大楼对面
2. 报社简介: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报纸作为一种媒介载体和一种舆论工具所固有的属性,以及发展中无论用何种方式都不可逾越的固有规律。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
实习状况
从7月12日到8月23日日我在《桂东电视报报》《桂东生活周刊》报社进行了五个周的实习
第一天到日报社会新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慈祥热情,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很快消除紧张,融入工作状态。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拿起笔簌簌写了起来。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经确认证实后,一想到自己肩负的采访任务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
四处“转战”,有时也跟着记者出去采访。
讲述了新闻部需要注意我们先从学习报纸作品开始,
对于主任给我们安排的新闻采访任务,我们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
在办公室接听读者的来电,在电话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记者老师一起前去采写。
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的文化氛围,
到不同的地方,看种不同的人,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大体了解办报理念和流程,以及作为报纸出版的载体——报社的运行情况和规律,也有了些个人的感悟和想法,
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
实习工作
从自身:
1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
2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在做新闻采访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3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
4工作认真扎实,做就要做到最好。让观众更快更易得到最新消息。
从单位:
单位都希望有新人才的加入。实习生刚走出大学,所欠缺的,是社会经验、职业素养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所以实习生必然会从接电话、发传真这种基本的工作做起。要真正要学到东西,不仅要从点滴开始累积,更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多观察、体会实习单位的工作习惯与文化氛围,不断地发现、发掘自己能做的工作,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体系。最大的实习心得,就是要利用实习的机会,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趁着实习多听多看多认识人,提高求职的综合素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学习也是头等大事,和读书相比,实习常常能得到一些宝贵的人脉资源,这些都要好好把握,以后都可能有助于求职。
感触
记者生活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对于记者的职业有过很多幻想。
有幸于__年年暑假在《桂东生活周刊》《桂东电视报》报社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学习实践,并有机会初步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新闻实践联系结合起来,这对我来说很有价值和意义。?
认识
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在业务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把实习的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政治思想上的提高。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等问题,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所以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名编辑记者在紧张的采编工作之余,都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样这张报纸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这一段时间里,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由于我基础较薄弱,就重温了上学时学的课程,同时,再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对于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二、工作能力上的提高。通过实习,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做记者,深入到政法工作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 学习借鉴他人、分析内外因素、克服内外矛盾. ?学习和借鉴更加必不可少,而且也更有空间。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报社社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员、广告员,形形色色,各具特点,同时也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3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做实习编辑,学会了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取标题,知道了怎样修改稿件才能适合新闻报道的需要,很大的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通过在其它岗位的锻炼,我不仅熟悉了新闻出版工作的业务,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 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
三、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四、在法律意识上的提高。接触法律的东西比较多,对我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
五、在适应社会能力上的提高。
1参加社会实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学校,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关系比较单纯,交往起来也很简单。对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我都是避免接触的,在实习中就不一样了,要接触各种各样
2报社里很多人并非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也同样优秀,记者与编辑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等。
六、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能力的提高。在实习以前,由于对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兴趣,我通过课外学习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不专业。如:要注意新闻的负面影响,有些事件如果以新闻的方式发出,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报社或者记者在提出新闻观点时,要尽量保持中立。理论与实践是有代沟的。深深体会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
七、帮助学生修改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实习来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合适的岗位工种,从而制定出更为实际可行的职业规划。利用实习来找工作,是成功率最高的求职方式。作为大学毕业生,“实习最好是用来定方向、定基调、进行职业再规划,学习业务能力,工作以后有的是时间”。
八、学会借鉴他人的优点。
日后做法
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要过硬。
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当我发现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
【第9篇 精选报社实习报告总结
实习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解放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聊天后我才知道原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对后世的预测和操作建议。老师也是一次比一次满意。
这次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新闻写作上的经验,还有如何与人沟通的能力上,而且还收获了几个很好的老师能为我以后的新闻写作提出建议。这个暑假的实习真的过的很有意义。
【第10篇 大学生暑期实践报告:报社实习总结
大学生暑期实践报告:报社实习总结
三峡之行结束后,我在家呆了14天就返回京城。不是做志愿者,而是去中国教育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为此,我错过了8月1日陕西省境内的日全食,西安360一遇的日全食。为此,我也没有能和家人、朋友过多地相聚。
但是因为提早来了三天,我有了两个发表文章的机会。祸福相依,孰能辨之。
历数在教育报实习的一个月,除周末外早上七点半起床,赶九点半到报社,下午四点半之后就可以离开。有两天请假,一周休假,一天采访,算来在报社的日子不过13天而已,真正实习的时间,就是15天。这十五天里,我发表了文章,每都曾四易其稿;排了两个版,有一个版由于粗心数错了行,连累了高老师和排版工周六回报社改版;采访两次,一次在紫竹院公园采访4位北京市民,一次在学校用英语采访一位外国奥运志愿者;撰写一份策划,关于高校学生媒体的情况。目前这篇大稿还在酝酿中。
一个月里,我认识了徐老师、高老师、两位张老师、石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结识了几位实习生,他们现在都是我的朋友。
一个月里,我接触到正规的报社工作,看到了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关于报纸的收获,虽然不多,但也相当受用。
1,定位
教育报的定位是面向全国的教育工,所以内容都是针对知识精英提供他们的所需。如此一来,中国教育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领跑者。专业化,是教育报做强做精的制胜法宝。也许中国教育报的发行量不如大,知名度也没有高,但是它的广告收入和待遇,确是远远好于前者。正是因为定位准,才容易出奇制胜。相反,如果和其他报纸一样都做大综合,竞争太过激烈,想要做到不可替代,实在不那么容易。
横向定位于教育行业,纵向还要定位于主流媒体。既然是主流媒体,那么重大事件、主流声音就绝不能缺少,否则就是将自己边缘化。所以汶川地震、奥运会这些所有媒体都在报道的事件,教育报也出了若干个专版,而且做得很精彩。
经纬坐标精确定位之后,接下来便是细分工作。文化周刊一周四五六日出版,每个版面分别定位为“人文焦点”——关注教育周围时代文化现象,“人文博艺”——培养知美爱美文化情怀;“人文文史”——为教育提供人文常识;“人文笔记”——记录教育时代的心灵和生活。
我第一次对定位和口号的感觉如此清晰。人文焦点记录文化新闻和学术事件,人文博艺是阳春白雪的琴棋书画,人人文史介绍历史故事和文化常识,人文笔记则刊登教师们的感悟和点滴。这些文章的起点都非常高,因为精品的层次都是在大众文化之上的。
2,策划
每一次出报,都涉及到精心策划。这个选题不能陈旧,不能浅显,更不能离群索居。所以我若干次的策划都被否了。有过丰富媒体经验的人,总是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选题的时效性与实施难度。徐老师说,当最难过的坎,也就在与策划选题。因为能做,笔头功夫都一定不成问题,差异就在于能否找到好的选题。我在大也有一年多的选题经验,现在看来还是差几个层次(酷猫写作)。
每一次选题策划好准备实施时,教育报都会做出一个书面策划。即便只是一个版,几篇文章,也会有详细的介绍:都有哪些文章,大概多少字,这些文章和整版主题是什么关系。纵然精短,但也能够帮助所有参与者明晰方向。
3,采访
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新闻,只是有一些在大的实践经验。所以采访,也都是凭着感觉来。以前在青人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都是很简单的确定主题设计采访提纲,然后约学校的老师进行就可以了,甚至下课堵在老师门口随便问两个问题。而在教育报的两次采访,让我深刻明白了什么叫采访。
首先,给你一个选题,告诉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章,给你限定时间和字数,剩下的事情全权交给你。
三千多字的大稿,我和两位实习生讨论,分工,然后各承担一方面的写作。
我需要写的是奥运对北京市民带来的影响。从文明程度、生活习惯以及我所没有想到的方面。我决定采访几位北京市民。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来,去紫竹院公园走访早晨锻炼身体的人。锻炼身体的人很多,我需要寻找看起来不那么忙,比较面善好说话的,并且有一定文化层次能说出个一二三的市民。选定采访目标之后,在距离他们五米时就要开始微笑,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也是拉近距离的一种方式吧。果然她们看见我微笑着走近,也笑笑跟我打招呼。一开始我有点紧张,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说,我是教育报的,现在在做什么文章,想问她们几个问题,还煞有介事地拿出手机录音。结果我采访的第一位大妈一下就紧张了,只是不停的重复北京变得多好多好,心里有多高兴,但是说不出具体的细节。在我的提示下也只是对文明程度进行了评价而不是描述。五分钟,问不出什么东西的我只好无奈地离开。采访第二位市民时我吸取了教训,现在旁边观察了她一会,然后走上去随便聊了两句,再开始进入正题,也没有提录音的事,我们聊了20分钟,说到了很多我没有想到的问题,除了公众的素质,还有政府的作为。第三个人是刘阿姨,这次她在唱京剧,我坐在旁边听了一会,她唱完我立刻鼓掌,虽然基本上听不懂。阿姨挺高兴,我们就坐一块开聊,整整聊了一个小时。我压根没有提我是来干什么的,只是在聊天中不经意地将话题朝这个方向引,结果的得到的信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写新闻稿就是在讲故事,所以细节是最重要的。而采访就是在不断地挖掘细节。
采访外国志愿者就没这么顺利了。一方面我没有充足的准备,因为我对选题的意图没有理解清楚,因而没有设计出有价值的采访提纲。再加上语言的表现实在令人太不满意,很多问题问不出来或者表述不清,而且一些问题他回答了我也没能听懂。而且我在采访上一个致命的弱点是没有追问,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细节的东西就没有拿到太多。这个教训很深刻,我学英语的紧迫感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4,写稿
新闻稿,就是给读者讲故事。所以唯有细节和故事性,才能真正打动读者,让读者在五秒钟之内决定去看这篇文章。我之前写的文章要么是散文,要么是评论、随笔,就是在自说自话,而现在学着描述细节,学着讲故事,学着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而不是堆砌一些自以为深刻的观点或者自以为优美的语言。在报社看了无数报纸和无数投稿,语言再美、观点再深,没有打动人的故事性,我的目光绝不会在其上停留超过五秒钟。那些或许很美的东西我不会去欣赏。转而一想,我写文章时也需要注意这个问题,那就从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开始做起吧。
5,态度
我以为自己对手头的事情非常认真,我以为我会不遗余力地将事情做好。实习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责任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上次自告奋勇去做版,连学带看,总算画好了一个版面,再到处找图片,很是辛苦。结果校版之后我发现,自己校对的版面上,被高老师密密麻麻画了很多圈圈点点,自己真是太不细心了。更离谱的是,自己为校对没有问题,报纸版面排好之后,高老师第二周告诉我:我画的版数错三行,结果周六不得不把排版室的人叫回报社重新排版,总编亲自签字重发。听到这个消息我那个懊恼呀……在教育报版面上有一个错别字就要扣五块钱,而且以两个十五,三个三十这样的方式惩罚。我不知道这次事故有没有给别人带来损失……高老师大概是希望我哪里跌倒哪里再爬起来,第二天又给了一个版让我排。这一次小心翼翼地画版、设计,排版之前就自己把图片找好。这一次没有再出错。我很感激高老师,能给新人犯错和改过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我的态度实在需要加强。任何事情都不是做得差不多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而是要做到极致,做到100%的完美。别人能想到的我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我也要想到。精益求精,我对这个词有了深刻的体会。
当然,还有许多涉及办公室文化的经验我留在心底。社会媒体真的不同于学生组织,专业化的办公和管理让我对效率和管理方式有了初步的概念,并且对这个职业和媒体这个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个中收获,苦乐自知。
这是我的第一份实习,这也意味着一个新起点。还是老周的那句话:趁着年轻,给自己多捞点资本。是的,我不会再因为别人的活色生香而心生落差感,因为我知道,在沉寂中酝酿,才能有惊艳亮相。我在要等待着。
【第11篇 2023年最新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2023年最新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解放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聊天后我才知道原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第12篇 报社实习总结报告:2023报社实习总结
报社实习总结报告:2023报社实习总结
实习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解放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聊天后我才知道原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对后世的预测和操作建议。老师也是一次比一次满意。
这次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新闻写作上的经验,还有如何与人沟通的能力上,而且还收获了几个很好的老师能为我以后的新闻写作提出建议。这个暑假的实习真的过的很有意义。
【第13篇 报社实习报告总结:优秀报社实习总结
报社实习报告总结:优秀报社实习总结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__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习。短短的实习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习的第新闻。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报道说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湛江节能灯的同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主任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主任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主任就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主任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细心一点记录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学问。
急转弯把握时机,改错都可顺带新消息
因为是电话采访的缘故,登出来的新闻人物的一些个人资料与实际有点出入,当事人的父亲打来投诉电话,当时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心里生怕被骂。无奈硬着头皮寻求老记者的帮忙,谁知老记者轻快的说:“没事阿,用不着登什么更正消息,你应该再联系当事人,希望获取新的消息,然后在新的报道里重声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紧张的样子他还补充一句:“不用紧张,错误是有的,有时候可以将错就错,这不又可以有新闻出来了,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去解决错误报道的问题,更加想不到还可以顺带出新闻。发觉解决问题只要用心去想,还是有很多办法的。这是一堂很好的课。在接下来的报道我也几乎是竭尽全力,尽力把这则“意外”的新闻写好。
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于没有做好相关的程序采访没有顺利完成,消息只获得一部分。见我们无精打采的样子陈记者告诉我们,“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的消息,但还是有大部分消息的,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换一个报道形式,比如本来是深度报道的就变成图片新闻。记住,就算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没有任何事可以做到完美,记者采访就肯定会遇上很多的闭门羹,你们要慢慢适应,只要尽力了就好了。”
后来我们回到报社根据所有的材料整理好还是写出了消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响。“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采访写稿子的时候这句话也会用得上。在生活中难免就会有不如意,而在经历风雨之后或者失败后,勇敢的人总是可以站起来的。站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铁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铁倒了可以站起来,可以从失意中意识到什么,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成长成熟,我想这就是那一把沙。
从领导看阶层性,当好记者一项重任务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报社陪同领导慰问军团。第一次如此接近领导,而我深深的感受到形式主义的泛滥。领导们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们记者的到来也不是为写什么稿子,一电台老记者就说这类性会议我们陪同就够了,稿子就写一百来字。后来才发觉自己的作用就是陪领导喝酒,而我们却不得不喝,真的很无奈。然后我们当女记者更加难,因为没有人会护着我们,而往往也是首要对象,那时候真的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社会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都合自己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己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时,自己就要懂得如何迎合这个社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第14篇 物流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物流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工作总结
匆匆来到报社实习差不多一个月了。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写出来。尤其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记载,显得是那么迫切。
前期的懵懂到清晰
5月21号,在慈总介绍下来到了现代物流报社,迈进编辑部的第一感觉始终记忆忧新。从同事(应该说是老师们)的热情、友好到工作环境的清新、和谐,让我由衷的感到温暖,一种毫无束缚、毫无压力的优越感让我喜欢上这里。
在韩主任的带领下,我开始了自己的见习生涯。
首先,深入了解报纸定位很重要。现代物流报(我们主要负责钢铁物流),顾名思义,所谓物流,通俗讲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功能的集合过程,而钢铁物流正是特指钢铁产品的流动过程,我们关注的正是这一流动过程中的最新信息,从生产原料供应到走向市场,从企业举动到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的动态信息。
刚到报社的我,对这个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在韩主任建议下,我几乎费尽一周的'时间大量翻阅近期的报纸,以及我报的数字报,新浪财经频道、中国联合钢铁网。
当然,为了补充专业方面不足,我还阅读了《专业采写报道》、《经济采访》、《现代物流教程》、《宏、微观经济学》课本。
看到大篇幅的钢铁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类新闻,我一下“蒙”了,先前我在《河北青年报》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教育新闻,都是一些比较大众化、通俗类新闻。而我个人认为,摆在我眼前的报纸,很明显是专业性、深度化经济报道。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不得不暗示自己要转变青年报那种采写、报道理念。
我开始了细致的研究。现代物流报(钢铁物流)主要在周二、周四出版。一般情况下,周二,一到三版分别是头版要闻、新闻评论、专题报道。以及后面的论坛、产经、业界企业、等固定版,当然还有谈经论道、行业组织、论坛等不固定版面。周四,一到三版,基本无变化,除外,还有固定版面蓝海、市场板材、建材、有色金属等等。
我个人工作主要是辅助韩主任的“蓝海”版块,蓝海总四个版面,包括上下游产业链、电子商务、金融等。
见习第一周,赶上了毕业典礼、颁发学位、离校找房子等,这一周说自己懵懂,除对报社工作认识外,很大方面来自大学生毕业后的那种喜悦、感伤、失落等复杂情感的交织。
中间的学习到再认识
望着一个个朝夕相处的同学踏上离去的列车,曾经的微笑,今日的离别。一种力量激励我,要奋斗、要努力工作。再次找回了考研的那种顽强意志。
我发表的第稿件是钢铁上游产业链煤炭方面新闻《钢性需求拉动煤炭价格钢企成本压力仍将持续》。一开始,只知道煤炭价格一时期出现暴涨现象,随即成为各大财经媒体的焦点。
后来,通过网络浏览、阅读煤炭等相关动态新闻及分析报道,终于在阅读中找到了煤炭和钢铁的切合点。主题定下来,接着采访就是问题了。
传媒业内的“七份采,三份写”可以突现出采访的重要性。成功的稿件,缺少了采访这一重要环节,就是“闭门造车”式新闻,尤显空洞、不真实、无现场感、无说服力。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着手采访工作。
第一步,联系、搜索采访对象。由于刚从事这方面工作,人际圈不广是弊端。通过网上大量联系煤炭行业专家,最终约到了银河证券研究员、博士后田书华老师,后来才知道他可谓是煤炭业界领头人。
第二步,拟订采访提纲,其实大多时候这一步工作可以先做。待预约好田博士后,我开始起草《采访函》。具体包括礼貌用语、涉及采访问题要简洁、深刻、明确,最后的落款、署名等细节问题。《采访函》一定要提前发给采访对象,并标明要求回复最晚期限,第一次我就忽视了这一问题,直到报社马上排版、截稿时才收到回复,连忙编辑稿件,费事费力。
第三步,等待回复的同时,我及时关注这方面相关新闻,以防新闻“复现”,失去首次报道性。同时,我针对煤炭价格上涨对钢铁行业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电话采访了其他煤炭界人士,对大多的看法、观点进行了解,必要的观点纳入编辑写作范围。
第四步,编辑稿件。从采访的内容里找“亮点”。找能脱颖而出的话语,来直接引用。在采访田博士后时,田博士后明确提出了:“__年中国很可能会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的观点,抓住这一点来引申报道,提升报道影响力。
但是,在这第稿件的采写过程中,我忽视了对钢铁的重点采访。这是报纸的宗旨,作为钢铁物流方面的刊物必须时刻以“钢铁”为核心关注对象。
【第15篇 大学生暑期报社实习报告范文总结
三峡之行结束后,我在家呆了14天就返回京城。不是做志愿者,而是去中国教育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为此,我错过了8月1日陕西省境内的日全食,西安360一遇的日全食。为此,我也没有能和家人、朋友过多地相聚。
但是因为提早来了三天,我有了两个发表文章的机会。祸福相依,孰能辨之。
历数在教育报实习的一个月,除周末外早上七点半起床,赶九点半到报社,下午四点半之后就可以离开。有两天请假,一周休假,一天采访,算来在报社的日子不过13天而已,真正实习的时间,就是15天。这十五天里,我发表了文章,每都曾四易其稿;排了两个版,有一个版由于粗心数错了行,连累了高老师和排版工作者周六回报社改版;采访两次,一次在紫竹院公园采访4位北京市民,一次在学校用英语采访一位外国奥运志愿者;撰写一份策划,关于高校学生媒体的情况。目前这篇大稿还在酝酿中。
一个月里,我认识了徐老师、高老师、两位张老师、石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结识了几位实习生,他们现在都是我的朋友。
一个月里,我接触到正规的报社工作,看到了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关于报纸的收获,虽然不多,但也相当受用。
1,定位
教育报的定位是面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内容都是针对知识精英提供他们的所需。如此一来,中国教育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领跑者。专业化,是教育报做强做精的制胜法宝。也许中国教育报的发行量不如中国青年报大,知名度也没有中国青年报高,但是它的广告收入和记者待遇,确是远远好于前者。正是因为定位准,才容易出奇制胜。相反,如果和其他报纸一样都做大综合,竞争太过激烈,想要做到不可替代,实在不那么容易。
横向定位于教育行业,纵向还要定位于主流媒体。既然是主流媒体,那么重大事件、主流声音就绝不能缺少,否则就是将自己边缘化。所以汶川地震、奥运会这些所有媒体都在报道的事件,教育报也出了若干个专版,而且做得很精彩。
经纬坐标精确定位之后,接下来便是细分工作。文化周刊一周四五六日出版,每个版面分别定位为“人文焦点”——关注教育周围时代文化现象,“人文博艺”——培养知美爱美文化情怀;“人文文史”——为教育提供人文常识;“人文笔记”——记录教育时代的心灵和生活。
我第一次对定位和口号的感觉如此清晰。人文焦点记录文化新闻和学术事件,人文博艺是阳春白雪的琴棋书画,人人文史介绍历史故事和文化常识,人文笔记则刊登教师们的感悟和点滴。这些文章的起点都非常高,因为精品的层次都是在大众文化之上的。
2,策划
每一次出报,都涉及到精心策划。这个选题不能陈旧,不能浅显,更不能离群索居。所以我若干次的策划都被否了。有过丰富媒体经验的人,总是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选题的时效性与实施难度。徐老师说,当记者最难过的坎,也就在与策划选题。因为能做记者,笔头功夫都一定不成问题,差异就在于能否找到好的选题。我在青年人大也有一年多的选题经验,现在看来还是差几个层次。
每一次选题策划好准备实施时,教育报都会做出一个书面策划。即便只是一个版,几篇文章,也会有详细的介绍:都有哪些文章,大概多少字,这些文章和整版主题是什么关系。纵然精短,但也能够帮助所有参与者明晰方向。
3,采访
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新闻,只是有一些在青年人大的实践经验。所以采访,也都是凭着感觉来。以前在青人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都是很简单的确定主题设计采访提纲,然后约学校的老师进行就可以了,甚至下课堵在老师门口随便问两个问题。而在教育报的两次采访,让我深刻明白了什么叫采访。
首先,给你一个选题,告诉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章,给你限定时间和字数,剩下的事情全权交给你。
三千多字的大稿,我和两位实习生讨论,分工,然后各承担一方面的写作。
我需要写的是奥运对北京市民带来的影响。从文明程度、生活习惯以及我所没有想到的方面。我决定采访几位北京市民。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来,去紫竹院公园走访早晨锻炼身体的人。锻炼身体的人很多,我需要寻找看起来不那么忙,比较面善好说话的,并且有一定文化层次能说出个一二三的市民。选定采访目标之后,在距离他们五米时就要开始微笑,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也是拉近距离的一种方式吧。果然她们看见我微笑着走近,也笑笑跟我打招呼。一开始我有点紧张,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说,我是教育报的记者,现在在做什么文章,想问她们几个问题,还煞有介事地拿出手机录音。结果我采访的第一位大妈一下就紧张了,只是不停的重复北京变得多好多好,心里有多高兴,但是说不出具体的细节。在我的提示下也只是对文明程度进行了评价而不是描述。五分钟,问不出什么东西的我只好无奈地离开。采访第二位市民时我吸取了教训,现在旁边观察了她一会,然后走上去随便聊了两句,再开始进入正题,也没有提录音的事,我们聊了20分钟,说到了很多我没有想到的问题,除了公众的素质,还有政府的作为。第三个人是刘阿姨,这次她在唱京剧,我坐在旁边听了一会,她唱完我立刻鼓掌,虽然基本上听不懂。阿姨挺高兴,我们就坐一块开聊,整整聊了一个小时。我压根没有提我是来干什么的,只是在聊天中不经意地将话题朝这个方向引,结果的得到的信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写新闻稿就是在讲故事,所以细节是最重要的。而采访就是在不断地挖掘细节。
采访外国志愿者就没这么顺利了。一方面我没有充足的准备,因为我对选题的意图没有理解清楚,因而没有设计出有价值的采访提纲。再加上语言的表现实在令人太不满意,很多问题问不出来或者表述不清,而且一些问题他回答了我也没能听懂。而且我在采访上一个致命的弱点是没有追问,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细节的东西就没有拿到太多。这个教训很深刻,我学英语的紧迫感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4,写稿
新闻稿,就是给读者讲故事。所以唯有细节和故事性,才能真正打动读者,让读者在五秒钟之内决定去看这篇文章。我之前写的文章要么是散文,要么是评论、随笔,就是在自说自话,而现在学着描述细节,学着讲故事,学着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而不是堆砌一些自以为深刻的观点或者自以为优美的语言。在报社看了无数报纸和无数投稿,语言再美、观点再深,没有打动人的故事性,我的目光绝不会在其上停留超过五秒钟。那些或许很美的东西我不会去欣赏。转而一想,我写文章时也需要注意这个问题,那就从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开始做起吧。
5,态度
我以为自己对手头的事情非常认真,我以为我会不遗余力地将事情做好。实习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责任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上次自告奋勇去做版,连学带看,总算画好了一个版面,再到处找图片,很是辛苦。结果校版之后我发现,自己校对的版面上,被高老师密密麻麻画了很多圈圈点点,自己真是太不细心了。更离谱的是,自己为校对没有问题,报纸版面排好之后,高老师第二周告诉我:我画的版数错三行,结果周六不得不把排版室的人叫回报社重新排版,总编亲自签字重发。听到这个消息我那个懊恼呀……在教育报版面上有一个错别字就要扣五块钱,而且以两个十五,三个三十这样的方式惩罚。我不知道这次事故有没有给别人带来损失……高老师大概是希望我哪里跌倒哪里再爬起来,第二天又给了一个版让我排。这一次小心翼翼地画版、设计,排版之前就自己把图片找好。这一次没有再出错。我很感激高老师,能给新人犯错和改过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我的态度实在需要加强。……任何事情都不是做得差不多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而是要做到极致,做到100%的完美。别人能想到的我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我也要想到。精益求精,我对这个词有了深刻的体会。
【第16篇 2023报社实习报告总结
导语、新闻事件串词的问题。
我认为在实习时还是多比较自己写稿和老师的差距、注意看一些新闻观念比较新颖的报道(新京报、楚天都市报、中青报冰点周刊等)、见识记者真正的生活状态等是很重要的。我现在离毕业还有2年时间,在这两年里我认为只要找到自己和一个合格的记者的差距而努力,等我以后走上记者这个岗位会能更快的进入状态。
刚来,报社企划部的夏老师接待了我们,后来经过较慢长的等待(部门之间协调加上记者也比较忙)我们几个人被分到了新闻采访部。我是跟着经济新闻部的施彩英老师跑新闻,施老师因为培训加上也没有她那条线上的新闻,所以我就在报社看看报纸、打扫卫生、上网看看新闻和评论等。我现在为止发的稿子是马纪朝老师让我写的关于用手机给小灵通发短信有望不加106的新闻,我写好后马老师加了一些内容也修改了一些说法,到发表时弄得像可以的新闻了。
没有来实习之前就听说实习的时候可以学到好多东西,现在实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自己还是感觉自己学到了一些东西或者说注意到了一些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细节。自己以前在学校的《学生工作》编辑部做过学生记者,平时对新闻还算比较关注,但都是一般性的关注新闻事件。现在自己也算一个将要入行的准记者了,
只关注关注新闻事件是不够的。我注意到马老师每天来了之后就是在网上找新闻线索,我写的那篇就是他发现的觉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之后让我写的。
来报社后自己看新闻也比以前有心了,会想一些和新闻背后记者的工作情况,从发现新闻线索到采访、新闻见报之间的一些细节问题。
我觉得现在作为都市类报纸就是给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服务读者。像商报这样只在省会郑州发行的报纸就应该抓住服务读者的功能。就像我写得那篇稿子,那是国家信-息-产-业-部7月10日发的一个公告,一般的市民可能不会看到,而且公告写得比较专业,不容易理解。经过我们记者对河南本地的情况(这是市民最关心的)核实与了解,把具体的情况告知给读者,就是为读者服务。热线部记者的工作就不用说了,报纸为读者着想了,才会让读者感到温暖,这样报纸读者的忠实度才会提高,报社有发展。
做新闻要真实
做新闻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真实,这一周我遇到了好几件新闻不真实的事件。
周三马纪朝记者让我去听一个因为大河报女记者写的买钢琴的黑幕引起商家不满、对内容真实性怀疑举行的一个媒体与商家的座谈会。记者可能是因为对钢琴行业没有深入了解弄出一些错误,给商家带来了一些麻烦。有些记者会为了写稿制造一些虚无的新闻要素,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新闻要素自己没有采写到就不能想当然的。
采访要抓足新闻要素
去现场采访时记者应该有足够的新闻敏感性,要是记者本身没有足够的经验,在现场就要尽力采访相关人员,记录现场的新闻事件、人物等,以备后期新闻写作时查用。而且有详细的现场记录还可以防止出现新闻细节的虚假。
现场采访结束之后,针对不清楚的问题还可以打电话咨询专业人士、新闻事件的负责人,把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告诉他们,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在新闻现场找不到的东西,如领导讲话、背景资料、相关部门反映等。记者应该为自己写的新闻负责,因为失实新闻对当事人的影响是不能预见的。
记者的生活是很累的,可是新闻媒体发出的声音必须保证采写是真实的,万一失实要保证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这一个环节上。
这次实习结束了,不过我对这次实习的思考还没有结束,我感觉实习真的是需要很多的素材的,写文章也不是那样的简单的,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还要学会怎么去写才能让大家接受,这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通过不断地锻炼,我的写作能力还是会得到巨大的进步的,这就是时间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