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县2023年上半年文物普查工作总结
随着今年4月25日内乡县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我县也全面拉开了帷幕。截止目前,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同志们头顶烈日、翻山越岭,走乡窜户,顺利完成了城镇、湍东、乍岖、余关、赵店、夏馆六个乡镇的文物普查工作,通过对这些乡镇的实地调查,已复查认定文物保护单位32处,新发现13处,消失4处,基本上摸清了分布在这些乡镇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地面不可移动文物所处的历史地理、自然、人文环境和保护现状。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队伍,明确职责。为确保文物普查工作在我县扎实有效地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以文化局薛局长为主任,原县衙博物馆老馆长王家恒同志和文化局主任科员马建锁同志为副主任的内乡县文物普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物办,负责协调指导全县普查工作。抽调县衙博物馆、文化馆有关业务骨干组成普查队伍,并对这些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考勤。专门腾出两间办公室,安装了空调、电话,配备了办公设备。建立建全县、乡、村、组文物普查网络,各乡镇都已建立了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每个村、组也都确定了一名副职做为这次文物普查的骨干或联络员,使普查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同时,我们今年争取到县财政普查经费3万元,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培训,夯实基础。利用县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我们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标准、要求,对全县各乡镇文物普查专干、文化中心主任进行培训。其次,为了便于各乡镇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把有关文物普查的文件、要求、标准、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现已掌握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分别下发到各乡镇。同时,我们还组织有关人员对各乡镇的文物普查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
三、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由于我县的文物工作当前正处于青黄不接和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把这次文物普查工作做为我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首要目标。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每个同志负责2-3个乡镇的普查工作,负责所分管乡镇的复查认定和新发现文物的所有文字资料,并且要求每个同志增强责任意识,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来完成。目前,全县16个乡镇的普查工作任务已全部分解到每个同志。
四、核实认定原有已知的文物点和在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点相结合。我们这次文物普查工作距上次已有20多年,这20多年正是我县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原有的文物保护单位生存环境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我们借此普查机会,对原有的保护单位逐个进行核查认定,对新发现的文物点,要求每个同志积极搜集有关资料,一是查档案、查县志、查乡志,二是深入乡村,走访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村长和名家后代,三是寻访保存下来的石碑上,从石碑上去寻找实物证据。
五、遵循普查标准规范,确保数据采集质量。在这次普查中,我们采取传统的普查方法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手段,利用上级配备的电脑、gps卫星定位仪、照相机等先进设备,严格遵循普查标准规范,努力提高科技含量,确保数据采集质量。同时,在这次普查中我们还对原有的保护单位进行分类归纳,使其更加规范。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像碑刻这样的单体文物就公布为一个独立的保护单位,例如,东符营的符氏祠堂和学校的一对狮子原来公布为两个保护单位,在这次普查中我们发现学校的狮子实际上是祠堂的附属文物,没有祠堂,也就不可能有狮子。因此,类似这种情况我们进行归纳,把祠堂做为一个保护单位认定登记。
六、克服困难,科学规划,确保普查顺利开展。在这次普查中,由于普查的类别较多,再加上各乡镇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不同、天气较热、气温较高等许多困难,我们严格按照普查实施方案与标准规范,根据各乡镇不同特点,科学制定每天工作计划和普查线路,上午气温低一点,就跑远一些,下午温度高一些,就跑近一点,尽量避免走重复路线。每天都是上午8点出去,晚上8点归来,下午1点才能吃上中午饭,衣服是湿了又干了,干了又湿了,同志们都幽默地说:我们每次下乡都要洗几次“桑拿”。总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在我县扎实、有效、全面推进。
第2篇 ____年上半年文物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____年上半年,县文广新局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新时期文物工作方针,攻坚克难,乘势而上,以保护传承为载体,服务经济社会大局,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详细制定工作计划
年初,该局认真分析总结文物工作情况,确定传承保护为工作主线,深化属地管理机制,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制定保护、修缮以及“四有”工作等计划,进一步推进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我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文物保护工作赢得较大突破
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一些散落和遗忘在乡野的文物不断被发现,文物遗存总量大幅增加,文物保护工作难度在不断增强,文管办积极探索,努力使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举办文物保护工作暨文保员培训班。
3月11日,举行文物保护工作暨文保员培训班。参加本次培训班的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乡镇(街道)的分管领导,县级以上文保单位所在地的业余文保员及乡镇文化员。文保员通过这次培训,更好地了解我县文物的分布情况,掌握文物保护的科学方法,充分认识保护文物工作的重要作用。培训后文管办还与业余文保员签订了责任书,扎实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给予公布
2023年,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文管办深挖我县的文物资源内涵,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困难,将、、等3处拟审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时3年,国务院于今年3月5日给予了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务院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遗产强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县已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56处72点,基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3处13点、省级文保单位6处8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51点。
(三)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龙桥修缮方案
4月份,协助省古建院测绘人员到月山村进行如龙桥维修方案编制测绘,整理历史信息资料,落实测绘人员食宿等后勤工作。
(四)被公布为市首批文物慧民工程
5月份,被公布为市首批文物慧民工程。是香菇文化和廊桥文化的缩影,是境内雕刻工艺最细腻的古建筑,融合了浙南闽北两地传统建筑风格与手法,始建于南宋咸淳元年经历700多年风雨侵袭,现存建筑建筑系晚清光绪元年修建。是三县自古以来幸存下来独一无二完整的“菇神庙”,是世界香菇鼻祖和“香菇之源”的典型历史实物例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它是当地群众传承香菇文化的纽带,也是为中外游客讲述香菇文化的窗口。每年的香期和过桥节都会吸引许多游客到此求神祈福,这不仅满足了游客祈福平安的心愿,也广泛的传播了香菇文化,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五)文物修缮
(1)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坑井吴氏宗祠进行修缮。坑井吴氏宗是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化遗产,明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由于年久失修,整座建筑破败不堪,墙体倒塌,屋面梁架破烂,柱子、椽子、檩条要更换三分之一,板壁、地伏腐烂严重,对此,为保护唯一一处明代宗祠建筑,局领导高度重视,研究决定给予修缮。修缮工期为3-6月份。
(2)国保单位后坑桥屋面反抢修翻漏。4月份,接文化站文保员汇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坑桥受台风侵袭,桥屋漏雨、瓦片脱落严重,我县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到现场进行勘察,着手编制维修方案,落实施工人员,并向省局作了汇报。该工该程历时15天的时间完成了抢修工作,此项工作得到当地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六)宋式墓葬调查
6月13日,接省文物局和省考古所4位领导和专家的任务(举报),我县进士村有一穴宋代壁画墓被盗掘,要我们进行寻找,接到任务时身感压力重大,立即与大济村书记进行联系,研究寻找方案,分析可能存在的山坡,最终雇用4位当地村民,兵分两路进行寻找,历时一周,走了不知多少路,找遍了大济的风水宝地,结果,还是没有找到,非常遗憾。此事,向省局汇报后结束了该工作。
(七)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大济村保护工作
为了保护好大济村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半年来,文管办从基础性的保护工作入手,做了大量的工作。自2023年1月《大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通过省人民政府审批后,先后对历史名村内的古建筑慎修堂、达得堂、怀德堂、光裕堂、一鉴园、聚德堂、庆德堂、树德堂吴氏宗祠等30余处文物点组织抢修。经过一系列抢修,大济村古民居的现状等到了很大的改善,较好的保护了历史原貌。目前还有一小部分建筑需要抢救维修,如担等文物点,上半年我县对其做了文物修缮预算编制。
(八)协助执法大队进行文物执法活动
上半年对省级文保单位和县级文保单位竹中窑址执法活动,调查取证,出具相关执法依据。
(九)文物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为贯彻落实《省文物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文物系统安全大检查的通知》、《省文物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县文管办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物安全大检查,全面排查和彻底整治文物安全隐患,落实安全责任,堵塞安全监管漏洞,强化安全保护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文物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了文物安全与稳定。
半年来,县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意识,不定期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工作,组织人员到濛洲、松源、举水、、、隆宫、五大堡、荷地等各文保单位所在乡镇,开展拉网式安全巡查,重点检查各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情况,对可能存在文物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做好记录,提出整改意见,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针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和国家级历史名村大济以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如龙桥、半路亭桥、咏归桥等单位进行检查,要求各乡镇街道切实保护好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加强汛期文物安全排查工作。文物安全大检查不但检查文物本体,而且还检查了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情况。
三、密切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6月份,根据土管局、镇政府和镇政府的要求,文管办工作人员对大比、约80亩地,地块约300亩的土地资源开发整理进行文物调查,确保我县土地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协同发展。
四、扩大宣传,营造氛围,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____年,文管办围绕《文物保护法》和《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县文化遗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今年“6.8”号文化遗产日活动,我们在大济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布置了图片展板,内容包含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六大类和香菇文化、廊桥文化等乡土文化,展示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所取得的丰硕的成果,引来群众纷纷驻足观看;二是以发放宣传资料,积极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树立人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理念;三是通过现场知识问答的方式,使学生更加了解文化遗产知识。
半年来,县克服了人员少,工作量大,做了以上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3篇 2023年上半年文物普查工作总结
随着今年4月25日内乡县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我县也全面拉开了帷幕。截止目前,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同志们头顶烈日、翻山越岭,走乡窜户,顺利完成了城镇、湍东、乍岖、余关、赵店、夏馆六个乡镇的文物普查工作,通过对这些乡镇的实地调查,已复查认定文物保护单位32处,新发现13处,消失4处,基本上摸清了分布在这些乡镇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地面不可移动文物所处的历史地理、自然、人文环境和保护现状。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队伍,明确职责。为确保文物普查工作在我县扎实有效地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以文化局薛局长为主任,原县衙博物馆老馆长王家恒同志和文化局主任科员马建锁同志为副主任的内乡县文物普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物办,负责协调指导全县普查工作。抽调县衙博物馆、文化馆有关业务骨干组成普查队伍,并对这些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考勤。专门腾出两间办公室,安装了空调、电话,配备了办公设备。建立建全县、乡、村、组文物普查网络,各乡镇都已建立了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每个村、组也都确定了一名副职做为这次文物普查的骨干或联络员,使普查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同时,我们今年争取到县财政普查经费3万元,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培训,夯实基础。利用县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我们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标准、要求,对全县各乡镇文物普查专干、文化中心主任进行培训。其次,为了便于各乡镇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把有关文物普查的文件、要求、标准、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现已掌握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分别下发到各乡镇。同时,我们还组织有关人员对各乡镇的文物普查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
三、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由于我县的文物工作当前正处于青黄不接和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把这次文物普查工作做为我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首要目标。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每个同志负责2-3个乡镇的普查工作,负责所分管乡镇的复查认定和新发现文物的所有文字资料,并且要求每个同志增强责任意识,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来完成。目前,全县16个乡镇的普查工作任务已全部分解到每个同志。
四、核实认定原有已知的文物点和在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点相结合。我们这次文物普查工作距上次已有20多年,这20多年正是我县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原有的文物保护单位生存环境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我们借此普查机会,对原有的保护单位逐个进行核查认定,对新发现的文物点,要求每个同志积极搜集有关资料,一是查档案、查县志、查乡志,二是深入乡村,走访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村长和名家后代,三是寻访保存下来的石碑上,从石碑上去寻找实物证据。
五、遵循普查标准规范,确保数据采集质量。在这次普查中,我们采取传统的普查方法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手段,利用上级配备的电脑、gps卫星定位仪、照相机等先进设备,严格遵循普查标准规范,努力提高科技含量,确保数据采集质量。同时,在这次普查中我们还对原有的保护单位进行分类归纳,使其更加规范。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像碑刻这样的单体文物就公布为一个独立的保护单位,例如,东符营的符氏祠堂和学校的一对狮子原来公布为两个保护单位,在这次普查中我们发现学校的狮子实际上是祠堂的附属文物,没有祠堂,也就不可能有狮子。因此,类似这种情况我们进行归纳,把祠堂做为一个保护单位认定登记。
六、克服困难,科学规划,确保普查顺利开展。在这次普查中,由于普查的类别较多,再加上各乡镇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不同、天气较热、气温较高等许多困难,我们严格按照普查实施方案与标准规范,根据各乡镇不同特点,科学制定每天工作计划和普查线路,上午气温低一点,就跑远一些,下午温度高一些,就跑近一点,尽量避免走重复路线。每天都是上午8点出去,晚上8点归来,下午1点才能吃上中午饭,衣服是湿了又干了,干了又湿了,同志们都幽默地说:我们每次下乡都要洗几次“桑拿”。总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在我县扎实、有效、全面推进。
第4篇 县2023年上半年文物普查工作总结范文
县2023年上半年文物普查工作总结
随着今年4月25日内乡县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我县也全面拉开了帷幕。截止目前,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同志们头顶烈日、翻山越岭,走乡窜户,顺利完成了城镇、湍东、乍岖、余关、赵店、夏馆六个乡镇的文物普查工作,通过对这些乡镇的实地调查,已复查认定文物保护单位32处,新发现13处,消失4处,基本上摸清了分布在这些乡镇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地面不可移动文物所处的历史地理、自然、人文环境和保护现状。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队伍,明确职责。为确保文物普查工作在我县扎实有效地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以文化局薛局长为主任,原县衙博物馆老馆长王家恒同志和文化局主任科员马建锁同志为副主任的内乡县文物普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物办,负责协调指导全县普查工作。抽调县衙博物馆、文化馆有关业务骨干组成普查队伍,并对这些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考勤。专门腾出两间办公室,安装了空调、电话,配备了办公设备。建立建全县、乡、村、组文物普查网络,各乡镇都已建立了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每个村、组也都确定了一名副职做为这次文物普查的骨干或联络员,使普查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同时,我们今年争取到县财政普查经费3万元,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培训,夯实基础。利用县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我们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标准、要求,对全县各乡镇文物普查专干、文化中心主任进行培训。其次,为了便于各乡镇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把有关文物普查的文件、要求、标准、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现已掌握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分别下发到各乡镇。同时,我们还组织有关人员对各乡镇的文物普查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
三、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由于我县的文物工作当前正处于青黄不接和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把这次文物普查工作做为我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首要目标。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每个同志负责2-3个乡镇的普查工作,负责所分管乡镇的复查认定和新发现文物的所有文字资料,并且要求每个同志增强责任意识,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来完成。目前,全县16个乡镇的普查工作任务已全部分解到每个同志。
四、核实认定原有已知的文物点和在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点相结合。我们这次文物普查工作距上次已有20多年,这20多年正是我县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原有的文物保护单位生存环境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我们借此普查机会,对原有的保护单位逐个进行核查认定,对新发现的文物点,要求每个同志积极搜集有关资料,一是查档案、查县志、查乡志,二是深入乡村,走访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村长和名家后代,